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文化产业论文研究计划

文化产业论文研究计划

发布时间:

文化产业论文研究计划

中韩电视剧文化的传播范式 1、“使用与满足”的受众观——韩剧对社会心理的认同 “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这种新型的受众理论,虽然过分强调了受众的主观选择的随意性,有矫枉过�囊幻妗5����パУ氖苤谘芯刻峁┝艘桓鋈�碌氖咏牵�?ldquo;受者中心论”,挑战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的主导地位。体现了新型受众研究理论中“受众本位”和“人文关怀”的人本主义思想。韩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必须要满足各国观众的“心理需求”。对受众的满足程度越高,其市场消费使用量也就越大。 (一)对纯真唯美的修饰 从较早接触到的《爱情是什么》,到青春偶像剧《蓝色生死恋》、《泡沫爱情》,轻喜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再到历史剧《大长今》、生活剧《看了又看》,每一部韩剧都在东亚文化圈获得了成功。爱情、亲情、友情和信义是韩剧的表现主题,也是最打动观众情感的核心内容。韩剧大多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和小事件,表现手法朴素平实,没有很多刻意设置的离奇情节,故事看似老套,然而剧中的人物就在爱情、责任和良心之间备受煎熬,同样也考验着观众内心的情感尺度。韩剧为亚洲的观众所普遍喜爱,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它充分考虑到亚洲文化圈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审美趋向,并以传统的手法进行了真实的表现。作为韩剧中的重头戏,恋爱场景的处理一般都比较含蓄,点到为止,很少有让人肉麻的激情戏表演,这反而产生出了比较纯粹的唯美效果。《冬日恋歌》郑惟珍和姜俊尚二人互探心曲那场戏中,惟珍教俊尚练钢琴,她弹的练习曲《梦幻曲》转到俊尚的指间就变成了境由心生的《第一次》。通过乐曲的自然衔接,少男少女初涉爱河时的悸动、羞涩、勇敢和憧憬,都十分真实流畅地表现了出来。惟其纯真,才更显得感人。 (二)对温情和欢娱的期待与满足 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这样,拥有这么多的选择,却又无从选择。或许选择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但选择增多也使我们容易迷茫和困惑。现代人是充满困惑和压力的,每天在工作中承受着压力和挑战使现代人疲惫和无奈。正是这种心态电视剧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宝地。在有人被问及为什么喜欢看日韩剧时,如此作答:“因为它本身没有寄托什么,所以避免了艰难的自醒和思考,轻松呀!”确实这反映了同龄人的心声。但并不是说港台韩日如今的创作倾向全是单纯的消闲和娱乐,没有任何的底蕴。恰恰相反,在一些优秀的电视剧中,生活化的气息,人物的对白,以及对这些人物生活状态或方式的转变,都留有给人思考的余地。尤其是这些剧目往往反映生活的原生态,有令人感触的对白,人物在探求某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在对白中有一些精彩的表述和理解,看似浅显其实很有启迪。这些经历和场景与我们相识相织感同身受,这些电视剧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场所,我们在这里与剧中人物一起体会生活的浪漫或温馨、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获得了一次寻求温情的机会,也找到了一个对生活可能产生共鸣的伙伴。实际上,艺术就是来源生活,正是生活的平淡无奇,才造就了这些剧作者的灵感,把生活比较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并试图在这些简单和平淡的故事中讲述各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迎合了今日观众对温情的期待。 韩剧的通常情节发展缓慢,人物关系较简单,三五个中心人物,主题通常是爱情,场景变换也极少,多是公司、家庭和洒吧,整个故事也十分简单。尽管有着单一的主题和雷同的剧情发展模式,韩剧仍很受欢迎,究其原因,或许电能吸引人的就是亮点就是温情。比如韩剧的强点就是就是返璞归真,剧情简单,着重的是人物最基本、最发自内心的情感。比如《蓝色生死恋》就是以动人质朴的感情、经典的人物对白、简单却凄美的故事席卷了东南亚。这些电视剧大多有着温情的发展脉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展由一些细腻的点滴组成,这些点滴时常是浪漫温馨或充满内心涌动的回忆或片段,加之简单却触动人的人物对话,使看来平淡中有着动人的温情,吸引着向往温情看重温情的年青人。 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书中,对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大社会功能说”做出了重要的补充,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提供娱乐”。电视媒介特有的“声画一体”的特点,使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成为人们寻求娱乐的最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剧作为一种依靠电视媒介传播的大众文化产品,其社会功能也与电视媒介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提供娱乐”。传播学者D.麦奎尔等人通过对电视节目的调查,分析了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不同特点,认为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剧,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这种效用被称为“心绪转换效用”。 韩剧大多数走人情、爱情、友情和亲情为主的情感路线。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观众,在电视剧演绎“拟态生活空间”中,可以寻找到一丝情感上的慰藉。韩剧还大量使用喜剧和悲剧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在“悲与喜”的情感波动过程中,达到“心绪转换效果”。此外,韩剧追求一种“世俗的美”,这种美真诚的描摹世态人情的庸常与无奈,充满人类质朴的爱、质朴的同情与关怀。“世俗之美”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所以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感触和理解。频繁使用“白马王子和灰姑娘”这种世俗化的爱情叙事模式,满足了观众最朴素的期待视野和最原始的审美欲望,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共鸣,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2005年的春天,韩剧也一改冬日里的悲凄,在忧伤冷酷的《对不起,我爱你》后,18集的爱情喜剧《豪杰春香》接档,尽展阳光般的明媚,说尽恋爱的美好。由于《豪杰春香》改编自古典名著,在韩国开播之初受到不少舆论的苛责,不过轻快搞笑的剧情和原著正好相反的角色设定,让本剧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大结局更达到了32.2%的超高收视率,成为今年初韩国最具人气的电视剧之一。三)对中国电视剧创作方向的再思考 诚然,综上分析韩剧的风行还有时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明星阵营,画面的精致,或者时尚元素。但是,我们在这些获得广泛观众的电视剧中应该可以获得一些值得思考的触点,共同来分析和借鉴。我们最应该受到启发的或许就是这些电视剧的创作对现代人心理走向的良好把握上。创作者反映的是都市人的生活,他们没有试图给电视剧贴上什么标签,他们并不想便电视剧变得沉重或有太强的教化意义,也不想对社会问题做深入探讨,他们只是想换取某个角度,把生活轻松化、温情化,本身就给观众带来了另一种心理感受,这些轻松但不低俗温情并不滥情的电视剧给年轻受众打开了另一个天窗。可以说这些电视剧创作是成功的,他们有着与国内许多电视剧不一样的面孔,于是给自己迎来了大量的口味多元化的观众。这也应证了“使用与满足”理论中以受众为本位的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作不是一个想当然的过程,需要对观众有分析和理解,从韩剧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验。国产剧近几年来一直以涉案为主流。《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中指出,根据2002年对33个城市156个频道17时至24时电视剧收视的统计数据,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频道播出的涉案剧和都市生活剧在现代剧中并列第一,而观众收看涉案剧的时间最多,占收视份额的17%。《重案六组》、《玉观音》、《荣誉》、《绝对控制》、《至高利益》等涉案剧成为荧屏“霸主”。紧随其后的都市剧,也多以婚外恋和第三者为主要题材。题材的单一化极易使观众产生收视上的疲劳。所以韩剧这种主打家庭伦理和坚贞爱情的电视剧,弥补了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空缺,满足了大众对真、善、美最基本社会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尤其是言情剧的制作,内地的制作越来越同质化,整个人物的爱恨情仇全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且渲染婚外情的创作实在太多。反映现实不等于重复描写现实中的某些现象,这样所起的不良导向作用也是难以预料的。韩剧的成功说明对于温馨和平实的东西观众还是认可的。此外电视剧创作也不该走向瓶颈状态,国内一窝风现象尤其严重,古装秘史、清宫戏说泛滥不说,都到了要扫皇打妃辫子满天飞的地步。电视观众本是个大群体,电视创作也该有自己的市场定位,面对中国如此巨大的市场,题材选择的丰富与现实创作的贫发窘境不能不让人忧心。为什么不能真正把脉观众喜欢的,真正了解与观众心理走向呢,创作出不同分格的电视剧来丰富观众的视野。 黑格尔认为,在艺术作品中形成内容核心的,不是这些题材本身,而且是艺术家主体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是反映在作品里艺术家的心里。实际上在电视剧创作中,心灵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对观众的心理渴求的理解和感知,对整个作品可能对观众产生的心灵的感受,创作者应该有宏观的了解和分析,只有懂得了观众才能创作好的作品,给人以享受。2、“社会文化心理”的满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普列汉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社会文化心理是经过遗传积淀下来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生活经验、审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迹的集合,在人们的审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审美客体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审美主体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就能成功地达成了审美活动关系。 韩剧成功打入中国市场,是一次跨文化传播行为的胜利。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接近。韩国和中国同处亚洲,共同拥有亚洲文化的共同情感。韩剧文本中所蕴藏的韩国社会文化,就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的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像《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这样的家庭伦理剧,提倡的是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天堂的阶梯》、《青春》、《冬日恋歌》等爱情悲剧,演绎的是男女主人不离不弃、坚贞不渝的爱情,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的“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中韩两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共通性,使中国观众对韩剧文本的解读变的更容易,对韩剧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 立足民族传统,依托东亚文化,面向世界性主题,在不断开放中走向成熟。从民族性,到东亚性,再到世界性,是韩剧发展的几个阶段。韩剧最初模仿日剧和港剧,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情感为主线的电视剧继承了日剧温馨浪漫的风格,但又比日剧更唯美,也显得更日常化、平民化。韩剧中处处渗透着本民族的观念,观众可以通过作品进入到普通韩国家庭的真实生活,感受到传统的儒家文化、家庭观念和协作意识与新生活观念的冲撞,这不仅使韩剧的故事内容充满了民族色彩,而且也触及到东亚传统文化步入现代社会进程中的精神重建问题,因而受到了亚洲观众的欢迎。 立足民族,洋为韩用,是韩剧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原则。韩剧拿捏民族性和世界性元素的分寸非常适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的情感体验恰恰是包孕在世界文化的关怀之中。韩剧所表现出的世界性气质不仅仅是借鉴了现代意识和影像表现手法,也在于通过民族文化的表达,容纳并且丰富了我们对共同面临着的世界性文化命题的审美理解。爱情、道德、忠诚、伦理和人性,这些都是古往今来所有艺术样式反复咏唱、孜孜以求的主题。浪漫唯美的情感故事,积极多元的产业运营,再加上对于普通人群、普遍情感的关注与表现,“韩流”从东亚社会到国际世界的文化震荡,再次证明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共通的。韩剧的成功提示我们,只有保持不断开放的文化姿态,相互吸纳,相互融合,才能够推陈出新,在民族形式、当代生活和世界情感之间搭建起通向艺术美的桥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韩国电视人深谙此道。 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很多时尚因素,打动人心的剧情、时尚的服饰以及烘托剧情的音乐。近来CCTV-8热播的韩剧无一例外关注的是生活,在关注主角的同时,不会赋予主角太过完美的个性,都是普通人的的欢喜悲伤。韩剧还关注更多人的内心世界,父辈和奶奶辈的对话也时有出现,人人性格各异却有十足个性。演员表演细腻而轻松,对白幽默,感情含蓄深沉。 这样的韩剧也比较适合一家三代同乐的家庭化观赏特征,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结构是由漫长的农耕经济决定的,是延续了最长历史时期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和细胞的社会构造方式。它一直没有生长出西方那种大工业生产方式为主、以纯粹个体直接参与社会的构造关系,既使在当今已经起步的市场经济时代真正的个体意识还是十分薄弱的,家庭关系和家族观念在中国文化观念的发展中一直具有核心性的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中国人包括儒家文化历来注重家的稳定与和谐。中国人对于人生最高幸福的理解也首先是家庭的完整与美满。就如同全家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应景式的欢度春节的电视节目,它实际上已经在人们的潜意识被生长和固定成一种仪式。电视剧家庭化的“小众”观赏特征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这种文化特质。这种特质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必须考虑到“家庭立场和家庭视角”。具体说就是在思想文化观念上要与传统相吻合,或者相契合;艺术形式上体现大众化、通俗化与艺术风格上符合民族化特征的中合、平和、温和。总之,就是强调艺术整体上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相比韩剧近乎全民皆兵似的热潮,国产电视的受众面就显得窄小了许多。 当然韩剧并非十全十美,还有很多硬伤,如剧情太过模式化,许多韩剧也十分催泪,剧中女主角和男主角经过千辛万苦在一起后,编剧再费尽心机地让祸从天降,赚取人们眼泪。还有,不少韩剧的台词也十分“琼瑶化”,此外,韩剧过分拖沓,动辄200多集,让人长吁短叹,往往一集已经结束了,剧情还丝毫未见长进,说韩剧的配乐不错也是相对的,与日剧相比,韩剧的配乐算不上经典。尽管硬伤尤在,韩剧在最短的时间内崛起,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输出电视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近些年来韩剧成为出口大户,占据了国内电视半壁江山的现象,的确值得中国电视人反思。《看了又看》170集、《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80集、《明成皇后》132集,《人鱼小姐》据说有190集。长篇电视剧最考验观众的耐心,但这些韩剧剧集长却后劲十足,让观众欲罢不能。韩国电视剧能打动中国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上与中国观众找到了共鸣,相比西方电视剧,韩剧很东方,场景很现代,但骨子里却很传统。韩剧具有完全东方式的谅解、宽容精神以及惟美的情调,体现许多东方式的伦理观念,如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朋友之间以信义为本,做人要诚实,对家庭亲情要珍惜。这些都深深打动了中国观众。韩国影视剧是以韩国人为首要对象拍摄制作, 其次博得亚洲人的共鸣, 这里包含的方向就是应该以韩国人自身的具体问题为基础,扩大到亚洲人的普遍问题,全人类的普遍问题, 经确立的普遍性能够广泛地引起共鸣, 也难得地使观众成为参与者,从而开创出开放的文化氛围。韩国的大众文化并不是通向西欧文化的桥梁,其自身才是目的地。 这种目的地换句话说就是中国透过韩国的大众文化这面镜子去寻找的自身的文化。3、“深层控制”理论透视韩国影视产业的媒介生态 所谓“媒介生态环境”就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其中政策环境对媒介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传播学的控制分析的角度讲,任何大众传播机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传播信息,它的传播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范式构成的潜网的深层控制。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本信息,它的生产和传播也必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以政策和法规的影响最为突出。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曾表示:十九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二十世纪是以经济,到二十一世纪是以文化建构新时代的时候。1999年至2001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政策的扶植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了韩剧的高质量制作水准。在当今电视“内容为王”的时代,韩剧凭借高品质高质量迅速打开了的海内外市场。前面数据已是明证在此不必赘文。 相比之下,国内的电视剧市场则不容乐观。据上海电视节、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 中指出:目前中国每年电视剧的产量在4万集左右,但其中只有7千集最终能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在能够播出的电视剧中,能称为精品的却是少之又少,一些“垃圾剧”长期霸占黄金时段。在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三级市场格局下,有些地区垄断现象严重,电视剧交易价格和数量下降,限价和拖欠片款成为困扰制片方的难题。而相应的政策法规却不能及时的跟近,国产剧的生存环境得不到彻底的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剧来。从国产电视剧外销的市场现状看,2005年全国电视剧题规划会上,有关部门透露,2004年我国电视剧海外销售总额是1亿人民币,外销比例明显低于韩剧、日剧和港台剧,主要市场仍局限在东南亚华语地区,剧集类型主要还是历史剧和古装剧。据《环球》刊发的《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困惑》一文中,列举了国家广电总局对中国电视剧为何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做了三点分析:第一,政府主导作用不够显著,各种行政手段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第二,管理部门、制作机构和创作人员的外宣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三。海外推广力度不够。而文化评论家、《北京日报》文体部主任记者彭俐则从电视剧创作本身出发来考虑这一问题。早在2002年他就公开发表论文,呼吁中国电视剧要树立全球意识。中国电视剧当前的市场环境还相当孱弱,一些政经“瓶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味要求走出去,从某总意义上只能是一厢情愿。当前,中国电视剧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新政策使电视剧市场进入新的调整期。新世纪伊始,国家广电总局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出台了港台剧退出黄金档的规定,这一措施使国内电视剧市场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在调整期内,有利的政策可能是促进国产电视剧制作单位进一步抓好电视剧生产的动力,也可能滋生“惟我独尊”、“奇货可居”的惰性,甚至可能使假国产和买壳入市的现象再度浮起。二、社会文化转型使国产电视剧生产面对新的消费环境,近年来通俗影视剧的兴起是影视艺术的大众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大众文化类型致力于世俗梦想的表达,娱乐游戏至上、消费至上,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游戏。这一类节目的崛起并占据主流无疑表征了观众娱乐需求的增长以及转向平民化、市井化的文化消费趋向。三、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现实性课题。对于国产电视剧来说,当前最具可行性的市场是华语区,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相似性。如果我们在电视剧创作中抓住中华民族传统故事文化的精髓,并掌握华语区大众文化的共同特点,我们的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表示,电视剧要走出去,关键是要提高电视质量,避免制作上的粗制滥造;还应当建立常年的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在为内地电视制作公司提供公平竞争平台的同时,也能向海外购买电视剧的机构提供一个展示平台。 除此以外,观念转变也很重要,我们的所谓文化交流更多的打扮好了给人看,但这并不是文化交流,不是呈现只是展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行政主导的方式推动文化交流实不可取,既便是以文化的方式推动交流也可能使预期目的流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市场的手段,适应市场需求,也制造市场需求。所以电视剧走出去,应该在观念上弱化行政诉求,而更多地依靠市场杠杆自然而然地来完成。何况地方性电视剧对本国更有吸引力,一部电视剧在他国受欢迎是有很多偶然因素促成的,而我们总喜欢把偶然虔诚地当做必然来供奉着。 笔者认为中国电视剧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除有要树立全球意识外,练好内功是首要的。让一些有代表性的类型剧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据最近一期《环球时报》 载文说,中国电视剧让邻国观众着迷表明中国电视剧仍有不少潜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将倾向于选择那些与他们自己的文化最接近和更紧密的节目,在与中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审美价值观念的东亚、东南亚各国,中国电视剧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红楼梦》、《西游记》、《努尔哈赤》、《三国演义》、《水浒传》、《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电视剧就曾在香港、台湾、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播出。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凝聚着为中华文化所珍视的审美传统和艺术精神的电视剧,在亚太地区成功发行,表明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亚洲各国的深刻影响,而这些电视剧传统的叙事类型、传统的审美规范和传统的文化内容,作为全世界华人文化圈的心理共鸣点,为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文化基础。但是,当流行文化和大众作为一种蓬勃生长的新的文化类型,也在不断地引导人们对传统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电视剧也要求传统文化得到现实的言说。特别是在电视竞争激烈跨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如何争取华语电视的话语权,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如何在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世界里发出强音,是每一个电视人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等电视剧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无不渗透当代生活、当代意识对传统的反思和大众文化的轻松通俗,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的有力尝试,从而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成功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一方需要走出去,借鉴新鲜模式和表达手段,营造更加宽松的媒介生态;更重要的是努力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保持中国电视剧本身的叙事机制与民族叙事审美传统从而找到中西文化的契合点、兴奋点以及西方的审美习惯和接受方式。借鉴与反思 “韩流”涌动不仅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继汽车之后赚取外汇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推动了国际间的友好交往。韩剧热播连锁引发的文化放大效应,也给中国的观众和影视从业者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韩流”涌动的强大后劲源自以下几方面因素的支持 (1)选材贴切:韩国电视剧大都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的精神风貌。电视剧所表现的生活状态,或者轻松幽默,或者焦虑伤感,但是都真实而亲切,使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剧中的人物就在自己的身边。 (2)制作精良:韩剧制作质量比较精良,目前名列亚洲电视传媒之首。许多优秀的电视剧都是按照电影的技术要求精雕细琢而成。韩剧力求诗化的画面风格,像薄雨、雪原、浓雾、湖滨、村庄、枫林等,自然的美在镜头中得到了精致的呈现,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而音乐旋律也根据剧情的需要不断转换,音画相配,与剧中人物的情感遭遇形成了完美的共振,在音乐合成方面表现出精准的技术。 (3)生产模式灵活:韩国电视连续剧《蓝色生死恋》和《冬季恋歌》的导演尹锡湖在介绍韩国电视剧的制作时曾说:“韩国电视剧是在流水线上完成的艺术作品,是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的。”尹锡湖对韩国目前的电视剧生产环境相当满意,他认为现在从事电视剧生产的所有人员都非常专业,他们大都受过专业教育,对工作十分敬业。韩剧在后期制作上追求尽善尽美,完全按照电影镜头的标准精雕细琢,使每个镜头都充满美感。正是整个行业人员在每个环节上的共同努力,才使得韩剧在亚洲久盛不衰。韩剧在制作方式上有别于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中国电视剧需要编剧先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要把这个故事编写成剧本,最后导演与编剧对剧本进行完善之后,才进入拍摄阶段。而韩国电视剧不是这样。韩剧在制作之初,并不知道剧情将如何发展,也不知道将拍摄多少集,更不知道人物的命运将是怎样的。它是在拍摄过程中,在观众反馈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的。 如在韩国播出两个多月的SBS电视剧《爱在哈佛》,在进入完结篇时,在众多fans的极力争取下,剧组居然更改了事先预定的结局:金泰熙在《爱在哈佛》中免于一死,并且与金来沅有情人终成眷属,步入礼堂。

