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机械工程是高级职称论文

机械工程是高级职称论文

发布时间:

机械工程是高级职称论文

进职称的论文,作者必须是第一作者,要不然没有用处的● 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职,学位):需要在核心刊物发表两篇论文。 ● 晋升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三篇,公开发表,省级刊物 ● 晋升高级职称(高讲,副教授,高工):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三篇国家级刊物,两篇省级刊物 如果名额有限,需要核心刊物发表几篇。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篇二 浅析机械加工精度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机械加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根据其机械加工的特点,分析3机械和2误差操作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其机械加工精神。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 1 概述 1.1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作业准确程度说的是部件被作业后真实的长宽高等数据和计算中给出的具体数值之间是否相互合理。这两者之间的具体差距被叫做加工误差。文章主要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探讨,从而了解机械加工的作业方法及其原理。 1.2 原始误差 因为加工的各种模具与部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统称工艺系统。这些因素都是非确定因素,主要包括几何误差和动误差两种。 1.3 探究作业准确度的手法 逐个元素剖析与整体剖析。 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2.1 加工原理误差 作业原理不准确性说的是运用了相似的作业行动或者是差不多的作业刀具实施作业而导致的不准确性。 2.2 机床的几何误差 机床制造不准确、组装不准确和在实际运用中有损坏,都和作业的准确程度密不可分。这中间说的是主轴实施作业、导轨直线作业与传动链作业的不严密。 2.2.1 主轴回转误差。它指主轴每一个时间段的作业弧度、力度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它具体被分为以下几种: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角度摆动。使得主轴作业存在不精确的具体元素主要在于主轴的不精确、轴承的不精确、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还有就是和轴承相互作业的部件不精确和作业过程中因各种元素导致的变形。主轴作业准确度勘测方法:千分表勘测法与传感器勘测法、增强主轴作业精度的方法有:增强主轴零件的制造,减小部件空隙,运用稳固尖顶支撑。 2.2.2 导轨误差。械器导轨在现实运用中是一个缺一不可的部位,它的制造与组装的准确度都与械器的作业精度有关。它的不准确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会让作业在水平、垂直、作业行进的方向都存在着误差。 2.2.3 传动链。传动链作业的不精确说的是里面关联传动链两头作业的部件相互作业时所产生的误差。普通是把传动链首尾转角的不严密来做考量。降低传动链作业不精确性的手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小传动链;减小传动链组装的角度;增强传动链首尾相互连接的制造准确度;在传动链中依照具体的比例增加的基础考量每个传动组件的比例;使用校正装置。 2.3 刀具误差 不管哪一种刀具在作业的时候,难以避免的会出现破损,这就会致使作业成果的大小与形态发生细微变化。准确抉择刀具原料,有效地确定刀具具体参数与作业量,确切的保护与维护刀具,适时的运用冷冻液等,都可以在最可能的程度上降低刀具实际上的破损。如果觉得需要还应运用填补方法对刀具磨损的部位实施填补。 2.4 装夹和夹具误差 部件组装在夹具上实施械器作业的时候,这个作业程序中导致作业准确程度受损的元素具体有:定位不准确、夹紧程度不准确、对刀不准确、夹具在械器上组装和作业程序中的不准确。 3 工艺体系的作业不准确 3.1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3.1.1基础理念。器械作业工艺体系在切削力、传动力、惯性力、动力、夹紧力这些外力之下,必定会产生一定变化,从而使其削刃和工件间的位置产生了变化。 3.1.2 工件刚度。工艺体系中要是工件硬度跟机床、刀具、夹具来说比例很低的话,在外力的压力下,部件因为硬度不够而导致的变化对作业准确性作用非常大,这中间的具体变化能够根据相关的物理公式来计算。 3.1.3 刀具硬度。作业小孔径或深孔,刀杆硬度不好,刀杆承受外力形变导致作业准确度不好。这个具体的形变也可以根据相关的物理公式计算。 3.1.4 机床硬度。机床部件计算并没有合理的计算方式。现在还是依赖试验来断定。机床零件形变和承压不成线,加载弧度与卸载弧度不一样。这两个弧度之间的面积便是加载与卸载作业中消耗的力,它具体损耗在摩擦力的作用与接触作用之下。实施多次卸载作业,这两个角度最后很可能合在一起,这种形变在这个过程中消失。跟机床零件硬度息息相关的元素:连接的面触碰形变的作用,硬度不强的部件,部件间的空隙与磨差力的作用。 3.1.5 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由于工艺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误差。由于切削力变化引起的误差。由于夹紧变形引起的误差。其它作用力的影响 3.1.6 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提高接触刚度,提高工件刚度,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合理装夹工件以减少夹紧变形。 3.2 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 3.2.1 基本概念。引起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有系统内部热源(切削热和摩擦热) 和外部热源。切削热是由切削过程中切削层金属的弹性、塑性变形及刀具与工件、切削间的摩擦所产生的,它由工件、刀具、夹具、机床、切屑、切削热及周围介质传出。摩擦热主要是机床和液压系统中的运动部分产生的外部热源主要是环境温度辩护和热辐射的影响。 3.2.2 减少和控制热变形的主要途径。减少热源的发热。用热补偿方法减少热变形。采用合理的机床部件结构减少热变形,采用对称结构,合理选择机床部件的装配基准。加速达到工艺系统的热平衡状态,控制环境温度。 3.3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残余应力是指外部载荷去除后。仍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毛坯制造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冷校直带来的残余应力,切削加工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合理设计零件结构,对工件进行热处理和时效处理,合理安排工艺过程。 3.4 调整误差 在机械加工的每一工序中,总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地准确,因而产生调整误差。在工艺系统中,工件、刀具在机床上的互相位置精度,是通过调整机床、刀具、夹具或工件等来保证的。当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毛坯等的原始精度都达到工艺要求而又不考虑动态因素时,调整误差的影响,对加工精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5 测量误差 零件在加工时或加工后进行测量时,由于测量方法、量具精度以及工件和主客观因素都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4 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途径 4.1 直接减少误差 直接减少误差法在生产中应用广泛,是在查明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之后,设法对其进行消除或减少的方法。 4.2 误差补偿法 误差补偿法,就是认为的造成一种新的原始误差,去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固有的原始误差,从而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4.3 均分原始误差法 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此法过程为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过程。 4.4 误差转移法 误差转移法实质上是将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和热变形等,转移到不影响加工精度的方向去。 参考文献 [1]郑修本.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吴玉华.金属切削加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汪尧.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04. [4]张亮峰.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与实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看了“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两篇”的人还看: 1.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2. 高级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3. 机械工程师论文范文 4. 职称论文范文 5. 机电工程师职称论文(2)

