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青花瓷艺术研究论文摘要

青花瓷艺术研究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青花瓷艺术研究论文摘要

有两篇,都是我们选修课的论文,我留着的。你看哪篇合适就用吧。【一】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的生产工艺: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它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到元代臻于成熟。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无论官窑与民窑,一直盛烧不衰,成为最具民族文化风格的重要彩瓷品种。青花瓷的特点: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青花瓷的历史: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华夏情结,如何继承创新是个争论的话题。一般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创新是指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它在艺术生命中起着变化、促进、增长、更新的作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量变式的创新与质变式的创新两个方面。量变式的创新主要是指在一种艺术范围里其发展只是一些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质变式的创新则是指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创作出了完全新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这两者关系可以理解为形似和神似的关系。保护、收藏、修缮、翻新、展览只是一种保存标本的方式,就像把熊猫放到保护区精心喂养以供参观是一样的,物种的苟延残喘而已,不是继承,更不是创新发展。目前的演绎的“青花热”潮流,在青花瓷的传承创新中,只有量变式的模仿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存古人的文明,实属拿来主义的做法,但是我们并不能为此全盘否定之,其存在是传统文化继承的最原始最基础的方式。质变式的创新升华,是传统文化的实质性的传承,是根植于文化土壤的民族文化史的进步,在该项实践中,可以挖掘现代人的文化潜质,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留下至深的脚印。所以,青花瓷艺术的真正生命力不可能在于天价的收藏更不在于时尚的简单模仿,这些浮浅而泛滥模仿的“青花热”只能是给古雅的青花瓷艺术本身蒙上污点。青花瓷的文化的传承发展要依靠质变式的创新,用现代科学的设计思维去传达凝练的文化神韵。【二】青花瓷,作为中国瓷中魁冠,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花色清新明丽幽静雅致,釉色光亮洁净白中泛青,气质典雅清新,极具中国传统墨画之神韵。其对于中国文化的阐述,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是艺术殿堂的瑰宝,是文人艺术家手中的爱物,是收藏家的猎物,是博物馆的珍品,是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标签。从荧屏热播赵雅芝主演的《青花》到风靡大江南北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从奥运会水上项目的“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到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的“青花瓷”立柱,“青花瓷”已更多地成为彰显中国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青花瓷如飓风卷入寻常人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掀起一股“青花热”潮流。随着大量“中国元素”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亮相,以“青花瓷”这一闻名世界、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华夏情结,一般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创新是指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它在艺术生命中起着变化、促进、增长、更新的作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量变式的创新与质变式的创新两个方面。量变式的创新主要是指在一种艺术范围里其发展只是一些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质变式的创新则是指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创作出了完全新的艺术作品。保护、收藏、修缮、翻新、展览只是一种保存标本的方式,不是继承,更不是创新发展。目前的演绎的“青花热”潮流,足以窥见我们的方式深值疑问。历史: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生产工艺: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它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到元代臻于成熟。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无论官窑与民窑,一直盛烧不衰,成为最具民族文化风格的重要彩瓷品种。特点: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如今在全国掀起的“青花热”,也反映了我们希望青花瓷作为民族骄傲的意愿,以青花瓷独特的艺术手法影响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并能在现代工艺、现代文明的环境下传播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文化效益。

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明代青花瓷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图案题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扁菊纹、缠枝纹或折枝莲叶纹较为多见,龙纹出现五爪,五爪尖连成一个圆形,一般以三爪、四爪为多。造型以盘、碗、罐为主。除玉壶巷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均为糙底。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洪武青花瓷的图案以花卉纹为主,基本上和釉里红的花卉纹相同,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饰。从传世品及景德镇窑址发现的标本看,洪武年间以碗类为主的民窑背花粗瓷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铁结晶斑点不明显。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世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自己的特点。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色彩浓艳的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事实证明,青花料右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时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蓝色。有人曾用其窑址材料做过模似试验,将青花料罩上青白釉复烧,得到的是洪武青花蓝色。

从传统文化继承创新角度剖析“青花热”作者:郁虎妹时间:2009-4-3 17:02: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摘要:北京奥运的青花系列的礼服,把人们对青花瓷宠爱推向极致。对传统文化瑰宝的爱慕,值得欣喜,但是其推崇方式,从传统文化的量变式和质变式的继承创新角度分析,值得担忧。下文,笔者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创新 量变式 质变式 青花瓷 正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华夏情结,政府及学术界都很关注这个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的实施可见一斑。然而,如何继承创新却是个争论的话题。一般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创新是指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它在艺术生命中起着变化、促进、增长、更新的作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量变式的创新与质变式的创新两个方面。量变式的创新主要是指在一种艺术范围里其发展只是一些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质变式的创新则是指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创作出了完全新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这两者关系可以理解为形似和神似的关系。保护、收藏、修缮、翻新、展览只是一种保存标本的方式,就像把熊猫放到保护区精心喂养以供参观是一样的,物种的苟延残喘而已,不是继承,更不是创新发展。目前的演绎的“青花热”潮流,足以窥见我们的方式深值疑问。青花瓷,作为中国瓷(China)中魁冠,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花色清新明丽幽静雅致,釉色光亮洁净白中泛青,气质典雅清新,极具中国传统墨画之神韵。其对于中国文化的阐述,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我们希望青花瓷作为民族的骄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影响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并能在现代工艺、现代文明的环境下传播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文化效益。青花瓷是艺术殿堂的瑰宝,是文人艺术家手中的爱物,是收藏家的猎物,是博物馆的珍品,是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标签。从荧屏热播赵雅芝主演的《青花》到风靡大江南北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从奥运会水上项目的“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到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的“青花瓷”立柱,“青花瓷”已更多地成为彰显中国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青花瓷如飓风卷入寻常人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掀起一股“青花热”潮流。随着大量“中国元素”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亮相,以“青花瓷”这一闻名世界、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以下,取几个代表性的实例来展开分析:一、量变式创新,即形的简单模仿。1、直接对传统青花瓷产品形态的现代翻版。下面四个例子是对传统青花瓷工艺品或日用品的直接拿来利用。其中图一是以王步为代表的文人画风格的青花,仍属于量变式的创新。具有青花瓷本身的大致形态,只是做了基本的形态的突破和装饰图案的创新。 2、直接借用青花瓷具象的形态纹饰进行二次创作。以下图例依次为青花瓷地毯、扬帆青岛的广告招贴、相机制造商Lomography 合作推出Diana 青花图案相机、北京10号线的北土城站与奥运支线相交入口、座椅及手枪纹饰、DVD的包装设计、惠普的青花瓷打印机。不禁惊叹从家具用品到电子产品、从宣传招贴到公共设施、从服装品牌到手枪纹饰,虽材料造型功能各异,但皆采用青花瓷的原本具象图案。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你第一次或单独看到他们时是多么的振奋与欣赏,可是在此处当它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敢说“豪无创意”反似小儿科的贴图。让蕴含深厚文化的古典隽永高雅的青花瓷,变得象一阵流行的时尚风。 二、质变式创新,即神的提炼升华。下图依次为:坐落在“绿色家园媒体村”的“青花瓷”ATM自动提款机、奥运礼仪服装和瓷质便筏概念设计。脱离了传统青花瓷的造型图案,现代视觉中多了份宁静、大气与优雅,透出的仅仅是青花的经典气质,然而每个设计却又明确告诉人们自己的功能与特色,透过自身设计展示自己的魅力,而不是借助青花瓷形态。我们不会感叹这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神的提炼,因为在传统文化分析中前辈早已对青花瓷的风格气质做了最凝练的叙述,但是我们赞赏设计师们能在理解吸收,并在现实的设计中把这些灵魂结合产品功能诉求用设计的形态视觉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出生于苏州的国际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很现代,很中国,很苏州的古老的现代建筑。他以绝妙的艺术手段用现代手法展示了苏州园林及建筑的景致小巧、移步换景、假山池沼、动静虚实等典型气质。传承并升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用现代清新的空气水分滋养的生长于传统文化沃土上的艺术形式,是可持续的。 结语:诚然,在青花瓷的传承创新中,只有量变式的模仿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存古人的文明,实属拿来主义的做法,但是我们并不能为此全盘否定之,其存在是传统文化继承的最原始最基础的方式。质变式的创新升华,是传统文化的实质性的传承,是根植于文化土壤的民族文化史的进步,在该项实践中,可以挖掘现代人的文化潜质,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留下至深的脚印。所以,青花瓷艺术的真正生命力不可能在于天价的收藏更不在于时尚的简单模仿,这些浮浅而泛滥模仿的“青花热”只能是给古雅的青花瓷艺术本身蒙上污点。青花瓷的文化的传承发展要依靠质变式的创新,用现代科学的设计思维去传达凝练的文化神韵。参考文献:[1]熊廖.中国陶瓷美术史.紫禁城出版社,1993[2]杨永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M].北京:大象出版社.2004:6-7.[3]景德镇的青花瓷.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4]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青花瓷艺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青花瓷歌词赏析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第一段其实已经清晰地说明了歌词所描述的对象,“我”一边为素胚上色,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 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从文笔和选用的意象来看,开首直叙,并不词藻华丽,但 是已然奠定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去到”是典型的台湾的说法,改成“去了”更符合内地的语言习惯。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全文的点睛之语,优雅而深情。有人误认为“天正在等烟雨”等说法,是因为对青花瓷还缺少一定的了解。“天青过雨”是 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其实主要是湿度)所以说,烟雨天时出现天青色 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闻天籁。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在瓶底 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而伏笔一词其实对以后的结局作了暗示。“我”是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缘悋 一面呢。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什么是晕?我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滴墨汁滴入一碗清水,看他缓缓扩散,这就是晕。人说:“佳句本天成,妙 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竟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么?“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本句是一个标准的倒装,是的,看到 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里,似乎是个喜剧结局。然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久念成痴,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月光消逝,不过更相思。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倒叙手法,交待和伊人匆匆相见,匆匆话别的来龙去脉,依然是一边勾勒一边追忆。不得不说方文山有着天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连续三个惹字用得极妙,虽 然“帘外芭蕉惹骤雨”活剥自前人诗句。顺便说说,这种方式也叫做“无理而妙”,最早来自元曲,显然骤雨不是芭蕉惹来的,这样说没有道理,但是味道就出来 了。 反复吟咏最动人的两段旋律,并重复歌词,直道柔濡的江南烟雨把所有的听众都全部融化……

