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及幼儿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幼儿常规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小班幼儿刚入园、年龄小,同时父母及长辈的溺爱娇惯、包办代替,又养成了小班幼儿强烈的依赖性、缺乏常规意识及相应能力。因此,怎样在小班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概念界定:
讨论、界定“幼儿常规教育”,必然离不开对“常规”一词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将“常规”解释为“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1
我国学前教育界不同的学者对“幼儿常规”有着不同的理解:刘焱认为幼儿“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2罗志芳认为幼儿常规就是“纪律”,幼儿常规就是幼儿纪律,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3王玉认为“常规就是限制儿童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4
综上所述,幼儿常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常规教育,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对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主要是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等,从时间顺序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入园、晨检、早操、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午餐、午睡、午点、游戏活动、离园等环节。
三、开展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会说话”的幼儿常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常规教育氛围。
环境支持和影响着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首先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常规教育环境,而小班幼儿又刚入园、年龄小、缺乏常规意识,为此,我们在为幼儿创设相应的常规教育环境时,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让环境“会说话”,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例如:洗手池前与水龙头相对应的地面,我们贴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它告诉孩子们,每个“小脚印”上只能站一个人,其余的人可以排到“小脚印”的后面稍作等待;活动室地面的“半圆形”标志线,帮助孩子们迅速有序地将小椅子摆在活动时需要的位置;楼梯台阶上的“脚印”标志以及楼道墙面的“毛毛虫”标志,提醒孩子们,上下楼梯靠右行、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
2、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适宜的幼儿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的常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从中获益,获得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及特点不同,常规教育的内容、要求及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在这个年龄,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5因此,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模仿中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早晨入园时,老师会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及家长打招呼,幼儿渐渐地也知道在入园时主动与老师打招呼;活动时为了端正幼儿的坐姿,老师会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看,XX小朋友坐得多直!”孩子们顿时就挺起腰来。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6同时,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幼儿多动手实际操作感知。例如:为引导幼儿离开座位时送椅子,我们创设了“小椅子回家”的情境;在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时,我们在区角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了“生活服务区”,让幼儿在实际操作(扣纽扣、系鞋带等)中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3、关注幼儿一日生活,随机生成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渗透、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源于生活,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而幼儿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教育”,因此,幼儿的常规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在幼儿各种游戏和活动中的。例如,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活动时,我们发现许多玩具掉在地上了却没人捡、幼儿之间相互争抢玩具等现象,据此,我们随机生成了“玩具玩具我爱你”、“玩具大家玩”、“玩具回家”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立、理解并遵守活动规则;在发现幼儿常在教室里追逐疯跑这一情况时,我们随机生成了“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我叫轻轻”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明确相关规则。
4、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常规教育成效。
“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不同场所和环境,同时也是儿童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7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常规教育应由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利用好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常规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8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和加强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例如,通过班级家园栏、QQ群及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讲座等,定期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常规教育方面的知识;利用家园联系册,每月与家长互通幼儿在园及在家情况,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协调一致、同步教育;借助家长委员会,充分发动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常规教育,为班级常规教育出谋划策;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体验活动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幼儿常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挖掘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让幼儿常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2 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3 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4 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
5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6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4页。
7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
8 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赤峰学院学报,200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4]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5]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6]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
[7]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第43――44页。
[8]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
[9]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赤峰学院学报,20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
