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广西财经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广西财经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广西财经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或"2004-09-26". 、编写格式 3.1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按照自己内容的研究方向和进度写,具体如下:

20xx-3-01~20xx-3-19:确定论文方向,写出开题报告。

20xx-3-22~20xx-3-26:实习准备工作,搜集相关资料。

20xx-3-29~20xx-4-04:完成论文第一章。

20xx-4-05~20xx-4-18:完成论文第二章。

20xx-4-19~20xx-5-02:完成论文第三章。

20xx-5-02~20xx-5-09:完成论文第四、五章。

20xx-5-1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一、制作开题报告封面。

每个学校提供的格式可能不一样,一般包括学校标记、论文题目、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学院、完成时间等信息。

二、介绍课程来源。

课题来源主要有导师提供,学生自选,科研项目等等。这个并不重要,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写学校自主命题。

三、说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这其实是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最应该花时间去思考的。这部分主要说明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而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自己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是否适合研究。

四、说明文献综述。

有些学校要求写文献综述,有些学校只要求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其实就是说说别人已经做了什么,是对参考文献的高度概括和综合阐述。写作思路包括简要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关于什么问题的。

国内、国外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就相关课题取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性及价值,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西安财经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如下。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

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

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

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

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

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

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

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

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

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

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

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

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

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

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专业: ***** 指导老师: 学院:***** 学号:******** 班级:******** 姓名:****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题目:***********论文目的及主要任务:1998年3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我国首次设立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拉开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序幕。当时封闭式基金因为其积极管理、分散风险以及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特点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经历了1999年到2001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随着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诞生,封闭式基金逐渐失去市场青睐。2002年在第54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银丰”设立之后,近4年的时间没有再发行新的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目前的总数为35只,其中“封转开”的数量为25只;而2004年、2005年就分别成立了第51只和第57只开放式基金。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市场上共有212只开放式基金正式运作,开放式基金目前的总数为284只。市场上出现了追捧开放式基金、冷落封闭式基金的现象。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出现大幅折价现象,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再投资封闭式基金,认为其没有投资价值。一些人甚至采取了扬此抑彼的绝对化、片面化的做法,即在无限拔高开放式基金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贬低封闭式基金的作用。与中国基金市场上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不同,在基金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尽管开放式基金成为主流,但封闭式基金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资产规模也在迅速增长。从2000年到2004年,封闭式基金数量分别为517只、528只、562只、586只和620只。基金资产规模在2004年底为2544.4亿美元,是1990年524亿美元的5倍;仅在2004年第4季度,新发行的封闭式基金总值为48.9亿美元。而且,在美国百多年基金发展史中,一直是封闭式基金独占鳌头,直到八十年代后才让位于开放式基金。至于新兴市场,如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仍维持以封闭式基金为主的格局。我国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相比真的没有投资价值吗?两种基金业绩到底孰优孰劣,差距又有多大?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有哪些?作为两种在本质上并无区别的投资类型,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各有所长,也各有缺陷。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我国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区别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导致在同一时期两种基金绩效有所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为广大投资者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为完成上述目的,设定如下主要任务:1 选取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各十只。选取依据为基本募集资金都是20亿左右,二十只基金均来自主流基金管理公司,且买的多是大盘蓝筹和热点板块。调查了解两类基金在收益率、风险上的差异。2 从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契约结构、运作机制以及风险性三方面的理论角度进行比较分析。