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文献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文献

工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有

工商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是备受学生们喜欢的学科。下面是我分享的工商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L. D. 彻纳东尼, M. 麦克唐纳. 创建强有力的品牌.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1.

[2]王新新. 新竞争力. 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0.

[3]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放,谢宏.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

[5]艾丰. 中国品牌价值报告.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6]刘佳,从可口可乐看企业品牌塑造. 黑龙江对外贸易,经营之道. 2006.6:144.

[7]许喜林,吴文国.品牌之道:品牌建设9S模式及其应用.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何心展,俞丽敏. 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7.2:15~16.

[9]康晓光. 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困境与突破方向. 深圳大学学报. 2006.5:03~05.

[10]相晓冬. 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品牌视点. 2006.6:22~25.

[11]何忠保,何飞云. 民营企业品牌塑造探析. 商场现代化. 2007.3:136~138.

[12]郑昭,丁轩.民企成长与品牌战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13]李月华.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化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14]徐丽瑛,李正良. 中小企业品牌塑造误区与对策. 企业管理. 2006.10:1~3.

[15]谢付亮. 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 中国质量与品牌. 2007.6:53~55.

[16]田双全,陈永丽. 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之战略选择. ENTERPRISE VITALITY. 2002.12:43~45.

[17]刘峻松.品牌三藏: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8]苏勇,林展圣.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 当代财经. 2006.6:63~65.

[1]徐春玲.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安徽电力[J],2005,2(3):74-81

[2]孙滨丽.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55

[3]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1.

[4]黄卫东.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6.

[5]李西平、刘芙蓉.我国电力企业ERP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63-65

[6]林勇.ERP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99

[7]黄小原、卢震、赵晓煜.ERP理论与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2

[8]张海全、王英豪、韩玉辉.做好电力企业ERP的实施[J],电力信息化,2005,3(7): 57-58

[9]陈广宇.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1.

[10]颜安.企业ERP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74-76

[11]黄晓英,赵海燕.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5.

[12]诺顿·佩里着.战略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13](美)迈克尔.A .希特,R ·杜安.爱尔兰,罗伯特. E ·霍斯基森等着.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14]斯莱沃斯基,韦伯等着.战略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5]金达仁.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09,2.

[16](美)小阿瑟.A ·汤普森,A·J ·斯特里克兰,约翰. E ·甘布尔等着.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本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17]李森,杨锡怀,戚桂清.相同企业竞争与合作策略的受益与风险分析[J].沈阳东北大学学报,2005. 6

[18]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大家分享。

[1] 缪清照 刘焕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训的变革.石油教育,2003(1).

[2] 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小勇:100个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12-213.

[5] 章景萍.企业员工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07.

[6] 崔毅: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

[7] 李浩:企业培训与企业创新.成人教育,2001年第10期.

[8] 陈良政黄俭: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9] 张晓彤:员工关系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2006.12.6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2006.12.11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曜.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珉.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6]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J].2005年12月31日

[47] 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3(5):74-82

[48] 周璐 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内将科技,2006(5):32-33

[49] Aggarwal, R. K. and A. A. Samwick.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lative P

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e, 54(6), 1970-1999, 1999b.

[50]Berle, A. A., and G.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

erty[M].New York, 1932.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

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科学的管理对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形势下,各发达国家都很重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情境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情境教学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将案例教学引入了管理学科的研究。通常来说,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教学案例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特点: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与一个或数个理论点对应;其次,案例中企业资料丰富真实,行业背景齐全,且与案例中的角色和情景相关;最后,案例使用者需要经过深入的讨论才能得到答案。案例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案例,不是成功经验介绍或失败教训的总结,而是通过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案例使用者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决策。因此,案例中提供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和相关背景资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学习的情境。并且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思考和讨论等活动,学生还能不断补充和完善情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引导者。它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甚至反思性的思考,进而增强学生在特定复杂现实环境下的问题诊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从案例教学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但和一般的案例教学法有所不同,情景模拟法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步骤,即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地进行模拟实战演练,通过演讲等互动形式充分认知教学内容。一种形式是在教学中由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角色的人物,如总经理、区域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运营官等,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认知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等,并通过扮演感受该角色的经历,加强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个人关注点、问题、行为和参与等方面的体验。另一种形式是面向高校举办的各种商业模拟大赛,如“PeakTime尖峰时刻全球模拟大赛”自2008年引入中国后,已经吸引了国内众多优秀高校的参与,“尖峰时刻”现正成为国内一项知名度较高的国际性模拟赛事。参赛小组可通过“企业经营模拟系统平台”模拟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包括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战略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另外,我国高校现在比较普及的ERP沙盘模拟大赛、股票模拟交易大赛等都可提供模拟的情境以供学生学习和情境体验。因此,情景模拟法是一种模拟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要求学生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学生要根据情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解决方案。

三、企业家进课堂

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商学院已经开始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与企业达成协议,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分享其成长、成功、创业经历和人生感悟。企业家进课堂能够让学生从高校教师课堂上获取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企业家这里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企业家的授课,学生能够学到关于企业经营管理多方面的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企业家在真实情境中的“所作所为”,加深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领悟。通过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奋斗历史,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企业认知能力。另外,通过搭建学生与企业家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加强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使其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管理型人才。因此,通过企业家进课堂这种情境教育新模式,为学生传授校园之外的知识,使他们得以感受到社会上更多新鲜事物,学生听取企业家对企业实践经验的介绍、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获得解答,从而逐渐获得情境的体验并构建起情境。同时,与企业家的互动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与把握,促进了学校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有利于学校面向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在国内高校开展得并不普遍,甚至有些高校还未启动,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类似的模式,但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条件、机制等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企业家认为此种做法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等原因而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然而,从未来高校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来看,高校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大势所趋,因此,建议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合作平台及其长效机制,共同拓展合作内容,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共同努力。

四、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一般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开展,一种是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习,另一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搜寻适合的工作岗位参与企业实习。根据大多数高校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在校期间的课程学分要求,一般商学院学生自主实习是和后期择业联络到一起,要到大学四年级,平时的实习大多数是通过校企合作提供的实习机会。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学生实习参与的情境都是完全真实的环境。学生通过体验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能启发其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通过自我实践掌握操作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开展企业实践,一方面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培养其实践能力,提出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因此,企业实践情境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工商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情境学科,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还远远不够,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等情境结合起来,才能胜任和提升其各项管理能力。然而,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一方面是受到各高校专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合作效果不明显,企业无法从中切实受益,因而合作热情不高有关。因此,高校要努力完善自身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激发企业合作热情,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方向

一、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调查研究

笔者通过对教育部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学位授予及考研专业目录公布第四版》进行认真研究,同时对全国知名高校中的工商管理类学科进行研究①,结论如下:

1.比较规范。从整体上看,中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规模和办学层次,虽然存在着部分院校将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企业管理等不同型别的管理类学科都并入管理学院,但在工商管理方面,各位学者均能从工作实际出发,围绕着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产业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展开,并且紧跟国际全球化、一体化潮流,具有国际视野。针对中国工商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针砭时弊,提出积极对策。

2.特色明显。由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以及高等学校、高等研究机构的本身“DNA”特点,不同地区的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各自特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工商管理研究方向紧密围绕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职能展开,例如吕景胜教授的公司治理;宋华教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徐家悦副教授的质量管理等。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则偏重企业战略,如成志明的战略管理;刘海建的战略管理、组织理论;刘春林的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各高等院校虽然在工商管理方向研究方面各有所长,但相互补充、完善,呈现出工商管理学丛林的学术之风。

