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中石油新疆勘探研究院扬帆论文

中石油新疆勘探研究院扬帆论文

发布时间:

中石油新疆勘探研究院扬帆论文

咱石油行业有十大杰出青年么 貌似只有竞赛的第一第二第三吧

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事迹选登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2011-05-05 09:21 ] 编者按:近年来,在集团公司党组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共青团十六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紧密围绕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了积极贡献,展示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时代风采,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业绩突出的优秀青年。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团公司决定授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试验大队副大队长王洪卫等11名同志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授予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采气队工艺二班班长库尔班江等66名同志“优秀青年”荣誉称号。我们希望受到表彰的青年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态度,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建设“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各企事业单位要以此次评选表彰活动为契机,加大典型选树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广大团员青年要以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胸怀理想、爱国爱企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们勇于担当、矢志不渝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开拓奋进、追求卓越的创新勇气,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奉献石油的优秀品格,在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科技兴油能手王洪卫王洪卫,男,197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试验大队副大队长。参加工作14年来,王洪卫始终把科技兴油作为不变的理想,把大部分时间和心血都花在油田开发的科研实践中,在开发方案设计、方案跟踪调整和三次采油技术攻关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技术成果,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集团公司、油田公司项目20余项,发表国际SPE论文1篇,国家级论文2篇。其中,国家级课题《大庆油田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大庆油田“二三结合”水驱控水挖潜技术》获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特等奖。目前,这些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开发方案编制及跟踪调整过程,为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王洪卫先后被授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和“杰出员工”等荣誉称号。低渗透攻关能手屈雪峰屈雪峰,女,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公司一级技术专家。成功开发低渗透大油田,靠的是科技创新,靠的是技术进步。屈雪峰,正是推动科技进步、实现长庆油田大发展的科技人员之一。随着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对象越来越复杂,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如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实现集团公司提出的“上得去、稳得住”的目标,是对开发极限的挑战。屈雪峰作为技术骨干,积极寻找突破口,以突出的技术创新成果,在开发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屈雪峰先后获得中国石油技术创新一等奖2项;获得长庆油田公司技术进步奖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参与编写专著3部,在《石油勘探与开发》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6篇;获得长庆油田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一线好班长康劲松康劲松,男,现年31岁,1998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管工技师,现为辽河油田油建一公司一分公司第二施工队管工一班班长。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康劲松先后参与了西气东输管道、广东LNG管道、永唐秦管道、秦沈管道等多项油田内外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创新工法50多项,为公司节省施工成本近2000万元。在2005年8月的中国石油职业技能大赛中,康劲松沉着应战,摘取油气管线安装工金牌,并晋升为技师。从初级工到工人技师,他仅用了8年时间,走完了别人需要20年才能走完的路。2009年4月,康劲松被聘为辽河油田公司管工技能专家。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康劲松由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辽河油田公司管工技能专家,先后获得中国石油职业技能大赛油气管线安装工金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辽河油田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热电纪录创造者刘万鹏刘万鹏,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任大庆石化公司热电厂厂长。刘万鹏出任大庆石化公司热电厂厂长以来,创出了“连年安全环保无事故、连年完成利润过亿元、连年队伍稳定无群体上访”的突出业绩。“十一五”期间,大庆石化公司热电厂累计发电78.66亿千瓦时,供汽2394.39万吨;发电标准煤耗率下降17.18克/千瓦时,供热标准煤耗率下降0.13千克/百万千焦,自耗能、自耗水分别下降了18.04和30.20个百分点,创造了“发、供电量历史最高,热电比例和全厂热效率创历史可比最好水平,发电标准煤耗创历史可比最好指标”的纪录。作为大庆石化公司青年的杰出代表,刘万鹏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安全生产先进个人”、“青年创新创效能手”和大庆石化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焊接技术能手徐龙杰徐龙杰,男,197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东北炼化工程公司焊接专家工作室主任。2008年6月,东北炼化工程公司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成立了徐龙杰焊接工作室。3年来,徐龙杰紧密跟踪焊接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 深入开展本专业检维修施工技术、施工工法、新型实用机具等10余项课题研究,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面向检维修和工程建设的主战场,解决生产急、难、新问题几十项,培养了一批焊接高、精、尖技能人才。参加工作17年来,徐龙杰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一名全国技术能手,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集团公司焊接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成长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成为当代中国石油青年学习的典范。徐龙杰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泰山顶上“护花人”刘学霞刘学霞,女,197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销售泰安分公司泰东片区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刘学霞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项又一项佳绩。进入中国石油7年来,刘学霞先后任6座加油站经理。所管加油站日销量平均增长超过200%,其中4座摘掉低效帽子,2座进入三星级行列,4座进入四星级行列。2009年6月,刘学霞开始担任泰东片区经理。截至2011年3月,片区所属10座加油站日销量平均增长超过30%。刘学霞创造了“一图一表一分析”管理法,她曾担任经理的6座加油站水电费支出比预算指标平均降低21.43%,所管片区10座加油站水电费支出平均降低6.35%。刘学霞关爱员工,凝聚队伍。7年来,她带过的6座加油站,无一名员工流失,共培养出16名站经理、5名核算员、5名值班长(计量员),成为泰安分公司的“护花人”。26名业务骨干,犹如26朵璀璨的宝石花,在泰山脚下绽放。2座加油站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刘学霞本人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加油”能手邵从海邵从海,男,198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中国石油江苏南京销售分公司城东加油站经理。10年间,邵从海先后担任6座加油站经理,摘掉2座加油站低量帽子,培育出4座万吨站和3个百万元便利店;做强、做响了5座五星级万吨站,打造出3座“省级样板管理站”;创建了1个“集团公司标杆班组”、1个“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2个大区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和2个地方“青年文明号单位”。邵从海任经理的加油站有2座获得地方政府颁发的“安全管理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座被评为市级“十佳消费者满意服务单位”,2座被评为市级“三信三优”单位。10年间,邵从海潜心研究加油站管理,总结出20项加油站管理法和3项设备改造小发明,先后获得2项“青年创新创效”一等奖。员工称赞他是一棵聪明的“智慧树”,善于思考,创新果实结满枝头。作为模范加油站经理,邵从海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善于激励员工,凝聚人心。10年中,他为企业培养了46名加油站经理,上百名其他岗位人才。海外利益捍卫者吕菁吕菁,女,197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经济师,现任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法律事务部副经理。作为从高校选派赴俄罗斯的留学归国人员,吕菁积极投身中国石油海外事业,在哈萨克斯坦项目工作多年,踏实敬业,勤奋务实,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光荣的使命感参与完成了中亚俄罗斯地区一系列重大油气投资交易和纠纷的解决,为中国石油海外合作的示范区——哈萨克斯坦地区项目的法律事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亚俄罗斯地区的油气投资项目中,无论是参与新项目收购谈判,还是主导解决现有项目运营中存在的法律难题,吕菁都尽职尽责,大量阅读各种材料,研究思考解决方案,努力捍卫中国石油的每一分利益。吕菁根据PK项目经验参与创作的《大型石油公司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管理》获2007年第14届国家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提供了借鉴经验。吕菁在中亚俄罗斯地区工作、学习了10余年,为中国石油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曾获得“海外勘探开发公司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钻探技术能手张志强张志强,男,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工程师,现任渤海钻探公司第二钻井分公司经理助理。在古巴,张志强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一道道难题迎刃而解,最终使首口井比甲方规定的时间提前7天鸣机开钻,创造了该公司海外项目清关时间最短、卸船时间最短、安装时间最快、甲方验收最顺利、开钻时间最短等5项纪录。每口井施工前,张志强都收集参阅大量钻井工程施工资料,对关键技术措施应用与甲方及时交流沟通,逐步完善技术体系。施工时,他每天按时把施工工况和相关生产数据向甲方汇报,主动配合甲方科学打井。2009年,随着集团公司对国际市场的重新规范与划转,张志强回到国内。在苏里格,他与技术管理人员一起住到井上,研究方案,制定每道工序的技术措施,较好地处理了钻井速度、泥浆润滑、定向中靶等技术问题,保证了这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由于贡献突出,张志强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勘探技术研发带头人朱光有朱光有,男,197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室副主任,地球化学专业技术带头人。朱光有先后承担了18项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集团公司以及油田委托的科研攻关项目。在研究工作中,朱光有注重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掌握勘探生产动态和技术难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他研究成果突出,撰写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论文,受到好评并被大量引用。他的研究工作注重结合地质实际问题,解决了一些油田急需解决的关键难题,有效指导了油田的勘探开发。朱光有在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油田生产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进展,并参与了川东北高含硫气田群、南堡大油田和塔里木哈拉哈塘大油田的发现,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朱光有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等荣誉。炼制科研能手王宝杰王宝杰,男,197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中心石油炼制研究所副所长。王宝杰先后参加了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子专题2项,股份公司课题8项和3项地区公司课题。研发成果已相继实现工业转化。近年来,王宝杰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发明奖(金奖提名)、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技术进步一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地市级以上奖项16项;在国内外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2009年集团公司直属机关“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并于2009年荣获“第七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和“第三届兰州市青年科技奖”。此外,王宝杰曾先后获得美国专利授权1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8项,另有12项专利获得申请号。摄影:丁伟 金添

