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名单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名单

发布时间: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名单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92.03——1993.02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1993.02——1995.03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1995.03——1997.10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1997.10——1998.08 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1998.08——2003.06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2003.06—— 四川大学校长。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学术兼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科协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10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外讲学与合作研究: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被美国犹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该校正式开设两门课程;1992年10月至1993年8月,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和1996年,两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讲学;1993年、1997年和1999年,三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讲学与合作研究。论文专著:集中体现在他的《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等3本中英文专著、200余篇论文及有关工程实践中,成果被SCI收录48篇、引用500余次,EI收录78篇,CSCD和CSTPC引用546次。科研成果: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煤炭部、教育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5项(均为第一获奖人)。培养出了博士、博士后近30名。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1990年被授予"煤炭系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3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为全国6名获奖者之一,并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4年成为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的专家;1995年又成为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1996年进入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997年成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并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2001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同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7年获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建校232年来获此荣誉的第五人。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1992.03——1993.02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 1993.02——1995.03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5.03——1997.10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1997.10——1998.08 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1998.08——2003.06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2003.06—— 四川大学校长。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1992.03——1993.02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 1993.02——1995.03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5.03——1997.10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1997.10——1998.08 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1998.08——2003.06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2003.06—— 四川大学校长。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科协主席、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兼任《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10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 研究领域: 长期致力于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外讲学与合作研究: 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被美国犹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该校正式开设两门课程; 1992年10月至1993年8月,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 1994年和1996年,两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讲学; 1993年、1997年和1999年,三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讲学与合作研究。 论文专著: 集中体现在他的《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等3本中英文专著、200余篇论文及有关工程实践中,成果被SCI收录48篇、引用500余次,EI收录78篇,CSCD和CSTPC引用546次。 科研成果: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煤炭部、教育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5项(均为第一获奖人)。 培养出了博士、博士后近30名。 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 1990年被授予"煤炭系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 1991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3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为全国6名获奖者之一,并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1994年成为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的专家; 1995年又成为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 1996年进入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997年成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并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2001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同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 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7年获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建校232年来获此荣誉的第五人。

1987年,就在谢和平取得博士学位的同时,他成功地将损伤力学和分形几何相结合,在国内外首次给出了岩石断口分维与断裂韧性的关系;创造性地建立了岩石微观断裂的穿晶与沿晶和穿晶相偶合的分形模型以及裂纹分叉的分形模型,对一些物理现象给予了定量定性的解释。

利用分形几何进行了岩爆与地震的预测预报研究、解释了地震学中未有解释的低b值对应大地震产生的物理理论。他提出了岩石微观断裂机理,从而形成了岩石损伤断裂的分形几何新领域。

扩展资料:

科研成就:

20世纪80年代,谢和平在中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来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

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工程应用中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和平

岩土工程学报主办单位

主办有《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泥沙研究》、《岩土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等国内核心水利期刊。

建筑类国家级期刊排名如下:

1岩土工程学报,2建筑结构学报,3土木工程学报,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5建筑结构,6工业建筑,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中国给水排水,9岩土力学。

《岩土工程学报》于1979年创刊,主要刊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我国理论和实践水平 的论文、报告、实录等。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等收录,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等海外文摘收录。

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期刊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

《建筑结构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2010年起为月刊,大16开,112页,至2010年已出版了31卷。

宗旨在报道和交流建筑结构领域中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主要刊登建筑结构、抗震防振、地基基础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最新进展动态,为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服务。

岩土工程与环境岩土工程学报

排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之后,在岩土力学之前,这三个学报是岩石力学方面国内三大顶级期刊,ei收录,都是不错的期刊

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方面为国内最顶级期刊,排在岩土力学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之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包括《岩土力学》)是岩土界的3大王牌期刊。据我投稿经验:录用难易程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本行业最权威的学报。

有《岩石力学学报》么?我只知道《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哦,它与《岩土工程学报》都为EI检索,且均不是SCI。。。。前者基本是关于岩的文章,后者岩、土皆有,侧重于岩

