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教材翻译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教材翻译

发布时间: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教材翻译

英语翻译论文写作方法

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翻译研究在横向的广度与纵向的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怎样写英语翻译论文呢?

1、选题及资料查阅

对任何一项学术研究活动来讲,选择合适的课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研究成果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笔者以翻译研究为主要研修方向,经过广泛阅读该领域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较为熟悉国内外翻译研究的现状。加之入学伊始便在导师指引下从事中国典籍翻译研究,随着大量阅读和学习有关典籍英译及其研究的著述,自己对该领域尤其儒家经典《论语》的英译现象产生了兴趣,并逐渐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

一般情况下,资料查阅在选题之前就已展开,因为资料是确定论文选题的重要依据,但其后的文献查阅工作更具重要意义。围绕《论语》英译这一现象,自己开始进一步的资料搜集和研读。初步调查和梳理发现,儒经《论语》的外译,始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完成于1594年(一说1593年)的拉丁文译本(马祖毅、任荣珍,2003:34),至今已逾四百年。而第一个《论语》英语全译本为柯大卫(David Collie)所译,作为《四书》(The Chinese Classical Work Commonly Called the Four Books)的一部分于1828年在马六甲出版,距今也近乎两个世纪。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论语》英译本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除了较为集中于理雅各、翟林奈、韦利等所译的早期经典译本,也开始着手庞德、刘殿爵、安乐哲和罗思文(合译)等现当代译本的探讨。从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海外《论语》英语全译本已超过三十个。调查还发现,作为早期主要海外英语全译本之一,20世纪初就已出现的Leonard A. Lyall的《论语》英译本迄今鲜有研究,比如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未能搜寻到专门研讨该英译本的文章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由于材料新本身是学术创新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有理由初步将该译本作为自己撰写一篇翻译研究论文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更多资料爬梳剔抉,笔者掌握了译者Leonard A. Lyall及其《论语》英语本的基本情况。譬如,Leonard Arthur Lyall中文名叫赖发洛,是英国汉学家。1886 年以海关洋员的身份来华,在华40余年。赖发洛《论语》英译本书名为The Sayings of Confucius, 由位于伦敦的朗曼斯·格林公司(Longmans, Green and Co. Ltd.)在1909年9月初版刊行,并先后于1925年10月和1935年9月印行第2版和第3版。这里所采用的研究对象是第3版,全书不足130页(其中正文共计102页),是篇幅较为简短的《论语》英语全译本之一除了英译《论语》之外,他还分别翻译《中庸》(1927)和《孟子》(1932)两书并数次再版。1934年,他编著的现代世界丛书《中国》在伦敦出版,向西方介绍中国。然而,由于有关赖发洛《论语》英译本专门研究的学术论文迄今付诸阙如,因此决定将对该译本的文本细读作为自己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希望有所发现,或许为当下中华典籍外译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些微借鉴和思考。

2、提纲构建

在研读赖发洛《论语》英译本过程中,笔者发现译者所贯彻始终的翻译基本策略和具体翻译操作方法与其对汉语特点的认识、翻译理念的追求等息息相关,而这些又充分体现在该译本的“前言”(Preface)和“导语”(Introduction)中。例如,第3版“前言”(1935)仅一句话,告诉读者再次修订译文旨在使其“更接近于汉语原文”(bring it nearer to the Chinese)(Lyall,1935:vi)。值得一提的是,第2版“前言”(1925)不仅强调该版译文“比初版更加接近字词对应”(more nearly word for word than it

was in the first),而且指出汉语原文的两个特点:难懂(hard to understand)和多义(more than one interpretation),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总是易读的译文绝非“真实翻译”(true translation)(同上:v)。而篇幅稍长的“导语”写于1909年,一定意义上亦可看作初版的“前言”。这部分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孔子生平、《论语》的形成过程以及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又有春秋之前中国古代史简介,并谈到道家、墨家等思想。这些很大程度上也表明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认知和深入了解。

经过细读赖氏《论语》英译本发现,为了使译文与原文“更加接近字词对应”,译者尤其注重原文的遣词造句和形式结构,比如原文较为突出的数字小句的行文特点,译文往往采用类似排比的洗练短语、清晰而果断的语势,使原文的字词概念和句式语序尽可能在译文中再现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概而言之,赖发洛通过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操作方法,贯彻以“字词对应”为基础的、倾向直译的翻译策略,较为有效地践行了以质直求真为特色的“真实翻译”思想。赖氏追求的“真实翻译”尽管不同于几乎同时出现的、本杰明所倡导的旨在再现“纯语言”(pure language)的“真正翻译”(real translation)思想,但两者又似乎至少在一点上是相似的:因为后者为了实现译文的透明性,也强调直译原文(literal rendering)的必要性(Benjamin,2004:21)。

基于以上对赖译本的研读和思考,笔者着手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初步拟订如下一个写作提纲。论文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赖发洛及其《论语》英译本、翻译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译本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和结语。其中,翻译基本策略为倾向直译且以“字词对应”为基础,具体翻译方法分为为四种,即字词对应、语序一致,字词对应、语序变换,字词调整、语序一致和字词调整、语序变换;译本的不足以翻译目的论为参照分为三类:悖离目的性法则的翻译失误、悖离连贯性法则的翻译失误和悖离忠实性法则的翻译失误,对每类译误又根据译本的具体情况加以细分,便于更好的例证和评析。

3、撰写与修改

论文撰写是整个论文工作的最重要阶段,也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的阶段。论文初稿的撰写主要是基于以上拟订的提纲,虽然在写作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困难,但通过适当运用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所掌握的知识,最终得到有效的解决。譬如,细读赖发洛《论语》英译本时,笔者做了大量的笔记,众多的例子和不同的想法着实令人难以取舍。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及研究需要,决定围绕主题和材料价值来加以分类和取舍。此处通过一个具体的做法加以说明。基于四种具体翻译方法,自己首先为每一种方法挑选出典型的例句(暂不考虑译文的准确与否),然后抽样统计各类译文所占的大体比例,进而评判译文的整体风格特点。例如:

1. 字词对应语序一致: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

The Master said, Smooth words and fawning looks are seldom found with love.

2. 字词对应语序变换:

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先进第十一”)

Nor would they follow, said the Master, if told to kill their lord or father.

3. 字词调整语序一致: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七”)

The Master’s manner was warm yet dignified. He was stern, but not fierce;humble, yet easy.

4. 字词调整语序变换:

子曰:“吾不如老农。”(“子路第十三”)

The Master said, An old husbandman knows more than I do.

