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广告学论文800字

广告学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

广告学论文800字

拿五个金币换两千字的论文,你太扣了。去百度文库吧,那里肯定有的

浅谈广告学理论的发展前景一、广告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广告学研究溯源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广告历史悠久。人类祖先开始利用姿态(如舞蹈)、声音(如叫卖)、火光(如烽火)进行广告传播,后来又发明和运用语言与文字,扩大了广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注:何猛修编:《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广播与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使人类广告传播再次发生质的变化。在广告传播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19世纪以来专业广告公司的形成、普及与发展,加速了广告研究的进程。1812年,世界第一家广告专业公司在伦敦开业;1869年,美国费城成立了艾尔父子广告公司。(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这些都说明, 人类对广告的研究,已从静止的文字、图案,发展到动态的广告活动过程,并促成了广告学的产生。 广告实践与广告学理论是互动发展的。广告是一种操作性的社会实践,而广告学则是关于广告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广告学最早产生于经济发达的美国。1901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瓦尔特?狄尔?斯科特在芝加哥的一次集会上,首次提出了要把现代广告活动和广告工作的实践发展成为科学。1903年,他编著了《广告原理》一书,第一次把广告当作一种学术理论来探讨,“任何一次重要的实际事业都需要有一个理论的基础”(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1908年, 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心理学》一书,他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了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开始了对广告理论的较为系统的探索。此外,1902~1905年期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经济系都开始讲授有关广告学方面的课程。上述研究和理论探讨,可以说是世界广告学研究的开端,为广告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我国广告学研究的起步 我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当推由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该书1918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至1925年11月已出至第7版。它译自美国的《How To Advertise》一书,全书篇幅不大,其中第14章《稿本为广告之魂魄》中认为广告是:“将有关发卖品之事实,布告于公众,并宣传其价目也。”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它把广告作为新闻学研究和教学的组成部分。1919年12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所聘的导师之一徐宝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全书共14章,其中把《新闻纸之广告》列为第10章,予以专章探讨。(注:邓白云主编:《中国广告实用手册》,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3页。)作者认为“求一报广告之发达,应先求其销路之推广”。1920~1925年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广告学的课程,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北京国际大学、燕京大学和上海南方大学等。当时广告学课程只是作为新闻学研究与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仅限于报纸广告的研究。 早期对广告学的研究做过贡献的还有新闻界名人戈公振。他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学史》中,利用丰富的广告史料,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广告学的理论和观点,并着重论述了广告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价值。他认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出品之一种手段,实负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他还指出:“人类生活,因科学之发明日趋于繁荣与美满,而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作者深刻认识到广告除了推销商品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宣传文化、指导人生和教育群众的功能,这种看法颇具远见卓识。他还强烈抨击了“不道德与不忠实之广告”,“不但为我国实业界之大忧,亦广告界之大耻”。稍后出版的广告学专著还有1929年出版的蒯世勋的《广告学ABC》、1930年出版的刘葆儒的《广告学》、 1931年出版的孙孝钧编的《广告经济学》、1933年出版的王贡三的《广告学》等。但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告学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非常有限。 (三)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发展 我国从五四以来开始的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受到限制,比较缓慢。广告理论研究还很肤浅,体系还不完善。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广告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1983年6月, 我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创办,(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页。 )标志着我国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和广告理论研究走上正规的发展轨道。随后,广告学成了一门热门学科,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广告学专业或广告学系。至1998年止,全国已有近90所高校开设广告学专业。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开办,促进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和广告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广告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广告理论界度过了仅靠译介海外广告读物的“拿来主义”的日子,开始进入广告理论建树的发展期。这期间出版了广告理论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一批著作,如傅汉章、邝铁军《广告学》,杨荣刚《现代广告学》,赵育冀《现代广告学》……这些广告理论研究和著作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正从浅表向深层发展。他们尝试着把广告理论探讨与广告教育、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外来的广告理论与国内的实际结合起来。90年代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广告业的空前繁荣,广告理论研究也向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方面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广告系列丛书,为不断完善广告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广告学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广告事业跟前,广告理论工作者面对着更多的无法回避的广告学理论中的新课题。例如,对广告学原理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学范畴,而是更加深入到社会、文化、政治、伦理、科技、教育等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广告不单是推销商品的工具和手段,它还承担着社会生产、生活以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广泛的沟通职能。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发展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广告媒体。从广告发展的历史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为广告业拓展了新天地,同时也为广告理论研究带来新的课题。 展望广告学理论研究的趋势,今后将更加集中在广告文化学、广告传播学、广告信息学、广告社会学、广告美学等更加宏观的领域和更加相互融合的范畴。在研究重点上也发生了转移,将从理论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从分离的研究,到综合、交叉的研究;从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其核心是从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总之,要不断探讨建构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独立学科意义的广告学理论,使广告学理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贴切性。 二、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索 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规律的学科。通过大量的广告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升华和抽象,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理论体系,构成了广告学。广告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但其侧重点在市场经济信息的传播方面。因此,广告学本质上属于信息传播学科的范畴,与众多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对于广告学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80年代以来,我国广告学理论经历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其相对集中在几个关键问题方面。如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有关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关于广告学的社会学思考等。这些理论问题的探讨,不仅明确了广告学理论发展的方向,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一)关于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 在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关于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之争由来已久,目前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三类。 第一,认为广告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持这种看法的人多是海外的广告学者,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广告学者认为:广告乃是一种艺术,它是艺术家生产的产品,是用艺术的手法去塑造产品的形象。他们还认为没有艺术性的广告,是没有生命力的广告。我国广告界也有人认为,广告学涉及的学科很多,既无规律可循,又无系统的理论基础,其表现主要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因此是一门艺术科学。 第二,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杨荣刚先生在1989年出版的《现代广告概论》中,认为“广告作为一门科学,它必然有自己固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在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假设。因此,广告必须是事实。”(注:杨荣刚:《现代广告概论》,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35页。)程春先生1994年在《电视广告效果初探》一文中也指出“广告是科学,而不是艺术。”(注:程春:《电视广告效果初探》,《94’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他认为广告是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上述观点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但两者有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对事物进行总结的规律性知识,艺术是对事物进行加工和提炼的某一典型形象。广告是从属于信息传播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只有从本质上弄清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广告学的内涵。 第三,广告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我国广告界的老前辈、原中国广告学会顾问徐百益先生。他在1983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 提出如下看法:“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各种媒介向消费者介绍商品和劳务的科学和艺术。”(注:陈培爱:《广告原理与方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我国广告理论研究者持这种看法者居多,认为广告学不仅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且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一门科学。广告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广告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广告创意和表现方面都离不开艺术的加工,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产品或企业信息,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兴趣。 综观上述几种提法,我们认为,广告学应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科学与艺术的混合体。广告学是将多种元素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并能达到特定目的的综合体。人们在长期的广告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总结经验,通过科学的抽象的总结,逻辑的推理,逐步把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升为理论知识。从广告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已组成了系统化的结构,从而形成了现代广告学这门科学。而艺术仅仅是表现广告科学原理的一种手段。科学与艺术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应当克服片面追求广告的“艺术效果”,而忽视广告科学观念的倾向。 (二)关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的认识,学术界长期以来有过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其理论基础应是市场经济理论,因为广告是推销产品的手段,其应用范畴主要在市场经济领域。二是认为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本质特征是信息传播,市场只是广告发挥其作用功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认为广告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以传播学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广告学研究中涉及到多种学科门类,但广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是一种大杂烩,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事实非常明显,广告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是从经济优先的观点出发,而是从传播信息的立场出发。广告实际上做的是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宣传一种信念。而传播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大众传播手段,传播学的许多理论完全适合广告学的研究。 广告学应隶属于传播学研究的范畴。随着对理论问题探讨的深入,绝大多数人对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本质特征深信不疑,并认定传播学是广告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广告学应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这种认识也被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同。国家教委在90年代初组织对“文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时,经专家多方论证,草案中在八大类学科净减1/3专业时,却在新闻大类下增加了“广告学专业”,把原有个别学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上升为“专业”,这是很有远见的正确决定。1997年,教育部又一次大规模削减专业目录时,却把新闻类从文学中独立出来,以“新闻传播类”的名称升格为一级学科,并保留了广告学专业。据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1997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广告学专业不仅设在综合性大学、商学院、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类学院,而且艺术学院、师范学院、印刷学院、民族学院也有,几乎所有类型的院校都对广告这一新兴的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设在新闻院系所占的比例最高(占44.8%)。这些充分说明,把广告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的认识居大多数。 现代广告学的综合性、边缘性与交叉性的学科特性,表面上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规范性、科学性,我们完全可以为广告学科体系正名界定:广告本质上是属于信息传播活动,它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其运用重点在于经济活动的社会实践。在这种基本认定之下,去建立富于完整而稳健体系的广告学。在给广告学准确的定位后,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在探索与国际广告接轨的同时,注意结合中国广告的现状,去建构现代广告学的体例框架。 (三)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 90年代以来,广告学的研究开始往纵深发展。一些理论工作者不满足于现有的研究状态,提出要把广告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1995年,陈宏军在《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中敏锐指出:“学术界对广告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广告学所涉及的信息传播原理去研究广告活动的内在规律,二是从广告与市场的关系中去研究广告的外在因素。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研究广告学,都应把广告放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考察与分析,以便从全新的角度(人、社会、广告)去进行系统的研究。”(注:陈宏军:《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95’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271页。 )欧阳康在1996年也提出把社会学融入广告学研究的必要性。他在《现代广告》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学与广告学的关系:“社会学总是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它认为任何脱离整体的个体都是不存在的。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原理,对广告活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注:欧阳康:《现代广告》,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广告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它不仅传递商品信息,而且还传递各种政治信息、社会生活信息、文化信息等。因此,从广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广告可以说是一种大众性的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如果从狭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商业广告或经济广告活动,也必须以广大的社会为背景,以特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等为依据,才能创作出符合特定社会条件的广告作品。 广告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各种社会现象必然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广告不仅遵循着广告学的准则和规律,同样也遵循着社会学的准则和规律。只有运用社会学的整体原理,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去研究广告的活动,才能够找到广告活动的内在特征。 综上所述,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是在引进与借鉴西方广告学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广告业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经过长期探索、积累、深化,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广告学理论建设的繁荣,提升了中国广告业的整体水平,从而使广告事业与广告学科得到共同发展

作为与市场和时代紧密相连的行业, 广告 专业具有实践性和技能性强的特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告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广告学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业界对专业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由于目前高等学校广告 教育 面临着一些难题,教学实践平台、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制约,使学生面临着缺乏实践锻炼的窘境。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巧妙整合,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是尤其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 广告学专业 实践教学 实验课题 实习基地

据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开有广告学专业,226所高校共开设240个广告相关专业,数目可观,专业学生数量也很庞大。发展势头迅猛的另一方面,正是就业压力的急增。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发展势必给学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就广告业发达的上海、北京、广州而言,属地广告专业 毕业 生,想要达到90%以上的就业率,已然很难,至于专业资源较少的内陆省份,所面临的广告学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压力更是巨大。如何在压力中突围,在有限的资源中找到自己独有的定位,是内陆省份高校广告专业思考的重点。而较强的实践能力,出色的创意实战素质,正是专业学生就业竞争的优势所在。?

一、目前广告教育存在的瓶颈?

全国的广告公司数量接近84000家,规模有别,发展速度各异。大体上制约广告公司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专业人才、资金、设备、客户等方面,而居于首位的正是专业人才的缺乏。一面是人才需求的增大,一面是就业压力的增大,问题的症结正在于当下的专业教育存在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状况。?

(一)教师的实践性意识需要提高。广告学专业是综合性很强学科,需要传播、营销、艺术、社会等领域的融合和交叉。美国作为广告业最发达及广告教育最先进的国度,在学科融合及实践教学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 经验 。教师对行业的最新动态、案例的最新收集、自身的广告实践都非常重视,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专业知识是鲜活而时新的。相对而言,国内的广告学教师普遍存在理论优先,实践缺乏的问题。专业结构单一,少有实战的检验,对业界动态把握不够,对新技术,新变化缺少应有的敏感。例证陈旧,缺少自主研究和理论创新。这些,不可避免地使专业教育处于过去时态,所训练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市场当下的变化。?

(二)学生的创意实战性需求愈待启蒙和引导。创意改变出路,纸上得来终觉浅。广告学专业学生个性彰显,有很强的实战欲望,但是,如何控制好这种冲动和爆发力,是一个难题。不加引导,学生很可能功利得地在未完成好基本学业的状况下,沦为广告公司的廉价劳动力。往往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就出去打工,实属揠苗助长。而不提倡实战,又会严重挫败学生的专业激情,一些学生开始怀疑陈旧的理论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进而导致专业热情的失落和对未来的不自信和怀疑。坦诚的讲,对于学生的创意实战性需求的启蒙和引导,是个难题。团队精神的锻造其实需要很好的实战历练。?

(三)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的选择有待整合和优化。广告学专业实验教学一直是专业实践教育急需突破的难点。实验课程的设置与理论学习及实战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实验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高实战能力和贯彻理论服务,往往流于表面和热闹。实验的结果,很难体现学生的创意水平和作业能力,让学生徒生专业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关门办学,孤立关注课堂教学,与广告业界很少接触或者接触不够有针对性,使学生的实战舞台不够广阔,狭小而单一。有目的和针对性的选择实践基地,是展开高水平广告实践教学的关键点之一。?

