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国外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国外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大自然的搬运工)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的提供者,观察的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我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我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那么幼儿就能主动地、积极地、不断地去创造游戏。二、尊重幼儿的意愿,凸显幼儿游戏的自由性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1.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2.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西西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 “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5.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三、丰富指导的方式,增强幼儿参与的意识性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演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落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要好得多。实践中,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于是,我鼓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四、优化游戏的评价,提高幼儿评议的自主性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而当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教师忽略,或由于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导游戏发展的效果。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自主评议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哥哥我可以给你完整的都是以前自己用过的来取

语言活动中角色游戏指导的策略

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指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关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许多教师会把游戏与真实生活混在一起来指导孩子,若运用的语言不当反而打断儿童的游戏。教师应好好运用在想象游戏中解说员的角色,有技巧地问一些相关的问题,这种教师与孩子的对话可使解说达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达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在什么情景下教师该提什么问题、该说什么话,这是我们老师感到很困惑的问题。学习了文章《幼儿语言游戏的本质特点、指导原则及策略》后,针对自己的指导方法,有了一些看法:

案例 “角色式语言”指导实录:

娃娃家里的妈妈沙沙从游戏开始就忙着炒菜,爸爸张浩在超市与家之间来回“奔波”,看起来他一点都不累,娃娃却被扔在一旁无人照顾。娃娃家游戏的内容显得有点单调、乏味,难以继续展开情节。见状,我忙扮着客人进入了游戏:“请问家里有人吗?我是到你们家来做客的。”沙沙和张浩看到我十分高兴,连忙说:“何老师请进!”“谢谢你们,我听说娃娃今天要过生日,特意来给他送礼物的。”他俩睁大了眼睛,相互笑了,一脸的惊喜。我又说:“你们准备给他开个什么生日会呢?我来帮忙吧!”“我想给他请很多好朋友,还要给他买新衣服。”沙沙高兴地说到。“我去买蛋糕和生日蜡烛!”张浩也兴奋地说到。 当他俩手拉着手去买东西、又到各个角去请客人时,我知道他们已真正地为生日这一情节开始忙碌了,便悄悄地退出了游戏。

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来做客的,你们需要帮忙吗?”等语言,不仅会使游戏的情景得以丰富,而且还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但在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幼儿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

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

当今社会,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早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因此,过高的要求教育方法不当,一个劲地教孩子读书、写字、算题等,由于这些,致使幼儿产生厌倦学习,不爱上学,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如果方法适当符合他们的特点,他们就很容易接受,对提高他们的早期识字和阅读都大有益处。 下面浅谈几种引导幼儿早期识字阅读的方法作为借鉴。

1、让幼儿轻松学习感受到学习就是“玩” 有的家长向老师诉说,他的孩子总是坐不住,一说让他们学习他就不耐烦,坐上一会就溜走了。我认为这些孩子之所以一提起学习就不耐烦,就是因为家长用“学习”这个词把他们吓怕了,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家长常用“学习”这两个字要求孩子把学习当成任务,长此以往,孩子一听到“学习”二字就从内心产生一种厌倦,如果家长改变一下方式,不用“学习”这两个字而用孩子喜欢听的话,如:你很长时间没有和这本书“玩”了,它很想你了,我们来玩认字的游戏好吗?等等。这样幼儿肯定会愉快的接受,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在玩,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很多知识,又养成了学习习惯,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在教孩子中,把“你”换成“咱”效果更好。 在平日,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快看书去,你快识字去。”这句话对孩子直接命令,而幼儿对成人的命令天生有一种抵触心理,如果把“你”换成“咱”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如果说:咱们来看这本书吧!这些字很久没有读了,咱们一块读读吧!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大人在和他们一起做有趣的事情,从而愉快的接受,很爱学习。

3、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教学。 幼儿对周围环境总有一种好奇感,成人要适时地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环境和物品。如:认广告牌、路牌、门牌等,孩子吃过用过的食品和物品的包装袋,上面有鲜艳的文字,家长也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认读。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在一种不经意中,学会读书识字,特别是儿童食品包装袋。幼儿知道食品的名称,只需成人将文字与物品名称对号就行了,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教具。通过此种方法,还能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和阅读的良好习惯。

4、与幼儿一起学习 幼儿对大人有一种天生的依赖,他们愿意大人和他们一起学习,愿意大人听他们谈论学习情况,喜欢大人在一旁看着他们学习。如果大人长期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大人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出感兴趣,听他们讲述学习或者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就会被大人学习的氛围所感染,跟着大人一起学习。 因此,想要真正使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请跟孩子一起学习吧!

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与发展

泰州市市级机幼儿儿园 丁秋桂 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材的教育,包括阅读以文学作品蓝本的绘画本。提起幼儿文学我们便会想起那些优美动人的童话、诗歌、散文、想起那些童话每天在我们自己和幼儿心中的小红帽木偶的形象,鉴于幼儿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教育作用,我们常常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我们是否深入地思考过,幼儿语言文学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一、语言文学教育与幼儿的语言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者明确指出:“成人可以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第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样本。第二,为婴幼儿创设各种使用语言的机会。”幼儿文学作品正是这里所说的书面语言样本在幼儿中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出现,以此为教材的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为幼儿发展提供的机会。

1、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

首先,从语言文学的作品的学习中,幼儿倾听到较之日常生活更为丰富,也更为规范的语言,从而获得模仿的范例。其次,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儿奉献出作家精心选择的词汇,为幼儿学习形象化的语言提供了机会,如:”稻穗儿一摇一摇地好象在向花点头“等等。这些语言清楚、准确、具体形象为小朋友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提供了模仿的样本。

再者,幼儿文学作品使幼儿有机会倾听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区域、阶层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在语言上各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构成了语言风格的多样化。从成熟的语言样本——文学作品中,幼儿较易体会到人类语言丰富多彩的面。这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2、扩展幼儿的词汇量

从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幼儿得到一种特别的机会——通过上下文的语言情景来理解和学习新词,使词汇量有可能迅速增长。如童话《小羊和狼》中,动词运用得很好,踢、咬、抓、摔等动词,幼儿在听故事时根据上下文内容,就能迅速掌握新词的大意,受到幼儿的喜爱。

3、在学习故事童话和儿歌时,幼儿得到他人如何应用语言结构文的暗示,从而产生进行语言游戏的愿望,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愉快的情绪,如《三只羊》、《三只蝴蝶》的人物和情节。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就反映出不同环境中运用不同的语言。

4、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

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是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前提条件。在幼儿园里,语言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与幼儿的`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为培养幼儿有意识的评析性的,欣赏性的倾听技能创造了机会。

全神贯注的听和有目的的听,这是善于倾听的基本要求。幼儿在听一个有趣的童话或故事时,因其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措施,就能逐步培养幼儿有意倾听的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对听的内容作出归纳,判断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向幼儿提出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这就促使幼儿不仅注意听话而且更注意听讲些什么,这能据此作出自己的评价。教师对作品内容的赞美态度,也使倾听者在听的时候产生美的愉悦感,从而使幼儿以欣赏者的倾听方式去理解和接受作品。

二、语言文学教育与幼儿的智力发展

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活动,幼儿的口语得到了发展,而且发展了幼儿思维。

1、帮助幼儿形成和掌握概念

幼儿对于一系列概念的认识是否逐步发展的。幼儿学习了语言才能进行较复杂的思维。在幼儿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靠语言把获得的感性认识表达出来,或铭记在头脑里,加以巩固和积累形成概念。而语言文学作品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可供人们反复地听和看,幼儿可以在重复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学了语言,幼儿能间接地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才能对已认识的事物概括分类;才能通过抽象思维认识某些简单浅显的道理。所以,发展语言的同时也发展了智力,提高认识能力。

2、帮助幼儿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各种机会。例如:

假设:文学作品给幼儿许多假设的示范。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假设的对象,假设他遇上什么事社会怎样了,这是教师经常性命题。童话等幻想色彩浓郁的作品,含有更多的假设。幼儿在尝试编构故事中也发展假设的能力。

