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论文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论文摘要:

厘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概念,比较两者涵义的异同,这有利于明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内外联系,有利于探索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模式。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浅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技术能力教学反思性软件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

论文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面临的紧要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包括坚持教学反思、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积累和交流、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等。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革课程,她同时要求教师成为新课程的参与者、建构者、开发者、实践者、反思者和研究者,而不仅仅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将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专业化发展是教师的必然选择。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即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教育者”的发展过程。那么,中小学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核心动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的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坚持进行教学反思,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增强其进一步解读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和方法的变革,而且也是教师的变革。教师不应该是简单被动地解释和执行新课程,而应该主动参与建构和开发新课程。课堂不应该是单纯的课程改革实验室,而应该是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开放体系。这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充分研究和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直接施教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成为一个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思索的“反思的实践者”,在对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和超越。

二、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翅膀

近年来,随着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推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教育信息化实践证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从教能力,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技术内化为教师自己的应用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它不是由理论到实践的直接运用和过渡,也不是对现成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的被动接受,而是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对教学场景的感知,对复杂而具体的实际问题的发现、观察、分析和对方案的寻找,经过反复的感悟、反思和研究而获得的。如今,一名教师仅具有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因此,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在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其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条件之一。

三、社会性软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交流平台

教育叙事是对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富有价值的教育事件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活动的描述;其显著特征是教师通过描述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在倾诉内心声音的过程中,发掘隐藏在其教育行为、教育活动背后的默会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及意义。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所感受到但难以用表达的知识、技能、信念、态度和价值体系等,即教师的默会知识,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及专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这些默会知识只能为教师电己所应用,或者只能为少数几个“徒弟”所感知。

互联网应用模式开始从传统的“人机对话”逐渐转变为“人与人对话”。过去的个人软件主要是让机器完成文档处理或者获取信息,比如办公软件、ERP软件和浏览器等。性软件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实现网络中的人与人(而不是人与机器)之间进行对话。社会性软件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知识积累、共享、交流与与协作。社会性软件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社会性软件主要是一些工具,如E-mail, QQ等,第二代社会性软件主要是一些知识工具,如Blog, Wiki等;第三代社会性软件主要是一些协作性工具,如协作工作空间、专家管理软件、社会网络工具、近场工具等。

社会性软件为教师进行叙事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切磋的优良载体。Blog, Wiki等社会性软件可以用来随时记录教师的灵感,在将灵感进行记录时,不稳定、不成熟的想法变得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将默会知识发展为能够的显性知识,以便在同行之间交流和讨论,这一过程就是教师默会知识显性化的过程。这些叙事和反思还可以被他人访问、跟帖,形成“专题交流空间”。十分投缘的访问者还可以和写这些教育叙事和反思的教师成为QQ好友,进行更多交流。

四、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行动研究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过程中,对自己的实践过程进行研究,融与实践于一体。它较适合于在教育现实场景中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使用,符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有利于改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形象,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动研究主旨不在于建构教育理论体系,而更多的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强调教师个体或群体与专家或专业团体的密切结合。教师承担的研究任务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相关,而且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专家提供的教学方案,而是在尝试和思考的过程中对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改,与专家形成协作关系。专家更多的负责理念的引领,而教师更多的关注实践上的可行性。最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获得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教学改革方案。

任何教学改革行为要最终落实到课堂上去,都需要教师才能完成。如果没有得到教师对研究成果的,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学,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方式—校本研究。校本研究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有专业理论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学校作为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最基本的单位,最重要的就是把立足点定位在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上,在上级教研主管部门的下,注重搞好校本研究的三个结合:一是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相结合;二是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三是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相结合。而教师个人则需要在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精神和专家意图的基础上,能动地执行新的课程实施方案,并思考其合理性,提出修改意见。

在教学实践和日常活动中所体会及获取到的经验—教学反思—有时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只有经过教师们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加工,才能形成系统的理性化的认识,而课题则恰恰是教研科研工作一个有效的载体。广大教师应立足课堂,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整合。学校应积极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保护尊重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成果,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引导教师上出独具特色的的课,写出具有新意的教研论文,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走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于学校而言,也可以以课题为载体,提升校本研究的专业化品位。

校本研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在于:第一,校本研究的开展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广泛地阅读专业书籍和相关文献。这从客观上扩大了教师的理论知识面,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对文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第二,校本研究能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许多教师认识到单靠经验己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一个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己成为共识。教师们若能以科研为动力,在教学改革、教学创新过程中积极探索,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在各种教学竞赛、优质课评比、优秀评选中脱颖而出。实践证明,校本研究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研一体化,使他们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迈进,使他们的教师生涯具有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第三,校本研究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在开展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牢牢把握向科研要质量的理念,把教学实践作为观察和思考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然后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说明教学的实质,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逐步探索出众多富有创新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成长了。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幼教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