3.形成“丛集效应”。这里所说的丛集超越了一般的产业范围,指对工商管理的研究相互融合、相互联接的共同体。例如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集聚现象,山东大学的管理学院分为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资讯管理三个系,工商管理以徐向艺、杨惠馨的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为代表;管理科学与工程以丁荣贵的专案管理、刘岗和吴爱华的生产运营管理为代表;资讯管理以戚桂杰的资讯系统、赵炳新的资讯化管理为代表。三者虽然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管理学研究,但彼此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在借鉴中相互提升。工商管理学可以提供整体框架,管理科学与工程则从系统、科学方法方面独树一帜,而资讯管理学则从资讯化角度整合企业资源要素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建议

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理论和方法较宽泛的学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研究方向,由点及面,逐步展开。本文认为可以从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工商管理配置的资源要素、工商管理的职能以及工商管理理论的研究前沿等四个方面展开。

1.从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看,应更多着眼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其中工商管理包括工商管理、商务策划管理、特许经营管理、商品学、连锁经营管理等。在从事工商管理方向的研究时,既要理清工商管理不同学科、专业层次的关系,又能从整体上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分类和组成有整体把握,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泾渭分明。

2.按照工商管理的资源要素来划分。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管理的研究,均离不开对管理的职能、目标和要素的阐述。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是指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中国知名学者周三多认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工商管理学从属于管理学类,故可从对组织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资源管理、市场与客户管理、政策及 *** 资源管理、资讯资源管理等。

3.按照工商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来划分。从工商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来看,其研究方向应围绕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专案管理、人力管理、资讯管理等展开。另外,各个研究方向之间也有交叉和边缘的领域,诸如竞争战略、供应链管理、管理决策模型及应用等也应属于此种划分范畴。

4.从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前沿、未来发展方向看。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深入研究企业文化等“软体”。譬如,迈克尔·波特对竞争战略的阐述;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对企业再造理论的研究;威廉·大内对文化管理理论的贡献在于最早提出“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不断进行创新等。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前沿是与时俱进的,目前看,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企业智慧财产权管理、价值评估、企业流程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企业领导力等方面。即使是同一个研究方向,例如企业领导力,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研究内容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对研究或服务物件有一定影响作用,其研究即是值得肯定的。

运营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核心内容,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对一个企业的繁荣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住房更要求“高品质”“高质量”。房地产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这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极大的挑战。而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的开发商,其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能否高质高量地按时完成。若国有房地产想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欣欣向荣的景象,则必须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好企业运营管理。该文主要阐述了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运营管理;问题策略

最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拉升了百姓的房产购买力,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迅猛。同时,具有无限潜力的行业与偌大的市场,使得更多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在这背景之下,民营房地产企业迅速崛起,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发生明显的动摇,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地位发生动摇。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良好的运营管理才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屹立于建筑行业不败之地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的运营管理制度,并对出现过的危机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发展中将会遇见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企业又稳又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所存问题

无论什么企业都存在企业危机,如若处理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使该企业不复存在。所以企业应该做到认清形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用人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1财务问题

首先管理者自身缺乏运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有的企业管理者由包工头逐渐发展起来,缺乏专业素养与意识,在企业管理中更是凭借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的认知系统做出判断。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等资料出现不真实性和不完整性,结果企业内部资金容易被盗用或流失。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奠,决策分析缺乏科学依据。该状况给房地产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与进步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然后是融资问题。房地产企业承包项目时,建设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必须通过融资来筹集大量的资金。多数企业自身由于内部财务比列无法达到银行贷款标准,既无中介担保,又无抵押贷款缺乏信资,只好转向民间高息贷款。但此举存在风险更大,而且这种融资方式极大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务成本和财务费用。而对于偿还筹措的资金,只有保证项目成功竣工,并且商品房得到许可证开始预售后,资金才可能慢慢地回笼。倘若未能获取回笼资金,后果可想而知,企业的命运将不堪设想。融资完成、项目开始建设后,又受大幅波动的利率汇率及证券市场的影响,那么房产企业极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资金出现断接,则最终致使项目中止更甚者企业走向破产。接着为企业日常资金管理问题。目前多数企业忽视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资金严重沉淀。企业急于获取回笼资金,对产品进行促销,一味认为只要商品房售出,则有利润获得。在出售商品房时忽略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以及信用额度;为客户购房进行担保甚至还帮助客户偿还银行贷款等。此举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原有资金空缺。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不乐观、房产贬值时,企业财政则难以恢复,日渐空虚。

1.2运营成本管理问题

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水平粗放,因其缺少组织架构支撑,欠缺运营成本管理意识。在运营成本管理意识上与“财务成本”“造价成本”的概念混淆,没有透彻地理解全过程、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并存在有的房地产企业在开展运营成本管理工作之前,并没有设置负责成本工作的专职部门,更没有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与保障体系。许多房地产公司开始运营成本的管理,但并没有“目标成本”以及“动态成本”概念,更别说有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所谓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过程是一个PDCA过程,包括了:目标成本的形成,成本控制,如何得到动态成本,如何调整异常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是以精细化管理的房地产业务,这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运营成本管理人才,而这种人才也正是人才市场中所缺少的。同时合同变更导致不及时测算成本。时效性强、难以衡量的变化往往无法准确计算成本,造成运营成本控制风险。并且由于合同在执行过称中变化的发生,使付款金额的计算和审核难度很大,所以少数企业最后超合同付款时有发生,导致后续工作十分被动,但是该情况却难以有效杜绝。

2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经营之道

2.1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无论企业的大小,也无论一个企业的什么岗位,上到高成管理者下到一线业务员,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并且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企业上下各层人员进行培训,不管能力大小都应该接受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风险意识的培训;对于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强化,加强对风险的预测,让企业管理与运行更加合理、科学。只有将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才会有所提高,企业运转才会更加高效。

2.2加强房地产管理者投资决策

风险管理意识经济形势变动和政策法规是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两大外部因素。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因为房地产项目周期长,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产品上市时间,市场需求的可能性大有变化,可能导致产品的销售期延长,融资成本提高。而金融政策直接影响开发商和购买者的资本,影响项目的开发与销售。所以种种存在的风险要求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必须做到统筹全局,掌握一定的管理经营知识必不可少,而且还要时刻掌握熟悉政府的政策与市场的导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也许一个决策就让整个公司不复存在。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投资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系统,并配以相应的专业管理者。

2.3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和保障体系

房地产建设项目基本特点: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涉及内容多等,这些特点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到面面细微,处处谨慎,否则极易给企业带来危机。而运营成本是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实施中的的重要工作之一,贯穿于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不容小觑。如若开发商想要保障开发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重视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动态的成本相当复杂,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管理水平来获得实时数据的动态成本,实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目标。运营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实时地反应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它可以帮助建立成本结构,规范流程,核心业务的实时跟踪,实现业务与金融、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快决策过程,让决策更加准确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结语

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房地产企业面对种种挑战,要想在新经济时代保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就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不管是财务管理还是运营成本的管理,都需要结合切身实际完善机制。企业应该做到从多方面做好风险预测与控制,在保证有效化解市场危机的同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国有房地产企业作为开发商,其运营健康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房产企业必须保证高效、高品质、健康发展,打造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房地产集团多项目运营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5):20.

[2]孔浩.国有大型房地产企业转型期企业内部管理研究——以泰达集团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3]文小波.探讨商业综合体的成功之道[J].城市开发,2014(6):84-85.

[4]陈卫中.加强国企管理应坚持走群众路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6):33.