岩土工程编辑部

贺永年江苏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山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山建设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袁迎曙美国纽约科学院活动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徐州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徐州土木工程学会煤炭学会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煤炭学会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赵坚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亚洲岩石力学学会主席亚洲岩石力学学会《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国际学刊主编《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国际学刊编委会《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学报》编委《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学报》编委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杂志编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杂志编委会国际隧道学会执行主席国际隧道学会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试验方法委员会岩石力学动力试验工作组组长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试验方法委员会余海岁英国岩土工程协会常务理事英国岩土工程协会《Geotechninique》国际期刊编委《Geotechninique》国际期刊《Geo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国际期刊总主编《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编委《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期刊这个不带学生王建平全国高等学校矿山建设专业学术会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矿山建设专业学术会王建平《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委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王建平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理事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王建平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建设专业委员会王建平中国煤炭学会建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建井专业委员会王建平建设部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及评估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及评估委员会周国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周国庆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建设专业委员会周国庆中国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学会周国庆全国高等学校矿山建设专业学术会常务副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矿山建设专业学术会周国庆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山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山建设专业委员会周国庆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周国庆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委员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杨维好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杨维好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小组委员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杨维好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杨维好中国地理协会冰川冻土分会会员中国地理协会杨维好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委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靖洪文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靖洪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煤矿支护专家组成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靖洪文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震学会靖洪文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委会靖洪文江苏省煤炭学会井建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煤炭学会井建专业委员会靖洪文《煤炭支护》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煤炭支护》杂志编辑委员会靖洪文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理事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靖洪文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靖洪文江苏省岩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江苏省岩土工程学会宋宏伟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委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宋宏伟国际隧道工程学会(ITA)会员国际隧道工程学会宋宏伟新加坡隧道与地下建筑学会(TUCSS)委员新加坡隧道与地下建筑学会宋宏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宋宏伟英国《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国际刊物)审稿专家《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国际刊物)编辑部宋宏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家组成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宋宏伟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宋宏伟新加坡隧道工程学会委员新加坡隧道工程学会宋宏伟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宋宏伟中国防护工程学会结构与建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防护工程学会宋宏伟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宋宏伟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宋宏伟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宋宏伟中国地下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地下工程学会蒋斌松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蒋斌松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蒋斌松山东省特聘煤矿安全监督员吕恒林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全国理事会理事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全国理事会吕恒林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吕恒林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江苏分会吕恒林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吕恒林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吕恒林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吕恒林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吕恒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吕恒林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吕恒林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吕恒林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于广云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于广云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于广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会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夏军武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评标专家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办夏军武江苏省地震学会第五届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震学会王东权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王东权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市政公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市政公用专业委员会刘志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岳丰田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岳丰田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岳丰田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岳丰田冻结专家组专家冻结专家组专家马金荣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评标专家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办马金荣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国家住房与建设部东兆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特聘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东兆星中国土木工程江苏省教育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江苏省教育学委员会东兆星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顾问委员会李富民中国土木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土木建筑学会

职务 姓名 院长 顾祥林 副院长 黄宏伟 副院长 李建中 副院长 赵宪忠 副院长 熊海贝 系、所: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水利工程系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动力实验室、桥梁试验室、工程结构静力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中心、建筑结构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信息中心:岩土工程信息中心、各系资料室、结构工程师编辑部、《建筑钢结构进展》编辑部

【篇一】投稿介绍信类范文

《xxx》编辑部:

同志撰写的《xxx》论文经审核符合投稿条件,未一稿多投,特推荐到贵刊。

xx医院医务科

年月日

【篇二】投稿介绍信类范文

尊敬的《xxx》杂志社:

您好!我单位xxx撰写的《xxxxx》一文,经审查,情况属实,且本文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推荐投递贵刊,请审阅。

此致

敬礼

单位名(加盖公章)

日期

【篇三】投稿介绍信类范文

兹有我院xxx科xxxx同志等撰写的论文1篇,投往贵杂志。特此证明。

注:本论文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

联系方式:

电话:

单位盖章:

日期:

【篇四】投稿介绍信类范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辑部:

兹有我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同志撰写的论文(题目为:__________________),经审查,不涉及保密内容,符合科研论文公开发表的基本要求,署名无争议。同意推荐贵刊发表。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公章)

【篇五】投稿介绍信类范文

______同学,系______大学、______学院,______专业,xx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______,_______。通过近两年的理论学习,并结合现场工程实践,积累了较多岩土工程的经验。

《xxxxxxx》一文,是该同学经过2个月现场观测,结合以前结构设计经验,提出了岩土工程___法。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该______设计方法能一定程度的解决自然条件下岩土工程的不确知性、多样性与一次性设计之间的矛盾,实用性强,理论可靠,效果良好。

建议贵编辑部择优予以发表。

推荐导师: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单位:______大学

院系:______学院

研究领域:岩石与结构工程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

日期:______

年月日

水利学报编委会名单

陈亚宁,男,1958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任,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绿洲生态与绿洲农业研究室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水利联合学会会员、以及《干旱区地理》副主编、《地理学报》等6家刊物编委。

先后于1982年和1991年在成都科技大学完成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习,分别获得水文及水资源专业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4年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于四川联合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在站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2002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到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Las Vegas NV)作高级学术访问学者。历任四川大学水利系副系主任,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务。现任四川省水文学及水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南方丘陵区节水农业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水文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水利学会和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四川水力发电》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山地学报》和《水资源研究》编委等职务。其它学术活动有,《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等国内多家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水利学科和环境学科),全国博士、硕士学科点和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评议人。二十多年来,在现代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量化研究、生态环境调控与评价、水利信息技术和工程水力学等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并承担完成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水利部基金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研究课题,获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正在负责国家973科研项目1项、国家863科研项目1项、国家特大型灌区委托科研课题1项和横向课题2项。已在《Nature and Science》、《水利学报》、《水土保持学报》、《水科学进展》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获成都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1篇,被SCI、EI、ISTP收录30余条。独立编写研究生教材《ENVIRONMENTAL HYDROLOGY》和《工程投资与经济管理》两部,合作出版专著《节水灌溉数学建模及优化技术》一部,参编中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若干部。获1997年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1997通过四川省鉴定成果2项(第1完成人),2003年获成都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和二等奖1篇(均为第1作者)。长期承担10多门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学位课程的主讲,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培养博士后4名。

  • 索引序列
  •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名单
  • 岩土工程学报主办单位
  • 岩土工程与环境岩土工程学报
  • 岩土工程编辑部
  • 水利学报编委会名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