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如下:1.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部级单位,可以说是中国最权威、政治性最强的报纸;2.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报纸,也算党的机关报,比人民日报级别低,是副部级,不过也是很权威的,曾经以发表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而家喻户晓;3.解放日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机关报,属于军事类最高等级的报纸,是军事领域的最高权威媒体;4.《文汇报》由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上海出版,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主流、高端、权威、亲和,是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综合性日报。人民日报是全国最大的党正机关报,全国发行。解放日报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党政机关报,属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本地区日发行量55万份,是了解上海的第一选择。文汇报是要发布在全国的文教系统,属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就我在文汇报工作的理解来看, 首先,文汇报是一份倾党的报纸,属于红色,每年都有党中央专门的财政拨款,以促进文汇报的发展.同时,文汇报的办报方针就是"坚持一国两制,遵守香港基本法,爱国爱港". 其次,文汇报是一份在全球华人区颇具权威性的纸制报纸,工作团队人员素质过硬,新闻能力强,尤其是对中国新闻的报道,更是本报的一大亮点,敢言,是这个报纸的显著特点,文汇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闻真实性的真谛. 香港文汇报,目前在全球的日发行量是60多万份,报纸的读者主要是知识分子,在校大学生及以上学历,从政人员,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及爱好者等一系列的社会精英人士. 目前,香港文汇报在内地的发行量不是很大,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带,在其它地区的报纸市面基本不能买到香港文汇报,只能邮订. 好了,上面就是我对文汇报的简单理解, 废话累赘的语言很多,还请多多谅解.如还有什么不懂或者想更深层次了解的,可以继续探讨~~
我的经验是去买一些杂志,里面的一些故事,诗歌都不错,而且有那些比较经典的话,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上去,基本都能加分的!推荐《意林》《读者》《散文诗》《散文诗》这个杂志很少地方有卖,里面的素材也不是很多,我推荐它,是因为里面的句子很美,经常看的话,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散文诗》里面每篇文章的句子都很美,往往看了开头两句就能迷上整篇文章!多看的话,对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汇报在解放前是一份进步报纸,曾两度被封杀(一次是日伪,一次是国民党),其办报人还是有点骨气的。据徐铸成的回忆,国民党封杀文汇报后还是想给一条出路的,但是有条件:一由官方入股,二派个编辑部副主任。这在今天是多少报纸梦寐以求的啊,但徐铸成断然拒绝了。此后一部分报人到香港续办文汇报(今天也成为中国大陆在港机构的一份子了);建国后上海也恢复了文汇报,但很快就被并入北京的教师报。也许觉得文汇报毕竟是老牌报纸,有关方面后来又恢复了文汇报(当时报址有两处可选,或在北京,则今天也是“中央大报”,但上海有关方面很热心,最后文汇报还是回到上海)。1957年得到毛泽东表扬,说他看报总先看文汇报,再看人民日报。不久反右一来,文汇报因发表了许多批评时政的文章而遭殃,毛泽东亲自撰文批“文汇报近来的资产阶级方向”,轰动一时。文革之前姚文元发表批《海瑞罢官》文章,拉开文革序幕。整个文革期间,张春桥姚文元控制下的文汇报大红大紫,成为四人帮的得力工具,在国内影响几乎比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前几天央视播出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讲文革期间,昆仑山上的哨卡里只有一份报纸,就是文汇报)。文革后文汇报率先登载反思文革的作品,如小说《伤痕》、戏剧《于无声处》,影响巨大。巴金复出后的第一篇作品也刊于文汇报。可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尤其是前半期,文汇报迎来了一个高峰期,维续了全国性大报的地位。此后文汇报影响渐渐下降(上海有关方面对媒体管得较紧,解放日报等上海大报现在在国内都缺少影响力)。该报作为上海两大综合性日报之一,以侧重思想、文化方面为特色(解放日报的文化论坛大量请电视上的学术明星、媒体主持人,甚至小沈阳之类,但文汇讲坛却只请所谓高端学者,或官方已退高层人员,以示严肃性),“笔会”栏目多名家名作,是国内报纸中品味较高的副刊,已成为该报品牌。文汇报出过许多有影响的报人,如柯灵、唐弢、黄裳等,在文学史上都有一席之地的。不过文汇报在经营上好像比较弱,广告不多,这对报纸的发展非常不利。
榕树下吧,门槛很低。很多人都是在榕树下写的。
散文、诗歌投稿邮箱令治清 发表于 2007-8-13 18:29:00杨子晚报》都市风情 沈春宁 针对都市中的一些现象评论 《江南晚报》文化点击丁晴 《合肥晚报》娱乐视点曹军 《半岛都市报》娱乐声音龚程 《银川晚报》民间论语刘瑛 《兰州晚报》新闻时评 张海龙 《金陵晚报》新视角何刚 《山西晚报》文化批评 陈丽芳 《三湘都市报》论语王恒 《温州都市报》百姓观点王蓓 《齐鲁晚报》新闻时评燕惠 新文化报要闻部张彦梅 江南时报:E-mail: 星传媒(另类娱乐评论) 解放日报时评: 《齐鲁晚报》时评版 《新文化报》时评: 新闻晨报时评 : 网易时评: 北京青年报潘多拉 成都日报詹洵: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李方 工人日报《新闻评论》董迎春 法制日报《时评》殷蕾 新闻周刊《读者来信》 南风窗《读者观点》 杂文报 刘晶 、李确 人民法院报《正义周刊》 大河报《声音》岳建国 周末《民智》肖林 深圳商报《商报时评》 中国经营报《评论》唐清建 南方都市报《时评》孟波 文汇时评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 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名称到文章风格,都对《冰点时评》有所效仿;同时,《冰点时评》也是诸多时评专栏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该专栏于2001年获得“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其文章被频繁转载于各大媒体,在读者中有良好的口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冰点时评》作一番研究,从而对时评这一“热门”文体的写作有所认识。 