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毕业论文中的记忆书写

毕业论文中的记忆书写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中的记忆书写

1:大概内容2:好词’好句'好段3:有感

题目:作者: (翻译: )书刊名称:内容摘要:心得体会(剖析):我也有写过,望采纳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   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   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

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或简洁的介绍本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书眉排式"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或"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用5号字居左排,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用5号字居右排;书...http://

大学毕业论文橙色的记忆

导语:大学四年转瞬即逝,也许正是应了那句话,美好的时光都太短暂,也走得太快。离别之际,我整理了2017关于大学毕业煽情文章,欢迎阅读。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

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席筵,举手话别,各奔东西……一切似乎都预想的到,一切又走的太过无奈。

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再逛逛校园,看一看它今天的样子,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点。突然觉得,四年的同窗、身边的朋友,比想象中要和善、可爱得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个都温柔如风。

再看一看吧……

那赫然相对的男生楼,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还曾经硝烟四起;

窗外的晾衣绳,飘荡着不知哪个宿舍落下来的白衬衫;

插着爱护花草牌子的草坪,记不清什么时候已经被抄近路打水的兄弟们踩出了一条小路;

路旁的女生楼,对男生来说,几乎成为永远的禁区;

综合楼自习室的门还开着么,考研时鏖战过几个月的那个屋子,如今应该没有什么人了吧,一直对那段埋头苦读的日子心存感激,不论结果如何,它让我收获了很多……

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和爱情!

来到这片校园之前,想象大学生活是白色的。因为象牙塔是白色的,整个生活就好像它折射的光:纯净而自由。

大一的时候,觉得生活是橙色的。太多新生活扑面而来,新鲜而灿烂,热情而紧张。橙色的记忆里,有第一次见到知名教授的激动,第一次加入社团的好奇,第一次考试的紧张……

大二的时候,生活是绿色的,青春拔节生长,旺盛得像正在生长的树,梦想也一点点接近现实。跟老师讨论问题时,看见他脸上满意的微笑;跟老外对话时,给自己打了个满意的分数;开始熟悉校园里任何一处美食,也常常在BBS上呆到很晚……

大三的时候,生活变成蓝色。我们冷静了下来,明白自己离未来究竟有多远,并要为此做出选择:出国,考研,还是工作。所有与这个决定相关联的一切都可能会变化,包括我们的爱情,那还年轻没经历过风雨的爱情。

大四的生活,像有一层薄薄的灰色。在各种选择里彷徨,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一切仿佛一首没写完的诗,匆匆开始就要匆匆告别。

但那灰色里,却有记忆闪闪发亮。那些彩色的岁月,凝成水晶,在忙碌的日子里,它们是我们的资本,也是我们的慰藉。

七月,我们和去年学长毕业时一样,把行李装好了箱,一点点往外运,整个宿舍楼就这样在几天之内变回空楼,变成一个无限伤感的符号。记忆也同时从校园离开,收藏进内心的匣子,那是我们的流金岁月,也是我们的宝藏。

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而我们,从毕业这一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明天是美好的,路途却可能是崎岖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一种割舍不掉的友情,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七月,盛夏,银杏还是青翠的绿色,而心疼已经渐渐弥漫开去。

最后一堂课,是和老师告别;考完最后一场试,是和学业告别;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和学生生涯告别。然后,知道一个一个朋友离去的日期,开始一场场告别,告别朋友,告别同窗,告别四年已经习惯的许多生活。

已经习惯了宿舍的生活,习惯了晚上的卧谈会,习惯了下雨时有人把衣服一起收进来,偶尔逃课的时候会有人代答到,吃饭时尝两口别人的菜,几个人用同样的钥匙,打开同一扇门。

离别的日子将近,学校周围的饭馆总是挤得满满的。所有的朋友在那里举杯,为过去的日子和情感,为将来的.分别和感伤。

还记得入学第一天我们的自我介绍么?

还记得我们的新生杯篮球赛么?

还记得我们一起买了电脑,没日没夜地反恐,星际么?

还记得“小花”的梦话,“疯子”的鼾声么?

还记得我们一起逛街,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么?

那些荒唐的,搞笑的,忧郁的,飞扬的,愤怒的,喜悦的,无比快乐的时光一去不返,而那种放肆的幸福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了。我会用心记住你们每个人的样子,记得那青春的容颜,因为那里有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和永恒的怀念。

再见了,宿舍里的野人们,我们呆过的这个屋子,即将成为我们的历史。而一切的回忆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变成脑海里泛黄的书签。下一站,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样风景。突然想到一首诗的开头:“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对着空无一人的宿舍说了一声:“拜拜,我走了”,我轻轻掩上门,在夜色降临以前,告别了我四年的大学生活,离开了这一片留下我青春与热血的土地。

今天是毕业生离校的最后一天。在这两天里,其它三个姐妹已经陆续搬走了。如今的宿舍空荡凌乱,大家带不走或不愿带走的东西,都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我打开灯,开始最后的整理。

大一潦草的笔记,大二组织活动剩下的稿件,大三没吃完的药,大四考研复习的资料。纸片上的电话已经不记得是谁的了,一堆英语书好像都没有看过……看着看着,我竟不知不觉落下泪来,只有我才能理解每一笔每一划里包含的意义。还是留下了很多东西没有拿走,可更多更重要的东西不也永远地留在了这里了吗?不论是我带走的还是留下的,都是我大学四年最真实的写照。

最后环视一下空荡的宿舍。那只小猪靠垫实在塞不进箱子了,只能留在那里。那口锅也没有带走,而未来想必也不会再煮出当时的好味道了。手里的东西都已经满了,这些就都当作留念,留在这里吧。

依依不舍地关了灯。那一刹那,心里迅速划过一阵尖利的痛。想起四个字,青春散场。四年以前,我拎着简单的行李来到这里,而今天,我重新拎起新的行李,将要开始下一站的生活。

像这四年里的每一天一样,我沿着再熟悉不过的路线走出公寓的大门,不过当我的脚步跨出门槛的一刹那,我将不再是这里的一员。

这一次,我不是去买盒饭,去附近的网吧上网,去校外的小店闲逛,或者是睡眼惺忪地跑去上课。这一次,我会很郑重地对这个留下我四年青春的地方说一声--再见!

再见了,我的宿舍,

再见了,我的兄弟,

再见了,我的青春,

再见,我的大学。

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旅途里,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心里的梦想;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故事里,就着星光,回忆这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盛开过的花……