随着近几年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师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逐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逐渐提升;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90后的青年教师日益成为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力量。这种变化使幼儿教育事业充满了活力,但同时也使幼儿园面临诸多挑战,因为青年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追求个性表达,较为任性,害怕吃苦,尽管理论水平较高,但难以与实践相结合。这使他们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时束手无策,难以满足孩子与家长的需求,进而产生教学倦怠感,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极易丧失信心。幼儿园青年教师群体的培养和培训由此成为幼儿园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的园本教研,立足于日常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小组备课、日常上课、理论引领和勤于笔耕,系统地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力争计每个教师成为园本教研的主人,实现教师作为教研主体最大限度地参与,使教师在感受、体验、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1小组备课,加强教师的学习能力我园的小组备课,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年级组长分别组织A、B班教师,对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说课、研讨,最终统一意见,得出最佳教案,各班也可根据本班实际悄况进行适当修改。每个教师在小组备课中需做到:1.1有准备地说:小组备课前,每位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活动,认真研究教材和分析幼儿后,从教材、教法、学法、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对一些如目标定位、环节设计、活动准备、幼儿反应、细节把握、重难点解决等方面教师需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说课。如中班美术欣赏《百老汇爵士乐》,备课教师重点对活动准备进行了说课,因为幼儿对百老汇的夜景、爵士乐的风格等相关经验比较缺乏,于是,说课教师提议活动前借助图片、音像、文字、乐曲等形式,帮助幼儿做前期的经验准备。1.2有选择地听:听别人说课是一个有效的帮助和再学习的过程,听课者对他人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需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确定哪些是精华,是自己欠缺的,哪些是值得商榷的,有待讨论。如大班数学活动《大家爱锻炼》,活动强调运用多种形式统计各个项运动的人数。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讲解后操作,使得幼儿都模仿教师的记录方式,答案较单一。借鉴说课者的教学经验,先让幼儿思考有哪些记录方式,这样,幼儿的思维就得到了扩展。小组备课时,要有选择地听,对自己在实践中有疑问的、最需要的内容进行记录,而后进行内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1.3有思考地学:学习他人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小组备课中所有教师的共同想法,但学习不是简单的方法套用,而要学习经验背后支撑的理论,用理论研读经验。通过学习他人教育经验背后的教育理念,才能掌握具有个别化特征的教育方法,才能在理念指导下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科学活动,许多教师都习惯于提前将材料放在桌面上,而后让幼儿猜测问题,幼儿自然就没有思考的必要。每一次科学活动的材料都有其特性,教师不可以照搬他人的做法,需要结合具体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处理,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1.4有方法地做:实践中,可以借鉴、模仿他人的教育策略,但一味地模仿会削弱自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抑制自身发展,如果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就会使组织的活动更趋于成熟。如大班儿童诗《一个人》,活动目标中要求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乐趣,以及失去朋友的孤单感受。说课者强调活动前先要让幼儿体会孤单,提议以“盲人走路”的游戏切入,这样才能很好地体会诗中孤独的情感。大家都肯定这个方法很好,但许多教师并没有一味地照搬,而是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有的以一些小游戏导入,如单指扫地、一人抬桌等。小组备课尝试建立合作式的伙伴互助关系,将个体的智慧转化为群体的智慧,让群体的智慧成为推动个体智慧的源泉,为成熟、优秀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2日常上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上历来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说法。“得法”指的是符合受教育者身心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针对日常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检验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2.1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总指导方向,依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确定教学策略,并以教学目标来衡量和评价教学结果。如大班科学活动《巧取珠子》,教师在目标上确定了四条,这四条目标兼具整体性、全面性和针对性,不仅体现隋感、认知及能力三大维度的要求,并结合《纲要》精神,突出了思维习惯和个性态度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就是如何对活动进行合适的目标定位,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幼儿,才能对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2.2过程详略得当: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活动目标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对活动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的形式要多样、有趣,提问要精练,便于激活幼儿思维,对于重难点,教案的设计要详略得当,切不可拖拉冗长。如中班数学《等分》,教师在每一次等分前都要集中讲授,显得过于拖沓,而最后给等分后的三角形排队,教师一跃而过,又显得仓促。如果教师能讲解完一次等分的方法后,让幼儿自主探索,不仅可以节省多次集中讲授的时间,还充分尊重了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2.3注重师幼互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觉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如大班体育《小小野战军》,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注重师幼互动,一方面放开手让幼儿玩,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给予特别的指点,并和全班幼儿共同学习、欣赏幼儿的新经验,通过一步步分享新经验,层层递进,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在玩中学习,教师在观察中帮助其提升,并进行简短小结,看似简单的抛接球,却能看出教师启发、引导得十分到位,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4关注细节处理:教学细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学功底的一种展现。看似平常,却蕴涵着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着深刻。如小班综合活动《好玩的垫子宝宝》,教师事先作了周密的准备,活动效果也很不错,但有几个细节,却让幼儿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是椅子的摆放,教师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易分散,于是坐成了“U”型,结果幼儿和“垫子宝宝”做游戏,就有了一些碰撞。二是教师在评讲时,因为垫子都拿在手里,幼儿的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教师及时采取措施让“垫子宝宝”回到桌上休息,幼儿的注意力才很快集中了起来。正是那小小的教学细节,却让课堂演绎出精彩。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年级组长、教研主任、正副园长会定期进班听课,及时就教学活动中的亮点和出现的问题与教师沟通,对比较成熟、优秀的活动,会推选出来在全园展示,对有争议和亟待求证的活动,会展开“一课三议”进行商榷研究,同时,每学期还组织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全园教师潜心学习智慧的课堂。3理论引领,完善教师的教研理念我园两周一次的教研沙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的教研平台;还积极邀请幼教专家、教研员为全体教师进行理论讲座;组织教师阅读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并交流互动;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想交流,教师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与他人的教育行为,互相取长补短。3.1从案例分析中学习理论:案例分析是把实践中一个典型的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引导教师在生动、情景性的教育背景下对案例中的事件、情境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评论,通过不断说明、反省、论证、修改的过程获得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经验。如中班数学《快乐的旅行》,教师巧借扑克牌,创设旅行的情境,让幼儿学习分类和排序。整个活动幼儿兴趣高涨,目标达成较好,让幼儿在教学情境中快乐地学习。但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较随意、重复,显得拖沓繁琐。于是,大家共同出谋划策,研讨教学中语言组织如何精练,将个人的智慧凝聚成集体的智慧,呈现出和谐协作的研讨氛围。3.2从问题研讨中提升理论:教研活动中,对于那些熟视无睹的教学问题,开展问题研讨,引导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研究问题,进而分解问题,通过剖析、反思、互相启迪,教师不断进行思维碰撞,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念。如在早期教学研讨中,教师们探索出阅读教学“四部曲”(即:看、想、做、思)。看:教师自己认真看绘本,仔细研读绘本;想: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做: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认真组织教学活动;思:教师对活动的目标、环节、细节等进行反思。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实践、反思,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3.3从专家讲座中储备理论:通过邀请专家来园与教师研讨,鼓励教师向专家大胆说出想法与困惑,请求其结合实践帮助诊断和分析,提出指导性建议。如我园聘请南师大的虞永平教授解读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许卓雅教授开展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知识讲座等,从一个个专家讲座中,教师储备了丰富的教育理论。3.4从理论书籍中完善理论:我园教科室每学期都向教师们推荐不同的教育书籍,每个班级还需轮流推荐好的文章,教师看后都要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帮助教师内化自己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如《窗边的小豆豆》、《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孩子来自天堂》、《爱的教育》等,我园为每个老师订阅学前教育类的期刊,通过这些理论书籍的引领,教师开阔了眼界和思路,使教师有效获得知识经验及教学策略等。4勤于笔耕,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写”是教师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写的过程中,教师会进行深人系统地思考,这也是教师成长的途径、发展的阶梯。为此,我园也制定了相关写作的制度,即要求教师每周一篇课后反思,每月一篇案例分析,每学期一篇教研论文,并组织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写作经验,共同提高。4.1课后反思:教师写课后反思的过程其实也等同于教师课后自我评价的反思过程。把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疏漏失误,以及自己的教学体验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中班科学《食物的旅行》,小组备课时,大家一致同意运用逼真的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来帮助幼儿理解食物的旅行。可是,活动的效果却出乎意料,一些胆小的女孩子都被吓哭了。课后,备课小组成员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过分注重教具的知识传递功能,忽略了教具的情感体验功能,完全可以通过趣味化的图片或者形象的电教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消化系统。有了反思,才会深刻地记住失误。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4.2案例分析: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拓展思路、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形成自己新的认识,是一种教师互动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的形式主要有实录式、叙事式、概述式。实录式是将教学事件以白描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的一种案例写作形式,主要是师幼双方的对话、行为以及当时的各种具体情境和细节的描述,突出事件过程的真实性。叙事式是将教育教学事件以故事叙述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叙述时将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突出事件的情节性。概述式是将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概括式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夹叙夹议,需要对情节进行简明扼要的高度概括,将关键情境加以呈现。4.3教研论文:教研论文对于一线教师来讲,就是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获得专业的发展。写论文有助于梳理思绪,使个体经验概念化,帮助深化认识,对问题彻底地思考,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我园关于教师撰写教研论文,有多方位的措施:一是对写作困难的教师,结成师徒结队;二是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三是对发表、获奖的论文进行物质奖励。我园的园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完善的制度、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促进了不同层次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分析论文