浅谈如何探究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全面、启蒙性的,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去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主题探索活动中,根据我园执教小班的情况,只要把握好研究性学习的五个主要特征:研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和开放性,就会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一、主题的选择目前,在很多幼儿园中存在着各种课程模式:方案课程、生长课程、整合课程、综合课程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在设计思路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主题’建构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我们应该注意主题的选择,主题式课程可以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但不同的课程设计者因价值观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选择倾向。因此,明确教育价值观是主题选择方向的首要任务。如: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很少,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幼儿园。因而我园将“我爱幼儿园”定为第一个主题。我们逐步将孩子们的活动“幼儿园里朋友多”,引入“你喜欢上幼儿园吗?”从而让幼儿对幼儿园、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只有这种适合幼儿理解的小主题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二、注重主题活动过程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家长的互动参与。如:发现幼儿很喜欢玩玩具。抓好孩子这方面的爱好,通过大家的讨论,决定开展“我喜欢的玩具”这一主题,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去探讨各种玩具的玩法,学习如何友好地、安全地玩等方面的内容,为了顺利进入主题,家长积极配合工作,为幼儿准备玩具实物或图片资料。孩子们兴趣浓厚的介绍自己的玩具,向小朋友提出“大家共享玩具”互相交换,可以玩更多的玩具。利用幼儿现有作画的水平,把心目中玩具的样子画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剪纸、涂浆糊、粘贴等技能操作,结合主题装饰活动室。他们认识到各种玩具的玩法和性能,发挥小朋友的团结合作精神。“玩具”这个主题在幼儿身边产生,开展期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采取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也切实参与幼儿园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幼儿才真正能在玩中学到知识。三、创设的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应充分体现活动性特征和需要,使环境的空间、设备设施、活动材料以及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发现、创造等活动。让我们的墙壁能“开口说话”,让环境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变化。在进行“春天来了”这个主题,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剪纸、粘贴、撕、涂等的技能操作,我们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直观、鲜明的印象,引发他们的探求兴趣和想象能力,创造力。让幼儿准备一些种子,杯子做“种子发芽”的小实验,组织幼儿观察:哪些种子发芽?哪些种子长得快?亲自合作给种子做好生长记录,使他们对种子的生长过程进一步深入了解。利用图书、录象、VCD碟片等,进一步向孩子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使他们逐渐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继续设置环境,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通过活动方式的改变,把握好主题的选择宜小不宜大,持续时间以幼儿兴趣为主,注重探索活动的过程和多边互动参与,加强环境创设的直观性等各方面原则,使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主动探索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学习热情得到培养。
幼儿 教育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同时,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师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在幼儿园里,心理暗示是通过老师自身的语言举动传递给幼儿的,使幼儿在心理和身体作出的基本反应。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心理暗示,也要用客观的心态了解幼儿,让幼儿在暗示的用作下从中受到教育。
一、心理暗示的种类
心理暗示是用比较委婉的说话方式或动作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基本反应,暗示通常会使人不加判断地相信或接受一些信念,或者是按照别人的 思维方式 所作出的行动,所以暗示也会影响到人的判断,这是人们的一种自然条件反射,是比较典型的、简单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有两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是指比较悲观、一次性否定等不良情绪、语言;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指开朗乐观、正能量等的暗示。在教育中,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但在社会中还有一些人用消极心理暗示使别的人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所以人们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二、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一)有利于幼儿认识自我
当老师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教育幼儿时,幼儿会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优点,会更加努力完善自身缺点。如果老师过于揪住幼儿的错处不放,则会导致幼儿自闭,产生逃避、厌恶等不良情绪,所以要合理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适当对幼儿进行眼神语言的鼓励,这样有助于幼儿认识自我。
(二)有利于幼儿增强自信心
老师的言行举动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当幼儿在一件事情上表现优秀时,老师会对幼儿表现出语言和眼神的赞许,幼儿受到鼓励,会提高对事物的兴趣,也从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有利于幼儿抵抗挫折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心理暗示,用语言、眼神鼓励幼儿,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时间久了,幼儿就会有耐挫的能力,这也对幼儿的各个方面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三、积极心理暗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一)行为暗示
1.眼神暗示
眼神可以更直接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情。眼神暗示就是把内心所要表达的态度用眼睛说出来,老师眼神的不同,带给幼儿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幼儿在一件事中独立完成了任务,老师给幼儿一个赞赏的眼神和鼓励的语言,幼儿会变得很开心;当幼儿没有完成任务时,会表现得很气馁,而且会有消极的情绪产生,如果老师给幼儿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加油之类的语言,幼儿的情绪会受到变化,信心倍增,努力尝试再次完成任务。
2.身体暗示
身体暗示可以通过肢体的动作让幼儿明白老师所要说的内容,老师的心理暗示会由表情的变化和动作的动的不同来感染幼儿,幼儿也会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身体动作,这会使幼儿有一个积极的配合意识和学习模仿意识。
(二)语言暗示
通过语言暗示表达内容是积极心理暗示的一个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语言暗示时,幼儿教师应该比较委婉的表达,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直接影响,老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不直白地讲出幼儿的不足,可以用委婉的语言传递给幼儿,老师也可以用对比的 方法 ,给幼儿纠正错误,以免伤到幼儿的自尊心。
(三)场景暗示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场景对幼儿进行心理暗示,为幼儿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或是玩游戏的场景,利用场景强化心理暗示。例如在做游戏时,老师应该让幼儿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这样幼儿会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这样幼儿会用积极的心态完成游戏。
(四)表扬暗示
在幼儿园中,老师要经常让幼儿互相之间进行表扬,这样不仅给幼儿带来了信心,而且让幼儿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幼儿会在各个方面都会做得更好。但这种表扬式的心理暗示不可过分使用,会造成幼儿的骄傲性变强,也会有幼儿产生眼中无人的性格,所以对幼儿的表扬暗示要适度,在幼儿出现特殊事情时适度地表扬暗示。
(五)期望暗示
老师对幼儿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这也会影响到幼儿的自我认识,严重者会影响性格和其他方面。例如有的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就可以运用幼儿间游戏的比拼或者是老师对幼儿语言期望的暗示,这样幼儿会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从中获得积极的自我期望,也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六)榜样暗示
幼儿的父母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说话动作、情绪和做事风格,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变化,而幼儿老师也是一样的。在幼儿园中,幼儿大部分时间都由老师陪伴,所以老师的言行举动也会影响到幼儿,老师就会成为幼儿的榜样,老师给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幼儿同样会有优良的品质和较好的性格。
