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汕头大学自考论文查重

汕头大学自考论文查重

发布时间:

汕头大学自考论文查重

是承认的。自考本科文凭是国家颁发的,当然也是国家所承认的。汕头大学的自考本科,是广东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汕头大学是正规公办大学!一、自考文凭国家承认吗?自考本科是国家给颁发本科证书,是国家承认学历在学信网可以查到的,自考本科相对于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电大教育等形式的含金量较高的一种。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国外很多国家也都承认中国的高等教育自考本科的学历。汕头大学自考本科获得汕头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无论对就业、工资、户籍管理还是对于考研、考证、考公务员、评职称等效力和普通高校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同等待遇。自考本科,宽进严出本身难度偏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坚持到最后,而其考取第二学位文凭,难度更是难上加难。汕头大学自考本科,大多是在职学生,想进修工作相近专业的文凭。不仅仅是对于考试内容的考核,更多的是对于考生的自我素养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一种锻炼,体现出考生非常强的自控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其社会适应能力和时间经验远远超过统招生。二、自考文凭社会认可吗?成人自考本科文凭是学信网可查,国家和社会都认可的文凭。成人自考本科学历也是可以报名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的,并且享受和普通本科一样待遇。但凡全日制本科生可以参加的项目,绝大多数也是自考本科生可以参加的,这其中就包括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参考事业单位。从国家的规定来说,汕头大学自考本科学生完全可以进入事业单位,社会上的企业对汕头大学成人自考本科学历是认可的。三、自考本科的用处1、在考资格证方面:自考本科的学历考资格证与统招全日制本科享受的待遇是一样的;2、在考研方面:自考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否已取得学位,只要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就能按照大学本科毕业生身份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3、在考公务员方面:一些没有要求全日制学历的职位都是可以报考的;4、在升职加薪方面:自考本科学历是除统招全日制本科之外认可度最高的一个了,很多企业都开始承认这个学历了,所以在公司职位晋级等方面肯定是有用的。5、在出国留学方面:目前多个国家都承认自考学历,所以如果经济允许的话,自考生可以选择留学。另外,2023年汕头大学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汕头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汕头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汕头大学自考咨询与预报名入口:

半个月。汕头大学是一所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广东省属综合性大学,硕士论文送审时间是半个月。硕士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

