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实践与创新课程论文题目

实践与创新课程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实践与创新课程论文题目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百度文库搜索文档或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论文VIP专享文档 2019-01-09 7页 郭卿 用App免费查看《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论文——冲破思维的墙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摘要:“创新”,这个词是我自上大学以来听到比较频繁而且比较新的词,听得多了,就产生了好奇:为什么我们要创新,究竟什么是创新?要怎么样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带着这些疑问,我选择了《创新思维训练》这个课堂,希望会对我的理解有些帮助。虽然网络课堂有一定的弊端,并未达到课堂中的“训练”目的,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帮助。开阔了一定的眼界,了解到许多方法,比如转换思维方式、六顶思考帽等。本文主要是结合超星网络平台上的视频课程及作业,从一个事例引入为什么我们需要创新,然后具体说明我对创新的理解。涉及到一些课程中提及到的创新方法以及自己的见解。创新不能只有想法而不去实践,故本文也阐述了一些创新思维的应用穿插其中,希望对于所看的人也有所帮助。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业 心智枷锁 思考方法目录一、了解我们所需二、克服心智枷锁三、学会创新思维(1)转变思考方向(2)软性思考(3)强制联想(4)思维导图(5)简化思维与打破规则(6)批判性思维与创新(7)平行思维与六顶思考帽四、应用创新思维五、达到新的高度结论六、致谢参考文献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竞争与压力,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1]。在数学中,模式化是一堵很难突破的墙,它坚硬、顽固而且已经深深驻扎。很多时候,在做数学题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不是老师所讲过的题型,我们就会感到一阵迷茫,到底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老师讲过的似乎都行不通啊?很多人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特别是没有见过的题型,就会停住。这个“停”不是停下笔来思考,而是停下思考,继续答已经做过多遍的类型相似的题目。如果这是一场中学的考试,那么可能错过这一道题不算什么,但如果是一场人生的面试,那么,选择跳过这道题的人就很可能被淘汰。我们不想被淘汰,我们都想做人生强者!那么,我们该怎样做?一、了解我们所需还是拿上面那个例子来讲,当我们看到难题,我们的需要当然是解题。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们可以跳过,跳一次两次没什么,但是如果它老是出现呢?它就是阴魂不散,老是在我的眼前晃荡怎么办?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解决它!永绝后患!一味地躲避并不是办法,你不去找它,它会自动过来找你。在一次考试中你选择放弃那道题的分数,但可能在高考时你就遇到那道题,那道题就有可能是决定你的未来,你将来所上大学,你将要去的城市,你将要工作的地点,甚至可能成为影响你余生的关键。知道这么可怕的结果,你还会选择逃避么?但是,怎么解决呢?我也没有见过类似的题型,老师也没有讲过,我完全不知从何处提笔。当我们在脑海中过滤了所有老师讲过的题型发现没有自己所想要的答案之后,我们所需要做的不是放弃,而是寻找一种新的途径去解决。这就是所谓的创新。不是只有从无到有的创造才叫创新,也可以是在某个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想法,这也是创新。我们需要的就是创新,我们需要跳出所谓的条条框框!二、克服心智枷锁有很多时候,我们思考问题就想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套用,这就是所谓的心智枷锁。我们从出生起就被告知要用右手拿筷子,右手开车,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然而真的就是那样子的么,不可改变么?我们做不同的事情就是无意义的吗?我们从一开始就被一个固定的枷锁给固定住,时间久了,自己都忘记了,于是慢慢地适应了。但是,心智枷锁、模式思维在有些时候却会阻碍我们的前进与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克服心智枷锁,我们需要创新!21世纪束缚思维的十大心智枷锁有如下几方面:(1)正确答案;(2)我没有创造力;(3)别傻了;(4)这不是我的领域;(5)玩游戏时无意义的;(6)这不合逻辑;(7)遵守规则;(8)实事求是;(9)避免模棱两可;(10)犯错是坏事[2]。我们要认识到当我们说这些或者做这些时候,千万不要给自己一些错误认识,不要让自己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毫无意义的,要克服模式思维,突破心智枷锁。三、学会创新思维课程中讲了许多帮助我们打开创新思维的方法。正确应用合适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下面再具体介绍一下,其中也有提到具体的一些应用。(1)转变思考方向视频中有一个举例,当向一个没有沟槽的小土堆上倒水时,水会流向各个方向,然而再倒水时,大部分的水会沿着第一次的水流方向向下流下去,这就像我们人类的思维,一旦有了前人做过的,就会选择沿着他们的方向一直走,这样比较省劲。然而创新就是要我们突破这种思维。在数学中,有一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有一种思考方法叫反向思维,有一种叫法是正难则反。这和转变思维方式是一个意思,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我们可以选择走其他道路,转换我们的方向继续前进,可能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带给你新的惊喜!(2)软性思考软性思考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借助形象、类比、隐喻、联想、直觉、灵感而展开,往往是不连续的、跳跃的、发散的,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而又疏忽不定的,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而与它相对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软性思维,它讲究逻辑、理性,环环相扣、因果相连。而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时候应用的是硬性思维。在我们数学系中,我们常常需要的是一种硬性思维,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才有助于我们解题,然而,有很多时候,我们又需要跳出一般的逻辑思维,特别对于几何类型的题目,我们需要找到它的点、线、面之间的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维及二维空间,有时候需要把它们一起放在三维空间甚至更高维数空间进行想象。(3)强制联想强制联想法是运用强制性连接方式以产生创造性构想的方法,又称焦点法。其执行方式是先选择欲改善的焦点事物,多方罗列与焦点无关的事物,然后强行列举事物与焦点对象结合,最后选择最佳方案。(4)思维导图心智导图也叫心智图或者脑图,就是将图文结合进行方便记忆的方式[3]。很多著名学者都是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它可以方便我们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勾勒出来,有一个形象的表达,同时又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思维向各个方向发展。Word里的SmartArt图形是一种表示,不过它更注重的是层层之间的联系,我们做思维导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创建自己的导图。如下图就是一个思维导图的实例。(5)简化思维与打破规则在数学中,经常强调结果要化简,要化到最简形式。那么,为什么要化简?对于代数式(a^2+b^2)*(a^2-b^2)/(a^4-b^4)(a!=b,“1=”表示不等号),请问,你一眼从这很长的一段既有字母又有数字的表达式中能看出它的结果为1么,太复杂反而会影响我们的思维,阻碍我们的思考。但同时我们要注意要围绕我们的最终目标进行简化,不能偏离了我们的方向。因此,我们思维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简化我们的思维,冲出重重的繁琐包围。