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仿生学论文1万字

仿生学论文1万字

发布时间:

仿生学论文1万字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机器人的性能不断地完善,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军事、排险、农业、救援、海洋开发等方面。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机器人的科技论文,供大家参考!机器人的科技论文篇一:《浅谈智能移动机器人》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机器人性能不断地完善,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广泛应用于军事、排险、农业、救援、海洋开发等。介绍了常见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基本系统组成及其相关的一些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应用于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越障机构,并简单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在对智能机器人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论述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向。 关键词:智能移动机器人越障避障伸展收缩 1 引言 上世纪60年代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开辟了智能生产自动化的新时代。在工业机器人问世50多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已被人们看作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生产工具。由于传感器、控制、驱动及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开辟了机器人应用的新领域。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2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基本系统组成及其相关技术 由于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危险与恶劣环境以及民用等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世界各国非常关注它的发展。其共同的五大系统组成要素为:(1)机械机构单元是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骨架,机器人所有的模块都依靠其支撑,机械机构单元的结构,性能,强度直接影响着整个机器人的稳定性。随着科技发展和新型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智能机器人产品的结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机械机构的各项工艺性及尺寸设计都向着更加合理高效,更加轻便美观,更加环保节能,更加安全可靠等方向发展。(2)动力与驱动单元为智能移动机器人提供动力来源。(3)环境感知单元相当于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五官,机器人通过感知单元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识别及各种参数的收集,然后通过转换成控制模块可以识别的光电信号,输入到控制单元进行数据处理。(4)执行机构单元为智能移动机器人执行部分,能根据控制中心的命令执行命令,完成任务。不同的机器人有着不同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设计影响着对要执行动作的效率,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5)信息处理与控制单元作为整个机械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如人的大脑一样,调控着整个系统,一切的活动都由它指挥。将来自传感器部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集中汇总,存储,对所有信息分析,规划决策,输出命令。使机器人有目的的运行。 智能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机电系统。它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移动技术,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机器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3 一种越障机器人 我们设计的移动机器人(图1)有很好的机动性能,前导轮、前轮和后轮可以实现独立升降运动。前导轮(如图1)由通过曲柄圆盘的转动角度控制摇杆的摆动角度,带动相关的平面连杆机构运动,从而实现前导向轮的伸展和收缩实现攀越。机器人两侧的侧边驱动机构为平面连杆-滑块越障机构,前后轮(如图1)分别通过导杆在槽中的移动,带动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实现前后轮的伸展和收缩,实现越障功能。本机器人通过尺寸的设计可以实现较大的越障高度,通过合理的控制轮摆动的角度还能实现多种类型障碍物的攀越。 4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概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的功能不断完善,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大大拓宽,不仅在工业、农业、医疗、服务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排险、海洋开发和宇宙探测领域等有害与危险场合(如辐射、灾区、有毒等)得到很好的应用。 陆地智能移动机器人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美为了完成对宇宙空间的占领,完成月球探测计划,各自研制开发并应用了移动机器人,通过移动机器人实现对外星土壤的样本采集和土壤分析等各种任务。陆地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了帮助人类完成无法完成的任务。陆地移动机器人也广泛应用于军事,可以完成排除爆炸物,扫雷,侦查,清除障碍物等等,近年来智能移动机器人也开始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水下智能移动机器人 近年来,人们对资源的渴求加大,开始对原子能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加之水下环境十分复杂(能见度差,定位困难,流体变化等),水下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海底资源探测上的优势使之受到关注。近年德国基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新型深水机器人“ROV Kiel 6000”,这架深水机器人能够下探到6000米深的海底,寻找神秘的深水生物和“白色黄金”可燃冰。 仿生智能移动机器人 近年来,全球许多机器人研究机构越来越多的关注仿生学与机构的研究工作.在某些情况下仿生机器人尤其独特优势,例如,蛇形机器人重心低,能够模仿蛇的动作,穿梭在能够穿梭在受灾现场和其他复杂的地形中能够帮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除此之外还有仿生宠物狗、仿生鱼、仿生昆虫等。 5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影响移动机器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导航与定位技术,多传感器信息的融合技术,多机器人协调与控制技术等因而移动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高智能情感机器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人机交互的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人类智能的情感移动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目前的移动机器人只能说是具有部分的智能,人们渴望能够出现安全可靠的能够沟通交流的高智能的机器人。虽然现在要实现高智能情感机器人还非常的困难,但是终有一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它将成为现实。 (2)高适应性多功能化的机器人。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人类服务的,自然界中还有好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们开拓,各种危险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人类无法涉足,因此人们也迫切希望有能够代替人类的机器人出现,高适应性多功能化的机器人也必将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之一。 (3)通用服务型的机器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也是应该越来越容易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服务。例如在家庭中,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做各种家务,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 (4)特种智能移动机器人。根据不同应用领域,不同的目的,设计各种各样特种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未来发展方向,如纳米机器人,宇宙探索机器人,深海探索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等。 6 结束语 总之,智能移动机器人涉及到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移动技术,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控制工程等多学科技术。未来智能移动机器人走向生活,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是其趋势。尽管智能移动机器人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着,但是实现高适应性,智能化,情感化,多功能化的移动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谢进,万朝燕,杜立杰.机械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10. [2]陈国华.机械机构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徐国保,尹怡欣,周美娟.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展望[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2). [4]肖世德,唐猛,孟祥印,等.机电一体化系统监测与控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机器人的科技论文篇二:《浅谈机器人设计 方法 》 摘要:机器人是人类完成智能化中非常重要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人已经在世界有了一定的发展,甚至很多国家机器人已经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而机器人的设计方法无疑是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机器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索。 关键词机器人;设计;方法 1.前言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工具的进步才能带动人类的文明,如今设计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在发展,机器人就是人类在发展智能化过程洪重要的产物,因此机器人常用的设计方法是设计师们必备的工具。 2.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工业现场所涉及到的重体力劳动量不断提升。当中部分劳动任务的实现单单依靠人力是很难实现的。而为了良好的完成工业现场的相关生产作业任务。就需要通过对机器人装置的研究与应用来实现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由5个模块组成:控制模块、循迹模块、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 (1)控制系统模块。ATmega128为基于AVR RISC结构的8位低功耗CMOS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具有多路PWM输出,可将测速、避障等电路产生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放大电路,从而控制电机转速,此方式产生的PWM信号比用定时器中断产生的PWM信号实时性更好,而且不会占用系统的定时器资源。 (2)循迹模块。循迹是指小车在比赛场地上循白色引导线线行走,循迹模块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循迹模块采用灰度传感器,发射管为普通LED灯,接收管为光敏三极管3DU33。工作原理为:不同颜色的物体对LED发射光反射不同的亮度,光敏三极管3DU33接收这些不同亮度的光线,就会呈现不同的电压Vx。Vx输入到比较器LM339的同相端,并与电位器设定的电压V0相比较,当Vx>V0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当Vx循迹机器人前后两端均是由7个灰度传感器组成的循迹模块。其中,中间三个灰度传感器起巡线的作用,两端的灰度传感器起探测弯道作用,剩下两个灰度传感器交替进行巡线和探测弯道。实验证明,这样的灰度传感器的布置图,机器人循迹的效果好,且“性价比”非常高。 (3)避障模块。避障模块主要使用的是红外发射接收传感器,当红外感应避障模块靠近物体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当没有感应到物体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将该信号线接入到单片机的控制端口,控制程序就能起到探测障碍物的作用,当在机器人行进的路径上就可以发现有障碍物并及时避开绕行。 (4)驱动模块。循迹避障机器人要求行走灵活、反应快速,因此要求驱动电机具有“转速快、制动及时”等特点。我们设计制作的循迹避障机器人采用中鸣公司的JMP-BE-3508I驱动板模块,其输入电压为11V到24V,最大输出电流为20A,满足快速前进、制动、转弯的要求。并且电机速度达到500rpm,堵转力矩为,具有很强的刹车功能。利用单片机的四路PWM输出信号,分别控制四个轮子的转速。并采用“四轮驱动”、“差速转弯”的方式实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与转弯。 (5)电源模块。循迹机器人的电源模块主要实现以下三大功能:①稳定输出5V工作电压。故我们设计制作的电源模块以7805芯片为核心,把输入电压截止到5V。②提供足够的电流。7805芯片最大输出电流为,而循迹机器人需要较大电流,所以我们使用了两片7805芯片分别对控制系统和外部设备进行供电。③滤波。在7805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分别并联104贴片电容和10μF的电解电容,过滤高频、低频信号。 3.软硬件模块开发流程和界面程序 (1)图像处理模块:照相机实时捕捉图像,处理转化后和初始图像进行处理比较,找出图像中差异的位置通过TCP传输。 (2)TCP通信模块:视觉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贝加莱控制器,控制器可以作客户机或服务器实时传输数据,:定义结构体用于视觉系统传输位姿给机器人和机器人实时反馈位姿和信号状态数据给视觉系统。 (3)位置转换模块:把视觉系统的位姿转换为机器人的位姿传输给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运行。 (4)轨迹规划模块:进行运动轨迹规划和速度规划,根据机器人当前的位置和目标位置,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直线、圆弧、不规则曲线等运动轨迹),然后对轨迹、速度进行插补,插补值调用机器人运动学算法计算轨迹的可靠性,再把实时插补的位置、速度传送给运动控制模块。 (5)运动控制模块:根据实时插补的值结合加速度、加加速度等控制参数给驱动器。 (6)伺服模块:根据控制器所发送数据,结合各伺服控制参数,驱动电机以最快响应和速度运行到各个位置。 4.机器人精度标定和视觉软件处理 精度标定 精度的标定包括机器人精度标定 和机器人相对于视觉照相机位置标定 。机器人运动前,需要用激光跟踪仪标定准确各轴杆长、零点、减速比、耦合比等机械参数,给运动学、控制器系统,机器人才能按理论轨迹运行准确。行到指定点。 通过三点法、六点法标定机器人相对于视觉照相机的X、Y、Z方向距离给位置转化模块,确定机器人坐标系相对于照相机坐标系的转化关系。 视觉处理软件 包括固定视觉系统标定模块和移动视觉系统标定模块 。视觉系统安装在固定位置相当于给机器人建立照相机一个用户坐标系,此模块用于运算机器人和固定视觉系统之间位姿转换关系。视觉系统安装在机器人末端法兰位姿相当于给机器人建立照相机一个工具坐标系,随着机器人运动而实时改变位置,此模块用于运算机器人和动态视觉系统之间位姿转换关系。 实时处理传输机器人、视觉系统和以太网的运行通信状态以及出错状态处理。 人机界面设计及实现 当机器人出现故障,不能自动移动位置时,比如碰到硬件限位或出现碰撞现象时,此时可以进入手动页面,选择机器人操作,移动机器人到指定位置。对于新建码垛工艺线,需要配置系统参数、位置信息、以及产品参数,等必要的信息。码垛数据编辑与创建的功能,产品覆盖了袋子、箱子,以及可变数量抓取的功能。可以添加产品数量,改变产品方向,单步数量修改,产品位置移动以及旋转等设置。本页面中,示例生成了每层五包的袋装产品,编号从1到5,可以通过调整编号的顺序,达到改变产品的实际码垛顺序。 5.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用途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对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用上述的思维方法进行解决,随着机器智能化的推广,无疑机器人的设计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海平,陈彦. Wincc在打包机人机界面中的设计与应用[J].HMI与工业软件,2012(3):70-72. [2]朱华栋,孔亚广.嵌入式人机界面的设计[J].中国水运,2008(11):125-126. [3]金长新,李伟.基于Windows CE的车载电脑系统人机界面的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132-134. 机器人的科技论文篇三:《浅谈igm焊接机器人的故障处理》 [摘 要]机器人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理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本文通过介绍igm焊接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机器人的常见故障现象,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维修方法。 [关键词]igm焊接机器人 工作原理 故障处理 0 前言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理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这门新型技术的介入,对维修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证焊接机器人的可靠性、稳定性,发挥机器人的最大优势,针对机器人的故障维修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就尤显重要。 1 igm焊接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 igm焊接机器人的组成 igm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它加工精细、动作灵巧、焊接精度高、焊缝成形好。在机械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igm焊接机器人工作原理 igm焊接机器人内部轴控制原理:通过数字伺服板DSE-IBS处理当前位置的校准、位置驱动、速度驱动等信息,处理后的信息送馈到伺服驱动器,由伺服驱动器内部的脉宽调制器调制,然后放大输出推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运动的同时,编码器同步运行,并把采集的位置角度信息反馈给RDW控制板,通过RDW板的增量计算、数据整定后的位置信息回馈给DSE-IBS板,做下一个周期的计算处理,此过程反复进行从而实现了实时位置的更迭过程。 2 igm焊接机器人故障诊断及分析 焊接机器人故障类型 焊接机器人故障类型可分为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由机器软件造成的故障,如系统停机 死机 的现象;由机器硬件造成的故障,如驱动单元、电气元件各模块的故障。就故障现象可分为人为故障和自然故障、突发故障三大类。对于维修来说,自然故障和突发故障的排除就显得困难,因为这种维修不仅仅针对故障单元本身,还要对系统进行改进,这就需要周密分析,对故障诊断进行优化和改进,避免排除过的故障重复出现,使系统进一步稳定可靠。 igm焊接机器人常见故障处理 机器人开机后示教器无报警信息,但机械手无法正常引弧。首先检查系统是否送丝送气,发现送丝系统无法手动送丝,保护气瓶有压力,但是焊枪喷嘴处无保护气。再检查机械手焊接电缆、引弧板及送丝板,都没有发现故障。这说明机械手的功能是正常的,可能是焊接回路不通畅。可以通过测量焊接回路阻抗来判断焊接回路是否正常。 回路阻抗的测试步骤: i把连接工件的地线接好,保证地线夹与工件接触部分干净良好; ii接通机器人电柜电源,将福尼斯焊机电源开关拨至“I”位置; iii在焊机二级菜单内选择“r”功能。 iv取下焊枪喷嘴,拧上导电嘴,将导电嘴贴紧工件表面。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过程中要确保导电嘴与工件接触处的洁净。测量进行时,送丝机和冷却系统不启动; v轻按焊枪开关或点动送丝键。焊接回路阻抗值测算完成。测量过程中,右显示屏显示“run”; vi焊接回路测算结束后显示屏显示测量值。测得的焊接回路阻抗是18 Ω(正常值以<20Ω为佳),说明焊接机器人的焊接回路的通畅的。再断电、通电调试,焊接机器人能正常引弧,应该是回路测试过程中通过连接接地夹、拆卸喷嘴、导电嘴等将回路未正常接触处接通了。 igm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引弧困难、焊接电流极不稳定,且经常断弧,反复出现“Arc fault”电弧故障。 i检查接地电缆,测量回路电阻值为Ω,正常 值以<20Ω为佳。 ii检查焊丝直径(Ф)与送丝轮的公称直径相匹配。 iii焊丝材料(G2Si)与焊接方式及焊接母材相匹配。 iv后观察焊枪喷嘴处,存在大量粉尘的切粉,手动送出的焊丝不光滑平整,有小量弯曲及伤丝情况,说明送丝不畅。 v对送丝阻力进行检测。将送丝锁紧杆、压紧杆打开,手盘焊丝盘将焊丝收回,发现阻力很大。多为送丝软管堵塞或软管与机械手夹角过大造成。 vi检查送丝轮磨损情况,V型送丝槽不易过深过宽,以正好放置一根Ф规格的焊丝为佳,间隙过大,将影响送丝的稳定性,焊接电流的稳定性。拆下送丝轮,发现送丝轮磨损严重,圆度误差较大,送丝槽过深。送丝机构一旦出现失控,就会高速送丝,焊接电源得不到正常的信号反馈(送丝速度的反馈采用光电测速),不能提供稳定的电流、电压,造成不能正常焊接。更换送丝轮、送丝软管,并进行压力调整,故障解除,焊接正常。 igm机器人回零参数自动丢失。igm机器人在下一次开机时,回零参数自动丢失,重新校零、输入参数,保存参数反复丢失。检查示教电缆、接口、程序、轴卡、RDW板指示灯全部正常,检查后备电池(缓冲电瓶,用于关机或意外掉电情况下,为系统提供短时间供电,进行信息的存储)测量电压值,一个为,一个为12 V,总电压为21 V,正常值为24V,更换一组电池后一切正常,再未出现数据丢失现象。 突发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该故障无可预见性,事发突然。实际工作中出现最多。多为受环境影响的系统故障,如焊接机器人控制部分电路板故障、稳压 电源故障 、通讯故障等,反映在机器人在工作时突然报警且无法消除报警。重新启动又恢复正常,但不久又出现报警,这类故障造成整个系统不稳定。 为了进一步判断驱动器的好坏,缩小故障范围, 对编码器进行检查,RCI系列的机器人各轴所使用的编码器是绝对编码器,它是一种电磁部件,可以传递旋转角度的信息,由两个固定绕组(sin绕组和cos绕组)及一个参考绕组组成,原理基本上同旋转变压器相似。将X12插头拔下,分别测量11-12、13-5、14-4端子阻值,结果没有一项有阻值,说明编码器出现异常。 找到12轴伺服电机,检查发现编码器插头锁紧并帽已退出,插头连接松动。将插头重新安插,锁紧到位,再次测量11-12端子阻值为94Ω,13-5端子阻值为65Ω,14-4端子阻值为65Ω,9-10端子阻值为600Ω,说明各绕组正常。上电后,驱动可正常打开,故障解除。 3 结束语 维修工作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一个反复过程,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才会使维修人员更加深入,更加准确的判断处理各种故障。工作中维修人员必须具有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操作中一定要注意观察,不可盲目更改焊接机器人设定、跳线等状态,要养成做工作记录的好习惯,归纳 总结 各类故障现象以及处理过程,积累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的 经验 ,以提高维修水平。 参考文献 [1] 戴光平.《焊接机器人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 重庆: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2] 中国焊接协会成套设备与专业机具分会. 《焊接机器人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李德民.《焊接机器人的故障维修》. 长春:长客股份制造中心,2011. 猜你喜欢: 1. 关于科技论文的范文 2. 关于计算机的科技论文3000字 3. 数学科技论文800字 4. 自动化科技论文题目与范文