中国期刊库可以发表的,半官方机构,可以去看看。

初中,些什么论文,你学的知识一部分后来要完全被推翻,写了也没有用,应该先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到了大学再说。

机械类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你先去网上多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好好学习参考下~看下(机械工程与技术)呗~好好学习参考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篇二 浅析机械加工精度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机械加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根据其机械加工的特点,分析3机械和2误差操作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其机械加工精神。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 1 概述 1.1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作业准确程度说的是部件被作业后真实的长宽高等数据和计算中给出的具体数值之间是否相互合理。这两者之间的具体差距被叫做加工误差。文章主要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探讨,从而了解机械加工的作业方法及其原理。 1.2 原始误差 因为加工的各种模具与部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统称工艺系统。这些因素都是非确定因素,主要包括几何误差和动误差两种。 1.3 探究作业准确度的手法 逐个元素剖析与整体剖析。 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2.1 加工原理误差 作业原理不准确性说的是运用了相似的作业行动或者是差不多的作业刀具实施作业而导致的不准确性。 2.2 机床的几何误差 机床制造不准确、组装不准确和在实际运用中有损坏,都和作业的准确程度密不可分。这中间说的是主轴实施作业、导轨直线作业与传动链作业的不严密。 2.2.1 主轴回转误差。它指主轴每一个时间段的作业弧度、力度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它具体被分为以下几种: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角度摆动。使得主轴作业存在不精确的具体元素主要在于主轴的不精确、轴承的不精确、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还有就是和轴承相互作业的部件不精确和作业过程中因各种元素导致的变形。主轴作业准确度勘测方法:千分表勘测法与传感器勘测法、增强主轴作业精度的方法有:增强主轴零件的制造,减小部件空隙,运用稳固尖顶支撑。 2.2.2 导轨误差。械器导轨在现实运用中是一个缺一不可的部位,它的制造与组装的准确度都与械器的作业精度有关。它的不准确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会让作业在水平、垂直、作业行进的方向都存在着误差。 2.2.3 传动链。传动链作业的不精确说的是里面关联传动链两头作业的部件相互作业时所产生的误差。普通是把传动链首尾转角的不严密来做考量。降低传动链作业不精确性的手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小传动链;减小传动链组装的角度;增强传动链首尾相互连接的制造准确度;在传动链中依照具体的比例增加的基础考量每个传动组件的比例;使用校正装置。 2.3 刀具误差 不管哪一种刀具在作业的时候,难以避免的会出现破损,这就会致使作业成果的大小与形态发生细微变化。准确抉择刀具原料,有效地确定刀具具体参数与作业量,确切的保护与维护刀具,适时的运用冷冻液等,都可以在最可能的程度上降低刀具实际上的破损。如果觉得需要还应运用填补方法对刀具磨损的部位实施填补。 2.4 装夹和夹具误差 部件组装在夹具上实施械器作业的时候,这个作业程序中导致作业准确程度受损的元素具体有:定位不准确、夹紧程度不准确、对刀不准确、夹具在械器上组装和作业程序中的不准确。 3 工艺体系的作业不准确 3.1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3.1.1基础理念。器械作业工艺体系在切削力、传动力、惯性力、动力、夹紧力这些外力之下,必定会产生一定变化,从而使其削刃和工件间的位置产生了变化。 3.1.2 工件刚度。工艺体系中要是工件硬度跟机床、刀具、夹具来说比例很低的话,在外力的压力下,部件因为硬度不够而导致的变化对作业准确性作用非常大,这中间的具体变化能够根据相关的物理公式来计算。 3.1.3 刀具硬度。作业小孔径或深孔,刀杆硬度不好,刀杆承受外力形变导致作业准确度不好。这个具体的形变也可以根据相关的物理公式计算。 3.1.4 机床硬度。机床部件计算并没有合理的计算方式。现在还是依赖试验来断定。机床零件形变和承压不成线,加载弧度与卸载弧度不一样。这两个弧度之间的面积便是加载与卸载作业中消耗的力,它具体损耗在摩擦力的作用与接触作用之下。实施多次卸载作业,这两个角度最后很可能合在一起,这种形变在这个过程中消失。跟机床零件硬度息息相关的元素:连接的面触碰形变的作用,硬度不强的部件,部件间的空隙与磨差力的作用。 3.1.5 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由于工艺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误差。由于切削力变化引起的误差。由于夹紧变形引起的误差。其它作用力的影响 3.1.6 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提高接触刚度,提高工件刚度,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合理装夹工件以减少夹紧变形。 3.2 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 3.2.1 基本概念。引起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有系统内部热源(切削热和摩擦热) 和外部热源。