打破规则突破常规,然而规矩都是人定的,如果陷入一个僵局中出不来,不妨先把所谓的规则、规矩先搁置一旁,或许也会有新的突破口。(6)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当我们被告知1+1=2时,有没有想过1+1为什么等于2,有没有问过老师或者家长,他们又是怎样回答的?“为什么”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问为什么的态度”,一种以正确推理和有效证据为基础,审查、评估与理解事件、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认知策略,是一种质疑态度。对一个问题有了质疑,那么就会想要知道自己疑惑的答案是什么,就会去思考,有助于打开更多思维窗口,帮助我们创新。批判性思维如果用得不妥当,容易滑向论辩式思维和诡辩式思维,在实际应用中要学会把握这个度。(7)平行思维与六顶思考帽批判性思维容易走向思维的对立面,那么平行思维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弊端。平行思维法也叫水平思维法,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方式,比起传统思维更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创意。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方法叫做六顶思考帽法。六顶思考帽就是白色(中立、客观),黄色(积极、正面),黑色(谨慎、负面),红色(直觉、情感),蓝色(冷静、归纳),绿色(创意、巧思)的“帽子”,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时,要求大家同时戴上某个帽子进行思考,这时候大家的方向都是一致的,而且避免了冲突,节省很多时间,给一些公司特别是大公司节约很多时间、精力、成本[4]。四、应用创新思维既然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创新,了解了如何冲破思维枷锁,也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讲一个老套的例子——柯达公司的胶片。柯达的破产并不是因为它没有创新思维,早在数码相机上市之前,柯达公司就已经有人才研究出了类似产品,然而柯达公司的CEO并未看中这项创新产品,他只看重眼前利益,想用自己的胶片为自己赚更多的钱,却没有看到前方数码相机的市场才是棵更大更高的摇钱树,最终在市场前进的激流中被迫出局。正是因为柯达公司有人才,有创新,却不懂应用人才,应用创新,才导致自己的惨败结局[5]。因而,当我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我们要学会把握时机,万不可等机会溜走还不知道,有时候,机会只会到达一次,错过了一次就再也等不到了。那么该怎么样应用呢?这又是个问题。并不是当我们有了想法之后就要立马去实施,这样可能会摔得很惨,摔得很痛,之后就把自己的创新萌芽给扼杀了。当你的创新有了一定的眉目之后就要把它及时的记下来,然后应用各种方法进行完善以及对可能的风险进行预估。然后就是等待时机。时机要自己把握好,一有机会马上采取行动。阿里巴巴今天的辉煌也不是一下子就做出来的,它当时的发展也是相当的艰辛。在互联网刚刚普及我们国家的时候,大家对网络平台的了解特别少,特别对网上购物也持怀疑态度。阿里巴巴的初期发展并不顺利,然而机遇就在偶然。2002年,我国发生了国家性灾难——非典,全国各处都小心翼翼,大家出门都带着口罩,学校里每天都给学生量体温,一有不对的情况立马隔离起来,搞得人心惶惶,更是不敢出去购物,于是,阿里巴巴网络购物的春天到来了,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于是阿里巴巴开始蓬勃发展,直到今天2015年双十一达到912亿的消费。这都说明,创新需要有想法,同时还要有契机;有契机,还要抓住契机。学会应用自己的创新思维。点击加载更多剩余29%未读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分享收藏下载转存打开App,查看更多同类文档 活动图片相关推荐文档 国外的论文怎么润色?广告 专业PPT定制-七天内免费修改 创新思维用App免费获取 1+1创新思维用App免费获取 我有一篇完稿的论文,艾德思可以润色的吗?广告 创新思维推荐用App免费获取 创新思维用App免费获取 创新思维题用App免费获取 创新思维PPT热门 创新意识论文好评 编故事:创新思维型作文的好方法 【作文】创新思维 高中作文 创新思维与作文精品课件精品课程高中政治-把握思维的奥妙¥提分1006课节高中政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提分1005课节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9提分1006课节查看百度文库官方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为你推荐创新思维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思维论文免费领文库VIP下载并登录文库大学生APP领取加入VIP免费下载低至元/天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不仅对人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使科学成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在我国,常规的机械设计与国外相比,缺少了创新。因此,我们要从常规中走出来,挖掘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加强我们的创新设计能力,走一条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关键字:机械;创新设计;创新思维1.机械创新设计(1)机械创新设计是设计人员针对新的或预测的需求,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和智慧,利用已有的相关科学理论、方法和原理,进行新的构思,设计和制造出新颖、,有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装置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强调的是人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性及创造性作用。因此,人的创新思维在创新设计中占主导地位。(2)机械创新设计的过程始于形象思维,再经过逻辑推理和判断及相应的综合分析与决策产生设计方案,然后进一步将方案具体化,即建立新的结构和机械系统等模型,进而进行计算和技术细节的设计。创新设计反映出的是和谐统一的技术美。(3)机械创新设计是创造设计出新机器和产品,以满足新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2.机械创新设计过程、目标及特点 机械创新设计过程根据设计任务及要求确定机械结构类型、机构运动尺寸及机械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参数,这便形成了机械设计的优选方案,而后进入机械结构创新设计阶段。机械创新设计与常规机械设计相比,其过程没有多大差异,它主要强调的是人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性及创造性作用。 机械创新设计的特点(1)机械创新设计是多门科学技术交叉、渗透、融合的产物;(2)机械创新设计是在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及判断,并运用创造性及发散思维的方法而后实现的;(3)机械创新设计是在知识、经验、灵感与想象力的系统中搜索并优化出的全新设计方案;(4)机械创新设计是多次反复,多级筛选的过程,每一设计阶段都有其特定内容及方法,各阶段之间又密切相关,形成一个整体的设计系统。3.机械创新设计思维 机械创新设计思维的定义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信息和素材等要素,在大脑思维反应场中超序激活后,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要创造,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属性;创造性思维就是“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观念”;创造性思维是新颖独到的信息加工艺术,是人脑的各种思维活动形式和思维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同进行的有机结合的高级整体过程;创造性思维不同于在设计领域常用的逻辑思维,其主要在于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想象的参与,而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立体思维,通常没有固定的延伸方向,它更加强调直观、联想、幻想和灵感,所以创新设计不是靠逻辑推理出来的,而是靠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所产生的。