[摘要]本文中研究了凹坑型非光滑车身表面的减阻特性.首先探讨了凹坑单元体矩形、菱形、等差等不同排列方式的减阻效果,选取了减阻效果较好的矩形排列方式;然后以单元体直径D、横向间距W和纵向间距L为设计变量,以气动阻力最小为目标,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优化;接着利用CFD仿真得到各样本点的响应值,并据此建立Kriging近似模型;最后在验证了近似模型的可信度基础上,以近似模型进行全局优化:结果表明:凹坑单元体矩形排列最大可达7. 62%的减阻效果。关键词:汽车;凹坑型非光滑表面;减阻;CFD仿真;Kriging模型;优化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n the Drag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 with Pit-type Non-smooth Surface[Abstract]Drag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 of pit-type non-smooth car body surfac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drag reduction effects of rectangle, thombus and equal-different pit arrangement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ctangular arrangement with better drag reduction effect is chosen. Then an optimization by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with Latin Hypercube scheme is performed with the diameter and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pacing of pit as design variables and minimizing drag as objective. Next, the responses of different sample points are obtained by CFD simulation, and based on which a Kriging metamodel is built. Finally after the confidence of metamodel is verified a global optimization with the metamodel i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maximum drag reduction effect up t0 can be achieved with rectangular pit : car; pit-type non-smooth surface; drag reduction; CFD simulation; Kriging model; optimization前言日前汽车空气动力学的气动阻力特性优化主要通过车身的流线形化和局部改进等方法来实现,由于这些方法研究日益成熟,降低阻力的空间越来越小,汽车减阻进入一个瓶颈期。近年来,基于工程仿生学理论的凹坑型非光滑表面结构的减阻研究迅速发展。其中最典型的应用便是高尔夫凹坑球面。高尔夫球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凹坑的存在使空气形成的边界层紧贴球的表面,使平滑的气流顺着球形多往后走一些,延迟了边界层与球体的分离,减小了尾流区,减少了前后的压差阻力,从而使凹坑型球面的高尔夫球比光滑球面的高尔夫球飞得更远。受其启发,本文中将凹坑型非光滑表面运用在汽车表面上,并通过CFD数值仿真,研究其减阻效果。首先研究了凹坑单元体不同排列方式对汽车减阻效果的影响;然后以减阻效果最佳的排列方式为基础,选取相关设计变量,运用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选出样本点;接着建立了Kriging近似模型-3-;最后通过多岛遗传算法对近似模型进行全局寻优。1 原车模型CFD计算与试验验证计算模型的建立采用UG软件建立了某轿车1:1的实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忽略了门把手、雨刮器、雨水槽等,同时对底盘进行了平整化处理,从而提高了分析效率。轿车模型的长×宽×高分别为5 088×2 036x1 497( mm),整车模型如图1所示。建立计算网格及求解整车计算域为一围绕车身的长方体,人口距模型前端3倍车长,出口距模型后端7倍车长,总高度为5倍车高,总宽度为7倍车宽。采用ANSYS ICEM CFD软件生成非结构化的四面体网格,在车身要凹坑非光滑处理的表面上进行网格加密,以便更加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流场信息,同时在车身表面拉伸出与其平行的三棱柱网格作为附面层,以消除壁面函数的影响。为避免网格差异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在仿真过程中,保持棋型相同部分的网格尺寸不变。每次模拟生成的整车总网格数约为360多万。边界条件的设置如下:计算域入口设置为速度人口边界,速度为40m/s,计算域出口为压力出口边界,车身表面设置为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计算域地板设置为移动壁面边界条件,计算域上表面及左右侧面均为滑移壁面边界条件。选用Relizable k-ε湍流模型,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离散求解,计算域温度为常温进行CFD稳态仿真计算。风洞试验验证通过风洞试验来验证边界条件和湍流模型设置的准确性。试验模型根据CAD模型通过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成1:3的模型,从而保证了试验用物理模型与数值仿真用CAD模型的一致性。在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HD-2风洞中进行测力试验,用六分力浮框式测力天平测量模型的气动力。试验风速为40 m/s,启动地面附面层抽吸装置,消除了由于风洞试验引起的地面边界层的影响。轿车模型风洞试验如图2所示。通过风洞试验测得模型的风阻系数CD,并将CFD仿真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风阻系数的相对误差为3. 86%,在工程允许误差5%以内,从而验证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2 非光滑处理区域的选定与单元体尺寸的估算非光滑处理区域应该选在能较好控制尾流区的表面,以减小湍能损失和压差阻力,而车身顶盖是对尾流区域影响最大的表面,故本文中主要研究对车身顶盖进行凹坑非光滑处理后的减阻效果,凹坑非光滑区域如图3所示。有关研究表明,无论是气流分离所引起的压差阻力还是由于气体的黏性作用而引起的摩擦阻力,它们总是和边界层及其厚度有关。仿生非光滑减阻方法的实现途径就是通过对边界层的控制来减少湍流猝发强度,减小湍动能的损失。可见,非光滑结构的选择应该和边界层有关,非光滑单元体的尺寸高度或深度应该小于车身表面到对数律区之间的距离。目前国际上关于凹坑减阻的研究仍然较少,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因此,在研究初期凹坑型单元体尺寸主要是根据边界层的厚度来确定。平板层流边界层的厚度计算公式为3 凹坑结构尺寸设计与排列方式 凹坑结构尺寸设计在进行凹坑型单元体排列时主要考虑单元体的尺寸:直径D、横向间距W、纵向间距L和凹坑深度S,见图4。为了设计与排列方便,取深度S为直径D的一半。根据计算模型最大边界层厚度、车身顶盖的尺寸、汽车行驶速度和凹坑单元体之间防干涉的要求,给定D、W、L和S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0,40]、[60,160]、[60,160]和[5,20],单位为mm。 凹坑单元体排列方式的影响根据大量的仿生学实验可知,例如土壤动物蜣螂在土中运动自如一方面得益于其体表的非光滑单元体凹坑形状,另一方面得益于其凹坑单元体的排列方式。为此在研究凹坑型非光滑车身表面的减阻性能时,要考虑其排列方式的影响。本文中选取了常见的3种排列方式:矩形排列、菱形排列和等差排列,如图5所示。本文中选取D= 15mm,形=120mm.£=120mm.对这3种排列方式进行CFD仿真,其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3种凹坑型单元体排列方式中矩形排到减阻效果最佳,降阻率达2. 13%。4 凹坑型非光滑表面优化设计 优化流程与设计变量的选取根据3种排列方式的CFD仿真结果知,矩形排列方式减阻效果最佳,故以矩形排列凹坑型非光滑表面作为优化对象。整个分析与优化过程如下:(1)确定设计变量,使用拉丁方设计方法选取样本点;(2)通过CFD仿真得出各样本点的响应值,并以样本点和响应值构建近似模型;(3)选取3组新的样本点验证近似模型的精度,若不精确则须重新选取样本点;(4)在验证近似模型可信度的基础E,利用优化算法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区域内实现全局寻优,得到最优解,最后再回代到仿真模型中校核计算,如图6所示。以D、W和L为设计变量,寻求最优的组合,以达到最大的减阻效果,即求得最小CD值。试验设计 ,根据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采用拉丁方抽样方法。选取20组样本点进行CFD模拟计算,得到20组响应值。各设计变量对CD值的影响关系如图7所示,D等表示单个设计变量对CD的影响,D-W等表示两个变量对CD交互影响,D�0�5等表示设计变量平方对CD的影响。从图7可见,对CD影响最大的设计变量是L,D次之,W影响最小。D与形之间的交互效应最为明显,L和D次之,形和£之间的交互效应最小。虽然W对气动阻力的影响较小,但是W与其他参数之间交互效应对CD的影响不能忽视。近似模型的建立近似模型是指在不降低计算精度情况下构造的一个计算量小、计算周期短,但计算结果与数值分析或物理实验结果相近的数学模型;用于代替计算代价高昂的仿真分析软件,大幅提高分析效率,同时剔除仿真软件的“计算噪声”。用于构建近似模型的方法主要有:响应面模型、Kriging模型、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和泰勒级数模型等。与其他模型相比,Kriging模型构建的近似面可以覆盖所有的样本点,近似面质量很高,因此采用Kriging模型构建近似模型。为r检验所建立的近似模型的拟合精度,在设计空间中选取试验设计方案外的任意3个实验点进行CFD仿真,并与近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验证点的CFD值与近似模型值相差均在2%以内,这表明所建立的近似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设计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可信度较高,可取代直接的CFD计算。优化结果与分析多岛遗传算法(multiple island genetic algorithm,MIGA)建立在传统遗传算法基础上。它小同于传统遗传算法的特点是:每个种群的个体被分成几个子群,这些子群称为“岛”:传统遗传算法的所有操作,例如:选择、交叉、变异分别在每个岛上进行,每个岛上选定的个体定期地迁移到另外岛上,然后继续进行传统遗传算法操作。迁移过程由迁移间隔和迁移率这两个参数进行控制。迁移间隔表示每次迁移的代数,迁移率决定在一次迁移过程中每个岛上迁移的个体数量的百分比。多岛遗传算法中的迁移操作保持了优化解的多样性,提高了包含全局最优解的机会。本文中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所建立的近似模型进行寻优,初始种群个数为50,岛数为10,迭代代数为100,最终得出近似模型最优解为D= 40mm,W=100mm,L=69mm。对得到的最优解进行CFD仿真,相对误差为0. 80%。对车身表面进行凹坑型非光滑处理后,最大的降阻率可达7. 62 %,其具体数值见表4。图8和图9分别给出了原车与优化后的汽车尾部压力云图和速度流线图。对比图8和图9可以看出,优化后汽车尾部的负压区域明显减小,正压区显著增大,进而减小了前后压差阻力,同时改善了尾部的涡流,减小了车辆的气动阻力,降低了汽车的燃油消耗。5结论(1)在车身表面进行凹坑型非光滑处理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能有效降低汽车的气动阻力,进而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2)凹坑型非光滑表面的减阻特性与凹坑单元体的排列方式有关,其中矩形排列方式减阻效果较佳。选取矩形排列时凹坑单元体直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作为设计变量进行试验设计,建立近似模型,并采用多岛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优化后最大降阻率可达7. 62%。(3)试验设计、近似模型和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能为车身凹坑型非光滑表面减阻的研究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工程指导。参考文献[1]谷正气.汽车空气动力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 韩志武,许小侠,任露泉,凹坑形非光滑表面微观摩擦磨损试验回归分析[J].摩擦学学报,2005,25(6):578-582.[3] 容江磊,谷正气,杨易,等,基于Kriging模型的跑车尾翼断面形状的启动优化[J].中国机械工程,2010,22(2):243 -247.[4]谷正气,何忆斌,等,新概念车外流场数值仿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18( 14):1760-1763.[5]薛祖绳,边界层理论[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6]方开泰,马长兴,正交与均匀试验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 肖立峰,张』“泉,张烈都.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结构形状优化方法[J].机械设计,2009,26(7):57 -60.[8]石秀华,孟祥众,杜向党,等.基于多岛遗传算法的振动控制传感器优化配置[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8,28 (1):62-65.(来源:中国技师网)

