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机械工程论文4000字

机械工程论文4000字

发布时间:

机械工程论文4000字

机械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都离不开机械制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3000字机械类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3000字机械类论文篇1 浅析机械制造业的成本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 经济的快速 发展,我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设事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制造业企业中,成本 管理是整个 企业管理 的关键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企业正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 方法 ,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制造业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一、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一)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 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2.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3.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二)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 经验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2.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 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因此。成本管理的应该更精细化。 二、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 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一)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建立联接厂内外的 计算机 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 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 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 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二)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 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三)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 规章制度 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 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 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 各部门应严格按规程办事,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确定材料采购价格;主管材料采购的领导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采购部门与供货部门签订供货 合同;运输部门将材运达企业;质检部门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仓库管理部门对入库材料进行数量检查;会计部门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总之。成本竞争力是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 要表现,成本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3000字机械类论文篇2 浅析高级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学 摘 要: 机械 教育 一直是我国技工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高级技工学校,机械教育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服务社会的宗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生产的高素质人才。作者分析现阶段我国技工学校机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中通过培养目标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手段和方法改革等完善高级技工学校的机械专业教育。 关键词: 高级技工 机械专业 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都离不开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国在不断提高机械制造水平和工艺的同时,必须不断培养出机械专业人才。尤其对现代社会来讲,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不断增加。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办好学校教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高级技工学校来讲,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高级技工学校更加适合订单式教育,为社会输送机械专业的各方面人才。 一、现阶段我国高级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授的知识过于陈旧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我国机械制造方面的工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一些传统制造工艺已经渐渐被数控应用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所代替,我国市场更需要新型技能型应用人才。我国现阶段技工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陈旧,一套教材往往沿用好几年,远远落后于机械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很多高级技工的教材并没有自身特点,甚至很多学校的机械专业教材与普通高等教育大致相同,并没有体现自己职业教育的特点,教材中很多较难的公式计算、原理等技工学校学生根本不需要,导致教学中造成时间浪费,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高。 2.教师质量不高 机械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高级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育中,我们需要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尤其对实训课程来讲,没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将很难胜任实训教育。现阶段很多技工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师都是大学 毕业 生直接分配到学校的,实训课程教师是由理论教师转型而来的。这样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并没有多大益处,导致毕业生大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实训设备的缺失 针对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来讲,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一线应用型人才。学生除了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掌握较熟练的操作技能。现阶段很多高级技工学校的办学资金不足,学生的实际操作只能用一些企业淘汰的普通机床进行实际训练,还有很多学校是原厂办学,机械实训设备都是原有的陈机设备,现代教育需要的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等设备学校无力购置。 4.技校教育质量低下 一些学生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好的大学,高级技工学校成了成绩较差学生的无奈选择,导致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导致高级技工学校管理和教学压力较大。长此以往,教师往往会对教学产生懈怠。一些教师对教学不用心,教学方式是陈旧的“满堂灌”、“填鸭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无法应用现阶段先进教学手段,导致教育质量一直无法提高。 二、关于技工机械教育的几点建议 技工学校的教育要体现职业性教育特点,在今后机械教育中,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改变: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上,从建设教材和精简教学内容两方面入手。首先,高级技工学校教学适合的是订单式教育,即教育目的是培养出适合企业的人才,订单式教育要求教师从企业需求出发,教育内容要集中在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需要选择,尽量让学生毕业后尽可能快地融入工作当中。除此之外,精简教材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机械专业是包含很多知识的学科,包括机械动力学、结构学、机械系统和平面制图等很多方面,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过度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适应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尽量精简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个知识系统。