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提纲怎样写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提纲怎样写

发布时间: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提纲怎样写

学前的还是很好写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写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

教育类专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教育类专业论文提纲,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论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及应对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一 引 言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1.1.1 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

1.1.2 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1.1.3 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2.1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2.2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2.3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2.4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2.5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 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3.1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3.1.1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3.1.2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3.1.3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3.2 学校策略层面

3.2.1 学校管理策略

3.2.2 学校的培训策略

3.2.3 学校的交流策略

3.3 社会支持层面

3.1.1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3.3.2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3.3.3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 结束语

篇二:论文提纲

题目:《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

摘要

Abstract

目 录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观察

2.教师观察行为

3.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维度

3.观察的类型

4.观察的过程

5.观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内容

3.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4.改进策略

三、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考察

(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途径

2.教师的观察是“旁观者清”

3.观察儿童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师观察了什么

1.观察幼儿的兴趣

2.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

3.读懂孩子的需求

(三)教师如何观察

1.调动一切感官搜集信息

2.记录,让教学看得见

(四)教师观察的结果

1.积极正面回应幼儿

2.搭建鹰架帮助幼儿发展

3.及时与家长沟通

4.反思与教学行为的改善

(五)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观察

1.幼儿“意外状况”容易引起教师关注

2.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余力观察幼儿

3.教师的主观倾向影响教师观察

4.幼儿园支持教师观察

5.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影响教师观察

四、对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的结果

(一)教师观察行为的特征

1.教师对观察认识具有模糊性

2.教师观察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3.教师观察的记录停留在感官层面

4.观察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观察方法掌握能力

2.教师的知识经验储备

3.幼儿对教师观察的影响

4.幼儿园对教师观察行为的支持

五、建议

(一)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观察技能

1.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优化观察记录方式,提高i己录的准确性

3.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确保纪录与评价的客观性

(二)加强学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1.通过反思促进知识的发展

2.阅读专业书刊

(三)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支持性环境

1.改善管理制度

2.提供技术性支持

3.形成重视教师观察的氛围

(四)教师为观察争取有利条件

1.检视自己的工作习惯

2.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篇三:论文提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一 引 言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1.1.1 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

1.1.2 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1.1.3 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2.1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2.2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2.3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2.4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2.5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 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3.1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3.1.1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3.1.2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3.1.3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3.2 学校策略层面

3.2.1 学校管理策略

3.2.2 学校的培训策略

3.2.3 学校的交流策略

3.3 社会支持层面

3.1.1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3.3.2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3.3.3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 结束语

教育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教育学的毕业论文提纲,希望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压力/逆境与儿童发展

2心理弹性的概念

2.1关于resilience一词的中文译法

2.2心理弹性相关概念表述

2.3心理弹性的定义

3心理弹性研究沿革

3.1第一次浪潮:个体心理弹性确认和保护性因素发现

3.2第二次浪潮:将心理弹性置于发展系统与生态系统,关注过程

3.3第三次浪潮:以干预促成心理弹性

4心理弹性模型

4.1补偿模型

4.2挑战模型

4.3条件模型

4.4Kumpfer的弹性框架

5心理弹性研究取得的成果

5.1关于心理弹性的系统性代表研究

5.2对影响心理弹性的诸种因素的研究

5.3心理弹性研究中发现的几个重要效应

6心理弹性研究意义

7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问题及机遇

7.1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问题

7.2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机遇

7.3研究的观点

8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8.1立论基础

8.2研究内容

第二篇实证研究

研究一压力/逆境与心理弹性一一心理弹性儿童筛查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二心理弹性儿童压力/逆境认知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三心理弹性儿童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四心理弹性儿童心理揣测能力(mind-reading)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五心理弹性儿童人际关系认知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六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分研究一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结构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模型验证前的准备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分研究二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作用机制探讨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三篇总讨论