艺术设计是一种通过物质表达精神的创作手段,是一个能衍生和追溯到多方面的专业集群,也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行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博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突出代表,具有象征性、平面化、装饰性、符号化等特征。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有效融进传统剪纸艺术,既可以保持艺术设计的历史特性,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又使得艺术设计在表现形式与构成手法上避免了简单、肤浅和粗糙,实现了功能需求满足和精神价值的有效统一,使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有欣赏价值。本文,笔者综合分析剪纸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并为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进剪纸艺术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关键词】剪纸艺术 现代设计 艺术特征

中国剪纸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作的过程,是人们长期实践积累而成的艺术精粹。剪纸艺术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背后包含着民族的情感气质、群体意识及习俗心理,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生存的智慧与纯粹的情感。

一、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传统剪纸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中,通过对传统图形或一些极具民族色彩的元素进行提炼、改造,使视觉语言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可以说,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独特表现力不可复制。如,一些动画片造型、影视节目布景、 广告 招贴、插图漫画、印刷包装、书籍装帧等平面设计的领域中就活跃着剪纸艺术的影子。其次,一些雕塑设计之中也不难窥见传统的剪纸艺术元素,增加了雕塑的艺术感染力。由于剪纸艺术自身具备着地方历史文化、时代特色、民俗特色等层面内容,可以有效拓展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并丰富了艺术设计者的艺术表现形式。再者,剪纸艺术丰富了服装设计的形式及内涵。现代人在进行服饰设计过程中。不忘加进一些传统元素,以保证设计既与传统一脉相承,又能做到与时俱进。如,剪纸艺术的传统气质就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因而市场上很多的衣服、鞋包、被单等图案、花色等满目琳琅,应有尽有,这些图案及花色上均不难窥见剪纸艺术的踪影。因此,剪纸艺术在服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或借鉴。

二、现代设计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应用

1.有机结合剪纸功能与特征。

现代设计形式繁多、内容丰富,涉及了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简单的、视觉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基于此,辅以现代设计历史内涵和精神灵魂意义重大。因此,现代人在进行设计时,应该传承剪纸艺术的特征,保证其功能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变换剪纸艺术的构成手法及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剪纸功能与特征。

2.实现“传统性”和“时代性”有效统一。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开拓、创新是摆在现代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剪纸艺术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为现代人欣赏与接纳,并有效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是值得思考的一道难题。纵观世界艺术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毕加索,还是马蒂斯都曾经尝试着将中国的这种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渗透到艺术创作过程中。因此,剪纸艺术的魅力及价值是无可替代的。现代设计师要保全这一份艺术精髓,必须发挥丰富的 想象力 、培养创新精神、捕捉创作灵感,使得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以一种更为恰当的姿态存在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

3.运用和发扬剪纸艺术语言。

无论在哪种设计中融进剪纸元素,都应该对剪纸艺术语言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通过刀工长短、大小、曲直、粗细、疏密、顿挫、刚柔及参差变化等,将剪纸的生态美、朴素美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相反,粗细均匀、整齐划一的现代数字化有时则表现得不伦不类。此外,现代设计在融合剪纸艺术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运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将剪纸艺术语言有趣地展现出来,保证文化内涵的象征性、符号化。在设计过程中,剪纸元素的文化意境只有通过语义学、符号学角度去表现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好设计。避免单纯运用形似元素,有效展现深厚文化底蕴值得深究。

4.创新与发展传统剪纸艺术。

现代设计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应该积极进行剪纸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发展方式应该尽量多样化。设计师在选择材质和颜色的时候,应该选择色彩鲜明的彩色剪纸制作现代剪纸画,在设计过程中,避免受传统剪纸模式的局限,坚持选用质地坚硬、寿命较长、厚度较大的艺术纸。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保证制作出来的剪纸画具有独特磁性,可进行重复粘贴,这样就跟现代人生活需求较为接近。剪纸是现代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可以辅助设计出多维、立体、灵活的作品。以艺术家夏阳品为例,夏阳进行长期的海外创作,而其本身偏爱中国文化传统,因而他巧妙借助西方媒介,将中国民间艺术和艺术精神生动、全面地演绎出来,两者的有效协调,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富含现代感。他将剪纸元素穿插拼贴到文人的画作构图之中,绚丽多彩的形式之下却保持着质朴天真的本性。

三、结束语

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应该相辅相成,剪纸技术的渗透可以保全现代设计艺术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而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又促使剪纸艺术的发扬与传承。因此,加强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俊,丁倩倩.剪纸艺术在礼服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03.

[2]胡梅芳.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62.