道略文化产业规划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外部分析、内部分析和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四个方面:外部分析:深入了解、分析区域外部文化发展的形势、竞争环境和合作机会等,为进行有效的文化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内部分析: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区域文化产业园区、典型代表企业、机构进行详细调研,摸清区域文化资源情况。制订规划:根据前期研究和调研成果,制定出区域文化规划方案,明确区域文化规划的建设理念、支撑体系、发展模式等,并通过主管领导和相关专家的研讨,明确完善方案。规划实施:根据文化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并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调查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提高,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经济发展取得突破,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接待国内旅游者706.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6.8亿元,海外旅游者31522人次,海外创汇792.4万美元,旅游总收入47.6亿元。

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区域旅游特色逐步鲜明。全市共有成规模、较规范的旅游景区(点)42处,其中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为国家4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7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景区和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以来,我市旅游公路建设投资达到2.6亿元,新建旅游专线20条,全市旅游公路累计达到28条,总里程达到318公里。目前,以市区为中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连接各大景区的旅游公路环线网络已经形成,极大地改善了旅游景区通达条件和便捷程度。

旅游企业规模扩大,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星级酒店2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8家,星级酒店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前矛,20家星级酒店共有床位数3000余支,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7.4%。旅行社:目前,全市有旅行社36家,其中4家国际旅行社,包括2家组团社,32家国内社。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应明显。作为全国围棋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月,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围棋文化节,围棋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的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拍摄了电视《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赵树理》、《铁血长平》、《红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我市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旅游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第一,市政府从起至,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的贷款贴息补助。至,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入旅游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约1.5亿元。第二,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至今为止,为28个景区建设项目争取上级部门旅游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这1200万元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带动了如银行贷款、自筹等其它投融资方式对旅游景区的投入。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五)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32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项目总投资1725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357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的优势,最大限度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发挥其自身蕴涵的价值,彰显人文景观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五、几点建议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三)找准旅游文化业的着力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谋划和培育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把文化的导入作为旅游精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物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扶持文化创意群体和经纪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态融入旅游开发建设中。

(四)创新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千方百计把“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打响叫亮。近年来,在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宣传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晋北宗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但没有太行山这一块,不能不说是缺憾,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游区———神奇文化旅游区的目标迈进。

根据县委办的安排,最近,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体、广电、教育、工商联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文化体制现状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18个,在职职工105人。即:我县文化馆、我县图书馆、我县电影管理站、我县广播电视局和14个乡(镇)的文化广电工作站。有文艺表演单位1个,有表演职员50人,即: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职工艺术团。有文化企业2个,有职工36人。即:我县新华书店、我县电影公司。