梳理问题,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校内的实践平台资源,借助校外典型广告公司的实习的平台,利用好广告专业赛事的出口,准确定位,是提高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路径。?

二、从三个方面立体地展开广告专业实践教学?

作为应用型学科,没有实践,便没有活力。在多个方面同时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立体而又科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出口,突破瓶颈,是具有前瞻性意义的。?

(一)深挖校内的实践教学平台。既保证专业学生的实践展开,又不耽误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是考量实践教学的一个有效尺度。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从2000年开设以来,一直未放弃这方面的尝试。经过多方探讨和调研,发现,倘若只在课堂教学中导入实战氛围或者模拟公司,取得的实践教学效果还是没有突破。不妨发动和引导学生的实战热情,用一个整块时间,进行创意、文案、策划、设计等专业方面的展示和比赛。“黑龙江大学广告节”正是这样的一个产物和结晶。这一创作性的实践教学,经过4年的摸索,已经逐渐成熟。从2002年始,已经成功举办4届。每届由一名专业老师指导,为时一个月,学生独立筹办,一届一个主题,各小组提案竞标举办,然后寻找商业赞助,有命题创作,也有自由诠释,最后老师评点,学生展示作品,提交 报告 。形式多样,实践效果明显。数据表明,平均每届近百幅的平面及影视作品,是专业学生专业实战能力的最好体现。各届获奖的专业学生,以此为起点,斩获国家级的大奖,屡见不鲜。对已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实战经验获得方面,广告节排在首位。?

这种实践教学尝试,使专业学生尚处于较低年级就能有接触广告实战的机会。既能避免因过早到广告公司实习而影响学业弊端,又能看到广告实战本来面貌的原汁原味,让学生感受广告创意带来的快乐,不啻是很巧妙的一个广告实践教学方式。?

(二)巧借校外典型广告公司的实习资源。实习是实践教学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如何利用好这个机会,是值得仔细考虑和安排的。中国传媒大学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在广告教学发展的早期,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北京广播学院就很重视借助校外广告公司的实习资源优势展开实践教学。他们与当时世界最大广告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调研项目,利用广告公司寻找优质人力资源的心态,将学生的实践教育获得最大化,最终构建多赢的格局。中国传媒大学下属的IMI市场信息研究所,正是这样的产物。至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与电通公司合作的“电通广告学院”,更是将这种方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也尝试着这一实践教学的形式,抱着谨慎地态度,不仅仅把这种方式当作学生找工作的试探性动作,而是较深入地全程参与整个沟通过程中,加以协调和指导。在选择实习基地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考量标准。?

首先是典型性。针对学生的专业需要,而非是简单的泛泛之选。结合学生本身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兴趣专长,挑选实习场所,做到“对位”发展。以策略见长的“天问 文化 传播公司”;以创意见长的“上兵广告公司”;以媒介营销见长的“亚龙广告公司”。学生在适合自己特长的实习基地进行广告实践,目的明确,成长迅速。在“上兵广告公司”进行专业实践的学生,凭借本身的能力和公司的优势,在全国广告奖项中频频获奖。而策划能力强的学生在“天问文化传播公司”的实践同样效果显著,哈尔滨啤酒的全程策划,让专业性有了质的飞跃。?

其次是整体性。碎片化的实践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师的全程参与下,这种实习应该是整体的,以一个项目为切入口,深入地展开,系统性的结果正是专业性的提升。调查结果表明,行业策略的实践知识获得,啤酒节的全程实践项目排在第一位。学生在系统的实践中,看到了本身专业需要弥补的缺口。?

最后是指导性。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个资源展开实践教学并且丰富自身的实战经验,通过小组讨论、项目跟进、定期的项目报告来监控实践教学的成果。在欧美等广告教育发达的国家,外聘业界教师占到教师比的三分之一。而这种以项目的形式展开的实践教学,在教师的深入指导下,辅之以业界资深人员的配合,会取得比外聘教师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拓宽广告专业赛事的出口。除了深挖校内的实践资源,巧借校外典型广告公司的实习的平台来开展优质的实践教学之外,以广告专业赛事为舞台,也是构建科学、立体的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

低年级的专业学生可以借助广告节来体验实战的魅力,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针对自身特点的典型实习基地来完善提升专业实战能力,而广告专业赛事,是贯穿整个大学各年级的专业实践教育舞台。这个元素的导入,会使实践教学更加丰富、立体、系统。专业能力的检验,创意水平的肯定,各有标准。而权威的评判是关键。通过专家的公正审定,层层选拔和淘汰,专业性通过这样地磨砺,会更加成熟和清晰可见。?

作为内陆专业及业界资源较少的高校,通过参加全国的专业赛事,是实践教学展开地重要阵地。同样,选择也应具有针对性。在诸多赛事中,金犊奖是面向全球华人高校在校大学生地广告专业赛事,两岸广告精英及院校专家一起组建评委会,所以即有广泛性,又具权威性。仅2005年,赛事推广高校达600余所,作品12,000件;有11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得到台办、全国学联、共青团中央、广电总局、文化部的支持。一些内陆院校,正是凭借此赛事走入业界视野。审看各方经验,倘若把实践教学和广告专业赛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应把握好几个方面:?

1、做好策略辅导。虽然广告专业赛事大都是学生自发参加,可是,应该考虑到一些低年级的同学的专业知识不完善这一实际问题,提供咨询帮助。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在每届金犊奖开赛前,都会邀请业界资深人员进行实战指导。这样会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实战的氛围。?

2、充分利用赛事,模拟实战。除了专业教师指导和业界人员辅导,要利用好赛事,为实践教学服务,还应让学生深度模拟提案,把赛事规定的产品创意或者策略当作自己服务的客户,以教师和同学为虚拟客户代表,进行初次比稿、二次提案、最终呈现。通过多次的演练,以及和同学、老师的互动观摩,专业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以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为例,截至2006年,共参加三届金犊奖,每年都有奖项获得,比近20多个奖项更为重要的是15场的教师点评及模拟提案、5场的专家讲座。?

三、小结?

广告学专业迅速发展的热潮中,应该有冷静地思考和判断,如何在众多的院校当中找到独有的优势,是内陆院校共同思考的命题。而高速发展带来的就业压力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让广告学专业学生更个性化的发展,拥有更强的创意实战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定位区隔,而这个优势的确立,对于内陆院校来说,是有难度的。?

我们的思考路径是,充分挖掘校内的实践资源,以校内广告节为平台;借助校外典型广告公司的实习资源,以教师全程指导为关键;拓宽广告专业赛事的出口,以模拟提案为手段,准确定位,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广告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正林.2006年广告专业教育和广告学术研究报告.中国广告.China Advertising,2007;(2)?

2.陈培爱.中国广告教育二十年的发展与基本经验初探.江西 财经 大学学报,2002;(2)?

3.陈月明.美国高校广告教育.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4.张欣,汪青云.我国高校广告学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内容摘要:艺术类课程作为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已从多方位参与到广告人才培养中。 文章 结合教学实践,对目前广告学专业中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展开思考,探讨了广告学专业艺术类课程设置的意义、课程结构的搭建和 教学 方法 的改进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 键 词:广告学 艺术类课程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广告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其课程体系整合了传播学、营销学、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同院校因办学背景和学科优势的不同,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对某一类知识有所偏重。目前,我国大多数设置广告学专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艺术类课程通常占有一定比例,然而这些课程的架构和具体教学实施都是从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中直接复制过来,导致在针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适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一直贯穿于广告学专业艺术类课程教学中,文章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这些问题提出思考意见。

一、艺术类课程在广告学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意义

要明确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广告人才,或者说这些未来的准广告人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在教育部制定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了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广告设计、制作能力。依据对这一目标的理解,广告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设置了《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电脑平面广告设计》《广告摄影与摄像》等课程,不同院校还会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增设一些特色课程。多数人理解这些课程只是让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体验一下广告运作中的广告创作环节,因为具体的广告制作人才的培养工作还由专门的艺术类院校来承担。艺术设计类课程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重在增加体验和感受,其目的只是为了消除学生对广告制作这一环节的陌生感,其实这样的理解无形中削弱了艺术类课程在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本应有的作用。

广告学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当然不是培养专门的广告设计人才,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多数也不直接从事广告设计的工作。正如广告学是一门复合学科,广告行业从业者的工作也往往是一个复合工程。根据行业工作性质,需要广告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广告艺术设计素养,尤其是艺术鉴赏和评判能力。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传播环境中,广告创意人才必须能够将点子通过可传播的形式(尤其是视觉形式)表达出来。曾在DDB(Doyle Dane Bernbach)和李奥贝纳两家公司担任高级创意总监的著名广告人泰德·贝尔认为,“一个真正好的创意人员应该是写作能力和视觉表现能力兼备的。好的文案人员应该有很强的视觉感受力,而好的艺术指导,应该有很强的文字概括能力。”另一位著名广告人罗伊·格雷斯也认为,“一个好的广告创意人应是语言思维和视觉思维兼备”。①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师张树庭所做2003广告教育调查数据报告(毕业生卷)中,通过广告专业毕业生的数据反馈,设计课与美术课在毕业生认为获益最多的课程排序中分别占到了第一位和第六位。以上情况都说明社会需求的广告人才应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艺术素养是其专业素养的一部分,艺术类课程需同其他课程一道参与到对广告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当中。

艺术类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养成和能力锻炼应是全方位的,而不能简单理解成广告创作环节中对技术手段的体验。一个人的技能是其内在素质的自然外化,艺术类课程的目标不能仅仅是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更应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笔者认为,艺术类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主要锻炼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审美鉴赏、批评及其相关的心智能力。即广告学专业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能较好地感受美、体验美、捕捉美,这是个人艺术素养的心智基础;第二,艺术创造力及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广告学专业学生拥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不但能科学地认知事物,还能艺术地感悟生活。特别是艺术思维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创造力对广告学专业学生来说启发很大;第三,艺术表达能力及其相关操作能力。这是指广告学专业学生在认知、感悟的基础上,应具备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即能通过各种形象将思维、观念外化出来,而这就要求掌握一些艺术技能。这些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内容无法取代的,是由艺术类课程的独特教育属性决定的。

二、艺术类课程在广告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

艺术类课程是整个广告学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课程共同参与学生完整知识框架的搭建。课程如何设置,既关系到教学结构的安排又关系着教学内容的选择。

1.广告学专业艺术类课程内容结构

专业艺术教育的课程结构是庞大而复杂的,在广告学教学计划的有限学时中,要完成专业的艺术教育是不现实也没有意义的。要针对广告学的学科特色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做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安排,同时要兼顾三种能力的培养。考察我国目前广告学艺术类课程安排,大多直接复制于艺术专业教学的课程结构,在保留基础课程及和广告相关的专业课程后剔除其他部分。这样直接复制法会有一些明显的缺陷,一是课程结构不完整,缺少承接性和系统性;二是没有针对广告学专业的特色及需要做符合学理逻辑的重新架构。

总体上说,广告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艺术素养分为艺术理论和艺术技能两大类别。艺术理论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即眼力和作品鉴评能力,以及艺术 思维方式 和创意能力。因为多数广告活动最终是用广告作品和消费者沟通,如果不具备优秀的广告创意能力和作品鉴评能力,广告目标则难以达成。广告专业的学生也应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即艺术表达能力,重点是掌握和传播手段相关的各种艺术元素和技术手段。这既包括对艺术基本元素形、色、音相关内容的学习,还有因传播手段的不同而分出的平面艺术、立体艺术、多媒体艺术知识的学习。

课程安排的时序也应随着学生知识结构和储备的完善,由浅入深,体现课程体系的承接性。目前,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艺术类课程有些一开始就集中于艺术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评鉴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技能训练课的效果也打了折扣,这就造成一些学生对艺术类课程的畏难情绪和挫败感。针对目前广告学招生生源艺术素养基础较薄弱的客观现实,第一学年应先安排以提高眼力和鉴评能力的课程,同时也要安排基础的艺术技能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艺术基本造型元素的感受力。第二学年则主要安排提高艺术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同时通过穿插在课程中的课题训练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将创意思维表达出来的能力。三、四学年则针对广告传播手段的不同,安排专门的广告设计课程。

2.广告学专业艺术类课程内容选择

既然划定出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内容的选择便随之产生。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在把握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注重整合性和针对性,尽量做到利用有限的学时达成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在笔者任教的学校,广告学专业教学计划一、二学期设置了《广告美术基础》课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平面造型与用色训练,来提高学生美术技术能力、观察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审美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因为全校公选课中安排有相关的艺术鉴赏课程和艺术史论课程,我们将这些课程列为广告学专业学生公选课的推荐课程,所以在教学计划中没有作相应学时安排。

第三学期安排了《图形创意》《设计色彩》课程,这两门课程是利用现有的艺术手段,完成课程中规定的课题目标。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及其创造性利用艺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第四学期安排了《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电脑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具体内容除设计、制作技能的训练,还将优秀广告作品的赏析整合进来。第五、六学期则安排了《广告摄影与摄像》《动画广告制作》《多媒体广告制作》课程。虽然课程名称冠以“制作”,课程目标则不是只关注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以具体的广告创作项目为核心,对艺术鉴赏、艺术创造、艺术技能的综合训练。课程的选定只是教学开展的前提基础,具体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整合、创新则是更微观层面的课程内容选择,这部分的工作也需付出较大的心血。如何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是检验课程内容的准则。

