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论文研究报纸

论文研究报纸

发布时间:

论文研究报纸

《科技传播》杂志 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 给您参考用大视觉理念提升传播品质 一、我们需要了解的两个数字:15分:一份报纸被读者阅读的时间不到15分钟。30%:一分报纸被读者阅读到的内容不到30%。二、我们需要知道的三个现象:1、报纸杂志化日趋明显,图文比例日高。2、报纸封面海报化,小开本报纸80%以上的封面都是以图片为主。3、图片公司插足报纸图片的提供。三、什么是报纸的视觉元素:报纸所有的视觉元素分为两类:1、理性元素:点线、分栏、行文、字体等理性元素,这些都是有章可循的,可以明确出具体的细则和规范。2、感性元素:图形、色彩、空间(留白)等感性元素,这些都是有法无式的;可有原则,但无定规;是感性的,靠悟性把握。对一分报纸而言,只有将这部分做好了,报纸才有质量。四、图形是报纸视觉设计中最核心的设计元素1、它是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首要因素。2、它是决定报纸版面形式的第一要素——“视觉优先”的原则。3、报纸悦读性的关键信息——图片的可读性、阅读速度、情感影响力优于文字。结论:信息的视觉化,决定报纸对图片、图表、插图的数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资料: 《今日美国》近几年内迅速崛起,就是因为它视觉化地新闻表达方式,视觉新闻占到50%左右。 《北京晚报》、《辽沈晚报》也开辟了《图说新闻》专版。五、图形的分类:五大类:照片、制图、插图、图标、图表1、照片:包括新闻照片、资料片两类。照片的三个特点:①清晰,信息传达要清晰(但这个清晰不一定是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图片上就要有什么,真功夫追求的是画外音)。②新颖: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别人没用过的照片;二是创意要新。③智慧:一图胜千言。照片运用的注意事项:①全景照片不宜太小。②特写贵大。③资料片宁缺勿滥,忌与文无关。结论:震憾力:放大放大再放大,剪裁剪裁再剪裁(美国)。 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2、制图:①局部处理图:文体明星的挖图。注意两点:姿式优美;穿白衣服不能挖。②合成概念图:虚实结合的图片。例如我们做过的降息、楼市等等。③绘制示意图:还原车祸现场、儿童落水施救等等。3、插图:配文章的插图。例如我们的《龙河》用的各种插图。4、图标:刊头、专题报道的栏头、系列报道的标识等。5、图表:有专门的视觉编辑来制作。资料: 图示、图表,从1989年开始多起来,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95年有这个专业,据说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准备今年(09)年开设此专业。目前新华社有11个制图的都是学设计的,去年从清华大学招了两个研究生,也是学设计的。 由于信息传递的视觉化,报纸也由原来的可读、必读、易读,发展到现在的“悦读”了,就是看着要养眼。六、在大视觉观念指导下,今年报纸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改进:1、从上到下,达成“视觉优先”的共识: 有好线索,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用图片,能不能很好地传达信息?如果不能,再考虑让文字记者出马。在各个版上,都设置了图片专栏,视觉版增加了出版频次,半月一期,一期地方的《鹤乡视觉》,一期油田的《油区瞬间》。如果新闻素材多,不局限于这样的出版周期,随时有,随时上,真正把“视觉优先”的理念体现在每一期报纸上。 图片质量好,文字就一定给图片让版面,一个版不行就给两个,两个版不行就给三个。有“料”了,就一定要做好。资料: 《南方日报》:摄影机动部,成了全报社的机动部,关键时刻文字记者也不用了,只派摄影记者上阵。 阿富汗战争的时候,《南方日报》每天一张图片,一个文字特写,都是摄影记者从战地传回来的。当时《南方日报》的文字记者把头发都剃光了,做好了成立“敢死队”的准备,到了也没去上,还是摄影记者去的战争前线。 印尼海啸的时候,也是一个摄影记者到的印尼,文字报道、图片报道他一人全包了。别的媒体去了四五个记者,连文字带摄影,人力财力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都不如《南方日报》。2、积极推进报网互动,增值报纸的影响力:①开设辽河晚报记者博客②互动部:QQ聊吧、晚报QQ读者群、社区QQ群③博客副刊:草根博客、油田博客3、适当媒体联动,共享资源,节约成本今年油田40年,建国60年,以“我为祖国献石油——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为题,与大庆油田的《大庆晚报》、胜利油田的《今晚报》、克拉玛依油田的《乌鲁木齐晚报》联动,组织系列新闻报道。还可以一起联手,开设《老石油找哥们》专栏,增加报纸的人情味,打亲情版。(报纸像学校,使人成长;报纸像家庭,给人温暖。)4、突出报纸的“油”味:①城事民生版加大油田官方新闻的报道数量②视觉版开设油田专版《油区瞬间》③《龙河》副刊为油田作者开设专版《油田博客》④社区版在原来的《青年石油人》、《老石油讲故事》等栏目的基础上,又新增设了油味十足的专栏《油大嫂》、《石油娃》、《油花盛开》、《油田子女在创业》等栏目。报业的生存发展,正在经历着同类以及不同类多媒体之间的交叉竞争,对报纸来说,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两方面,一是与杂志、电视、网络等多媒体竞争。二是与报业同行的竞争,尤其是同类或同城报纸的竞争。 各类媒介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内容同质化日愈明显,使所有媒介越来越重视媒介的视觉形象包装的竞争,媒介的视觉设计,已成为媒介突破创新赢得竞争的一大利器。 报纸视觉形象设计是报纸整体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之一,它能使报纸获取读者注意力,直观体现报纸的个性形象,并能够不断提升读者满意度进而最终获取读者的品牌忠诚。 现代报纸视觉设计,是在对市场竞争状况、读者细分、内容定位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竞争力的视觉传达设计方案,设计出符合现代人阅读需要和审美趣味,符合现代阅读环境、阅读方式的信息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报纸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是现代传媒竞争策略的直观体现。 报纸的视觉设计的竞争策略是什么? 当你的市场定位、改版目标确定后,你的视觉设计策略是什么? 一个新闻媒介产品竞争策略制定离不开对两个基本层面的形势分析:一是它所属的媒介“类别”在能满足同样需求的不同类传播结构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弱势;二是它在同类媒介传播中的优秀优势和弱势。 