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参考文献期刊问题魏斌

参考文献期刊问题魏斌

发布时间:

参考文献期刊问题魏斌

读书时学《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写“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好不可怜;后来这诗还生了个典故,叫“江州司马”,专指那些在仕途上不大顺畅的人,再添一层可怜,觉得白居易真是失意得彻底。大了才知道,老白在浔阳的日子,可没他自己在《琵琶行》里写得那么惨。 浔阳是江西九江市的古称,扼赣、鄂、皖三省之咽喉。 周瑜在这里练过水师,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全靠浔阳这块儿的漕运,才不至于穷得吃不起饭。南朝时(公元420年—589年)朝廷偏安,浔阳作为首都的屏障,更是成了攸关存亡的战略要地。南宋岳飞在浔阳打过金兵,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也在这儿,既是兵家重地,又是繁华商区,还有大名鼎鼎的庐山,老白在这里,日子能有多惨? 果然三十年后老白写诗,“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很怀念在浔阳游山玩水的景象,还嘱托人家要替自己去故友,东林寺长老那儿走一遭。不怪他惦记,浔阳风景,的确不差。 譬如东晋张僧鉴在《浔阳记》里写,浔阳有座鸡笼山(今江西九江鸡笼山),山下有条小溪,溪中浸着大石块儿,累累叠叠,漂亮得很,像是有谁特意堆出来似的。这水不大深,只到女孩子的小腿,但每天早晚都有涌泉,跟潮水似的,喷薄而出,时刻一点儿不差。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这潮气势就更足了,所以当地人叫它“潮泉”。 潮我只知道钱塘潮。最壮观的秋潮,说是白练横江,天边轰隆作响,似有银龙急奔而来,掀起泼天风浪。鸡笼山下的潮泉,水那么浅,气势能到什么样儿呢?有些难以想象。 浔阳除了有潮泉,还有口浪井,在溢城。 溢城现在是哪儿,不大清楚了,但三国建安时(公元196年-220年)还叫这个名字。孙权来过,叫人打井吃水,结果锥头刨钻了没几下,嚯,居然出来一口古井! 还挖了块铭碑,上面写: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颖阴侯灌婴让人挖了这口井。这井三百年后一定会堵塞,但再过不到一百年,会有个顺乎天时的应运者,重新把这口井挖出来。 孙权一看,乐坏了。 从汉高祖六年到建安时候,可不就是三百多四百年的时间吗!重新把井挖出来的应运者,除了自己,还能有谁?既然顺乎天时,那就是天命所归,凭你万千豪杰,曹操刘备,最后都要臣服于我东吴天下!简直梦里都要笑醒。 后来人读史,当然知道这就是想想的事儿,搞不好这石碑上的铭文,也是孙权找人胡编乱造,蛊惑民心的,但这口井本身的确有些意思。 井很深,趴在井口上,乌漆墨黑一片,不知道下头是个什么状况,只有一股股凉气儿往上冒。每次大江上有风浪,这井里的水就跟着起波澜,也是“浪井”之所以叫 “浪井”的原因。 浔阳还有座稽亭(今江西九江东长江南岸)。北边儿是澄澈绵长的大江,南面是崇峻翠翠的山栾。有人要走,别人到稽亭送他,吟诗唱和,借这景色一叙别情。景借得久了,眼见这青山白河,无一不好——算了,不走啦!留了许多人。 稽亭嘛,稽,就是留的意思,自然走不了了。白居易那晚送客,也说浔阳江头,不知道是不是在稽亭?若是,那这坚持要远走的客,真算铁石心肠了。 可留下来,有什么好呢? 浔阳城东门出去有座大桥,大桥下藏着一条蛟。蛟似龙非龙,身子像蛇,长的能有十多米!到脑袋那块儿,又变得像老虎了;声音又像牛,一张口就哞哞叫。平时总潜伏在水里,暗盯住来往行人,肚子饿了,便拿舌头一搅,嘴里的腥涎液射上岸,人就被裹下水了。它得了行人,还不一口吃掉,要藏在腋下慢慢吸血,直到血吸干才算完——听着就吓人!这浔阳留不得! 留得,怎么留不得?董奉拿了张符扔进水里,不大一会儿,一条死蛟浮上来,浔阳从此安生了。 董奉这么能耐? 董奉就这么能耐。他和华佗、张仲景一块儿,被称为建安三神医,据说连死人都能救活。当时交州刺史士燮死了三天,家人还不放弃,听说董奉恰在交州(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广东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便赶紧请他过来。董奉拿了三丸药,捏着士燮的嘴巴喂进去,又灌了点儿水,捧着他的头轻慢摇晃,将药化下去吞了。不大一会儿,士燮手脚就有了动静,脸上也多了几分血色,才过半天,人就起来了。 俗话说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董奉让人起死回生,和他一张符纸下去,蛟就死了的事儿,玄怪离奇,难免叫人生出几分疑惑,但他在浔阳附近隐居,的确是真的。不过,说是隐居,不当官而已,董奉平时做的,也是兼济天下的事儿,他靠治病来救人。 治好一个轻病,叫人家在山坡上种一棵杏树,治好重病,就种五棵,从来不收诊金。治好的人多了,山坡上漫漫望过去,全是杏树,听说足足有十万株。春去冬来,粉粉白白的杏花谢了,一颗颗小青杏从叶子里冒出头,再长大,变黄,熟了软了,董奉就把杏儿给卖了,卖杏儿得的粮食,全分给浔阳穷苦的百姓。 董奉卖杏儿的法子极有趣。他不管这事儿,让人自己拿器皿来装。你要一碗杏儿,就拿一碗谷物换;要一盆杏儿,那就得一盆粮食了。要是有人装了一盆杏儿,只给了半盆粮食,走到半途,还没下山呢,盛茂密密的杏林中就会窜出几只吊睛白额的大虫,吼一声,腥风呜呜呜地啸来。 人被吓得赫然一跳,跌跌撞撞飞奔下山,也顾不得手里杏儿咕噜噜地滚落多少了!回家见老虎没跟来,定下心来仔细一瞧:嗬,多少谷物换多少杏儿,落在山上的,全是自己白拿的! 偷杏儿的人,下场就惨了。老虎一路跟着,不离不弃,把人咬死才罢休。它是畜生,又是董奉好心救回来的野老虎,不专属哪个,你怎么报官,怎么计较?只能叹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了! 因董奉医德实在太盛,半点不为自己,老百姓都叫他“苍生大医”、“建安医仙”,后世医家也以他为榜样,自称“杏林中人”,杏林这个词儿,慢慢就成了中医的代称。 浔阳有意思的植物,除了董奉的杏林,还有黄金山(今江西鄱阳响水滩乡西南)上的柟树。这种树怪得很,今年东边儿长叶子,西边儿是枯死的;明年西边儿绒绒地发了绿色,东边儿就萎萎地下去了,总要一半一半地交替生长。 我是没见过这种树,《浔阳记》里说这又叫“交让”。一查,是有交让这么一种植物,新叶长出来,老叶全落光,交替生发,却也没有东西两半儿对开长的说法。明代王象晋写《群芳谱》,说柟树其实就是楠树。长得好的,森秀繁茂,形状跟伞似的,但枝叶都挨不到一起,各各让开,所以叫交让木,又因长在南方,便从一个“楠”字,三种树其实一样,只是叫法不同。 我不懂植物学,越读越迷糊,索性不管了,继续看张僧鉴写庐山。 庐山顶上有湖,还有杨梅、山桃;西南边儿是康王谷,对角又有北岭城。每次天阴阴要下雨,北岭城就有鼓角萧管的声音,像天上神仙沐浴更衣后,焚香奏乐似的。这是将降雨当做一件郑重的大事儿了。 但每回都这么郑重么?庐山的雨是很多的,常年氤氲朦胧,像笼了层烟,山峰都藏在云雾里,看不分明。魏晋南北朝的人说这儿是“神仙之庐”,因神仙也总这样缥缈难寻,似真似幻。有了这层神仙遐想,往庐山去的人,就见山不只是山,云也不尽然是云了,一草一木,都带了仙气。 譬如登上山岭,若有日头照耀,山顶处能看见一层金光,华艳明亮,越显庄严——这是仙人住所。在那儿,鸾鹤舒展翅膀,从容遨游;又有许多瑶草玉树,因玉露琼浆滋润,开得极好,蔓延铺陈,柱子上栏杆外,全是五颜六色的闹热。神仙们宽衣阔袍,在云雾里穿梭来去,一瞬在此,一瞬在彼,下棋弹琴,长啸纵歌,十分逍遥。 往下俯瞰人世间,又是另外好几番景象了。 或者黛色苍苍,山峦破开半边天空,悬崖隔绝千里长路,洞谭幽深,丘壑小山,只见隐约轮廓,忽然一阵大风,山石震动,呼呜声起,噼里啪啦一阵碎响,骇人心神,再来几声凄绝猿啸,更显幽僻。 