20世纪70-80年代,教师专业化开始被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至今方兴未艾,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分析。我国学术界亦对此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不难看出,在诸多文章中,谈及最多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化只是零星涉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专业特性和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质,同时探讨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仅做引玉之砖。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可以分为普通职业和专业性职业,判断一门职业是否是专业需要一定的标准。关于专业化的标准,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虽主张各异,也已基本形成一定共识[1]:1、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在职前必须接受过规定的专业知识与训练,掌握专门的理论教育与技能;2、作为专业的职业和作为专业人员的个人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与个体责任,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质;3、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职业范围内应具有专业性的自主权; 4、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只有被社会需要和认可,建立和实施了一整套相应制度后,才能真正确立或提高专业地位。若按这一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因其受外部的干预和监控,未取得广泛高度民主的自主权,从业人员接受专门培训的时间较短,也未赢得崇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有人认为教师还不能称为一门专业,只能是“准专业”或“半专业”。但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具备一切专业化的特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具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知识,高超、熟练的教育技能技巧,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认定。这些足以证明教师职业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具有专业属性,[2]只是目前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条件不成熟而已。即使是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持否定态度的人,他们否定的并不是教师专业化的可能性,而是对教师现状的不满意。随着对教师素质的日益关注,把教师或教学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看待,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3]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人,这决定了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专业的共性,还具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专业的个性,具体表现在 [4]:(1)教师除了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的智慧、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2)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方式不能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反思、探究、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3)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道德具有更强的利他性,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更基本的专业特征;(4)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学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专业,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也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5)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市场的垄断和自身保护,而在于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特殊的知识技能、专业训练、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性使得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如同教师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教师的专业特殊性一样,幼儿的身心特点也使得幼儿教师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专业特性。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特性

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幼儿教师属于教师群体,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特点,也应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在谈及教育的有关问题时,幼儿教育很容易被“特殊”对待。可能是因为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儿童,所授知识浅显易懂,容易被误认为这是一般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其实,正是幼儿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特性。

第一,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教师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向全体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多方面的教育,又要负责幼儿的整个生活;不但要在课上课下言传身教地培养幼儿,还要同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以取得教育上的一致。这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这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能歌善舞,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并且能掌握幼儿认识的特点,对教学技能技巧的要求也更高。

第三,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时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必须切实地把握幼儿在各阶段发展的规律,留心观察幼儿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心理特点的把握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幼儿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四,幼儿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对幼儿教师提出了组织能力方面的更高要求。幼儿的兴趣、个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幼儿教师更善于了解幼儿,更善于启发诱导,更善于个别教育。

可见,幼儿教师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全美幼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

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5]

综观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较之于上述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低,其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而学生在3-4年的学习中,又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专业理论课基础较窄,缺乏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然而当前的幼儿教师培训大多是搭小学教师培训的“顺风车”,因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更多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家园合作也一直进展缓慢。另有资料显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大,从教热情不高,在热爱儿童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6]。看来中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当前仍存在诸多不利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三、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和期望低,幼儿园管理封闭,人文环境不协调等外在因素,也有幼师观念与社会不同步,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等内在因素[7],这里主要从五个方面加以具体的分析,园长之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分析》。

1、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

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认识较模糊,一般认为幼儿教师只是带带孩子,会唱会跳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因此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对于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当幼儿园教师,人们并无异议,但如果本科生去幼儿园任教就可能引来惊讶的目光,至于硕士、博士从事幼教简直想都没想过。这在无形中阻碍了高学历人员进入幼教队伍,不利于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除此之外,社会公众特别是某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的认识还存有偏差。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即使在认知教育上也存在着不少偏颇,重孩子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儿童学习的兴趣、动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8]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便只注重儿童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使得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幼儿教师本身认识不到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为幼儿教师最大的前途莫过于当个园长,从未想过幼儿教师职业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发展余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说社会和家长对幼教职业认识上的偏差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他律的条件,那么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则更可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还要靠教师自律,要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才可能实现。正如皮亚杰所说:“一般的理由是:别人认为,尤其坏的是,他自己也认为:学校教师无论是从技术和科学的创造性上来说,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 [9]。因此,幼儿教师对本职业的专业认同是进行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2、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民办和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很不稳定。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心理压力大,负担重等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其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也偏低。职业声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一项有关职业声望的调查显示,大学教授职业声望最高,等级为2;中小学教师等级排名29,而同样在为基础教育做贡献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等级却降至36,[10]这在100种职业中声望虽不算低,但与其他教师职业相比仍存在很大差异。笔者在对广东省幼儿园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中发现,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差异很大,月收入多则4000元,少则400-500元,大多数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而且各项保险和福利也很不到位。因此,很多人只是把幼儿教师当成一块跳板,一有合适的机会便会另谋高就,这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严重地制约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除了上述显性的表现外,另一种封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能也潜在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是:女性被认为有天生的母性,易动感情,相夫教子,最适合她们的职业是贤妻良母、幼儿教师或小学教师、公司秘书、保育员、护士、服务员等辅助性和抚养性工作。多少年来,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低于男人的,即使做与男人同样的工作,其收入也可能低于男人。尽管已开始提倡鼓励男性加入幼儿教师队伍,但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还是女性,这势必影响到幼儿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

3、专业自主权不够

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如前所述,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教师位于学校行政命令和科层制体系的最底端,他们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教研主任、园长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教师的自主权引起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不仅如此,幼儿教师还会经常被当作“舞蹈演员”使用,频繁的排练节目严重地干扰了幼儿园正常的教学。其它的像卫生、消防等各种检查更是让幼儿园应接不暇。教育行政机关太多的硬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自主性,致使一些幼儿园出现“为了做而做”的应付现象。一位办学现状较好的幼儿园园长曾抱怨,自己象“财神爷”一样被一些部门追着拉“赞助”,因而不得不深居简出,每次开完会也尽快“消失”,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看来,要想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首先应先给幼儿园“松绑”。

4、理论研究较为欠缺

一门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要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作支持。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缺乏适合本国幼儿发展的系统理论。总体来看,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处于向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理论学习和引进阶段,当然这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国外理论的引进必然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适合本国幼儿的发展需要,这可能也是有些幼儿园学习瑞吉欧却不知如何运用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幼教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的研究课题大多数都是对儿童的行为、心理发展需要的研究居多,对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较少。此外很多幼儿教育研究实验往往局限于幼儿园的三年时间,缺乏反复验证,很少有象美国开端计划这一类型的长期追踪研究,因而幼儿教育的长期效应难以得知,学前教育的功能缺乏有力地实证证据,从而也降低了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作用于理论形成的实效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专门的幼教科研人员不多,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论研究的队伍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际研究收效不大。从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来看,其中重大课题有6项,在有较大经费资助的重大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仅有1项,占有率为17%;面上重点课题9项,当中并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面上一般课题62项,其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5项,占有率为8%;专项课题18项,当中也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可见,幼儿教育科研项目无论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经费支持上都得不到重视,这在客观上影响幼儿教育科研更普遍、更深入的开展。[11]

5、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又没有实践经验,因此,职后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我国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由中师来完成,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起点低,职后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更多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因素的限制,而不是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也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12] 特别是民办、私立幼儿园的老师继续教育的权力没有任何保障,职后培训成为一大难题。并且,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对幼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惟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由于承担培训任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准与教育水准的局限,导致继续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甚至脱节,延误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13]《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将“进行一般文化科学知识的补课”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园在职教职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本职工作能力。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14]可见,我国幼儿教师职后教育还处于补缺补差的低水平状态,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此间不仅需要幼儿教师自身明确认识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并积极进取,也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只有内外协同发展,才能逐步推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伟娣.教师职业、资格与专业化[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6).

[2] 于晶.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

[3] 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5.

[4] 参见胡定荣.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5] NAEYC.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993,(11).