如笔者根据教学效果和经验将《设计色彩》课程的内容进行不断调整、补充,在保证基础知识教授的前提下,压缩过多和不适用的技能方面的重复训练,针对性补充和传播及商业运作有关的色彩设计小课题,作业形式不仅有作品也有文字分析和 市场调查 等。通过实践后学生反馈较好。

同时,课程内容的选择还应体现出开放性和灵活性,同样的教学目标可由不同的课程内容达成,以上的课程并不是固定的。时代的发展会对课程内容提出新要求,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各学校的资源和特色制定出各具特色的课程。

三、广告学专业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虽然设定了教学内容,然而由于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也各有差异。广告学专业艺术类课程是以广告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对此教学方法既要符合课程规律,也要体现广告学专业的特色。

我国现有的在广告学专业中担任艺术类课程的教师多是从艺术专业教学岗位上“转行”过来,教学方法和手段都直接承袭艺术专业教育。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师初期又对广告学专业培养目标缺乏整体、深入的把握,往往导致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差,不好教;学生则对艺术类课程目的认识不清,作业达不到教师设定要求而失去信心,感觉课程收获不大。分析上述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学双方对广告学专业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意义缺乏正确认知的结果。

广告学专业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不能以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创作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能集中在艺术创作技巧的训练上,教学手段应针对新的对象和目标而呈现新变化。以《广告美术基础》为例,这门课程不是传统的 素描 和色彩写生训练,而是以探讨造型元素和造型原理及形式美规律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内容,主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和基本艺术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有动手“画”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形、色的理解。因为观察能力、直觉思维能力都离不开学生动手去实践、去感受。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穿插“观”的内容,通过分析、鉴赏,去理解形式美的法则和造型原则。教学手段也由传统艺术专业的学生写生训练加教师点拨转变为针对教学单元分析讨论、学生体验、对完成的体验作品再分析 总结 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学生体验的手段也不固定为某一类绘画形式,而是可以运用各种视觉表达方式。这既符合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智特点,又将课程的目标引导到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力上来。

在每门课的教学中,教师都应以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为原则,真正将着眼点定位在学生广告艺术素养的养成上,再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学目的和意义明确了,教学手段自然就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广告学专业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脑力激荡法”“问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都可以借鉴过来,结合艺术类课程的性质,加以改革创新。作业形式和评价体系也可不拘一格,作业不再只有艺术作品,也包括艺术鉴评文章。评价标准也不能只关注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过多苛责学生艺术技能水平,还应将考察重点放到学生是否具备艺术思维,是否体现出艺术创造力为原则。

相比广告学课程体系中的传播类、营销类课程,广告学专业艺术类课程的探索和教学研究还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真正将艺术类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有利于复合型广告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拓宽广告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渠道 。这都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展开更多的研究和思考。

注释:

①(美)劳伦斯·明斯基,埃米莉·桑顿·卡尔沃采访并整理.如何做创意[M].北京: 企业管理 出版社,2000年.第17-45页.

参考文献:

[1]张树庭.广告教育定位与品牌塑造[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冯易.建立务实创新的广告学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研究新论[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3]袁文艺.“后发”院校广告学专业教育调查.教学研究新论[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浅谈广告专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 广告学开题报告范文

2. 广告管理论文

3. 传统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大学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5. 毕业论文范文 艺术

广告学结课论文2500字

浅谈广告学理论的发展前景一、广告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广告学研究溯源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广告历史悠久。人类祖先开始利用姿态(如舞蹈)、声音(如叫卖)、火光(如烽火)进行广告传播,后来又发明和运用语言与文字,扩大了广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注:何猛修编:《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广播与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使人类广告传播再次发生质的变化。在广告传播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19世纪以来专业广告公司的形成、普及与发展,加速了广告研究的进程。1812年,世界第一家广告专业公司在伦敦开业;1869年,美国费城成立了艾尔父子广告公司。(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这些都说明, 人类对广告的研究,已从静止的文字、图案,发展到动态的广告活动过程,并促成了广告学的产生。 广告实践与广告学理论是互动发展的。广告是一种操作性的社会实践,而广告学则是关于广告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广告学最早产生于经济发达的美国。1901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瓦尔特?狄尔?斯科特在芝加哥的一次集会上,首次提出了要把现代广告活动和广告工作的实践发展成为科学。1903年,他编著了《广告原理》一书,第一次把广告当作一种学术理论来探讨,“任何一次重要的实际事业都需要有一个理论的基础”(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1908年, 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心理学》一书,他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了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开始了对广告理论的较为系统的探索。此外,1902~1905年期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经济系都开始讲授有关广告学方面的课程。上述研究和理论探讨,可以说是世界广告学研究的开端,为广告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我国广告学研究的起步 我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当推由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该书1918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至1925年11月已出至第7版。它译自美国的《How To Advertise》一书,全书篇幅不大,其中第14章《稿本为广告之魂魄》中认为广告是:“将有关发卖品之事实,布告于公众,并宣传其价目也。”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它把广告作为新闻学研究和教学的组成部分。1919年12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所聘的导师之一徐宝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全书共14章,其中把《新闻纸之广告》列为第10章,予以专章探讨。(注:邓白云主编:《中国广告实用手册》,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3页。)作者认为“求一报广告之发达,应先求其销路之推广”。1920~1925年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广告学的课程,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北京国际大学、燕京大学和上海南方大学等。当时广告学课程只是作为新闻学研究与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仅限于报纸广告的研究。 早期对广告学的研究做过贡献的还有新闻界名人戈公振。他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学史》中,利用丰富的广告史料,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广告学的理论和观点,并着重论述了广告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价值。他认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出品之一种手段,实负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他还指出:“人类生活,因科学之发明日趋于繁荣与美满,而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作者深刻认识到广告除了推销商品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宣传文化、指导人生和教育群众的功能,这种看法颇具远见卓识。他还强烈抨击了“不道德与不忠实之广告”,“不但为我国实业界之大忧,亦广告界之大耻”。稍后出版的广告学专著还有1929年出版的蒯世勋的《广告学ABC》、1930年出版的刘葆儒的《广告学》、 1931年出版的孙孝钧编的《广告经济学》、1933年出版的王贡三的《广告学》等。但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告学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非常有限。 (三)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发展 我国从五四以来开始的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受到限制,比较缓慢。广告理论研究还很肤浅,体系还不完善。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广告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1983年6月, 我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创办,(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页。 )标志着我国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和广告理论研究走上正规的发展轨道。随后,广告学成了一门热门学科,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广告学专业或广告学系。至1998年止,全国已有近90所高校开设广告学专业。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开办,促进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和广告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广告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广告理论界度过了仅靠译介海外广告读物的“拿来主义”的日子,开始进入广告理论建树的发展期。这期间出版了广告理论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一批著作,如傅汉章、邝铁军《广告学》,杨荣刚《现代广告学》,赵育冀《现代广告学》……这些广告理论研究和著作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正从浅表向深层发展。他们尝试着把广告理论探讨与广告教育、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外来的广告理论与国内的实际结合起来。90年代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广告业的空前繁荣,广告理论研究也向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方面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广告系列丛书,为不断完善广告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广告学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广告事业跟前,广告理论工作者面对着更多的无法回避的广告学理论中的新课题。例如,对广告学原理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学范畴,而是更加深入到社会、文化、政治、伦理、科技、教育等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广告不单是推销商品的工具和手段,它还承担着社会生产、生活以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广泛的沟通职能。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发展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广告媒体。从广告发展的历史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为广告业拓展了新天地,同时也为广告理论研究带来新的课题。 展望广告学理论研究的趋势,今后将更加集中在广告文化学、广告传播学、广告信息学、广告社会学、广告美学等更加宏观的领域和更加相互融合的范畴。在研究重点上也发生了转移,将从理论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从分离的研究,到综合、交叉的研究;从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其核心是从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总之,要不断探讨建构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独立学科意义的广告学理论,使广告学理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贴切性。 二、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索 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规律的学科。通过大量的广告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升华和抽象,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理论体系,构成了广告学。广告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但其侧重点在市场经济信息的传播方面。因此,广告学本质上属于信息传播学科的范畴,与众多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对于广告学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80年代以来,我国广告学理论经历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其相对集中在几个关键问题方面。如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有关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关于广告学的社会学思考等。这些理论问题的探讨,不仅明确了广告学理论发展的方向,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一)关于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 在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关于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之争由来已久,目前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三类。 第一,认为广告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持这种看法的人多是海外的广告学者,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广告学者认为:广告乃是一种艺术,它是艺术家生产的产品,是用艺术的手法去塑造产品的形象。他们还认为没有艺术性的广告,是没有生命力的广告。我国广告界也有人认为,广告学涉及的学科很多,既无规律可循,又无系统的理论基础,其表现主要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因此是一门艺术科学。 第二,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杨荣刚先生在1989年出版的《现代广告概论》中,认为“广告作为一门科学,它必然有自己固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在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假设。因此,广告必须是事实。”(注:杨荣刚:《现代广告概论》,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35页。)程春先生1994年在《电视广告效果初探》一文中也指出“广告是科学,而不是艺术。”(注:程春:《电视广告效果初探》,《94’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他认为广告是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上述观点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但两者有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对事物进行总结的规律性知识,艺术是对事物进行加工和提炼的某一典型形象。广告是从属于信息传播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只有从本质上弄清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广告学的内涵。 第三,广告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我国广告界的老前辈、原中国广告学会顾问徐百益先生。他在1983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 提出如下看法:“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各种媒介向消费者介绍商品和劳务的科学和艺术。”(注:陈培爱:《广告原理与方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我国广告理论研究者持这种看法者居多,认为广告学不仅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且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一门科学。广告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广告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广告创意和表现方面都离不开艺术的加工,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产品或企业信息,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兴趣。 综观上述几种提法,我们认为,广告学应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科学与艺术的混合体。广告学是将多种元素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并能达到特定目的的综合体。人们在长期的广告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总结经验,通过科学的抽象的总结,逻辑的推理,逐步把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升为理论知识。从广告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已组成了系统化的结构,从而形成了现代广告学这门科学。而艺术仅仅是表现广告科学原理的一种手段。科学与艺术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应当克服片面追求广告的“艺术效果”,而忽视广告科学观念的倾向。 (二)关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的认识,学术界长期以来有过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其理论基础应是市场经济理论,因为广告是推销产品的手段,其应用范畴主要在市场经济领域。二是认为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本质特征是信息传播,市场只是广告发挥其作用功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认为广告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以传播学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广告学研究中涉及到多种学科门类,但广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是一种大杂烩,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事实非常明显,广告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是从经济优先的观点出发,而是从传播信息的立场出发。广告实际上做的是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宣传一种信念。而传播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大众传播手段,传播学的许多理论完全适合广告学的研究。 广告学应隶属于传播学研究的范畴。随着对理论问题探讨的深入,绝大多数人对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本质特征深信不疑,并认定传播学是广告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广告学应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这种认识也被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同。国家教委在90年代初组织对“文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时,经专家多方论证,草案中在八大类学科净减1/3专业时,却在新闻大类下增加了“广告学专业”,把原有个别学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上升为“专业”,这是很有远见的正确决定。1997年,教育部又一次大规模削减专业目录时,却把新闻类从文学中独立出来,以“新闻传播类”的名称升格为一级学科,并保留了广告学专业。据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1997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广告学专业不仅设在综合性大学、商学院、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类学院,而且艺术学院、师范学院、印刷学院、民族学院也有,几乎所有类型的院校都对广告这一新兴的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设在新闻院系所占的比例最高(占44.8%)。这些充分说明,把广告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的认识居大多数。 现代广告学的综合性、边缘性与交叉性的学科特性,表面上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规范性、科学性,我们完全可以为广告学科体系正名界定:广告本质上是属于信息传播活动,它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其运用重点在于经济活动的社会实践。在这种基本认定之下,去建立富于完整而稳健体系的广告学。在给广告学准确的定位后,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在探索与国际广告接轨的同时,注意结合中国广告的现状,去建构现代广告学的体例框架。 (三)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 90年代以来,广告学的研究开始往纵深发展。一些理论工作者不满足于现有的研究状态,提出要把广告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1995年,陈宏军在《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中敏锐指出:“学术界对广告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广告学所涉及的信息传播原理去研究广告活动的内在规律,二是从广告与市场的关系中去研究广告的外在因素。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研究广告学,都应把广告放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考察与分析,以便从全新的角度(人、社会、广告)去进行系统的研究。”(注:陈宏军:《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95’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271页。 )欧阳康在1996年也提出把社会学融入广告学研究的必要性。他在《现代广告》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学与广告学的关系:“社会学总是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它认为任何脱离整体的个体都是不存在的。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原理,对广告活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注:欧阳康:《现代广告》,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广告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它不仅传递商品信息,而且还传递各种政治信息、社会生活信息、文化信息等。因此,从广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广告可以说是一种大众性的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如果从狭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商业广告或经济广告活动,也必须以广大的社会为背景,以特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等为依据,才能创作出符合特定社会条件的广告作品。 广告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各种社会现象必然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广告不仅遵循着广告学的准则和规律,同样也遵循着社会学的准则和规律。只有运用社会学的整体原理,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去研究广告的活动,才能够找到广告活动的内在特征。 综上所述,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是在引进与借鉴西方广告学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广告业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经过长期探索、积累、深化,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广告学理论建设的繁荣,提升了中国广告业的整体水平,从而使广告事业与广告学科得到共同发展