也有像李白写的那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是灿灿的红,树是苍翠的绿,白云在天上自舒自卷,山川就跟锦缎似的叠叠层层,每处都是不重样的漂亮,再看天地,壮阔茫茫。 又或者于盛夏傍晚时见日头暗却,云霞光芒收敛,山林消融在暮色之中,湖水清气慢慢儿起来,芙蓉荷叶错落交杂,印在湖面上,只得淡淡一层薄影。 这些景象,是庐山,却又不是庐山,人之所见,都是自己心中的风景,因此各有不同。便就是同一个人,不同心境下看庐山,也有不同体味,果然应了苏轼那首庐山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庐山,怎样都看得,一双眼睛能有十分景象。 譬如白居易,初到浔阳时,心情苦闷,一方面是官场上受了挫,更重要的,还是他母亲猝然身亡,女儿也夭折了,丧亲之痛,恐怕更胜官场失意,所以难免青衫常湿,生出无穷无尽的烦恼心。 即便去庐山寺庙上清修,他写的诗也是“薄暮萧条投寺宿”,总归我这辈子注定是飞不起的鹦雀了,从前富贵时来往的朋友,如今可以不必联系了,丧气得很。但在庐山呆久了,清气一洗浊世烟尘,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白居易的政敌再次擢升,于他是个极不利的信号,白居易却很是无谓,晚间还冒着大风雪去了一趟庐山东林寺。窗外雪漫山头,屋里火气深深,屋里暖和,白居易心头也暖和。他现今在庐山的日子平和恬然,笔下诗文清幽闲静——我每天睡到足觉才起来,有时兴致来了,将帘子拨开些,就能看见山顶上皑皑的白雪。山中雾气太盛,衣服常润润,生的柴火也幽微,总怕一不小心,就熄灭了。不过,我的药圃茶园都很好,新近还引了一汪细泉,曲曲折折地绕过台阶,看着心里就很舒爽...云云。 即使后来重新升职,离开庐山,白居易也是“乐天知命我不忧”,不大将得失放在心上了。有一回春天,他来庐山玩儿,见桃花盛开,便写诗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之一生,此处得到,彼处必有失去,有时兜兜转转,想要的其实正在眼前。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计较呢? 白居易一介凡人,在庐山涤尽尘埃,多了几分仙气;麻姑是仙,却偏要逮着凡人论得失,一点儿闲气都不受。 麻姑是仅次于母元君(玄妙玉女)、金母元君(西王母)之后的道教女仙,地位很高。宋代从真宗到理宗,都给麻姑赐过封号,什么“清真夫人”、“妙寂真人”、 “真寂冲应元君” 、“真寂冲应仁祐妙济元君”,等等。尊奉麻姑的道观香火也很盛,朝廷政府常常主持修葺增建。明清时候,建昌府(今江西南城)的官员每年七月七日还要上山祭拜麻姑——人家过七夕,他们拜麻姑! 信麻姑的虽多,但她成仙前的来历,模模糊糊,谁也说不清。 有说她是汉桓帝(公元146—167年)时的修道人;也有说她生活在后赵(公元319年—352年),父亲叫麻秋;或者说她是东晋孝武帝时的人,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因吃了蛇肉,吐血死了,后来就成了仙;还有人说她是宣城人,当地有麻坊,所以这地方的人都姓麻,麻姑是女儿家,就叫麻姑.... 说法不一样,很多地方也都说自己这里有麻姑遗迹。像安徽宣城有麻姑山;山东牟平的昆嵛山,以前叫姑馀山,说麻姑从前在这里飞升;四川灌县的青城山上,有麻姑洞;湖南衡山有麻姑仙境,以江西南城的麻姑山最有名,是道教第二十洞天,第十福地,也是张僧鉴在《浔阳记》里写的那座麻姑山。 张僧鉴笔下的麻姑山,可一点儿都不仙。说如果登上山去,能见到一种东西,长得很像人,有脸、眼、鼻、口,但没有手臂和脚,俗名唤作枫子鬼。跟西汉初时,吕后把戚夫人的四肢剁了,做成人彘差不多,想想就瘆得慌。 不过,这倒是魏晋南北朝人对麻姑的普遍印象。 魏文帝曹丕写《列异传》,有麻姑的一则故事。说她曾到一个叫蔡经的人家里,因模样漂亮,看着只得十八九岁,一双手不是人手,而是鸟爪,有十厘米长,这蔡经就动了邪念头,暗道这女孩子的手实在上佳,要是能给我挠挠背,那就好了。谁知麻姑是神仙,会读心术,知道蔡经的想法后,勃然大怒。面上没见她有什么动作,蔡经却突然软倒在地,两只眼珠子像被鸟爪子挖出来了,眼睛流血不止——这计较有些太过,听起来跟枫子鬼的故事似的,瘆得人背脊凉。 然而魏晋南北朝以后,唐代开始,儒家礼教渐占上风,加上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四月,颜真卿写《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把麻姑惩罚蔡经的事儿换到了别人身上,蔡经两只眼睛受伤,也换成了只受一顿鞭子打,手段温和许多,麻姑也慢慢被看做是消灾避祸、庇护百姓的神仙,形象亲切许多,民间传说也有了变化。 譬如说西王母在农历三月三过寿,设蟠桃会请各路神仙来庆生。麻姑去往降珠河畔,把采好的灵芝酿成仙酒,当作礼物送给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尝了,觉得大好,将这酒称作“寿酒”。 因麻姑见过三次沧海桑田,五百年光阴对她来说,只是一瞬,而且这么多年过去,她的容颜依旧不老,献的酒还被王母娘娘封为“寿酒”,老百姓便都来借吉利,求寿数。每逢人家过生日,尤其老人妇女,都要送一副《麻姑献寿图》;春节时候,要贴麻姑年画,一个漂亮的少女,或者骑鹿,或者身边立着一只白鹤,或者靠着青松,或者手上端着盘子,盘子里装着仙桃、美酒、佛手,都是取有福气的意思。 民国时候,梅兰芳还把麻姑献寿的故事改编成了京剧,里面经典唱段儿说,“瑶池领了圣母训,回身取过酒一樽。进前忙把仙姑敬,金壶玉液仔细斟。饮一杯能增福命,饮一杯能延寿龄。愿祝仙师万年庆,愿祝仙子寿比那南极天星。霎时琼浆都倾尽,愿年年如此日,不老长生”。 愿年年如此日,不老长生——五福寿为先,这真是极好极好的唱词儿哪。 参考文献: 《晋书》《南史》《梁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侯鲭录 墨客挥犀 续墨客挥犀》赵令时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 《<大唐伊吾郡司马上柱国浔阳翟府君修功德碑记>考释》陈菊霞 《<琵琶行>画题研究》刘望 《名噪天下——浔阳楼》 《江西九江浔阳陶氏:陶母陶侃陶渊明 贤廉门风越千年 》 《慧远及其庐山教团文学论》曹虹 《两晋至唐宋时期庐山诗歌研究综述》邹菁 《佛学、神仙与隐逸:六朝时期的庐山诗》王柳芳 《庐山山水诗在中国山水诗中的地位》罗龙炎 《庐山慧远的山水文学创作》龚斌 《魏晋南北朝庐山隐士文化及兴盛原因》童子乐 《庐山净土法门与晋宋之际的山水诗画》李炳海 《唐人选择庐山隐居的功利化倾向》肖妮妮 《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陈道贵 《晋唐庐山禅诗研究》鲍赫 《谢灵运与慧严、慧观》姜剑云 《宫亭庙传说:中古早期庐山的信仰空间》魏斌 《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邓小军 《庐山道教文化概述》陈岌 《康王谷史辨析》刘大纯 《东晋帝陵有无石刻考》李蔚然 《东晋南朝“钟山文化区”的形成》刘淑芬 《苏峻与王师作战地“西陵”考》姜丽娟 《山东省博物馆藏顾莼致黄丕烈书札》崔巍 《汉末名医董奉考》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超尘 《董奉考》钱超尘 《从董奉杏林园看道家和谐社会追求》舒长兴 《董奉巧治疠疫》 《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的生平及里籍考》陈启夔 《“杏林”的由来》李杨 《秦汉三国时期的医学道德形象》曹志平 《麻姑的传说及其信仰民俗》曹国庆 《道教麻姑信仰与中华寿文化》刘晓艳 《麻姑考辨》曹红亮 《颜真卿与麻姑文化》刘晓艳 《道教女仙麻姑考》胡长春 《渊明故里考》徐新杰 《关于中渡城的“琵琶行”与“长恨歌” 》黄德 《重读<琵琶行>——兼析白居易江洲时期的心态》吴小洪 《唐代琵琶诗研究》余晓雪 《漂浮与融合——从诗人仕途心态看<听颖师弹琴>与<琵琶行>》张丰镜 《李白_望庐山瀑布_其二_异文问题思考》孙桂平 《古代庐山隐士文化研究》童子乐