切削热是由切削过程中切削层金属的弹性、塑性变形及刀具与工件、切削间的摩擦所产生的,它由工件、刀具、夹具、机床、切屑、切削热及周围介质传出。摩擦热主要是机床和液压系统中的运动部分产生的外部热源主要是环境温度辩护和热辐射的影响。 3.2.2 减少和控制热变形的主要途径。减少热源的发热。用热补偿方法减少热变形。采用合理的机床部件结构减少热变形,采用对称结构,合理选择机床部件的装配基准。加速达到工艺系统的热平衡状态,控制环境温度。 3.3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残余应力是指外部载荷去除后。仍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毛坯制造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冷校直带来的残余应力,切削加工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合理设计零件结构,对工件进行热处理和时效处理,合理安排工艺过程。 3.4 调整误差 在机械加工的每一工序中,总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地准确,因而产生调整误差。在工艺系统中,工件、刀具在机床上的互相位置精度,是通过调整机床、刀具、夹具或工件等来保证的。当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毛坯等的原始精度都达到工艺要求而又不考虑动态因素时,调整误差的影响,对加工精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5 测量误差 零件在加工时或加工后进行测量时,由于测量方法、量具精度以及工件和主客观因素都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4 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途径 4.1 直接减少误差 直接减少误差法在生产中应用广泛,是在查明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之后,设法对其进行消除或减少的方法。 4.2 误差补偿法 误差补偿法,就是认为的造成一种新的原始误差,去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固有的原始误差,从而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4.3 均分原始误差法 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此法过程为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过程。 4.4 误差转移法 误差转移法实质上是将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和热变形等,转移到不影响加工精度的方向去。 参考文献 [1]郑修本.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吴玉华.金属切削加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汪尧.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04. [4]张亮峰.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与实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看了“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两篇”的人还看: 1.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2. 高级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3. 机械工程师论文范文 4. 职称论文范文 5. 机电工程师职称论文(2)

初中,些什么论文,你学的知识一部分后来要完全被推翻,写了也没有用,应该先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到了大学再说。

机械工程中级职称论文格式模板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内容来源:学术堂)

推荐回答(正式)论文的基本格式: 一、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 宋体小四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五、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1.1. 1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六、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 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七、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 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正式)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1.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2.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3.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1.“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3.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初中,些什么论文,你学的知识一部分后来要完全被推翻,写了也没有用,应该先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到了大学再说。

