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会计舞弊及对策研究论文

会计舞弊及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会计舞弊及对策研究论文

舞弊是一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它像一块毒瘤,时刻危险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舞弊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舞弊列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犯罪行为,舞弊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联邦调查局每年需要投入约24%的经费来进行反舞弊的工作。舞弊是指用欺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包括人们能够设想的所有通过虚报以牟取利益的方法。舞弊一般分为针对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和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两种,而企业实施的舞弊中最为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本文将着重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出发,提出防范、检查舞弊的几点粗浅见解,与同行商榷。一、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性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来欺投资者和债权人,从中谋取私人利益。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向财税部门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一致。目前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为谋求财政补贴或减免税收而向财税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和欲向银行谋求贷款提供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销售收入、利润、存货、应收(付)账款等数据就会大相径庭。②编造虚假利润,取上市资格,以欺投资者,进行圈钱。企业欲取得上市资格,不惜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如据成都某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案例反映,成都某企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该企业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③虚报盈利,夸大业绩。在国有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某些管理层受功利心驱使,为提高自身政绩、声誉和影响,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取名利。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性很大,它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虚假的赢利或亏损报告将使国家资产流失,使企业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使其经济蒙受巨大损失。而企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涉及的金额往往是也触目惊心的。如美国施乐企业五年虚报收入60亿美元;我国的银广厦集团,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万元。这些舞弊现象涉及的金额之大,在对社会、国家及投资者个人造成极大伤害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企业、中介机构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丧失。二、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也不例外,主要有:(一)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舞弊者的动机直接驱使于其本人内在的动因,基于某种目的而实施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典型的动因来自于私欲膨胀带来的压力。这里的私欲包括对政治地位提高的需求和对经济上的占有两方面。有的企业管理层,为夸大自身工作业绩,从而提升政治地位,迫使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同时作为社会组成元素之一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除了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正当的经济需求外,有的还因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染上恶习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等,使日常入不敷出,诸如此类需求都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的支持。当一个人的需求超出了自身条件承受能力,严重的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足以促使舞弊者实施舞弊行为。(二)制度不严,惩罚不力舞弊者之所以能实施舞弊,是因为有机可乘。此处“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控制制度(措施)存在漏洞或缺陷,难以防范、发现舞弊。舞弊者作假账,首先是瞅准该项控制制度(措施)存在的漏洞或缺陷;其次是会计控制系统是否严密,是否能使其舞弊行为不留痕迹,不被发现。二是指给予某些企业管理层过大的权利,权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为犯罪创造条件。财务报告舞弊一般由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授意,财务人员实施,如多计存货价值、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重要事项的披露等,只有企业管理层、决策层才能有权、有条件做到。舞弊者如果缺少“机会”这个条件,是无法实施的。另外惩罚不力也使舞弊者无所顾忌、胆大妄为。目前针对财务报告舞弊适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明确,使舞弊的成本远低于收益;对财务报告舞弊惩罚力度不够,大多数以行政处分、罚款为主,使法律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三)监管机制缺陷,诚信理念不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追本逐利是其本能,出现违规现象在所难免,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行纠偏。然而,目前的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税收、媒体、政法、银行、审计等等监管体制中,不管是站在国家还是企业的立场上行使监管职能,当财务报告供给链中管理层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某些监管机构没有真正树立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对国家、企业、个人诚信的理念。如美国安然企业会计造假案的揭露,使人们对审计的诚信提出疑问。诚信对于企业、个人也是一样。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恪守职业道德是企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今社会格局多元化,特别是受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各层次难免会存在不诚信现象,如果缺乏诚信理念,都会有可能出于各种动机为实现自身不同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实施舞弊行为。三、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我们知道,如果舞弊案件一旦发生,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及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存在反舞弊措施与否,对国家或企业蒙受舞弊的损失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反舞弊措施上首先要防范舞弊。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法律威慑力、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措施,确保企业正常、有序、安全的运转,使企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首先,完善制度是防范舞弊的根本,也是消除舞弊机会的手段之一。制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制度为舞弊提供便利,只有符合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防范舞弊提供合理的保证。要防止舞弊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仅要培养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包括培养员工的诚信和良好的道德观、培养工作能力和经营风格等,而且还要建立员工之间、管理层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控制机制,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有效的会计系统可以提供审计轨迹,使得舞弊能被发现或难以掩盖。要建立有效、及时、完整的会计系统,以区分真实的舞弊和无意的错误。