现代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且无所不在,而且正越来越深入地进入意义生产这一领域,广告不仅仅“广而告之”产品与服务,还在指引人们购物的同时输出某些观念,给人们以意义,给人们以种种美梦和由这些美梦所标识的生活方式,并试图速成某些惯例,把消费者纳入这一“意义”框架。换言之,广告首先推介和生产利益,这些利益包括大众在消费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时获得的实际利益,还包括他们同时获得的某种“精神享受”,并把这种双重满足或通过广告词直接言说,或通过营造氛围实现 “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次通过在大众媒体上的广泛传播,通过把受众建构为广告主体,使创设的某种观念化的说辞和极具诱惑力的意象推广到大众中去,竭力使之成为大众的利益和观念,在此广告完成了它的意识的制造和传播。当这一观念或意象成为大众或某一群体的自觉不自觉的观念或意象时,意识形态便发生了。 正如理查特·奥曼所言:最常见的意识形态策略,就是说明这个群体的利益怎样“真的”大体上等同于社会的利益或者人类的利益。① 换言之,最常见的广告意识形态策略,就是说明广告角色的利益(广告主的利益)怎样“真的”大体上等同于广告受众的利益乃至社会或人类的利益。本文试从广告言说的意识形态化和广告受众的假想主体化来探讨广告颇为“成功”的意识形态策略。 广告言说的意识形态化: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界定游离于两种意见之间。其一,一种某个阶级特有的信仰系统;其二,一种可能以真实的或科学的知识相矛盾的幻想信仰系统,即伪思想和伪意识。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不存在真实与否,他将其定义为“个人同他所存在于其中的现实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②以此来认识广告意识形态不无道理,因为看似虚拟的广告世界中充斥着“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广告意识形态更有其独特性。 广告在它的各个历史时期,从未像现在这样进入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现实世界:功成名就、下岗待业、奋斗拼搏、甜蜜爱情,入世、申奥、伊拉克战争、文体赛事,广告为每一件产品都粘上了通向现实世界的无数链接,广告的触角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在广告世界中,“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并不同于阿尔都塞的相关本义,他认为意识形态是无意识的,而广告意识形态所提炼或创设的这种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则是完全有意识的,有着其明确的目的。它在提倡“送礼送健康”的新观念时,目的直指“收礼只收XXX”;它在儿子因疏忽了对父母的照顾而心怀歉疚时,借小孙女之口点题:小“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买XXX?”这种借天真的小女孩之口说出的话犹如道德拷问,质问着对父母的不够孝顺,但如此大的道德问题最后只轻轻落在了:未买XX口服液。那么根据广告逻辑,其隐含主题则是:买了XX口服液=孝顺父母。该命题似无不妥,作为受众而言,自然不会对一则广告的思维和推理是否合乎逻辑大加推敲。并且,更重要的是,它为现代人指出了一条对老人表示关爱和孝心的途径——购买保健品。这一点非常体贴地为忙忙碌碌无暇顾及老父老母而心怀歉疚的现代人找到了一条快捷方便的弥补方式。而另外一些广告则假托老人之口,从老人的角度回应了上述命题:“收礼只收XXX”,进一步证实了该命题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场景:商家在商场醒目处陈设着保健品专柜,促销员的推荐进一步印证着消费者脑中的上述命题,于是,手拎包装精美的保健品拜年的行人几乎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正如阿尔都塞所认为的那样,社会个体觉得自己在直接自由的把握现实,但实际上,他的意识由一系列思想体系和再现体系所限定,在这一系列思想体系和再现体系中,广告意识形态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就如波斯特所表述的:广告占据一个能指,亦即占据一个词,这个词与广告所促销的物体并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关系,但却被附加到那物体上,产品本身并非首要的兴趣所在,必须在该产品上嫁接一套与该产品没有联系的意义,才能把它卖掉。③而现实世界则在广告商手中被分解成各种要素,这些要素就如那些漂浮于交流空间中的能指,它们被广告商们凭兴致任意地附着在商品上,这些被粘附在商品上丰富、泛滥的意义使得平庸的商品闪耀着炫目的光彩,而这些外在的东西由于是从传统美德和现代时尚中精选出来的而极大地迎合了受众。由于这层普遍存在着的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使现代人在快捷地享受物质产品的同时还享受着被赋予其上的精神快餐,广告场景就这样在现实世界中被皆大欢喜地呈现。 广告受众的主体化:一种无实质的构想主体 广告场景在现实世界中的呈现还有赖于现代广告的另一策略:把广告受众建构为主体。作为一种日趋圆熟的攻心术,现代广告的突出特征是在表象上模糊了广告主客体的界限,在把消费者作为广告对象研究和揣摩之后,通过广告中的种种代言行为和技巧,让“受众化”的广告角色通过自我言说的方式来最大程度上影响和掌控受众的心理和行为。 广告画面中的言说者不再仅仅是笼统的、不明社会角色的漂亮演员或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丽尤物,而是通过他们的衣着、道具、场景,以及他们在广告中的言说方式被赋予了各种身份,诸如工人、农民、教师、摄影师等职业,子女、恋人、成功白领、家庭主妇等社会角色。加上大量非职业(或非著名)演员的启用,他们普通的长相、自然或生涩的表演使身负多重社会角色的受众不自觉地从广告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在广告商其他技巧的合力作用下,对号入座。 某一护肤品品牌,在其不同版本的电视广告中展示了演员、小学教师、摄影记者、年轻工人,他们的言说者包括老公老婆、老爸老妈等各种社会群体,广告角色衣着普通,长相平凡,以及在演员化妆间、工厂换衣间、小学校园等普通场合中平民化的言谈举止,一切都在昭示着受众:“他们”就是你们,你们就是“他们”。 在另一则洗衣粉广告中,真正的“家庭主妇”们则成为了主角,广告采用街头或入户随机采访的形式,选择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字幕显示)采访家庭主妇,她们带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并不流利、似无台词准备的语言表述,在镜头前略显拘谨的体态,更在直接地告诉受众:“她”就是你们中的一员,没准“她”还是你的亲戚朋友同事;“她”不是我们特意选用的演员,而是我们在街头采访或入户采访中的巧遇;她们是在代表你们说话,并非公司在自卖自夸。 当然,广告中还有大量的脸蛋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但即使是这些星光灿烂的名流,也多被披上一层平民化的外衣,他们与我们一样,有烦恼和不满,他们(她们)头发枯黄干涩,岁月的流逝把皱纹、白发和疾病留给了他们,忙碌在外而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他们面临着工作和学业的压力、成功的希冀、失败的苦恼、人际关系的复杂等种种人间喜怒哀乐,如同我们每个人,使我们感同身受。 于是,消费者从被言说的对象似乎变成了言说者,既为客体又身兼主体,他的一直处于纯粹的被说教者位置而产生的逆反甚至敌对心理渐渐消融,他们渐渐开始坚信:广告是与己相关的而不是强权的“他者”了。 广告似乎在构筑一种 “源自生活”又美妙无比的“现实世界”,从而让受众进一步确证其在广告情境中的主体意识。一种奇特的逻辑产生了:电视广告通过把广告主体构建为一个处于“现实世界”的具象化的“消费者”,而使得作为消费者的广告受众扮演了两种角色——广告话语的主体和客体,恰如由广告商和广告主导演的受众的“自言自语”。在此,让·波德里亚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受众既被构建为客体又被构建为主体,既是物又是上帝,于是面临着主体位置的不可能性,即主体根本上的无实质性。④ 这种“无实质性”的主体,恰似广告主手中的玩偶,假借了消费者的形象和外壳,而被填充进广告主所构造的“血肉”,如此而成的“广告主体”的各种具象依需而定,但也有其规律性的共性:一个有足够收入能自由选购产品的“主体”,一个有某种“需求”但不知如何满足的“主体”,一个消费了该产品而获得魅力或极大满足的“主体”。这样构造的主体并非没有契合人性,在马斯洛看来,人是不停地产生需要又不断地满足需求的动物,人在满足他的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以后,他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有尊重的需要,包括被人爱和爱他人,被人尊重和尊重他人,归属某一群体和被群体接纳和承认的需要,在一切需要被基本满足之后,他又存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事业有成,渴望成功。显然,广告深谙如何激发人的潜在需要和欲望,并提供了惟一的解决之道:消费某产品。当然,如此简捷的解决之道在经过一番炫目而巧妙的修饰之后并不显得单调乏味和可笑。因为在广告中,消费“主体”不仅在消费产品,更在享受着由此而带来的种种精神满足:亲情、友情、恋情;孝心、爱心、诚心;成功、光荣、豪情。这有赖于广告中被依附在产品上的丰富“意义”,当大众在认可这些意义而消费产品或接纳该“意义”时,广告的意识形态便产生了,广告角色(广告主)的利益就这样变成了社会大众的利益。