有两篇,都是我们选修课的论文,我留着的。你看哪篇合适就用吧。【一】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的生产工艺: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它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到元代臻于成熟。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无论官窑与民窑,一直盛烧不衰,成为最具民族文化风格的重要彩瓷品种。青花瓷的特点: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青花瓷的历史: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华夏情结,如何继承创新是个争论的话题。一般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创新是指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它在艺术生命中起着变化、促进、增长、更新的作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量变式的创新与质变式的创新两个方面。量变式的创新主要是指在一种艺术范围里其发展只是一些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质变式的创新则是指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创作出了完全新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这两者关系可以理解为形似和神似的关系。保护、收藏、修缮、翻新、展览只是一种保存标本的方式,就像把熊猫放到保护区精心喂养以供参观是一样的,物种的苟延残喘而已,不是继承,更不是创新发展。目前的演绎的“青花热”潮流,在青花瓷的传承创新中,只有量变式的模仿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存古人的文明,实属拿来主义的做法,但是我们并不能为此全盘否定之,其存在是传统文化继承的最原始最基础的方式。质变式的创新升华,是传统文化的实质性的传承,是根植于文化土壤的民族文化史的进步,在该项实践中,可以挖掘现代人的文化潜质,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留下至深的脚印。所以,青花瓷艺术的真正生命力不可能在于天价的收藏更不在于时尚的简单模仿,这些浮浅而泛滥模仿的“青花热”只能是给古雅的青花瓷艺术本身蒙上污点。青花瓷的文化的传承发展要依靠质变式的创新,用现代科学的设计思维去传达凝练的文化神韵。【二】青花瓷,作为中国瓷中魁冠,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花色清新明丽幽静雅致,釉色光亮洁净白中泛青,气质典雅清新,极具中国传统墨画之神韵。其对于中国文化的阐述,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是艺术殿堂的瑰宝,是文人艺术家手中的爱物,是收藏家的猎物,是博物馆的珍品,是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标签。从荧屏热播赵雅芝主演的《青花》到风靡大江南北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从奥运会水上项目的“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到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的“青花瓷”立柱,“青花瓷”已更多地成为彰显中国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青花瓷如飓风卷入寻常人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掀起一股“青花热”潮流。随着大量“中国元素”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亮相,以“青花瓷”这一闻名世界、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华夏情结,一般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创新是指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它在艺术生命中起着变化、促进、增长、更新的作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量变式的创新与质变式的创新两个方面。量变式的创新主要是指在一种艺术范围里其发展只是一些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质变式的创新则是指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创作出了完全新的艺术作品。保护、收藏、修缮、翻新、展览只是一种保存标本的方式,不是继承,更不是创新发展。目前的演绎的“青花热”潮流,足以窥见我们的方式深值疑问。历史: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生产工艺: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它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到元代臻于成熟。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无论官窑与民窑,一直盛烧不衰,成为最具民族文化风格的重要彩瓷品种。特点: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如今在全国掀起的“青花热”,也反映了我们希望青花瓷作为民族骄傲的意愿,以青花瓷独特的艺术手法影响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并能在现代工艺、现代文明的环境下传播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文化效益。