3、建立适当的控制程序。适当的控制程序可以减少舞弊的机会,企业要建立包括能提供资产的实物控制、恰当的授权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的控制程序。其次,加大惩罚力度是防范舞弊的保障。要区分不同的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者的责任者,明确责任分担标准,对舞弊者惩处。明确区分法律法规的适用标准与范围,对舞弊者不仅依照《会计法》进行经济处罚,还需依靠法律的力量,该诉诸法律的绝不手软,该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的绝不姑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各自的约束力,起到打击一小撮,教育一大片的作用。(二)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1、恰当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当今世界,不存在没有任何政府监管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也不存在没有任何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如国家某些政策、规章制度之间存在摩擦,会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乘,有空可钻。政府应培育完善的监管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净化法律环境,以法律的震慑力防范舞弊。2、加强独立审计职能。我国的审计结构是由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国家审计的重点是对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审计,对企业监督的力度不强;民间审计与被审企业间形成的被雇佣与雇佣关系,使得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难以充分发挥。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独立审计职能,笔者认为:①应引入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并正确处理好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等的关系。因为我国的企业虽均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职责仅仅是对企业下属部门或单位按照企业管理层的安排进行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独立性不强,对企业监督难有成效,而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的引进有助于改变此现状。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企业的职业服务内容不交叉;不在受聘企业任职;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不受制于企业等等。同时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3、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具备健全的制度体系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高层管理人员控制经营,制度控制高层管理人员,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层管理人员行为,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对称性。建立起企业内部人员相互监督机制或设立举报热线,使舞弊者时时处在“有人在监视我”的意识中,起到防范舞弊的作用。(三) 加强诚信理念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工作环境对舞弊的滋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工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就会为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培植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整个社会要树立良好的风气,形成相互信任的氛围。目前“会计假账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赢得公众的信任,要从个人做起,每个人要实实在在地做足“本分”的工作,而不是以权宜之计搪塞,或以擦边球试探底线,只有将可信、诚实原则贯彻到底,才能建立公众信任的环境。企业要加强诚信教育,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道德发挥效能,使员工在遇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法律规范发生碰撞时,不至于迷失方向;要制定科学的制度,实行公开的政策,宣传行为准则或道德守则,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使制度和规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舞弊的检查主要包括发现舞弊和对舞弊的调查。由于舞弊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从计划到实施再到被发觉一般需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了解、评价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舞弊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内部控制不充分、员工疏忽造成的内部控制失效,会给舞弊者提供机会。在检查舞弊时,采取询问有关管理层和员工,抽取部分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等方式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合理、有效,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信号或迹象,如会计系统不完善、管理当局承受着重大的压力、凭证和记录不齐全、经营或财务决策只有少数几个人决定,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监督等现象表明内控存在漏洞,是舞弊检查需关注的线索。(二)分析企业经营的敏感点1、关联交易。目前关联交易有关联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和费用分担等方式,是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 其发生大多是为了调节利润的需要。在检查舞弊时,要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理顺整个上市企业的产权关系,仔细审阅企业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尤其要关注年末这一时点,关联交易常常被用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提高形象或体现管理层经营业绩的重要舞弊途径。另外还应分析关联方交易价格是否合理、与下属子企业或股东的交易(转让)是否正常。2、收入的确认。检查时应通过核对发票存根、发货凭证,审阅大额或非正常交易的会计记录,验证重大交易合同等方法,分析是否存在虚构收入情况。是否存在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虚假交易的方式虚报收入,达到虚增利润、夸大业绩的目的。3、存货的变动。存货往往被用来操纵主营业务成本,从而达到虚增或需减利润的目的。因此,检查时要关注存货的异常变动,掌握存货的成本核算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盘点核实库存。4、期后事项的调整。重点分析企业对重大的期后事项有否未加以披露的现象。检查有否在来年年初记录虚假的交易以掩盖上年的虚假记录;有否存在资产负责表日后发生的合并、清算等重点事项;有否存在会计报表与同时披露的其他信息之间重大的不一致等。(三)抽查重要会计资料会计记录、有关原始凭证等是舞弊实现的载体之一,舞弊行为通常会在有关会计资料中留下痕迹。在舞弊检查时,有针对性地抽取重要会计资料,进行查证、分析,以发现舞弊信号。如抽检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的列账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收益期限进行摊销,来验证企业有否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上述科目中,不计入损益,同时还要检查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对于应收、应付款,还应追根刨底,彻底弄清它的内容和性质。(四)征询对舞弊的检查除了了解、评价内控制度,掌握有关证据,找准薄弱环节外,还应通过征询手段找出发现舞弊的切入点。检查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存在虚盈实亏或隐瞒利润以蒙投资者现象,需通过向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银行询证,了解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经营、财务情况,是否存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情况,核实是否存在以虚构销售收入、少转销售成本、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等情况虚增利润;是否存在以销售收入不入账、虚构成本、虚列负债等情况隐瞒利润。当今社会大多的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的腐败现象,都与做假账分不开。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而每一次虚假财务报告的曝光都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消除舞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配合,需要一个公平、合理、和谐的环境,需要诚信的个人素质支撑