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优化,加强与工程训练、测试技术、材料力学等相关课程的联系,教学中更注重内容的应用型,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以往机械专业教育中,教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整个过程枯燥无味,这种教学既打击学生学习兴趣,又压抑学生创造性思维,针对教学现状,我们有必要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方面尝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借此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机械专业中很多内容只通过黑板是不能让学生接受的,像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特点等,学生通过黑板机床很难对设备有深层次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师将设备的立体图像展示到屏幕上,并用鼠标一点点剖析设备的各个结构,让学生对设备有直观印象。除此之外,通过影像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走入社会后需要做的工作,需要接触的设备,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实训教学和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完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技能;通过技能竞赛,以生产促进学生技能进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学生进入工作提供帮助。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实训设备的投入 高级技工学校需要专业教师队伍支撑,在高级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当中,我们可以建立教师培训机制,通过让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岗位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技能水平,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定期让一些专家来学校对教师进行指导,借此提高高级技校教师队伍的质量。此外,高级技工还要国家大力支持,学校要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大力购置先进数控机床、数字控制系统等,为学生实训提供保障。为此,学校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吸引投资等方式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为学校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汪晓洲.技工学校机械教学法探析[J].时代教育,2013,10:61. [2]易礼文.技工学校机械加工实习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才智,2015,06:103. [3]李孟春.浅析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0,03:210. [4]蔡音.试论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188-190. 3000字机械类论文篇3 试谈农业机械产品营销 渠道 的建设与管理 一、我国农业机械产品营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于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追寻农业机械产品的营销渠道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当前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营销渠道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一)整体渠道偏弱 当前的一些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并没有品牌意识,不太重视对于企业销售渠道的建设和管理,更加不能通过一些有利措施帮助其下游的经销商树立品牌意识,进而帮助经销商发展产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合作随意性较大,其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经销商所经营的品牌很多,与其关注企业的产品状况,经销商更多关心的自己的利益,因此市场的舆论包括消费者的购买偏好都会影响经销商与企业的合作;其次,经销商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没有按照企业与之协定好的要求进行经营,从而影响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口碑。再次,经销商的水平也会影响企业的销售状况,如果经销商对于市场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错误地估计了供求关系,将会直接影响企业销售渠道的展开;且绝大多数经销商只是为了单纯地销售产品,并没有做好售后服务,从而也导致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不利于企业销售渠道的展开。 (二)渠道管理相当混乱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对于渠道建设和规划没有统一长远的部署,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销售网络。主要表现如下:首先对于企业所在经销区域划定不清,由于总体规划的欠缺和缺失,导致经销商的产品重叠,造成区域经销商恶性竞争,并没有给经销商带来实际利益,同时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规范;其次,管理缺乏统一化、标准化;没有统一显示产品细节的标志和形象规划,导致一些经销商为了利益最大化以次充好,误导了消费者。最后,经销商对于售后维修的服务落实不到位,造成销售渠道展开不利。 (三)企业对于市场信息反应慢 农业机械生产的营销渠道对于市场信息反映过于缓慢,从而造成接收信息不及时,不能及时调整产品,从而导致销售渠道的迟缓和整个企业竞争力和存在感较弱,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企业搭建信息平台过于落后,不能有效保嫜信息传递,从而使企业及时针对这些信息作出相应的市场调整策略;其次,对于信息的接收处理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分辨出有效的市场信息,并且加以处理;最后,信息管理手段过于落后,对于企业和经销商来说,要保持对市场信息敏感,发现有用信息及时记录,从而进行规范化的信息管理。 二、营销渠道的建设与管理 (一)进行营销渠道的有效整合 通过建立和整合营销渠道,改变目前农业机械生产营销渠道的现状,从而增强企业和经销商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做起:1、加强营销渠道的管理;2、对于销售渠道建立区域代理机制;3、有效地资源整合;4、注重企业品牌意识和 文化 素养的培养; (二)营销渠道基础工作的加强 对于营销渠道的基础工作,企业除了生产优良的产品之外,应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适当的销售计划,划分相应销售区域,针对性进行销售。2、提高营销人员技术水平,不断进行培训和学习。3、改变企业现有服务理念,做产品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后续的增值服务,进行有效地规范服务流程管理和培训。 (三)营销渠道信息流管理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高度集中的时代,掌握了市场的信息,企业就获得了先机。因此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站稳脚跟,当务之急就是处理好信息管理,建议从以下三个反面进行管理:首先,建立完备的信息平台。一个功能完备的信息平台的建立,是营销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包括物流、机械生产状态,经销商分货量若能在一个完备的信息平台上表示出来,也方便了工作展开。②加强对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监督工作,一个良好的平台得以建立,更重要的如何使各个部门得以长久地施行下去。对于企业来说,跟重要的是,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同时要求各级工作人员及时更新信息,及时保存和查看,各级监督部门也要保证即使有效地进行监督,尤其对信息更换频次较为频繁的数据,及时地进行监督,保障其更新进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方便及时查询各个数据,及时把握有效地信息,从而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加以把控,促使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 总结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个加以改进的措施:整合营销渠道,加强基础工作,完善信息流管理等,希望农业机械生产和销售企业再此基础上加以改善,突破企业占现有的瓶颈,从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得到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1. 有关3000字机械类论文发表 2. 3000字机械类论文参考范文 3. 4000字机械类论文参考例文 4.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论文3000字 5. 关于科技论文3000字左右 6. 关于机械方面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工程机械是这些工程建设的施工机械总称,工程机械的种类繁多,而且绝大多数的工程机械都在野外作业,对于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是一系列项目工程的重点工作内容,只有保障好工程机械的正常运作,才能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机械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逐渐增多,工程机械的应用渐渐广泛,在工程机械的不断发展中,其自身的的功能也增加了信息执行、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转换、信息检出的部分。而在远程操作系统中GPRS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工程机械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对工程机械与GPRS无线通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GPRS无线通信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工程机械;GPRS无线通信;远程操作系统