摘 要 随着现代勘探技术的发展,地质勘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被用于很多的领域中。其中,地质勘探可以从工程地质勘探 、石油煤炭开采地质勘探等不 同的应用方面进行分 类。对 于每一个方向的运 用,都有相应的地质勘探技 术 ,为不同的应 用方 向进行研究提供 了一定的技术和理论指导 ,从 而建立新型 的地质勘探体 系,推进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 ,促进 了我国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工程地质勘探技术和石油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的概述、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关键词 地质勘探 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1 地质勘探技术的概述1.1工程地质勘探技术工程地质是一 门调查 、研究 、解决与人类活动和各种工程建筑有关 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工程地质勘探。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 ,测量 、钻深等新技术、新方法 的运用 ,尤其是计算机的运用 ,使工程地质勘探的工作方法、质量标准等都有 了很大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一个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工程地质勘探 ,它对工程制定方案和顺利的建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石油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石油煤炭地质勘探 主要是研究其形成和分布的基本规律、变化特征 、地质条件和一些勘探的技术 。石油煤炭勘探是在石油煤田普查 的基础上 ,进行的经济调查研究 、地质勘探工作。其中,石油煤炭开采技术的勘探是整个勘探工作 中的重要环节。2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2.1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工程地质勘探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发展现状不是很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地质勘探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很多勘探的侧重点不 明确 ,勘探的针对性不强 ,勘探方法不正确 ,工程地质分析工作 中的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差别很大 ,从而使勘探的结论有误 。这些问题 的出现不仅会延误最佳的开发时机 ,还会给工程 留下一些隐患,严重影响了工程 的质量。2)工程地质勘探 的技术管理 问题 。一些工程单位提交 的勘探设计报告不是地质师写的 ,而且在编制人 中没有地质专业负责人 ,使得报告 中容易出现错误。这样会给总院审查增加难度 ,还会延误工程的报批时机。3)工程地质勘探的人员问题 。主要是 因为地质勘探需要优秀的技术人员,而在工程地质勘探 中,有一些人员不懂地质却提出不实际的勘探要求 ,有的对地质专业了解不透彻。这些都不利于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2.2石油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石油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开采相对比较分散,个体开采情况比较多,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管理难度大,还不能保证石油煤炭的正常供 给。一些大型的石油煤炭企业的技术性 、安全性、可靠性都很有优势,要将其进行有效整合,国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 ,从而促进其发展。我 国石油煤炭地质勘探技术成果主要表现 以下几个方面 :1)石油煤炭地质基础研究从传统地质走向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阶段。我国开展了华北 、华南地球的资源评价研究课题 ,对于我国的石油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有了基本的掌握 ,而且还将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运用在石油煤炭的地层划分中,从而拓宽了地质研究的思路。2)石油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根据了我 国石油煤 田的地质特点 ,合理 的运用地质勘探的新技术 ,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勘探理论 ,从而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煤炭综合勘探体系。3)石油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和 “3s”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在地质勘探的各个领域中,计算机技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使地质报告编制实现了数字化 、信息化 ,而且还利用了GIS,建立了我 国 《石油煤炭资源信息系统 》。此外 ,在石油煤炭资源评价中,还大量运用 了遥感技术 ,形成了石油煤炭遥感技术体系。高光谱技术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技术也有显著的进展。石油煤炭地质勘探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还存在着 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解决中部能源基地中一些地形复杂的资源勘探技术问题,以及它所引起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二是要加强西部地质研究 ,进一步提高资源勘探评价程度;i是要加强清洁石油煤炭技术的地质研究,为其清洁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四是要利用石油煤炭 的现代化开采,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生产 ;五是要加速石油煤炭的地质主流程信息化和资源信息化水平 。3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3.1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工程地质勘探技术虽然还存在着一些缺陷,面临着挑战,但是其发展趋势还是很乐观 ,存在着很多机遇 。因此 ,要尽量解决存在的问题 ,不断的创新 ,促进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 。首先 ,要分清地质勘探的各项责任。即总院要负责工程地质勘探和一些技术管理 问题 ;各地方部 门要 负责好勘探 的合理周期 ,安排专业的勘探人员 ,不断采用新的勘探技术和设备 ,从而促进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次,工程地质勘探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培养优秀的地质勘探技术人员 ,不断的推动技术革新,促进勘探技术的进步和勘探结果的创新。3.2 石油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只有明确 目标 ,加大力度 ,依靠先进 的科学技术 ,提高地质勘探的精度 ,保障地质勘查 的质量 ,才能推进石油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我们要沿着 “加强石油煤炭地质勘探 的基础研究 ,最大限度 的发现新的资源 ;不断加大资源综合勘探技术的创新力度 ,满足人们 对资源的需求 ;改 革石 油煤 炭地质勘探的科技体制 ,培养新型的精干高效 的地质技术创新队伍 ”这一基本思路 ,实现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可持续发展。1)大力发展石油煤炭资源的综合勘探技术。要加强多元地质信息符合技术 的研究 ,建立高精度 的地质模型 ,从而提高地质勘探的精度 ,为地质报告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2)组织开展新一轮的石油煤炭资源评价 。要运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石油煤炭资源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并且要多开展一些基础评价 ,强调石油煤炭资源的用途,正确认识我国石油煤炭资源的潜力,建立石油煤炭资源的信息系统 ,不断促进石油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的革新,促进我国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3)加强清洁石油煤炭技术的地质基础研究。其核心技术是洁净煤技术 ,与煤岩学、煤化学等基础理论结合在一起 ,并且利用地质地球化学 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而为勘探技术 的改进提供一定的依据。4)推进石油煤炭地质信息和3s技术产业化。发展石油煤炭地质勘查的主流程信息化,实现地质勘探技术的采集、研究的信息化 。加强高分辨率卫星图以及数字宇航摄技术的运用 ,促进地质范围以内,密度全部大于3.29g/cm ,相对密度大于95.7%。表面上的颜色一致均匀 ,没有任何斑点。2)相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检验说明 ,试块样 品中可能含有ZnS(2H—f0r珊)、ZnS(10H+8H)、磷石英和方石英相 ,没有出现其它杂峰。靶材 中各相组成均达到了镀膜的要求 。3)热等静压适用工艺制度 :加压介质是氩气。加热时温度为1100℃,压强是 120MPa,一个小时的保温保压。4)热压 较好 的工艺制度 :室内温度到 1050~C之间 ,每分钟2℃一5。c升温速度 ,开始在600~C时加压 ,30分钟的保温保压之后直接进行卸压。4结束语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靶材的热等静压与热压工艺 ,经过研究两种工 艺都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靶材 ,满足 了使用溅射 的要求。参考文献[1]努力古.溅射靶材的制备及发展趋势[J].新疆有色金属,2008,5.【2】刘志坚.溅射靶材的应用及制备初探fJ】.南方金属,2009,6.作者简介陈卫 飞 (1978一 ),男 ,湖南株洲人 ,本科 ,工程师 ,研究方 向ITO、靶材、有色金属材料。量 的增加和产品流通的活跃 ,我市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销售渠道单一 ,冷藏、储运设备落后 ,制约 了产品外销市场的拓展。建议在市场建设,预冷库、冷藏车配备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3)支持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 民生 ,事关农业发展和农 民增收的大事 。但是 ,固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由于检测设备简陋 ,检测人员水平低 ,经费不足 ,农产 品质量安全还存在着很大 隐患 ,建设固原市农产 品包括畜产品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势在必行。建议 自治区支持建设 固原市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开展质量安全监测监控,保证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1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建设规划【M】.[2]固原市设施及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M].作者简介孙丽琴 (1968一 ),原州区人,宁夏大学农学系本科 ,1986年参加工作时间,现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勘探技术 的发展。4结束语总而言之 ,地质勘探技术对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的勘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资源的勘探 、开发和综合利用。虽然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研究了一系列地质勘探工程的新技术 、新方法、新设备。但我们还要意识到其存在的问题,要通过一些具体措施,使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走向更加完善的发展趋势 ,从而不断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参考文献[1]定武.谈现行地质勘探工作改革的几个问题册.地质与勘探,2OlO,4.【2】王树江.浅谈地质勘探技术发展啊.民营科技,2010,10[3】姚振义.煤 田地质与勘探方法阴.中国矿业出版社,2Ol1,6.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学报