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参考文献格式:我国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并在2005年就制定了国家标准,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

根据参考文献的类型分类如下: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论文期刊魏老师

你可以咨询一下《职教论坛》这个期刊,还有一个《教育与职业》,之前听启德论文的魏老师介绍过,这两个期刊专发职业教育方面的文章,或者你在网上查一下看看这两个期刊能不能适合你,都是北大核心期刊来着。或者你上他们网上找专业老师咨询一下也听方便。

魏文斌是《中华眼科杂志》等10家专业学术期刊的编委,《实用防盲技术杂志》副主编,亚洲神经眼科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和北京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北京市残疾儿鉴定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药品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青联常委、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他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眼底病的临床论断和治疗,掌握了高超的眼底病手术技能,共完成近万例眼科手术,其中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达三千余例。他创造性地设计了应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技术进行眼内肿瘤局部切除的方法,在国内首次应用。提出了先天性脉络膜脱离的现代手术设计方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在全国性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9部,参加编写的专著5部。入选国家人事部和北京市首批“千百万”人才工程,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和“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魏老师人非常nice。1982年生,祖籍山东,2006年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相关研究。2004年,国立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成就本人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酶学方面,研究方向侧重于生物技术的上游和中游,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以此为基础。总结为如下两个方向,1.应用分子生物学及表达调控体系开发 2.微生物代谢调控及工业化酶生物转化与制造应用开发。主要包括以应用分子生物学为指导的蛋白表达体系的开发及结合酶分子调控技术的相关工业化酶开发。分子生物学是后续研究方向的基础和工具,而最终结合自主表达系统的工业化酶开发是分子生物学、微生物调控及酶学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室部分研究工作已经发表于AEM(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领域内较知名期刊。本人参与了多项重要课题的攻关工作并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于类固醇药物生产相关重要生物转化反应的工程微生物的研发”(no. 2008AA02Z209)这一项目中,作为学术骨干,建立了分枝杆菌分子操作平台,为相关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啤酒用新酶创制与低碳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新酶制剂研究项目的展开。本人2010年以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篇(SCI论文16篇)。撰写专利3项,授权3项。2010年以来成功申请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探索研究基金、华东理工大学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等多项基金

三年重评一次。从第九版2021-2023目录里摘一部分吧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发展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教育学报外国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科学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学术月刊教育理论与实践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当代教育论坛思想理论教育当代教育科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科学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基础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考试人民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物理教师物理教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高校教育管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大学教育江苏高教重庆高教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教探索思想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分割线------------------------下边这几个是特别推荐、相对容易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教育学刊高教探索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几率高。