[3]易心,林曦.民间剪纸艺术图形的象征意义及其造型规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内容摘要]本文对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 措施 。力求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更能适应不同的设计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素描体系,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与提高设计专业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基础。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素描;教学模式; 教学 方法 ;改革;创新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现状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专业发展太快而导致师资队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致使大量既无学校教学 经验 又无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校应届 毕业 的研究生一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进行一线教学工作,他们以书本知识直接去面对新进入高校的专科学生或本科学生,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改革滞后

在相当长一个阶段,设计素描教学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与平面构成和图形创意联系非常密切的构成性和创意性的设计素描形式,但这种单一的设计素描教学形式并不适合每一个设计类的设计基础教学。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经对绘画艺术的素描形式进行了改革,创造了针对 国画 、油画、版画等不同绘画形式的不同素描方法,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在设计类专业出现的初期,无一例外的沿用了绘画素描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设计基础,来解决设计中的基本造型、基本结构和空间等在设计中要运用的基本要领和元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教学模式无可厚非地对当时的设计教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整个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日新月异,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么多的设计门类和设计专业还是采用以往的单一的设计素描教学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这种忽视了设计学科不同专业的指向性的教学形式并不适合每一个设计专业。正如在 体育运动 中体能训练和力量训练只是所有的体育项目的通识基础,每个门类的运动还有自己这个项目的特色基础训练,如 篮球 需要练习运球投篮, 足球 需要练习颠球、射门等。由此笔者提出,当今每一个不同的设计门类必须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素描教学体系,在这里我们权且称之为专业素描,也就是逐步与每个专业密切相连的专业设计素描。例如我们已经建立起的影视动画卡通艺术的卡通素描等。

3.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差

我国素描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袭俄罗斯体系与欧洲传统学院派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技法,强化造型能力,却缺少创造环节,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想象力。设计素描较传统素描而言,其主要任务不再是再现客观对象,而是发现和表现对象。对于设计师来说,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远比娴熟的技艺更重要。目前国内一些设计类院校已做了一系列调整,提出设计素描的命题,但大多数设计素描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没有和设计类专业的专业特点相结合来开发学生设计思维。

二、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措施

笔者就艺术设计的设计基础 教育 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早在2007年就提出来必须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 ,笔者今天再次提出:现在大多数高校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只具有一种通识性,而缺乏与每个设计类专业相匹配的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因此必须建立适用于不同设计专业门类的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体系。那么怎么通过专业特点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设计素描呢?这是我们从事设计基础教学的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一门通识性的基础素描课程支撑后续的专业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教学应从自然到素描,然后再进入设计的连续的整体,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对自然与素描的型及设计因素做专门系统的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准确的造型能力与丰富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基础与专业接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递进式地进行教学。

2.创建与专业教学相对应的多元化专业素描教学体系和教学环境

各个不同类型的艺术设计专业还必须建立一套与自己这个设计学科相适应的专业设计素描,着重训练学生与自己所修专业的基础性的内容。虽然这类专业素描的训练有可能与某些课程相交叉或重合,但是建立一套与各个门类艺术设计专业相适应的专业素描体系已刻不容缓。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教学多元化,更须注重艺术实践教学环节。例如产品造型设计的专业设计素描可以多采取以结构造型为主的素描训练形式;视觉传达和广告设计专业可用以创意素描为主题的训练形式;室内空间设计则应以大量的研究透视和装饰性的设计素描为教学方向;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大量地进行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素描为设计素描教学主题。这类教学不一定非要在室内完成,可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加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家具设计专业除了研究传统的装饰素描外,还要让学生更多地研究物体的构成结构、结构的隼接等方面。

3.着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设计素描教学应以“为设计服务,为人服务”为出发点,结合不同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思维、观察能力与表现方法,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创造能力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思维将设计意识与创新能力融入训练过程中。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形体、结构、空间、材料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素描本体形式语言、审美表现,以及从视觉特征、效果、传达的感受认知中探寻自我个性的追求和探索的能力;同时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开发学生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结语

总之,高校设计基础课教师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坚持以设计观念为指导,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建立更能适应不同的设计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与提高设计专业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林家阳,冯俊熙.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源.从设计的角度学习素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李富莉.设计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探索.大众文艺,

5.刘树龙.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刍议.新西部:下旬•理论,

6.罗琴.优化设计素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若干思考.文艺生活:中旬刊,

艺术设计博士论文相关 文章 :

1. 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2.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3. 论艺术设计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4. 提升艺术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研究论文