王杰顾忆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无锡214151)

摘要 塔河油田奥陶系与TS1井天然气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占绝对优势,塔河油田东部奥陶系天然气为干气,其余区块天然气为典型湿气,而TS1井天然气则为典型干气。塔河油田奥陶系与TS1井天然气具有相同母质来源,都为典型油型气,奥陶系天然气为不同成熟度油型气的复合,是干酪根降解气,而TS1井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气,塔河油田奥陶系与TS1井二氧化碳气体都为碳酸盐岩热变质作用产生。该油田奥陶系天然气的生成具有多阶连续的特征,既有反映成熟阶段的正常原油伴生气和较高成熟阶段的凝析油伴生气,还有反映高过成熟阶段的高温裂解气。TS1井天然气成熟度总体上高于塔河油田主体区天然气成熟度,而低于塔河油田东部评价1区和阿克库勒S14井和S18井天然气成熟度。

关键词 塔河油田 TS1井 同位素倒转 碳氢同位素 稀有气体同位素 成因类型

Geochemistry and Genetic Type of Natural Gas in TS1 Well and Ordovician System in Tahe Oilfield,Tarim Basin,Northwest China

WANG Jie,GU Yi

(Wu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Geology,SINOPEC,Wuxi 214151)

Abstract In TS1 well and Ordovician system of Tahe oilfield,the hydrocarbon gases in natural gas occupy a great majority in volume,and methane occurs absolutely dominant.The natural gases belong to typical dry gas in the eastern of Tahe oilfield,and belong to wet gas in the others areas.The natural gas of TS1 well is typically dry gas.The natural gases of Ordovician system in Tahe oilfield and TS1 well originate from the same source rocks,which belonging to typical oil type gas.The Ordovician system natural gases in Tahe oilfield are the complex of the different maturity stage gas,which contains kerogen cracking gas.But the natural gases in TS1 well remain with oil cracking gas.Carbon dioxide is produced by the thermal metamorphose of carbonate rocks in Tahe oilfield and TS1 well.In Tahe oilfield,the generating natural gas of different stages takes on continuous character,which contain petroleum associated gas of the maturity stage and condensate associated gas of the relatively high maturity stage,as well as cracking gas of high-over maturity stage.The natural gas maturity of TS1 well is bigger than that of main areas in Tahe oilfield and lower than the east part of Tahe oilfield.

Key words Tahe oilfield TS1 well isotope revers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e rare gas isotopegenetic feature

对于天然气成因判别,前人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比较可行的方法和指标[1~4]。天然气藏的天然气成因类型取决于气中占绝对优势组分的成因,天然气成因研究和气源探讨为天然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奠定了基础。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宏观油气地球化学和塔河油田及其外围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5~8],限于篇幅,不在文中赘述。但到目前为止,却未见塔河油田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的系统研究成果见诸于报道。本文对塔河油田及其外围以及塔河深层TS1井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轻烃指纹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首次在塔河地区应用了天然气的CO2碳同位素与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对该区奥陶系和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深层天然气的研究和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1 地质背景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斜坡,西为哈拉哈塘凹陷,东邻草湖凹陷,北为雅克拉断凸,南接顺托果勒隆起和满加尔坳陷,面积约750km2。阿克库勒凸起为前震旦系变质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一个长期发展、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变形叠加的古凸起,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等多次构造运动,由于长期的抬升暴露风化剥蚀,使凸起大部分地区缺失中、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中、下泥盆统等,下奥陶统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上述地层主要分布在凸起南部、东部围斜地区[9]。塔河油田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海相烃源大型油田,勘探表明,塔河油田含油气层位有三叠系、石炭系与奥陶系,主要集中在奥陶系,特别在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岩溶缝洞型储层最为发育,为该油田的最主要产层。

阿克库勒凸起在加里东中晚期形成雏形,海西早期受区域性挤压抬升形成向西南倾伏的NE向展布的大型鼻凸,经过海西晚期运动、印支-喜马拉雅运动的进一步改造定型,为油气运移有利指向区。为了加快塔河油田油气勘探步伐,进一步探索下古生界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实现“塔河油田下面找塔河”的油气勘探目标,选择寒武系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建隆圈闭,部署了TS1井。TS1井位于塔河油田2区,钻深达8408m,揭穿建隆体1后完钻,完钻层位为上寒武统下丘里塔格群( ),通过对TS1井钻探成果的分析,揭示了塔河油田深层生储盖圈保条件以及油气成藏规律。

2 天然气组分特征

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主要以溶解气、伴生气或凝析气的形式出现。天然气组分包括:烃类气体,CO2,N2,H2S。天然气的组分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占气体总体积的89.2%~98.6%,平均为95.2%;非烃气体以CO2和N2为主,含有少量H2S气体。烃类气体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含量为49.8%~93.6%,平均为75.7%;绝大部分天然气重烃含量较高,占3.8%~39.4%,平均为18.6%。塔河油区天然气干燥系数(C1/∑C)介于0.56~0.96之间,平均为0.80,整体上属于典型的湿气,塔河油田外围的阿克库勒地区S14井和S60井天然气干燥系数分别为0.96和0.93,属于热演化程度较高的干气类型;另外塔河油田东部评价1区的天然气,根据其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来看,也为典型干气。其余天然气的干燥系数介于0.56~0.89之间,属于典型的湿气。在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中,非烃气体为N2,CO2,H2S,非烃气体含量不高,为1.38%~10.83%,其中N2含量为0~8.9%,CO2含量为0.09%~8.39%,硫化氢含量分布范围较宽,从不含硫化氢到高含硫化氢均有分布。油田西部的T740井、T751井和T738井一带硫化氢含量较高,在20.2~108.8g/m3之间,属于中—高含硫气区。在此区域之外只有T804(K)井、S91井一带为含硫化氢天然气,其余地区从中—高含硫区到低含硫区的变化非常快,在紧邻中—高含硫区域的其他井硫化氢含量很快衰减到低于1g/m3,为低含硫化氢天然气。

TS1井在井深7358m处上寒武统丘里塔格群( )进行地层测试,产出少量天然气。由表1可见,在该层段采集了2个天然气样品,天然气组分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占总体积的96.9%和97.0%,其中甲烷在天然气组分中占绝对优势,含量分别为94.1%和93.9%;天然气中重烃含量分别为2.79%和3.11%。非烃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N2和CO2气体,2个样品中N2含量分别为2.81%和2.86%,CO2含量很低,为0.22%和0.21%。TS1井天然气干燥系数为0.97,属于热演化程度较高的典型干气。