第一章:流金岁月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席筵,举手话别,各奔东西……一切似乎都预想的到,一切又走的太过无奈。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再逛逛校园,看一看它今天的样子,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点。突然觉得,四年的同窗、身边的朋友,比想象中要和善、可爱得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个都温柔如风。再看一看吧……那赫然相对的男生楼,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还曾经硝烟四起;窗外的晾衣绳,飘荡着不知哪个宿舍落下来的白衬衫;插着爱护花草牌子的草坪,记不清什么时候已经被抄近路打水的兄弟们踩出了一条小路;路旁的女生楼,对男生来说,几乎成为永远的禁区;综合楼自习室的门还开着么,考研时鏖战过几个月的那个屋子,如今应该没有什么人了吧,一直对那段埋头苦读的日子心存感激,不论结果如何,它让我收获了很多……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和爱情!来到这片校园之前,想象大学生活是白色的。因为象牙塔是白色的,整个生活就好像它折射的光:纯净而。大一的时候,觉得生活是橙色的。太多新生活扑面而来,新鲜而灿烂,热情而紧张。橙色的记忆里,有第一次见到知名教授的激动,第一次加入社团的好奇,第一次考试的紧张……大二的时候,生活是绿色的,青春拔节生长,旺盛得像正在生长的树,梦想也一点点接近现实。跟老师讨论问题时,看见他脸上满意的微笑;跟老外对话时,给自己打了个满意的分数;开始熟悉校园里任何一处美食,也常常在BBS上呆到很晚……大三的时候,生活变成蓝色。我们冷静了下来,明白自己离未来究竟有多远,并要为此做出选择:出国,考研,还是工作。所有与这个决定相关联的一切都可能会变化,包括我们的爱情,那还年轻没经历过风雨的爱情。大四的生活,像有一层薄薄的灰色。在各种选择里彷徨,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一切仿佛一首没写完的诗,匆匆开始就要匆匆告别。但那灰色里,却有记忆闪闪发亮。那些彩色的岁月,凝成水晶,在忙碌的日子里,它们是我们的资本,也是我们的慰藉。七月流火。我们和去年学长毕业时一样,把行李装好了箱,一点点往外运,整个宿舍楼就这样在几天之内变回空楼,变成一个无限伤感的符。记忆也同时从校园离开,收藏进内心的匣子,那是我们的流金岁月,也是我们的宝藏。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而我们,从毕业这一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明天是美好的,路途却可能是崎岖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一种割舍不掉的友情,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第二章:梦开始的地方大胖拿到去美国签证的那一天,是他两个月以来最开心的一天。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我们四个兄弟,也是同一间屋子的室友。老大学计算机,网名大胖;老二是帅哥瘦猴,每次聚会总是吸引不少女生的目光;小高在我们四个中排行老三,但是最高,学中文,爱写散文,话不多,但有哲理的话总是从他那里冒出来。我像是个毫无特色的人,除了喜欢做实验。大一时我还什么都不懂,老大已经开始忙着红宝书。他书架上有厚厚的英文字典,贴着一行字:四年后,美国,我会在那里。他是我们中最明白自己目标的人。其他的人,多半和我一样,懵懵懂懂地开始上课,做实验,写论文。仿佛还像高中生一样,习惯每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一旦没有人管,就好像少了些什么。我们很认真地聊过理想这回事。大胖说,他想当科学家。我们就笑,说十年以前每个人在作文里,大概都写: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个科学家。“要不然就是老师。”瘦猴抢着说,“那时候,觉得老师是最大的,将来如果能当老师,一定很威风神气,没有小朋友敢欺负。”我童年时也梦想过当科学家和老师,高中的时候选了理科,因为喜欢做实验的感觉。那种感觉,好像事情的每一步,你都看得见,都能掌控,而且,错了还可以重来。生活若是能像试管那样透明就好了,可惜不然,许多时候,我们无法控制生活,所以愈加喜欢在实验室的生活,单纯沉静。开始找工作的时候,瘦猴望着自己的个人简历叹气。跟别人相比,他的实践经历很少,或许因为太多时间给了爱情。不过,他依然是个优秀的男孩,所以在层层面试之后去了一家不错的网络,或许跟我们一起泡BBS的时光帮了他不少忙。小高最后选择了我们童年梦想过的职业。他要去当老师,而且,不是在繁华的都,也没有可观的工资。他申请去了青海,那儿有个全国志愿者的支教项目。他说自己是从农村来的,知道山里的孩子会有多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我早早地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少了申请出国的辛苦,少了找工作的忙碌,少了选择的彷徨,也少了很多刻骨铭心的回忆。大胖是我们四个兄弟中最后一个有着落的。庆祝他签证成功的晚宴上,我们终于可以痛快地怀念四年的生活,怀念每一次喝醉,甚至每一次争吵。自进入七月以来,我第一次感到鼻子酸酸的……真的不想说再见,但是,年盛夏的这一天,我们真的,真的,要毕业了......第三章:朋友别哭七月,盛夏,银杏还是青翠的绿色,而心疼已经渐渐弥漫开去。最后一堂课,是和老师告别;考完最后一场试,是和学业告别;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和学生生涯告别。然后,知道一个一个朋友离去的日期,开始一场场告别,告别朋友,告别同窗,告别四年已经习惯的许多生活。已经习惯了宿舍的生活,习惯了晚上的卧谈会,习惯了下雨时有人把衣服一起收进来,偶尔逃课的时候会有人代答到,吃饭时尝两口别人的菜,几个人用同样的钥匙,打开同一扇门。离别的日子将近,学校周围的饭馆总是挤得满满的。所有的朋友在那里举杯,为过去的日子和情感,为将来的分别和感伤。还记得入学第一天我们的自我介绍么?还记得我们的新生杯篮球赛么?还记得我们一起了电脑,没日没夜地反恐,星际么?还记得“小花”的梦话,“疯子”的鼾声么?还记得我们一起逛街,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一起唱么?那些荒唐的,搞笑的,忧郁的,飞扬的,愤怒的,喜悦的,无比快乐的时光一去不返,而那种放肆的幸福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了。我会用心记住你们每个人的样子,记得那青春的容颜,因为那里有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和永恒的怀念。再见了,宿舍里的野人们,我们呆过的这个屋子,即将成为我们的历史。而一切的回忆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变成脑海里泛黄的书签。下一站,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样风景。突然想到一首诗的开头:“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对着空无一人的宿舍说了一声:“拜拜,我走了”,我轻轻掩上门,在夜色降临以前,告别了我四年的大学生活,离开了这一片留下我青春与热血的土地。第四章 别了,我的大学今天是毕业生离校的最后一天。在这两天里,其它三个姐妹已经陆续搬走了。如今的宿舍空荡凌乱,大家带不走或不愿带走的东西,都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我打开灯,开始最后的整理。大一潦草的笔记,大二组织活动剩下的稿件,大三没吃完的药,大四考研复习的资料。纸片上的已经不记得是谁的了,一堆英语书好像都没有看过……看着看着,我竟不知不觉落下泪来,只有我才能理解每一笔每一划里包含的意义。还是留下了很多东西没有拿走,可更多更重要的东西不也永远地留在了这里了吗?不论是我带走的还是留下的,都是我大学四年最真实的写照。最后环视一下空荡的宿舍。那只小猪靠垫实在塞不进箱子了,只能留在那里。那口锅也没有带走,而未来想必也不会再煮出当时的好味道了。手里的东西都已经满了,这些就都当作留念,留在这里吧。依依不舍地关了灯。那一刹那,心里迅速划过一阵尖利的痛。想起四个字,青春散场。四年以前,我拎着简单的行李来到这里,而今天,我重新拎起新的行李,将要开始下一站的生活。像这四年里的每一天一样,我沿着再熟悉不过的路线走出的大门,不过当我的脚步跨出门槛的一刹那,我将不再是这里的一员。这一次,我不是去盒饭,去附近的网吧上网,去校外的小店闲逛,或者是睡眼惺忪地跑去上课。这一次,我会很郑重地对这个留下我四年青春的地方说一声--再见!再见了,我的宿舍,再见了,我的兄弟,再见了,我的青春,再 见,我的大学。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旅途里,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心里的梦想;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故事里,就着星光,回忆这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盛开过的花……生命亦如你所想象中的那样,在相聚中离别,在别离中相聚;聚散两依依,太匆匆。而在这匆匆之中,你会在什么地方驻足?认识些什么人?做些什么事情?太无常!那年,又到了开学的时节;背上沉甸甸的行囊,将对家的依恋一并收藏,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地方;孤独中,转头间,看到和我一样的年轻面庞,我们相视一笑;如果我知道四年后我们会分别的那样伤感惆怅,当时我应该与你握手,我的朋友。校园太大,没有地图我会迷路,秋天的景色太迷人,以致我坐在校园长长的条椅上忘记离开,想象那棵树是几米的画,太动人,不由的落下泪来;如果我知道四年后我们会分别的那样伤感惆怅,当时我应该拿起画笔将你描绘,我的大学。大学校园里最亲切的人是谁?宿舍楼的大妈,每天入夜了都会听见门柄旋动的声音,那是她们担心我们这些粗心的孩子忘记了把门锁好;如果我知道四年后我们会分别的那样伤感惆怅,当时我应该……有一天,当我发觉校园变小了,风景也变的不再陌生,宿舍楼的大妈也可以轻松的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就要离开了。我将在这里所有“光阴的积淀”一并带走,带不走的却是那挥之不去的“青春的跋扈“与”的飞扬“;如果说你肯相信“时间的印迹”这回事,那么就请你仔细体味这四年中的每一段伤心、快乐、成长的过往,因为岁月已经悄悄的为你在“时间的银行“里开了帐户,偶然间,你在不经意之中存入了一刻瞬间,那么,你便为那一刻瞬间在记忆中填写下保存的期限是——永远!

大学毕业的回忆文章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下文是励志网整理的大学毕业的回忆文章,希望能帮助到你。

还记得第一天来大学报到的时候学长学姐们热情的接待,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宿舍的时候那份溢于言表的感觉。还记得第一次开班会自我介绍的场景,还记得……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在今天我拖着行李将他们带走。是啊,大学毕业了,就这么毕业了。

每个大四的学子到如今都不得不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有所打算,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一系列的规划:我适合做什么职业、哪个领域?我适合继续深造还是走向社会?我在未来的三、五年间想让自己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宿舍里的姐妹也开始纷纷为自己的计划努力,有的每天忙碌地往返与自习室和宿舍之间,为的是多争取时间好好复习备考;考研、考公务员;有的则选择走入社会,他们开始奔波于各大、小招聘会,为的是抢占先机,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人各有志,大四人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

我想起刚入学的那段时光,我们躇踌满志的迈进大学校门,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我们为刚进入大学这种上课的方式感到新奇,一个上午居然就可以从一幢教学楼跑到另一幢楼里;我们活跃于各种学生社团中,努力表现自己,想加入其中;不再有天天测验的苦恼;不再有父母天天“监视”。我们就如同在笼子里关久了的小鸟,终于,在这一刻可以飞出牢笼,来到这片美丽的大自然里,这里鸟语花香、百花齐放。我们广交朋友、为自己安排的生活、学习,过着与高三截然不同的生活。