1、《论清代词学中的“自批评”》,《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2、《“追认”与宋词价值重估》,《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3、《口述词学史研究构想》,陈水云、潘碧华主编《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唐宋卷),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华人研究中心2012年8月出版,国际书号:-02-4。4、《词为宋代“一代之文学”说质疑》,《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6000字。5、《近代词学师承论》,《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学年鉴》(2008)摘录,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6、《论词学史上的“元批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词学范畴研究的回顾及宏观体系建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木斋词体起源及发生研究之反思》,《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9、《叶申芗词学述论》,《词学》第十八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10、《叶申芗〈小庚词〉论略》,《词学》第二十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11、《词人邓廷桢及其〈双砚斋词话〉》,《词学》第二十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12、《地域性词派研究的新写法》,《词学》第二十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13、《论吴世昌对王国维词学的“扬弃”》,《词学》第二十六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4、《秦观陆游名字考释》,《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15、《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接受史解析》,《文史知识》2007年第10期。16、《从花间词看晚唐五代女性闺中生活》,第一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9年第3期。17、《陆游〈卜算子·咏梅〉——一首宋词“经典”的形成史解析》,《文史知识》2010年第5期。18、《诗词中的“递进”抒情法》,《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19、《“词中杜甫”说总检讨》,《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20、《吴世昌词体观述评》,《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21、《论花间词在宋金元时的传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22、《论词体观念的嬗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摘录。23、《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24、《“唐诗宋词”说评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25、《花间词与晚唐五代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26、《论明代的“花间热”》,《福建论坛》1997年增刊。27、《李清照〈词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8年8月版。28、《词学体系建构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中国诗学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版。29、《花间词风格新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全文转载。30、《宋词雅化规范化之宏观透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放翁隐逸词初探》,《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要。32、《论放翁词的风格类型》,《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33、《论王世贞的词学观》,第一作者,《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6期。34、《“应歌”——花间词的原生态及其价值重估》,《第三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0月版。35、《鹿虔扆〈临江仙〉并非伤蜀亡之作》,《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36、《婉中有变,婉融奇雅--也谈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2期。37、《词学研究的又一硕果──评杨海明《唐宋词美学》,《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0年12月。38、《词学研究的新突破──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书品 》2001年第4期。39、《评〈饮水词笺校〉》,《 书品 》2006年第1期。40、《后出转精 嘉惠学林——评周明初、叶晔合著〈全明词补编〉》,《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41、《唐宋词艺术的“总账式”研究——邓乔彬先生〈唐宋词艺术发展史〉读后》,《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4期。42、《略论文学史的写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43、《清词中的离乱书写》,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行旅、离乱、贬谪与明清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大会报告。44、《第六届全国秦少游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二作者,《词学》第二十七辑,2012年6月。45、《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第一作者,《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年。46、《论欧阳修的词学观》,第一作者,《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7、《文天祥词综论》,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48、《论苏轼词风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49、《读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中文自修》1994年第5期。50、《历代词曲异同论总检讨》,第一作者,载《国际黄峨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4月版。51、《历代词曲异同论再检讨》,第一作者,第十届中国散曲暨陕北民歌学术研讨会上宣读,2008年8月陕西榆林。52、《晚明散曲漫议》,《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53、《秦观词研究之反思》,《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第2期。54、《刘永济〈词论〉对现代词学体系建构的贡献》,刘亮主编《第五届中国韵文学暨海南诗词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14年6月版。55、《辛弃疾研究之反思》,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编《词学新视野——李清照辛弃疾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版。56、《孙维城著〈张先与北宋中前期词坛关系探论〉》,第一作者,刘扬忠、王兆鹏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2007),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57、《我自写我的词史——王辉斌新著〈唐宋词史论稿〉读后》,《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文学文体,还是文化文体?——古代散文界说之总检讨》,《文史哲》2011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6000字。2、《论晚明人的“小品”观》,《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3、《“宋文”为“一代之文学”说评议》,《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4、《“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桐城派”界说之反思》,《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学术卡片》摘录。5、《古代散文的“前理解”或遮蔽文学史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1日第6版《文学》。6、《从新发现的96通书简看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7、《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8、《论近代散文观念的新变与传统》,韩国《中国散文研究集刊》第1辑,2011年12月。9、《古代散文史撰写新构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10、《古代散文史研究中的“遮蔽”问题——拜读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心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励耘学刊》(文学卷)2012年第1辑(总第15辑),学苑出版社2012年版。11、《易学与晚明小品》,《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12、《明清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4期。13、《明清清言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11期。14、《明清的尺牍小品》,《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15、《明清的笔记小品》(上),《文史知识》2001年第3期。16、《明清的笔记小品》(下),《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17、《王晫和他的小品》,《文史知识》2001年第8期。18、《欧阳修〈秋声赋〉的文化解读》,《文史知识》2006年第10期。19、《韩愈〈毛颖传〉接受史述论》,第二作者,《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0、《吕祖谦〈入越录〉赏读》,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21、《明清游记概说》,《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4期22、《亟待开掘的文学宝藏――近代域外游记述论》,《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4期。23、《自然的“生命化”和“人格化”──易学与明清小品研究之一》,载《中国易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4、《明代日记体散文评述》,第二作者,《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年第2期。25、《“欧苏”散文合论评议》,第一作者,《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6、《欧阳修与蔡襄》:《福建论坛》1998年第4期。27、《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文学价值》,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28、《现代小品笔法章法论》,《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9、《俞平伯散文理论的古典资源》,载黄科安主编《中国散文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30、《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载体——〈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评介》,《文艺报》2013年5月29日第2版《理论与争鸣》。31、《欧阳修〈秋声赋〉的传播与接受》,《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6期。32、《论苏轼〈前赤壁赋〉的“跨体”传播与“跨国”传播》,《苏东坡研究》2014年第4期。33、《学术视野中的古代文章学》,王水照、侯体健主编《中国古代文章学的衍化与异形——中国古代文章学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34、《还原:学术的气度与品格》,第二作者,《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35、《朱熹论欧阳修》,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2期。36、《朱熹论苏轼散文》,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3期。 1、《古代文体价值论之再估价》,(香港)《文学论衡》总第24期,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14年6月版。2、《古代文论中的“自娱说”》,《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3、《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学术研究》2010年第9期。4、《古代诗体界说之清理与反思》,《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5、《〈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之总检讨》,《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6、《古诗十九首作者、作年问题再检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30日第6版《文学》。7、《谢灵运山水诗历代评价之再评价》,《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1期。8、《古代文学研究要摒弃“唯文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22日B01版《文学》。9、《从斋名变更看陆游的心态历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0、《武夷山陆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2期。11、《王维“诗中有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2、《长安——唐代诗人的“精神家园”》,第一作者,《长安学丛书·文学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秦出版社2009年9月版。13、《“诗从对面飞来”》,《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1期。14、《古代诗词中的“愁”情表达法》,《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4期,4000字。15、《诗词鉴赏是一种再创作》,《学语文》,1993年第2期。16、《“一篇全在尾句”——唐宋诗词的结句艺术》,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2期。17、《苏轼研究综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18、《宋代文学研究综述》,第二作者,载《200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19、《严复〈王荆公诗〉批语辑录》,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五辑,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版。20、《蔡襄写景纪游诗综论》,第二作者,林贻瑞主编《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21、《我与中国韵文学会的“缘分”》,《中国韵文学刊》2015年第2期。22、《读蔡厚示先生〈玉雪轩文论集〉》,《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之沟通》,(韩国)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中语中文学》第56辑, 2013年12月版。2、《重新认识和评价“乾嘉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2日第6版《文学》。3、《“新子学”概念的界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28日B01版《文学》。4、《“新子学”界说之我见》,《诸子学刊》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又载叶蓓卿编《“新子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14年版。5、《论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6、《藏书家陆游》,《文史知识》2005年第11期7、《陆游的读书与治学》,《陆游与越中山水》,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8、《学者陆游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师承》,第一作者,《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9、《陆游与易学》,第一作者,张善文等主编《中国易学》(第二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10、《陆游三山故居修复中的斋居亭阁命名问题》,载《陆游与鉴湖》,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1、《再论陆游的“家风”》,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12、《陆游家世藏书、刻书与著书》,第二作者,《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3、《文天祥与汪元量》,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14、《神仙吕洞宾形象的演变过程》,《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2期。15、《多面神仙吕洞宾》,《文史知识》2001年第12期。16、《历代私家藏书楼命名的文化解读》,第二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8年第6期。17、《吴芝瑛与秋瑾》,《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18、《竹与民俗文化》,笔名竺颂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1年第4期。19、《松文化散论》,笔名宋竹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2年第1期。20、《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0期。21、《谈谈古代汉语词汇部分的学习》,《现代中文学刊》(原《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第3期。22、《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知识》,笔名欧阳,《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3、《辨认异体字的现实意义》,《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4、《古今词义差异例谈》,《语文世界》2001年第5期。25、《胡适论鲁迅》,《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2期,1991年9月。26、《鲁迅对家教问题的论述》,《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5期,1994年12月。27、《陶行知论家庭教育》,第二作者,《徽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28、《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闽台文化交流》2012年第4期。

