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查重,不光是针对毕业论文,其实你以后上研究生发表期刊论文或者工作后发表职称论文都是需要进行查重检测的,以下我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地,学校基本上都是要求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在30%以内。大家在自检时尽量控制在20%以内,因为查重系统随时在更新数据库和算法。(2)研究生毕业论文:一般地,学校基本上都是要求硕士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在25%以内。当然,各个学校有所不同,大家在自检时尽量控制在15%以内。(3)博士毕业论文:相较本科和研究生,全国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还是很少的。学校要求不尽相同。一般地,在自检时尽量控制在10%以内。(4)小论文(期刊论文、职称论文):一般地,要求是30%以内。当然,期刊的等级不一样,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 img src=”” />
查重率不能高于20%,部分高校要求不能超过10%
1、查重率小于10%-15%,学位论文合格,直接送审或答辩;2、查重率在15%-30%之间,去导师处填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重新检测申请表,申请进行论文修改,时间不超过两天,再检测合格后可参与答辩;3、查重率大于30%,学位评定小组将结合核心章节的重复率等因素来确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和性质,必须认真修改论文并延期半年才能填写重新检测申请表,查重通过后申请答辩,严重的直接取消答辩资格。
不同学校对于重复率要求是不一样,大体来说,大同小异,本科的查重率一般要求控制在30%内,研究生论文的要求会更高。如果去掉引用文献的符合率,低于20%,则可视为合格。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学校会把研究生的论文查重率控制在15%以内。博士的论文查重率要求最严格,一般不超过10%。如果是比较严格的大学,会要求博士生毕业在5%以内。
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重率一般要求为20%。
一、研究生论文查重的标准是什么?
1.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重复率一般应控制在20%以内,这也是必须的。如果重复率在20%到30%之间,很可能会被拒绝。如果需要重新修改,重复率较高的将被取消论文答辩资格。
2.对于一些要求更严格的学校,研究生论文的重复率可能在15%以内。当不符合标准时,论文也将面临拒绝修改、延迟答辩等情况。
3.在使用查重系统查重方面,研究生论文查重使用的系统与本科论文查重系统不同。例如,VIP5.3系统用于知网,但具体查重规则基本相同。
二、研究生论文查重方法。
1.与本科论文查重相同,知网也广泛应用于研究生论文查重。查重步骤主要是登录系统。点击进入研究生论文查重模板,输入论文相关信息,点击查重下载论文检测报告。
2.研究生论文查重时,可以使用其他一些论文查重系统进行查重,但最终查重时,应使用与学校要求一致的论文查重系统,避免因数据库和查重算法不同而导致查重结果不同。
研究生大多在15%以内的,具体用哪个数据库看学校是选择的知网还是维普了
截至2014年4月,该校成立了临床药理、皮肤病、卫生事业管理等65个省、校级研究所。建有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中央(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理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人口健康与优生省级实验室、安徽人群健康与重大疾病筛查和诊断省级实验室、安徽天然药物活性研究省级实验室、徽省口腔疾病研究省级实验室、安徽口腔疾病研究省级实验室、消化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人畜共患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病原生物学省级实验室、安徽老年病分子医学省级实验室、安徽内分泌代谢省级实验室等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高校抗炎免疫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高校消化疾病重点实验室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抗炎免疫中药药理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中药药理(心脑血管)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生物医学基础与应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临床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新药安全评价中心 2007年至2012年,该校科技项目总经费达2.54亿元,其中纵向经费达1.99亿元,国家级项目经费占纵向经费的70.7%。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05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以上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9166篇,自然科学类三大检索论文714篇。出版学术著作200余部 。2009年至2013年,该校共承担“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4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近年来保持安徽省属高校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高校自然科学技术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三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和卫生管理奖各1项。