月复一月,渐渐地大家感到了这种生活的孤单与空虚,离家的思念,舍友间的小矛盾,一切地一切都让我们开始困扰、苦恼,我们会想念高中的同窗、家中的亲人,我们开始茫然无措。但这一刻,你要始终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只要你是真诚善良的`。走过来以后会觉得那些困难都不过是你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是成长的前奏。再后来,宿舍里的姐妹们一个个的恋爱了,期待爱情在校园开始了,学校里多出了一对又一对亲密的情侣,幸福的背影像温暖和煦的夏日阳光洒满各处。这也许会成为人一生中最纯净而浪漫的感情记忆。

日复一日,我们习惯了这种赋予自由的大学生活,也意识到自己应该为未来积累些什么,我们又开始奔波于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生活之中。上培训学校,为了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应用水平,办公自动化的证书;我们认真地去自习学英语,为的是要取得那张让人“衣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英语四级报告单,直到最后,我们终于收获到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幸福。此外,我们还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找一些兼职工作,就我而言,做过家教、超市导购员、礼仪等工作,虽说兼职挣的钱并不多,但重要的在于享受过程,在于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我认为这很重要,去一些知名企业做促销、导购、跑跑业务,你会学到不少,也会为你今后踏入工作岗位积攒下不小的收获。跑了一些招聘会也发现了大学时期的适合自己的兼职经历会成为以后职业的一个桥梁。

临行前一天晚上,我独自一个人把学校逛了一遍。我知道这是我最后一次欣赏学校的美景了。从食堂到操场,从草地到教室,从男生宿舍到女生宿舍,一切都那么熟悉。但也许就在不久之后,这里将不再属于我,我将离开这里去远方。大学四年,我毕业了。

以上就是我为你整理的大学毕业感悟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

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席筵,举手话别,各奔东西……一切似乎都预想的到,一切又走的太过无奈。

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再逛逛校园,看一看它今天的样子,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点。突然觉得,四年的同窗、身边的朋友,比想象中要和善、可爱得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个都温柔如风。

再看一看吧……

那赫然相对的男生楼,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还曾经硝烟四起;

窗外的晾衣绳,飘荡着不知哪个宿舍落下来的白衬衫;

插着爱护花草牌子的草坪,记不清什么时候已经被抄近路打水的兄弟们踩出了一条小路;

路旁的女生楼,对男生来说,几乎成为永远的禁区;

综合楼自习室的门还开着么,考研时鏖战过几个月的那个屋子,如今应该没有什么人了吧,一直对那段埋头苦读的日子心存感激,不论结果如何,它让我收获了很多……

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和爱情!

来到这片校园之前,想象大学生活是白色的。因为象牙塔是白色的,整个生活就好像它折射的光:纯净而自由。

大一的时候,觉得生活是橙色的。太多新生活扑面而来,新鲜而灿烂,热情而紧张。橙色的记忆里,有第一次见到知名教授的激动,第一次加入社团的好奇,第一次考试的紧张……

大二的时候,生活是绿色的,青春拔节生长,旺盛得像正在生长的树,梦想也一点点接近现实。跟老师讨论问题时,看见他脸上满意的微笑;跟老外对话时,给自己打了个满意的分数;开始熟悉校园里任何一处美食,也常常在BBS上呆到很晚……

大三的时候,生活变成蓝色。我们冷静了下来,明白自己离未来究竟有多远,并要为此做出选择:出国,考研,还是工作。所有与这个决定相关联的一切都可能会变化,包括我们的爱情,那还年轻没经历过风雨的爱情。

大四的生活,像有一层薄薄的灰色。在各种选择里彷徨,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一切仿佛一首没写完的诗,匆匆开始就要匆匆告别。

但那灰色里,却有记忆闪闪发亮。那些彩色的岁月,凝成水晶,在忙碌的日子里,它们是我们的资本,也是我们的慰藉。

七月,我们和去年学长毕业时一样,把行李装好了箱,一点点往外运,整个宿舍楼就这样在几天之内变回空楼,变成一个无限伤感的符号。记忆也同时从校园离开,收藏进内心的匣子,那是我们的流金岁月,也是我们的宝藏。

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而我们,从毕业这一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明天是美好的,路途却可能是崎岖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一种割舍不掉的友情,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有人说,所谓幸福生活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照此看来,在大学最后的日子里,我也算是半个幸福的人:反正前半句已经做到,后半句正在努力。二十多年来,这也算是最悠闲的时候了。总觉得应该再写点什么,可惜提笔忘字,只能回放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还有那些沉淀已久的真实感受。

一、 社团

大学空余时间较多,而习惯了高中生活模式的我们,来到大学多少有点不适应。为了打发业余时间,也为了充实、锻炼、挑战自己,我先后加入过院辩论队、文艺部、宣传部、新闻部、校秘书处。依稀记得自己在迎新晚会上独唱《精忠报国》的情景,以后在院里举行的各种活动中都能看到我的身影,可惜那些经历犹如过眼云烟,早已灰飞烟灭。

也许大学四年,最值得留恋的要数在校报记者团度过的两年。校报老师的谆谆教导,历历在目;校报同学的欢歌笑语,记忆犹新。我们一起干活,精诚团结,在挂宣传条幅时,无一例外的都流过血受过伤,我们负责出的宣传栏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经常能听到不同部门的老师说“校报出人才啊”,党委宣传部交给其他任务,我们也力争精益求精,做到尽善尽美;我们一块游戏,庆祝记者节、春游、元旦晚会、新老记者见面会、各种交流会等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充分展示了学生记者的风采和才华,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凝聚、尚实、超越”,我们的口号深入每一个学生记者的心中,无论身处何地,大家聚是一盆火,散是满天星。

二、学习

如果要问大学生在大学学到了什么,估计十有八九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并且沮丧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但如果有社会人说大学生什么也没学会,又没有几个大学生愿意承认。

有很多人,也想在大学里珍惜青春年华,好好学点东西。可一碰到那些陈旧的知识、古板的教学、机械的思维、死气沉沉的氛围就让人难以忍受,于是闲聊、睡觉、逃课便习以为常。

依我看,小学强调基础,中学强调深度,而大学强调广度。许多人习惯了中学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兴奋点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实用性;而部分大学老师敷衍了事、浮光掠影、照本宣科,甚至连自己都底气不足的讲解自是让学生大失所望。

一个本科生四年学五六十门课,每科都要达到高中那样的要求简直无法想像。这时候,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或者形象一点说就是要全面撒网,重点捕捞。比如某一堂课,也许就那么一个知识点或老师的一句话对你产生了影响,让你有所启发,那么这堂课就没白上。有人说课后他又忘了,没关系,你吃过一块肉,过后也不会有多少特别的回味,身体的某个部位也不会立马长出一块肉来,但我们知道,那块肉对我们的身体已经产生了营养作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大三上学期,我看完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颇有感触。仔细想来,其实积累知识有如武侠小说里面练习内功。日积月累自己现在无法感受,一旦将来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同样的招式,由你发挥出来的威力与那些没念过大学的自是不可相提并论。

三、朋友

没有人会反对我说朋友是人生当中不可多得、无法取代的财富!除了知识,朋友应该是我大学最大的收获。

患难之中见真情,锦上添花绝对没有雪中送炭来得真实感人。有多少人真心帮助过我业已渐渐淡忘,但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却愈久弥新。我先后在武汉四所高校呆过,吃喝住行全有兄弟负责,我掏钱都不让;有一次,我急需用钱,打几个电话,两天之内筹足所需要的1500块钱,实际上那也是我为别人借的;我考研的资料70%是上届学长给的,如今我又全部给了下一届的学弟学妹;我现在不担心工作问题,至少有五、六个大城市,我随时去,吃住都不会有问题。

当你孤独无助、灰心丧意时,有人惦记你;当你历尽艰辛、饱受挫折时,有人牵挂你;当你志得意满、不可一世时,有人提醒你;当你豪情满怀、壮志凌云时,有人鼓励你。试问,除了亲人、朋友还有谁会赐予你这种幸福?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加深生命的深度,拓展生命的宽度。而真诚的朋友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对于我们拓展自己的宽度都是极为有利的。

真心对待自己的朋友,他们就是你身边无尽的财富。

四、结语

光阴荏苒一挥间,厉兵秣马又四年。聚日无多勤珍重,劳燕分飞话离别。大学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驿站,伤心也好,遗憾也罢,都挡不住时间匆匆的脚步;前瞻人生路,快慰寸光阴,让我们带着感悟、成熟重新整装出发,踏上下一个旅程。

别了,农大;别了,校报记者团。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各自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新中国的记忆档案主题论文

导语:提到“档案”这个词,在我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是一摞摞安静的陈列在档案室里,封存完好,平时从不轻易打开的黄色牛皮纸袋们。下面是2017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档案我们共同的回忆,欢迎参考。

《我心中的永生花》

一木一当为档,一木一安为案;有人说,档案是记录我们成长的轨迹;有人说,档案是事实依据的重要保障;也有人说,档案是回望美好记忆的回忆录……是的,档案承载着我们太多的美好,记录着我们点滴成长,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也记录着我们青春的懵懂。