元、明、清青花瓷器的区别比较 元 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琢器多有接口,二节或多节。 款识:至今未见 明 造型:浑朴、敦厚。线条圆浑柔和,构图以弧线为主,大件器物早期不多,晚期增多。 胎质:胎骨较细腻(较之元代),胎色白度好些,密度也较紧,但瓷化程度并不高,较之元代器体要薄而灵巧,部分好的官窑器上能见枇杷红。 底釉:早期:白中泛青(或为枢府釉),釉质肥厚滋润,给人以含蓄的感觉,甚至是玉的感觉,有古典美感。后期:白度相对增强,釉质较肥厚,光泽不太强,釉色给人以深沉含蓄的感觉。 纹饰:用笔豪放,生动。题材广泛,取于自然,多写意,少写生。有人为意识,但仍以自然为主。 青料:国产青料:浙江土青、平等青(陂塘青)、回青(佛头青)、石子青、进口苏麻离青。 烧制工艺:常见窑红。釉底有缩釉、窑缝。罐类多见接口,器足根尖如鲫鱼背。多为釉底,少见砂底。底少有粘砂、跳刀痕。初有圈,砂底细腻光滑。 款识:始于永乐。宣德款式最多,有青花书款,阴、阳刻款等,楷、篆均有。 清 造型:轻巧、灵秀。线条挺直生硬,构图以直线为主,大件较多。 胎质:胎质较坚硬、致密,瓷化程度好(所谓中国真正的瓷器),胎质细腻,胎色较白,器体较薄,很少见有枇杷红的。 底釉:底釉发白略泛青,给人以光亮的感觉(康熙、乾隆最白,所谓浆糊白)。釉质细而薄,玻璃化程度好,色泽耀眼,有点刺眼,不够含蓄。 纹饰:用笔纤细,严谨。构图较图案化,甚至是拘谨刻板,较多人为意识。题材多仿古,以吉祥类图案为主。 青料:国产青料:石子青、明珠料、洋蓝。 烧制工艺:少见窑红,缩釉。琢器基本不见接口,器足根圆浑如灯草根。不见涩圈,多为釉底。少见跳刀,粘砂痕。 款识:历朝均有,款式多样,有青花书款,阴、阳刻款,楷、篆均有。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来更换部落格的文章了,眼见这片田地日渐枯萎荒芜,残垣断壁,人烟稀少,人气仅剩下一个荒村野寨的规模。不过没关系,杰伦很忙,其实我也很忙,这年头不景气大家都宁愿很忙,但不管再忙也还是要跟网友们聊聊天把酒话桑麻一番。所以,我决定今后要在自己的这块园地里勤于笔耕,好好的栽种字苗,祈望不久后,网友们的响应与留言能蔚然成林,绿树成荫,重建起昔日的汉唐盛世那行人熙攘,歌舞升平的长安城。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我则是:「文不在多、有换则新、人不在挤、有来就行」呵呵…宋汝窑/ 天青釉色长颈瓶 (无价/传世仅70余件)青花瓷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元〈青花鱼藻纹大罐) 国际拍卖价成交价/ 台币NT:128,160,000首先跟亲爱的网友们分享此次填写杰伦新专辑里这首「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一阵子我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我想用那些传世的国之瑰宝来当歌名的动机。当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青铜器,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词曲名,用青铜的厚实象征爱情的坚真;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才刚开始落笔时便发现杰伦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于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又因当时的青铜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使得「青铜器」这三个字看来太过厚重不够轻盈,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还未落笔便已放弃。后来我再次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为歌名,主要原因是为它举世无双的珍稀度所震撼。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跟烧制过程会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所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瑰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虽然最后还是没能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我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雨过天青云破处」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但后来我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于缠绵诽侧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于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当初当我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于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出:「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故必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过来说,天青色在期待着雨天的来临。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降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下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这天气的变幻莫测,那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雨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草本植物,实在是因为个人对「芭蕉」这款植物情有独锺莫名热爱。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于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不知怎地,对于「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植物增添些文人气质。还有顺带一提的是“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我从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揭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也因此,我用「门环惹铜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还有下一句歌词我也是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在「南拳妈妈」的《花恋蝶》中我就已经用了“惹”这个字来描述我欲达到的意境,在第一段歌词里「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我用「屏风“惹”夕阳斜」来表示黄昏时因屏风的阻挡致使照进屋内的光线倾斜,而不用较能让人望文生义的「屏风“遮”夕阳斜」。最后,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词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赘语的解释如下;一场大雨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朝代更迭,饱受岁月风霜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富古意。我先用「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于是我偶然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我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总之这首歌写的颇为辛苦,常字字斟酌,句句推敲,通篇词句真的几乎快达到「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的境界,但如此也很有成就感。下次如有时间再将此篇「青花瓷」词改写成散文式的文章与大家分享啰!...(笑)散落残缺的青花瓷片...总让人魂萦梦系一段段从前....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到《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再到《千里之外》里的黯然神伤“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离恨是歌者永恒的主题。《青花瓷》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阕R&B佳作。在《青花瓷》里我听到了《东风破》里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淡淡的哀愁,听到了《发如雪》里前尘后世轮回不息般轻轻的喟叹,也听到了《千里之外》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甚至听到了《爱在西元前》里风化千年而精魂不死的爱的誓言……心中五味陈杂,漫天的思念翻滚如潮,而耳旁却依然只是轻轻淡淡的吟唱而已,云淡风清。《青花瓷》里最感人的一个字,我以为是这个“等”字。一个“等”字,唱尽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是曲中却只用淡淡的语调唱来,再平常不过,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等待的时候,可以看书写字,可以吟诗作画,可以赏花弹琴,只是时时不曾忘记等待的人。痛苦吗?不,《青花瓷》里唱得如此悠然,原来满腹的离愁别恨也可以慢慢洗淡。求不得、爱别离又怎么样呢?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这样想来,不禁释然。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恩曾经那惊鸿一瞥的际遇。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青花瓷,也是一样。至少,我们能够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青花瓷里容颜旧,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的美丽,永远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里,可以欣赏,可以玩味,也可以守望。关于:天青色等烟雨(原作者:lavender2390)在陶瓷的制作里面雨过天青是一种非常难于制作的颜色因为在炉里烧出来,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上在釉上的颜色对炉火的温度等等要求都非常高所以 一般来说 雨过天青的瓷器 一直是稀少而昂贵的基本上,如果一件以前某个官窑烧出来的雨过天青,民间是很少很少的,都是要上贡的如果留到如今,市场价不下百万。所以这句歌词的意思在于:烟雨对于天青色来说,是它生命力的一部分,一如你之于我

永宣青花瓷研究论文

元、明、清青花瓷器的区别比较 元 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琢器多有接口,二节或多节。 款识:至今未见 明 造型:浑朴、敦厚。线条圆浑柔和,构图以弧线为主,大件器物早期不多,晚期增多。 胎质:胎骨较细腻(较之元代),胎色白度好些,密度也较紧,但瓷化程度并不高,较之元代器体要薄而灵巧,部分好的官窑器上能见枇杷红。 底釉:早期:白中泛青(或为枢府釉),釉质肥厚滋润,给人以含蓄的感觉,甚至是玉的感觉,有古典美感。后期:白度相对增强,釉质较肥厚,光泽不太强,釉色给人以深沉含蓄的感觉。 纹饰:用笔豪放,生动。题材广泛,取于自然,多写意,少写生。有人为意识,但仍以自然为主。 青料:国产青料:浙江土青、平等青(陂塘青)、回青(佛头青)、石子青、进口苏麻离青。 烧制工艺:常见窑红。釉底有缩釉、窑缝。罐类多见接口,器足根尖如鲫鱼背。多为釉底,少见砂底。底少有粘砂、跳刀痕。初有圈,砂底细腻光滑。 款识:始于永乐。宣德款式最多,有青花书款,阴、阳刻款等,楷、篆均有。 清 造型:轻巧、灵秀。线条挺直生硬,构图以直线为主,大件较多。 胎质:胎质较坚硬、致密,瓷化程度好(所谓中国真正的瓷器),胎质细腻,胎色较白,器体较薄,很少见有枇杷红的。 底釉:底釉发白略泛青,给人以光亮的感觉(康熙、乾隆最白,所谓浆糊白)。釉质细而薄,玻璃化程度好,色泽耀眼,有点刺眼,不够含蓄。 纹饰:用笔纤细,严谨。构图较图案化,甚至是拘谨刻板,较多人为意识。题材多仿古,以吉祥类图案为主。 青料:国产青料:石子青、明珠料、洋蓝。 烧制工艺:少见窑红,缩釉。琢器基本不见接口,器足根圆浑如灯草根。不见涩圈,多为釉底。少见跳刀,粘砂痕。 款识:历朝均有,款式多样,有青花书款,阴、阳刻款,楷、篆均有。

学校图书馆或者书店都有关于这类方面的书籍吧。不过建议你还是自己参考文献资料写点。

又不是艺术设计只是美术鉴赏,很简单的啊有需要把以前写的给你参考一下吧

有两篇,都是我们选修课的论文,我留着的。你看哪篇合适就用吧。【一】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的生产工艺: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它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到元代臻于成熟。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无论官窑与民窑,一直盛烧不衰,成为最具民族文化风格的重要彩瓷品种。青花瓷的特点: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青花瓷的历史: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华夏情结,如何继承创新是个争论的话题。一般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创新是指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它在艺术生命中起着变化、促进、增长、更新的作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量变式的创新与质变式的创新两个方面。量变式的创新主要是指在一种艺术范围里其发展只是一些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质变式的创新则是指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创作出了完全新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这两者关系可以理解为形似和神似的关系。保护、收藏、修缮、翻新、展览只是一种保存标本的方式,就像把熊猫放到保护区精心喂养以供参观是一样的,物种的苟延残喘而已,不是继承,更不是创新发展。目前的演绎的“青花热”潮流,在青花瓷的传承创新中,只有量变式的模仿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存古人的文明,实属拿来主义的做法,但是我们并不能为此全盘否定之,其存在是传统文化继承的最原始最基础的方式。质变式的创新升华,是传统文化的实质性的传承,是根植于文化土壤的民族文化史的进步,在该项实践中,可以挖掘现代人的文化潜质,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留下至深的脚印。所以,青花瓷艺术的真正生命力不可能在于天价的收藏更不在于时尚的简单模仿,这些浮浅而泛滥模仿的“青花热”只能是给古雅的青花瓷艺术本身蒙上污点。青花瓷的文化的传承发展要依靠质变式的创新,用现代科学的设计思维去传达凝练的文化神韵。【二】青花瓷,作为中国瓷中魁冠,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花色清新明丽幽静雅致,釉色光亮洁净白中泛青,气质典雅清新,极具中国传统墨画之神韵。其对于中国文化的阐述,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是艺术殿堂的瑰宝,是文人艺术家手中的爱物,是收藏家的猎物,是博物馆的珍品,是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标签。从荧屏热播赵雅芝主演的《青花》到风靡大江南北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从奥运会水上项目的“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到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的“青花瓷”立柱,“青花瓷”已更多地成为彰显中国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青花瓷如飓风卷入寻常人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掀起一股“青花热”潮流。随着大量“中国元素”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亮相,以“青花瓷”这一闻名世界、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华夏情结,一般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创新是指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它在艺术生命中起着变化、促进、增长、更新的作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量变式的创新与质变式的创新两个方面。量变式的创新主要是指在一种艺术范围里其发展只是一些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质变式的创新则是指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创作出了完全新的艺术作品。保护、收藏、修缮、翻新、展览只是一种保存标本的方式,不是继承,更不是创新发展。目前的演绎的“青花热”潮流,足以窥见我们的方式深值疑问。历史: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生产工艺: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它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到元代臻于成熟。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无论官窑与民窑,一直盛烧不衰,成为最具民族文化风格的重要彩瓷品种。特点: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如今在全国掀起的“青花热”,也反映了我们希望青花瓷作为民族骄傲的意愿,以青花瓷独特的艺术手法影响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并能在现代工艺、现代文明的环境下传播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文化效益。

