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产物,存在于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家。它的出现,破坏了民众信念、社会公平、国家体制,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反腐倡廉探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有关反腐倡廉探讨的论文篇一 《对“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 摘要:贪腐现象在当今社会极为普遍,危害深远,不治不行。本文从社会现状入手,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对原因、对症下药。 关键词:贪污腐败;现状;原因;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2104(2013) 贪腐问题目前已成为顽症。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各有所不同,危害及深。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贪腐问题愈演愈烈,呈蔓延趋势,直接损害着党的形象,伤害着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时候。提倡廉政、惩治腐败,已迫在眉睫,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反腐倡廉的现状 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对贪腐问题一直是立场坚定,并不遗余力的同腐败分子作斗争。如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会首次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意预防”反腐倡廉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七大,又把这一方针写进新修订的党章,先后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等文件,《反腐倡廉宣传 教育 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的意见》、《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法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显现出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重大决策,取得了成效。 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 报告 ,十年间,我党查出了__、陈良宇、刘志军、林世成、郑莜萸、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康日新、黄瑶、许宗衡等大案要案;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已有66.8万余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24584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近日,__已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以来,又查出一批违纪违规干部。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兼太原市公安局局长亚力,因其之子李正源涉嫌醉驾殴打执法交警等被停职,接受调查;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深圳市原副市长梁道行,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调查;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因给情妇 承诺书 网贴,山东省纪委已经立案调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王有明,因腐败问题被查出,已经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原广东省揭阳市委书记、现广东省人大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弘平,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广东省英德市政府副秘书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因涉嫌徇私枉法和严重经济问题纪检部门立案调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广东省水利厅原副厅长)吕英明,因涉嫌严重经济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因不雅视频有关问题,被免去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职务,并对其立案调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朱渭平,因生活腐败和严重经济问题,被江苏省纪委双规等27名厅局级以上干部。正如党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这也充分表明了我党在惩治腐败问题的决心。 二、贪腐问题的原因 党的报告和中央纪委向党的的 工作报告 ,全面 总结 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绩。但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贪腐问题还没有彻底得到遏制,今后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为了解决好贪腐问题,我们首先是查明存在贪腐屡禁不止的原因,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再采取必要、有效的 措施 加以遏制。 (一)从我国目前查出的贪腐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传统的政体中,人治、家长制的作风占主导地位,导致“一把手”腐败,并趋于上升。如:__、许宗衡腐败案等。 第二、涉案官员有的“带病”上岗、有的“带病”部门之间调整工作岗位、有的“带病”被提拔。如: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王有明腐败案,是因山西省晋城市担任国土资源局长期间的贪腐问题被查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广东省水利厅原副厅长)吕英明,因涉嫌严重经济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记者在广东省政府网站看到,去年10月份省政府任命官员名单上有吕英明的名字,任命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吕英明的任命通知是去年11月8日下达,吕英明从上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到被纪委调查,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第三、国内贪腐国外洗钱、消费。2010年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 18224 件,同比增加 0.2%;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 2723 人, 同比增加 2%,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 1282 人,追缴赃款赃物计 74 亿元。贪污、挪用、逃资海外、公款消费……光是吞噬国有资产的方式就不可胜数,例如近期发生的江西贫困县财政局官员套取约近亿元资金携老婆潜逃案件,震惊全国。 第四、腐败分子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生活上的富有和享乐,向资本积累型转化,他们的贪腐资金从几万元上升到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上亿元。如:江西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吴志明受贿金额高达4732万元,称为“江西第一贪”。再如:据记者了解,朱渭平被调查共涉及两大原因,一是其生活腐败,有多名情人,其二因有企业界人士实名举报,或涉及贪腐资金上亿元。朱于9月底被双规之后,纪委调查组人员在其家中搜出存折和房产证若干。 第五、我国纪检监察机关每年查办腐败案件和腐败人数同比均为上升。如:2010 年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同比增加 0.2%,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同比增加 2%,这说明腐败分子前赴后继,这边腐败被查处,那边腐败还在滋生。表明我国腐败已经进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增长期,出现了笑廉不笑贪的社会风气。 第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腐败的手段更隐蔽。如: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受益人为达到中标目的,他们串通其他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陪标,已成潜规则。再如:腐败分子为隐蔽资产,躲避房产实名制登记,他们利用假户口、假身份证办理房产证,事情败露后,出现了房姐、房妹、房嫂、房祖宗。 (二)从已经暴露的腐败问题和贪腐特征来看,滋生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不健全是滋生腐败的原因之一。从已经出现的腐败现象来看,好像是人的素质问题,但实质上是制度缺失引起的。一是制度不配套,偏重制定要求式的实体制度,而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保障制度相对缺乏,致使一些制度执行起来弹性很大,容易变形走样;再是监督制度的制度、监督权力的权力偏软,使得一些制度成了摆设。主要表现在:一是,按照规定在岗的国家公务员、领导干部,他们每年是要进行考核的,可这些“带病”的公务员、领导干部又是怎样被考核过关的呢?干部的升迁、任免按规定是要进行推荐、考察、公示、组织批准等程序的,可这些 “带病”的干部又是怎样能进行部门之间工作岗位调整、甚至被提拔呢?二是每个国家公务员、领导干部都有廉政承诺,要定期签订廉政协议,建立廉政档案,可他们腐败了,这些承诺、协议都成了废纸一张。三是现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只要求申报个人工资,不要求申报家庭;只申报劳务收入,不申报非劳务收入……导致一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流于形式。 2、监督不力这是滋生腐败的原因之二。从这些年的腐败案例来看,腐败现象产生于监督不力或无监督状况中,尤其是对主要领导干部,上级监督部门距离远听回报,每年廉政考核了事;同级监督部门怕丢乌纱帽,不敢管;普通老百姓难易靠近领导,管不了;新闻媒体监督有风险,阻力大。这样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力,可以监督绝对的权力是必然导致腐败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一是上级监督部门平时发文件、听汇报,年终对所属考核合格即可完成任务,民不告,官不揪;二是同级监督部门的人权、财权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的手里攒着,你敢吗?三是下级官员一部分人想让上级领导提拔重用,你能吗?另一部分人是事不关己,当老好人,你好、他好、大家都好,他们对自己的领导年终考核投票没有不合格的;四是老百姓对自己的父母官难以靠近,你找他时,或被拒在大门外,他下乡视察时要黄土铺路、警车开道,要地方官员护着,老百姓只有欢迎的份,能说实话吗?五是新闻监督,要么领导没时间,要么领导不在家,推三阻四。 3、思想教育缺失,道德观念差,这是滋生腐败原因之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先进的、腐朽的思想观念流入我国,先进的 经验 技术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腐朽的思想观念同我国封建的、旧的传统意识相融合,滋生了腐败的土壤。致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陷入腐败的泥潭。如:江西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吴志明沦为“江西第一贪”,案发后,在《悔过书》中写到:“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一开始就是追求当官发财、大富大贵”,“只有自我、只顾自我、只为自我的思想深入到我骨髓里”。 三、遏制贪腐问题的主要途径 反腐倡廉建设已刻不容缓,以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期盼,回应时代的迫切呼唤,适应形势的客观需要。 1、强化反腐倡廉教育,牢固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主要是:(1)教育要贯穿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深化理想信念、廉洁从政、廉洁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2)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融入领导干部的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3)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通过廉政教育基地建设,进行对勤政廉政先进典型的宣传,树立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反腐败的信心。 2、强化制度建设,使制度真正成为权力的“笼子”。主要是:(1)完善领导干部任免、提拔制度,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直接选举范围,解决“带病”干部被提拔重用的问题。(2)完善重大问题决策制度,杜绝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脱离实际,一个人说了算造成决策失误。(3)完善公务员、领导干部考核和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度,使他们权利真正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解决干部“带病”在岗问题。(4)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以维护党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5)完善党员干部监督制度,解决上级监督部门管得到,同级监督部门敢于管,新闻监督无风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问题。 3、强化监督机制,使权利真正装进制度这个“笼子”里。主要是:(1)对现有的监督部门实施机构设置、人员配制、经费配备等由中央统一管理或效仿香港廉政公署工作机制,解决同级监督部门监督软的问题。(2)对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和办案水平。(3)鼓励新闻部门参与监督,对扰乱新闻部门正常监督调查者,坚决依法惩治。(4)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畅通监督 渠道 ,奖励监督有功人员等。 4、强化与国际组织合作,切断腐败分子国内贪腐国外洗钱、消费链条。主要是:(1)、遣返犯罪分子,进行法律制裁,让贪腐分子打消潜逃幻想。(2)返还贪腐资金,减少国家经济损失。 5、加大处罚力度。2013年新交规的出台,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提出处罚力度过大等质疑,但毋庸置疑的是效果很好,擅闯红灯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事故率也下降不少。那么治理贪腐为何不能借鉴?对于经核实的贪污腐败案件,可以加大处罚力度,以儆效尤,让其他想贪的;已经贪,还想继续贪的不敢再贪。 社会贪污腐败现象的治理无法一蹴而就,要想做到标本兼治,不仅要从体制、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更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从保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逐渐形成一条从制度约束到道德约束,从紧靠政府部门查办到基层人民群众参与的链条,才能切实有效的控制贪污腐败现象。
当今世界,反腐败是各国政府和执政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国,尽管党和政府在建设廉洁政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反腐倡廉 文章 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 反腐倡廉是我党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腐-败来自于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改革开放以来,腐-败之风愈演愈烈。反腐倡廉,“一靠 教育 ,二靠制度”。要借鉴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 经验 ,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完成这一艰巨的社会工程,创造一个清正廉明、法制健全、高度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
[关键词] 反腐倡廉 道德教化 健全法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 报告 中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反腐倡廉是我们党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当今世界,腐-败现象正在全球曼延,改革开放以来,官员腐-败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近几年各类大案要案不断攀升,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政府大员案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治理腐-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 措施 ,并可借鉴中国的历代及国外反腐倡廉的经验,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
腐-败来自于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孟德斯鸠曾断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曾分析:“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由此可见,腐-败完全是由于公共权力失去约束或社会约束力不够而造成的。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利用权力的职能为己谋私,危害他人及公共利益,结果使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权力走向其反面,成为危及公共利益的权柄,成为贪官污吏发家致福的资本。“千里做官只为财”成为千古“遗训”,西晋的王恺,石崇、宋代的“六贼”(蔡京、朱 勔 、王黼 、李彦、童贯、梁师成)明代的严嵩、清代的和坤,无一不是手握大权,大发横财。和坤被嘉庆皇帝抄出家产共折银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相当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国家财政总收入四千三百五十九万两的五倍,可谓前无古人。建国之初,中央领导特别注重廉政建设,人心清淡,天下太平。但是,改革开放之后,环境和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造就了腐-败现象死灰复燃的契机,各类腐-败案件与日俱增,直接危及国家和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国人对此无不忧心忡忡。纵观历史全局,我们不难分析当代社会腐-败滋生的动因。