作文题写作文。日记要天天记,日记,日记,天天记。

创新工程实践结课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 文章 才有学术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或过于偏狭,也毫无价值可言。关于工科方面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工科方面的 毕业 论文题目选题方向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1、130吨小型冷库设计与控制

2、专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研制

3、基于VPVT控制算法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

4、基于四卷筒电气差动的抓斗卸船机控制系统研究

5、高速全伺服热收缩膜包装机的电气自动化设计

6、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7、成套电气控制柜总装课程实训课题设计研究

8、醋酸乙烯项目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实现

9、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10、火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及纳入DCS应用的研究

11、火电厂电气监控中主控单元的研究

12、现场总线应用于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

13、110kV变电所继电保护自动化设计分析

14、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探讨

15、电控及自动化设备可靠性试验 方法 研究

16、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的探讨

17、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分析

18、巷道堆垛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9、分析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20、厚板厂冷矫直机区域全自动控制功能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22、酰氯尾气吸收项目的仪电自动化设计

23、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

24、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问题探讨

25、基于课程群及项目驱动的教学新模式探索

26、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

27、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28、火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的应用

29、发电厂电气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方式研究

30、探析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31、基于低压电器的电气工程继电器自动化应用研究

32、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33、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4、水电站自动化控制与应用

35、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应用分析

36、沈海电厂200MW机组励磁系统及自动化装置改造分析

37、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初探

38、楼宇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39、高职自动化类专业的PLC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0、电器自动化调试系统探究

41、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42、浅谈电力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

43、大型设备或构件高空从室外向室内吊装工艺

44、高职电气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45、提高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46、探讨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

47、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浅析

48、水电厂电气工程自动化监控 系统安全 防护探讨

49、提高中职PLC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50、火车站警戒线监控系统设计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论文题目

1、基于振镜扫描的激光微焊接技术研究

2、摩擦叠焊试验装置及焊接工艺研究

3、核电厂检修局部干法自动水下焊接技术研究

4、汽车白车身零部件激光三维切割与搭接焊研究

5、基于Agent及FEA的焊接加工过程协同设计系统研究

6、大厚板高强钢双面双弧焊新工艺及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技术

7、海底管道铺设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

8、轨道客车用SUS301L奥氏体不锈钢激光叠焊技术研究

9、机器人双丝共熔池脉冲MAG高速焊及协同控制模式熔滴过渡行为研究

10、基于视觉及电弧传感技术的机器人GTAW三维焊缝实时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11、中厚板复杂轨迹焊缝跟踪的关键技术研究

12、送置焊剂片链超窄间隙电弧焊接方法研究

13、镍直缝管焊接成型设备与工艺

14、飞机油箱搅拌摩擦焊缝超声特征成像方法研究

15、基于激光加工技术的激光熔锡焊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

16、管道窄焊缝摆动电弧跟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7、基于磁控传感器的窄间隙CO_2气体保护焊跟踪方法的研究

18、铝合金中厚板窄间隙激光焊接技术研究

19、管道闪光对焊在线监测系统及焊接工艺研究

20、机器人管板自动焊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重大装备结构模块螺柱焊焊接工艺的优化

22、专业集群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23、机器人焊接自动跟踪及FPGA控制器的研究

24、钢/铝异种金属激光深熔焊接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25、激光焊缝视觉测量系统研究

26、船舶船体建造中焊接质量控制的研究

27、管桩端板多工位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系统设计

28、环盘类零件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系统设计与仿真

29、马鞍型焊缝焊接机器人机构设计与仿真

30、工艺管道自动焊工作站研发及工艺推广应用

31、45钢-40Cr钢传动轴激光焊接工艺研究

32、基于移动及Windows平台的焊接技术研究所OA系统研发

33、金属网带机器人等离子弧焊自动化生产线及工艺参数研究

34、膜式壁焊机的设计与相关技术研究

35、四轴激光焊接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36、汽车减震器活塞杆激光焊接专用设备的设计与研制

37、小型压力容器MAG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研究

38、基于线结构光的管体直焊缝焊接质量控制算法研究

39、基于汽车座椅调角器激光远程焊接系统设计及工艺研究

40、光纤激光柔性焊接装备研发及TA15钛合金焊接工艺研究

机械论文题目

1、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2、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

3、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4、三自由度机械臂式升降平台运动学建模及仿真

5、基于并联交错的起重机械节能装置设计研究

6、CNN和RNN融合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机械剪切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

8、机械压力机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研究

9、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设计技术

10、基于无线传感的机械冲压机振动监测分析

11、基于GNSS的农业机械定位与姿态获取系统

12、一种冗余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方法

13、基于湍流模型的高速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性能研究

14、基于多楔现象的微孔端面机械密封泄漏率分析及孔形设计

15、牵引变电站直流断路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16、方钢管混凝土柱卡扣机械连接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7、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8、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比较

19、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20、腐蚀减薄对X80钢管机械损伤凹陷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

21、基于驻极体材料的机械天线式低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22、基于"J型锁芯"的机械锁芯结构创新分析

23、浅析我国烟草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液滴分析仪的机械结构设计

25、化工机械密封件损伤数值模拟及维修对策探讨

26、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

27、浅谈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8、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优化措施分析

29、基于STM32六自由度机械臂发展前景

30、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综述

32、RFID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探究

33、试论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4、探讨港口流动机械预防性维护保养

35、关于端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分析

36、关于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37、现代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分析

38、论机械设计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基于机械设计制造中零件毛坯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40、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探析

工科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方向相关文章:

★ 工科开题报告范文(2)

★ 工科毕业论文范文

★ 工科开题报告范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毕业设计论文怎么写(2)