压力/逆境对心理发展影响结果的多样性

1.1严重的压力/逆境并不必然导致心理问题

1.2心理弹性为心理学带来什么

2心理弹性儿童社会认知特点

2.1为何基于社会认知

3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儿童心理弹性机制

3.1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儿童心理弹性机制解析

3.2基于社会认知的心理弹性干预、预防与促进

4几点反思、研究不足与展望

4.1关于研究方法的反思

4.2关于心理弹性的反思

4.3研究不足

4.4展望

第四篇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的提纲怎么写

【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2.1、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2.2、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2.3、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3.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3.1.1、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3.1.2、“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3.2、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3.2.1、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3.2.2、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3.3、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3.3.1、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3.3.2、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2] [3] [4]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提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

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

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1.1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1.2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1.3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1.4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1.5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2.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2.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2.3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3.1 研究目的26

3.2 研究方法26-29

3.3 结果与分析29-32

3.4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4.1 研究目的33

4.2 研究方法33-34

4.3 结果与分析34-50

4.4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5.1 研究目的51

5.2 研究方法51-52

5.3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6.1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6.2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提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

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

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1.1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1.2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1.3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1.4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1.5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2.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2.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2.3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3.1 研究目的26

3.2 研究方法26-29

3.3 结果与分析29-32

3.4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4.1 研究目的33

4.2 研究方法33-34

4.3 结果与分析34-50

4.4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5.1 研究目的51

5.2 研究方法51-52

5.3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6.1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6.2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教育毕业论文提纲

优秀教育论文提纲范例5篇

范例1: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

一、追因求果法按以下两个步骤操作:

1.教师示范

2.个别辅导

二、修改题目法按以下步骤操作:

1.合作交流讨论

2.优秀方案展示

三、订正三问法

为什么错?该如何订正?为什么要这样订正?

四、反思批判法

范例2:初中生数学纠错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纠错习惯的方法

1.说错法

(1)示范说错

(2)互助说错

(3)练习说错

2.病卡法

(1)建立病历卡

(2)记好病历卡

(3)用好病历卡

(4)管好病历卡

二、培养纠错习惯的步骤

第一步:强制

第二步:半自觉第三步:自觉

范例3:思品学科中运用渗透法对小学生进行主体发展教育

一、给予思品课一个特有的主体发展教育的`渗透载体

1.渗透在故事情节中

2.渗透在辨析讨论中3.渗透在实践体验中

二、给予思品课一个特有的主体发展教育的渗透过程1.激情:

(1)图片激情

(2)故事激情

2.析理:(1)比较析理(2)体验析理(3)联想析理3.导行:

(1)榜样导行

(2)目标导行

(3)练习导行

三、给予思品课一个特有的主体发展教育的渗透反馈1.课堂及时反馈

(1)学生反馈

(2)教师反馈

2.课后延伸反馈

(1)家长反馈

(2)社会反馈

范例4:把握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一、把握课堂,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1.提供自主学习的充足时间。

2.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

3.提供自主质疑的机会。

4.提供自主探究的环境。探究性学习是以活和动

二、把握课堂,创造享受成功的机会

1.区别对待。素质教育包含的一个要义是面向全体。

2.因材施教。这里的材,一方面指教师在课堂上针

3.科学评价。即指对各种层次不同的学生运用相应

三、把握课堂,构筑学科整合的平台、

范例5:语文学科中运用渗透法对小学生进行主体发展教育

一、选择渗透点

(一)选择渗透点的基础

1.熟悉教材 2.了解学生

(二)选择渗透点的方法

1.比较法 2.排除法

二、引出渗透点

(一)审题法 (二)情境法 (三)质疑法

三、延伸渗透点

(一)自读自悟法(二)精讲多练法

(三)小组学习法

四、检测渗透点

(一)练习法 (二)阅读法

教育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教育学的毕业论文提纲,希望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压力/逆境与儿童发展