魏炜朱武祥论文参考文献

什么是商业模式? 什么是商业模式? ——魏炜 朱武祥/文 为什么没有读过书的人,好像更容易在商业上成功?那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 为什么没有读过书的人,好像更容易在商业上成功?那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商业 模式” 虽然他们自己也常常说不清楚。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一句话,就是“ 模式”-虽然他们自己也常常说不清楚。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一句话,就是“利益相 关者的交易结构” 一是要思考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 :, 关者的交易结构” 一是要思考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 二是要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有什 。么“价值”可以交换,三是设计一个共赢的“交易结构” 互联网革命,把我们带入一个商 价值”可以交换,三是设计一个共赢的“交易结构” 互联网革命, 业模式竞争的时代。而中国企业今天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重构找到出路! 业模式竞争的时代。而中国企业今天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重构找到出路! 我们在 2007 年 11 月号, 曾推出 《如何设计商业模式》 一文, “商业模式” 提出 的六个要素: 定位、盈利模式、业务系统、关键资源和能力、自由现金流结构,以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这六个要素可以很好地帮你观察、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但对于那些想要“创造”商业 模式的企业家来说,则显得有些复杂。 什么才是思考问题的重点呢?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什么是 “商业模式” 呢?这就是这篇文 章的目的。 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 这是因为, “商业”体现为一系列的“交易” ,而“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所达成的“交 易结构” 。 商业模式自古即有,为什么在今天却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这是因为,商业的发展,使参与交易的主体越来越多,而互联网革命,大大降低了交易中的 信息成本,使原来相互隔离分散的资源可以有效结合,使更多“利益相关者”有机会超越地 域和文化限制,整合到一起。 这就带来“商业模式”的革命。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需要对它的商业模式进行持续重构, 才能焕发长久的生命力,甚至才能保持生存。 以下我们来看波音公司、 VISA 国际组织等案例,开始一次商业模式创新的思维之旅。 波音重构商业模式 波音为何要重构它的商业模式,要从它与空中客车的竞争说起。 “飞机制造公司”竞争的关 键,是如何从客户手里获得更多的订单,这也很大程度取决于如何开发新机型。 “空中客车”2000 年投资上百亿欧元、启动 A380 项目后,市场份额快速上升,2003 年, 在全球 100 座级以上民用客机市场,交付量占 54%,订单数量占 52%,均超过曾经是市场 老大的波音公司。 面对“空客 A380”对“波音 747”的挑战,波音 2003 年底决定采用碳纤维合成材料,开发 较小、较快、省油的远程民航飞机,就是被称作梦幻飞机的“波音 787” 。 然而,开发新飞机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意味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美国飞机制造商“洛克希德”的“三星客机”赔了 25 亿美元,几乎让该公司濒临破产,之 后便退出民航市场。另外,燃油价格上涨,甚至恐怖袭击,都会导致飞机订单大幅变动,增 加风险。 “研发成本的投入几乎像风险投资一样,让人害怕。 波音民用飞机业务前总裁艾伦·穆拉 ” 利说。 为此,波音采取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就是改变和 “利益相关者” (即供应商)之间的“交 易结构” ,不仅将开发和制造成本分摊给它在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同时这些供应商的深入参 与,也有利于波音在他们所在的国家和地区获得飞机订单。 一架波音飞机,有数百万个零件,由全球 5000 余家供应商提供。波音和他们是什么交易关 系呢? 过去,波音的做法是“集中控制”—用一整套“技术标准”和“供应链管理规则”与供应商 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波音告诉“供应商”该怎么做,给出条条框框。 为减少沟通环节上的误解,规则说明自然越清楚越好。比如“波音 777”给“电子部件供应 商”的规则说明书,就多达 2500 页,其中对每个部件,都给出了精确的要求和详细说明。 这时,供应商是被动的,他们没有参与早期“设计”和“预生产”环节,只是按规格设计、 生产,最后汇总到波音。波音则通过建造“木质飞机实装模型” ,检验零部件是否能有效组 装—假若有一个零部件出现不兼容问题,就必须重新设计生产。 这中间的反馈过程之长,足以错过任何商机,也增加了成本。 事实上, “供应商” 比波音更了解自己工厂如何生产最有效率,以及如何让自己生产的零部 件更好地支持波音的整机制造。 因此, “供应商”应该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现在, “波音公司” 设计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 来开发 “波音 787” 就是让全球的 。 “供应商” 加入到开发过程中来,使最擅长做某一环节的公司负责该环节。 供应商参与飞机的设计 首先,波音不再把所有技术都当成“绝密文件” ,而是把“与供应商的协调合作”摆在第一 位。除了部分非常尖端的技术外,波音对合作伙伴开放所有技术资料和数据。 为了和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即时、有效地沟通,波音和“达索系统公司”共同创造了一个名 为“全球协作环境”的实时协作系统(该系统由波音负责维护) ,并要求所有合作伙伴都必 须使用这个在线系统和“达索”的应用软件 Catia。 通过这个系统,团队中的成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对设计图进行访问、检阅和修订。 为确保交流畅通无阻,没有时间滞延,波音在华盛顿的埃弗雷特工厂建造了十间“多媒体工 作室” 。 “波音 787”的设计,由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和美国的“设计伙伴”共同完成。他们会得 到一份新机型的 “主设计图” 图上注明相关设计要求。 , 例如, 什么地方应该焊接着陆装置, 机翼“折叠”后有多大空间等。 在设计飞机之前, 波音还会邀请 “航空公司” 客户 (包括飞行员、 乘务员等) 提供相关数据, 整理后转交给“设计伙伴” 。 完工的设计,被保存在“达索系统公司”的另一系统—Enovia 上(这个系统也由波音负责维 护) 。 到了飞机部件生产之前,波音和合作伙伴们通过“全球协作环境”系统,能轻易地找到飞机 组件与零部件之间的“冲突” 。如 果发现两个零部件装在同一处,或零部件之间不匹配,电脑屏幕就会显示红色斑点,加以 警示。在进行大规模生产之前,波音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兼容性问题。 这使波音制定的条条框框大幅简化。 “波音 787”给“电子部件供应商”的规则说明书只有 20 页,与“波音 777”的 2500 页说明书相比,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 供应商组装“模块” , 供应商组装“模块” 波音总装只需三天 过去,供应商将零部件运到工厂,由波音装配。 现在,波音要求它的一级供应商,从二级和三级供应商处取得零件,先通过一个“计算机模 型”进行“虚拟装配” ,最终再组装成“模块化”的机体部分。 按价值来算, “波音 787”的数百万个零部件中,波音自身只负责生产大约 10%—“尾翼” 和“最后组装” 。其余的生产,由全球的“合作伙伴”完成,涉及美国、日本、法国、英国、 意大利、瑞典、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 其中, “机翼”及部分“机身”在日本生产,占整机工作量的 35%,主要生产厂家有三菱重 工、川崎重工及富士重工等。 意大利“阿莱尼亚飞机公司”承担了“中央机身”和“水平安定面”等部件的制造任务(约占 14%) ,这也是意大利有史以来、工作份额最大的民用喷气机项目。 美国“沃特飞机工业公司”作为波音的长期合作伙伴,负责机身两大部分的制造,并与意大 利“阿莱尼亚飞机公司”合作,负责将自己和意大利生产的零部件加以组装。 法国供应商承担的制造任务,包括起落架结构、机载娱乐系统、电刹车、客舱门等。 中国供应商则负责方向舵、垂直尾翼前缘、翼身整流罩面板,垂直尾翼零部件生产。 为了运送这些 “模块化”的机体部分,波音改造了 3 架 747 客机, 使其能运送这些 “模块” 。 波音称之为“梦幻运输机” 。 最后,各个模块被装进“梦幻运输机” ,运送到波音在华盛顿的埃弗雷特工厂。在那里,波 音员工将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组装成总机。 采用“模块化生产”后,波音 787 的组装周期只有 3 天,比“波音 777”的 13 到 17 天,足 足缩短了两个星期。 供应商为什么愿意为波音承担风险? 供应商为什么愿意为波音承担风险? 担风险 “我们预先承担了许多一次性费用。 美国沃特飞机工业公司全球供应部门主任帕特· ” 拉塞 尔说。自 1968 年起, “沃特”就为波音供应民航客机部件,现在是波音在设计、建造、装配 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 在接到波音的偿还之前, “沃特”已经为波音 787 投入了 亿美元。 尽管波音 787 的订购数量巨大, “沃特”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确定其盈利情况。这种情 况,在“波音 787”的合作伙伴中非常普遍。 “没有人敢担保,所有人都在埋怨。 ” 美国著名咨询公司 Bearing Point 高级航空业顾问吉 姆·沃杰赫斯基说。 但是,许多供应商最后接受了“波音 787”的商业模式,而不是错过这个重大项目。 “要进入这样一个项目,你只有这一扇窗户。 ”沃杰赫斯基说, “而在这样一个项目中,当你 签署了合同,你就是在进行一次豪赌。 ” 拉塞尔也说: “波音想要做的事,将给业界树立一个标准。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行事,技术 的变化很快,我们必须得更快地进入市场,否则,其他公司将会抢在我们前面。 ” 同时, “供应商”和“波音”都在努力掌握“波音 787 项目”所需要的合作方式。 在参与过去的波音项目时,沃特的工程师只在移交“设计图样”时,才与其他“供应商”的 工程师紧密合作。现在则必须在材料、设计、压力测试和其他流程等各方面紧密合作,提高 “沟通技巧”和建立“交际网”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已经不仅仅是在搞设计了。 ”拉塞尔说。 最新资料显示, “沃特”2008 年已从波音获得 亿美元补偿。 波音的角色转换 通过引入“供应商”介入“前期设计”和“预制造”环节,波音将大部分“协调合作”环节 放在“总机组装”之前,让“供应商”共担风险。 这样, “外部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介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 之间的“拟内部利益相关者” 。