表1 TS1井天然气组分和地球化学特征

由塔河油田奥陶系和TS1井天然气组分特征来看,二者都以烃类气体为主,其中甲烷占绝对优势,TS1井天然气中甲烷含量要高于塔河油田奥陶系所有天然气,重烃含量低于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另外该油田东部评1区的天然气为典型干气,其余区块天然气为典型湿气,TS1井天然气干燥系数为0.97,说明TS1井天然气成熟度整体上要高于塔河油田奥陶系,二者处于不同演化阶段。

3 天然气碳、氢及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

3.1 甲烷碳同位素组成

对于划分无机成因与有机成因甲烷碳同位素δ13C1的界限值,许多学者认识不一致。本文采用-30‰作为划分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甲烷δ13C1的界限值[10]。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中甲烷的碳同位素偏轻,分布在-50.8‰~-30.2‰之间,主要分布在-42.9‰~-38.4‰范围内,平均为-40.5‰。本区天然气δ13C1都小于-30‰,再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甲烷为有机成因。

由图1可见,总体上天然气C1/∑C和C1/C2与δ13C1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干燥系数和C1/C2增加,δ13C1值逐渐变大,说明该区天然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是受热演化程度的影响,表明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主要受成熟作用的控制。

TS1井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分别为-38.6‰和-37.2‰,普遍重于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这说明TS1井天然气热演化程度高于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

3.2 重烃气的碳同位素组成

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是指依烷烃气分子碳数顺序的碳同位素分布特征。有机成因烷烃气是指碳同位素值随烷烃气分子中碳数增加而增大,被称为正碳同位素系列,即δ13C1<δ13C2<δ13C3<δ13C4。而无机成因烷烃气碳同位素值则随烷烃气分子中碳数增加而减少,被称为负碳同位素系列,即δ13C1>δ13C2>δ13C3。不具有上述顺序的碳同位素系列,称同位素倒转或逆转。

图1 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C1/∑C 和C1/C2与δ13C1值相关关系

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总体上具有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的特征,呈明显正序列,为典型的有机成因。但塔河油田外围S73井和T913井以及塔河4区TK417井天然气具有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的异常序列(图2),根据烷烃气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轻烃特征判断该区天然气为油型气,且具有相同来源,因此S73井和T913井以及TK417井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倒转现象可能为相同母质不同期次生成的气复合造成的,这与塔河区域地质以及周缘烃源热演化史是吻合的。由图2可见,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δ13C2-1值在-3.2‰~8.1‰之间,δ13C3-2值在0.1‰~6.4‰之间,δ13C4-3值在0.7‰~3.7‰之间,显然δ13C2-1,δ13C3-2,δ13C4-3值所处相对范围依次变小,并且范围相互重叠,说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为不同成熟度油型气的复合,印证了上述的认识。

图2 塔河油田奥陶系与TS1井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指纹分布图

TS1井天然气和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具有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的特征,呈明显正序列。据图2可见,TS1井天然气碳同位素类型曲线与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的类型曲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TS1井天然气与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母质来源。

3.3 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组成

二氧化碳成因分为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两类,有机成因的CO2通常相对富集轻碳同位素,无机成因CO2一般相对富集重碳同位素。戴金星等[11,12]认为无机成因二氧化碳的 值大于-8,主要在-8~+3 区间内;在无机成因二氧化碳中,由碳酸盐岩变质成因的CO2其 值接近于碳酸盐岩的δ13C值,为0±3;火山-岩浆成因和幔源CO2其 值大多为-6±2。塔河油田奥陶系8个天然气样品的 值分布在-4.3~-0.7 之间(表2),结合稀有气体同位素R/Ra处于0.016~0.037判断,该区二氧化碳基本上为壳源成因,主要为碳酸盐岩热变质成因产生,笔者认为是由二叠系火山活动引起的热事件造成。目前,塔河油田已有百余口钻井钻遇二叠系火山岩,主要连片分布于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整体上阿克库勒凸起两翼厚、中间薄,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特别是向西南方向厚度逐渐增大。塔河地区火山岩确切形成时代限定在晚石炭世以后到早三叠世前,该地区火山活动有利于促进有机质热演化。

表2 塔河油田奥陶系与TS1井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TS1井天然气中二氧化碳 值为-5.3,根据不同类型二氧化碳 值分布范围以及TS1井天然气伴生的He同位素值R/Ra为0.03,远小于1,说明塔深1井二氧化碳为碳酸盐岩变质成因。

3.4 天然气氢同位素组成

天然气氢同位素组成主要受4个方面因素的影响:①受源岩沉积环境和水介质条件影响;②受热演化程度影响,有机质随演化程度增加,天然气的δD1有变重趋势;③受母质特征的影响;④受外来氢源的影响,这种外来氢源有时可能对天然气的氢同位素组成起到关键性作用。天然气中的氢同位素组成虽然受母质特征和热演化程度的影响,但主要受源岩沉积环境和水介质条件的影响。

δD值序列倒转的原因主要有:①烷烃气受到细菌氧化的次生改造;②煤型气和油型气混合[13]。由表2可见,塔河10区TK827井、塔河2区TK235井和塔河8区T702B井等3口井天然气的氢同位素组成具有δD1<δD2<δD3<δD4的特征,其余5口井天然气呈现出δD1>δD2<δD3<δD4的规律。本区甲烷氢同位素的差异主要不是由沉积水介质条件变化引起的,而是由同一烃源岩中同一类型母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混合造成的(图3)。本文研究认为,造成天然气δD值序列倒转还有其他因素,在该区戴金星等[13]提出的因素不是造成δD值序列倒转的原因,部分天然气的甲烷氢同位素倒转主要是由于本区早期生成的油气遭受强烈的次生改造,再加上后期的高成熟油气充注混合造成的。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塔河地区部分天然气δ13C1和δ13C2值相近,且δD1和δD2值序列发生倒转,主要是由于不同成熟阶段油气混合造成,这可以从氢同位素类型曲线两阶段分布的特征得到印证,与碳同位素类型分布曲线一致,即主要为天然气的甲烷与乙烷存在不同的来源,显示了天然气具有两期充注、混合的特征;二是塔河地区部分天然气δ13C1和δ13C2值相差较大,且δD1和δD2值序列发生倒转,主要是早期生成的油气受水洗氧化次生改造的因素占主要地位造成。

图3 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组分参数与δD1值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海相(或咸水)沉积有机质形成的天然气 大于-180‰,而陆相淡水沉积则是 小于-180‰[14]。而TS1井天然气δD值具有δD1<δD2<δD3<δD4的特征,为正序列,不具有倒转特征,而且δD1值都大于-180‰,为典型海相沉积环境。由图4可见,TS1井天然气氢同位素组成曲线和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氢同位素类型曲线具有相似的特征,具有相同的母质来源。

3.5 天然气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

氦的两个稳定同位素分别为3He和4He,3He主要为元素合成时形成的核素,主要存在于地幔,而4He则主要是地球上自然放射性元素铀、钍α衰变的产物。天然气中氦的来源有3个,即大气氦、壳源氦和幔源氦。大气氦的3He/4He值(Ra)为1.40×10-6,地幔氦3He/4He取1.1×10-5[15],平均壳源氦的3He/4He值为(2~3)×10-8[16]。氩有3种稳定同位素36Ar和38Ar及40Ar,放射成因40Ar由40K衰变产生,36Ar主要是元素合成时形成的原始核素。大气40Ar/36Ar值为295.5;上地幔40Ar/36Ar值分布范围很广,从接近大气氩值的295.5到高达104;下地幔的40Ar/36Ar值则远低于上地幔,约为400。

图4 塔河奥陶系与TS1井天然气氢同位素类型曲线

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的氦同位素3He/4He值比较低,分布在(2.26~5.23)×10-8范围内,R/Ra的值分布在 0.016~0.037 内,平均值为 0.03(表2)。该区天然气的4 He/20Ne值比大气中的4He/20Ne值(0.326)大2~4个数量级,且40Ar/36Ar值明显地大于大气氩值。因此大气成因氦的份额可忽略,仅需讨论壳、幔两种来源的氦,用壳-幔二元复合模式计算出天然气中氦有0.02%~0.29%幔源氦的贡献,壳源氦在天然气氦中占绝对优势,说明深部来源的幔源挥发分对天然气成分的影响很小,天然气为有机成因。TS1井天然气氦同位素3He/4He 值比较低,分别为4.1×10-8和4.3×10-8,R/Ra值为0.03,说明深部来源的幔源挥发分对TS1井天然气成分的影响很小。