青花瓷论文答辩

我就是学习瓷器学的,呵呵。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 、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其中,长沙窑的瓷器在亚非13个国家、73个地点都有出土,说明它的影响遍及国内外。从其产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枣、棕榈纹样及书写阿拉伯文等方面来看,可能出现了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瓷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达数百年之久,并远销国内各地及亚、非诸国;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饰,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釉里红的烧成难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纯正者少。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极受人们的欢迎。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陶瓷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输出的地区与国别有:东北亚的朝鲜与日本;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亚的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亚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此时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扬州或明州(今宁波)经朝鲜或直达日本的航线;二是从广州出发、到东南亚各国,或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经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的航线。当时有些船只继续沿阿拉伯半岛西航可达非洲。前述亚非各国中世纪遗迹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经过这两条航线而运输的。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经11次发掘,出土陶瓷器2万余万件,除极个别的为朝鲜瓷和日本瓷外,均属中国所产,其中绝大多数已判明所属窑口。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宋、元、明初时期的航线,主要有航行到东北亚、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及通往波斯湾等地的印度洋航线。这时期中国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印度洋航线上。一是可从波斯湾沿海岸向西行进而到达红海的吉达港,然后上岸陆行至麦加;也可以在苏丹边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驮行至尼罗河,再顺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开罗);还可以从红海口越曼德海峡到东非诸国。二是开辟了从马尔代夫马累港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横渡印度洋的航线。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运输路线一条是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港口西行达非洲,继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达西欧诸国;另一条是从福建漳州、厦门诸港至菲律宾马尼拉,然后越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上岸后陆行,经墨西哥城达大西洋岸港口韦腊克鲁斯港,再上船东行达西欧诸国。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 青花瓷歌词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2. 青花瓷MV舞台布景具有中国风的气息周杰伦08春晚版《青花瓷》. 填词人对青花瓷的解释填词人方文山对歌词的解释 首先跟亲爱的网友们分享此次填写杰伦新专辑里这首“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一阵子我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我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是青铜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歌名,以青铜的厚实来象征爱情的坚真;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刚开始落笔时却发现杰伦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於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又因当时的青铜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显得“青铜器”这三个字太过厚重笨拙,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尚未落笔便已放弃。 后来我再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我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但后来我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於缠绵悱恻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於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当初当我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於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过来说,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下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那天气的变幻莫测,那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骤雨自然的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著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植物,实在是因为个人对“芭蕉”这款植物的莫名喜爱,情有独钟。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於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不知怎地,对於“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植树增添些文人气质。 还有顺带一提的是“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我从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也因此,我用“门环惹铜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还有另一句歌词我也是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在“南拳妈妈”的《花恋蝶》中我就已经用了“惹”这个字,在第一段歌词里“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我用“屏风“惹”夕阳斜”来表示夕阳西下时因屏风的阻挡斜射进屋内的光线,而不用“屏风“遮”夕阳斜”。 最后,关於“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词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赘语的解释一下;一场大雨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著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风霜风吹雨打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富古意。我先用“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为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於是我偶然间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了,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我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总之这首歌写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4. 青花瓷的深层含义第一段其实已经清晰地说明了歌词所描述的对象,“我”一边为素胚上色,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从文笔和选用的意象来看,开首直叙,并不词藻华丽,但是已然奠定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去到”是典型的台湾的说法,改成“去了”更符合内地的语言习惯。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全文的点睛之语,优雅而深情。有人误认为“天正在等烟雨”等说法,是因为对青花瓷还缺少一定的了解。“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其实主要是湿度)所以说,烟雨天时出现天青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闻天籁。“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而伏笔一词其实对以后的结局作了暗示。“我”是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缘悋一面呢。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什么是晕?我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滴墨汁滴入一碗清水,看他缓缓扩散,这就是晕。人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竟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么?“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本句是一个标准的倒装,是的,看到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里,似乎是个喜剧结局。然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久念成痴,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月光消逝,不过更相思。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倒叙手法,交待和伊人匆匆相见,匆匆话别的来龙去脉,依然是一边勾勒一边追忆。不得不说方文山有着天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连续三个惹字用得极妙,虽然“帘外芭蕉惹骤雨”活剥自前人诗句。顺便说说,这种方式也叫做“无理而妙”,最早来自元曲,显然骤雨不是芭蕉惹来的,这样说没有道理,但是味道就出来了。还有一种说法: 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无疑是2008春晚的一个亮点。但是这首歌曲的歌词中却存在着错误———著名收藏家、鉴定家马未都说,该歌词中有两处错误,其中一处错误“谬误”。 对于这首歌曲,马未都认为最好的一句是开头,即“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但马未都认为,其中谬误最重的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此,马未都的解释是:青花自诞生之时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700年来无人撼动。可瓶底从未书写过汉隶,仅在明崇祯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写过隶书。另一处错误是“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马未都说,这句歌词的错误之处在于“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马未都还指出,在周杰伦前面唱歌时,后边背景中出现了几件瓷器,其中一件是晚清仿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赝品”。 为《青花瓷》平反——裴光辉驳马未都之谬误说 裴光辉:原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客座文物教授。著名文物鉴定家,青花瓷学者。出版《至正型青花瓷》《空白期青花瓷》《转变期青花瓷》《克拉克瓷》《康雍乾青花瓷》等青花瓷学术著作多部。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公司的“鬼谷门事件”中,因质疑该公司拍卖的成交价为亿人民币天价的元代青花鬼谷罐而蜚声海外,被称为是第一个向国外著名拍卖公司说不的中国文物专家。 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歌星周杰伦演唱的一首《青花瓷》,成为晚会亮点,好评如潮,并获得“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歌舞类二等奖。这是一首以中国青花瓷为创作元素的歌曲,以瓷器作为“中国元素”来创作歌曲,思路新颖,开拓了“中国风”歌曲创作的新路。歌词和演唱都十分维美,舞台大屏幕背景的古代青花瓷美图更增加了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可称是视听皆佳的一个节目。难怪其一播出很快就在国内广为流行传唱起来。 然而歌曲的热度还在强劲上升之际,京城的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发话了:《青花瓷》歌词出现谬误,并且“这些错误很低级,一般水平的人都能看出来”。娱乐新闻界的过敏神经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报章马上端出这样“夺人眼球”的标题:《周杰伦被找茬,收藏家称词者不懂瓷器》(《新闻晨报》)、《藏家马未都称周杰伦歌词错得离谱》(《成都商报》)、《马未都:周杰伦的歌词错得离谱》(《新闻午报》)《周杰伦有硬伤,专家称作者不太懂瓷器》(《现代快报》)《周杰伦歌词大穿帮》(《长江商报》)《是赝品》(《青岛早报》)…… 那么词作者方文山先生到底犯了哪些“很低级”的错误呢?马先生挑出了两处: “马未都认为,其中谬误最重的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此,马未都的解释是,青花自诞生之时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七百年来无人撼动。可瓶底从未书写过汉隶,仅在明崇祯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写过隶书,显然,写词者并不太懂瓷器。另一处错误是‘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马未都说,这句歌词的错误之处在于,‘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北京晨报》:《著名鉴定家:周杰伦《青花瓷》犯了低级错误》) 原来马先生是要求词作者像写学术论文那样来写歌词,不能使用虚构、想象、夸张等等文学手段,否则就难免犯“低级错误”。这不由使我想起宋代文豪苏东坡闹的一个笑话:说的是宋代诗人王祈创作了两句“竹诗”,他很得意地在苏东坡面前吟诵起来,诗曰“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东坡心里颇不服,挑刺道“好确实是极好,但这样算起来,十条竹竿才有一片竹叶啊。”事后还对人说“世间事忍笑为易,惟读王祈大夫诗,不笑为难。”(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五十五《宋朝杂记》下)其实该笑的不是王祈而是苏东坡,作为大文豪的他,不应该连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都不懂,而用加减乘除这样的算术工具来给诗作挑刺,文学运用的是形象思维,算术运用的是逻辑思维,岂可混为一谈?这样的笑话,明代的杨升庵也闹过,他曾给杜牧的名诗《江南春》挑刺说:“千里莺啼绿映红”原来应是“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杨慎《升庵诗话》八) 对于这种迂腐的见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经举例“以其之矛攻其之盾”曰“其尤酸迂不通者,既于诗求出处,抑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杜诗‘我欲相就沽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遂据以为唐时酒价。崔国辅诗‘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耶?求出处者,其可笑类如此。”马先生的不通之处恰恰正是犯了这种“诗求出处,抑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的错误。故其“棒喝”一出,马上被歌唱家的fans指责为“吹毛求疵”。 然而,更令我讶异的是:经我反复琢磨,《青花瓷》歌词中被马先生挑出来的两处“毛病”,即使从“考证事理”的迂腐的“学术角度”来苛求,结果竟然是无“毛”可吹,无“疵”可求。也就是说,《青花瓷》歌词关于青花款识的描写完全符合古代青花瓷的实际,并不存在马先生指出的“低级错误”和“谬误”。现不妨就马先生挑出的两处“硬伤”分析如下: 一、按马先生的说法,最严重的谬误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一句。外?因为青花瓷“瓶底从未书写过汉隶,仅在明崇祯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写过隶书”。其实,在明末清初(学术上称“转变期”)的青花瓷上,隶书款识大量存在,隶书款乃转变期青花瓷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大多是出现在器身和器口,但在器底者也绝非不见,只是相对较少而已。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青花婴戏夺标图钵式炉,底部即有“大明嘉靖年制”青花隶书款;泉州的晋江博物馆也有一件明末青花麒麟纹象耳簋,底部有青花隶书“鹤台珍玩”款。2006年秋季杭州艺术品拍卖会更出现一件清代乾隆青花八宝缠枝大瓶(拍品号1317 )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隶书款。说明青花瓶底部书隶书款的做法不但转变期存在,还延续到了清中期。一般青花琢器(包括炉、瓶、花觚等)底部的隶书款的以堂号款为多,也有少数赞颂款及年号款。 二、马先生挑出的另一出错误是“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外?因为“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马先生对什么是宋体字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或者说还不够正确、全面和深入。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上面的蓝料款、红料款乃是宋体字的其中一种,即所谓的“宋椠体”。(按“宋椠体”一词不是出版业的正规术语,它是传统古玩界对一种明代宋体字的俗称,最早见于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其实宋体字的面貌是很多的,最主要的有两种:形成于宋代的“仿宋体”(日本称“宋体”)和形成于明代的“宋体”(日本称“明体”,也就是古玩界所谓的“宋椠体”)。两种宋体都是从毛笔的楷书演变而来,是楷书运用于刻版而形成的印刷字体。但仿宋体由于形成较早,故保留了较多毛笔字特征;宋体由于形成时间较晚,刀刻特征更多。两种宋体其实也不难辨认:即“仿宋体”的横画和竖画粗细相当,没有悬殊的差别,风格接近于手书;“宋体”则横细竖粗,横竖差别悬殊,风格接近于刀刻(见图3)。长期以来,古玩界许多人有一个误区,即将主要出现在珐琅彩瓷上的所谓的“宋椠体”(即明代形成的那种横细竖粗的宋体字)当作宋体字的唯一风格,却将在瓷器上大量出现的风格接近于手书的仿宋体称为“楷书”。其实考察青花瓷自有款识以来的实际情况则不难发现:自明代永乐宣德以讫清末,青花瓷器上的宋体(绝大多数是具手书风格的“仿宋体”)落款比比皆是。不但有宋体年号款,还有宋体堂号款、吉语款、赞颂款等等。然而因为古玩界许多人一方面误以为“宋椠体”是唯一的宋体字,另一方面又将大量“仿宋体”等混同于楷书,有这样的误区,则他们对在青花瓷上大量出现的宋体字竟然视而不见就不足为怪了。还应该进一步指出的是:在青花瓷器上,不但有“仿宋体”的落款,还有“宋椠体”的落款,后者并非“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只是在青花瓷上为数数量不如仿宋体多而已。故马先生所说的“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并不符合事实。 顺便更正一下马先生的另一个错误,即关于舞台背景出现所谓“赝品”的问题。马先生说:“在周杰伦前面唱歌时,后边背景中出现了几件瓷器,其中一件是晚清仿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赝品’。”行内人都知道,所谓“赝品”的认定是有时间相对性的。比如康熙仿明代宣德的瓷器,在康熙时代的人看来,可以称之为“赝品”,但如这件瓷器传到了光绪,在光绪时代的人看来已经是“古董”了。同理,如果一件晚清仿前朝的瓷器传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已经是一件很够格的古董了,如何还称之为“赝品”?莫非马先生把自己当成了“晚清人”了?故舞台背景出现所谓“赝品”的指责并不成立。但是马未都在他开在新浪上的博客中评论此歌的末尾还写上了这么一段话,也许可以表示他的意思:不管如何,青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众情人,周董将七百年来的大众情人描眉画眼,重新打扮一番,推至春晚前台,功不可没。希望你辩论能够获得胜出!以上解释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教(*^__^*)

