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幼儿论文研究主题

幼儿论文研究主题

发布时间:

幼儿论文研究主题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你需要做一个参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 试析幼儿园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组织策略

2) 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与利用

3)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4) 让幼儿具备竞争意识

5) 浅析幼儿园分享教育的有效策略

6) 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7) 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8) 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9) 浅谈德育课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多赢”效果

10) 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

11) 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

12) 在幼儿心中播下“德育”种子

13) 幼儿德育宜化虚为实

14) 音乐教育在幼儿园的新模式

15) 试论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16) 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幼儿品德教育

17) 幼儿教育之我见

18) 浅谈如何开展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的幼儿教学

19) 幼儿品德教育初探

20) 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教学思考

21)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2)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模式

23) 在美术区域游戏中渗透德育

24) 家、园、社区三位一体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25) 摭谈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意义

26) 让“德育之花”在幼儿园完美绽放

27) 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品德教育的坚实奠基

28) 幼儿园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探究

29) 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0) 以身立教--浅谈对小班幼儿的德育

3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优化策略探索研究

32) 幼儿德育教育及实施方法

33) 浅议幼儿园小班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

34) 我对幼儿德育特征的浅显认识

35) 融德育于幼儿美术活动中

36) 注重幼儿道德教育的时代意义及措施

37) 传统国学教育对幼儿德育教育的作用探析

38) 幼儿礼仪教育的培养

39) 浅谈幼儿德育的有效途径

40) 浅析幼儿园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41)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42) 现代教育技术开启幼儿礼貌教育新模式

43) 基于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幼儿人格教育实践探究

44) 中职德育工作模式初探

45) 让幼儿在行动中养成良好品质

46) 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究

47)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策略

48) 幼儿舞蹈对幼儿启蒙发展的重要性

49) 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50) 推动学前德育教育新发展

51) 幼儿的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52) 浅谈幼儿园交互式主题墙饰的创设

53)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

54) 试论幼儿分享教育

55) 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

56) 如何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

57) 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58) 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

59) 幼儿师范学校德育课困境与对策探究

60) 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61) 幼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62) 基于洛克幼儿教育思想谈我国幼儿园教学理念--以《教育漫话》为例

63)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64)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65) 神话传说对幼儿德育的培养

66) 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幼儿德育入手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

9.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参与与指导问题研究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 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42.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43.幼儿园婴小班幼儿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4.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

45.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调查

46.农村幼儿园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形成自己的优势

47.男性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8.想像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49.对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兴趣的思考

50.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51.男性幼儿教师专业意识访谈研究

52.幼儿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思考

53.如何对幼儿实施合理有效的惩罚

54.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

55.XX地区幼儿园课程与当地文化资源联系

56.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调查及建议

57.大班幼儿主要吟唱歌曲来源.原因调查研究及问题对策

58.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设计研究

59.新教师如何处理幼儿的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6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61.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62.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63.0~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64.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65.幼儿园公开课的功能分析

66.幼儿攀比行为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7.关于家园合作的策略考察与分析

68.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69.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70.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71.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73.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研究

7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式与策略

75.男生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分析

76.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77.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78.中班、小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使用言语的对比分析

79.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0.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81.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2.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8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研究

84.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的法律研究

85.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86.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87.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88.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89.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90.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91.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92.5-6岁幼儿撒谎行为研究

93.0-3岁乳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94.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95.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96.幼儿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研究

97.学前教育本(专)科院校的培养规格与模式的研究

98.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99.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

100.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指导策略

10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策研究

102.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10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04.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10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106.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7.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利用情况调研

108.幼儿教师职前道德教育的影响及成因

109.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研究

110.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1.幼儿自我控制的早期表现与影响因素

112.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农村幼儿意外伤害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4.幼儿“跳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

1.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对幼儿园小班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2.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在xx课中运用研究

3.教师幽默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4.试论幼儿教师教学幽默语言的作用

5.教学中幽默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研究

6.某某市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7.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某某市为例

8.某某市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9.某某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10.某某市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11.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的研究