先后以责任作者单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学》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研究上居国内领先水平 。2008年度,该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5项,总资助经费1018万元;发表国内科技论文1612篇,全国高校排名第49位,首次进入全国高校50强,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被引92篇223次,全国高校排名第98位,首次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该校皮肤遗传研究团队发现银屑病易感基因,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研究成果,这一发现标志着中国银屑病的易感基因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继2005年和2006年连续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之后,该校徐德祥和魏伟教授领衔再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2001级药理学硕士研究生一科技论文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2009年度,该校自然科学研究排名跃升至安徽省省内第3位、省属高校第1位。再次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科普奖,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共有246项项目获得资助(含16项横向课题),资助总经费3384.81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9项,总资助经费1038万元;新增1项科技部“十一五”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973计划项目前期专项,1项863计划专项。发现银屑病、红斑狼疮和麻风病易感基因的三项原创性重大成果被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自然遗传》刊载 。发表论文全国高校排名第44位,全国医药类高校排名第12位,国内论文被引全国高校排名第66位。张学军教授研究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 。 2011年,该校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各类省级奖项16项。发表国内科技论文2302篇,在全国高校排名位列第31位,SCI收录文献全国高校排名112位,35篇论文被评为“表现不俗的论文”,8篇论文进入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2010年自然出版指数中国报告》中该校位列中国区第13位,在《自然》子刊《自然遗传》排名上,该校名列全国榜首。共有426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经费607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97项,资助经费3809万元,立项数和经费数继续稳居省属高校首位,连续10年保持递增,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截至2012年12月,该校发表在《自然遗传》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已达到17篇 。2012年,该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88项,总资助经费4339万元,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批优青项目资助 。 党委书记:李俊校长:曹云霞副校长:胡志、朱启星、金宗祥党委副书记:刘群英纪委书记:常业军 校长党委书记姓名职务任职时间姓名职务任职时间郭琦元东南医大校长1926年5月—1930年1月李广涛党委书记1951年2月—1956年6月郭琦元东南医学院院长1930年1月—1947年1月陈韧党委书记1956年1月—1964年2月张锡祺东南医学院院长1947年1月—1952年10月李广涛党委书记1964年2月—1966年10月张锡祺安徽医学院院长1952年10月—1960年5月崔剑晓党委书记1964年2月—1966年10月陈韧安徽医学院院长1960年12月—1964年2月陆志杰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0年2月—1971年4月李广涛安徽医学院院长1964年2月—1966年10月杜旭党委书记1971年4月—1973年5月陆志杰革委会主任1968年6月—1970年2月陈韧党委书记1973年5月—1976年6月李培生革委会主任1971年2月—1973年5月张长安党委第一书记1976年6月—1977年8月范瑞峰革委会主任1973年5月—1976年6月陈韧党委书记1976年6月—1977年9月龙云彩革委会主任1976年6月—1977年8月龙云彩党委书记1976年6月—1977年8月刘正文革委会主任1977年9月—1978年2月刘正文党委书记1977年9月—1979年1月程毅川安徽医学院院长1978年2月—1983年9月田玉秀党委书记1979年1月—1983年10月许建平安徽医学院院长1983年10月—1985年3月姚静篁党委书记1983年10月—1988年8月徐叔云安徽医学院院长1985年4月—1985年12月任诗书党委书记1991年3月—1995年8月徐叔云安医大校长1985年12月—1997年9月夏英庭党委书记1995年8月—2003年6月夏英庭安医大校长1997年9月—2001年12月桂宁东党委书记2003年6月—2008年9月张学军安医大校长2003年6月—2014年3月李俊党委书记2008年9月— 曹云霞安医大校长2014年3月—--------------------------------------------
安徽医科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链接: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重率一般要求为20%。
一、研究生论文查重的标准是什么?