读者信息需求是产品竞争策略的根本出发点,现代读者有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报纸就必须根据读者的需求不同,分析竞争对手哪个地方比较强,哪个地方相对较弱,自己的优势在哪,劣势在哪,然后明确自己的竞争定位,树立、强化自己最具优势而竞争对手无法具有或没有具有的优势,锁定明确的“大众”或“小众”,针对性提供与众不同的阅读满足。这就是差异化竞争策略。 报纸视觉设计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报纸视觉设计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就是要避己之所短,扬己之所长。 实现差异化最关键的就是根据自己定位和拥有的资源找出自己最擅长的并最好是别人无法超越的设计竞争优势,再全力以赴做到最强。 例如:报纸和网络媒体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分析。 报纸属于单点对多点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而网络、移动媒体是多点对多点的分众传播的媒介。信息海量、方便检索、适时浏览、即时互动,都是新兴媒体非常突出的优点。报纸要注意避免落入海量的陷阱。 受众对于新闻信息已从“量”的需求转向了“质”的需求。受众获知的信息量从匮乏转为足够多甚至饱和、过量,我们面对着的是信息恐怖症的读者,他们需要的是更有价值和感兴趣的精华信息。据小范围内的读者调查:广东每个读者日均读报时间50分钟左右,并且越是高端读者,看报时间越短。人们的日平均阅读时间底线决定了一份报纸的厚度及速读性设计要求。除非广告扩张的需要,在一定限度内扩版往往起到吸引读者,强化竞争的优势,但过了限度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再扩版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超出人们可能的阅读时间的过多的内容供给及过厚的篇幅,反而会造成读者的焦虑,降低报纸的传播效益和社会美誉。这也是南方都市报目前在100多版停住扩版的原因之一。 相对网络媒体,报纸的优势是权威、严谨。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多元化特性,使得其中充斥着大量另类观点和边缘态度,注定无法担负起权威解释和权威指导的责任,这在客观上为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报纸在权威性、可信度方面却具有天然的优势,而这两方面恰恰也是广告商特别看重的。这是为什么几乎所有强势报纸都在加强深度报道、观点分析,要做主流报纸。 “以读者为本”是最根本的媒体视觉设计理念。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者对获取有用信息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在信息过量的条件下,报纸的使命与其说是提供信息,不如说是筛选、整理和解释信息,使信息有序化,并赋予信息以可读性价值。显然,报纸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有序集纳性、逻辑解释性以及读者自主选择性等特有优势,体现在视觉设计策略上,就是要将传播内容以更简洁明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信息时代读者要求视觉传播强调速读和易读性,简洁明快、清新易读是视觉设计的最本质要求。严谨精致、清新简洁的质报版式风格正成为设计主流。例如:南方日报、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 如何实现报纸视觉设计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1、个性化设计。 理想的版式设计要与报纸的品牌气质相吻合。不同定位的报纸有不同设计风格,没有最好的版面设计标准,只有最合适的。但毫无疑问最有个性风格的设计是最有生命力的。视觉设计差异性的意义在于使报纸能得到不同阅读人群的关注与喜爱,并形成专属于本报而且能被读者准确感知的版面气质和品牌个性。一份报纸的个性鲜明的极致是能否赋予其人的性格特征。 a、打造鲜明的个性形象 在报纸生产经营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运作的今天,要使有效吸引新读者,留住和培养起忠诚读者群,个性化的视觉形象是必不可少的。报纸引入整体视觉形象设计,通过把报纸理念视觉化,视觉形象统一、稳定化,包括统一的字体,字号,以及相对稳定的版式结构。能有效确立鲜明的报纸视觉识别,打造出个性化的报纸视觉形象。 2002年8月,南方日报确立了与同城报纸不同的高端主流政经大报定位,重新设计了方便独立运用,现代醒目的报头;确立了简洁方正、挺拔通透的模块式编排原则;统一了精简雅致的用色理念,增加了深蓝做为日报标准色,对不同的叠次的版面分别设定了标准色;选用宋体字作为版面和广告设计的主打字体;同时进行了完整的VI设计,确立了一套个性鲜明的视觉语言规范:包括标志、标准字体、色彩基准组合运用,及其办公用品、广告设计、版式包装、宣传用品、发行服装车辆等视觉设计运用。全力打造独具一格的南方日报视觉风格。版式总监还兼任品牌拓展室主任,负责日报VI系统的运用和监控。最终从视觉形象上,南方日报有效树立起了与同城日报的显著区隔,鲜明地强化了南方日报的个性形象,有力地体现了锁定高端读者的战略目标。 b、坚持成熟的视觉个性 一份成熟的报纸,报纸版面风格与忠诚读者保持着较高的对位性,读者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对报纸的阅读期待,是长期文稳定的版式编排、版面设置、图文风格培养的结果,是最具价值的无形财富。读者不希望一张报纸体现的是没有规律的个性化。频繁大规模改版使报纸的版面表现为一种流动性的视觉结构,即不利于新读者形成稳固的阅读习惯,也会让老读者总有不踏实感。一份报纸读者定位、设计风格的摇摆不定,最终会把自己的形象识别积累浪费殆尽。 商业企业的调查显示,吸引一位新顾客要比留住一位老顾客付出的代价高4~7倍;很难想象,一份缺乏稳定的忠诚读者群的报纸如何在传媒市场保持强大的竞争力。1982年,美国的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创刊,通过对电视视觉传播优势的吸收,《今日美国》强调速读和易读性,开创了简短的文字编排,大量使用彩色照片(据统计,《今日美国》)平均每个版面的“图表要素”达60%以上)及直观的图表、插图的新设计风格,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了美国最大发行量的报纸,引得许多报纸争相学习。但是美国主流大报《纽约时报》不为所动,虽然后来也有改版,也只采取微调的方式。但始终坚持了简朴、严肃、优美的版式风格,与其报道内容、报纸定位相得益彰。《华尔街日报》向来忽视图片的使用,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也开始尝试使用图片报道形式,但是无论如何《华尔街日报》也不可能会试图在直观性上赶超《今日美国》。这是由这三家报纸内容性质、读者定位的不同所决定的,他们有不同的使命和设计价值观,坚持自己的版面风格,才是三大报立足之根本。 比较一下《纽约客》、《纽约时报》现在的版面和几十年前的版面,变化之少是出乎我们意料的。 南方日报五次改版,只有2002年第一次改版是根据办报理念、读者细分定位的新策略对整体版式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大改变,后几次改版都是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渐进式地进行版式完善。