首先,社会历史的变革,为各类腐-败现象造就了一定的现实时机。改革开放使我国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国门打开,过去封闭条件下的理性观念也随之瓦解,西方的拜金主义,金钱至上大举登陆。东西方物质生活的强烈反差,从根本上动摇了一些官员的精神意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俘虏。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都处于传统和现代因素的并存交替之中,两种体制两种经济模式并存的混合型体制其明显的缺陷是政治管理机制与经济运行方式缺乏高度的和-谐,利益关系不能圆满调节,身居官位,大权在握的官员们趁机以权谋私,权力与金钱的交易在所难免。这是近十几年来各类腐-败案件不断发生的社会原因。
其次,制度约束力下降,对各级官员的监督明显弱化,这使得贪污腐-败有机可趁。正如____所言;法制不健全,制度上有漏洞,坏人就会趁机横行,好人也无法做好事。建设中国特色面社会主义仍然处在探索之中,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制度只能一步一步地完善。制度的缺陷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分子在制度的空档中频繁作案,危机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反腐倡廉,预防犯罪,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只能边走边治。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腐-败而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不可忽视。
其三,传统的因素和人性的因素,是导致腐-败的内在根源。腐-败具有其历史传统性。上下几千年,腐-败事件不绝于史籍。即使在王朝 清明 ,君主严正肃贪的时代,也未根除腐-败这个毒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是历代贪官的写造。政治清明的年代尚且如此,那么在昏君当道的年代,腐-败渗透朝野,老百姓盼望明君,盼望青天只是一种空想。在一个“权之所在,利亦随之”,官位崇拜侵入民族心理的国度,以权谋私几乎成为社会生活的“金科玉律”,并且具有历史遗传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可谓现代社会的至理 名言 。另一方面,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性中既有仁爱、慈善的一面,也有贪婪、邪-恶的一面。人的自私在适当的环境中很容易显露出来,其结果必然导致因为个人利益而危及他人和社会利益。正如霍尔巴-赫所言:“如果罪过使人幸福的话,人就一定喜欢罪过。”“人对人是狼”(霍布斯语)正是利己主义者的内心独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已成为贪官污吏们的人生信条。当代中国,亡党亡国这类警告对于已经腐-败的特权阶层和贪官污吏来说,只能是对牛弹琴,他们正需要亡党亡国,这样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侵吞国家财产。正是这种传统的腐-败基因和人性的贪婪邪-恶,造就了当代社会一大批腐-败分子,并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人听闻的腐-败事件。如厦门远华公司特大走私案,正是走私分子与腐-败官员联合演出的一幕人间丑剧。
(二)
对于腐-败的治理,中国历代王朝都采取了一系列制约措施。贪官污吏每日每时都在挖空心思为己谋利,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国家政权也每日每时在制定策略,预防和铲除腐-败分子。中国历史从吏治制度的角度分析,是一部精彩的反腐-败历史,前人所提供的吏治之策,现在看来不失为治贪之良方。
中国历史上头脑稍微清醒的皇帝都懂得腐-败对于王朝的重大威胁。侵吞敛财,可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克扣军饷,可以导致军备废弛;卖官鬻 爵必然败坏社会风气;勒索百姓,导致官逼民反,王朝崩溃。唐太宗告诫儿子和百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用以酷刑“剥皮实草”以诫官吏,可谓用心良苦;康熙皇帝认为;“治国之要,莫过于惩贪,至治之道,首在惩戒贪蠹”;雍正皇帝对贪官从不手软,是个名副其实的“抄家皇帝”,他自己言:“贪官惟利是图,必定夺其利他方醒悟;贪官之财来得就不和情理,以不合情理的手段剥夺其财,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不算冤枉!”乾隆皇帝执政六十年,仅封疆大使就诛杀了几十个,索命追财抄贪官的家,叫他们人财两空。这些严厉的吏治措施,确实起到了震撼作用,史载雍正年间,大官守法,小吏清廉成了风气,贪婪之徒,少有不洗心革面的。但是,封建社会是皇帝一人专制,“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根本不可能禁绝腐-败现象。乾隆在世时总觉得贪官越杀越多;雍正皇帝不得已按品级发给官员“养廉银”,试图高-薪-养-廉,结果也不如人意。但在封建社会,能如此不遗余力治理腐-败,确实值得后人称道。
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领导人在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5年毛主席在回答黄炎培提出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的“周期率”时就说:“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监督政府的举措,为建国后各级政府官员的廉政风气开辟了道路,其反腐倡廉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和预防。在全国刚解放时,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告诫:要警惕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打中,并不断进行思想教育,严格规定各级官员的行为准则。二是发现腐-败行为,立即严惩,决不姑息。五十年代张子善、刘青山因为贪污腐化,被处以极刑,这对全党是一个教育,对各类有腐-败观念和行为的官员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三是群众监督,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践证明:群众监督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
从国外反腐-败的举措来看,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监督机构,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实行严格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美、日、德等国家都有类似规定;舆-论监督,许多国家新闻舆-论揭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贿赂行为受法律保护;社会公众舆-论监督,许多国家规定了举报措施和保护奖励举报人的制度。这些经验和措施,也值得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参考和运用。
(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在反腐-败斗争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腐-败与反腐-败是个历史问题,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 方法 分析问题,对于指导今后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腐-败滋生皆因人的因素,因此,反腐-败重在道德教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告诉我们:人具有高度思维能力和意识能动性,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从意识和精神方面造就人的问题是任何社会都不可忽视的。从人的本质来说,并不是天生的善,也不是天生的恶,一切皆由后天决定,皆由社会决定。腐-败根源于社会,根源于历史。霍尔巴-赫说:“造就恶人的并不是自然,而是我们的制度决定了恶人。”根治腐-败,以教化为本。朱元璋劝告官员做廉洁自爱的清官:“朕先教后诛,不是不教而诛,尔等若是不听话,硬是要贪,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在严惩贪官的同时,也奖励那些廉洁奉公的清官。直到临死前,他在遗嘱中写道:“我死后,内外文武白官要竭忠尽智,扶佐新君,安抚百姓,切不可重蹈覆辙,干那些贪脏枉法害民害己的事了。”康熙皇帝自幼熟读儒家经史,对历代王朝的兴衰独有见解,他说:“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做官要奉公守法 、清廉不贪。大官做小官的表率,京官做外官的楷模。大官守法,小官自然清廉,这叫源清流洁;大官不廉,小官自然贪婪,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在惩罚贪官的同时,他用心扶持清官,提升了于成龙,傅拉塔,要百官向他们学习:“你等做官要把廉洁不贪放在第一位,做一个清官多好,不但你在任时百姓敬仰,离任时依依不舍,死后又给你建祠堂永久凭吊,多好呀!从来说百姓最愚但最欺不过,官员贪与不贪,人人有一双眼,有一张口,你不能勉强别人说你好。你等好自为之,做一个清官才好!”
现代社会反腐-败斗争,仍然要注重思想教育。江泽民同志说:“加强教育,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造就廉洁自律的官员队伍,使他们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不为个人利益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以私利而危及全局。这种教化工作在廉政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其次,健全法制以严密控制公职人员。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更大的腐-败。治理腐-败, 必须构筑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来规范权力的运作,使掌握权不能贪,这是反腐倡廉的一条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说:“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完善制度尤为重要。朱元璋登基后,发现各类贪污的情况十分惊人,于是立即下了一道诏书:“奉天承运,为惜民命,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后来,朱元璋花了两年时间,编成了《大诰》一书,该书既反映了他对贪官的态度,办案方法和手段,也是朱元璋发布的进一步整肃贪官的纲领。朱元璋下令宣传这本书,做到每户一册,还抄录其中章节,贴在路旁,供认阅读。他还布告全国,要求老百姓举报有贪污行为的官员,甚至可以将贪官捉赴京师控告,常熟县民陈寿六将贪官拿住赴京面奏,受到皇帝嘉奖。朱元璋参照《唐律》、《宋律》制定了一套适用的《大明律》,他说:“所谓法度,就是朝廷治理天下的原则。”清代的雍正皇帝除了抄家,还十分重视各项 规章制度 的完善和落实,他认为对付贪官光靠杀或光靠教育是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的,而是要从一些制度入手。
总结 历史经验,腐-败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制约它的社会机制。就我们目前的反腐-败斗争而言,完善各项制度尤为重要,法制社会,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必须制定专门针对官员腐-败的“反腐法”,并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从制度上保障对腐-败现象的严格控制和及时打击。各级党委领导下的纪检部门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并适应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需要进行改革,完善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制定和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及官员离任时的审核制度,结合现实,可试行高薪制度和公积金制度,通过“高-薪-养-廉”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标。只要制度健全,反腐-败斗争才有法可依,这是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其三,严格执法加大打击腐-败斗争现象的力度。有法可依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这是自古以来的吏治之道。中国历代王朝对官吏都有一套严格甚至残酷的治理制度,朱元璋发现贪官必诛,甚至“剥皮实草”以儆后任,发誓“杀尽贪官”。可见执法之严厉。康熙皇帝亲政不久,就下令“大计”(全面考核)文武百官,发现问题,立即处罚。雍正皇帝说,惩治只是一种权宜的办法,关键在平时的监督。在制度上规定:文官三年一次“大计”,武官五年一次“军政”(即鉴定),发现问题必须处罚。在打击腐-败方面,乾隆更甚于雍正,雍正在位十三年,杀正三品以上大员只有几个人,而乾隆杀了布政使以上督抚封疆大吏三十多人,府州县下级官员不计其数,见到贪官犯罪名册,他朱笔一挥即行正法:“此等贪酋如不加惩创,国法安在?”从我国目前惩治腐-败分析,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打击不及时,有的贪官怎么也打不倒,甚至升官。二是处理刚性不足,弹性过大,使许多贪官蒙混过关。三是处理腐-败案件受到各种干扰,查处程序环节过多,各种因素互相制约,不易保密,许多案件无法正常处理,举报人员、办案人员甚至受到威胁和打击报复,因此,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检查制度执行情况,违法必究,决不能让腐-败分子漏网。否则,法律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法律条文再多,对于惩治腐-败只能纸上谈兵,无所作为。
最后,任用官吏必须严格把关,这是治理腐-败的起点,也是预防腐-败的关键。科举取仕曾是封建王朝把握用人关的措施,在人才选拔方面既注重才,更注重德,做到德才兼备,至今仍然不失为选贤用能的明智之举。开明的皇帝对官吏选拔十分重视,每到开科取仕,皇帝必亲临,有的甚至亲自出题阅卷,客观上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从我国的官员任用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选拔途径不规范,用人标准不明确“任人为亲”无法消除,国家对此没有系统的成为法规,这就导致在反腐-败源头上无法把关,使许多本质较差的人混入了官员队伍,其结果必然造就大批的贪官污吏。因此,必须在用人制度上进行改革,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公开招聘公职人员。这种公开性,可以加强社会透明度,也为选贤用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途径。二是严格考试制度,选拔公职人员必须严格考试,达到标准方可任用。三是加强考核和审查,对各级公职人员必须规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不可流于形式。四是制定辞退办法,对不合格的公职人员一律辞退。建立职务回避制度,职务轮换制度,规范公职人员的日常行为,使反腐倡廉在源头上得以制约并贯穿于吏治制度的始终。
反腐倡廉既是个历史问题,又是现实的重大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既有全球反腐-败的共同特性,又有中国特色。因此,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经验教训。中国历史上每当王朝面临困境的时候,往往进行“变法”,其目标之一是为了打击贪官污吏,但在变法过程中又产生新的腐-败,这一历史现象发人深思。反腐倡廉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必须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同腐-败分子作斗争,以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使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清正廉明,法制健全,高度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时代。
尊敬的党组织:
近日来看了许多关于反腐方面的文章,颇有感触,这里汇报如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古谚。人们也常常将它奉为真理。但是,近墨者就一定黑吗?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应当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而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由此看来,“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肮脏的环境常常是个大染缸,使人不知不觉腐化变质。例如,解放前有个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以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文坛,但他到了十里洋场后,受那种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纸醉金迷的生活来了。此可谓“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 但是如果因此就断言“近墨者黑”,就不免太绝对化了。同样是从半殖民地半建设社会出来的鲁迅,就非但没有因为黑暗而消沉,反而以笔为枪,向那个他深深厌恶的黑暗社会世界开火。他对那种“浓黑的悲凉”是深深体味过的,可谓“近墨”了,但他不但不黑,还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样高洁。像这样的人物是很多的,他们可谓“中国的脊梁”。因此,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到底黑不黑,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如果一个人意志薄弱,在好的环境里也未必能成材,一到坏环境中更是同流合污了。可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品格高尚,在肮脏的环境中不但不会受其污染,反而更能显示其高风亮节。前段时期曾有一股行贿受贿的歪风在社会上吹过,尽管并不强大,有的干部还是受了影响,心灵的天平向金钱倾斜了。但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却保持了廉洁的作风,只为群众,不为个人,“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作出了表率。这种近墨而不黑的精神令人敬仰。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风气总的来说是很好的,但由于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的地方还不尽完善,甚至也会在小范围内出现不好的环境,对此,我们不仅不能躲避,而且应当用行动去改造它。《陈毅市长》中的陈毅有一段话:“我听说上海是个染缸,谁跌进去谁就会被染黑,我倒想看看,是它把我陈毅染黑,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一个红彤彤的新上海!”这才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不仅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要把那些肮脏的角落打扫干净,让我们的整个社会更加完善,更加美好!