学术800字论文

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的800字论文?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处处充满科技的社会.现在,学习知识成了社会生活的头等大事.显然,没有知识,在社会上是寸步难行,很难立足于这个社会,更不要说服务于社会,对社会有所作为了. 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无价之宝. 在社会中,一个国家的发展,要靠人类用学来的知识去改变它;一个正确理论的产生,也要靠人类用学来的知识去总结;要推翻迷信思想,更需要人类用知识来改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把学习放在一生中的重要位置上,那么我们的社会每天就会有许许多多在学习的人,那么,我们还会愁社会不进步?还会愁我们的国家不强大?为了祖国的强盛,我们要学习;为了人类的进步,我们更应该学习. 不学习,人类很可能会退化为野人;不学习,人类便会失去今天动霸主的地位,使之与其它普通动物”平起平坐”,甚至落后. 为了社会的繁荣,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兴旺,为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不知疲倦地学习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博览群书;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 朗朗书声;让我们每一个城市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学习气氛;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型社会”.这样,人们便不会将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是把它 作为一种有益的活动,人们不仅在学习中得到知识,而且从中也感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我们的科技便会突飞猛进,我们的国家会一天天的强大起来,人民的生活也会 一天天好起来.知识使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我为什么上大学论文 实在抓不准的话,去找专业的帮忙 我去年过的是朋友介绍的国涛期刊帮我做的,非常有耐心,水平也很高。 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 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以为什么要读大学写一篇论文 写的论文都是和你所选的专业相关的,写它,也算是对整个大学时期学习专业知识的整体应用吧。学校也是通过论文来观察你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跟毕业证挂钩 高中议论文《论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600字 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读了十几年的书,这个问题在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在高中以前,很多人大脑中几乎就没有大学这两个字的概念,当时似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是人生发展的正道。 我是到了高中阶段后才开始有了大学的概念,但除北大、清华、复旦、人大和华科大外基本不知道还有什么大学。当然这个并不是什么志向问题,而完全是资讯封闭之下蒙昧状态下的无知。高中毕业报考大学,一下子看到那么多闻所未闻的大学名称,完全不知如何选择,直到填志愿时才不无遗憾地匆匆确定。 我本人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高考的,当时自认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回头看来的确是开始形成了,但所形成的只是一个初始状态,是在书本上形成的,并非是生活体验形成的。那个时候对社会没有认识,对人生没有什么深入思考,对就读大学的理解大概没有超出安身立命这个范围:为了吃饭,找个好工作。 事实上。有不少学生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吃饭,谋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或者是因为周围的人都上大学,自己也得上。其实,这样理解上大学的真正内涵是不准确的、是片面的。如果是为了前者。恐怕很多人都会很失望。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时才发现面临的选择只是进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拿一份微不足道的工资,节衣缩食地还一份几十年的房贷,或者咬著牙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壮士、烈士、圣斗士等等(生生不息,愿赌服输),又或者干脆找不到工作,只是“被就业”。 当然,虽然很多人读完大学有上当的感觉,就像那句坊间流传很广的话:我用一麻袋的钱去读书,换来了一麻袋的书,我用一麻袋的书去卖掉。结果卖掉的钱还不能买一个麻袋!但是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比大学毕业没找到工作更糟糕的事情是没有被大学录取。因此,上大学依然是学生们的优先选择。 在一般人眼里,上大学有两大目的:一是求知,为未来发展做准备;二是求职,为以后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通常情况下,好的职业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底座上的,很显然求知的作用尤其重要。 不过大学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学生提升自我,增长智慧的场所。如果一个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都没有意会和做到这一点,那他的大学学费至少有一半是白交了。知识,在哪里都可以学到,上不上大学都可以,甚至无需大学教师这个群体来教,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食堂的师傅都能教会我们很多知识。但是智慧的启迪则要难得多,这需要一个好的场所和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教、学,来挖掘,通过各种东西来启迪。大学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场所,它至少给了你一个新的视野和空间,让你的人生智慧可以得到提升,当然很多人可能是事后才意识到的。 思修论文 为什么上大学 1.人生就是一辆开往坟墓的火车,所以我们可以说人活着就是一种经历。无论你是认真学习还是虚度光阴,这段经历无疑是美好的。许多人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都会说大学四年是最美好的时光,压力不大,环境优雅。 2.不是你学不到你想要的东西,而是你不去学你想要的东西。首先,你不能说你的专业课没有用,如果你上课不认真听课,下课不认真复习,即使你在期末突击复习达到优秀,那你还是啥也不会。但是很多勤奋学习的人,真的是很认真学习,毕业之后必然学有所成。其次,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专业,那你大可以,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听大学中你喜欢的专业,我在大学时,就一个学美术的同学,天天听我们英语专业的课,最后人家毕业因为优秀的英语基础出国了。 3.社会上再怎么批评现在的大学生,但他现在也是你进入某家公司上班的一个敲门砖。 4.在大学,有很多空余时间,你可以做很多你喜欢的事情。我喜欢读书的习惯就是在大学中培养出来的,在高中时,没有时间读,也不喜欢读。 5.大学生的恋情是最美好的,没有金钱,只有感情,纯洁的像水。而大学充裕的时间和优雅的环境也提供了一个极好地恋爱环境。 6,大学,是人生中美好的一站,请不要错过,因为错过,你会后悔一辈子。 大学生为什么要写论文啊 ? 现在大学里的毕业论文其实已经形同虚设或者说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了一种大学毕业的形式。从严谨的角度去理解毕业论文,那么要从毕业论文的定义概念开始思考,延伸至毕业论文的最终意义。下面的资料送给你以及所有迷茫中的准大学毕业生。(我现在是大学毕业后依旧迷茫中青年。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毕业论文从文体上看,归属于议论文中学术论文的种类。所谓议论文,它是一种证明白已观点正确的文章。它包括政论、文论、杂论在内的一切证明事理的文章,或说理、或评论、或辩驳、或疏证,以达到明辨是非,解除疑惑、综陈大义,驳斥谬误等等目的。毕业论文就其内容来讲,一种是解决学科中某一问题的,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回答;一种是只提出学科中某一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指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再一种是对所提出的学科中某一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予部分的回答。毕业论文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桥,指出其本质,提出个人的学术见解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和意见。毕业论文就其形式来讲,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一般属性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是文章构成的三大要素。文章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毕业论文虽属学术论文中的一种,但和学术论文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指导性。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论文、秘书第一网站)二是习作性。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学好专业知识和写好毕业论文是统一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作为专业人员写学术论 *** 好准备,它实际上是一种习作性的学术论文。三是层次性。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相比要求比较低。专业人员的学术论文,是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写的论文,一般反映某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质量方面要求相对低一些。这是因为:第一,大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对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数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之中,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第三,撰写毕业论文受时间限制,一般学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实际上停课写...... 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作文800字 星期四,我踏着矫健的步伐,带着兴奋激动的神情来到了这两所神圣的大学学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参观。在这两个大学中,令我印象最难忘的是属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大学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碧绿的一片。大树长得枝叶茂盛,叶子嫩绿嫩绿的,再看看楼房,哇,碧绿碧绿的爬山虎攀上了每个屋子的视窗,一阵风吹来,它们摇来摆去,像是在向我们招手致意呢!你若是走进了这个美丽的地方,看到了这处景色,肯定会被这里所迷住,迟迟不肯离开。 继续走进建筑,楼房里传来了学生们抑扬顿挫并且朗朗的读书声。在这些房子中,有的非常崭新,有的已经很古老,跟昔日的校舍相比变化已经很大了。其实,最值得一看的还是那座已经很古老但有许多历史文化可以渗透的清华学堂,它是以前清华学堂建校时大学生们学习、读书的地方,后来,由于面积的扩大,渐渐的,学校建了许多新的教学楼,人们就把它永久锁了起来,作为纪念。 过了一会儿,许多大学生下课了。他们有的边走便说笑,有的在骑自行车,有的正在教室回顾课堂上讲的内容,还有的直接跑到操场玩起了各类运动专案。 最有趣的还属发录取通知书的办公室。办公室的旁边站着一只假老虎,老虎的手上拿着一张清华大学的通知书。看到了这一幕的游客都咧开嘴巴笑了起来,纷纷跑过去与这只老虎合了影。 临近中午了,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大学校门。通过参观清华大学,我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我要发奋读书,好好学习,认真听讲、复习、完成作业,将来争取考上这所学习环境好而又有名的大学--清华大学! 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试刚刚落幕,我们就踏上了参观大学城的旅程。全年级分两批参观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 在车上,我们享受这难能可贵的闲暇时光,一路欢声笑语就没停过。首先来到的复旦大学,不愧是有百年校史的大学,建筑都透露著历史的沧桑感。在报告大厅,见到了专门来迎接我们的学长学姐,有些学长为了彰显自己是延安的一份子还特地穿上了校服。接着,复旦的老师,也是我们的学长就复旦的历史、四大校区五大学院和他们的办学理念进行了交流,那本介绍复旦各大院系的书也帮助我们对复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的邻座正是看着那本书、听着介绍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比较明确的选择。 之后学长带着我们游走于校园,越是向复旦的深处走去,越来越浓厚的学术人文气息包围了我们。物理实验室里,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时只在题目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在文物与博物馆系的大楼里我们也目睹了各式各样的汉唐陶俑,即使是走在路上,一阵风吹过,树叶纷纷从头顶遮天蔽日的大树上飘落,那意境引发同学们声声感叹。 享用过了复旦的午餐,我们来到了另一个目的地——同济大学,上海土木工程系第一果然是名不虚传,还没等我们下车,那一栋栋极具现代感的建筑就吸引著同学们举起手中相机。下了车,立即感受到一种与复旦截然不同的氛围。如果说复旦是个成熟稳重的学者,那同济给我的感受就像是个穿着一身潮牌的活力少年。我们到时正好是体育课时间,有人在踢足球,有人在打网球,更有一群男生在打太极。只在去大厅的路上,我们就路过了两个餐厅,其中一个咖啡馆还给人一种在巴黎街头的小资风情。“吃在同济”果然名不虚传。在随后的介绍会上,同济的老师也带着一丝骄傲的口吻说到“同济总共可是有着七个餐厅!”引来台下吃货同学的一阵惊呼。随后,一位笑点很低的学长讲了他从高三摸底英语53到高考英语132的神奇逆袭故事,在鼓励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时也劝告了其中那些还没为自己的未来有打算的同学要及时做好自己人生的规划。 这一天的大学城参观对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收获,也许有同学因为这次的参观而被...... 上大学一共要写多少篇论文 上大学并不要求你写多少篇论文,只是最终你需要上缴一篇论文——毕业论文——学校才能放你出去,所以依我看,对你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是:大于等于1 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写论文 论文是你对大学的总结和对专业的掌握程度 不过中国现阶段的论文已经成为一种形式了除了比较著名的大学外 其他的论文都只是复制和贴上了

姑固估咕……(省略800字)…固固!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议论文的优秀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是一枚书签,一枚神奇的书签。由竹子切下雕成,也透着修竹独有的芬芳。或许是在油墨中浸润了太久的缘故,将我拿在手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静心,将身心托付在书中。初来世间,我毛刺未脱。扎手的身体被放入一本《海国图志》中。我什么都不懂但却隐约感到从手上传来的炙热。天演论、沉沦、彷徨、家春秋……渐渐地我身上的毛刺被磨灭,我越发的看清了这布满硝烟的天空,看清了那双燃烧着希望的双瞳。

一个时代下,一个民族在屈辱中守护着千年文明奋身站起的形象印在了我的身上。时光流转,清风吹散了烽火,渐渐一股如早春的复苏气息盈溢在空气里。我又被夹在了一些新朋友中。《边城》里温润的乡土气;《平凡的世界》里充斥的倔强感;《繁花》里飘逸的落寞情。王小波、王火、毕飞宇、北岛……这些名字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奔放与内敛、激昂与沉思填满了我的又一份记忆。在那阵狼藉席卷过后残存的刚强,挟裹着年轻与朝气,染就了人们的心魄。晨光之中我甘做桥梁,在字与心之间勾勒了一份安逸,一份静谧。曾经迷蒙幽邃的天空,慢慢被灯光照亮;曾经清新沁心的空气,慢慢纷扬了尘土;曾经静谧安宁的世间,慢慢被噪音不留空隙的填满。

时光荏苒,我竟是再也抓不住人心,再也看不清人们的瞳孔。书页越发的白了,越发的软而光滑,我挣扎着不闭上双眼,却抵不过外边的黑暗——我罕见天日。我被长久的夹在一本杂志里,只能透过缝隙看见人们的目光,流连在刺眼的屏幕上。手,紧紧地握着冰凉的手机。他们越发的孤独,蜷缩在心中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长久地等待,长久地窥视,我终于看懂了人们的心,他们在年华中遗失了曾经的记忆,迷茫在无知的昏暗中。他们狡辩说他们可以看手机中的文字,却不懂得我较之他们更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份记忆。多了风花雪月之外的家国天下,纸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义,醉生梦死之外的血气方刚。正因为他们缺失了对这个悠久文明的曾经苦难心酸的体察,才有怅惘与迷茫……

我,是一名考生,一名普通的考生。书签为我讲述了它非凡的经历,渴望并向往着将一份人文记录、流传。我想,这就是我在这个时代的使命与光荣。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远远望去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像笼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烟,桌上,几本零乱的书,右手旋转着一支圆珠笔,伴着一个孤单的身影。夜,寂寞如斯,灯,孤单如我。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这种孤灯只影串成的生活已有许多年了,虽然,对于这种生活也感到习以为常,但我所追逐的梦幻依然如夸父寻找的太阳一样,还在遥远的地平线之外。当往事慢慢被岁月的尘埃抹去时,当青春只是在无聊与空虚中消耗时,我才发现“成人教育”并不是我最终的目标。扬一叶轻舟,穿过万重山,驾一匹神骏,纵横驰骋,为我的灵魂提供平静与清凉,使它有所寄托,过去也许是太过于看重一时的成败得失,使学业无所长进。而今,高考临近,常在有雨无雨的夜晚,静静地打开心窗……

春天,万物初露端倪,在艳阳下熠熠生光,心灵更是澄澈空明,骤然体会到生命是需经过不安,经过躁动,以至迷惑,才能走向宁静,归于平和。夏日,烈阳的焦灼难免伤及到春天的孩子,但仁慈的上帝似乎并没有抛弃这些勃发生长的生灵,而是带来阵阵细雨,告诉它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秋兮,西北风吹拂着苍寂的大地,路人没有回首,那收割后的稻田,默默地散发泥土的气息。冬至,万物都静了下来,只有岁月收藏着来年的种子,展望。

禅悟生命,生命的意义其实只在与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生命的所有结果都是一样。

人生于世,有许多割舍不下的东西,诸如金钱、权力、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安逸的生活,但天道吝啬,好事不会让一个人占齐全,就像维纳斯留下美丽的遗憾。有无相生祸福相依,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所以生活的智者知道“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一只倒霉的狐狸被捕兽夹套住了,它毫不犹豫的咬断小腿而逃命。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会放弃生命的小腿,连一些附丽、欲念和虚荣都舍不得,选择放弃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多的是对人生的透彻和一种超然的境界。我们也不要去想学业的不理想,前景的不乐观,贪图享受和功成名就重来都是一对冤家,必须放弃一个!

人的一生想得到的东西太多,但无法拥有时,我们必须学会放弃,这不仅是生命的抉择,更是人生的一种成熟,一种生命的智慧。

暮色四合,流水溅花,夜色从潺潺的水面浮起,徜徉于曲径之上,淡淡的玉盘挥撒着风韵,从树缝里筛下片片舟楫,随风舞动,独然而立,归鸟的柔柔呓语在触手可及的星空传递,一带残荷,凝结着浅浅的月色。

凉意渐深,黯月斜挂,通透着清幽的气息,浅吟低唱而行迹肆恣,晃忽间轻舟已过,层层月光铺在水流之上,遥不可知的密林深处传出声声清啸,流露着不可企及的苍茫,是谁,感伤于这清辉幽映的月夜。

一股暗香若有若无的飘至,于舟头把酒,御水临风,恍若月落清酒,赋醉者之回首,幡然醒司,香——自心出。

两岸古木在风中低语,道不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怕也只有那破败的荷叶方能懂得那些“莫柔弱于水”的倾诉,风乍起,树影摇曳,落木缤纷,如镜的江面泛起层层涟漪,远远开散而去,似在寻觅远方的归宿,斑驳的树影刀光剑影般交错着、重叠着,如观流水般地思忆着往事,思忆着逝去的年华。

一江水,是身佩兰草的屈子的眼泪,是风波长逝的岳家的忠魂,是壮心不已的夜澜风雨,是遗恨五丈原的出师未捷。思絮,不知从何时起,终于何时了,轻波却依旧……

不禁长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落认家。”流浪,似片片离木的枯叶,随波逐流,任风起雨落,亦或天高云淡,白驹过隙间已飞下千尺,遥望远方的未知,愈走脚步愈沉,最终无法再抬起,是的,是该回去的时候了,可是流水不复,一片落叶亦使沧海桑田,那破败的荷叶是否也是为了寻根呢?寻根,应是一种遥远的追溯,它需要耐心,需要时间的洗涤,更需要一颗虔诚的心,寻根的结果故然撼人心神,而重要的应是它的历程,那是对先人的渴盼与追求,如今夜的月,虽黯淡却迷人。

这片江已不知送走了多少断魂客,那轮月又摧下了几度相思泪,如果荷叶有情,它又怎忍零落呢,零落,是因月夜,因刻骨的相思摧人老去,而通灵的叶,亦应感受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她唤它归来,她唤它孤独的魂,千百年来不知已有几多嗟叹。

听着月光倾泻面下,打破宁静的夜空,打破微波粼粼的江水,打破片片荷叶,只留下清酒,依旧漂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清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斟一杯清酒,独酌出两行浊泪。

中秋月,满月。月下人,孤人。亭下孤灯摇晃,人影幢幢。无人相与把盏对饮,只有月对你敞开了心。你的婵娟美梦,还能否唤起千里外的回音?凝望的太久,月影也若隐若现,是泪水感动了月,还是浮云遮住了你的心?狱外生活固然自由,却使你的一片忠心远离圣都。团圆的时候,你却只能团圆你一生的感伤。世事难料,如梦幻般缥缈。这双描绘宋朝宏伟蓝图的手,此刻竟连端起酒杯都要颤抖。风吹乱了浮云,也吹干了你的泪水,落叶是深秋的雨,洗不掉你尘世的俗,带不走你失意的伤。桌上放凉的饭菜你不曾动过,酒杯里,倒映的是你鬓间的白发和那忧郁的眼神。你害怕望见他,一个年老颓废的雕塑,怎能容下你那颗热血沸腾立志报国的心?