推理:文学作品表现的生活都潜藏一定的内在规律,幼儿在大量理解各种作品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认识尝试运用推理方法,去续编故事、创编故事,由此增强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就是要求在教师启发下,幼儿不但能记忆、背诵现成的语句,而且能理解其意义;能运用推理,认识并未直接感知的事物;能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去理解无具体形象的抽象道理。

3、帮助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会遇到矛盾,产生问题,比如《金色的房子》《大黑马是怎样找到的》作品本身向幼儿提供了解释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作品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有效地促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模拟去尝试。

三、语言文学教育与幼儿社会性和道德发展

在社会性和道德发展方面,幼儿园文学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具体为如下几点。

第一、向幼儿提供了社会性行为的榜样。《萝卜回来了》里的小免和其他动物,他们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了仿效的榜样,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讨论和鼓励作出判断,使他们更深入地认识和学习正确的社会性行为。

第二、激励幼儿对文学作品中品德行为进行探讨,幼儿从作品中看到主人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通过对照,从中提高自我的能力。无论我们是否有计划在选择作品,语言文学作品中总蕴含着不同层次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学习便使幼儿自己地去思考和讨论。

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差,童话故事等给幼儿提供正确进行道德判断的”模特“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幼儿在学习中道德判断能力得到发展。

四、语言文学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及创造力发展

在语言文学教育中,幼儿不仅如何可以得到道德情操方面的美的熏陶,还可以从中感到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的美。同时,语言文学教育还可以提供给幼儿参与多种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围绕一个故事的教学我们往往组织其他多种艺术活动。如唱歌、表演 、画图、剪贴等,其中表演游戏幼儿通过自选角色,根据故事情节很投入地表演,用语言动作再塑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幼儿因此获得机会去表演的经验。最重要的是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有关艺术创造的成功感。

艺术想象力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核心,幼儿在聆听童话故事时,需要调动一切艺术想象在脑海里再现作品所展示的图景,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或编故事时,也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按照作品提供的线索来表现或发展内容,这样就使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得到充分展开,并有各种机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对幼儿的语言、智力、社会性和道德以及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语言文学教育在上述各方面存在的价值,就是它所有特殊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读后感: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关键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听懂学说普通话。我觉得在幼儿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培养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利用生活环节零碎时间,组织幼儿语言活动。

1、利用入园活动让孩子说。

老师的心情会直接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那么作为老师应该乐观。早晨孩子入园,就面带微笑去迎接他,与他交谈。引导孩子讲一讲早晨在家的一系列情况,如:“我今天很开心,奶奶给我烧早饭,爸爸送我来幼儿园。”这些话看似平淡,但它能培养孩子说一段话,把一件事讲完。

2、利用动画片让孩子说。

动画片比较适合孩子。孩子也离不开动画片。在动画片播放时,让孩子一味的看,对他没什么好处。在孩子看动画片时不妨试用暂停法让孩子说一说,“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对动画片的高度讨论开始了,表达的内容花样百出,让人惊讶。应此,动画片可以纳入我们的语言教学。

3、利用围坐交流让孩子说。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爱说。在休息时刻,不妨让孩子围坐在原地进行交流,教师可做倾听者,孩子说得好就拍拍手、点点头,给以鼓励。不在表达的孩子引导他们去倾听,让孩子有倾听的习惯,从而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

正是在这样一些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孩子们各种生活经验,并给幼儿提供广泛的多种多样的运用和学习语言的机会,又根据各类经验的不同特点,发挥了他们对语言学习的不同作用,使孩子们从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得到了更有效的发展。

有效教学让孩子悦读

上周五有幸参加了在我园天妃园区举行的“南湖之春”幼教选拔赛。因为上午当班,只听了下午的两个活动。

一点半下午的活动开始了。首先由上午执教的四位老师进行说课,由于上午没有听课,只能通过教案和老师们的反思性说课对活动进行了解。二点半左右,由新埭幼儿园业务园长刘亚平执教的大班绘本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开始了。在听刘老师上绘本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之前,我也听过或接触过绘本阅读,但对它的理解只是带领孩子阅读一本有精美插图的书,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听了刘老师的课,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原来绘本阅读也挺丰富,挺精彩的。当刘老师出示第一张PPT时,我感觉好像在哪里看到过,当她把绘本发给幼儿时,我忽然想起,带女儿逛新华书店时看到过。那是,我只是出于对女儿阅读兴趣的了解,粗略地翻了一下那本书,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是一个令孩子们开心的绘本故事,在整个故事学习中,孩子们都被鼠小弟的形象逗笑了,并且不由自主地讲述着自己鼠小弟有趣的故事。

在刘老师的引领下,我发现孩子们在跟着老师演绎故事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聪明。也就是说在绘本故事教学中,让我发现了更多孩子的聪明才智,包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讲故事能力等等。这个故事是在让孩子不断的猜测中读下去的,有些想象环节设计里没有想出来,但是在课堂上生成了。比如:想想看还有谁回来摘苹果?用什么方法?孩子们都想到不少,甚至连故事本身后面的角色出场,孩子们都能猜想到。这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作者其实真的很懂得孩子。

故事在不断的出现复述中,孩子们都能熟练运用了。有些能干的孩子讲故事时,都能抓住了动物的神态动作词语来描述,令人惊喜。看来,在绘本故事中进行语言训练还是很有效果的。但要选好绘本。

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足以给师生共同的学习带来鲜活的生机。绘本阅读能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不同以往的快乐,而后孩子的心胸开阔了,头脑灵活了,表达力取得发展了。学习生活中多了绘本,能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绘本阅读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孩子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给孩子讲故事的三大策略

孩子经常缠着大人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心。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

一、选材很重要

故事种类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听。我们应选择那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来讲。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材也不应该一样,给二三岁的孩子讲,要选择那些主题明朗,爱憎分明,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故事,而给五六岁的幼儿讲,则要选择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否则,给小的讲复杂的故事,他们听不懂,给大的讲简单的故事,对他们又没有吸引力。

二、身体语言不可少

给孩子讲故事时,身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因为孩子们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认识上也多是感性认识,所以当你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意思时,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印象,并给孩子一种亲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欢迎。

三、让孩子开口

一个故事讲完了,可围绕故事给孩子提出几个问题。如:讲完《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你可问孩子:“孔融把大梨送给了谁?”“孔融自己吃了个什么样的梨?”……这样既能帮助孩子记忆故事情节,锻炼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孩子开口,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当孩子对你讲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记忆和理解之后,你就应该让他自己试着讲述,忘了的地方给他提示,让他接着讲下去,这样无疑会鼓励他讲故事的积极性,天长日久,这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指导孩子看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立意高、并且有学习意义的故事和书刊。让幼儿多听、常看、勤讲,日积月累,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2)教会孩子归纳总结所看书的内容,比如用一句话归纳这个故事该怎么说,用两句话归纳这个故事该怎么说,用三句话归纳这个故事该怎么说,有时候和孩子比赛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把事情的内容讲清楚,越短越好,孩子在看书读书中游戏亦能玩的兴致很高,不亦乐乎。

(3)训练他的表达能力,有时候和孩子一起看完一个故事后,我提议和孩子一起来演绎所看故事的内容,家长和孩子各扮演一两个角色,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而一个幼儿想用语言进行社会性交往,是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得到情感,智慧和语言交往上的满足的,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戏中得到满足。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这时他既是角色又是自己。在游戏中,他们学会发现自我语言与他人语言的区别。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扮奶奶的孩子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奶奶说话不是这样的。一方面,他清楚知道自己不是“奶奶”,但另一方面他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奶奶”的口气,从而在游戏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了孩子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4)引导他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小兔在森林里玩遇到危险,小熊勇敢救人的故事,重点突出的是“小熊救人”。合上书本后让他自己来组织语言讲述故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和孩子一起看,在孩子看不懂的地方为他讲解,在一些地方做适当的横向延伸,用以拓宽孩子知识面,增强现实运用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应特别关注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让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求,有与人交往的需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幼儿在听故事和看书中学会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语言的学习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当时的需要,并为幼儿口语表达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角色扮演类游戏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如下:

一、突出指导重点。

1、关注幼儿角色扮演,增强幼儿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每位幼儿都扮演一个角色,想像这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并进行模仿和创造,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幼儿对所扮演角色的认可和领会情况直接关系到角色游戏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角色扮演,增强其角色意识。

2、关注游戏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

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指导的主体,要自始至终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扩展游戏内容。在游戏的不同阶段,教师观察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3、关注幼儿需要,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游戏主题,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教师应当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方式,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游戏,不能在游戏之前设计好游戏主题、情节,让幼儿成为实现教师预设脚本的演员。

二、注重指导方法。

1、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

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游戏,是教师指导角色游戏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扮演一个适宜的角色,如“娃娃家”的客人、“蛋糕店”的顾客、“小医院”的病人等,用角色的语言、动作等参与游戏,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游戏的情况,还可以设置疑难情景,帮助幼儿扩展情节或者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2、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角色游戏离不开想像和模仿,幼儿模仿和想像的素材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到角色游戏中去,能够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情节和内容,反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积累的经验也能对其适应生活、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3、以游戏材料为媒介进行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具体直观的游戏材料往往比对语言更有兴趣,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巧妙、恰当地运用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给幼儿带来游戏灵感。

4、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幼儿讨论不仅是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游戏开始之前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重温上一次游戏的经验,对本次游戏的开展进行预想,做好游戏的心理准备。

5、运用多种方式讲评。

讲评是角色游戏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讲评能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高游戏水平,引导游戏深入发展。

三、把握指导时机。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游戏时幼儿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自由且极具个性地表现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常常忘记周围人和事的存在。这时,教师要用一颗童心去欣赏孩子们的游戏,用一双专业者的眼睛去观察孩子们的游戏,了解孩子们的游戏情况。