当今世界,反腐败是各国政府和执政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国,尽管党和政府在建设廉洁政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反腐倡廉 文章 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 反腐倡廉是我党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腐-败来自于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改革开放以来,腐-败之风愈演愈烈。反腐倡廉,“一靠 教育 ,二靠制度”。要借鉴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 经验 ,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完成这一艰巨的社会工程,创造一个清正廉明、法制健全、高度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
[关键词] 反腐倡廉 道德教化 健全法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 报告 中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反腐倡廉是我们党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当今世界,腐-败现象正在全球曼延,改革开放以来,官员腐-败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近几年各类大案要案不断攀升,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政府大员案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治理腐-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 措施 ,并可借鉴中国的历代及国外反腐倡廉的经验,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
腐-败来自于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孟德斯鸠曾断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曾分析:“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由此可见,腐-败完全是由于公共权力失去约束或社会约束力不够而造成的。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利用权力的职能为己谋私,危害他人及公共利益,结果使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权力走向其反面,成为危及公共利益的权柄,成为贪官污吏发家致福的资本。“千里做官只为财”成为千古“遗训”,西晋的王恺,石崇、宋代的“六贼”(蔡京、朱 勔 、王黼 、李彦、童贯、梁师成)明代的严嵩、清代的和坤,无一不是手握大权,大发横财。和坤被嘉庆皇帝抄出家产共折银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相当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国家财政总收入四千三百五十九万两的五倍,可谓前无古人。建国之初,中央领导特别注重廉政建设,人心清淡,天下太平。但是,改革开放之后,环境和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造就了腐-败现象死灰复燃的契机,各类腐-败案件与日俱增,直接危及国家和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国人对此无不忧心忡忡。纵观历史全局,我们不难分析当代社会腐-败滋生的动因。
首先,社会历史的变革,为各类腐-败现象造就了一定的现实时机。改革开放使我国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国门打开,过去封闭条件下的理性观念也随之瓦解,西方的拜金主义,金钱至上大举登陆。东西方物质生活的强烈反差,从根本上动摇了一些官员的精神意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俘虏。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都处于传统和现代因素的并存交替之中,两种体制两种经济模式并存的混合型体制其明显的缺陷是政治管理机制与经济运行方式缺乏高度的和-谐,利益关系不能圆满调节,身居官位,大权在握的官员们趁机以权谋私,权力与金钱的交易在所难免。这是近十几年来各类腐-败案件不断发生的社会原因。
其次,制度约束力下降,对各级官员的监督明显弱化,这使得贪污腐-败有机可趁。正如____所言;法制不健全,制度上有漏洞,坏人就会趁机横行,好人也无法做好事。建设中国特色面社会主义仍然处在探索之中,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制度只能一步一步地完善。制度的缺陷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分子在制度的空档中频繁作案,危机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反腐倡廉,预防犯罪,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只能边走边治。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腐-败而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不可忽视。
其三,传统的因素和人性的因素,是导致腐-败的内在根源。腐-败具有其历史传统性。上下几千年,腐-败事件不绝于史籍。即使在王朝 清明 ,君主严正肃贪的时代,也未根除腐-败这个毒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是历代贪官的写造。政治清明的年代尚且如此,那么在昏君当道的年代,腐-败渗透朝野,老百姓盼望明君,盼望青天只是一种空想。在一个“权之所在,利亦随之”,官位崇拜侵入民族心理的国度,以权谋私几乎成为社会生活的“金科玉律”,并且具有历史遗传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可谓现代社会的至理 名言 。另一方面,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性中既有仁爱、慈善的一面,也有贪婪、邪-恶的一面。人的自私在适当的环境中很容易显露出来,其结果必然导致因为个人利益而危及他人和社会利益。正如霍尔巴-赫所言:“如果罪过使人幸福的话,人就一定喜欢罪过。”“人对人是狼”(霍布斯语)正是利己主义者的内心独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已成为贪官污吏们的人生信条。当代中国,亡党亡国这类警告对于已经腐-败的特权阶层和贪官污吏来说,只能是对牛弹琴,他们正需要亡党亡国,这样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侵吞国家财产。正是这种传统的腐-败基因和人性的贪婪邪-恶,造就了当代社会一大批腐-败分子,并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人听闻的腐-败事件。如厦门远华公司特大走私案,正是走私分子与腐-败官员联合演出的一幕人间丑剧。
(二)
对于腐-败的治理,中国历代王朝都采取了一系列制约措施。贪官污吏每日每时都在挖空心思为己谋利,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国家政权也每日每时在制定策略,预防和铲除腐-败分子。中国历史从吏治制度的角度分析,是一部精彩的反腐-败历史,前人所提供的吏治之策,现在看来不失为治贪之良方。
中国历史上头脑稍微清醒的皇帝都懂得腐-败对于王朝的重大威胁。侵吞敛财,可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克扣军饷,可以导致军备废弛;卖官鬻 爵必然败坏社会风气;勒索百姓,导致官逼民反,王朝崩溃。唐太宗告诫儿子和百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用以酷刑“剥皮实草”以诫官吏,可谓用心良苦;康熙皇帝认为;“治国之要,莫过于惩贪,至治之道,首在惩戒贪蠹”;雍正皇帝对贪官从不手软,是个名副其实的“抄家皇帝”,他自己言:“贪官惟利是图,必定夺其利他方醒悟;贪官之财来得就不和情理,以不合情理的手段剥夺其财,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不算冤枉!”乾隆皇帝执政六十年,仅封疆大使就诛杀了几十个,索命追财抄贪官的家,叫他们人财两空。这些严厉的吏治措施,确实起到了震撼作用,史载雍正年间,大官守法,小吏清廉成了风气,贪婪之徒,少有不洗心革面的。但是,封建社会是皇帝一人专制,“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根本不可能禁绝腐-败现象。乾隆在世时总觉得贪官越杀越多;雍正皇帝不得已按品级发给官员“养廉银”,试图高-薪-养-廉,结果也不如人意。但在封建社会,能如此不遗余力治理腐-败,确实值得后人称道。
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领导人在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5年毛主席在回答黄炎培提出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的“周期率”时就说:“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监督政府的举措,为建国后各级政府官员的廉政风气开辟了道路,其反腐倡廉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和预防。在全国刚解放时,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告诫:要警惕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打中,并不断进行思想教育,严格规定各级官员的行为准则。二是发现腐-败行为,立即严惩,决不姑息。五十年代张子善、刘青山因为贪污腐化,被处以极刑,这对全党是一个教育,对各类有腐-败观念和行为的官员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三是群众监督,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践证明:群众监督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
从国外反腐-败的举措来看,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监督机构,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实行严格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美、日、德等国家都有类似规定;舆-论监督,许多国家新闻舆-论揭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贿赂行为受法律保护;社会公众舆-论监督,许多国家规定了举报措施和保护奖励举报人的制度。这些经验和措施,也值得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参考和运用。
(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在反腐-败斗争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腐-败与反腐-败是个历史问题,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 方法 分析问题,对于指导今后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腐-败滋生皆因人的因素,因此,反腐-败重在道德教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告诉我们:人具有高度思维能力和意识能动性,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从意识和精神方面造就人的问题是任何社会都不可忽视的。从人的本质来说,并不是天生的善,也不是天生的恶,一切皆由后天决定,皆由社会决定。腐-败根源于社会,根源于历史。霍尔巴-赫说:“造就恶人的并不是自然,而是我们的制度决定了恶人。”根治腐-败,以教化为本。朱元璋劝告官员做廉洁自爱的清官:“朕先教后诛,不是不教而诛,尔等若是不听话,硬是要贪,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在严惩贪官的同时,也奖励那些廉洁奉公的清官。直到临死前,他在遗嘱中写道:“我死后,内外文武白官要竭忠尽智,扶佐新君,安抚百姓,切不可重蹈覆辙,干那些贪脏枉法害民害己的事了。”康熙皇帝自幼熟读儒家经史,对历代王朝的兴衰独有见解,他说:“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做官要奉公守法 、清廉不贪。大官做小官的表率,京官做外官的楷模。大官守法,小官自然清廉,这叫源清流洁;大官不廉,小官自然贪婪,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在惩罚贪官的同时,他用心扶持清官,提升了于成龙,傅拉塔,要百官向他们学习:“你等做官要把廉洁不贪放在第一位,做一个清官多好,不但你在任时百姓敬仰,离任时依依不舍,死后又给你建祠堂永久凭吊,多好呀!从来说百姓最愚但最欺不过,官员贪与不贪,人人有一双眼,有一张口,你不能勉强别人说你好。你等好自为之,做一个清官才好!”
现代社会反腐-败斗争,仍然要注重思想教育。江泽民同志说:“加强教育,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造就廉洁自律的官员队伍,使他们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不为个人利益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以私利而危及全局。这种教化工作在廉政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其次,健全法制以严密控制公职人员。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更大的腐-败。治理腐-败, 必须构筑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来规范权力的运作,使掌握权不能贪,这是反腐倡廉的一条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说:“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完善制度尤为重要。朱元璋登基后,发现各类贪污的情况十分惊人,于是立即下了一道诏书:“奉天承运,为惜民命,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后来,朱元璋花了两年时间,编成了《大诰》一书,该书既反映了他对贪官的态度,办案方法和手段,也是朱元璋发布的进一步整肃贪官的纲领。朱元璋下令宣传这本书,做到每户一册,还抄录其中章节,贴在路旁,供认阅读。他还布告全国,要求老百姓举报有贪污行为的官员,甚至可以将贪官捉赴京师控告,常熟县民陈寿六将贪官拿住赴京面奏,受到皇帝嘉奖。朱元璋参照《唐律》、《宋律》制定了一套适用的《大明律》,他说:“所谓法度,就是朝廷治理天下的原则。”清代的雍正皇帝除了抄家,还十分重视各项 规章制度 的完善和落实,他认为对付贪官光靠杀或光靠教育是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的,而是要从一些制度入手。
总结 历史经验,腐-败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制约它的社会机制。就我们目前的反腐-败斗争而言,完善各项制度尤为重要,法制社会,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必须制定专门针对官员腐-败的“反腐法”,并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从制度上保障对腐-败现象的严格控制和及时打击。各级党委领导下的纪检部门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并适应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需要进行改革,完善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制定和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及官员离任时的审核制度,结合现实,可试行高薪制度和公积金制度,通过“高-薪-养-廉”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标。只要制度健全,反腐-败斗争才有法可依,这是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其三,严格执法加大打击腐-败斗争现象的力度。有法可依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这是自古以来的吏治之道。中国历代王朝对官吏都有一套严格甚至残酷的治理制度,朱元璋发现贪官必诛,甚至“剥皮实草”以儆后任,发誓“杀尽贪官”。可见执法之严厉。康熙皇帝亲政不久,就下令“大计”(全面考核)文武百官,发现问题,立即处罚。雍正皇帝说,惩治只是一种权宜的办法,关键在平时的监督。在制度上规定:文官三年一次“大计”,武官五年一次“军政”(即鉴定),发现问题必须处罚。在打击腐-败方面,乾隆更甚于雍正,雍正在位十三年,杀正三品以上大员只有几个人,而乾隆杀了布政使以上督抚封疆大吏三十多人,府州县下级官员不计其数,见到贪官犯罪名册,他朱笔一挥即行正法:“此等贪酋如不加惩创,国法安在?”从我国目前惩治腐-败分析,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打击不及时,有的贪官怎么也打不倒,甚至升官。二是处理刚性不足,弹性过大,使许多贪官蒙混过关。三是处理腐-败案件受到各种干扰,查处程序环节过多,各种因素互相制约,不易保密,许多案件无法正常处理,举报人员、办案人员甚至受到威胁和打击报复,因此,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检查制度执行情况,违法必究,决不能让腐-败分子漏网。否则,法律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法律条文再多,对于惩治腐-败只能纸上谈兵,无所作为。
最后,任用官吏必须严格把关,这是治理腐-败的起点,也是预防腐-败的关键。科举取仕曾是封建王朝把握用人关的措施,在人才选拔方面既注重才,更注重德,做到德才兼备,至今仍然不失为选贤用能的明智之举。开明的皇帝对官吏选拔十分重视,每到开科取仕,皇帝必亲临,有的甚至亲自出题阅卷,客观上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从我国的官员任用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选拔途径不规范,用人标准不明确“任人为亲”无法消除,国家对此没有系统的成为法规,这就导致在反腐-败源头上无法把关,使许多本质较差的人混入了官员队伍,其结果必然造就大批的贪官污吏。因此,必须在用人制度上进行改革,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公开招聘公职人员。这种公开性,可以加强社会透明度,也为选贤用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途径。二是严格考试制度,选拔公职人员必须严格考试,达到标准方可任用。三是加强考核和审查,对各级公职人员必须规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不可流于形式。四是制定辞退办法,对不合格的公职人员一律辞退。建立职务回避制度,职务轮换制度,规范公职人员的日常行为,使反腐倡廉在源头上得以制约并贯穿于吏治制度的始终。
反腐倡廉既是个历史问题,又是现实的重大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既有全球反腐-败的共同特性,又有中国特色。因此,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经验教训。中国历史上每当王朝面临困境的时候,往往进行“变法”,其目标之一是为了打击贪官污吏,但在变法过程中又产生新的腐-败,这一历史现象发人深思。反腐倡廉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必须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同腐-败分子作斗争,以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使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清正廉明,法制健全,高度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时代。
尊敬的党组织:
近日来看了许多关于反腐方面的文章,颇有感触,这里汇报如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古谚。人们也常常将它奉为真理。但是,近墨者就一定黑吗?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应当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而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由此看来,“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肮脏的环境常常是个大染缸,使人不知不觉腐化变质。例如,解放前有个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以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文坛,但他到了十里洋场后,受那种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纸醉金迷的生活来了。此可谓“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 但是如果因此就断言“近墨者黑”,就不免太绝对化了。同样是从半殖民地半建设社会出来的鲁迅,就非但没有因为黑暗而消沉,反而以笔为枪,向那个他深深厌恶的黑暗社会世界开火。他对那种“浓黑的悲凉”是深深体味过的,可谓“近墨”了,但他不但不黑,还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样高洁。像这样的人物是很多的,他们可谓“中国的脊梁”。因此,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到底黑不黑,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如果一个人意志薄弱,在好的环境里也未必能成材,一到坏环境中更是同流合污了。可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品格高尚,在肮脏的环境中不但不会受其污染,反而更能显示其高风亮节。前段时期曾有一股行贿受贿的歪风在社会上吹过,尽管并不强大,有的干部还是受了影响,心灵的天平向金钱倾斜了。但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却保持了廉洁的作风,只为群众,不为个人,“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作出了表率。这种近墨而不黑的精神令人敬仰。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风气总的来说是很好的,但由于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的地方还不尽完善,甚至也会在小范围内出现不好的环境,对此,我们不仅不能躲避,而且应当用行动去改造它。《陈毅市长》中的陈毅有一段话:“我听说上海是个染缸,谁跌进去谁就会被染黑,我倒想看看,是它把我陈毅染黑,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一个红彤彤的新上海!”这才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不仅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要把那些肮脏的角落打扫干净,让我们的整个社会更加完善,更加美好!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经验,深刻揭示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基本规律,是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遵循。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些新要求,把握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规律,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增强约束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性。首先,着力抓好教育制度建设,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约束力。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讲廉政党课等制度,建立健全党性定期分析、反腐倡廉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制度,建立基层党员轮训、流动党员教育制度,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新闻发布、对外宣传等制度,研究制定贯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的反腐倡廉教育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化水平。其次,着力抓好监督制度建设,增强反腐倡廉监督的约束力。按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认真落实加强对党政正职监督的办法,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加强党的代表大会、委员全体会议、党代表大会代表的监督作用,健全和规范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加强上级监督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加强巡视监督;拓宽监督渠道,构建“大监督”格局,健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第三,着力抓好预防制度建设,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约束力。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抓好预防腐败制度建设。坚持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各个环节,形成一套有效的预防腐败制度。第四,着力抓好惩治制度建设,增强惩治腐败工作的约束力。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建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健全查处案件协调机制,建立重大案件督导督办机制;建立健全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的纪律要求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探索建立举报人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查办重大案件情况通报和剖析分析制度,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与此同时,切实抓好纪检监察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执行力,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严肃性。一是坚持把制度执行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制度执行摆在突出位置,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执行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制度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范围,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三是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制度规定,发挥模范执行制度的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在执行制度上既率先垂范、又敢抓敢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四是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创造力,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系统性。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及时研究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新任务,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在制度创新中,注意抓好法规制度的系统配套,既重视基本法规制度建设,又重视具体实施细则完善;既重视实体性制度建设,又重视程序性制度配套;既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又注意与国家法律法规协调配合;既重视中央立法,又重视地方立规,做到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当前,尤其应针对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特点,按照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适应、重大举措相配套的要求,配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来改革创新,在群众最不满、最关切、最盼望的地方加以推进。同时,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理论研究,把握反腐倡廉建设规律,实现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有机统一,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借鉴国外防治腐败的有益经验,不断推进制度系统创新,从而保证反腐倡廉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建立完善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法规制度实现对权力行使过程的有效监督近几年,政策理论研究部门和党政机关在理论方面对“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有效监督”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措施并付诸反腐败工作实践。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社会各方面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政治生活中权力腐败依然不容忽视,违法用权发现难、调查难、处理难的“三难”现象困扰着监督机关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权力行使过程的暗箱操作是造成“三难”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法规制度是实现对权力行使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的基本前提。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消除腐败,从而真正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从反腐败角度看建立公开透明行使权力制度的必要性腐败必须借助公共权力而生存,它是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后产生的一个怪胎。腐败行为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腐败机会的形成则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权力垄断,二是暗箱操作。从已调查处理的一些腐败案例来看,对于存有腐败动机的掌权者来说,权力行使过程的暗箱操作可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后果:可以不受法律法规和制度、纪律的约束,自由地运用权力;由于知情权限制在腐败主体范围之内,监督者无法获取监督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腐败行为不容易被发现;由于权力运行的暗箱操作,腐败行为一旦暴露,腐败主体容易形成“攻守同盟”或制造伪证、假证、销毁罪证,给查处工作带来困难,很多腐败行为因查无实据而不了了之,客观上减轻了对腐败主体应有的惩处力度;可增加腐败者的侥幸心理,而且这种侥幸心理相互影响,使腐败的领域越来越宽、人数越来越多、胆子越来越大;权力运行透明度不够,腐败主体可最大限度地增大权力的自由裁量权,影响甚至堵塞社会公务活动的合法途径,迫使或诱使他人行贿掌权者,导致腐败行为的不断产生。由此可见,尽管权力运行的暗箱操作不一定就是腐败行为,但暗箱操作是产生腐败行为的必要因素之一。没有暗箱操作,腐败行为很难形成;即使形成,其危险系数也会很高。所以说,暗箱操作给存有腐败动机的掌权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腐败条件。相对而言,监督主体要想有效行使监督权力,就必须对监督对象有知情权。实现知情权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被监督者公开被监督的事情,二是监督者了解被监督事项的内情。这就要求被监督者的权力运行过程必须公开。如果缺乏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透明,即使法律赋予监督主体监督的权力,即使设立多元监督主体,即使监督主体主观上有强烈的监督欲望,最终也会因暗箱操作给监督带来一系列困难,大幅度降低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因此,要想从源头上消除腐败,就必须改变目前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领域存在的权力行使过程暗箱操作的现状,变暗箱操作为“阳光工程”,建立完善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法规制度,把公共权力的行使纳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掌权者的腐败机会。二、建立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法规制度的策略一是提高思想意识,夯实“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思想基础。特权思想是数千年来沉积在国人灵魂深处的封建思想的“硬垢”,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一定坚持用科学、民主的思想加强政治体制改革,从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消除特权思想的错误观念。对此,必须在社会上普遍进行正确的权力观、监督观教育。《宪法》庄严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任何公共权力的行使,无一例外地都应受到人民的监督。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人民主权”这一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动监督意识和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唯有如此,才会冲破和克服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的束缚,才会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氛围。领导干部公开行使权力,正是正确的权力观和监督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二是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是实现“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首先,应该把“公开透明行使权力”这一用权要求法制化,将其纳入具有最高权威的法律体系。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要尽快出台《监督法》。在《监督法》中着重明确“权力行使过程必须公开透明”这一要求,并将其上升为一项普遍原则来执行,任何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行使任何(国家规定保密事项除外,下文同此)公共权力时都必须遵守,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同时还要加强监督,给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做出具体规定。通过法律手段,一方面促使掌权者自觉规范用权行为,另一方面为公众和监督机构对用权行为的监督提供合法依据。在法制建设的基础上,要根据法律规定的要求,紧密结合不同部门、行业的权力运行特点,为不同的部门、行业分别制定关于“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专项制度。制度的制定要坚持以下准则,以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①全面性。指所有公共权力和所有用权行为都应该公开透明,同时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会议内容等都应该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并且提供了解这些信息的便利条件。②全程性。指“公开透明”必须贯穿于公共权力行使的全过程。对权力公开的内容、范围、透明的程度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规范公共权力运作的程序,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严格按程序运行,使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公开透明。③时限性。指对权力的行使结果或某些运行环节,要按制度要求的时限按时公开,不能有意拖延或隐瞒。④民主性。即充分体现“人民主权”这一思想,依法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普通党员干部职工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⑤重点性。即要抓住权力行使过程中容易产生腐败的关键点、监督盲点、难点等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措施,使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透明化,便于监督主体监督。⑥层级性。即对不同层级的权力机构和掌权者的用权行为提出不同要求,破除权力的神秘感、封闭性,使每个层级在行使权力时都达到公开透明。尤其要抓住高层级权力机构的用权特点,用制度特有的约束力,保证高层级权力行使过程的公开透明。⑦无效性。即明确规定暗箱操作的用权行为是无效的,不合法的,任何公民都有权对暗箱操作用权行为进行监督。三是采取与内容相一致的公开形式,开辟“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途径。大体有7种公开形式:①面向社会发布党务、政务、司法公报。乡镇级以上党、政机关对一些重大的、社会关注的党政、司法等公务活动要公开,让社会对各级各部门公务活动及其合法性有所了解。公报除上下传递外,还要扩大社会各界人士的知情面。②党政会议公开。除国家规定的保密会议外,党政会议要面向社会开放,让大众及时了解会议内容。③借助新闻媒体公开。保障新闻自由和批评自由,新闻媒体可真实报道各级各部门的用权情况,对违法用权者直接曝光。对于地方、部门和个人封锁新闻采访和打击报复批评性报道行为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另外,对有关党政方面的重大问题,还应该在新闻媒体上展开探讨,百家争鸣、各抒已见,择优而从之,这样可以避免政策性重大失误的产生。④实行“电子沟通”。利用现代电子手段架起政府与公众相互沟通的桥梁,如电子会议、电子民意调查、电子政务公开等。通过电子手段,提高官方和公民之间沟通的效率和效果。⑤多向沟通。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等环节要与同级商讨、向上级请示报告、向监督机关汇报、向下级通报,使权力的运行不但公开透明,还要正确合理。⑥设立咨询机构。各级党委、政府要设立公务咨询机构,专门答复公众的咨询,依法保障公众对权力行使的质疑权和知情权。⑦设立公开栏。主要应用于村务、厂务、校务等单位的公开,机关单位也可利用这种形式。利用公开栏进行公开,一要抓重点,二要注重增大内容容量。四是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保证“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制度”的落实。落实“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专项制度,就要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使机制内部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驱动,促进工作有效地开展。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各地各部门都要建立领导小组,主抓制度的落实。同时,明确领导责任,各地各部门“一把手”为本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如果所辖单位不能落实“公开透明行使权力”的制度,则“一把手”负主要责任。二是实行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各地各部门要把日常工作内容同制度的落实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出明确的制度落实目标。要把目标要求,按类分解后落实到具体责任主体头上,使定性的内容度量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笼统的内容精细化,保证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对于达不到目标要求的,要追究责任主体的直接责任。三是实行向上级和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汇报情况制度。各地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定期向上级和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汇报公务活动情况,对于重大事项则随时汇报,重点环节则重点汇报。经过上级和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查验,然后把汇报材料编印成《党务、政务公报》,向社会公开。四是健全监督机制。建立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尤其要充分体现上级、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民众的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用权行为的明查暗访,掌握真实情况;同时要认真对待群众的举报,倾听群众的呼声,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让群众监督各级各部门的用权行为。五是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实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年终考评相结合,通过察看档案资料、自查报告、征求上级意见、群众评议等手段,对各单位目标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在考核中,注意用事实说话,细化到具体事项,被考评单位一年做了哪些事,每件事的公开透明度怎样。通过对具体事项的分析,最后得出评估结果。评估考核机关要不怕麻烦,在真实、深入上下功夫,真正发挥评估考核结果的作用,促进权力机构和用权行为的“公开透明”,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警惕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上仍存在诱发腐败的多方面因素,而且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变化和调整,同时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些因素都使得当前的社会仍是腐败现象易发的社会,对于腐败的控制和高度关注,仍然是很长时间内的重要工作。通过对我党反腐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制度建设在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 一、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著名政治家卡尔·波普曾经说过,与人相比,社会制度更为重要,在治理腐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优秀的统治者,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一种有效的制度,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我们可能找不到足够优秀的治理腐败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建立起抵抗腐败的社会制度。这说明,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预防和根除腐败问题才是反腐败斗争的根本途径。实践也表明,制度建设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根本,强有力的制度才能保证社会的优良风气。在完善的规章制度勉强,反腐败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才能得到切实保障。事实上,我党从建党之初,就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制度的建立,也重视党内反腐工作的开展。1922年4月,我党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党内最早的几率检查机关,更是党内反腐工作的重要机关。到了1926年,《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一文,更是成为党内反腐工作的重要文件。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的制度建设在逐步的完善,所涉领域也在逐渐的拓宽,因此,党内的反腐工作的成效逐渐显现,这是党风连增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成绩。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反腐倡廉工作中仍然有问题需要解决。二、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是党内廉政建设的重要指导,在此方针的指引下,党内的反腐工作力度在不断增强,同时,体制机制制度的完善,更是为腐败的发生降低了可能,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发展,越来越顺利。