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1海洋科研和海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历来,我国非常重视海洋科学研究,通过提高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技术,增加渔业产量;通过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环境监测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通过建造装备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多次赴南极和北极考察,实施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逐年提升。目前,我国把海洋高新技术定义为:海洋监测和探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模拟系统技术、海洋深潜技术、大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海洋能源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技术十一方面[2]。经过对国家海洋经济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情况的研究和总结得出:目前,我国海上海洋深潜技术、海洋油气田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等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列出了我国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已取得的成就和将来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3]。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截止2011年,全国共有各类高职院校1228所,其中涉海类院校仅为沿海省市的交通、海事、海运、水产类院校,其他院校举办的涉海类专业寥寥无几。另外,通过对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和每年核定公布的目录外专业情况研究:我国约有54个涉海专业,占目录内专业总数532个和2011年目录外专业总数452个的5%[4-5]。
2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在我国今年批复的山东、浙江、广东三个沿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验区)的规划中和自1990年起先后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及最近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中,海洋经济已作为核心发展的要素被不断重视和提升[6-8]。产业与海洋经济的关系。在三个产业中,除第三产业涉及的海洋经济内容我国有比较好的基础外,其他许多产业都是海洋新兴产业,均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而通过对教育部高职高专目录内和目录外专业的研究,目前已开设的涉海专业主要涉及的产业和内容如所示。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在海洋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中,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第一、二产业几乎没有开设涉海类专业,而第三产业中已开设了交通运输大类,其中有水上运输类、港口运输类25个专业;还开设了旅游大类,其中有旅游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15个专业,但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涉海专业;在其他设置的专业大类中也有少数涉海或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专业,如涉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港口水利、国际贸易等大类的相关专业,但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基本上为空白。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涉海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严重滞后,涉海类专业数量少,覆盖面窄,除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较齐外,针对第一、第二产业涉海专业几乎没有,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如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生态和远洋渔业基本上为空白。
3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的战略思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我国明确了“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9]。同时,我国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的规划也明确了相关需要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更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如何培养满足区域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各院校需要认真思考的战略问题。通过上述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和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研究,对如何加强涉海专业建设,需要各院校在下列产业发展中予以认真思考,以加快海洋经济人才的培养,满足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第一产业:现代远洋渔业、现代水产养殖业和渔业增殖业。随着我国沿海海洋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沿海海洋环境的恶化,中日渔业协议、中韩渔业协议的进一步实施,我国沿海和近海渔业作业环境日益减少,国家已开始实施了远洋渔业的发展战略。但由于沿海传统渔业人口的减少,远洋渔船航线设备和捕捞设备等的现代化,再加上需要外语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等,远洋渔船的高级船员数量和素质满足不了不断发展壮大的远洋渔船船队需要。同时,现代化养殖业和海洋牧场的建设需要一批懂海洋环境保护、海岸工程和海水养殖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洋牧场管理技术、远洋捕捞技术、远洋渔业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第二产业:海洋能源、海洋矿产、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水利用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这些行业主要涉及资源、能源的开发,制造和建筑工程业等,属于工科类。目前,这些行业的相关专业在陆地工程中都有设置,但没有针对海洋的;另外,由于我国这些产业还没有成型,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还仅为高端人才,即研究型本科以上学历。因此,这类专业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原专业的基础上突出海洋开发和应用的内容,改造原专业并突出海洋的特色,如海洋石油勘探、海洋天然气开发、海洋水产品精加工技术、海洋再生能源技术等;二是根据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岸工程防腐技术等专业。第三产业:海洋运输物流业、港航物流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目前,在这些行业已开设了较齐全的相关专业,而且专业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类专业建设主要也有三种方式:一是做精做强,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机械和业务管理等专业;二是调整专业方向和内容,特别是旅游业,如把酒店管理和烹饪技术等专业转型为滨海酒店、度假村管理、海洋食品烹饪技术、滨海旅游项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三是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设置新的专业,如邮轮管理和服务技术、游艇管理和服务技术、港口物流技术等专业。
4总结
海洋经济作为我国本世纪和下一世纪发展的重点已被国家列入了“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而且将在今后予以大力发展。而作为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如何符合海洋经济发展设置相关涉海专业,如何把现有专业改造成涉海专业,如何结合区域和地方海洋产业发展做强现有的涉海专业,这些均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予以认真研究和思考。而对沿海区域的高职院校更是要借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东风,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加强涉海专业建设,通过不断设置和调整专业,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海洋经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
啥题目啊?老师一般会给参考题目的吧
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问题——重点以上海为例首先,我国陆地资源紧缺,且对能源资源需求日增。我国陆地主要资源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我国海洋开发落后。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且过度开发的海域污染严重。因此,我们小组希望通过对上海市的有关海洋经济的各方面问题的探讨,来反观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问题和为中国其他沿海城市提供发展参照。我国有关海洋经济政策法规及分析首先,国际上规范国际海洋开发活动的主要法律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建立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资源开发新制度。而我国则于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签有各类合作条约,包括《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而国内,则在今年内,不断提高了对海洋经济的关注和开发,国家海洋局出台了各类政策要求强化专项用海规划及其项目管理,加快海洋经济开发和发展。在此以上海为例,上海则以洋山深水港为主要优势,开展了各项海洋经济的开发发展。提出了“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重大战略,要将上海建设成太平洋西岸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城市。国家也给了洋山深水港很多优惠政策,曾对深水港区明确提出“四个不变”,即大小洋山行政隶属关系不变、洋山深水港区的属地财政税收关系不变、洋山深水港区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不变、港区建设吸纳劳动力的优惠政策不变。国内海洋法律制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制建设起步较晚。我国海洋法律制度是改革开放与发展的要求和产物。为适应国家海洋开发战略,我国应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包括立法、修法、废法以及整合法律等方面。同时,还应加强法制施行及执法等方面的检查和跟踪,即采取所谓的“立法后评估”活动。(2)条块分割十分严重。我国管理海洋事务或活动的机构条块分割现象,现已很难应对海洋事务的复杂性、多样性,已很难及时地决策、反应和解决海洋事务,必须加快整合与提升,以形成合力。(3)缺乏整体性全局性。制定海洋法规的部门众多,且法规规范的海洋活动只涉及各自管辖的范围和区域,缺乏部门间配合和协调,这显已无法综合有效实施国家海洋政策,无法综合有效管理国家海洋事务,无法综合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4)缺乏激励补偿机制。开发和利用海洋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撑,我国的海洋法规缺乏激励、补偿企业投资开发海洋的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而且我国在海洋方面的管理也比较混乱,有“五龙闹海”之称,这不仅对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管理不利,而且在维护海洋权益,维护我国的主权也十分不利。我国制订和实施的海洋开发战略及其规划,主要目的为:设置由各涉海部门参与的综合协商管理海洋问题的机构,合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加强深海资源勘探活动,保护海洋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区域及双边海洋活动及和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等,以综合协调与管理海洋问题,确保国家海洋权益。 当然,海洋开发战略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应由多部门参与和多学科组织推进,并加强协调,以形成综合合力。