12.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3.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14.某某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15.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16.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7.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18.某某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9.某某区幼儿性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陕南文化与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21.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前教师评价

22.论游戏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23.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村为例

24.农村留守幼儿认知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以###幼儿园为例

25.农村留守幼儿的言语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26.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

27.农村3~6岁留守幼儿体质健康问题与对策

28.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农村幼儿园为例

29.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研究

30.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31.基于传统民间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32.浅谈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3.从学前儿童绘画作品中透析幼儿心理

34.浅谈幼儿园区角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35.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与探索

36.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调查研究

37.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研究

38.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39.探析幼儿入园适应问题

40.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41.幼儿阅读活动中注意稳定性的培养

42.正确看待幼儿体育活动的“挑战”

43.教师语言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44.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启示

45.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46.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及实践

47.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48.关于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研究

49.在家庭中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5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51.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探新

52.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5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54.当前陕南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5.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6.幼儿园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57.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研究

58.不同依恋类型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方案的研究

59.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同情心(或移情能力)发展的研究

60.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61.幼儿安全概念的理解及其幼儿园主动的安全教育

62.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方案研究

63.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64.某某市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与有效策略的研究

65.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66.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67.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68.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69.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70.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71.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72.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73.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74.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75.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76.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77.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78.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79.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80.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81.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2.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83.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84.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85.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86.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87.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88.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89.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90.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91.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92.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3.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94.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95.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96.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97.幼儿园网页制作

98.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99.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100.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101.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10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03.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104.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105.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106.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107.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108.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109.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关于幼儿的论文研究主题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1、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6、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7、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8、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9、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1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1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12、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13、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14、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15、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在学前 教育 论文中,题目占据着重要地位,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论文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 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3.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4.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6. 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7. 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8. 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9. 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10.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11. 某地区 儿童 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12.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13.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14. 美术教学(音乐、科学、语言、数学、游戏、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15.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研究 16. 论幼儿园的研究性教学 17.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时间、空间、物质)及对策 18. 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的实践运用 19. 关于幼儿小班游戏发展的研究 20. 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二) 1. 特色幼儿园研究(园级特色、班级特色、教师特色研究) 2. 幼儿园男性教师特色塑造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名师、入门教师、跨行教师等) 4. 震后灾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5. 震后灾区幼儿心理抚慰教育研究 6. 灾区幼教机构环境创设研究 7. 幼儿歌谣创编研究 8. 幼儿早操研制的理论与实践 9. 幼儿舞蹈编制研究 10.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毕业学生的调查) 1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2.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13.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4. 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5.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6.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7.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8.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9.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幼儿园各年龄班阅读材料的选择情况调研 2. 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化情况调研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 4. 民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5. 幼儿园 安全教育 实施现状研究 6.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 7.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8.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9. 幼儿园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10.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12. 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3. 在园幼儿心理伤害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14.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对策的研究 15. 幼儿园家长工作现状的调查 16. 班级中教师对幼儿个别化教育的调查 17.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的调查 18. 幼儿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和指导情况的调查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四) 1.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2. 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3.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4.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5.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6.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7.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8.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0.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1.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3.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 14.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15.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16.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17. 35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1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1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0.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猜你喜欢: 1. 学前教育类论文题目 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3. 学前教育学术论文范例 4.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 5.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幼儿主题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幼儿主体教育研究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幼儿园探究式主题论文

《浅议对幼儿的批评与惩罚教育的适宜性》

摘要: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可以让幼儿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惩罚,能让幼儿形成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的意识。本文认为,适时、适度、与环境相宜的批评和处罚对幼儿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创造教育契机,培养幼儿抗挫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从而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批评与惩罚;适时;适度;适宜

幼儿的是非正误认知及其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导向和激励。然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出现责任心不强、不能接受批评,甚至有些幼儿在听到批评后,会出现极端行为。因此,如何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批评和惩罚,成为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批评和惩罚教育的适宜性界定