5. 论艺术设计与仿生学论文

动物仿生学论文一万字

仿生设计学,亦可称之为设计仿生学(Design Bionics),它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涉及到数学、生物学、电子学、物理学、控制论、信息论、人机学、心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动力学、工程学、经济学、色彩学、美学、传播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 仿生设计学与旧有的仿生学成果应用不同,它是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同时结合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在某种意义上,仿生设计学可以说是仿生学的延续和发展,是仿生学研究成果在人类生存方式中的反映。 仿生设计学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锲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正逐渐成为设计发展过程中新的亮点。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生物界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及物质存在,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逐渐具备了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周围的生物作“邻居”,这些生物各种各样的奇异本领,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模仿。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制造出简单的工具,增强了自己与自然界斗争的本领和能力。 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木棒和石斧,无疑是使用的天然木棒和天然石块;骨针的使用,无疑是鱼刺的模仿……所有这些工具的创造、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不能说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说是对自然中存在的物质及某种构成方式的直接模拟,是人类初级创造阶段,也可以说是仿生设计的起源和雏形,它们虽然是比较粗糙的、表面的,但却是我们今天得以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早就有着模仿生物的事例。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多年,我们的祖先有巢氏模仿鸟类在树上营巢,以防御猛兽的伤害;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见飞蓬转而知为车”,即见到随风旋转的飞蓬草而发明轮子,做有装成轮子的车。古代庙宇中大殿之前的山门的建造,就其建筑结构来看,颇有点像大象的架势,柱子又圆又粗,仿佛像大象的腿。 我国古代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对于绚丽的天空、翱翔的苍鹰早就有着各种美妙的幻想。根据秦汉时期史书记载,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发明了风筝,并且应用于军事联络。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匠人鲁班,本名公输般,首先开始研制能飞的木鸟;并且他从一种能划破皮肤的带齿的草叶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锯子。据《杜阳杂编》记载,唐朝有个韩志和,“善雕木作鸾、鹤、鸦、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异,以关戾置于腹内,发之则凌云奋飞,可高达三丈至一二百步外,始却下。”西汉时期,有人用鸟的羽毛做成翅膀,从高台上飞下来,企图模仿鸟的飞行。以上几例,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鸟类的扑翼和飞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也是最早的仿生设计活动之一。明代发明的一种火箭武器“神火飞鸦”,也反映了人们向鸟类借鉴的愿望。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水生动物——鱼类的模仿也卓有成效。通过对水中生活的鱼类的模仿,古人伐木凿船,用木材做成鱼形的船体,仿照鱼的胸鳍和尾鳍制成双桨和单橹,由此取得水上运输的自由。后来随制作水平提高而出现的龙船,多少受到了不少动物外形的影响。古代水战中使用的火箭武器 “火龙出水”,多少有点模仿动物的意思。以上事例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期的仿生设计活动,为开发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外国的文明史上,大致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在包含了丰富生产知识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人用羽毛和蜡做成翅膀,逃出迷宫;还有泰尔发明了锯子,传说这是从鱼背骨和蛇的腭骨的形状受到启示而创造出来的。十五世纪时,德国的天文学家米勒制造了一只铁苍蝇和一只机械鹰,并进行了飞行表演。 一八ОΟ年左右,英国科学家、空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凯利,模仿鳟鱼和山鹬的纺锤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线型结构。凯利还模仿鸟翅设计了一种机翼曲线,对航空技术的诞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一时期,法国生理学家马雷,对鸟的飞行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动物的机器》一书中,介绍了鸟类的体重与翅膀面积的关系。德国人亥姆霍兹也从研究飞行动物中,发现飞行动物的体重与身体的线度的立方成正比。亥姆霍兹的研究指出了飞行物体身体大小的局限。人们通过对鸟类飞行器官的详细研究和认真的模仿,根据鸟类飞行机构的原理,终于制造了能够载人飞行的滑翔机。 后来,设计师又根据鹤的体态设计出了掘土机的悬臂,在一战期间,人们从毒气战幸存的野猪身上中获得启示,模仿野猪的鼻子设计出了防毒面具。在海洋中浮沉灵活的潜水艇又是运用了哪些原理?虽然我们无据考察潜艇设计师在设计潜艇时是否请教了生物界,但是不难设想,设计师一定懂得鱼鳔是鱼类用来改变身体同水的比重,使之能在水中沉浮的重要器官。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体育工作者就是认真研究了青蛙在水中的运动姿势,总结出一套既省力、又快速的游泳动作——蛙泳。另外,为潜水员制作的蹼,几乎完全按照青蛙的后肢形状做成,这就大大提高了潜水员在水中的活动能力。 二、仿生设计的历史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生物界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及物质存在,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逐渐具备了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周围的生物作“邻居”,这些生物各种各样的奇异本领,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模仿。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制造出简单的工具,增强了自己与自然界斗争的本领和能力。 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木棒和石斧,无疑是使用的天然木棒和天然石块;骨针的使用,无疑是鱼刺的模仿……所有这些工具的创造、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不能说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说是对自然中存在的物质及某种构成方式的直接模拟,是人类初级创造阶段,也可以说是仿生设计的起源和雏形,它们虽然是比较粗糙的、表面的,但却是我们今天得以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早就有着模仿生物的事例。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多年,我们的祖先有巢氏模仿鸟类在树上营巢,以防御猛兽的伤害;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见飞蓬转而知为车”,即见到随风旋转的飞蓬草而发明轮子,做有装成轮子的车。古代庙宇中大殿之前的山门的建造,就其建筑结构来看,颇有点像大象的架势,柱子又圆又粗,仿佛像大象的腿。 我国古代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对于绚丽的天空、翱翔的苍鹰早就有着各种美妙的幻想。根据秦汉时期史书记载,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发明了风筝,并且应用于军事联络。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匠人鲁班,本名公输般,首先开始研制能飞的木鸟;并且他从一种能划破皮肤的带齿的草叶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锯子。据《杜阳杂编》记载,唐朝有个韩志和,“善雕木作鸾、鹤、鸦、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异,以关戾置于腹内,发之则凌云奋飞,可高达三丈至一二百步外,始却下。”西汉时期,有人用鸟的羽毛做成翅膀,从高台上飞下来,企图模仿鸟的飞行。以上几例,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鸟类的扑翼和飞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也是最早的仿生设计活动之一。明代发明的一种火箭武器“神火飞鸦”,也反映了人们向鸟类借鉴的愿望。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水生动物——鱼类的模仿也卓有成效。通过对水中生活的鱼类的模仿,古人伐木凿船,用木材做成鱼形的船体,仿照鱼的胸鳍和尾鳍制成双桨和单橹,由此取得水上运输的自由。后来随制作水平提高而出现的龙船,多少受到了不少动物外形的影响。古代水战中使用的火箭武器 “火龙出水”,多少有点模仿动物的意思。以上事例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期的仿生设计活动,为开发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外国的文明史上,大致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在包含了丰富生产知识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人用羽毛和蜡做成翅膀,逃出迷宫;还有泰尔发明了锯子,传说这是从鱼背骨和蛇的腭骨的形状受到启示而创造出来的。十五世纪时,德国的天文学家米勒制造了一只铁苍蝇和一只机械鹰,并进行了飞行表演。 一八ОΟ年左右,英国科学家、空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凯利,模仿鳟鱼和山鹬的纺锤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线型结构。凯利还模仿鸟翅设计了一种机翼曲线,对航空技术的诞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一时期,法国生理学家马雷,对鸟的飞行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动物的机器》一书中,介绍了鸟类的体重与翅膀面积的关系。德国人亥姆霍兹也从研究飞行动物中,发现飞行动物的体重与身体的线度的立方成正比。亥姆霍兹的研究指出了飞行物体身体大小的局限。人们通过对鸟类飞行器官的详细研究和认真的模仿,根据鸟类飞行机构的原理,终于制造了能够载人飞行的滑翔机。 后来,设计师又根据鹤的体态设计出了掘土机的悬臂,在一战期间,人们从毒气战幸存的野猪身上中获得启示,模仿野猪的鼻子设计出了防毒面具。在海洋中浮沉灵活的潜水艇又是运用了哪些原理?虽然我们无据考察潜艇设计师在设计潜艇时是否请教了生物界,但是不难设想,设计师一定懂得鱼鳔是鱼类用来改变身体同水的比重,使之能在水中沉浮的重要器官。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体育工作者就是认真研究了青蛙在水中的运动姿势,总结出一套既省力、又快速的游泳动作——蛙泳。另外,为潜水员制作的蹼,几乎完全按照青蛙的后肢形状做成,这就大大提高了潜水员在水中的活动能力。 三、仿生设计的发展 到了近代,生物学、电子学、动力学等学科的发展亦促进了仿生设计学的发展。以飞机的产生为例: 在经过无数次模仿鸟类的飞行失败后,人们通过不泄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鸟类能够飞行的原因:鸟的翅膀上弯下平,飞行时,上面的气流比下面的快,由此形成下面的压力比上面的大,于是翅膀就产生了垂直向上的升力,飞的越快,升力越大。 1852年,法国人季法儿发明了气球飞船;1870年,德国人奥托.利连塔尔制造了第一架滑翔机。利连塔尔是十九世纪末的一位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他望着家乡波美拉尼亚的鹳用笨拙的翅膀从他房顶上飞过,他坚信人能飞行。1891年,他开始研制一种弧形肋状蝙蝠翅膀式的单翼滑翔机,自己还进行试飞;此后五年,他进行了2000多次滑翔飞行,并同鸟类进行了对比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资料证明:气流流经机翼上部曲面所走路程,比气流流经机翼下平直表面距离较长,因而也较快,这样才能保证气流在机翼的后缘点汇合;上部气流由于走的较快,它就较为稀薄,从而产生强大吸力,约占机翼升力的三分之二大小;其余的升力来自翼下气流对机翼的压力。 19世纪末,内燃机的出现,给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翅膀。不用说这种翅膀是笨拙的、原始的和不可靠的,然而这却是使人类能随风伴鸟一起飞翔的翅膀。 莱特兄弟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在飞机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怎样使飞机拐弯和怎样使它稳定一直困绕着他们。为此,莱特兄弟又研究了鸟的飞行。例如,他们研究鶙鵳怎样使一只翅膀下落,靠转动这只下落的翅膀保持平衡;这只翅膀上增大的压力怎样使鶙鵳保持稳定和平衡。这两个人给他们的滑翔机装上翼梢副翼进行这些实验,由地面上的人用绳控制,使之能转动或弯翘。他们的第二个成功的实验是用操纵飞机后部一个可转动的方向舵来控制飞机的方向,通过方向舵使飞机向左或向右转弯。 后来,随着飞机的不断发展,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那些笨重而难看的体形,它们变的更简单,更加实用。机身和单曲面机翼都呈现出象海贝、鱼和受波浪冲洗的石头所具有的自然线条。飞机的效率增加了,比以前飞的更快,飞的更高。到了现代,科学高度发展但环境破*、生态失衡、能源枯竭,人类意识到了重新认识自然,探讨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生存方式的高度紧迫感,亦认识到仿生设计学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九六Ο年秋,在美国俄亥俄州召开了第一次仿生学讨论会,成为仿生学的正式诞生之日。 此后,仿生技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仿生设计亦随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大批仿生设计作品如智能机器人、雷达、声纳、人工脏器、自动控制器、自动导航器等等应运而生。 近代,科学家根据青蛙眼睛的特殊构造研制了电子蛙眼,用于监视飞机的起落和跟踪人造卫星;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仿照鸭子头形状而设计的高速列车;模仿某些鱼类所喜欢的声音来诱捕鱼的电子诱鱼器;通过对萤火虫和海蝇地发光原理的研究,获得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新方法,从而研制出化学荧光灯等等。 目前,仿生设计学在对生物体几何尺寸及其外形的模仿同时,还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各种优异特征,并把它运用到技术系统中,改善已有的工程设备,并创造出新的工艺、自动化装置、特种技术元件等技术系统;同时仿生设计学为创造新的科学技术装备、建筑结构和新工艺提供原理、设计思想或规划蓝图,亦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并充当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沟通信息的“纽带”。 对人脑的探索,可以展望未来的电子计算机有可能具有生物原理的功能。同它相比,现在的电子计算机只能作为算盘。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将为延长人类的寿命、治疗疾病提供一个崭新的医学发展途径。 对生物体结构和形态的研究,有可能使未来的建筑、产品改变模样。使人们从“城市”这个人造物理环境中重新回归“自然”。 信天翁是一种海鸟,它具有淡化海水的器官——“去盐器”。对其“去盐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研究,可以启发人们去改善旧的或创造出新的海水淡化装置。 白蚁能把吃下去的木质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质,对其机理的研究,将会对人工合成这些物质有所启发。 同时仿生设计亦可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仿生技术,设计制造制造出人造器官,如血管、肾、骨膜、关节、食道、气管、尿道、心脏、肝脏、血液、子宫、肺、胰、眼、耳以及人工细胞。专家预测,在本世纪中后期,除脑以外人的所有器官都可以用人工器官代替。例如,模拟血液的功能,可以制造、传递养料及废物,并能与氧气及二氧化碳自动结合并分离的液态碳氢化合物人工血;模拟肾功能,用多孔纤维增透膜制成血液过滤器,也就是人工肾;模拟肝脏,根据活性碳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过滤有毒物质,制成人工肝解毒器;模拟心脏功能,用血液和单向导通驱动装置,组成人工心脏自动循环器。 随着对宇宙的开发、认识,又将使人类不但认识宇宙中新形式的生命,而且将为人类提供崭新的设计,创造出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新的装置…… 仿生设计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 仿生设计学是仿生学与设计学互相交叉渗透而结合成的一门的边缘学科,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研究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由于仿生学和设计学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因此也就很难对仿生设计学的研究内容进行划分。这里,我们是基于对所模拟生物系统在设计中的不同应用而分门别类的。归纳起来,仿生设计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形态仿生设计学研究的是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和自然界物质存在(如日、月、风、云、山、川、雷、电等)的外部形态及其象征寓意,以及如何通过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将之应用与设计之中。 2、功能仿生设计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功能原理,并用这些原理去改进现有的或建造新的技术系统,以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或新产品的开发。 3、视觉仿生设计学研究生物体的视觉器官对图象的识别、对视觉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以及相应的视觉流程;他广泛应用与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之中。 4、结构仿生设计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内部结构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问题,适用与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研究最多的是植物的茎、叶以及动物形体、肌肉、骨骼的结构。 从国内外仿生设计学的发展情况来看,形态仿生设计学和功能仿生设计学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在本文中,还将着重介绍形态仿生学和功能仿生设计学的一些情况。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仿生设计学具有某些设计学和仿生学的特点,但他又有别与这两门学科。具体说来,仿生设计学具有如下特点: 1、 艺术科学性 仿生设计学是现代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一个补充。同其它设计学科一样,仿生设计学亦具有它们的共同特性——艺术性。鉴于仿生设计学是以一定的设计原理为基础、以一定的仿生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为依据,因此具有很严谨的科学性。 2、 商业性 仿生设计学为设计服务,为消费者服务,同时优秀的仿生设计作品亦可刺激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3、 无限可逆性 以仿生设计学为理论依据的仿生设计作品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设计的原型,该作品在设计、投产、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又可以促进仿生设计学的研究与发展。仿生学的研究对象是无限的,仿生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亦是无限的;同理,仿生设计的原型也是无限的,只要潜心研究大自然,我们永远不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4、 学科知识的综合性 要熟悉和运用仿生设计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生物学、电子学、物理学、控制论、信息论、人机学、心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动力学、工程学、经济学、色彩学、美学、传播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5、 学科的交叉性 要深入研究和了解仿生设计学,必须在设计学的基础上,既要了解生物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又要对当前仿生学的研究成果有清晰的认识。它是产生于几个学科交叉点上的一种新型交叉学科。 五、仿生设计学的研究方法 仿生设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模型分析法”: 1、创造生物模型和技术模型 首先从自然中选取研究对象,然后依此对象建立各种实体模型或虚拟模型,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材料、工艺、计算机等)对它们进行研究,做出定量的数学依据;通过对生物体和模型定性的、定量的分析,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转化为可以利用在技术领域的抽象功能,并考虑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手段创造新的形态和结构。 ① 从功能出发、研究生物体结构形态——制造生物模型。 找到研究对象的生物原理,通过对生物的感知,形成对生物体的感性认识。从功能出发,研究生物的结构形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除去无关因素,并加以简化,提出一个生物模型。对照生物原型进行定性的分析,用模型模拟生物结构原理。目的是研究生物体本身的结构原理。 ② 从结构形态出发,达到抽象功能——制造技术模型 根据对生物体的分析,做出定量的数学依据,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材料、工艺等)制造出可以在产品上进行实验的技术模型。牢牢掌握量的尺度,从具象的形态和结构中,抽象出功能原理。目的是研究和发展技术模型本身。 2、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建立好模型后,开始对它们进行各种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 ① 功能性分析 找到研究对象的生物原理,通过对生物的感知,形成对生物体的感性认识。从功能出发,对照生物原型进行定性的分析。 ② 外部形态分析 对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分析,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在此过程中重点考虑的是人机工学、寓意、材料与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③ 色彩分析 进行色彩的分析同时,亦要对生物的生活环境进行分析,要研究为什么是这种色彩?在这一环境下这种色彩有什么功能? ④ 内部结构分析 研究生物的结构形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除去无关因素,并加以简化,通过分析,找出其在设计中值得借鉴合利用的地方。 ⑤ 运动规律分析 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对生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找出其运动的原理,针对性的解决设计工程中的问题。 当然,我们还可以就生物体的其它方面进行各种可行性分析。 -------------------------------------------------------------------------------- -- 作者:文丐 -- 发布时间:2004-9-15 7:41:15 -- 仿生搓洗引爆洗衣机新革命 仿生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它是指运用尖端的科学技术,来模仿生物的各种官能感觉和思维判功能,更加有效地为人数服务。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在仿生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仿生学研究程度的高低,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荣事达集团研制开发的“仿生搓洗”全自动洗衣机最近推向市场,将仿生技 术运用于洗衣机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据了解,这种洗衣机首先具有神经智能网络功能,可以模仿人的恩维判断能力,根据衣物的重量、质地、脏污程度来自行决定洗涤程序、洗涤时间和水位的高低,从而达到最佳的洗涤状态。其次,具有搓衣板的功能。洗衣机内的搓洗棒能够像手一样随心所欲地来回搓动,这种搓动被控制在300度以内,能够保证把衣服洗干净又防止衣服缠绕。三是它去除了传统洗衣机因机械传动装置所包含的机械连杆、曲柄、齿轮等部件转动所带来的噪音,采用直流永磁无刷电机直接驱动,有效地防止噪音的产生。 直流永磁无刷电机可节电50% 采用直流永磁无刷电机,在电子驱动器的控制下可实现无级调速,并可精确地控制搓洗棒每次转动的次数和角度。因此,不同的衣物质地、脏污程度可以设定不同的洗涤程序,有效地模仿了人工搓洗的快慢节奏和力度,实现“仿生”搓洗。另外,采用直流永磁电机比采用交流电机节电50%。 电子刹车技术把噪音降到最低 有洗衣机的消费者会有因噪音大而烦恼的体会,他们在换购洗衣机时总希望拥有一台没有噪音的洗衣机。“仿生搓洗”洗衣机则恰好能满足这一点。 这主要是因为“仿生搓洗”洗衣机采用电子擎实现电子刹车,刹车时由电机本身迅速降速,从而避免了像其他洗衣机采用机械摩擦刹车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实现了静音运转。 搓洗棒确保洗涤过程中不产生碎屑 有洗衣机使用经验的消费者知道,洗衣机的洗涤桶上部都有一个过滤网,用来过滤衣物在洗涤时产生的碎屑。但是“仿生搓洗”洗衣机却没有这种过滤网,为什么呢?业内专家解释,这是因为“仿生搓洗”洗衣机的内部构造根本有别于波轮式和滚筒式洗衣机。“仿生搓洗”洗衣机采用的驱动擎是竖立的搓洗棒,能够使动能从中央向四周传递。当洗衣机启动时,搓洗棒带动衣物沿着桶壁运动的角度不超过300度,有效避免了衣物因连续旋转而形成的缠绕,以及与桶壁摩擦产生的碎屑,洗得干净、不缠绕、无摩擦,当然不需要过滤网。衣物沿桶壁来回运动与衣物在搓衣板上的来回运动极其相似,并能达到手洗效果,“仿生搓洗”洗衣机也由此得名。