4 天然气成因类型

4.1 天然气的稳定同位素

δ13C2和δ13C3值是区别油型气和煤型气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研究者多以δ13C2=-28‰作为划分油型气和煤型气的标志,一般认为,油型气的δ13C3小于-25.5‰,煤成气的δ13C3大于-23.2‰。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δ13C2值为-42.9‰~-31.9‰,都小于-28‰,δ13C3值分布在-36.6‰~-31.4‰之间,属于典型油型气范畴。TS1井天然气δ13C2值分布在-38.1‰~-36.7‰之间,δ13C3值分布在-34.5‰~-33.3‰之间,属于典型油型气。所以不论从乙烷的碳同位素组成,还是丙烷的碳同位素组成来看,塔河油田奥陶系和TS1井天然气都为典型的油型气。

对于油型气而言,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的δ13C1值为-55‰~-48‰,正常原油伴生气的δ13C1值为-48‰~-40‰,凝析油伴生气的δ13C1值为-40‰~-36‰,高温裂解气的δ13C1值大于-36‰。塔河油田外围S14井、S18井、S60井、S73井和T913井等于或大于-36‰,加之干燥系数大,为高温裂解气,其余气样为正常原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T740井气样除外),所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的生成具有多阶连续特征,成熟度范围为从成熟阶段到过成熟阶段,既有反映成熟阶段的正常原油伴生气和较高成熟阶段的凝析油伴生气,还有反映高过成熟阶段的高温裂解气。

对TS1井天然气而言,若仅根据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为-38.6‰~-37.2‰判断,其天然气应为凝析油伴生气。根据沈平[17]等的油型气回归方程δ13C1≈21.72lgRo-43.3 计算,TS1井天然气相应源岩Ro为1.65%和1.91%,处于高成熟湿气-凝析油阶段,为凝析油伴生气。塔河油田除10区T740井天然气相应源岩Ro为0.45%外,其余天然气相应源岩Ro为0.7%~4.0%,处于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特别是位于塔河油田外围东部地区的T913井、S14井、S18井、S60井和S73井的δ13C1值相对较大,其相应Ro都大于2%,显示已达到过成熟阶段,与其干燥系数较高是一致的。

当母质类型一定时,天然气中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成熟度效应的控制,而乙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则受母质继承效应的制约更为明显,因此,利用δ13C1与δ13C2相结合可有效地划分天然气成因类型。图5直观地反映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和TS1井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的差异,塔河油区奥陶系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与乙烷碳同位素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而且都属于典型的油型气范畴。TS1井天然气成熟度总体上高于塔河油田主体区天然气成熟度,而低于塔河油田东部评价1区和阿克库勒S14井和S18井天然气成熟度。

图5 塔河油田奥陶系和TS1井天然气δ13C1与δ13C2相关图

4.2 天然气组分

Behar等[18]在封闭热解系统中的模拟实验表明,油裂解气在ln(C1/C2)变化较小的情况下,ln(C2/C3)变化范围较大;而干酪根降解气在ln(C1/C2)变化较大的情况下,ln(C2/C3)变化较小。塔河地区奥陶系天然气ln(C2/C3)在-0.19~1.16之间,基本上变化不大,而ln(C1/C2)值变化较大,变化范围为1.51~3.82,具有干酪根裂解气的特征。由图6可见,塔河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为典型干酪根降解气,而TS1井天然气则为典型原油裂解气。

图6 塔河油田奥陶系与TS1井天然气ln(C1/C2)与ln(C2/C3)相关图

虚线区为干酪根降解气的变化趋势和范围

4.3 天然气轻烃组成

胡国艺等[19]通过模拟实验对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降解气轻烃组成的研究表明,在C7轻烃组成中,原油裂解气中甲基环己烷/正庚烷和(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正己烷均明显高于干酪根裂解气,而且原油裂解气中甲基环己烷/正庚烷一般大于1.0,(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正己烷一般大于0.5,而干酪根裂解气则反之。应用上述指标对塔河地区奥陶系天然气成气过程判识,发现甲基环己烷/正庚烷比值在0.39~0.59 之间,均小于1;(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正己烷比值,除8个天然气样外均在0.18~0.5之间,表明塔河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主要为干酪根裂解气。TS1井天然气甲基环己烷/正庚烷比值为0.93和1.93,大于1;(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正己烷比值也均大于0.5,表明TS1井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气。

脂族烃组成为某一碳数烃类中直链烃、支链烃和环烃组成的归一百分含量,不同沉积环境和母质类型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具有不同的脂族烃族组成特征。将天然气C5—C7轻烃馏分的各类烃类组成标在分别以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的百分含量为端元的三角图上,从图7可以看出,塔河油田奥陶系与TS1井天然气C5—C7轻烃组成的点分布在相同的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母质来源。塔河油田奥陶系与TS1井天然气C6—C7轻烃组成三角图上的点分布在相同的范围内(图7),充分显示塔河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与TS1井天然气具有相同的母质来源。

5 结论

(1)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与TS1井天然气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其中甲烷占绝对优势,非烃气体含量较低。塔河油田东部奥陶系天然气为干气,其余属于典型的湿气;而TS1井天然气属于热演化程度较高的干气。

图7 塔河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与TS1井天然气C5—C7和C6—C7轻烃组成

(2)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与TS1井天然气具有相同的母质来源。塔河油田奥陶系为腐泥型母质不同成熟度油型气复合的面貌,为干酪根降解气,天然气的生成具有多阶段连续的特征,既有反映成熟阶段正常原油伴生气和较高成熟阶段的凝析油伴生气,又有反映过成熟阶段的高温裂解气。TS1井天然气为典型油型气,属于原油裂解气,处于高成熟湿气-凝析油阶段。TS1井天然气成熟度总体上高于塔河油田主体区天然气成熟度,而低于塔河油田东部评价1区和阿克库勒S14井和S18井天然气成熟度。

(3)造成塔河地区奥陶系天然气碳氢同位素倒转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成熟度油型气的复合,再加上早期生成天然气遭受强烈次生改造形成。

参考文献

[1]陈践发,徐永昌,黄第藩.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之一)[J].沉积学报,2000,18(4):606~609.

[2]徐永昌.天然气中的幔源稀有气体[J].地学前缘,1996,3(3~4):63~70.

[3]徐永昌.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97~106.

[4]沈平,徐永昌,王先彬等.气源岩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气机理研究[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9~122.

[5]张水昌,梁狄刚,张宝民.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生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01~480.

[6]赵孟军,周兴熙,卢双舫.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00~220.

[7]顾忆,黄继文,邵志兵.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6):746~750.

[8]顾忆,黄继文,马红强.塔河油区油气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2(1):19~25.

[9]康玉柱.塔里木盆地塔河大油田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前景展望[J].中国地质,2003,30(3):315~319.

[10]戴金星,石昕,卫延召.无机成因油气论和无机成因的气田(藏)概略[J].石油学报,2001,22(6):5~10.

[11]戴金星,夏新宇,秦胜飞等.中国有机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倒转的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2~6.

[12]戴金星.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无机成因及其气藏[J].天然气工业,1995,15(3):22~27.

[13]戴金星.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特征和各类天然气鉴别[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3,3(2):1~40.

[14]Schoell M.The hydrogen and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methane from natural gases of various origins[J].Geochim.Cosmochim.Acta,1980,44:649~661.

[15]Lupton J E.Terrestrial inert gases-isotopic trace studies and clubs to primordial components[J].Annual Review Earth Plant Science,1983,11(5):371~414.

[16]Poreda R J,Jenden P D,Kaplan E R.Mantle helium in Sacramento basin natural gas wells[J].Geochim Cosmochim Acta,1986,65(5):2847~2853.

[17]沈平,徐永昌.中国陆相成因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J].地球化学,1991,20(2):144~152.