幼儿的年龄较小,幼儿对老师也比较依赖,老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暗示的时候,幼儿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老师要使用适度,把握好分寸,不可使用的次数较多。暗示可以很好地影响幼儿的心灵,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品格。
论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如今的教学中,不管是幼学还是义务教学中,强调“教学相长”,教师不再只注重“教”,更多开始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的互动,与学生一起成长。在幼儿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幼教师是幼儿学习中的伙伴,通过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共同学习,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当帮助,成为孩子学习最信任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2.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由于年龄、个性、 家庭教育 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对知识的喜好程度各不相同,在接触知识的开始阶段,幼师不再将幼儿教学当做是工作任务的完成,而是找准教学切入点,充分从幼儿个性出发,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善于发现每个幼儿 兴趣 爱好 并挖掘成为学习的乐趣,将幼儿的兴趣变成学习的“引路石”,激发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3.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拓展者
幼儿学习旨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止关注孩子认知能力,更多的是引导孩子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让孩子学会从一个简单的点去观察思考事物由来。以此提高孩子的 逻辑思维 能力和 发散思维 能力。
4.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提供者和支持者
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支持和尊重孩子探索知识,了解世界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学着去主动学习并动手操作,做学习中的提供者和支持者。孩子在学习中不需要干预者而是鼓励和尊重他去尝试的支持者。教师在幼儿学习中提供的物质是引导孩子兴趣去进行探索的主要对象,因而需要慎重选择教学材料。
5.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学习的兴趣会由于环境影响、生活 经验 的局限,而在行为或语言上产生错误,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错误经验,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纠正,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继续有热情学习和探索。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家长代理人、孩子的朋友、同时是其他教师的伙伴、领导下属,还是孩子成长中父母的忠诚合作者。扮演好多重角色对教师的教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教师作为家庭和幼儿园间联系的关键纽带与桥梁,需要向家长传达幼儿园办学思想和正确教学理念,引导家长配合和支持幼儿园日常教学及工作。同时,需要将家长及社区对幼儿园的要求和建议反馈幼儿园主管,及时作出相关调整,以更好构建和谐幼儿园。
三、教师在幼儿生活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在生活中与孩子接触较为紧密,对其角色的扮演除教学活动中多重身份,需在幼儿日常生活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孩子生活中的情感生活导师、精神世界导师及个性发展导师。
缔造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爱。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是作为幼儿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也是做好幼儿生活导师最不可缺少的。这个时期的幼儿对新事物了认知处于好奇阶段,善于以身边接触的人和物作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逐渐建立起情感认知。任何不当的行为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示范,从而影响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幼儿教师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处事态度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生活和学习体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孩子情感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由于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思想领域处于物我不分,对世界的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实现孩子个性化成长,需要导师鼓励和尊重孩子丰富的精神世界,让孩子自由创造和表达。同样,渴望展现自己,以表达自己的能力来吸引身边目光的关注和鼓励,由于对事物把握不足,使得孩子在事物深入探索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挫折和失败,而对自我产生怀疑。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选择合适的 教学方法 和教具,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个性极大得到释放的同时增强其探索和不怕挫折的信心。利于孩子精神世界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育除了幼儿园自身环境对孩子产生影响外,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源于幼儿教师,他们在孩子成长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简单的眼神或者表扬,都会激励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因而在建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过程中,幼儿老师角色定位尤为重要,需要教师既能充当孩子和蔼可亲的师者又能在成长中充当好知心人。同时需要幼儿教师在启迪幼儿健康心理方面不断努力。
试谈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表现及其破解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 文化 的重要性有了较深层的把握,继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重视教育。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始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处于幼儿时期,对事物好坏的判断能力还较为模糊,良好的幼儿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对周遭事物的判断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正常发展。但是现今,很多幼儿教育机构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幼儿教育事业出现了信任危机。笔者认为,解除幼儿教育的信任危机是现今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信任危机的表现方面
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教育安全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导方式方面和教育公平方面。
(一)教育安全方面。
幼儿阶段,学生还没有具备对事物好坏进行分辨的能力,由于“懵懂无知”的心态,极有可能陷入潜在的安全问题当中。一些案例的出现,使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安全方面产生怀疑,造成对幼儿教育事业的信任危机。虽然很多教育机构都通过安装摄像头等方式让家长进行实时监控,让家长“放心”,但是在监控之下的教师由于个人人品、修养被怀疑,难免会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不利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方面。
幼儿正处于比较朦胧的感知学习状态,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只是通过简单的感官了解,进行粗略判断,因此,顺应国家幼儿教育的教程,开展正常优良的幼教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极为重要。但是现今一些教育机构都是过于重视幼儿文化知识的积累学习,而忽略了幼儿本身的情绪,降低了幼儿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教师教学方式的传统化,导致教学内容极度侧重于幼儿对写、算、读的掌握。有些培育机构甚至直接舍弃幼儿课程,转而进行小学课程教学,不惜占用幼儿课外活动的时间,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培育机构不仅盲目地进行小学文化教育,而且布置传统的课程作业,加大了幼儿的学习负担,继而影响到幼儿心理的正常发育。这样的做法使得整个幼儿教育事业都弥漫充斥着教学内容的信任危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在幼儿教育时期,更重要的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和良好行为的养成。
(三)教导方式方面。
我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私立教育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不高,一些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国家认定的幼儿教师培训就进行上岗教学,缺乏多样化、专业化的教导方式,很难保证幼儿教学质量,造成幼儿教育事业在教导方式方面的信任危机。