1.中文摘要(1)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2)“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个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好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2.英文摘要(1)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两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3.目录目录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开始页码(小四号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第1章、1.1、1.1.1等数字一次标出。4.前言“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二字之间控一字符。5.正文:1XXX--章级层次三号黑体居中排,段前段后各0.5行;1.1XXX--节级层次四号黑体左起排,段前段后各0.5行;1.1.1XXX--小节级层次四号楷体左起排,段前0.5行;1.1.1.1或1.XXX--条款层次小四号宋体左起;(1)XXX(小四号宋体,接排)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2磅,标准字距。6.图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5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方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标号在图下方。7.表格表格按章顺序编号,表格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标号在表上方。8.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排列。标号在公式同行右对齐。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欣赏论文题目:浅谈我国机械制造发展现状和前景趋势摘要机械制造的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度的有效指标之一,是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国际市场竞争现象越演越烈,如何将高科技融入机械制造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现状;趋势1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1.1机械制造的系统性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感应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以及新开发材料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对产品的设计,销售网络、组织管理等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现代技术运用。机械制造技术需要将传统的制造加工技术与现代科技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将制造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制造过程。1.2机械制造的综合性机械制造技术不仅局限于机械加工制造的本身过程,它的产品面向整个市场,并且涉及到产品设计、开发、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机械制造的终极追求是产品投放进市场后的应用情况,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1.3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体现了市场竞争要素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就是产品生产率,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制造业的市场竞争矛盾已经逐渐向质量、时间和成本三者综合考虑的矛盾。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可以将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2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2.1管理模式落后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实现计算机系统代替人为管理,并且尤其重视对体制的改革和生产流水线模式的更新。已经全面提出了精益生产、高效生产、准时生产的管理思想,但由于我国进入信息时代时间较短,对于先进管理模式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对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运用并不广泛,还是以人为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2自动化技术落后与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相比较,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国还没有掌握自动化的核心技术,设计的产品方案相对较为落后,仅仅是简单利用自动化技术,目前还无法真正做到将机电进行有机结合;其次,我国使用的机械自动化还是传统的加工方式,并且,已有的自动化的设备数量太少,导致我国自动化整体水平较低;第三,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还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度较为缓慢;最后,我国的机械种类选择的局限性比较大,质量也无法达到国际普遍执行的标准,使用的范围也不够普遍、广泛。因此,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发展潜力巨大。3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3.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和网络化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融入网络化是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网络技术普及的市场大环境下,监视技术与远程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械制造的产品,因此,将机械自动化融入网络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这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局域网络技术还将运用到大量的家电设备中,逐步渗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生活模式,正常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这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3.2以智能化为依托,发展实用型机械自动化技术人类的社会进步一直伴随对智能的开发,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脚步进行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与传统机械制造自动化最大的区别,也是工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体现在控制论的基础上运用生理学、运筹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进行人工智能模拟、自动编程、人机接口和对话,在加工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决策,从而取代部分人类脑力劳动,对人类的职能进行收集,从而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层次的发展是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的智能化机械自动化技术应当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实际需要作为导向,采取与之相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只有将企业发展需求作为核心原则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才能将机械自动化技术产生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取得高效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3以新材料为支撑,进行绿色化发展随着社会环境受到各方的关注,绿色化发展是工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传统工业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依靠掠夺环境资源进行自我发展,但地球上的能源有限,不能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工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从而改变高投入低收入的局面,必须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必须保持生态环境与机械制造发展的平衡,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4光机电一体化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及机械技术交叉融合的光机电一体化发展是现阶段很多高新企业以及高新设备的基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机械一体化产品的基础,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生产出高功能水平、高附加价值的机械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激光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光能驱动等等均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4结语机械自动化产业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直接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发展的繁荣时期,对机械制造的产品需求还在持续加大,但是落后的生产技术限制了我国机械产品输出,因此,应当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被不断应用在机械制造生产活动中,极大程度地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我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研究,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工程机械设计职称论文