以前的“集中控制” ,现在变成“协调合作”和“松散管理” 。 “波音 787”项目的负责人迈克·拜尔(Mike Bair)说: “我们将要进行与以往不同的管理, 一旦开始一个计划,我们需要做的是寻找合作者,接着,真正的挑战是退居幕后,让每一个 人做他们自己的工作。 ” 效果很明显:2005 年,波音获得了 354 份订单。这也是 2000 年以来,波音首次在新飞机订 单上超过空中客车。 截至今年 7 月, 波音已收到 896 架 “波音 787” 飞机的订单, 而年初 “空客 A380”订单量还在 200 架次左右。 纵观波音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重构的过程。 最开始,波音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方式生产飞机,从设计、零部件制造到总机组装,绝大 部分工作都由波音独立完成。 到了中期,波音开始把一些不重要、替代性强的零部件交给供应商去做。在这个阶段,波音 慢慢将自己局部解放出来,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整机设计”和“关键环节的控制”上,自己 担任一个“中央集权”的角色。 后期,波音将自己从“集权者”的角色中释放出来,让“供应商”在一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和 协作,自己则承担起“平台的维护者、监督者、推动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假如用图形来表示其交易结构,第一阶段的波音是“线型结构” ;第二阶段是“星型结构” , 波音处于结构中心;第三个阶段,则是分布式交流协作的“网状结构” 。 大趋势就是“硬性控制力”越来越弱,但“软性控制力”越来越强,效率也越来越高。 维萨国际: 维萨国际:重构信用卡商业模式 开放式信用卡的商业模式, 曾经历过 “美国银行” 一次失败摸索, 之后建立了今天维萨 (VISA) 的商业模式。在 2007 年,维萨又成功从一个“非盈利信用卡组织” ,改组为公司,2008 年 初成功在纽约交易所上市。 VISA 的案例启发我们,可以用一种超越企业形式的思维,去创建全新的“商业模式” 。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信用卡典型的商业模式。 假如你是一家银行,要发信用卡,首先要向“足够多的消费者”发放信用卡,而消费者拿着 这个信用卡,可以在“足够多的商家”那里消费,然后再还钱给你。 所以,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和“商家”都愿意使用和接受你的“信用卡” ,这个“信 用卡系统” 才对双方都有吸引力。 而要实现这一点, 仅仅靠一家银行, 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多家银行一起来做,参与其间的银行,可能要同时扮演两种角色:一是要向消费者发放 信用卡,这时是“发卡行” ;二是要和商家签约收单,被称作“收单行” 。 在一笔交易中,作为“发卡行” ,在消费者购物后,向消费者收取货款和利息;作为“收单 行” ,要替消费者付货款给商家(并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收入) 。 然后“发卡行”向“收单行”付款清算,并按协议比例分享收入。 然而在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大型交易网络,如果“发卡行”和“收单行”不是同一家银行, 就会有银行之间清算的问题。 只有“发卡行” 和“收单行”能方便地清算,才能让不同“发卡机构的持卡人”和“收单机 构的签约商户”之间方便地进行交易。 这就需要一个大型的“银行间组织” 。 美国银行建立的信用卡模式 1966 年,当时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美国银行” ,在解决信用卡的问题上率先迈出一步。 “美国银行”使用“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向全国发放其信用卡品牌“美国银行卡” (BankAmericard)的“营业执照” 。 在它的授权下,有意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银行,可以使用其品牌发行信用卡。同时,各授约银 行的持卡人和签约商户互相承认。 这种模式,形成了第一个银行信用卡网络体系。 在这个模式中, “美国银行”是系统的支配者,拥有“信用卡系统的品牌”和“授权系统” 的所有权。同时,对卡片发行、商户服务以及各种信用卡业务运营制定规则。 “被授权银行”分为 A 类和 B 类。其中, 类银行”可以代表“美国银行” “A ,授约新的“B 类银行” 。 被授权的银行使用 “美国银行卡” 品牌, 发行自己的信用卡。 同时吸引商家购买其交易业务, 使他们加入到信用卡系统中。 当时,这种“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及时解决了全国性网络缺乏的问题。 很快, “美国银行卡系统”拥有了 200 家获得完整授权的“A 类银行” ,近 2500 家接受授权 的“B 类银行” 。 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 首先,当时的大银行,如加州的“富国银行”和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等,不愿意用“美 国银行”的品牌发行信用卡。但是,像“美国运通”一样发展“封闭式卡系统” ,又需要从 头开始签约商户和发卡,太消耗资源。 而且,在“美国银行”的信用卡模式里,它既是“品牌授权者” ,又是“市场竞争者” ,制定 规则时难免从自身出发,导致其他银行不愿意遵从或无法遵从其规则。这也使得“被授权银 行”不能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制定策略,不同银行间的信用卡同质化严重。 其次,当时的交易网络也比较原始,没有电子数据记录和电子清算系统。 “发卡行”和“收 单行” 之间以手工和邮政系统方式清算。 “美国银行” 而 又无法独力建立大型电子交易网络。 此外,由于“美国银行”的信用卡部门人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伪卡、盗刷卡 现象很多。 上个世纪 60 年代,当时最大的两个信用卡联盟—“美国银行卡”和 MasterCharge(万事达 卡前身)总共贷出 26 亿美元,但由于操作失误、伪冒等带来的损失,高达几亿美元。 上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美国信用卡行业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维萨国际组织”诞生 维萨国际组织” 1968 年,在“美国银行”和“被授权银行”的一次会议上,来自“国家商业银行”的副总 裁迪·豪克认为, “支配-控制式业务系统”是产生问题和混乱的根源。 他提出对“美国银行卡”的业务系统进行重构,使用“分布式、自组织的业务系统”取代原 来的模式( “自组织”即系统默契地根据某种规则,自动、协调地形成有序结构) 。 最终,他说服了“美国银行”按全新的商业模式,重构原来的“美国银行卡系统” 。重构的 过程,中间经历了 1970 年成立的“国民美国银行卡公司” ,到 1976 年成立“维萨国际组织” (VISA) ,原来的“签约银行”则以会员制的方式加入“维萨” 。 新成立的“维萨国际组织” ,是一个非股份制、非盈利、由会员银行共同拥有的“会员制私 有公司” 。公司的所有权不能买卖、转让或被剥夺,是一个“竞争—合作式组织” 。 “维萨国际组织”内部没有控制中心,而是设立多重董事会。 董事会由来自不同区域“维萨组织”的董事组成,而“区域维萨组织”又由不同国家或团体 的董事组成,分别负责不同地区或不同事务。 不同的董事会之间, 没有等级高低之分。 经选举产生的董事, 大多是主要会员银行的领导人。 会员按承揽业务分为“发卡行”和“收单行” ,不过大多数会员银行兼具两种身份。 “维萨国际组织” 不直接涉及发卡或收单领域的业务, 这些业务完全由会员银行从事, 因此, 它和会员之间没有竞争关系。 此外, “维萨国际组织”拥有一个全球电子交易结算网络,它用一个精简的团队,只从事会 员银行同意合作的那部分有限业务,如负责运营银行卡授权和清算系统、品牌推广、研究和 开发等事项。 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也不向会员发放股利,而是将盈余全部投入网络建设、扩展和维护。 “维萨国际组织”将权 利和功能进行最大限度的分配,实行分布式管理,为的是推进会员合 作。 在这个业务系统中,各个区域性的公司具有高度自主权。 “维萨国际组织”允许会员银行开 发新产品和服务,并自行定价和促销。 各会员银行既是争夺客户的竞争者,同时,为了使系统正常运作并具有规模效应,他们之间 又必须合作。商家必须接受组织中任何一家银行或发卡商的卡。 这种业务系统使“竞争与合作”和谐统一,各会员银行以一种“自组织”的方式,共存于维 萨系统中。 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下, “维萨国际组织” 全力构建这种模式所需要的 “关键资源能力” : “参 与者”“交易网络”和“品牌” 、。 庞大的“持卡人”和“签约商户”数量,是“维萨国际组织”最大的吸引力。它在全球发行 了 12 亿张维萨卡,拥有 3000 多万“签约商户” 。新加入的成员马上就能分享这些资源。 经过 20 年的维护, “维萨国际组织”的 VISANet 已经成了上接人造卫星、下通海底光缆的全 球最大电子支付网络,能实现全天 24 小时实时。联网服务,每秒能处理 8000 宗交易,2 秒 钟内核准一宗普通交易。 由于会员共用一个专用的电子交易系统,维萨可集中资源建设该平台,大大提高了 VISANet 的安全性。 “维萨国际组织”还投入巨大资源进行“品牌”塑造。通过赞助奥运会、FIFA (国际足联) 等国际体育赛事,成功打造了世界驰名“支付通行证”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 了“维萨卡” ,就拥有了最可靠,便利的消费保证。 多方共赢的交易结构 “维萨国际组织”的盈利来自两部分: “会员入会费”和“交易分成” 。 例如,一个拥有 8 万个帐户、45 亿美元资产的中等规模发卡机构,加入“维萨国际组织” 后,前 5 年内需要支付约 150 万美元的“会员费” 。 在每笔成功的交易中,整个信用卡系统收取 3%-5%的“交易费用” ,而维萨一般按 10%的 比例分享收入。 重构以后, “维萨国际组织”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每年以 20%-50%的年增长率迅速发展。 目前,它每年的全球交易总额已超过 4 万亿美元,占全球所有支付卡品牌交易总额的 60%。 在这一结构中,各“利益相关者”都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 有意从事信用卡业务的金融机构,只要加入维萨国际组织,就能立即分享全球数量巨大的 “ATM 自动提款机”“签约商户”和“持卡人” 、 ,迅速开展自己的信用卡业务。 “消费者”持有一张维萨信用卡,可在全球通行无阻地消费、贷款,还有更多的信用卡产品 可供选择。 “商家”和“维萨国际组织”授权的金融机构签约,就能接受全球 12 亿张维萨信用卡。 而原来的品牌授权者—美国银行,从这个扩大的市场中所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之前的“授 权收入” 。 “维萨国际组织”从 2006 年开始进行全方位改组,重组成一个由“Visa 会员”所拥有的新 的股份制公司 Visa Inc.。各银行会员按各自的“业务量”进行折算,最终确定入股比例。 2008 年初,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金融界愁云惨淡。而在 3 月 19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却见 证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 IPO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融资额达 179 亿美元, , 超过了 2008 年前 3 个月 133 家在美国进行 IPO 的公司融资总额(160 亿美元) ,几乎等于美国历史上最 大两笔 IPO(AT&T106 亿美元和卡夫食品 87 亿美元)规模之和。