目录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二)角色游戏目标的界定 2 二、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3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3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3 三、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3 (一) 活动材料的准备 3 (二) 活动的准备 5 (三) 活动过程 5 (四)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6 (五) 评价反思 7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8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的原则 8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郭基丽摘 要:角色游戏又被称作角色扮演,即幼儿园的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通过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反映出幼儿的印象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设计实施角色游戏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的效果,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重视度还不够,存在着幼儿对游戏适应性不强、对游戏角色认知度不够等问题。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着重分析了教师要热河把教育目标作为基础,有计划地去设计实施角色游戏。让参与到角色游戏的幼儿都能根据自身的意愿来选择游戏的内容与伙伴并且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探索。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设计;实施目录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二)角色游戏目标的界定 2 二、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3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3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3 三、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3 (一) 活动材料的准备 3 (二) 活动的准备 5 (三) 活动过程 5 (四)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6 (五) 评价反思 7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8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的原则 8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郭基丽摘 要:角色游戏又被称作角色扮演,即幼儿园的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通过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反映出幼儿的印象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设计实施角色游戏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的效果,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重视度还不够,存在着幼儿对游戏适应性不强、对游戏角色认知度不够等问题。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着重分析了教师要热河把教育目标作为基础,有计划地去设计实施角色游戏。让参与到角色游戏的幼儿都能根据自身的意愿来选择游戏的内容与伙伴并且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探索。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设计;实施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 play inkindergartenGuo JiLiDepartment of education, Yibin University, Yibin, Sichuan, 192001774Absrtact: role play is also called role play, that is, kindergarten children play different roles. Role play is a kind of game that reflects children's impression through children'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Role play is the most typical and characteristic game in early childhood,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bility. Kindergarte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playing game is not the pursuit of temporary effect, but hope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this way,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bility in all aspects. At present, China's Kindergarten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role-play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children's weak adaptability to the game and insufficient recognition of the role of the game.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playing games in kindergarten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that teachers should design and implement role-playing games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al goals. Let the children who participate in the role-playing game can choose the content and partners of the gam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ishes, and make the children actively explore the surrounding things. Key words:Children;role play;design;Implement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家长们希望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学到知识。如何设计和实施角色游戏是摆在我国学前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角色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从而创设活动环境,使得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能够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学习的内容与合作的伙伴,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够自主的进行操作与探索。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很大的帮助。 (二)角色游戏的目标 角色游戏是一种能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通过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完成自主学习的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有目标,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目标。角色游戏也一样,目的包括了五大领域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角色游戏就是希望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还能够通过角色游戏活动的延伸加强小朋友的知识。角色游戏的展开能够使得幼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优势和获得成功经验的机会。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有的老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只是在幼儿旁来回走动以保证幼儿的安全;或是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直接亲自去解决幼儿遇到的困难;有的来时在幼儿进行角色有字的过程中甚至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游戏,不管幼儿的心理动态及现阶段的幼儿对于游戏的认知与操作的阶段都不了解。 下面是我九月到十二月在Y市J幼儿园接近四个月的实习中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简单的阐述,我所在的是J幼儿园新园,教师大多以实施教学和布置相关主题的环创为主。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一边做手头工作一边观看幼儿游戏,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未予以及时的纠正,没有给幼儿正确的引导。例如:有一位幼儿的个性比较要强,在玩角色游戏餐厅主题扮演时,该幼儿每次都是安排其他幼儿扮演自己不愿意扮演的角色,很多幼儿都跑去向老师告状。而此时老师只顾着做自己手上的事情,轻描淡写的在口头上提醒这个幼儿要与其他幼儿协商,老师并未付出实际行动去及时、正确的引导幼儿。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有的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角色”的设定不合理,导致幼儿对游戏角色的适应性不强。适应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幼儿对自己的角色不满意,想换角色;有的幼儿甚至没有角色的选择权。如有的教师在班级设计的消防员角色、美容师角色,由于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度不够,则不想参与。例如:中班的幼儿在参与美容师角色的游戏时,幼儿担任小小美容师的角色,一名幼儿担任美容小顾客的角色。第一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全程一直用毛巾给小顾客擦脸,擦了一会脸,没过一会儿注意力就转移到小顾客的头发上去了,就开始偏离美容师的游戏主题。而躺在沙发上充当顾客的幼儿逐渐开始了不耐烦,对游戏失去兴趣。很快两名幼儿就结束了小小美容师的角色游戏。因此,教师在角色的创设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等,创设适用性强的角色。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活动材料的准备 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与载体就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幼儿能够在主动操作玩偶的过程中获得信息概念的积累与发展动手能力。科学地投放角色游戏当中的各种材料能够充分地挖掘其教育价值。开设角色游戏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游戏中的扮演与玩偶的选择,如小班的角色区可投放厨师用的废纸杯、超市的奶盒、文具店的彩带、超市的双面胶、医生的听诊器等鼓励幼儿自己根据材料来想象角色。通过利用角色区丰富的材料,来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自信心、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幼儿游戏离不开玩具,正是由于玩具的吸引幼儿才会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情节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玩具,玩具的投放与提供显得尤其重要。 给幼儿提供多种低结构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自己拓展或者以物代物。未成型玩具即是指玩具的形象性低。比如医生所用的体温计只是一根小棒,菜市场的称只是一个圆盘。未成型玩具适合在中大班幼儿提供,让幼儿发挥想象的基础上,使用玩具。当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或情节时,百宝箱的提供正是解决没有玩具的方法。在百宝箱内提供纸笔油画棒绳子剪刀等工具,让幼儿当场创作玩具。如在小吃店的游戏中,小楠小朋友想要吃面条,可是店里面刚好没有面条,聪明的厨师忠宝马上到百宝箱找了一块橡皮泥,用所学过的技能“变”出了面条,在这个游戏中,橡皮泥就属于未成型的玩具。 在幼儿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加入新的材料,往往会让幼儿对所熟悉的游戏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幼儿一起参与材料的准备工作。幼儿是游戏的主人,需要哪些材料,材料的收集及运用,幼儿自有他们的想法,让幼儿参与材料准备工作,能更好推进幼儿游戏。如:为幼儿提供游戏半成品或原材料,幼儿在游戏前获得了对材料探究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便开始用这些材料来代替,也就开始真正的游戏了。可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有助于幼儿探究的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信和成功感。 (二)活动的准备 幼儿的年龄小,接触社会的时间短,社会经验少,又受其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像成人一样从书中获取知识。因而,教师必须要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使幼儿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游戏水平,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幼儿对外界的事物有了较丰富而深刻的印象,为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创造性提供了条件。否则组织游戏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生活其实就是一本书,这本书正因为它的通俗易懂,让孩子容易接受。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如在玩娃娃家之前,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家里观察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什么事,看看妈妈是怎样洗碗、洗菜,看看爸爸下班了做一些什么事。在这之后,娃娃家的爸爸便懂得了在下班后,看看报纸,看看电视。而妈妈也懂得了如何照顾娃娃,如何做家务。 第二,教师要有目的丰富幼儿的经验。除了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外,我们还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知识。比如中班的孩子想开理发店,可以组织幼儿到附近的理发店参观。让孩子看看理发师如何理发,如何接待客人,让孩子认识理发的工具。孩子有了知识经验,在游戏中会有更好的表现。在一次游戏中,我以一名顾客的身份观察理发店的游戏情况。负责招待的小云马上请我坐下,并拿出了许多的发型图为我选发型,接着又带我去洗头发,最后请理发师志星小朋友为我理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对真实生活的反映。 (三)活动过程 1.确定游戏主题:在确定角色游戏主题与内容时,要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讨论确定游戏主题。 2.制定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游戏前正确引导孩子们讨论: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要做些什么,要怎样做等,保证游戏有序地进行。 3.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4.灵活选择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进行角色游戏指导: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还可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四)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细心观察很重要,只有观察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才能很好地有效指导角色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并没有做到细心观察。有的教师则完全和孩子打成一片,忽视了自己的指导作用,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幼儿在遇到问题而无法解决时,教师的介入能促使角色游戏继续开展。许多幼儿到了幼儿园之后,才真正有了与同龄伙伴进行交往交流的活动。然而幼儿在交往中或多或少地会发生冲突,此时,教师可以在一旁仔细观察,让幼儿在冲突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并且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当幼儿无法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冲突时,教师再提供建议帮助幼儿消除冲突。 角色游戏是存在一定难度与挑战性的,他们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会发生冲突,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玩下去,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状态。例如,在一个班的角色区,幼儿A在扮演建筑师用积木搭“高楼”,而幼儿B则在扮演飞行员在幼儿A旁边玩飞机,每当幼儿A的“高楼”。终于搭好时,幼儿B的“飞机”就开过来,撞倒了幼儿A潜心搭建的“高楼”,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判断幼儿B的行为是否是一种真正的“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幼儿B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幼儿A的“不悦”,每当“高楼”被撞倒以后,幼儿A就迅速地又开始搭“高楼”,似乎在等待着幼儿B飞机的到来。他们俩的这种表现,告诉了我们两个男孩现在正在默契地玩一种合作的“游戏”。如果我们对幼儿的行为不进行仔细观察,把幼儿B的行为错误地判断为一种“攻击性行为”而加以制止,中断了幼儿的合作游戏,构成了不必要的干扰。 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注意介入的时机,让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自由的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利用幼儿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有效性的提高。 (五)评价反思 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积极地采用纵向评价能够使得幼儿在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也可以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角色游戏的体验,主动地去探讨角色游戏中的问题,提高角色游戏水平。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反思的基础上,让表现优异的幼儿来讲述自身是怎样玩。怎样选角色的;教师还可以讲评引导幼儿讨论解决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自助地想办法改进角色游戏的布置,通过开放式讲评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对角色游戏中幼儿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教育。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教育,给幼儿留出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角色游戏中地这一现象,使幼儿在随机教育中获得经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成功和愉悦。 教师还应该注重创造角色游戏中宽松的环境与氛围,做到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由交换角色,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案例:在大班角色游戏中开展“我是小小演员家”的角色扮演。小演员家一直是孩子们的最喜爱的,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区里投放了大量的头套、手偶、帽子,各式各样的服装等。几次活动,幼儿们都扮演了好多自己想当的角色,也有了一定的游戏经验。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游戏之前老师可以激发孩子们大胆的设想:“扮演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人”。说干就干,幼儿们开始了自己的分工:有的穿警察的服装当小警察;有的带上消防员的帽子扮演消防员叔叔;有的两三个一起合作开超市……这组小朋友在自由的扮演中有了重大的发现:要想扮演的最相像、最贴切,一定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场景。他们扮演小警察、消防员、超市老板,幼儿还扮演起了新娘新郎,还让长得最小的幼儿坐在了花轿里,玩起了抬花轿的游戏。幼儿是在与同伴共同游戏的环境中不断进步的,角色游戏也是影响幼儿进步的重要关键。因此,教师平时应该注重给予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要保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儿童的自主创新及学习能力。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则 在幼儿进行游戏之前教师就应该根据自己班上幼儿的特征来组织游戏,所以教师必须足够了解幼儿,能够分清楚幼儿的身心发展与成人的区别,并且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把承认的特点当做幼儿的特点,因此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例:设计出类似“机器人服务员”之类的自始至终没有语言活动的角色,或让孩子坐着单调孤燥地重复某一动作,甚至教师一手操纵整个游戏的情节变化。这与其说是创造了一个幼儿的游戏世界,不如说是成人编导的一台戏。 教师还要避免过多地指责孩子的游戏行为,不要为了加强游戏的教育性,而动辄批评幼儿。例:认为民警应该始终站在岗位上,不得越雷池一步,否则斥之为不守纪律;看门人必须死守着门,不得干其他的事等。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幼儿自身的意愿。最大力度的发挥出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从游戏主题的确定到角色的分配,再到情节的安排都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做选择。但是幼儿按自我意愿进行活动并不是指教育上的消极和被动,而是把细心管理和尊重幼儿作为核心。   指导游戏是通过游戏者与指导者之间具有共同的游戏体验才得以收效的。尤其在角色游戏中,那种对游戏设置种种清规戒律的命令式的指导方法,是不会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游戏体验的;同样,那种只会被动的跟在孩子后面,而当出现乱子时,只会责备孩子的消防员式的指导法,也会中断孩子的游戏体验,使孩子产生不快情绪。间接指导要求教师置身幼儿的游戏环境,但并非是自始至终与孩子一起游戏,而是之在孩子周围进行周密观察,在幼儿需要和教师认为必要时,以游戏角色的身份给予指点,使孩子及时得到暗示和引导,这种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由于幼儿对于危险因素认知不清晰,不具备抗危险的能力。由此,幼儿教学机构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游戏活动开展领域。例如,装潢过程中,选用无污染的材料铺设教学设备,减少幼儿的刺激性。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鲜明的色彩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奠定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开发幼儿想象力。幼儿有着天生丰富的想象力,只是内容表达不够具体。由此,培养幼儿将想象的事物表达出来,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机构应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增加游戏内容,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教师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如果一直让幼儿玩一种游戏就不能满足幼儿的成长以及各类能力的发展需要,不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并且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地修改游戏,不断地推出新的游戏。丰富了游戏的类型与方式就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焱著.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梁周全,尚玉芳主编.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6]丁海东.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孙向阳.幼儿园区域活动全新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 [8]吴晓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9]朱若华.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研究[D].朱东师范大学.2005. [10]董素芳.结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对儿童结构游戏行为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1]刘雪.角色游戏中幼儿使用物质材料状况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D].2007 [12]方建华.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D].2008 [13]杨姗姗.幼儿园结构游戏材料配备与使用的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D].2009. [14]张哲.教师介入幼儿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 [15]李钦.游戏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16]潘月娟.适宜开展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J].教育导刊.2002. [17]王益文.张文新.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11). [18]刘萍.角色游戏材料提供的策略[J].早期教育2005.12. [19]包建国,徐洪,严文琪.角色游戏材料的分类提供[J].2007 [20]阿正荣.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前教育课程.2007.8 [21]黄红梅.注重发挥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开展角色游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 [22]何翔.幼儿角色游戏的价值与作用[J]新课程(教研版),(2009. 6). [23]李燕.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10). [24]曹洁.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J].新课程(上),2017(10). [25]李艳.关于幼儿园教育中游戏环境创设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3(4). [26]李建群.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现代教育科学,2013,(6). [27]赵玉洁.浅谈角色游戏中公共区域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百家.2013(7). [28]徐佳.浅谈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J].安徽文学.2013(10). [29]唐洪,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手机号多少J],今日教育.2021,(05) [30]王勤,优化游戏材料投放促进角色游戏开展[J],基础教育,2021,(12)