(四)教育公平方面。
我国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关注力度较小,使得民办幼儿园成了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没有严格有力的国家机构监管,私立的幼儿机构很难控制其对利益的欲望,造成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和幼儿园教学收费的巨大差异。
二、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强管理保障。
我国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法规较少,不能有效对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机构形成约束,因此,要加大关于幼儿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最好提出全国性的幼儿教育指标。加大社会的监管力度,不断约束幼儿教育机构的不当行为,要将设立私立幼儿园的条件严格化、规范化,提高开设私立幼儿园的门槛,使得幼儿园都具有较高的教学条件。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要及时严惩,让社会各界看到整治的力度,从而降低幼儿教育的信任危机。
(二)教师专业化,教育现代化。
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是教育事业成功有效开展的关键。幼儿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因此幼儿教育对教师的教学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应该提出统一规范的幼儿教师从业资格,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育力度,还要加大对幼儿教育事业的人力、物力投入,达到教师专业化、教育现代化的水平,摆脱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困境。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石,良好的幼儿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顺利实行的前提,因此在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问题上,必须抱着坚持解决的态度,多方面进行协同努力,共创美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蓝图。
一、主题墙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班级主题墙饰环境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问题一: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问题二: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问题三: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布置的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既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好在上述的几种问题渐渐意识到了。但不得不承认,的环境创设大都还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基本上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布的真正价值。结合新课程和课改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主题墙不单要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最主要是要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主题墙面环境在内容上不应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而应以幼儿的参与为主。它可以是主题活动中幼儿收集的材料或操作的作品,也可以是浓缩了整个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还可以以版块的形式呈现出来。
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艺术论文
本文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最广泛的主题墙设计来介绍设计要点,从主题墙设计的框架(即版面设计)、主题墙设计的门面(即字体设计的大小、颜色、样式)、主题墙设计中最吸引人目光的颜色搭配等方面入手介绍设计方法,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设计思路,并鼓励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幼儿园的主题墙饰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主题墙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领域中运用最多,如家园联系栏、教室的区域墙、楼道楼梯的展示墙等。主题墙是对本园特色与优点进行展示的载体,也是兼具宣传性和艺术性的展现载体。但过多的幼儿园主题墙设计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设计,忽视真正作为环创的主人幼儿能力的开发与体现。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园特色设计主题墙,提升幼儿兴趣并让幼儿真正参与其中,提升其动手、动脑能力,成为当下需解决的问题。在主题墙设计中,教师应注意从主题墙设计的框架、主标题的字体设计、基本的色彩搭配等环节来提高其艺术性,下面具体介绍主题墙设计的各个元素。
一、版面
版面是主题墙设计的框架,也是教师最花费心思的部分。主题墙版面设计完成后,里面的内容可以让幼儿设计与布置。例如,唐山第四幼儿园进行了陶瓷主题墙设计,整个主题墙设计分为三个版块。第一块是陶瓷简介,包括陶瓷的知识介绍、发展的历史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第二块是亲子互动版块,以亲子活动的照片进行设计,这是活动的过程展示。第三块是活动结束也是成果的展示部分,让孩子亲手体验制作陶瓷的过程,展示孩子陶瓷作品的照片。主题墙版面设计大概划分的几个版面,就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几个环节,这也是主题墙设计的功能区部分。大的版块分好后,要根据设计位置的面积,考虑采用横构图或者竖构图。其中,横构图的排版形式运用最常见,本文介绍了几种排版方式,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越是人们脑海里最初想到的排版形式越是没有创意的。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吸取养分,例如,海报设计、网页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个人写真、婚纱中影集中的照片版面设计都可以拿来用。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版面设计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信息整理,理清设计意图,提取要素,划分板块正确布置。二是贴近和远离,同类要素贴近配置,整理版面更易阅读,图文并茂更加紧密生动。三是排列和对齐,整个版面设计要留天留地。版心设计、假想边框要对齐设计,所有要素版心位置、边缘部分对齐设计。因此,要行头对齐、虚拟边框对齐、天头地脚,空白要素圈成框,形成图文区域块。
二、字体设计
如果说版面设计是骨架的话,字体设计尤其是主标题的字体设计是门面。门面是告诉人们设计的是什么内容,所以设计的要点就是“易识别”。怎么才能让设计的主标题容易识别呢?主要有三个法宝。
第一法宝就是把设计的主标题从面积上变大。主标题不同于副标题和说明性文字,要清晰可辨,让观者第一眼就能看到它,所以从大小摆列上,它是面积最大的。在字体设计中,越想突出的部分面积就越大。
第二法宝是颜色的对比,这里说的`不仅是明度上的对比,还包括纯度即色彩的鲜亮程度。例如,黄色和紫色的对比,明度上接近于黑白对比。黄色和紫色又是一对互补色,在色环上是成180度角的颜色,对比最强烈的颜色之一。从纯度的角度来说,主题墙的设计中越想突出的部分,颜色的纯度就越高,但注意色彩搭配,使用的颜色种类不宜过多。
第三个法宝是字体样式,字体设计的样式越有创意,就越能吸引观者的眼球。例如,主题墙设计是以传统文化为题,主标题的字体样式可以选择中国传统的小篆字体。主标题字体的背景运用中国传统的红色折扇和中国结为陪衬,突出整个版面的中国韵味。主标题的材料选择上有变化,运用色彩卡纸和彩绳,材质要富有变化,小篆字体上涂有闪光胶,以突出主标题。主标题的字体设计可以运用海报设计中流行的POP字体,这里有一个很好用的方法,人们在百度网页中查询POP字体转换器,可以直接变换想要的字体样式,方便快捷。如果想让设计的字体更有创意,符合主题风格,可以把字体的某个笔画变换成跟主题相关的元素。例如,在进行圣诞主题墙设计,主标题里的字体设计上,字体可以设计雪花字,即符合主题又有创意。鼓励运用身边不同材质的材料,如自然中的树叶、生活中的麻绳、闪光胶水等,这些材料既非常好用,又富有有创意。因此,主标题字体要大,颜色要对比强烈,字体样式要新颖有创意。
三、色彩搭配
色彩应该是整个版面设计的华丽外衣。调查显示,能不能吸引观者的目光前三秒关键的元素一定是色彩,吸引观者第一的元素是色彩,然后才是设计的内容。所以,主题墙设计成功的关键就是色彩。色彩也是主题墙设计的艺术品位高低的标准之一。设计领域里大到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小到服装设计、产品设计,色彩搭配的好坏影响产品的档次高低。下面介绍几种色彩搭配的方法:
第一种色彩搭配是单色变化。一种色彩使用色调不同的饱和度与亮度的变化。例如,选用蓝色的变化,主题墙设计运用不同深浅、不同饱和度的蓝色搭配,这种色彩搭配的好处是主题墙设计整个版面容易协调统一,但缺乏对比和生动的部分。
第二种色彩搭配是近似色的变化,使用色盘中的邻近色调。例如,黄色系中的柠檬黄、淡黄、中黄、深黄、橘黄、橘红一个邻近色的过度搭配。也可以是像彩虹一样的彩色搭配设计,例如,红色、橘色、黄色、黄绿色、绿色、蓝色、紫色的一个色彩邻近色搭配原理。这种色彩搭配运用非常广泛,也很使用。好处是很容易形成色阶,不需要自行调颜色,就利用卡纸材料的本身颜色就可以。例如,主题墙设计中孩子的作品、照片排列的顺序就可以运用这种搭配方法进行摆放。
第三种色彩搭配是互补色的运用,又叫做对顶色的运用。最基本的三对互补色是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使用互补色的好处是画面跳跃、生动、活泼、容易吸引观者的目光,但缺点是主题墙设计的整个画面不容易协调。互补色的运用其实是让画面生动很好的方法,协调互补色画面的方法有:一是面积上的分布具有韵律感,一种颜色占画面的65%以上,一种颜色占画面的25%,一种颜色占画面的6%~7%,另一种颜色占画面的2%~3%,让画面的色彩形成秩序感;二是互补色中其中一种或两种颜色纯度同时降低,例如,同时互补色里都加白色,提高色彩的明度;三是可以选用无色系进行穿插搭配,例如,黑、白、灰色块在画面中出现进行穿插搭配?