国营、集体、股份制和民营个私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232个,从业人员达800多人。其中:国营、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4个。即:我县福利公司创办的“云福楼歌厅”(茶室),我县澜沧江大酒店创办的“水乐宫歌厅”(茶室),我县畜牧局、县农行创办的“云中云歌厅”(茶室),云南糖业集团幸福分公司创办的“我县印刷厂”。

民营个私企业创办的综合游乐场所、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电玩室有70个,印刷厂2个,打字复印室16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65个,书报刊出租、零售12个,艺术摄影15个,艺术培训3个,工艺美术装璜16个,电影放映9个,互联网上网服务20个。这些文化经营项目为丰富和活跃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广开财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我县文化市场的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更无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我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多,但由于起步晚,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不清,对文化的产业化存在错误的认识,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过分强调。因此,没有把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种观念导致文化产业的政策长期处于摇摆之中,而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产业,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难获得长远发展。同时,文化市场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头管理,无利益没人管理,文化法规侧重于规范、控制,强调“禁止性”、“惩罚性”,缺乏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条款。

(二)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正式规划的娱乐区域或文化产业区域,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上规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绝大部分经营项目规模小,市场整体档次不高,许多经营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多,经营项目单一,消费者光顾少,导致经营情况差,时开时停,造成了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

(三)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严重滞后,财政投入力度不大,国办文化没有起到主导地位。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支持不够,文化企业形不成规模,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缺乏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文化产业是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文化生产的巨额投资以及文化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一般经营者很难把握。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目前我县文化市场经营从业人员主要来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体经营人员,缺乏专业化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计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要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纲要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

(五)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投资的总量和规模是决定文化增长的最基本因素,一个时期文化投入量的多少,不仅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机构,而且决定文化对经济作用的大小,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肯定包括文化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文化产业必然也在开发范围之中,要拓展投融资金渠道,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投入不足,是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收业外资金和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产业,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可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六)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与任何产业一样,有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文化产品也有一个从开发期到上升期到兴盛期,然后逐步衰弱的过程。既要研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也要培育、开发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由于文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即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乡(镇)文化生活贫乏,与县城反差极大,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二元结构”。农村的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等问题,说明农村有一个潜力极大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所以,应该瞄准这一市场,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赢得巨大的消费群体,把产业做强做大。

(七)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我县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归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从目前我县情况看,当务之急是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纪人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队伍。

(八)加强管理,依法行政,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文化市场管理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改革力度,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新形势下保证党的领导,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利用价格机制、税收机制、信贷机制和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理顺文化市场运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压缩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逐步将一些不适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行业权益。

钢铁企业生产计划信息化研究论文

中国钢铁企业管理变革之道 文:仁达方略 来源:中国国企改革网 时间:2005-7-20 22:46:43 点击:227【文章级别0】 从老、大、粗、笨到精益生产的转化中国钢铁企业与国外钢铁制造企业一样,许多都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几乎相同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钢铁制造企业却面临着与众不同管理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钢铁企业执行的是全面的计划经济政策,管理与企业作为都直接为国家服务。但到了八十年以后,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其间也造就了不少企业的辉煌,这 一切都是中国钢铁企业的历史特征,也代表了中国钢铁企业的过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钢铁企业管理变革的分水岭,新的管理思想、观念在这阶段涌现,“关注成本管理、技术改造、质量管理 、产品创新”等等,都成为各企业的管理主题与潮流。但是,中国市场经济在这一阶段纳入世界经济步伐也是最快的时间,经济的全球化高潮极大地削弱了中国钢铁企业进行自主管理创新的成绩,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钢铁企业在这一时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全球很多钢铁企业都是巨人般地庞大,中国钢铁企业也不例外。但中国钢铁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也走了近四十年的计划经济的路子。在此期间,企业的设备、管理、工艺流程一直都在沿用三、四十年代的体系,在计划主宰一切的时期,忽略了管理的创新、工艺、设备的引进等,从而为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激烈市场竞争留下了隐患。老、大、粗、重、笨极为形象地描述了过去的钢铁企业,在一部分企业中,目前还有上个世纪初期的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改造与创新较为缓慢。作为国有企业的支柱,在过去的发展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在承担着社会的任务,企业办医院、学校、社区等等比比皆是,这样使得每一个国有企业都显得庞大而具有气势。而将主要精力用在技术创新与工艺流程的改造方面,却是很少。当企业真正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就成了“企业的巨人,行动侏儒”,庞大的企、事业机构无一能在此时为其服务,由此就有了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性的钢铁行业问题。钢铁企业管理创新是现在的热门话题,邯郸钢铁的成本管理、宝钢的客户关系管理、武钢的技术创新、首钢的资本运作及业务转移等等,都各有成效,并成为各自主题。在这样大型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中,许多行为都在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对过去庞大体系的梳理、对企业办社会的思考。成本管理在更多地关注生产链活动,在关注冗员的分流;宝钢的客户关系管理在关注产品的市场链行为:快速交货、产品创新、电子交易平台等等;武钢将资本重组、新技术创新与引进、资本运作等管理创新活动纳入到管理年度中,优化企业资产,提高资产与资本间的转换价值。这一系列的管理创新活动在业内被称为瘦身行为,在不失为行业巨人的前提下,提高了竞争能力。从过去的老、大、粗、重、笨,到今天的轻装前进,中国钢铁企业用了近十五年的时间。在本世纪初期,产品质量管理(品质管理)日益盛行,宝钢集团首先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镀锌薄板及彩板生产,在追求精益生产管理的同时将客户交货期压缩到十五天,极大地提高了与国际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发展=优势的转化和再造”是宝钢集团在第十三次管理论坛上提出的命题。在前期进行“大瘦身”(裁减冗员、剥离负资产、分解企业办社会的部分)运动之后,进行了大幅度的产品技术及生产工艺创新举动,使自己成为灵活的巨人。钢铁企业精益化生产策略是当今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宝钢集团在应对汽车、家电制造的终端客户的需求时,必须对自身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较大的技术改造。在这些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中,成本与价格、生产工艺及交货时间、客户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始终都在围绕产品的质量体系,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不仅仅保证终端产品的质量,更关注整个生产环节的完好率、成本控制、生产工艺的不断改造与创新等等。因此,在一系列的创新年中,钢铁企业正在逐步地摆脱困境,完善自身。国有企业机制与全面市场化的融合中国国有企业机制为钢铁企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创建了极其殷实的物质条件,这对钢铁企业现在所参与的市场竞争并获得极大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对国有企业的长期积累不能给以任何方式的否定,而应该以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一时、一事、一人”是最能解释国有企业在为国家经济做出的贡献,一时、一事、一人就是把人和事放在同一个时期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对钢铁企业进行评价。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正在受到挑战,对于上海宝钢集团这样处于市场风顶浪尖的企业,已经不能用老套的管死不放权来经营,而是随着国家对企业管理经营的逐步退出而放开。国有资产正在逐步地退出,国有资本的管理结构已经逐渐地转向资本投资管理与经营管理分离,对过去全部控股也已经在逐渐地退出。这一切举动正是国家在对大型企业逐步地放权,以便使企业更轻松地应对市场。首钢集团在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改革,在九十年代末期,副营业务首次与主营业务盈利持平,并预期在2005年副营业务超过主营业务。将过去传统制造行业迅速转换为当今一流的高科技企业,这在国内乃至世界同行业中成为领先者。上海宝钢集团在近几年的管理变革过程中,对主、副业务进行了较大的梳理,同时在进行大幅度地技术改造过程;对冗员精简与分流,以提高供货能力与增加产品链效益为主要的创新目标;建立高品质的管理论坛,交流管理经验,并提供决策服务;较完整地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及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客户管理,产品交货速度在全球同行业中暂居领先地位。由于国内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的重复性较大,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小。对此,国家目前依然采用宏观调控机制,指导行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这样,作为国有资产的控制与保值就有了一定的保障,同时,这也是国有企业机制发挥的效用之一。国有企业管理机构通过对资产的控制,极大地放宽了企业管理经营的权利,但绝对不是无度地放宽。武汉钢铁集团通过多年的经营成为一个极大的债权人。在前几年进行三角债清理过程中,房地产企业所欠债务最多,通过近几年的债务置换工作,武钢集团置换回三千多套商品房,并成立房产管理公司进行商品房的开发工作,同时,还开发了武汉市青山区的万套商品房工程,实现了资本的增值。由此可以看出,国有机制下的企业在近几年应对市场经济的时候,已经逐渐成熟。在国有资产进行资本控制与管理经营的剥离过程中,开始尝试将国有资本直接纳入到市场管理体系当中,在保障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中国钢铁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具有实力参与全球化竞争。发展 → 建立一个全新的钢铁文化五十亿规模的企业关注管理,百亿元规模的企业关注文化,这是国际大型企业管理的基本定式。也就是说一家在五十至白以规模的时候,主要依靠管理来要效益,而企业在超过百亿元规模的时候,依靠的时企业的文化来获得长期持续的发展。因此,中国钢铁企业目前阶段管理的主题应该处在依靠文化获得发展的时期,并且应以钢铁文化的管理创新作为主题,参与市场竞争。中国钢铁企业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过去曾经传述这许多创业者与以厂为家者的动人轶事,更有当今改革创新者的业绩。这一切都在表述者悠久的行业历史,但是也有市场竞争与管理创新所做出的牺牲:有许多过去的国家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技术能手在改革中被作为冗员下岗、分流,或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市场竞争的无情在今天钢铁企业中,在这些老的员工中表现得尤为无情,或称之为悲壮。但由此却给钢铁企业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带来了新的命题:怎样建立一个竞争型新的企业文化,参与全球化竞争。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优秀的公司素质和公司形象,建立和提升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宝钢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主题,并将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以企业文化服务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追求、比较,苛求、创新”的企业文化和行为实现公司战略与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奠定了企业发展基础。“宝钢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到2005年,钢铁主业保持在中国钢铁业中的领先地位,建成中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钢铁精品基地和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基地;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成为世界500强。到2010年,宝钢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三名;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集团”。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宝钢集团建立了自身管理学习创新论坛,在进行的十余期论坛上,“追求、比较,苛求、创新”始终作为主要课题,将竞争能力、核心优势、制度创新等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出“用户满意(CS)战略,实行全方位满意管理(TSM)”等管理方案。文化即一种行为的习惯。当一个企业把创新作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创新就成为企业发展动力之源。首钢目前成为全球钢铁行业创新的典范,主要得益于对自身文化的清晰定位。基于首钢雄厚丰富的资源,成功地从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转变为高科技企业,其创新的根源在对市场的发展形态的充分认识。在继续保持原有产业优势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细分和定位,将优势产品变为强势,将盈利模式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高科技投资、金融服务等项目将会逐渐超过传统项目的盈利能力。这些转变无疑都在改变着首钢人的价值观与工作习惯,并形成新时期的首钢文化。大型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绝不仅仅来源新技术的应用与工艺流程的创新,从近几年来中国钢铁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中分析得出,建立一个新的管理机制与企业思考习惯,将巨轮灵活掉头也是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的具体表现。对此,通过钢铁企业自身改革的经验,建立一套适应管理创新的文化适应体系就成为下一个发展百年的生存大计。中国钢铁企业管理的未来之路更加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全面地融入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是未来国有钢铁企业的必然发展方向。传统的钢铁企业生产链在极大程度上重复着老套的管理体系,中国钢铁制造的产品同质化、差异化较小,加大了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难度,而目前国内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生产的饱和度都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市场上新材料的应用也在极大地冲击着钢产品的消费,因此,钢铁企业进行生产链的重组、产品的创新、新材料的研发工作已经势在必行。生产链关系的重组在极大程度上是对生产管理关系的优化工作。上海宝钢集团通过多年的生产链调整,将主要的企业资源直接为生产服务,从矿山管理、运输、生产等一系列程序中进行精简,以专业化路子实现做大、做强。同时,也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投资新材料项目,实现了纵深一体化战略目标。进行生产链重组工作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宝钢集团在近几年的管理实践中,分流人员七万多人,剥离了多个事业机构。同时对与主业关联性不强的企业进行了较大的整合,做到主、辅分离责任明晰,把好钢真正用在了刀刃上。在同样生产2000多万吨产品的情况下,利润率增加了近二成,上缴税收增加近一倍,一线员工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些好处都来自于宝钢集团公司的生产链关系的重组。关注战略管理将是钢铁企业未来管理的重大主题,任何一个管理决策的失当都将导致企业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成功的战略管理决策对大型钢铁尤为重要。在行业中,首都钢铁集团成功的战略转型成为行业典范,但并不一定所有的钢铁企业都应该效仿。首钢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成功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为此,需要通过长期的论证。但在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决策程序越来越简化,决策时间也越来越短,处理复杂的市场管理问题成为目前钢铁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契机是大企业进行快速反应的一种表现,对企业的战略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管理者的神经。面对这种管理的两难,管理这绝不仅仅承担着企业的增值与保值义务,而如何使企业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百年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保持基业对大型钢铁企业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如何常青却是长期战略问题。基业常青的基本原则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与机制,确定战略管理的执行规则,这是中国钢铁企业管理的未来任务。国有钢铁企业在近五年的创新实践活动中,关注成本管理、文化建设、产品链、客户管理等等的创新较多,这些解决问题临时结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度过了一些难关,并使企业获得相应的喘息机会。但是,在对目前钢铁企业的多次管理调研活动中发现,解决管理中临时问题方式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邯郸钢铁在前几年引进武汉大学余杭教授进行成本管理时,就没有考虑到行业中管理变革的发展速度,而使其成为昙花一现。在期生产的同类产品中,全国近万家企业的竞争是的成本管理成绩被极大地侵蚀。今天,行业中不再谈起学习邯钢,这就是在中国进行管理创新的弊端,其症结就在于“临时管理”。中国钢铁企业的管理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结果,而是过去几十年来重计划轻管理的结果。因此,对当前钢铁企业的管理解决之道就是按照市场化企业运作机制,建立企业全面管理体系,建立系统的企业管理观念,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管理上因市场因素而产生的较大波动,实现管理的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进入下一个百年时仍然保持“常青”。