为推进海洋开发的初步实施,我国近期应重点强化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海洋(SEA),地理名词,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有关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蓝色经济区海洋优势产业布局优化研究2、海洋产业立法问题研究3、三维GIS在数字海洋中的应用4、海洋石油污染与生物修复5、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6、北海区主要海洋产业现状比较分析7、海洋资源开发的绿色评价模型研究8、我国国家海洋公园建设的背景、目的及现状研究9、浅析丹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咯研究10、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法的高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研究11、格老秀斯与《海洋自由论》12、海洋生态补偿立法研究13、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14、蓝色国土的呼唤——当前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15、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职校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1海洋科研和海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历来,我国非常重视海洋科学研究,通过提高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技术,增加渔业产量;通过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环境监测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通过建造装备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多次赴南极和北极考察,实施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逐年提升。目前,我国把海洋高新技术定义为:海洋监测和探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模拟系统技术、海洋深潜技术、大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海洋能源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技术十一方面[2]。经过对国家海洋经济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情况的研究和总结得出:目前,我国海上海洋深潜技术、海洋油气田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等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列出了我国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已取得的成就和将来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3]。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截止2011年,全国共有各类高职院校1228所,其中涉海类院校仅为沿海省市的交通、海事、海运、水产类院校,其他院校举办的涉海类专业寥寥无几。另外,通过对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和每年核定公布的目录外专业情况研究:我国约有54个涉海专业,占目录内专业总数532个和2011年目录外专业总数452个的5%[4-5]。
2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在我国今年批复的山东、浙江、广东三个沿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验区)的规划中和自1990年起先后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及最近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中,海洋经济已作为核心发展的要素被不断重视和提升[6-8]。产业与海洋经济的关系。在三个产业中,除第三产业涉及的海洋经济内容我国有比较好的基础外,其他许多产业都是海洋新兴产业,均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而通过对教育部高职高专目录内和目录外专业的研究,目前已开设的涉海专业主要涉及的产业和内容如所示。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在海洋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中,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第一、二产业几乎没有开设涉海类专业,而第三产业中已开设了交通运输大类,其中有水上运输类、港口运输类25个专业;还开设了旅游大类,其中有旅游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15个专业,但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涉海专业;在其他设置的专业大类中也有少数涉海或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专业,如涉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港口水利、国际贸易等大类的相关专业,但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基本上为空白。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涉海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严重滞后,涉海类专业数量少,覆盖面窄,除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较齐外,针对第一、第二产业涉海专业几乎没有,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如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生态和远洋渔业基本上为空白。
3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的战略思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我国明确了“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9]。同时,我国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的规划也明确了相关需要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更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如何培养满足区域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各院校需要认真思考的战略问题。通过上述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和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研究,对如何加强涉海专业建设,需要各院校在下列产业发展中予以认真思考,以加快海洋经济人才的培养,满足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第一产业:现代远洋渔业、现代水产养殖业和渔业增殖业。随着我国沿海海洋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沿海海洋环境的恶化,中日渔业协议、中韩渔业协议的进一步实施,我国沿海和近海渔业作业环境日益减少,国家已开始实施了远洋渔业的发展战略。但由于沿海传统渔业人口的减少,远洋渔船航线设备和捕捞设备等的现代化,再加上需要外语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等,远洋渔船的高级船员数量和素质满足不了不断发展壮大的远洋渔船船队需要。同时,现代化养殖业和海洋牧场的建设需要一批懂海洋环境保护、海岸工程和海水养殖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洋牧场管理技术、远洋捕捞技术、远洋渔业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第二产业:海洋能源、海洋矿产、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水利用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这些行业主要涉及资源、能源的开发,制造和建筑工程业等,属于工科类。目前,这些行业的相关专业在陆地工程中都有设置,但没有针对海洋的;另外,由于我国这些产业还没有成型,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还仅为高端人才,即研究型本科以上学历。因此,这类专业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原专业的基础上突出海洋开发和应用的内容,改造原专业并突出海洋的特色,如海洋石油勘探、海洋天然气开发、海洋水产品精加工技术、海洋再生能源技术等;二是根据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岸工程防腐技术等专业。第三产业:海洋运输物流业、港航物流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目前,在这些行业已开设了较齐全的相关专业,而且专业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类专业建设主要也有三种方式:一是做精做强,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机械和业务管理等专业;二是调整专业方向和内容,特别是旅游业,如把酒店管理和烹饪技术等专业转型为滨海酒店、度假村管理、海洋食品烹饪技术、滨海旅游项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三是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设置新的专业,如邮轮管理和服务技术、游艇管理和服务技术、港口物流技术等专业。
4总结
海洋经济作为我国本世纪和下一世纪发展的重点已被国家列入了“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而且将在今后予以大力发展。而作为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如何符合海洋经济发展设置相关涉海专业,如何把现有专业改造成涉海专业,如何结合区域和地方海洋产业发展做强现有的涉海专业,这些均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予以认真研究和思考。而对沿海区域的高职院校更是要借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东风,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加强涉海专业建设,通过不断设置和调整专业,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海洋经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海权紧密的联系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具体如下:“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全球化发轫于近代航海地理大发现,海权从一诞生就打上了全球化烙印。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在创立海权论时就强调世界正处于今天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审视海权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深刻意义。1政治方面:实际上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而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2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3安全方面:“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都表明,海权对陆权具有特殊的优势,掌握制海权的一方可在世界范围调动各种资源来压制坚持陆权战略的一方。海权能够凝聚分散的陆权势力从而形成合力,因而是陆权的“倍增器”,因此,获得强大海权的陆权帝国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没有海权的陆权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何英国与德国在北非发生激烈争夺?因为德国一旦占领北非控制中东后,就会把英国本土同它的庞大殖民区域拦腰截断,英国就难以调动雄厚的海外力量投入战争。趋势与历史上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不同,全球化时代最好的防御是合作与预防。。自近代以来中国海防的悲剧一演再演,其根源首先在于海防观的落后和不切实际。1874年,大清王朝为应对第一次海洋浪潮的冲击,开展了一场影响百年的《海防大筹议》,其结果却是出于对工业革命的恐惧,自我封闭的战略思想做出了“以守为战”的决策,结果作茧自缚,不仅导致北洋水师覆没在自己的家门口,而且造成中国海防的一蹶不振。今天,经济全球化正带来第二次世界性的海洋发展浪潮,中国需要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精神的海防观。与第一次海洋发展浪潮相比,历史条件和发展内涵有了很大差异,前者是海洋国家霸占海上通道去掠夺陆地资源,建立海外殖民地,海防的第一要务就是击退海上入侵者;而今新的海洋发展浪潮则是全球性地开发海洋资源,海防的重心转移到塑造和维护海洋开发的和平环境,海防观需要因应新的矛盾做新的历史定位。