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柳叶刀医学杂志新冠后遗症

柳叶刀医学杂志新冠后遗症

发布时间:

柳叶刀医学杂志新冠后遗症

新冠病毒会造成哪些后遗症?重症患者的后遗症严重吗?

11月23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2日广州已启用19个方舱医院,累计出舱1.1万余人。这批出舱人员还有传染性吗,会复阳吗,会有后遗症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做出了解答。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此外,“长新冠”还凸显西方社会分化及不公。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报告称,如果“长新冠”患者不能尽快康复,将继续增加经济负担。美国媒体报道称,“长新冠”对公众健康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而美国政府却任由疫情蔓延,众多社会“后遗症”正在严重拖累美国经济、撕裂美国社会。 专家:学界并未确认新冠有后遗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造车拖累小米集团陷入亏损

小米集团发布的2022三季报显示,三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4.7亿元,而上年同期的利润为人民币7.886亿元。导致小米集团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小米的研发费用提升了26%,达41亿元,该公司加大了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支出。在小米财报电话会议中,小米总裁王翔表示,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小米汽车研发团队目前已经超过1800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财富Plus网友:高仓龟

小米集团的手机业务可能已经达到了历史高点,这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无法避免。而小家电部分的利润也不高,因为这个市场更成熟因而长期竞争激烈。面对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空间变窄,开辟电动车、人形机器人等能带来相对更高回报的新型产业,很自然地会成为了小米的重点布局。造车对于小米集团来讲就是必须做好的项目。就今年季度数据来讲,小米在研发上的支出的确攀升明显。负面地来看是公司烧钱不止,但是正面地来说加速研发支出也意味着造车的进程在加快,反而是公司加速实现量产落地的积极信号。个人比较看好小米集团造车。首先,小米的产品市场布局综合从而营收风险分散,在国内的科技企业中实力排名靠前。其次,小米的产业生态系统成熟,整合资源能力也有目共睹。在自身基础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小米成功造出超出大家预期的电动车的机会并不小。

《专家: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 搜索下载“财富Plus”,最快看到

专家:学界并未确认新冠有后遗症,但出现了“长新冠”

11月23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2日广州已启用19个方舱医院,累计出舱1.1万余人。这批出舱人员还有传染性吗,会复阳吗,会有后遗症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做出了解答。

出舱人员基本不具备传染性

记者:出舱人员还有传染性吗?

崇雨田:新冠感染者的传染性大小,可以根据核酸检测Ct值的高低来判断。依照目前规定,出舱人员需在方舱内隔离满7天、没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并完成两次间隔24小时以上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或Ct值大于35,才会被安排出舱。大量的证据表明,这样的康复者已基本不具备传染性。

记者:出舱人员会复阳吗?

崇雨田:实际上,这样的人群基本不具备传染性。为了减少社区核酸筛查的误报,广州的相关规定要求出院、出舱人员在居家健康检测的第4天、第7天接受上门“单采单检”,且在3个月内不参与社区核酸筛查。

同一毒株短期内不会二次感染

记者:复阳对康复者本身的健康会有影响吗?

崇雨田:上述研究还评估了复阳可能带来的健康影响,发现这些复阳人员虽然体内残留有病毒RNA,但康复趋势良好。在其中289例复阳人员中,只有16例出现了轻微的咳嗽、喉咙不适、疲倦等症状,这表明了病毒核酸复阳并未造成临床症状的加重,复阳人员无需再住院接受治疗。

记者:康复者会二次感染吗?

崇雨田:康复者对病毒有抵抗力,在短时间内、对同一种病毒株而言,不会二次感染。但不一定能对另一种病毒株生效。因此,康复者仍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记者:新冠肺炎有后遗症吗?

崇雨田: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

我们在实践中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不一定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当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康复者的观察时间还不够长。因此,新冠肺炎是不是有后遗症、有什么样的后遗症,在科学上还有不同的看法,仍有待临床的进一步证实。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

什么是“长新冠”?