出生年月:1972年7月 籍贯:湖南省攸县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教育及工作背景:湖南科技大学生物教育专业,本科,学士;:厦门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硕士;:厦门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博士。: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事食品安全与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工作。:汕头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美国农业部南方农业研究中心(新奥尔良市),访问学者 至今: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任教。主讲课程本科生:科技英语、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现代食品安全科学研究生:食品微生物学进展、食品生物技术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食品生物技术、水产食品加工、免疫生物学。 1.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定量PCR检测体系研究,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1109,课题负责 人,立项年份2001,已通过验收鉴定。2.空肠弯曲菌的磁捕获-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大项目2002IK002-06,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2,已通过验收鉴定。3.海洋弧菌琼胶酶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300998,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5,已通过验收。4.鱼虾类水产食品主要过敏原的免疫检测与加工脱敏技术开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6I0023,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5.鱼虾类水产食品过敏原的监控技术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J0419,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6.水产食物过敏原的体外免疫检测技术,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F5064,技术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7.食源性致病弧菌VBNC状态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5060046,技术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8.产蛋白酶极地海洋浮游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比较及其生理生态特征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6002,子项目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9.蟹类过敏原的免疫识别与酶法降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947,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8。10.鳗鱼加工新技术及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农业部项目nyhyzx07-043,子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7。11.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7。 1. 一种检测空肠弯曲菌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 2004 1 。(授权,第一发明人)2. 转基因产品的荧光双链探针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 2003 2 。(授权,第一发明人)3. 转基因产品的低密度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为2004 1 。(授权,第二发明人)4. 检测水产品食物过敏原基因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为,第一申请人5. 检测水产品食物过敏的免疫胶体金层析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为,第一申请人6. 生产海蟹调味料产品原料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为,第一申请人7. 转基因产品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发明专利),受理号为,第二申请人。 (英文题目论文略)1. 刘光明,宋思扬,乔玉欢,蔡海松,张伟光,苏文金. 旋毛虫p49抗原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纯化.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9,3:. 刘光明,苏文金,梁基选,高榕,宋思扬,陈伟玲. 多重PCR方法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 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4:. 刘光明,李庆阁,王群力,梁基选,陈伟玲,栾国彦,苏文金. 多重荧光PCR同时检测转基因成分35S和NOS的建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刘光明,苏文金,栾国彦,宋思扬,梁基选. PCR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35S和NOS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2,5:. 刘光明,苏文金,陈向峰. 应用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玉米中Bt1蛋白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2,8:. 刘光明, 徐庆妍, 龙敏南, 宋思扬, 周俊, 苏文金. 应用PCR-ELISA技术检测转基因产品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3,1:. 刘光明,苏文金. 应用间接ELISA方法定量检测转基因抗虫玉米.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1:. 刘光明,龙敏南,宋思扬,苏文金. 转基因产品的PCR-ELISA液相杂交检测条件的研究.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 刘光明,宋思扬,龙敏南,高榕,陈伟玲,苏文金.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与验证方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刘光明,苏文金,蔡慧农,谢明星,刘棠,彭小莉. 空肠弯曲菌的磁捕获-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生物工程学报,2005,2:. 刘光明,苏文金,蔡慧农,方元炜. 空肠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6:772-775. 第八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8-09)13. 刘光明,苏文金,蔡慧农,蔡海松,林新坚,张伟光. 基于分子信标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食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12(2):. 刘光明,蔡慧农,曹敏杰,苏文金. 一种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空肠弯曲菌的新方法. 中国食品学报,2006,4:122-126.(2006-09,北京. 2006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分会). 首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优秀论文三等奖()17. 刘光明,曾润颖,林则勇,曾胤新. 厦门海域产蛋白酶浮游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高技术通讯,2008, 18(9):979-984(EI收录)18. 刘光明,沈苑,曹敏杰,梁银龙,杨景成,苏文金. 虾类过敏原的识别、纯化和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2008,8(6):142-14819. 刘光明,曹敏杰,梁银龙,蔡朝辉,苏文金. 文蛤特异性过敏原的免疫识别. 食品科学,2009,30(1): 207-21020. 刘光明,梁银龙,苏文金,张凌晶,郭翎琳,曹敏杰. 鲤鱼小清蛋白的纯化及其过敏原性鉴定. 食品科学,2009,30(3): 188-19121. 刘光明,王玉松,黄园园,曹敏杰,张凌晶,苏文金. 辐照处理对蟹类过敏原性质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8(2): 287-29222. 刘光明,袁静静,曹敏杰,方忠兴,翁凌,苏文金. 酶水解海蟹加工下脚料制备调味品原料,中国食品学报,20080915投稿,论文编号为:8-30923. 刘光明,周斌华,曹敏杰,蔡慧农. 鳗鱼产品安全卫生监控新体系的探索,中国水产,20080905投稿,20090217接受27. 梁银龙,曹敏杰,郭川,苏文金,张凌晶,刘光明(通讯作者). 蟹类原肌球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水产学报,2009,33(1):24-2928. 梁银龙, 曹敏杰, 翁凌, 苏文金, 黄园园, 刘光明(通讯作者). 锯缘青蟹主要过敏原的纯化与鉴定. 水生生物学报,20080901投稿,20081029已接受29. 蔡慧农,刘光明,苏文金,王璋. Taqman探针用于转基因食品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12:. 章跃陵,刘光明,王三英,胡忠,邹湘辉.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与抗人IgG相互作用的研究.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谢荣珍,刘光明,张明河,刘伟,牛建军,蔡慧农. 厦门市主要食品中致癌真菌污染的检测. 实用预防医学, 2008, 15(5): 1347-135033. 黄园园,刘光明,周利亘, 张凌晶,苏文金,曹敏杰. 蟹类主要过敏原的模拟肠胃液消化及其对过敏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200800715,已接受)35. 张伟光,蔡海松,林新坚,刘光明,宋思扬,苏文金. 旋毛虫p49抗原基因克隆体外表达条件的研究.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2:. 章跃陵,陈俊,林伯坤,黄通旺,刘光明,邹湘辉.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血细胞凝集活性初探.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章跃陵,王三英,刘光明,陈粤,邹湘辉.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对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2005,4:. 蔡扬鹏,张农,刘光明,苏文金,曹敏杰. 两种织纹螺肌肉蛋白的电泳鉴别. 食品科学,2006,27(12):631-633.郭川,梁银龙,刘光明,苏文金,曹敏杰. 鲤肌肉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的分子克隆. 水产学报,2007, 31(4): . 伍久林,卢宝驹,杜明华,刘光明,苏文金,曹敏杰. 鲤鱼红色肉中金属蛋白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分析.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3卷第4期: 289-29447. 王瑞芳,张凌晶,翁凌,曹敏杰,刘光明. 天然牛磺酸提取新工艺研究. 食品科学,2009,30(4): 111-11348. 汪宁,王锡昌,蔡秋凤,刘光明,曹敏杰. 鱼类肌肉中过敏蛋白的检测与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第S2期:141-145