根据笔者的粗略统计,这四类译文所占整个译文的比例大致为:第一类超过五分之三,第二类比第三类略多,但两者皆不足五分之一,而第四类最少,远低于十分之一。这一结果较为有力地支持了笔者对赖译本的判断,即译者贯彻“字词对应”为基础的、倾向直译的翻译策略,旨在诠释“真实翻译”的理念。

再如,囿于极为有限的参考文献,且线索难觅,自己想到专业课程所学的“滚雪球”文献检索法,运用后发现助益很大,效果颇佳。这里仅以查询译者Leonard A. Lyall的汉语名字为例加以说明。最初从掌握的资料来看,译者英文名字叫Leonard A. Lyall,然后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在一篇关于《论语》英译史的文章中发现其汉语音译名为莱尔;接下来,通过利用该汉语音译名及其原名查得一篇论文谈及此人曾为海关洋员,进而在《全球化视野:中国海关洋员与中西文化传播(1854-1950年)》一书中找到其更为常用的中文名:赖发洛,以及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发现了译者的另一个中文名:兰雅。这样,通过对相关数据库再次就译者英文名和三个汉语名字进行逐一搜索,结果更为充分地表明赖发洛《论语》英译本的研究迄今尚付阙如。

关于修改文章,清梁章钜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其理一也。”(梁章钜,1973:1000)的确,要想写好论文,一个人必须在论文修改上下功夫。随着更多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对论文初稿无论从遣词造句还是到篇章结构都进行了反复修改,既涉及到文中论点和论据的修正,也包括对所运用理论的调整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比如,论文初稿第四部分“译本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有段补充说明赖氏译本特色的文字,包括“淡化译语(英语)形合之法,如用‘,’代替‘;’或连接词以贴近源语(汉语);用词基本不用缩略形式”等内容。后经反复斟酌,尤其考虑到论文内容和观点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决定将该文字移至第二部分“赖发洛及其《论语》英译本”,用以说明赖译本的特色。

关于文中的理论运用,笔者借鉴专业课程所学知识,如理论的'工具性、理论运用和学术价值的关系等,通过比较不同翻译流派理论的特点,结合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最终决定选用翻译目的论来分类评鉴赖译本,并有效地揭示赖氏译本追求英语译文“更接近于汉语原文”、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理想化“真实翻译”为标志的翻译目的。

4、文体和引用之规范

翻译研究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既需要体现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又应当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其中,符合文体和引用的规范是对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关于学术论文的文体,要求十分丰富,包括从语态到语气,从术语的运用到避免歧视用语等内容。如关于术语,不仅要意识到使用专业术语的必要性,也要注意语言精炼,尽量少用术语,更要避免歧义。鉴于此,笔者在撰写尤其修改赖译本研究论文时都进行了仔细参照和认真检验,对那些欠妥如口语化的表达甚至讹误之处,如对翻译目的论个别术语的误用,都逐一加以修正和改善。

引用的规范对撰写合格的翻译研究论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就引用而言,文章切忌断章取义,并应关注引用的核实及可靠性。为了避免引用的断章取义,熟悉引用文字的上下文十分关键。自己清楚记得老师曾在专业课上要求学生课后做引用查证练习,其中就有查阅“学而优则仕”的上下文。通过查阅,自己发现该语源自《论语》的“子张第十九”篇,上文是“仕而优则学”,并惊奇地发现该语为子夏所说,而非孔子所言。显然,这样的查证很有利于对该语的全面理解和准确使用。在修改关于赖译本研究的论文时,笔者努力查实引文,确保引用的可靠性。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赖发洛所追求的“真实翻译”的涵义,文中引入了本杰明的“真正翻译”思想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

为了查得“真正翻译”的出处,笔者在不同数据库中找到许多涉及该思想的论文,但基本上都是给出较为笼统的汉语解读,甚至还存在抵牾之处。为了更好地把握该思想,自己通过追根溯源,最终找到其原文具体出处,并发现本杰明这一思想与其“纯语言”哲学观密不可分,加深了对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其实,为了引用的规范,本篇论文也是如此。譬如,上文引用了清朝学者梁章钜有关作文修改之语,最初找到的出处有二:《退庵论文》和《退庵随笔》,且没有出版社、具体页码等信息。通过多次搜索和查阅,笔者最终在《退庵随笔》第十九卷“学文”中查得原文,并通过阅读下文——有关欧阳修对《昼锦堂记》原稿起首两句的修改,更好地理解了引文,尤其是修改之于作文的重要性。

这本书目前还没有中文译本,我姑且把介绍和目录 翻译下来给你。如果你真的很想写论文,你可以将这本书发给我,有空给你翻译,因为目前没有免费的版本。本书涉及文学解读和阐释性写作的各种关键环节,从基本功到高级的文学批评,从涉及文学阅读的简单的“人之常情”到复杂的文学解读类论文,几乎面面俱到,是一本关乎人文训练的有效指南。书中配有练习,每章后面都有“关于……的清单”,清清楚楚地确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步骤和规则,并且提供了大量范例。本书可用于英语文学写作课,提供系统的人文训练,以期让学生的思想和语言变得更加规范、正确、成熟、有力。Acknowledgments 致谢Introduction 介绍PART ONE: Interpreting Literature 第一部分:文学翻译1 Strategies for Interpreting Literature 1 文学翻译策略Why Do People Read Literature? 为什么人们读文学What Is Interpretation? 什么是翻译How Do We Interpret? 我们怎样翻译Checklist for Interpreting Literature 文学翻译目录Work Cited 引用文献2 What Is Literature? 2 什么是文学Literature Is Language 文学是语言Literature Is Fictional 文学是虚构的WaltWhitman, Cavalry Crossing a Ford 沃尔特 惠特曼 ,《骑兵过河》Literature Is True 文学是真实的Henry Howard, Earl of Surrey, My Friend, the Things that Do Attain亨利 霍华德 萨里镇的伯爵 ,《我的朋友,那确实得到的东西》Literature Is Aesthetic 文学是美的Literature Is Intertextual 文学是文本互相关联的Checklist for the Elements of Literature 文学元素目录Works Cited 引用文献3 Interpreting Fiction 3 小说翻译The Elements of Fiction 小说元素Theme 主题Point of View 观点Mary Robison, Yours 玛丽 罗宾森 《你的》Plot 情节Characterization 人物Setting 背景Irony 讽刺Symbolism 象征Other Elements 其他元素Checklist for Interpreting Fiction 小说翻译目录Works Cited 引用文献4 Interpreting Drama 4 戏剧翻译The Nature of Drama 戏剧的性质The Elements of Drama 戏剧元素Plot 情节Characterization 人物Setting 背景Theme 主题Irony 讽刺Subgenres 次主题Checklist for Interpreting Drama 戏剧翻译目录Works Cited and Consulted 引用和参考文献5 Interpreting Poetry 5 诗歌翻译What Is Poetry? 什么是诗歌Emily Bront~~, The Night Is Darkening Round Me艾米丽 勃朗特 《夜晚在我周围暗下来》......序言 大学阶段,按专业套路打好论说文写作的功底,这不仅有助于思维和表达,也会让人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习惯。这是个浅显的道理,不过在国内,此类简单常识有时并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无论在大学里,还是社会上,有关写作套路和规范的训练项目并不多见,指导性的书籍也不畅销。文化青年的撰述行为常似沙上建塔,产出很多,表现出的基本功还欠扎实,似乎又无何不妥,尚未影响我们成为社会和文化的栋梁。当然,基础不实,不仅相对于个人,整个文化慢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出版一本英文的写作指南,虽属小事一件,但或许会对一部分人有固本荣枝的实际意义,也可以让其他文化对我们的文化有一点正面影响

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翻译是:Master 's thesis writing and academic

英语研究论文写作教材翻译

标点符号问题或正文结果与图片结果不符合等笔误问题,这一种我们只需要在自己的文章中核实后进行改正即可;北京译顶科技做的不错,可以联系他们一下若是还有不明白可以统一去知道了解下

可以标记在注释中,但是要注明是谁译的,最好在参考文献中体现。

去百度搜索,需要什么语言直接在线翻译就OK啦

英语翻译论文写作方法

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翻译研究在横向的广度与纵向的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怎样写英语翻译论文呢?