从总体上说,海洋经济与海洋开发处于一个充满局部冲突的共同利益体中,具有鲜明的地缘政治特征,维护海洋环境、海上通道和海洋经济体的共同安全与处理海洋权益冲突的历史责任决定了中国的海防使命将是开拓合作、预防危机。一方面,从周边安全合作、地区安全合作,到全球海上安全合作,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海上防务都面临着同一个发展命题。另一方面,在防御性政策框架下预防双边海上危机,防范地区性海上冲突,遏制海洋安全秩序的崩溃,并应对非传统威胁挑战。从一定程度上说,走合作与预防的海防之路也是对中国古典海防思想的回归。海军与海军决斗的时代走向终结,海战进入远程联合防卫作战的新时代。去年,我在美国访问时,不少人问我同一个问题,就海战能力而言,假如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甚至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来一场对抗赛,会不会又是一场甲午之战。我告诉他们,这个前提很难成立,因为随着联合作战和远程精确武器的发展,从舰与舰的决斗到海军单军种较量的海战将走向终结,未来的海战将不再是海军唱独角戏,而是舰艇在一线、空中为二线、陆基为三线、天基为支撑的远程联合作战。伴随海战从近战体系向远战体系转变,国土面积大、战略纵深广的国家将获得占据优势地位的自然条件。对此,我们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把握海上力量的发展趋势。方法全球利益需要一支蓝水海军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海军)的强弱,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需要锻造一支强大的、确保随时有效执行任务的海军队伍”,是实施中国海权战略的号令。发展“蓝水”海军,作为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已使这种令国人尴尬的情况有所改变,但与大国掌控海权的要求,与真正的蓝水海军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武器发展的选择应立足体系配套,航母留给未来的最大启示是体系化建设思想。历史经验表明,武器发展的目标不是追求最强大的武器,而是追求符合使命任务需要的最优化武器体系。历史经验还表明,高技术武器中最强大的武器也有最娇嫩、最脆弱的一面,要想发展大型武器平台需要有与打击能力相配套的预警、通信、指挥、机动、防护和保障能力。吨位增加一倍,风险可能要提高三倍。这个问题在美军中也是热门话题,我走访美海军战争学院时,一些教授就站到了航母的对立面,而将军们则坚守继续发展航母的阵线。我想,航母的价值不仅是作为战略长臂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区别与同时代其他海战武器的特质,这就是它是一个作战体系,而其他武器只能称作是作战系统。因此,吸取航母的思想,体系化改造海上作战平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少的成本、较成熟的国有技术,将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改造成具有远程侦察打击能力、立体防御能力、持久续航能力的轻型“航母”、微型“航母”和水下“航母”,将有望从整体上实现海战武器的跨越发展。中国的海权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和什么时候解决和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呢?中国的海权问题,可分为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解决的性质可分军事解决和政治、外交解决;解决的策略又可分为被动解决和主动解决等。东海问题,基本上只有日本问题。而钓鱼台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更大的压力逼迫日本让步,同意于东海共同开发,即使在台湾问题解决之前,中国大陆无意进一步显示自己在钓鱼台附近的存在,但也绝对不允许日本变本加厉的升级行为。如果日本变本加厉该区域的主权显示,中国应该有比严正声明更加切实的行动:比如把钓鱼台列入中国导弹试验场:日本不登岛、不设置建筑,就不试验,如果有新的设置,就定期用导弹清除;布雷封锁钓鱼台等。至少要做到,近期谁也别想在钓鱼台有进一步的行动。东海问题,容易激发成难以控制的冲突,台湾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解决和管理钓鱼台的成本都将是最大的。钓鱼台等东海问题,应该是中国真正强大之、台湾问题解决之后(具有航空母舰不是强大的指标,航空母舰基本不会用来进行日本和美国之类对等势力国家的军事对抗)。南海问题牵涉到的国家比较多,相关国家也是见缝插针找点麻烦、制造点事端。针对南海问题,中国不能够只有抗议没有行动。特别是对特别连中国退让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都要挑战的国家,选择一个合适的,适时狠狠教训一下,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否则,一些国家看到中国雷声大雨点小,就会有样学样。如果说,东海问题我们现阶段我们可以适时强硬的被动解决方式的话,南海问题,我们就应该在一些国家挑衅启动争端后,采取更多的主动策略。比如对那些企图通过法律来侵占中国领海的,要限期让其搬迁出其侵占的岛屿,否则就用导弹清除。以退为进。让已经被侵占的岛屿回归为零。在南海要软硬兼施,政治、外交优先,划定红线,软的更弱,硬的要有行动;东海问题,要和台湾相互呼应,软有底线,硬有表现,避开其转移国内矛盾的表演等。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但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强大的指标,也是考验我们的信心和国之骨气的指标,更是展现我们解决这些包含经济军事外交多种复杂因素智慧最好场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提防有人故意利用这些问题转移国内矛盾,我们不应该配合其表演,但绝不允许逾越红线。更不能惧怕这些问题带来的国际甚至是军事麻烦,更不能迷信将来我们的军力更强大。我们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无论何时解决,我们都要面对同样的麻烦和挑战。如果我们面对挑衅不能够有相应的反应,不但会措施解决问题的良机,也会被历史定位真正的软弱。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海洋科学前沿这本期刊上肯定有你想看的文献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人口基数13多亿),但却是一个“人才小国”(专业人才仅占从业人员比例的5.5%,不及发达国家的1/4);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但又是海洋弱国,海洋科技人才严重短缺。这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与我国海洋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与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相去甚远。为适应新时期我国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强国,树立我国的海洋大国地位,我们必须实施科技兴海、海洋科技人才发展战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海洋科技创新队伍,建立海洋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加大海洋科技人才的开发力度,建立健全并不断创新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一、“科教兴海”必须大力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科教兴国”是许多国家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强大国家的成功经验。“科教兴海”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的海洋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3年我国已有独立海洋机构109个、专业技术人员13500余人,加上其他方面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共约3万人,基本形成了学科齐全、研发能力较强的海洋科技队伍。目前,在我国所有的海洋系统科技人员中,博士生为492人,硕士生1196人,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4900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68.8%。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1737人,大学学历的3163人。据统计,自1986年至1992年,我国海洋独立科研机构累计承担课题19000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0余项,成果获奖1600多项,有些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完成了60多次综合和专项重大调研活动,开展了国际海底15万平方千米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调查、勘探,建立了南极考察站,并开展了连续10多年的南极和南大洋考察,为进一步进行海洋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九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沿海地方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形成了多层次海洋开发、保护和科研的局面,海洋科技工作呈现出极好的发展势头。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将我国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勘测任务列为专项,并决定将海洋高技术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我国先后成功发射有HY-1A卫星和HY-1B卫星,其中HY-1A卫星为试验型业务卫星;HY-1B卫星在HY-1A卫星基础上研制而成,其技术指标和性能均优于HY-1A卫星。我国的海洋水色卫星研究起步较晚,应用水平还不够高,根据我国常用的海洋水色遥感数据SeaW?鄄iFS和M OD IS,我国研制的海洋水色卫星主要应用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灾害监测应用、海洋权益维护、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大力发展海洋水色卫星,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海洋许多重大项目都已完成了国家立项的综合论证,有关总体设计方案亦已依次出笼。“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海岸带资源环境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海域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探测技术”、“分离膜技术开发”、“海洋能发电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一批海洋科技项目均已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付诸实施。沿海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区海洋资源环境特点和海洋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了重点支持领域、重点开发项目和示范工程,并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科教兴海”计划的实施。这些战略举措,大幅度地提高了海洋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有力地推动了海洋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海洋经济以年平均17%的速度增长,到90年代递增速度就达到了每年20%。现在,我国海洋产业产值已远远超过了原来预计的500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每年仍保持在20%以上。海洋经济已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和能源危机频发,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亮点都是海洋经济。但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过度的捕捞使“海洋牧场”生态开始失衡,海涂养殖已导致严重的海涂荒漠化,人类向海洋无限度的资源索取造成了现在海洋危机四伏,因此,“我们再不能像掠夺大陆资源一样掠夺海洋资源了,要尽快采取对策,防止掠夺式的、无节制的索取,人类应理性地开发海洋。这就需要对海洋进行研究,需要培养大量既懂海洋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人才。”21世纪海洋竞争的关键是知识和人才,是人们掌握和运用最新技术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振兴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以后,我国海洋渔业和海洋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要再创海洋产业新优势,促进海洋产业和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围绕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共性技术,针对目前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海洋产业主攻方向及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技术创新,加强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及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涉海原创性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科教兴海”就是要切实增加我国的海洋竞争能力,加强海洋高新技术建设,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围绕“网、鱼、蟹、虾、贝、加”六大渔业优势产业的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加大科技兴海工作力度,为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提高海洋事业发展中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化机械和计算机对人类繁重、重复体力劳动的替代。