[6] 杨宁等.关心幼儿教师焦虑状况[J].早期教育,2003,(9).

[7] [13] 彭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8] 庞丽娟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9] 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转引自宁虹等.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

[10]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5-247.

[11] 参见《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名单》.

[12] [14] 卢乐山等主编.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29.

论文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很多,其中教师发展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需要更新哪些旧观念?继承哪些好传统?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通过体制创新与业务培训发展教师的才能?一句话,就是如何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随着“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作为一名长期工作中小学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让小学语文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利举措。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结合笔者近年来的实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引领教师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具体的说,新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现代化教学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全面发展,都需要教师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每时每刻都应该是学习者。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上课也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这样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意味着教师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因此,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就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引导教师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积极阅读书籍         通过研究发展,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爱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己。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学习不足、缺少知识的积累造成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阅读。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在阅读中“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成就课堂与教学的精彩。        (二)组织课改沙龙         这是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课改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语文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如以“语文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目前实施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便于收集信息与资料,加深认识,形成新的教学策略,以指导教学实践,从而浓厚教师学习氛围。        (三)亲近名师课堂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名师的引导。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让语文教师走近名师课堂。通过对名师课堂的学习、观摩、研讨,如通过观看光盘光碟、课堂观摩、远程培训等让教师在目睹名家风彩的过程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以提高自己。如观摩于永正的课堂,我们可以让教师领略他语文课堂中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重习惯”五重教学特点,感受他“新、实、活、疑、爱、情、趣、美”的八字真经。观摩孙双金的课堂,学习他在教学中如何体现 “一主三性”(即形象性、情感性、求实性,以学生为主),理解他主张的语文课堂应是智慧的课堂、情感的课堂、人文的课堂、工具的课堂和儿童的课堂。无疑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的知识开始是一桶水,接着要变成自来水、常流水,最后要教学生学会自己找水。”国家督学、原国家教委基教司司长王文湛如是说,这水从何来,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在学习中成就教育的幸福。         二、打磨教师课堂,提高课堂实效        打磨教师课堂,主要包括常规公开课的打磨及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的打磨。         打磨常规公开课的出发点在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讲究的是课堂的入格、课堂的实效。主要侧重于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上下功夫。这种课的打磨目标,就是要让每个教师都上达标课、骨干教师能上示范课、优秀教师能上精品课。从而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打磨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的出发点在于教师群体的成长,在于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因为这种课往往倾注了全体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在打磨课堂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身边教师的优秀经验,不断汲取着先进的思想和智慧。精心雕琢的打磨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这种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课堂的时候,课堂也毫无疑问地打造教师。经过这种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也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多了一份专业引领。如果教师把公开课写成课例研究报告,那对专业发展大有裨益。可以这样说,这种课的磨砺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例如,笔者所在的观音镇小学校通过对课堂的打磨,形成了“五有课堂”标准,即有自主学习时间、有积极发言氛围、有合作交流场景、有学习反馈机会、有良好的激励机制,从而有效的推进了学校主体课堂建设,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进行教学反思,沉淀教育智慧        “教学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因此而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夸美纽斯如实说。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实践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师,哪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如果说,“教学就是培养一种习惯”是大家尊崇的教育信条,那么它就不仅仅适用于教育对象——学生,教师本身同样受用。教师要养成的是一种研究的习惯,一种反思的习惯,不断思考自己的精彩与失误,这是专业化教师的必备素质。进行教学反思可采用写教后记和群团反思的形式。       (一)写教后记        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从而形成经验,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二)群团反思         这是以学科组、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组织的教师的集体研讨。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教研课的相互研讨,都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与专业成长。         以一节课为例,笔者所在学校围绕教学反思提出了“四问二精三查教学反思”模式:即课前四问,这节语文课我讲什么?该怎样讲?为什么这样讲?还有没有更好的讲法?课中二精:我精讲没有?学生精练没有?课后三查:查学生作业完成没有;查教学目标达成没有;查课后辅导落实没有。         这种反思,有助于不断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追求高效课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开展学科研究、强化科研意识        具有科研的意识、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必须强调有关研究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这要求教师自身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方式、创新方法等方面有一个新的飞跃和突破,而这些正是科研能力的核心,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开展学科研究主体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育生活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从而彰显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意义的研究。简单的地说就是教师“讲故事”,在故事中追溯自己经历过并留下深刻印象的、鲜活的教育事件。通过叙述,使教师在过去的教育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得以再现,使那些曾经在教师记忆中被遮蔽的印象或困惑得以敞亮,使个体的教育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使教育事件成为教育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存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撰写教育叙事,同样也是积累素材,同样也是写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长是进行写作。在教育叙事中找到灵感,引导学生也写身边的故事,写精彩的生活,写难忘的课堂,写自己的思考与收获。在叙事中,相互鼓励,师生共同进步。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积极进行微课题研究         微课题又称为“问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微课题研究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进行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过高的看待课题研究。总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的事,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课题值得研究,而有的教师总喜欢研究这种模式那种模式。笔者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批改作业中、与学生交流中,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如针对现在学生易写错别字这一现象,我们是否可以对“学生错别字”进行一项课题研究,对下列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如何认识学生写错别字的问题?小学阶段我们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写错别字的问题?学生在组词、写句子、习作的过程中,写不出的字怎么办?我们是否可以在考试作文时,允许学生查字典?我们的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是否正在损害学生的发展?我们怎样做才能从根本上既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又让学生少写错别字?新课程环境下随文识字与减少学生错别字的关系?如何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其中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作为一个微课题来进行研究。这样一思考,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变得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易于操作。同时通过这种微型课题的研究,让教师们明白,研究这类问题,我们只要解决了“我准备研究什么?我将如何去研究?我的研究取得了什么效果?”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就成功了。这样要求教师,一方面能促进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新认识,更能让我们的研究切实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的教师就会把我们的常规教育教学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对自己教学中的特色、风格进行梳理,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个过程,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能够促进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又能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如上学年笔者学校组织语文骨干教师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研究》,带动学校主体课堂建设。通过整合阅读的培训及主体课堂展示,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了小学语文整合阅读县骨干教师近20人,其中1人成为了国家级整合阅读的种子选手。全体语文教师都追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少四多”——“少讲多读”、“少讲多思”“少讲多议”、“少讲多激”,从而真正让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主动起来,教师轻松起来。让语文教学成为了纯语文的、纯阅读的、纯享受的一种境界。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对如何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肤浅做法。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该不断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途径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整理的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途径,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近几年来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推进,作为教学改革实践者的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通过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一些研究表明,目前小学教师教育或发展存在着诸如教育方法单一、发展理论不科学和发展途径较为局限等问题。基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国情,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师资队伍庞大,但是总体素质和教学

力量却相对薄弱,师资培训力量不足,现有的教师发展途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发展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必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师自主发展指教师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实现教学与科研水平动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而教师寻求自主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发展的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自主实现专业发展提几点看法:

一、要不断培养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教学改革一直把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教学人才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家认为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目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欠佳,笔者认为,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较低有着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作为改革实践者的教师更应该在专业发展中提升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因为对学生进行创新型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教师通识是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甚至是一些跨学科知识,尽量能够做到学科结构多样化,并能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多更有效地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二、要实现教师自主