第四种色彩搭配是分割互补色的运用,使用一个色调和两个与它的补色邻近色调的搭配,如紫色和黄绿色的搭配。
第五种色彩搭配是三分色阶的运用,使用色盘中的等距三个色调的搭配,如红色、黄色、蓝色的经典搭配。
第六种色彩搭配是突出色的运用,色彩构成里也叫“特异”,即没有色调的颜色和一个高饱和度色调的对比,如灰色系和亮黄色的搭配。
第七种色彩搭配是一种色调的运用,如冷色调,使用色环中冷色调的颜色;相反还有暖色调的运用,普遍是红、黄为暖色调,蓝、绿为冷色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主题墙设计的各个元素,包括版面设计、字体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它是笔者对幼儿园实践案例和长期美术教学经验的总结,希望给年青幼儿园教师提供幼儿园主题墙艺术设计方面的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工作,繁忙而劳累。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是对幼儿园教师的解脱。同时,通过环境创设,巧妙地把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力的提升是评判优秀幼儿园教师标准之一。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幼儿园 教育 的质量关系到 儿童 未来的终身幸福与发展,同时也与国民素质整体提升直接相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在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幼儿教育,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等方面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做法。愿我们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幼儿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探索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则起主体作用。教固然重要,学则更是重重之中,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发挥幼儿的学。现就我对幼儿教育的点滴做法提出来与同行交流。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重幼儿教育
首先,从孩子的生活 经验 出发,组织生活化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为了在课上使幼儿更好地学习,在课前我会组织与活动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如某物体的形状、大小、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等,这样在课堂上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很顺利地进行。
其次,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
教学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结合,也不是纯粹的学习,只有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幼儿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所以,我不是单纯地讲、让幼儿枯燥地学,而是让幼儿动起来在快乐中学习,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最后,从尊重幼儿出发。
幼儿都是聪明的,不论是上哪一节课我都能做到走近幼儿,走进幼儿的心灵。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物体不同的模型和不同的颜色,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这时我就对她的兴趣作了鼓励,下课后幼儿可高兴了,因为她感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愿意表现自己,发挥想象能力。
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年龄小,很多小朋友刚刚脱离家庭生活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他们和老师、同伴都处于一个熟悉的过程中,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比如,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我就引导孩子学习和别人问候的各种 方法 ,先是我和某个老师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他们也愿意一起来参与了,便教幼儿学会了“老师你早”、“见到你真高兴”,除此之外还有鞠躬、用微笑和手势等来打招呼的方法。对于内向不愿意开口的孩子,我会鼓励他:“如果下次你能说‘老师早’,我会非常高兴的。”如果是能力强的宝宝,我会这样对他说:“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呢?”就在学问侯这件事情上,我相信会对孩子们有所帮助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同一个意思的话可以用许多种不同的 句子 来表达,这对他们以后语感的提高是有促进的。另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吃﹑穿﹑睡﹑入厕等活动中,要注意给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使全班幼儿在饭前﹑睡前及脱衣前都可以用语言来了解对方的需要,给予帮助,增强对同伴的亲切感、责任感,加深友谊。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老师可组织幼儿观察影视动画、听 故事 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幼儿对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理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同时还要教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可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遇到幼儿主动对各种行为进行评价,反复幼儿关于是非问题评价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幼儿的告状看起来事小,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却关系很大,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事实上,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成效显著。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孩子会得到改变的!
总之,育人是一项特殊的工作,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无法即时看到教育的果实,有待同行们去探索、交流。但愿我们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幼儿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幼儿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孩子们因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和 安全知识 而误食、磕破、跌伤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只有积极的教育和保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使幼儿尽可能地避免伤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势在必行。
一 家园同步,共同教育
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不只是体现在幼儿园,更多的是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才能顺利进行。我们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到100%的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有必要的。但只有部分家长向幼儿讲解过安全自护的知识与技能,还是不够重视幼儿自护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所以我们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解培养幼儿自护能力的意义。不定期地向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知识的专题讲座,通过幼儿园的板报和班级的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安全、自救”等有关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安全自护的知识。有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的安全教育才能顺利进行,达到了家园同步教育的效果。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1.以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