汕头大学学报有三个版,分别是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以及医学版(即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但无论哪个版都不是核心期刊,请你多加注意。

汕头大学毕业论文查重

很多同学在问汕头大学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汕头大学是广东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汕头大学是正规公办大学。汕头大学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汕头大学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汕头大学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汕头大学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汕头大学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汕头大学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汕头大学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汕头大学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汕头大学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汕头大学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汕头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汕头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汕头大学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这个开放学院还不错,学习不会很累,你跟老师多联系,考试也不会太难,一般试题包括答案都会在事前给,然后你尽量看点。毕业需要论文,有指导。毕业证书绝对国家认证》为维护国家学历制度的严肃性,防止假冒的毕业证书,维护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经广东省教育厅学历认证中心批准授权,汕头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成为粤东地区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学历认证代理机构,为粤东地区各界人士提供学历认证服务。学院于2004年度受理各类学历认证服务的质量与数量居全省前三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扩大了学校的声誉。自2002年3月份起,汕头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不断扩大了认证范围,可受理国内外学历文凭与学位证书及港澳台学历的鉴定。联系地址:汕头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汕头市鮀浦鮀都路9号)联系电话:、2902405、2902412联系人: 陈老师汕头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二○○五年五月八日

半个月。汕头大学是一所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广东省属综合性大学,硕士论文送审时间是半个月。硕士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