但我们目前面临的情况是:海洋科技人员的数量少和整体水平低,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海洋界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归国者寥寥无几,人才流失非常严重;高级海洋知识分子退休的高峰期正在来临,有可能造成人才断层的严峻局面。因此,加快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实施海洋人才开发工程,就成了一个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二、当前我国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海洋科技人才是海洋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建设高度重视,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海洋人才素质不断提高,海洋人才结构得到改善,基本上形成了一支汇集海洋管理、海洋执法与海洋科技人才的生力军,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到1999年底,国家海洋局人才资源总量占全局职工总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务院多数部委局的平均水平,已经成为一个知识密集型部门,我国海洋系统的人才资源总量占全系统职工总数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系统(教育系统除外)。2006年3月14日,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海洋大学在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主办了2006年全国海洋类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国家海洋人才网开通仪式,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王宏、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和来自国家海洋局系统的30余家行政管理和研究单位,山东、安徽、浙江、宁夏自治区等地有关海洋、气象机构10多家单位,厦门大学等9所涉海高校参加了见面会。王宏分析了当前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形势,认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我国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一)地域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海洋科技人才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欠优、人才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的其他产业、行业相比,与海洋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我国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地域分布有待继续优化。从地域结构来看,主要分布在山东、天津、江苏、上海等省份,这些省份是海洋科技人才的主要集中地,其他地域的海洋科技人才相对较少。(二)行业分布不合理。虽然我们没有对高校海洋科技人才数据进行统计,但事实上,很多海洋科研人才分布在高校。由于科研资金不足及没有人带头组织,造成许多海洋科技人才的闲置和浪费。人才流动渠道不够顺畅,引进困难与人才流失并存;用人机制有待创新,论资排辈、人才浪费现象依然存在。而新世纪的海洋事业对国家海洋局的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已成为当前人事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三)年龄构成不合理。在现有的海洋科技人才中,海洋法律人才、海洋综合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中青年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比较匮乏;我国海洋界人才老化严重,司局级领导班子中40多岁者寥寥无几,现有的研究员中50岁以下的很少,严重缺乏21世纪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界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归国者寥寥无几,向其他行业流失的情况也很严重。一个高级海洋知识分子退休的高峰期正在来临,而新人又没有培养出来,因此将形成人才断层的严峻局面。(四)知识结构不合理。我国现有的海洋科技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应变能力差,不少人面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信息需求显得力不从心,加上长期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他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缺乏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海洋专业和高级复合型人才就比较少,又受部门分割、条块分割、论资排辈等传统体制和思想的束缚,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海洋人才的宝贵价值及其对海洋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不足,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学用不对口、埋没人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着。三、创建海洋科技人才创新体系的构想海洋竞争,根本是科技,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本和第一资源。”只有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能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人才队伍,并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发挥专长人尽其用,我国的海洋事业才不会是一纸空谈。2006年10月13日的《中国海洋报》科教环保版刊发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孙书贤在海洋科技工作会上的发言,强调了海洋研究所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技术立所”、“人才强所”战略,提出了海洋人才开发的计划,并把新世纪海洋研究所的工作概括为“四新”,即科研业务工作有新进展,科研能力有新提高,科研管理有新加强,科研环境有新改善,通过科研提升开发新世纪的海洋科技人才。2001年2月国家海洋局召开了人事工作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曙光同志明确提出了“要增强责任感,抓紧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实施国家海洋局海洋人才战略”的工作方针,其目标就是要优化人才配置,提升人才优势,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总量优化的海洋人才队伍,创造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为海洋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保障。(一)牢固树立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观念。进入21世纪,国际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必须牢固确立以下几个观念:一是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第一要素观念。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汹涌澎湃,作为经济发展基本要素的人才已成为最富活力的“第一资源”,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谁占领了人才高地,谁就能占据事业的制高点,就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先拔头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把求才、知才、用才、育才作为成功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二是人才是活资源观念。无论是生产还是科研,每一环节都要以“人”为中心,其资金调配、资源配置都“因人而动”,人才在哪里其他的资源就流向哪里,使生产要素配置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三是人才国际化观念。培养与使用人才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按照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准来培养人才,使我们的人才不仅能在国内大展鸿图,而且能在国际上一争高下。四是人才竞争的“零距离”观念。要认识到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无国界趋势,增强人才需求的紧迫感,积极应对和参与国际人才的竞争。要形成有利于培养、发现、选拔、引进、培训、交流人才的大气候,把人才战略提到21世纪海洋战略的首位,放开手脚大批量地从国外引进人才,扭转人才不足的局面;促进国内海洋人才的培训和交流,从海洋从业人员中发现高水平的海洋人才,真正使用好的海洋人才、留住现有海洋人才,形成一支担当起21世纪振兴中国海洋事业的人才大军。(二)强化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发机制。开发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必须优先发展海洋教育,提高海洋从业者的素质,重点是建设好一批海洋高等院校和学科,积极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海洋职业教育和海洋成人教育,使海洋普通教育和海洋职业教育的比例更加合理;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海洋教育,提倡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优化配置。21世纪中国海洋业竞争,离不开海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生产第一线的千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海洋专门人才成长的根基,更是为广大海洋劳动者奠定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洋基础教育是提高海洋从业者素质的奠基工程。要完善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科学的海洋人才发展规划。对现有人才状况、人才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海洋事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和科技人才的成长、管理规律。对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政策措施做出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全面规划,引领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健康、协调发展。二是营造海洋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市场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和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三是加强海洋科技人才的国际合作交流和招才引智工作。鼓励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赴国外相关机构进修访问和参加高级研讨班等学习交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科研骨干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活动,积极引进国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尽快造就一支具备跟踪国际科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创新人才队伍。四是加大对海洋科技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彻底戒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在努力成为精通业务的科技专家的同时,自觉把个人的发展同海洋事业、国家前途紧密联系起来,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三)健全海洋科技人才的竞争成长机制。一是强化人才竞争意识,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现有人才多数成长于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之下,风险承受力普遍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机关内部缺乏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人才管理体制上长期存在着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的弊端。