1、选题及资料查阅

对任何一项学术研究活动来讲,选择合适的课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研究成果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笔者以翻译研究为主要研修方向,经过广泛阅读该领域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较为熟悉国内外翻译研究的现状。加之入学伊始便在导师指引下从事中国典籍翻译研究,随着大量阅读和学习有关典籍英译及其研究的著述,自己对该领域尤其儒家经典《论语》的英译现象产生了兴趣,并逐渐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

一般情况下,资料查阅在选题之前就已展开,因为资料是确定论文选题的重要依据,但其后的文献查阅工作更具重要意义。围绕《论语》英译这一现象,自己开始进一步的资料搜集和研读。初步调查和梳理发现,儒经《论语》的外译,始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完成于1594年(一说1593年)的拉丁文译本(马祖毅、任荣珍,2003:34),至今已逾四百年。而第一个《论语》英语全译本为柯大卫(David Collie)所译,作为《四书》(The Chinese Classical Work Commonly Called the Four Books)的一部分于1828年在马六甲出版,距今也近乎两个世纪。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论语》英译本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除了较为集中于理雅各、翟林奈、韦利等所译的早期经典译本,也开始着手庞德、刘殿爵、安乐哲和罗思文(合译)等现当代译本的探讨。从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海外《论语》英语全译本已超过三十个。调查还发现,作为早期主要海外英语全译本之一,20世纪初就已出现的Leonard A. Lyall的《论语》英译本迄今鲜有研究,比如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未能搜寻到专门研讨该英译本的文章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由于材料新本身是学术创新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有理由初步将该译本作为自己撰写一篇翻译研究论文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更多资料爬梳剔抉,笔者掌握了译者Leonard A. Lyall及其《论语》英语本的基本情况。譬如,Leonard Arthur Lyall中文名叫赖发洛,是英国汉学家。1886 年以海关洋员的身份来华,在华40余年。赖发洛《论语》英译本书名为The Sayings of Confucius, 由位于伦敦的朗曼斯·格林公司(Longmans, Green and Co. Ltd.)在1909年9月初版刊行,并先后于1925年10月和1935年9月印行第2版和第3版。这里所采用的研究对象是第3版,全书不足130页(其中正文共计102页),是篇幅较为简短的《论语》英语全译本之一除了英译《论语》之外,他还分别翻译《中庸》(1927)和《孟子》(1932)两书并数次再版。1934年,他编著的现代世界丛书《中国》在伦敦出版,向西方介绍中国。然而,由于有关赖发洛《论语》英译本专门研究的学术论文迄今付诸阙如,因此决定将对该译本的文本细读作为自己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希望有所发现,或许为当下中华典籍外译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些微借鉴和思考。

2、提纲构建

在研读赖发洛《论语》英译本过程中,笔者发现译者所贯彻始终的翻译基本策略和具体翻译操作方法与其对汉语特点的认识、翻译理念的追求等息息相关,而这些又充分体现在该译本的“前言”(Preface)和“导语”(Introduction)中。例如,第3版“前言”(1935)仅一句话,告诉读者再次修订译文旨在使其“更接近于汉语原文”(bring it nearer to the Chinese)(Lyall,1935:vi)。值得一提的是,第2版“前言”(1925)不仅强调该版译文“比初版更加接近字词对应”(more nearly word for word than it

was in the first),而且指出汉语原文的两个特点:难懂(hard to understand)和多义(more than one interpretation),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总是易读的译文绝非“真实翻译”(true translation)(同上:v)。而篇幅稍长的“导语”写于1909年,一定意义上亦可看作初版的“前言”。这部分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孔子生平、《论语》的形成过程以及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又有春秋之前中国古代史简介,并谈到道家、墨家等思想。这些很大程度上也表明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认知和深入了解。

经过细读赖氏《论语》英译本发现,为了使译文与原文“更加接近字词对应”,译者尤其注重原文的遣词造句和形式结构,比如原文较为突出的数字小句的行文特点,译文往往采用类似排比的洗练短语、清晰而果断的语势,使原文的字词概念和句式语序尽可能在译文中再现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概而言之,赖发洛通过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操作方法,贯彻以“字词对应”为基础的、倾向直译的翻译策略,较为有效地践行了以质直求真为特色的“真实翻译”思想。赖氏追求的“真实翻译”尽管不同于几乎同时出现的、本杰明所倡导的旨在再现“纯语言”(pure language)的“真正翻译”(real translation)思想,但两者又似乎至少在一点上是相似的:因为后者为了实现译文的透明性,也强调直译原文(literal rendering)的必要性(Benjamin,2004:21)。

基于以上对赖译本的研读和思考,笔者着手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初步拟订如下一个写作提纲。论文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赖发洛及其《论语》英译本、翻译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译本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和结语。其中,翻译基本策略为倾向直译且以“字词对应”为基础,具体翻译方法分为为四种,即字词对应、语序一致,字词对应、语序变换,字词调整、语序一致和字词调整、语序变换;译本的不足以翻译目的论为参照分为三类:悖离目的性法则的翻译失误、悖离连贯性法则的翻译失误和悖离忠实性法则的翻译失误,对每类译误又根据译本的具体情况加以细分,便于更好的例证和评析。

3、撰写与修改

论文撰写是整个论文工作的最重要阶段,也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的阶段。论文初稿的撰写主要是基于以上拟订的提纲,虽然在写作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困难,但通过适当运用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所掌握的知识,最终得到有效的解决。譬如,细读赖发洛《论语》英译本时,笔者做了大量的笔记,众多的例子和不同的想法着实令人难以取舍。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及研究需要,决定围绕主题和材料价值来加以分类和取舍。此处通过一个具体的做法加以说明。基于四种具体翻译方法,自己首先为每一种方法挑选出典型的例句(暂不考虑译文的准确与否),然后抽样统计各类译文所占的大体比例,进而评判译文的整体风格特点。例如:

1. 字词对应语序一致: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

The Master said, Smooth words and fawning looks are seldom found with love.

2. 字词对应语序变换:

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先进第十一”)

Nor would they follow, said the Master, if told to kill their lord or father.