版式的气质和基础设计原则从未改变。 南方日报的版式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2002年8月6日到2003年12月12日,根据当时日报版面风格、细节杂乱、版式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确定了简明朴实的版式风格,全面梳理统一细节,模块编排、简形、素彩,力求做到易读这一根本阅读要求,并初步树立了鲜明的个性形象。 2003年12月12日,区域版块创刊,根据读者求新求活的阅读需求,提出悦读这一设计要求,大力拉开时政、经济、周刊、副刊、区域版等不同版面的设计风格,要求加强生动醒目设计,丰富设计手法,形成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设计节奏。 2006年3月28日,提出了整体成熟的设计要求:从个别出色到整体均衡,从版式简明到制图、插图出色,从一天精彩到要求365天保持稳定的高水准,力求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成为一份稳定而有活力的成熟质报。 四年来,我们对所有视觉设计人员进行了系统专业的业务培训,培养出了较高水平的专业制图、插图人员,完善了视觉设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将版式设计、摄影、图片三块统合,组建了视觉新闻中心,从架构上保障了视觉设计流程的顺畅和高效;在绩效考评上,通过将好版面和好版式捆绑评比及逐步拉开好设计与差设计的考评分差等制度,有力促进了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整体成熟的设计,才能确立起了不可复制的设计优势。 2、相反化设计。 美国定位大师Jack Trout的打造品牌的原则之一:选择与你的主要竞争对手相反的颜色。例:百事可乐的的蓝色定位,汰渍的橙色包装。 一个报纸版式风格的定位和设计,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形象定位,还应该考虑竞争对手的定位与设计。现代的视觉传播是立体和相互影响的。与跟随你的竞争对手的设计相比,力求与其不同甚至相反设计,是一个更有效的竞争策略。 南方日报新的报头用了大面积蓝色、银灰色,也是为了与全国一片红的党报和同城日报有明显的色彩区别。南方日报的户外广告、发行员服装、文化驿站发行终端都特别强调了蓝色调,与同城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的红色、南方都市报的红黄、新快报的蓝绿色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区别,百米之外,读者也能一目了然。 a、效仿你主要竞争对手的设计形式,几乎都没有机会超越对手。 我们不反对设计新理念的学习消化吸收,尤其是新媒体的视觉优势特点借鉴吸收,但一定要避免同类媒体形式设计上的跟风。而且借鉴也一定要从你的市场定位、读者的实际需求和自己实际情况(包括你设计人员水平、可用设计资源等等)出发,选择具有特点和可行性的设计风格。如党报的头条前和左竖栏有他特殊的作用,都市类、财经类报纸就没有这种限制考虑。 从近几年来广州报业竞争来看,南方都市报以“不学习别人也不把谁当对手”,以大图片、大标题和海报式的封面设计树立了独特的设计理念、视觉形象,成为业界公认的版式设计的成功典范。同城的几份设计类似的日报却始终无法超越或者达到它的设计高度。 b、你几乎不可能用效仿争取到喜欢对手的读者,但却可以用不一样的选择吸引到不喜欢对手的读者。 例:七喜的“非可乐”定位。《南方体育》的办报理财念“跟他们不同”。 读者的阅读审美需求日愈个性化,对付一个个性鲜明且强大的对手,锁定不喜欢对手的读者,以和他不同的诉求是迅速发展的有效策略。 头版的主打照片是报纸头版设计的重点,是报摊上的第一吸引力。根据博弈论的最佳策略选择,报纸决定选那张图片做主图,都会考虑同类竞争对手可能会用哪个新闻的图片,以及图片使用的大小,横竖,尽量避免雷同,以吸引对相应图片感兴趣的读者群。例如: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六报同一天的头版主图使用分析。 即使同是财经类报纸,但不一样的图片使用还是树立独特风格形象的有力手段,当《21世纪经济报道》以新闻照片为主打图时,《经济观察报》创刊却以绘制的创意图片为主打图,树立了独特的视觉印象。而当《21世纪经济报道》日益强化了插图的使用时,《第一财经日报》却从创刊到现在始终坚持以新闻照片为主打图。 2002年南方日报的改版,选用宋体字系列为标题主打字体,不仅仅是因为宋体字有传统、清秀之感,符合主流气质,也考虑到同城所有日报都是用黑体、超粗黑做为标题字体,选用宋体字,读者不用看报眉也能一眼就认出南方日报。 3、单纯化设计。 一个品牌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单一性。在一个竞争激烈且同质化特征明显的传媒市场上,只有那些定位准确,善于取舍,全力强化自己独特优势的传媒才能脱颖而出,在市场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宝马的驾驶乐趣,沃尔沃的安全性能,劳斯莱斯尊贵身份的核心单一诉求。 a、简洁就是力量 设计的最根本目的是:让内容更便读、易读。精于心,简于形,版面设计以“简约”为设计原则,精心梳理内容,设计明确流畅的视觉流程线,力求版面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阅读轻松。避免喧宾夺主的装饰与虚张声势的泡沫设计。好的设计是大像无形,恰到好处的轻描淡妆只会彰显一个人的气质与丽质,如果只见华服浓妆不见其人是最大的失败。精图、简文,是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简洁明快,直观清新是版式发展的主要趋势。 经过18个月的努力和8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2亿元)的投资,英国主流报纸《卫报》2005年9月12日展示出最令人惊艳的面孔推出了英国第一张“中间版式”的全彩色日报。醒目沉稳的深蓝色调、简洁明快的模块编排、醒目明了的导读设计,《卫报》被美国媒体视觉设计协会评为2005年度世界最佳设计报纸。 新京报的清新设计风格令人眼前一亮。 b、聚焦力求第一 研究表明:成为第一或最新的品牌会获得比后来者高7倍以上的关注度和记忆度,力求在某一方面成为第一或最新,比全面发力是更实用的竞争策略。突出一个独特的设计元素,发挥到极致,往往就能形成鲜明的版式风格,吸引独有的读者,创造出竞争优势。独特的设计元素可以是一份报纸的纸张质地开本、标题字体、留白设计、制图 插图、色彩运用、图文比例、版块分栏等等。 杭州《都市快报》1999年创办伊始就在报纸版面设计上大胆创新,推出了我国第一张“异型报纸”。这份报纸比普通四开报纸窄0.5厘米、长3厘米,这种狭长型的报纸一拿在手中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竞报》创刊就以视觉第一,直观设计的新锐形象设计得到了业界极大的关注。 《经济观察报》作为国内首份用彩色新闻纸印刷的报纸,凭“橙色”这一卖点,就吸引了不少“好色”的读者。 神六升空,广州市同城媒体全部出了号外,南方日报设计不求精美齐全取简单快捷,仅一个小时就已印好出街,狭路相逢快者胜。 南方日报的漫画插图,南方周末的3D制图,南方都市报的海报式封面设计是其鲜明版式风格、形成设计优势的核心组成要素之一。