因此,必须通过思想教育和舆论宣传,形成提倡竞争、参与竞争、鼓励竞争的良好氛围,强化人才的竞争意识。二是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为人才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公平竞争是人才竞争机制的灵魂和支柱。公平竞争就是让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不论什么人,身份、资历、学历相同都有均等的竞争机会。因此,必须拓宽选人渠道,扩大知识视野,增强用人胆略,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的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三是建立激励淘汰机制,坚持正确的竞争导向。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严重束缚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导向作用,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促使人才尽力创造与自己岗位职责相符合的业绩。四是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形成开放的竞争格局。人才流动是公平竞争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扩大人才交流的渠道和范围,解决人才流动难和流向不合理的现实矛盾,通过单位内部岗位轮换、横向(跨单位、跨行业、跨地区)交流、纵向下派上挂等途径,把专业人才流动搞活,开发和调节所需类型的人才资源,使人才流动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良性轨道。五是改进人才培训机制,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竞争是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检验,对人才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人们不光要有参与竞争的愿望,还必须具有参与竞争的本钱,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应变的能力。为此,必须强化和改进培训,贯彻学习“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广开培训途径,变经院式教育为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使人才的知识得以补充、更新和提升。六是健全海洋科技人才年龄搭配机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梯次结构。目前,我国海洋界人才老化严重,司局级领导班子中40多岁的寥寥无几。实施海洋战略,培养青年人才尤其是年轻的党政领导,已然迫在眉睫。海洋科研机构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与研究开发工作同等重要的任务,重视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创造青年优秀海洋科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委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重任,使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因此,对年轻的海洋科技人才要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怀,通过深化海洋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千百万年轻一代海洋科学技术人才,占领21世纪海洋的制高点。(四)健全海洋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机制。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海洋管理人才队伍、一支高质量的海监执法队伍、一支高水平的海洋科技队伍,用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人事司长周茂平同志的话来说,就必须做到“一个规划、五个突破”。“一个规划”,即各单位要依照《国家海洋局2000-2010年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纲要》和《国家海洋局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根据海洋工作的新形势和本单位的主体工作,遵循海洋事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好海洋人才发展规划,力争使海洋科技人才资源的总量、素质、结构与海洋事业的发展相协调。“五个突破”,一是要实现海洋科技人才观念上的突破。要牢固树立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观念,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为整个人才群体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要注重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入选局“双百人才工程”人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加大培养力度,突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调动广大人海洋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不仅要靠待遇,还要靠事业发展,设立海洋科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就是一项重大举措。二是要实现海洋科技人才使用机制上的突破。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建立公正的激励和竞争机制,注重群众公认,以实绩任用人才。同时要注意从重大项目上发现人才,在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定上,要加大破格晋升的力度。要创造留住人才、鼓励创业的大环境。三是实现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上的突破。用人单位要以提高素质为核心,指定并完善人才培训政策,通过进修班、研讨班、培训班或出国培养等多种形式,学习政治理论、现代科技和专业知识,努力培养素质型、复合型人才。四是实现海洋科技人才引进上的突破,树立“为我所用重于为我所有”的观念,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采取多种途径,招贤纳士、网罗精英,特别是要吸引拔尖的人才为海洋事业服务。五是实现海洋科技人才待遇上的突破。鼓励用人单位实行多元化的分配制度和向“精英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激励和发挥人才的工作能力。
海洋科学前沿这本期刊上的文献你去看看,或者世界生态学这本刊,能找到不少关于海洋赤潮的文献
海洋科学前沿这本期刊上肯定有你想看的文献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蓝色经济 海洋经济 青岛地处黄海之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全市总面积 1065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50 万。2009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485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77 亿元, 增长 10.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2458.9 亿元,增长 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44 亿元,增长 19.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36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249 元,分别增长 9.3%、8.7%。目前看,今年的形 势明显好与去年,1-6 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13.9%。 2009 年 4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 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总书记对山东、也是对青岛的殷切期望。市委、市政府 高度重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边研究、边规划、边推动,确保蓝色经济区建设走 在全省、全国的前列。 齐鲁网:青岛市建设蓝色经济区的优势? 王书坚:青岛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发展海洋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具有四大优势: 一是区位和自然条件优越。青岛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济腹地延伸至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拥 有近海海域 1.22 万平方公里,滩涂 375.3 平方公里,海岸线 711 公里,海岛 69 个,天然港湾 49 处。海洋 生物资源丰富,"山、海、城、文、商"完美结合,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海洋科技力量雄厚。青岛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 28 家,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有海洋领域的两 院院士 17 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5000 余人,我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都在青岛发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 海洋科技城。 三是海洋产业初具规模。多年来,我市海洋渔业、港口物流、船舶制造、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稳步发 展,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物、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特别是海洋生物产业迅速崛起,海洋生物 医药产值已占全国的 40%,是我国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基地。 四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过多年的建设,青岛港口集群基本形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 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十位;空港起降能力达到 4E 级标准,已开通 94 条国际、国内航线;全市高速公路 通车里程列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齐鲁网: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前期主要工作和成效? 王书坚:一年多来,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推进。总书记讲话后,我们立即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立足青 岛海洋科研、教育等优势,研究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把青岛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 学发展的先行区、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 的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成立了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推进 协调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了常设专门办事机构;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 意见》 ,编制了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创意承办了 2009 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二是坚持高端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按照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我市全面部署现代服 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调整优化海洋经济结构。2009 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 1238 亿元, 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 2005 年的 15:41:44 调整为 10:36:54,三产比重平均每年提高 2 个点;重大海洋 产业项目和园区加快推进,北船重工造修船基地竣工投产,武船重工海洋工程、国家生物产业基地、712 船舶电力等项目加快建设,前湾港区新增 6 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董家口港区全国最大的 40 万吨矿石码头 加快建设,前湾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初展形象。