从我呱呱坠地起,我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档案,此刻,你记录着一个生命的脚步,记录着一个家庭幸福的开始;随着时间的迁徙,慢慢的我在长大,而你也在随着我一天天的成长,一只含苞待放的永生花,在那一刻,已然成为我生命中的挚友。

一张照片、一段文字、一个时间……你都在为我记录,那一刻的欢声笑语,那一刻的优柔寡断,那一刻的情不自禁,那一刻的情定牵手。闲暇之余,坐在阳光洒满烛台的午后,我们在那交心互谈;泡一杯老茶,品生活千姿百态,你惠然一笑,笑的那么自然,笑的那么洒脱;话语间,不知不觉又聊到了那张照片、聊到了那段文字、聊到了那个时间,与美好中,不觉眼角泛滥,顷刻而出的水珠打湿在你的衣襟,你拿出手帕,为我擦去眼角泪痕,听我讲述那年、那人、那事。

还记得,那一年吗?那是我第一次牵手,当懵懂的爱,在荷尔蒙的牵引下,显得跌跌闯闯之时,我又想到了你。打开被压在箱底的牛皮纸,此刻,我又有好多话想对你说,写下我那时、那刻的心境,这时,你是记录我爱情的档案:时代广场、长椅、小河、盛开的白莲,还有你那长长的飘发,出现在泛黄的纸上。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切又是那么的懵懂。想你,是我终身的唯一;想你,是我不变的相伴……

都说时间如白驹过隙,是的,对我来说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2010年7月,我毕业了,走过欢快的学生时代,转眼间到了又到了奔向工作岗位期许。我带着你,来到了国投新集刘庄煤矿,在这里,我们一起奋斗在乌金上。这时,你又是记录我工作与生活的档案,泛黄的纸张一张一张叠落在一起,记录着我工作上的点点滴滴,心情不顺心的时候,就拿着笔尖在你的身上发泄发泄;心情好的时候,也拿着笔尖在你身上飞舞。

有好多话想对你说,还是要你为我记录:

谢谢,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记录我的每一份点滴;暮然回首,字字句句仿佛就在昨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你,再次谢谢你。我生命中的永生花,你总是陪着我度过那一段又一段快乐的、伤心的往事,又在为我记录失去的、得到的丰厚硕果。我生命中的永生花,在我快乐时,你告诫我生活的真谛,在我伤心时,你又告诉我失去的美好。我在你的庇护下,慢慢长大,慢慢成长,此刻你也已然绽放。

《印记、责任、激情》

毕路蓝缕,披荆斩棘,迎潮击水。

这是我所档案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不断完善的真实写照。身在其中,我逐渐寻找到了我人生的真谛。

年华似水流,转眼又见春风柔。不经意间,也竟在这档案圈中磨砺了数10年了。

10年来,相伴我的不仅仅是承载我所发展历史的捆捆卷宗和青灯石凳,更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就是档案工作同仁们对档案事业的满腔热血与激情。

即使是在工作10年后的今天,每当我推开厚重的铁门,步入库房时,我都会被档案库房所特有的严肃、厚重的气氛所感染,喧噪与浮华一扫而空,唯一能感受到是历史所带来的坚强与充实。

如果说档案是历史的真实印记,那么档案工作就是神圣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而把这两者关联起来,并使之共鸣的则是对于档案事业的激情。

印记

一份档案,就是一丝历史的切片和时间的投影,忽视档案,就如同漠视历史,更无法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处的风景。

当你打开卷盒,或会穿越回老区三线,十指间亦能感受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决心与睿智;当你点击鼠标,又会被信息化给档案工作所带来的冲击与革命所震撼。

作为国有企业,肩负重任,在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这其中形成的各类珍贵记录,不仅仅是承载了历史的传承,更多的是科研工作者为祖国的建设上下求索、奋勇拼博中所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探索足迹。这些,既是进一步开展科研生产的`基石,亦是企业的资产、国家的资产以及整个人类的财富。

然而,面对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档案技能,重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责任。

责任心是工作态度的一种体现。档案工作,相比较于其他工作,没有那么多光环和荣耀,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亦没有惊心动魄的高峰体验,更多是修修补补,琐碎而重复的劳作。正是在看似简单而琐碎的日常工作中,更需要一份责任心、使命感,和一种对职业的尊重及对历史的敬畏,以此来坚守作为“历史守护神”的坚定信念。

档案工作,既是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看似不起眼的档案工作,承载了太多的责任,有时我倍感压力,但每当我面对前辈们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历史记录,面对同仁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专注与忠诚,压力顿时会化为一股强烈的信念,促使我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

其实,在这近10年的档案工作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获奖时的激动,亦不是完成任务后的喜悦,而是在日常工作中,档案同仁们所洋溢出的工作激情和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

激情

很多人并不理解,或者说不了解,怎么搞档案工作还要经常加班!是的,在我们所就是这样。我们说,科研生产到哪里,档案工作就保障到哪里!星光璀璨,所办公区的灯光亦是彻夜长明,与之交相辉应。某个项目可能只是某一时期突击加班,而档案部门的保障工作却是面向全所。多年来,我们档案部们所有人,是所有人都已形成习惯,手机24小时开机,有任务随时到场。每晚有人值班,周未和节假日有人值班。虽然辛苦,但大家从未有怨言。因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在日常的档案工作中,获得的不仅是维系生存的薪水,更多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共鸣。

现在的档案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一项任务并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项目验收、设计定型、产品鉴定、项目竞标等都需要档案工作密切配合,而这些档案工作的共同特点就是“突发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一句话,时间紧,任务重。虽然,从项目任命上来看,一个项目档案负责人只有一个,然而,任务来时,几乎所有档案岗位的同仁们都主动、默默地来配合你。多少次全部门通宵加班的场面让我永远无法忘怀,窗外漆黑一片,窗内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她,儿子要中考,本可以不来,他,与这个项目毫无关系,而且父亲还在住院,但就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在单位最需要你的时候,他和她向你伸出了授助之手,站在了单位和国家利益的一边,舍小家,保大家,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无私地奉献着一个档案工作者的无悔青春。

《悠悠马钢 偏爱兰台》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间,自最初认识马钢,迄今已有40余年了。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我还是个7~8岁的小姑娘,那时就知道父亲是在大炼钢铁年代,从鞍钢调入马钢的,那时常听父亲说:他来时,马钢仅有几座小高炉和炼铁炉,他们是住在篱笆搭成的房子和床上,开始了第一炼钢厂的建设。

记忆中父亲每天步行上班,早出晚归,白天是看不到人的。要想和父亲一起吃午饭,那只有在我们去厂里洗澡时,常常是几个小伙伴事先约好,早晨8、9点钟一道从家出发,沿着九区马路向西,过了九区铁道口,就没房子了,路也差了,两边都是池塘,密密麻麻的荷叶中开满了各色的荷花,五颜六色的蜻蜓在上面翩翩起舞,令我们忍不住放慢脚步,甚至在此逗留、玩耍一会;往西望去,只远远的看见冒烟的大烟囱和他下面稀稀落落的几栋房子,那便是炼钢厂了。父母是不怕我们走丢的,因他们早就交待过:只要朝着冒浓烟的大烟囱处走,到了跟前便是。待我们洗好澡,已到中午了,父亲每次都要买一份我最爱吃的米粉肉犒劳我,看着我津津有味的吃像,父亲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父亲是老中专生,也算是搭上知识分子的边了吧。1980年,父亲被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安排到厂办管理厂里的科技档案,那时我快小学毕业了,头一次知道工厂里还有这样一种工作,却不知它是怎么一回事?问父亲,父亲告诉我:和我一个姑姑在大学图书馆里管图书资料差不多……再到父亲厂里洗澡时,便看到父亲新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着一大骡图纸、好几串钥匙,正好有叔叔来查资料,父亲拿起一串钥匙,便出门去了,我很奇怪,偷偷尾随其后,看到父亲找出一把钥匙,打开对面一扇门,进去了……我蹑手蹑脚跟了过去,里面象迷宫一样,排列着许多墨绿色的铁皮柜,却没看到父亲,我正纳闷:明明看着父亲进来的……这时听到里面传来“哗哗”的翻书声,循声穿过几排柜子,方见父亲正拿着从柜中找出的资料翻看着,后来方知那就是放档案的库房……这就是我最初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当时在我心目中这是一份很神秘的工作。当同学问起我:你爸是干么的?我总是自豪地说:办公室管档案的!看到大多数跟我开始时一样迷惑的脸,我很开心,心里偷偷地乐……

80年代末,我中专毕业进了马钢,那时父亲很忙,经常加班,说是单位档案管理要升级,迎接考核验收。有阵子父亲晚饭后就坐在桌前埋头写东西,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评上了“馆员”,看着父亲兴奋地样子,我们忙问到底怎么回事?父亲说没想到他这个老中专生快退休还能评上跟“工程师”一样级别的职称,这可是对他十年从事档案工作的最高奖赏……