据新华社报道,在欧美西方国家,为数众多的人口在感染新冠后长期遭受“新冠后症状”(“长新冠”)等多种症状的影响。专家认为,西方国家抗疫不力,不仅让公众承受健康风险,也留下了医疗系统承压、社会劳动力减少、贫富差距拉大等多重社会“后遗症”。面对尚未结束的疫情,人们应保持高度警惕。

“长新冠”可能被低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新冠后症状”(“长新冠”)定义是指可能或确诊感染新冠的个人在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没有其他的明显诱因。世卫组织估计,约10%到20%新冠患者可能患有中长期症状,如疲劳、呼吸困难和认知功能障碍。

英国知名免疫学家丹尼·奥尔特曼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新冠”的影响有可能被低估。

本月发表在英国《自然综述·肾病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长新冠”可能会对人产生长达数十年的影响,并对社会生活、经济、政治和全球安全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初,英国受“长新冠”影响的人数已超过230万,约占英国总人口的3.5%。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研究模型显示,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中至少有1700万人出现“长新冠”。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约1600万处于18岁至65岁之间的美国人表示自己有“长新冠”症状,其中200万至400万人因“长新冠”失业。

抗疫不力暴露危机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期警告说,“长新冠”正危害数千万人的生命和生活,对医疗系统及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他敦促各国“立即”行动并保持“持续”努力,应对这一“非常严重的危机”。

在社交媒体上,有众多西方国家民众和组织不断发布着“长新冠”患者的经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实验医学教授彼得·奥彭肖指出,有人可能会终生受到“长新冠”影响,但很难知道眼下这种情况会有多普遍。由于“长新冠”仍属新课题,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长新冠”影响生活的案例并不鲜见。

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22%的“长新冠”患者因健康状况不佳而无法工作,另有45%的人不得不减少工作时间。英国工会联盟的一项调查发现,20%的“长新冠”患者没有工作,另有16%的人不得不缩短工作时间。四分之一的英国公司将“长新冠”列为员工长期缺勤的主要原因之一。

奥尔特曼认为,“长新冠”会对医疗系统造成更大压力和开支,并表示担心英国医疗系统的“不稳定状态”,“会陷入崩溃”,难以应对冬季流感和新冠双重流行导致的入院病例数激增。谭德塞也强调:“对(各国)政府而言,对卫生系统和工人长期投资并立即制定应对‘长新冠’的计划至关重要。”

此外,“长新冠”还凸显西方社会分化及不公。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指出,因居住或工作的地点,或无法获得医疗保健,一些人感染新冠风险增加;医疗卫生不公也可能会使一些种族或少数族裔群体,以及一些残疾人更容易患上“长新冠”。

疫情威胁远未结束

不少卫生专家批评一些西方国家的抗疫“躺平”政策,并强调新冠大流行尚未结束,希望人们仍保持谨慎,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室内公共场所等戴上口罩,对抗疫的事情“认真一点”。

奥尔特曼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担心又沮丧”,奥密克戎毒株传播浪潮导致的“长新冠”将继续破坏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活。他批评一些欧洲国家“已经丧失了抗疫意志”,并就英国政府多次公开表示不会采取进一步抗疫行动评论说,在英国“与病毒的竞赛中,病毒已经牢牢控制了战场。我们失去了(战斗的)兴趣,但病毒并没有”。

英国“长新冠”SOS组织指出,如此众多的人员遭受“长新冠”影响,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健康和劳动力问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报告称,如果“长新冠”患者不能尽快康复,将继续增加经济负担。

美国媒体报道称,“长新冠”对公众健康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而美国政府却任由疫情蔓延,众多社会“后遗症”正在严重拖累美国经济、撕裂美国社会。美国智库尼斯卡宁中心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对大流行病的总体反应必须被判断为令人震惊和令人沮丧的失败”。

一面是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掀起新一波感染高峰,一面则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抗疫“躺平”。“长新冠”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再次向人们敲响了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威胁远未结束的警钟。

(南方+、新华社)

编辑:赵珊珊

新冠患者康复后可能留下的后遗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肺部损害,即肺纤维化。快,不会留下后遗症。患者的肺功能可能轻微损害,但没有持续残留的肺功能问题,很少有功能障碍的现象。但是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出院时可能有全身虚弱、呼吸急促等后遗症,身体功能一定程度受限,可能存在限制性通气障碍问题,这是肺纤维化的表现。