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海洋经济自主创新能力。2009 年,全市研发投入达到 105 亿元,占 GDP 比 重在 2.1%左右,获国家科技奖 8 项,其中 2 个获得一等奖。先后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全国首个技术 创新工程试点城市,青岛高新区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 国家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完善蓝色经济区支撑条件。2009 年,实施了 34 项水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 新建排水管网 265 公里,投资额超过前 10 年总和,全市海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海湾大桥主要结构基本完 成,海底隧道主线全线贯通,2011 年实现通车。青岛地铁一期、环湾大道等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 齐鲁网: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点任务? 王书坚:一是开展蓝色经济区建设先行试验,引领全国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我们理解总书记关于打造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海洋经济发展观念,它更加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人与海洋和谐相处,是新时期我们面 临的一个全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更好的满足蓝色经济区建设 发展的需求。我市将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承担起探索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模式先行试验的任务,重点 是做好四个先行: 体制改革先行,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陆海统筹发展新模式,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和 示范;科技创新先行,在海洋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提升我国海洋科技整体 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产业发展先行,以海洋高技术产业为引领,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海洋高端新 兴产业体系;对外开放先行,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新机制,全面提高青岛及半岛城市群国际化水平。 二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核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市将结 合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有效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 陆海空综合交通枢纽、高端海洋科技服务平台和良好产业基础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与半岛各城市间的良 性互动,争取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核心区,更好地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我市将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总体空间布局,作为未来蓝色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 体,重点是推动董家口港口及临港产业区、胶州湾西海岸经济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胶州湾东海岸 现代服务业区、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五个功能带动区建设,打造一批现代渔业、滨海旅游、 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岛开发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形成以 环胶州湾为核心,东西两翼展开的蓝色经济带。 三是培育高端产业,建设山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 高端产业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结构调整的方向,具有创新性强、先导性突出、成长性好的优 势,能够大幅度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 力。 我市将按照"优化提升一产,发展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的思路,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有较强辐射力的优势高端产业。一产方面,重点发展水 产苗种业、海水养殖业、远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五大产业";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海洋生 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仪器仪表、海洋防腐防污及医用纺织新材料、海洋船舶、海水综合利用、海 洋化工、海洋生态环保、海洋矿产与新能源利用、海洋工程建筑等十大产业;三产方面,重点突破港口物 流、滨海旅游、海洋科技教育、海洋文化体育、会展业、金融业等六大产业。同时,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 需要,搞好金融、法律、中介、总部经济等配套服务,将青岛建设成为胶东半岛海洋高端产业聚集区。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生态系统,人类已经饱尝陆地 生态环境恶化的苦果,有效保护并逐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必须成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前提。 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是大自然赋予青岛的宝贵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市在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过程中,把保护与改善胶州湾海域环境作为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十二 五"期间胶州湾海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我市将大力整治入湾河流,实施沿河污水管网建设和截污 工程,逐步完成河流生态廊道建设,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功能;加强环湾岸线保护,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统 一胶州湾岸线使用标准和要求;加强综合治理,建设胶州湾湿地保护区,搬迁改造污染企业,建立环境总 量控制体系,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实现胶州湾功能区环境稳定达标。 五是突破深海发展事业,打造我国走向深海的桥头堡。 进入 21 世纪,深海技术已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目前,我国深海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大好 时机,抓住机遇,发展深海高新技术是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和权益,弥补陆地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需 求。 青岛将发挥海洋科研优势,立足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国家深海基地建设,重 点在深远海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大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深海运载等方面,突破一批 前沿关键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我国深海重大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打造面向深海科技研发、深 海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试以及服务深海产业发展的开放式国家级平台,建设成为我国发展深海产业的重 要技术储备基地。 齐鲁网:青岛市建设蓝色经济区的重点措施? 王书坚:一是加快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突破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 洋仪器仪表装备制造、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十大关键技术,实施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 高端产品开发、海洋新材料开发、海洋工程装备与特种船舶关键技术研发等十大海洋科技创新专项,完善 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保障、海洋科技创新基础平台、"人才强海"战略等六大保障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铁路、公路、空港、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陆海相连、 空地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电源与电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选择多元的电网体系;加强水源建设, 努力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加快"数字海洋"建设,利用中美、环东亚海底光缆青岛接入点和高性能数据计 算平台,建设数字信息港,发展数据服务外包,建立面向海洋经济、海洋开发管理和海洋决策支持的信息 基础平台和区(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三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统一协调的决策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和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 善政策体系,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施财政税收支持、土地和海域利用优先、知识产权保护和奖励政 策;引进和培养一批领军人才、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搭建好服务平台。 四是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建设促进蓝色经济区快起步、起好步、早见效,加快培育具 有青岛特色的海洋产业集群。引进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兴海洋产业项目,在海水淡化设备制造、海 洋新能源、海洋工程与仪器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争取用 3-5 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 内一流的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重点项目库,实现规划一批、推进一批、建设 一批、储备一批,以重点项目支撑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 蓝色经济 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也包括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 2009 年 4 月,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优化发展一产、 提升发展二产、 突破发展三产, 加快形成以 现代海洋渔业、 现代海洋制造业、 现代海洋服务业、 现代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所谓蓝色硅谷,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岛涉海机构集中、海洋 研发人才密集的优势,推动海洋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相 互渗透, 基础性海洋研究、 应用性海洋研究与蓝色经济研究相互衔接, 国内外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与经贸合作相互融合,培育海洋科技的研 发中心、科研成果的孵化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 打造蓝色硅谷,意味着青岛将加快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努力成为 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 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 海洋生态保护的示范区, 青岛海洋人才云集,聚集了 全国 30%的海洋科研机构, 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 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集聚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创新平台。 