教师自主一般认为就是教师摆脱束缚的自由,它是教师自自主职业发展的一种能力。教师的自我发展提倡自我发展终身化,要求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双重身份不断发展自己,且教师本身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榜样。教师自主发展在外国受到高度重视,这对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师的自主学习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而教师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教师作为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受训者或教学专家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从具体的教学经验中发现问题,通过批判性反思,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回归到教学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我们提倡教师可以通过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来实现教师自主发展,教师可根据所教授的课程成立教学和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体反思教学,定期举办教学研讨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构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文化,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从而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并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创造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传递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知识,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教室都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知识的工作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团队的成员,教师本身不仅是外部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更应该是研究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难题。

第一,教学研究形式。研究形式多样化,包括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建立科研课题组,或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成立教学科研团队等,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

第二,教学研究内容。教师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也不同于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鉴于教学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研究更应侧重教学实践研究而非纯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应该有别于其他理论研究,教师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应该是教学活动及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学生与学习,教师与教学,以及教师发展等,研究目的不应该局限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应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些教师具有天赋,可能不从事任何科研活动,却是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而另一方面,某些老师可能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价教师,不能一刀切。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状态就是能把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理论,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动态、连续、持久并贯穿整个教学生涯的过程,也应是终身学习、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师自主发展进行探讨,希望大家加强对小学教师发展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各方面的教学改革,最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法》,北京教育学院师范教研室编,北京出版社出版,2009年11月。

[2]《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钟晓雨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发展性教育是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教育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市教育局2002年提出发展性教育理念以来,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实施,对推进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市实验中学是我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发展性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利用今天发展性教育论坛的机会,主要谈谈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如果说教育科学发展靠的是一流学校,那么学校科学发展靠的是一流的教师队伍。我校在实施发展性教育过程中,提出了“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干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措施写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确定了“以教育科研和教研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队伍建设思路。具体工作中,以“师魂工程”、“富脑工程”和“名师工程”为三大主线,本着“德能双修,绩效并进”的原则,引领教师不断拓宽专业化发展渠道,走出了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之路。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教师主体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德建设是思想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师德建设中,我校以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下发的各项规章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内化”和“外化”来实现总体设想。

(一)将师德建设要求内化为教师的主体意识。

规范要求是师德建设的具体内容,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参照体系。如何将规范贯彻到教师头脑中,内化为主体意识是关键。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三个层次教育活动,实现目标。

一是学习内化。学校通过规范原文引领学、重点条目反复学和观看全国师德模范专题片、爱国教育专题片等形式,让教师对师德规范有整体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通过组织开展师德大讨论、我的师德观演讲等活动,让广大教师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心得,引起思想共鸣。五年来,组织教师观看主题教育专题片6部,师德先进个体专题片20余部,为规范要求的内化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引领内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优秀师德典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校内师德优秀教师评比,同时开展师德报告会,让当选的师德典型在会上做报告。几年来,我校先后有16名师德优秀教师登台演讲,他们的先进事迹在教师引起较大反响,取得见贤思齐的教育效果。

三是警示内化。教育是有效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处理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的本身也是教育过程。学校在局党委的支持下,公开处理了5名违反师德的教师。先后对6名教师进行诫勉谈话,既教育了本人,也警示了他人。

(二)将教师的主体意识外化为规范的教育教学行为。

师德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新教师上岗前,学校把师德教育做为岗前培训重点,让新教师在进入岗位前就提高师德意识,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班主任选配上,我们把师德高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安排到岗位上来,既体现了师德优先的引领作用,也为学生做出了榜样;教师晋级、评先等方面,师德都作为否决条件。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高尚师德师风成为广大教师的从教追求,形成了人人讲师德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校还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学校德育协调起来,作为教育科研课题来研究,从理论上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专业能力培养,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智力基础

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专业基础。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为基本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为有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开展行动研究,优化专业能力结构。

教师的基础能力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支撑,行动研究是提高基础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是开展备课研究。这里所说的备课,不是单纯的分析教材和形成教案,而是提倡创新。我们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单位,实行备课汇课制,备课组内“同一课”研讨活动依据学科特点,以教研组为单位,深入开展新课型和有效教学的探索。如语文科以“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阅读”三种模式为依托,探索新路。数学科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开展数学“同一节课”教学模式研究。英语课注重口语能力培养,设立英语听力时间,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英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是组织观摩课研究。观摩课是体现教师集体智慧和研究成果的舞台,也是引领青年教师提高的途径。每年学校都组织一定数量教师做观摩课。通过教学活动和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基础能力。如去年十二月份我校组织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在全市进行了教学和备课组研讨开放月活动,全市有近20所中学,近千名教师到校做教学观摩,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三是开展读书活动。在学校“富脑工程”的倡导下,教师再读书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由学校规定重点必读篇目,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读书心得、上一节高质量的研讨课、写一篇深刻的教学案例、立一项与学科教学有关的研究题目,期末组织“教学艺术心得”研讨会。

四是开展竞赛活动。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平台,学校定期开展教学技能活动。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

此外,学校还有目的的派教师外出专项学习,参加国家和省市级培训。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及时为相关教师做报告,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二)组织能力测试,促进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每学年都有目的、分项目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能力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能力合格教师指出其努力方向,能力欠缺教师进行集中训练,促进广大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每学期进行学生、家长、教师三个层面问卷,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集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并进行培训。

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近年来,我校先后有李平、王金华、庄春辰被评为市级名师,姜海波、刘波、王金华被评为第二届省科研型名师,王金华、姜海波被市研修院聘为兼职教研员。

三、加强专业水平培训,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学术基础

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教师适应工作需要和成为成熟教师的主要表现。我校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上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占领专业水平的制高点。

课题研究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市级课题15项,参与研究人员占任课教师的90%。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实践中,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专家报告、案例研讨、课例点评、经验交流、听课观摩,使广大教师形成了浓厚的研究风气。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在困惑中反思、感悟,在研究中分享、交流,在辨析中超越、提高在为教师的学术追求。以有效教学为例,我校先后确立科研课题3项:《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好课及评价研究》、《有效校本教研实践研究》,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生良好作用,今年的中考,全市前二十名中我校占17人,前一百名中我校占78人。这其中教育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课异构课题研究也是我校的一大特点。研究中,我们把同样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教学条件进行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不同,教学设计、执教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听课的老师就能对这几节课进行有效的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进行对比、反思、总结、提高。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了对教材的理解、处理、把握及教学领悟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目前,学校正在全力打造“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年底将举行校内成果总结会,让优秀成果在校内推广。同时,把发展性教育实施作为“十二五”课题研究重点,在学生学习方法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办学特色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

(二)以问题研究为先导,定位专业水平的新起点。

问题研究是近几年教师培训的新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手段。问题是从实践中来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育教学中有些问题是十分典型的,很有必要进行认真思考研究。我校近年来在教师中开展课堂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系列研讨活动:由青年教师将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然后由名师骨干面对面的进行现场解答。这种研讨看似杂乱,但很实用,既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让教师在研讨中增强了研究意识,提高了专业水平。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专业水平的兴奋点。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要以各项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供竞争与合作的平台,在全体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我校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专业理论测试、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教师说课大赛、教师演讲比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教师教案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励优秀教师,鞭策弱势教师,有效的激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兴奋点,从而自觉的参与到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

同时,学校还通过适时、适当的评价机制使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也鼓励相对落后教师在学校大环境的引领下鼓足勇气,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对于一个学校中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其发展的目标和动力,使全体教师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均在不断的提高。