摘要: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

关键词:运营管理;养老保险制度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环节,对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也在逐步加重。将养老保险这一公共服务问题可以归入运营管理中的服务性运营系统,引入运营管理的思想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养老保险的压力来源问题明晰化,更易对症下药。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个企业的流程能力指在给定的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它由资源中最小的资源能力决定。这一最小的资源即可称为瓶颈,是决定整个流程的流程能力的约束力。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养老保险体制的运营流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流程的约束情况找到流程的瓶颈所在。需要指出的是,瓶颈不等同于问题。问题是流程中的缺陷,而瓶颈则是流程中的约束条件。在同一流程中,必然会存在瓶颈,却不一定会存在问题。同时,在一个流程中,只会有一个瓶颈,但可以存在多个问题。问题可以被逐一解决,但解决旧的瓶颈的同时又会诞生新的瓶颈。从供需角度出发,倘若供过于求,流程就会按照需求的速度进行生产或服务,进而与流程能力无关,这种情形下,瓶颈属于需求约束;倘若供不应求,流程就变成了供应约束,本文中的瓶颈都将是供应约束的,因为养老保险金的供应必然会小于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的限制,供应约束流程又可分能力约束或者输入约束,如果有充足的输入,供应约束就体现为能力约束。

三、通用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共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而各个国家在运营养老保险制度时主要采用的理念或方式有两种: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度流程分析

在现收现付模式下,按需制定缴费水平,当年在职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展示了现收现付制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

2.完全积累制度流程分析

在完全积累模式下,职工个人和企业将资金存入职工在专门机构的个人账户中,职工退休以后,提取个人账户中缴纳总额和增值资金来维持自己的养老开支。展示了完全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其中各个符号代表的含义与其在现收现付制下的含义相同,X1’、X2’……Xn’代表第1年、第2年……第n年社会整体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情况。之所以不通用中的Y来表示而用X’来表示,代表完全积累制下个人所收到的养老保险金都源于个人自身的缴费积累。换句话说,个人原先的缴费金额将决定未来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在该模式下,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包括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到了个人账户,经过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的流程,最终个体可以在未来需要养老保险金的时候从自己的个人账户中提取这笔资金。该流程充分体现了个体多缴多得的原则。个人多缴多得的原则还可以激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储蓄养老金,同时又不会给财政带来养老负担。但该流程同样存在瓶颈,因为保险基金会面临利率,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管理风险。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来说,一方面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即其年收益率至少应该能跑赢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要确保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是该流程的瓶颈,该流程约束属于能力约束。此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若是采用完全积累制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倘若部分人因为历史原因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话便无法享受养老保险福利。因为在该流程下,没有缴费就没有个人账户,就更加不会有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这无疑与我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在于不经过社会统筹的环节,政府无法实现转移支付,这使得收入群体会成为最大的收益者,低收入者无法获得保障,也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尤其对于基尼系数较高或者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而言,完全积累模式的弊端将会更加明显。

四、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1995年之前一直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缴费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一方面,为缓解“银色浪潮”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不会单独实行只重效率忽视公平的完全积累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展示了部分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为两部分分别流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其中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会进入到个人账户,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别进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而个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时,也同样是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来自个人账户的积累,另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统筹的分配。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下的养老保障体系有机地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结合起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的流程不会存在瓶颈。瓶颈的产生和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反复的过程。通过制度的改革虽然可以解决原有制度的瓶颈,但旧的瓶颈的消失会带来新的瓶颈。部分积累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收现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瓶颈,但部分积累制并不能完全规避或解决。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当前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数额庞大,同时要面对我国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很大。因此部分积累制下的运营流程瓶颈依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保险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会长期存在,供给的约束将会一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动力。而在部分积累制下的供给约束,既有输入的约束,也有能力的约束。其中能力约束将是流程的主要约束条件。

五、提高中国养老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就如何应对瓶颈、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进而提高新制度养老保障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健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比较权威的是由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1年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没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且大多是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强制性较弱。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多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欠缺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尽快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进行相关立法,使其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规定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管中的基本职责、行政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职责的责任如何承担、投资运营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等。

(2)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和平稳定的投资环境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运作环境。但是,当前我国的投资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投资的投机性、公司运作的不规范性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为此,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的因素,通过投标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投资市场的运行效率。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可持续发展,还应当发挥政府监管和掌控等宏观调控的作用。2014年6月16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贷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保险基金可用于投资银行、国债、抵押性贷款以及信托性投资等渠道,这是我国不断探索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成果。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同时,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基金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这是政府在探索过程中的瓶颈突破,但对运营的基金比例仍反映出政府对资金安全性的审慎态度。但是,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总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需要依靠专业的投资队伍,应当在充分考虑基金的流动性和基金收益率的前提下,确定合适的投资期限和安全合理的投资比例,提高基金的效率,分散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ERP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代碧波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04-0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是工商企业管理方面,所以高校应重视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商企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职能。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激励机制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形式缺乏多样性,效果缺乏实用性,措施缺乏针对性,评估缺乏准确性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思路。

一、激励机制的概念。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企业员工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需求满足原则、规章、制度,引导、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增加员工满意度的目的。

二、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仍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仍受到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部分企业依然沿用着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物质激励措施,即使政府或企业已出台的具有一定力度的激励办法,主要也是针对领导者的,从而造成领导者和员工在收入上的巨大差异。目前,我国企业建立的激励机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员工报酬没有真正拉开。

我国国有企业的工资报酬制度采取的是“分级制”,但是这种制度并没有真正拉开企业职工的薪金差距,尽管厂长经理的工作要比普通职工的复杂得多,承担的风险也大得多,但他们的报酬却和普通职工的相差并不大,造成了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经理“不思进取”、谋求“隐性收入”甚至贪污; 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肯定,混日子情况经常出现; 而一批满怀抱负的高学历人才进了企业之后,要么被消极气氛所同化,要么就是郁郁不得志,而愤然离去。

二精神物质没有形成统一。

我国的激励实践,特别是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用人法制不够健全。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和往往重视精神激励,忽视物质奖励,把物质利益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把正常的奖金、福利都作为资本主义的东西予以禁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打破分配大锅饭,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获得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调动积极性,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多地运用物质激励手段,但精神激励却越来越少,发展到后来,出现了以奖代管的情况。

三奖励措施没有因人而异。

我国许多行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职工的需求进行认真具体地分析,而是“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对于不同的人应当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对于那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企业除了尽量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之外,还要注重精神激励,为这部分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激励。

四奖励评估没有发挥作用。

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才能更有效。激励制度是与企业的其他制度相配合存在的。

激励只有与职务设计相对应,并建立在一套评估标准基础上的。

这个标准应是从公司成立之日起不断完善形成的,对每个岗位的职责、义务、奖惩要做出明确的规定,特别是要对责任的划分和界定要进行细致的说明,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体制,既包括激励方面,又包括约束机制。

三、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基本内容。

一设置明确的工作目标。

目标设置的要求: ①具体。指明企业要求的绩效标准,使员工清楚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②难度适中,难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激励的作用。③为个人所接受。只有自觉接受的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④要在实现目标的进程中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目标设置过程可结合在目标管理中进行。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过程一级接一级地将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各个单位和个人。

二建立分明的奖惩制度。

实现奖惩制度必须遵守两个重要的原则: 企业进行奖惩的内容必须对其员工有较高的价值,即员工认为这种奖惩对其有重要意义; 员工受到的奖惩与其工作绩效相联系,即奖惩与绩效挂钩。

在企业管理实施中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应以奖励为主,惩罚起到的是辅助和保障的作用。奖励制度的设计要考虑 4 个方面内容:

①确定奖励的目的和结构。②确定奖励的战略。③调查和决定基准职务的奖酬。④决定奖酬的等级。

三设计可行的工作方式。

企业可通过对工作的内容、功能和相互关系等进行设计,发挥工作内在的激励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设计工作结构时,一要使工作富有挑战性和乐趣,并使工作多样化,让工作本身对员工具有激励力量,让员工乐于接受。