[18]Behar F,Kressman S,Rudkiewicz J L.Experimental simulation in confined system and kinetic modeling of kerogen and oil cracking[M].//Eckardt C B,Maxwell J R,Lartern S R.Advances in Organic Geochemistry,1991,173~189.

[19]胡国艺,肖中尧,罗霞等.两种裂解气中轻烃组成差异性及其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5,25(9):23~25.

边瑞康 武晓玲 聂海宽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泥页岩的分布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储集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沙河街组三段具有页岩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分析认为沙三段具有页岩油、页岩气同时发育并以页岩油为主的特点。在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之上对沙三段页岩油气有利区进行了优选,其中沙三1亚段主要以页岩油为主,分布在北部地区的白衣阁—文明寨中间地区,沙三2亚段页岩油主要分布在濮城附近的大邢庄、毛岗一带和文留、户部寨、胡状集一带,页岩气主要分布在靠近前梨园洼陷的毛岗地区和文留地区的文45井一带;沙三3亚段页岩油主要分布在濮城—白衣阁一带和户部集、文留、徐镇集、前梨园一带,页岩气主要分布在文留、徐镇集与胡状集之间的深洼地带;沙三4亚段页岩油分布在户部寨—文留地区,页岩气主要分布在桥口—东明地区。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古近系 页岩油 页岩气 成藏条件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Eogene Shale Oil and

Gas in Dongpu Depression

BIAN Ruikang,WU Xiaoling,NIE Haikua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Systematic analyse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organic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Eogene shale in Dongpu Depression indicate that Es3 formation have the basic materials an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forming shale oil and gas.There ar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developing shale oil and shale gas,and shale oil takes the majority of the proportion.Favorable areas of shale oil and shale gas in Es3 formation are optimized after analyzing accumulation conditions.Shale oil in mainly occurs in the middle area of Baiyige-Wenmingzhai.Shale oil in mainly occurs in Daxingzhuang,Maogang areas and Wenliu,Hubuzhai, Huzhuangji areas.Shale gas mainly occurs in Maogang area and well Wen-45 of Wenliu area.Shale oil in mainly occurs in Pucheng-Baiyige area and Hubuzhai,Wenliu,Xuzhenji,Qianliyuan areas;shale gas mainly occurs in the deep sag areas of middle Wenliu,Xuzhenji and Huzhuangji.Shale oil in mainly occurs in Hubuzhai -Wenliu area;shale gas mainly occurs in Qiaokou-Dongming area.

Key words Dongpu Depression;eogene;shale oil;shale gas;accumulation condition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系泥页岩含气性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项目(2012M510714)。

2007年后受北美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获得巨大成功的影响,国内石油公司重新意识到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1~6]。2008年,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在辽河东部凹陷开展了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研究,证实了辽河坳陷陆相古近系具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7~8]。2011年3月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曙古165井对沙三段泥岩进行压裂,日产油24m3,也充分证明了辽河坳陷陆相古近系页岩油的存在。自2010年开始,中国石化在东部老区开展了页岩油气老井复查复试工作,胜利、河南、江汉等油田分公司对100余口老井进行了复查,在泌阳凹陷、东营凹陷、沾化凹陷和东濮凹陷泥页岩段发现了丰富的油气显示。以东濮凹陷为例,在柳屯洼陷部署的风险探井濮深18井,在沙三中上亚段泥页岩中油气显示活跃,随后部署的濮深18-1井用钻杆投产方式放喷,日产油约420.75m3,首次在泥页岩中获得高产油流,取得东濮凹陷泥页岩油藏勘探的突破。此外,前期部署在中央隆起带文留潜山构造上的文古2井、文300井等井在沙三中上亚段泥页岩中也见到良好气测显示及多次后效显示,仅限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未能求得产能,但这些钻井显示初步揭示了沙三中上亚段泥页岩油层可能具有连片分布的特点。除页岩油外,东濮凹陷沙三段也发现了页岩气的存在。桥口构造的桥14井曾在沙三段获得日产4.6×104m3的工业气流,此后中原油田对东濮凹陷深层气进行了多轮攻关,先后部署了一批“濮深” 字号井。其中濮深4井,在钻至5116.8m处发生强烈井喷,该井沙三中—沙三下亚段连续含气井段长达1200m,气测显示大套泥岩段普遍含气。随后濮深7井、濮深10井、濮深14井、新12井等在沙三下—沙四段均发生井喷或获得低产气流。可见,东濮凹陷古近系具有页岩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并且具有页岩油、页岩气同时存在的特点。

1 泥页岩分布特征

东濮凹陷为典型的古近系断陷湖盆,沉积了厚达6500m的古近系湖相砂泥岩与含盐组合。根据地震解释和钻井资料揭示,泥页岩层主要赋存于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沙三段和沙一段,其中沙三段是东濮凹陷主要的生烃层系,具有形成泥页岩油气藏的良好条件。

东濮凹陷发育有5个次级生油洼陷:濮城-前梨园洼陷、柳屯-海通集洼陷、葛岗集洼陷、南何家-孟岗集洼陷和观城洼陷。其中,北部的濮城-前梨园洼陷与柳屯-海通集洼陷长期大幅度、继承性沉降,生油岩发育,沉积厚度大,是最有利的生油洼陷。而葛岗集洼陷在第三纪中期大幅度沉降,晚期抬升;南何家-孟岗集洼陷早期沉降幅度小,晚期大幅度沉降,因此,烃源岩品质及油气的生成不如北部有利。

沙三段为一套下细上粗的反旋回沉积,在中央隆起带厚度为1500~2500m,在前梨园洼陷厚度达3000m以上。沙三段自上而下划分为沙三1、沙三2、沙三3、沙三4四个亚段,其岩性剖面的突出特点是发育有3套盐岩沉积,沙三段盐间泥岩为有效烃源岩,其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属于深湖—半深湖相沉积。

沙三3亚段暗色泥页岩厚度一般介于100~400m之间,存在文留、胡状集、葛岗集、前梨园、马厂等多个沉积中心,最大沉积厚度可达300 ~400m,凹陷北部观城及南部梁寨一带厚度较薄,东部洼陷带厚度大于西部洼陷带。有效烃源岩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泥岩及深灰色、灰色含膏泥岩、白云质泥岩、钙质泥岩夹薄层褐色页岩。

沙三2亚段沉积中心位于海通集-胡状集一带,在白庙和前梨园也存在两个次级沉积中心。凹陷南部脑里集-三里集一带厚度较薄。沙三2亚段上部有效烃源岩最厚处主要分布于东西两洼,最厚可达400m,大部分厚100~300m。岩性主要为褐色油页岩、含膏泥岩及薄层深灰色泥岩、钙质泥岩。沙三2亚段下部厚度分布不均,最厚处可达600m,主要分布在柳屯-海通集洼陷带。该层段盐岩发育,下部盐岩段主要分布于卫87井、濮70井以南地区,上部盐岩段分布范围小于下部,主要分布于濮83井、濮139井以南区域。

沙三1亚段泥岩除西南部长垣-马厂一带厚度较薄外,其他地区厚度都大于100m,其中又以前梨园洼陷厚度最大,达到400~500m,在孟居一带厚度也较大,达到300m,北部卫城-观城一带厚度在100 ~200m之间。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岩为主,部分夹灰色页岩、钙质页岩、油页岩。

综合分析,东濮凹陷沙三2亚段有效烃源岩厚度最大,最厚处可达900m,其次为沙三3亚段。从整体来看,北部有效烃源岩厚度大于南部,西部洼陷带厚度大于东部洼陷带。

2 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2.1 有机质丰度

东濮凹陷沙河街组有机质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在纵向上变化较大,有机质丰度普遍不高,南部地区相对北部地区有机质丰度较低。北部地区沙三1亚段有机碳含量最高达到4.43%,沙三2亚段有机碳含量最高达到6.23%,沙三3亚段有机碳含量最高达到7.81%,尤其是北部的濮城前梨园洼陷沙三段有机碳含量平均达2.65%,柳屯-海通集凹陷有机碳含量均为1.18%。凹陷南部的葛岗集凹陷和南何家-孟岗集凹陷有机碳含量较低,生油能力较差。