1.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重复率一般应控制在20%以内,这也是必须的。如果重复率在20%到30%之间,很可能会被拒绝。如果需要重新修改,重复率较高的将被取消论文答辩资格。
2.对于一些要求更严格的学校,研究生论文的重复率可能在15%以内。当不符合标准时,论文也将面临拒绝修改、延迟答辩等情况。
3.在使用查重系统查重方面,研究生论文查重使用的系统与本科论文查重系统不同。例如,VIP5.3系统用于知网,但具体查重规则基本相同。
二、研究生论文查重方法。
1.与本科论文查重相同,知网也广泛应用于研究生论文查重。查重步骤主要是登录系统。点击进入研究生论文查重模板,输入论文相关信息,点击查重下载论文检测报告。
2.研究生论文查重时,可以使用其他一些论文查重系统进行查重,但最终查重时,应使用与学校要求一致的论文查重系统,避免因数据库和查重算法不同而导致查重结果不同。
硕士论文的查重率以论文删除引用文献的查重率为准。一般来说,高校规定硕士论文的查重率不得高于20%,少数高校规定硕士论文的查重率不得高于10%。
此外,paperfree小编告诉大家,查重率通常是指论文查重系统检测出来的重复率。
1、抄袭率低于15%的,基本可以通过。
2、如果剽窃率在15%~30%之间,导师需要签字,但没有大问题(特别是在许多研究透彻的领域,文献综述重复率(或重复检查率)超过50%并不奇怪)
3、抄袭率在30~50%之间,需要学校领导(应该是学院领导)签字,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4、如果重复率超过50%,那就不好了。轻则论文重写,重则可能会推迟毕业。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迈出学校大门的最后一个关卡,它是一个耗时耗力的事情,不是写完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后面还有毕业论文查重和毕业答辩。今天就跟大家来说说毕业论文查重的问题。
用文论查重软件可以让我们从论文的初查到论文的定稿这个阶段节省很多时间。在把毕业论文提交学校之前,
最好是先了解学校对于毕业论文查重的要求,自己先用论文查重软件检测,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论文重复率情况,再进行降重和修改,主要针对论文重复率高的部分重点修改,使用“在线改重”功能一边查重一边修改,高效完成毕业论文的修改。
硕士论文的查重范围要低于20%,硕士论文的查重严格。普通高校的硕士论文查重率要低于20%,而重点高校的硕士论文查重率要低于15%,尤其是982/211和优秀专业。
随着论文已成为社会公认的评估方法,论文降重也逐渐总结了很多技巧,这些论文降重技能可以帮助用户更有效地完成论文降重,因此对于研究生用户,有必要了解毕业论文降重技能。而硕士和博士学院内部识别的论文查重检测系统是内部系统,因此论文降重技能也需要学校内部系统。
由于查重系统是根据连续重复的字数来确定论文的重复或剽窃,因此研究生毕业论文降重的关键也是连续重复的内容。研究生可以通过同义词替换关键词来降低论文的重复,而不会改变论文的大意。语言顺序也是研究生可以用来降低论文重复的一个方面。研究生可以通过将主动句转换为被动句等句型来降低重复。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刊名《淮南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淮南工业学院主办的以刊登理工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为主的自然科学类期刊。1981年创刊,名为《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7年4月淮南矿业学院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本刊于1999年3月改名为《淮南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4—1167/T;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0932)。该期刊旨在总结、交流本院教学、科研成果,加强与兄弟院校及有关设计、研究、煤炭生产建设等单位的学术经验交流,为不断提高我院教学、科研水平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专业技术应用、医学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本刊是《矿业文摘》、《全国报刊文摘》常用中文期刊源刊,是中国科技文献统计源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在1992—1996年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1989年获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二等奖;1992年获CUJA综合数据质量二等奖;1995年获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三等奖;1995年、1998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首届《CAJ—CD》执行优秀奖。 基础理论研究专业技术应用科学实验报告科研成果报告 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04)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05) 第一届:淮南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名单主 编:柴登榜副主编:冯震海 赵在田 罗友椿委 员:田家裕 孙文若 蔡善明 王聚超 陈资平 周治安 刘峥 程乃栋 张恩广 龚幼民 邱尚周 胡学文第二届:淮南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名单主 编:柴登榜副主编:白铭声 罗友椿委 员:于震江 王戊辰 王聚超 孙文若 田家裕 刘 峥刘蔼萍 张恩广 陈资平 周治安 胡企强 胡学文 龚幼民 程乃栋 蔡善明第三届:淮南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名单主 编:白铭声副主编:李贤国 罗友椿委 员:于震江 王聚超 冯震海 孙文若 刘峥 刘蔼萍朱效嘉 吴中立 李茂萱 张恩广 陈资平 周治安 周绩贤 胡企强 龚幼民 程乃栋 蔡善明 期刊名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名题写: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期刊汉语拼音: HUAINAN GONGYE XUEYUAN XUEBAO期刊外文名: JOURNAL OF HUAI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刊 期: 季刊创办日期: 1981主办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主 编: 程 桦责任编辑: 何学华编辑部副主任: 梁 星编辑部通信地址: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 232001国内统一刊号: CN 34-1167/T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1-0932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国内总发行: 全国各地邮电局(所)国外总发行: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北京782信箱)国内定价: 全年20元,每期5.00元 法律研究经济管理教育理论教学研究 安徽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一等奖(02-03)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04)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洞山邮政编码:232001