首先,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保证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安全是企业之本。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之外,最基本的还是要依靠广大职工来创造财富。从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得知:职工作为劳动力的拥有者必须从企业中获得生存及健康的保障,才能将自己的劳动转化为企业的效益。企业的良好运营不仅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更有赖于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企业中存在着某一方面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安全隐患,也会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轻则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重则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缺乏安全生产的企业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此外,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使职工在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生产作业,减少职工对自身安全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工作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其次,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在我们这样一个讲法治的国度里,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已日益完善,而人权中最基本的就是生存权。其它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设置只有在生存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有意义。据统计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的21家钢铁企业中安全事故伤亡人数达到了1118人,其中死亡45人、重伤84人。而规模不同的钢铁企业几乎遍及全国,这区区21家钢铁企业的伤亡人数与整个钢铁行业的年度伤亡人数相比,也只是管中窥豹而已。如果在解决这些安全事故所带来的问题时,伤亡者家属与企业发生摩擦,事后又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些伤亡者家属势必会通过其它方式寻求救济,伤亡者的子女若因此而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也很可能成为社会中的某些不安定因素。因此,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促进钢铁行业生产力水平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产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得以实现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企业的规模才能够扩大,企业的效益才能够增长,企业的发展才能够实现。可以说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才推动我们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而作为企业中流砥柱的劳动者正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有效的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在劳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更加稳固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倍受党、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指引下,全行业的安全生产已卓有成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已在众多企业中普遍树立起来。“违规操作等于自杀,违规指挥等于杀人”的安全生产口号也在职工之间广为流传。 然而,铁岭清河特钢的事故提醒了我们,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许多企业虽然高呼“安全第一”,可是当安全生产与企业利润发生冲突时,却走上了“利润先行”的危险之路。为数不少的企业为了减少开支而使用超期服役的机器设备,对职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也不及时处理;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职工的休息时间,强令他们超时工作。这种种现象都是存在于钢铁企业中的安全隐患。我们不仅应该在口头上倡导安全生产而且还要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因为安全事故在阻碍企业发展、破坏职工家庭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我国钢铁企业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钢铁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高风险行业。但是,我们不能避重就轻的把钢铁产业的特点作为掩饰安全管理漏洞的借口。具体而言,我国钢铁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职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我国的钢铁企业都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但是这些规程在制定后就被束之高阁很少有人问津。作为企业既不随着实际工作的需要而适时的修改这些规程也不组织职工系统的学习规程的具体内容,更谈不上在实际工作中对遵守规程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了。作为违规操作的企业职工,他们不但轻视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的重要性还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抱着侥幸心理进行违规作业而最终却酿成无法弥补的惨剧。 其次,机器设备严重老化,厂房年久失修也是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加之入世后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便把本应用于更新设备和翻新厂房的资金用于购进原材料和维持生产中去了。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错误作法,不但不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会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和资金积累方向错误而使企业长期的处于劣势地位。 再次,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足,职工缺乏起码的安全保护知识和自我保护经验也是钢铁企业中安全事故频发所不容回避的原因。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职工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许多企业在一次招聘中就聘用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进入生产车间。这些人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保护知识掌握的水平纵有天壤之别也不足为奇,关键是企业在这些职工上岗前有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其安全教育的程度又如何。而且有些企业采用较为灵活的用工制度,生产车间里存在着短期的农民工、临时工,他们的工种不确定、工作地点也不固定。对这类短期工的安全教育不足也威胁着我国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 此外,技术上的缺陷、安全设施和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缺乏以及面对重大突发事故时缺少应急预案等都构成了我国钢铁企业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四、关于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几点思考 鉴于我国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问题,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增强企业领导的安全生产观念 企业领导是企业中重大事项的决策人,是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在“厂长、经理负责制”的管理体系中,企业领导就犹如职工的衣食父母。因此,加强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深入认识是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企业领导应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时时、事事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当安全生产与企业的利润发生冲突时,应毫不犹豫的选择安全生产,应该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和深远影响远远超过了舍弃安全所带来的暂时效益。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应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让安全生产的阳光普照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只有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劳动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此,企业领导应该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二)、加大对企业职工安全教育的力度,培养其安全意识,坚决杜绝违规操作 企业职工是生产作业的实施者也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只有彻底的转变职工思想,让其从被动的接受安全教育的听者转变为主动的参加安全教育的“学者”,从而杜绝违规操作现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事故问题。 首先,对企业职工进行有区别的安全教育。对企业的各级领导进行系统宏观的安全教育;对现场安全监察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化安全教育;对一般的企业职工进行可操作性强的基础性安全教育;对短期工进行适合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安全教育。 其次,采用灵活的安全教育形式。除了要加强现有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安全教育外,还要组织职工对其它企业的典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可以鼓励职工以各种形式反映在其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并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实地考察、对确实存在的安全隐患,作及时、有效的处理。调动企业职工报告安全问题的积极性,集思广义、群策群力的发现安全问题并解决好安全问题。 (三)、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从技术上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落后的机器设备本身就存在着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企业要在维护、保养现有机器设备的同时,淘汰落后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从各个方面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鼓励职工在结合工作实际的同时进行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引进国内外钢铁企业的先进技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此外,企业在引进设备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不能仅凭价格诱惑就购买有质量瑕疵的设备,这样的设备不但寿命短而且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四)、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企业职工的违规操作除了因为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外,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实际操作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增加它的可操作性 ,使职工乐于遵守该规程。而且,企业在制定劳动纪律时应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在对违规操作、忽视安全的职工进行一定处罚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正面引导对职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作用。可以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和模范的遵章操作的职工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形成以奖励为主,以处罚为辅的劳动纪律。 (五)、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 由于一些钢铁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严密的安全管理体制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至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企业领导互相推委拿不出一套系统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职工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的指挥也陷入混乱之中,从而给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钢铁企业中应逐步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体制,在该体制下各责任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便更好的解决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企业应该形成一整套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且具有可行性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在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主动的和上级领导取得联系,为应急预案的启动提供方方面面的保证。还应有计划的组织职工进行应急演练,作到预防与应急并重,尽量避免事故发生时出现的无序状态。 (六)、及时分析事故原因,对安全隐患有效整改,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在本企业或其它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相关负责人员应组织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分析事故原因,对现存的隐患及时有效的整改并将研究结论整理成书面材料层层传达直至企业职工,从而避免相同事故的再次发生。 (七)、明确责任人的内部责任和法律责任 事故发生后追究责任人责任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其进行惩罚更在于对他人的教育和警戒。因此,对于安全事故中的责任人员应根据其过错程度追究其内部责任,触犯法律的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结语 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如何在钢铁行业这个高风险的领域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仍是企业应该不断探索的问题。希望各钢铁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交上一份令其职工、职工家属及社会都满意的“安全答卷”。参考文献: 1、 卢春雪 冶金行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式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年第31卷第11期 2、 李锦华 肖辉勇 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 南方金属 2001年10月第122期 3、 催政斌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7年7月 4、 谷庆红 冶金行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3年第29卷第7期 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2006年10月

论文研究计划研究内容及计划

研究计划,申请者一般简称为RP。是申请香港,英国一些学校时需要提交的一份申请材料。与 PS 不同,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是纯学术的,无须加入诸如个人经历、感情这些东西。它要求申请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案并对此有较好的把握。

研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 研究对象(Topic),即想要解决的题目

2) 研究此题目的意义

3) 前人的研究状况即遗留的题目

4) 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

5)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RP 写作的第一步,就是 Topic 的确定。也就是的所要研究的详细内容。主题的确定一方面可以多看一些本专业的综述,找到一些有类似项目,但是还没有人做过的东西;也可以找到自己专业的导师师兄师姐来帮;当然,假如自己有新的想法主意提出那就更好不过了。