向我们的处境发问 中青报决定创办评论专栏,主要从报纸和读者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当时国内的报刊言论普遍不尽如人意。中青报认为,一张全国性大报,除了刊登重要的新闻,还需要有特色、受欢迎的言论,然而“长期以来,报纸上的言论,不知为什么成了‘官方’的专利,‘社论’极少,通常逢大的纪念日出一篇,空话、套话成堆,没法读;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频度稍高,可读性也很差。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严重缺陷是难以得到改进的。”①另一方面,“对报纸读者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好的、多的、真实的、全面的新闻报道,还需要及时的、深刻的、‘说人话的’(相对于假大空)评论,也叫‘意见表达’——读者订阅这份报纸,就希望这份报纸经常能说出其想说的话。更重要的是,报纸的读者已经不是单向度的纯粹接受者,他们也渴望参与,他们对报纸上登的新闻,甚至就是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有话要说——他们订阅了这份报纸,已不仅仅为了看,也要说,也要发表,也要与不同意见者交流……”② 基于上述考虑,《中国青年报》终于在1998年11月在《冰点新闻》版上推出一个全新的评论专栏——《冰点时评》,每周见报三次,体现了“高频率、时效性”的原则,保持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在定位上,中青报把栏目确定为“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文章的标准,低限是合国情、有道理的判断,高限是融贯民主和法治精神。③ 在创办初期,《冰点时评》的评论涉及面很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栏目的发展,《冰点时评》渐渐抛弃了“大而全”的路线,把栏目定位于“体现民主和法治精神”,逐渐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笔者在对近几年《冰点时评》文章的抽样研究④中发现,该栏目大多数文章的选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执政。《冰点时评》对政府在制定、执行政策中出现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对政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吏治水平、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有经常性的探讨,涉及面极广,包括违法行政(如《质疑“逼企业上网》)、地方保护主义(如《有没有“地方的公正”》)、形式主义(如《献礼工程在等什么》)、贪污腐败(如《岂容“奸民治善民”》)等。 二是法制建设。这主要是一些涉及立法和司法的问题,尤其是司法正义问题,具体包括执法机关的效能、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程序的公正等,如《“刑讯有功”论》、《执法机关怎样挽回“影响”》等。 三是市场竞争。主要是就公平和效率、平等和垄断、事业和企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如《非卖品应终结》、《“国有资产”靠垄断保护?》。 四是公民权益。这类题材主要涉及公民的具体权益,关注弱势群体,如《请注意保护受害的姐妹》、《患者终于成了“消费者”》等。 其他的诸如公民民主法治意识、媒体舆论监督等领域,《冰点时评》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可以看出,《冰点时评》的目光更多地是落在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领域,大部分文章都是从当代中国人的现实处境出发,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上个世纪初,中国新闻史上也出现过一次时评热。1904年在上海创刊的《时报》,首立时评栏目,使时评这一文体风靡一时,《中国日报》、《民报》、《神州日报》、《苏报》等一批在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报纸都曾大量发表时评文章。事实上,这次热潮与眼下的时评热有着极为相似的发生背景。第一次时评热流行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正处于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政体的转折阶段,而眼下第二次时评热也发生在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时期,此时的中国正经历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另一次转型。我们不难从这种类比中得到一点启示:正是时代的变迁给了时评应运而生的土壤。新旧体制的交替,带来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剧烈变动,也使得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当中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这种社会条件要求我们的媒体应该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以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些社会变动的意义和实质。