1990年我在车间实习完,被抽调到公司企管办,说是帮忙突击整理档案,准备国家一级考评,我到没什么,父亲很开心——“女承父业”,认为这工作很适合女孩子,鼓励我要珍惜,还找来专业书籍让我看,叫我要好好干,不能出差错……渐渐地,我知道这份神秘的工作其实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兰台,“兰台”是我国西汉时期修建的用于专门收藏王朝中央档案典籍、图书的处所,并设有兰台令史主管兰台的档案工作,并从事著述,为御史大夫属官。由于当时时尚的推崇,以及档案工作者的苦心经营,名人名著辈出,可谓盛况空前,著名历史学家班固、傅毅、李尤等都曾担任此职。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现在,“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就被称为“兰台人”。

于是我带着对档案工作的崇敬之情走上了档案管理的岗位,开始了一个新岗位的学习、锻炼。我拿起档案专业书籍,边学习边操作,埋头完成单位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等工作……

档案工作虽然重要,但它的日常业务不但平凡,而且繁琐,尽是大量的无穷无尽的收集、整理、编目、装订、保管、利用等具体工作。时间一长,对不变的环境,不变的工作,激情慢慢消退,代之而来的是一种机械性、没有创新的重复劳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久了,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比一个潇洒,就免不了抱怨,抱怨领导不够重视,部门不够支持,同事之间配合不够默契,抱怨待遇没有其他部门高,权力没其他部门大……

就在我自唉自怨时,父亲看出我的情绪,语重心长地说:每一项工作都有它的价值和社会地位。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种工作都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只是有些人不懂得怎样去发掘他们罢了”。就拿我从事的档案工作来说,看上去平平淡淡,枯燥乏味,作用也并非立竿见影,有的要等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当我们的热情服务让查档者露出满意笑容的时候;当一份凭证化解一起严重的企业纠纷的时候;当一份珍贵文档成为领导决策依据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感到无比欣慰!

听着父亲的谆谆教诲,脑海中浮现出汉代的司马迁为能如实记录历史,记载档案,不惜身受酷刑,历尽苦难和折磨仍初衷不改;近代档案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如单士魁、王可风等诸前辈,他们都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终生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家。他们都是在档案工作方面做出了重大成绩,有高度的事业心,勤勤恳恳而终生不渝;还有新中国档案学的奠基者之一、档案教育的先驱——吴宝康,从事档案专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为我国档案学的发展及其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猛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必须要忍受清贫和劳苦、必须要甘于寂寞、必须要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而这对于性情安静的我来说,无疑是非常适宜的,经过那次思想波动,我很快调整了心态,更换了一种思维方式,着力提高工作品质,主动改变工作环境与氛围,让灰色的、压抑的心情远离而去,生活工作在快乐微笑之中。

兰台工作,总是远离生活的焦点,在人们视线的外延默默地做着平凡的工作,充实自己的灵魂。虽然后来不是没动过调换工作的念头,可是一看到那整齐排列的档案,一想到工作中的点滴成就,又舍不得走了,仍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这块阵地,无怨无悔、默默地工作着,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长期清苦和枯燥的档案管理工作,始终没能消磨我的那份执著和赤诚。俗话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漫步人生能享有这份平平淡淡的工作和生活,是我一大欣慰和收获。兰台,我平身偏爱的工作……

翻开中国近代史,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16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从此,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寝难安、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地寻找富国强兵之路。但旧时代的封建士大夫不可能拯救中国,龚自珍、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无限憧憬只能是一场空梦;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没能拯救中国,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王的家天下,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仅仅三个月便夭折,黑暗仍旧笼罩着中国,“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更加水深火热的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儿?人民的希望又在哪里?漫漫长夜里,人们盼望着、等待着。终于,在一个杨柳轻拂的七月,从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扫荡了土豪军阀,赶走了日寇列强,覆灭了蒋家王朝,焚毁了一切腐朽;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片腥风血雨中,用革命的枪杆子打天下,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小到强大,以无数先烈的英勇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沧海桑田,神州巨变,九十年征程岁月峥嵘,九十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州5号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就连大洋彼岸那个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一次次为他们的傲慢和无礼道歉。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新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不管是人均收入,还是生活水平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军事也很强大还有很多

我国社会主义初阶段

音乐记忆论文

音乐是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而小学音乐教学则是整个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内容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局限于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曲,而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节奏能力的训练。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从而使中小学音乐教学得以高质量的开展。文章分析了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几点节奏训练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节奏为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敏捷反应能力。①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表明,需从节奏着手展开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

节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简单来说,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时间上的规范,统称为节奏。无论是伫列步伐、人的心跳,还是机械运转、生产流程等均有着自己的节奏。可见,节奏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就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节奏教学属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②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多弊端,如整个训练过于程式化,多是通过拍手、读谱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此外,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时间较少。音乐本就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音乐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节奏训练已脱离了生活。节奏训练如果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

一利用语言完成节奏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更愿意去记忆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东西,而童谣是他们从小就接触的音乐,非常易于记忆,通过童谣来展开节奏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利用乐器演奏完成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打、吹奏乐器的方式来感受节奏,从而完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感受乐器的声音长音、短音,或清脆、浑厚的声音等,并学习碰铃、响板、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的节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引导其自制打击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铁桶等,引导学生去感受与创作节奏。

三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完成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很多节奏均是音乐家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节奏,如体育课上跑步的“一二一”节奏声、青蛙叫的“呱呱”声、钟摆的“滴答”声等,生活中的这些声音也有助于完成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此外,节奏模仿训练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常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如汽车鸣喇叭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声音、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敲门声,以及下雨时的滴答声等,这些都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有助于提升节奏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速度变化完成节奏训练

节奏为乐音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节奏训练需与速度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谱例2,若要使节奏、拍子与拍号不变,速度再加快一倍,将会出现谱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将会出现谱例4的节奏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下课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第二,节奏训练应多样化。中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四、结语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好音乐非常重要。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节奏训练内容。教师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让学生在唱、玩、说、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高质量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其创作节奏的能力。

范文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弊分析

[摘要]现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一直受到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弊,通过对利弊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中小学;利弊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现在的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大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称赞。现在的教学不再是用黑板和粉笔,而是用电脑上影像和图片来进行展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刻的变革,多媒体中教学的应用严重影响着现在的学生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两面性,应用适当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不当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学不到书本上的知识,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要用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因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中小学生学不到书上的基础知识。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集中率。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发散,如果音乐课上使用往常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述,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和音乐本身的真谛。音乐课上,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和图片,会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给课堂增加很多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使很多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影像,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多媒体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在多媒体上老师放入课件里的知识可以是多种不同形式的。但是在黑板上老师只能用粉笔大致地描绘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可能很难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老师如果很好的应用多媒体,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老师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把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不需要老师费力地讲解,学生容易理解书上书面化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做课件的过程中老师要找很多的资料,会发现许多学生和老师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新的知识,这样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点应多做介绍,介绍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学生得到的知识将更加全面,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缺陷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能明显的退化,老师也养成了一种惰性。学生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是把上课当成了一场娱乐。上课并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过度的关注多媒体的内容,会忽略学生上课的状态,而学生过度的关注多媒体上有趣的内容,会忽略老师要讲解的重点内容。老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电脑上,因此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做的课件主要是老师的思想,并没有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不好的影响。多媒体的操作速度比较快速,可能学生还没有注意上一个课件的内容,老师就已经讲解过去了,当然学生也不能及时的做笔记。但是用在黑板的讲课中,老师讲的内容不会擦掉,学生不懂的知识,会再次提问老师,或者有时间做笔记。多媒体的讲课中,学生当时的记忆是很深的,但是不能记录下来,对以后的复习也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课堂会使学生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忽略了学习基础知识,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有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也有弊,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有利因素,尽量避免其不利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自己做的课件上的知识,要经常提问学生增加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问是否知道有关所学习的知识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不能在教学中占很大的位置,在遇到书本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理解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握书本中的重点。老师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要讲解的课件上,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音乐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不能单纯靠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也需要对听觉的 *** ,上音乐课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课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必须的。但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不能单纯地依赖科学技术,尤其是教学,学生和老师占非常大的比重,多媒体是不能代替学生和老师的位置的。多媒体应用的利弊要分析清楚,这样才能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众,郭声健.突出“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香港高中《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8.

[2]徐学军.合唱———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助推剂[J].音乐天地,200908.

[3]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吴世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D].华中师范大学,2009.