GPRS无线通信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社会发展也渐渐步入无线电时代,工程机械领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向着信息化、智能化趋势发展。

1工程机械与GPRS无线通信概述

1.1工程机械

在机械中工程机械是比较特殊的种类,和普通机械相比,工程机械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对象是地球,即使是在恶劣的环境下、复杂的地形下也要进行工作。目前,信息化发展是工程机械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趋势下工程机械远程操作系统主要是实现远程维修、远程管理、远程控制、远程监视等方面的工作。其中远程保险防盗系统、远程使用管理系统、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是在工程机械中应用较为普遍的远程操作系统[1]。

1.2GPRS无线通信

GPRS是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该无线通信技术处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通信技术之间。目前GSM手机网络上能够实现数据、语音无线承载的技术。可以说在GSM手机平台上GPRS提供无线数据传输服务,而这种服务也是相对稳定、经济、高速的。GPRS有很多优点,对数据传输有重要意义。如用户在使用GPRS时可同时进行上网、通话等活动;同时有高速的数据传输功能、计费方式是由流量计算的、始终在线的特点。另外GPRS的使用范围较广,在少量的、频繁的、突发性的、间断的数据传输中比较适用,而对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也同样适用[2]。

2GPRS无线通信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远程通信是远程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工作地点较多、需进行大范围的移动、工作地点在野外等特点决定了工程机械要使用无线通信。通过无线的方式将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与终端设备相连是远程无线通信系统普遍采用的方法,传递远程异地信息由在全球范围内覆盖的Internet完成。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是无线接入的方式,工程机械在野外进行作业的时候适合用卫星通信,但是这种通信方式具有较高的成本、较差的双向实时通讯性能,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更多的是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的移动通信系统。而移动通信系统中接入Internet无线时采用GPRS方式是相对高速稳定、经济简单的[3]。随着机电一体化的逐渐深入,对工程机械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工程机械传统的信息传输和管理技术也呈现出难以满足新时期的需求的特点。要及时将GPRS应用到工程机械的信息传输中。如在单片机的信号控制方面,GPRS可以对IPM发出的报警信号、故障信号进行远程的感知,当接收到这些信号的时候,就可以及时的传送到相应的检修部门,然后相关指导人员就可以通过远程通信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时的消除故障。从而保证工程机械的安全运行。GPRS模块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主要是对信息的收发进行处理,在连接GPRS网络的时候利用GSM基站进行连接,然后再和Internet相连。但在海域、大山、沙漠等地区没覆盖GPRS无线通信,所以会选择备用的无线通信方式,如卫星通信方式。从而为工程机械在任何地方的通信、数据传输提供安全保障。另外对卫星进行GPS定位,还可为系统发挥重要的定位功能。可以将工程机械位置信息及时、准确的发布到Internet上。在连接Internet时利用远程通信系统,对工程机械的维护程序、操作程序等可以到系统的服务器上进行直接、定制的下载,为管理使用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工程机械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监视,遥控管理工程机械。而在诊断工程机械的故障时,工程机械的专家可以直接的对维修人员进行远程指导,从而将工程机械的故障有效的排除,实现工程机械的安全运行。另外在维护远程操作系统数据库的时候,使用GPRS无线通信,可以使制造商服务支持人员进行及时的维护,还可以将更新升级的相关软件及时的发布到工程机械用户手中,促进工程机械的更新升级[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GPRS无线通信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的深入分析,从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工程机械中在数据信息传输中,使用GPRS无线通信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实现远程的数据传输,还能够打破空间、时间的局限等,另外还能够为工程机械的使用降低成本,为工程机械的数据传输提供安全保障,从而推动工程机械的健康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肖巍.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2.