3 运用净值收益率、时间加权收益率和贝塔系数分别比较两类基金在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基于此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两种基金投资价值。4 根据上述分析,对我国基金模式的选择问题做出相应对策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二、调研资料情况我国全部35只封闭式基金都是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则具有指数型、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股票行开放式基金约占开放式基金数量一半左右。由于开放式基金起步晚于封闭式基金三年,直到2003年12月31日。共设立56只各类型开放式基金,此时开放式基金个数赶超了封闭式基金个数。其中,股票型基金也仅为29只。受限于样本数据,对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绩效进行比较的文献,以理论研究和定性研究为多,着重从制度设计方面论证二者各自的优劣,相关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国外关于基金组织形式的研究集中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委托代理问题:Fama and Jensen(1983,a.b) [2][3],在他们对于基金组织形式的讨论中提出,开放式基金提供了“分散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基金投资者能够通过赎回他们的份额影响基金的收购或清算,这种收购或清算的权利可以被每个投资者独立使用,无须经历代理人争夺、收购战等耗费大量成本的过程。因此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权对管理人的控制相对资本市场上的收购对公众公司的控制而言,更为有效、直接。而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投资于封闭式基金中则不存在这种约束力。但他们同时说明了,当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很差或是观测资产价格较困难的时候,可赎回权是没有效率的,它成了控制委托代理问题的一个高成本的机制。由于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控制不是没有成本的,为了满足这种投资者的赎回要求,开放式基金通常必须使资产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带来了一定的机会成本,消除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成本则构成封闭式基金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大小取决于外部市场环境条件:投资对象的流动性和投资定价的难易程度。Deli and Verma(2002) [1] 对1997年美国基金市场的实证分析,证明了Fama andJensen的推断是正确的,即持有流动性较差、价格缺乏透明度的证券的基金有比较大的可能是封闭式基金。他们研究出组织形式选择与投资的资产投资组合的构成有关。他们通过美国市场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投资外国市场的基金比投资与国内市场的基金更可能是封闭式,证券基金比股票基金更可易于为封闭式基金,投资于流动性差的股票基金比其他股票基金更易于为封闭式,长期债券基金比短期债券基金更可能为封闭式。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欠缺,大部分研究思路几乎都是国外成熟经验的引进,都认为开放式优于封闭式,应该由封闭式转开放式。如:巴蜀松、华中炜(2004)[4]则认为虽然我国证券市场尚属于发展初期,但也应该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搞“封转开”。但是他们也认同封闭式转开放式的成本将很高,特别在我国这样证券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搞不好就会出现大量的赎回,使长期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极端的会出现基金的消失。他们也认同封闭式基金在发展完善的市场的长期存在也证明其是有自身存在的市场基础的。所以他们认为应该先以中小规模基金搞试点,并大力发展像LOFs这样渐进融合的投资形式。崔玮、汤伟(2005)[5]选取2004年1月16日到5月28日共81天的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数据,运用平均收益率,夏普指数和特雷纳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基金在总体上均没有显示出高于市场的盈利能力,封闭式基金要略好于开放式基金。用詹森指数和TM模型对二者的择股与择时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在盈利能力、选股能力、择时能力上差别并不显著。康海媛、吴可(2004)[6]则认为开放式基金缺乏法律保障、营销渠道尚未健全,基金管理公司又面临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存在偏误、收益低而成本高,基金投资人又有对投资基金认识不足及投机心态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健全和完善基金制度和法规,规范证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等方面入手,基金的稳定发展要走的路还很长。 李森(2003)[7]也认为封闭式基金转开放虽然从投资者角度可以节约大笔交易成本,但是对基金管理公司而言,由此引起的交易费用问题、赎回风险问题及交易风格的改变问题都可能是其对封转开望而却步,所以我们只有在技术条件上进一步斟酌,在“银企合作”上进一步加强,在转换路径上遵循市场化和循序渐进的规则才可以。 刘薇(2004)[8]考察了我国2002年度和2003年度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评价指标为两种基金整体平均净值增长率,实证结果为:2002年54只封闭式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95%,同期13只开放式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5.03%;2003年54只封闭式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64%。而同期27只开放式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2.64%。根据实证数据,刘薇认为开放式基金业绩高于封闭式基金的说法不成立。市场上一度出现的追捧开放式基金的现象是缺乏依据的。杨晓兰、满臻(2006)[9]选取了10加基金管理公司,每家公司各选一只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从收益率、风险调整后的绩效和择时能力三个方面比较了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期间开放式基金于封闭式基金的业绩,但未通过统计检验,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晏艳阳、席红辉(2003)[10]以20001年12月28日至2002年12月27日为评价期间,对9只封闭式基金与3只开放式基金从基金的总体绩效、市场时机选择能力与证券选择能力三方面进行比较。结论表明:开放式基金在总体上能超越市场基准,并且其业绩表现优于封闭式基金。汪莉(2006)[11]选择54只封闭式基金和17只2002年度以前成立的开放式基金为样本,以其在2004年度获取的净值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把开放式和封闭式的选择作为虚拟的解释变量引入建立回归方程,取值为1时代表该基金是开放式基金,回归结果显示组织形式的虚拟变量为正且通过了1%置信水平的假设检验。数据表明2004年开放式基金这种组织形式是优于封闭式基金这种组织形式的。三、实施方案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计量分析的研究分析方法,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基于翔实的数据资料,经过定量计算得出基金业绩评价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两种业绩指标进行比较研究,考察基金的投资价值,并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就我国基金模式选择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四、预期结果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的简要释义。主要介绍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的定义、特点。第二部分: 投资基金业发展历程回顾。回顾了国内外基金发展历程,对我国基金现状作了详细描述。第三部分: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制度差异。主要将两种基金在契约结构、运作机制和风险三方面进行比较第四部分: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投资价值分析。