1.中文摘要(1)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2)“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个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好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2.英文摘要(1)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两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3.目录目录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开始页码(小四号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第1章、1.1、1.1.1等数字一次标出。4.前言“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二字之间控一字符。5.正文:1XXX--章级层次三号黑体居中排,段前段后各0.5行;1.1XXX--节级层次四号黑体左起排,段前段后各0.5行;1.1.1XXX--小节级层次四号楷体左起排,段前0.5行;1.1.1.1或1.XXX--条款层次小四号宋体左起;(1)XXX(小四号宋体,接排)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2磅,标准字距。6.图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5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方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标号在图下方。7.表格表格按章顺序编号,表格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标号在表上方。8.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排列。标号在公式同行右对齐。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欣赏论文题目:浅谈我国机械制造发展现状和前景趋势摘要机械制造的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度的有效指标之一,是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国际市场竞争现象越演越烈,如何将高科技融入机械制造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现状;趋势1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1.1机械制造的系统性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感应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以及新开发材料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对产品的设计,销售网络、组织管理等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现代技术运用。机械制造技术需要将传统的制造加工技术与现代科技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将制造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制造过程。1.2机械制造的综合性机械制造技术不仅局限于机械加工制造的本身过程,它的产品面向整个市场,并且涉及到产品设计、开发、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机械制造的终极追求是产品投放进市场后的应用情况,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1.3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体现了市场竞争要素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就是产品生产率,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制造业的市场竞争矛盾已经逐渐向质量、时间和成本三者综合考虑的矛盾。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可以将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2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2.1管理模式落后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实现计算机系统代替人为管理,并且尤其重视对体制的改革和生产流水线模式的更新。已经全面提出了精益生产、高效生产、准时生产的管理思想,但由于我国进入信息时代时间较短,对于先进管理模式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对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运用并不广泛,还是以人为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2自动化技术落后与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相比较,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国还没有掌握自动化的核心技术,设计的产品方案相对较为落后,仅仅是简单利用自动化技术,目前还无法真正做到将机电进行有机结合;其次,我国使用的机械自动化还是传统的加工方式,并且,已有的自动化的设备数量太少,导致我国自动化整体水平较低;第三,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还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度较为缓慢;最后,我国的机械种类选择的局限性比较大,质量也无法达到国际普遍执行的标准,使用的范围也不够普遍、广泛。因此,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发展潜力巨大。3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3.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和网络化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融入网络化是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网络技术普及的市场大环境下,监视技术与远程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械制造的产品,因此,将机械自动化融入网络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这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局域网络技术还将运用到大量的家电设备中,逐步渗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生活模式,正常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这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3.2以智能化为依托,发展实用型机械自动化技术人类的社会进步一直伴随对智能的开发,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脚步进行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与传统机械制造自动化最大的区别,也是工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体现在控制论的基础上运用生理学、运筹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进行人工智能模拟、自动编程、人机接口和对话,在加工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决策,从而取代部分人类脑力劳动,对人类的职能进行收集,从而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层次的发展是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的智能化机械自动化技术应当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实际需要作为导向,采取与之相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只有将企业发展需求作为核心原则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才能将机械自动化技术产生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取得高效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3以新材料为支撑,进行绿色化发展随着社会环境受到各方的关注,绿色化发展是工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传统工业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依靠掠夺环境资源进行自我发展,但地球上的能源有限,不能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工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从而改变高投入低收入的局面,必须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必须保持生态环境与机械制造发展的平衡,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4光机电一体化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及机械技术交叉融合的光机电一体化发展是现阶段很多高新企业以及高新设备的基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机械一体化产品的基础,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生产出高功能水平、高附加价值的机械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激光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光能驱动等等均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4结语机械自动化产业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直接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发展的繁荣时期,对机械制造的产品需求还在持续加大,但是落后的生产技术限制了我国机械产品输出,因此,应当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被不断应用在机械制造生产活动中,极大程度地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我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研究,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写论文首先就是要查一下参考文献呀~你去看下(机械工程与技术)期刊吧~看看文献~找下自己的思路吧~