仿生学(bionics)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腊语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术涵义的ics而组成的词。大约从1960年才开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游泳时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有着怎样的奇异本领?它们的种种本领,给了人类哪些启发?模仿这些本领,人类又可以造出什么样的机器?这里要介绍的一门新兴科学——仿生学。 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蓝图的道路,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人类仿生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种类繁多的生物界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使它们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得到生存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以自己直立的身躯、能劳动的双手、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语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促进了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获得了高度发展。因此,人类无与伦比的能力和智慧远远超过生物界的所有类群。人类通过劳动运用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制造工具,从而在自然界里获得更大自由。人类的智慧不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认识生物界上,而且还运用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和设计能力模仿生物,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增加自己的本领。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 以上这些模仿生物构造和功能的发明与尝试,可以认为是人类仿生的先驱,也是仿生学的萌芽。 生物在漫长的年代里就是生活在被声音包围的自然界中,它们利用声音寻食,逃避敌害和求偶繁殖。因此,声音是生物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信息。意大利人斯帕兰赞尼很早以前就发现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飞行,既能躲避障碍物也能捕食在飞行中的昆虫,但是堵塞蝙蝠的双耳后,它们在黑暗中就寸步难行了。面对这些事实,帕兰赞尼提出了一个使人们难以接受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哈台认为蝙蝠发出声音信号的频率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并提出蝙蝠对目标的定位方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郎之万发明的用超声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遗憾的是,哈台的提示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工程师们对于蝙蝠具有“回声定位”的技术是难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采用了电子测量器,才完完全全证实蝙蝠就是以发出超声波来定位的。但是这对于早期雷达和声纳的发明已经不能有所帮助了。 另一个事例是人们对于昆虫行为为时过晚的研究。在利奥那多·达·芬奇研究鸟类飞行造出第一个飞行器400年之后,人们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使人类实现了飞上天空的梦想。由于不断改进,30年后人们的飞机不论在速度、高度和飞行距离上都超过了鸟类,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在继续研制飞行更快更高的飞机时,设计师又碰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气体动力学中的颤振现象。当飞机飞行时,机翼发生有害的振动,飞行越快,机翼的颤振越强烈,甚至使机翼折断,造成飞机坠落,许多试飞的飞行员因而丧生。飞机设计师们为此花费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颤振现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就在机翼前缘的远端上安放一个加重装置,这样就把有害的振动消除了。可是,昆虫早在三亿年以前就飞翔在空中了,它们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颤振的危害,经过长期的进化,昆虫早已成功地获得防止颤振的方法。生物学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时,发现在每个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区——翼眼或称翅痣。如果把翼眼去掉,飞行就变得荡来荡去。实验证明正是翼眼的角质组织使蜻蜓飞行的翅膀消除了颤振的危害,这与设计师高超的发明何等相似。假如设计师们先向昆虫学习翼眼的功用,获得有益于解决颤振的设计思想,就可似避免长期的探索和人员的牺牲了。面对蜻蜓翅膀的翼眼,飞机设计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以上这三个事例发人深省,也使人们受到了很大启发。早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各种生物已在大自然中生活了亿万年,在它们为生存而斗争的长期进化中,获得了与大自然相适应的能力。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说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极其精确和完善的机制,使它们具备了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生物界具有许多卓有成效的本领。如体内的生物合成、能量转换、信息的接受和传递、对外界的识别、导航、定向计算和综合等,显示出许多机器所不可比拟的优越之处。生物的小巧、灵敏、快速、高效、可靠和抗干扰性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连接生物与技术的桥梁】 自从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在1782年发明蒸汽机以后,人们在生产斗争中获得了强大的动力。在工业技术方面基本上解决了能量的转换、控制和利用等问题,从而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各式各样的机器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工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大和增强了人的体能,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脱出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蒸汽机以后又经历了电气时代并向自动化时代迈进。 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更是给人类科学技术的宝库增添了可贵的财富,它以可靠和高效的本领处理着人们手头上数以万计的各种信息,使人们从汪洋大海般的数字、信息中解放出来,使用计算机和自动装置可以使人们在繁杂的生产工序面前变得轻松省力,它们准确地调整、控制着生产程序,使产品规格精确。但是,自动控制装置是按人们制定的固定程序进行工作的,这就使它的控制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自动装置对外界缺乏分析和进行灵活反应的能力,如果发生任何意外的情况,自动装置就要停止工作,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这就是自动装置本身所具有的严重缺点。要克服这种缺点,无非是使机器各部件之间,机器与环境之间能够“通讯”,也就是使自动控制装置具有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要解决这一难题,在工程技术中就要解决如何接受、转换。利用和控制信息的问题。因此,信息的利用和控制就成为工业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生物界给人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人类要从生物系统中获得启示,首先需要研究生物和技术装置是否存在着共同的特性。1940年出现的调节理论,将生物与机器在一般意义上进行对比。到1944年,一些科学家已经明确了机器和生物体内的通讯、自动控制与统计力学等一系列的问题上都是一致的。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1947年,一个新的学科——控制论产生了。 控制论(Cybernetics)是从希腊文而来,原意是“掌舵人”。按照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维纳(Norbef Wiener,1894~1964)给予控制论的定义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虽然这个定义过于简单,仅仅是维纳关于控制论经典著作的副题,但它直截了当地把人们对生物和机器的认识联系在了一起。 控制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动物(尤其是人)与机器(包括各种通讯、控制、计算的自动化装置)之间有一定的共体,也就是在它们具备的控制系统内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根据控制论研究表明,各种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都包含有信息的传递、变换与加工过程。控制系统工作的正常,取决于信息运 行过程的正常。所谓控制系统是指由被控制的对象及各种控制元件、部件、线路有机地结合成有一定控制功能的整体。从信息的观点来看,控制系统就是一部信息通道的网络或体系。机器与生物体内的控制系统有许多共同之处,于是人们对生物自动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采用物理学的、数学的甚至是技术的模型对生物系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控制理论成为联系生物学与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成为沟通生物系统与技术系统的桥梁。 生物体和机器之间确实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可以表现在对生物体研究的不同水平上。由简单的单细胞到复杂的器官系统(如神经系统)都存在着各种调节和自动控制的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把生物体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能力的机器,和其它机器的不同就在于生物体还有适应外界环境和自我繁殖的能力。也可以把生物体比作一个自动化的工厂,它的各项功能都遵循着力学的定律;它的各种结构协调地进行工作;它们能对一定的信号和刺激作出定量的反应,而且能像自动控制一样,借助于专门的反馈联系组织以自我控制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例如我们身体内恒定的体温、正常的血压、正常的血糖浓度等都是肌体内复杂的自控制系统进行调节的结果。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为生物系统与技术系统的连接架起了桥梁,使许多工程人员自觉地向生物系统去寻求新的设计思想和原理。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势,工程师为了和生物学家在共同合作的工程技术领域中获得成果,就主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仿生学的诞生】 随着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5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生物系统是开辟新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自觉地把生物界作为各种技术思想、设计原理和创造发明的源泉。人们用化学、物理学、数学以及技术模型对生物系统开展着深入的研究,促进了生物学的极大发展,对生物体内功能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迅速的进展。此时模拟生物不再是引人入胜的幻想,而成了可以做到的事实。生物学家和工程师们积极合作,开始将从生物界获得的知识用来改善旧的或创造新的工程技术设备。生物学开始跨入各行各业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行列,而且首先在自动控制、航空、航海等军事部门取得了成功。于是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结合在一起,互相渗透孕育出一门新生的科学——仿生学。 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1960年9月正式诞生。由美国空军航空局在俄亥俄州的空军基地戴通召开了第一次仿生学会议。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分析生物系统所得到的概念能够用到人工制造的信息加工系统的设计上去吗?”斯梯尔为新兴的科学命名为“Bionics”,希腊文的意思代表着研究生命系统功能的科学,1963年我国将“Bionics”译为“仿生学”。斯梯尔把仿生学定义为“模仿生物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特征的科学”。简言之,仿生学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学。确切地说,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特质、功能、能量转换、信息控制等各种优异的特征,并把它们应用到技术系统,改善已有的技术工程设备,并创造出新的工艺过程、建筑构型、自动化装置等技术系统的综合性科学。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仿生学属于“应用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从工程技术方面来看,仿生学根据对生物系统的研究,为设计和建造新的技术设备提供了新原理、新方法和新途径。仿生学的光荣使命就是为人类提供最可靠、最灵活、最高效、最经济的接近于生物系统的技术系统,为人类造福。 【仿生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仿生学是生物学、数学和工程技术学相互渗透而结合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第一届仿生学会议为仿生学确定了一个有趣而形象的标志:一个巨大的积分符号,把解剖刀和电烙铁“积分”在一起。这个符号的含义不仅显示出仿生学的组成,而且也概括表达了仿生学的研究途径。 仿生学的任务就是要研究生物系统的优异能力及产生的原理,并把它模式化,然后应用这些原理去设计和制造新的技术设备。 仿生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提出模型,进行模拟。其研究程序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是对生物原型的研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的具体课题,将研究所得的生物资料予以简化,吸收对技术要求有益的内容,取消与生产技术要求无关的因素,得到一个生物模型;第二阶段是将生物模型提供的资料进行数学分析,并使其内在的联系抽象化,用数学的语言把生物模型“翻译”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学模型;最后数学模型制造出可在工程技术上进行实验的实物模型。当然在生物的模拟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仿生,更重要的是在仿生中有创新。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多次重复,才能使模拟出来的东西越来越符合生产的需要。这样模拟的结果,使最终建成的机器设备将与生物原型不同,在某些方面甚上超过生物原型的能力。例如今天的飞机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鸟类的飞行能力,电子计算机在复杂的计算中要比人的计算能力迅速而可靠。 仿生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使它在生物学的研究中表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整体性。从仿生学的整体来看,它把生物看成是一个能与内外环境进行联系和控制的复杂系统。它的任务就是研究复杂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系统的行为和状态。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物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它们与外界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生物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才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生物从环境中接受信息,不断地调整和综合,才能适应和进化。长期的进化过程使生物获得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与统一。仿生学要研究生物体与外界刺激(输入信息)之间的定量关系,即着重于数量关系的统一性,才能进行模拟。为达到此目的,采用任何局部的方法都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仿生学的研究方法必须着重于整体。 仿生学的研究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因为生物界本身就包含着成千上万的种类,它们具有各种优异的结构和功能供各行业来研究。自从仿生学问世以来的二十几年内,仿生学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就其研究范围可包括电子仿生、机械仿生、建筑仿生、化学仿生等。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学科分支繁多,在仿生学中相应地开展对口的技术仿生研究。例如:航海部门对水生动物运动的流体力学的研究;航空部门对鸟类、昆虫飞行的模拟、动物的定位与导航;工程建筑对生物力学的模拟;无线电技术部门对于人神经细胞、感觉器宫和神经网络的模拟;计算机技术对于脑的模拟似及人工智能的研究等。在第一届仿生学会议上发表的比较典型的课题有:“人造神经元有什么特点”、“设计生物计算机中的问题”、“用机器识别图像”、“学习的机器”等。从中可以看出以电子仿生的研究比较广泛。仿生学的研究课题多集中在以下三种生物原型的研究,即动物的感觉器官、神经元、神经系统的整体作用。以后在机械仿生和化学仿生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开展起来,近些年又出现新的分支,如人体的仿生学、分子仿生学和宇宙仿生学等。 总之,仿生学的研究内容,从模拟微观世界的分子仿生学到宏观的宇宙仿生学包括了更为广泛的内容。而当今的科学技术正是处于一个各种自然科学高度综合和互相交叉、渗透的新时代,仿生学通过模拟的方法把对生命的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对生物学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其它学科的渗透和影响下,使生物科学的研究在方法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内容上也从描述和分析的水平向着精确和定量的方向深化。生物科学的发展又是以仿生学为渠道向各种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输送宝贵的资料和丰富的营养,加速科学的发展。闪此,仿生学的科研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它的发展和成就将为促进世界整体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仿生学的研究范围】 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力学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与控制仿生等。 ◇力学仿生,是研究并模仿生物体大体结构与精细结构的静力学性质,以及生物体各组成部分在体内相对运动和生物体在环境中运动的动力学性质。例如,建筑上模仿贝壳修造的大跨度薄壳建筑,模仿股骨结构建造的立柱,既消除应力特别集中的区域,又可用最少的建材承受最大的载荷。军事上模仿海豚皮肤的沟槽结构,把人工海豚皮包敷在船舰外壳上,可减少航行揣流,提高航速; ◇分子仿生,是研究与模拟生物体中酶的催化作用、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生物大分子或其类似物的分析和合成等。例如,在搞清森林害虫舞毒蛾性引诱激素的化学结构后,合成了一种类似有机化合物,在田间捕虫笼中用千万分之一微克,便可诱杀雄虫; ◇能量仿生,是研究与模仿生物电器官生物发光、肌肉直接把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等生物体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信息与控制仿生,是研究与模拟感觉器官、神经元与神经网络、以及高级中枢的智能活动等方面生物体中的信息处理过程。例如,根据象鼻虫视动反应制成的“自相关测速仪”可测定飞机着陆速度。根据鲎复眼视网膜侧抑制网络的工作原理,研制成功可增强图像轮廓、提高反差、从而有助于模糊目标检测的—些装置。已建立的神经元模型达100种以上,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新型计算机。 模仿人类学习过程,制造出一种称为“感知机”的机器,它可以通过训练,改变元件之间联系的权重来进行学习,从而能实现模式识别。此外,它还研究与模拟体内稳态,运动控制、动物的定向与导航等生物系统中的控制机制,以及人-机系统的仿生学方面。 某些文献中,把分子仿生与能量仿生的部分内容称为化学仿生,而把信息和控制仿生的部分内容称为神经仿生。 仿生学的范围很广,信息与控制仿生是一个主要领域。一方面由于自动化向智能控制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生物科学已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使研究大脑已成为对神经科学最大的挑战。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研究的仿生学方面——生物模式识别的研究,大脑学习记忆和思维过程的研究与模拟,生物体中控制的可靠性和协调问题等——是仿生学研究的主攻方面。 控制与信息仿生和生物控制论关系密切。两者都研究生物系统中的控制和信息过程,都运用生物系统的模型。但前者的目的主要是构造实用人造硬件系统;而生物控制论则从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从技术科学的理论出发,为生物行为寻求解释。 最广泛地运用类比、模拟和模型方法是仿生学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其目的不在于直接复制每一个细节,而是要理解生物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实现特定功能为中心目的。—般认为,在仿生学研究中存在下列三个相关的方面:生物原型、数学模型和硬件模型。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而数学模型则是两者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 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搞清某种生物系统的机制需要相当长的研究周期,而且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多学科长时间的密切协作,这是限制仿生学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 【仿生学的现象】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你知道避孕套最早是谁发明的吗?你了解节育环的最早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吗?……各类避孕药具的发明,发展,其中的趣味性,你将第一次从本片中愉快地体验到。 本片介绍了近年来上市和即将上市的最新避孕药具共七大类近廿个品种,其中有进口的,有三资企业生产的,也有国内产家研制生产的,众多的避孕药具及其使用方法,实为你“知情选择”的良师益友。 本片介绍的药具既有过去的产品演变发展而来,也有新创的;其卓越的性能特点和适用性,望仔细了解;其详细的使用方法,望认真学习,如此,你夫妻性生活的质量将上一个新台阶。 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外用避孕药、阴道避孕药、避孕套、注射避孕药、皮下埋植