3. 字词调整语序一致: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七”)

The Master’s manner was warm yet dignified. He was stern, but not fierce;humble, yet easy.

4. 字词调整语序变换:

子曰:“吾不如老农。”(“子路第十三”)

The Master said, An old husbandman knows more than I do.

根据笔者的粗略统计,这四类译文所占整个译文的比例大致为:第一类超过五分之三,第二类比第三类略多,但两者皆不足五分之一,而第四类最少,远低于十分之一。这一结果较为有力地支持了笔者对赖译本的判断,即译者贯彻“字词对应”为基础的、倾向直译的翻译策略,旨在诠释“真实翻译”的理念。

再如,囿于极为有限的参考文献,且线索难觅,自己想到专业课程所学的“滚雪球”文献检索法,运用后发现助益很大,效果颇佳。这里仅以查询译者Leonard A. Lyall的汉语名字为例加以说明。最初从掌握的资料来看,译者英文名字叫Leonard A. Lyall,然后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在一篇关于《论语》英译史的文章中发现其汉语音译名为莱尔;接下来,通过利用该汉语音译名及其原名查得一篇论文谈及此人曾为海关洋员,进而在《全球化视野:中国海关洋员与中西文化传播(1854-1950年)》一书中找到其更为常用的中文名:赖发洛,以及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发现了译者的另一个中文名:兰雅。这样,通过对相关数据库再次就译者英文名和三个汉语名字进行逐一搜索,结果更为充分地表明赖发洛《论语》英译本的研究迄今尚付阙如。

关于修改文章,清梁章钜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其理一也。”(梁章钜,1973:1000)的确,要想写好论文,一个人必须在论文修改上下功夫。随着更多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对论文初稿无论从遣词造句还是到篇章结构都进行了反复修改,既涉及到文中论点和论据的修正,也包括对所运用理论的调整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比如,论文初稿第四部分“译本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有段补充说明赖氏译本特色的文字,包括“淡化译语(英语)形合之法,如用‘,’代替‘;’或连接词以贴近源语(汉语);用词基本不用缩略形式”等内容。后经反复斟酌,尤其考虑到论文内容和观点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决定将该文字移至第二部分“赖发洛及其《论语》英译本”,用以说明赖译本的特色。

关于文中的理论运用,笔者借鉴专业课程所学知识,如理论的'工具性、理论运用和学术价值的关系等,通过比较不同翻译流派理论的特点,结合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最终决定选用翻译目的论来分类评鉴赖译本,并有效地揭示赖氏译本追求英语译文“更接近于汉语原文”、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理想化“真实翻译”为标志的翻译目的。

4、文体和引用之规范

翻译研究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既需要体现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又应当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其中,符合文体和引用的规范是对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关于学术论文的文体,要求十分丰富,包括从语态到语气,从术语的运用到避免歧视用语等内容。如关于术语,不仅要意识到使用专业术语的必要性,也要注意语言精炼,尽量少用术语,更要避免歧义。鉴于此,笔者在撰写尤其修改赖译本研究论文时都进行了仔细参照和认真检验,对那些欠妥如口语化的表达甚至讹误之处,如对翻译目的论个别术语的误用,都逐一加以修正和改善。

引用的规范对撰写合格的翻译研究论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就引用而言,文章切忌断章取义,并应关注引用的核实及可靠性。为了避免引用的断章取义,熟悉引用文字的上下文十分关键。自己清楚记得老师曾在专业课上要求学生课后做引用查证练习,其中就有查阅“学而优则仕”的上下文。通过查阅,自己发现该语源自《论语》的“子张第十九”篇,上文是“仕而优则学”,并惊奇地发现该语为子夏所说,而非孔子所言。显然,这样的查证很有利于对该语的全面理解和准确使用。在修改关于赖译本研究的论文时,笔者努力查实引文,确保引用的可靠性。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赖发洛所追求的“真实翻译”的涵义,文中引入了本杰明的“真正翻译”思想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

为了查得“真正翻译”的出处,笔者在不同数据库中找到许多涉及该思想的论文,但基本上都是给出较为笼统的汉语解读,甚至还存在抵牾之处。为了更好地把握该思想,自己通过追根溯源,最终找到其原文具体出处,并发现本杰明这一思想与其“纯语言”哲学观密不可分,加深了对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其实,为了引用的规范,本篇论文也是如此。譬如,上文引用了清朝学者梁章钜有关作文修改之语,最初找到的出处有二:《退庵论文》和《退庵随笔》,且没有出版社、具体页码等信息。通过多次搜索和查阅,笔者最终在《退庵随笔》第十九卷“学文”中查得原文,并通过阅读下文——有关欧阳修对《昼锦堂记》原稿起首两句的修改,更好地理解了引文,尤其是修改之于作文的重要性。

翻译教学与研究论文范文

一.关于本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三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具体解释如下: 1.英语文学: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 在进行国别文学研究选题时,一般选取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中的某一经典作家(如海明威),某一经典作品(如《双城记》),某一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或某一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运动)作深入研究。但在选择作家或作品时最好选择在文学史上作为经典的作家或作品。有个别流行作家或作品极富盛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飘》或《荆棘鸟》,学生有强烈愿望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可避免上述情况时,应该尽可能地挖掘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不能流于肤浅的分析。 文学批评理论的选题一般不太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向的选题可以有关某一文学批评理论,一文学批评术语的阐释或某两种或以上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2.语言学:选择语言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 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个性与英语教学”,“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 3.翻译学:翻译学的选题一般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活动。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就是探讨某一种翻译理论等等。相比之下,对翻译活动的研究更多一些,这些选题可以是对一种语言现象的翻译、或一种修辞格的翻译的研究(如“汉语成语的英译”)。应该注意的是,在对翻译活动作研究时,往往需要某种翻译理论支撑,总结规律,并对这一活动作出评价,要避免仅仅时例子的罗列。 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学位论文包括前置、主体、附录等三个部分。 (一)前置 1.英文封面:由论文英文题目、解释、作者、指导老师姓名和职称、时间组成。 2.目录:由论文的中、英文摘要、篇、章、条、款以及参考书目、附录等序号、题名和页码组成,排在英文封面之后另页。 3.中、英文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宜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的概要、作者的突出论点、新见解或创造性成果以及实验方法、数据或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 4关键词:关键词是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为便于文献检索,学位论文应注明三至五个具有代表意义中、外文“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论文的中心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分别排在中、外文摘要的左下方。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外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二)主体部分 主题部分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正文(Body)、结论(Conclusion)、参考文献(Bibliography)。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1.引言: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涉及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知识空白、研究设想、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概述、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等。 2.正文: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论文选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或论证。要求论据充分,论点明确。行文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正文部分要有分级标题,章、条、款、项的序号编码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分级系列编号法,论文中的章、条、款、项依次排列,依次从1开始,连续编号,中间用“.”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示例: 1. 2.…… …… .… 3.结论:学位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它是对正文部分的论述的概述,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4.参考文献:写作学位论文过程中,阅读或运用过某些文献所列出的书目清单,置于正文之后,另页开始。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原文献语种为原则。 (1)文献目录应另页书写,外文文献排前,中文文献排后。外文文献书名须用斜体。 (2)文献目录一律按作者姓氏汉语拼音或外文字母顺序排列。 (3)每条文献必须顶格写,回行时空两字或五个英语字母。 (4)将各文献的类型代号(即文献英文名的首字母)注明在文献之后: 专著[M] 学位论文[D]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报告[R] 专利 [P] 专著、论文集的析出文献[A] 其他未说明文件 〔Z〕 电子文献中光盘图书 [M/CD](MONOGRAPH ON CD) 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 5.文内所引文献:要求附夹注,应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和引文页码。若为转引文献,则加quoted in 字样。 例:(王佐良,1982:38) (Newmark,8:26-33) 6.文献中列出的文献应该与正文中标注的文献一一对应。正文中没有出现的,不应出现在参考文献中。 (三)附录部分 附录包括所有与论文有关的补充材料,如图表或照片等。