引用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范增军、高朔,《汽车防冻液质量令人心寒》,中国汽车报,2004-02-10(T0B)。

唐代报纸研究论文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5、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6、“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7、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该报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编是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8、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9、1838-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编译外报,这些材料后人称之为“澳门新闻纸”。 10、1822年9月在澳门创办的葡文《蜜蜂华报》,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11、英文《字林西报》是1864年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拥有人是字林洋行。1882年,字林洋行又创办中文报纸《字林沪报》,1897年,该报创办附张《消闲报》,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声。 12、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是1857年11月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 13、1872年,路透社首先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通讯社。 14、中国第一份政论报纸是创刊于1872年2月4日的《循环日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王韬。 15、《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美查。我国最早的白活报是申报馆于1876年创刊的《民报》 16、在北京出版的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戊戍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改良派报纸是《时务报》,报刊宣传家是梁启超,“时务体”就是以他的政论文章为代表。戊戍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宣传阵地是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的《清议报》,由梁启超主持编务。戊戍政变后,得以继续出版的维新派报刊是《知新报》(澳门)。 17、太平天国设立的“刷书衙”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队伍所办的第一个出版宣传机关。 18、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阐述他的报刊思想的第一篇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首次提出了“耳目喉舌”论。 19、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中国第一份妇女报是《女学报》,是上海女学会的会刊。 20、维新时期重要思想家严复的重要译文《天演论》和《群学肄言》(部分)最初发表在《国闻汇编》 21、1911年7月,《大江报》发表了两篇著名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和《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作者是詹大悲。 22、《苏报》易帜后,开设了“学界风潮”专栏,集中报道学生革命团体活动的消息。 23、兴中会办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是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第一任社长是陈少白。 24、黄远生的采访四能是: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25、1872年外国传教士在北京创办了中文月刊《中西见闻录》。 26、于右任的笔名有骚心,大风,神州州主等。所谓“竖三民”是指他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27、香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两家英文报纸是《德臣报》和 28、同盟会在海外创办的最重要的机关报是在东京出版的《民报》,首任主编是胡汉民,后由章太炎主编,与在横滨出版的保皇派报纸《新民丛报》展开关于革命与改良问题的大论战。 29、中国在清代末年才开始有专门的新闻出版法《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和《大清报律》(1908年,第一部新闻法) 30、我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美国人奥斯邦于1923年1月在上海建立起来的。国人自办电台最早的是1926年的哈尔滨电台。 31、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教会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其原名为《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于1868年创刊。 32、五四时期著名刊物《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最初即发表在《新青年》上。李大钊把他轮值主编的第六卷第五号《新青年》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他自己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上发表陈独秀写的《谈政治》一文,并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这表明它的改组基本完成,由启蒙报刊转变为无产阶级报刊。为及时进行政治宣传鼓动,《新青年》同时创办了小型政治报纸《每周评论》,1918年-1919年在北京出版,宣传了新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参加该报编辑的三位文化名人是陈独秀、李大钊和周作人。 33、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第一任主编是蔡和森。第一个党的日报是《热血日报》,主编是瞿秋白。《热血日报》办有副刊《呼声》,刊载评论、通讯和文艺作品。 34、由周恩来领导组建的延安新闻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试验播音,呼号XNCR,1945年9月5日正式播音。 35、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红中社”,1937年1月改为现名,1939年初,与《新中华报》分开而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第一任社长是向仲华。 36、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共产党的《译报》停刊后的第二年,改名为《每日译报》出版,以英商的名义发行,此类报纸被称不“洋旗报”。 37、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先驱》。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该报23年10月创刊,第一任主编为恽代英。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上常用的笔名有但一、天逸、稚宜等。《青年实话》是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创刊于1931年7月,在动员苏区青年投身革命方面做出了贡献。 38、胡政之是采访巴黎和会的惟一中国记者。 39、《大公报》最早由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刊。1926年9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以新记公司的名义复刊出版了《大公报》。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时,曾声称“四不”,指的是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以后成为《大公报》的社训。 40、《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戈公振,该书出版于1927年。 41、194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在沈阳创刊。 42、1926年被奉系军阀杀害的两位著名新闻工作者是邵飘萍和林白水。 43、1947年,在解放区新闻战线开展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打击了新闻报道中虚夸不实的报道作风,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44、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了《新青年》月刊和《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党进行思想和理论准备。理论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主编是李达。 45、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成立于1932年3月20日。 46、毛泽东1919年7月曾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篇连载的大文章,题为《民众的大联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名义主办的《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毛泽东主编,编辑了前四期,写了《政治周报发刊理由》等文章,以子任的笔名为《政治周报》的“反攻”专栏写了一系列的犀利杂文。 47、邓小平1933年5月曾主编《红星报》 48、《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社长是潘梓年。抗战时期,周恩来曾兼任《新华日报》的董事长。1945年11月和1946年4月,《新华日报》曾先后发表《与大公报论国是》和《可耻的大公报社论》两篇文章,与《大公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9、复旦大学新闻系于1929年正式组建,首任系主任是谢六逸。 50、长征中,红一军团的《战士报》曾详细报道红军抢渡大渡河的事迹。 51、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创办了公开机关报《解放》。 5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进步新闻工作者曾开展拒检运动。 53、1948年,毛泽东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阐述了党的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 54、陕甘宁边区面向群众的报纸是1940年创办的《边区群众报》。 55、1918年10月,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在蔡元培的倡导下成立。 56、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两个报纸合并,改成大型的《解放日报》。1941年5月,中共中央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第一任主编是杨松。该报于1942年改版,进一步加强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总结无产阶级党报经验的文章,其中1943年9月1日发表陆定一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运用于新闻学研究。 57、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的社长、总编是邓拓。1950年到58年,他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8、拒检运动中,国统区第一本拒检出版的书籍是《延安归来》,作者黄炎培。 59、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倡导集纳批判,目的是批判反动新闻事业,建立代表大众利益的新闻事业。 60、1948年6月,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 61、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以写作新闻通讯著称,他曾反对孙中山,但对袁世凯某些专制和卖国行为表示不满,1915年12月27日在美国遭暗杀。其著作后人编成四册。 62、旧中国报业家史良才,曾任《时报》主笔,1912年10月接办《申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倾向抗日,革新《申报》,1934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63、五四运动时,周恩来在天津学习时,主编革命报纸《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组织革命团体,1920年1月创办《觉悟》革命刊物。 64、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自撰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著作,于1923年出版。 65、1931年,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红星报》,由邓小平、陆定一先后担任主编。《红星报》在长征中继续出版。 66、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主编出版《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等报刊,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在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67、解放前,《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在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发表了大量的旅行游记,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68、五四前后,我国报纸著名的四大副刊是《觉悟》、《京报副刊》、《晨报副镌》和《学灯》。其中上海的两大报纸副刊是指《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其余两刊则在北京出版。 69、成舍我所办的《立报》之所以能创当时报纸发行的最高记录,是因为它具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众化”。 70、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两本通讯集的范长江,在采写这些通讯时是《大公报》的记者。 71、徐宝璜所撰的《新闻学大意》,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参考资料:

关键词:;报纸;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21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2007)04-0099-04 >从中国第一位报学研究者戈公振先生开始至今,对新闻传播的研究已经历时八十载。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在此期间,不同学者的研究大致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的,一个角度侧重于从唐代报纸本身的考证入手,探讨古代报纸的起源、形态、名称等具体问题。其代表人物有方汉奇、姚福申、张国刚等,他们从二十世纪50年代起直至80年代,先后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另一个角度重在研究唐代新闻传播的全貌。以李彬为主要代表的学者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传播学理论的渗透下,把研究领域拓宽到唐代传播活动的各个层面,甚至开始了唐代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本文将以这两个研究角度为线索对各家观点进行综述。