无情的叶在落,失意的你却在爬起,一蓑烟雨任平生,世俗的疾风骤雨打不散你坚固的爱国之心,受尽委屈你扔能笑看人生!一个伟大的抱负决定了你不屈的性格,你可以一时迷茫,一时失望,但你心中总会有不曾熄灭的希望。你就是天上那轮普照宋朝苍生的明月,过眼的烟云一能永远遮住你的光芒,大宋百姓的安宁还会由你的光芒指引。秋不仅是萧瑟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你,苏轼,收获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重要升华。

你起身,一饮而尽杯中的酒,斟满,向着明月,你再一饮而尽,再满,环视一周,那些与你同在却并不在场的朋友,再饮而尽风更大了,庭院里的树拼命的`摇头枝条,用掌声欢迎英雄的归来。

一壶酒只剩一杯,你没有再饮,你面朝北面寂静的夜空,将这一杯酒洒向天空,然后你摔碎酒杯,仰天长啸着走向黑暗深处。以一副坚定骄傲的背影,昂首行走于尘世的黑暗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一路平静的走过,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夜,再次静谧,风停了,云过了,万里晴空的瑰绿色中,一轮明月笑的正甜。中秋月,满月。月下人,人上人。

抱在一处的刺猬忍住了对方利刺的尖锐,获得了一分温度其实,我们就是那相拥而生的刺猬,默默接爱别人的瑕疵,提升了生命的高度。

忍让,是智者的俯身。于是他咬着缓缓地屈身,在人们的哄笑声中,在他人轻蔑的眼神中,爬过胯下的短短一段。别人平淡生活中微乎其微的短小笑料,这短短一段竟会他完成了心路漫长的涅盘,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巨擘于低头俯身间成就了伟岸。

忍让,是使者的转身。于是他在“必辱之”的挑衅声中引车避匿,优雅从容的转身,为后世挥笔写就将相和的辉煌。

忍让,是勇者的驻足。于是他在一片荒野里守着他的“牛棚”中的阴冷,在起伏热烈的漫骂声中默默拾栋着生命的点滴馈赠,一位从噩梦中走来的世纪老人,每每回想起那段惊魂,他却只说:“我认真地活过。”

忍让,便是在人力不敌整个境温时淡淡地接过上天的判决,忍让,便是吞吐宇宙万物的怀和气魂,忍让,便是用人性的热量融化坚冰,在微笑中包容天地。

歌德面对无礼之人,“我从不给傻子让路”的蔑视,微笑地闪身,回道:“我恰好相反”于调侃中尽显风度。

然而世间也还有许多事的我们绝对忍不起!

因为不忍,小职员厉声拒绝了公司罚跪的要求,以失去高薪职位的代价,昂起头,守住了不屈的尊严;因为不忍,那位黑人母亲理直气壮地端坐在本属于白人专业的座位上,如同坐在圣洁的宝殿上洗清了别人信手涂抹的侮辱;因为不忍,一代儒生张孝祥当从吼出,“无锋无芒人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稻光养晦,我举进士干什么?”震撼了一湖明镜的青山秀水。

当不敬的放肆触动了尊严时,谦谦君子们不要再忍了;当蹂躏的铁蹄踏到祖国的土地上时,优雅儒生们,不该再忍了;当肆虐的无耻谰言贬低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时,我们不能再忍了!

一个真正读懂忍让的人,必然是能,“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人,也一定是能够拍案而起叱咤污秽的人。

一个真正读懂忍让的民族,一定拥有学会用微笑接纳万物的气定神闲的气魄,也必然能如雄狮一般高声怒吼,为了威严,霸气冲天,睥群群雄的侠之大者,国之风流。

两袖一甩,清风明日薄西山;仰天一笑,快意平生,布履一双,山川自在,明珠一颗,照亮山河。

化学800字论文

顶1楼!!2005年10月5日,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尘埃落定。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三人分享了这一殊荣。 谈及此次获奖成果,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麻生明研究员说:“化学界对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非常认可。我们的一些研究人员总是希望'大而全’,但是看看这次的获奖成果,再看看上次(2001年)有机化学家的获奖成果,就知道化学家一生有这样一个'反应’就很了不起了。” 该实验室的丁奎岭研究员告诉记者:“2002年,我和戴立信院士合写《中科院发展报告》中有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章节时,就曾提到格拉布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以及对反应底物的适用性,可与传统的碳-碳键形成方法如Diels-Alder反应和Wittig反应相媲美,而这两项研究都已经获得诺贝尔奖,我们也曾暗示格拉布等人的研究有问鼎诺贝尔奖的实力,现在他们果然获奖了。” 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阿尔伯格将烯烃复分解反应描述为“交换舞伴的舞蹈”。授奖当天,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华丽的议事厅里,阿尔伯格和一位皇家科学院教授以及两位女工作人员一起,用舞蹈向听众诠释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最初两位男士是一对舞伴,两位女士是一对舞伴,在“加催化剂”的喊声中,他们交叉换位,转换为两对男女舞伴。 “用互换舞伴来解释这一获奖的化学反应很形象。”麻生明告诉记者。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得主,获奖原因就是他们弄清了如何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将分子部件重新组合成别的物质。 一个碳原子可以通过单键、双键或三键方式与其他原子连接,有着碳-碳双键的链状有机分子被称为烯烃。丁奎岭说,研究碳-碳键的断裂与形成规律是有机化学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切断碳-碳键并使其按照人们希望的方式重新结合,需要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这也是化学家面临的挑战课题。关于金属催化的烯烃分子的切断与重组,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但是刚开始时,科学家们所研制的催化剂均为多组分催化剂,“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科学家实际上没有认清反应的机理,不知道到底是哪种活性物质发挥了作用,只好使用多种混合物来进行催化。”这些催化体系还受到苛刻的反应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更加促使科学家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反应进行的机制。 20世纪70年代,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实现了理论上的突破。他阐明了烯烃与金属卡宾通过〔2+2〕环加成形成金属杂环丁烷中间体的相互转化过程,这一机制后来被广泛认同。金属卡宾是指一类有机分子,其中有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连接,如果用舞蹈的方式来简单解释,它们可被看作一对拉着双手的舞伴。而在烯烃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也像双人舞的舞伴一样,拉着双手在跳舞。金属卡宾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 寻找更优秀的催化剂 有了漂亮的理论,下一步的重点就是确定哪种金属卡宾适合充当促成舞伴交换的“中间人”,理查德·施罗克和罗伯特·格拉布正是寻找优秀催化剂的“伯乐”。 199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施罗克和合作者报告说,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实践也证明,钼卡宾用于催化烯烃的复分解反应,取得了比以往的催化体系更容易引发的、更高的反应活性,反应条件也更温和,同时为发现性能更优秀的催化剂奠定了基础。 199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格拉布发现了钌卡宾络合物,并成功应用于降冰片烯的开环聚合反应,该催化剂克服了其他催化剂对功能基团容许范围小的缺点,不但对空气稳定,甚至在水、醇或酸的存在下,仍然可以保持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1996年格拉布对原催化剂作了改进,使其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1999年,格拉布通过用氮卡宾配体代替膦配体,发展了第二代格拉布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比第一代催化剂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丁奎岭说:“这点很重要,因为钌是贵金属。”在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中,催化剂用量可以降低至百万分之一;在关环复分解反应中,催化剂用量也仅为万分之五,同时选择性更高,对底物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催化剂的成本也更低。 麻生明说:“如果没有肖万的理论,就没有施罗克和格拉布的成果;但是如果没有后者的工作,肖万也得不到这个诺贝尔奖。这恰好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道理。” 奖励来得理所应当 对于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归属,很多人表示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这一科研成果本身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它在生产生活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每天都惠及人类。 诺贝尔奖的文告指出:烯烃的复分解反应是基础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做出重要贡献的例子。该方法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业,主要用于研发药品和先进塑料材料。通过肖万、格拉布和施罗克等人的工作,复分解法变得更加有效,反应步骤比以前简化,所需要的资源也大大减少;使用起来也更简单,只需要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就可以完成;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降低,使人们向着“绿色化学”又迈进了一大步,大大减少了有害废物对人们的危害。 丁奎岭说,由于格拉布催化剂的诞生,使得过去许多令化学家束手无策的复杂分子的合成变得轻而易举,如亲水性高分子、高分子液晶、抗癌药物、昆虫信息素等的合成,用乙烯和丁烯来制备丙烯等。麻生明还告诉记者:“上次格拉布教授来我们所访问,介绍了他做出的一种高分子材料,用子弹打也无法穿透,很适合做防弹材料。” 不过,麻生明认为,金属卡宾络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还不是完全的绿色反应。就像做衣服时,如果能把所有的布料,包括边角余料都用上,才算百分百的经济;从原子的经济性来讲,很多烯烃复分解反应还没有达到百分百绿色的程度。丁奎岭认为只能说这种反应比较“符合绿色原则”,废物很少。他还指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还面临不少挑战,工业的大规模应用还很少,主要还是用在精细化工领域。 记者问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两位专家都回答,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丁奎岭说,《科学观察》指出,从论文引用次数来看,这一领域在国际上是炙手可热的科学前沿。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统计表明,我国在该领域几乎没有大的课题和项目。“虽然也有科学家在使用这些催化剂进行天然气产物和复杂分子的合成研究,但是据我所知,国内可能还没有研究人员在致力于改进这种催化剂。”

哥们,10分,太逗并且连个实验名字都没

你没给题目~这个是离子反应的~高一学的~离子反应说课离子反应是现行高中新教材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教学内容。前一节刚学过物质的分类,可自然过渡: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的三个分类标准:⑴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可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后两种分类在初中化学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因此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二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⑵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⑶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实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三本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实际教学中,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贯穿于三年的高中化学学习,渗透在各种题型中,诸如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检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等等,学生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 说教法拟采用温故引新、实验促学、启发归纳、讲练结合等教与学的方法。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其主要思想就是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他提出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由学生初中以及前面一节学过的与本节相关的旧知识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