汕头论文查重率

大学学术论文是最简单的。学校对本科生论文的要求很低,需要详细解释所选论文的主题。因此,一些学生不注意论文,导致随后的差检测非常麻烦。正常的论文查重率应该在多少?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正常论文的查重率应在30%以内,但30%的查重率是论文查重检测的最低标准。大多数学院和大学,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都要求论文的查重率低于20%。如果是优秀的毕业论文,则查重率应低于10%。有许多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可供本科论文选择。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和期刊论文的检测,需要使用高校系统进行查重检测。虽然许多本科学校会选择更准确的论文检测系统,但也有少数学校会选择其他查重检测系统。 高校作为一种通用的论文检测系统,具有绝对的地位。从重复超过13个连续字符的计算方法作为检测标准,这种计算方法非常合理。此外,高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数据库。在本科阶段的查重检测已经足够,准确度也相当高。因此,许多高校的一些专业度很高,这意味着论文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高利用率的检测系统。它使用空间向量余弦算法,可以检测文章中剽窃和不恰当引用的部分。这些数据库几乎涵盖了国家发表的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和期刊。

对于查重,不光是针对毕业论文,其实你以后上研究生发表期刊论文或者工作后发表职称论文都是需要进行查重检测的,以下我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地,学校基本上都是要求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在30%以内。大家在自检时尽量控制在20%以内,因为查重系统随时在更新数据库和算法。(2)研究生毕业论文:一般地,学校基本上都是要求硕士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在25%以内。当然,各个学校有所不同,大家在自检时尽量控制在15%以内。(3)博士毕业论文:相较本科和研究生,全国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还是很少的。学校要求不尽相同。一般地,在自检时尽量控制在10%以内。(4)小论文(期刊论文、职称论文):一般地,要求是30%以内。当然,期刊的等级不一样,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近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论文的原创性,其要求是学生毕业论文的查重率。毕业论文的查重率是多少?不同学位对毕业论文重复率的要求是否一致?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一、毕业论文查重复率是多少? 1.一般来说,高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可能在具体要求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一致的!如果本科毕业论文的重复率一般为30%,而重复率低于15%,一般可以申请优秀毕业论文。 2.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重复率一般要求为20%。如果学校审核时重复率高于20%,低于40%,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并再次提交。如果再次检测仍不合格,将推迟答辩。 3.博士毕业论文的要求会更严格,一般要求在10%以内,重复率在10%到20%之间,很有可能要推迟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参加论文答辩。 4.通过以上介绍,不难发现学位越高,对论文重复率的要求就越严格。如果重复率过高,不仅需要重新修改论文,还会直接影响你能否如期毕业。 二、如何降低论文的重复率? 1.图文转换:将原文内容转换为图片,然后插入论文。 2.双重翻译:先用软件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再自己翻译成中文。 3.同义替换:用同意的词句替换原词句,也能降低查重率。

本科查重率在30%,硕士查重率在20%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 获奖情况:“龙须菜新品系选育技术研究与栽培示范”科技成果获得2012年汕头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汕头海藻资源调查及开发” 科技成果获得200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汕头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江蓠属海藻龙须菜南移粤东海区栽培研究” 科技成果获得2001年汕头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 主要论文:· 杨雨玲,李伟,陈伟洲,徐军田.不同温度及CO2浓度下培养的龙须菜光合生理特性对阳光紫外辐射的响应[J].生态学报, 2013,33(19).· 许俊宾,陈伟洲,宋志民,姜红霞,朱建一,陆勤勤. 不同培养条件对长紫菜叶状体生长及生理响应的研究[J].水产学报,2013,37(9): 1319-1327.· 杨雨玲,李伟,陈伟洲,徐军田.二氧化碳和阳光紫外辐射对坛紫菜丝状体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3,37(8): 1198-1205.· 陈伟洲,郭翠,宋志民,吴文婷,金玉林.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坛紫菜两种形态丝状体的生理生态影响[J].热带海洋学报,2013,32(4).· Shan Gao, Jianfeng Niu,Weizhou Chen, Guangce Wang, Xiujun Xie, Guanghua Pan, et al. The physiological links of the increased photosystem II activity in moderately desiccated Porphyra haitanensis (Bangiales, Rhodophyta) to the cyclic electron flow during desiccation and re- hydration[J]. Photosynthesis (1):45-54.·Zhongheng Lin,Songdong Shen,Weizhou Chen,Huihui analyses of four species of Ulva and Monostroma grevillei using ITS, rbc L and 18S rDNA sequence data[J].中国海洋与湖沼学报.2013,31(1):97-105.·陈伟洲,吴文婷,许俊宾,金玉林,宋志民.不同生态因子对皱紫菜生长及生理组分的影响[J]. 南方水产科学,2013,9(2):14-19.· 宋志民,陈伟洲,刘涛.温度、光强和盐度对舌状蜈蚣藻果孢子放散与附着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3,(1):90-96.· 陈伟洲,曹会彬,杜虹,王亮根,马庆涛,李春晓.深澳湾太平洋牡蛎养殖容量研究[J].生态科学, 2012,31(5):558-562.· 李婷婷,陈斌,陈省平,刘翠,姚雪,陈伟洲,赖学文,刘涛.江蓠属和龙须菜属5种海藻ITS序列分子系统学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4):97-105.· 吴文婷,张磊,宋志民,赵翠,汤晓荣,刘涛,陈伟洲.5个紫菜属物种丝状体的微卫星初步遗传分析[J]. 南方水产科学,2012,8(4):29-36.· 金玉林,吴文婷,陈伟洲.不同温度和盐度培养条件对脆江蓠生长及生化组分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2,8(2):51-57.· 李杰,杜虹,雷驰宙,陈伟洲.南澳贝藻混养互利机制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2012,31(8):449-453.· 杜虹,王亮根,曹会彬,陈伟洲.汕头港浮游植物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 2011,(8):1757-1765.· 郭翠,陈伟洲,曹会彬,吴文婷,金玉林.不同龙须菜品系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比较[J].南方水产科学,2011,7(3):14-19.· 陈伟洲,宋彩霞,陈美珍.响应面法优化海蓬子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11,(3):318-320.· 杜虹,郑兵,陈伟洲,黄显兵,王亮根.深澳湾海水养殖区水化因子的动态变化与水质量评价[J].海洋与湖沼,2010,(6):816-823.· 鹿宁,臧晓南,张学成,陈伟洲,等.高温胁迫下不同龙须菜品系抗氧化能力的比较[J]. 武汉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56(5):570-577.· 陈美珍,陈伟洲,宋彩霞.海蓬子营养成分分析与急性毒性评价[J].营养学报, 2010,(3):286-289.· 王亮根,杜虹,陈伟洲,黄显兵,郑兵,曹会彬.深澳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J].生态科学,2010,29 (3):200-206.· 杜虹,颜海波,庄东红,陈伟洲.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在氮及铅胁迫下的响应[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29-34.· 张学成,费修绠,王广策,林祥志,陈伟洲,等.江蓠属海藻龙须菜的基础研究与大规模栽培[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9(5):947-954.· 孟琳, 徐涤, 陈伟洲,张学成.龙须菜新品系07-2的筛选及性状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3)增刊(Ⅰ):94-98.·陈伟洲,徐涤,王亮根,孟琳,杜虹,张学成.两个龙须菜新品系经济性状及琼胶特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3):437-442.· 朱喜锋,邹定辉,简建波,陈伟洲,刘慧慧,杜虹.龙须菜对重金属铜胁迫的生理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9,(6):1438-1444.· 李宵,杨宇峰,陈伟洲.大型海藻龙须菜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生态科学,2009,28(2):102-106.