毫无疑问,《冰点时评》的成功就是因为顺应这种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学者傅然可曾经讲道,时评的距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意思是时评产生的根源在于现实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一个社会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间的差异,往往是促使时评作者奋笔疾书的原动力。而写好时评文章的关键就在于紧密关注时事,体现时代精神。“应时而作”可以说是时评受读者欢迎的根本原因。因此,时评写作的选题一定要贴近我们的时代和生活。 质疑与批判 《冰点时评》的着眼点既然在于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就意味着它不仅仅要关注到现实的不完满性,更要对社会的现状提出质疑与批判。《冰点时评》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这种时代的使命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与此相应,新闻评论既要扬清,也要激浊,既要扶正,也要祛邪,可以有褒扬式的,也可以有批评式的。但时评文章,十有八九都是批评性评论。事实上,许多读者都把时评文体直接等同于“针砭时弊”的评论,这种观点在学术上不尽科学,但却道出了时评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这一点在《冰点时评》栏目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对其文章的抽样研究⑤中发现,该栏目的批评性文章占其文章总数的八成以上。 从中青论坛的讨论中笔者发现,《冰点时评》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关注、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很大程度是缘于时评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抨击。那么,为什么这种针砭式的评论容易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所谓“不平则鸣”,公众的言论动力更多的是来源于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否定性的感受更容易激发起人的表达欲望。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众言型的时评文章,必然是以批评性的居多,而公众的心声一通过媒体传达和放大,就更容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 其次,社会进步的动力来源于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解决,而矛盾的发现和解决都无不是始于“怨言”、“愤言”造成的舆论压力。因此,发出反对的声音实际上是一个关注社会进步、具备忧患意识的媒体必然的选择。而媒体的这种声音对同样富有责任感的公民无疑具有很强大的召唤作用。以批评性评论为主的《冰点时评》栏目,因此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诚然,《冰点时评》也有一些褒扬式文章,但与一般报纸赞歌式的文章不同,该栏目的这类文章从不一味地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平和的赞许声中依然充满了批判意味。如《患者终于成了“消费者”》(2000年11月3日)一文,文章从患者的权益角度肯定了医疗制度的改革措施,但这种新事物本身就是对现有体制的否定,故对它的褒扬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对落后的制度思维的抨击。文章从根本上说依然是批判性的。这类文章当中,作者所褒扬的对象其实也只是起到一个评论由头的作用,而文章却并不就事论事,它对评论对象后的大环境的关注,依然体现出明显的批判性立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质疑和批判精神其实是贯穿于整个《冰点时评》栏目的一根红线。时评的批判性实乃一种“爱之深、恨之切”的表现,它对不公、邪恶、愚昧、荒诞、专制、腐败等社会现象的否定和批判,体现出的正是一种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渴望。所谓“不破不立”,时评发挥的其实是一种建设性力量,所以才能深得人心。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时评的旨趣和出路不在于一种新文体的出现,而在于促成国家-社会现实的某种转变,它在这场时代的变革运动中起到的是一种推动器的作用。 追求独家观点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要在选择一定的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陈述观点、发表意见。观点和意见是一篇评论的核心,对于时评来说更是如此。相对于一般评论而言,时评是一种“有效率”(《南方周末》语)的文体,不注重文学意义上的文采,而更追求把道理说清楚。《冰点时评》编辑马少华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时评,不是四平八稳的专论,也不是自由联想的杂感、随笔,旁敲侧击的讽刺;它是面对新闻事实本身的一个毫不避让的回答:这事儿,我怎么看。”⑥可以说,看待新闻事件的立场和角度,往往成为一篇时评好坏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报纸的评论工作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形式主义倾向,因此报刊评论文章大都是老生常谈,虚浮无力,使人不忍卒读。因此,《冰点时评》想要把读者重新拉到报刊评论中来,就必须呈现给读者以高质量的评论。这意味着评论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观点,言之有物,能给读者以思想之裨益。而《冰点时评》正是把观点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用栏目编辑马少华的话来说,就是“你得说出些别人没听过的道理才管用”。⑦ 首先,《冰点时评》善于从一些非舆论热点和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找出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并提升到一定思想高度。