化学反应惠泽人类2005年10月5日,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尘埃落定。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三人分享了这一殊荣。谈及此次获奖成果,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麻生明研究员说:“化学界对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非常认可。我们的一些研究人员总是希望'大而全’,但是看看这次的获奖成果,再看看上次(2001年)有机化学家的获奖成果,就知道化学家一生有这样一个'反应’就很了不起了。”该实验室的丁奎岭研究员告诉记者:“2002年,我和戴立信院士合写《中科院发展报告》中有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章节时,就曾提到格拉布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以及对反应底物的适用性,可与传统的碳-碳键形成方法如Diels-Alder反应和Wittig反应相媲美,而这两项研究都已经获得诺贝尔奖,我们也曾暗示格拉布等人的研究有问鼎诺贝尔奖的实力,现在他们果然获奖了。”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阿尔伯格将烯烃复分解反应描述为“交换舞伴的舞蹈”。授奖当天,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华丽的议事厅里,阿尔伯格和一位皇家科学院教授以及两位女工作人员一起,用舞蹈向听众诠释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最初两位男士是一对舞伴,两位女士是一对舞伴,在“加催化剂”的喊声中,他们交叉换位,转换为两对男女舞伴。“用互换舞伴来解释这一获奖的化学反应很形象。”麻生明告诉记者。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得主,获奖原因就是他们弄清了如何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将分子部件重新组合成别的物质。一个碳原子可以通过单键、双键或三键方式与其他原子连接,有着碳-碳双键的链状有机分子被称为烯烃。丁奎岭说,研究碳-碳键的断裂与形成规律是有机化学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切断碳-碳键并使其按照人们希望的方式重新结合,需要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这也是化学家面临的挑战课题。关于金属催化的烯烃分子的切断与重组,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但是刚开始时,科学家们所研制的催化剂均为多组分催化剂,“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科学家实际上没有认清反应的机理,不知道到底是哪种活性物质发挥了作用,只好使用多种混合物来进行催化。”这些催化体系还受到苛刻的反应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更加促使科学家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反应进行的机制。20世纪70年代,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实现了理论上的突破。他阐明了烯烃与金属卡宾通过〔2+2〕环加成形成金属杂环丁烷中间体的相互转化过程,这一机制后来被广泛认同。金属卡宾是指一类有机分子,其中有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连接,如果用舞蹈的方式来简单解释,它们可被看作一对拉着双手的舞伴。而在烯烃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也像双人舞的舞伴一样,拉着双手在跳舞。金属卡宾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寻找更优秀的催化剂有了漂亮的理论,下一步的重点就是确定哪种金属卡宾适合充当促成舞伴交换的“中间人”,理查德·施罗克和罗伯特·格拉布正是寻找优秀催化剂的“伯乐”。199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施罗克和合作者报告说,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实践也证明,钼卡宾用于催化烯烃的复分解反应,取得了比以往的催化体系更容易引发的、更高的反应活性,反应条件也更温和,同时为发现性能更优秀的催化剂奠定了基础。199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格拉布发现了钌卡宾络合物,并成功应用于降冰片烯的开环聚合反应,该催化剂克服了其他催化剂对功能基团容许范围小的缺点,不但对空气稳定,甚至在水、醇或酸的存在下,仍然可以保持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1996年格拉布对原催化剂作了改进,使其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1999年,格拉布通过用氮卡宾配体代替膦配体,发展了第二代格拉布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比第一代催化剂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丁奎岭说:“这点很重要,因为钌是贵金属。”在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中,催化剂用量可以降低至百万分之一;在关环复分解反应中,催化剂用量也仅为万分之五,同时选择性更高,对底物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催化剂的成本也更低。麻生明说:“如果没有肖万的理论,就没有施罗克和格拉布的成果;但是如果没有后者的工作,肖万也得不到这个诺贝尔奖。这恰好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道理。”奖励来得理所应当对于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归属,很多人表示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这一科研成果本身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它在生产生活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每天都惠及人类。诺贝尔奖的文告指出:烯烃的复分解反应是基础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做出重要贡献的例子。该方法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业,主要用于研发药品和先进塑料材料。通过肖万、格拉布和施罗克等人的工作,复分解法变得更加有效,反应步骤比以前简化,所需要的资源也大大减少;使用起来也更简单,只需要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就可以完成;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降低,使人们向着“绿色化学”又迈进了一大步,大大减少了有害废物对人们的危害。丁奎岭说,由于格拉布催化剂的诞生,使得过去许多令化学家束手无策的复杂分子的合成变得轻而易举,如亲水性高分子、高分子液晶、抗癌药物、昆虫信息素等的合成,用乙烯和丁烯来制备丙烯等。麻生明还告诉记者:“上次格拉布教授来我们所访问,介绍了他做出的一种高分子材料,用子弹打也无法穿透,很适合做防弹材料。” 不过,麻生明认为,金属卡宾络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还不是完全的绿色反应。就像做衣服时,如果能把所有的布料,包括边角余料都用上,才算百分百的经济;从原子的经济性来讲,很多烯烃复分解反应还没有达到百分百绿色的程度。丁奎岭认为只能说这种反应比较“符合绿色原则”,废物很少。他还指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还面临不少挑战,工业的大规模应用还很少,主要还是用在精细化工领域。记者问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两位专家都回答,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丁奎岭说,《科学观察》指出,从论文引用次数来看,这一领域在国际上是炙手可热的科学前沿。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统计表明,我国在该领域几乎没有大的课题和项目。“虽然也有科学家在使用这些催化剂进行天然气产物和复杂分子的合成研究,但是据我所知,国内可能还没有研究人员在致力于改进这种催化剂。”

丁字裤杂志广告

一、前言 关于流行元素—— 流行元素并不容易被定义。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流行元素的许多种,比如:流行明星(发型,衣装,等)流行图案,流行色彩,流行口号文字,流行的标志性元素,流行的动作,流行的行为方式,流行的姿态,流行的电影音乐,流行的新闻关注点,流行的社会性,或者是流行的一个概念……用流行元素做为一个创意点与各种创意形式的组合就产生一个平面广告的大体视觉。这个平面广告视觉上的总方向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关于流行元素的还有相关的另外一些说法:“术语流行文化指的是被成千上万或几百万人观看、阅读或参与的娱乐”海蒂兹进一步具体指出:“流行的就是那类普遍可得的人工制品:电影、录音录像带、CD或VCD、时装、电视节目、沟通和交流的模式等”根据上述也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将流行元素界定为: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的视觉表达。对于量的标准的问题,可以确定的另一点是:流行元素基本上(并不是绝对的)是拥有大量追随者的,但拥有大量追随者的并不一定都是流行文化。 流行元素是文化产业下的一些事实,它成为一种与其他产业同步发展起一个时代的因素,它服从于市场化的商品营销策略和完全物质化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便产生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对视听率、广告份额和利润追求的内在动力,与流行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不但借鉴其形式,还吸收其内容和思想,这种结合必然会出现一些商业价值!当然流行元素不一定就是有艺术价值。商业性流行元素们扰乱了传统的常规,比如好莱坞电影、电视节目、可口可乐、摇滚乐、蓝色牛仔裤以及MTV、购物步行街、专题娱乐活动等,特别是对年轻人产生了极大影响,引领了一波又一波的消费浪潮。 值得反思的是:通过这些流行元素们而传播到电视节目、音乐、通俗小说、广告、时尚、娱乐和体育活动超越了地区、国界,覆盖世界各地,它们跨越时空,极大地影响着无数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即定义我们真实生存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观点,改变着这个世界的社会面貌。而且,我们不知道这些流行元素将会向何处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对人类和世界的最终影响是什么。所以这正论证了上段的“关于流行元素不一定就是有艺术价值的”论点。但却如此合理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点滴,感染着人们的生活以及潜移默化的带着方向。 相对的,流行元素也被商家而反作用着。流行的即是看重只是“现在”,这种对于当下的强调在现代性社会就往往被商家染指,由此形成一套文化上的生产-消费关系。流行元素在产品有其精神上的内涵,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它才可能流行,但是它的精神不是提升人的内心世界的动力,而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消费品。它是按照市场供需状况调整产品的供应结构。流行的元素们既没有长时期的积淀过程,也缺乏知识分子进行相关的理论辩解和宣传,它就只是针对人们需求。人们可以喜爱某种流行文化,甚至出现追星那种狂热的倾情,但是难以形成一种宗教式的沉醉与迷恋的感情,人们没有仰视它的那种阶层距离。关于分析流行元素内在的东西而言,流行元素是贯彻着非理性原则,它奠定在以无意识欲望为中心的个人感受上,各种关于消费的享乐的合理性的言说,都可以成为流行中的元素的凭借。另外,它也可能成为当代人们心理障碍的幻想性的替代物。这些都是流行元素完成受众们的欲望的吸引,消费的确定的过程的可能。 流行元素达成了急速传播的文化,也是商品营利需要的表达速度。时代下的流行元素的快速变化必需有一种动力推动,那么这一动力就是市场利益驱动。资本投资人看上了某种消费潜力、消费趋势,于是就作出投资,该投资需要进行一种造势,使人们形成对于它的注意力,以此形成一种大众消费趋向。总的来说,流行元素的运用属于商业文化范畴。这也应该是流行元素的运用的重要特征,流行元素是我们身边的文化点滴事实,它们正在以不经意的细节的模式制造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可能成为新的流行元素产生的契机。 关于平面广告—— 所谓的平面广告的设计,就是把不同的图,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组合成图案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感,即用视觉语言来传递(创意点与诉求点相结合的)信息和表达观点。平面广告可以表达的设计范围和门类非常广泛,如各种平面媒体、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等等,总之,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平面广告设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平面广告设计要运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计者的设计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并让人们愿意和乐于接受,是一个因为受众需求而平面广告表达形式上也需要起到迎合与引导的作用。因此,平面广告设计不仅涉及到多种元素的运用,而且还涉及到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的运用。而这些元素与这些表现手法和技巧,都是一些已成事实的时下流行,即论文主题中的:流行元素。任何一个平面广告设计都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商品的诉求点,去打动受众。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者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在设计中投入自己全部的感情,只有首先感动设计者,才能让客户满意,进而感动受众。因此,平面广告设计必需具备综合知识和相关技能,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所要传播的对象的本质特征,运用到了各种流行元素进行有机的设计和艺术的创意的组合,形成平面广告中有创意的表达,色彩的品位,材料质地的符合,打动人的平面广告作品。可以说,一个好的平面广告设计,不仅是画面的创作,也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由此,可以说,平面广告设计具有文化产业中的一切特征,即横跨经济、文化和技术的综合性特点——这正是流行元素与平面广告的相似点,即是吻合点。 平面广告的形式主要有:报纸广告 杂志广告 图书广告 招贴广告 传单广告 产品目录 组织介绍 墙壁广告 路牌广告 工具广告(如,车身,灯箱) 包装广告(如,手提袋) 挂历广告 条幅彩旗 平面广告中流行元素—— 商品们,通过流行元素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来表达强烈的时代风格。以其视觉上的说服力来使受众首先就在看过平面广告后深受其吸引并对其产品开始了情感互动,比如开始对产品的好奇,或是对产品的好感等。比如:蒙牛“随变”雪糕以日常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简单、响亮、形象渲染平面广告的总体感觉的,且文案口号具有双关含义,亲和力极强,在产品的知名度上可真是让人一见倾心,过耳能详,过目不忘。这品牌的主要顾客群之一都是青少年,而这一群体的典型特征就是张扬个性、喜欢自由、不受拘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狂放不羁。“随变”的谐音是“随便”,而青年人的个性就是追求流行,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节上不讲究章法,随随便便。因而,“随便”一词常常是脱口而出,斩截利落。三五成群的年轻人结伴出行,口渴难耐,想吃冰淇淋时,问想来点儿什么时,多半是只要能消暑解渴,随便什么的都行。 但也同时的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有的平面广告所要传达的流行信息使用让人难以辨认的图形,只是眼花缭乱而不知意味着什么,失去了传播明确的目的性;有的平面广告则是运用流行元素在自娱自乐、宣泄情感,扭曲了所要表达的信息等,都直接的影响销售。 表达形式 每个阶段都会有流行的元素,有属于一个时代的东西!流行着一些概念,宣扬,定位了一些东西,以消费者为中心,群体分化,等等,同时顺应这些需求。流行元素影响着平面广告表现形式,如果说平面广告创意是解决广告“说什么”的问题,那么,平面广告表现就是借助表现流行元素来解决“怎样说”的问题。平面广告表现在整个广告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临门一脚”,它决定着广告效能的发挥程度,进而决定着一个品牌的市场命运。 效果 借助流行之风中的一些元素是广告取得成功的一把利剑,因而从平面广告内容到表现形式与风格,我们都可以看到流行的威力。“广告比什么都能反映出国家和时代的特色。”从一则广告里,你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特定时代流行的观念、行为、服饰、词语及歌曲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最先留意到流行的潮头,谁最能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捕捉到流行的风向,谁就能在广告定位中稳坐这一潮流的第一把交椅,从而抢占市场先机,获取成功。这也就是流行元素之于广告的效果。 二、如何运用流行元素提升平面广告的效果? 有些精致的广告能直接的吸引住你——这就是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了流行元素的魅力,它能把一种概念,一种思想通过精美的构图、版式和色彩,传达给看到它的人。关于这一点,我直接就联想到百事可乐的系列平面广告的明星策略,为什么百事可乐平面广告要用流行明星元素?明星是主导时代潮流与时尚的主体,大众是分享使用时尚和潮流的主体,以上关系造就了:明星为大众提供现代生活的理念,想象,乌托邦,是社会生活的样板,并推动了时尚;大众注视明星同时将自己的主体性交付给明星,让明星编排自己,于是明星作为流行元素对百事可乐这个品牌就起到了直接提升平面广告的效果的作用。在平面表达上把明星与流行本身的一些元素立体的运用在明星身上,以及平面设计本身上的不停更新着画面感,在三体结合下,更在时代的不断更新下从大众的流行需要来在平面上增加品牌体验。 (一)设计上重视与流行元素组合而引起的创意与整体视觉效果。 (图1) 广告主:长安汽车 车 型:奔奔 广告看点:朱德庸漫画、年轻化 长安汽车的平面广告中运用了当时流行的漫画家朱德庸的白描线条式的幽默都市爱情情节漫画来作为长安奔奔的背景剧情状况,的确创意十足。在实际效果中看来,漫画人物不仅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而且与长安奔奔这款微型车也非常匹配。如果说这广告唯一的不足,那便是背景一味的白色过于单调,而广告词也不够大胆新潮,与时尚只是擦肩而过。当然好的广告,不是要通过什么特定的东西来表达,一个线条、一个切合实际的主题以及一个讨人爱的主人翁就足够了,所以奔奔的广告还是比较吸引力的。 (图2)广告主:SLOGGI 广告内容:丁字裤 广告看点:美女,性感化 SLOGGI的丁字裤广告中很有吸引力,首先让受众不得不看过去的是四名半裸的美女,画面直接地诉求了丁字裤被人穿上去的舒服感觉,一方面暗示感觉如见到半裸美女们的爽快,一方面是蓝天小花,一种新鲜干净的爽快感。图中的美女的头发染了各种色彩的,这就是运用了流行元素的一个细节上的小暗示,是让受众无意识中就被催眠进入一种意识:这个品牌的内裤就是特别时尚特别与性感。而美女们的动态上也是具有勾引性的暗示,以达诱惑之本意。 (图3)广告主:范思哲 广告内容:上衣 广告看点:色彩,摄影,图案 这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时尚衣服平面广告,大胆的运用了流行的色彩组合,蓝与红相组合的特别,以及与时下平面设计中常以无名花丛图案为平面底图的构成的一个形式的相交组合,使得versace给人的最深刻印象是惊艳,在平面广告中,看到的是,大胆鲜艳的颜色,自然性感的线条,传统与叛逆共冶一炉。对色彩的运用,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超时代的、引人注目的新鲜感。这就是一种对流行元素的利用的积极应用。 (二)注重因流行元素引起的受众分类的情感体验与心理程受度。 (图4)中兴百货的平面广告 衣服篇 这是一则流行心理制约着广告文案的平面广告:文案是平面广告表现的元素之一,包括平面广告中的标题、正文、随文、标语口号,解说词、商标、商品名称、价格、企业名址等。“在广告的诸要素中,广告语言最具有实用性、应变性,最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因而,做为流行元素的一种的流行心理对平面广告表现的影响突出的反映可以应用在文案上。在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更是随处可见深深打上这种文化烙印的广告文案们。 首先中兴百货素来把个性的,文艺的无意识流的观念运用在平面广告上的,这表示受众一直受到这个品牌定位的暗示,去这个百货的消费必然是受到了暗示。上图的文案是:“我知道你觉得我很变态”,如此一句表现了“发现自我的”文案,大大地显示出该品牌的性格特征,该品牌一直以来的平面广告都以一种系列化的文字风格调子出现,并带着时下流行的一种自我的心理状态与表现自我的语调口吻,这些标志着嬉皮心态的流行趋势在城市青年中春风乍起,已被敏感的商家迅速捕捉到并通过流行元素中的流行文字来给予受众一定的态度暗示! 从上述广告例子可以看出,平面广告中文案的运用不在于向受众传递有关商品的完整信息,而在于以模糊、散漫、无原则、无秩序的语言结构模式暗合流行的文化心理,缓解现代人的个人主体意识与沉重的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相互膨胀、挤压的紧张关系,从深层次打动消费者的心,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同路人”的认同感和归依感,从而实现自己的广告目标。 (图5)户外平面广告 这是一个电器的平面广告,设计上没有什么大问题,在形式上以大面积位置广告面争取视觉率,但其不精致的形式与过份粗糙地强硬地进入受众的眼中, 虽起到一定的注意回收率,但却同步的增强其让人厌恶的可能,色彩上运用了粉红色调,流行中的色彩元素的运用,在二个女模特以相似的组合形式出现,加上文案的“ 至强组合”都是在暗示流行明星:TWIN这一个港台歌手组合。大致看过看,就会让受众错觉,TWIN做了这个电器的广告的代言,当一走近观之,发现并不是,于是就有一种恶劣的反抗意识,让受众感觉有被戏弄了,这就是流行文化与创意的组合不当而产生的负面受众情感互动。而且也是因为这个粉红色更是加强了其产品的不专业性与戏玩性。粉红色是应该有点小可爱的,女模特不够可爱,其实左边还放了大致是比人的比例大了许多倍的电器实图,让人感觉是一种搞笑的反感,而且产品的外观也并不如广告的粉色如此的传达一种女孩子的气息。 或者说这个平面广告这样子处理,就是为了让人知道其产品的存在而以,的确是可以达到了,人们在这个走道进进出出,必定强硬地让人们每次经过都需要看到它,可是受众会感到十分不舒服的。 (三)不同的流行元素和平面广告的不同媒介相组合的关系。 (图6) 化妆品广告以及小册子 这是一个韩国的化妆品平面广告,流行的荧光蓝暗示了海底的神秘与深远的感觉。在构图运用上,以突出了产品的个体形象而省略背景的清晰度为方式,这是一种美妙的境界,白色字体与蓝色的相交,是带着休闲与清爽的诠释暗示,美丽透明的小水泡泡,轻轻地散布在平面广告的左边中部,结合了女孩子们都喜欢的浪漫与梦幻戏剧感,十分吸引人的一个平面广告。 这个平面广告图,分别运用在户外海报,平面产品板图,与小册子小流动广告图。 在不同的形式上,必定出现不同的,或大或小的效果,吸引度很强的是在户外的运用,这个色彩与现实中的街市的各种杂乱等色彩的丰满度就会形成一个对面,以一个纯饱合的蓝色调清新地出现在现实的人们身边,如海底就在眼前,会让受众多看两眼,以至产生好感的。 此平面广告,用在产品卖场的板图上时,也能引起一定数量的观望度,但是是不够户外的来得抢眼,在室内,同类产品各领风骚之时,这个广告必将显得平淡,但由于还存在着流行色彩的暗示与精致度所以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关注度的。 使用此图的小册子广告,本身小册子广告就只是以解说性质文字性的属性内容出现,所以此图并不一定能吸引到受众的关注,倒是有厚重的内容与实用性的护肤相关的内容与此图相结合,会产生一些阅读时的小快感而以。看过后收藏度是一定不大的。 结束语 平面广告运用流行元素的发展,平面广告的创作的理念在不断更新,水平在不断提高。而未来时尚流行的发展还在继续,日日更新,则是在价值观念和内容上更加迎合并激发消费者的个性主张,在平面表达上把与流行本身的一些元素立体的运用在产品身上,以及平面设计本身上的不停更新着画面感,在三体结合下,更在时代的不停更新下从大众的流行需要来在平面上增加品牌体验。 “创造时尚”是广告的一个作用:广告设计要强调引领市场的作用.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把握商机与趋势所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在时尚热潮之前或之中,掌握销售时机,投其所好,设计有效的广告,用多种方式刺激消费大众,营造一种新的时尚环境,借以影响消费大众,以唤起认可和理解,发挥其潜在的心理类同性,不知不觉地参加到时尚产品的选购行列. 关于论文主题流行元素运用范围定是平面广告:平面广告创作是一个立体的过程,从定位到创意至营销,是自然而然的受平面最初本质属性所引导而成的一个结果。广告不停地表达各式各样的多元理念,比如下一个广告时代即是媒介的时代,等,平面是一个立体的过程,多个平面的过程就是一个立体。事实上,仅仅一个平面就能满足的一场大营销战略。而以。 参考文献: 1、《广东高校设计教育》,中国艺术出版社,2006年 2、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流行艺术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4、《杂志产业》,萨梅尔·约翰逊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市场营销学》,谢仁寿 温燕萍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2003年