[2]李晓海,南新元.GPRS无线通信在油井集中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2,(1):130-132.

[3]何寿福.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技术,2012,(7):94-96.

[4]刘长征,赵卫国,武中强,等.GPRS无线通信技术在长距离管道输水实时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3,(6):93-94+112.

摘要:要合理选用工程机械,不仅要符合经济性、适应性、先进性、安全性等原则,而且要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机种、机型,有时还需要不同机械的合理组合,再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于各种因素要全面兼顾,突出重点,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机械;基本原则

1工程机械合理选用的基本原则

1.1优先选用经济性好的工程机械

选择工程机械的依据应当是首先能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任务,同时又能保证经济实用的使用效果。所选用的工程机械的作业特点和性能完全满足工程需要,作业质量稳定,不误工、不浪费,这就是最大的经济性。另外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是机械施工的必然选择。在机械化施工中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果就是经济性的集中体现,不仅如此,经济性还与下列指标密切相关。(1)生产量是工程机械的重要指标,它标志着生产能力的大小,一定要选择与工程量相适应的生产量参数,避免造成生产能力不足和生产能力过剩的两极化错误;(2)机械功率是工程机械的动力性指标,它随着生产量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也随着功率自身的增大带来油消耗等成本的增加;(3)较大的耗油量和较大的整机重量也导致成本费用上升;(4)市场价格因素更与经济性直接相关,无论购买还是租凭工程机械,价格因素都影响经济性,另外,易损件的消耗量也影响经济性;(5)对于同类机型的优化选择,可以在满足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采用生产量指标与消耗量指标的比值,在合理区间内决定取舍,采用定量选择的方法。

1.2要选择具有较高选进性和可靠性的工程机械

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和制造水平的提高,设备先进性和可靠性在不断提升,从过去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上升为智能化控制,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给这些先进工程机械带来高效能、低消耗、安全可靠等优点,尽管这种先进新产品的价格可能有所提高,但其总的综合性价比仍然较好,那些配置较低的工程机械因效率低、故障高、可靠性差,安全隐患多,在结构调整中正逐步被改造或淘汰。所以要顺应发展趋势,选用先进性、可靠性好的工程机械,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和主动,成为机械化施工的先进引领者和行业标杆,为优质高效完成工程任务提供硬件保证。

1.3要选用适应性强、耐久性好的工程机械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机械使用地区跨度广,从南到北方,从沼泽到高原,这就要求工程机械既要适应一般的施工环境,还要适应特殊的施工环境,不因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变化而使其效能大打折扣。工程机械工况复杂,作业对象多变,常常在变载荷情况下工作,对机器的可靠性和适应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施工机械的工作容量、生产率、机械功率等技术参数有较大的弹性和兼容性,作业能力有较高的储备系数,能更好适应复杂多变的工况要求。工程机械多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使用,且常年在野外露天工作,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防尘和耐腐蚀性,加之常出现超负荷工况,所以一定要选用经久耐用的工程机械。

1.4要选用具有较强通用性,较强的专业性的工程机械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施工进度的前提下,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和项目所处的阶段,灵活选用具有通用性或专业性的施工设备,在工程建设中,由于作业场地的限制,或作业工序的简化与合并,需要减少机械种类和数量,扩大某种机械的使用范围,尽可能实现一机多用、一专多能,提高机械利用率的同时,也便于机械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也有些工程项目必须使用专业设备才能达到工程质量要求,如摊铺机等,或者某些通用设备虽可使用,但采用专业设备后施工效率会成倍增加,如平地机等。

1.5要选用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优良的工程机械

安全性能是指机械在运输、装卸、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时不产生损伤或危害健康的能力,而环保性能是指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及大气产生严重污染及其它有害影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对机械设备的规范要求,做到低噪音、低污染、低能耗。

2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工程机械

2.1结合工程内容选用

(1)路基及土石方工程中,经常面临场地平整,土方开挖,需要选用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等类机械,在工程量不大或适中的情况下可优先选用挖掘装载机。在工程量很大时,可以选用平地机,效率很高。(2)在运输土石方时,要选用重型卡车,此时除考虑载重量和经济运距外,还要注意选用行驶稳定性好,刹车可靠性好,带有落体保护及防尘装置等。