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幼儿感兴趣的安全自护知识,比如: 游泳 安全、放风筝、燃放烟花爆竹等,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相关的教育活动。用活动的形式向幼儿讲解,幼儿通过观察图片、集体讨论等,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安全自护知识,同时也学会了一些安全自救的技能。
2.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有坏人闯入》,让幼儿知道有坏人闯入幼儿园时小朋友要先找个地方躲起来,然后再去告诉老师,小朋友自己不能去抓坏人。
通过这类游戏激发了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幼儿能主动的参与游戏,积极的获取这类安全自护知识。
3.以区角活动的形式进行
在班级的图书区开设“安全自护知识我知道”的安全知识区。在区角投放大量的安全自护图书及安全标志,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可相互讨论,根据图示理解安全标志。教师在区角活动指导时向幼儿讲解安全标志的意义,使幼儿不仅能认识一些安全标志,而且还了解这些不同的安全标志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4.以专题活动的形式进行
演练是幼儿亲身经历的,也是他们最能接受知识的一种形式。对于 消防安全知识 、120急救知识、 交通安全知识 我们都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每个活动我们都请专业人员给幼儿讲解安全知识并演示一些专业领域的技能。比如:消防安全专题就以火灾演练的形式开始,孩子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现有浓烟,这一下就引起了他们的紧张,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拿上小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地弯下腰由消防安全通道顺利逃生。在清点班级人数时发现少了两名幼儿和一位老师,这时听见他们在呼救,由几名消防员冲过浓烟将他们救出。这一活动真实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发生火灾时保持镇静和快速逃生的重要性。孩子们在认识消防服、空气呼吸器等消防用具后试穿、试戴,并在消防员的讲解下参观了消防车。通过这次消防安全知识专题活动后幼儿知道了火警电话119,在什么情况下拨打,如何拨打以及一些火灾逃生自救的方法。
5.以随机教育的形式进行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许多安全自护的教育,教师要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比如:做手工使用剪刀,教幼儿如何正确使用剪刀。幼儿上下楼梯、上下床、喝水、吃饭等都有安全随机教育的契机。
6.以儿歌、绘画的形式进行
用儿歌、绘画的方式向幼儿讲解和让幼儿表达安全自护的知识。比如儿歌:从幼儿入厕安全、吃饭安全等生活安全,到使用剪刀、尖利的物品学习安全,再到地震安全自救、火灾安全自救等。从多个方面向幼儿贯穿安全知识。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是工作底线。只靠教师和保教人员的外在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对幼儿时时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形成安全行为的条件反射。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更好地保证幼儿的安全。
关于幼儿园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2. 有关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3. 关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4. 关于学前教育论文
5.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后,我们从中吸收了不少新的知识,需要好好地写一份活动总结总结一下了。那么活动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活动总结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里组织春游去广场,孩子们都很兴奋,而且都是积极的准备着这次出行。
我班在之前就布置了参观的目的:
1、主要看看广场周围的建筑,看看它们的外观和形态,便于积木区的搭建。
2、看看草地上的植物都有什么变化,草、树、花等。
3、观察广场上都有什么人,都在干什么。
由于布置了任务所以孩子们都是眼里有目标的观察。等我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蚯蚓的洞,发现了柳树的芽芽,也猜到了叮叮花作为这次活动的纪念。
在这次活动中有几件事情让我感动:
1、我班有一位孩子的家长一直在给自己的孩子照相,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更是把我们的行为看在了眼里。
2、中途看到一位推着哄孩子的奶奶经过,女孩子们有几个去逗小宝贝,分明就是大姐姐一般的照顾和言语。孩子奶奶直说“这是哪园的小朋友以后你也去那里“。
但是我班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因为第一次出去踏青,幼儿都比较兴奋,在去的途中一名幼儿鞋子掉了,没有及时到旁边穿鞋,导致队伍有点跟不上,幸亏我及时看见,把他领到旁边穿上鞋子。回来之前,告诉孩子们如果鞋子掉了就赶紧到没有车辆的一边去换鞋,并通知老师。
2、来回的途中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队伍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没有跟紧,而且回来的路上有的摊位把石头摆到马路上,很多幼儿没有看到,我一直在提醒他们注意路边、注意脚下,才没有让幼儿绊倒。下次再有这种活动时,还是要在去之前把这些讲清楚。
3、我们之前通知家长让给孩子穿少点衣服,可是还有一小部分幼儿穿的比较多,也没有办法给他们脱掉,所以很多孩子嘟囔着很热,出了很多汗。
去广场虽然老师比平时更累,更费心。但是当孩子们把踩来的叮叮花送给老师的时候,我相信那一刻我是感动的,当孩子们提出和我合影时,我相信孩子在那一刻是我把当成朋友的,孩子们在广场上尽情的说着,笑着、玩着,我相信在那一刻他们是高兴的,春游的时间虽短,但给我们和孩子留下的回忆是很多的,我希望再下次组织的时候还是全班都去,一个都不少,感动之余还是感动!!
四月十日上午,我们北京岭南幼儿园的大、中、小班的孩子穿着整齐的园服,背着幼儿园统一的书包,朝着目的地——大兴留民营农业生态观光园快乐地出发了!车厢里满载着还专门的欢声笑语。我旁边坐着两个有晕车毛病的小姑娘夏艺榕和李颖。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车窗外的景色。榕榕掀开衣服,让我看她的肚脐眼,上面有一小块薄薄的姜片,用医用透明胶带贴着。榕榕告诉我这是治疗晕车的偏方。她还说:“汪老师,你不是也晕车吗?下次,我让姥姥也给你贴肚脐吧!”我当时心里暖暖的,感动!
当汽车行驶到丰台镇时,坐在第二排的孙维之兴奋地拍着座位,大声地叫:“汪老师,快看!花卉大观园,咱们上次来过这儿!”我扭头往车窗外一看,对!就是我们三月份来参观的“世界花卉大观园”!真的很佩服孩子超凡的观察力记忆力!
踏青: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际,象软软的绿地毯。我们领了两个风筝,在麦田里踩麦苗,放风筝。孩子们象一群小马驹,在尽情地撒欢,跑呀跳呀,自由奔放。我也受到了感染,跟着他们一起跑,忘记了年龄,忘我的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和孩子们在一起,心永远是年轻的,年轻真好!
捡鸡蛋:这是孩子们最盼望最高兴的事!当走进鸡圈的时候,孩子们都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地向前走,怕踩到鸡蛋,也怕吓到鸡妈妈。看到地上三三两两的鸡蛋,孩子们就蹲下身去,伸出手,小心地握住鸡蛋,托在手里;哈哈,又发现一个。那个兴奋劲儿就甭提了!最能干的小朋友一次拿了四个鸡蛋,看得我担心不已,生怕鸡蛋掉在地上,摔个粉碎。一会儿功夫,我和刘老师手里的蛋托就满满的了!我们把鸡蛋交给鸡场的阿姨,过会我们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鸡蛋了!每个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拔萝卜:也是孩子盼望已久的事!走进有机萝卜大棚,孩子们的眼睛被满地的绿色吸引了。他们选定目标后,就纷纷行动起来。双手攥住萝卜叶子,使劲地拔,小脸憋的通红通红的,再用力“唉呦———”萝卜拔出来了!自己也坐在地上了,引来一阵笑声。顾不得拍拍身上的土,连忙拿起萝卜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到底谁的萝卜最大?孩子抱着自己拔的大萝卜,跌跌撞撞的走在凹凸不平的地里,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当汪靖暄看到胡柏盈的口袋里只有两个萝卜,她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袋子里掏出一个递给胡柏盈说:“来!我送给你一个!”结果我一看,她的口袋也只剩下两个了!从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友谊,这才叫朋友!
午餐:活动了一个上午的孩子们已经又累又饿了,我们找到了一个长廊坐下来。孩子们掏出纸巾,认真地擦手,一遍又一遍,经过老师检查合格后就开始吃东西了。普普通通的面包、火腿肠对于此时的孩子来说好比美味佳肴了。一口面包一口肠再来上一口水,啊——,幸福啊!这是于汀右手捏着一小块豆沙馅走过来硬塞进我的嘴里,对我说:“汪老师,你尝尝,我的面包可甜了!我都舍不得吃,给你吃吧!”我的心象被一只温柔的小手抚摸着,也许这是孩子表达爱的最直接的方式吧!我也从我的面包上四下一块放进她的嘴里,于汀得意的走回去了。这时,阿姨把煮好的鸡蛋送来了,孩子们捧着鸡蛋,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呵护象小宝宝一样!一点一点地剥开蛋壳,小口小口的品尝,感觉比以前任何一次吃的鸡蛋都要香!