英语翻译毕业论文可以写某个电影或者某本书的翻译,开始也不太会,也是莫文网的高手帮忙的,很靠谱的说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顺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翻译切雅实证分析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语用观视角下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实证研究翻译——找到源语的所指——对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翻译》误译译例的批判研究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高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探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科技英语汉译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以船舶英语文本中的汉译为例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关联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Climate Change and Peak Oil文本的翻译为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的笔译能力调查分析——以某师范大学英语翻译专业为例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体育英语翻译人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从目的论的角度下看商务英语翻译试论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创造性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试论近代国人英语翻译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调整策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信息等值研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顺序分析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翻译项目《大气污染排放系数手册》为案例从关联理论分析法律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补偿商务英语翻译原则探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研究Advanced Systematic Golf高尔夫技术英语翻译项目的实践报告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第一,完全对应。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如“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美国国务院)。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第二,部分对应。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第三,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最后,英语中很多词都是一词多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词对应。对于这些多义词的具体意义,要联系上下文来确定。比如“time”一词,在“havenotimetodosomething”中,它的意思是时间;在“Thetimesaredifferent.”中,意思为时代;在“Imetherseveraltimes.”一句中,它指的是次数。可见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很多词义,意思随着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不同。

其次,从词的搭配能力方面看。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能力上有差异,一个英语单词往往可以搭配很多其他的单词,来表达不同的汉语意思。以单词“cut”为例,可以用于以下短语之中,如cutcake{切蛋糕},cutwheat(割麦子),cutfingernails(剪指甲)。由此可见,cut的搭配能力很强,可以用于“cake,wheat,fingernails”,而汉语就需要分别用“切,割,剪”来搭配.在翻译时,要注意英汉语在搭配能力上的差异,译文选词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Sheworeapairofsunglassesandawhitedress.”一句中,wear分别搭配了两个名词“sunglasses”,和“dress”,应译为“戴太阳镜”和“穿连衣裙”.

最后,从词的顺序方面看。英汉句子中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定语的位置和状语的顺序在英汉语中则有同有异,变化多样。例如,汉语句子“他们在教室里唱歌”,翻译成英语是“Theyaresingingintheclassroom.”,汉语中状语“在教室”是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而英语中状语“intheclassroom”,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后面。又如英语中时间或地点状语之间的排列顺序是从小到大,而汉语的顺序是从大到小。如“.”,译为“她出生于1990年10月1日上午8点。”另外,定语的位置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差异,英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词的前面,但有时也后置,如“aninterestingstory”中,定语“interesting”是放在被修饰词“story”的前面;而“somethinginteresting”,当中定语“interesting”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后面。然而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在翻译中,英汉句子结构有时不需要转换,有时则要根据情况进行转换,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英汉句法现象上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句子结构和句子顺序两个方面。

句子结构的转换分以下几种情况,将英语简单句转换为汉语复合句,将英语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简单句,英语倒装句转换为汉语正装句,英语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主动结构等。如“Shedoesn'tknowwhatlifemeanstoher.”这句话在译为中文时,可将英语中的主从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的简单句,译为“她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英语中,为了突出重点和上下文语气的需要,常常用倒装结构,而汉语一般不倒装,此时应将英语倒装句译为汉语正装句。

另外,英汉的句子顺序,这里指的是主句,从句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样。

现以英汉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为例。英语主从复合句中,表时间的从句既可以放在主句之后,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位置很灵活。而汉语则会按照比较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先发生的事陈述,之后陈述后面发生的事。如“AfterIhadmydinner,IwatchedTV.”英语句中,不论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主从句位置可以互换。若将此句翻译为汉语句子,则应先说先发生的事:

“吃完晚饭后,我看电视”.表示因果的英语复合句也是一样,因果顺序较为灵活,而汉语的习惯表达是因在前,果在后。

2、英汉翻译技巧

通过以上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现象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各有特点,在翻译时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运用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来表达语言形式的思想内容。英汉翻译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如词义的选择,引申,词类转译,增词法,省略法,正反表达法,分句合句法,各种从句的译法,习语,拟声词的译法等。现根据上文提到的英汉差异,从分析语言的特点入手,着重选择几种翻译技巧加以说明。

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同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属于几个不同的词类。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根据英汉词汇的对应情况,选择和确定关键词的意义,有时还需要对词进行引申和选择其褒贬意义。选择词义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和联系上下文,看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如在“Likechargesrepel,unlikechargesat-tract.”一句中,根据分析词类,判断出“like”是形容词,汉语意思是“相同的”,全句翻译为“同性电荷相排斥,相异电荷相吸引”.

“like”除了作形容词外,还可以作动词和介词。如“Tomlikestoplayfootball.”中,“like”作动词“喜欢”讲.“Herhairisshininglikegoldinthesunbeam.”中,like作介词“像”讲.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要选择正确的词义,可以根据该词在句中的词类来确定。另一方面,英语中同一个词,同一词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也有不同的含义,必须结合上下文再根据词的搭配来确定某个词在特定场合中的意义。如以下几句话中的“serve”一词,都作动词,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它的词义是不同的。“.”中译为“任职”;在“Histwodaughtersandasonservedinthearmy.”中译为“服役”;在“Itisyourturntoserve.”中,译为“发球”.