二是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人才高地。 三是形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培育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 五是营造国际一流的投融资环境。 六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环境。 2 青岛将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借助自身 优势和条件, 运用世界眼光谋划美好未来, 按照国际标准提升建设水平, 发挥本土优势彰显发展特色, 坚持“科技立谷、 创新强谷、 体制活谷、 开放兴谷、 生态建谷”的原则,打造中国蓝色硅谷。力争将蓝色硅谷建设成 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形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能 力,培育出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辐射带动青岛蓝色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当好全国蓝色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发展定位:争当中国开发海洋走向深海的桥头堡 蓝色硅谷是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 区域。 打造蓝色硅谷。青岛将加快培育海洋优势产业, 努力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 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 海洋生态保护的示范区, 成为国家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 3 空间布局:“一区一园”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按照 “突出重点、 集聚发展、 功能互补、 互为支撑”的原则,蓝色硅谷建设实施“一区一园”的总体 布局。 “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南起崂山科技城,北至即墨温泉镇沿滨海公路区域; “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在核心区重点规划建设 科技创新驱动区、 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和 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区 三个功能区。 建设目标:集中力量实现四大领域科技创新 打造蓝色硅谷,青岛将集中优势力量着力突破 海洋生物、 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 海洋可再生能源与环保、 海洋电子仪器仪表及深海勘探设备 四大领域科技创新。 为实现蓝色硅谷快起步,大开发,早见效的目标,青岛将实施 六大推进工程为蓝色硅谷建设营造有力支撑—— 科技研发机构集聚推进工程。 4 创新型企业培育推进工程。 人才培养引进推进工程。 信息化建设推进工程。 公共服务推进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工程。 体制支撑: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
你是青大附中的!
怎样写科学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3、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最后参加各级小论文竞赛。 科学小论文范文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 “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 “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
GEN TA YI YANG
如果低于2000字按发表篇数算一篇是一篇的钱
好帮你了。。。不但有电邮,还有地址: 希望能对你有用。 1、北京 1-1100733《人民日报》北京市朝外金台西路2号 大地(散文、随笔、杂谈、诗)(总台) 文艺部王必胜刘梦岚卢祖品(诗)王力军(评论) 徐怀谦(散文) 副刊 周末文艺(散文、诗、影视评论)罗雪村 文化副刊(文化随笔) 科教周刊 1-2100062《光明日报》北京市崇文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周末文萃韩小蕙 肖海鹰, 文化副刊李宏伟wyb@gmw.cn 文艺观察付小悦wyb@gmw.cn 书评邢宇皓 1-3100050《新京报》北京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王小山 1、 对各领域最新好书(最近半年内出版)的书评。 2、 对最新流行畅销书的分析批判性评论。3、 书话,一切与读书有关的精妙文字。字数一般控制在1500字以内。信箱: 批评广场 1-4100028《京华时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前街1号 胡同副刊张莉丽 7to7@@beijingtimes.com.cn 坐家专栏胡庆云, 宠物版(讲宠物的故事或与宠物有关的故事) 600字左右 1-5100026《北京青年报》北京朝阳区白家庄东里23号院A栋 天天副刊各版E-mail投稿方式:登录副刊主页 点击某版版名进入后,再点击“我要投稿”即可直达编辑信箱。 非常感受(随笔)陈新邵延凤 非常感受陈新马雄鹰 刘佳 人物在线孙进罗劲松 动感书屋晓春 风俗地理田利平 每日健康李彤李文 幽默地带版卢燕 生活张向红 1-6100027《北京晨报》北京东城区中街9号东环广场A座3层 文化副刊·城事高栎华 城市笔记(反映都市人群生活的感受、经历等) 赵昀 时尚见解(对流行的话题、事物、现象发表议论)赵昀 快乐工场(生活中的幽默好玩的故事如段子、短信、笑话等) 都市书缘 城市表情副刊佟彤 情感故事副刊佟彤 随意阅读副刊佟彤 人在都市黄立群 早茶(读者直言、人文时空、看法) 早茶(网虫)李新 早茶(成长)(宠物)赵昀 1-7100734《北京日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文艺周刊部 副刊部 百姓写作(小小说、散文、随笔)陈戎 随笔副刊 人在旅途 杂文 网络文学 生活周刊 京华生活 文艺周刊观点李静 1-8100734《北京晚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副刊中心 五色土·副刊(散文、随笔、杂谈)骆玉兰 五色土·副刊(散文、随笔、杂谈)李峥嵘 张丽 五色土·从与自然王达人陈玉珍 家园 1-9100010《三联生活周刊》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生活圆桌(讨论生活观念,讲述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苗炜 1-10100050《中华读书报》北京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家园副刊王小琪 看法张隽 争鸣郁言 了望祝晓风 中外书屋·人物赵彤宇 艺文空间·中国文学赵晋华安心 阅读前线王洪波 1-11100027《中华工商时报》北京朝阳区东方东路8号 新周刊·文化副刊(生活随笔、故事新编、市井小品、闲情闲趣、杂文评论): 陈利民 读书陈贺新 收藏 商旅 副刊 1-12100702《中国青年报》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 总邮箱综合新闻 国际部专版 教育科技 考试 文化副刊徐虹, 作文 调查观察 青年话题 法治社会 就业 冰点 屋檐下朱晓戎 读书缘肖云祥 经济生活 体育 绿 青春热线 摄影 军旅 1-13100702 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 副刊版(情商) 态度版 城市品味副刊姜蕾 态度副刊何乐 态度(小杂文) 旅行笔记副刊 城市 阅读 青年体验 1-14100832《解放军报》北京西城区阜外大街34号 长征(散文、诗)陈先义 1-15100009《中国妇女报》北京地安门西大街103号 婚恋·家园周刊主编田鹰 投稿信箱: 一版、婚恋随笔(600字左右一组文章,加一篇大稿)侯晓然 二版、感受(生活随笔)王文 三版、家事(生活文章)侯晓然 四版、家居吴京 女性周刊 副刊 1-16100016《中国合作经济报》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南四路居 1-17100000《中国新闻周刊》北京 随笔栏目 副刊 1-18100023《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南路55号(2350信箱) 采风(散文、随笔、诗)李晓虹 书谭马国仓刘蓓蓓 1-19100011《中国特产报》北京安外安德路西营房2号 1-20100028《中国贸易报》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 1-21100011《中国交通报》北京安外安华西里三区13号楼 文化副刊(随笔、杂谈)经晓晔陈菁闻 1-22100021《中国民航报》北京市十里河2264信箱 1、 云海副刊 2、阅读副刊赵绍玲, 1-23100740《中国旅游报》北京建内大街甲9号 文化专刊·凡人视角副刊武葳 , 五花海(游记)武葳 , 江山(散文、游记、诗)魏晓霞 三味书屋(书评、读书随笔)魏晓霞 触摸都市副刊张玫 1-24100043《中国电子报》北京市石景山路23号 1-25100714《中国绿色时报》北京朝阳区和平里东街18号 绿色潮·生活副刊:曹志娟 1-26 1-27100025《中国畜牧报》北京朝外八里庄北里1号 1-28100029《中国冶金报》北京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号楼 紫烟副刊(散文、诗)洪景森 1-29072750《中国石油报》河北省涿州市 驿路随笔 生活空间王云峰 1-30100011《中国化工报》北京市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化苑选萃(散文、随笔、杂谈)黎红 园地(散文、杂文、诗歌、小说)李明月 1-31100037《中国矿业报》北京市西城北礼士路70号 文化观胜王新生山川观光张丽华(共用) 1-32100026《中国国门时报》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 绿地华静 1-33 1-34100085《中国包装报》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雅芳园6楼 副刊(散文、随笔、杂谈)韩勇 1-35100081《中国引进时报》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甲42号 1-36100053《中国商报》北京宣武区报国寺1号西2楼 社会周刊·生活舞台(生活文章) 杂文随笔/时评书话 话吧小品 藏友俱乐部 1-37100013《中国文化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 文坛风景(散文、随笔、书香、动态、聚焦) 张昱 品味生活(生活方式、生命宠爱、闲暇一刻、食尚主义)包亚茹 每周关注 (言说)朱家雄 养生花园赵京玲 风尚空间张焕引 欢乐城市熊涛 车行天下包亚茹 1-38100007《中国文物报》北京市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文物之旅(散文、游记、杂谈)张伟王征 1-39100088《中国知识产权报》北京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1-40100088《中国专利报》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1-41100009《中国医学论坛报》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15号 1-42102209《中国经济时报》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芥子园副刊李成刚 芥子园阅读徐冰xbing@ 文化 百姓广场 总编室 1-43100044《中国测绘报》北京西外紫竹院百胜村1号 1-44100835《中国建设报》北京百万庄建设部内 文化周刊·长城(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李迎 都市生活(生活故事)袁晓红 风景旅游殷敖佗 的士周刊·空间七彩路季颖 副刊 副刊 1-45100831《中国建材报》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人世间(生活文章)陈亚军 生活(生活随笔)郭君梅, 五色石(散文、随笔、诗)何谱 1-46100053《中国经济导报》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 社会周刊城市副刊李坤民 阅读董璐 绿色/生活: 阅读/文苑: 1-47 1-48100009《中国花卉报》北京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127号 芳草地(散文、随笔,花文章)王健 (总信箱) 花与生活副刊李宝泉 1-49100814《中国有色金属报》北京复兴路乙12号 五光十色副刊明明 1-50100734《京郊日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喜鹊副刊(诗 随笔) 1-51100027《中国劳动保障报》北京市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 创业驿站 创业驿站副刊 洪鸿 1-52100031《中国教育电视》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1-53100020《中国社会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斜街4号 婚姻 两性 故事版魏光洁 1-54100820《中国老年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斜街4号 苍松副刊石祥 周末版 王嘉翔 杂文与老年生活有关 朝花夕拾版 记实类文字人生家庭散文随笔为主,也有杂文。栏目有 老夫 老妻、名人家风、情感驿站、家事点评、家教杂说 旅游 编辑:卢彦对于各地旅游景点的介绍性质的文字 银发广场(风格似城笔) 1-55100071《中国工商报》北京丰台区花乡纪家庙 大潮·广角(人生随笔) 副刊 1-56100053《中国税务报》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税苑 1-57100036《中国审计报》北京海淀区莲花苑小区5号华宝大厦17层 文化生活(文化随笔)丘桑 周末·社会之窗(生活文章)宋岳 专刊部 (文史与读书版 )刘谦谦 消费理财赵秀华 家庭生活专版:面向家庭,贴近生活的服务类版面。