《国旗为谁而降》(1998年12月2日)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注意到我国的《国旗法》规定:在发生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当时我国1998年的洪灾刚刚过去,没有人想到为这数千死亡同胞下半旗,而杨尚昆同志恰逢也在这个时候逝世,全国下半旗却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指出,这种现象乃是等级社会“礼不下庶人”的延续,虽然现代民主社会理应礼及“庶人”,但官本位的传统思维定式却让人将《国旗法》的法条遗忘掉。 这类文章的题材虽然都是我们周遭的不引以为意的生活现象,但时评的作者却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要害,从这些事件中发现“评论价值”。这样的评论文章虽然不是瞄准时局大事,但其中的意义却不亚于大事要事,让读者读后有恍然大悟之感,读一篇而增一智。 其次,对于一些舆论热点,《冰点时评》也能提出一些观点独到、颇显见地的文章。我们不妨以《“媒体审判”的思想根源》(2001年5月21日)为例。媒体司法报道造成的社会舆论气候,对法官及陪审团的判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新闻界、司法界对媒体审判颇有微词。但这篇时评认为,这种现象与其说反映了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不如说体现了司法人员脑海中残存的“人治”思维。文章指出,司法人员判案本来就不应理会媒体和群众的压力,所谓的“民意”并不是审判的依据,而在媒体介入的背景之下,法官不能按法律本身办事,实乃职业素质欠缺的体现。在学术界对媒体审判的一片骂声中,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将审视的目光对准矛盾的另一方,让人耳目一新。 开放的论坛 《冰点时评》能成为一方“尖锐、冷静、活跃”的思想阵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该栏目的开放性。 首先是观点的开放。虽然《冰点时评》是所在版面的拳头产品,是版面的核心,但它又不是这个版面上的权威,而是一个“靶子”。《冰点时评》编辑自觉地在同一版面《不同观点》栏目,发表对《冰点时评》文章观点的质疑。读者往往可以看到《冰点时评》上刚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后来的同一版面上受到了怀疑和批评,不管文章的作者是专家学者还是栏目编辑本人。主动地吸纳不同观点,鼓励意见之间的争论成了《冰点时评》的一种编辑方针。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报纸评论唱“独角戏”、“论而不争”的冷清局面,在更为本质的层次上做到了意见多元、观点丰富。因为怀疑和辩驳气氛是活跃的思想所应该面对的环境,对于“权威性”的放弃,实际上降低时评的准入门槛、激起读者更多的表达欲望,从而让思想在观点的碰撞中得到提升。正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1999年11月1日的发刊词写到的,“思想进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只能让我们停留在原地。”不仅如此,“不同观点”实际也是公民正当的表达权利。时评是公民“普遍表达”的方式,这其中当然也内在地要求允许给读者一个说“不”的机会。 其次是作者队伍的开放。1998年11月是《冰点时评》问世的第一个月,大部分文章都由栏目编辑亲自操刀。这与栏目初创、知名度不高、稿件渠道尚未开拓有关。“但这种捉襟见肘的形势很快就改观了。各地读者突然发现有一个可供他们天天发表意见的园地,来稿量大增……至今未有一期因稿源不足中断。”笔者对2002年报纸的抽样调查发现,样本中每篇文章都出自不同作者之手,作者的重复率为零。这充分反映了该栏目作者队伍逐渐开阔,声音日趋多元的趋势。 一般说来,报纸评论栏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批“高产”写手,保持较高的出现率。但编辑李大同认为,对于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时评栏目,“靠报社自己的评论员打天下不行,靠少数写家也不行,不赶趟,需要大量来自读者的,也就是非专业写手的评论”。同时,更广泛的作者队伍其实是给各个阶层、各个利益集团以说话的机会,用中青报总编辑李学谦的话说就是“大嘴小嘴都说话”。 有人认为,今天的媒体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以往我们强调,竞争的制胜之道主要的就是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信息,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报纸提供的信息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独家新闻的可能性比以往明显减少。因此,一份报纸能否在提供信息以外,呈现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的观点,无疑成了决定报纸质量和影响力的主要因素。《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表达过一个很精辟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对于媒体而言,话语权就是力量。这一点对主流大报来说更是如此。毫无疑问,《冰点时评》的成功给我们很多启示。 注释: ①②李大同:《说说〈冰点时评〉》,《向我们的处境发问》,中国青年报出版社2000年 ③《2002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年鉴出版社2002年版 ④笔者从《冰点时评》1998年11月创办到2002年底发表的600多篇时评中抽取了105篇文章作为样本,采取等距分段抽样的方法,即选取每年5月份和11月份发表的文章作为考察对象。此外,本分析各篇文章的内容分为8个大类,分别为:政府执政(36篇,占34.3%)、法制建设(10篇,占9.5%)、公民权益(9篇,8.6%)、市场竞争(9篇,8.6%)、舆论监督(5篇)、民主意识(4篇)、文化教育(5篇)和其他类别(26篇)。这种分类在逻辑上并非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某些类别在内涵上可能会有所交叉,同时,鉴于题材本身存在的多义性,本分析在归类编码时主要从文章的论述角度来考虑。