2心理弹性的概念

2.1关于resilience一词的中文译法

2.2心理弹性相关概念表述

2.3心理弹性的定义

3心理弹性研究沿革

3.1第一次浪潮:个体心理弹性确认和保护性因素发现

3.2第二次浪潮:将心理弹性置于发展系统与生态系统,关注过程

3.3第三次浪潮:以干预促成心理弹性

4心理弹性模型

4.1补偿模型

4.2挑战模型

4.3条件模型

4.4Kumpfer的弹性框架

5心理弹性研究取得的成果

5.1关于心理弹性的系统性代表研究

5.2对影响心理弹性的诸种因素的研究

5.3心理弹性研究中发现的几个重要效应

6心理弹性研究意义

7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问题及机遇

7.1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问题

7.2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机遇

7.3研究的观点

8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8.1立论基础

8.2研究内容

第二篇实证研究

研究一压力/逆境与心理弹性一一心理弹性儿童筛查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二心理弹性儿童压力/逆境认知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三心理弹性儿童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四心理弹性儿童心理揣测能力(mind-reading)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五心理弹性儿童人际关系认知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六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分研究一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结构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模型验证前的准备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分研究二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作用机制探讨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三篇总讨论

压力/逆境对心理发展影响结果的多样性

1.1严重的压力/逆境并不必然导致心理问题

1.2心理弹性为心理学带来什么

2心理弹性儿童社会认知特点

2.1为何基于社会认知

3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儿童心理弹性机制

3.1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儿童心理弹性机制解析

3.2基于社会认知的心理弹性干预、预防与促进

4几点反思、研究不足与展望

4.1关于研究方法的反思

4.2关于心理弹性的反思

4.3研究不足

4.4展望

第四篇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美术教育论文提纲怎么写

教育专业论文提纲范文参考

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美术教育专业论文提纲

(以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为例)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4 研究方法及思路

5 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 论文的创新

第 1 章 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1.1 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1.1 理解教育范式

1.1.2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1.1.3 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1.2.3 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1.2.4 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1.3 课程改革

1.3.1 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3.2 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 2 章 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2.1 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2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解读项目学习

2.2.2 建构主义

2.2.3 多元智能

2.2.4 实用主义

2.3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3.1 必要性

2.3.2 科学性

第 3 章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 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1 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3.1.2 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3.1.3 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3.2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3.2.1 《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3.2.2 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3.2.3 项目实施过程

3.2.4 项目反思

第 4 章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篇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论文提纲

(以鄂尔多斯地区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为例)

引 言

第 1 章 文献综述

1.1 心理资本的相关概念界定

1.2 心理资本的组成要素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第 2 章 问题的提出

2.1 研究意义

2.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 3 章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调查设计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法

第 4 章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调查结果

4.1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检验

4.2 访谈内容及结果

第 5 章 分析与讨论

5.1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调查结果分析

5.2 访谈结果分析

第 6 章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

6.1 自我效能的干预

6.2 乐观的干预

6.3 希望的干预

6.4 韧性的干预

第 7 章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干预比较

7.1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干预调查设计

7.2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的选取

7.3 干预活动的实施步骤与内容

7.4 干预研究结果分析

第 8 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8.1 研究价值

8.2 不足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 考 文 献

致 谢

篇三: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提纲

(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为例)

摘要

Abstract

目 录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观察

2.教师观察行为

3.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维度

3.观察的类型

4.观察的过程

5.观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内容

3.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4.改进策略

三、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考察

(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途径

2.教师的观察是“旁观者清”