从传统文化继承创新角度剖析“青花热”作者:郁虎妹时间:2009-4-3 17:02: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摘要:北京奥运的青花系列的礼服,把人们对青花瓷宠爱推向极致。对传统文化瑰宝的爱慕,值得欣喜,但是其推崇方式,从传统文化的量变式和质变式的继承创新角度分析,值得担忧。下文,笔者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创新 量变式 质变式 青花瓷 正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华夏情结,政府及学术界都很关注这个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的实施可见一斑。然而,如何继承创新却是个争论的话题。一般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创新是指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它在艺术生命中起着变化、促进、增长、更新的作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量变式的创新与质变式的创新两个方面。量变式的创新主要是指在一种艺术范围里其发展只是一些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质变式的创新则是指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创作出了完全新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这两者关系可以理解为形似和神似的关系。保护、收藏、修缮、翻新、展览只是一种保存标本的方式,就像把熊猫放到保护区精心喂养以供参观是一样的,物种的苟延残喘而已,不是继承,更不是创新发展。目前的演绎的“青花热”潮流,足以窥见我们的方式深值疑问。青花瓷,作为中国瓷(China)中魁冠,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花色清新明丽幽静雅致,釉色光亮洁净白中泛青,气质典雅清新,极具中国传统墨画之神韵。其对于中国文化的阐述,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我们希望青花瓷作为民族的骄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影响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并能在现代工艺、现代文明的环境下传播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文化效益。青花瓷是艺术殿堂的瑰宝,是文人艺术家手中的爱物,是收藏家的猎物,是博物馆的珍品,是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标签。从荧屏热播赵雅芝主演的《青花》到风靡大江南北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从奥运会水上项目的“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到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的“青花瓷”立柱,“青花瓷”已更多地成为彰显中国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青花瓷如飓风卷入寻常人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掀起一股“青花热”潮流。随着大量“中国元素”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亮相,以“青花瓷”这一闻名世界、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以下,取几个代表性的实例来展开分析:一、量变式创新,即形的简单模仿。1、直接对传统青花瓷产品形态的现代翻版。下面四个例子是对传统青花瓷工艺品或日用品的直接拿来利用。其中图一是以王步为代表的文人画风格的青花,仍属于量变式的创新。具有青花瓷本身的大致形态,只是做了基本的形态的突破和装饰图案的创新。 2、直接借用青花瓷具象的形态纹饰进行二次创作。以下图例依次为青花瓷地毯、扬帆青岛的广告招贴、相机制造商Lomography 合作推出Diana 青花图案相机、北京10号线的北土城站与奥运支线相交入口、座椅及手枪纹饰、DVD的包装设计、惠普的青花瓷打印机。不禁惊叹从家具用品到电子产品、从宣传招贴到公共设施、从服装品牌到手枪纹饰,虽材料造型功能各异,但皆采用青花瓷的原本具象图案。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你第一次或单独看到他们时是多么的振奋与欣赏,可是在此处当它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敢说“豪无创意”反似小儿科的贴图。让蕴含深厚文化的古典隽永高雅的青花瓷,变得象一阵流行的时尚风。 二、质变式创新,即神的提炼升华。下图依次为:坐落在“绿色家园媒体村”的“青花瓷”ATM自动提款机、奥运礼仪服装和瓷质便筏概念设计。脱离了传统青花瓷的造型图案,现代视觉中多了份宁静、大气与优雅,透出的仅仅是青花的经典气质,然而每个设计却又明确告诉人们自己的功能与特色,透过自身设计展示自己的魅力,而不是借助青花瓷形态。我们不会感叹这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神的提炼,因为在传统文化分析中前辈早已对青花瓷的风格气质做了最凝练的叙述,但是我们赞赏设计师们能在理解吸收,并在现实的设计中把这些灵魂结合产品功能诉求用设计的形态视觉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出生于苏州的国际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很现代,很中国,很苏州的古老的现代建筑。他以绝妙的艺术手段用现代手法展示了苏州园林及建筑的景致小巧、移步换景、假山池沼、动静虚实等典型气质。传承并升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用现代清新的空气水分滋养的生长于传统文化沃土上的艺术形式,是可持续的。 结语:诚然,在青花瓷的传承创新中,只有量变式的模仿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存古人的文明,实属拿来主义的做法,但是我们并不能为此全盘否定之,其存在是传统文化继承的最原始最基础的方式。质变式的创新升华,是传统文化的实质性的传承,是根植于文化土壤的民族文化史的进步,在该项实践中,可以挖掘现代人的文化潜质,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留下至深的脚印。所以,青花瓷艺术的真正生命力不可能在于天价的收藏更不在于时尚的简单模仿,这些浮浅而泛滥模仿的“青花热”只能是给古雅的青花瓷艺术本身蒙上污点。青花瓷的文化的传承发展要依靠质变式的创新,用现代科学的设计思维去传达凝练的文化神韵。参考文献:[1]熊廖.中国陶瓷美术史.紫禁城出版社,1993[2]杨永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M].北京:大象出版社.2004:6-7.[3]景德镇的青花瓷.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4]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青花瓷鉴赏论文1500