(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专业水平的平衡点。

随着近几年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成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显著标志。能否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发布,成为衡量教师现代化的重要依据。

我校在完善信息技术设施的同时,重点强化教师培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为重点,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分内容的培训。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除了常规应用以外,重点培训网络资源应用、本土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中等水平教师,重点培训现有资源的创新应用。初级水平教师,重点培训操作技能和资源应用。通过三年来的培训,全校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资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面达100%,能够开发资源的教师达20%。能利用现有资料制作课件的教师达专任教师的70%,课堂教学信息手段应用率达50%以上。

(五)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开发专业水平的创新点。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优化能力结构是根本保障。现代社会知识的快速更新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及时掌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掌握教育研究的最新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校教研室每半年为图书馆提供一次新书目,及时购买保证教师阅读。同时,针对学科不同、年龄不同,采取分层次规定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方法,引导教师在原有水平上,通过读书都有提高。目前,我校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团队,学习型教师已经成为自觉行为。

四、加强专业风格打造,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创新基础

教师的专业风格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的最高境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成为名师的首要条件。

我校从两个方面入手打造教师的专业风格。

(一)突出教育教学个性化。

教育教学活动不是一般的产品生产,而是面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的创造性劳动。对于教师来说,好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只是完成任务,而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现过程中的个性特点。为此,我校大力提倡教师教学的个性体现,引导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教学语言风格、教学体态风格、板书风格、研究风格、学习风格等等。个性化的体现,促进了教师成长的多样性的丰富性。

(二)倡导教育教学创新。

创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灵魂,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教学创新。现代教学理念认为,缺乏创新的教学就是一种流程,毫无生机可言。这种创新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备课有创新,就不会拘于教材而不敢放开;上课创新,就会为学生的一个智慧火花而激动不已;辅导有创新就会为一个好的方法而欢欣鼓舞。教育教学是在创新中发展的,教师的发展也是在创新中实现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只是发展性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研究探索,更新理念,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目标。我校近几年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点滴成果,希望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继续贯彻发展性教育理念,在打造特色学校的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论文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记忆力,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幼小,耐力差,不适合长期坐在一处学习,根据这种特点,幼儿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教学联络起来,在游戏中学习。根据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根据心理学规律,幼儿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忍让,学会关心,还能学会竞争,这样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多重溺爱,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自私,并且由于年龄不同,孩子在家和大人的交流沟通很有限,如果在幼儿园里,还像小学生一样按时上下课,就会使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而通过幼儿园的游戏,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 一生活能力游戏化 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几个人一组,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幼儿就会自发地将同组人看成一个整体。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岁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正处于从单音词向长句迈进的时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要多说,还要善于记忆。对于书面语言,可以通过读儿歌和五言诗来锻炼,但这种读书法,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耐心。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学完一篇儿歌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可以让几个孩子分为一组,第一人说出第一句,让后面的人接着说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回圈几次,孩子基本能完整掌握,比强记有趣得多。很多幼儿园都注重对书面语言的培养,忽视对口头语言的培养,为了孩子将来能流利地与人交流,在幼儿园应当要多进行口语锻炼。幼儿的生活范围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要他说说自己的活动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家庭,例如自己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在哪里。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让别人将刚才同学说的复述一遍,看谁复述得最详细。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也让孩子对家人多一份了解。这样的游戏要定期开展,说话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可以从家庭开始,转到个人爱好,再转到每天活动情况,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写作文、观察周边事物也有帮助。 三幼儿数学概念游戏化教学 在幼儿园期间,对于数学不要求他们进行计算,只要掌握数学概念就可以,像数数,不能让他们像唱歌一样从一唱到一百,而是要让他们用实物来表示,至少知道八个和三个各是什么概念,哪个多哪个少。除了数字概念,还要掌握多边形的概念,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和曲线这样的概念,这些可以通过做手工来加强认识,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吃饼干的形式,“吃”出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让他们回家,在家里的家俱中找出不同的图形。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必备的条件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但幼儿游戏化教学则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条件,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条件也不同,要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这样的游戏不仅不会使他们产生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第二,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关于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认知游戏,应该要安排在幼儿精力旺盛时期进行,像刚刚做完体育方面的游戏,幼儿还沉浸在亢奋中,但身体开始疲劳,就不能继续做游戏;也不能安排在即将放学的阶段,幼儿人没走,心已经走了,也不能安心做游戏。第三,教师要精心编排各种游戏,将动手、动脑游戏搭配进行,不能将同一类游戏在短期内反复进行,而是要留下“空白”,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停下,换其他型别。这样下次再做,学生仍然兴趣高涨。要使幼儿对各种游戏有积极参加的兴趣,教师就要多动脑筋,查询资料进行编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掌握幼儿心理才能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游戏。 作者:郑自春 单位:镇坪县华坪小学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二:幼儿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具有全方位资讯展示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讲学的模式将课本知识趣味化、动态化以及形象化。多媒体技术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学习集中力提高,教师通过动态的知识教学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幼儿园中多媒体运用现状分析 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我国不断地加大在幼儿园教学上的资金投入,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化现象。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只有少数的幼儿园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相关专业技术缺陷 部分开展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课堂仍是较为初级的状态,多数采用的都是基础的投影仪等装置,多媒体课件开发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幼儿园多媒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他们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全方面把控,这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效果 1.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缩减教学时间,同时,它使幼儿教学摆脱了空间上的限制,将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展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大大增强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协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课程进行多次重复展现,而不必占用过长的时间,这有效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力。 2.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多媒体装置具有动画、音乐播放等诸多功能,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受到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同时,多媒体装置还可以进行程式设定,比如当幼儿取得相应收获或进步时,多媒体装置可以自动出现一个笑脸进行表扬与激励,多媒体装置多样化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案例探讨 以幼儿教学读物《弟子规》为例,教师在开始多媒体教学前,首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案资料,其次是对教案资料进行多媒体处理,使课本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转化下,以文字结合图片、视讯的方式进行展现。由于《弟子规》的内容都是抽象化的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往往很难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弟子规》又与幼儿常听的语言故事、儿歌不同,它带有很强的古风。因此,可以采用一边播放古典音乐与展示国画,一边教授《弟子规》内涵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中得到了情感上的薰陶。《弟子规》写到“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主要是对古建筑进行的描写,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相关视讯,向幼儿展示古代人生活的影像,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幼儿就会了解那句话是指轻轻开门的意思。再比如现代的散文诗《秋天的雨》教学,幼儿一般会觉得散文内容乏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散文内容用静态与动态画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情景展现,并配以柔和的背景音乐,比如《秋日的私语》:“雨滴滴答答从天上落下,秋天的大门开了,秋天的树叶慢慢飘落了”。多媒体技术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浓厚的秋天环境中去,幼儿真切感受到散文所描绘的意境,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运用注意事项 多媒体技术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而不应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教师选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忽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多媒体手段应该与幼儿的年龄与学习状态相适应。同时,在进行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总之,适当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幼儿教育理念相互适应。我们应该在满足幼儿教育适当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将多媒体教育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钱雯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三:幼儿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研究 一、通过幼儿之间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作用 幼儿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启蒙阶段。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著名教师于漪就曾经有过一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主题演讲,可见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广泛应用于人生教学的各个阶段。 1.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不同幼儿充分了解才能把握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对于幼儿的兴趣、脾气、爱好、性格以及认知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也是教师需要准备的工作之一。当然,了解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召开家长会、发放问卷、网上留言等方法从而获得幼儿资讯情况,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幼儿沟通相处时对其行为、言语、动作和习惯进行仔细的研究观察。最后进行总结和实施教学。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教学当中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幼儿存在不同的认知方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说明,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存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复合型和发散型等等。这跟幼儿自小生活环境、家庭影响以及自身因素都密切相关。比如场独立型的孩子更擅长于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而场依存型的孩子则惯于依附旁人的想法从而获得自己的概念和认知。 3.因材施教的作用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与人也是各不相同,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教育要因人而异,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实现最佳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结合自身能力和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十分有必要。 二、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的方法 1.不同的教学引导在对于两种完全不同型别的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把握不同的方法,如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可以进行更多方法教学,让其掌握更多知识和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创作。而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让其产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自我思考。当然,引导不仅仅只存在于幼儿认知方面,同时也存在于幼儿知识技能掌握差异方面,例如一些学校会针对孩子对不同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进行分班补习等等。 2.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同的幼儿因为自身所接触的各方面条件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兴趣爱好。当然,这种差异也存在于年龄、性别、民族等。例如在幼儿阶段,孩子们更加偏爱动画片,而其中女孩子会更加偏爱洋娃娃,男孩子则偏爱赛车等机械玩具。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掌握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能用笼统单薄的语言去引导幼儿,而是应该以具体的形象,用画面感、或是借助多媒体、书本图片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女孩子喜欢公主的形象,那么教师在说到公主时,应该借助童话故事如豌豆公主、白雪公主等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掌握概念。 3.课内外结合型教学因材施教的另一个重点就在于课内外教学应相互结合,很多人都会错误的将幼儿教学定义在幼儿园、定义在幼儿教师,这是一个误区,父母家人,以及周围的环境,其实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思维是开放而且发散的,当他第一次做出尝试,并且得到了父母以及周围人的认可后,他就会开始自觉更多的从事这项任务,获得满足感。而如果在幼儿尝试第一次活动后,被周围的人否定,他就会产生内疚感,从而可能不会在从事那项活动。例如大家熟知的,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儿时玩耍时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并不停地跳跃,他的母亲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要一直跳,一直跳到月亮上去。他母亲听到后,并没有嘲笑他的无知,反而鼓励他并给予他诸多支援,最后他真的成为了世界第一人,为人类跨出了一大步。 三、因材施教对于幼儿教学的发展助力 1.开放式教学,更好的引导幼儿过渡“因材施教”一词出自《论语•先进篇》,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在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正确使用因材施教开放式教学,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每一个孩子在教学中发光。 2.因人而异,培养各方面人才因材施教让孩子能发挥其天分而不浪费,并让其能在有兴趣领域更多的学习、使其更能学好,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发挥个人先天条件、特长、兴趣等因素,可以按所需不同培养出孩子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幼儿走向他们理想的目标和道路。 四、结束语 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创新人才教育方面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以,因材施教适用于各个教学领域和教学方式当中,并成为现代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幼儿教学,处于人生阶段的启蒙时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树立作用,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祖国的未来成长得更加茁壮。 作者:刘金红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乔家幼儿园 1.幼儿教师教育论文3篇 2.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3篇 3.幼师教学论文范文 4.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3篇 5.幼师教育论文范文 6.幼师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 :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新媒体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灵活的应用新媒体,通过新媒体促进专业发展,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 :新媒体;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以及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幼儿教育质量。而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职业专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在新媒体背景之下,教师要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就要灵活的应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这也是现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点,对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分析,探究有效的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一、新媒体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新助力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随着各种技术的全面推广,新媒体信息技术也在有效的传播,幼儿教育的专业发展也更加复杂与高效。在此种环境中,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就要可以灵活的应用新媒体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在新媒体系统之下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第一,重构专业知识。幼儿的专业知识主要有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教学实践性知识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之下,随着各种新技术手段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幼儿可以在视听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游戏、学习。为了提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教师就要了解各种新媒体技术与知识,要基于新媒体的要求重新的构建专业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为今后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提升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就是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专业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更为严格。而教师要想在碎片化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就要对慕课、微课等新型的教育模式进行了解学习,将其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在网络环境中构建教学活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第三,构建媒介素养能力培养环境。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媒介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如果构建良好的媒介应用环境则是现阶段的重点内容。在实践中要重视可视化环境以及软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可视化的环境,了解幼儿的实际状况,分析了解幼儿的个性以及特征,综合具体状况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以及工具,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自动的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及评测的结果,幼儿教师在此种环境中就会提升媒介素养。