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一定的成绩之上,我们并没有完全实现绝对的法治化,没有完全摆脱党内腐败的现象。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社会形式,反腐倡廉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内容不够科学: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内容不够科学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首先表现在一些早就出现、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权力过分集中”问题,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有效监督,致使腐败难以根除、廉洁难以倡导。30多年过去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制度仍没有出台,导致目前“一把手”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其次,制度建设跟不上改革的步伐。通常情况下,腐败现象和不良之风可能集中出现在新制度或新的改革措施施行之后,比如“官倒”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价格双轨制的推行。此外,土地改革制度推定之后,审批部门的很多问题也就都显现出来了,包括金融、房地产、期货等犯罪想象,多是社会制度改革下发生的。所以说,社会的变化,腐败形式也跟着变化,正是由于在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或缺陷,使得改革的关键领域已然成为腐败的多发领域。(二)体系不够完善:制度结构不够合理,程序不够严密体系不够完善是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目的是最低限度的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而不是为了多抓几个腐败分子。所以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中,预防腐败的产生,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得到有效监督才是关键。然而在我国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中却存在着重惩治、轻预防的问题。近年来,在反腐工作高压之下,腐败现象仍层出不穷,这除了同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体制快速转型的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主要还是因为我国的党内监督无力。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这是无数事实都证明了的结论,反腐倡廉制度结构的不合理造成很多干部游离于监督之外,也为贪腐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程序设计也不够严密。由于过去在制度建设上长期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致使我国的反腐法规制度当中,有些原则过于宽泛,缺少具体实施措施,存在重目的、轻过程的现象。一些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规定成效之所以不明显,除了是因为有的在实质内容上确实存在可行性不强的问题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可操作性。程序不够严密的结果必然导致某些制度规定的变形走样,甚至形同虚设。(三)执行不够有力:不少制度存在执行软、落实难的问题不少制度执行软、落实难成为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执行不够有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腐败犯罪。当前我国查处腐败的情形如“隔墙砸砖头”,不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向所有的腐败分子展开攻击,而是采取隔墙抛砖的办法,砸着哪个腐败分子就是哪个腐败分子倒霉。而且隔墙抛砖也不是完全随机的,只有那些迹象非常明显的才会被砸,并且有后台有背景的被砖头砸着的可能性会很小。第二,对揭露出来的腐败案件惩处不严。近几年来,我国查处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然在一些地方,查处标准被不断地放宽。这种对腐败犯罪的从宽处理实际上是对腐败的纵容、支持和鼓励,必然使腐败分子更加有恃无恐。在我国一些地区,部分反贪、监察部门行同虚设,工作消极,明知某人消费情况与收入水平明显不符,但就是不去主动调查,非等有人举报或上级安排才去立案查处。有的腐败分子由于背景雄厚或花钱打通关节,就是受到调查,也得不到严惩,反而不了了之。这不仅会削弱制度的权威性,导致制度推动不力,而且还可能助长腐败,最终使整个制度形同虚设。事实表明,制度缺失、制度存在漏洞,是社会转型期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如果反腐倡廉制度本身存在着问题,那么势必影响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而放任制度中的问题,不能采取优秀的手段完善制度,反腐工作的大局就可能受到影响。所以说,反腐倡廉工作,仍然需要制度的完善,需要制度的创新,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才能更有保证。三、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主要措施反腐倡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所以说,要做好足够的规划工作,要从全局出发,整体布局和推进。在制度的推行过程中,要兼顾眼前利益和长久利益,既要保证对腐败现象的惩治,同时也要保证国家长久稳定发展。面对反腐工作的艰险,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要以社会新环境为背景,在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措施。(一)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内容科学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内容科学是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对于制度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科学包括:第一,以民为本,制度建设应注重进一步提高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权力来自于人民,行使权力必须要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二,与时俱进,要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同重大改革措施结合起来,力求改革和廉政建设的双效应。第三,重点突出,要紧紧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部门及关键环节推进制度创新,从制度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体系完善在制度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制度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一次梳理,有明显缺陷的要及时完善,过于宽泛的要尽可能细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程序的严密性。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预防制度、监督制度和惩治制度建设。推进教育工作制度化,建立定期学习和集中教育制度,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推动预防制度创新,把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使问题在未产生不良后果之前及时解决。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把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作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关键来抓。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治力度,对各种腐败现象予以铁面无私的查处。(三)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执行有力明代张居正曾讲到,“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的确,制定法律规章政策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反腐倡廉的实践也表明,建章立制仅仅是制度建设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保证制度得到严格执行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贯彻落实就等于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因此,必须坚持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恶意规避、随意变通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纪依法从严处理。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本身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就更加决定了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因此我们必须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紧贴党政工作,着力提高制度内容的科学性、体系的完善性、执行的有效性,努力使制度建设适应时势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要求,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新突破、新成效,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进展,切实实现根除腐败的目标。
当今世界,反腐败是各国政府和执政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国,尽管党和政府在建设廉洁政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反腐倡廉 文章 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 反腐倡廉是我党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腐-败来自于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改革开放以来,腐-败之风愈演愈烈。反腐倡廉,“一靠 教育 ,二靠制度”。要借鉴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 经验 ,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完成这一艰巨的社会工程,创造一个清正廉明、法制健全、高度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
[关键词] 反腐倡廉 道德教化 健全法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 报告 中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反腐倡廉是我们党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当今世界,腐-败现象正在全球曼延,改革开放以来,官员腐-败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近几年各类大案要案不断攀升,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政府大员案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治理腐-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 措施 ,并可借鉴中国的历代及国外反腐倡廉的经验,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
腐-败来自于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孟德斯鸠曾断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曾分析:“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由此可见,腐-败完全是由于公共权力失去约束或社会约束力不够而造成的。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利用权力的职能为己谋私,危害他人及公共利益,结果使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权力走向其反面,成为危及公共利益的权柄,成为贪官污吏发家致福的资本。“千里做官只为财”成为千古“遗训”,西晋的王恺,石崇、宋代的“六贼”(蔡京、朱 勔 、王黼 、李彦、童贯、梁师成)明代的严嵩、清代的和坤,无一不是手握大权,大发横财。和坤被嘉庆皇帝抄出家产共折银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相当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国家财政总收入四千三百五十九万两的五倍,可谓前无古人。建国之初,中央领导特别注重廉政建设,人心清淡,天下太平。但是,改革开放之后,环境和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造就了腐-败现象死灰复燃的契机,各类腐-败案件与日俱增,直接危及国家和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国人对此无不忧心忡忡。纵观历史全局,我们不难分析当代社会腐-败滋生的动因。
首先,社会历史的变革,为各类腐-败现象造就了一定的现实时机。改革开放使我国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国门打开,过去封闭条件下的理性观念也随之瓦解,西方的拜金主义,金钱至上大举登陆。东西方物质生活的强烈反差,从根本上动摇了一些官员的精神意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俘虏。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都处于传统和现代因素的并存交替之中,两种体制两种经济模式并存的混合型体制其明显的缺陷是政治管理机制与经济运行方式缺乏高度的和-谐,利益关系不能圆满调节,身居官位,大权在握的官员们趁机以权谋私,权力与金钱的交易在所难免。这是近十几年来各类腐-败案件不断发生的社会原因。
其次,制度约束力下降,对各级官员的监督明显弱化,这使得贪污腐-败有机可趁。正如____所言;法制不健全,制度上有漏洞,坏人就会趁机横行,好人也无法做好事。建设中国特色面社会主义仍然处在探索之中,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制度只能一步一步地完善。制度的缺陷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分子在制度的空档中频繁作案,危机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反腐倡廉,预防犯罪,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只能边走边治。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腐-败而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不可忽视。
其三,传统的因素和人性的因素,是导致腐-败的内在根源。腐-败具有其历史传统性。上下几千年,腐-败事件不绝于史籍。即使在王朝 清明 ,君主严正肃贪的时代,也未根除腐-败这个毒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是历代贪官的写造。政治清明的年代尚且如此,那么在昏君当道的年代,腐-败渗透朝野,老百姓盼望明君,盼望青天只是一种空想。在一个“权之所在,利亦随之”,官位崇拜侵入民族心理的国度,以权谋私几乎成为社会生活的“金科玉律”,并且具有历史遗传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可谓现代社会的至理 名言 。另一方面,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性中既有仁爱、慈善的一面,也有贪婪、邪-恶的一面。人的自私在适当的环境中很容易显露出来,其结果必然导致因为个人利益而危及他人和社会利益。正如霍尔巴-赫所言:“如果罪过使人幸福的话,人就一定喜欢罪过。”“人对人是狼”(霍布斯语)正是利己主义者的内心独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已成为贪官污吏们的人生信条。当代中国,亡党亡国这类警告对于已经腐-败的特权阶层和贪官污吏来说,只能是对牛弹琴,他们正需要亡党亡国,这样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侵吞国家财产。正是这种传统的腐-败基因和人性的贪婪邪-恶,造就了当代社会一大批腐-败分子,并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人听闻的腐-败事件。如厦门远华公司特大走私案,正是走私分子与腐-败官员联合演出的一幕人间丑剧。
(二)
对于腐-败的治理,中国历代王朝都采取了一系列制约措施。贪官污吏每日每时都在挖空心思为己谋利,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国家政权也每日每时在制定策略,预防和铲除腐-败分子。中国历史从吏治制度的角度分析,是一部精彩的反腐-败历史,前人所提供的吏治之策,现在看来不失为治贪之良方。
中国历史上头脑稍微清醒的皇帝都懂得腐-败对于王朝的重大威胁。侵吞敛财,可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克扣军饷,可以导致军备废弛;卖官鬻 爵必然败坏社会风气;勒索百姓,导致官逼民反,王朝崩溃。唐太宗告诫儿子和百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用以酷刑“剥皮实草”以诫官吏,可谓用心良苦;康熙皇帝认为;“治国之要,莫过于惩贪,至治之道,首在惩戒贪蠹”;雍正皇帝对贪官从不手软,是个名副其实的“抄家皇帝”,他自己言:“贪官惟利是图,必定夺其利他方醒悟;贪官之财来得就不和情理,以不合情理的手段剥夺其财,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不算冤枉!”乾隆皇帝执政六十年,仅封疆大使就诛杀了几十个,索命追财抄贪官的家,叫他们人财两空。这些严厉的吏治措施,确实起到了震撼作用,史载雍正年间,大官守法,小吏清廉成了风气,贪婪之徒,少有不洗心革面的。但是,封建社会是皇帝一人专制,“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根本不可能禁绝腐-败现象。乾隆在世时总觉得贪官越杀越多;雍正皇帝不得已按品级发给官员“养廉银”,试图高-薪-养-廉,结果也不如人意。但在封建社会,能如此不遗余力治理腐-败,确实值得后人称道。
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领导人在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5年毛主席在回答黄炎培提出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的“周期率”时就说:“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监督政府的举措,为建国后各级政府官员的廉政风气开辟了道路,其反腐倡廉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和预防。在全国刚解放时,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告诫:要警惕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打中,并不断进行思想教育,严格规定各级官员的行为准则。二是发现腐-败行为,立即严惩,决不姑息。五十年代张子善、刘青山因为贪污腐化,被处以极刑,这对全党是一个教育,对各类有腐-败观念和行为的官员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三是群众监督,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践证明:群众监督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
从国外反腐-败的举措来看,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监督机构,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实行严格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美、日、德等国家都有类似规定;舆-论监督,许多国家新闻舆-论揭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贿赂行为受法律保护;社会公众舆-论监督,许多国家规定了举报措施和保护奖励举报人的制度。这些经验和措施,也值得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参考和运用。
(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在反腐-败斗争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腐-败与反腐-败是个历史问题,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 方法 分析问题,对于指导今后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腐-败滋生皆因人的因素,因此,反腐-败重在道德教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告诉我们:人具有高度思维能力和意识能动性,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从意识和精神方面造就人的问题是任何社会都不可忽视的。从人的本质来说,并不是天生的善,也不是天生的恶,一切皆由后天决定,皆由社会决定。腐-败根源于社会,根源于历史。霍尔巴-赫说:“造就恶人的并不是自然,而是我们的制度决定了恶人。”根治腐-败,以教化为本。朱元璋劝告官员做廉洁自爱的清官:“朕先教后诛,不是不教而诛,尔等若是不听话,硬是要贪,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在严惩贪官的同时,也奖励那些廉洁奉公的清官。直到临死前,他在遗嘱中写道:“我死后,内外文武白官要竭忠尽智,扶佐新君,安抚百姓,切不可重蹈覆辙,干那些贪脏枉法害民害己的事了。”康熙皇帝自幼熟读儒家经史,对历代王朝的兴衰独有见解,他说:“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做官要奉公守法 、清廉不贪。大官做小官的表率,京官做外官的楷模。大官守法,小官自然清廉,这叫源清流洁;大官不廉,小官自然贪婪,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在惩罚贪官的同时,他用心扶持清官,提升了于成龙,傅拉塔,要百官向他们学习:“你等做官要把廉洁不贪放在第一位,做一个清官多好,不但你在任时百姓敬仰,离任时依依不舍,死后又给你建祠堂永久凭吊,多好呀!从来说百姓最愚但最欺不过,官员贪与不贪,人人有一双眼,有一张口,你不能勉强别人说你好。你等好自为之,做一个清官才好!”