高中音乐鉴赏课之我见 音乐鉴赏课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现在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我们在欣赏中提高,在比较中进步,在音乐中感受。其欣赏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的听觉的感受领域,是提高和完善我们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音乐鉴赏是学生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是要让学生去实践获得真知。所以,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记得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低浅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流行音乐,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使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误以为这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而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学生看来总是平淡无味,深入不下去。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记忆研究论文

对进行了考察。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 反思 和思辨建构的对象。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学记忆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摘要:对进行了考察。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西方哲学的记忆观经历了古代本体论记忆观、中世纪____神学记忆观、近代认识论记忆观和当代生命哲学记忆观等几种历史类型。

关键词:西方哲学;记忆观;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77(2008)04-0476-06

罗素曾说,记忆“那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在近代心理学将实验手段引入记忆研究之前,甚至在今天大脑对于脑科学而言仍然是一个“灰箱”的情况下,记忆的运行机制无疑仍是一个难解之谜。由于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的密切联系,它总是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尽管它也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形成了以求知、尚智为核心的理智知识型传统,对记忆问题有较多深入的研究散见于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记忆思想资源。考察这种哲学记忆观的历史演进,对于推动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本体论记忆观

哲学史上第一个谈到记忆并赋予记忆以极高地位的当属柏拉图的“回忆说”。柏拉图不仅实际地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包括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回忆和他的自传,用他的生花妙笔确立了苏格拉底在西方文明史上不朽圣人的地位,而且也从《美诺篇》开始以“回忆说”着手构筑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形而上学体系。

“回忆说”的提出直接源于对“美诺悖论”的解答。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是热衷于为一些道德及相关概念的正名,探求它们的合乎逻辑的定义。他不但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且通过反复盘诘往往使被问者陷入迷茫的境地而被迫也承认自己的无知。美诺正是在被诘问了三次而对先前自以为是美德的定义感到绝望时提出:“你在对一个东西是什么全然不知时,能够寻求它吗?”苏格拉底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将它重新表述为:“他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就无需再探求;他也不会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找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一些现代西方学者很重视的“美诺悖论”,它表明苏格拉底在美德问题上陷入了绝境。柏拉图让苏格拉底反求诸己,用“回忆说”来解决这个悖论。他说:“既然灵魂是不朽的,可以不断重生,它已经在这个世界以及别的世界中获得一切事物的知识;……因此寻求与学习并不是别的,不过就是回忆。”。在柏拉图看来,包括美德在内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教的,也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获得的,它们本来就内在于人的心灵和灵魂之中,只不过在现世生活中它们被人忘记而成了不觉察的状态。从未学过数学的童奴经过苏格拉底的适当提问后说出了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长平方之比,即毕达哥拉斯定理,就证明知识是灵魂从生前的存在里带来的。所以,后天的 经验 际遇不过是一种“机缘”,经它的刺激和提醒使人回忆起灵魂本已具有的知识,一切学习都是回忆。柏拉图正是以“回忆说”为基点建构了他的乌托邦、理念论、灵魂不朽论、宇宙起源论,建立了庞大的纯粹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所以罗素认为回忆说是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不是在一般的经验层面上谈论记忆和回忆问题,而是一开始就赋予它一种思辨的意义,用它讨论认识的来源和本质、灵魂的不朽和肉体的生灭、整体的理念和分有理念的万物等极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思想史意义。从思维的取向来看,“回忆说”将探寻知识和美德的认识活动从外在转向了内在,从感觉和经验转向了理性和灵魂。黑格尔曾对此评论道:“一般所谓学习是指接受一种异己的东西进入思维的意识,这乃是用事物去填满一个空的空间的机械联合过程,而这些事物对于这空间乃是生疏的、不相干的。”相反,依照柏拉图,“学习是这样一种运动,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异己的东西增加进去,而只是它自己的本质得到实现,或者它自己的本质得到自觉”。这无疑是哲学精神的纯化和 理性思维 的进展,它使记忆和回忆一词摆脱了日常经验的意义,而具有内在化、深入自身的深刻的思想性意义。其次,柏拉图认为“整个自然是同类的”,只要回忆起其中的一件便可能触类旁通,由此推论出 其它 的一切,无需对每一件事物都用回忆的 方法 去认识,这表明柏拉图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他力图用“回忆说”对整个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看法,构建一个完整的本体论的结构图景。最后,“回忆说”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他发展了苏格拉底寻求普遍性定义的精神助产术,回答了人的心灵中的知识是如何孕育的这个苏格拉底没有提出也没有回答的问题;同时,就灵魂在堕入肉体之前已经具有某种知识,在肉体的污染和囚困中虽然忘却但经某些“机缘”的提醒和刺激又可回忆起这些知识而言,“回忆说”事实上蕴涵着后来亚里士多德潜能与现实学说的萌芽。

亚里士多德“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黑格尔),在他的自然哲学著作中,辟有专章《论记忆》,而这却是为历来的哲学研究所忽略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思想以灵魂学说为基础。如果说他对灵魂的说明是形而上学的思辨,那么他对记忆及其它生命现象的观察则充满了自然哲学的色彩。亚氏的记忆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关于记忆的性质和属性。

他认为,灵魂具有感性和理性功能,记忆和想象属于灵魂的同一部分,它属于“第一感觉能力,即我们由以感知时间的能力”。在他看来,“时间的一部分已经过去了,现在并不存在,另一部分将要到来,现在也并不存在。但是由这些部分,却又构成了那无限的和永远存在的(真正的)时间”。时间既是可分的又是连续的,还是可度量的,是灵魂认识广延和运动的内在尺度。“只有那些能意识到时间的动物才有记忆,并且它们是凭藉着以感知时间的器官来记忆的”。第二,记忆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将来是不可能记忆的,因为将来是猜想和希冀的对象;对现在也无可记忆,而只能感觉,因为对将来和过去我们都无法靠感觉来认识,只有对现在才能这样。记忆属于过去,而对当下的现在则无法记忆”。所以,记忆既不是感觉也不是判断,而是当时间流逝后它们的某种状态和影响,所有记忆都表明着时间的过去。第三,记忆的发生。时间成为过去,只是本质意义上的记忆之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记忆存在于具有强烈刺激之心灵的潜能之中,因而只有当属于事实的以及属于时间的刺激同时发生时,人才会现实地记忆。“记忆在本质上包含有意识。但是如果只有属于事实而没有属于时间的刺激,或者相反,人们都不可能记忆”。总起来看,虽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记忆属于感觉而且是第一感觉能力,它是人们知识经验的开端,与理论科学和高级智慧相距甚远,具有与柏拉图超验地谈论记忆完全不同 的观察和研究记忆的经验取向。但是由于他的灵魂学说渗透在整个自然哲学之中,而且将记忆与对时间的深遂思辨结合起来,因而亚氏的记忆思想仍然具有相当深厚的形而上学基础,他同柏拉图共同缔造了古代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记忆观。

二、____神学记忆观

欧洲中世纪是____神学兴盛并一统天下的时期,所有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论争都发生在神学的范围内,人们不再探求自然和宇宙的奥秘而致力于对上帝信仰的论证与理解,古希腊的哲学 文化 传统和希伯来的宗教文化传统逐渐融合为一体化的神学哲学理论,直至经院哲学的诞生,哲学完全沦为神学的婢女。奥古斯丁正是站在这个结合点上,作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他认为基督____真正的哲学”,皈依基督____到达哲学的天堂”,而一般人所谓的哲学只是“现世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普遍流行的现世哲学,现世哲学需要经过改造才能被利用,二者的关系是信仰和思想的关系。那么,如何由现世的哲学达到真正的哲学,即信仰和思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奥古斯丁坚持“信仰然后理解”的基本立场,“你若不信,便不能理解”。而“信仰然后理解”的关键则是他关于记忆的“光照说”。

“光照说”的大意是: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的来源,真理是上帝之光的照耀,“光照”是人的理性获得真理的途径。奥古斯丁正是通过“光照说”来论证对上帝的信仰。从哲学史上看,“光照说”可以说是对柏拉图“太阳”比喻的承继和对“回忆说”的改造。如前所述,柏拉图通过“回忆说”解答“美诺悖论”,把对普遍性知识的寻求诉诸于超验的理念世界,引出了灵魂轮回观念。奥古斯丁取消了灵魂的前生观念,认为不能像柏拉图那样由现在可发现真理而推出心灵有前生及灵魂轮回,因而回忆就是当下的,真理的获得和幸福的达至乃是由于人具有天然的上帝记忆和天然的追寻上帝的欲求。奥古斯丁认为,“信仰寻求理解”,人对于上帝是听信在先,理解在后。我们之所以能够信仰,是因为已有上帝记忆。但这上帝记忆是极不完全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醒”,即得到圣经、教会这两大权威的“提醒”。因此,人的上帝记忆就蕴含了一切真理之相和后天获得的感性形象,包含有潜意识和意识的内容与活动。“记忆的领域中原已有它们存在着,不过藏匿于邃密的洞穴,假使无人提醒,可能我绝不会想起它们”。人们获得知识,体验幸福,正是由于得到了上帝之光的照耀,上帝之光照亮了记忆中某处邃密的洞穴。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记忆’代表心灵的潜在状态,‘光照’代表心灵的显在活动。”可见,在记忆来源问题上,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理念改造和提升为上帝,记忆就是心灵的上帝记忆,对于上帝记忆人们是不能再进一步追问的,它属于直接的、当下的、自明的信仰领域。