幼儿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关于幼儿期的幼儿 教育 教学,你有何看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一:互联网时代幼儿教育教学研究 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信息的传播进入了光速时代,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把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把 网络技术 和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促进了家园互动,促进了师生互动,家长满意,幼儿高兴,我们的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一、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大胆使用数字化工具 这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不能漠视数字化工具的出现。直接一点儿说,我们不要怕幼儿开电视、玩手机、打电脑……这些都属于生活工具,只要家长正确引导,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现在两三岁的幼儿,还没有上幼儿园,就能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有模有样,稚嫩的小手指上下左右一划,音乐响起来了,视频打开了,图画跳出来了,很多爷爷奶奶都异常吃惊,连连叫绝。因此,在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是完全可行的。比如,我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先指导幼儿打开一体机,然后指导幼儿点选菜单,在一体机上找到各种图形,接着让幼儿观察图形,试着说出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玩得开心极了。然后我给幼儿分发磁力片,让他们说出每一个磁力片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的图形,让幼儿自己去识记。接着,我在电脑上进行演示,把磁力片组合在一起,搭成一个小房子,小朋友们瞪着大大的眼睛,开心极了。最后,我让小朋友自己动手,用磁力片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搭建了一列火车,有的搭建了一艘轮船……尽管不完美,甚至七扭八歪,但小朋友们喜欢玩,玩得忘乎所以,这里,没有知识的灌输,只有兴趣的引导。小朋友们在玩中获得知识体验,在玩中发展智力因素,在玩中培育创新意识,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无需刻意安排。网络技术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让小朋友的活动更直观,更具有情趣性。这种形式生动活泼,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可企及的。一体机走进课堂,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它是声光电的组合,不仅有五彩的画面,更有曼妙的音乐和清脆的声音,对小朋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让小朋友自己动手,学习简单的操作,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而且能保护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鼓励幼儿与老师互动,欢迎家长参与其中 一体机的功能十分强大,操作也十分简单,轻轻一点,眼前立马五彩缤纷,既有高天流云,又有山河湖海;既有草绿花红,又有莺歌燕舞。可谓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老师与小朋友互动、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创造了条件。我多次组织了“诗配画,背古诗”活动,我利用一体机展示画面,让小朋友伴着音乐背诵古诗。我展示的第一个小视频是:皓月当空,月光如水,一位诗人站在屋子里,一会儿仰望明月,一会儿低头沉思。小朋友们有的举起了小手,有的站起来,有的喊起来,一点儿也不拘束,是优美的意境感染了他们。一个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背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时此刻,我和小朋友一起走进了诗画的王国,那里有思国怀乡的诗人,有汗流浃背的农民,有吹着短笛的牧童,有雪中垂钓的渔翁……一个个次第登场,随着音乐,是那么的从容,那么优雅。我和小朋友沉浸在优美的画面里,沉浸在浓浓的诗意里。我还组织了“听音乐,背 童谣 ”活动,伴着舒缓的音乐,我和小朋友们载歌载舞,一个小朋友打着手势,慢条斯理地背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一体机画面中,一片绿草地,一个小房子,一只小白兔,还有一盘萝卜和青菜,这简洁的画面,把小白兔那活泼可爱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童谣的魅力,这就是网络的魅力,让老师和小朋友的互动变得轻松自在,变得妙不可言。我还把小朋友的妈妈请来了,让她们和自己的宝贝儿一起练习剪纸。我们在活动中,先观看了剪纸视频,有心灵手巧的老奶奶,剪得又快又好,栩栩如生;有不紧不慢的小朋友,剪得像模像样,一丝不苟。接着,进入剪纸操作阶段,看谁剪得好,看谁剪得多,看谁剪得快。小朋友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妈妈帮着孩子擦汗,帮着孩子铺纸,帮着孩子数数,小朋友则使出浑身的解数,一会儿一个大青蛙,憨态可掬;一会儿一只小蜻蜓,小巧玲珑;一会儿一只大白鹅,昂首挺胸。孩子看看妈妈,笑了;妈妈看看孩子,笑了。这种动手活动,有亲情的融合,有能力的发展,一切是那么自然,一点儿也不造作。亲子制作,是合作,是交流,是共享。一切有赖于网络,一切有赖于亲情,一切有赖于师爱。 三、借助互联网,组建家园互联QQ群 我借助互联网,组建了QQ群、微信群,我和幼儿家长都可以参加群互动。我把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情况记录下来,上传到QQ群和微信群,幼儿家长第一时间就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玩的开心么?吃的好么?睡的香么?家长们了解了孩子的在园情况,工作就踏实了,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家长们还会把孩子在园的情况,让邻居去看,让同事去看,成了生活中的一道大餐。幼儿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视频传给我,小朋友自己会洗手了,自己爱洗脚了,自己会穿衣服了,都成了妈妈感兴趣的话题。亲子阅读,是爸爸最关心的,孩子在听 故事 ,听得入了迷。我大胆利用互联网,通过家园互动,老师和幼儿家长互动,我们把幼儿教育搞得风生水起,家长喜欢,老师喜欢,孩子更喜欢。通过互动,拉近了老师和幼儿家长的距离,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作者:何继红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第九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季诚钧.学前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方晓义.怎样做父母.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二:幼儿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论影响下,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更加关注。新时期,幼儿教育已经进入到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阶段,因而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幼儿教育中是大势所趋。首先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结合幼儿教育发展实际,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教学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了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卫星通讯技术、音像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因而,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幼儿阶段是素质教育的起步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普通教育理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1]。把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使幼儿教育与时俱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传播快、内容丰富、实效性强等特点,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形成清晰直观性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幼儿喜欢新奇,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增强幼儿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化的教育方式,不仅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化特征,久而久之,还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快乐的氛围中,增强情感体验[3]。例如,在 语文知识 内容学习的课堂上,尤其是在语言学习模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在课前准备好视频教学课件,并以图标的形式在电脑桌面上展示,大班的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与 爱好 来选择自己想要进行语言练习的内容,进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对话练习。又如,在舞蹈表演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媒体视频,向幼儿展示出风格各异的儿歌、舞蹈。在《化蝶》舞蹈的学习中,教师利用教学课件把角色与音乐进行有机融合,使幼儿对蝴蝶飞舞的情景有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而且舞蹈动作十分形象。 2.游戏教学,加深理解 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实现快乐教学的基本途径,同时对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4]。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幼儿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全身心投入,不分主客体,和其他小朋友之间尽情交流与沟通。在充分的互动中,拓展思维,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首先播放相关视频,通过动态化的视频,使幼儿对故事中小蝌蚪与鹅妈妈、乌龟妈妈及鱼妈妈之间的对话内容有所了解,之后将幼儿进行随机分组,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幼儿开展《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同时,教师要可以播放相关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游戏氛围。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发挥 想象力 ,丰富对话内容。另外,由于幼儿在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生活化角色模仿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一同进行联合教学,家长利用数码相机把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把这些视频播放,引导幼儿对这些生活角色进行扮演,不仅能够缩短教师的讲解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还由于幼儿对生活中的这些事物及交际比较熟悉,因而,理解和模仿起来比较容易。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引导幼儿积极发现问题,使幼儿的得到发展。同时由于幼儿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此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相关的影像资料,对问题进行解答。比如,对于一些中班的幼儿,他们对坐公交车要不要买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对此,可以播放乘车要买票的视频资料,当幼儿看到上车要主动买票或者出示月票的镜头后,就会懂得上车要主动买票的道理。 3.播放视频,提高幼儿自律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律能力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幼儿教师可以认真分析幼儿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视频动画,加强对幼儿的正确引导,提高自律能力。比如,幼儿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猴子过桥》的视频动画,动画片主要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只有一座独木桥,每次只能通过一只猴子,但是小猴们你争我抢,都想第一个过桥,结果在互相挤推中,有的小猴被挤到了河里,有的被挤伤了,此时老猴王说道:“如果你们再这样争抢下去,谁都过不了河,就让我们排队吧!”在猴王的指挥下,小猴们顺利地过了河,并且吃到了美味的桃子。教师通过播放类似的动画视频,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观赏兴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文明礼让的道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总之,由于教育技术优势颇多,彰显了时代特色,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一环,因而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的研究,采用科学化 措施 ,丰富幼儿 教学 方法 ,优化教学结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增强课堂实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幼儿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虞春艳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伊斯兰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范丽娜.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1):15-16. [2]宋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教学[J].广东科技,2012,06(10):24-25. [3]李红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幼儿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9):20-21. [4]风爽.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3,3(12):18-19.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三: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均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教育策略比较受幼儿的欢迎,而且游戏的趣味性是幼儿能够有效配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探究了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且探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游戏;有效应用;教育策略 幼儿教育过程中操作最为简易的方法就是运用游戏教学。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等均处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教育策略比较受幼儿的欢迎。游戏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游戏的趣味性,它是幼儿能够有效配合提高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第二个特点是娱乐性,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教育策略的实施运用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教育,不断提升认知水平;第三个特点是启发性,幼儿教师把启发性与开导性项目加入游戏教学方法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受到心灵的熏陶与感染,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力与创新能力;第四个特点是互动交流性,幼儿亲身参与体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幼儿更加有效地接触人际关系,从而巩固自己的社会属性,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一、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游戏教育策略的原因 1.游戏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明确指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首要工作。如果在幼儿教学和教育活动中选择,首先应当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为幼儿们开拓较为广泛的游戏空间,让幼儿能够有效开展各类游戏,以保证天性不受到压制,并且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游戏会使幼儿有效获得快乐,而快乐的心情能够保持幼儿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状态,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游戏教育在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可以锻炼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游戏方式内容多种多样,而且多姿多彩,游戏形式中往往包含诸多教育因素。良好有趣的游戏教育,让幼儿可以有效感知自身与周围的一切,使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激发与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益智型的游戏项目更能有效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生活常识,使幼儿开始对生活初步了解。有的游戏项目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幼儿会掌握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并且使观察、探索、比较及验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有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感性能力,有的游戏项目可以锻炼幼儿的理性能力,通过多种游戏方式的综合运用,幼儿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初步完善。 3.游戏教育能够帮助促进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形成。幼儿教育工作的最重点应放在对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培养上,良好的情感与人格修养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既是游戏的参与者,又是情感的体验者。参与游戏活动中,幼儿会带着一定的情感与情绪,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变化会受到游戏互动的影响与制约,变化较多的游戏活动类型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心情与情绪体验,这样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将来的情感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并且促进完善人格的形成,使幼儿在未来可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自我发展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4.游戏教育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能力。可以说游戏项目是幼儿接受教育期间最为喜爱的活动,同时是幼儿之间互相交往、沟通交流的最好方式,它能够使幼儿在玩中主动学习且在逐渐接触同伴的过程中扩展自身的社会属性,养成愿意与别人交往的好习惯。幼儿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们的引导与告诫也会发挥重大的引导作用。比如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告诉孩子友好善待朋友,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在一起玩玩具时应当学会礼让与谦虚,不要争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和谐、亲密、友善的关系,并长时间进行巩固充实。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幼儿还可以充分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不断增加社会交往的 经验 ,不断提升幼儿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幼儿教育中实施游戏教育的有效策略 1.游戏教育策略在一般教学项目中的运用。幼儿教师应当适当将游戏教育模式引进一般的教学项目中,通过广泛的游戏项目的开展,激发幼儿接受教育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把游戏教育模式带进 童话故事 的讲述中,在《小红帽》童话故事教学中,可以让 儿童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扮演小红帽的形象,并在集体中进行统一展示,增加游戏教育的乐趣。在讲述《丑小鸭》童话故事中,可以采取故事接龙讲述的方式,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游戏教育策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体育项目游戏教育应当适合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和接受规律。充分坚持由浅入深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为目标。体育类游戏应当既满足幼儿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更发挥他们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教育策略在幼儿自由活动时的运用。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特点及游戏的兴趣点,向幼儿介绍具有适应性的游戏方式,比如传统的跳房子、跳皮筋及沙包游戏等,这样可有效丰富幼儿的课外游戏生活,也能够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总之,幼儿教育教学中,游戏教育模式的运用早已不新鲜,在当下幼儿游戏教育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游戏教育的重要应用价值与意义,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游戏教育的基本特点,并探讨科学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为幼儿的学生与成长提供良好的游戏教学模式。 作者:薛褚亚 单位:张家港市德美幼儿园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1.即幼儿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2.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用旁白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儿童记忆复述故事,重点集中在理解作品内容,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3.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