★ 工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及字体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 对论文的总结和展望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结题 报告 可以是论文或研究报告,也可以同时都写,也可以只写其中一个,只要能够表达出你的研究成果就可以。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创新项目结题 报告 范文 ,仅供参考。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篇一: 科研中成长,实践里圆梦 ——我们的科研小 总结 关键词:学生科研 教师梦 团队协作 成果满意 项目概述 家校合作,是一个农村小学 教育 的重大问题。如何更好地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已被教育界所重视,并成为农村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作为一名教育学本科生我与本班同学们积极关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思考如何拉近家教之间的距离,为此我们努力搜集资料,开展研究,确立了“农村小学家校信息交流现状调查和实践对策”为研究专题 项目成员基本情况:我们团队人员共有4位同学,均为2010级教育学本科生。在项目确立与进行中指导老师张正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倾力支持,保证我们学生科研项目顺利实施与完成。 项目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国内研究理论体系不断完整,研究家校合作论文不断增长,家校合作模式不断转新,并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家校合作的模式和存在问题。 国外研究日本PTA(Parent Teaehe:ASsoeiation),即父母与教师联合会。PTA在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力量。日本PTA组织的许多成功 经验 为我国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形质兼备,寻求法律与制度保障,将网络服务引入家校合作,拆除学校壁垒,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透明化。日本一些学校实行教学参观活动,随时允许任何人(不只限于家长,社区里的任何人都可以)来校参观教学活动。美国“家长参与教育”(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逐渐成为美国教育重要形式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很多中小学与学生家长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它主要包括: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和学校为学生主动培训家长两个方面。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 项目研究意义: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洛南县石坡镇小学农村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状况,并且对研究反映出的现状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建设性意见。课题案例研究,有利于努力搭建农村小学家长与教师信息交流平台,推动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加强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互动,对完善农村小学学生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更加有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行。本课题案例研究,了解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生的程度,构建学校、家长双向、互动管理学生模式,为民主管理学生提供借鉴,从而回归学生主体性地位。 工作分配和完成情况: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大家齐心协力。作为项目负责人我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大家工作,搜集文献资料,最后由我撰写项目论文并发表,陶永辉的主要工作室制定访谈问卷,王涛协助整理访谈资料并交给我进行论文整理,张亚玲作为一名本地人是我们项目的“向导”帮助联系学校人员,进行实地访谈。在项目合作中大家利用两次假期前往访谈记录,我们圆满完成任务,项目顺利结束,发表论文两篇。 收获和体会:我们自申请此项目始已然过了将近一年了。正如我们预定的那样,我们研究的课题正健康进展着。 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制定了研究课题问卷“农村家长参与教师信息交流现状问卷”,在项目进展中我们小组成员于2013年初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37余份,实地调查情况良好。我们积极与当地小学生开展交流,形成阶段性论文“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态环境——家长于教师的积极作用”。目前我们小组正在整理资料,结项论文已发表。 在项目的实地进展中我们良好的达到了预期目标。课题准备阶段时,课题小组成员采用文献调查法,分工协作,搜集整理论文50余篇,初步形成具体的研究思路制定了研究课题问卷“农村家长参与教师信息交流现状问卷”、“农村家长家校合作问题访谈表”。课题实施阶段,我们实地走访学生、家长了解当地家校合作状况,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我们主要完成预期了解洛南县石坡镇小学农村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状况,对研究反映出的现状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建设性意见。根据前期走访访谈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完成撰写论文。 在项目进行中我们学会很多研究 方法 ,体会教育研究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我们走到学生中了解他们,这比书中的知识更加具体深刻,了解家长的心态,把握学生的心理,紧跟时代,在研究中我们更加明白未来的教师不是一名教书匠,我们要做一名具有前瞻视野、研究型教师。 项目预期成果完成情况和创新点: 本项目选题属于前沿性问题,并且可操作性强。通过对农村小学家长与教师信息交流现状调查,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学生评价方法途径。 我们主要采取口述了访谈方法进行研究,同时我们将调查访谈洛南县石坡镇农村的小学家长、一线教师获得真实资料。 对家长和一线教师访谈,资料收集客观、全面。 附录(参考文献目录等) [1]赵士高.农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阻抑性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钱焕琦.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伦理调适[J].南京师范大学,2006 [3]胡隽之.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与 家庭教育 的现状与 反思 [J].零陵学院学报,2004 [4]张旺.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5]王建平.美国家长参与教育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 [6]史景轩.日本PTA研究[J].河北大学,2005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篇二: 项目名称:__________ 项目编号: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 专业年级:__________ 所在学院:__________ 起止年月: 电 话:__________ E-mail: 填表时期: 福建农林大学 一、基本情况 二、项目执行情况简介 三、研究 总结报告 四、经费使用情况 五、学院评审意见 六、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注:表格空间不够可扩展。 供参考的成果形式(以附件形式附后,与结题报告书一起装订成册提交)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形式之一:论文 学术论文排版要求 题名(二号黑体,居中,不超20字) 学校名称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四号楷体-GB2312,居中) (1.第一作者单位 至院系部处,省 市 邮编; 2.第二作者单位 至院系部处,省 市 邮编)(此处插入作者简介脚注,符 号定义为空白) (5号宋体居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四号楷体-GB2312,居中) 摘 要(小五号宋体):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观点及结论。写作时,应简写目的,写明采用的具体方法,详细写所得到的结果和结论,要突出反映 文章 的创新性。要求语言简明、扼要、准确、客观、逻辑性强。总之,摘要应写得内容充实,不要过分抽象或空洞无物,避免使用“对……具有……意义,价值”等评价性用语,避免使用“本文”、“笔者”等第一人称写法。定稿时要注意纠正语病,删减啰唆重复的语句和 句子 。(小五号宋体) 关键词:词1;词1;词1(3-5个反应所研究的领域和关键特征的词,小五号宋体) 下接正文(引言、导论性)或一级标题(引言、导论性)。论文Word文档页面设臵为A4纸型,页边距各2,文档网格设臵为46字×43行,行距16磅,正文用五号宋体,其中阿拉伯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遵守我国著作权法,注意保守国家机密。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等。 标题一(四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下接正文或二级标题。参考其他文献,包括引用原文或参考、综述、作者简介(小五号宋体,加黑):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研究方向。 评论他人观点,要在文中加引注标记,采用顺序编码制,符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为[1][2]……,用上角标,与文后所列参考文献序号一致。参考文献只列出已经公开出版且在文中加注的文献,著录格式另附。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须注明图名、表名,按顺序标明序号如表1、表2……、图1、图2……,图名、表名及内容、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给出作者简介信息。 1.标题序号(空两格,加黑) 下接正文。我刊论文标题层次采取如下方式:一级标题“一”,二级标题“1.”,三级标题“(1)”,请按此层次顺序设臵标题。 (1)作者简介示例 作者简介:周吴郑(1970-),男,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研究。 (2)参考文献著录原则和方法 [1]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文章起-止页码. [2]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谭丙煜. 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 人民日报,2005-06-12(第几版).(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作者姓名. 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7]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A].主编. 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起-止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8]外国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姓全拼大写,名缩写,姓与名之间隔半格,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 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起-止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篇三: 摘要 我们科研小组五位成员全部来自于电子信息学院2011级的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队长是**,队员有*******;我们的指导老师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的**副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空间物理。