利用大量数据及举例分析,结合收益率指标对我国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进行投资价值比较。 论文结构:引言1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简要释义1.1封闭式基金概念及其特点1.2开放式基金概念及其特点2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历程回顾2.1国际基金业的发展历史概述2.2我国基金业发展历史与现状3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区别3.1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契约结构不同3.2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运作机制不同3.2.1基金份额3.2.2交易方式3.2.3信息公布3.2.4投资成本3.3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风险不同3.3.1封闭式基金风险3.3.2开放式基金风险3.3.2.1流动性风险3.3.2.2申购、赎回价格未知的风险3.3.2.3基金投资风险4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投资价值比较实证分析4.1样本基金与样本区间4.2评价方法选取4.2.1基金收益率的度量4.2.1.1净值收益率4.2.1.2 时间加权收益率4.2.2基金风险的度量——β系数4.3实证结果4.3.1 数据来源4.3.2股市行情走势4.3.3实证结果4.3.3.1基金收益水平4.3.3.2基金风险水平4.3.4实证分析4.3.4.1基金收益水平分析4.3.4.2基金风险水平分析结论预期结果及结果形式:毕业论文一篇,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是为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们提供参考;二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由于我国基金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受限于样本容量、资料获取等因素影响,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是阶段性的成果,有待以后进一步深入。五、进度计划毕业论文进度计划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第七学期末之前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前期调研,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参考资料,确定选题方向;2、寒假期间继续收集、阅读相关文献及参考资料,进行英文资料翻译,撰写开题报告;3、第八学期第1周开始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撰写实习周记,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和英文资料翻译;4、第2周进行论文开题答辩;答辩后,根据答辩委员会和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开题报告;5、第2-4周继续在企业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搜集并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详细提纲;指导教师同意后可开始撰写论文初稿;6、第5周,完成论文初稿撰写,交指导教师审阅;7、第6周,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填写“毕业论文中期自检表”;8、第7—8周,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初稿,完成二稿;9、第9周,继续对论文二稿进行修改,完成三稿;10、第10周,完成论文并定稿;11、第11周,严格按照学校要求修正论文格式并打印、装订。送交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进行审阅和评分。同时,准备毕业论文答辩;12、第12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六、参考文献[1] Deli,Daniel N.,and Raj Varma.《Closed-end versus open-end: the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2.Vol.8.1-27[2] Fama,E.F.and Jensen,M.C..《agency problem and residual claim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1983a. Vol26.327-349[3] Fama,E.F.and Jensen,M.C..《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1983b .Vol26.301-325[4]巴曙松、华中炜.《“沉思”封转开》[J].银行家.2004-5.[5]崔玮、汤伟.《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对比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05-3.[6]康海媛、吴可.《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D]. 价值工程. 2004-2.[7]李森、彭胜平.《封闭式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东北大学学报,2003-5.[8]刘薇.《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研究. 2004-11.[9]杨晓兰、满臻.《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平价的实证分析》[N].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6-5.[10]晏艳阳、席红辉.《我国封闭型基金与开放型基金业绩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03-12.[11]汪莉.《我国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比较与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 2006.[12]顾娟、吕新艳.《美国封闭式基金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N].证券市场导报.2003-10-29.[13]黄福广.《证券投资基金评级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2.[14]沈维涛、黄兴孪《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与评价》[D].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05.[15]杜秋娟.《“基金黑幕”与“联合声明”》[N].国际金融报.2000-10-29.[16]李凌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与风险管理》[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2006-9.[17]李建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内部人控制行为探析》[J].新金融.2000-9.[18]平湖.《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J].北京:财经.2000-10.[19]唐欲静.《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理论、方法、实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20]王军、李山.《基金投资直通车2008》[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1.[21]吴功庭.《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J].中国机电工业. 2000-21.[22]许连军.《左手索罗斯右手巴菲特》[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2007-5.第1版.[23]岳清唐.《论投资基金监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3.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万维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也就是个 最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应该是 三类期刊。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广西财经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财经类学术刊物。 国内刊号:CN 45-1340/F,国际刊号:ISSN 1673-5609。