二,组织指导注意事项:1.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生活经验。2.根据作品中的主要活动情境来设置场景,布置游戏区。3.在游戏表演区放置-定数量的玩具和材料,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拓展游戏表演的内容。4.角色的扮演基本上由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5.指导游戏,可以采用外部干预、内部干预两种方法。外部干预即教师在区域外及时向幼儿提供合理性建议,控制过分的行为。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内部干预即教师扮演游戏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引导儿童的游戏进程。

我园的特色活动是绘本教学,数学绘本也是其中的一类。在开展数学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我和搭班老师充分挖掘数学绘本价值和数学元素,开展了一系列数学绘本表演游戏活动。但由于表演游戏是对绘本作品的再创造,又加上又是初次尝试数学绘本表演,孩子往往因为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却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给予正确的指导方式与策略。

一、开展数学绘本表演游戏的活动形式

1.舞蹈剧 2.音乐剧 3.歌舞剧 4.魔术表演

二、开展数学绘本表演游戏的指导与策略

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是再现作品内容的创造性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能培养幼儿活泼的性格,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1.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绘本——挖掘数学元素

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是幼儿表演好绘本的前提,而我们这里所要表演的是数学绘本,那其中对数学的理解并需要表演出来,那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其次要把含有数学元素的东西用表演的方式表演出看来。如:《拔萝卜》中有几个人、萝卜按从小到大的次序被拔出来,都要表演出来。

2. 指导幼儿分配角色——体现数学元素

根据作品内容和角色特点,以及数学元素需要在哪一个角色中体现,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探索,选择自己适合的角色,幼儿先自主组合,选择和自己组合的表演对象,对于不合理的地方,教师要以建议的口吻和幼儿商量,使幼儿都找着自己适合去表演的角色。如:绘本《边游行边数数》中,各种小动物的出场都含有数学元素,有数量、有空间方位的排序,都需要用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

3.活动过程组织——人人表现数学元素

由于在每个作品中能够体现数学元素的角色不多,教师可以让幼儿分组表演,并且轮换表演的角色,在幼儿表演完作品后教师给予指导,使下组幼儿表演时更完美。一组表演过后,幼儿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好在哪里,让各组之间相互学习其他组的优点,总结自己组与其他组的区别,从而发现更优秀的表演方式。如:绘本《小精灵》中,一共只有两个角色:单眼精灵和双眼精灵。所以在表演时,可以两两幼儿表演,并且可以自由组合以及互换角色。

4.教师重点示范——凸显数学元素

教师在幼儿活动中要示范表演,这样可提高幼儿表演的积极性,幼儿可从教师身上受到启发,学到各种表演技巧。而我这里讲的示范,必须是能够凸显数学元素的表演。尤其对于小班幼儿,他们刚开始不会做表演游戏,更不要说让他们把数学元素那么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表演出来了,所以老师先要做示范;对于中、大班儿童,教师可让幼儿自主表演,后教师给予指导做示范表演,再让幼儿相互总结进行表演。如:绘本《长长恐龙和短短恐龙》中,教师就要用肢体动作把长和短凸现出来,让下面的观众一看就明白,并且需要带一些夸张的表情。