1、《论清代词学中的“自批评”》,《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2、《“追认”与宋词价值重估》,《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3、《口述词学史研究构想》,陈水云、潘碧华主编《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唐宋卷),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华人研究中心2012年8月出版,国际书号:-02-4。4、《词为宋代“一代之文学”说质疑》,《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6000字。5、《近代词学师承论》,《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学年鉴》(2008)摘录,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6、《论词学史上的“元批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词学范畴研究的回顾及宏观体系建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木斋词体起源及发生研究之反思》,《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9、《叶申芗词学述论》,《词学》第十八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10、《叶申芗〈小庚词〉论略》,《词学》第二十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11、《词人邓廷桢及其〈双砚斋词话〉》,《词学》第二十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12、《地域性词派研究的新写法》,《词学》第二十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13、《论吴世昌对王国维词学的“扬弃”》,《词学》第二十六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4、《秦观陆游名字考释》,《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15、《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接受史解析》,《文史知识》2007年第10期。16、《从花间词看晚唐五代女性闺中生活》,第一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9年第3期。17、《陆游〈卜算子·咏梅〉——一首宋词“经典”的形成史解析》,《文史知识》2010年第5期。18、《诗词中的“递进”抒情法》,《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19、《“词中杜甫”说总检讨》,《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20、《吴世昌词体观述评》,《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21、《论花间词在宋金元时的传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22、《论词体观念的嬗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摘录。23、《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24、《“唐诗宋词”说评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25、《花间词与晚唐五代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26、《论明代的“花间热”》,《福建论坛》1997年增刊。27、《李清照〈词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8年8月版。28、《词学体系建构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中国诗学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版。29、《花间词风格新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全文转载。30、《宋词雅化规范化之宏观透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放翁隐逸词初探》,《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要。32、《论放翁词的风格类型》,《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33、《论王世贞的词学观》,第一作者,《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6期。34、《“应歌”——花间词的原生态及其价值重估》,《第三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0月版。35、《鹿虔扆〈临江仙〉并非伤蜀亡之作》,《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36、《婉中有变,婉融奇雅--也谈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2期。37、《词学研究的又一硕果──评杨海明《唐宋词美学》,《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0年12月。38、《词学研究的新突破──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书品 》2001年第4期。39、《评〈饮水词笺校〉》,《 书品 》2006年第1期。40、《后出转精 嘉惠学林——评周明初、叶晔合著〈全明词补编〉》,《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41、《唐宋词艺术的“总账式”研究——邓乔彬先生〈唐宋词艺术发展史〉读后》,《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4期。42、《略论文学史的写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43、《清词中的离乱书写》,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行旅、离乱、贬谪与明清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大会报告。44、《第六届全国秦少游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二作者,《词学》第二十七辑,2012年6月。45、《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第一作者,《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年。46、《论欧阳修的词学观》,第一作者,《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7、《文天祥词综论》,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48、《论苏轼词风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49、《读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中文自修》1994年第5期。50、《历代词曲异同论总检讨》,第一作者,载《国际黄峨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4月版。51、《历代词曲异同论再检讨》,第一作者,第十届中国散曲暨陕北民歌学术研讨会上宣读,2008年8月陕西榆林。52、《晚明散曲漫议》,《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53、《秦观词研究之反思》,《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第2期。54、《刘永济〈词论〉对现代词学体系建构的贡献》,刘亮主编《第五届中国韵文学暨海南诗词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14年6月版。55、《辛弃疾研究之反思》,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编《词学新视野——李清照辛弃疾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版。56、《孙维城著〈张先与北宋中前期词坛关系探论〉》,第一作者,刘扬忠、王兆鹏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2007),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57、《我自写我的词史——王辉斌新著〈唐宋词史论稿〉读后》,《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文学文体,还是文化文体?——古代散文界说之总检讨》,《文史哲》2011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6000字。2、《论晚明人的“小品”观》,《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3、《“宋文”为“一代之文学”说评议》,《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4、《“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桐城派”界说之反思》,《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学术卡片》摘录。5、《古代散文的“前理解”或遮蔽文学史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1日第6版《文学》。6、《从新发现的96通书简看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7、《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8、《论近代散文观念的新变与传统》,韩国《中国散文研究集刊》第1辑,2011年12月。9、《古代散文史撰写新构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10、《古代散文史研究中的“遮蔽”问题——拜读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心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励耘学刊》(文学卷)2012年第1辑(总第15辑),学苑出版社2012年版。11、《易学与晚明小品》,《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12、《明清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4期。