实在写文章标题题目越小,范围越明确,就越好写,讲清晰就行,论证方法才是写作中的重点。在确定主题之后,下面需要提供一些的研究工作的背景情况,也就是 Background。好比要研究生物新能源,那么就要描述一下现在世界上的能源状况,都开发利用过那些生物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计划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研究计划怎么写 研究计划,即Research Proposal, 要: 1.说清楚你要研究的问题; 2.陈述现有方法,和这些方法的局限性;3. 表明你要用到的方法; 4.说清楚实验要用到的数据; 5. 写清楚重要文献; Research Proposal的写作格式和模板可以在这里找到: researchproposal.blog.163/ 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计划安排怎么写~~请详细些~~ 第1周: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第2周: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 第3周:对已蒐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将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确定下来,进行开题报告。 第4周:整合已有资料、构筑论郸的大纲。 第5—8周:根据查找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善,准备论文中期检查。 第9-13周: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 第14-15周,论文资料整合,最终定稿,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各方面准备,熟悉论文内容,增强自己对论文内容的把握,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设计论文答辩。 第16周: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该怎么写啊????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蒐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3.1.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1.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3.1.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蒐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3.1.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里的研究进度安排怎么写 (一)2015年10月初----2015年10月底,开题报告。 (二)2015年10月初----2015年10月底,资料整理。 (三)2016年3月初----2016年4月底,论文初稿。 (四)2016年2月初----2016年5月底,论文定稿。 (1)2016年3月初----2016年3月底,开题报告。 (2)2016年4月初----2016年7月底,资料整理。 (3)2016年8月初----2016年10月底,论文初稿。 (4)2016年11月初----2016年2月底,论文定稿。 论文的研究目标或预期目的怎么写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论文 年度研究计划怎么写啊 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就是高等院校要求学生每学年完成的一篇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每学年写一篇,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写毕业论文打基础。撰写学年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目的 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学生必须结合自己专业课的学习,练习撰写学术论文(专业调研报告、审计案例或工程管理实务),作为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践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审计或工程管理过程中某一课题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巩固、充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3.通过学习撰写学年论文,掌握调查研究和蒐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掌握案例编写技术。 要求 大学三年级或大四的本科生,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在该学年末完成一篇研究论文(鼓励撰写调查报告、实证分析或编写案例)。学生要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充分蒐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论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然后据此撰写学年论文,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每篇学年论文不得少于3000个汉字。 评估标准 (一)优秀(90-100分) 1、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密切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见,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数据供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4、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二)良好(80-89分) 1.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较好地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比较正确、全面,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论文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数据基本可靠,层次较分明,文句通顺。 4.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三)中等(70-79分) 1.基本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能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3.语句通顺,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有一定的论据。 4.具有一定的原始资料,但不够全面,加工整理也较差。 (四)及格(60-69分) 1、基本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 2、尚能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对所论述的问题有一定分析和考证。 3、语句尚通顺,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有一定的论据。 4、原始资料不全,加工整理也较差。 (五)不及格(59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1、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没有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 2、论文缺乏中心,层次含混不清,缺少主要论据,或论据、论点与结论相互矛盾,语句不通顺。 3、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成果。 4、原始资料残缺不全,主要数据失真或已过时,加工整理极差。 5、论文字数不足3000字。 材料组成 1、封面; 2、指导记录表 3、评语及成绩 4、学年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方法 思路怎么写 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方法、 思路 论文选题前要和导师沟通,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选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所选的研究课题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重要性。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定要是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而又要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能解决理论问题以推动学科发展,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多种效益,这样的问题当然就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具有创新性。学位论文课题应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产生的新问题,以及前人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推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因此,论文选题可以是完善或创新理论与方法,也可以是拓展现有理论的应用研究领域。三是具有学术性。论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是一个学术问题,才有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 四是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要求在科学上成立并可以探究,符合发展趋势,并有一定宽度,可分解,能循序渐进,可以深入研究。在选题方向确定后,拟定具体的题目就非常重要了。论文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可谓“干言万语第一句话”。拟定题目时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学科专业的学术要求和规范。二是要有问题意识,有针对性,从题目表述就可以看出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三是题目大小要适度,表述简洁、无歧义。一般采取中生表达,文题相对。字数一般在25个字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O个字。2.文献选择与阅读围绕研究方向领域或关键词选择文献,所选文献要尽量权威和前沿,特别是近五年的同类研究文献,要尽量“一网打尽”。与此同时,耍对文献进行编排处理,并严格按文献着录格式标明文献出处。文献选定后就要认真阅读,通过阅读文献,熟悉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主流期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论文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二是论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吗?三是论文中是否有创新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四是论文产生了新的结论或概念吗?论文的数据是否能够支持这些结论或概念?在此基础上,尽量整理出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以实现“更加熟悉前沿研究、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和形成物化成果”等多种目的。同时,通过多看文献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精炼的语言词汇。文献阅读一般包括精读(基础文献、经典文献)和泛读(知识点、跨学科文献)两个层面。对重点文献、经典文献要精读,而且要进行解释、评论和分析。3.研究内容与提纲第一,与专业相关。这是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通过毕业答辩的基本前提。第二,与兴趣相关。论文选题既要与兴趣相关,也要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相关。“题对一生荣”。如果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就要选定较为长远的研究领域,深入持久地做下去,持之以恒,逐步培养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兴趣。第三,适当跨学科研究。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来研究本学科专业的问题,常常能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不仅体现了创新,而且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要注重学术交流,请教不同专业的同行,善于从多角度来思考所研究的问题。4.研究思路与方法在开题报告与论文撰写前,要在充分查阅和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权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对象,尽可能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事实上,任何理论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方法的创新。对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要尽可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规范分析,确定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特点与本质。在此基础上,借助数理工具,建立......>>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里的研究进度计划安排怎么写?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学术论文也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按写作目的,学术论文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基本类别 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们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国家标准 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毕业论文写作计划(时间安排)怎么写? 比如你的论文是在一年中完成,那么把一年分为几个时间段: 第一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通常都是资料收集,整理,确定论文的写作思路,技术路线,论文提纲等,模型分析,方法应用等。 第二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完成论文的哪几部分。 第三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完成论文的哪几部分。 第四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完成论文全部初稿,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第五阶段(起止年月-终止年月):根据修改意见,补充完善论文,提交答辩委员会等。 这些阶段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可以适当增减。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中研究计划怎么写 论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论文和复杂的论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论文;2.叙事的论文;3.写景的论文(即散文);4.状物的论文。 三、记叙的要素:论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研究生的研究计划怎么写 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掌握该方向的前沿研究。 努力提高英语水平,能够阅读生物领域外文学术期刊。 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能够协助导师做好课题,并发表有一定质量的学术论文。 毕业方向,如果喜欢学术性质工作,可以写,投身科研,并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如果不是,就写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比如政策方面的行政工作等等,相应地写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比如培养自己的管理经验和积累管理理论。其实,要弄清楚研究方向不是简单事情,因为你对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学习是不断深入的,不知道前沿的知识,即使有了方向,可能也不是个好方向,重要的是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在于表明你是一个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是值得导师信赖和培养的学生。所以你的文字基调就服从这个。 联合培养研究计划怎么写 小木虫 比较简单,国外导师是不负责这块的,自己撰写。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基础和方法 国外学校和导师简介 研究时间安排 回国后服务目标 如何写作一份优秀的博士申请研究计划 第一,选题 选题要不新不旧,过新缺少研究基础,过旧显得缺少创新性。所以,应该选择自己已经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申请,否则会被评审人“缺少研究基础或者无法实现研究目标”而一句否决。那这必然影响了创新性,你就需要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再挖掘出新的创新点,以封住评审人“缺少创新性“的口。无论如何,无论你的课题如何创新,千万不要用八字没有一撇的东西来申请基金,还有一个原因:获得基金后总是要交帐的,一个课题从开始到有结果到论文发表是需要时间的,那样交帐的压力过大。所以,应该用你已经进行并且有一定结果的课题来申请基金,这也确保你的完成时间上会领先于其他。 第二,立项 立项依据是重点。需要逻辑清晰,条理凄楚,重点突出。立项依据也不易过长或者过短,以描述清楚本申请课题的主要背景和意义、国际/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进展、本研究组的相关前期工作、本研究方向存在的问题以及本申请课题要研究问题以及意义即可。立项依据最好不要有过多的层次,如一、二、三、1,2,3,abc, 1.1.2.a等等。要将文献中的内容融会贯通有机地变成自己的依据。可以用几张彩色图来烘托气氛,增强功力。要特别重视对国内同行的相关工作的介绍,最好要有详实贴切的介绍。 第三,内容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又可以变幻分成3-4招式。要具体地写清楚3-4条研究内容,需要有立体感,完整地勾画出本课题要做的东西。可以对每个小条加一个标题,也可以不加。研究目标应该对要研究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做一个整体的描述,是对3-4条研究内容的一个提升和呼应。用词用句最好是避免与研究内容重复,强调的是对项目目标的整体性阐述。注意国家基金重视的是基础性研究,强调的是对机理等的深入研究,不鼓励具体的应用以及应用研究。如果是与应用联系比较紧密的项目,需要讲清楚本项目在基础性上有什么研究内容。1-2条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关键科学问题不易过多,1-2条即可。主要是对本项目的完成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科学问题。 第四,细心 讲究的是精细和缜密。需要将研究方案,如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理论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过程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并且对研究方案做可行性分析,注意可行性分析应该是技术上的可行性,需要对每个重要的技术过程做分析,而不是空泛地说说“因为我已经做过,所以可行”。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应该分别说明,讲清楚哪个是创新之处,哪个是特色。一般不易过多。一个创新之处,一到两个特色即可。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应该比较容易写,年度研究计划将研究内容按年度做分解即可。预期研究结果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做适当化简,增加一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培养学生等量化指标,也不易过多。 第五,基础 工作基础主要介绍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可以用一些(彩色)图介绍前期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来辅助说明本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可以完成性。工作条件主要介绍本单位/部门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合作单位的条件,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际合作的情况。无论如何,工作基础、工作条件、申请人简介这三个部分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工作基础与申请人简介应该各有侧重,并且有一定的呼应,切忌完全复制。申请人简介在实事求是的同时,要尽量扬长避短,充分展示自己(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特长。单单是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文目录如何列举就有很多可能性:是列出本人所有的论文,还是仅列出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文;是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论文一起列举,还是分开列;是按论文发表年代列举,还......>> 研究计划书里的先行研究一项 怎么写,不明白 研究计划书首先要定知识积累积累指读书写研究计划书所用文献资料第二要简明扼要般2000-2500字即第三面入手点咱做般写题目都比较论述着手写细致入微比某特定间或者某特定期至于哪手要看几校积累块行比读块书比较块找找事做论述第四抓住导师研究向跟研究计划书向尽量贴近导师才觉研究室录取能性提高再其问题欢迎 文学研究计划书怎么写 研究计划书,与其他各种计划书的所谓范本一样,如果没有实际的研究内容,是无法打动你的指导教授的。一般来说,你要仔细研究你的指导教授的研究室的网站,找出他的研究领域的内容,找出你愿意研究的某个课题,然后去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论文,了解它目前的发展状况,梳理出你准备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思路、计划、方案以及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如何写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 How to write a research proposal? 能否写出漂亮的proposal,本质上取决于你对研究的思考深度和专业水准。但形式也很重要。英文的Research Proposal自有一套“八股”。程式化和结构化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读者直接集中注意到最本质的内容上,而不是为形式分神。对于非英语native speaker的我们,如何理解英文学术世界的规范或曰思维定势,也是写作proposal之前必备的背景知识。下面这篇流传甚广的Research Proposal写作指南,言简意赅,颇具启发,对我自己的写作有所帮助,也希望能给更多的学界同仁带来便利。[点击这里,查看更多关于RESEARCH PROPOSAL以及GRANT PROPOSAL、PROJECT PROPOSAL写作的网上资源] 文章作者Paul T. P. Wong, Ph.D., C.Psych. (Research Director, Graduate Program in Counselling Psychology. 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 Langley, BC, Canada). 题为:How to Write a Research Proposal. 全文转载如下: Most students and beginning researchers do not fully understand what a research proposal means, nor do they understand its importance. To put it bluntly, one’s research is only as a good as one’s proposal. An ill-conceived proposal dooms the project even if it somehow gets through the Thesis Supervisory mittee. A high quality proposal, on the other hand, not only promises success for the project, but also impresses your Thesis mittee about your potential as a researcher. A research proposal is intended to convince others that you have a worthwhile research project and that you have the petence and the work-plan to plete it. Generally, a research proposal should contain all the key elements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include sufficient rmation for the readers to evaluate the proposed study. Regardless of your research area and the methodology you choose, all research proposals must address the f......>> 科学研究计划的格式 首先是研究背景,就是简要写一下该领域目前的发展情况;然后写需求,就是某个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你研究的问题会带来哪方面的完善或者提升;最后写你的研究规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有关于日本留学的研究计划书怎么写。 你好 1、研究计划书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你可以借鉴一下国内学生的看看,把文献参考部分先忽略掉,看其他内容。这个的确有点难度,国内一般研一课程结束后才开始做的工作。 2、首先要明确拟研究的课题,也就是要研究什么,这是基础也是第一步。如果这个都不知道,那么请参考国内通讯工程领域的核心学术期刊,看看是否能给你启发。另外,你的或者其他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否也可以参考一憨呢? 3、然后根据论文计划的格式编写就是了,无外乎研究题目、内容、研究方法、结论预测等,具体的你们写毕业论文都知道的,只不过言简意赅,不要那么冗长罢了。 4、另外,文献参考一般不算在字数内,可以另外附页。 5、翻译成日文后,没问题了,发给导师看,他会给你指出需要改的或者需要做的事情的,一般都是泛泛的看看就许可你了。 6、俺是你这个专业领域的外行,没法实际给你建议,抱歉。 ----非专家 如何写研究计划书? 大多数学生和刚起步的研究者都不了解什么是研究计划,也不知道其重要性。简单的说,一个人研究计划的好坏决定了其研究的好坏。一个构思欠佳的研究计划会毁了整个项目,即使它勉强通过了论文答辩委员会。另一方面,一个高质量的研究计划,不仅确保了研究项目的成功,你作为一个研究者的潜力也会给论文委员会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个研究计划是为了说服别人你有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计划,同时你有这个能力和相应的工作计划来完成它。总之,一个研究计划应包含所有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同时也会给读者足够的信息来评估这个拟定的研究。 不论你的研究领域是什么,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方法,所有的研究计划必须解决以下问题:你打算完成什么,为什么你要做这件事,以及你打算怎样去完成它。 研究计划应该有足够的信息来向你的读者证明你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想法,你对相关文献和主要问题有很好的把握,同时你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研究计划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研究项目本身,同时也取决于你的计划书写作。一个好的研究项目也可能会有仅仅因为不好的写作而被否决的风险。因此,非常值得你去写得连贯,清晰并且令人信服。 这篇文章强调的是计划书的写作,而非研究思路的开展。 标题: 标题应该简明扼要。比如,“一个关于…的研究”,这样的句子就应该避免。通常,标题是表达功能关系,因为这样的标题清晰的表达了独立和相关的变量。然而,应尽可能,想一个内容翔实又吸引人的标题。一个有效的标题不仅会激发读者的兴趣,也预示了他们会喜欢这个计划。 摘要: 摘要是一个300字左右的简要归纳。它应该包括研究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假说(如有的话),方法以及主要发现。对方法的描述可能包括试验设计,步骤,样本,还有任何将被用到的手段。 引言: 引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你的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如何设定研究问题可能是计划书写作最难的部分。 如果研究问题被限定在一个概括的,不著边际的文献回顾里,研究问题就会显得琐碎和无趣。然而,如果同样的问题被设定在一个当前非常被关注的研究领域里,它的重要性就变得不言而喻了。 不幸的是,对如何设定你的研究问题并没有任何硬性规定,正如没有对如何写出有趣和翔实的开头段的规定一样。很大程度上要靠你自己的创造力,要取决于你清晰思维的能力和你对问题领域理解的深度。 首先,尝试着把你的研究问题放到当前的热门领域,或是一个陈旧但依然可行的领域;其次,你需要提供一个简要而适当的历史背景;再者,提供该问题的当下背景,在这里,你提出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关注的焦点。最后,确定“关键角色”(key players),参考最相关和最有代表性的论文。总之,把你的研究问题放到一个大的背景下,但同时体现出他的重要性。 引言一般以对该领域的简单描述开始,同时关注某一特定的研究问题,接下来是拟定研究的基本原理。 引言部分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描述该研究问题,一般也叫研究目的; 2. 为你的研究问题提供背景,设定其范围,以体现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说明你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要清楚的指出为什么该研究是值得去做的; 4. 简要描述该研究要解决的主要及次要问题; 5. 确定你试验中关键的独立或相关变量。或者,明确说明你想要研究的现象; 6. 阐述你的假说或理论,如有的话。对于探索性或现象解释型的研究,你可能不会有任何假说。(请不要混淆假说和统计学上的零假设); 7.设定你研究计划的局限或边界,以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重点; 8. 给关键概念下定义 (此项为可选);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有时也包括到简介部分。然而,大多数教授更喜欢一个单独的部分,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回顾相关文献。 文献综述......>> 怎样写出优秀的的研究计划 一、研究计划到底是个什么鬼玩意 研究机会,顾名思义,就是某个研究项目的计划。在理想情况下,研究项目应该是根据研究计划展开具体的研究活动的。不过,事实上,如果做过研究项目或者写过毕业论文,可能都都这样的感觉,在进行研究活动时,研究的环节和思路其实是在不断变化的,很少能够事先完全确定以来。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波折,导致原路不通,只能另行他路。在研究过程中,你还可能发现新的有意思的研究方向,然后重新调整你的研究计划。因此,在启动研究项目时,几乎不太可能完全预见到研究过程中的情况。通常,只要没有太偏离最初确定的研究目标,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灵活性的调整都是可以的。 所以,对于研究计划而言,要做到非常详细和具体实际上是不可能,研究计划要留下将来进行调整的空间。在进行研究活动时,也不断扩展自己的思路,根据研究的深入,灵活地调整研究方向或其他具体问题。不过,研究计划中也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具体化,这种具体化只是反映了制定研究计划时对未来研究活动暂时的预期,以后需要随着情况不断修正。 所以,我想,写研究计划还是有意义的。通过写研究计划,让你有机会以书面形式系统梳理你准备进行的研究活动,促使你思考,你研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围绕这个研究目的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你大部分的工作是在“埋头走路”,间或才会“擡头看路”,而写研究计划,则是开始“走路”之前最重要的一次“看路”。 二、怎么搞掂一份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通常谁会来读呢?有时候是你的导师来读的,有时候是有个评议小组来读,甚至还可以有正式的专家委员会来审议。读你的研究计划的人,对你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有高有低。他们自己对这个问题,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是偏颇的、不正确的,但是你不太可能一下子就改变他们的看法。所以,让他们对你的研究计划不那么吹毛求疵,还是需要一些技巧。 你首先需要知道,绝大部分读你研究计划的人、即使是你的导师,顶多也只会花30分钟来看。可能你会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个星期,来写你的研究计划。但是读研究计划的人,往往是在临要上课之前或者开会之前匆匆读一遍,或者是在必须给反馈意见的截至时间之前抓紧看一下,甚至我也遇到过很多专家或老师只是在你答辩现场提前扫一眼。而且,读研究计划的人,因为职责所在,不得不读你写的这一大摞玩意,但是他们并不会真的全部读完。所以,研究计划一定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把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给他们。你一定要突出最容易吸引他们的要点,用加粗加黑的大标题突出这些内容。 我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建议在研究计划中,简要地讲一个小故事来阐述研究计划的核心要点,因为人们都容易被故事吸引。在讲故事时,要设定一个“问题场景”,通过故事先说一个问题,然后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而且很难解决,然后简单地对比一下你的研究方法和之前其他研究方法有什么不同。比如说吧,我的163邮箱刚刚被一大堆垃圾邮件给塞满了,我想做个研究计划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说服网易公司给我一笔研究经费,我该怎么写呢。可以这么考虑:首先我要说,垃圾邮件的问题很严重,我会列举一些数据;然后我会说,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每封邮件点开、查阅、删除,这样耗时费力,有可能导致163邮箱用户流失;最后我就开始说,我的方法是关键词自动过滤垃圾邮件,让垃圾邮件不会进入收件箱。你的研究工作也可以这样展开,告诉你的读者,你解决问题的思路跟被人不一样,你的思路更能有效解决问题,而别人的思路不行。 三、研究计划的四要素 研究计划要回答四个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重要,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难......>>