5 对医药企业抑制财务舞弊的建议5.1个人层面较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公司经营困难走向财务舞弊之前,可能从财务数据上就会发现某些问题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纠正企业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教育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函证调查时,对数额巨大或未收到函证的部分,应保持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性以及警惕性,可以采用电话问询或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核实。即使当年并没有查出有舞弊的行为,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对其进行持续的关注。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其不断的学习扩充自己实践水平,注册会计师要提高审计识别技能。5.2公司层面在众多股东中持有股份最多的被称为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上市公司中也不可避免,在股东大会表决过程中,控股股东因其股份比重优势会有话语领导权,而股东大会也很可能成为某个大股东的表达个人意志的摆设,在这样的机制下,很有可能会损害到其他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信用标准。建议新华制药应以综合评定的指标指定信用标准,将“5C 评价法”和权重分析法相结合。信用条件。以保证新华制药全面掌握客户应收账款信用信息,以便的客户经营困难时及时作出风险规避,最大限度的保护新华制药的利益。收账政策。建议新华制药应找到收账费用、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的平衡点,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款政策。5.3政府层面政府应该从道德管理以及监督体系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舞弊的人员处罚力度,对违规违法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要有相对应的惩罚。其次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文研究认为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这就相当于是增强了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二是从审计准则、审计制度上加以改善,使我国审计工作的体系更加严谨。5.4 社会层面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系,要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该把握住服务单位的行业特性,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委托时,本着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专业态度,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警觉敏锐性,提升专业审计的质量,尽力维护资本市场审计的声誉。规范上市公司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不断提升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以及专业能力,积极有效发挥外部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5.5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阐述对医药上市公司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帮助该类型企业提高抑制财务舞弊的能力,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6 研究结论与启示6.1 研究结论资本市场发展日臻成熟,各项规章制度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在一片祥和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中仍旧是暗流涌动。上市公司承载着国家和市场消费者的美好寄托,其上市后也具有一定影响力,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形象,因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投融资市场,更关乎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财务舞弊的治理需要多手联防,立体防治,封堵所有财务舞弊漏洞,摧毁财务舞弊的温床。本文从财务舞弊发生的宏观微观环境出发,分析财务舞弊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用实例来说明了政策变动对企业舞弊的影响,然后深入企业挖掘财务舞弊下的企业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给我国财务舞弊的治理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针对财务舞弊的特征分析提出了树立企业标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弥补法律漏洞,严肃法律政令等一系列净化舞弊环境的措施。6.2 启示综上所述,制药行业的发展不容小觑,现阶段我国制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步入集团化、规模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药行业也随之发展迅猛。我国出台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为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力作用。所以,财务报表舞弊和信息披露的违规现象需要得到有效治理,一是有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对造假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对造假的行为以及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为要进行刑事处罚和受害的民事赔偿,如此一来,受害人的经济利益不仅得到了有效保障,而且舞弊违规的成本也会增加,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舞弊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从而将舞弊发生概率降到最小。