呵呵,我语文都忘的差不多了,说的不好别怪我啊先写你小时候是怎么样接触到书的,比如听爷爷讲故事不过瘾,就自己看之类的,之后就对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自己不断的长大,就开始看一些很有教育意义的世界名著,比如红楼梦引起了你钻研历史的兴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给了你做人的道理等等,(你可以直接照抄书的前言,这样就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了), 总共就350个字,应该是很快就凑够了,试试看,不行我再帮你
做毕业论文前,一般指导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先针对选题撰写文献综述。那么怎样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又与论文论文有怎样的关系?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也就是我们毕业论文的选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俗称小论文)。 文献综述是反映我们论文选题涉及到的某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有大量的例子说明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综述一定是围绕真问题在一个知识框架下进行的综述,避免了空洞地谈论理论的问题,而且文献综述既能看出论文的质量高低,同时也能保证了学术科研的纯真性。文献综述一定要有评论,因为评论是对真问题一个可行性的说明。要求同学们学写文献综述,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电子商务相关学术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学术科研工作打基础的过程。(注:我们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题目都是由老师拟定的,因此,对这个过程的意义可能认识不是很清楚。)3、文献综述的写作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材料,对形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很有帮助。4、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应该要有规范化的意识,这样才能提高鉴赏能力,从而在实际工作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汇编”、“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像“读书报告”、“文献汇编”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像“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文献综述的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我们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学术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撰写文献综述,学生们都是出于完成毕业论文的需要,其选题一般是明确的,即大家已经选定的论文题目,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论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如阅读专著、年鉴法、网上搜索法、滚雪球法、电子资源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论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定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毕业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同学,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录著项目及格式与学校毕业论文的要求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核心期刊较好些)。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该是文中引用过的(与毕业论文的要求一样),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同学们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写法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我整理的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写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提纲)、研究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其他的一些内容根据学校具体要求而定。
1、选题背景:就是简单介绍一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选择该题目作为研究对象的,比如题目是《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研究》,那么选题背景中就可以大概介绍下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选一些题目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大概总结下作者提出的观点、理论之类的;
3、研究意义:顾名思义,就是只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又可以细分为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就是指在实际中有什么作用,而理论意义则是指本课题的研究对于现有的一些理论具备怎样的作用,比如可以说对已有的理论做了有力的补充,同时也为后续研究者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类的;
4、主要研究内容(提纲):这个不用过多解释,部分学校的开题报告在研究内容一项中需要列出具体的写作提纲;