现代社会反腐-败斗争,仍然要注重思想教育。江泽民同志说:“加强教育,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造就廉洁自律的官员队伍,使他们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不为个人利益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以私利而危及全局。这种教化工作在廉政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其次,健全法制以严密控制公职人员。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更大的腐-败。治理腐-败, 必须构筑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来规范权力的运作,使掌握权不能贪,这是反腐倡廉的一条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说:“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完善制度尤为重要。朱元璋登基后,发现各类贪污的情况十分惊人,于是立即下了一道诏书:“奉天承运,为惜民命,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后来,朱元璋花了两年时间,编成了《大诰》一书,该书既反映了他对贪官的态度,办案方法和手段,也是朱元璋发布的进一步整肃贪官的纲领。朱元璋下令宣传这本书,做到每户一册,还抄录其中章节,贴在路旁,供认阅读。他还布告全国,要求老百姓举报有贪污行为的官员,甚至可以将贪官捉赴京师控告,常熟县民陈寿六将贪官拿住赴京面奏,受到皇帝嘉奖。朱元璋参照《唐律》、《宋律》制定了一套适用的《大明律》,他说:“所谓法度,就是朝廷治理天下的原则。”清代的雍正皇帝除了抄家,还十分重视各项 规章制度 的完善和落实,他认为对付贪官光靠杀或光靠教育是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的,而是要从一些制度入手。
总结 历史经验,腐-败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制约它的社会机制。就我们目前的反腐-败斗争而言,完善各项制度尤为重要,法制社会,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必须制定专门针对官员腐-败的“反腐法”,并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从制度上保障对腐-败现象的严格控制和及时打击。各级党委领导下的纪检部门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并适应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需要进行改革,完善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制定和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及官员离任时的审核制度,结合现实,可试行高薪制度和公积金制度,通过“高-薪-养-廉”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标。只要制度健全,反腐-败斗争才有法可依,这是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其三,严格执法加大打击腐-败斗争现象的力度。有法可依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这是自古以来的吏治之道。中国历代王朝对官吏都有一套严格甚至残酷的治理制度,朱元璋发现贪官必诛,甚至“剥皮实草”以儆后任,发誓“杀尽贪官”。可见执法之严厉。康熙皇帝亲政不久,就下令“大计”(全面考核)文武百官,发现问题,立即处罚。雍正皇帝说,惩治只是一种权宜的办法,关键在平时的监督。在制度上规定:文官三年一次“大计”,武官五年一次“军政”(即鉴定),发现问题必须处罚。在打击腐-败方面,乾隆更甚于雍正,雍正在位十三年,杀正三品以上大员只有几个人,而乾隆杀了布政使以上督抚封疆大吏三十多人,府州县下级官员不计其数,见到贪官犯罪名册,他朱笔一挥即行正法:“此等贪酋如不加惩创,国法安在?”从我国目前惩治腐-败分析,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打击不及时,有的贪官怎么也打不倒,甚至升官。二是处理刚性不足,弹性过大,使许多贪官蒙混过关。三是处理腐-败案件受到各种干扰,查处程序环节过多,各种因素互相制约,不易保密,许多案件无法正常处理,举报人员、办案人员甚至受到威胁和打击报复,因此,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检查制度执行情况,违法必究,决不能让腐-败分子漏网。否则,法律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法律条文再多,对于惩治腐-败只能纸上谈兵,无所作为。
最后,任用官吏必须严格把关,这是治理腐-败的起点,也是预防腐-败的关键。科举取仕曾是封建王朝把握用人关的措施,在人才选拔方面既注重才,更注重德,做到德才兼备,至今仍然不失为选贤用能的明智之举。开明的皇帝对官吏选拔十分重视,每到开科取仕,皇帝必亲临,有的甚至亲自出题阅卷,客观上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从我国的官员任用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选拔途径不规范,用人标准不明确“任人为亲”无法消除,国家对此没有系统的成为法规,这就导致在反腐-败源头上无法把关,使许多本质较差的人混入了官员队伍,其结果必然造就大批的贪官污吏。因此,必须在用人制度上进行改革,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公开招聘公职人员。这种公开性,可以加强社会透明度,也为选贤用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途径。二是严格考试制度,选拔公职人员必须严格考试,达到标准方可任用。三是加强考核和审查,对各级公职人员必须规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不可流于形式。四是制定辞退办法,对不合格的公职人员一律辞退。建立职务回避制度,职务轮换制度,规范公职人员的日常行为,使反腐倡廉在源头上得以制约并贯穿于吏治制度的始终。
反腐倡廉既是个历史问题,又是现实的重大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既有全球反腐-败的共同特性,又有中国特色。因此,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经验教训。中国历史上每当王朝面临困境的时候,往往进行“变法”,其目标之一是为了打击贪官污吏,但在变法过程中又产生新的腐-败,这一历史现象发人深思。反腐倡廉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必须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同腐-败分子作斗争,以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使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清正廉明,法制健全,高度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时代。
尊敬的党组织:
近日来看了许多关于反腐方面的文章,颇有感触,这里汇报如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古谚。人们也常常将它奉为真理。但是,近墨者就一定黑吗?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应当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而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由此看来,“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肮脏的环境常常是个大染缸,使人不知不觉腐化变质。例如,解放前有个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以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文坛,但他到了十里洋场后,受那种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纸醉金迷的生活来了。此可谓“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 但是如果因此就断言“近墨者黑”,就不免太绝对化了。同样是从半殖民地半建设社会出来的鲁迅,就非但没有因为黑暗而消沉,反而以笔为枪,向那个他深深厌恶的黑暗社会世界开火。他对那种“浓黑的悲凉”是深深体味过的,可谓“近墨”了,但他不但不黑,还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样高洁。像这样的人物是很多的,他们可谓“中国的脊梁”。因此,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到底黑不黑,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如果一个人意志薄弱,在好的环境里也未必能成材,一到坏环境中更是同流合污了。可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品格高尚,在肮脏的环境中不但不会受其污染,反而更能显示其高风亮节。前段时期曾有一股行贿受贿的歪风在社会上吹过,尽管并不强大,有的干部还是受了影响,心灵的天平向金钱倾斜了。但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却保持了廉洁的作风,只为群众,不为个人,“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作出了表率。这种近墨而不黑的精神令人敬仰。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风气总的来说是很好的,但由于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的地方还不尽完善,甚至也会在小范围内出现不好的环境,对此,我们不仅不能躲避,而且应当用行动去改造它。《陈毅市长》中的陈毅有一段话:“我听说上海是个染缸,谁跌进去谁就会被染黑,我倒想看看,是它把我陈毅染黑,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一个红彤彤的新上海!”这才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不仅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要把那些肮脏的角落打扫干净,让我们的整个社会更加完善,更加美好!
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产物,存在于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家。它的出现,破坏了民众信念、社会公平、国家体制,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反腐倡廉探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有关反腐倡廉探讨的论文篇一 《对“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 摘要:贪腐现象在当今社会极为普遍,危害深远,不治不行。本文从社会现状入手,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对原因、对症下药。 关键词:贪污腐败;现状;原因;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2104(2013) 贪腐问题目前已成为顽症。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各有所不同,危害及深。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贪腐问题愈演愈烈,呈蔓延趋势,直接损害着党的形象,伤害着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时候。提倡廉政、惩治腐败,已迫在眉睫,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反腐倡廉的现状 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对贪腐问题一直是立场坚定,并不遗余力的同腐败分子作斗争。如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会首次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意预防”反腐倡廉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七大,又把这一方针写进新修订的党章,先后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等文件,《反腐倡廉宣传 教育 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的意见》、《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法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显现出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重大决策,取得了成效。 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 报告 ,十年间,我党查出了__、陈良宇、刘志军、林世成、郑莜萸、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康日新、黄瑶、许宗衡等大案要案;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已有66.8万余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24584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近日,__已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以来,又查出一批违纪违规干部。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兼太原市公安局局长亚力,因其之子李正源涉嫌醉驾殴打执法交警等被停职,接受调查;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深圳市原副市长梁道行,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调查;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因给情妇 承诺书 网贴,山东省纪委已经立案调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王有明,因腐败问题被查出,已经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原广东省揭阳市委书记、现广东省人大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弘平,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广东省英德市政府副秘书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因涉嫌徇私枉法和严重经济问题纪检部门立案调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广东省水利厅原副厅长)吕英明,因涉嫌严重经济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因不雅视频有关问题,被免去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职务,并对其立案调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朱渭平,因生活腐败和严重经济问题,被江苏省纪委双规等27名厅局级以上干部。正如党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这也充分表明了我党在惩治腐败问题的决心。 二、贪腐问题的原因 党的报告和中央纪委向党的的 工作报告 ,全面 总结 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绩。但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贪腐问题还没有彻底得到遏制,今后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为了解决好贪腐问题,我们首先是查明存在贪腐屡禁不止的原因,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再采取必要、有效的 措施 加以遏制。 (一)从我国目前查出的贪腐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传统的政体中,人治、家长制的作风占主导地位,导致“一把手”腐败,并趋于上升。如:__、许宗衡腐败案等。 第二、涉案官员有的“带病”上岗、有的“带病”部门之间调整工作岗位、有的“带病”被提拔。如: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王有明腐败案,是因山西省晋城市担任国土资源局长期间的贪腐问题被查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广东省水利厅原副厅长)吕英明,因涉嫌严重经济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记者在广东省政府网站看到,去年10月份省政府任命官员名单上有吕英明的名字,任命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吕英明的任命通知是去年11月8日下达,吕英明从上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到被纪委调查,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第三、国内贪腐国外洗钱、消费。2010年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 18224 件,同比增加 0.2%;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 2723 人, 同比增加 2%,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 1282 人,追缴赃款赃物计 74 亿元。贪污、挪用、逃资海外、公款消费……光是吞噬国有资产的方式就不可胜数,例如近期发生的江西贫困县财政局官员套取约近亿元资金携老婆潜逃案件,震惊全国。 第四、腐败分子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生活上的富有和享乐,向资本积累型转化,他们的贪腐资金从几万元上升到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上亿元。如:江西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吴志明受贿金额高达4732万元,称为“江西第一贪”。再如:据记者了解,朱渭平被调查共涉及两大原因,一是其生活腐败,有多名情人,其二因有企业界人士实名举报,或涉及贪腐资金上亿元。朱于9月底被双规之后,纪委调查组人员在其家中搜出存折和房产证若干。 第五、我国纪检监察机关每年查办腐败案件和腐败人数同比均为上升。如:2010 年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同比增加 0.2%,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同比增加 2%,这说明腐败分子前赴后继,这边腐败被查处,那边腐败还在滋生。表明我国腐败已经进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增长期,出现了笑廉不笑贪的社会风气。 第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腐败的手段更隐蔽。如: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受益人为达到中标目的,他们串通其他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陪标,已成潜规则。再如:腐败分子为隐蔽资产,躲避房产实名制登记,他们利用假户口、假身份证办理房产证,事情败露后,出现了房姐、房妹、房嫂、房祖宗。 (二)从已经暴露的腐败问题和贪腐特征来看,滋生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不健全是滋生腐败的原因之一。从已经出现的腐败现象来看,好像是人的素质问题,但实质上是制度缺失引起的。一是制度不配套,偏重制定要求式的实体制度,而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保障制度相对缺乏,致使一些制度执行起来弹性很大,容易变形走样;再是监督制度的制度、监督权力的权力偏软,使得一些制度成了摆设。主要表现在:一是,按照规定在岗的国家公务员、领导干部,他们每年是要进行考核的,可这些“带病”的公务员、领导干部又是怎样被考核过关的呢?干部的升迁、任免按规定是要进行推荐、考察、公示、组织批准等程序的,可这些 “带病”的干部又是怎样能进行部门之间工作岗位调整、甚至被提拔呢?二是每个国家公务员、领导干部都有廉政承诺,要定期签订廉政协议,建立廉政档案,可他们腐败了,这些承诺、协议都成了废纸一张。三是现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只要求申报个人工资,不要求申报家庭;只申报劳务收入,不申报非劳务收入……导致一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流于形式。 