英语中,常用一个表具体形象的词来表示一种概念或一种属性,而汉语常用抽象的概念。在翻译时,要注意到英汉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不能逐词死译,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将该词的意义作进一步的引申.如,“Everylifehasitsrosesandthorns”中的“rose”(玫瑰)和“thorn”(刺)这两个具体形象不能直译,而要引申为“甜”和“苦”.整句话译为“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苦与甜”.又如,“Ihavealittlemoneyputasideforarainyday.”此句中的“rainyday”不能译为“下雨天”,而是一个抽象概念,指急需用钱之时。

转译法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来死搬硬套,有些词在翻译时需要转换词类,这样才能使译文流畅自然。词类的转译法就是指将原文的词类转译为其他的词类,如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例句“.”中的“teacher”是名词“教师”,在翻译时可转译为动词“教”,本句译为“我想她会教得比我好”,如果译为“我想她会是比我好的教师”就显得死板生硬。形容词有时也可以转译为名词。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加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汉译时就要把形容词译为名词。如“Wewilldoourbesttohelpthesickandthewounded”中的形容词“thesickandthewounded”要译为名词“病人和伤员”.英语中还有一些形容词表感觉,情绪,如“angry,confident,afraid,aware,concerned,ashamed,thankful”等,这类形容词放在系动词后作表语用时,往往可以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Heisawareofhismistakes.”此句中形容词aware应译为动词“知道”.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根据这一特点,英语中很多词类,尤其是名词,形容词,副词在汉译时往往可以转译成动词。

增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除了转换词类外,还可在词量上作增减。增词法就是根据意义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在翻译时可以增加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如“Hewenthomeafterthebanquetsandconcerts.”如果直译为“在宴会和音乐会后,他回家了。”,意思似乎不够明确,但如果在名词前加上动词,译为“在参加完宴会和出席了音乐会之后”,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动宾词组,句子就更通顺了。又如“Thecrowdsmeltedaway,”(人群渐渐散开了)。本句中,在动词前增加了副词“渐渐地”,使译文的表达更加确切。再如“Youshouldwashbeforemeal.”(你应该饭前洗手)。该句的宾语“手”其实是隐含在动词“wash”之后的,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宾语表达出来,在这里增加了名词。另外,英语中的数词往往能直接与可数名词连用,而汉语往往要借助量词来表达其形状,特征。如,abike一(辆)自行车,abaddream一(场)恶梦,aredsun一(轮)红日.

以上几个例子中,在汉译时都增加了量词,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省略法

前面提到的增词法是指增加一些词来使译文更通顺,省略法则是指原文有些词不需要译出来,删除一些可有可无,有之反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但省略并不是摒弃原文的思想内容,而是译文中虽无其词但明其意。现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分别举例加以探讨。第一,从语法角度看,可以省略代词,it,连接词,冠词,前置词等。根据汉语的习惯,前一句话已经出现主语,而后一句若是相同主语,则不需要重复使用。然而英语通常每句话都有主语,在翻译时应考虑到英汉在表达上的差异。如“Hewasthinandhelookedmiserable.”(他很消瘦,看上去很可怜),第二句话中的主语在翻译时已省略掉。英语中的物主代词在汉译时往往也可以省略。如“Heshruggedhisshouldersandshookhishead.”中的物主代词“his”不需要译出来,该句译为“他耸耸肩,摇了摇头”.在英语中,it也是一种代词,它常常作非人称用,此时,往往省略不译。如Sheglancedathiswatch;itwas7.(她一看表,是七点了)。另外,汉语词语之间的连接词不多,其逻辑联系常常是暗含的,英语则不然,连接词用得比较多,因此,英汉翻译时不需要把连接词译出来。第二,从修辞角度看,英语句子有些短语反复出现,英译汉时可作适当省略。“Appli-cantswhohadworkingexperiencewouldreceivepreferenceoverthosewhohadnot.”译为“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如果不作省略,译成“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比没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就显得罗嗦。

英汉翻译还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如重复法,正反表达法,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本文对比研究了英语汉语在语言文字上最普遍最典型的特点和差异,提出几种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供教师在翻译课教学时参考。当然,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在翻译时应根据原文的具体思想内容加以灵活运用,不应生搬硬套。总之,翻译是一种语言的创造性活动,经过实践积累总结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指导和启发翻译实践,而翻译实践也是检验翻译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作为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课的教学时,应注意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做到既重视翻译实践,也不忽视必要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陈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方梦之。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J].天津翻译出版公司,1994.

[4]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英汉翻译中的“忠实”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英文背景的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使得我们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很多错误。很多的实例证明,英语的学习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直接的关系,即负迁移,也就是汉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

关键词:英汉翻译 表达方式 忠实 1 英文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的错误

词性错误

很多同学在英文写作时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造成用词错误的发生。

(1)My friend doesn’t afraid of dogs.

(2)His father adviced him not to fight with anybody.

例句1)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而例句2)把名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基础不牢,对一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导致用词的错误。

词形错误

在英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遗漏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形态,还有关于名词单、复数的错误,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汉语的名词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分,主谓间也不存在数的关系,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的问题,由于中英文用词这明显的区别,在英文写作时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1)There are many sheeps on the grassland.

(2)She look after 3 children.

例句(1)中,sheep被当作可数名词,其实它不可数名词。例句2)中,loo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looks。

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冠词和介词在汉语中根本就不存在,用错的几率很频繁,而唯一在汉语中可以对上号儿的连词显然起到了很是深远的负迁移的作用:

(1)He arrived Beijing yesterday.

(2)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3)Although it is raining, but I go to school all the same.

在例句1)中,arrive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一定要用前置词in或at,所以arrive后应加in。例句2)中,英语中“…年代”前必须用定冠词,所以应改为“in the 1980s”。例句3)中,由于受到汉语“虽然…但是…”结构的影响而出错,所不同的是在英语中although…but只能用一个。

语境不同所选词也应不同,这是又一个易出错的地方

语境不同,用词也应不同,语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用词,因此在写作时必须要选用适合上下问的词语来选词,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

May I open the gate?The are in the room is too close.

此句从上下文看,说话者gate指的是房门,应该用door才合理,而gate指的是“院落的大门”,不符合上下文的表达。

2 翻译界在翻译的标准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但有两条标准是大家所公认的忠实、通畅

所谓“忠实”,首先是指译文必须准确如实的传达原文的内容,对原文的意思既不能随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减。内容除了指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道理,描写的景物以外,也包括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忠实”还指对原文风格的如实传达。译者者不能随意改动原作的风格面貌,如原作是口语体,就不能译做书面体;原作是粗俗的文体,就不能译成高雅的格调,也就是说,译者不能用自己的风格去代替原文的风格。

有些译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形式,译文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汉英翻译中,“忠实原著”一向是第一要求,是多少年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围绕的中心。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呼吁想要告诉大家对翻译的仅仅“忠实”已经满足翻译要求。《外国语》1998年第3期所载《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一文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引勒菲弗尔语曰:“忠实只不过是多种翻译策略里头的一种,是某种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学观结合之下才导致的产物。把它捧为唯一一种可能的、甚至唯―一种可容许的策略,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无益的。”文章作者据此及其他一些类似论点得出结论:“忠于原文不是理所当然的、唯一的标准,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绝对正确的标准。”

译者可否选择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忠实

翻译的出现是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把它比之于向国人介绍西洋绘画、西洋音乐,或者相反,把中国画或者中国的民族音乐介绍到国外去。无论这种介绍活动的其他目的怎样,在一个首要的、根本的目标上它们是一致的:向文化的接受者呈现原作的本来面貌。在这个起点上要求的是绝对忠实,我们并没有“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选择。