第四,新媒体背景下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思维。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在思维的教学进行构建分析,而幼儿教师的媒介素养就是基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通过媒介技术手段,分析数据、信息以及技术,合理的选择媒介方式,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教师各个层面上的理论重构以及思维能力。

二、新媒体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路径

在新媒体环境中,幼儿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推动专业发展,就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整合,探究行之有效的培养路径,对此,在实践中可以基于以下几点开展:

第一,通过新媒体实现移动学习。移动学习就是通过移动通信设备以及一些便携的电子设备进行教学。这样就有效的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影响。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了解最新的幼儿教育咨询,随时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可以实现碎片化的学习。在新媒体背景之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浏览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浏览教育理念与教育新闻,可以在短暂的时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内容,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新媒体技术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优化教师的素养能力。而在新媒体背景之下,为了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了解新媒体技术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正确分析、看待新媒体技术手段。同时,新媒体技术可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教师通过新媒体技术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信息化素养就是合理的应用新媒体知识。幼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主要就是自身在网络媒体上的信息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等,要善于质疑,对于幼儿教育要有着自己的看法与方式。而幼儿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分析,整合,在教育中合理应用,通过新媒体技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反思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第二,通过新媒体技术构建完善的教师研修平台。网络空间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普及性特征具有跨平台的优势,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主要就是通过教研会等方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师通过互相的学习、反思,完善教学活动,总结教学经验。而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的方式探讨教育知识,解决一些重点问题。在网络环境中教师通过网络以及社交软件,利用视频通信、语言通信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具有时效性的特征。可以有效的拓宽幼儿教师沟通交流的空间限制,也有效的降低了人力以及物力资源的投入。

第三,利用新媒体技术有效沟通。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过程中,专业的指导建议尤为重要。而在传统的模式中,幼儿教师无法及时有效的与专家进行沟通对话,只能通过参加研讨会、讲座的方式吸取优秀的教育经验。而在新媒体环境中,教师在网络上进行在线的咨询与沟通。一些幼儿教育专业会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评论、私信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互动沟通,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概念,吸收、学习专业的教育思想以及观念,在幼儿教育中在灵活应用,这样不仅仅提升幼儿教育管理质量,可以真正的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四,利用新媒体构建个性化的课堂环境。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专业的技能训练,这种训练平台与游戏的概念较为类似。利用语言等功能,构建一个锻炼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登陆到虚拟的空间中,设置教学任务,通过集体授课以及个别化的专业教学凡是开展任务。在这种虚拟化的网络平台中,幼儿教师要在短时间中了解幼儿的具体状况,确定教学模式以及游戏类型,及时应变各种突发状况,对幼儿的各种状况进行观察分析,在进行教学反思。整个游戏过程可以有效的推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于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优化,可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在趣味性的游戏中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

第五,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教师要具有独立意识。新媒体技术在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中为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但是这些途径缺乏系统性,教师获得的知识内容呈现碎片化,缺乏逻辑性。对此,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必须要具有清醒的认知,要肯定传统的专业发展模。同时,虽然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系媒体技术可以提升教学形象,可以实现跨时间以及跨地域的教育,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幼儿教师无法与幼儿进行直接的互动,无法收到学生的反馈,导致教师研究讨论缺乏完整性,无法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也就是说,在新媒体教学背景之下要避免盲目的应用新媒体技术,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对其优化,将新媒体与传统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这样无疑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合理的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可以满足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也更为严格,在此种环境中,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与途径,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

三、结束语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中,新媒体技术凭借着自己的实时性、开放性以及智能化特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以及巨大的优势成果,合理的应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价值。现阶段,要对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让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灵活应用新媒体技术,凸显其价值优势,这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树江,范萌萌.新媒体沟通形态对团队沟通效果的影响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F272-13-15

[2]董钰萍.新媒体环境下幼儿教师媒介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42.