研究计划的写作:撰写要点:内容分划于各年度(一年或半年),青年3年,面上4年。把研究方案中的小标题分别罗列到规划的时间表中,如果标题简略,研究计划填不满,可从方案内容中抄一点。详细,层次分明,可操作,有实施,有结点目标。不要用专门时间去“查阅文献、结题、整理、撰文”。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些人把时间段分的太细,细化到每个月,这是不可取的,一般研究计划至少是半年起步。

配送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论文

本文研究如何在满足配送系统多目标的要求下合理分配和控制配送活动的时间,从而实现配送系统优化的目的。文章构建了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企业做出配送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配送;多目标规划;系统优化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08-0041-03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distribute and control the time of delivering actions under the multi-objective request, thus optimizing the distributing and delivering system.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model of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and use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model.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some distributing decisions. Key words: distribution;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logistics optimization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如何降低成本消耗,提高企业效益成了众多物流配送企业面临的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已经开始配送系统的优化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配送设施选址、配送路线优化等方面,优化的方法以最短路径,启发式和神经网络等算法居多,但涉及从多目标的角度进行配送活动优化研究的方法甚少。 在配送系统的优化研究中配送选址、配送路线的优化研究固然重要,但配送系统内配送活动的优化研究也不应忽视。因此本文从多目标的角度研究配送系统内配送活动的优化问题。 1物流配送系统多目标规划建模[2-3] 1.1多目标规划的目标体系 (1)配送活动的时间最少 一次有序的物流配送活动流程图(图1)。每一个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成,而我们的目标是在现有的条件和成本限制下,使完成配送活动的时间越短越好。 (2)配送活动的成本最低 物流企业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必须对成本严格控制和优化。如何在合理的时间内使成本最低而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3)配送活动完成质量最高 高质量完成配送活动是配送企业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提供给客户高质量服务的保证。但是质量这一目标难以定量化去衡量,本文研究的质量目标主要是配送中心完成配送活动的工作质量,以区间7,9, 5,7, 3,5, 1,3表示优良中差四个质量等级。 上述的三个目标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准时、及时的配送系统是许多配送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然而这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熟练的技术人员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所以企业追求的时间目标和成本目标是有着“效益悖反”规律的。高质量的完成配送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企业来说时间目标和质量目标也有“效益悖反”的规律。本文研究讨论建立多目标模型来权衡这些目标。 1.2模型中参数的含义 由计算结果只用6分钟完成集货,14分钟完成分货,30分钟完成拣货、50分钟完成装配可使本次配送活动成本控制在660元,时间控制在100分钟而质量达到良。 计算结果表明该配送中心应加强控制集货和分货的时间,可以通过学习优秀企业的经验,引进先进设备以及吸收技术型人才来提高配送效率,从而增加企业效益,实现配送系统的优化。 3结束语 本文对配送系统中配送活动的优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企业合理分配和控制配送活动的时间提供参考依据,避免企业传统盲目的物流配送活动。 参考文献: 刘志强,丁鹏,盛焕烨. 物流配送系统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Do Ba Khang and Yin Mon Myint. Time cost and quality trade-off in project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9,17(4):249-256. 杨茂盛. 运筹学[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基于多目标规划在物流配送系统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杨茂盛谢静

在企业仓储管理中,配送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配送同时也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配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从分析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管理的影响入手,讨论了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有效实施物流配送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配送管理

电子商务从完整意义上讲,是指在实现整个贸易过程所涉及的交易各方在网络平台上以电子交易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环境,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环境,人们利用各种信息传输方式,可以快速进行信息沟通,数据、文档及图像的传输、处理和保存。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迅速。电子商务环境为企业创造了一个高效方便的运作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伴随着21世纪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迅速蔓延,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支点和基础,更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一个关键所在。电子商务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信息交换)、商流(所有权转移)和资金流(支付)的问题,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即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作为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物流配送,是实现电子商务功能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通过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对于电子商务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物流配送与配送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是指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守信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换言之,它是将配送定位在为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按照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一种物流方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能使商品流通较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合理化、简单化,既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宏观调控,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及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

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管理,是指对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进行全局性的掌控,如商品的运输、储存、保管、配送、信息管理等活动,具体包括配送分类、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配送作业管理、配送成本管理、配送信息管理等。除了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有价信息软件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物流配送的有效管理,一方面能保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更好、更快地为客户服务,提高了自身信誉。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管理的影响

1. 配送管理的复杂程度增高

电子商务平台下大量的商品交易具有显著的随机性和分散性,往往会导致配送的批量小、配送的频率高,这给配送路线规划、配送日程的调度、配送车辆的合理利用等带来更大的难度,即增加了物流配送管理的复杂程度,容易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和物流服务水平的降低。

2.信息流同步

传统的物流配送的信息传递是逐级进行的,势必造成信息传递效率的低下和不准确性,从而导致较高的物流成本。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改变了传统物流配送的这种状况,信息流在供应链上各环节之间同步传输,各节点企业及最终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直接与核心企业进行信息交流。这样,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物流配送企业就能及时地根据客户需求安排配送计划,调整库存、运输等策略。

3.电子化、集成化的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的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这就需要电子商务企业一方面采用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另一方面对物流配送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广泛普及和创造性运用运筹学、全面质量管理(TQM)、业务流程再造(BPR)等先进的管理学定量分析工具和管理 方法 ,全面优化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三、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虽然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观念、制度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目前,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与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现代化物流配送工具与技术的使用、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都无法适应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要求。