这时“忠实”就意味着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完完全全、不多不少的再现。但是我们无法把翻译与介绍绘画、音乐的类比坚持到底,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钱钟书先生早就指出,“我们该辨清,假使绘画的媒介(medium)是颜色线段,音乐的媒介是音调,那末诗文的媒介不就是文字,是文字和文字的意义;假使我们把文字本身作为文学的媒介,不顾思想意义,那末一首诗从字形上看来。只是不知所云的墨迹,从字音上听来,只是不成腔调的声浪。”

到这时“忠实”就成了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缺乏客观性就缺乏可操作性。

但是,翻译的“忠实”标准并不是如此就能被轻易否定的。在实践中,人们可能牺牲一部分“忠实”,但这往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忠实”能够实现,仍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事实上,―旦放弃对于忠实的主观追求,译者就没有理由停止在“百分之三十”,而会走向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甚至更少。对忠实的追求是维持原文与译文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根纽带一旦被切断,也就无从被称之为译文,翻译也就随之不复存在。

3 结语

在翻译中,“忠实”固然重要,但只有忠实是远远不够的。翻译不是一字不落的复制,也不是不顾原著的表达肆意加上译者的思想随意篡改,翻译不仅要重现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所描述的景物更重要的还要重现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及风格。

论翻译中若干因素之辨证关系与翻译教学的论文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异种语言文字符号通过人脑思维进行等价交换的行为。翻译的过程就是准确理解原文并且用另一种语言完整地再现的过程,即理解与表达的过程。所以,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译者往往将一种语言的语法习惯套用与另一种语言,翻译过程中欧化式的英译汉或者中国式英语的汉译英经常出现。因此,首先应明确翻译中各个因素的辨证关系,然后才能探讨翻译的教学方法。

一、翻译中若干因素的辨证关系

(一)“忠实”与“通顺”的关系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1]。其次忠实是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时代风格、语体风格、民族风格和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更不能以自己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尽可能还其本来面目。鲁迅曾强调说:“翻译必须保持原作的风姿。”

所谓通顺,是指译文语言通顺易懂,符合语言的规范[2]。译文必须是明白畅晓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和硬译的现象,没有文理不清的现象。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上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通顺也失去了作用,使译文成为编篡、杜撰或乱译。要做到忠实和通顺,译者首先必须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然后把理解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虽然透彻的理解和确切的表达都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是我们的理想和努力方向。

(二)“直译”与“意译”的关系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色彩、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等[3]。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在能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

所谓意译,由于每个民族语言都有其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而不宜采用直译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当然意译不是任意乱译。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多年来,在我国翻译界一直存在着关于直译法和意译法的争论。事实上,直译和意译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用的。两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限度,超出了限度,过犹不及,直译就会变成令人不解或不可卒读的死译或硬译;意译就会变成随意发挥或随意伸缩的胡译和乱译,根本不可能产生完美的作品。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或意译或直译,量体裁衣,灵活处理,直译与意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重视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殊途同归,互不排斥,互不矛盾。译者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和起来,用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4]。鲁迅在论翻译问题时曾提到“归化”与“洋化”,实际上就是“意译”与“直译”。他说:“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意思也是意译必须和直译相结合。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直译又有意译。

当然,要搞好翻译,我们不仅要处理好以上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和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实践,勇于探索,做到既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又注意理论性和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二、翻译教学的探讨

翻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介绍一些基本翻译理论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翻译实践来总结经验和掌握翻译理论知识以及基本规律;然后再用翻译理论知识和规律来指导下一步的翻译实践,往返循环,周而复始,逐渐积累有关知识和经验,逐渐提高翻译能力和熟练技巧[5]。多年来,翻译教师一直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学生在大学较短的.学习时间内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使其翻译能力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标准。

(一)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当中展开。一个单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一封商务信函应该如何翻译,往往能在认真讨论和激烈争辩之后,达成统一的认识,得出比较满意的译法。

在师生讨论中,教师可以提出有一定难度的句子,让学生试译。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学过的翻译技巧和理论知识,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译法。教师有时可以稍加提示或有意识地提出一些不规范的译法,让学生进行分析、识别和对比。只有进行这样的对比,才能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逐步减少误译,不断提高翻译能力。

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时,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相互竞争和好胜的心理,每个组都想(下转第293页)(上接第291页)拿出比其它组好的译作来。因此,在小组讨论中,人人都会争先发言,个个都能献计献策。当组与组之间进行争论时,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加以指点,肯定学生提出的好的译法,对误译或错译结合翻译理论进行解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能巩固翻译理论知识,又能提高翻译能力与技巧。

(二)加强翻译实践

翻译课既然实践性很强,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所以,除了正常的理论和技巧讲解之外,教师应把较多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实践

课应占课堂教学总时数的一半以上。 中若干因素之辨证关系与翻译教学首先,课堂翻译实践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初学翻译时的主要困难是对句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语法现象不能进行正确地分析。因此,课堂实践中应适当运用语法分析法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特别应注意英语语言结构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或结构特点,如动词时态的变化,名词和介词的优势,强调结构等。通过比较和分析,既能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又能使学生从理论上认清两种语言的特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翻译时就能有意识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其次,社会实践也很必要。一方面,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翻译实践,例如:各种体育赛事的翻译、大型展会的接待翻译、对外交流的大会翻译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翻译调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个地区的公共标识语、名片、公司介绍、产品说明、会展文案、商务广告、商务信函、商务合同、餐饮食谱等翻译做实地考察、分析与研究,既能开阔视野,又为毕业设计提供了素材。这些课内外实地翻译不仅夯实了课内所学的知识与技巧,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翻译内容,使学生得到了真正的训练,是翻译技能提升的催化剂[6]。

(三)使用正反两译例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翻译教程所提供的例句,一般是通过正面翻译即正确译法来讲解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这无疑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如果教师经常有计划、有目的的使用一些反面译例即病句或误译句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受益更大。因此,在翻译教学中,适量采用一些反面译例,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实践证明,教师若能善于使用反面译例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养成一种钻研原文深层次意义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形成一种严谨的学习风气。

(四)及时的课堂讲评

课堂讲评学生的翻译作业,是翻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练习不讲评,或者不重视讲评,学生的进步不快。课堂讲评正是把翻译实践升华为理论学习的过程,在理论的指导下,学生会对翻译实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只有通过实践学习并逐渐完善翻译理论,然后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才能逐步积累有关的知识和经验,逐步提高翻译能力和形成熟练技巧。

课堂讲评的方式灵活多样。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可以认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评,学生会印象更深,记得更牢,有助于避免同样的毛病。教师在讲评中应当允许学生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见解不仅给教师以启示,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总之,翻译教学搞得好坏,教师是决定性因素[6]。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翻译课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翻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论

翻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翻译应当致力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实践时应当使译文多样化,应当学会选择,有所取舍,有所创新。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教材