青花瓷这首歌,是jay在2007年发布的歌曲中最成功的一首歌,它以简洁优美的旋律、清素淡雅的歌词在众多的流行歌曲中独树一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犹其是歌词的内容,可以说是寓情于景,情景结合,使人仿佛走进了歌曲所绘的意境中,流连忘返。 在评价这首歌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有关青花瓷的介绍吧。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是中国非常名贵的瓷器之一。而这种瓷器始见于唐代,兴盛于明清。由此可见,青花瓷的历史既古老又名贵,更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渊远流长。那么jay的这首歌以青花瓷为歌颂对象,当是想借取青花瓷所代表的“中国风”传统与青花瓷的名贵、珍稀。 [ 转自铁血社区 ]我们先来看看歌词的上半段吧。“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歌曲的上半段有什么含义呢?通过歌词的前几句我们可以看出,歌词中的作者应该是在临摹青花瓷瓶上的人物风景画。作者在临摹的过程中,为瓶身描绘的画作所感染,近而开始联想翩翩。那么,瓶身画作中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歌词用牡丹、仕女、嫣然一笑等几个重点词做出了回答。我们可以想象,那应该是一幅采用了中国传统国画笔法的仕女赏花图。那么,作者又是一位拥有何种背景的人呢?有关作者的年龄、职业、外表等等歌中并没有直接的描写出来,然而这一切都是不重要的,因为这样,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欣赏这首歌的时候,把自己想象中歌曲中的作者。歌曲告诉我们有关作者的什么信息?注意歌词中檀香、宣纸、走笔等几个词,我们能够猜到,作者应该是一位对绘画有研究的人。那么,作者联想到了什么呢?最后两句告诉了我们答案。“嫣然一笑”这个词用得好,当是作者心目中的的那个女生留给作者最美好的表情吧!以至于他联想到这位女生的第一件事就是那醉人的一笑。而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呢?“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是在告诉大家,他的心上人不在他身边,而且至少离他很远,去了“我去不了的地方”。总的来说,歌词的上半句点明了歌曲要歌颂的对象----一只名贵的青花瓷瓶;说明了歌曲中的主要人物----一位正在临摹瓶身画的作者;阐明了歌曲所包含的主要事件----作者触情生情,浮想联翩。而作者在临摹过程中,竟然为画中的物、画中的人所感染,近而联想到自己心爱的女生,那么看来,他也应该是一位性情中人,或者说是一位非常重感情的人。 我们再来看歌曲的下半段。“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有了对上半段的理解,我们分析下半段歌词就变得容易多了。前两句说明的是作者继续临摹瓶身画,在完成后即将落款时又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心上人。而接下来的两句话呢?第一句,将画中人比作心上人,自己心中所爱的人仿佛是经高温烧制,历经千年仍完好如初的画中仕女,象征着自己心爱的人在自己的心中弥足的珍贵与纯洁。而另外一句应该是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比作绣花针落地那样,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原来作者对心上人的爱早已放入内心记忆的最深处最不容易受打扰的地方,那是作者与心上人的心灵交流之地,容不得外界的任何干扰。而接下来的两句话呢?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窗外的雨打芭蕉、古老的门环与铜绿同作者和心上人的初次相见联系在了一起,形容作者与心上人之间的关系如同前两者一样的密不可分。一个“惹”字用得好!将作者对心上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思想描写得相当的传神。将作者对心上中的那种既爱又恨的心态描写得活灵活现。作者爱什么呢?爱的是那个在江南小镇一见钟情,从此缘定三生的人;作者恨什么呢?恨的是小镇一别就相距千里,自己恨不得插翅飞到心上人心边,却终不能肋生双翅的苦闷心情,恨的是那个不能在自己眼前,夺走了自己的思念的江南女子!作者爱恨交织在一起的那种复杂心态,通过这个“惹”字完美的表达了出来。而最后两句话,则是作者在画中的千山万水之间,仿佛看到了心上人的美丽身影,而定睛一看,却发现那女子已经消失于山水之间,心中是何等的懊恼与失望呢?相信只有经历过两地长相思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歌曲的下半段继承了上半段的故事,继续了作者对心上人的相思,为接下来歌曲高潮的到来做了完美的铺垫。 我们来看看歌曲最精彩的地方吧!“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好美丽的景色!好复杂的心境!好醉人的相思!好痛心的结局!作为整个歌曲的高潮部分,虽然只是寥寥几句,却将景色与作者的相思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天边堆起的乌云仿佛在等待细雨的到来,而我却在这种令人压抑的天气中苦苦的等待你的消息。江那边的远处升起的袅袅炊烟是不是身在江南的你在烹制一席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瓶底的前朝书法是那么的洒脱飘逸,就把它们当成是为我们相见而写下的“伏笔”吧!你看,那水中的月色多么的迷人!就象是你那令我痴迷的脸,而饱受相思之苦的我试图打捞起那美丽月色,却发现水波荡漾中破碎的月光。原来这一切都是虚幻一场!水中破碎的月亮难道是我们最终结局的开始?我不敢继续早已凌乱的思绪,又将眼光定在了那珍贵而又美丽的青花瓷上,它可体会不到我复杂的思绪,仍旧是那么的高贵与纯洁,就象是你那最最迷人的----笑容。歌曲至此戛然而止,留给人们以无尽的瑕思。 歌曲赏析完了,而我还沉浸在那江南的小镇中,远望歌曲中的男女主人公那最美丽的邂逅呢!呵呵,这首歌以以流行歌曲中传统的情感描写为对象,却又不落窠臼,巧妙的寓情于景,再加上中国风似的旋律,确实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整个歌曲可以用“思”、“等”两个字来概括,统篇表现出了作者对远在千里的心上人的“思”与苦苦等待与心上人相见的爱恨交织的心情,确实是一首能够深入人心的好作品。做为jay的每张专辑中必有的一首中国风式的歌曲,《青花瓷》这首歌同样没有令歌迷们失望。相比于之前的中国风歌曲《东风破》、《七里香》、《千里之外》等等,《青花瓷》在歌曲的旋律、意境等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确实是一首令人感觉到“美不胜收”的歌曲。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jay,支持jay的歌