我们科研小组的课题是“电离层斜向返回电离图合成技术研究”。地球大气层在约80公里以上的热成层大气已经非常稀薄,在这里阳光中的紫外线和X射线可以使得空气分子电离,自由的电子在与正电荷的离子合并前可以短暂地自由活动,这样在这个高度造成一个等离子体,在这里自由电子的数量足以影响电波的传播。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方法是一种在地面向上斜投射电磁波信号,并在同一地点接收回波的探测方法。它主要记录后向散射回波的幅度、时延、频率与时间的相互关系和散射回波的多普勒频谱,可用于监视远距离电离层的宏观状态,研究电离层传播信道特性。斜向返回散射电离图包含了大量的电离层信息,对研究电离层特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认识到了电离层的物理特性是千变万化的,从而导致由电离层探测获得的电离图具有多变性,目前还不能完全利用这些信息。返回散射电离图的模拟能解读电离层结构和电离图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斜向返回散射电离图的反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项目选题的背景; 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电离层。自20世纪40年代起,武汉大学就开始了电离层研究。1960年,龙咸宁在黄陂主持创立了我国首个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站,并在1962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手动的电离层斜返探测仪。之后,由龙咸宁、侯杰昌等教授主持,先后成功研制出简易手动斜返探测仪(1968)、电离层自动同步斜测仪(1978)和 FXZ(1980)实时选频系统。斜向返回散射探测利用电离层对信号的折射与反射,能探测到大范围的地物和运动目标,能够获得由频率和群路径决定的返回散射回波能量,形成斜向返回散射能量图。该探测机理能为短波通信预报资料,管理雷达频率,监测远距离的运动目标。高空电离层的等离子密度受到高度以及日变化,月变化,季变化,年变化,太阳周期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电波的传播以及各种卫星通讯。电子系统工程日新月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电波传播的问题,电波传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通讯、国防以及各种电子系统工程的运行效果,因此研究电波传播对无线电通信系统起着奠基的作用。借用斜向返回探测技术,我们可以对电离层中的电波传播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项目成员内部分工; **:专业知识掌握牢固。有深厚的数学知识储备,精通 C,C++,Fortran,Matlab等编程语言。作为本次科研任务的负责人,刘祎需要从总体上把握、协调本团队的各项事宜,包括重大决策,人员调度,任务分配,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以提高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凝聚力,使本团队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具体的科研任务中,刘祎主要负责射线路径方程及编程,并获取有关的数据。 **主要负责相关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技术以及对射线路径方程的求解进行编程,能通过设备实时得到电离层的数据,并收集相关电离层与电波传播的各方面资料。 **负责对射线路径数据的模拟与合成,以及图像处理。通过相关软件处理数据进而得到相关电离层电子浓度进而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 **老师主要是为我们提供相关专业知识点拨和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技术实测数据,以及射线路径求解方程等。 三、项目的创新点与特色; 我们项目主要是利用武汉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研究电波传播问题。首先我们利用电离层的IRI模型,获得电离层的电子浓度分布规律,基于费马原理编写并修改射线跟踪程序,数值生成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图像,并进一步研究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规律。利用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进行观测,将真实的射线路径与模拟的图像进行对比,验证斜向返回探测方法的可行性。我们项目的创新点是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技术能有效并准确的测量出电离层中的各种参数。利用程序建模的方法模拟出电离层中均匀体的电子浓度分布以及射线在其中传播的不同特性。实验设计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 四、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与创新成果; 首先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有关电离层及电波传播的基本知识, 并通过对IRI模型的学习和利用,数值模拟出了一些不同模型的电子浓度分布图,从而了解了一些电离层的分布结构。其次通过不断地熟知射线追踪程序,我们已经在原有的程序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讨论了在电离层背景坏境下的射线的一些参数,如射线传播过程中的高度、初始仰角、到达地面的距离、射线的群速度及射线的频率之间的关系和在不同的电离层背景坏境下的变化,并且获得了一些射线路经图和斜返电离图。 我们利用电离层的IRI模型计算得到电离层电子浓度分布图;利用射线追踪技术在特定的电离层传播环境下合成了射线路径图, 讨论在电离层背景环境下的射线的一些参数(如峰高、射线传播过程中的高度、初始仰角、到达地面的距离等)与射线传播距离的变化规律,进而探讨射线在均匀体中传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利用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在这里,我们利用了武汉大学电离层实验室研制了一种新型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WIOBSS,由于WIOBSS系统在非常小的发射功率下也能够实现远距离的电离层探测,在探测模式上,该雷达采用等间隔收发探测模式,不但能够实现无距离盲区的探测,而且还能够取得所用伪随机序列的最大增益性能这样使得我们的实验数据能够更加准确! 我们模拟了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固定的经度上,电离层中的电子浓度在纬度上的变化;在不考虑地磁场的影响下,在电离层电子浓度背景下射线在纬度上传播过程中距离和高度的关系;在不考虑地磁场的影响下,在电离层电子浓度背景下射线在经度上传播过程中距离和高度的关系;射线到达地面的距离与初始仰角和峰高的关系;射线在经度和纬度上传播过程中群路径与频率关系。 通过讨论我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结论和成果。我们获知在短波波段,由于频率较高(电波波频大于电离层高度上磁旋频率),故在考虑波的折、反射时,可以不考虑磁场的影响,电离层可视为各向同性介质。另外碰撞只造成能量的吸收,故计算波的折、反射也无须考虑碰撞效应。因此我们首先在忽略磁场和碰撞的条件下,给出了射线追踪方程,并基于 Runge-Kutta方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预测了不同电离层扰动模型下的返回散射电离图,得到的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二者吻合很好。具体的成果将在结题报告中展示。 在结题后我们会将课题继续进行下去,以便取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取得更好的成就。 已经正式发表论文在《电波科学学报》增刊,并被第十二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年会录用。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其实,在项目刚开始时,很茫然,但我们在准备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是希望了解并熟知我们的专业知识有哪些用途。因为对整个项目的了解程度有限,只是在周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一些皮毛而已。再着就是对做科研的过程很是陌生,所以在起步阶段大家都是手忙脚乱的,我们也是在这一阶段,对自己有一个充电的过程。我们阅读了很多有关的书籍和论文,比如说刘选谋老先生的《电波传播》、.拉特克里夫的《电离层于磁层理论》和清华大学俎栋林教授的《电动力学》等等,感觉受益匪浅,了解了很多关于电离层和电波传播的有关知识,这其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但是在周晨老师的详解之下就明白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很多计算机辅助软件(Matlab、Mathmatic等)和熟悉众多计算机语言(Fortran、C++、C等),不论是以后做研究还是工作都非常有好处。 由于该项目数据量比较大,所以在处理数据时很考验组员们的耐心。我们在使用Matlab画图时,有时需要导入几兆的数据,才能画出电离层电子浓度分布图,这不仅提高了我们对Matlab的使用技术,还让我们知道了正确处理数据是多么重要,细心和耐心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为射线路径求解编程时,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仅是因为专业知识的匮乏,更是编程能力的薄弱,不仅程序算不出结果,甚至经常出现各种不过bug无法解决,也意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对于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在刚开始写程序时,我们需要对我们的整体项目有个宏观认识,程序的主体框架和结构非常重要,我们是通过时间以及经纬度来计算出该点实时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分布,了解我们的需求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写出好的程序,才会对整个科研项目带来帮助。对于射线路径求解编程的主体程序是由周晨老师提供的,因为这样就帮助我们把整体框架弄好了,我们所要完成的就是实现具体功能,并使用该程序来计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将我们的实测数据导入Matlab画图时,要进行进行仔细的检查,核实,并且调试,错误重新带入数据,核实,调试,如此反复。因为如果其中一个数据出现了错误,最终的结果会很不一样,这样对科研很有坏处! 通过项目的完成,我们知道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波传播正在进一步扩展研究和应用领域。例如,电磁波的生物效应、地震过程中的电磁现象的研究等,都有可能获取进展。 根据我们的科研成果,意识到了建立更加完善和更加精确的电波监测系统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获取更加完整的媒质和传播特性数据,总结出更加接近实际的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迅速提供环境数据和电波预测数据。同时,随着专业知识的加深,在做科研的同时需要更加密切地同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天体物理、大气物理等的研究相结合,这样更能发挥电波传播在这些物理研究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体现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 尽管在途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难,有时候想放弃,有时候彷徨有时候浮躁,有时候迷茫,太多的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甚至有时候让我们不知所措,比如Fortran大家不熟悉,Matlab画图没学过,电离层知识知之甚少,斜向返回探测技术更是么怎么听说过,还好通过周老师的指导帮助,同学们的支持下,朋友们的鼓励下,最重要的是大家不懈努力之下大多数难题(不管在技术上得还是在心里上)大家都克服了。