5、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比如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建立模型之类的,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文献综述
简单说来,文献综述就是对你题目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的概述,也可以说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一个总结。为了写出文献综述,你首先需要去搜集一些近3年以来跟题目相关的一些参考文献,写作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1、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简要说明有关题目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其中分为国外研究现状及国内研究现状,分别列出一些相关研究者的观点或理论;比如"XXX(2013)认为,__."、”XXX(2014)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_.";
3、总结:文献综述最好不要只是简单罗列别人的观点,最终,你还得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在总结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4、参考文献:这个无需多说,就是列出你写这篇文献综述参考了哪些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具体参考你学校的格式要求,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去看看一般参考文献格式。
提醒:文献综述注意不要简单的堆砌别人的观点,最好是可以对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并且需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以学区房为先导的楼市普涨现象引发关注,“学区房”作为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成为不少房地产中介及投机客“炒作”的对象。在楼市调控精细化政策下,“严打学区房炒作”降低市场虚火或成后续调控重点。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合肥、北京、上海、深圳、长春、厦门等地纷纷出台新政严惩“炒作学区房”。不仅如此,“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也首次在政治局会议中被提出。
政治局会议首提“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其中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指出,近一年来热点城市的房价上涨,很多都是以“学区房”等概念性炒作为先导。在当前内外部经济环境下,以“学区房”概念为先导的房价炒作具有较大的经济风险。基础教育事关公平与国家长远发展,不应该成为炒作对象。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切中时弊,对于遏制当前房地产结构性炒作具有积极意义。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提到,这轮学区房价格上涨与过去最大的区别,就是炒作频繁,而不是学位需求增加。学区房的炒作,既恶化了民生诉求,也违背了义务教育均等化。打击学区房炒作,是对“房住不炒”最深入的贯彻。因为学区房炒作,是炒房的极端形式,也是炒房极其恶劣的一种形式。它既有可能导致房价的新一轮上涨,又加剧了公共资源的紧张。
“对于学区房炒作房价的现象,此次上升到中央的地位,充分说明此类问题的严峻性,也说明后续解决房价问题方面,会重点研究学区房的问题”。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
多地出台新政抑制高价“学区房”
实际上,在政治局会议明确“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之前,多地政府已根据实际情况出手整治“学区房炒作”。
4月16日,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等十部门印发《厦门市整治二手房市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其中重点整治的内容之一是:通过制造、散布虚假信息,或利用“学区房”“拆迁房”等概念炒作,哄抬房价,推动房价过高上涨。
4月6日,为精准打击部分区域二手住房和学区房炒作行为,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实行市区学区内成套住房入学年限政策。此外,为精准打击部分区域二手住房和学区房炒作行为。《通知》明确,暂停市区范围内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合肥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滨湖新区、政务文化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其他区域指定学校的学区范围内购买二手住房。被列入限购范围的学区包括了庐阳区9个学区,蜀山区6个学区以及经开区2个学区。
4月2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消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炒作学区房行为,该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房地产经纪机构专项执法检查,对海淀区万柳、翠微,西城区德胜、金融街,东城区交道口等价格快速上涨区域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据悉,从3月24日到4月2日,北京6家中介门店停业整改,立案处罚17起。
4月1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从2021年2月起,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和深圳市教育局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位房”等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