二要给员工选择做最感兴趣和合适工作的权力,使其责任感越来越强,积极性越来越高,工作期望就会越来越大。所以企业放弃一点对工作的管理控制权可以使员工获得莫大的工作效价,产生巨大的内在激励效果。三要给员工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明智的管理者应该给每一位员工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从而使人才得到充分利用,使员工实现自我,获得一种成就感进而使得其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对遇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参与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并能产生创造性的思想,最后形成的决策有效地汇集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参与管理保证了下级员工与领导者以平等的地位来商讨企业中的重大事项,可使员工感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与信任,产生自信和成就感,同时也形成与企业更高的认同感,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参与管理使员工对决策的过程和内容都比较清楚,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确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增强了主动性,而且员工因参与决策等管理活动,对做出的决策会产生责任感,因而更加努力工作,以实现决策目标。

摘要:目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人才的有效培养。基于此,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目前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新形势下,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以真正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积极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策略,以实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市场化的挑战,社会对高职企业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更高,社会需要的是多样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面对市场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突出实践教学,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而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如下。

一、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必须借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要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联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主要需要能够与地方的中小企业进行联系、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管理。要能够建立起政府、协会和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合作体制,各方通力开展,建立合作共建的理事会制度,共同参与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教育资源,以提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培养高素养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人才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人才培养中,要根据社会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要能够围绕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三大部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联系,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保持内容的一致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实践教学有效开展,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三、完善课程结构,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力度

完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是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设置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有重复的地方。因此,必须完善课程结构,认真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容,保障课程之间内容的联系性,对于其中重复的内容要及时删除。另外,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教育教学规律,适当调整、认真取舍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创新教学内容,要积极向用人单位了解情况,了解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各方面知识内容所占比重的要求,根据行业需要和人才培养需要,创新设计教学内容。要能够保障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水平。在课程结构整合中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可以采用课程整合的方式,实施模块化教学,有效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可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和内容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推行双证书制度

对于学生而言,未来成功就业也要看他们取得的证书情况,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要积极与职业鉴定结构合作,发展双证书制度,通过这项制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要积极为教师开展一些管理技能提高培训活动、教育能力提高培训活动。要积极通过培训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和育人水平。另外,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使企业能够为教师提供实践场所,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

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

在现代社会更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工作。要就商业计划书撰写、就职前演讲、应聘面试、投标述标、团队间的交流、服务业窗口业务的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开展一系列训练活动,通过系统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沟通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要通过系统的职业素养训练,培养高素养的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通过职业素养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参考文献

[1]陈井安,柴剑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基于高技能人才发展趋势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1(10).

企业管理专科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是企业执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谢谢你的阅读。 篇一 [1]丁兆君.我国财政权力结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 [2]邓峰,丁小浩.中国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1307 [3]白彦锋,俞惠.我国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分配结构探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02 [4]邓峰,丁小浩.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性别收入差距[J].社会学研究.201205 [5]祝接金,胡永平. *** 教育支出、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地区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200806 [6]姚先国,黄志岭.职业分割及其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2002年中国城镇调查队资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7]魏巨集聚.1986-2006,我国20年义务教育经费政策变迁特征审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5 [8]皮拥军.OECD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典范--韩国和芬兰[J].比较教育研究.200702 [9]蒲蕊.公共利益:公共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1 [10]杨旭辉.基于CAS的地方 *** 固定资产投资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11]张洪刚.政治关联与财政补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2]胡俊杰.法治视角下的财政支出监督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3]王蓓.中国国有企业亏损补贴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14]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12 [15]王广深,王金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及政策调整[J].改革与战略.200801 [16]褚巨集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01 [17]丁小浩,余秋梅,于洪霞.本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 [18]李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财政性教育支出的视角[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19]孟艳艳.论建立有限 *** 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106 [20]徐健.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02 [21]包桂荣.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以日本、美国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02 [22]钱争鸣,易莹莹.中国教育收益率统计估计与分析--基于引数和半引数估计方法的比较[J].统计研究.200907 篇二 [1]刘彬彬.辽宁高职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 [2]张玉.国企高管与主管官员的合谋及防范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2 [3]胡晓丹.我国民营企业扩张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 [4]郭晓明.上市公司财务核心能力理论与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5 [5]王丽.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短期信贷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D].东北大学2005 [6]王春婷.实际控制人掏空与支援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09 [7]孙烨歆.基于债务结构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约束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 [8]王江涛.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8 [9]陈丽荣.宁夏电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D].东北大学2007 [10]吕青军.债务契约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1]宋泉.宁夏电信SHLR专案的计划与风险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D].东北大学2007 [12]柏晓峰.基于融资约束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问题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8 [13]尤美.东北地区上市公司长期负债融资效率研究[D].东北大学2007 [14]曹培成.长庆油田矿区事业部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D].东北大学2009 [15]范丽.基于控制权收益的债务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 [16]李阳.基于债务结构的终极控制人利益侵占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7]张秋华.基于成本、需求的债务布置结构选择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8]李玲.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 [19]王惠波.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5

工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有

工商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是备受学生们喜欢的学科。下面是我分享的工商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L. D. 彻纳东尼, M. 麦克唐纳. 创建强有力的品牌.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1.

[2]王新新. 新竞争力. 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0.

[3]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放,谢宏.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

[5]艾丰. 中国品牌价值报告.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6]刘佳,从可口可乐看企业品牌塑造. 黑龙江对外贸易,经营之道. 2006.6:144.

[7]许喜林,吴文国.品牌之道:品牌建设9S模式及其应用.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何心展,俞丽敏. 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7.2:15~16.

[9]康晓光. 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困境与突破方向. 深圳大学学报. 2006.5:03~05.

[10]相晓冬. 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品牌视点. 2006.6:22~25.

[11]何忠保,何飞云. 民营企业品牌塑造探析. 商场现代化. 2007.3:136~138.

[12]郑昭,丁轩.民企成长与品牌战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13]李月华.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化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14]徐丽瑛,李正良. 中小企业品牌塑造误区与对策. 企业管理. 2006.10:1~3.

[15]谢付亮. 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 中国质量与品牌. 2007.6:53~55.

[16]田双全,陈永丽. 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之战略选择. ENTERPRISE VITALITY. 2002.12:43~45.

[17]刘峻松.品牌三藏: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8]苏勇,林展圣.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 当代财经. 2006.6:63~65.

[1]徐春玲.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安徽电力[J],2005,2(3):74-81

[2]孙滨丽.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55

[3]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1.

[4]黄卫东.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6.

[5]李西平、刘芙蓉.我国电力企业ERP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63-65

[6]林勇.ERP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99

[7]黄小原、卢震、赵晓煜.ERP理论与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2

[8]张海全、王英豪、韩玉辉.做好电力企业ERP的实施[J],电力信息化,2005,3(7): 57-58

[9]陈广宇.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1.

[10]颜安.企业ERP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74-76

[11]黄晓英,赵海燕.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5.

[12]诺顿·佩里着.战略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13](美)迈克尔.A .希特,R ·杜安.爱尔兰,罗伯特. E ·霍斯基森等着.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14]斯莱沃斯基,韦伯等着.战略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5]金达仁.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09,2.