人为万物之灵,有智慧,有特别发达的大脑,能劳动,能制造工具等。但归根结蒂,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人仍旧是动物。在林奈的分类系统中,人、猿、猩猩等都属灵长目,人属灵长目的人种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是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一支,其出现及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古人类学的研究表明, 在距今2 000—3 000万年前,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生活。在距今约1500万年前后,地球上的热带森林地区出现了多种森林古猿,如槲猿、拉玛古猿、非洲南猿等等。人类是由哪一种古猿演变而来的呢?说法不一。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森林古猿属中的几个种,如槲猿,是现代猿类的祖先;非洲南猿可能是进化中绝灭的旁支,也可能其中一支是人类的直接祖先;拉玛古猿是人类的早期祖先。拉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人类。从古猿到人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种观点认为,古猿在森林里过树栖生活,以果实为食。它们的体质结构与现代的黑猩猩、猩猩很相似,全身被毛,颌部发达,犬齿大而尖锐。后来,它们所栖息的地方发生了变化。喜马拉雅山地带上升,山北地区得不到海洋暖湿气流,气候变冷,森林逐渐减少,食物缺乏。一部分古猿被迫南迁,找到森林后,仍过树栖生活,身体结构变化不大,逐渐发展为现代类人猿;另一部分古猿仍留在原地,不得不由树栖转到地面上觅食。新的生活方式,终于引起了直立行走、前后肢分工、脑容量增加等一系列变化。经过千百万年,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人类。在从古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劳动无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观点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对于下到地面上生活的古猿来说,由于劳动,促使其上下肢分工越来越明显,上肢逐渐解放出来,以至最后达到身体直立。直立姿势的产生,使手脚进一步分工,并使躯体进一步变化,终于形成了人所特有的体态。另外,在劳动中,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促使了语言的形成。劳动和语言,又促进了脑的发展。而手、脑、语言的发展又提高了劳动效率,增进劳动的成果,加速了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近年来,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凡是身体直立、前肢能灵活地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古猿,也就是说凡是能够劳动的古猿,就能获取更多的食物,或更能有效地抵御敌害,获取更大的生存机会,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得以更好地存活下来,繁殖后代并继续进化。反之,就被自然选择淘汰。所以,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是一种选择因素而不是创造因素。人类的进化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早期猿人阶段:生活在距今约180万年的“能人”,便属于这个阶段,其外貌像猿,脑容量达680毫升,身体矮小,大约~米。这个时期的人类已具有人的基本特点,仍有许多原始性,他们能直立行走,能制造简单的工具。2.晚期猿人阶段:包括猿人和直立人的一切类型,大约生存于距今200或150万年到20~30万年前。这个时期的猿人化石,以我国北京市西南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的材料最为丰富。北京猿人生活于50~60万年前,高约米,眉嵴粗壮,嘴部突出,类似于猿。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以采集植物性食物为主,以狩猎为辅。这个时期的人类,已经能制造较为进步的旧石器,并且已经开始用火。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这个时期的人类已逐步脱离了猿的性质,与现代人很接近,生存于距今约10~20万年到5万年前。这个时期的人类化石,最早是在德国的尼安德特河谷发现的,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其脑量已和现代人差不多,能制造石器,还能人工取火。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这个时期的人类,出现于4~5万年前,直到现代的人类。山顶洞人化石,是199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生活于距今18 000年前。他们已能加工石器、骨器,生产力也进一步提高,会用大兽皮修建简单的房屋,原始宗教已经产生。这个时期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有雕刻和绘画艺术。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种已经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人类进化的最近一个阶段,是包括现代人在内的智人阶段。可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约25万~4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类。晚期智人在解剖结构上属于现代人,大约是在距今四五万年前开始出现的。在晚期智人阶段,人类的分布范围扩大了,从旧大陆到达了澳洲和美洲。这样,由现有发现的化石来追溯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 ,已可以循着由近及远的序列,从晚期智人—早期智人—直立人—能人,一直追溯到南方古猿。比南方古猿更早、形态更原始的人类的早期代表,则还在探索之中

论文要求1万字

毕业论文是根据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安排,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关于本科毕业论文书写要求,我整理好给大家了,欢迎大家阅读!

本科论文字数多少

一般而言,非211、985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字数在6000—8000左右(工程类需要制图的专业则会超过这个数字),而一些要求较高或者重点学校则要求论文字数在1万左右或以上,总之各个学校在论文字数上的规定都有细微的差异。

本科生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1、题目(宋体,小二,居中)

2、中文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字体:宋体、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3、英文摘要,关键词;

4、目录

5、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6、参考文献。

期刊内容包括: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著作内容包括:作者、编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7、附件:开题报告和检查情况记录表

格式要求

1、书写格式要求:填写项目必须用碳素或蓝黑墨水钢笔书写;

2、文稿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版面整洁,便于装订。Word文稿A4纸打印。

3、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准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简单徒手画,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5、公式要求:所有公式不得徒手书写,利用Microsoft公式编辑器或Mathtype编辑。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一、目的

毕业论文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结合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试验设计方案的构思和实施,使学生在意志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二、组织管理

各学院要成立由主管院长、学科组长及有经验的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试验设计的组织、计划的制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选派、论文试验方案的论证、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毕业论文答辩及考核等工作。

三、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每位毕业班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在撰写论文的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遵从教师的指导,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独立完成出反映本人最高水平的论文。不允许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更不允许由别人代作。若有类似情节,论文不予通过,不能毕业。

2、论文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观点正确,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论述清楚,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准确、简练,文字流畅。对所论述的问题有归纳总结,有分析批评,力求有个人观点和见解。

3、毕业论文字数以8000—10000字为宜。

4、毕业论文要求递交打印稿。

四、时间、选题的要求

毕业论文试验设计的时间不少于30周,各学院毕业论文试验设计领导小组应在第六学期末或第七学期初公布不同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导教师、指导范围、指导学生数及研究方向,每个选题的上限人数不应超过5人。

可以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也可以由学科组(教研室)根据学生所报的论文选题,统一安排指导教师,确定指导关系,并指导学生借阅参考书目。

毕业论文设计和选题要体现“新”和“实”,使“新”和“实”有机地结合。

五、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安排有一定教学和试验设计经验且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称一般应是讲师以上(包括讲师),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4名。

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认真指导学生,在指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掌握论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及科研综合设计的能力。

指导教师应保证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每周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不少于5小时,并检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各学院组织中期检查,每个学生以书面形式汇报课题进展情况,由指导教师进行评阅,并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记录表》。

对于不符合要求和规定,不能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同学,将延期答辩或毕业。

指导教师亦将负有相应的责任,报学院领导小组核查处理。

指导结束后,指导教师负责将成绩评定结果交学院办公室存档。

六、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试验设计方案的制定、文献的查阅、相关数据(参数)的分析、毕业论文的拟定等全过程的训练。

学生参加毕业论文试验设计要积极主动,严肃认真,不得让他人代做试验或抄袭,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有关数据(参数)资料,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根据学院领导小组的安排做好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

毕业论文答辩结果不合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七、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法和步骤

1、选题。

学生根据本专业列出的题目进行选题。选题时,要在首先考虑题目意义的同时,根据本人的兴趣、基础和条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题目。

2、撰写开题报告。

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后,围绕选题,收集、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在本题目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各种不同观点、论据、数据资料,大力提倡学生在网上查询;认真考虑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中心、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论据、写作的框架等。

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撰写提纲,并递交导师审定。

论文提纲应列入文章的纲、目,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4、写作初稿。

写作过程中要继续搜集、补充资料,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能力。文章的文字要简洁、通顺、流畅、无错别字。凡引用文字、数据注明出处。写完初稿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写一份300字左右的论文提要。

5、指导教师审阅。

将论文的初稿及提要送交指导教师审阅,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指导教师负责对修改稿进行再审阅。经若干次修改、审阅,直到指导教师认可为止。

6、定稿。

论文定稿后,按规定的格式打印清楚,送交指导教师。

7、毕业论文一式八份,一份留院存档,一份归入学生档案,一份学生本人保存,其它供答辩时使用。

八、毕业论文答辩和评分要求

学生应在毕业前30天上交毕业论文,由指导老师及指导老师互换的方式进行评阅和审查,不合格的毕业论文不予答辩,修改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学院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和答辩的组织工作。答辩前,根据学生的论文内容,聘请五至七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答辩小组,指导教师必须是答辩小组成员。毕业论文答辩是检验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完成质量的最终环节,因此必须单独答辩。答辩分课题介绍和提问两部分,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应是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评分的综合评定。其中指导教师评分占2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成绩占60%。