一、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及形态  >(一)关于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的探讨 >1.古代报纸源于何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古代报纸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古代报纸究竟出现于何时,新闻史学家说法不一,有说、汉朝说、唐代说。戈公振先生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关于“邸报”起源的论断,不仅影响了国内的研究者,也影响了国外的学者。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由于珍贵史料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大量史料的整理、分析,促使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大步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人们对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的探究大都聚焦在了唐代。1982年方汉奇先生的《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以坚实的功力、翔实的考证和完善的论述,提出唐代的‘进奏院状’应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古老之报纸的论点”,表明“中国开始有邸报的时间,不会晚于唐代”。黄卓明先生在《中国古代报纸探源》中指出:“根据目前能够发现的史料,说明中国的原始形态报纸应始见于唐代。”姚福申先生在《有关邸报几个问题的探索》中也明确的指出“邸报”产生于晚唐。 >唐代近300年间,古代报纸具体出现在哪一时段?不同学者对此问题也存在着分歧。唐人孙樵《经纬集》卷三的《读开元杂报》对研究唐代报纸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原始形态的报纸叙述得最详细和最具体的”,据此认为中国原始形态的报纸始于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杨立新《中国古代报纸起始于何时(淳化阁帖)中的“状”和“状报”考》称“我国有史可考的古代报纸出现的时间上限,可追溯到年间,即公元627-649年,比《开元杂报》约提前了100年。”圈方汉奇先生把唐归义军“进奏院状”考证为最早的古代报纸,他说“在举世闻名的‘开元杂报’已经杳不可寻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时间就是唐僖宗年间,即公元873-888年。 >在唐代说成为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的热点时,2004年,陈力丹先生在《当代传播》发表《发现“府报”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前推800年》,文章以张涛对我国西北居延、敦煌一带出土的大量汉代竹简多年考证、研究为依据,把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再次提前到西汉。其实张涛于1998年撰写的《西汉末年已经有了报纸》一文就曾引起学术界的兴趣,2001年他在《论西汉“木简报”》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我国古代成制度的官方新闻传播,起始时期不应再是较晚的唐代,而应定位在较早的西汉,即提前约1300年”。 >以上研究者在佐证报纸起源时,主要采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他们力图寻找“第一份”报纸,用报纸实物的“铁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是从已发现的文字史料的名称、文书的性质方面着手,加上从古代文献中考证“报”、“报状”、“杂报”、“条报”,以至于“邸报”等词出现的时间两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与上述研究方法不同,李彬提出:“我们与其费尽心力去指认最早的一份邸报,不如先辨别出邸报起源处那一片嘈嘈切切错杂弹的‘低沉的嗡嗡声’,辨别出与之连带的历史条件和文明背景。”他把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的问题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更多的从孕育新闻传播的社会土壤来考察。于是便得出这样的结论:“虽说正式的邸报源于唐代说目前恐怕还难于成立,但我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创生却可以‘歼元杂报’为标志。无论从历史科学还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它都昭示着一种从无序到有序的飞跃,彰显着一种从混沌到清朗的转折。” >2.唐代“进奏院状”的性质探讨。在古代报纸起源的研究中,“进奏院状”的性质是学术界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简单说来,这一争论就是:“进奏院状”是报纸还是官文书。 >1982年方汉奇先生在《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中说:“我的看法是,唐代已经有邸报,新发现的这份‘进奏院状’就是当时的邸报。”并在《中国报纸始于唐代考》中得出“唐代的进奏院状已经具有一定的报纸的作用,它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的结论。这一具有冲击力的结论引起了学术界的讨论。对“进奏院状”为“邸报”之始这一观点,张国刚先生以《“邸报”并非古代报纸》一文拉开了质疑的序幕。他认为“进奏院状”不是“报纸”,而是“文书”。1986年6月,在《两份敦煌“进奏院状”文书的研究》一文中,他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唐代进奏院状报,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从实物还是记载,都只能是一个十足的官府公文,与报纸是毫无共同之处的。”江向东也持有近似的观点,他认为唐归义军“进奏院状”只是进奏官向藩镇长官发送的一份报告,“根本找不出其他证据说明这种报告已经发展成一种超出官文书范畴的文献类型”。 >1988年吴廷俊发表《从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原件看唐代进奏院状的性质》,对“进奏院状”的性质又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唐归义军“进奏院状”只具有情报性质,因为它“只对个人抄送,以藩镇个人为唯一读者,并且带有相当的机密性”。李彬则认为:“将状报视为报纸和将状报视为公文,都有失偏颇。深究起来,双方其实在强调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一方面,状报脱胎于官文书一脉,因遗传关系而明显地带有公文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传递信息、报道‘新闻’的关系,状报又具备‘新闻纸’的若干内在性质,显示出某种报业萌芽的苗头。”他认为唐代进奏院状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准确定位应该是新闻信。针对李彬的观点,颐提出“无论是进奏院状或邸吏状之类,都不能与十五世纪前后地中海沿岸那种通过向专人订购的方式交流商业、航海等信息的新闻信相比,前者属 *** 内部文报系统活动,后者是

面向社会的信息交流。”对唐进奏院状的性质,他不同意李彬的观点,他认为“从内容(通报与职守相关的情况)和活动形式(主要报送上级)看,它距官文书很近而去新闻信甚远。”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是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因此,对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的综述显得尤其重要。要综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首先要知道中国古代报纸是什么,有何特征。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而其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形式和发行与传递不同于现代报纸。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始于唐代的“报”与“状”至清代报纸。总括一千二百多年,其中既有相当发达的宋代报纸,也有尚存疑的元代报纸,明清两代的报纸各具特色,但都更加趋于为统治者服务(一)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二)宋朝的“邸报”和“小报”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控制。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新闻检查制度。公元999年。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小报”的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小报”的发行人是一部分进奏官,中央部门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的主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三)明清两朝的官报和民间报房所出版的报纸明朝的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发,清朝的官报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负责传发,官报的内容经常受到皇帝和当权大臣的控制。