[16](美)小阿瑟.A ·汤普森,A·J ·斯特里克兰,约翰. E ·甘布尔等着.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本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17]李森,杨锡怀,戚桂清.相同企业竞争与合作策略的受益与风险分析[J].沈阳东北大学学报,2005. 6

[18]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优秀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20世纪70年代,Nec公司就意识到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是未来通讯业的发展方向。据此指定C&C(计算机与通讯)战略,调整战略结构。企业决策层专门成立 C&C委会,监督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从而,Nec在该领域抢得先机。

培养企业适用的高级管理人才南方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科学的管理对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工商 企业管理 毕业 的论文,谢谢阅览。

关于工商企业管理毕业的论文一

论文题目:刍议工商管理与当前经济的关系

摘 要:本文指出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分析了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工商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剖析工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内在关系,提出要通过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工商管理的完善。

知识改变命运很好的诠释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取代以往的体力劳动,知识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自身所有的知识或者说是通过智力劳动的付出,能够带来收益的经济手段。

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应当说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当我们具体探究工商企业管理机构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私有经济亟需发展;其次,私有者利益急需得到保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种机构对市场经济的具体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使得整个市场体制更加健全和完善。这样看来,市场经济的产品商品化决定着这个专业的产生,也是最基本的原因。所以说,工商管理专业的建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依附,共同发展。

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与工商管理的形成轨迹步调一致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并不是浑然天成的,从最初的 以物易物 阶段到如今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补充,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来分析一下普通的经济市场,可以发现有以下特征:该领域的涉及方面越来越广,并且方式形态各异,政策制度不断健全,整体系统趋向完善,顾客加强了自我利益的保护,这一切现实情况,对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做了铺垫,使得整个专业体制不断完善,加强了自我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整个市场体制更加的科学,更有层次性,因为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依赖,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双赢,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关经济方面的理论,至今仍影响深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么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是合理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的各种主体,都有两面性。他们相辅相成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具体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彼此的交流和联系实现利益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工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内在关系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充分发挥 知识 的力量,才能使一个民族兴盛不衰,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关键因素就是人才。引导他们创造能力和意识的挖掘和形成。由于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在我国是新兴专业,并且发展速度很快,日新月异。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形式随着时间不断的转化,随意说它的含义更有深层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这方面的人才培养,难度很大。

理论结合实际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需要这种理念的支持,摒弃以往 死读书 的尴尬境况,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另外也要对其他方面的社会图书进行涉猎。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系统的知识和框架结构,并且要深入研究。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来提高自己,巩固先进的设备 文化 基础。让自己具备一种能力,使得专业知识与其他各种知识相互融合。

进一步研究知识深度,在学习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把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深度融合,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工商管理的完善

在上文已经阐述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在此不再赘述,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从一开始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商品经济还不复存在,直到进入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时,商品经济才活跃了起来,并在交易的活动中,经济主体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独立的情况,但是每个经济主体代表和追求的利益不一样,这很容易引发相互之间的矛盾。第一,每个个体从自私的角度出发,都会考虑怎么让自己获利最大,这很可能会损坏他人和集体甚至国家的利益,针对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应该及时作出引导,但是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场的手段也是力不从心,不尽人意,市场的弊端还是存在的。这时就需要工商部门的管理,在其管理范围内有效地运用其手段和政策 措施 进行协调和监督。

第二,单个经济主体以谋求自身的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加之在其相互间的交易活动之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差异,会促使激烈的市场竞争,会直接导致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出现更加激烈的矛盾,甚至激发新矛盾的出现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对实际市场的现有情况加以考虑,以建立和维护有序、公平和开放的竞争型经济市场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干预各个利益主体进行的交易活动。最后,我们将范围扩大到世界市场领域当中来,世界性的市场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进行交易活动。但是和个体经济一样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对商品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冲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外汇制度、倾销以及资本流动贸易的限制

所以工商管理要扩大、提高,解决和协调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交易的公平性、交往秩序的和谐性进行更好地维护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落后的国家,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对工商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审时度势,对自身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分配和整合。这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使得工商管理部门有了创新意识,加快了管理的步伐。为此,我们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使经济建设发展更快的同时,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职能的发挥的力度最大化。总而言之,工商管理的产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工商管理的管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同向增长关系,所以工商管理的完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逄艳波,王玥.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场现代化,20XX,(7):100-101.

[2]付杰,包颖彦.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XX,(15):44-44.

[3]李佐军.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和未来经济展望 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第七期撰稿人研习班上的 报告 (录音整理)[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XX,(8):3-7.

[4]王思农.碳交易在中国当前经济状况下的发展与创新[D].上海交通大学,20XX.

[5]于启军.基于规制视角的行业性政垄断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XX.

关于工商企业管理毕业的论文二

一、全信息原则

全信息原则是为决策服务的,工商管理的过程是融于社会生活环境之中的,工商管理的决策无处不在。所谓的全信息原则,主要表现为把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信息融于工程思维当中,也可以说是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的交融。其次,就是把定量和定性的信息相结合,因为从思维和认识本质上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定量分析中包含定性思维过程,而定性思维中也都包含着一定的定量分析过程。社会大脑的形成和活跃的表现更为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遥感、遥测等技术的提供,有益于小信息量工作方式和个体思维相脱离,这样能够有机的把分散在自然空间的人脑联系到一起。而现代工商管理的大工程特性就是要求我们在工程思维阶段中,构思、设计、论证、可行性调查、规划、计划、战略战术分析等都较为合理,以此避免为实现系统的性能或目标的优化要在收集充分信息方面花最大力气。全信息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要求决策者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力求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同时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达到对决策信息的搜集和加工处理应力求准确、全面。

二、信息的概念

虽然工商管理是一种现实的运作系统,但是其运行的信息是综合而具体的,甚至具有很多难以辨别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从内涵上理解信息。从世界的物质、运动属性出发可知信息就是这两种特性所产生的差异表现。信息是人的大脑关于客观事物运动形态和方式的映象。这是对信息概念在物质形态里的最根本的定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方式的某种知识。从信息的定义上表明信息在这种不同层次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的客观性、普遍性、共享性、动态性、无限性、不完全性等等也随之产生。因此,信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是重要资源,所以也会有利用开发的问题,工商管理作为一个资源广大信息载体必然对于信息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作用是要有针对性的,并不是漫无边际的开发利用。不同的系统获得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我们要获得有效信息,就需要从相应的信息资源中挖掘出来。在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实用信息产生信息的作用效果,要以实得和实在信息为基础。所以在信息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带有目的性的系统全面的搜集信息,进而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其次要对所获取的信息在科学有效和真实性上初加工和下功夫把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补充。最后,要对信息深加工,使获得的信息更有序,更贴切和实用。另外,在积累和贮备信息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和复杂的工程实体要相适应,以保证工商管理中动态的调整及适时的使用,要利用好信息系统工程的思想成果。

三、信息开发中的 思维方式

观念和思维方式决定管理的功效,人的思维和思维的有机化是开发利用信息中最基础和离不开的。信息可以是思维的原材料或结果,通过思维有利于信息变得明了和增值,还有利于新信息的产生。在信息开发利用过程中,除了利用人们 逻辑思维 、归纳思维、反向思维等习惯性通常思维方式外,按照相关的信息特性,有机的配合发散性、创造性、超前性、既定性、假想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已掌握的大量信息展开联想,进而可在整理加工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方向性信息。在开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以丰富的 想象力 及对事物的动向特征的敏感,客观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使信息材料在深加工、精加工中得到增值和升华,使信息不断地新生。超前性思维可使人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在事物发展的苗头、倾向中开发预测未来趋势,从中获取前向式的信息或其规律,可为超前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既定性思维可以在信息的整理加工中使大量的杂乱无章的信息归纳成章,以选定的议题归拢信息或在信息的有机联系中选择议题而发现新事物。假想性思维在搜收信息的过程中,以工程方向为中心,在假定的事实存在的前提下进行捕捉搜集开发信息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对于集思广益、广开 渠道 大有裨益,这样广泛收集整理得的信息可使许多预防性措施在工程设计及论证中得以支持落实。在信息的开发过程中如能坚持科学而又灵活地应用多种思维方式并使之得到有机的配合,必将会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