1、 Theory R—New mode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mparative Management Review, Volumn1 Issue June 2002, Weiwei, Lizhen, Liaojiaoqiao2 、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咨询障碍与原因, 《管理世界》(核心)第一作者 2002.13 、企业咨询的7个关键问题, 《经济管理》(核心)第一作者 2001.34 、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探讨, 《科学管理研究》(核心)第一作者 2001.35 、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开发规划, ·《商业研究》(核心)第一作者 2001.116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影响因素.《统计与决策》(核心) 第一作者 2004.47 、企业内部承诺的契约制度分析.《统计与决策》(核心) 第一作者 2004.58 、神秘顾客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魏炜,赵亮.《中国医院院长》(双月刊),2005. 69、 医疗纠纷的经济分析,魏炜,赵亮,《集团经济研究》,、新能源产业的“软一体化”,北大商业评论,作者,、五个村庄的商业模式竞逐,商界(评论),第一作者,、微笑曲线批判,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渠道未必为王,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为“多元化”正名,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协同效应辨真伪—产融结合真面目(上),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选择适合你的模式—产融结合真面目(下),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银行业何处谋变,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谈核心竞争力,不如谈有效优势,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别迷信财务安全指标,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产业链,未必好产品,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全产业链批判,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还信规模制胜呢?中欧商业评论,第一作者,、瞧,大企业的“昏招”,中欧商业评论,作者,、瞧,对手的新招式,中欧商业评论,作者,、瞧,来了个新对手,中欧商业评论,作者,、高妙商业模式的六种武器,中欧商业评论,作者,、团购的生态与生存,中欧商业评论,作者,、盈利从哪里来,深圳特区科技(创富志),第一作者,、新时代的商业模式设计:切割并重组,深圳特区科技(创富志),第一作者,、组合拳:计价方式设计宝典大结局,深圳特区科技(创富志),第一作者,、盈利模式:你该设计哪种收钱方式,深圳特区科技(创富志),第一作者,、可以突变的商业模式,深圳特区科技(创富志),第一作者,、决定生死:盈利模式设计的基本逻辑,深圳特区科技(创富志),第一作者,、为何台湾一半善款都捐给了慈济?深圳特区科技(创富志),第一作者,、如何设计一个赚钱的企业,深圳特区科技(创富志),第一作者,、不老神丹就是商业模式“重构”,深圳特区科技(创富志),第一作者, 1、《管理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设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独著;2、《现代企业管理》,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1997年10月,第一作者;3、《中国西部管理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加拿大-中国大学与产业合作项目伙伴组主编,参编;4、《发现商业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魏炜、朱武祥;5、《重构商业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魏炜;6、《慈善的商业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林伟贤、魏炜;7、《再造商学院课堂》,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魏炜;8、《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魏晋南北朝论文期刊

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抗日战争研究,史林,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 ,世界历史 ,安徽史学,西域研究,史学集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敦煌学辑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教学,文献,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地方志这些都是国内的核心刊物,都可以直接给它们投稿。具体投稿方式可以在网上查,也可以直接与他们电话联系。