清朝末年,通过官书局等单位,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政府官报,其中主要的有《官书局报》、《政治官报》等。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外传发。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但在官方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官方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报纸仍称“京报”。内容与明朝后期的“京报”相近。(清末《京报》和近氏报有相似处)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我们分别对唐代,宋代,明代及清代初期中期报纸的几点认识可以分别概括为以下几点:关于唐代报纸的几点认识(一)唐代是中国开始有新闻事业的朝代.中国早期的报纸,始见与唐代.和现代的词义已经十分接近的"新闻"①,"编辑②"等新闻事业的常用词汇,也都始于唐代.(二)出现与唐代是最早的报纸,是地方诸道和各藩镇派驻朝廷的邸吏向地方传发的一种报状.(三)由诸道邸吏向地方传发的时事报状,其起始时间,大约不晚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即公元8世纪初.(四)唐代已经具备印刷报纸的条件,德宗,文宗前后,不少时宪书及日历等,都已广泛地使用雕版印刷.(五)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历出来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六)唐代的报状,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从一开始就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控制,是后者协调封建中央和地方关系,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关于宋代报纸的几点认识(一)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时代.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二)宋初的进奏院报状,由各路州郡自行委派长驻首都的进奏官分别向地方传发,其性质和发报的体制和唐代相同.(三)邸报这一名称开始见于宋代公私文献,成为当时社会上对封建官报最流行的称呼.(四)小报起始于北宋,风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报纸.关于明代报纸的几点认识(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闻事业到明代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更加完善.渊源于宋代小报的民办报纸获准公开出版,办报成为社会上的一项公开职业,并且出现了使用活字印刷的报纸.(二)明代官报的抄传发行活动,经过通政司,六科,提塘等三个环节.(三)明代中叶以后明间的报房获准公开营业,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以"送邸报为业"的人和以办报博锱铢之利的"报房贾儿".(四)明代邸报的读者,主要为朝野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五)明代的封建统治者主要通过限制抄传这个环节实行对邸报的控制.(六)明代的起义农民曾经利用揭贴,旗报,牌报等新闻传播手段来传递信息,进行对敌斗争.这些新闻传播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类似报纸的作用.关于明代报纸的几点认识(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闻事业到清代发展到了最后的阶段,走完了它的最后一段历程.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趋于定型.(二)清代官报的抄传发行活动和明代一样,经过通政司,六科,提塘等三个环节.(三)提塘在清代的新闻事业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四)清代的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五)除北京外,清代地方各省会的新闻事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六)清廷对提塘和民间报房的发报活动进行了严密控制:禁止传报未经批发的奏章,禁止探听写录科抄以外的新闻,禁止不实报道,禁止伪造题奏和御批.目的都是为了的防止朝廷机密外泄和维护封建治体.严密的控制使各类报房所办的报纸日益僵化,缺少生机,在与近代化新报的激烈竞争中逐渐趋于没落.综上所述,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报纸作一个历史评价: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先民们曾经为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和现代新闻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就首先发明于中国.世界新闻事业(特别是其中的报刊部分)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中国人首先提供的.世界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报纸也出于中国.最早的写在纸上的报纸和印刷在纸上的报纸都诞生于中国.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2年)出现的开元杂报,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北宋末年(公元11,12世纪)出现的印刷报纸,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悠久,内容的丰富,是任何西方国家都难以比肩的.中国古代的报纸产生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占统治地位的封建自然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的报纸,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办的小报和京报,都必然要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保持一定的联系,受他们的制约.官方的邸报固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和御用的宣传工具,民办的小报和京报也只能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控制下活动,不能越雷池一步.封建统治者绝不允许可以自由报道一切消息和自由发表一切意见的报纸存在.中国古代的报纸在为当时的读者提供朝野政治和社会信息方面确实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始终没有摆脱统治阶级的掌握.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历史.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200年左右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邸报,京报有近400年的历史.它们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发展不快,形式内容的变化不大.在消息量和新闻的实效等方面,都难以和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新型报纸相比.这些报纸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受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秦人视越人之肥的封闭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都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产生对信息的数量和实效要求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较高的报纸.民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影响,一度出现过这类报纸的契机,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阶段和民族矛盾面前被当是的封建统治者扼杀了.古代报纸长期发展不快变化不大的状态,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被迫瓦解,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取消,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以后才有所改变.但当时,旧式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完全僵化,适应不了改边的要求.正像人是猴子变的,而今天的猴子却不能再变成人一样,它们已经无力实现这一历史的变革,它们只能逐渐地为近代化的新型报纸所取代.这就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后结局.① 参见姚福申:《唐代孙处玄使用“新闻”一语的考辨》,刊于1989年2月号《新闻大学》。② 编辑一词始见于初唐人李延寿所写的《南史·刘苞传》:“家有旧书,手自编辑。”