5.表演技能的训练——语言特色带动数学元素

首先,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应指导幼儿说普通话,准确、流利、清晰,在此基础上,幼儿能准确表述角色的语言,深动表现动物、人物特点,如:尖细、粗大、高的、低的各种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些语言中也含有数学元素,如细、大、高、低等。

其次,演唱表演技能在表演游戏中,声音要符合角色特点,音量适度,不宜太高,节奏旋律较准确,吐字清晰,在作品中,每一个角色都有它独有的特点,每一角色的音色都是不同的。在说到关于是数学元素的词语时,幼儿可以把这些词说的音更重、更夸张一些。

幼儿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教师就要培养幼儿的这些技能,如:点头、拍手、弯腰、拍肩、拍腿等动作,而这些动作中不难看出含有一些数学空间方位,如:左、右、前、后、高、低等等。

三、感悟

可以这样说,数学绘本给幼儿表演游戏活动带来了丰富的可以自由表现的资源,而数学绘本的表演活动也有助于幼儿更深刻地理解绘本。两者相辅相成,却让幼儿受益无穷。在基于绘本表演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们享受着读书、享受着快乐、享受着表演、享受着数学也可以带来快乐!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

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相关合集:

学前

教育论文

相关信息

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浅谈职业教育中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教学模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云计算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研究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浅析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做到优质教育1:1数字学习及其网络教育应用探索试析流浪乞讨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

相关信息

关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初探浅析学前教育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的探索试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教学问题浅谈对学前教育期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情况试论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信息教育探究浅析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浅论学前教育的改革思路及其对应策略关于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浅议学前教育的目的

相关热搜: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

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前教育的本位主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给当前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带来了重新的思考,同时也为各地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依据。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也有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否则会导致学前教育的功能异化。为此,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守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才能产生有效性,才能避免以更为复杂的方式反而获取教育的负效应。

一、相关概念

1.国内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国的幼教界普遍使用。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学前教育及其本位主义

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应遵循学前教育的学前性、基础性的教育规律,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学前性就是指非小学性,因此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防止小学化倾向;基础性就是指在幼儿阶段打好对其一生发展有良性影响的身体、心理、习惯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学前性和基础性体现了学前教育的本位主义,即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二、幼儿园课程设置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课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

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弊端:

1.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幼儿园课程“小学化”指在教学形式、教育内容、每日生活等方面,企图拔苗助长促进孩子的发展。在“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主题调查活动”的调查活动显示:被调查的133所幼儿园100%存在增加小学化课程的现象。不少幼儿园认为本园“小学化”,才能显示出自己办园的优势和特色。

2.幼儿园跟风、照搬现象严重

一些幼儿园不切合实际,只会照搬套用,机械模仿他人。这种被动效仿并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其课程理念、内容选择和活动形式的编制,并结合本园本班实际情况,长期以往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3.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忽略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幼儿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都片面追求技能的培养,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将一些显性行为作为考评幼儿教育成败的唯一指标。

三、造成幼儿园课程不合理的成因分析

1.迎合家长及社会需求。多数幼儿园和教师认为,幼儿园“小学化”是因为家长和社会的要求。例如,幼儿的拼音的掌握程度、识字数量、20以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古诗的背诵量来评价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一些家长以此选择幼儿园,小学也以此作为入学条件。

2.幼儿园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幼儿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近些年来,中国的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层中多是中师或幼师毕业,自身素质仍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少数幼儿园的办园动机不纯。

3.缺乏科学、规范的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在对幼儿园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导致许多幼儿园尚未能建立起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

四、对策

1.增强幼教理论学习,科学化地进行幼儿园课程管理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幼教理论,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端正办园目的和幼教思想。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幼教课程实施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规范,建立和制定科学化的幼儿园课程管理办法,科学化地进行幼儿园课程管理。

2.加大宣传力度,正确理解幼儿教育

教育部门自身宣传学习幼教理论,结合多种形式,积极帮助家长掌握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基本规律,同时加大面向社会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正确理解与期望。

3.良好的师资素养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

一方面,在幼儿园师资培养方面,要切实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组织教学,加强幼教理论、职业操守和幼教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园保教工作培养一批遵循幼教规律的具有高素养的合格师资,以满足目前幼儿教育迅猛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和法规建设,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4.加强对学前教育尤其是力度薄弱幼儿园的建设与监管。

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的情形一般都发生在条件比较落后,师资水平较低的园所。适当改善投资,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这对克服小学化倾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五、结论

总之,幼儿园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课程,更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初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的设置必须坚守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必须坚持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们要加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借鉴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探索教育的本位功能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教育应通过美与艺术的方式,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即“寓教于乐”,这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尤为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育手段,以引导、探究的方式,实现幼儿个性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自我价值的追求与体现,而游戏无疑为一种有效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为进一步探寻游戏与教育的契合点,让幼儿轻松、愉悦地接受所学知识,本期以“游戏”为引,意图找到游戏与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实现幼儿教育的多元化、现代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游戏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确定游戏在幼儿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自从新课改后,教育局对幼儿园课程也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强调全面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注重游戏的协调融合,充分体现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实现游戏与教育的高度结合。为幼儿智力发育与思维开发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同时,也为每位幼儿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促使幼儿的个性与能力和谐发展,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活思维。因此,在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与进步,为祖国的明天打下坚实基础。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对于游戏化的教学机制与策略探索还远远不够。对此,在新一轮的幼儿教育改革中,如何全面贯彻幼儿“新纲要”精神,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是目前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它关系着幼儿教育教学的成效,关系着幼儿园课程的存亡,关系着幼儿的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代学者已经开始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教育有关现象,并将每个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为有机整体。而体育却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认识追求,忽略了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改革中,要明确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性,要注重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设计思想是充分体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但由于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幼儿教育中往往比较重视学习而轻游戏,游戏一直扮演着配角的角色而没有完全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处于一种边缘地带。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游戏化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期唤起幼儿教师对游戏的重视,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加强游戏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 一次成功的游戏活动设计是幼儿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它是否带有教育性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特点与功能的游戏针对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给予的教学意义也大有不同。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游戏过程时,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来选择游戏的方式与种类,还应重点考虑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的结合是否合理恰当、生动有趣。只有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与操作乐趣,然而教学目的是隐藏在游戏中的,教师应使幼儿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发现、体验、收获和运用相关课程知识,促使幼儿在游戏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因此,在幼儿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整个活动过程的把握与调控,如在进行数学教学“玩玩分分——感知8以内组成与分解”活动时,教师可根据幼儿喜欢吃的这一特点设计“运西瓜”游戏,通过西瓜的运送,幼儿直观地看到原本一块的8个西瓜被分成了两份,向幼儿直观地阐述组成与分解里的“分”与“合”,便于幼儿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让幼儿观看西瓜从一定高的斜坡上自由滚落的有趣情景,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加深幼儿对8个西瓜组合与分解的感受与体会,并在游戏后做详细记录,从中发现与总结8个西瓜的不同分法。一次好的活动设计通常需要多个游戏相组合,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游戏之间动静的合理搭配,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游戏交替等问题,以此充分调动幼儿活动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营造活跃的游戏活动氛围。 二、创设游戏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只是一味地以幼儿为对象,多以图像的手法呈现教学内容。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却发现幼儿难以理解与掌握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创设的内涵与意义,不熟悉教师所使用的惯用语法。因此,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很难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教育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为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便于幼儿理解的游戏教学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环境创设的作用。 要合理、有效地运用游戏环境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师幼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师必须创设多个游戏环境,给幼儿自由选择与参加游戏的权利,如: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创设有趣的游戏化教学环境,在教学环节中可以这样对幼儿讲:鸡妈妈有个5个孩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老鹰抓走了一只小鸡,这时提问幼儿还剩几只小鸡?第二天,狡猾的老鹰趁着鸡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又抓了另一只小鸡,提同样的问题,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理解与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间的交流与互动,对构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有促进作用。

幼儿园游戏指导与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 利用人体器官—手来进行表演、想象、表达,利用手上的动作和对应的语言去建造情境展开 游戏 ,就是手指 游戏 。