在体制上,我国的物流管理依然是区域、部门分割管理的状态,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协调有序的协同运作,导致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基础设备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必要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的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不完善,物流标准的不统一,都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发展。

2.缺少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明确的物流配送战略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发展至今已上升成为一个关系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而不仅仅只是企业的一个部门的运作合理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配送管理要得以发展,必须有与企业的经营模式、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物流配送战略。这些战略内容包括:是自建配送体系还是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或是组建物流联盟进行共同配送、何时何地建设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规模等等。

配送中心的建设需要大笔资金,要靠其高效率的运营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或创造利润得以收回。如果配送中心长期无法正常运转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状况是在没有配送中心支持下的盲目发展。很明显,我国许多企业的物流配送战略的制定还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要么太过超前,要么跟不上企业发展计划。

3.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包括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适应具 体操 作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整个物流过程的技术支持比较落后,对计算机的应用多限于日常事务管理,对物流过程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最优库存控制、最佳运输路线的选择等,还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不仅仅是送货,而是要最终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服务商,协助上下游企业与顾客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跟踪产品订单、提供销售统计报表、客户满意度调查等,这一切必须依托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的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4.物流配送管理人才匮乏, 教育 培训落后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管理也不例外。对于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人来管理同样无法运转。

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从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方面显然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严重缺乏具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以手工操作和 经验 决策为主,很难从信息和物流配送的专业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8]。

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与国外形成规模的物流配送教育与培训系统相比,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尤其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由于实践中运作成功案例的缺乏,熟悉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管理人才匮乏,制约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推广,也影响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成功运营。

四、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的相关 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职能

积极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首先,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政府从明确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其次,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并实现物流标准的统一,建议调整区域性和部门性的法规,制订通过一部全国性的物流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要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尽快实现物流术语标准化、物流条码标准化和物流设备标准化。

再次,政府要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确立物流业发展总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借鉴国际物流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水平,重点建设和科学分布物流基础设施,以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信息化物流配送系统,政府应加大对于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是交通运输、配送中心和信息通讯设施等,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配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摘要:在网络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利用Internet可以轻松的完成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或信息的传送,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物流的顺畅流通。但是在这个流通过程中,实现物品的转移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还必须依靠现代物流活动来完成,而在物流活动中物流配送是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一些问题,解决方案是: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有效集成;降低价格;培养管理人才;建立联合物流;完善法律法规。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涵义与特征

随着Internet开放的网络时代的到来,物流配送企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满足消费者便捷、及时、准确的个性化需求,需进行焕然一新的改革,将网络信息技术、先进的配送设施设备和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等进行有机结合,然后根据顾客的订货要求,在通过配送活动把商品定时定点的交给不同地区的收货人手中来满足顾客对商品的需求。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集计算机网络与物流配送环节于一身的新型配送方式,也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配送和贸易发展方式。

新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优点与特点是:通过优化企业库存结构和减少物流配送环节,进而提高配送运行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大大的提高了客服的满意程度并增强了时间的利用效率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进而也将此新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产业的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影响

新型物流配送利用Internet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配送管理,优化并改进了复杂繁琐的物流环节,减少了配送人员的传统业务流程操作和叠加的工作量,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和配送的专业化水平,扩大了配送作业的能力,也强化了企业领导者的判断力和准确性。因此,许多公司纷纷把自身业务与物流配送放在同等重要的发展战略上,在利用自身资源与物流进行有效集成,以减少企业的配送环节和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企业的管理结构,拓展企业的增值服务项目和赢利空间,使企业的服务更优、产品更优、效率更优,进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其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应用与实施简单而有效地提高了配送的时间效率和运营效率,为整个供应链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也给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了一场经济变革。

三、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不足之处

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多,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7%~19%左右,过高的物流成本也是造成我国近两年商品价格奇高的重要因素,这也表明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很落后,而落后的物流也必定会阻碍电子商务高效优势的发挥,使其难以实现双赢策略。那么到底是哪些方面阻碍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下面我们就以下几点做出具体分析。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活动脱节

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还比较落后,其主要功能还仅仅是信息传递、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并没有与物流活动中的运输、配送、仓储、流通加工等进行有效的集成,造成了电子信息技术与物流配送活动的脱节,从而不能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配送服务和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因此会在企业中出现重视商流,忽视物流的错误思想,造成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健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配送技术的不完善,使得商品在配送过程中出现货物损坏,货物缺失和配送时间较长等问题,使其远远达不到顾客对物流配送所期盼的高效优质的服务要求。

(二)配送成本过高

不健全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根本不能满足顾客的低成本配送需求,甚至有时配送成本还会更高。例如,小额客户买一件市场价为15元的商品,在网上购买时价格为9元但需要15元的运费,那么算一下成本并不如市场价格合适,而且物流费用基本达到了商品原价的一倍多。物流费用为什么会如此之高,为什么要由消费者来支付?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公司在合作时核算配送成本的问题。由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主体比较分散,而且订货的时间和地域不集中,无法形成规模配送。因此配送公司会因配送规模不够而增加单位配送成本,于是网站一方承担的配送费用就会由消费者来支付了。但如果在达到一定配送规模后,消费者就会在网站上享受到免邮的待遇了,这也是我们在节假日网购时能享受免邮的原因。

(三)配送 渠道 不完善

虽然近几年我国建立了多条物流配送渠道,但还不够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网络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合作,将自身企业的配送业务外包给物流公司来完成。在合作过程中两家企业在业务管理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阻碍了电子信息技术与配送 操作系统 的有机结合。第二种是网络公司自己构建物流配送体系并引进先进的配送设施设备来完成配送业务。但如果一个公司要自己建立一个社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配送网络,需要一大笔的投资。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还不会有规模效应。第三种是利用先进的网络 商业模式 ,实行网络购物,客户到店取货付款的形式。这种渠道大大的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且还使企业忽视了物流这第三利润源。

(四)缺乏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方面的人才

据专家统计目前我国的物流专业人才非常紧缺,大部分只能从事如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简单的物流活动,而这种单向型人才是不能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快速发展要求的,更何况这里所指的人才紧缺是指四个方面:一是指具备电子商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二是指具备物流知识并能熟练应用的专业人才;三是指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懂物流配送知识,并能将二者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四是指既懂电子信息化技术又懂现代物流配送业务的全面型人才。正由于这些专业人才的缺失,所以不能为新型物流配送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学校和企业在培养人才的认识上有不同的见解。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开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等,忽视了企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而企业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配送作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因此出现了鞋不合脚,人才不合企业要求的窘状。 (五)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善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还不成熟,国家出台的相应的法律制度、行政法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有些法律法规严重落后,不能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和配送设施的不健全,进而不能引导和制约物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措施

(一)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有效集成

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建立的一种新的消费、服务和贸易发展方式,代表着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因此物流配送应加强自身专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以满足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和消费者个性化的准确及时的配送需求,在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和配送系统,使配送企业在配送过程中能有效地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集货、配货、发货等配送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物流配送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降低物流配送价格

要实现物流配送低成本的目标,需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双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方面,我国目前无论是企业对企业还是企业对消费者,都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只重视网站的点击率和订单的数量,还应考虑配送成本,尽量提高在线实际的交易量即实际真实产生的配送货物需求量的多少,并尽量形成一定规模的运货量,进而降低配送成本,提供高效优质的配送服务。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公司还应加快信息技术与物流配送环节的整合,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强化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强强合作,创建多元化的配送渠道,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从而降低配送成本和价格。

(三)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

要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才紧缺问题,首先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引起重视,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理论体系,引进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在充分利用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置与开展与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关的课程,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企业注入新动力,并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建立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并统一在培养人才上的认识,学校应从注重学习能力转变为注重企业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获得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企业的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好沟通与对接,并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与国际物流接轨创造了条件。最后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机制,提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四)建立联合物流

由于单个物流公司的实力有限,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制,因此物流公司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并建立联合物流,把几个物流公司联合起来,把分散的优势和力量集中化,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各尽其职,共享信息资源、扬长避短、互补优势,减少了投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抵抗打击能力,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将物流配送企业的集约化、一体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有关的法律法规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制度的约束与引导,但我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出台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因此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而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我国还应针对物流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及时完善物流相应的法律制度,为建设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工程提供法律保障,促进物流产业向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海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 何杨平,韩海雯,张潇元.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五、配送战略(一)、配送部门制度1、准时上下班迟到十分钟内扣10元工资,迟到半个小时内扣30元工资。旷工一天扣全天工资,并记小过。2、如有事,必须请假,否则视为无故旷工,扣除两天工资。3、不准在上班时间使用配送部门配送车,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4、配送途中,不是因为客观原因而使客户过长时间没有收到快餐,影响公司声誉者,给予一定的处罚(记大过,以及取消本月获得奖金资格)。5、配送途中,不是因为客观原因而使快餐洒落在地造成损失,由配送员自己负责赔偿损失的50%,并罚以记大过处分。6、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快餐在配送途中造成了损失,一切后果由公司承担。7、配送员将快餐送达指定地点并由客户签收。8、配送员配送完毕回来及时反馈客户信息、意见给客户服务部。(二)、运输成本 1、固定成本 欧派电动车:2000×4=8000 (元) 2、可变成本 A 电费: 0.5×4=2元/天 1度电=1kw/h (1000w)180w的电池充一次点需要8—12h 22.5---15w/h 充44.4—66.7h =1度电 车充一次电大概可以跑20公里, 大概40个公交站牌(500米一个)约人名币0.5元 B 维护成本(三)、配送路线的选择与方案速度步行 自行车 电动车 面包车 走楼梯 坐电梯67m/min 250m/min 330m/min 750m/min 15s/层 2.5m/s配送实际时间=店址至办公楼下所花时间A+办公楼下至顾客手中所花时间B+合理的耽误时间C 从办公楼下送至顾客手中采取的方式 :楼梯、电梯具体方案:1、顾客办公地点集中在1—5楼 采取楼梯为主,电梯为辅的配送方式 2、顾客办公地点集中在6—10楼 采取先楼梯后电梯的配送方式 3、顾客办公地点集中在11—15楼 采取先楼梯后电梯的配送方式 4、顾客办公地点集中在16—17楼 采取先楼梯后电梯的配送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最节省时间的措施最快的把快餐送到顾客手中。 配送的流程:分拣—配送运输—送达服务—签收并反馈信息给信息部及配送工具路程m 步行 自行车 电动车 面包车 花费时间200 √ 3min+B+C200---500 √ 2min+B+C500---800 √ 1min+B+C800---1200 √ 1.5min+B+C1200--1500 √ 3min+B+C1500—200 √ 6min+B+C2000--2500 √ 7min+B+C综上可得出配送的最优路径是…….配送方案二根据同一路线集中配送原则制定出的方a案线路1:点址(玉沙路中段)→国贸北路→部分龙昆北路→国贸东路路→国贸一横路→部分龙华西路→国贸二横路→店址 路程:90+360+150+420+312+600+90=2022 m线路2:店址(玉沙路中段)→部分金贸中路→国贸三横路→金贸西路→部分金龙路→金洲路→国贸西路→店址路程:500+120+312+180+156+90=1358 m路线3:店址(玉沙路中段)→滨海大道(右)→龙昆北路→龙华路→金龙路→明珠路→滨海大道(左)→店址路程:210+90+1518+1100+750+990+548+210+90=5506m注:1、电动车充一次电可跑约20公里,即可把整个国贸区跑2圈多,配送过程中电动车中途没电的情况出现的几率会少的多,但是没电也可以脚踏。 (四)特殊情况处理方案1、快餐送达时候,客户不在。方案1:向客户同事询问客户去哪里了?要多久才回来?若时间过长,可向客户同事协商是否可以帮客户先签收。方案2:打电话给客户,与其协商支付方式。2、快餐送达后,客户对餐不满意,要求退餐。方案1:配送员认真倾听顾客提出的问题,并做好记录,仔细检查快餐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如确实有问题,配送员代表公司向顾客道歉,并给予退餐处理。方案2:立即电话回公司,叫其他配送员立刻送上一份一样的快餐,并想客户道歉。 3、遇到狂风暴雨天气时候。 方案1:配送员在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的时候,可等雨小一点的时候,披上雨衣,照常送餐。 方案2:如遇到台风时期,与客户协商,适当延迟送餐时间。 方案3:如遇到强台风,可由面包车进行配送。