四、结束语

伴随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人类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诸如因特(INTERNET)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工商管理的决策在不断挑战着管理者。在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决策信息的迷乱和辨析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在工商管理中坚持全信息原则,以及为开发利用信息提供了物质条件,为获取信息提供了有利途径。建立全球性信息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发转化吸收信息,还能为工商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也是工程领域成败的关键。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内容提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 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 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 1995-2000年的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5.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00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8%、20.4%和4.1%。199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4.36%,资产收益率(利润/资产)为1.26%。2000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74%和1.46%,比上年均有明显增长。由于营业额的大幅度增加,使进入500强的门槛提高,2000年度500强最后一名的营业额为97.23亿美元,而2001年度则提高到103.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6亿美元。 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与世界500强企业相差甚远。仅从中国加入500强的11家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比较来看,差距十分明显。中国11家公司人均营业额和利润额分别为4.41万美元、0.21万美元;而世界500强公司人均分别是29.8万美元、1.41万美元。 中国人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资料显示,1998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不到1%。2000年,我国516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约为412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的1%和2%左右。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20世纪70年代,Nec公司就意识到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是未来通讯业的发展方向。据此指定C&C(计算机与通讯)战略,调整战略结构。企业决策层专门成立 C&C委会,监督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从而,Nec在该领域抢得先机。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展开。 (2)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台湾电子巨头宏基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人性本善的人性管理,平实务本,顾客为首、贡献智慧。 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明确的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企业战略定位包括产业战略定位、市场战略定位、经营战略定位、联盟战略定位、规模战略定位等。而笔者认为这些战略定位都建立在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所谓发展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创立时对其发展前景的期望度。如微软公司创立时比尔·盖次的发展战略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每个人的电脑都用微软的操作系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微软的统治地位。而国内企业大都希望借这国内市场不规范捞一笔。根本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只能依靠他们唯一的优势价格进行竞争,由此造成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政府出面规范市场行为。从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为企业建立一个战略发展的方向。

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科学的管理对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形势下,各发达国家都很重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情境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情境教学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将案例教学引入了管理学科的研究。通常来说,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教学案例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特点: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与一个或数个理论点对应;其次,案例中企业资料丰富真实,行业背景齐全,且与案例中的角色和情景相关;最后,案例使用者需要经过深入的讨论才能得到答案。案例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案例,不是成功经验介绍或失败教训的总结,而是通过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案例使用者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决策。因此,案例中提供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和相关背景资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学习的情境。并且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思考和讨论等活动,学生还能不断补充和完善情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引导者。它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甚至反思性的思考,进而增强学生在特定复杂现实环境下的问题诊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从案例教学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但和一般的案例教学法有所不同,情景模拟法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步骤,即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地进行模拟实战演练,通过演讲等互动形式充分认知教学内容。一种形式是在教学中由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角色的人物,如总经理、区域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运营官等,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认知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等,并通过扮演感受该角色的经历,加强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个人关注点、问题、行为和参与等方面的体验。另一种形式是面向高校举办的各种商业模拟大赛,如“PeakTime尖峰时刻全球模拟大赛”自2008年引入中国后,已经吸引了国内众多优秀高校的参与,“尖峰时刻”现正成为国内一项知名度较高的国际性模拟赛事。参赛小组可通过“企业经营模拟系统平台”模拟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包括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战略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另外,我国高校现在比较普及的ERP沙盘模拟大赛、股票模拟交易大赛等都可提供模拟的情境以供学生学习和情境体验。因此,情景模拟法是一种模拟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要求学生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学生要根据情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解决方案。

三、企业家进课堂

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商学院已经开始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与企业达成协议,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分享其成长、成功、创业经历和人生感悟。企业家进课堂能够让学生从高校教师课堂上获取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企业家这里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企业家的授课,学生能够学到关于企业经营管理多方面的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企业家在真实情境中的“所作所为”,加深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领悟。通过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奋斗历史,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企业认知能力。另外,通过搭建学生与企业家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加强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使其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管理型人才。因此,通过企业家进课堂这种情境教育新模式,为学生传授校园之外的知识,使他们得以感受到社会上更多新鲜事物,学生听取企业家对企业实践经验的介绍、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获得解答,从而逐渐获得情境的体验并构建起情境。同时,与企业家的互动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与把握,促进了学校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有利于学校面向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在国内高校开展得并不普遍,甚至有些高校还未启动,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类似的模式,但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条件、机制等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企业家认为此种做法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等原因而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然而,从未来高校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来看,高校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大势所趋,因此,建议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合作平台及其长效机制,共同拓展合作内容,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共同努力。

四、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一般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开展,一种是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习,另一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搜寻适合的工作岗位参与企业实习。根据大多数高校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在校期间的课程学分要求,一般商学院学生自主实习是和后期择业联络到一起,要到大学四年级,平时的实习大多数是通过校企合作提供的实习机会。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学生实习参与的情境都是完全真实的环境。学生通过体验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能启发其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通过自我实践掌握操作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开展企业实践,一方面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培养其实践能力,提出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因此,企业实践情境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工商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情境学科,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还远远不够,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等情境结合起来,才能胜任和提升其各项管理能力。然而,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一方面是受到各高校专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合作效果不明显,企业无法从中切实受益,因而合作热情不高有关。因此,高校要努力完善自身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激发企业合作热情,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方向

一、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调查研究

笔者通过对教育部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学位授予及考研专业目录公布第四版》进行认真研究,同时对全国知名高校中的工商管理类学科进行研究①,结论如下:

1.比较规范。从整体上看,中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规模和办学层次,虽然存在着部分院校将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企业管理等不同型别的管理类学科都并入管理学院,但在工商管理方面,各位学者均能从工作实际出发,围绕着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产业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展开,并且紧跟国际全球化、一体化潮流,具有国际视野。针对中国工商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针砭时弊,提出积极对策。

2.特色明显。由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以及高等学校、高等研究机构的本身“DNA”特点,不同地区的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各自特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工商管理研究方向紧密围绕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职能展开,例如吕景胜教授的公司治理;宋华教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徐家悦副教授的质量管理等。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则偏重企业战略,如成志明的战略管理;刘海建的战略管理、组织理论;刘春林的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各高等院校虽然在工商管理方向研究方面各有所长,但相互补充、完善,呈现出工商管理学丛林的学术之风。

3.形成“丛集效应”。这里所说的丛集超越了一般的产业范围,指对工商管理的研究相互融合、相互联接的共同体。例如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集聚现象,山东大学的管理学院分为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资讯管理三个系,工商管理以徐向艺、杨惠馨的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为代表;管理科学与工程以丁荣贵的专案管理、刘岗和吴爱华的生产运营管理为代表;资讯管理以戚桂杰的资讯系统、赵炳新的资讯化管理为代表。三者虽然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管理学研究,但彼此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在借鉴中相互提升。工商管理学可以提供整体框架,管理科学与工程则从系统、科学方法方面独树一帜,而资讯管理学则从资讯化角度整合企业资源要素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建议

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理论和方法较宽泛的学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研究方向,由点及面,逐步展开。本文认为可以从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工商管理配置的资源要素、工商管理的职能以及工商管理理论的研究前沿等四个方面展开。

1.从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看,应更多着眼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其中工商管理包括工商管理、商务策划管理、特许经营管理、商品学、连锁经营管理等。在从事工商管理方向的研究时,既要理清工商管理不同学科、专业层次的关系,又能从整体上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分类和组成有整体把握,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泾渭分明。

2.按照工商管理的资源要素来划分。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管理的研究,均离不开对管理的职能、目标和要素的阐述。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是指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中国知名学者周三多认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工商管理学从属于管理学类,故可从对组织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资源管理、市场与客户管理、政策及 *** 资源管理、资讯资源管理等。