这种 游戏 内容丰富形象,形式简单活泼,因为可以一边做 游戏 一边唱儿歌,受到小朋友们的喜欢。

不仅如此,手指 游戏 虽然是一种操作性的 游戏 ,但是道具现成,简单好学,还非常吸引小朋友们,这些特点使它在幼儿园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所以,把手指 游戏 合理的科学的应用到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发挥它的意义对小朋友们的智商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 幼儿 游戏 ;手指 游戏 ;幼儿教育

小朋友们每天都会和自己的手打交道,确实也对自己的手比较熟悉,活泼开朗,聪明好动,喜欢玩 游戏 是小孩儿的天性,如果在举办教育活动时取用 游戏 的形式,既可以提高小朋友们的素养又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并且这种 游戏 简单有趣非常易学。

一、运用手指 游戏 教学的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显示在幼儿园日常活动教学中,手指 游戏 的使用频率比较低,也有一些教师表示要提高手指 游戏 在教学中的使用频率。

而在教学效果调查中表明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手指 游戏 的教学效果明显,认为效果一般和不明显的,仅仅只占三分之一。

另外在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手指 游戏 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约一半教师是根据教学需求引入手指 游戏 ,有一小部分教师认为引入手指 游戏 仅仅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等活动,这些情况都反映出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不会很主动的引入手指 游戏 。

小朋友们的年纪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喜欢新鲜的事物,许多教师对于手指 游戏 的内容创新不够内容依旧停留在几个简单的动作,像以前教学儿歌时,导致小朋友们觉得无趣没有意思。

所以教师们应该注意在编创手指 游戏 时,使用过的动作在继续使用会导致小朋友们参与时兴致下降,影响教学效果。

二、运用手指 游戏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许多老师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手指 游戏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必不可缺,对其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最基础的阶段,不能很好的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的运用,或者并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导致小朋友们的教育发展不能更进一步

有些老师知道手指 游戏 对小朋友的成长过程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也认识到了手指 游戏 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运用手指 游戏 想要提高小朋友们的智力和其他能力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注意 游戏 内容的选择,还是运用小朋友们之前做过的手指 游戏 ,或者小朋友们不感兴趣的手指 游戏 ,导致手指 游戏 在教学中没有起到更好的,令人满意的效果。

有些老师注意到了以上两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手指 游戏 ,并且也注意了在内容上的改进,但是并没有做好时间上的安排规划,因此开展 游戏 的次数屈指可数,不能有效果的锻炼小朋友们的手指,也没有很好的起到效果,就更不能收获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

小朋友们喜欢丰富多彩的 游戏 ,有趣的 游戏 才能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使其乐在其中,喜欢上这种 游戏 。

许多教师在带领小朋友们做手指 游戏 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仅仅只是单一的手指 游戏 ,玩法没有创新,时间一长,小朋友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不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别说促进小朋友们手指的灵活以及智商发展了

三、解决方法

1、从教师角度。

对于教师们应该如何提高开展手指 游戏 去提高小朋友的智力,并使小朋友们全面发展,使其在 情感 方面甚至习惯上都得到进步,提出以下几点

(1)增强认识。

为了使小朋友们的手指得到有效的锻炼,进而使其智商、感情等全方面得到提高,教师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手指 游戏 的优点,明白进行手指 游戏 对小朋友们的好处,以思想层面的认识作为基础,实际展开行动,合理安排时间,带领小朋友们进行合适的手指活动。

(2)认真选择。

想要让手指 游戏 受到小朋友们的喜欢,仅仅只是开展手指 游戏 是不够的,许多教师意识到开展手指 游戏 对教学的好处,认为手指 游戏 不仅能够锻炼小朋友们手指的灵活,还可以在 游戏 中提高智商就盲目的开展手指 游戏 ,就仅仅只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 游戏 内容进行认真选择,既要选择小朋友们喜欢的又要选择适合他们完成的。

(3)安排时间。

手指 游戏 可以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也可以使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中,零零散散的琐碎时间很多,就比如,上课前后,吃饭前后,在这些时间中,小朋友们的意识松散,自觉意识也比较薄弱。

如果在这个时间开展 游戏 ,不仅可以使小朋友们一天的活动中每个环节都顺利度过,还可以通过 游戏 激发提高小朋友们的自制力和自己学习的能力,甚至可以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在 游戏 中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

(4)及时更新。

每个小朋友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教师应该根据小朋友们不同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不断改进,慢慢提高。

手指 游戏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 游戏 ,所以教师们应该耐心的教会小朋友们如何享受 游戏 ,在 游戏 中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抱有一次 游戏 就能得到理想效果的希望,要耐心的指导帮助小朋友们。让小朋友们在 游戏 中学习。

2、幼儿园角度

(1)加入生活当中。

手指 游戏 通常伴有儿歌、 童谣 、顺口溜等成为手指谣。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手指谣和幼儿语言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加入到教学中,激发小朋友们学习兴趣,在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时,将他们引领回课堂学习中。

(2)减少工作安排。

手指 游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小朋友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启发小朋友们的想象力。

在日常教学或者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手指 游戏 激发小朋友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其能够认真学习,有序进行教学任务。

当然在进行 游戏 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根据小朋友们的兴趣爱好安排任务,避免起到反作用,趁机捕捉小朋友感兴趣的事物,解决小朋友们在成长中的问题。

结论: 手指 游戏 不仅能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小朋友们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智商发展。幼儿园开展手指 游戏 ,不仅注重了对小朋友的培养,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手指 游戏 使小朋友们心灵手巧,更加灵活。幼儿园开展手指 游戏 ,不仅注重了小朋友们的发展培养,还使其与成长环境建立特殊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颜如.幼儿园手指 游戏 的运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9):183-184.

[2]丁晓霞.幼儿园手指 游戏 的运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15):163-164.

[3]蒋惠娟.幼儿园手指 游戏 课程文化的构建——以常州市东青幼儿园为例[J].江苏幼儿教育,2019(3):33-40.

[4]王志敏.幼儿园开展手指 游戏 活动的策略探究[J].教师,2020(16):117-118.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幼师论文《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策略》一等奖,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幼儿园 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与教学

正文: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集体教学活动仍是国内幼儿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集体教学活动游戏的开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活动的重要环节中设计的领域较为明显、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性较强、容易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等。因此,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实践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与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把传授知识与游戏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计活动,把目标、要求隐含在游戏玩法中,让幼儿愉快地学习。对我们来说,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追随孩子,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如何真正让孩子自主。

(二)利用游戏因素,使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

1.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

这是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例如:我们在组织语言活动《假如你有翅膀》时会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小鸟来到我们班,要和小朋友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快来和小鸟打个招呼吧!”

2.以“假想”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

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有的是对角色的假想,例如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宝宝”。有的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美术活动《画树叶》中,我们用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它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进而引出教学活动——《给树妈妈穿衣服》。

3.以园本特色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

“做做玩玩”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特色教学活动。活动中幼儿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再利用制作好的作品进行游戏。这类活动可以在我们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

另外,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还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例如练习拍球、跳绳等。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三)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我们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有的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数学等游戏。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例如体育游戏“钻山洞”、音乐游戏“点豆豆”、科学游戏“吹泡泡”等;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特定环节出现,例如在语言活动中,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形式),也可以把某些游戏例如“我来问你来答”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四)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集体教学中。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地、创造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借助模仿和想象来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结构游戏是利用积木、沙、石等材料建构各种物体,从而发展幼儿的设计创造才能;表演游戏则是让幼儿依据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它可以促进幼儿语言、思维、交往、探索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而由集体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选择适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集体活动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适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三)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心理理论》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集体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提高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技能。

游戏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实现教与学的游戏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影响着教的性质,制约着教学游戏化的进程。幼儿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游戏化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不是分离的状态,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集体教学活动服务,它也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为了充分落实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应努力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尽量呈现给幼儿综合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激发幼儿学习与活动的主动性,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

[3]丁海东,《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教育导刊,20xx

[4]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西南大学出版社,20xx

[5]张艳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必要性》,《素质教育》,20xx

  • 索引序列
  • 国外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 角色扮演类游戏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 幼儿园游戏指导与策略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