快。据查询高校网,广西财经学院的校报刊在当天递交,第二天便可以出刊,是很快的。广西财经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一所区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为广西特色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投稿

可以给你提供了查询方法。

快。据查询高校网,广西财经学院的校报刊在当天递交,第二天便可以出刊,是很快的。广西财经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一所区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为广西特色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知乎

提供一些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参考。[1] 思丽妮. 关于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J]. 凯里学院学报, 2007,(04). [2] 黄辉. 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方法[J]. 铜业工程, 2007,(02). [3] 张宗亮.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初探[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4] 唐振达,梁素萍,易金翠,何劲军.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03). [5] 刘春慧.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要点及指标体系[J]. 山西财税, 2007,(01). [6] 孙论,陈晖. 探索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之浅见[J]. 怀化学院学报, 2007,(06). [7] 黄淑玲. 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8). [8] 付淑君.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和模式探讨[J]. 现代商业, 2007,(16). [9] 王雪燕.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刍议[J]. 商业经济, 2006,(02).

广西财经学院南校区是专科大一学习的地方,相思湖校区是财经学院的心校区,建成后所有学生都会搬过去。南校今年招的专业有:国际商务,市场营销,财政,金融保险,证券投资与管理,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资产评估与管理

1/100.我国企业税务会计问题研究.王欣欣.经济研究导刊.2007(8): 35-36.2/100.对税务会计的再认识.林淑玲 刘小娜.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4): 44-46.3/100.我国实行混合型税务会计模式的必要性及完善措施.岳蕊.商场现代化.2007(08Z): 340-341.4/100.试论新形势下企业税务会计的独立性.刘福生 康伟平 吴桂山.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7): 222-222,200.5/100.从税务会计的产生看其职能发展.郭恒泰.发展.2007(7): 78-78.6/100.高职《税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探讨.龚永丽.经济师.2007(7): 158-158.7/100.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李辉.经济师.2007(7): 241-241.8/100.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张燕珍.技术与市场.2007(5): 58-59.9/100.中国的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黄彩云 李婧.集团经济研究.2007(06S): 228-228.10/100.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王向丽.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 55-55,59.11/100.关于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思考.周洪艳.时代经贸:下旬.2007(05Z): 116-116,118.12/100.浅谈企业税务会计的建立和应用.谭健.山东纺织经济.2007(3): 31-32.13/100.略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王蕾.商场现代化.2007(04Z): 321-322.14/100.浅析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郑宝凤.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2): 94-96.15/100.论企业税务会计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何建荣.商场现代化.2007(03S): 377-378.16/100.刍议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秘琳.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2): 114-115.17/100.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郭小东.涉外税务.2007(3): 68-71.18/100.浅谈高职会计类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郑宝凤.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5(2): 57-59.19/100.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杨小燕.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4): 21-22.20/100.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探讨.朱杰 朱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5): 40-40.21/100.试论企业税务会计的几个问题.乔敏 焦跃军.经济师.2007(1): 251-252.22/100.从税务会计的定位看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白彦锋.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20(1): 77-80.23/100.在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之理论探索.沈群.集团经济研究.2007(01S): 251-251.24/100.税务会计在我国的前景展望.徐林峰.铜陵学院学报.2006,5(6): 23-24,48.25/100.中国的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还是合并.程六满 杨文静.决策探索.2006(09B): 55-56.26/100.浅议税务会计.梅亮.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4): 27-28,30.27/100.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陈顺显.商业会计:下半月.2006(12): 61-61.28/100.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探讨.郭晓玲.事业财会.2006(6): 43-44.29/100.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李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 187-188.30/100.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王慧彬.西部财会.2006(11): 43-44,45.31/100.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潜在差异与联系.初传敏 杨会玲.齐鲁粮食.2006(11): 37-38.32/100.论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田璇 耿贵彬.商场现代化.2006(11Z): 336-337.33/100.促销税务会计处理.凌辉贤.财会研究(甘肃).2006(11): 32-32,44.34/100.从增值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潘松涛.辽宁经济.2006(10): 103-104.35/100.企业税务会计初探.张惠锋.商业会计:下半月.2006(10): 44-45.36/100.论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黄海梅.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 80-83.37/100.纳税会计的定义及与税务会计的区别研究.王树锋 马丽亚.集团经济研究.2006(10S): 276-277.38/100.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戴荆陵.机械管理开发.2006(5): 143-144.39/100.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及完善措施.翟英敏 侯秀华.商场现代化.2006(09Z): 306-307.40/100.浅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问题.杜婷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 438-439.41/100.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探讨.张菊.电子财会.2006(9): 4-5.42/100.