2.2结合土质情况及天气季节情况选用

土质和天气晴雨状况常对施工机械的选用施加影响,土质含水量高的粘土和多雨季节,可以考虑选用履带式等作业机械。

2.3结合自然条件和施工环境选用

(1)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路况差、施工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小型工程机械,在管理使用和维修方面采用个人承包方式,实行费用包干,经济性更好。(2)对于在高原地区施工的工程机械,其发动机须选用带有涡轮增压的柴油发动机,以克服因缺氧、空气稀薄等客观因素带来的动力不足现象。

2.4结合专业施工队伍和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选用

(1)在路面施工中必须选用专业的摊铺机、压路机,对于生产铺路用的沥青混凝土,必须使用专业的拌合站成套设备。(2)工程隧道专业的盾构机,桥梁建设用的架桥机、起重机,地基处理用的钻孔机,打桩机等都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选用。

3结束语

要合理选用工程机械,不仅要符合经济性、适应性、先进性、安全性等原则,而且要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机种、机型,有时还需要不同机械的合理组合,再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于各种因素要全面兼顾,突出重点,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研究王政宇湖南大学2005-11-1828

2、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研究周景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04-0128

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路晓庆西南大学2007-04-2028

人机工程论文4000字

我学过不过忘记了

我国机械行业发展形势浅析郑少文(华北制药集团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1)摘要:介绍了机械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机械行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障碍,提出了改善结构、理顺体制、加快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关键词:机械行业;体制改革;产品研发1机械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机械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薄弱,研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技改力度不够,制造技术落后;国内基础工业薄弱,生产资料等基础配套行业跟不上,影响到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机电一体化水平的提高;机械产品的开发缺少与工艺的有机配合,影响到机械产品的使用效果;政策不配套,影响了国产机械产品的竞争力。当然,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市场不断增长所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其他国家,旺盛的地区需求大大了促进中国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低廉的劳动力使生产成本降低,我国的机械产品价格约为欧洲发达国家的1/2左右,加入WTO使我们与国外发达机械企业的各种合作日益频繁,经济技术交流优势互补,将会促进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不断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竞争中寻求共同发展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机械行业技术主要向短流程、连续化等方向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智能化提供质量保障。现代机械设备集中运用了光、机、电、气动、液压等多种新技术成果,这些新技术的结合,使新型机械具备了智能化的控制功能,如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运行状态的在线检测、显示、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故障的自动排除等。第二,网络化实现远程控制。工业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使控制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机械设备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出了具备网络连接功能的主机、辅机和相应的软件系统。第三,复合化充分满足需求。当前,机械技术在生产的各个过程中都呈现出了复合化趋势,在很多机械设备中采用了一些复合化的技术,使原本在多机上进行的工艺现在在单机台上即可完成。2现阶段我国机械行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障碍2.1结构性矛盾产品开发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机械加工企业对机械的需求,主要由机械产品市场需求所决定,而机械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机械企业研究的课题,更应该是机械制造企业追寻的方向。目前,我们的机械制造企业,还没有能力正确把握机械研发的方向,其产品研发方式还局限在旧产品的局部改进、先进产品的测绘仿制以及与国外发达企业的技术合作等。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机械企业对高新设备的需求,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研发能力的不足,这一矛盾制约着机械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需求与资金的矛盾。一方面大量的机械企业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各机械企业技改资金严重不足,制约着机械企业的发展。产业链与产业间的矛盾。机械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是众多产业链中两个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在每条产业链中,任何一个产业的经营成败都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作为机械企业,由于我国相关的基础产业相对薄弱,原材料、装备制造、配套生产等产业企业的相对落后,造成在机械制造过程的可靠性降低,同样的产品图纸造不出同样高精的产品。反之,机械制造的不足,又会影响机械企业的发展。这种相互关联矛盾的彻底解决,取决于整个民族企业产业的整体发展壮大。同行业企业间的矛盾。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企业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围绕同一产品争夺用户,采用各种手段为竞争对手的发展设置障碍,这种状况对每个竞争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崛起,造成机械产品的激烈竞争,致使国有品牌效应下降,人才大量流失,产品开发力度减弱。这种行业内部无序竞争矛盾的解决,取决于各企业间能否由无序转变为有序、由竞争转变为联合从而谋求共同发展之路。2.2政策体制方面的障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促进了机械企业的更新改造,同时也对国有企业的生产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批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时至今日,形成对国有机械企业强有力的竞争。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遏制包括机械企业在内的几大产业的过快增长,在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政策,使机械制造业的形势再次面临考验。由此可知,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或多或少会对我们局部和行业发展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国家政策,树立市场为先、政策导向的经营理念,学会适应形势、敢为人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企内部各种经营体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国有企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20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在内部的各种体制上已经进行了许多重大变革,但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显得较为缓慢。国有机械企业作为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主体,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使用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人才大量流失;产品研发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产品研发速度缓慢,产品档次低;分配制度的脑体倒挂,造成职能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国有机械企业只有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起到行业排头兵的作用。3改善结构和理顺体制的几点建议(1)加大基础产业投入,促进行业企业整体发展。近年来,国家对此已经在钢铁、电力、运输等基础行业加大投入,但只限于规模的投入,技术的投放还显不足,特别在材料领域,提高材料性能,完善材料标准成为各行业整体发展的基础,机械制造行业对材料的依赖更是举足轻重。(2)加快国企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3)改革产品开发体制,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理念,引进目前流行的同时工程,即产品开发融入设计、工艺、生产流程、定额、成本等同步进行开发,大大缩短了开发时间,更加适应短平快的市场变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责任编辑:薛培荣)───────────────第一作者简介:郑少文,女,1968年10月生,1990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及设备专业,工程师,华北制药集团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化工路5号,030021.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三、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2.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结束语:本论文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完成。在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同时我在网上也搜集了不少资料,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学院工程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得上楼主!