1. 青花瓷歌词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2. 青花瓷MV舞台布景具有中国风的气息周杰伦08春晚版《青花瓷》. 填词人对青花瓷的解释填词人方文山对歌词的解释 首先跟亲爱的网友们分享此次填写杰伦新专辑里这首“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一阵子我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我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是青铜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歌名,以青铜的厚实来象征爱情的坚真;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刚开始落笔时却发现杰伦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於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又因当时的青铜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显得“青铜器”这三个字太过厚重笨拙,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尚未落笔便已放弃。 后来我再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我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但后来我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於缠绵悱恻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於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当初当我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於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过来说,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下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那天气的变幻莫测,那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骤雨自然的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著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植物,实在是因为个人对“芭蕉”这款植物的莫名喜爱,情有独钟。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於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不知怎地,对於“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植树增添些文人气质。 还有顺带一提的是“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我从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也因此,我用“门环惹铜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还有另一句歌词我也是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在“南拳妈妈”的《花恋蝶》中我就已经用了“惹”这个字,在第一段歌词里“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我用“屏风“惹”夕阳斜”来表示夕阳西下时因屏风的阻挡斜射进屋内的光线,而不用“屏风“遮”夕阳斜”。 最后,关於“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词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赘语的解释一下;一场大雨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著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风霜风吹雨打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富古意。我先用“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为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於是我偶然间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了,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我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总之这首歌写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4. 青花瓷的深层含义第一段其实已经清晰地说明了歌词所描述的对象,“我”一边为素胚上色,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从文笔和选用的意象来看,开首直叙,并不词藻华丽,但是已然奠定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去到”是典型的台湾的说法,改成“去了”更符合内地的语言习惯。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全文的点睛之语,优雅而深情。有人误认为“天正在等烟雨”等说法,是因为对青花瓷还缺少一定的了解。“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其实主要是湿度)所以说,烟雨天时出现天青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闻天籁。“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而伏笔一词其实对以后的结局作了暗示。“我”是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缘悋一面呢。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什么是晕?我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滴墨汁滴入一碗清水,看他缓缓扩散,这就是晕。人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竟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么?“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本句是一个标准的倒装,是的,看到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里,似乎是个喜剧结局。然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久念成痴,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月光消逝,不过更相思。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倒叙手法,交待和伊人匆匆相见,匆匆话别的来龙去脉,依然是一边勾勒一边追忆。不得不说方文山有着天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连续三个惹字用得极妙,虽然“帘外芭蕉惹骤雨”活剥自前人诗句。顺便说说,这种方式也叫做“无理而妙”,最早来自元曲,显然骤雨不是芭蕉惹来的,这样说没有道理,但是味道就出来了。还有一种说法: 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无疑是2008春晚的一个亮点。但是这首歌曲的歌词中却存在着错误———著名收藏家、鉴定家马未都说,该歌词中有两处错误,其中一处错误“谬误”。 对于这首歌曲,马未都认为最好的一句是开头,即“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但马未都认为,其中谬误最重的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此,马未都的解释是:青花自诞生之时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700年来无人撼动。可瓶底从未书写过汉隶,仅在明崇祯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写过隶书。另一处错误是“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马未都说,这句歌词的错误之处在于“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马未都还指出,在周杰伦前面唱歌时,后边背景中出现了几件瓷器,其中一件是晚清仿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赝品”。 为《青花瓷》平反——裴光辉驳马未都之谬误说 裴光辉:原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客座文物教授。著名文物鉴定家,青花瓷学者。出版《至正型青花瓷》《空白期青花瓷》《转变期青花瓷》《克拉克瓷》《康雍乾青花瓷》等青花瓷学术著作多部。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公司的“鬼谷门事件”中,因质疑该公司拍卖的成交价为亿人民币天价的元代青花鬼谷罐而蜚声海外,被称为是第一个向国外著名拍卖公司说不的中国文物专家。 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歌星周杰伦演唱的一首《青花瓷》,成为晚会亮点,好评如潮,并获得“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歌舞类二等奖。这是一首以中国青花瓷为创作元素的歌曲,以瓷器作为“中国元素”来创作歌曲,思路新颖,开拓了“中国风”歌曲创作的新路。歌词和演唱都十分维美,舞台大屏幕背景的古代青花瓷美图更增加了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可称是视听皆佳的一个节目。难怪其一播出很快就在国内广为流行传唱起来。 然而歌曲的热度还在强劲上升之际,京城的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发话了:《青花瓷》歌词出现谬误,并且“这些错误很低级,一般水平的人都能看出来”。娱乐新闻界的过敏神经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报章马上端出这样“夺人眼球”的标题:《周杰伦被找茬,收藏家称词者不懂瓷器》(《新闻晨报》)、《藏家马未都称周杰伦歌词错得离谱》(《成都商报》)、《马未都:周杰伦的歌词错得离谱》(《新闻午报》)《周杰伦有硬伤,专家称作者不太懂瓷器》(《现代快报》)《周杰伦歌词大穿帮》(《长江商报》)《是赝品》(《青岛早报》)…… 那么词作者方文山先生到底犯了哪些“很低级”的错误呢?马先生挑出了两处: “马未都认为,其中谬误最重的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此,马未都的解释是,青花自诞生之时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七百年来无人撼动。可瓶底从未书写过汉隶,仅在明崇祯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写过隶书,显然,写词者并不太懂瓷器。另一处错误是‘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马未都说,这句歌词的错误之处在于,‘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北京晨报》:《著名鉴定家:周杰伦《青花瓷》犯了低级错误》) 原来马先生是要求词作者像写学术论文那样来写歌词,不能使用虚构、想象、夸张等等文学手段,否则就难免犯“低级错误”。这不由使我想起宋代文豪苏东坡闹的一个笑话:说的是宋代诗人王祈创作了两句“竹诗”,他很得意地在苏东坡面前吟诵起来,诗曰“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东坡心里颇不服,挑刺道“好确实是极好,但这样算起来,十条竹竿才有一片竹叶啊。”事后还对人说“世间事忍笑为易,惟读王祈大夫诗,不笑为难。”(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五十五《宋朝杂记》下)其实该笑的不是王祈而是苏东坡,作为大文豪的他,不应该连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都不懂,而用加减乘除这样的算术工具来给诗作挑刺,文学运用的是形象思维,算术运用的是逻辑思维,岂可混为一谈?这样的笑话,明代的杨升庵也闹过,他曾给杜牧的名诗《江南春》挑刺说:“千里莺啼绿映红”原来应是“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杨慎《升庵诗话》八) 对于这种迂腐的见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经举例“以其之矛攻其之盾”曰“其尤酸迂不通者,既于诗求出处,抑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杜诗‘我欲相就沽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遂据以为唐时酒价。崔国辅诗‘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耶?求出处者,其可笑类如此。”马先生的不通之处恰恰正是犯了这种“诗求出处,抑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的错误。故其“棒喝”一出,马上被歌唱家的fans指责为“吹毛求疵”。 然而,更令我讶异的是:经我反复琢磨,《青花瓷》歌词中被马先生挑出来的两处“毛病”,即使从“考证事理”的迂腐的“学术角度”来苛求,结果竟然是无“毛”可吹,无“疵”可求。也就是说,《青花瓷》歌词关于青花款识的描写完全符合古代青花瓷的实际,并不存在马先生指出的“低级错误”和“谬误”。现不妨就马先生挑出的两处“硬伤”分析如下: 一、按马先生的说法,最严重的谬误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一句。外?因为青花瓷“瓶底从未书写过汉隶,仅在明崇祯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写过隶书”。其实,在明末清初(学术上称“转变期”)的青花瓷上,隶书款识大量存在,隶书款乃转变期青花瓷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大多是出现在器身和器口,但在器底者也绝非不见,只是相对较少而已。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青花婴戏夺标图钵式炉,底部即有“大明嘉靖年制”青花隶书款;泉州的晋江博物馆也有一件明末青花麒麟纹象耳簋,底部有青花隶书“鹤台珍玩”款。2006年秋季杭州艺术品拍卖会更出现一件清代乾隆青花八宝缠枝大瓶(拍品号1317 )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隶书款。说明青花瓶底部书隶书款的做法不但转变期存在,还延续到了清中期。一般青花琢器(包括炉、瓶、花觚等)底部的隶书款的以堂号款为多,也有少数赞颂款及年号款。 二、马先生挑出的另一出错误是“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外?因为“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马先生对什么是宋体字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或者说还不够正确、全面和深入。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上面的蓝料款、红料款乃是宋体字的其中一种,即所谓的“宋椠体”。(按“宋椠体”一词不是出版业的正规术语,它是传统古玩界对一种明代宋体字的俗称,最早见于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其实宋体字的面貌是很多的,最主要的有两种:形成于宋代的“仿宋体”(日本称“宋体”)和形成于明代的“宋体”(日本称“明体”,也就是古玩界所谓的“宋椠体”)。两种宋体都是从毛笔的楷书演变而来,是楷书运用于刻版而形成的印刷字体。但仿宋体由于形成较早,故保留了较多毛笔字特征;宋体由于形成时间较晚,刀刻特征更多。两种宋体其实也不难辨认:即“仿宋体”的横画和竖画粗细相当,没有悬殊的差别,风格接近于手书;“宋体”则横细竖粗,横竖差别悬殊,风格接近于刀刻(见图3)。长期以来,古玩界许多人有一个误区,即将主要出现在珐琅彩瓷上的所谓的“宋椠体”(即明代形成的那种横细竖粗的宋体字)当作宋体字的唯一风格,却将在瓷器上大量出现的风格接近于手书的仿宋体称为“楷书”。其实考察青花瓷自有款识以来的实际情况则不难发现:自明代永乐宣德以讫清末,青花瓷器上的宋体(绝大多数是具手书风格的“仿宋体”)落款比比皆是。不但有宋体年号款,还有宋体堂号款、吉语款、赞颂款等等。然而因为古玩界许多人一方面误以为“宋椠体”是唯一的宋体字,另一方面又将大量“仿宋体”等混同于楷书,有这样的误区,则他们对在青花瓷上大量出现的宋体字竟然视而不见就不足为怪了。还应该进一步指出的是:在青花瓷器上,不但有“仿宋体”的落款,还有“宋椠体”的落款,后者并非“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只是在青花瓷上为数数量不如仿宋体多而已。故马先生所说的“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并不符合事实。 顺便更正一下马先生的另一个错误,即关于舞台背景出现所谓“赝品”的问题。马先生说:“在周杰伦前面唱歌时,后边背景中出现了几件瓷器,其中一件是晚清仿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赝品’。”行内人都知道,所谓“赝品”的认定是有时间相对性的。比如康熙仿明代宣德的瓷器,在康熙时代的人看来,可以称之为“赝品”,但如这件瓷器传到了光绪,在光绪时代的人看来已经是“古董”了。同理,如果一件晚清仿前朝的瓷器传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已经是一件很够格的古董了,如何还称之为“赝品”?莫非马先生把自己当成了“晚清人”了?故舞台背景出现所谓“赝品”的指责并不成立。但是马未都在他开在新浪上的博客中评论此歌的末尾还写上了这么一段话,也许可以表示他的意思:不管如何,青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众情人,周董将七百年来的大众情人描眉画眼,重新打扮一番,推至春晚前台,功不可没。希望你辩论能够获得胜出!以上解释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教(*^__^*)