3月19日,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向沪上全体房地产经纪机构发起“规范房源挂牌和信息发布的自律倡议”。倡议聚焦房地产中介领域房源信息发布不规范,“学区房”不实宣传,挂牌价格虚高等社会和老百姓高度关注的问题。
其中,链家、太平洋、中原、我爱我家、Q房网、21世纪房屋、信义房产、美凯龙爱家、志远房产、佳歆房产、58安居客、搜房、房友、幸福里等14家主要房地产经纪机构和平台企业响应倡议,现场签署了承诺书。企业承诺:在线上、线下房源发布信息中,不使用“学区房”进行推介、宣传;在业务经营中,不以“学区房”名义,误导购房者。规范介绍教育资源用语,客观介绍周边学校,不出现“升学率”、“对口”、“名额未用”等用语,误导购房者。
严跃进指出,今年各地学区房管控的动作确实比较多,尤其是大城市,在多校划片入学、生源均衡化、限制学区时限、排序入学、防范学区炒作等方面都有各类动作。另外需要看到,学区房的炒作分为一二手房。
他预计5月份后各地严管方面,会有几个重要的动作。第一、二手房中虚高挂牌的房源,普遍都是学区房,这会面临严管。第二、一手房的楼盘销售方面,若是学区炒作也要被约谈。从市场漏洞看,当前很多房地产营销平台、微信群、购房小程序中,出现了很多学区的概念,需要严打,真正促进此类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严打学区房炒作”或成调控重点
对于房地产市场中“学区房”出现的问题,也引发央媒关注。
央广网评论文章指出,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事关社会公平与国家长远发展,公益性原则必须永远摆在第一位,绝不应该沾满铜臭味,成为炒作对象。然而,近一年来不少热点城市的房价上涨,很多都是以“学区房”等概念性炒作为先导。一些名校也存在大搞教育产业化、商业化的冲动。在一些地方,“名校”还成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招商引资的工具。所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教育公平,也为一方经济发展埋下隐忧,后患无穷。各地应尽快自查自纠,该纠偏的必须纠偏,该问责的必须问责。此外,牢牢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尽快出台针对性细则,从政策层面刹住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的歪风。
治标的同时,还须治本。学区房问题之所以成为“顽疾”,说到底,还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应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在推动学校建设方面做文章,在加强师资交流方面下功夫,让就近入学政策切实发挥正面效应。当公共教育资源供应充足、分配均衡时,学区房自然也就失去了炒作的价值和空间。
此外,新华社旗下的《半月谈》评论文章也指出,高价学区房问题是当前百姓重要焦虑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回归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回归义务教育阶段不能设置重点学校,回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前,有关部门和地方理应考虑继续加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让优质教育资源顺畅流动起来。
文章指出,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也必不可少。建议有关部门用改革思维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提质增效,把部属、省属和部门所属的优质教育资源统筹起来盘活,让校长教师流动起来,从而让百姓在改革进程中分享更多的红利。
邹琳华认为,“学区房”升温,始于入学资格与是否购房绑定。要降温“学区房”,首先应将入学与购房脱钩,真正从实际居住出发安排入学。其建议,可参照发达国家成熟经验,在保障隐私的前提下,逐步推进以实际居住生活及就业轨迹核查作为就近入学依据,在入学审核时禁止查验房屋产权证明。入学禁止查验房屋产权证明,而非同时要求查验租房证明,才是租购同权的核心要义,也是众多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从长远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将从根本上消除“学区房”炒作的土壤。
“学区房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背后的核心是房地产投资借助稀缺资源炒作,预计后续调控政策会针对这一类房源专门加码,真正降低学区房市场的虚火。”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道。
那个是半月评论,半月谈除了看这个版块外,还要看国内外大事这个2010年1月-2011年1月月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半月谈了望资料2011 考 试 时 事 政 治 电 子 书(1102)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2011年1月;《半月评论》更新2011年第2期;《了望时评》更新2011年第4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2011年第2期;108个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资料主题可以上网搜索一下“2011 考 试 时 事 政 治 电 子 书”的下载地址
半月评论、新闻热线、国际时事
PPT如何做惊艳 北大毕业论文答辩5min完美陈述的秘密 老师必问6大可怕问题超详细答辩流程
百度搜索毕业论文模版,然后直接按要求录入文字。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引出课题),论文结构与内容,结论。设置每页的动画。演讲一般只有5分钟,主要是熟悉自己的论文。