实践与创新论文题目

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最讨厌的就是一成不变,循规蹈矩,被各种各样的牢笼所束缚了。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创新的议论文题目,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关于创新的议论文题目:谈创新 有一个词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上总是被屏蔽——抄袭。所以我一般用借鉴加上引号来代替这个词。当然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词,创新。 何为创新?创造新的东西,便是创新。历经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那便是创新。创新不仅仅是个人,还有民族,还有世界。创新的力量,便是支持着一个人活下去的动力,那是支持一个国家站着发展的动力,那可是推动了一个时代被尊崇的荣耀。 其实我想说一句真实的话。与国界无关,与尊严也无关。 很多人说不支持国产就是卖国。其实不然,这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产怎么支持。动漫抄袭,产品抄袭,很多人大言不惭的称自己为国漫、国产救星,那么你们怎么拯救?不思索怎么创新,只会一味的贬低外国产品?好吧,谩骂也是创新。那么,只会一味的贬低外国产品不去行动这叫创新?其实贬低国内产品的人也有错,你们争吵的这些功夫,已经够国外有多少东西被创造出来上市了。 我其实很期待“中国制造”可以变成“中国创造”,我也曾欢欣的想过,如果真的创造出来会如何,我也这样的希望过,中国不要因为那些丢人现眼的家伙而背负上抄袭的骂名。 我希望创新,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创新的主力大军。 创新,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只要你愿意创新,如果你想有创新的能力。你暂时比不上别人不要紧,那么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要去抄袭?为什么不用创新去证明自己。 有些人让自己的名字成为抄袭的代名词,被人嘲讽还好意思去告别人保护自己的版权。有些人甚至支持抄袭者,说被抄袭是那些原创者的荣幸。这算什么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怎么可以活下去,一个没有创新力量的民族又如何屹立于民族之林?一个没有创新的时代又如何永远留在后人的心中? 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只是人们不愿去触碰它可以带来的辉煌,他们选择与它背道而驰,获得短暂的荣耀,却背负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锁,永世不得翻身。 创新真的就这么难么?创新所带来的,为何不去接受。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它的力量真正显现的时候,连天地和时光都要为它停下脚步,为它高唱赞歌。 创新的力量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可以使一个国家挺起脊梁,可以使一个人收获他所没有的荣耀和地位,创新的力量可以从头到尾的改变一段本无法触及的命运。 它让我相信未来,它让一个国家有未来,它让世界为之震撼,它让时代为之崛起。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题目: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创新 现在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一切具有跨时代气息的词语,接踵而来。“创新”无非是经济腾飞的原动力,一切伟大的创举皆始于“创新” …… 创新的精髓就在于“新”字,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必定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新意,抛开旧的事物,创造新的事物,这就是对“创新”的解释。但内在的,更深层次的,“创新”一词在生活中的表达意义就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一架正常运作的照相机,也许在当我们使用它是只是单纯地拘泥于一种模式的拍摄,单纯的拘泥于一种角度的记录,那么拍摄出的景色永远只是那样平凡,毫无视觉冲击;但当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拍摄,换一种姿势去拍摄,那么在这个独一无二的视角下产生的照片必定无与伦比,精彩无限…… 也许,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中,人们都忽视了“新”的存在,都忘记了要去“创新”,或认为生活很平凡无“新”可创。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新”就在我们身边,“新”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多角度思考的脑,有一颗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心…… 不知道你留心过苹果中藏着的秘密没有。也许你曾经不知吃过多少个苹果,通常的做法是从苹果的茎部切到底部的凹出,倘若横着切开呢?横着切开是什么?是一个清晰地五角星图案。 是的,苹果很普通﹑平常,但是知道苹果的“秘密”的人却很少。人们只是局限于常规的思考﹑行动,很少有人想过换一种方式去切苹果。既是一个人一生吃过再多的苹果,然而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展望我们的现实生活,困难重重,艰难重重。困难就像一扇铁门牢牢地把我们锁在里面,而创新就像是一把开启铁门的钥匙,能助我们脱离险境。如果我们当时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蛮力,使用寻常方法去打开这扇铁门而不是换个角度思考,另择出路,那么最终我们将被锁死在门后。其实“乌鸦喝水”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乌鸦没有在尝试了一次的情况下,换角度思考,它最终也不会喝到甘甜的溪水…… 虽说,婴儿生下来时,没有生活经验,眼中的景物皆是倒像,但我们为何不像婴儿一样换个角度观察,换个角度思考呢?相信这里面一定别有洞天吧!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题目:在创新中进步 鲁迅先生曾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先生还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没人去开辟没人去走也便就没有路,第一走的那个人就是敢于创新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卖猪肉的清华才子陈生,他是个十分有创新意识的人,他的思维和普通人的不一样。毕竟作为清华毕业生,在常人眼里再怎么说也不可能选择去卖猪肉,也正是因为没人走这条路,陈生勇敢地迈开了第一步。当时他是不被家人支持没被朋友看好的,都觉得这是个没前途的行业,他曾说过卖猪肉比卖电脑更有技术含量,这不仅是大学生没看到的,还是卖猪肉的也不会分析到的商业模式。,他在短短一年内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成为广州乃至广东最大的猪肉连锁店,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这足以证明他的成功,正是因为他的成功为之后的毕业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成功例子,并且会有人跟着他的脚步走。 除开清华北大的传说,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富有创新理念的普通人。比如我的数据库老师他是个研究生,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现在被很多人调侃的职业搬砖。那时他的家人对他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他自己却干劲满满工作了两年,后来因为工地的原因他无奈被迫失业。之一段时间他做了很多其他职业,最后才做的老师,他的教学经历不长,但今年的颁奖典礼上他是最优秀的教师。这还得感谢他的第一份搬砖职业,正因为有这份经历,他给学生讲课思维很活跃,讲课方式也很形象的用工地的各种事物做比喻,这使抽象的数据变得简单易懂,所以他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高的,这何尝又不是源于创新而获得的成功呢? 如果发展中坚持的是一成不变,一味模仿,那就不叫发展,只能算是时间的流逝,社会是在创新中发展的,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前进。没有创新的人就如活着没了灵魂;没有创新的企业就如楼层没有阶梯,有创新才会进步。 路是人走出来的,不要等着别人去走,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这样做,那么这世界上就不会有路,要勇于创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条路的鼻祖。 猜你喜欢: 1. 描写创新的议论文作文4篇 2. 创新议论文800字作文 3.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4. 高中作文关于创新的议论文4篇 5. 成功源于创新的议论文范文

21世纪,大学生在想要创业是最困难的,做点小本创业的小项目吧,找不到合适的,不是资金投入量大,就是利润太低,没有前景,那么21世纪的大学生创业贵在一个“创新”上,没有创新,永远面临被淘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方法探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探索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分析试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学要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创新创业型大学设计教育模式研究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训练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刍议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使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综述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现状调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初探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与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简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研究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探析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瓶颈分析论教学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之道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对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探究如何有效开展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的证券特色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新探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

环保类:“植树”“清扫公共设施”“社区宣传”等科普类:“参观学习科研机构”“动手小发明”等爱心类:“帮扶老人”“义捐灾区”“募集贫困儿童”等。

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

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改革: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印发以来,社会各界均给予积极响应,《方案》在高等学校评价体系中明确提出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

加强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多面的评价。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高校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过程性评价,如何加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获得感,已经成为了学生培养评价的关键。团聚力在讴客数字化职业成长平台中实现的社会实践功能应运而生。