回去的路上: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应该是孩子午睡的时间了。上车以后,车厢里比来的时候安静了许多,因为有的孩子已经找个舒服的姿势睡觉了。嘴角还挂着甜甜的笑,我想他们一定在梦里回忆着好玩的事。我可爱的宝贝们!
外出踏青,给孩子们提供了认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平日里很难见到的人和事物;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深了朋友间的友谊。
期待下一次的外出!
在孩子们热情的期待中,在园领导的精心策划下,决定于4月14日上午乘车前往位于南站暮云镇的野生动物园春游。
一大早,孩子们都穿着整齐划一的园服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幼儿园。在这个温暖和煦的早晨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出幼儿园。出发前,各班教师对孩子背包中的食物、玩具和孩子们的衣着做了仔细的检查,并再一次开展了安全教育。
9:00我们的队伍准时出发了,一路上,孩子们引吭高歌,兴致盎然,教师们也及时的向孩子们介绍着马路边的一些建筑物,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及生活经验。来到动物园后,在各班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有序的参观、留影。参观了蜥蜴馆、天鹅湖等等。在活动中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突显着他们蓬勃的朝气。就这样海天半日游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悄悄的流逝,在回学校的路途中孩子们仍是那么的井然有序,由于有年龄上的差距有的宝宝就喊累,虽然累但很开心。这次的春游活动显得特别的热闹与开心,虽然路途不是很远,环境也并不是那么的优越。
活动中各班的教师比较负责特别是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体现的还是比较好,孩子们在过马路的时候都是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的,而且也没有出现孩子走丢等情况,而且清点人数也比较积极,游戏活动进行的也是比较顺利的,在活动中教师们组织幼儿排好队,从远处看像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参观完步行区的孩子们像一只只“小老鼠”一样一起吃午餐,在吃点心时,孩子们都能与同伴一起分享,并时刻注意自己身边的卫生。就这样在午餐后结束了我们今天的春游活动,直到那个时候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一整个上午了,最后,因为顾及到托班孩子的年龄所以先让小年龄段的孩子回去,随后我们也跟着回幼儿园。
总体来说今年的春游比以往的要,因为孩子也在渐渐地长大,而且游戏也比较丰富,虽然天气也很好,也没有影响孩子们的情绪,最后,要谢谢各位教师、保育教师以及其他帮助我们的人,谢谢你们的配合与帮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分刚过的暖春时节,小(二)班的教师们精心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20xx年3月23日,我们一家如约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在亲近自然中开展得安全有序,轻松活泼,真正是寓教于乐。给我们家长和孩子创造了一个亲子体验的机会,给孩子们的家长们也创造了又一个互相认识和交流的机会,给教师、家长、孩子创造了一个三方互动的沟通学习机会,甚是难得!让我们既能兴致盎然的体味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也让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
活动前几日,我们的教师就把春游信息通过黑板和纸张张贴的方式,将此次活动情况和活动方案告知家长,整个活动方案涵盖了活动目的、时间、地点、准备要求、活动过程以及活动中游戏开展说明和规则,让家长能对春游活动有全方位了解和充分准备。从公布的方案内容管中窥豹,我们的教师对小朋友也是开展了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哦,真仔细!从而使教师、家长、孩子都对活动能够未雨绸缪,为活动的圆满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日一早,根据活动方案,我们如期来到广场集合,教师们整队结合点名确认后就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了(在此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抬手列队很有范哦!),首先开始的是三个小班的年级活动,孩子们整齐划一的队列分列两侧,留出中间位置给家长开展接下来的游戏,这一安排独具匠心,能最大限度使每一位孩子都保留良好视野,使家长能在孩子们天真好奇的“睽睽“注视下,攒足动力进入游戏。第一个游戏是三个班每班10名家长一列纵队,单腿着地,后面的家长依次抬着前面家长的另外一只腿,在教师一声令下后,伴随孩子们童稚的“加油“声,看谁先冲过终点。这个比赛我们小(二)班可是得了第一的哦,噢耶!第二个游戏也是每班10名家长,围成圆圈单腿着地,另外一只腿互相编在一起,简称“编花篮“吧,看哪个班编在一起后跳的时间最长,最后一个家长游戏是三个班家长一起编花篮,看能坚持多长。整个家长游戏环节,既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孩子们牛刀小试的炽烈心情,让平时只顾匆忙接送孩子的家长们放缓身心节奏,全心投入游戏,自然而然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搭建沟通桥梁,慢慢从面熟到相熟吧,游戏让家长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团结协作,很是给了家长很大的交流空间。孩子们稚嫩的“加油“声,简直就是家长拼尽全力的正能量。说是家长游戏,其实又岂只是家长游戏呢?教师、家长、孩子不都参与其中了吗?
紧接着开始了分班后的各班活动,小(二)班首先开始了第一个游戏亲子赶小猪,五个孩子和家长拉开距离面对面,孩子用“赶猪棍“把“小猪“赶给家长,家长在把“小猪“赶到起点。游戏看起来简单,可有的“小猪“就不听话啊,老是胡乱跑,怎么也赶不到家长那去,甚至有的越赶越远了呢,急得小朋友是一身小汗,家长是忙不停的在指导赶猪。第二个游戏找孩子,家长盲上眼睛,原地转三圈后,走到对面找到自己的孩子再返回。游戏刚开始就出现了令人捧腹的一幕,家长转圈后基本是七晕八素的,哪里还能分出东南西北,有东倒西歪走得远远的,有走偏了拉住其他家孩子不停叫小名的,也有“横冲直撞“摸进旁边人群的,看着这么一群像喝醉了酒的家长们,大人小孩一片欢声笑语,把此次活动推入了高潮。二个游戏下来,开始孩子们的食物分享,每位小朋友都把自己带来的各种零食拿出来一起享用,当中,小(二)班的一位小朋友过生日(额,不记得名字了),带来一个大蛋糕,更是给食物分享活动平添了无尽欢快活跃的气氛。之后天空落起了小雨点,打断了我们欢快的春游活动,但同时也让我们又体会了一把雨中春色,不是说“春雨贵如油“吗?