1. 首先是PPT封面.封面应包含论文题目、答辩人与导师信息、答辩日期等.为了不遮挡前述重要信息,封面背景一般设置为白色,在封面上加上学校logo即可,也可以加上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如果选择图片作为背景,一定要调高图片透明度.2. 第2页为目录,应逻辑清晰,简洁明了,专家们通过这一页便可以了解你汇报的层次.目录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内容(论文中的几项工作)、总结与展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逻辑进行调整.3. 从第3页开始为PPT正文,阐述研究意义,简要介绍国内外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简单讲述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一部分一定要精练,个人认为3页即可.原因如下:a. 专家们评价答辩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据是你自己的工作,因此,重点应放在自己的工作上.b. 专家们一天需要听好几位学生的答辩,如果排在前面还好,排在后面的,正好赶上专家们困乏,很容易失去耐心,不想花时间等你进入正题.我曾经就目睹过一位排在后面的同学花了十来页PPT介绍别人的工作,因为太过拖沓,被答辩专家们叫停,要求直接讲述自己的研究工作.答辩时本来就紧张,如果再有这样的插曲,心里压力会更大,很可能影响后续答辩的正常发挥.4. 然后介绍研究内容,也就是自己的工作.通常这部分会包含好几部分工作,一般根据这几项工作的逻辑关系按照顺序独立地进行介绍.每项工作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部分:a. 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理论或者研究方法.对于已经非常成熟的方法,无需详细介绍,只需提及即可;如果是较为独特的方法或是新方法,则可详细介绍,重点突出该方法的特点、优势,并讲述为何选择该方法.b. 自己完成的研究工作.这一部分最好能够做到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你为了实现研究目标做了哪些工作,明确你的工作量.c. 研究结果与讨论.充分分析研究结果,挖掘结果中蕴含的信息,分析得到结果的原因,并与研究方法和研究工作相对应.5. 接下来便是总结与展望.总结部分一般是对几项研究工作进行总结,简明扼要地阐述其创新性与优势.展望部分一般应提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小问题而不是动摇整个研究框架的大问题),并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展望(虽然毕业了,但这一部分还是需要,如同小论文的最后通常会谈论将来的工作).总结与展望部分不超过两页.6. 到第5点,答辩的主体部分结束.最后是成果页面与致谢页面.a. 成果页面.按照论文、专利、项目的顺序依次放置各类成果,所有成果最好放置于一张PPT上.各类成果中,第一作者或第一发明人成果优先放置.使用加粗或改变颜色等方式强调自己的名字.b. 致谢页面.感谢导师和同门与参加答辩的专家们,并欢迎各位专家提问.(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关于内容: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致谢等。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图)、运行过程、研究结果、创新性、应用价值、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等。3、PPT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让答辩老师明白哪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页数不要太多,30页左右足够,不要出现太多文字,老师对文字和公式都不怎么感兴趣;4、凡是贴在PPT上的图和公式,要能够自圆其说,没有把握的坚决不要往上面贴。5、每页下面记得标页码,这样比较方便评委老师提问的时候review关于模板:1、可以去像素网选择一套合适的论文答辩ppt模板,不要用太华丽的企业商务模板,学术ppt最好低调简洁一些;2、推荐底色白底(黑字、红字和蓝字)、蓝底(白字或黄字)、黑底(白字和黄字),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我个人觉得学术ppt还是白底好;3、动手能力强的大牛可以自己做附和课题主题的模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喜欢的图在“幻灯片母版”模式下插入就行了。关于文字:1、首先就是:不要太多!!!图优于表,表优于文字,答辩的时候照着ppt念的人最逊了;2、字体大小最好选ppt默认的,标题用44号或40号,正文用32号,一般不要小于20号。标题推荐黑体,正文推荐宋体,如果一定要用少见字体,记得答辩的时候一起copy到答辩电脑上,不然会显示不出来;3、正文内的文字排列,一般一行字数在20~25个左右,不要超过6~7行。更不要超过10行。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标题之间的距离(段间距)要大于行间距;关于图片:1、图片在ppt里的位置最好统一,整个ppt里的版式安排不要超过3种。图片最好统一格式,一方面很精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图片的外周,有时候加上阴影或外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关于格式,tif格式主要用于印刷,它的高质量在ppt上体现不出来,照片选用jpg就可以了,示意图我推荐bmp格式,直接在windows画笔里按照需要的大小画,不要缩放,出来的都是矢量效果,比较pro,相关的箭头元素可以直接从word里copy过来;3、流程图,用viso画就可以了,这个地球人都知道;4、ppt里出现图片的动画方式最好简洁到2种以下,还是那句话,低调朴素为主;5、动手能力允许的话,学习一下photoshop里的基本操作,一些照片类的图片,在ps里做一下曲线和对比度的基本调整,质量会好很多。windos画笔+ps,基本可以搞定一切学术图片。关于提问环节:评委老师一般提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他本人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2.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提问环节很容易因为紧张被老师误导,如果老师指出你xx地方做错了,先冷静想一下,别立马就附和说啊我错了啊我没有考虑到。一般来说答辩老师提的问题,很少有你做课题这几年之中都没考虑到的。想好了再回答,不要顶撞老师,实在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蒙”,态度一定要谦虚,哪怕直接说“自己没有考虑到这点,请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