创新创业与实践论文题目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

摘要

该文结合创客实践和创客教育的特点,探讨众创空间生态的理念与模式,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在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客实践在高校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基于创客模式的实践教育,从参与模式、学习内容、师生互动以及学习环境等各个层面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众创空间作为承载创客实践的平台,其核心要素包括合作社群、创意实践、开放资源和协作空间——合作社群是参与式创新的基础,创意实践则包含从课程、工作坊到各类交流与比赛,开放资源包括开源设备、工具和方法,协作空间以灵活多变的空间支持参与式的创新。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支撑,形成了有机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创客;教育;空间;社群;生态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或Hacker,指乐于动手实践和分享,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连线》杂志前主编Chris Anderson[1]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中,将创客描述为:“首先,他们使用数字工具,在屏幕上设计,越来越多地用桌面制造机器、制造产品;其次,他们是互联网一代,所以本能地通过网络分享成果,通过互联网文化与合作引入制造过程,他们联手创造着DIY的未来,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TechShop的首席执行官Mark Hatch[2]在《创客运动宣言》一书中认为,创客运动的核心是更好地获取工具,获取知识和构建人人参与的开放分配系统。

一、创客空间的发展

创客早期的发展一直带有技术民主化以及反主流文化的特色。随着美国重塑制造业、中国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创客迅速成为创新的核心力量。对创客的认知,需要结合创客空间和创客文化来整合认知。

密西根大学的Silvia Lindtner[3]归纳了四种创客空间的形态:早期会员制社群、网络开放组织、国际化的创客运动以及产品孵化平台。美国波士顿L0pht创客空间在1992年开始运营时便只对少数会员开放;建于1995年秋的柏林C-base则更倾向于公众化,目标是增加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网络的知识和技巧,并且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去推动互联网的自由化。该组织从事大量的相关活动,例如在儿童节,他们引进年轻人喜欢的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主题。旧金山湾区的Noisebridge是一个备受赞誉的创客空间,引导了全球的创客空间运动。Noisebridge受到欧洲创客空间维也纳Metalab和柏林C-base的激励,开始于2007年,是分享、创造、协作、研究、开发、指导和学习的空间。Noisebridge还延展到世界各地的基层社区。目前大量的创客空间以初创团队孵化器的形式存在,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它在研究和开发领域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制作》杂志主编Dale Dougherty[4]对创客空间给出这样定义:“不同职业的具有创意的人们和社群聚集在这里,通过彼此分享,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将想法变为现实。”[5]认为可以从一系列开源软硬件与数据等要素相关的共享技术、治理过程和价值观来定义一个创客空间。Noisebridge的创始人Mitch Altman[6]则认为在创客空间中人们可以通过黑客行为来探索他们热爱的东西,并且可以得到社区成员的支持,而黑客行为即指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且愿意分享。

针对创客社区和活动,开放式的Hackerspace、Makerspace以及TechShop提供了创客线下聚集的场所,创客们通过举办工作坊、黑客马拉松、制汇节(Maker Faire)等活动来学习、团队竞技以及自我展示。TechShop是一个会员制的自造空间,它提供数字和机械制造工具来制造任何东西,包括机器人、登月飞行器、iPad套和手工商品等[2]。创客空间代表了设计、工程、制造与教育的民主化。创客空间是配备了工具的社区中心,通过整合制造设备、社区和教育,为社区成员提供设计、原型制造和创造作品的资源。这些空间有形式松散的个体共享空间和工具,运营方可以是盈利的企业、非盈利企业,也可以隶属于或托管在学校、大学和图书馆等[7]。

1、美国的推动政策

创客活动促进设计、制作以及科技工程学的发展,并能培育企业家精神。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年初为1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以培养新一代的系统设计师和生产创新者。2014年6月18日,美国白宫举办首届创客嘉年华,同时也推出全民参与计划,使更多的学生和创业者能接触到创客所需的工具、空间以及导师。这些政策包括:让企业支持学校的创客空间以及课外计划,企业员工可以休假担任导师,企业成为创客空间的“大客户”,就像福特与TechShop的合作伙伴关系,或作为多渠道零售商帮助消费者成为有创新能力的创客或初创企业。大学可以在招生环节中添加一个“创客作品集”选项(如MIT),同时在校园为学生和社团建立更多的创客空间,并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层面,支持更好的硬件和软件工具,如MIT FabLabs的设备。政府机构和社区团体可以实施类似生产设计聚集区的项目,让企业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或举措。在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和社区组织建立更多的创客空间,使大众能够有更多的接触创客导师和参与创客活动的机会。基金会和慈善家也要为有兴趣接纳创客的社区提供相应的资助[8]。

2、创客教育的特点

创客教育强调行动、分享与合作,并注重与新科技手段结合,逐渐发展为跨学科创新力培养的新途径。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已开始将创客实践作为交叉学科创新、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模式,如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学生自主运营的创客空间MITERS,斯坦福大学变革学习技术实验室(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echnologies Lab)正在为全世界的创客空间和快速原型实验室创建开源课程(Stanford FabLearn Fellows Program)。

在创客实践中,学生被看作是创作者而不是消费者,学校正从知识传授的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为中心的场所。学术性创客空间和快速制造实验室迅速增多,学生们能够在其中开展课程项目和自我主导的课题,同时开展以内容及产品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些空间正以创新的形式展示出对教育的价值。创客实践正在创造一种组织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针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中预计这一趋势会在三到五年内产生强大的影响力[9]。

二、创客与创业教育

教育是一个改变人类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指的是一种广义的行为,包括思考、感觉、以及明显的行动[10]。创业教育关注于学生在思考和认知上的改变,其所强调的是以创业精神带动行动和思考,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成果,即孵化出成功的企业或企业家。

1、从STEAM到创客教育

早年被大范围推广的STEM教育经过演变和改进,加入“艺术”(Art)要素,便成为了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教育。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相遇,将更全面地推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进程。虽然STEAM教育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但是创客理念的加入,建立了学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连接,同时也弥补了工程教育方面的不足。在美国,60多所高校已经陆续在校园里开设了创客空间。为促进创客运动在教育界的发展,斯坦福大学还设立了创客教育研究学术奖学金,以激励广大教育者去发掘创客运动在不同教育领域的应用。

创客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体验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创新教育、DIY(Do It Yourself)、DIT(Do It Together)等理念之上。同时创客教育注重教育体验的整体性,学习过程本身代替学习成果成为最重要的部分。教育专家Sylvia Libow Martinez和Gary [11]总结了好的创客项目所需的八个要素:目标与相关性、充分的时间、复杂性、强度、合作、可获取的材料、可分享和新颖性。这些要素在创客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展中成为可参考的规范。欧洲科技展望研究所开发的“Up Scaling创新课堂”(CCR,Creative Classrooms)框架也由八个维度组成:内容和课程、评价、学习实践、教学实践、组织、领导力和价值观、连通性和基础设施[9]。此框架将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视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对所处的情境和文化做出回应。模型的八个维度形成一个体系,鼓励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以多维方式拓展创新教学实践。