一、历代史书:梁‧沈 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姚思廉:《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齐‧魏 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百乐:《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令狐德棻:《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延寿:《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魏 徵:《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二、古代典籍(包含近人所辑校、点校、校注之古代典籍):清‧严可均辑:《三代先秦两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清‧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清‧逯钦立辑校:《先秦魏晋南北朝诗》上中下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9月出版。梁‧僧 佑:《弘明集》,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未详出版年)唐‧道 宣:《广弘明集》,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未详出版年)魏‧刘 劭:《人物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梁‧刘 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明‧张 溥:《汉魏六朝百三家诗题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台北:木铎出版社,1983年。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三、近人研究著作:《第二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中文系主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三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立政治大学文学院编,国立政治大学发行,1996年。《第三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中文系主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王力坚:《六朝唯美诗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2次印刷。宁稼雨:《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2次印刷。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9月。王力坚:《由山水到宫体》,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出版。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台北:联经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王梦鸥:《古典文学论探索》,台北:正中书局,1987年8月出版。王 瑶:《中古文学史论》,长安出版社,1982年。宋李昉:《文苑英华》,台北:华文书局,1967年出版。柯庆明、曾永义编辑:《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9月出版。洪顺隆:《六朝诗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洪顺隆:《由隐逸到宫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台北:中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张师蓓蓓:《汉晋人物品鉴研究》,台北市:中文研究所,1984年。张师蓓蓓:《东汉士风及其转变》,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5年。张师蓓蓓:《中古学术论略》,台北市:大安, 1991年。张师蓓蓓:《魏晋学术人物新研》,台北市:大安, 2001年。简宗梧:《赋与骈文》台北市:台湾书店, 1998年。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史》,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张少康:《文赋集释》,上海市:上海古籍社出版:新华发行,1984年。张少康:《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淑馨出版社,1989年。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洪叶出版社,1996年。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文津出版社,1994年。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梅家玲:《汉魏六朝文学新论——拟代与赠答篇》,台北:里仁书局,1997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学论著精选》,台北:华正书局,1991年8月出版。傅 刚:《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台北:万卷楼,83年8月。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徵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萧 驰:《中国抒情传统》,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9年1月。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叶 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台北:沧浪,1986年。廖蔚卿:《六朝文论》,台北:联经出版社,1985年三版。廖蔚卿:《汉魏六朝文学论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刘师培:《中古文学史》,台北市:世界,1962年。刘跃进、范子烨编:《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哈尔滨市:黑龙江教育,1999年。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南京市:江苏古籍,1997年。刘跃进:《门阀世族与永明文学》,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年。王钟陵:《中古文学诗歌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张可礼:《东晋文学系年》,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葛晓音:《八代诗史》,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林文月:《中古文学论丛》,台北市:大安,1989年。林文月:《山水与古典》,台北市:纯文学,1976年。蔡英俊:《比兴物色与情景交融》,大安出版社,1995年。郑毓瑜:《六朝文气论探究》,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8年。郑毓瑜:《六朝情境美学综论》,学生书局,1996年。郑毓瑜等人:《古典文学与性别研究》,里仁书局,1997年。萧统编、李善注:《文选》,台北:石门图书有限公司,1976年1月出版。骆玉明、张宗原:《南北朝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钟 涛:《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1997年。颜昆阳:《六朝文学观念丛论》,台北市:正中书局,1993年。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胡令远:《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兼论中日之异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四、期刊论文:蔡钟翔:〈典论论文与文学的自觉〉,《文学评论》第5期,1983年。王兴华:〈人的自觉与魏晋南北朝的美学思想〉,《美学》第4期,1986年。魏正申:〈论陶渊明“文学的自觉”——从立德立功到立德立言的转变〉,《九江师专学报》,1993年3-4期合刊。王力坚:〈从觉醒到迷误-六朝文人生命意识对唯美诗歌创作的影响〉,《广东社会科学》,第五期,1994年。卢佑诚:〈曹丕文学价值观新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1994年。俞灏敏:〈陆机与魏晋文学自觉的演进〉,《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第四期,1994年。金化伦:〈论汉代文学的自觉性及其意义〉,《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吴瑞霞:〈“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初探〉,《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王力坚:〈自我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学术交流》(第四期,1995年4月高人雄:〈魏晋“文的自觉”与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发展〉,《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袁 峰:〈文学的自觉与玄学理论〉,《人文杂志》第6期,1995年。卢佑诚:〈姗姗来迟的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中国文学研究》,第4期,1996年。解德枫:〈个体生命的自觉—《古诗十九首》主题意义阐释〉,《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6卷1996年第2期。孙明君:〈建安时代「文的自觉」说再审视〉,《北京大学学报》第6期,1996年。张少康:〈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1996年。詹福瑞:〈文士、经生的文士化与文学自觉〉,《河北学刊》1998年4期。詹福瑞:〈从汉代人对屈原的批评看汉代文学的自觉〉,《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王红蕾:〈魏晋风度与文的自觉〉,《佳木斯师专学报》,第3期,1997年。李文初:〈从人的觉醒到“文学的自觉” ——论“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 〉,《文学理论研究》(第二期,1997年2月)。李文初:〈再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宋齐说”质疑 〉,《学术研究》(第十一期,1997年11月)。刘晟等:〈魏初文学自觉说质疑〉,《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第4期,1998年。刘明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辽宁师范大学》(社科版),第3期,1998年。李文初:〈三论我国 “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六期,1999年6月)。赵彩芬:〈略论魏晋玄学与文学的自觉〉,《邢台师范高专学报》(第十四卷第四期,1999年12月)。李德平:〈六朝文人的群体自觉与文学社团〉,《洛阳师专学报》(第十八卷第一期,1999年2月)张少康:〈刘勰的文学观念—兼论所谓杂文学观念〉,《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2000年。段吉方:〈“人之自觉”与六朝美学观念的新变〉《怀化师专学报》(第十九卷第六期,2000年12月)。吴宏聪:〈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十一卷第六期,2001年6月)。力 之:〈文学自觉与骈文之兴起—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六〉《柳州师专学报》(第十六卷第三期,2001年9月)。闵 虹:〈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的自觉〉《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三十三卷第六期,2001年11月)。范卫平:〈“文学自觉”问题论争评述—兼与张少康、李文初先生商榷〉,《甘肃社会科学》,第5期,2001年。刘毓庆:〈论汉赋对文学自觉进程的意义〉,《中州学刊》,第三期,2002年5月。徐国荣:〈中国文学自觉的契机及其代价〉,《学术研究》。林继中:〈文学自觉与诗赋的消长〉,《东南学术》2002年1期。