截至2015年9月,安徽理工大学拥有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教育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26个和63个研究所。 国家级科研平台 国家工程实验室: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与淮南矿业集团联办)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中煤矿山建设集团联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科研平台 省级重点实验室:煤与瓦斯共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现代矿业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矿山建设工程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高校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高校矿山建设工程重点实验室、安徽智能矿山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矿山掘进与运输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现代煤炭加工技术研究院、煤矿综合利用安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矿山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矿业企业安全管理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45年,1993年和2000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图书馆先后并入,由此形成本部图书馆、北区图书馆、西区图书馆。目前,三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4.48万㎡。阅览座位6400个。各阅览室和书库全部开架服务,实现了藏、借、阅一体化服务。自修阅览室的周开放时间为108.5小时,数字化资源24小时开放。 2011年末, 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到355.38万册,其中纸质书刊143.04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1个:包括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D外文数据库、EBSCO等数字资源。图书馆还面向重点学科,自建了3个特色数据库。 学术出版中心: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2007年9月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是校直属机构,由学校直接领导。学术出版中心负责编辑出版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理工大学主办的《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两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一种非公开发行刊物《矿业科学技术》。
1.搜索“中国知网”,点击进入知网网页
2.点击网页右上角登录
3.点击“校外访问”
4.在输入框输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点击前往
5.账号:学号,密码:研究生管理系统密码(初始密码:身份证号@hdzf,如已更改,请输入新密码),点击登录
6.点击:Accept
7.右上角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则登录成功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安徽中医药大学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2005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201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分别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试点认证。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1269.68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分别坐落于合肥市前江路1号、梅山路103号、史河路45号,寿春路300号。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53.10万元。图书馆藏书近201.5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9.35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储藏了15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73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376人)。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4400人(含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18人。国医大师2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47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28人。有来自国内外的55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22个专业列入一本招生),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内一流学科B类项目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12个。有7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坚持“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在扎实做好专业教学基础上,注重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十二五”以来,新增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 学校注重办学特色的彰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举办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建立临床客观结构化考试中心。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010—2015年学校共有学生200余人次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领域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80 余项。学校曾被授予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近五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连续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标兵单位”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积极促进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540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安医学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高品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等国家级项目近200项,取得研究成果3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奖一等奖3项)。现有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 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与黄山、亳州、六安、桐城、庐江、绩溪、舒城、太和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华润三九、江苏康缘、亿帆鑫富、海南海力、广州一方、安徽济人药业等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有亳州济人药业等4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积极为政府在出台有关中医药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是一所国内外有影响的以“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为优势的专科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为广大患者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其都成为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获准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 在59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985大学吗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安徽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安徽中医药大学招生办电话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及入学考试军训转专业指南须知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安徽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