沙三段岩心样品氯仿沥青 “A” 分析测试显示,其含量主要为0.001%~10.97%,平均为0.2237%。岩石热解烃S1、S2与S3之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泥页岩的生烃能力,东濮凹陷3口井不同深度段岩心热解分析表明,沙三段生烃能力在0.68~25.95mg/g(表1)。可见,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有机质泥页岩在纵向和横向上分布均质性较强,以中等烃源岩为主,当然也存在烃源岩质量非常好的甜点区,例如北部地区。

表1 东濮凹陷沙三段有机质泥岩热解分析

续表

2.2 有机质类型

北部地区泥页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低等水生生物,如濮城-前梨园洼陷的沙三段,Ⅰ型干酪根占总数的23.8%,Ⅱ1型干酪根占该地区总数的47.6%,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占分析样品的71.4%,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图1);北部非含盐区Ⅱ1型干酪根占该地区总数的31.1%,Ⅱ2型干酪根占该地区总数的26.7%,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占分析总数的57.8%(图2)。南区相对要差一些,葛岗集等无盐区的沙三段Ⅱ1型干酪根占总量的16.7%,Ⅱ2型干酪根也仅占总量的16.7%,Ⅲ型干酪根却占了总量的66.7%。因此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东濮凹陷北部含盐地带。

图1 东濮凹陷北部含盐区干酪根类型

图2 东濮凹陷北部非含盐区干酪根类型

2.3 热演化程度

整个东濮凹陷大约在2500m左右进入生烃门限(Ro =0.5%),沙三段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沙三1亚段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分布在0.4%~1.4%,除少部分埋深较浅地区处于未成熟阶段外,其余皆处于成熟和高成熟演化阶段。凹陷东南部和西南部Ro值相对较低,主要分布在0.4%~1.0%,呈向中心地带演化程度逐渐变高的趋势;凹陷中部地区Ro值分布在0.8%~1.2%;东北部地区Ro值分布在0.4%~0.8%,北部和东部地区Ro值分布在0.8%~1.4%,有从东北部向东部和北部地区逐渐增加的趋势。沙三2亚段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和高成熟阶段,Ro值分布在0.6%~1.5%,分布特征与沙三1亚段相似。高成熟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东北部与西南部之间的中间地带。沙三3亚段热演化程度分布在0.4%~1.3%,凹陷北部边缘和南部边缘地区热演化程度较低,局部地区Ro值在0.4%左右,处于未成熟阶段,其余地区主要分布在0.8%~1.3%,呈南部和北部向四周增加的变化趋势。沙三4亚段热演化程度较高,Ro主要分布在0.6%~2.0%,大部分地区Ro>1.0%,处于高成熟阶段,Ro值有由北、东、南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变大的趋势。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在东营期末期经历过地壳抬升,剥蚀厚度在1000m左右,且已发生过生排烃过程,与北美已发现页岩油气源岩的生烃埋藏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北部含盐区在大约4200m才达到生油高峰,因此东濮凹陷在这个深度以浅以泥页岩油为主。

3 泥页岩储层特征

3.1 矿物组成

图3 PS18-1井沙三段不同深度段矿物含量

东濮凹陷濮深18-1井沙三段,矿物类型主要为黏土、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其次是黄铁矿、硬石膏、菱铁矿,仅一个样品含有较少钙芒硝矿物(图3)。其中,黏土含量主要为4.7%~52.1%,平均含量26.1%,小于30%的样品占多数。石英含量主要为3.5%~25%,平均含量15.67%。斜长石在每个泥页岩样品中均有分布,主要含量为2%~51.9%,平均为16.4%,不同深度的样品含量变化较大。方解石含量主要为1%~45.6%,其中3258.2m段样品岩性为膏岩盐,方解石含量高达98%。白云石含量主要为1.1%~45%,平均12.91%。黄铁矿、菱铁矿、硬石膏发育于部分井段,含量较低。东濮凹陷沙三段脆性矿物类型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通过对PS18-1井和PS18 -8井不同深度段共计28个样品进行矿物组分分析统计,脆性矿物含量为6.7%~72%,平均43.84%,其中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的样品数为66.67%(图4)。

图4 28个样品的脆性矿物含量分布

3.2 物性特征

孔隙度分析测试显示(表2),沙三段孔隙度分布在3.5%~14.24%,主要分布于3%~8%之间,平均为7.7%。沙三段有机质泥页岩渗透率分布在(0.0008889~0.0442)×10-3μm2,由于泥页岩较致密,渗透率整体偏低,属于超低渗型。泥页岩中发育的天然裂缝对渗透率影响较大,PS18-8井沙三段微裂缝较发育,渗透率相对其他微裂缝发育程度较弱的测试岩心要好。东濮凹陷沙三段有机质泥页岩比表面积主要分布在3.23 ~31.77m2/g,平均达16.32 m2/g。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性形式赋存,比表面积是影响吸附气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2 东濮凹陷沙三段泥页岩物性分析

续表

3.3 储集空间

图5 东濮凹陷沙三段粒间孔隙发育特征

图6 东濮凹陷沙三段有机孔发育特征

东濮凹陷沙三段储集空间可分为微孔隙和微裂缝(图5)两大类,其中孔隙空间可分为有机孔和无机孔。有机孔主要发育收缩孔和溶蚀孔(图6),无机孔主要分为黏土粒间微孔、晶间溶蚀孔和晶内溶蚀孔(图7)。充填状态主要为未充填和半充填,充填物主要为方解石和黄铁矿,主要孔径分布在50nm至1μm,可对页岩油的储集和运移提供通道。

图7 东濮凹陷沙三段溶蚀孔隙发育特征

3.4 泥页岩含气性

濮深18-1井、濮深18-8井、卫42井和文260井4口井不同深度段共计9个样品的含气性分析测试显示,东濮凹陷古近系泥页岩吸附气量分布在0.499~1.835m3/t,平均为1.06m3/t。等温吸附曲线均呈现3个阶段特征(图8):(1)初期,随压力增加吸附气量直线增加;(2)中期,随着压力继续增加,吸附气量增速明显变缓;(3)末期,随着压力的继续增加,吸附气量接近饱和状态,微量变化,或不再变化。吸附气量大小与泥页岩有机质含量有较大关系,分析样品中PS18-1和PS18-8井岩心样品有机质丰度较高,吸附气量主要分布在1.5~1.7m3/t。卫42井和文260井的岩心样品TOC为0.3%~1.0%,所测得的吸附气含量主要为0.5~0.8m3/t。

4 有利区优选

有利区优选基于页岩分布情况、地球化学指标、含油气性等研究,采用多因素叠加、综合地质评价、地质类比等方法,优选出进一步钻探能够或可能获得工业页岩油气流的区域,参数见表3。

表3 页岩油、页岩气有利区优选参数

续表

图8 东濮凹陷沙三段等温吸附曲线|Fig.8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s of Es3 in Dongpu Depression

优选结果显示,沙三1亚段泥页岩演化程度较低,主要以页岩油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的白衣阁—文明寨中间地区;沙三2亚段页岩油有利区主要分布在濮城附近的大邢庄、毛岗一带和文留、户部寨、胡状集一带,页岩气有利区主要分布在靠近前梨园洼陷的毛岗地区和文留地区的文45井一带,分布面积较小;沙三3亚段页岩油有利区主要分布在濮城—白衣阁一带和户部集、文留、徐镇集、前梨园一带,页岩气有利区主要分布在文留、徐镇集与胡状集之间的深洼地带;沙三4亚段页岩油分布在户部寨—文留地区,页岩气主要分布在以Ⅱ2和Ⅲ型干酪根为主的桥口—东明地区(图9)。

5 结论

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为页岩油气有利发育层段,并以发育页岩油为主。有利区优选结果显示,沙三1亚段主为页岩油,分布在白衣阁—文明寨中间地区;沙三2亚段页岩油主要分布在大邢庄、毛岗一带和文留、户部寨、胡状集一带,页岩气主要分布在毛岗地区和文留地区的文45井一带;沙三3亚段页岩油主要分布在濮城—白衣阁一带和户部集、文留、徐镇集、前梨园一带,页岩气主要分布在文留、徐镇集与胡状集之间的深洼地带;沙三4亚段页岩油主要分布在户部寨—文留地区,页岩气主要分布在桥口—东明地区。

图9 东濮凹陷沙三4亚段页岩油、页岩气有利区预测图

参考文献

[1]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天然气工业,2004.24(7):15~18

[2]张金川,唐玄,姜生玲,等.碎屑岩盆地天然气成藏及分布序列.天然气工业,2008,28(12):11~17.