3.按照工商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来划分。从工商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来看,其研究方向应围绕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专案管理、人力管理、资讯管理等展开。另外,各个研究方向之间也有交叉和边缘的领域,诸如竞争战略、供应链管理、管理决策模型及应用等也应属于此种划分范畴。

4.从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前沿、未来发展方向看。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深入研究企业文化等“软体”。譬如,迈克尔·波特对竞争战略的阐述;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对企业再造理论的研究;威廉·大内对文化管理理论的贡献在于最早提出“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不断进行创新等。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前沿是与时俱进的,目前看,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企业智慧财产权管理、价值评估、企业流程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企业领导力等方面。即使是同一个研究方向,例如企业领导力,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研究内容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对研究或服务物件有一定影响作用,其研究即是值得肯定的。

公司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培养企业适用的高级管理人才南方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科学的管理对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工商 企业管理 毕业 的论文,谢谢阅览。

关于工商企业管理毕业的论文一

论文题目:刍议工商管理与当前经济的关系

摘 要:本文指出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分析了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工商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剖析工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内在关系,提出要通过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工商管理的完善。

知识改变命运很好的诠释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取代以往的体力劳动,知识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自身所有的知识或者说是通过智力劳动的付出,能够带来收益的经济手段。

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应当说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当我们具体探究工商企业管理机构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私有经济亟需发展;其次,私有者利益急需得到保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种机构对市场经济的具体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使得整个市场体制更加健全和完善。这样看来,市场经济的产品商品化决定着这个专业的产生,也是最基本的原因。所以说,工商管理专业的建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依附,共同发展。

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与工商管理的形成轨迹步调一致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并不是浑然天成的,从最初的 以物易物 阶段到如今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补充,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来分析一下普通的经济市场,可以发现有以下特征:该领域的涉及方面越来越广,并且方式形态各异,政策制度不断健全,整体系统趋向完善,顾客加强了自我利益的保护,这一切现实情况,对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做了铺垫,使得整个专业体制不断完善,加强了自我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整个市场体制更加的科学,更有层次性,因为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依赖,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双赢,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关经济方面的理论,至今仍影响深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么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是合理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的各种主体,都有两面性。他们相辅相成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具体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彼此的交流和联系实现利益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工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内在关系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充分发挥 知识 的力量,才能使一个民族兴盛不衰,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关键因素就是人才。引导他们创造能力和意识的挖掘和形成。由于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在我国是新兴专业,并且发展速度很快,日新月异。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形式随着时间不断的转化,随意说它的含义更有深层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这方面的人才培养,难度很大。

理论结合实际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需要这种理念的支持,摒弃以往 死读书 的尴尬境况,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另外也要对其他方面的社会图书进行涉猎。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系统的知识和框架结构,并且要深入研究。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来提高自己,巩固先进的设备 文化 基础。让自己具备一种能力,使得专业知识与其他各种知识相互融合。

进一步研究知识深度,在学习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把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深度融合,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工商管理的完善

在上文已经阐述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在此不再赘述,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从一开始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商品经济还不复存在,直到进入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时,商品经济才活跃了起来,并在交易的活动中,经济主体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独立的情况,但是每个经济主体代表和追求的利益不一样,这很容易引发相互之间的矛盾。第一,每个个体从自私的角度出发,都会考虑怎么让自己获利最大,这很可能会损坏他人和集体甚至国家的利益,针对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应该及时作出引导,但是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场的手段也是力不从心,不尽人意,市场的弊端还是存在的。这时就需要工商部门的管理,在其管理范围内有效地运用其手段和政策 措施 进行协调和监督。

第二,单个经济主体以谋求自身的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加之在其相互间的交易活动之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差异,会促使激烈的市场竞争,会直接导致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出现更加激烈的矛盾,甚至激发新矛盾的出现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对实际市场的现有情况加以考虑,以建立和维护有序、公平和开放的竞争型经济市场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干预各个利益主体进行的交易活动。最后,我们将范围扩大到世界市场领域当中来,世界性的市场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进行交易活动。但是和个体经济一样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对商品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冲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外汇制度、倾销以及资本流动贸易的限制

所以工商管理要扩大、提高,解决和协调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交易的公平性、交往秩序的和谐性进行更好地维护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落后的国家,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对工商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审时度势,对自身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分配和整合。这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使得工商管理部门有了创新意识,加快了管理的步伐。为此,我们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使经济建设发展更快的同时,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职能的发挥的力度最大化。总而言之,工商管理的产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工商管理的管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同向增长关系,所以工商管理的完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逄艳波,王玥.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场现代化,20XX,(7):100-101.

[2]付杰,包颖彦.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XX,(15):44-44.

[3]李佐军.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和未来经济展望 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第七期撰稿人研习班上的 报告 (录音整理)[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XX,(8):3-7.

[4]王思农.碳交易在中国当前经济状况下的发展与创新[D].上海交通大学,20XX.

[5]于启军.基于规制视角的行业性政垄断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XX.

关于工商企业管理毕业的论文二

一、全信息原则

全信息原则是为决策服务的,工商管理的过程是融于社会生活环境之中的,工商管理的决策无处不在。所谓的全信息原则,主要表现为把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信息融于工程思维当中,也可以说是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的交融。其次,就是把定量和定性的信息相结合,因为从思维和认识本质上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定量分析中包含定性思维过程,而定性思维中也都包含着一定的定量分析过程。社会大脑的形成和活跃的表现更为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遥感、遥测等技术的提供,有益于小信息量工作方式和个体思维相脱离,这样能够有机的把分散在自然空间的人脑联系到一起。而现代工商管理的大工程特性就是要求我们在工程思维阶段中,构思、设计、论证、可行性调查、规划、计划、战略战术分析等都较为合理,以此避免为实现系统的性能或目标的优化要在收集充分信息方面花最大力气。全信息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要求决策者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力求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同时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达到对决策信息的搜集和加工处理应力求准确、全面。

二、信息的概念

虽然工商管理是一种现实的运作系统,但是其运行的信息是综合而具体的,甚至具有很多难以辨别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从内涵上理解信息。从世界的物质、运动属性出发可知信息就是这两种特性所产生的差异表现。信息是人的大脑关于客观事物运动形态和方式的映象。这是对信息概念在物质形态里的最根本的定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方式的某种知识。从信息的定义上表明信息在这种不同层次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的客观性、普遍性、共享性、动态性、无限性、不完全性等等也随之产生。因此,信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是重要资源,所以也会有利用开发的问题,工商管理作为一个资源广大信息载体必然对于信息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作用是要有针对性的,并不是漫无边际的开发利用。不同的系统获得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我们要获得有效信息,就需要从相应的信息资源中挖掘出来。在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实用信息产生信息的作用效果,要以实得和实在信息为基础。所以在信息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带有目的性的系统全面的搜集信息,进而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其次要对所获取的信息在科学有效和真实性上初加工和下功夫把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补充。最后,要对信息深加工,使获得的信息更有序,更贴切和实用。另外,在积累和贮备信息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和复杂的工程实体要相适应,以保证工商管理中动态的调整及适时的使用,要利用好信息系统工程的思想成果。

三、信息开发中的 思维方式

观念和思维方式决定管理的功效,人的思维和思维的有机化是开发利用信息中最基础和离不开的。信息可以是思维的原材料或结果,通过思维有利于信息变得明了和增值,还有利于新信息的产生。在信息开发利用过程中,除了利用人们 逻辑思维 、归纳思维、反向思维等习惯性通常思维方式外,按照相关的信息特性,有机的配合发散性、创造性、超前性、既定性、假想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已掌握的大量信息展开联想,进而可在整理加工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方向性信息。在开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以丰富的 想象力 及对事物的动向特征的敏感,客观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使信息材料在深加工、精加工中得到增值和升华,使信息不断地新生。超前性思维可使人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在事物发展的苗头、倾向中开发预测未来趋势,从中获取前向式的信息或其规律,可为超前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既定性思维可以在信息的整理加工中使大量的杂乱无章的信息归纳成章,以选定的议题归拢信息或在信息的有机联系中选择议题而发现新事物。假想性思维在搜收信息的过程中,以工程方向为中心,在假定的事实存在的前提下进行捕捉搜集开发信息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对于集思广益、广开 渠道 大有裨益,这样广泛收集整理得的信息可使许多预防性措施在工程设计及论证中得以支持落实。在信息的开发过程中如能坚持科学而又灵活地应用多种思维方式并使之得到有机的配合,必将会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