九、论文评阅及管理

各本科教学单位应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本科毕业论文评议小组,认真审阅并确

认各指导教师的评语和分数,打分统一用百分制形式。

这项工作必须在每年六月上旬完成。

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各学院应妥善保存毕业生论文,将本学院毕业论文资料(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论文题目、得分、指导教师姓名等)汇总,作为各学院教学档案备档。

往届毕业生论文可供学生借阅。

各学院归档材料包括:实施毕业论文的文件、具体方案、选题、任务书、指导教师基本资料、毕业论文所有修改稿、毕业论文定稿、指导教师审阅意见、评分标准、答辩程序、评议小组文件、答辩结果等。

十、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

毕业论文应严格按照下述格式撰写:

1、毕业论文应包括的内容及排列的顺序

(1)封面(包括文头、论文标题、副标题、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日期等)

(2)毕业论文任务书

(3)目录(按章节次序编号页码,包括一级标题、二级以上标题的名称以及对应的页码,附录、参考文献的对应页码)

(4)中文摘要(300汉字左右)、关键词(3—6个)

(5)英文摘要、关键词

(6)前言

(7)正文

(8)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附录(与论文有关的数据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如果有该项请附上)

(12)外文原稿复印件(如果有该项请附上)

(13)外文翻译文(如果有该项请附上)

2、文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页面设置:

①A4纸张,纵向,上下边距,左右边距,页眉,页脚,文档网格一律使用“无网格”。

②页眉页脚:

页眉设置为:“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小五号字,宋体,右对齐。

页脚设置为:插入页码,右对齐,从“中文摘要”页开始设为第1页。

③段落“行距”一律为单倍行距。

(2)题目:2号字,宋体加粗,居中。

(3)副标题:3号字,楷体加粗,居中。

(4)署名:4号字,宋体,居中。

(5)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小5号,“摘要”、“关键词”这五个汉字应设为黑体,其它的设为宋体,内容提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3—6个。

(6)英文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小5号,字体为TimesNewRoman,Abstract(摘要)和Keywords(关键词)应加粗。

(7)正文:5号字宋体段前后间距0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

(8)正文部分内标题: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1、2,2,2、1,2、2等。

一级标题:4号字,楷体,段前后间距0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0字符。

二级以上标题:5号字,黑体,段前后间距0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0字符。

(9)图和表:应精选和精心设计,具有自明性,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

图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

图中文字、数字、符号要写清楚。

表一律用三线表,应有表序和表题。

图表中的序号和标题应设置为小5号字,黑体加粗,居中。

(10)参考文献:

①小5号字,“参考文献”名称设置为黑体加粗,其它设置为宋体,段前后间距,0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0字符。

②在正文或附录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另起一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列参考文献内容。

③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标注出。

如“…效率可提高到25%[7]。

”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7。

④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为:

期刊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注: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下同)、文章题目名、期刊名,年份,卷(期):起页~止页。

图书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页~止页。

会议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文章题目名、会议地点,会议名(论文集),年份:起页~止页。

(11)其它:

①数字:文章中的数字,除了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式应前后一致。

②标点符号: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标点符号,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加以区分。

③计量单位: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字数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但大体上来讲,大多数学校都要求学生毕业论文达到5000~8000字左右,也有一些学校要求本科毕业论文至少达到1万字以上,985或者211大学要求学生论文字数达到15,000以上。其实,用知网查重的时候,本科论文没有字数是多是少无所谓,因为只要本科论文大小不超过15M,字数在6万以内,一般不会检测出来;如果字数达到要求,但是论文查重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一定不是因为字数,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博士是否正确,或者说是不是文献引用量过大,重复率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校,在计算论文字数的时候,不会把脚注目录以及文献致谢这些除正文之外的部分计算进去;如果不计算这些的话,那么大家就要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内容了。

毕业论文要写多少字可以咨询导师。如果指导老师指定字数就更方便了。只要你按照导师说的去做,很多同学如果导师不指定,都不知道要写多少字。每个学校对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是不一样的。本科毕业论文一般是1万字左右。

5000——8000字。一般来说,一篇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就在5000—8000字之间,当然不同的学校可能要求有所出入。1、封面字数应在20以内;2、中文论文题目字数应在20以内;3、中文摘要一般为150-300字;4、正文:文理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4000字,工科、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

不可以。字数要求是一篇论文合格的基本要求。如果论文字数不够,那么“论文”单科一般不能及格。如果感觉字数尚有欠缺的时候,应该关注论文的提纲,最好是把论文的提纲再捋一遍,这样对自己的论题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看看需要论述的各个层次是否可以加一些,这样就可以不用动论文的其他结构来增加字数。

论文答辩1万字

毕业论文字数要求

一般而言,非211、985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字数在6000-8000左右(工程类需要制图的.专业则会超过这个数字),而一些要求较高或者重点学校则要求论文字数在1万左右或以上,总之各个学校在论文字数上的规定都有细微的差异。

本科毕业论文书写规范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1. 题目 (宋体,小二,居中)

2. 中文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字体:宋体、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3. 英文摘要,关键词;

4. 目录

5. 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6. 参考文献。期刊内容包括:作者 题名,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著作内容包括:作者、编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7. 附件:开题报告和检查情况记录表

二、格式要求

1. 书写格式要求:填写项目必须用碳素或蓝黑墨水钢笔书写;

2. 文稿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版面整洁,便于装订。Word文稿A4纸打印。

3. 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准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 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简单徒手画,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5. 公式要求:所有公式不得徒手书写,利用Microsoft公式编辑器或Mathtype编辑。

三、毕业论文份量要求: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万字或相当信息量。外文文献阅读量的具体要求,由指导教师量化。

四、毕业论文规范审查工作由指导教师具体负责,从毕业论文质、量、形式等规范方面对论文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审查合格者方能参加答辩。凡质、量、形式等方面审查不合格者,应责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否则不准参加毕业答辩。对于在校外进行毕业论文的学生,其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回校进行。

五、毕业论文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封面(教务处统一印制);

2. 毕业论文,包括题目及目录、开题报告、内容提要、正文及相关图表、参考文献及其他附件等;

3. 指导教师、答辩委员会评阅意见、成绩评定表;

4. 其他附件;

免责声明: 本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并保证最终解释权。

每到了毕业季或期末,许多学生都需要去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学年论文,这让本来就面对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的学生更加苦不堪言。毕业设计需要消耗学生许多精力,更需要二改、三改,这其中的折磨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毕业只有一次,在合适的时机里用另一种方式去完成这项折磨或许是更明智的想法,《笔耕不辍》专业辅导,最高的质量、最低的花费解决这些问题,v:0ne five three three nine nine five one four six zero

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在1万字左右,从开题报告一直到论文答辩结束一共经历5个月左右。所以,从开题报告开始、实习、写作、修改、答辩,每个环节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论文具体的写作时间大概在一个月左右,但有些时间紧的话一个星期,几天写完的都是有的,这个质量就不敢保证啦。所以,要看自己论文具体的准备时间了。那么, 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是什么?1、选题目和定方向首先第一步需要选定一个方向,然后将题目定下来。通常导师都会给学生一些方向和建议,让学生有目标。大学生也可以查看书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定方向。2、搜资料和找灵感题目定下来之后,就需要大量的搜集资料来寻找灵感,将论文的框架写出来。搜集资料的时候,要丰富一些,这样才有充分的准备。资料收集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图书期刊,也可以通过网络。3、搭架子和填里子资料搜集好了之后,就开始为论文写提纲。提纲一般越详细越好,如果提纲能够写出三个层次,那么整篇论文的框架就会清晰明了。然后再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不断地填充知识。4、反复改和勤打磨毕业论文的初稿定下之后,接着要做的工作就是反复的修改,不断的琢磨内容。一些错别字、语法错误,逻辑关系不清晰的字、词、句子不可以出现在毕业论文中。通过不断地修改才可以避免这些错误,最终得到导师的认可。

只要是你自己写的,答辩时把要点说清楚都会过,但前提要指导老师通过你的论文。

1万字论文查重

论文重复率检测是很多同学毕业季最担心的问题,很多学生着急写毕业论文,最后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于是投机取巧,去抄袭别人的论文,由于抄袭别人的论文,在进行论文查重的时候,发现论文重复率非常的高,这时候,我们了解论文查重的相关原理,这样写作的时候,就算存在一部分引用,也是可以规避论文重复率的。1.论文查重系统一般采集用的算法是模糊算法,目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在进行论文查重的时候,会把论文机构打乱,然后逐句进行检测,如果句子中存在跟别人的论文连续重复。就会被查重系统查出来认为重复。2.论文查重要求将整篇论文都上传,论文上传到查重系统以后,论文查重系统会对论文的目录进行识别检测,把重复的地方进行标注为红色,正常的部分,不标注,并计算出重复率。根据查重报告,我们还可以看到重复来源等信息。3.论文查重系统一般不查重参考文献,但是要求我们对参考文献进行正确的标注。参考不进行标注也会进行查重,就算进行了标注,如果参考文献引用过多,也会计算重复率。我们在写作论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上就是papertime小编给大家对论文查重系统原理规则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万字论文,如果用知网个人版查重的话是元1000字也就需要花15元钱。

论文查重设置了一个重复阈值,通常在5%左右。当然,不同的大学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也就是说,在1万字的论文段落中,允许少于5%的论文与其他论文相同,不会给出重复提醒。因此,学生可以修改论文的重复字数,例如,您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修改论文中与其他论文重复的句子语序和修辞方法。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当学生将论文上传到论文查重系统时,他们将获得检测报告。会有各种各样的结果,如重复率结果。首先,论文查重规则是这样的。它将设置一个重复阈值。一般来说,它大约是5%。当然,不同的大学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也就是说,在1万字的论文段落中,允许少于5%的论文与其他论文相同,不会给出重复提醒。因此,学生可以修改论文的查重检测规则,例如,他们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修改论文中与其他论文重复的句子语序和修辞方法。 此外,检测系统还将连续13个字符与其他论文字符相同的句子标记为红色,并确定为剽窃段落。因此,这也需要尽可能避免。处理方法与上述方法相似。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不复制整个段落或写出含义相同的句子。一般来说,论文的查重检测规则是基于这些原则对文章进行重复检查的。虽然论文的查重检测规则似乎很苛刻,但只要学生在引用文献不严重的情况下法表达其他内容,检测到的重复率仍然很低,检测结果也很容易修改。

1.将别人的各篇论文结合起来,通过分解组装的方式组合而成的论文,一般被视为模仿。通常模仿是大幅度使用别人的论文,一点也不修改。查重率大于60%,这种论文肯定是不合格的。但是,有一点可以放心。少量的句子和文字重复不是抄袭。 2、杜绝一大段或一句一字的模仿,这是一种标准的模仿行为。有些同学甚至只是修改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把主体部分一字不变,这种情况不仅属于模仿,而且属于侵权行为,特别是那些连原文中的图表和照片都用过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3、对他人文字及其他内容的使用,未在标注中体现,严重者视为侵权。 4.引用或参考他人文献是论文查重规则的关键,必须注意使用的字数。一般来说,论文引用和标注的参考文献也需要控制,否则也会计算重复率 相信通过以上具体介绍,大家对查重规则都很清楚,所以掌握了这个规则之后,写论文的时候一定不要违反这些规则。这方面的修改工作必须在查重前完成,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一些免费的查重软件来说,是不可信的,不仅效果不好,还可能泄露论文的内容。到时候会因为小失大。建议你花一点钱使用正规的查重系统,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以上是关于论文查重规则是什么的问题解答,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索引序列
  • 仿生学论文1万字
  • 动物仿生学论文一万字
  • 论文要求1万字
  • 论文答辩1万字
  • 1万字论文查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