[3]蒲泊伶,包书景,王毅,等.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以美国页岩气盆地为例.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3):33~36.

[4]聂海宽,唐玄,边瑞康.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我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石油学报,2009,30(4):484~491.

[5]刘树根,曾祥亮,黄文明,等.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和连续型-非连续型气藏基本特征.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6):578 ~591.

[6]龙鹏宇,张金川,唐玄,等.泥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影响.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3):525~532.

[7]王广源,张金川,李晓光,等.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页岩气聚集条件分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2):1 ~5.

[8]朱炎铭,陈尚斌,方俊华,等.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的地质背景.煤炭学报,2010,35(7):1160~1164.

石油学报和石油勘探与开发

以下刊物最好:TD 矿业工程1.煤炭学报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3.煤炭科学技术 4.金属矿山 5.非金属矿 6.煤矿安全 7.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8.矿山机械 9.矿业安全与环保 10.中国煤炭 11.中国矿业 1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煤炭工程 14.矿冶工程 15.煤田地质与勘探 16.煤矿机械 17.矿业研究与开发 18.选煤技术 19.煤矿自动化(改名为:工矿自动化) 20.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1.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2.化工矿物与加工 23.洁净煤技术TE 石油,天然气1.石油学报 2.石油勘探与开发 3.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4.油田化学 5.石油炼制与化工 6.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天然气工业 8.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9.石油钻采工艺 10.油气储运 11.钻井液与完井液 12.石油机械 1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4.炼油技术与工程 15.油气田地面工程 16.钻采工艺 17.石油化工 18.新疆石油地质 19.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石油实验地质 21.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2.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5.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6.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石油勘探与开发 2、石油学报 3、天然气工业 4、石油与天然气地质5、石油化工 6、石油实验地质 7、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石油钻采工艺 9、油田化学 10、新疆石油地质11、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12、石油机械 13、钻采工艺14、石油炼制与化工 15、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6、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8、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19、油气储运 20、石油天然气学报 21、中国海上油气 22、石油钻探技术 23、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4、石油物探 25、油气田地面工程 26、天然气地球科学 27、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8、测井技术 29、断块油气田

石油天然气专业期刊发文章都比较难。告诉你几个滥期刊:科技信息中国科技信息黑龙江科技信息科技资讯现代经济信息科技创新导报商场现代化今日科苑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这些期刊大多是每年出24期甚至36期,每期的容量都比较大,只要交钱就发。

石油勘探开发文章

《石油勘探与开发》主要开辟“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学术讨论”等栏目,刊登石油勘探、开发及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能够反映国内外石油工业重大成果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为世界先进石油理论技术进入中国,中国石油工业界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2011年影响因子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分别排名第2、第3,连续7年在能源类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3篇论文分别被评为2009、2010、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家科技部2008、2011年评选两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两次获此殊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7—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挑选出5 000篇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发表的22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提名,目前正在公示。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3届获中国学术期刊最高级(A+)评价,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以中文、英文两种语言在全球同时发行,国外作者论文翻译成中文在中文版发表。英文版在全球最大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平台上全球发行。《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英文版论文全球下载量23 019篇次,为历年最高。《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读者分布在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伊朗、法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主要产油国在内的83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国际上已具有学术影响力,国外学者投稿逐年增多,发表论文引起国外广泛关注。《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办的是由石油技术类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1974年创刊,为国家级技术类科技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见刊大概一个月左右可以见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是1974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

期刊主要刊登石油勘探、开发及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能够反映国内外石油工业重大成果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设有“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和“学术讨论”等栏目。

期刊主要刊登石油勘探、开发及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能够反映国内外石油工业重大成果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期刊发行对象主要是国内外相关石油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各油气勘探、开发及工程研究机构,地质及油气相关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各大图书馆和能源信息研究、咨询部门,读者对象主要是中高级科研、技术及管理人员。

EI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等其他中文核心的还有挺多的,参考

石油勘探开发期刊

这是国内中文核心一些石油相关期刊,供您参考一下:1. 石油勘探与开发2. 石油学报3. 天然气工业 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5. 石油化工 6. 石油实验地质7.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石油钻采工艺9. 油田化学10. 新疆石油地质 11.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12.石油机械 13.钻采工艺 14. 石油炼制与化工15.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6.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8.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9. 油气储运20. 石油天然气学报21.中国海上油气22. 石油钻探技术 23.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4. 石油物探25. 油气田地面工程26.天然气地球科学27.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8.测井技术29.断块油气田 其中石油学报是EI部分收录。 国外SCI收录期刊主要有:1. AAPG BULLETIN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通报》美国 2. BULLETIN OF CANADIAN PETROLEUM GEOLOGY 《加拿大石油地质学通报》加拿大 3.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 《燃料与石油化学和工艺学》美国 4.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中国 5. GEOARABIA 《中东石油地球科学杂志》巴林 6. HYDROCARBON PROCESSING 《烃加工》美国 7. INTERNATIONAL GA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国际天然气工程与管理》英国 8.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加拿大石油技术杂志》加拿大 9.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地球物理学与工程学》英国 10.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石油地质学杂志》英国 11.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和石油工程杂志》荷兰 12. 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 INSTITUTE 《日本石油学会志》日本 13. OIL & GAS JOURNAL 《石油与天然气杂志》美国 14. OIL &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UE DE L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石油、天然气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石油研究所杂志》法国 15. OIL GAS-EUROPEAN MAGAZINE 《欧洲石油气杂志》德国 16. OIL SHALE 《油页岩》爱沙尼亚 17. PETROLEUM CHEMISTRY 《石油化学》美国 18. PETROLEUM GEOSCIENCE 《石油地质科学》英国 19. PETROLEUM SCIENCE 《石油科学》德国 20.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石油科学与技术》美国 21. PETROPHYSICS 《岩石物理学》美国 22. SPE DRILLING & COMPLETION 《石油工程师协会钻井与完井》美国 23. SPE JOURNAL 《石油工程师协会杂志》美国 24. SPE PRODUCTION & OPERATIONS 《石油工程师协会生产和操作》美国 25. SPE RESERVOIR EVALUATION & ENGINEERING 《石油工程师协会油藏评估与工程》美国 26. VISION TECNOLOGICA 《技术视野》委内瑞拉 SPE相对容易一些

上面有好心有提意见了,有些杂志门槛太低,你可以考虑《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和你文章方向也符合,具体可以问问这里:

这个可就太多了看你想看哪一类的 有新闻类的比如中国石油报有技术类的期刊 比如说 石油仪器看你需要哪一类的

以下刊物最好:TD 矿业工程1.煤炭学报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3.煤炭科学技术 4.金属矿山 5.非金属矿 6.煤矿安全 7.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8.矿山机械 9.矿业安全与环保 10.中国煤炭 11.中国矿业 1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煤炭工程 14.矿冶工程 15.煤田地质与勘探 16.煤矿机械 17.矿业研究与开发 18.选煤技术 19.煤矿自动化(改名为:工矿自动化) 20.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1.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2.化工矿物与加工 23.洁净煤技术TE 石油,天然气1.石油学报 2.石油勘探与开发 3.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4.油田化学 5.石油炼制与化工 6.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天然气工业 8.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9.石油钻采工艺 10.油气储运 11.钻井液与完井液 12.石油机械 1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4.炼油技术与工程 15.油气田地面工程 16.钻采工艺 17.石油化工 18.新疆石油地质 19.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石油实验地质 21.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2.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5.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6.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 索引序列
  • 中石油新疆勘探研究院扬帆论文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学报
  • 石油学报和石油勘探与开发
  • 石油勘探开发文章
  • 石油勘探开发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