论文规范是论文的质量体现,作者的素质体现。论文规范之重要性,毋庸多言。自从梁莹之事后,学术规范的重要地位已经是被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老师对学生起码的训练和要求就是学术规范。标注参考文献,页下注释,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重视知识产权。     实际操作,会遇到各种难以弄明白的具体细节小问题,虽然有参考文献注释的具体标准,规范,举例示范,但在实践中总会遇到各种不知所以,无所是从的问题。例如,直接引用,简介引用,析出文献,版本较多,多次引用,化用等等问题。于是,一一查找资料,参考别人做法,请教老师同学,力求尽善尽美,不怕麻烦。     各家学术期刊虽都强调学术规范,参考文献标注规范,但具体操作各有各的范式,有页下注,有尾注。有注释与参考文献区分的,也有不区分的。有点杂乱,但强调标注清晰,规范却是一致的。对此,也是在实践中越操作越熟练,从开始笨的一个字一个字敲,到后来会用知网等网络上的参考文献格式,再结合具体情况修改完善,在摸索改进中一点点进步!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3版)》(梁福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3版)

作者:梁福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6

页数:445

内容简介: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3版)》是作者在总结长期工作实践、探索、研究和创新的经验基础上,将写作与编辑融为一体,以科技论文写作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规范为依据,运用现代汉语、英语语法,并结合大量实例撰写而成。全面阐述了科技论文规范写作、编辑的规则和技巧,内容深浅适宜,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参考价值较高。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3版)》共分11章。内容包括科技论文的基础知识;科技论文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中量、单位、插图、表格、式子、数字、字母、名词(术语)、参考文献等的规范使用与表达;现代汉语中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多层次书面语使用的场合、规则及标点符号的用法;英文规范表达的原则及英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场合;科技论文中的常见语病。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3版)》采用论述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全面,材料详实,结构清晰,所用实例主要来自科技期刊、同行专著,以及作者多年实践工作的积累,适合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等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图书、网络出版、新媒体编辑参考,适合作高等学校教师、学生的论文写作参考或自学用书,以及科技写作、编辑的培训教材或学习材料

作者简介:

梁福军,工学博士,编审,《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副主编。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网络服务系统专家咨询服务栏目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硕士企业导师,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编培训班授课老师,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英文编辑培训班授课老师、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对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对期刊的数字化、标准化、国际化及流程再造进行了创新探索和开发实践。主持或参加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英文版期刊国际推广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研发出媒体融合型、集成式科技期刊在线协同工作与多产品资源平台。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英文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科技语体语法、规范与修辞》系列专著,建立了严密的写作规范体系,使读者在对科技写作有系统性的理论认识上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写作实践上有标准可执行、有规范可参考,填补了我国同类文献科技要素融人不够以及内容零散、不统一的不足或空白。

荣获中国科技期刊编辑银牛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优秀青年、优秀期刊编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王雨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

作者:王雨磊

豆瓣评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9

页数:194

内容简介: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是一本写给人文社科领域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者的实用手册,它可以帮助该领域各学科的研习者学习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从而避免许多学者走过的弯路,掌握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规范和技能。全书对选题、开题、阅读文献、提出问题、谋篇布局,开题报告和项目论证书的撰写、摘要和关键词的写作,文章的校对、投稿、发表等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进行详解,系统阐述了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各个环节的相关注意事项,为读者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详细指引。作者以学术论文编辑和写作者的双重身份,直击论文写作与发表过程中的各个痛点,使得本书成为论文写作者难得的良师益友。

作者简介:

王雨磊,社会学博士,笔名“石头”(读者谓“石头君”),微信公众号“学术与社会”(W-Scholar)创始人与运营者;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国家基层治理、消费社会学、司法社会工作等。

石头君是一位优秀的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者,曾在《社会学研究》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他也是一位资深的学术论文审稿编辑,曾在核心期刊《学术研究》工作多年,担任《政法社会学》栏目责任编辑,具有丰富的学术论文审稿经验。石头君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学术与社会”,不定期推送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及博士论文写作心得,拥趸者众,被誉为“业界良心、科研伴侣”。

翻译教学与研究期刊怎么样

中国翻译杂志属于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翻译》杂志社(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管、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刊。它是翻译工作者交流译学研究和翻译实践经验的窗口,进行学术争鸣的园地。本刊是国家核心学术期刊。期刊办刊宗旨:开展翻译研究和学术交流;促进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队伍建设;进行行业指导,参与行业管理;维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开展与国内外相关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期刊栏目设置:译学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评论、译著评析、翻译教学、科技翻译、经贸翻译、实用英语翻译、人物介绍、国外翻译界、当代国外翻译理论、翻译创作坦、翻译史话、医坛春秋、中外文化交流、国外翻译界动态、词汇翻译轩登、读者论坛、争鸣与商榷、翻译自学之友等。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协会

核心期刊认可度最高的是南核(即南大核心)、北核(北大核心或中文核心)、科技核心这三个核心,是国家统一认可的。其他的核心,像遴选核心、行业核心、指定核心,都是小范围以内的核心,比如指在本单位认可,不在社会上公认。全国都认可的只有南核、北核、科技核心这三大核心。你说的中国核心期刊,我没有听说过,你方便说一下刊物的名称吗?我可以帮你查查是不是南核、北核、科技核心。或是你自己在网上搜索一下最新的期刊目录,查看一下。什么是正规期刊,双刊号齐全,新闻出版总署可查,正规网站知网、万方、龙源或是维普收录的。只要符合这几个条件的正刊,都是正规期刊~

如果真想证明自己,建议你考CATTI2级口译和笔译证书,无专业、年龄等限制,而且其含金量和认可度远高于专业八级;当然,通过率也只有专八的1/3不到!像GRE2300分以上、雅思8分以上、托福110以上的水平都可以压倒性的强于一般专八水平的;BEC高级证书的含金量从某种程度说也不亚于专八的,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考考;

翻译期刊:《中国翻译》、《经济学人》、《中国科技翻译》、《外语界》、《上海翻译》等都不错 翻译门户:沪江英语翻译版、EN8848翻译版、大家论坛翻译版()全球500强企业及知名企业的多语种对照网站(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实战性很强!) 公共微信平台:翻译教学与研究(ID:fanyiluntan)沃领域翻译(ID:WOW-TRAN)乐思福教育(ID:Isfirst2013)中视天之聪(ID:kaosee_4008112230) 经典的译作(双语对照版):《唐诗三百首》- 许渊冲 译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孙子兵法》- Lionel Giles 译《散文佳作108篇》(汉英·英汉对照)等等 ---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真的喜欢翻译、真的想去学习和了解翻译,生活里到处是素材!翻译是很实际的东西,更讲究实战、更需要用所学去解决交流和沟通中语言障碍,不妨淡化下理论~

  • 索引序列
  •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教材翻译
  • 英语研究论文写作教材翻译
  • 翻译教学与研究论文范文
  •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教材
  • 翻译教学与研究期刊怎么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