初中,些什么论文,你学的知识一部分后来要完全被推翻,写了也没有用,应该先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到了大学再说。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 姓名: 学号: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我来说,对机械知之甚少,但谢峰教授带着 我们徜徉于机械的历史长河里,一路走来,让我们大概地了解了世界 机械的发展,更是对中国的机械历史有了相对更深的了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学、 微电子技 术和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是的基本训练,具 有从事港口起重运输机械与控制或流体传动与控制活模具成型等方 面的能力。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力学和机械工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 节包括军训、金工等。机械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上游产业(如钢铁、煤炭、 有色等)和下游产业(如住房、日用消费品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 的拉动能力。 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 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没 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信 息化。 下面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 一、世界的机械制造业 (一)从经济上看 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外围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 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 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 纪 90 年代至今,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 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是防止经济“泡沫 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贸易呈现极强的地区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 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 其霸主地位。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情况来看,不仅在于其在本国工业中生产、出口、积累、就业等方面 的贡献率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 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 (二)从技术上看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 20 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 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 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 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 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环境保护的压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给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技术化、信息 化、绿色化、全球化成为发展的总趋势。 二、我国的机械制造业 (一)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机械制造业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了发展后劲;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有 了较大调整,用微电子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较大进展;掌握了一批重大 技术装备及重大成套设备的核心、关键技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 的本领不断增强。通过技术改造,一批先进的新型、高效、高精度制 造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九五”“十五”期间是 、 机械制造业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的重要时期,机械制造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一大批重要 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建 设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一些重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占 有率不断提高;经济总量占世界机械制造业总量的比重不断加大;出 口创汇位居全国各行业前列,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第二大产业,并具 有较大发展潜力。中国机械制造业已建立起门类齐全、实力比较雄厚 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形成了具有自主制造能力的国民经济装备体 系。然而机械制造业长期存在的产品质量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 合理、自主开发能力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从而延缓了机械 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进度, 使得机械制造业企业和产品在总体 上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 制约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技术创新能 力不足。 我国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原有的创新体系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国 际竞争要求,而新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二)我国机械制造业趋势与前景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要求;胡主席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着重提到“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 国力的关键;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 以及全国蓬蓬勃勃开展的城镇化建设,都会带动机电产品的发展,这 为机械制造业的增长创造了市场需求;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我国 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机械制 造业加工能力大、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使机械产品扩 大出口有了现实的机遇和很大的潜力。 同时也为我国低成本机械产品 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我国机械制造业将保持 良好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发挥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 胡主席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 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 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 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 而且成就十分辉煌, 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 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传统机械方面, 贡献. 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 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 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 18 世纪初到 19 世纪 40 年 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 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 100 多年 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 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 到 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向 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 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 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的来说, 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总的来说,就目前而言中国机械科学技术的成就是巨 大的,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时期还没有结束, 大的,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时期还没有结束,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还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只要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 的机械科学技术还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只要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 用好科技发展规律并勇于创新, 我国的机械工业和机械科技一定能够振兴, 重新 用好科技发展规律并勇于创新, 引领世界机械工业发展潮流。 工程材料是指固体材料领域中与工程(结构、零件、工具等)有关的材料,主要 应用于机械制造、航天航空、化工、建筑与交通等部门。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 工程材料的种类繁多。按其应用领域可分为机械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材料、电子 工程材料、航空材料等。按其性能特点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义 力学性能为主,兼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功能材料是以特殊物理、化学性能 为主,如电、磁、光、热、声学、生物等功能和效应及其转换特性的材料。结构 材料用量极大,是当代社会的主要材料;功能材料目前用量虽小,但却是高技术 的关键,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新材料。由于受论文题目的限制, 在这里就不过多讲其他材料,就讲讲这被说得非常“厉害”的宠儿——功能材料。 其实功能材料的发展历史与结构材料一样悠久,只不过相比于结构材料来 说,其用量在某种程度上比不过,不过其重要性并未被忽视,随着电力技术的发 展,电功能材料和磁功能材料已得到较大的进步;20 世纪 50 年代微电子技术的 发展,半导体电子功能材料迅速发展;60 年代出现的激光技术,70 年代的光电 子技术也发展了相应的功能材料;进入 80 年代后,新能源功能材料和生物医学 功能材料迅猛崛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功能材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其应用范 围也越来越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与日剧增。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 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 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 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 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 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1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1 是面向 21 世纪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 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 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 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 21 世纪的技 术。 1.2 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 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 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 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 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 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 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 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1.4 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发达国家通过金 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 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 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 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1.5 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 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 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 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2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 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1)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 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 、敏捷制造(AM) 、精益生产(LP) 、 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 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2) 设计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 采用新的设计方法, 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 ,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 我国采用 CAD/CAM 技术的比例较低。 (3)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 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 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 我国普及率不高, 尚在开发、 掌握之中。 (4)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 造单元(FMC) 、柔性制造系统(F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实现了柔 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 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3 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 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 中纷纷落败, 有的倒闭, 有的被兼并。 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 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 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 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 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2)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 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 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 此外, 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 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 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 展。 (3)虚拟化。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 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 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 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 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4)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 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 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 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 和制造绿色化。 (5)绿色化。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 、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 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 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 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4 结语 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 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 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 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总之,在我国研究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机械工程职称论文怎么写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篇二 机械工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机械工程领域也得到了飞速的进展。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能切实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机械工程由于发展起步的较慢,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全面的促进制造业的全面进步和促进经济的长足的发展。本文就是要分析机械工程的进展和展望。 关键词:机械工程 进展 展望 我国的电石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更加的趋于绿色化和知识化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机械工程,真正加强新能源的制造,促进电石厂的长足发展。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电石厂的生产和发展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的先头力量,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机械工程的建设,保证电石厂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能处于不败的地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 机械工程科学的定义 机械工程是指研究机械的系统和产品的性能方面的知识理论,能切实的对电石厂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提供设计和制造的理论,能保障建设时有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能切实的保障机械的发展和制造科学的发展。能切实的加强用科学方式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对机构性能的研究,能真正的保证制造系统能有序合理的运作,保证电石厂能有效的运行,切实的保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的进步。 2 机械工程发展研究 电石厂的进步和发展,能切实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能保障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能切实促进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机械工程的发展,保证能提供一个科学的技术和知识,能促进先进的技术涌入制造行业,全面推动电石产业的进步和发展,为电石产业提供一个先驱的作用,能不断的进行创新,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保证中国的制造业能全面的得到发展。加强电石厂设备机械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全面按照流程进行,保证各个环节都能良好而有顺序的运行。电石厂设备运作流程如下:①摩擦学的领域。摩擦学是我国机械工程的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对轮轨波磨现象做出了重要的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能切实的保证摩擦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促进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②机器人机构学领域。机器人机构学领域也是机械工程发展中的重要的环节,能联合综合的方式进行理论的试验,能真正的保证开发出多种结构,真正的为机械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保证能更好地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③机械动力学领域。在我国机械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动力学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出现微纳制造的情况,能切实的使信息科学也得到发展,保障能切实的在动力学的发展中,能促进制造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 3 机械工程的技术发展 3.1 机构学的进步和发展 机构学是机械工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科目,只有不断的加强对机构学的研究和发展,才能使我国的机械工程得到迅速的发展,能使我国的制造业都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的促进设计理论和技术能得到空前的进步和提升,保证能切实的在电石厂的建设中提供新的机械和装备,促进得到更好地发展。在电石厂的设备运作过程中,全面的运用机械工程的标准机构模式进行建设,保证能真正的促进电石厂的生产和发展。 3.2 摩擦学的发展 加强对摩擦学的研究,促进其发展,能在很大程度在电石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减阻的作用,能促进纳米摩擦学和生物摩擦学得到很大的成长和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电石厂的发展。例如在电石厂的机械结构设计中,应用齿轮传动的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机械传动中的摩擦。 3.3 机械动力学的发展 在机械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动力学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切实的加强机械动力学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电系统动力学和故障检测系统的发展,能切实的保障对电石厂的机械进行彻底的分析和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电石厂装备设施的发展和创新,能真正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4 机械工程的展望 机械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更加的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技术上发展的更加的高端和科学,能更好的促进电石厂的发展,能更好地加速我国经济的进步。 4.1 信息制造科技的发展 信息制造科技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量子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电石厂的产品更加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能从最根本上保证电石厂的全面发展。 4.2 纳米制造科技的发展 不断的加强纳米技术的创新和改革,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机械工程的技术更加的精准,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保证电石厂的设备装置的精度都能得到保障。 4.3 新能源制造技术 不断的加强新能源的制造技术,能不断的加强在生能源的制造,加强绿色设计和制造技术,加强产品再造技术,保障电石厂的进步和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使经济发展的更加迅速。 4.4 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 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机械传动学科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金属的使用,仿生机械和生物制造的发展,能切实的在电石厂的发展中,为生产的机械起到减阻的作用,加强电子制造的技术,能切实的保证加强电石厂的生产技术的速度和精度,加强数字制造的发展,能切实的建立数字控制平台,对生产和发展起到集中的控制作用。 5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机械工程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突破。不断促进机械工程技术的创新和改革,能在很大程度上使电石厂设备高速运转,促进电石厂的发展和改革,能真正的使我国的制造业大进步大繁荣,使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甬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制造业的历史性跨越[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11):1-6. [2]高峰.机器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J].机械工程学报,2005.9.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2009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9. [4]雷源忠.机械科学基础研究20年[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看了“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2. 高级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3. 机械工程师论文范文 4. 职称论文范文 5. 高中数学评职称论文范文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我国机械工程发展的目标,是让中国机械工程行业走向世界化,能在这个领域占领一定的重要地位。下面是我整理了高级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机械工程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