因此,新冠肺炎的后遗症主要是肺纤维化。新冠轻症患者度过康复期后,肺部阴影逐渐减弱,最后可能留下一些纤维条索,但不会过多影响呼吸功能。只有重症肺炎患者,双肺广泛受累,即便炎症消退、病情改善,由于纤维条索沉积过多,肺部变硬,呼吸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剧烈运动。

二、心脏功能受损。早在很久以前,一个很快就显而易见的情况是,患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有可能因新冠肺炎遭受致命的后果。但人们不清楚新冠病毒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还是在康复后存在长期的心血管损害。卑诗大学医药学教授James Russell博士和其他几名研究人员发现,以八千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样本的调查中,过半的重症患者出现了心脏损伤,甚至引发死亡。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律不齐、静脉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等。

有专家表示:“由这种病毒引起的疾病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住院患者的报告表明,新冠病毒可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尽管尚不能确定这些发现将会带来的长期健康影响,但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一些异常确实与炎症性心肌病等不良后果有关联。

三、肝肾功能下降。通过临床病例和文献分析,同济医院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存在肾脏损害,并建议在感染确诊患者,特别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入院时,尽早关注患者肾脏损伤情况,必要时采用多种肾脏保护措施,以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2020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王建清研究组在预印本网站上发表论文,提示研究结果表明:ACE2受体在男性肾脏和睾丸中的存在高表达,当男性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会造成感染患者的肾脏和睾丸受到损害,进而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

意味着新冠病毒对人类大脑存在的可能性影响。据英国《卫报》2020年6月25日报道,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一份最新临床研究发现,严重的新冠病毒感染可损伤大脑,造成包括炎症、中风、精神病和类似老年痴呆等在内的一系列并发症。

专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背后机制,以便了解新冠病毒对人类大脑存在的可能性影响,并探索潜在的治疗方式。“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同神经系统并发症、精神病学并发症的关联报告越来越多。”该研究报告作者、利物浦大学神经病学家本尼迪克特·迈克指出。

这份研究的案例信息来自于英国4月2日-26日期间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在其获得的125个临床研究案例中,最为常见的脑部并发症是中风,共计77例。其中57名患者的中风是因为大脑中的血块造成,这被称为缺血性卒中。

另9名患者是脑出血造成的中风;还有一名患者是因为脑部血管炎症造成中风。此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新冠病毒会在一些患者的肺部和其他身体部位造成严重的炎症和血栓。

相关信息

另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来自中国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的科学家与美国团队联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学》(JAMA Neurology)在线发表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对近半数的重症患者会造成脑部及神经系统损伤。该调查研究了214例新型冠状病毒病患者,发现其中36.4%的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

重症患者中,45.4%的患者都表现出了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以及肌肉损伤。对于这一研究,英国雷丁大学病毒学家伊恩·琼斯评论说:对新冠病毒患者神经并发症的观察值得注意,但呼吸窘迫症状仍然还是应该作为新冠病毒的主要关注点。

医学柳叶刀杂志

1、柳叶刀医学杂志免费看用爱思唯尔。2、柳叶刀医学杂志免费看用访客模式。3、柳叶刀医学杂志免费看购买第三方会员。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新冠肺炎疫苗

是的,“全球新冠疫苗在生产、供应以及发放环节面临挑战。”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官网12日刊登的一篇论文称,全球许多国家已经批准新冠疫苗接种,遏制疫情传播的关键因素在于保障疫苗足量生产、廉价供应以及全球投放。但目前富裕国家抢购了约7成的新冠疫苗。

论文援引去年10月至12月期间针对32个国家的调查数据称,民众对疫苗接受程度最高的国家依次是越南(98%)、印度与中国(均为91%)、丹麦和韩国(均为87%)。

该论文强调,需要强化针对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疫苗供应保障,超过85%的全球人口生活在非发达国家,这意味着多数人口面临疫苗供应难题。即使是在发达国家,贫困群体、边缘群体也需要得到疫苗供应保障。

扩展资料

中国向53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月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中国对外提供疫苗的最新进展。他表示,中方向巴基斯坦等53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已经和正在向22个国家出口疫苗。

汪文斌说,中方还积极参与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决定向“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