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论文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有形的物质又是无形的精神载体。在我省,畲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现在,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能保留一定的民族特色的还在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尤以闽省畲家妇女特色显著。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加紧研究、保护好本省畲族服饰文化。把握畲族服饰的意蕴与创新,为我省文化产业和经济建设做贡献。

畲族的概况

畲族自称“山哈”,“哈”,畲语意为“客人”,“山哈”即居住在山里的客人。自唐以来,畲民们因生存、发展需要,从广东沿福建的山岭向北、西迁徙并不断分支,适时、适地定居在浙西南、江西、安徽等地,与汉民族交错杂居,形成了现在“大分散,小聚集”的居住格局。在迁徙的进程中,该民族不断融入当地的文化、风俗,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汉化明显,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自己的文字,百分之九十九的.畲族使用汉语客家方言,通用汉文。作为畲族文化中最醒目的标志之一的民族服饰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吸取当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目前畲族服饰“大相同,小差异”的特点。

畲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排列居第 19 位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现有人口 70.9 万(据有关资料统计),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的百余个县、市。

江西畲族的分布与服饰文化现状

1.江西畲族的分布情况

我省的畲族分布在7个乡80个村500多个村民小组,近15万人,是全国畲族分布的三大省份之一。这七个畲族乡分别是上饶铅山县太源畲族乡、上饶铅山县篁碧畲族乡、鹰潭市贵溪县樟坪畲族乡、南康市赤土畲族乡、抚州市乐安县金竹畲族乡、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和吉安市永丰县龙岗畲族乡。

2.我省畲乡服饰文化现状

笔者在课题研究期间,带领课题组成员深入上饶铅山县太源畲族乡,鹰潭市贵溪县樟坪畲族乡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当地相关的人员和畲族群众了解当地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

(1)我省畲族服饰总体特征。

笔者看到在各畲族乡政府保管的畲族服饰,男、女服装以蓝或黑色为主,只是传统的苎麻或棉大都已被化纤织物所代替。女上装为大襟小袖衫,在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黄色的花纹,刺绣各种花鸟及几何纹饰,也看到了畲族妇女最具有特色的“凤凰装”与“凤冠”。畲族男子服装基本与汉族相同,男服一般是青色和蓝色大襟短服。

(2)在保护和传承上的好的做法。

我省注重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通过以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基础,开发畲族乡村特色产业项目,带动各项文化和经济产业发展。

①设立畲族文化广场、服饰博物馆等文化类展示场所,展示畲族发展历史、风俗信仰、服饰及歌舞、特色产品等。如鹰潭市贵溪县樟坪畲族乡。

②突出畲族资源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如吉安龙冈畲族乡以“红色历史、蓝色民俗、绿色生态”发展旅游业。在贵溪市樟坪畲族乡能欣赏到体现畲族精彩艺术的“狗王图”和“马灯舞”,还可听到畲族的多种山歌。

③通过举办畲族文化艺术节挖掘、展示畲族文化遗产。2011年4月26日至28日,江西省首届畲族文化艺术节在贵溪举办,预计2015年4月21日至22日将在江西吉安举办江西省第二届畲族文化艺术节。

这些推广畲族民族风情的做法为保护我省的畲族服饰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3.依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畲族由于历史上的迁徙与汉族交错杂居,没有形成大块聚居区域,而在长期与汉族交往的过程中,畲族服饰面临被同化而湮没。笔者在畲族乡看不到身穿畲族服饰的畲民。

(2)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使得坚实耐磨、保暖为主的传统民族服饰不被新一代畲民们所接受,对他们的经济生活没有实际意义,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明快、具有时代美感的服饰。

(3)笔者也了解到如今的畲民家中已没有了本民族服装,在重大畲族活动里,参与者所穿的畲族服饰也由乡政府统一安排穿戴。

(4)如今的青少年一代,他们触摸不到畲族的民族符号与表征,无法领会畲族的精神内涵,没有传承畲族服饰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现江西畲族服饰中植物染、手工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已然缺失,已成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拙朴气息荡然无存。

浅思加快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内容提要:新疆拥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特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随着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样性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解放文化生产力,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积极探索新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疆文化 文化产业 产业发展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古代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等四大文化体系交汇于此,形成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多风俗的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快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有效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和群众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新疆建设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和维护国家文化战略安全的重大举措。 一、新疆文化建设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全国各省区市一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大。通过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繁荣文化市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程度不断提高,新疆文化建设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艺术事业欣欣向荣。新疆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0个,年均演出9000余场。艺术门类从以各民族歌舞音乐为主发展到歌剧、话剧、京剧、秦腔、豫剧、新疆曲子、儿童剧、杂技、曲艺、交响乐等各类艺术平衡发展的局面。一大批突出时代主旋律、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优秀剧目在国内外舞台上一展风采。维吾尔歌剧《木卡姆先驱》、歌舞《我们新疆好地方》、话剧《吴登云》等20多部作品先后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奖”等多个奖项。杂技“高空钢丝”等在全国杂技比赛和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分获“金狮奖”、“银狮奖”。 新闻出版行业异彩纷呈。新疆现有出版社13家,比1978年增加7家,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和锡伯6种文字年出版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约3000种。650余种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国家、省部级奖项。报纸98种,较1978年增加了58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占42%,有国内唯一的柯尔克孜文报纸《克孜勒苏报》、世界唯一的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全疆县以上新华书店有96家,其他书店1500多家,较1988年增长了7倍。各类印刷企业4000多家,印刷业年工业产值近11亿元。 广播影视事业精品迭出。新疆有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兵团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各1座,地级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9座、广播电视台8座。开办广播节目121套,用维、汉、哈、蒙、柯5种语言全年播出52万小时,综合覆盖率达93.54%;开办电视节目141套,用维、汉、哈、蒙、柯、英6种语言全年播出57万小时,综合覆盖率达93.48%。2003年以来,新疆有328件广播影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其中6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6件获“中国新闻奖”,《新广行风热线》栏目荣获全国十大名栏目。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四部影片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买买提的2008》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迎奥运献礼影片。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1998年以来,新疆出版物陆续走入中亚、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福乐智慧箴言选粹》、《新疆自然保护区》等40多种图书进入“中国对外图书推广计划目录”。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与美国蒙勒克好莱坞电影公司联合制作的《神秘中国—丝路之谜》一片在全球在线播放,其DVD销往欧美地区。仅2000年至2006年,新疆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达425个。新疆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自2004年开始实施以来,中央和新疆的广播电视节目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土耳其五国落地播出。 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2001年新疆成立了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文化产业的管理、服务和规划工作有序展开。自2002年起,新疆先后组织歌舞团、歌剧团等演出单位及民营企业的文化产品参加了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首届及第二届文博会,2007年参加第三届文博会的参展单位达48家,涉及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多个领域,展品包括和田玉、民族工艺品、精品图书、影视作品、歌舞演出等多方面内容,与国内外客商签约1.2亿元。新疆各地文化部门也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力促产业项目与市场接轨。随着新疆文化领域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吸纳就业人数不断扩增,文化资源开发经营规模日益扩大,文化产品项目投资日渐活跃,新疆文化市场发展趋势良好。据统计,2008年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4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万余个,从业人员数近3万人,已基本形成了集国家、集体、私营、个体等所有制并存,演出、娱乐、音像、网吧等门类齐全品种多样以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场经营格局。丝绸之路、龟兹乐舞、和田国玉等文化品牌声名鹊起。 当然,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呈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样性发展趋势,这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显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一是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相对不足,传统的思维观念导致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认识不够。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新疆文化事业的投入显著提高,但由于基数小、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仍沿用事业管理体制,一些改革措施难以落实、成效难以显现。现行的文化产业体制还存在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概念模糊等问题。文化企事业单位长期属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模式,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文艺单位“等、靠、要”问题突出,市场适应能力弱。二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缺失严重。目前,新疆文化基础设施普遍处于落后、老化的现状,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有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还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外来文化冲击和对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传承的缺失,一些民间文艺、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亡,急需拯救、恢复与传承。而因自然环境、生活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文化事业队伍中人才外流严重。三是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不到位。目前,新疆文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呈现,但因受到传统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制约,文化资源整合难度较大,文化企业单体规模较小,导致文化产业产值总量较小,整体竞争力偏弱,文化产品市场影响力小。四是文化产品精品缺乏,“走出去”能力有待提高。新疆的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其拥有的地缘优势,文化资源的丰富、独特性不相称。主要表现为一些文化产品如杂技、歌舞、音乐等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展示方面,还主要局限于为经济或宣传形象“搭台”的层面。 二、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潜力 新疆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优越的地理位置。新疆位于亚洲中心腹地,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要冲,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是我国与邻国交界最多的省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通往欧洲的“咽喉”。目前已形成了民航、铁路、公路环形布局,纵贯南北、横连东西、通达率不断提高的交通网络格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为新疆文化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地域辽阔,地理形态复杂多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是举世闻名的“瓜果之乡”。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深藏博大、本真、原初性,处处展现着文化的独特、神秘与魅力。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新疆是多教汇集地,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先后在新疆广泛传播。古文化遗址、丝绸之路、克孜尔千佛洞、交河故城、尼雅遗址、楼兰遗址等丰富的文化遗迹享誉中外。《十二木卡姆》获联合国“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英雄史诗《玛纳斯》等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优秀的文化底蕴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石。 多民族的异域风情。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地区,多元兼容并包的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发展素材,13个世居民族就使用着10种语言,我国四大史诗在新疆就有《玛纳斯》、《江格尔》和《格萨尔》三部。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歌谣曲赋、舞蹈、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多种文化载体与形式,都展示了浓郁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特征,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独特神秘,魅力无限。 三、加快发展新疆文化产业的途径 新疆独具特色、丰厚质朴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大力挖掘和整合民族文化资源,解放文化生产力,在深度开发和挖掘保护中形成规模、做成产业、打造品牌,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是当务之急。 一是转变观念,多渠道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思路,着眼于市场需求,培育和扶持文化企业。加大对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造力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文化企业。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积极吸引外资参与相关领域文化产业经营,使文化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相互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组织协调机构,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阶段目标的实施与建设。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扶持其做大做强。重视文化产品的销售推介,加大新闻媒体的强势宣传,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加强文化产品目标市场的营销,开发市场潜力。建立新疆文化产业网站,构筑快速、便捷、现代化的宣传营销网络平台,利用文化资源和品牌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推介新疆的文化形象和产品,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是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鼓励支持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深入挖掘、提升文化资源的内涵,探求适合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围绕和阗玉文化、伊犁酒文化、新疆民族风情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歌舞、民族饰品开发、民族饮食等主题,进一步挖掘并做大做深,打造既具民族文化特色又有市场潜力的知名文化品牌。积极促进文化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断为静态的文化资源注入活的时代因素,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技巧激发文化资源的释放力、创造力,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力、吸引力,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统一。 四是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环境文化内涵。文化素质决定劳动力的素质。努力建立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的机制,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设立新疆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护和扶持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大对优秀文学艺术原创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鼓励各地充分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在异域风情上大做文章,提升文化内涵。如在城市建设、环境绿化等方面,突出新疆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在建筑风格上,努力将民族风格与现代审美统一起来,形成不同民族风格的特色建筑风景带。在环境绿化美化亮化中,将新疆的胡杨树、沙枣树、红柳等特色植物与现代城市绿化景观植物相结合,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环境绿化美化风景线,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植态环境。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本身是内容产业,其核心和源头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这一切都取决于人的智慧。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培养和引进一批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立起引得进、留得住、用的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企业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张运德:《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推进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新疆社科论坛》,2004年第3期。 2、《文化产业政策汇编》,文化部文化产业司,2004年。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筹委会办公室:《新疆5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 4、2007-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 索引序列
  • 文化产业论文研究计划
  • 钢铁企业生产计划信息化研究论文
  • 论文研究计划研究内容及计划
  • 配送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论文
  • 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