[3]张平.表扬幼儿要说到点上[J].中国教育报,2018(9):93-95

[4]张瑶.新媒体时代的幼师生口语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文教资料,2018(1):239.

[5]韩荣雷.新媒体环境下幼儿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研究论文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论文摘要:

厘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概念,比较两者涵义的异同,这有利于明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内外联系,有利于探索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模式。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 :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新媒体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灵活的应用新媒体,通过新媒体促进专业发展,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 :新媒体;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以及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幼儿教育质量。而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职业专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在新媒体背景之下,教师要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就要灵活的应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这也是现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点,对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分析,探究有效的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一、新媒体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新助力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随着各种技术的全面推广,新媒体信息技术也在有效的传播,幼儿教育的专业发展也更加复杂与高效。在此种环境中,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就要可以灵活的应用新媒体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在新媒体系统之下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第一,重构专业知识。幼儿的专业知识主要有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教学实践性知识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之下,随着各种新技术手段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幼儿可以在视听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游戏、学习。为了提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教师就要了解各种新媒体技术与知识,要基于新媒体的要求重新的构建专业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为今后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提升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就是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专业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更为严格。而教师要想在碎片化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就要对慕课、微课等新型的教育模式进行了解学习,将其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在网络环境中构建教学活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第三,构建媒介素养能力培养环境。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媒介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如果构建良好的媒介应用环境则是现阶段的重点内容。在实践中要重视可视化环境以及软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可视化的环境,了解幼儿的实际状况,分析了解幼儿的个性以及特征,综合具体状况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以及工具,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自动的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及评测的结果,幼儿教师在此种环境中就会提升媒介素养。

第四,新媒体背景下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思维。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在思维的教学进行构建分析,而幼儿教师的媒介素养就是基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通过媒介技术手段,分析数据、信息以及技术,合理的选择媒介方式,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教师各个层面上的理论重构以及思维能力。

二、新媒体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路径

在新媒体环境中,幼儿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推动专业发展,就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整合,探究行之有效的培养路径,对此,在实践中可以基于以下几点开展:

第一,通过新媒体实现移动学习。移动学习就是通过移动通信设备以及一些便携的电子设备进行教学。这样就有效的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影响。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了解最新的幼儿教育咨询,随时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可以实现碎片化的学习。在新媒体背景之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浏览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浏览教育理念与教育新闻,可以在短暂的时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内容,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新媒体技术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优化教师的素养能力。而在新媒体背景之下,为了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了解新媒体技术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正确分析、看待新媒体技术手段。同时,新媒体技术可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教师通过新媒体技术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信息化素养就是合理的应用新媒体知识。幼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主要就是自身在网络媒体上的信息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等,要善于质疑,对于幼儿教育要有着自己的看法与方式。而幼儿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分析,整合,在教育中合理应用,通过新媒体技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反思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第二,通过新媒体技术构建完善的教师研修平台。网络空间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普及性特征具有跨平台的优势,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主要就是通过教研会等方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师通过互相的学习、反思,完善教学活动,总结教学经验。而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的方式探讨教育知识,解决一些重点问题。在网络环境中教师通过网络以及社交软件,利用视频通信、语言通信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具有时效性的特征。可以有效的拓宽幼儿教师沟通交流的空间限制,也有效的降低了人力以及物力资源的投入。

第三,利用新媒体技术有效沟通。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过程中,专业的指导建议尤为重要。而在传统的模式中,幼儿教师无法及时有效的与专家进行沟通对话,只能通过参加研讨会、讲座的方式吸取优秀的教育经验。而在新媒体环境中,教师在网络上进行在线的咨询与沟通。一些幼儿教育专业会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评论、私信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互动沟通,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概念,吸收、学习专业的教育思想以及观念,在幼儿教育中在灵活应用,这样不仅仅提升幼儿教育管理质量,可以真正的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四,利用新媒体构建个性化的课堂环境。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专业的技能训练,这种训练平台与游戏的概念较为类似。利用语言等功能,构建一个锻炼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登陆到虚拟的空间中,设置教学任务,通过集体授课以及个别化的专业教学凡是开展任务。在这种虚拟化的网络平台中,幼儿教师要在短时间中了解幼儿的具体状况,确定教学模式以及游戏类型,及时应变各种突发状况,对幼儿的各种状况进行观察分析,在进行教学反思。整个游戏过程可以有效的推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于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优化,可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在趣味性的游戏中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

第五,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教师要具有独立意识。新媒体技术在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中为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但是这些途径缺乏系统性,教师获得的知识内容呈现碎片化,缺乏逻辑性。对此,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必须要具有清醒的认知,要肯定传统的专业发展模。同时,虽然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系媒体技术可以提升教学形象,可以实现跨时间以及跨地域的教育,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幼儿教师无法与幼儿进行直接的互动,无法收到学生的反馈,导致教师研究讨论缺乏完整性,无法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也就是说,在新媒体教学背景之下要避免盲目的应用新媒体技术,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对其优化,将新媒体与传统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这样无疑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合理的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可以满足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也更为严格,在此种环境中,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与途径,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

三、结束语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中,新媒体技术凭借着自己的实时性、开放性以及智能化特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以及巨大的优势成果,合理的应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价值。现阶段,要对新媒体背景之下幼儿让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灵活应用新媒体技术,凸显其价值优势,这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树江,范萌萌.新媒体沟通形态对团队沟通效果的影响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F272-13-15

[2]董钰萍.新媒体环境下幼儿教师媒介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42.

[3]张平.表扬幼儿要说到点上[J].中国教育报,2018(9):93-95

[4]张瑶.新媒体时代的幼师生口语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文教资料,2018(1):239.

[5]韩荣雷.新媒体环境下幼儿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4] 唐龙云,教师教育专业化与师范教育改革,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拓展阅读】

论文写作指导记录

一、议论文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分类:立论,从正面阐述其观点,驳论,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其正确的观点。

4、结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

5、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二、议论文常见模式

第一种: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 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第二种,并列式(又叫板块组合式)

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 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 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 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 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 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 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

第三种:递进式

递进式的结构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例文

诗意地生活

07年高考湖南考生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 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 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风》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出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 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 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 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 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 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 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秋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评:本文运用层进式。中间三级理想、奋斗、收获一层层深入,先后层次不可互换,另外,本文文采斐然,诗意盎然,"拿起奋斗的斧辟开理想的石"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

  • 索引序列
  •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论文
  • 幼教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
  • 论文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论文
  •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