3.观察儿童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师观察了什么

1.观察幼儿的兴趣

2.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

3.读懂孩子的需求

(三)教师如何观察

1.调动一切感官搜集信息

2.记录,让教学看得见

(四)教师观察的结果

1.积极正面回应幼儿

2.搭建鹰架帮助幼儿发展

3.及时与家长沟通

4.反思与教学行为的改善

(五)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观察

1.幼儿“意外状况”容易引起教师关注

2.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余力观察幼儿

3.教师的主观倾向影响教师观察

4.幼儿园支持教师观察

5.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影响教师观察

四、对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的结果

(一)教师观察行为的特征

1.教师对观察认识具有模糊性

2.教师观察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3.教师观察的记录停留在感官层面

4.观察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观察方法掌握能力

2.教师的知识经验储备

3.幼儿对教师观察的影响

4.幼儿园对教师观察行为的支持

五、建议

(一)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观察技能

1.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优化观察记录方式,提高i己录的准确性

3.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确保纪录与评价的客观性

(二)加强学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1.通过反思促进知识的发展

2.阅读专业书刊

(三)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支持性环境

1.改善管理制度

2.提供技术性支持

3.形成重视教师观察的氛围

(四)教师为观察争取有利条件

1.检视自己的工作习惯

2.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一、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认识上存在诸多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和挑战赋予美术学科教育的责任相比较,做为美育重要手段的美术学科教育差距是很大的。美术学科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模式的桎梏中发展,问题很多,即使是提倡“素质教育”了,但遗害仍然很多,同时许多新的问题又随着发展逐渐暴露,有的因美术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无人问津课堂教学;有的只重视对报考美术专业学生的格外培养而忽视课堂教学;有的把美术课当成纯粹的手工技能课……这些归根结底是没有意识到美术学科教育乃至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对美术学科教育产生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因此,我们一定要理清思路,正确认识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在青少年身心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二、美术教育在提升青少年全面综合素质的作用立足现实,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上下功夫,在形式和内容综合式的、全方位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层次。美术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美术鉴赏课,和美术创作课,良好的课程实施能极大地促进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分辨艺术作品的丑美,学习基础的审美常识,知美丑,别善恶。审美层次的提升,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鉴赏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的能力,面对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作品,大胆的表达发自内心的审美感受,审美品位提高了,才能有美的创造。第二,提高了青少年的道德水准。中国传统画评在评价艺术作品时颇为讲究“人品即画品”“字如其人”,虽略有武断,但是这种观念在中国还是深入人心的。在美术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古今名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精品和大家之作都是真善美的结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青少年远离庸俗低级的社会情趣和不良习气。将以技能训练为目的课程尽量穿插品德修养的内容与审美特征,要在教育实施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件好的作品是真善美结合,陶冶好的情操,对于一张作品的重要性。其三,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底蕴。在实施美术教育中,民族和国家大文化的理念会体现在其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比中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婚丧嫁娶仪式、节日庆典、图腾崇拜,由此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文化的差异,对比古今的沧桑巨变,中西文化观念吸收的区别,领悟华夏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海纳百川、涵容接纳的胸怀与气度。这样的美术教育,从多方面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含量与知识储备,促进文化涵养的提升。其四,提高了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在创作课中,通过作画和各种手工艺及工艺美术品制作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例如,捏制泥人,翻铸石膏,蜡染,绘制各种标志,制作陶艺,这些丰富多彩的审美趣味,体会多样的审美体验,材料和技术熟练处理,和谐形式的创造……都会吸引学生乐在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创作与审美过程中,在情感的投入,是一个由感性升华、顿悟为理解的过程。其五,培养了青少年强烈的家国情怀。美术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引领青少年去薪火相传中华五千年的艺术遗产,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浩瀚的艺术珍品,历史文化艺术遗存遍及祖国各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了民间优秀的剪纸、雕塑、建筑等……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参观课,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感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会感染着每一个有良知的青少年去爱国报国。其六,促进了青少年关注社会生活。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过度关注自我,对社会生活比较漠然。美术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的动手过程中,去描绘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去描绘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建设成就,关注社区,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积极参加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用双手扮靓我们生活的环境;走进美术馆和博物馆,延伸第二课堂。青少年亲身参加的这些审美活动,既贴近他们的生活,又使他们树立良好了社会责任感。三、结语与展望总之,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其独特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认识功能,以及寓教于乐的怡情功能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美术教育教授美的知识和艺术的技能,并用艺术作品感化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世纪,我们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对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美术教育实际的本质更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生成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追求美的精神,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从而提升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 索引序列
  •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提纲怎样写
  •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的提纲怎么写
  •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
  • 教育毕业论文提纲
  • 美术教育论文提纲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