专业指导, 发表论文天下网

中国机械工程和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高,高很多,中文版是EI,英文版是SCI,中国机械工程嘛,那个什么也不是,只是个核心期刊。被EI踢出去了

机械工程学报档次更高

机械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程学报的关系机械工业出版社是机械工程学报的出版机构。机械工业出版社负责机械工程学报的出版工作,包括编辑、印刷、发行等,为机械工程学报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机械工程学报中文版是EI收录,但是影响因子较高,在国内一些大学可以视同SCI,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是SCI收录,是国内机械行业唯一SCI收录的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与中国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报高,高很多,中文版是EI,英文版是SCI,中国机械工程嘛,那个什么也不是,只是个核心期刊。被EI踢出去了

机械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程学报的关系是两者相关的行业都是机械工程,但学报与岀版社并无直接关联。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国内知名信息出版内容提供商,经过69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机械工业出版社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和服务体系,产品涵盖图书、期刊、数据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是集纸介媒体、视听媒体、网络媒体为一体,研究、出版、培训、印刷、发行、分销纵向一体化的行业领先的多领域、多学科、多媒体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出版集团。《机械工程学报》(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2.农业机械学报同时还将及时提供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举办的国内外学术活动信息。《农业机械学报》可供农机乃至机械行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科研单位的有关人员阅读参考。多年来《农业机械学报》形成了自己的办刊风格.主管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快捷分类:农业农业工程 农业科技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0-1298,11-1964/S创刊时间:1957年 影响因子 1.580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3.机械工程学报两刊的正文均采用双栏排版(可到《机械工程学报》工作平台首页的“下载中心”下载《机械工程学报》论文投稿模板、《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论文投稿模板)。2.1题名题名应概括文章主题、简单明了。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主管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快捷分类:机械机械工业 工程科技II出版发行:北京 半月刊 A4期刊刊号:0577-6686,11-2187/TH创刊时间:1953 影响因子 1.069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机械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程学报的关系介绍如下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国内知名信息出版内容提供商,经过69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机械工业出版社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和服务体系,产品涵盖图书、期刊、数据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是集纸介媒体、视听媒体、网络媒体为一体,研究、出版、培训、印刷、发行、分销纵向一体化的行业领先的多领域、多学科、多媒体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出版集团。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5000字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程序的快速发展,机械工程制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机械工程可靠性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不仅需要多功能的产品,而且还需要产品能够可靠地实现其所具有的功能。因此,以产品可靠性为目的的可靠性设计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1可靠性设计及其发展

为了了解可靠性设计技术,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产品的可靠性。可靠性的经典定义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定义中的“产品”是作为单位研究和分别试验物件的任何元件、器件、装置或系统,甚至可以把人的作用也包括进去。在产品设计中,应用可靠性的理论和技术、根据需要和可能、优先考虑可靠性要求。在满足效能、费用、时间等条件下,使设计的产品具有满意的可靠性要求,这就是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设计不仅涉及传统设计技术,而且还与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心理学、质量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密切相关。因此,它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相融合的新兴技术。它不但应用于产品的设计过程,而且还广泛应用于产品的制造生产、试验、使用、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因此,这项新兴技术在军工、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1可靠性的发展史