夏天快到了,穿衣一定要尽可能的少才凉快。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丁字裤,既性感又凉爽,那么,女人穿丁字裤什么感觉?丁字裤如何挑选? 女人穿丁字裤什么感觉 就像你用一条丝带干你的屁股。 好像有人在你身上投射了一道咒符裤子,现在他们反常地变形。 像初次性,不是性感的,很不舒服。 (千趣网实习美女我微信公号——“广告系小师妹”,已认证,想看小师妹搜集的杜蕾斯趣味广告合集?想和小师妹拉家常打嘴炮、想要小师妹的私照?抓紧关注,欢迎骚扰!) 喜欢你跳伞,你却释放了降落伞。像一个小鲸鱼潜入你的屁股。 像你试图说服自己,家伙实际上是舒适。 像残酷的人造纤维的摩擦嫩嫩的皮肤。 像痔疮的开始。 像一个有趣的游戏,你穿一个橡皮筋在你的屁股,你就像,“看!我将一个橡皮筋变成一双短裤,妈妈!“和你的妈妈说,“这不是好的,不要这样做。现在去洗手。” 像你想坐在芭比的吊床但不太健康。 像一个错误。 像一个推进的微弱的号声酵母菌感染。 像你试图说服自己,家伙实际上是舒适。 日。喜欢你性感的,但没有人可以看到,所以你可以不记得你为什么困扰性感。 像是穿了别人的内裤很不舒服。女人如何正确选择丁字裤 不是所有女人都喜欢丁字裤,也不是所有女人都适合穿丁字裤。所以在决定购买之前要和爱人商量一下,最好和自己喜爱的女人一起挑选T裤,那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挑选丁字裤:舒适是第一位在选择丁字裤时,穿着舒适度是第一位的,最好选择全棉质地,因而在款式之外更应该注意裤裆位置与个人体型的吻合,加上无痕内衣卷起的流行风潮,采用纯棉透气材质或超细纤维材质的素面丁字裤,搭配隐藏式车边设计,成为了穿着合身服饰时的最佳搭配。此外,健康紧绷的臀型是穿着丁字裤显露美感的保证,因而若是臀部有下垂情况,则不建议穿。初次尝试从宽松着手如果是初次尝试丁字裤,不妨先从大丁字裤开始着手,也就是选丁字部位较宽的。若是为搭配服装需要,可选择裤裆仅约1.5-2公分宽的“小丁”,更符合无痕要求。至于有些丁字裤后面仅有一条细带,那多是对无痕效果要求很高,或模特为舞台需要所穿着。款式细筛选每日勤更换丁字裤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布料,但是款式也是非常多,切记不要选择中间就只有一条细线的,因为那一种摩擦很大,穿着时不太舒服!而且丁字裤不适合长期穿着,尤其是在大姨妈造访期间。由于丁字裤的覆盖面积较小,会阴部只有一条绳子粗的布带勒着。由于布带局部压强大,又不断与皮肤摩擦,就很容易使局部皮肤破损、感染。为增强贴身效果,有的丁字裤是由透气性差的化纤材料制成的,更容易引起皮肤破损、感染或过敏。 丁字裤还会压迫肛门周围血管,使女性患痔疮的机会增加。所以,医生奉劝年轻女性最好不长时间穿丁字裤;如果要穿,也要选用纯棉质地和透气性好的,不要同时配穿紧绷的牛仔裤;穿丁字裤要每天更换,睡觉时应换下。一旦出现局部瘙痒、疼痛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并停穿丁字裤。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更多的是为了二人世界增加情调! 丁字裤怎么穿 丁字裤的穿法可没有那么简单,而且需要习惯。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内衣柜有些改变,或者就想改善自己穿丁字裤的经历,学习以下教你如何更好地穿丁字裤的指南。1、买正确的丁字裤。 穿丁字裤的关键就是买适合的丁字裤。因为买之前你可能不能试穿,所以购买也是个挑战。丁字裤太小的话会让你觉得很紧很不舒服,太大的话就会吊在那里,或者从裤子或者裙子里显出来。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买比你平时习惯穿的内裤大一号的“低腰”丁字裤(事实上,除非你穿高腰裤和裙子,或者想要获得内裤外露的效果,你应该一直选择买低腰丁字裤)。先买一条看效果,再买更多。 如果日常穿的话,找比较简单而且比较舒服的。避免蕾丝(因为会很痒),穿纯棉的或者细纤维的。2、以最舒服的方式穿上丁字裤。 就像正常的内裤那样穿上,然后调整位置,这样不会太高,让你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两边的带子应该比牛仔裤或者裤子最上面以下一点。一旦穿好了之后,你的丁字裤应该不会让你感觉太紧或者铬肉。应该很舒适。 3、在房间里尝试。 第一次穿不要在陌生的地方穿,它会让你感觉到没有安全感,从而对丁字裤产生不好的印象。最开始的时候最好在家里穿,这样一旦不舒服你就可以随时调整。4、确保你的丁字裤不会比裤带线高。 在镜子前坐下,蹲下,深蹲,做一些类似的行为来确保你的丁字裤不会露出来。如果总是会露出来,那么你可以尝试另一个号码的内裤,或者另外一个款式,避免低腰牛仔裤,系腰带,或者穿长上衣,把腰部盖住。即使是这样,最好还是准备好在公共场合进行调整。坐下的时候,悄悄地把手伸到腰部去,看内裤有没有露出来。如果露出来了的话,赶紧把内裤塞进去,或者把上衣扯下来盖住。5、习惯穿丁字裤。 穿丁字裤的关键在于习惯内裤的一部分会卡在你的臀部中间。但是如果尺码正确,并且穿着方式正确的话,应该不会太不舒服。穿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脱下来。第二天多穿几个小时(或者更久,如果你感觉舒服的话)。然后慢慢习惯穿一整天。一旦你习惯了穿你的试验丁字裤,你就可以开始买一些比较复杂的款式比如上面有蕾丝,图案,和其他设计的了。

丁字裤,又称T型裤、G弦裤,是范围较小的三角裤,因形似“丁字而得名。丁字裤早期是男人穿的,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上,成为滑稽戏舞蹈演员们的衣着。1980年,美国某内衣品牌将丁字裤包装成时尚。1990年好莱坞的明星们开始穿着丁字裤登上时尚杂志和电影宣传封面。1998年后,丁字裤开始成为女性日常搭配的一部分。

  • 索引序列
  • 广告学论文800字
  • 广告学结课论文2500字
  • 学术800字论文
  • 化学800字论文
  • 丁字裤杂志广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