研究古代报纸的论文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教材 问题描述: 我希望大家能多为我提供一些有关邸报的论文资料著作网站等,万分感谢!!!! 解析: 唐代的进奏院状报 到了唐朝,我们知道,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空前繁荣强大的一个朝代。它采取了一种与前朝不同的行政制度——藩镇制度。我们在中学历史中已经学到,藩镇割据的形势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藩镇的办事代表“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自己的办事机构,叫做“邸”,后来又改叫做“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这里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地方长官呈递章奏,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 *** 中枢各部门请示汇报、联系交涉的各项事宜,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其中,我们注意到,由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们,为地方长官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而传抄的报告,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诏书性质的文件,诏书是有强制性的行政公文,而这些报告,却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仅仅是提供了信息,因此它是一种专门用来传递新闻的渠道。而“邸”或“进奏院”这样的机构,也就成为藩镇首领们设在首都的、了解朝廷和全国情况的信息中心。只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的,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还有称“留邸状报”的等等。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唐代确实存在“进奏院状报”的话,那么它将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现在,我们需要证明的就是,唐代确实有“进奏院状报”。有两种途径:一是需要在古籍中找到关于这种形态的报纸存在的确切记载,或者是找到“进奏院状报”的实物来证明。恰巧,这两方面的证据我们都已经找到了。 (1)先说史料的记载。 在唐人的著作和有关唐代的史籍中,已出现“新闻”、“编辑”等名词,至于“报”、“状”、“条报”、“杂报”等词语,更是频繁使用。在有些著作中还对此作了具体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个叫孙樵的人在自己的著作《经纬集》中的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 孙樵,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弟子,生活在公元八百多年的唐朝中后期,曾作过中上级的 *** 官员。 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作于公元851年,这一年,他在科举考试中中了进士,从自己的家乡——襄汉(也就是今天的湖北)一带,来到皇都长安,在长安亲眼看到了“进奏院状报”之后,回想起自己在家乡曾经见到的出自开元年间(713-741)的报纸,所作的一篇文章。(见附录) 在这篇文章中,孙樵生动地描绘了开元杂报的有关情况,使我们研究我国最早的报纸产生情况的宝贵资料。 在文章中,关于《开元杂报》的外观提了两点:一,“数十幅书”,也就是几十张未加装订的单页书面材料。二,“系日条事,不立首末”,也就是按日记事,没头没尾,各页之间互不衔接。 关于它的内容,文章中举了几个例子:“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等等,孙樵后来拿《开元录》核对了一下,“条条可复”,也就是说都可以得到印证。(《开元录》是关于唐朝开元年间的编年史,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我们从其他的史书中仍然可以验证,《开元杂报》的内容确实是发生在开元年间的政治事件。) 孙樵还把他在襄汉间看到的《开元杂报》与后来在长安看到的“条报朝廷事者”相类比,可见它们是同一类型的东西。它的存在,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奏院状报”提供了一个证明。 我们把它和现在的报纸相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孙樵所看到的“数十幅书”,在当时并没有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随意给它加的一个称呼。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是否印刷,现在也还没有定论,但是它肯定是经过复制的多份“条报于外者”的,而且,内容纪录的是最近发生的新闻,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它就是我国的早期报纸。这也就证明了我国在唐代就出现了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时间可以追溯到孙樵《读“开元杂报”》一文中引述的史实的上限,也就是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 《开元杂报》的原件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后人根据孙樵的记载作了一份复制品。(见附录) (2)现存的唐代报纸——“敦煌进奏院状” 我们说,孙樵的《读“开元杂报”》虽然从史实上为我国唐代报纸的出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开元杂报”却并不存在了,这不得不使人遗憾。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先后发现了两份唐朝进奏院状报的原件,再次为我国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实物证据。这两份报纸分别保存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唐僖宗时期,有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都曾长期封存于敦煌莫高窟,属于敦煌文物,所以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见方汉奇通史54页图) 从两者的内容看,并不是朝廷公文所载的,而是进奏院官员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的性质,因此,它和开元杂报一样,也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4、我国早期报纸的形态 从以上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我国早期报纸的特征: 内容:进奏院下发的这些报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等等朝廷的政事活动。 发行:这些报状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主要读者是各地的藩镇长官。 版式:这些报状无报头、无固定名称,有的称为“进奏院状”,有的称为“邸吏状”,有的称为“报状”或“状报”等等。不分栏,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纪录。 新闻来源: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的则是他们所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所有这些特征,我们用先前给出的“报纸”的定义来衡量一下,就可以看出,我国早期的报纸并不符合报纸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只能说,它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但正是这种原始状态的报纸,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新闻传播渠道的主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情况。 三、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宋朝时的发达、明朝时的独立、清朝时的完备。下面我们就依次来看一下它的发展轨迹。 1、发达的宋朝报纸 我国早期的报纸,到了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在封建 *** 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邸报。负责发行邸报的机构是进奏院。 (1)邸报 邸报,只是从宋朝开始的,对封建官报的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一种称呼。宋朝的报纸和唐朝一样,也没有固定的名称,邸报是其中一种。 宋朝建立之初,对唐朝的进奏院进行了整顿,我们知道,唐朝的进奏院是由各地方藩镇首领建立的,他们各自为政,各进奏院的官员们只负责摘录各自的长官所需要的信息。这种状况到宋代有了质变。宋朝在这些分散的进奏院之上建立了一个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其中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进奏官或邸吏,由封建中央 *** 统一领导。 这样一来,原来由各个地方诸州的进奏院自行开展的对稿件的采集、编辑、整理、审定等新闻信息传递的工作,就逐步由中枢部门接管,只是在发报环节上,仍由各地的进奏院和进奏官们负责。因此,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起来,宋代的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封建官报的色彩。 首先,它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那样,只是一种由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自己的上级藩镇长官报告新闻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一式多份地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第二,它的读者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那样,只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第三,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信息量逐渐加大,新闻的时效性也有所加强。 第四,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发行的周期,各时期不太一样,从每日、每五日到每月,都有过。 不过,虽然邸报比起进奏院状报来显示出更多的进步性,但是邸报和进奏院状报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事物,他们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即都是封建官报。这一点大家要引起注意。 宋朝邸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刑罚等。 为了巩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宋代开始注意到对邸报的传发工作进行管理。其中,严令规定了不许刊登的一些不利于统治的内容,比如说灾异、军情、朝廷机事(也就是皇帝认为容易引起反对和非议的一些事情)、还有未经批转公布的臣僚章疏,这些内容一般都是不允许报道的。为此,宋代还实行了“定本”制度,“定本”,指的是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 (2)小报 另外,宋朝之所以被称为我国古代报纸的发达时期,原因不仅仅在于邸报有了质的发展,还在于,在宋朝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古代报纸——小报。说到小报,我们一定会想起“小道消息”这个词,它和我们正常的信息来源相对,是一种非官方的说法。有时候,小道消息比正规的消息来得早,有时候,小道消息传播了正规渠道不传播、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又是迫切想知道的新闻。 “小报”记载的也是非官方发布的消息,它是我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由于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而且,可以说,小报是比邸报更为先进的报纸。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仍从报纸本身的特征来看。 首先,小报的内容较为丰富,可读性较高。大家翻回去看一下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邸报,它的内容很局限,无非是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这些正常的朝廷政事。而小报比起邸报来,内容则广泛的多,有进奏官提供的邸报没有报道的事情,也有从朝廷泄露出来的和报探大街上窃听到的,等等,内容多,来源广,人们读小报的积极性大大超过读邸报。 其次,小报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强。由于小报不用审查,因此小报往往比邸报传播的早,而且快。 另外,小报的读者面也更广,不仅是官员、士 《邸报》是我国在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它创办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约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作“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这就是《邸报》产生的背景。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随着造纸的发明和发展,东汉年间,我国用植物纤维造了纸,《邸报》已用纸来抄写,从而使《邸报》得到进一步发展,更便于发行和传递。到了唐代,由于驿道的改善,《邸报》的传送就更快了。唐玄宗时(公元713年到755年)《邸报》又称《开元杂报》,采用雕版印刷。记载着某日京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等等,已成全国新闻刊物了。到了宋朝《邸报》的发行时间趋向固定,明代设立专门出《邸报》的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 到了明末崇祯年间,《邸报》从手抄或木刻印刷改为活字印刷,规模也就更大了。 清朝时代《邸报》发行量更多了,后来改名为《京报》,成为广大官吏、学者、甚至平民都能阅读的报纸了。 《邸报》或《京报》一直出版到1917年清朝皇帝退位,才停止了刊行。 《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从上面情况可以得到证实。西方有不少有认为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所创建的《每日纪闻》,这是一种传递紧急军情的官报,但是这种报纸的寿命不长,不久就停办了。就办报年代而言,我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