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刘姣.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0): 112-113.43/100.会计信息市场约束下的税务会计模式选择.孔念虹.煤炭经济研究.2006(8): 57-59.44/100.浅论税务会计理论结构.李玉萍.财务与会计.2006(9): 24-25.45/100.对企业税务会计要素的若干思考.徐丽盈.莆田学院学报.2006,13(4): 13-17.46/100.新会计规范下对我国税务会计的重新审视.金治军.商业会计.2006(08S): 6-8.47/100.企业设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刘晓宇.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 105-106.48/100.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易雄军 昌灿云.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4): 83-85.49/100.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探析.邓中华.财会通讯.2006(8): 37-38.50/100.建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张霆军.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 71-72.51/100.上市公司收入确认的税务会计问题.李瑞.会计之友.2006(08S): 15-16.52/100.加快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的思考.李庆卫.现代农业.2006(8): 78-79.53/100.我国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秦小冬.决策探索.2006(06A): 58-59.54/100.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李秀迎.决策探索.2006(06A): 73-74.55/100.设立企业税务会计初探.饶和辉.法制与经济.2006(07X): 93-95.56/100.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与协调.邢启亮.财会研究(甘肃).2006(7): 28-29,42.57/100.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吕小丽.商场现代化.2006(07S): 323-323.58/100.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趋同的依据与设想.伍冬凤.科技创业月刊.2006,19(7): 48-50.59/100.试论企业税务会计设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芦茂季.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2): 32-34.60/100.税务会计的前瞻性思考.高素芬.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7): 67-68.61/100.关于《税务会计》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罗先锋.职业教育研究.2006(7): 91-92.62/100.关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思考.王子朋 苗俊杰 邹钰.商业经济(哈尔滨).2006(7): 33-34.63/100.关于税务会计的再认识.吴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 71-72.64/100.浅谈税务会计的设立.胡小荣.山西财税.2006(4): 35-36.65/100.商业银行税务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曹彦婷.商业会计.2006(05S): 53-54.66/100.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田晓明.甘肃农业.2006(4): 152-152.67/100.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方法及特点.邓中华.事业财会.2006(2): 16-18.68/100.从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盖地.财会学习.2006(1): 46-49.69/100.有关税务会计的几个问题.高萍萍 宋迎红.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4): 10-10.70/100.我国税务会计独立成科的理论依据与设置思路.方存强 侯伟.铜陵学院学报.2006,5(1): 33-34,37.71/100.关于我国税务会计的研究.刑利 孙德升.税务研究.2006(4): 70-72.72/100.论电子商务对现行税务会计的影响.康世硕.财会研究(甘肃).2006(4): 20-21.73/100.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盖地.会计研究.2006(2): 40-46.74/100.跨国经营企业的税务会计方法选择.戴晓星.商业会计.2006(01S): 42-44.75/100.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适度分离.侯金平 张晓莉.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 26-28.76/100.我国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牟伟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3): 53-53.77/100.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刘桂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 138-139.78/100.税务会计若干问题探析.刘爱玲.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1X): 55-56.79/100.税务会计独立成科的必要性分析.张国义.会计之友.2006(02B): 18-19.80/100.构建我国税务会计范式与模式探讨.盖地.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6,26(2): 25-29.81/100.建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当务之急.叶里.上海企业.2006(2): 58-60.82/100.浅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付洁.商场现代化.2005(12X): 337-337.83/100.浅谈我国应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李改香 王子静.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4): 145-146.84/100.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差异探讨.吕成 姜丙华.商场现代化.2005(10): 161-162.85/100.视同销售业务有关税务会计处理的探讨.江希和.财会月刊:综合版.2005(11): 39-40.86/100.企业税务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葛敏超.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10): 40-41.87/100.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王红.事业财会.2005(6): 6-8.88/100.税务会计目标与理论结构探讨.盖地.现代会计.2005(5): 1-2.89/100.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和完善.成骏.煤炭经济研究.2005(11): 10-12.90/100.税务会计刍议.杨梅.财会研究(甘肃).2005(12): 14-14,18.91/100.我国应当逐步推行税务会计.王永红 李涛.价格月刊.2005(12): 78-79.92/100.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卓越.审计与理财.2005(11): 35-36.93/100.建立税务会计的迫切性.林德俊.商业经济(哈尔滨).2005(10): 44-45.94/100.对协调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几点认识.朱芹香.经济论坛.2005(19): 135-136.95/100.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及其统分问题的分析.杨青.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11): 7-8.96/100.关于我国税务会计发展问题.陈勇.引进与咨询.2005(11): 8-9.97/100.急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魏玲丽.集团经济研究.2005(09X): 203-203.98/100.试论税务会计的独立性问题.王淑媛.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10): 42-43.99/100.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及原则.李振朝.西部财会.2005(9): 43-44.100/100.建立独立税务会计的思考.郭叶飞 屠丽霞.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3): 24-26..

  • 索引序列
  • 广西财经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西安财经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万维
  •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知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