中方支持国内企业同国外合作伙伴开展疫苗联合研发和合作生产,支持有关企业向急需获取疫苗、认可中国疫苗、已授权在本国紧急使用中国疫苗的国家出口疫苗。对于其他国家疫苗企业在华加工产品、供世界各国使用,中方也予以支持和协助。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网-惊人!《柳叶刀》刊文:全球7成新冠疫苗已被富裕国家抢购

全球7成新冠疫苗已被富裕国家抢购,价格从每剂5美元到每剂60美元不等。

闪电新闻2月14日消息,“全球新冠疫苗在生产、供应以及发放环节面临挑战。”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官网近日刊登的一篇论文称,遏制疫情传播的关键因素在于保障疫苗足量生产、廉价供应以及全球投放,但目前富裕国家抢购了约7成的新冠疫苗。

论文称,在新冠疫情暴发不到一年后,全球目前正在供应的疫苗价格差距巨大,从每剂5美元到每剂60美元不等。富裕国家抢购了大量疫苗,估计占目前总量的70%,这可能导致贫穷和中等收入国家在未来几年陷入疫苗短缺的困境,延后全球疫情结束的时间。

扩展资料: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冠疫苗1000万剂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牵头提出了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希望确保每个国家都能公平地获得新冠疫苗。该计划拟于2021年底前向全球提供20亿剂新冠肺炎疫苗,供应给“自费经济体”和“受资助经济体”。去年10月8日,中国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国决定向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世卫组织已开始审核中国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中国企业将继续积极配合,希望世卫组织尽早完成这项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闪电新闻-《柳叶刀》刊文:全球7成新冠疫苗已被富裕国家抢购

柳叶刀医学杂志图片

《柳叶刀》是世界著名的医学期刊,出版于英国。它的出版公司是里德爱思唯尔集团,总部位于英国和荷兰。

具体是在英国,一对男同性恋人,互相在外面出轨,然后家里的狗上了他们的床。

在近期,《柳叶刀》发布了一篇论文,首次揭露了猴痘经由人传染给家养宠物的病例,这一个事例发生在法国。

这一个疑似猴痘“人传狗”的病例发生在法国,一对确诊猴痘的男男伴侣家中饲养的宠物狗意大利灵缇犬,在家中的男主人感染猴痘之后第十二天,这只意大利灵缇犬的宠物狗也出现了症状,腹部出现了脓包、皮肤破损,随后检测到猴痘病毒阳性。这只意大利灵缇犬的宠物狗今年四岁,没有既往病例,是一只健康的宠物狗。在家中的两名男主人确诊猴痘之后就一直住在一起,这两名男子表示,平时家中的这只意大利灵缇犬的宠物狗有的时候也会爬上床,但是他们在确诊之后就一直注意跟宠物狗保持一定距离。

这一个消息出来之后,属于是重磅消息,因为之前都没有记录类似狗之类的家养宠物会被传染到猴痘,之前有记录的就是圈养灵长类动物会因为接触到了猴痘病毒而被感染,在这个病例发生之前,并没有报告过宠物狗经由人传染猴痘的病例。这一个消息应该得到重视。

在《柳叶刀》的论文这篇猴痘“人传狗”发表之后,也是更新了我们以往对于猴痘病毒的认知,现在的现有线索指向猴痘病毒疑似可以通过携带病毒的人传染给健康的宠物狗,所以,现在被感染了猴痘的人群要注意不要家养宠物的接触距离,确诊患者不要跟家养宠物有亲密接触。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在7月23日已经将猴痘疫情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也是这是世卫组织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

柳叶刀披露,首例猴痘人传狗病症具体的情况是,人和狗一起睡觉,然后导致近距离传染

医学杂志发表柳叶刀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柳叶刀》主要设有论著、讲座、综述和专题、病例报道和其他等栏目。

该杂志主要刊登研究文章、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回顾、研讨会、个人观点、评论、信函以及其他观点和世界报告。根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奖项内容

1996年,设立威克利奖,授予每年度医疗卫生领域重要话题的最佳论文。历届获奖文章内容涵盖了医学临床工作、职业生涯、医患故事等各方面。2019年,《柳叶刀》杂志社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杂志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的名字,设立了威克利伍连德奖。