2、从创客到创业

自Milwaukee创客空间邀请公众参与活动以来,创客空间逐渐聚合成了一股强大的非学院派的学习力量。由此让很多大学发现其中的学习机遇,玛丽华盛顿大学的ThinkLab、斯坦福大学的FabLab都先后成立。自主自导的学习是创客在创客空间中的主要学习方式。创客之间的互动孕育出了一种动态的具有极高合作性的学习行为,团队的力量以及同辈的支持、建议和协助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和主导基于问题的学习。最终,创客空间会促进校际的连结,并推动合作项目的进行。

应对创新发展的需求,高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将实践教育与社会、产业需求以及创新价值连接起来。创客作为一种人人参与创新的形式,成为高校一股新生的力量,从创意到创新,并为创业教育营造了更好的氛围。清华大学将“三创”(即创意、创新、创业)作为整合的视角来考虑,创客教育成为“三创”教育的重要连接点,创客实践一方面是自发将创意转为现实的重要模式,同时也创造通向创新创业的机遇。

3、从创业到开创

早期的创业研究一直处于经济学的领域,其出发点大都在探索创业者的角色、功能及其对竞技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因管理学者的投入,其角度逐渐转向组织个体,思考如何有效进行创业决策与行动[12]。“开创”(Entrepreneuring)概念的提出,将创业动名词化,意在表现“创业”的历程化。从历程化的角度来看,结果不能作为判断创业成功与否的唯一要素,因为创业是持续的、与社会不断互动的行为。Hjorth和Steyaert[13]认为创业在本质上是“社会创造的形式”,不仅仅发生在商业领域,而是发生在社会整体之中。创业不只是表面上宏伟事业的建立,反而是从日常细微事物中制造差异,以量变带动质变的过程。创业也被看做是一种“对话式创造”(Dialogical Creativity),其发生且成型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故事、戏剧、谈话、表演之中。Gartner[14]认为是行动造就了创业者,因此对创业的研究也可从分析创业者的行为出发。为此,注重参与和过程的创客实践,也在内在推动力方面与创业形成了密切的关联。

1、《携手创新,共建和谐社会》。

2、《创新是梦想和现实的桥梁》。

3、《新奥因成功而美好,员工因创新而精彩》。

4、《坚持创新,再铸辉煌》。

5、《融合德智勇勤,创新其乐无穷》。

6、《伟人语录成就经典,平凡岗位创新世界》。

7、《创新才是走自己的路》。

8、《闯一番事业是最好创新》。

9、《创新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10、《创新企业文化,获得竞争优势,》。

创新工程实践的论文题目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21世纪,大学生在想要创业是最困难的,做点小本创业的小项目吧,找不到合适的,不是资金投入量大,就是利润太低,没有前景,那么21世纪的大学生创业贵在一个“创新”上,没有创新,永远面临被淘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方法探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探索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分析试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学要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创新创业型大学设计教育模式研究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训练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刍议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使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综述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现状调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初探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与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简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研究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探析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瓶颈分析论教学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之道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对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探究如何有效开展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的证券特色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新探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

优秀市政工程论文题目推荐

1、浅析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2、浅论如何提高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3、提高市政施工企业在建筑有形市场投标成功率对策的分析

4、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5、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及应用

6、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缺陷和应对策略

7、浅析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8、市政道路检查井预制装配式井圈加固方法力学机理研究

9、浅谈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

10、市政污水管渠和污水处理构筑物混凝土结构防腐问题

11、浅析市政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

12、加强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分析

13、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14、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15、节能给排水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6、关于市政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的分析

17、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

18、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研究

19、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20、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探讨

21、市政给排水管道基础处理及其施工

22、对市政排水、排污改造及管网控制研究

23、浅议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4、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25、浅论市政给排水管线的预设及安装工艺

26、浅谈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与管理

27、有关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几点研究

28、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29、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

30、市政给水管道造价控制探讨

3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2、基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33、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34、浅析市政工程建设成本控制

35、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探究

36、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的分析

37、浅谈市政污水管网的管理

38、一种市政管网无线监控装置设计与开发

39、论新形势下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顶管技术

40、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计量的控制

41、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42、市政电气节能设计措施分析

43、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44、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45、市政工程施工控制要点

46、降低市政管网漏耗的途径和方法

47、市政道路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探究

48、市政建设项目BT模式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

49、市政给水排水管道设计技术措施研究

50、浅谈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51、基于市政给排水节能设计分析

52、浅谈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与管理

53、浅谈市政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

54、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结构的优化设计

55、浅谈市政道路检查井养护修补工作

56、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57、浅析如何预防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通病

58、市政自来水给水管爆裂问题探讨

59、探讨市政给水工程中沟槽回填的控制措施

60、非开挖技术在市政管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61、预算管理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62、市政排水管道运行维护及管理对策

63、探析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建设的技术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64、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结构设计

65、市政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底板施工技术探讨

66、市政给水管道工程的施工研究

67、市政给排水工程造价管理要点探微

68、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69、小区室外配套市政项目竣工图编制技术的探讨

70、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分析

71、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72、市政项目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分析

73、市政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4、市政工程建设中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应用

75、论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

76、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分析

77、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研究

78、市政道路管线综合设计研究

79、市政道路构建海绵体系的`措施探讨

80、市政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策略

81、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管理探讨

82、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要点研究

83、浅析市政工程中道路园林绿化的要点

84、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探讨

85、浅析市政园林工程审核中遇到的问题

86、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分析

87、探讨市政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

88、探讨市政工程室外给排水管线及工程设计

89、谈谈市政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

90、关于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91、探讨市政工程中各阶段施工技术管理

92、市政给排水施工建设中对于管材的合理选用

93、市政排水工程的节能设计探讨

94、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要点分析

95、探讨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策略

96、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优化及后期维护的探讨

97、市政工程大管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稳定性研究

98、市政工程中给排水工程造价结算要点探讨

99、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路径探析

100、施工阶段市政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点分析

101、浅论市政工程基坑施工技术

102、市政设施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思考

103、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规划与管理

104、市政工程材料检测分析以及控制策略

105、关于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的探讨

106、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

107、探析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

108、市政工程中排水管道的施工及其质量控制方案

109、浅谈市政给水管网改造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110、基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及管网分区的研究

111、论述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12、探索市政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

113、市政工程中地下管道的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分析

114、大型市政工程的业主方管理现状与优化研究

115、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思路及相关经验总结

116、浅谈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

117、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索赔问题初探

118、探讨市政规划中道路排水系统的施工及改造措施

119、市政道路埋设塑料排水管道塌陷原因分析

120、市政工程箱涵施工技术的实践微探

121、市政道路排水管道顶管法施工技术

122、城市市政道路路面雨水利用分析

123、探究当前市政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

124、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提升措施探究

125、市政排水管道运行维护及其管理策略探析

126、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应用

127、浅谈市政道路污水管网的优化改造设计

128、如何进行市政工程结算审核

129、论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130、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监督

  • 索引序列
  • 实践与创新课程论文题目
  • 创新工程实践结课论文题目
  • 实践与创新论文题目
  • 创新创业与实践论文题目
  • 创新工程实践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