关于记忆的内容,奥古斯丁认为包括三类:第一,“不通过印象,即在我们身内得见概念的真面目”,人们称之为知识学问,潜隐在最幽远的地方;第二,“记忆还容纳着数字、衡量的关系与无数法则”,它们无色、无声、无味、无从捉摸,也不是感觉所镌刻在我们心中的;第三,“记忆又拥有我内心的情感”,但方式依照记忆的性质与心灵受情感冲动时迥然不同。记忆好比一个库房,这些材料在记忆中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依照一定规则有序地排放。“在那里,一切感觉都分门别类,一丝不乱地储藏着,而且各有门户:如光明、颜色以及各项物象则属于双目,声音属耳,香臭属鼻,软硬、冷热、光滑粗糙、轻重,不论身内身外的,都属全身的感觉。记忆把这一切全都纳入庞大的府库,保藏在不知哪一个幽深屈曲的处所,以备需要时取用”。这就是说,记忆不仅保存一切感觉材料,同时又是最初运用理性规则的场所,是联系理性和感性的中介,因而已经包含着对人的认识过程的初步分析。

作为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毕生追求识神与识己,人的上帝记忆既是这场追寻的起点又是终点,在此基础上,奥古斯丁又论述了返观自照的“自我记忆”、三位一体的永恒记忆等。可见,经过“光照说”改造的神学记忆观,实质上构成了奥古斯丁神学和哲学的秘密与枢纽,对于上帝记忆的“先信仰然后理解”在他的神学继承者那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开辟了经院哲学系统化的道路;而关于记忆的内容和记忆对认识的作用则成为带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唯名论的思想资源,并最终导致了经院哲学的瓦解。

三、近代认识论记忆观

近代以降,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____会和经院哲学的束缚逐步松缓。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着人们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以革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验科学的许多重大成就,也向哲学提出了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加以指导的要求。因此,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认识方法做出哲学概括与说明的认识论问题就被提升到了特别显著的地位。相应地,对记忆问题的探讨再也不能在原来神学的框架内进行了,它被纳入了对知识的来源、性质、范围等问题的探讨中,其中尤以经验论哲学为甚。

将经验论加以系统化的洛克是哲学史上对记忆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思想家。他对人类思想的各种情状进行了划分,明确区分了感觉、记忆、回忆和思维等,第一次从唯物主义经验论角度肯定了记忆在人类思想意

识结构中的地位。洛克十分重视记忆的重要性,他说:“在有智慧的生物中,记忆之为必要,仅次于知觉。它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如缺少了它,则我们其余的官能便大部分失了效用。因此,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帮助,则我们在思想中,推论中和知识中,便完全不能越过眼前的对象。”可以看出,洛克认为记忆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心的大部分官能在发挥其功能时都需要有记忆系统同其协同作用,否则其功能就无从发挥。例如感知器官如果缺乏记忆系统的配合,那么感知对象对它而言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或者它不知道它每一次感知到的是同一个对象,因此它也就不能获得任何稳定有效的信息。而学习的内容如果不能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则学习者什么也没有学习到。第二,有了记忆,人才可能有间接知识,只有凭借记忆,人才可能离开眼前的对象,通过推理、比较、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具有间接性的知识,“敏捷的才智在于能自由调动记忆中的各种观念”。

“天赋观念”是洛克认识论集中批判的问题,他正是通过对记忆的分析来达到的。洛克说:“回忆作用同其它思维方法,分别之点,就在于回忆时,分明意识到那件东西是曾经在心中存在过的。人心以前所不曾知觉过的东西,都不能说是在心中的。”存在于心中的任何观念,如果不是当下的一个实在知觉,就是从前不为理解所知道的;而如果一个观念能通过记忆被追唤出来,则人一定知道它是以前在心灵中存在过的旧的观念。任何观念究竟是否在人心中或记忆中,就完全看这样差异。借着这个差异,洛克断言,“记忆中并没有天赋的观念”。因为根据洛克的逻辑,人心中的知觉(观念)只有两种:已知的记忆和当下的新知。新知的观念总要以某种方式贮存到记性中成为记忆,作为记忆存在的已知观念在某个时候一定是当下的新知,当下的新知转化为记忆就成为人类知识的来源和流程。依此层层追溯,一定可以达到一个既没有任何记忆也没有任何新知识的阶段——“白板”阶段。这样,洛克就通过对记忆的分析驳斥了天赋观念论的“普遍同意说”和“理性发现说”。

另外,洛克还注意到了人的意志对记忆活动的主动控制、记忆的两层缺点、记忆与抽象言语的关系等,在经验论的框架内比较详细全面地考察了人类的记忆现象。相对于洛克之后的许多哲学家,包括许多当代哲学家从根本上忽视记忆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事实上他已赋予了记忆在思维中相当重要的地位,尽管还只是“仅次于知觉”的第二位的地位。可以说,在记忆问题上洛克超越了他的时代。

如果说洛克在对经验论哲学的综合中存在着动摇的倾向,那么休谟则将经验论原则彻底化了。休谟认为,呈现于心灵中的除了知觉以外什么东西也没有。知觉分为两种:微弱暧昧的抽象观念和强烈活跃的感觉印象,一切观念都是印象的摹本。“记忆和想像这两种功能都可以摹仿或摹拟感官的知觉,但是它们从来不能完全达到原来感觉的那种强力同活力”。这就是说,直接面对对象的感官知觉最为强烈,引人冲动,而离开直接对象的事后记忆,甚至最自由的思想也比最钝暗的感觉较为逊弱。当人心的种种思想或观念出现于记忆或想象中时,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以某种次序和规则相互引生,这些规则只有三种: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这三种关系都以记忆为基础,“除了直接呈现于他的记忆和感官面前的东西而外,他再不能确信别的东西”。

休谟是如何推知这一点的呢?休谟认为,几何、代数、三角等具有直觉的确定性的知识,人们只凭思想作用就可以保证其明白性和普遍必然性,而对于“实际的事情”的研究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但在这里各种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人类理性不可能凭借事物呈现于感官前的种种性质,把产生它的原因和由它所产生的结果揭露出来。人们只是由于似乎相似的原因,便期望有相似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推论,而是期待和信念,即这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关于实在事情或实在存在的一切信念都只是由呈现于记忆或感官的一个物象来的,都只是由那个物象和别的物象的恒常会合来的”。正是由于一种物象和呈现于记忆中的东西的习惯性会合,人们才有了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推论方式。如果不根据呈现于记忆或感官中的一些事实,那么一切推论不过是纯粹假设。尽管思想可以自由地超出记忆和感官之外,达到最远的地方和最远的时期,但是它必须依据感官或记忆之前的一些事实。“所以你最终就必须归结到呈现于记忆或感官中的一种事实。若非如此,那你就得承认,你的信念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因此,所谓因果关系仍是由于经验的不断重复和恒常记忆,它是否是事物的固有性质和必然联系,对于人是不可知的,人们只需要根据经验和记忆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就够了。可见,休谟从知识、理论起源于知觉、印象的经验论原则出发,将知识、理论特别是关于“实际的事情”的知识、观念局限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感觉经验的不断会合和多次重复成为呈现在心灵中的记忆,根据经验和记忆形成思维的信念和行动的习惯。而对经验和记忆的外在对象是否有真实的因果联系甚至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则持怀疑主义态度。这样,休谟在对经验主义原则彻底化的过程中,走向了不可知论。

四、生命哲学的记忆观

20世纪上半叶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对记忆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柏格森公开举起非理性的旗帜,致力于解决传统哲学的身心二元论,他以生命冲动为基石,把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从空间转移到时间,突出直觉的方法论本质,系统地提出了人的生命创造进化学说,记忆理论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传统哲学特别是笛卡尔理性主义二元论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出发点。他认为物质与心灵的关系,在笛卡尔那里被拉得太远,因为他认为物质具有几何空间性而心灵却无广延;在贝克莱那里又被扯回太近,因为他使物质的第一性质等同于第二性质而成为纯粹的表象。柏格森肯定精神的真实性和物质的真实性,力图在二者的结合部——记忆——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旦着手从纯粹事实当中寻找这样的信息,以求帮助我们解决这个

问题,就发现我们不得不涉及的不是别的,而是记忆”。“任何人只要不怀成见,立足坚实的事实,一旦着手研究心灵与身体这个经典问题,很快就会把它看作记忆的核心问题”。可见,记忆问题是柏格森批判传统哲学提出生命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