人类从开始研究可靠性技术至今,大约经历了60余年的历史。研究其发展过程,可归纳为初期研究、形成发展和进一步国际化三个阶段。

1初期研究阶段20世纪30~4O年代: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参战的飞机、军舰等重要军事装备常因故障贻误战机,为此军事装备的可靠性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开始着手研究如何避免和减少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并最早提出了产品的定量可靠性问题。接着美国、德国的专家针对飞机、V一Ⅱ火箭诱导装置的可靠性又提出了相应的指标。194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室对真空管的可靠性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所有这些都表明可靠性研究已进入了定量研究的初期阶段。

2形成发展阶段2o世纪50—60年代:在这一时期,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前苏联、原西德、日本等对可靠性开始了有组织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基本上确定了可靠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使可靠性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电子产品扩充套件到机械产品,从军工产品扩充套件到民用产品,可靠性技术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为可靠性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国际化奠定了基础。3国际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可靠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国际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著可靠性设计技术已经进入了国际化时代。

1.2我国可靠性研究现状

我国对可靠性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了较快发展,个别行业还成立了可靠性学术组织,开展了对可靠性技术人才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的可靠性标准。但从总体来看,理论研究较多,实际应用较少,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可靠性设计在机械中的应用

产品的可靠性贯穿于其整个寿命周期,目前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可靠性设计主要应用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方面。

2.1机械产品的设计

机械产品设计包括整机产品设计及其零部件设计。对整机产品可将其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方式是根据零部件的可靠性预测结果,计算产品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这就是系统的可靠性预测,其结果只要满足指标要求即可,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就要按第二种方式进行设计;第二种方式是对零部件进行可靠性分配,即把系统指标分配到各个零部件上,可靠性分配方法主要有等分配法、再分配法、比例分配法和综合评分分配法四种。零部件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标准件或质量成熟的零件,一般零部件可按类比法设计,重要的零件按概率法设计,对一些关键零部件还应进行可靠性试验。对产品的可靠性应进行评审、修改、再评审、再修改,直到满足指标要求为止。另外,还要进行人机系统的设计,这方面主要包括操作性和适应性设计。

2.2制造过程可靠性设计

制造过程的可靠性设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除了要选用可靠性好的先进加工装置和工艺装备外,重点是对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的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相当于一个系统,每一个工艺方案或工序相当于一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的可靠度设计都要综合考虑装置、工艺装备、工艺材料及操作人员的素质等因素,确定出合理的子系统可靠度指标,然后按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串联、并联或混联得出系统的预测可靠度如自动线、流水线等的设计。

2.3使用维修的可靠性设计

产品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应采用逻辑分析决断法,科学地制定维修内容和优选维修方式,合理确定使用期,以控制机械装置使用的可靠性。机械产品的可维修性与可靠性一样,其是机械装置本身的一个可靠性指标。在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时就要考虑其维修性,使设计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做到故障易发现、易检查、易修复,力求防患于未然。对产品进行维修性设计时要以最低的费用来维护和提高装置的可靠性水平,尽量减少排除故障所用的维修时间。因此,要在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经济的维修规则,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和合理的维修方式如视情维修方法、监控事后维修方法,使用标准的维修工具及装置,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使机械维修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3小结

常规优化设计方法在设计中没有考虑可靠性指标,因此不能反映产品执行的真实情况;而可靠性设计方法在设计中不考虑成本、重量、体积等指标。对某些设计问题,仅采用优化设计方法或仅采用可靠性设计方法,都很难得到理想的设计结果,而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将优化技术与可靠性设计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弥补了各自的不足。随着机械产品的日益大型化、复杂化,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在机械工程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下页带来更多的

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机械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同时机械制造业也是各国国民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

机械工程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息息相关。

机械工业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社会经济腾飞。

机械富则国家富,机械强则国家强。

因此机械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 基础产业 支柱产业 关键点 重要组成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它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

因此,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

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起点,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不可或缺的中间产品、服务、及生产手段。

机械工业属于基础产业中的“手段性”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种生产手段。

任何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其所生产的产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整个国民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巨型的从资源到产品及服务的转化器,生这个转化器的就是机械工业,因此,机械工业在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工业的主要产品就是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各行业所必需的生产装备,而生产装备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手段,由此可见机械工业作为基础产