《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因素分析及其防范对策》论文范文由一世教育毕业论文网收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只可观摩不可抄袭,因抄袭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因素分析及其防范对策引起的版权纠纷本站概不负责,若本站对于该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删除。 4.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的作用。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检查监督。 5.加强政府监管。政府监管是一个含意较广的概念。它既包括政府对游戏规则的制定,也包括政府对违规者的惩罚机制,具体可以落实到法律制度上。法律制度作为一种带有强制力及处罚权的硬性的约束机制,会对理性行为主体的行为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它会在短时间内影响舞弊收益与舞弊成本的对比关系,因为这种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对行为主体形成的威慑是显形的、外在的。在监管办法严密、执行有力、处罚到位的情况下,会有效遏制行为主体对违反监管政策的那部分利益的追求,因为在他们看来,与这种利益伴随的风险过大,以至于不敢“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6.道德环境的重塑。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相比,具有成本低而效率高的特点,同时,道德约束的效力经常而持久,无时无刻不对行为主体产生作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力量,而不带有消极制裁的意味。在治理舞弊的各个层次中,只有道德约束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起到作用,这是任何刚性的治理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因此,呼唤诚信的回归,培育一个与市场经济运行相符的道德环境,是治理会计信息舞弊的最终目标之一。

会计舞弊几对策研究论文

5 对医药企业抑制财务舞弊的建议5.1个人层面较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公司经营困难走向财务舞弊之前,可能从财务数据上就会发现某些问题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纠正企业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教育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函证调查时,对数额巨大或未收到函证的部分,应保持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性以及警惕性,可以采用电话问询或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核实。即使当年并没有查出有舞弊的行为,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对其进行持续的关注。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其不断的学习扩充自己实践水平,注册会计师要提高审计识别技能。5.2公司层面在众多股东中持有股份最多的被称为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上市公司中也不可避免,在股东大会表决过程中,控股股东因其股份比重优势会有话语领导权,而股东大会也很可能成为某个大股东的表达个人意志的摆设,在这样的机制下,很有可能会损害到其他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信用标准。建议新华制药应以综合评定的指标指定信用标准,将“5C 评价法”和权重分析法相结合。信用条件。以保证新华制药全面掌握客户应收账款信用信息,以便的客户经营困难时及时作出风险规避,最大限度的保护新华制药的利益。收账政策。建议新华制药应找到收账费用、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的平衡点,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款政策。5.3政府层面政府应该从道德管理以及监督体系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舞弊的人员处罚力度,对违规违法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要有相对应的惩罚。其次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文研究认为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这就相当于是增强了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二是从审计准则、审计制度上加以改善,使我国审计工作的体系更加严谨。5.4 社会层面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系,要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该把握住服务单位的行业特性,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委托时,本着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专业态度,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警觉敏锐性,提升专业审计的质量,尽力维护资本市场审计的声誉。规范上市公司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不断提升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以及专业能力,积极有效发挥外部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5.5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阐述对医药上市公司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帮助该类型企业提高抑制财务舞弊的能力,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6 研究结论与启示6.1 研究结论资本市场发展日臻成熟,各项规章制度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在一片祥和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中仍旧是暗流涌动。上市公司承载着国家和市场消费者的美好寄托,其上市后也具有一定影响力,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形象,因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投融资市场,更关乎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财务舞弊的治理需要多手联防,立体防治,封堵所有财务舞弊漏洞,摧毁财务舞弊的温床。本文从财务舞弊发生的宏观微观环境出发,分析财务舞弊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用实例来说明了政策变动对企业舞弊的影响,然后深入企业挖掘财务舞弊下的企业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给我国财务舞弊的治理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针对财务舞弊的特征分析提出了树立企业标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弥补法律漏洞,严肃法律政令等一系列净化舞弊环境的措施。6.2 启示综上所述,制药行业的发展不容小觑,现阶段我国制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步入集团化、规模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药行业也随之发展迅猛。我国出台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为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力作用。所以,财务报表舞弊和信息披露的违规现象需要得到有效治理,一是有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对造假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对造假的行为以及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为要进行刑事处罚和受害的民事赔偿,如此一来,受害人的经济利益不仅得到了有效保障,而且舞弊违规的成本也会增加,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舞弊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从而将舞弊发生概率降到最小。