柏格森在讨论记忆时,涉及到了记忆功能的发生方式、如何储存和运动的过程,他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记忆形式:记忆-形象和记忆-行动。前者记载依时间出现的全部日常生活事件,不忽略任何细节,也不考虑任何实际用途,只是由于自身性质的必然性把过去保存起来。这种记忆形式形成了经验性认识,把人们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第二种记忆形式并不保留具体的事件、过程、方位等,而是把过去运动中形成的理智协调的运动保留下来,它代表着过去积累起来的努力。柏格森说:“被储存在当前里的这种对过去全部努力的意识,确实也是一种记忆,但它与第一种记忆却大不相同,它总是受行动的支配,位于当前意识中,并且只顾及未来。”第二种形式之所以无愧于记忆的名称,不是因为它保持了以往的形象,而是因为它把过去的作用延伸到现在,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行动意识,是纯粹记忆而不是大脑的自然机能。它努力聚积的是人的生存能力,显示着人的生存能力的增强。因此,第二种记忆实质上是促使人行动、促使人生活的力量,正是它体现了生命的创造进化过程。

正是在第二种记忆即纯记忆中蕴涵着柏格森那个重要而令人费解的“绵延”概念,“绵延说”和记忆理论有密切关联。“纯粹绵延是,当我们的自我让自己生存的时候,即当自我制止把它的现在状态和以前各状态分离开的时候,我们的意识状态所采取的形式”。绵延使过去和现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存在着相互渗透,存在着无法区分的继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只有活生生的生命过程才会有纯绵延的形式出现。在柏格森看来,数学时间是空间的实在形式,而对于生命万分重要的时间是绵延。第二,绵延是没有区别的陆续出现,生命过程是无法切断的生命之流,只有在自我的生命流程中而非纯粹空间内,过去和现在才并非相互外在而是在意识的整体中融汇起来。第三,绵延是一与多样性的统一,构成生命之流的绵延虽然是“无法区分的继起”,却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变。绵延过程是一,是什么把绵延过程统一起来呢?柏格森认为是依靠记忆。第四,绵延的趋势不可预测。对于一个不可分的生命过程,任何超人的智慧都无法预见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创造是生存所必须的,生命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创造,它不服从于某种先验的目的。由柏格森记忆理论和绵延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纯记忆就是绵延不断的生命之流的形式和保证。只要生命在继续就会有过去,而过去就意味着记忆、储存和积淀。记忆并非储存在大脑里,而是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和生活范围中。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立即返回过去,使过去作用于现在和未来。所以,柏格森所说的记忆并不是一种心理存在,而是生生不息的创造的生命能力。

对直觉的重视是柏格森区别于传统哲学的重要之点,但他又不同于现代哲学其它流派从存在、意志等出发去阐述直觉,而是以绵延和记忆理论为前提去发现直觉的。他认为直觉对于当时的人类而言只是理智的边缘或半影,它是因为在行动中不及理智有用而被排出中心的,但是直觉自有更奥妙的用途,应当再恢复它的较显要的地位。柏格森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直觉意识,直觉地思维也就是绵延中思维,而生命的绵延依靠记忆成为可能,所以记忆就为直觉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真正直觉的机制就仅仅是唤起回忆,给它一个实体,并重新赋予它活动的,因而也是切实的性质”。记忆中的知觉和形象不断聚积,最后缩约成一个单一的直觉,从而直接地产生对事物、生命的完整意识。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记忆观是对传统形而上学记忆观的根本变革,它一反传统哲学将时间空间绝对化、数学化的理智形而上学 思维方式 ,将记忆视为生命绵延的根据和创造的源泉,从而超出了对记忆的自然科学式理解。如他反对把记忆当作大脑的自然机能,把大脑当作记忆的贮藏室,记忆是纯粹的过去等等,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等正是这样看的;他也反对把记忆当作减弱的知觉,这在休谟那里表现得最为明显。柏格森所理解的纯记忆是生命的能力而非心理存在,它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之中。过去活动的内容和结果积淀下来所形成的能力即纯记忆,过去依然是充满生机的,是具有当下效应的现在的前提,也是使当下效应指向未来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柏格森的纯记忆也就是类记忆、社会记忆。但是由于他的哲学在总体上是综合的而非分析的,“主体与客体的区别,……在他的哲学中是完全没有的”,因此,柏格森虽然突出了记忆对于生命创造进化的意义,但却由于这种混淆而具有生物有机论的倾向,也并未真正深入人类社会演进传承的记忆一创造过程。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记忆论文

学习与记忆--脑与行为研究的前沿学习与记忆是大脑主要的高级神经功能活动过程.传统的实验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指获得经验,记忆则指经验的印记、认知与回记.学习过程是神经系统有关部位暂时联系的建立,记忆是其痕迹的保持与恢复.近代生理心理学则进一步认为,学习是指经验信息(行为习惯、感知、思维)的获得或发展,记忆是经验信息的储存和提取(再现),学习与记忆是两个不同又密切相关的神经活动过程.近十几年,学习记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为脑科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热点.学习记忆研究广泛采用认知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其他神经科学的各种方法,对人类"脑与行为"这一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也是长期致力于各种心理活动的研究和观察,从对人类行为和复杂心理学活动的内视(introspection)研究,转向定量化地对一些可以观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如对知觉、记忆、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甚至意识本身进行研究,比如将复杂的行为和心理功能分解为不同的认知亚成分(模块,modularity),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现人们已可以对感觉、运动的表象等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直接的实验研究,加深了对各种认知和心理内在活动的理解;行为学的实验建立了各种心理行为的认知模型,加速了学习记忆的研究,揭开了大脑工作机制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笔者认为,对学习与记忆的无意识过程的研究,应立足于测验任务的决策行为,因为它处于整个信息获得、提取、利用、表达过程的末端环节,便于直接考察,并直接承载了学习记忆机能对个体而言的环境适应意义.五个实验对学习与记忆中的无意识过程进行了整合取向的研究.实验一证明经典的人工语法任务也可以观察到如内隐记忆研究般的测验分离,体现出间接测验优势.实验二改变了训练阶段的记忆尝试次数,发现知觉流畅性对新合法串的促进作用减退,换而促进了对非法串的错误记忆.实验三探索了基于知觉流畅性启发式的反应策略的特征.实验四将内隐学习关注的信息获得与内隐记忆关注的信息表达整合在一起,研究不同的训练和测验任务组合下人工语法学习效果的表现.实验五采用典型的内隐记忆间接测验,在汉字辨别启动效应中论证了其知觉层面的机制,以及知觉流畅性启发式反应策略的存在.在文章的总结部分,笔者重申了对学习记忆中无意识过程进行整合的必要.研究的新开端.

寂静的沙滩残留着一个个脚印,灰暗的天空散漫着一缕缕余辉,枯老的古树铭刻着一道道年轮,记忆,眷恋地被挽留了题记悠扬的琴声总是在静默的夜里泛起思绪的微波,记忆就晶莹地闪烁在道道微波之间。闪现着一幅幅没有定格的画面:火辉煌的都市,徘徊在十字街头;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快乐地栽下心中的心愿之树;在凋落的榕树下,一个人悄悄地抽噎着;在吹着风的黄昏,展望着大海的波澜。是快乐,是悲伤,是安静,还是躁动,记忆中都充溢着他们的身影。记忆不是无声的电影,有听的见的音乐,有笑声,有哭泣的声音,也不时会有疯狂的嚎叫。记忆也不是无味的白开水,他有饭的香味,温馨的饭香;有酒的味道,浓情的酒味;还有蜜的香甜,温情的甜蜜。翻开记忆的笔记,记录着有声有色的昨天,每一页都讲述着昨天的故事。欢笑和快乐是记忆中的天使,每一次回想,与他们悄然而遇,幸福总会挂在微笑的嘴角。悲伤之中,忽然感到世界是美好,愉悦之中,欣然赞叹一路走来,总有灿烂的晴天,更为明媚的阳光。历史是一种记忆,浓墨重彩的记忆。一个朝代的兴盛,一个王朝的没落,鼎盛的文化,屈辱的条约,无论是个人的历史还是社会的历史,都深深地刻在了记忆的围墙之上。已过去的记忆仍然叫人咬牙启齿,记忆中,还可以安静,平静,宁静。后知后觉,记忆之墙上的一道道醒目的痕迹,都指着昨天,警示着今天。支离破碎的过往被记忆的线缠绕着,他和人一样,似乎并不完美,想扔掉那些灰暗的记忆,但他不肯走,他要留下,他说:没有黑暗,哪来的光明。好吧,就带着所有的记忆,一起向前走着,走了之后,才发现他是重要得不可丢弃。好汉不提当年勇记忆似乎应该受到排挤,过往的事似乎不应该被记忆所包容。不!这不是记忆的真意,记忆也是现实的,他并不遥远和虚幻,闭上眼,温习着写下的从前,一鼓无形的力量由记忆散发,布满全身,站起来,握紧双拳走向明天。让所有认为记忆只是毫无意义的留恋的人汗颜不论,挽留的是否都是最美,不论,残留的是否会变得憔悴,更或者,不论,遗留的是泪水或欣慰,记忆,敞开着他的胸怀,带着他们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回味,高飞!

  • 索引序列
  • 毕业论文中的记忆书写
  • 大学毕业论文橙色的记忆
  • 新中国的记忆档案主题论文
  • 音乐记忆论文
  • 记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