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赖以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基础,所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国家的目标,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

要提高工业素质,制造技术上不去是不行的。

当前国际经济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竞争,尤其是制造技术的较量。

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因此只有生产技术跟上去了,我们的机械工业才能立足于世界,国民经济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二、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国民经济的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于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机械制造业的作用占60%以上。

美国人认为社会财富的来源机械制造业占68%。

当今机械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是后三种科学必须依赖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和创造社会财富。

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生物科学的发展。

所以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例如快速原型成型机、虚拟轴机床、智能结构与系统等,虽是已经远远超出了纯机械的范畴,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材料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机械设备,体现了人文科学和个性化发展的内涵,但仍旧离不开机械,没有机械它们的价值也将无法体现。

从美国来看,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十分重视。

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

50年代初, 当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诞生以后,美国在机械制造业中采取的主导政策是走数控和计算机群控,实现机械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未能奏效,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和日本是胜利者。

70年代转向吸取德、日经验, 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GT)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和自动化。

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拨款发展柔性化制造系统, 并于80年代末完成了高度柔性化的全自动化小型工厂(small work) 标准化工作,并向中小型企业推广。

但由于忽略了市场的多变性和人因的作用, 在与德、日的竞争中未能占上风,而使机械制造业每况愈下,一度认为机械制造业已成“夕阳工业”。

通过10年论证,从概念上实现了从柔性制造到敏捷制造的转化,把宏观的国际市场需求与具体的公司生产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映,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新概念。

美国人对机械工业的重视和发展正凸显出机械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性。

三、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增长由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向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二是改变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 大而全、小而全" 的盲目重复 建设的增长模式,向以分工协作基础的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模式发展。

无论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还是发展规模经济,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这些目的手段--设备的先进性、高效率性。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在此指设备的先进性)。

决定一个国家怎样生产的根本因素当然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技术含量水平的高低。

因此,要抓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就必须首先振兴机械工业,特别是为机机械本身服务的基础机械工业和基础零部件工业。

在20世纪中后叶,机械工业因其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被称为“夕阳产业”,但是进入21世纪 机械工程因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得以迅猛发展。

机械工业已经从早期的笨重的浪费资源的时代走向了快速清洁的绿色时代。

中国现在就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高新技术的创新,对实现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有着重要意义。

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所处的阶段来看,在中国产业结构" 补短" 任务基本完成," 升级" 任务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刻,在国民经济出现" 买方市场" 的情况下,各行业面临加大折旧力度 ,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升级,设备更新任务繁重的时候,以装备为主要产品的机械工业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要使国民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必然首先振兴机械工业。

四、机械工业是各国国民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是国家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标志,是税收的重要来源,并且还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即使在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与高科技紧密结合,仍将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这一点可以用相关的数据来证明。

美国68% 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约49% 是由制造业提供。

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约有1/4的人口从业于制造业,在非制造业部门中,又有约半数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制造业密切相关。

再来看看我国,从2010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年中国GDP 构成为第一产业占10.1%、第二产业占46.8%其中工业占40.1% 、第三产业占43.1 %。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机械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部工业的30.13%。

因此从大体上看,机械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为12.08%。

从我国机械工程的历史看,近百年来,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几乎为零。

解放以来的50多年间,我国机械制造业有了很大地发展,开始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汽车工业、航天航空工业等技术难度较大的机械制造工业。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方面的资金和技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水平及经济效益有了很大地提高,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还有我国机械工程的现状:当前我国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造业,制造业当之无愧是“共和国经济大厦的基石”。

200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占工业总值的77.6,上交税金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重也超过三分之一, ,制成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9.8。

我国机械制造业增加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居世界第4位。

结语:机械的积聚是国家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相关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经济不能脱离机械工程,而同时机械工业水平也会因经济的发展而得以提高。

因此机械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振璧等 敏捷制造----21世纪制造企业的战略 机械工程学报 1994

2、周祖德 振兴制造业刻不容缓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讯 1998

3、易友华 机械工业的支柱性地位和作用 安徽科技 1997

4、李名德 美国科学技术的政策·组织和管理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84

写论文首先就是要查一下参考文献呀~你去看下(机械工程与技术)期刊吧~看看文献~找下自己的思路吧~

  • 索引序列
  • 机械工程论文4000字
  • 人机工程论文4000字
  • 中国机械工程和机械工程学报
  • 机械工程学报与中国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5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