会计造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问题 ,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与社会根源。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发展迅猛,需要规划会计信息。当前一些会计从业者追求自身利益,抛弃了原有的职业操守,频频出现企业会计造假行为,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平稳有序发展,对经济体制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对会计造假形式和危害做出了深刻的阐述,进而分析会计造假的成因和条件,从而得出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会计造假 成因 治理

一、会计造假的形式和危害

会计造假行为表现的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逃避税费或者故意牟利,一些会计人员造假是为了将资产转移到自身名下,还有一些则是被授意进行造假活动。为了达到获利目的,会计往往通过对业务程序和会计凭证更改来进行造假。会计程序造假主要是违反国家的规定,进行非法获利,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凭证篡改则是用一些假的发票或者报销凭证来获得私人利益。当私人利益满足以后又会引发更强烈的愿望,导致更为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这种影响经济发展和企业良性发展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为会计造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利,因此在个人或者部分组织获利的同时,就会损害集体利益,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这种损失扩大化以后,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减速,因此我们应该杜绝此类行为。对会计造假行为细分原因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影响资本市场运作,导致市场发展不健康,不积极;第二是影响股东和权益人的利益,让一些违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不当获利;第三会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导致经营者不可获知真实数据,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体系;第四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很多不当收购或者出售,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2]。

二、会计造假的成因

(一)会计人员本身缺乏职业操守,自身素质不高

很多会计人员在从业那天起,就经受着各类诱惑,同时社会上的享乐主义、自私主义盛行,每天经手很多钱,但自身收入又有限,自然会对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产生冲击,因此一些人放弃应有的职业操守,自己或者协同他人伪造会计凭证,为一些人的不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自己贪污挪用,使得企业利益受损。

(二)法律监督体制不严格,行业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在法律方面,虽然我国推出了很多管理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法规,但社会发展迅速,造假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而且有一些造假行为不是第一时间能够被发现和查处,上面缺少有效的监管体系[3]。各部门由于资源有限,无法随时随地监管,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迫于国家规定建立的,人员素质有限,往往只是个形式,没有发挥实际效能,反而给企业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和拖累。

(三)企业外部利益复杂,外部监管有限

很多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来源于企业想要盲目扩张经营或者迎合地方政府的任务需求。因为好多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难免不采用会计造假的行为来掩饰发展力的不足,争取等多的账面利润和国家投入。同时国家对于发票的开具管理不是十分严格,存在很多漏洞,很多地方可以很轻易的开出虚假的发票,使得会计造假行为有机可乘。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与整治方案

(一)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严格把关选拔人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严格把关,选拔有素质的人才,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谨记朱�F基给国家会计学院留下的墨宝“不做假账”,加强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训练,培训其业务知识,只有熟悉业务才能不被利用,自检自查。另外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对于内控一定要严格认真的对待,发现问题及时清查,严格准守规章制度,对会计凭证和流程体系层层把关,相互牵制,反复检查和确认,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行为重罚不怠

因为会计主体责任的模糊,所以一些会计作假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罚,而是接受调查和处分后调离岗位,或者一些指使和强迫会计作假的人很容易就脱罪[4]。虽然会计法中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主体,但是对于指使会计造假的人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需要完善会计法,对会计造假的行为加以重罚,以儆效尤。加重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也会规范会计行为,让会计在造假时思考再三,一旦会计进行造假或者协助造假,那么不仅仅要处罚会计,更是要从重处罚要求会计造假的人员,如何把握证据,需要会计从业者的配合,也需要完善监管和查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会计行为。