从传统文化继承创新角度剖析“青花热”作者:郁虎妹时间:2009-4-3 17:02: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摘要:北京奥运的青花系列的礼服,把人们对青花瓷宠爱推向极致。对传统文化瑰宝的爱慕,值得欣喜,但是其推崇方式,从传统文化的量变式和质变式的继承创新角度分析,值得担忧。下文,笔者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创新 量变式 质变式 青花瓷 正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华夏情结,政府及学术界都很关注这个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的实施可见一斑。然而,如何继承创新却是个争论的话题。一般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创新是指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它在艺术生命中起着变化、促进、增长、更新的作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量变式的创新与质变式的创新两个方面。量变式的创新主要是指在一种艺术范围里其发展只是一些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质变式的创新则是指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创作出了完全新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这两者关系可以理解为形似和神似的关系。保护、收藏、修缮、翻新、展览只是一种保存标本的方式,就像把熊猫放到保护区精心喂养以供参观是一样的,物种的苟延残喘而已,不是继承,更不是创新发展。目前的演绎的“青花热”潮流,足以窥见我们的方式深值疑问。青花瓷,作为中国瓷(China)中魁冠,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花色清新明丽幽静雅致,釉色光亮洁净白中泛青,气质典雅清新,极具中国传统墨画之神韵。其对于中国文化的阐述,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我们希望青花瓷作为民族的骄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影响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并能在现代工艺、现代文明的环境下传播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文化效益。青花瓷是艺术殿堂的瑰宝,是文人艺术家手中的爱物,是收藏家的猎物,是博物馆的珍品,是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标签。从荧屏热播赵雅芝主演的《青花》到风靡大江南北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从奥运会水上项目的“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到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的“青花瓷”立柱,“青花瓷”已更多地成为彰显中国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青花瓷如飓风卷入寻常人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掀起一股“青花热”潮流。随着大量“中国元素”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亮相,以“青花瓷”这一闻名世界、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以下,取几个代表性的实例来展开分析:一、量变式创新,即形的简单模仿。1、直接对传统青花瓷产品形态的现代翻版。下面四个例子是对传统青花瓷工艺品或日用品的直接拿来利用。其中图一是以王步为代表的文人画风格的青花,仍属于量变式的创新。具有青花瓷本身的大致形态,只是做了基本的形态的突破和装饰图案的创新。 2、直接借用青花瓷具象的形态纹饰进行二次创作。以下图例依次为青花瓷地毯、扬帆青岛的广告招贴、相机制造商Lomography 合作推出Diana 青花图案相机、北京10号线的北土城站与奥运支线相交入口、座椅及手枪纹饰、DVD的包装设计、惠普的青花瓷打印机。不禁惊叹从家具用品到电子产品、从宣传招贴到公共设施、从服装品牌到手枪纹饰,虽材料造型功能各异,但皆采用青花瓷的原本具象图案。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你第一次或单独看到他们时是多么的振奋与欣赏,可是在此处当它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敢说“豪无创意”反似小儿科的贴图。让蕴含深厚文化的古典隽永高雅的青花瓷,变得象一阵流行的时尚风。 二、质变式创新,即神的提炼升华。下图依次为:坐落在“绿色家园媒体村”的“青花瓷”ATM自动提款机、奥运礼仪服装和瓷质便筏概念设计。脱离了传统青花瓷的造型图案,现代视觉中多了份宁静、大气与优雅,透出的仅仅是青花的经典气质,然而每个设计却又明确告诉人们自己的功能与特色,透过自身设计展示自己的魅力,而不是借助青花瓷形态。我们不会感叹这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神的提炼,因为在传统文化分析中前辈早已对青花瓷的风格气质做了最凝练的叙述,但是我们赞赏设计师们能在理解吸收,并在现实的设计中把这些灵魂结合产品功能诉求用设计的形态视觉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出生于苏州的国际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很现代,很中国,很苏州的古老的现代建筑。他以绝妙的艺术手段用现代手法展示了苏州园林及建筑的景致小巧、移步换景、假山池沼、动静虚实等典型气质。传承并升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用现代清新的空气水分滋养的生长于传统文化沃土上的艺术形式,是可持续的。 结语:诚然,在青花瓷的传承创新中,只有量变式的模仿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存古人的文明,实属拿来主义的做法,但是我们并不能为此全盘否定之,其存在是传统文化继承的最原始最基础的方式。质变式的创新升华,是传统文化的实质性的传承,是根植于文化土壤的民族文化史的进步,在该项实践中,可以挖掘现代人的文化潜质,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留下至深的脚印。所以,青花瓷艺术的真正生命力不可能在于天价的收藏更不在于时尚的简单模仿,这些浮浅而泛滥模仿的“青花热”只能是给古雅的青花瓷艺术本身蒙上污点。青花瓷的文化的传承发展要依靠质变式的创新,用现代科学的设计思维去传达凝练的文化神韵。参考文献:[1]熊廖.中国陶瓷美术史.紫禁城出版社,1993[2]杨永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M].北京:大象出版社.2004:6-7.[3]景德镇的青花瓷.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4]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 索引序列
  • 青花瓷艺术研究论文摘要
  • 青花瓷艺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永宣青花瓷研究论文
  • 青花瓷论文答辩
  • 青花瓷鉴赏论文15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