2、监督不力这是滋生腐败的原因之二。从这些年的腐败案例来看,腐败现象产生于监督不力或无监督状况中,尤其是对主要领导干部,上级监督部门距离远听回报,每年廉政考核了事;同级监督部门怕丢乌纱帽,不敢管;普通老百姓难易靠近领导,管不了;新闻媒体监督有风险,阻力大。这样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力,可以监督绝对的权力是必然导致腐败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一是上级监督部门平时发文件、听汇报,年终对所属考核合格即可完成任务,民不告,官不揪;二是同级监督部门的人权、财权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的手里攒着,你敢吗?三是下级官员一部分人想让上级领导提拔重用,你能吗?另一部分人是事不关己,当老好人,你好、他好、大家都好,他们对自己的领导年终考核投票没有不合格的;四是老百姓对自己的父母官难以靠近,你找他时,或被拒在大门外,他下乡视察时要黄土铺路、警车开道,要地方官员护着,老百姓只有欢迎的份,能说实话吗?五是新闻监督,要么领导没时间,要么领导不在家,推三阻四。 3、思想教育缺失,道德观念差,这是滋生腐败原因之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先进的、腐朽的思想观念流入我国,先进的 经验 技术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腐朽的思想观念同我国封建的、旧的传统意识相融合,滋生了腐败的土壤。致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陷入腐败的泥潭。如:江西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吴志明沦为“江西第一贪”,案发后,在《悔过书》中写到:“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一开始就是追求当官发财、大富大贵”,“只有自我、只顾自我、只为自我的思想深入到我骨髓里”。 三、遏制贪腐问题的主要途径 反腐倡廉建设已刻不容缓,以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期盼,回应时代的迫切呼唤,适应形势的客观需要。 1、强化反腐倡廉教育,牢固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主要是:(1)教育要贯穿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深化理想信念、廉洁从政、廉洁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2)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融入领导干部的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3)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通过廉政教育基地建设,进行对勤政廉政先进典型的宣传,树立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反腐败的信心。 2、强化制度建设,使制度真正成为权力的“笼子”。主要是:(1)完善领导干部任免、提拔制度,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直接选举范围,解决“带病”干部被提拔重用的问题。(2)完善重大问题决策制度,杜绝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脱离实际,一个人说了算造成决策失误。(3)完善公务员、领导干部考核和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度,使他们权利真正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解决干部“带病”在岗问题。(4)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以维护党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5)完善党员干部监督制度,解决上级监督部门管得到,同级监督部门敢于管,新闻监督无风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问题。 3、强化监督机制,使权利真正装进制度这个“笼子”里。主要是:(1)对现有的监督部门实施机构设置、人员配制、经费配备等由中央统一管理或效仿香港廉政公署工作机制,解决同级监督部门监督软的问题。(2)对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和办案水平。(3)鼓励新闻部门参与监督,对扰乱新闻部门正常监督调查者,坚决依法惩治。(4)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畅通监督 渠道 ,奖励监督有功人员等。 4、强化与国际组织合作,切断腐败分子国内贪腐国外洗钱、消费链条。主要是:(1)、遣返犯罪分子,进行法律制裁,让贪腐分子打消潜逃幻想。(2)返还贪腐资金,减少国家经济损失。 5、加大处罚力度。2013年新交规的出台,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提出处罚力度过大等质疑,但毋庸置疑的是效果很好,擅闯红灯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事故率也下降不少。那么治理贪腐为何不能借鉴?对于经核实的贪污腐败案件,可以加大处罚力度,以儆效尤,让其他想贪的;已经贪,还想继续贪的不敢再贪。 社会贪污腐败现象的治理无法一蹴而就,要想做到标本兼治,不仅要从体制、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更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从保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逐渐形成一条从制度约束到道德约束,从紧靠政府部门查办到基层人民群众参与的链条,才能切实有效的控制贪污腐败现象。
一个领导干部,组织培养起来很不容易,但自己要堕落下去却很容易。干部堕落,受到处理,个人断送政治前途固然令人惋惜,但党组织受到的伤害同样不能小觑。因此,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着眼于未雨绸缪,坚持抓早抓小,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大祸。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使我们党的组织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 发生腐败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放松个人主观世界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具有“想腐败”的思想动机;权力制衡的机制还不够健全,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使领导干部存在“能腐败”的客观条件;对腐败行为的及时发现、严厉惩处的方法、措施和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使领导干部诱发“敢腐败”的侥幸心理。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既是反腐倡廉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进一步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基本路径。 实践证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得比较好的人,有良好党性和敬业精神的人,就比较能做到自律,就能顶住诱惑。让领导干部“不想腐”,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常补理想信念之“钙”,形成“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持续不断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其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自觉地限制私欲的膨胀,从而达到清正廉洁的目的。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严以律己,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名利、金钱、女色的诱惑,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 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避免一些地方存在的“牛栏关猫”式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才能让公共权力真正用于公众。让领导干部“不能腐”,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从完善机制入手,形成一整套“不能腐”的严格制度体系,使腐败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尽快形成使腐败分子难以得逞的体制、机制、法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拓宽监督渠道,也就是通过一整套完备的制度、法制和机制规范领导干部对公共权力的使用,使其难以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运用严刑峻法对腐败分子实行严厉的制裁,让腐败分子在政治和经济上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使那些利欲熏心、胆大妄为之徒断然止步。让领导干部“不敢腐”,就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大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使行政权力的运行处于众目睽睽之下,避免“暗箱操作”,一旦出现腐败现象,有畅通、敏捷的检举、控告、罢免等制度来揭发和制止这种行为,不使腐败分子“痛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而是使腐败分子“提心吊胆一阵子,痛苦折磨一辈子”。
反腐倡廉,不仅是某些人的工作,它还需要全民动员,只有大家行动起来,对大官小官挂起一面疏而不漏的网,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反腐 文章 带题目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党中央明确指出:把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作为党的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是十分必要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权利的归属、权力的使用、权力的服务方向。
一、为什么要强调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历史证明没有管理,不论是一个部门、一个国家都将成为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没有方向。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党艰难得多。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今天,我们党的建设和监督的客观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不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违法犯罪。加上我们的一些党组织面对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中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我们的一些部门单位仍然存在治党不严、用人不当的问题,且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凸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是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掌好权,使我们的党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使我们的党更加英明伟大,充满朝气,有强大的凝聚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怎样正确认识把握权力观
我们所要树立的正确权力观,应该从权力的性质来看,我们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信任,人民的重托,用之于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服务,而决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否则人民可以收回这个权利。我们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同时要始终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现在有少数同志之所以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反原则逃避监督。
本来,谁授予权利,就应当为谁服务,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但是,在极少数党员干部的心目中,“为谁服务”的问题却成了一个问题,主要存在着三种偏差:
第一种认识偏差,就是“谁能决定我的升迁。我就信赖于谁,服务于谁。”当今党内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等现象是怎么出来的呢?一是同用人选人的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一是同这种对权力目的认识偏差有关,说到底,就是对“权力从何而来”的问题,没有从理论上真正搞清楚。各级干部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呢?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群众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公共权力授权给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则是公共权力的具体实现者。我们的许多党政干部,除了上级政府任免之外,有些是经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或以其他方式征求民意才被授予一定的权利,而绝不是个别领导随意给予的,这一点作为有权利的人必须牢牢记住。
第二种认识偏差,就是“手中的权力是我个人奋斗得来的。”这种认识,我们也要具体分析。至少有三条必须看到:一是任何个人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确有个人勤奋学习、奋发工作的因素,但在你奋斗的过程中,你个人的努力离不开同事的帮助,离不开集体的关心,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二是要看一个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固然有个人主观努力并创造因素,但确实有历史机遇的因素。我们现在的干部队伍,确实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但是由于干部队伍结构是宝塔形的又要考虑到干部队伍的稳定。很多同志没有能够升迁,并不都是因为能力和水平问题,这与机遇分不开的。再有一条就是你不管在什么领导岗位,不管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手中的权力只能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能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不仅关系到你个人的进步、成长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那种认为“手中的权力是个人奋斗得来”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正确的权力观的。
第三种认识偏差,就是“在我负责的一亩三分地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种对权力使用的错误认识,是同权力监督的错误认识分不开。当前利用手中权力独断专行破坏民主集中制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办事一挥手”,有损党的威信,有损党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搞任人唯亲;二是在重大经济决策上搞个人说了算,也有个别人认为,我一不贪污,二不受贿,顶多算决策错误,没有什么了不起。这种认识非常错误的。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具有同等的危害性,同样要受到严厉惩处。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看成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专横跋扈、为所欲为、自以为是、拒绝监督,总有一天会犯错误的,总有一天受到人民的唾弃。
总之,我们所要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具有非常鲜明的“公共性”。为的是要有“公信力”,立足于为民办实事。这种“公共性”的主要体现一是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二是手中的权力切不能为个人或小团体牟利,而应该最大限度地为人民服务;三是手中的权力只能按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来行事,要认认真真查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把手中的权力,自觉严格地置于人民监督之下。
三、如何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说到底,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权力的诱惑力,金钱的刺激力等更要求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做到:
(一)要加强学习。加强学习对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现象很有益处。当前要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现在的环境比过去复杂多了,各种诱惑和考验比以前严峻多了,特别是关键岗位、敏感岗位和行业,包括“一把手”岗位,可以说是“高风险”的岗位。事实证明,有一些过去表现很出色的同志在复杂情况下迷失方向,堕落成腐败分子,根本教训就是长期不重视学习,不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想得多了,结果私欲膨胀为所欲为。为此我们要牢记胡锦涛在中纪会上提出树立正确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并付之于行动之中。
(二)要加强修养。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的一大长处和优势。刘少奇同志写了一本《论共产党员修养》, 教育 和影响了几代共产党人。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和干部要讲个人修养;党执政了,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员和干部同样要讲个人修养。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堕落。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考验越多。我们要头脑清醒,警钟长鸣,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无论在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都要坚持做到“四慎”:
首先要“慎权”。要慎重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人民掌好权。有的党员干部刚开始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比较谨慎,能客观看待自己,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但是,当工作做出了成绩,周围赞扬的话多了以后,就开始飘飘然然,再下去是居功自傲起来,把成绩当成向组织、向群众讨价还价的资本,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
其次要“慎欲”。荷兰哲学家斯宾纳莎说:“欲望即人的本质,有什么样的欲望可看出什么样的人。”牢记不计名利,不贪钱财,不近美色,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高尚情操,要做到三个“不”也不是那么容易。人非草木,都有“七情六欲”。但是,手中有了权,认为就可以随心所欲,放纵自己,自以为是,做出一些出格和越轨的事,那非栽跟头不可。