我国机械工程发展的目标,是让中国机械工程行业走向世界化,能在这个领域占领一定的重要地位。在不断地技术创新、研发新的产品、建设齐全的设备,从现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变成机械工程制造业的强国,正确而的认识现状,准确的预测未来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积极做出解决方案。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创新。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预测和面临这些挑战,及时采取应对战略和策略,大力加强制造科技及其产品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国就可成为制造强国,中国高端品牌产品将可与美日欧并驾齐驱,中国制造业将立于世界之林。

1机械工程学科的定义和范围

机械工程学科是研究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性能、设计及制造的理论、 方法 和技术的科学,包括机械学和制造科学两大领域。

制造科学是研究制造过程及其系统的科学。它涵盖产品设计、成形制造( 铸造成形、塑性成形、连接成形、模具制造、表面工程等) 、加工制造( 超精密加工、高效加工、非传统加工、复杂曲面加工、测量及仪器、装备设计及制造、表面功能结构制造、微纳制造、仿生和生物制造) 和制造系统运作管理等科学[3]。

2我国机械工程研究进展综述

机械工程研究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不竭源泉。推动我国制造业自主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和国防先进装备几乎完全立足于自主创新技术。在航空、车辆、家电、微电子、轻工业、石化、工程机械等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和自主品牌也越来越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机械工程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和原创性成果,为我国机械工程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领域已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2.1 机械动力学领域

非线性动力学、复杂机电系统的故障预示和智能维护是机械动力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陈予恕等在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分叉研究中,提出了约束分叉理论、时变产生系统的安全域侵蚀理论、非线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提出了转子系统非线性故障诊断的系列方法和技术,解决了国内十几个发电机组的振动疑难问题。

2.2 机械传动学科领域

高速、高效、低能耗、低污染、高智能、微型化是近年来机械传动和控制研究的前沿。超声电机是基于压电效应和超声振动的一种新型微电机,它突破了传统电磁效应电机原理,具有力矩重量比大、结构简单、响应快、噪声低等优点。其研究涉及振动学、摩擦学、材料学、电子学、控制和超精密加工多个学科领域。

2.3先进电子制造领域

21世纪初,钟掘等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极端制造”的理念和优先领域。先进电子制造是本世纪初我国机械工程科学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第一次规模性地将研究触角伸向一个并不熟悉的多学科交叉领域。以丁汉、雒建斌为首的项目组围绕硬盘驱动器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提出了纳米量级划痕深度和长度可控的单颗磨粒磨削方法;建立了硅片自旋转磨削的砂轮临界切深模型和实现延性域磨削的工艺规范;揭示了计算机磁盘和磁头超精密抛光的工艺规律,提出了专用抛光液的制备原理;揭示了高加速度运动系统的宽频多模态复合运动特征,提出了高加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精密驱动平台的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阐明了超声键合界面原子快速扩散机理,发现了键合界面的“粘滑”运动特性,提出了变参数加载工艺。

2.4数字制造领域

数字制造是制造学科与信息学科交叉的产物,是制造技术现代化最重要的体现。现在数字制造已成为信息化制造的代名词,已经广泛深入到机械系统和制造过程中。

2.5机械测量学科领域

大尺寸和微纳尺寸测量、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测量、纳米计量、 无线网络 测量和智能数字化测量是近年来测量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仪器校准和量值传递是保证精度的最重要基础,叶声华等发明了空间大尺寸测量的现场校准方法和装置。利用多种靶标特殊几何结构和自身基准尺寸,以及在测量空间内不同位置的量值传递关系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全新的现场校准方法和装置,能够在大范围空间进行高分辨率测微仪现场校准;提出了小分束

角渥拉斯顿棱镜和直角棱 镜作为反射镜的共光路自适应系统,测量结果稳定性好;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机器人的柔性视觉现场误差测量技术,已经用于飞机和汽车白车身的高精度制造误差测量。

2.6加工制造学科领域

加工制造学科近年来的 发展趋势主要是高效、高精度、低成本、少无污染以及柔性数字智能自动化。郭东明、贾振元、康仁科等提出了硬脆材料复杂曲面天线罩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针对天线罩电性能的特殊要求,建立了天线罩综合电性能误差与几何参数补偿量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一次安装、自动定心、真空夹紧、精密测量、数据处理、逐点可控、加工一体化的精密修磨技术、专用数控系统和数字化修磨装备,实现了任意点、环、带区域按要求去除量逐点可控数字化微米级精度修磨,解决了国防工程中的一项重大科技难题。

3 机械工程科学发展总趋势

在机械工程科学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创新及进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机械工程科学总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

主要体现在:中国机械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贡献不显著;中国学者提出的机械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不多;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机械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不多;国际机械领域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中国学者很少。总体上中国机械工程学术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滞后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制造界的地位。 未来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将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和推动,一个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另一个是学科的演变进步。

4机械学发展展望

机构学是机械工程学科中最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机构学研究一方面应注重机构学基础理论研究,以使我国在国际机构学界保持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应注重与制造和控制的学科交叉,在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两个方面同时取得突破,以开发出性能优良新机构和新装备。航空航天器、机器人机构、纺织机械、工程机械、微纳机构、仿生机构等工程中存在大量机构问题,机构学大有用武之地。

5 结束语

从现状分析到展望未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发展目标。在机械工程领域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可是要达到国际化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不断自主创新、坚持不懈的努力,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发展战略 计划。在继续保持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总结 经验 作出合理的判断,开发新技术工程,做到健全的机械工程制造体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级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 索引序列
  • 机械工程是高级职称论文
  • 机械类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 机械工程中级职称论文格式模板
  • 工程机械设计职称论文
  • 机械工程职称论文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