关键词:;报纸;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21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2007)04-0099-04 >从中国第一位报学研究者戈公振先生开始至今,对新闻传播的研究已经历时八十载。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在此期间,不同学者的研究大致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的,一个角度侧重于从唐代报纸本身的考证入手,探讨古代报纸的起源、形态、名称等具体问题。其代表人物有方汉奇、姚福申、张国刚等,他们从二十世纪50年代起直至80年代,先后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另一个角度重在研究唐代新闻传播的全貌。以李彬为主要代表的学者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传播学理论的渗透下,把研究领域拓宽到唐代传播活动的各个层面,甚至开始了唐代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本文将以这两个研究角度为线索对各家观点进行综述。

一、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及形态  >(一)关于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的探讨 >1.古代报纸源于何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古代报纸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古代报纸究竟出现于何时,新闻史学家说法不一,有说、汉朝说、唐代说。戈公振先生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关于“邸报”起源的论断,不仅影响了国内的研究者,也影响了国外的学者。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由于珍贵史料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大量史料的整理、分析,促使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大步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人们对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的探究大都聚焦在了唐代。1982年方汉奇先生的《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以坚实的功力、翔实的考证和完善的论述,提出唐代的‘进奏院状’应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古老之报纸的论点”,表明“中国开始有邸报的时间,不会晚于唐代”。黄卓明先生在《中国古代报纸探源》中指出:“根据目前能够发现的史料,说明中国的原始形态报纸应始见于唐代。”姚福申先生在《有关邸报几个问题的探索》中也明确的指出“邸报”产生于晚唐。 >唐代近300年间,古代报纸具体出现在哪一时段?不同学者对此问题也存在着分歧。唐人孙樵《经纬集》卷三的《读开元杂报》对研究唐代报纸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原始形态的报纸叙述得最详细和最具体的”,据此认为中国原始形态的报纸始于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杨立新《中国古代报纸起始于何时(淳化阁帖)中的“状”和“状报”考》称“我国有史可考的古代报纸出现的时间上限,可追溯到年间,即公元627-649年,比《开元杂报》约提前了100年。”圈方汉奇先生把唐归义军“进奏院状”考证为最早的古代报纸,他说“在举世闻名的‘开元杂报’已经杳不可寻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时间就是唐僖宗年间,即公元873-888年。 >在唐代说成为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的热点时,2004年,陈力丹先生在《当代传播》发表《发现“府报”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前推800年》,文章以张涛对我国西北居延、敦煌一带出土的大量汉代竹简多年考证、研究为依据,把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再次提前到西汉。其实张涛于1998年撰写的《西汉末年已经有了报纸》一文就曾引起学术界的兴趣,2001年他在《论西汉“木简报”》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我国古代成制度的官方新闻传播,起始时期不应再是较晚的唐代,而应定位在较早的西汉,即提前约1300年”。 >以上研究者在佐证报纸起源时,主要采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他们力图寻找“第一份”报纸,用报纸实物的“铁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是从已发现的文字史料的名称、文书的性质方面着手,加上从古代文献中考证“报”、“报状”、“杂报”、“条报”,以至于“邸报”等词出现的时间两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与上述研究方法不同,李彬提出:“我们与其费尽心力去指认最早的一份邸报,不如先辨别出邸报起源处那一片嘈嘈切切错杂弹的‘低沉的嗡嗡声’,辨别出与之连带的历史条件和文明背景。”他把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的问题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更多的从孕育新闻传播的社会土壤来考察。于是便得出这样的结论:“虽说正式的邸报源于唐代说目前恐怕还难于成立,但我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创生却可以‘歼元杂报’为标志。无论从历史科学还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它都昭示着一种从无序到有序的飞跃,彰显着一种从混沌到清朗的转折。” >2.唐代“进奏院状”的性质探讨。在古代报纸起源的研究中,“进奏院状”的性质是学术界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简单说来,这一争论就是:“进奏院状”是报纸还是官文书。 >1982年方汉奇先生在《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中说:“我的看法是,唐代已经有邸报,新发现的这份‘进奏院状’就是当时的邸报。”并在《中国报纸始于唐代考》中得出“唐代的进奏院状已经具有一定的报纸的作用,它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的结论。这一具有冲击力的结论引起了学术界的讨论。对“进奏院状”为“邸报”之始这一观点,张国刚先生以《“邸报”并非古代报纸》一文拉开了质疑的序幕。他认为“进奏院状”不是“报纸”,而是“文书”。1986年6月,在《两份敦煌“进奏院状”文书的研究》一文中,他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唐代进奏院状报,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从实物还是记载,都只能是一个十足的官府公文,与报纸是毫无共同之处的。”江向东也持有近似的观点,他认为唐归义军“进奏院状”只是进奏官向藩镇长官发送的一份报告,“根本找不出其他证据说明这种报告已经发展成一种超出官文书范畴的文献类型”。 >1988年吴廷俊发表《从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原件看唐代进奏院状的性质》,对“进奏院状”的性质又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唐归义军“进奏院状”只具有情报性质,因为它“只对个人抄送,以藩镇个人为唯一读者,并且带有相当的机密性”。李彬则认为:“将状报视为报纸和将状报视为公文,都有失偏颇。深究起来,双方其实在强调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一方面,状报脱胎于官文书一脉,因遗传关系而明显地带有公文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传递信息、报道‘新闻’的关系,状报又具备‘新闻纸’的若干内在性质,显示出某种报业萌芽的苗头。”他认为唐代进奏院状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准确定位应该是新闻信。针对李彬的观点,颐提出“无论是进奏院状或邸吏状之类,都不能与十五世纪前后地中海沿岸那种通过向专人订购的方式交流商业、航海等信息的新闻信相比,前者属 *** 内部文报系统活动,后者是

面向社会的信息交流。”对唐进奏院状的性质,他不同意李彬的观点,他认为“从内容(通报与职守相关的情况)和活动形式(主要报送上级)看,它距官文书很近而去新闻信甚远。”

大学报纸

纸分为四个版面,校报的报纸一般分设。一版:要闻版。二版:教改科研。三版:校园综合。四版:副刊。其中,要闻版主要是院校近期发生的大事件。教改科研版是学校教育成就及相关政策等。校园综合版主要记叙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学生动态。第四版副刊较为灵活,可根据不同时段、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及校园动态等制定。另外,二三版也可合并制作为一个特殊版。

嗯,大学内的报纸有校报、以及各个院系的独立报纸。一般来说,大学内的报纸都是写关于大学校园内的重大活动,以及学术或学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或者校园内部的重大新闻;有时还会有社会上的热点新闻及大学生对此积极的看法等。

1、生活因青春而精彩。

2、青春百味。

3、消逝的青春。

4、微笑着,去唱青春的歌谣。

5、与青春不止遇见。

6、青春的葬礼。

7、迷失的青春。

8、下了定义的青春。

9、青春的独白。

10、孤独的青春。

11、青春,如此颓唐。

12、青春狂想曲。

13、青春,曾是个瞬间。

14、青春飞鸟。

15、青春力量。

16、青春的童话。

17、只属于自己的青春旁白。

报纸版面设置:

头版封面:

一周重要新闻,导读。设有一周快讯及导读栏目。

快速浏览一周大事件。国家大事及大学生利益相关新闻为主。A2异域*留学设有异域风情、留园、留学信息等栏目。

了解异域风情及留学信息,为大学生留学服务。注意尊重各民族不同文化现象。

校园就业:

(1)一消息的形式选刊重要校园新闻及就业信息。

(2)对某校园或教育现象的权威解读或深度报道。

(3)对就业形势及信息的权威分析。设校园快讯、就业快讯、权威声音、深度报道等栏目。

学术文化:

刊载最新学术成果、不同学术观点及对某文化现象的权威分析解读(以史学、文学、哲学为主)。

设有前沿学术、文化现象等栏目。增强大学生的学术涵养和学术观点及对文化现象的理性认识。应注意涉及面的广泛性,可采取连载方式。

学习园地:

多学一点、学习心得、考试信息、好书推荐等栏目。

补充强化学习,及时了解考试信息,学习心得交流平台等。注意不同专业之间的平衡,注意把关。

生活时尚:

权威人士健康生活方式及心态的解读、生活小常识介绍、对当前时尚的介绍和权威分析。设有健康生活、生活常识、时尚达人、时尚观点等栏目。

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对大学生追求时尚的迎合及理性劝导。

休闲娱乐:

最新娱乐(体育、影视、歌曲等)信息,娱乐热点的权威解读。设有娱乐一线、你娱我乐等栏目。

迎合大学生对娱乐休闲的追求,引导理性娱乐。

情感驿站:

关于友情、亲情、爱情、师生情的表达。设有散文、小说、诗歌等栏目。

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情感。注意把关,保证积极健康。

博友论坛:

设有精华博文、网络论坛、网友言论等栏目。

写写各个系最近在院上的一些活动获得的荣誉,还有校园的动态,一些精品课程啊,偶尔体现一下学校的办学之道,写写学校最新的动态,展现一下我们的青春风采。

化学报纸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 《化学教育》 《素质教育报》.化学专刊

推荐你用荣德基编写的《点拨》丛书。比较适合,难度偏上,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还有就是现在书店里卖的叫做《剖析》的,也不错,适合平时学习。

如果是化学教育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化学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化学教育》杂志社 2 化学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杂志社3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4 中学化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杂志社5 化学教与学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与学》杂志社 6 高中生数理化 觉得这个和中学生最贴近中学生导报 化学周刊 高中生数理化 数理化学习

很常见的就是 中学生化学报。 全国发行的。

  • 索引序列
  • 论文研究报纸
  • 唐代报纸研究论文
  • 研究古代报纸的论文
  • 大学报纸
  • 化学报纸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