13、《明清清言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11期。14、《明清的尺牍小品》,《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15、《明清的笔记小品》(上),《文史知识》2001年第3期。16、《明清的笔记小品》(下),《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17、《王晫和他的小品》,《文史知识》2001年第8期。18、《欧阳修〈秋声赋〉的文化解读》,《文史知识》2006年第10期。19、《韩愈〈毛颖传〉接受史述论》,第二作者,《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0、《吕祖谦〈入越录〉赏读》,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21、《明清游记概说》,《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4期22、《亟待开掘的文学宝藏――近代域外游记述论》,《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4期。23、《自然的“生命化”和“人格化”──易学与明清小品研究之一》,载《中国易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4、《明代日记体散文评述》,第二作者,《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年第2期。25、《“欧苏”散文合论评议》,第一作者,《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6、《欧阳修与蔡襄》:《福建论坛》1998年第4期。27、《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文学价值》,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28、《现代小品笔法章法论》,《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9、《俞平伯散文理论的古典资源》,载黄科安主编《中国散文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30、《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载体——〈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评介》,《文艺报》2013年5月29日第2版《理论与争鸣》。31、《欧阳修〈秋声赋〉的传播与接受》,《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6期。32、《论苏轼〈前赤壁赋〉的“跨体”传播与“跨国”传播》,《苏东坡研究》2014年第4期。33、《学术视野中的古代文章学》,王水照、侯体健主编《中国古代文章学的衍化与异形——中国古代文章学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34、《还原:学术的气度与品格》,第二作者,《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35、《朱熹论欧阳修》,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2期。36、《朱熹论苏轼散文》,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3期。 1、《古代文体价值论之再估价》,(香港)《文学论衡》总第24期,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14年6月版。2、《古代文论中的“自娱说”》,《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3、《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学术研究》2010年第9期。4、《古代诗体界说之清理与反思》,《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5、《〈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之总检讨》,《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6、《古诗十九首作者、作年问题再检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30日第6版《文学》。7、《谢灵运山水诗历代评价之再评价》,《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1期。8、《古代文学研究要摒弃“唯文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22日B01版《文学》。9、《从斋名变更看陆游的心态历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0、《武夷山陆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2期。11、《王维“诗中有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2、《长安——唐代诗人的“精神家园”》,第一作者,《长安学丛书·文学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秦出版社2009年9月版。13、《“诗从对面飞来”》,《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1期。14、《古代诗词中的“愁”情表达法》,《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4期,4000字。15、《诗词鉴赏是一种再创作》,《学语文》,1993年第2期。16、《“一篇全在尾句”——唐宋诗词的结句艺术》,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2期。17、《苏轼研究综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18、《宋代文学研究综述》,第二作者,载《200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19、《严复〈王荆公诗〉批语辑录》,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五辑,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版。20、《蔡襄写景纪游诗综论》,第二作者,林贻瑞主编《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21、《我与中国韵文学会的“缘分”》,《中国韵文学刊》2015年第2期。22、《读蔡厚示先生〈玉雪轩文论集〉》,《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之沟通》,(韩国)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中语中文学》第56辑, 2013年12月版。2、《重新认识和评价“乾嘉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2日第6版《文学》。3、《“新子学”概念的界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28日B01版《文学》。4、《“新子学”界说之我见》,《诸子学刊》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又载叶蓓卿编《“新子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14年版。5、《论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6、《藏书家陆游》,《文史知识》2005年第11期7、《陆游的读书与治学》,《陆游与越中山水》,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8、《学者陆游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师承》,第一作者,《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9、《陆游与易学》,第一作者,张善文等主编《中国易学》(第二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10、《陆游三山故居修复中的斋居亭阁命名问题》,载《陆游与鉴湖》,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1、《再论陆游的“家风”》,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12、《陆游家世藏书、刻书与著书》,第二作者,《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3、《文天祥与汪元量》,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14、《神仙吕洞宾形象的演变过程》,《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2期。15、《多面神仙吕洞宾》,《文史知识》2001年第12期。16、《历代私家藏书楼命名的文化解读》,第二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8年第6期。17、《吴芝瑛与秋瑾》,《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18、《竹与民俗文化》,笔名竺颂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1年第4期。19、《松文化散论》,笔名宋竹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2年第1期。20、《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0期。21、《谈谈古代汉语词汇部分的学习》,《现代中文学刊》(原《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第3期。22、《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知识》,笔名欧阳,《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3、《辨认异体字的现实意义》,《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4、《古今词义差异例谈》,《语文世界》2001年第5期。25、《胡适论鲁迅》,《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2期,1991年9月。26、《鲁迅对家教问题的论述》,《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5期,1994年12月。27、《陶行知论家庭教育》,第二作者,《徽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28、《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闽台文化交流》2012年第4期。