四、结束语

伴随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人类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诸如因特(INTERNET)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工商管理的决策在不断挑战着管理者。在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决策信息的迷乱和辨析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在工商管理中坚持全信息原则,以及为开发利用信息提供了物质条件,为获取信息提供了有利途径。建立全球性信息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发转化吸收信息,还能为工商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也是工程领域成败的关键。

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科学的管理对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形势下,各发达国家都很重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情境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情境教学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将案例教学引入了管理学科的研究。通常来说,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教学案例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特点: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与一个或数个理论点对应;其次,案例中企业资料丰富真实,行业背景齐全,且与案例中的角色和情景相关;最后,案例使用者需要经过深入的讨论才能得到答案。案例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案例,不是成功经验介绍或失败教训的总结,而是通过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案例使用者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决策。因此,案例中提供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和相关背景资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学习的情境。并且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思考和讨论等活动,学生还能不断补充和完善情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引导者。它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甚至反思性的思考,进而增强学生在特定复杂现实环境下的问题诊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从案例教学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但和一般的案例教学法有所不同,情景模拟法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步骤,即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地进行模拟实战演练,通过演讲等互动形式充分认知教学内容。一种形式是在教学中由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角色的人物,如总经理、区域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运营官等,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认知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等,并通过扮演感受该角色的经历,加强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个人关注点、问题、行为和参与等方面的体验。另一种形式是面向高校举办的各种商业模拟大赛,如“PeakTime尖峰时刻全球模拟大赛”自2008年引入中国后,已经吸引了国内众多优秀高校的参与,“尖峰时刻”现正成为国内一项知名度较高的国际性模拟赛事。参赛小组可通过“企业经营模拟系统平台”模拟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包括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战略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另外,我国高校现在比较普及的ERP沙盘模拟大赛、股票模拟交易大赛等都可提供模拟的情境以供学生学习和情境体验。因此,情景模拟法是一种模拟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要求学生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学生要根据情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解决方案。

三、企业家进课堂

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商学院已经开始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与企业达成协议,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分享其成长、成功、创业经历和人生感悟。企业家进课堂能够让学生从高校教师课堂上获取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企业家这里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企业家的授课,学生能够学到关于企业经营管理多方面的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企业家在真实情境中的“所作所为”,加深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领悟。通过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奋斗历史,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企业认知能力。另外,通过搭建学生与企业家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加强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使其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管理型人才。因此,通过企业家进课堂这种情境教育新模式,为学生传授校园之外的知识,使他们得以感受到社会上更多新鲜事物,学生听取企业家对企业实践经验的介绍、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获得解答,从而逐渐获得情境的体验并构建起情境。同时,与企业家的互动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与把握,促进了学校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有利于学校面向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在国内高校开展得并不普遍,甚至有些高校还未启动,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类似的模式,但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条件、机制等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企业家认为此种做法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等原因而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然而,从未来高校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来看,高校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大势所趋,因此,建议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合作平台及其长效机制,共同拓展合作内容,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共同努力。

四、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一般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开展,一种是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习,另一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搜寻适合的工作岗位参与企业实习。根据大多数高校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在校期间的课程学分要求,一般商学院学生自主实习是和后期择业联络到一起,要到大学四年级,平时的实习大多数是通过校企合作提供的实习机会。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学生实习参与的情境都是完全真实的环境。学生通过体验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能启发其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通过自我实践掌握操作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开展企业实践,一方面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培养其实践能力,提出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因此,企业实践情境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工商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情境学科,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还远远不够,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等情境结合起来,才能胜任和提升其各项管理能力。然而,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一方面是受到各高校专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合作效果不明显,企业无法从中切实受益,因而合作热情不高有关。因此,高校要努力完善自身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激发企业合作热情,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方向

一、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调查研究

笔者通过对教育部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学位授予及考研专业目录公布第四版》进行认真研究,同时对全国知名高校中的工商管理类学科进行研究①,结论如下:

1.比较规范。从整体上看,中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规模和办学层次,虽然存在着部分院校将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企业管理等不同型别的管理类学科都并入管理学院,但在工商管理方面,各位学者均能从工作实际出发,围绕着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产业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展开,并且紧跟国际全球化、一体化潮流,具有国际视野。针对中国工商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针砭时弊,提出积极对策。

2.特色明显。由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以及高等学校、高等研究机构的本身“DNA”特点,不同地区的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各自特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工商管理研究方向紧密围绕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职能展开,例如吕景胜教授的公司治理;宋华教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徐家悦副教授的质量管理等。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则偏重企业战略,如成志明的战略管理;刘海建的战略管理、组织理论;刘春林的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各高等院校虽然在工商管理方向研究方面各有所长,但相互补充、完善,呈现出工商管理学丛林的学术之风。

3.形成“丛集效应”。这里所说的丛集超越了一般的产业范围,指对工商管理的研究相互融合、相互联接的共同体。例如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集聚现象,山东大学的管理学院分为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资讯管理三个系,工商管理以徐向艺、杨惠馨的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为代表;管理科学与工程以丁荣贵的专案管理、刘岗和吴爱华的生产运营管理为代表;资讯管理以戚桂杰的资讯系统、赵炳新的资讯化管理为代表。三者虽然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管理学研究,但彼此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在借鉴中相互提升。工商管理学可以提供整体框架,管理科学与工程则从系统、科学方法方面独树一帜,而资讯管理学则从资讯化角度整合企业资源要素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建议

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理论和方法较宽泛的学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研究方向,由点及面,逐步展开。本文认为可以从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工商管理配置的资源要素、工商管理的职能以及工商管理理论的研究前沿等四个方面展开。

1.从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看,应更多着眼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其中工商管理包括工商管理、商务策划管理、特许经营管理、商品学、连锁经营管理等。在从事工商管理方向的研究时,既要理清工商管理不同学科、专业层次的关系,又能从整体上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分类和组成有整体把握,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泾渭分明。

2.按照工商管理的资源要素来划分。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管理的研究,均离不开对管理的职能、目标和要素的阐述。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是指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中国知名学者周三多认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工商管理学从属于管理学类,故可从对组织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资源管理、市场与客户管理、政策及 *** 资源管理、资讯资源管理等。

3.按照工商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来划分。从工商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来看,其研究方向应围绕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专案管理、人力管理、资讯管理等展开。另外,各个研究方向之间也有交叉和边缘的领域,诸如竞争战略、供应链管理、管理决策模型及应用等也应属于此种划分范畴。

4.从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前沿、未来发展方向看。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深入研究企业文化等“软体”。譬如,迈克尔·波特对竞争战略的阐述;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对企业再造理论的研究;威廉·大内对文化管理理论的贡献在于最早提出“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不断进行创新等。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前沿是与时俱进的,目前看,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企业智慧财产权管理、价值评估、企业流程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企业领导力等方面。即使是同一个研究方向,例如企业领导力,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研究内容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对研究或服务物件有一定影响作用,其研究即是值得肯定的。

  • 索引序列
  •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文献
  •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
  • 企业管理专科论文参考文献
  • 优秀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 公司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