有女人(男人)手记、 食经(美食心得,类似梁实秋雅舍谈吃之类的小文,千字左右)、 云游天下(对一地的人文地理风物的游客笔记,最好有质量好的照片,可以是关于一地 的一组稿件)、健康快车、生活看板等。编辑宋岳: 1-58100036《中国经营报》北京阜成路79号 副刊 1-59100029《中国质量报》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2号北奥大厦6层 文化生活(在路上、心灵驿站、尴尬事、百味生活):段薇 文化视窗 休闲娱乐 市井万象 实惠消费贾书哲 副刊 1-60100826《中国信息报》北京月坛南街75号 1-61100081《中国气象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电话: 云海(生活散文、随笔、诗)任庆烽 1-62100061《中国环境报》北京崇文区龙潭路3号旁门 文化广场(随笔)丁品 副刊 1-63100860《中国海洋报》北京复兴门外大街1号 1-64100861《中国船舶报》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5号 生活何金 , 100861《中船重工》(周刊)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5号 副刊(散文、随笔、诗)何金, 1-65100034《中国国土资源报》北京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 社稷坛(生活随笔)任晓路 休闲(生活文章)张玲 副刊·作品 1-66100011《中国土地报》北京市安德里北街23号 1-67100040《中国房地产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七星园 1-68100864《中国科学报》北京三里河路52号 1-69100037《中国汽车报》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2号 1-70100036《中国军工报》北京阜成路26号 1-71100830《中国航天报》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北京849信箱) 副刊 1-72100010《中国航空报》北京东城区亮果厂5号 1-73100832《中国国防报》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国防广角 1-74100740《中国远洋报》北京市东长安街6号 1-75100027《中国安全生产报》北京市东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 信箱 副刊 1-76100031《中国保险报》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22号 品位专栏刘嵘 青春岁月 副刊 1-77100044《中国人口报》北京海淀区交大东路甲36号 电话: 62255624 生活纪事 (城市笔记) 徐闳 生活空间(生活文章)潘华虹 生活顾问谭亚明 家庭副刊(家庭生活中的情感、故事,感悟、恋爱、家教) 1-78100053《中国水利报》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利人生:谈心亭、生活茶座、心灵释放(怀旧散文)、有话想说等, 均要求与水利行业有关。编辑:冷秋 生活周刊 蓝色周刊 1-79100032《中国档案报》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16号 副刊 1-80100101《中国人事报》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天地人副刊温金海杨晓冬胡超玲 副刊 1-81100011《中国黄金报》北京安外青年湖北街1号 1-82100073《中国财经报》北京丰台区广安路甲54号 副刊主编 胡兆燕(北人) 1-83100031《中国证券报》北京宣武门西大街97号 1-84 1-85100039《中国食品质量报》北京海淀区五棵松路91号 1-86100073《中国食品报》北京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1-87100834《中国物资报》北京月坛北街25号 1-88100009《中国艺术报》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九洲(散文、随笔、诗、阅读)冉茂金, 生活之镜(散文随笔)shhzhj@ 1-89100866《中国广播报》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新风格副刊(随笔、生活文章) 1-90100859《中国电视报》北京复兴路11号 民间文汇 1-91100088《中国电影报》北京海淀区文慧园路3号 1-92100010《中国演员报》北京东城禄米仓胡同71号 1-93100005《中国摄影报》北京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1-94100803《中国图片报》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1-95100061《中国体育报》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1-96100061《中国足球报》北京体育馆路8号 1-97100037《中国机电日报》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葡萄园1号 1-98100718《中国职工科技报》北京安外六铺炕 1-99100044《中国企业报》北京紫竹院南路17号 1-100100088《中国民族报》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77号(北京8090信箱) 文苑(散文、随笔、诗、阅读)孙燕 风情大观(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面貌最佳)彭凤平 1-101100035《中国教育资讯报》北京东绒线胡同40号 副刊 1-102100044《中国电脑教育报》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6层 副刊 网络文化版宋辰 1-103100022《中国纺织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8号甲2号楼 1-104100062《中国服饰报》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北里中区12楼 1-105100007《中国产经新闻报》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95号 1-106100086《中国资产新闻报》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6号 1-107100081《中国图书商报》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北楼 励志/成长/文学副刊 1-108100029《中国集邮报》北京朝阳区安苑路11号 邮色生香 新邮天地 品邮溯源 邮票与传说 邮人心情:与邮票有关的历史、文化、心情、 介绍、品读散文随笔。1000字以下编辑:小鲁 1-109100037《中国消费者报》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1号 副刊 1-110100036《中国城乡金融报》北京复兴路甲23号 文艺周刊(散文、小说、杂谈、书评)王汉 员工创作 1-111100010《中国红十字报》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43号 总信箱 副刊(散文、随笔、诗)莫寒梅 1-112100054《中国医药报》北京陶然亭路甲8号 健康周刊·道德/社会适应 1-113100027《中国中医药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1-114100036《中国减灾报》北京复兴路63号 1-115100761《中国电力报》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 文化周刊:刘建锦 文化:人生旅途、说说无妨、小小说。 发各种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诗歌、杂文。 星期刊(文化、文学、生活副刊) 1-116100013《中国煤炭报》北京安定门外和平里北街21号 1-117100011《中国石化报》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58号 朝阳周刊·文学艺术(随笔、散文、诗歌、小说)姜高毅 社区家庭(家庭生活类)丁中琴 休闲娱乐蔡琳, 生活时尚、百姓茶座、生活趣事、人在旅途、故事: 1-118 1-119100015《中国律师报》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甲1号 1-120100083《中国地质矿产报》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1号 1-121100027《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北京东直门外斜街小关 1-122100091《中国市场经济报》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3号楼 1-123100021《中国改革报》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北里甲10号 时代周刊·家春秋王丽娟 另类人生于河 1-124100007《中国纪检监察报》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 清风文苑(散文、随笔、杂谈、诗)唐瑜 1-125100007《中国人才报》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1-126100027《中国轻工报》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32号 1-127100825《中国农机化报》北京市月坛南街26号 1-128100855《中国铁道建筑报》北京复兴路40号 1-129100029《中国日报》(英)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1-13010004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北京石景山路22号万商大厦22层 园区文萃(随笔类): 1-131100036《中国计算机报》北京市海淀区恩菲大厦7层 1-132100863《中国科协报》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1-133100088《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作品 / 综艺风朱平 品味生活(生活文章)郭铭 人文阅读杜悦 1-134100000《中国大学生就业》北京 副刊 1-135100028《中国儿童画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6100028《中国儿童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7100028《中国少年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8100028《中国中学生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9100036《中学生科学报》北京市海淀北洼路甲5号 1-140100037《中华建筑报》北京百万庄建设部内 1-141100031《中华新闻报》北京市西交民巷50号 精神家园副刊王欣, 通讯员园地 1-142100054《中华合作时报》北京市宣武区半步桥街13号甲鑫城大厦 〈安全时讯〉生活副刊(生活文章)李彩琴 1-143100011《中华老年报》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五路通14号 1-144100037《中华时报》北京市阜成门北大街17号 百姓副刊 1-145100040《世界新闻报》北京石景山路甲16号 异域风情 家副刊(情感)陈儒斌 1-146100730《世界金属报》北京市东城灯市口75号 1-147100061《世界体育周报》北京体育馆路8号 1-148100733《环球时报》北京朝阳金台西路2号 1-149100078《国际商报》北京方庄小区芳星园三区14号楼 1-150100039《国际电子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路74号 1-151100710《国际经贸消息》北京安外东后巷28号 1-152100803《新华每日电讯》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 1-153100044《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北京西外北礼士路54号 1-154100733《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朝外金台西路2号 神州副刊(散文、随笔)刘敏君杨鸥 1-155100075《人民政协报》北京市南三环中路赵公口小区20号 文化周刊 毛梦溪 午夜雨声 文化评论类的老实人 商世春秋 王悦 世说商语 关于经商的感悟 健康周刊 寻医 黄萱专家提示 自我保健 防患未然 家庭医生 问药 新概念 家庭用药 健康热风 自备药物 年华 颐寿养生 王晶 戏曲情缘 往事 追求(散文类吧) 年华 食品营养 黄静 滋补圆桌 食话食说 风向标等 读者之友 张敏 港澳台侨杜军玲 风格:海外风情介绍,游记 朝花夕拾:刘仰东 钩沉类历史、文化随笔 旧闻新读黄存琦历史类随笔 1-156100062《人民法院报》北京崇文区东花市北里西区22号 天平周刊文学作品高领 人物春秋罗书臻 文化评谈李芹 1-157100078《人民公安报》北京方庄方星园三区15号楼 往事悠悠(回忆性文章,以亲情为主); 新知随笔(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知识类杂文随笔); 人世间(纪实类文章,多与警察办案有关); 姑妄看之(类似城市笔记,有一定讽刺意义,每期一篇); 生活沙龙(生活、科普知识) 1-158100841《人民海军报》北京西三环中路19-27 1-159100011《人民邮电报》北京安外大街181号 1-160100038《人民铁道报》北京复兴门外北蜂窝3号 旅人(千字文,关于火车的旅游故事): 副刊, 1-161100081《人民武警报》北京西三环北路1号 1-162100040《检察日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绿海·生活(散文、随笔)彭程
海洋是美丽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