(一)批评和惩罚。所谓批评,就是指出缺点和错误;对缺点和错识提出意见。所谓惩罚,就是处罚;〔1〕心理学家雷德尔认为,惩罚是通过使人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其行为或发展的一种有计划的意图。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曾如此诠释过惩罚:“孩子,我打你,是让你认识到你必须为错误付出代价。”〔2〕当然,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我是坚决反对用武力来征服来惩罚幼儿。

(二)批评与惩罚教育的适宜性内涵

1.批评惩罚和表扬鼓励并重互为调节。立足于深层次的爱,从事实出发,是非分明地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批评惩罚,使二者互为调节,互促互动,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2.批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异。幼儿有近似的共性特点,也有和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运用批评和惩罚是既要注意某些共性特点,也不可忽视个性特点,因人因事不同,就应进行不同的批评和惩罚,在运用时,仔细斟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批评和惩罚要选择相宜的环境。如有的宜在集体面前进行,有的宜在个别谈话中体现,有的可在游戏、劳动、参观等活动中渗透,有意识地启发,使教育者的批评惩罚隐含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时运用批评和惩罚,创造教育时机

所谓适时,就是要抓住理想的教育时机,及时地给予批评惩罚,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古人做事讲究“天时”,对幼儿进行批评惩罚同样要抓住时机,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3〕时机把握得准是批评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善于发现和选择时机。对于平时就多动调皮的幼儿,就要在日常行为表现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先扬后抑地给予批评和惩罚,这样幼儿就会欣然接受。

(二)善于创造教育契机。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启发幼儿扬长避短,有意为某些发展水平较快的幼儿创造行动体验的机会,在提供成功体验的同时给予适度的批评和惩罚,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适度运用批评和惩罚,培养幼儿抗挫折的能力

“凡事有个度”。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度”的意识。有些家长和老师,幼儿表现不好就给予“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与惩罚。这样的批评和惩罚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应该强化批评和惩罚这个“度”的意识。

(一)一切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批评和惩罚,也是善意的,对幼儿言过其实的批评和惩罚,会使幼儿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形成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一旦这种认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恰当的评价发生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

(二)批评和惩罚,应恰到好处。批评与惩罚的频度太低,或程度太轻,或许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但过于频繁或过于强烈,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三)饱含爱的批评和惩罚。批评的语言要富于亲切感,具有激励性、启发性,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惩罚绝不是体罚,应以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为目的。

四、批评和惩罚应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在对幼儿进行批评和惩罚时候,要强调方法在具体情况中要力求做到用之有方,行之有效,以最终达到增强幼儿自信心为目的。

(一)批评惩罚时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批评惩罚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健康地发展,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在批评惩罚过程中对幼儿自尊心的保护,那么,幼儿失去自尊心后,他就会变得不知羞耻,这对其是有害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面指出幼儿的错误行为。针对幼儿所犯的错误行为,家长应正面指出。

2.批评惩罚幼儿时要注意场合。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在没有第三者的场时进行。

3.要就事论事批评幼儿。批评幼儿应该就事论事,不要以偏概全。

4.批评和惩罚幼儿时,成人应保持平和而理性的心态。

(二)帮助幼儿理解批评与惩罚。我国的教育界有一种说法,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人。

1.让幼儿明白所犯的过失与后果间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幼儿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笼统模糊。笼统模糊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引起理解上的不一致。因为你真正不满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避免破坏性的批评,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责罚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在对幼儿进行责罚时,必须教给幼儿做事的正确方法。最好是给幼儿做些暗示,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作出判断。

聪明的老师会避免破坏性的批评并善于聪明的惩罚,因此我们在惩罚中一定要讲求艺术,注意及时性,强度适当,最好奖惩并用及指出避免惩罚的途径。

同时,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批评与惩罚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我们必须通过平时的家园联系等渠道,努力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只有使家园教育共同配合,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7.

[2] 毕淑敏.幼儿,我为什么打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 索引序列
  • 幼儿论文研究主题
  • 关于幼儿的论文研究主题
  • 幼儿主题论文
  • 幼儿主体教育研究论文
  • 幼儿园探究式主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