1.《由诗词关系审视唐五代词的演变轨迹》,万字,《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5期以《唐五代词演变轨迹新探》为题摘要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摘要转载。2.《论“晚唐体”》,万字,《文学遗产》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07年中国文学年鉴》全文收录;《2006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论文摘要”收录。3.《论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万字,《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9期以《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为题摘要转载。4.《“声诗”概念与李清照“乐府声诗并著”之解读》,万字,《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5. 《唐诗的体裁系统及其艺术优越性》,《学术月刊》2013年第5期。6.《“文体三变说”:中国文学史的基本论述模式》,《学术界》2008年第5期封面标题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期以同题转载4000余字;《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以同题摘要转载。7. 《论中国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复旦学报》2002年第5期。《中国文化》第19-20期合刊。8 .《论北宋词与晚唐诗的近亲关系——兼论宋词化用唐诗现象的文化涵义》,《求索》2006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7期以《宋词化用唐诗现象的文化涵义》为题摘要转载。9.《遭遇历史误会的文学巨人——罗隐文学史地位之重估》,《学术界》2006年第6期封面标题论文。《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以《应重估罗隐的文学史地位》为题摘要转载。10.《<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与莫砺锋先生商榷》,《学术界》2007年第5期封面标题论文。11.《从点化唐诗看李煜词对于北宋词的范本意义》,《学术界》2010年第1期。12.《“守正出新”兑现了吗——对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之学理批评》,《学术界》2010年第11期封面标题论文(与翁其斌合作)。13.《新罗入唐诗人的特征及其成就》《学术界》2011年第6期封面标题论文。14.《关于崔致远研究的三个误区及其突破》,《学术界》2012年第9期封面标题论文。15.《也论〈花间集序〉的主旨——兼与贺中复、彭国忠先生商榷》,《学术研究》2003年第4期。16.《唐代省试诗的衡量标准与“齐梁体格”》,《学术研究》2006年第2期。17.《王安石的“剽窃”习气及其成因》,《学术研究》2007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论点摘编”。18.《论唐末五代文人的悲剧意识及其文艺转化》,《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9》全文收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19.《唐诗的最后一次新变——论唐末近体诗的艺术开拓》,《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 期。20.《“温李”齐名与唐末诗歌的演变趋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1.《唐宋词雅化问题之重新检讨》,《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22.《罗隐历史定位发覆》,《扬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23.《论唐宋科举士风之三变及其对诗风的影响》,《学术论坛》2006年第2期。24.《试析刘勰对〈楚辞〉的矛盾评价》,《江淮论坛》2002年第3期。25.《试论“稼轩式用典”之美学意蕴》,《江淮论坛》2003年第2期。26.《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罗隐》,《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3期封面标题论文。27.《韩翃<寒食>诗正解》,《名作欣赏》2006年第2期。28.《卢纶名篇<晚次鄂州>长期被误解》,《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1期。29.《近年通行本<唐诗三百首>若干注释商榷》,《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30.《千年张泌疑案断是非——各家张泌考证平议与辨正》,《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31.《求新须先求真——就<辨骚>“博徒”“四异”新解问题与李金坤先生商榷》,《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32. 《元好问对陆龟蒙的崇拜——兼就<论诗三十首>(其十九)的解读与各家商榷》,《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33.《罗隐生平事迹辨正——兼与吴在庆先生商榷》,《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34.《<全宋诗>误收的唐代经典名篇》,《汕头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 索引序列
  • 汕头大学自考论文查重
  •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
  • 汕头大学毕业论文查重
  • 汕头论文查重率
  •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