第三要“慎情”。要不为人情所扰,不为亲情所动,不为友情所左右,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正常的亲情、友情往来,是无可非厚的。我们许多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也对搞特殊化有反感,但是一旦遇到事情有觉得情面难却,有的随乡入俗,有的听其自然。实际上所谓的风气就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为党的干部,不论权力大小都要从自己做起,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可以讲情面,什么事不可以讲情面。做好说服工作,坚持原则,采取适当方式,终究可以得到亲属、朋友的理解。
第四要“慎独”。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要能够自我约束,洁身自好。当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出现了“三股歪风”,一股是萎靡之风,一股是送礼之风,一股是“作秀”之风。这三股歪风中,最难抵制的是送礼收礼之风,因为它带有隐蔽性,带有潜在的危险性。问题的严重性和危险性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认为接受这样的钱,不过是“灰色收入”,“人之常情”,拿了,玩了还心安理得。所以,关键是党员干部能够自我约束,管住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伸手,把得住嘴巴,抗得住诱惑,以高尚的人格力量,保证人民给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
(三)要接受监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自觉接受监督是非常必要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自觉接受来自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当前体制、机制、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自觉接受监督这一条,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自律和接受监督,重点就是要认真对待和处理好与配偶子女的关系,认真对待和处理好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关系;认真对待和处理好商业人员敏感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关系,真正做到不越界、不离谱、不出格、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要的东西不要,不该玩的场所不去。身先士卒,带头自律,自觉接受监督。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正确和党的政策英明,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对党有一定的感情。在信息畅通的今天,如果少数干部一时的感情用事,势必会造成决策失误引起连锁反应,使之工作难以开展,造成政府公信力失衡,干部威信下降和不和谐的因素,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权利的运用和操作更要体现公平、公开、公正,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高工作开展的通畅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政策、政府权力、干部形象的可信度,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为民之事,树立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清廉的良好形象,乐当人民的好公仆。周市镇党校二00七年三月
腐败可以说是权力的“影子”,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这种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性以及变成现实性的程度。要使腐败不成为现实或使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必须对权力施加某种限制,而能不能有效限权则取决于采取何种策略与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反腐败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有效控权、限权途径的历史,走过了一条从自律到制约再到制衡的道路。
自律及其限度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较长时间里,控权的基本思路是诉诸思想道德教育和公职人员的自律。曾几何时,凡查出一个贪官,在分析他变质的原因时往往是“受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放松主观世界改造”等等。既然腐败原因被归结为思想认识,所以相应的反腐手段则是教育,把腐败分子的劣迹制作成警示片让大家观看,或者到问题比较严重时开展集中的思想整治活动。
自律控权、思想反腐背后隐含的是人性善假定或官性善假定。比如,我们误将理想当作现实,以为公共机构不会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公职人员是一群“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但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排斥约束的属性,要求权力自我约束,无疑是“与虎谋皮”;同理,要求权力自我监督,也不符合监督的本义,因为监督内含有他律的精神。
单向度制约的困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依靠自律防腐逐步转为主要依靠外部制约。从全国党代会 报告 来看,十四大报告中尚未出现“制约”一词;十五大报告则提出要“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明确了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努力方向和权力监督的重点环节。
然而,在实践中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却演变为上级权力对下级权力的单向度制约,具体表现为权力的上收或纵向集权。在行政领域,是以垂直化管理为手段将地方政府的权力上收。实行中央或省级垂直管理的系统不断增加,涉及海关、金融、外汇、海事、工商、税务、质检、食药、土地、烟草、盐业、环保、统计等30多个部门。针对乡村基层腐败,许多地方则推出了“村财镇(乡)管”体制,由乡镇政府出面直接控制村委会财务,以扭转村级财务混乱局面。针对县委书记腐败,一些省份则采用省管办法,直接介入县委书记的考察和任免。针对用人上的腐败,组织部门也采用“大包大揽”做法,深度介入到各个系统、各个单位的干部提名、考察、招录、考核等各个环节。特别是对法院、检察院、纪委监察系统的主要领导实行“空降”或“异地交流”,通过控制人事权来实现对这些领域的监控。
纵向集权式反腐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一,抑制下级机构的自主性,强化“等靠要”思想,上级和下级两方面的积极性变为上级一方面的积极性。第二,削弱下级机构的治理能力,由于人权、财权、事权上收,基层和地方管理主体被肢解,无力对民众需求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基层和地方治理的窘境最终会影响到执政党和政府的合法性。第三,加重上级机构的负荷。上级对下级的不信任导致扩权和事无巨细地监管,而扩权和事无巨细的监管导致上级管理幅度剧增。以少数来制约、监督多数,结果要么是“顾此失彼”,要么是“鞭长莫及”。比如,一个省级组织部门要面对数百个厅局级单位、数千名厅局级干部、上万名厅局级后备干部,不论 其它 ,单从工作量就可以想象其管理的难度。在管不过来且不知情的情况下,“带病提拔”现象便难以根除。
通过上级集权来对下级进行制约监督同样反映的是一种性善论。与自律治腐策略不同之处在于,自律策略建立在全体公职人员可以通过教育、自我觉悟用好手中权力的假定之上,而集权治腐策略则假定下级机构和人员是恶的,是会出问题的,而上级机构和人员是善的,是不会出问题的。事实是,当权力上移、上级机构和人员拥有更多权力的时候,他们出问题的概率也会迅速增加,“分散的腐败”被“集中的腐败”所取代。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不断被查处(如“郑筱萸案”),县处级以上“一把手”犯案已占被查办的县处级以上干部的近40%(如“陈良宇案”)就是明证。
呼之欲出的制衡
由于认识上的简单化,长期以来我们把制衡视为西方“三权分立”的伴随物,在批判“三权分立”的时候把制衡一起否定掉。所以,在正式文献中很难找到“制衡”这个词,即便有也是一个贬义词。但我们可以找到带有制衡意思的近似表达——“相互制约”。《宪法》规定,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十七大报告进而用“司法职权配置”来表达司法权力之间的改革要求。这意味着,在司法系统,相互制约不再局限于办理刑事案件方面,而是扩展到各个方面。十七大报告还在更大的层面上提出了优化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即“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将权力一分为三并使之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可以说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对于从制度上控权限权具有深远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制衡”已正式出现在党的文件和领导讲话中。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先使用了“制衡”一词,要求形成企业内部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2008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了“制衡力”的概念,提出要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
制衡原则对政治组织的治理结构或权力配置提出了新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优化三种关系:首先,成员与组织的关系。成员或直接或间接(通过代表)有表达和实现共同意志的权利,相应地组织有尊重这些权利的义务;反过来,成员有遵守和执行经民主和法定程序作出的决策的义务,组织有维护这些决策权威性的权力。其次,组织内部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决策、执行、监督的关系。决策应充分发扬民主,执行应注重效率,监督应强调严肃权威。最后,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关系。应明晰各自权限范围,既不以下犯上,也不以上侵下。
合理的治理结构不仅是对现代企业的要求,而且是对现代政府、政党、基层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的要求。在成员的选举权、表达权、知情权落空的时候,组织便会游离于成员意志之外。在最高决策机关虚位、监督机关缺失或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必然导致执行机关“坐大”。在上级大包大揽的时候,下级组织则无主动担责的积极性。如果下级组织的治理结构不完善,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权力异化问题。
从分解权力和权力制衡入手来控权防腐,在实践中已初露端倪。比如,近些年来“村官”成为腐败的重要群体。“村官”犯罪的制度原因是在基层群众自治结构中有决策机关(村民代表大会)和执行机关(村委会),但缺乏专门的监督机关;由于村民代表大会非常任,因而也无法对村委会进行有效监督。为从制度上防范“村官”腐败,一些地方出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机构,专司对村委会的日常监督。这些制度创新已经写入正在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类似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制度性缺失在其它领域也可以看到,所以这些领域的改革也必然要遵循基层制度变革的逻辑。这或许是改革开放后又一次“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不同的是,前一次发生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联产承包”),这一次发生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责任编辑:年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员工朋友们:大家好!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用心唱响廉洁之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我们尽享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无法忘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现在的我们正朝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目标不断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共同去描绘,光明的前景需要我们共同去开创。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个个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纷纷落马,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相信大家对被人们称为“贪官总司令”的原贵州省省委书记刘方仁一定还记忆犹新。他的案子现已尘埃落定,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沉重而久远。从1995年3月至2002年2月,刘方仁在担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和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并伙同其儿媳易阳,先后22次非法收受他人人民币661万元、美元1.99万元,共计折合人民币677万余元。相对于贵州孱弱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数以万计生活在大山里尚未解决温饱的贵州农民而言,这是怎样的一个天文数字啊!还有卢万里、胡长清、成克杰、毕玉玺……这一个个贪官的名字,诉说着反贪工作的严峻形势,反映了人们对廉洁从业的真情呼唤!听到这里,在座的各位也许会有疑问,我们只是一家企业,与地方政府和各级机关相比,廉政、勤政怎么能提到这么高的位置呢?其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厦,离不开我们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虽然身处企业,但是企业的腾飞与发展,离不开我们勤奋工作,廉洁从业,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因此,如何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做到勤政廉政,不仅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需要真心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我们每一名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不平凡的春天里,全党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厂也根据也上级党委的安排与部署,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此项活动。可以说,先进性教育活动犹如一支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无悔的青春!如今,市场经济浪潮风起云涌,各种利益和诱惑不断交织,人们的思想意识更趋多元化,来自各种渠道的挑战和考验让人目不暇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背景下,***厂纪委开展了这次以“倡导廉洁文化,促进廉洁从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应当说,演讲比赛的举行,犹如这个盛夏里的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在重温那些清正廉洁的楷模的先进事迹、感受心灵的震撼的同时,认真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勤政廉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更加稳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走进漫长的历史长廊,纵观我国封建文明历史中十几个王朝的兴衰沉浮,其最后没落直至灭亡的原因都与腐败脱不了干系。腐败之害由此可见。重新翻阅一代廉吏包公、于谦感人至深的沧桑画卷,我的认识一次次得到升华,我的思想一次次得到洗礼;再次观看郑培民、牛玉儒先进事迹的教育片,我的热泪一次次涌上,我的心里一次次感慨……如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所言,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腐败猛于虎,这已经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形成的共识。这一点,从我们今天举行的这次演讲比赛上同样可以得到有力的印证。说到这里,我不能不提到我们**人乃至在座的所有**区人民的骄傲--人民的好法官蒋庆。虽然她离开我们一年多了,但是他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我依然铭记于心。在16年的工作生涯中,她始终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钱不可贪,文不可抄,师不可骂,友不可卖,官不可讨,上不可媚,下不可慢,风不可追,天不可欺。这普普通通的几句话,是蒋庆同志朴素而又平凡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映射出蒋庆同志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然而年仅38岁的年轻法官,在去年5月12日,被自己审判并长期帮教过的罪犯残忍地报复杀害,留下了年迈的老母亲和年仅10岁的儿子,她用自己的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司法为民、清正廉洁的壮丽篇章,弹奏了一首新时期人民法官的颂歌。当我再次重温这些感人的事,我的内心突然萌发出一个想法,我要去看看这个受人爱戴、令人感动的普普通通的好法官。在今年的8月17日,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民传统的七月半。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独自一人,捧着一束最廉价的鲜花,带着一颗最真诚的心来到蒋大姐的墓前。当我看到那铺满鲜花的墓前,那张依然灿烂的笑容,深深打动了我,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哭了,我真的哭了。因为那些鲜花是和我一样被他感动的陌生人默默为他献上的。我一句话没说,微微低下头,眼眶里含着感动的泪水,呆呆站在她的墓前,心里默默念着那首专为她写的诗:一年前你走了走的那样突然来不及与同事握手来不及与家人道别来不及给孩子最后一个亲吻是的你走了走的那么遥远走的那么悲壮遥远得隔离了整整一个世界悲壮得震撼了亿万人的心快一年了你一切可好想同事了吗想家人了吗想孩子了吗冥冥之中你是否有太多的牵挂是否有太多的遗憾是否有太多的留恋知道吗你年迈的婆婆正捧着照片对着儿媳妇泪流满面你刚强的丈夫正手扶门框将妻子默默的思念你幼小的孩儿正奔跑在雨中把母亲深情的呼唤你亲爱的同事正加倍努力以一流的业绩慰籍战友的英灵蒋大姐请允许我点燃一注心灵的香火寄托心中的思念这首诗短短的几句话,寄托着众多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体现出她的爱岗敬业、司法公正、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仅是人民法官职业人格的典范,也是我们其他的行业学习的榜样。对照社会上的腐败大案,我们不敢懈怠;审视身边的廉洁环境,我们任重道远。如果说,过去的成绩归功于我厂有一个良好的勤政廉政的环境,归功于我们有一支廉洁从业、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的话,那么,未来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更加需要我们发挥无私奉献,勤政廉政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企业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亲爱的朋友们,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就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以务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廉洁的作风投入企业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共同创造中铝贵州分公司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