《柳叶刀》的办刊宗旨为传递知识,不断更新,共享知识,独立与公正,面向全世界,敢于批评与争鸣,使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自1823年创刊号发布之日起,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中的紧迫问题,通过发起学术讨论,让科学融入到具体的大环境中,从而影响各地的决策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叶刀

柳叶刀是在中国使用的中国武术刀其中一种,亦称响刀,因刀的形状类似柳叶,故此得名柳叶刀。柳叶刀也是对手术刀的一种称呼。也是英国医学杂志的名字,现在新闻上看到的“柳叶刀”都是指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

《柳叶刀》(The Lancet),是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之一,它与另外三份国际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杂志》是一般公认的国际四大医学期刊。《柳叶刀》主要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发行,部分与里德·爱思唯尔集团协同出版。

扩展资料:

办刊历史:

1823年,《柳叶刀》创刊。同年,《柳叶刀》出版第一刊。

1823年-1989年,《柳叶刀》的卷号每年都会重新设定。1-6月的发行量在第一卷,其余的在第二卷。

1990年,《柳叶刀》采用了一种连续的卷编号方式,每年两卷。卷号被追溯到1990年以前的年份,1990年第一期被分配到335卷,1989年最后一期分配到334卷。ScienceDirect上的目录使用了这种新的编号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叶刀

民以食为天,吃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头等大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健康 观念的进步,饮食 健康 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食疗 养生 逐渐风靡。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的限制就更多,不得不重视起来。

但是,饮食控制就意味着少吃或者不吃主食吗?有位糖友秦先生,在患病后对自己的饮食控制非常严苛,每天只吃很少的主食,甚至经常不吃,饿得头昏眼花,去测血糖时却发现血糖也没下降多少,反而有危险。

其实主食怎么吃,吃多少,都是有讲究的,千万不能凭自己的感觉一味减少主食。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一篇研究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会缩短人的寿命。

研究选取了1.5万名志愿者参与调查,长期跟踪,最终发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寿命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 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比低于40%或大于70%时,都会增加死亡风险。也就是说,主食吃得太多或太少,对 健康 都没有好处。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可能是因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人群,蔬菜、水果、谷物的摄入量也比较低,更倾向于摄入蛋白质和脂肪来补充能量,因此增加了患病风险。

研究发现,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比在50~55%之间,平均预期寿命最长。 也就是说,主食占每天能量供应的大约一半,适中的吃主食,才最可能长寿。

吃主食也有讲究,该怎么吃对 健康 最好呢?总结为以下三点。

1. 主食多样化

经常有人纠结主食是吃米饭还是馒头,其实这两种主食都是精细加工的主食,升糖指数都比较高,而且相差不大,所以不必在这个选择上纠结。比起选择某一种主食,我们更提倡主食多样化,比如玉米、豆类、红薯、芋头、南瓜等,都可以替代一部分主食,或者煮成杂粮粥来食用,不仅饱腹感更强,而且膳食纤维丰富,升糖速度慢,对 健康 有好处。

2. 主食要适量

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谷物、薯类、豆类主食的重量在250~400g(干重)为宜,大约为2~3两米饭,或者1~2个馒头,可以把这些分到一日三餐中,搭配新鲜的蔬菜和适量的蛋白质,就能够组成营养的三餐了。

3. 吃法有讲究

主食的烹饪方法也关系着 健康 ,最好采用蒸、煮的方式烹饪主食,少油少盐,米面最好选择粗粮,或粗细搭配,不要长期吃过于精细的食物,油炸、煎烤类的主食要少吃。

一日三餐中,可以用红薯、玉米等代替早餐里的包子、油条,午餐和晚餐的米饭、粥、馒头也可以换成杂粮饭、杂粮粥和杂粮馒头,也可以在米饭中直接加入土豆、红薯等一起蒸熟,这样蒸出的米饭不仅香味更浓,而且饱腹感也强,尤其适合血糖不稳定、肥胖、三高等人群。

总之,养成了 健康 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加长寿。

  • 索引序列
  • 柳叶刀医学杂志新冠后遗症
  • 医学柳叶刀杂志
  •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新冠肺炎疫苗
  • 柳叶刀医学杂志图片
  • 医学杂志发表柳叶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