杨德贵:〈汉赋的创作标志著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1年7月。王力坚:〈西晋文学与建安文学承传关系论〉,《学术论坛》,第一期,1996年。关於曹丕的讨论:寇效信:〈曹丕文以气为主辨〉,《陜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2期,1994年6月。张文生:〈文学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典论‧论文》〉,《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1995年。吴怀东:〈建安诗歌型态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1996年。刘伯严:〈论曹丕诗歌的抒情特徵〉,《湖南教育学院学报》,第14卷总63期,1996年。王佑江:〈曹丕文学理论的系统描述〉,《黄冈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3期,1996年。孙明君:〈曹丕典论‧论文甄微〉,《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1期,1998年。其他:陈良运:〈「诗缘情」诗学意义新识〉,《文艺理论研究》4期,1990年。程千帆:〈关於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一点想法〉,《程千帆全集》,石家庄 : 河北教育出版发行,新华经销,2000年。章培恒:〈关於魏晋南北朝文学评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期,1987年。高友工:〈文学研究的美学问题〉,《中外文学》7卷11期,1987年。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寅恪先生论文集补边编(上卷)》,台北 : 九思,1977。简宗梧:〈从汉到唐贵游活动的转型与赋体变化之考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民 页59-78。简宗梧:〈生锈的文学主环--赋〉,《国文天地》,民 页7-11。颜昆阳:〈论汉代文人「悲士不遇」的心灵模式〉,《汉代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汉代文学》,台北市:文史哲,1991年。颜昆阳:〈从「言意位差」论先秦至六朝「兴」义的演变〉,《清华学报》,民 页143-172。颜昆阳:〈六朝文学「体源批评」的取向与效用〉,《东华人文学报》,民 页1-35。王国璎:〈李白的名士形象〉,《汉学研究》,民 页257-273。王国璎:〈陶渊明对声名的重视〉,《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民 页49-65。王国璎:〈陶诗中的隐居之乐〉,《台大中文学报》,民 页93-119。洪顺隆:〈论「洛神赋」对六朝赋坛的投映〉,《国立编译馆馆刊》,22:2,1994年12月,页1-29。洪顺隆:〈论六朝叙事诗〉,《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65-97。洪顺隆:〈六朝异类恋爱小说刍论〉,《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25-81。洪顺隆:〈六朝家族史诗论略〉,《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3-54。洪顺隆:〈六朝咏怀题材诗论〉,《汉学研究》,民 页265-288。洪顺隆:〈汉魏六朝文学丛考‧续篇〉,《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93-120。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上)〉,《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548-562。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中)〉,《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95-104。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下)〉,《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221-247。洪顺隆:〈六朝杂歌题材类型论 (上)〉,《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5-51。洪顺隆:〈六朝杂歌题材类型论 (下)〉,《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13。洪顺隆:〈六朝杂诗题材类型论〉,《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19-91。林丽真:〈魏晋人对传统礼制与道德之反省——从服丧论、同姓婚论与忠孝论谈起〉,《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5月。林丽真:〈论魏晋的孝道观念及其与政治、哲学、宗教的关系〉,《台大中文学报》,1991年6月。林丽真:〈王弼玄学与黄老学的基本歧异〉,《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5月。林丽真:〈「列子」书中的「圣人」观念及其思维特徵〉,《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6月,页119~140。林丽真:〈张湛「贵虚」论及其与玄佛思想之交涉〉,《台大中文学报》,2001年12月,页61~89。林丽真:〈魏晋人论「情」的几种面向〉,《语文、情性、义理—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年4月。郑毓瑜:〈文学典律与文化论述--中古文论中的两种「原道」观〉,《汉学研究》,37 民, 页285-318。郑毓瑜:〈直谏形式与知识分子--汉晋辞赋的拟骚、对问系列〉,《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000年3月,页151-212。郑毓瑜:〈知音与神思--六朝人周旋交错的生命情识〉,《台大中文学报》,1994年6月,页129-170。郑毓瑜:〈六朝文学审美论探究〉,《中外文学》,1992年10 月,页77-125。郑毓瑜:〈六朝书论中的审美观念〉,《台大中文学报》,1991年6月,页307-339。郑毓瑜:〈六朝文学审美论探究〉,《中外文学》,1992年10月,页77-125。郑毓瑜:〈由话语建构权论宫体诗的写作意图与社会成因〉,《汉学研究》,1994年12 月,页259-274。康正果:〈辞赋论述及其策略——评郑毓瑜著《性别与家国——汉晋辞赋的楚骚论述》〉,《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2年3月,页161-172。杨兴华:〈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历史作用〉,《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第18卷第2期,1997年4月。刘昆庸:〈论陆机的《拟古诗》〉,《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1998年。刘勰:〈刘勰与文的自觉时代〉,第4期,2000年。王文生:〈「诗言志」——中国文学思想的最早纲领〉,《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三期,1993年3月。王金凌:《先秦两汉文学理论研究》,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86年4月。王梦鸥:〈陆机文赋所代表的文学观念〉,《中外文学》第8卷第2期,1979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下)〉,《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九期,1981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上)〉,《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七期,1981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中)〉,《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八期,1981年7月。古 风:〈建构「诗言志」的理论体系〉,《文明探索丛刊》第六期,1996年7月。吕正惠:〈物色论与缘情说〉,《文心雕龙综论》,台北:学生书局,页285-312。林丽真:〈魏晋人论「情」的几种面向〉,语文、情性、义理-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页,1996年4月。施淑女:〈汉代社会与汉代诗学〉,中外文学10卷10期,1982年3月,页70-107。张少康:〈谈谈关於文赋的研究〉,《文献》第2辑,1980年。张 亨:〈陆机论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外文学1卷8期,1973年1月,页6-29。梅家玲:〈毛诗序〉「风教说」探析-兼论其与六朝文学批评之关系-,台大中文学报第3期,1989年12月,页489-526。梅家玲:〈刘勰神思论与柯立芝想像说之比较与研究〉,中外文学12卷1期,1983年6月,页140-154。陈良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个性和情〉,《复旦学报》第5期,1988年。彭彦琴:〈文赋之文艺心理学思想探析〉,《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黄景进:〈论儒学对魏晋至齐梁文论之影响-兼论六朝文艺美学之特徵〉,中华学苑第36期-庆祝高仲华教授八秩华诞。郑毓瑜:〈诗歌创作过程的两种模式--「诗缘情」与「诗言志」〉,《中外文学》第十一卷第九期,1983年2月。邓仕梁:〈释「放荡」--兼论六朝文风〉,《香港地区中国文学批评研究》,陈国球主编,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5月。钱 穆:〈论文选〉,《新亚学报》第3卷第2期,1958年。颜昆阳:〈关於文学史上的指称与断代--以六朝为例〉,收於《第三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杨玉成:〈乡村共同体: 陶渊明「劝农」诗〉,《大陆杂志》,民 页22-33。杨玉成:〈世纪末的省思:「桃花源记并诗」的文化与社会〉,《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民,页79-100。杨玉成:〈田园组曲:论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国文学志》,民 页193-231。文学史参考著作:胡 适:《中国文学史选例》(台北:台湾商务,1963 年)。胡 适:《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台北市:启明,1958 年)。胡 适:《文学与革命》(台北县板桥市:骆驼出版社出版,台北县新店市:学欣经销,1998 年)。胡 适:《白话文学史》(香港:启明,1962 年)。胡 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市:上海古籍社出版:新华发行,1988年)。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周作人:《周作人随笔集》,(东京市 :改造社,昭和13(1938))。周作人:《秉烛谈》,(石家庄市:河北教育, 2002 年)。羊达之:《中国文学史提要》,(台北市:正中,1970 年)。宋海屏:《中国文学史》,(台北:学生书局,1974 年)。胡云翼:《中国文学史》(台北:第一文化社,1962 年)。童行白:《中国文学史纲》。黄公伟:《中国文学史》(台北市:帕米尔,1967 年)。叶庆炳:《中国文学史》(台北市:台湾学生,1987 年)。刘麟生:《中国文学史》(台北市:中新,1977 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新华发行,1982 年,1957 年版权)。1968年)。西 谛:〈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中国文学研究》(台北市:国泰文化,1980年)。吴文祺:〈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庵先生〉,《中国文学研究》(台北市:国泰文化,1980年)。戴 燕:《文学史的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是钱穆的文章最早发表于香港新亚研究所《新亚学报》第五卷二期(1963年)国内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出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第3册 三联书店2009也有出版

《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

期刊参考文献副标题

看什么期刊了

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期刊名称具有唯一性,不可以增加任何形式的文字。

考虑精简副标题

  • 索引序列
  • 参考文献期刊问题魏斌
  • 论文期刊魏老师
  • 魏炜朱武祥论文参考文献
  • 魏晋南北朝论文期刊
  • 期刊参考文献副标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