春游活动已然结束,从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万木吐翠、芳草萋萋、百花争艳的和煦春色,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和教师的精心构思和组织策划,发起了这么一场至始至终糅合了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有益活动,短短几个小时的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感触良多。感谢教师!感谢学校!
四月,暖风拂面,躲在温室里的小宝宝们也该出动了,走进大自然的怀抱,闻花香、听鸟啼、看动物,重要的是,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与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可以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和释放。同时,也是孩子和家长亲近、交流的好机会,也能在这万物灵动、花开的季节,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通过春游不仅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且,春游也给我们大家建立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桥梁和空间,在春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了更深一层的亲子感情,让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教师与孩子、家长之间有了互动的机会,无论是在游玩的过程中还是在车上都体现了:以大自然为学习的课堂。
平时大部分家长都是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无暇顾及孩子的心情,更别说是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了,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甜蜜的体验到和孩子游玩的快乐,本次我们并选择了《上海西郊动物园》一日游,天真爱幻想的.孩子们能够通过此次春游看到各种活生生的动物,他们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和兴奋,带着这种激情他们不觉得疲惫,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有说不完的话题,通过这次活动,可见他们对此次春游收获了语言的组织能力、绘画的表现能力、亲子间的情感倾诉能力等。
我园结合找春天的主题活动,两百多名家长和小朋友、教师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去感受春风的抚佛,去领略阳光的暖意,去寻找春的足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把促进幼儿健康视为幼儿园的首要工作,健康是人与环境之间、心与身之间整体关系和谐的结果。在找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幼儿园将春游活动与亲子活动融合在一个空间里。
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感受阳光、感受运动、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激情。春天多么美,春天多么好。小朋友、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全体教职工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趣味的情境中,意志得到了磨练、体质得到了锻炼,身心获得了发展。
《指南》中建议:“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其中要求:“4—5岁幼儿能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5—6岁幼儿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本学期,我们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将班级的小专题定位为“优化喝水环节,促进幼儿健康”。通过一学期的摸索和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环境处着手——环境
1、静态的墙面变成动态的,激发幼儿主动喝水的兴趣。
把原有的喝水插吸管记录墙换成“小鱼爱喝水”的墙面,每一个小朋友就是一条小鱼,根据自己的喝水量让写有自己学号的小鱼游起来,游到相应的水杯处,如喝了两杯,小鱼就游到第二只杯子下方。
2、借助符号图示、以及数字告诉幼儿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去喝水,喝多少量的水。
3、记录统计法,促幼儿自主饮水。
4、坚持一天一记录,对做得好的,表现优秀的幼儿提出表扬,给予鼓励。同时发给小红花贴纸进行表扬,还附上明星榜张贴,让喝水多的幼儿感受自豪,激励其他孩子学样多喝水,并对喝水少的孩子多进行鼓励。同时在学期后期还请家长配合在家记录孩子在双休日饮用白开水的情况,从而家园共育共促孩子健康发展。
二、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喝水——花絮
1、榜样示范法。可以是教师自己示范大口喝水的样子或抓住小朋友大口喝水、有序排队等契机进行榜样引导,使幼儿进行着有趣开心的喝水环节。
2、同伴交流法。幼儿的健康意识还比较淡薄,不能及时关注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在平时发现幼儿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而导致感冒发烧等各种情况,及时跟幼儿讨论交流,让幼儿看到自己身边的真实例子,才能让孩子铭记于心中。如悦悦小朋友父亲在早上送来时特意嘱咐老师让孩子多喝水,老师就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晨间谈话,让该名孩子自己说说父亲为什么让其多喝水的缘故,通过20号小朋友的讲述,全体孩子知道了喝水可以帮助赶走体内的感冒病毒。幼儿进一步加深知道水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要及时补充水分。
3、理论学习法。学习《平湖市幼儿一日活动规范》其中的喝水环节篇章,在平日里进行亲身引领,引导幼儿学习和养成。如:告诉幼儿喝水有益与健康及正确的方法;定时提醒幼儿喝水,保证幼儿每日喝水量;教育幼儿接水时学会轮流、谦让,不喝生水,防热水烫伤,并注意安全等。
4、巧用植物缺水的表现,引导幼儿喝水。我们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积极加以引导。如幼儿发现水培区的若干种子死亡了,就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导幼儿将死亡的种子与长势良好的种子放一起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如果长时间不给植物续上水的话,植物就会干枯而死,从而懂得水对于生命的重要。知道不喝水会造成身体哪些部位不舒服等生活小常识,从而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三、不断完善——调整
1、喝水姿势改变。因为一开始担忧孩子们水接的太满会洒出来,不满的话又达不到基本的饮水量,所以让他们接完水就喝掉。后来通过《平湖市幼儿一日活动规范》中喝水环节的学习,我们从最先的在饮水机处接完水后直接喝逐渐引导至安静坐在座位上喝水。
2、水量的改变
从冬季的6杯调整至现在夏季的8杯。
3、统计人的改变
从最初的老师统计到现在幼儿的自主记录。
反思:个别幼儿在园喝水很被动,需老师多多提醒,据了解在家是父母把水杯放至嘴边才喝的,怎样进一步引导其养成主动喝水。还有个别孩子曾出现过的26杯,22杯,不真实,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喝水量的单位统一以及孩子喝水量的前后对比分析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孩子的喝水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让孩子们从“要我喝水”到“我要喝水”这一过程的转变,任务重,意义远。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持之以恒地帮助幼儿建立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