(三)加强对企业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的把控,管理层多下功夫

由于一些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混杂,很多人希望通过会计造假来不正当得利,所以应该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倡导廉洁从业精神,改进一些企业考核手段,合理的分配职权和利益,考虑不同岗位之间的约束作用,加强对会计业务处理的监控,使得会计造价人员一旦付出行动 ,立即就会得到发现和抑制[5]。同时对发票要严格把控,不仅仅是贴票报销的人员需要对票据负责,审批的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防止虚假的发票流入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管,控制会计造假行为。

四、结语

总之,我们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规范化其操作,留住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和控制,控制好企业外部利益和内部利益,改变以往的财务模式,相互监督和合理分配职权,争取会计账务透明化,防范好会计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 2012(08).

[2]盛岚.强化会计监督 杜绝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3]韦琳,徐立文,刘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2).

[4]侍冬岳.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J].办公室业务.2012(07).

[5]朱秋月.谈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 会计造假现象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如何防治会计造假,重拾投资者信心,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控制会计造假现象呢?本文根据上文提出的原因阐述了下列几项措施: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成本,减少会计造假收益

上市 企业进行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关系,这与我国当前会计收益与会计造假成本配备不合理有直接的关系,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的低成本高收益让数不清的上市企业高层前仆后继、挺而走险。所谓“釜底抽薪”,要想彻底打击当前会计造假行为,从企业层面来说,首先应该提高会计造假成本与收益的配比度,使高收益伴随着更高的成本。

如何提高上市企业会计造假的成本呢?首先提高会计造假的直接成本。法院和证监会密切配合,形成严厉的处罚机,对于己发现的上市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立刻给予严厉的道德处罚、 经济处罚、行政处罚严;然后应提升会计造假行为的预期成本。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如此猖狂,过轻的处罚就是导致会计造假行为的直接动因,因此提高证劵法、会计法等对会计造假行为主体的处罚力度,让会计造假成为上市公司的禁区,轻易不敢涉足,就成为控制会计造假的直接手段。最后提升会计造假的间接成本,我们应该树立会计造假不仅仅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的观念,因此加强上市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民事 法律监督和加大处罚,就成为我们打击会计造假的必要手段。

二、快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1、完善法我国相应的律法规体系,要加强政府对会计造假的监管力度

建立我国关于上市公司法律法规体系,使我国会计、财务、审计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使我国上市公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仅如此,还应对还应该修订那些不利于我国经济 发展的法规条例,特别是那些入世以来,不符合国际会计条例,不能和国际接轨的准则,让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真正的成为法制社会。大力宣传,认真贯彻会计法律法规,让会计人员在来会计工作中树立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能够依法行使。

2、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立一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一项高品质的会计准则主要是由会计准则产品质量、会计准则制定质量和会计准则执行质量这三个方面组成的,其中产品质量是核心,制定质量是前提,执行质量是保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作为借鉴,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高信息质量。

三、快转变政府职能

虽然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很多年,但政府对证劵市场的监管仍然残留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身影,为了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切实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引导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应尽快转变其职能,下放其权利,集中精力,搞好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而不是直接经营企业,使市场的自律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重拾投资者信心;由于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政绩,往往提倡、甚至采用行政手段保护本地上市公司的“包装”行为,这更加使地方上市公司肆无忌惮,因此中央政府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如此非理性的财政行为加以约束,以帮助地方政府克服“本位思想”。同时国家应制定更为完善、 科学的政府监管制度,使政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避免重复执法,以加强政府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善独立注册 会计师制度,加强自律建设

会计师事务所是从社会层面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管的独立性机构,同时也是拦截会计造假信息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着 经济上的雇佣、业务上的保密等依赖关系,使注册会计师很难公平、公正的行使其权利,因此淡薄的风险意识、不强的责任心、粗超的执业工作就成为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普遍特征,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作用,就必须加快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改革,使其真正的变成我国独立的监管机构。同时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 发展,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平越来越差,一切向“钱”看,已经成为很多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宗旨,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的作用,在完善外部体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内在道德的培养。

五、强会计人员诚信 教育,提升其职业缺失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我们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厉,能否适应新形式下的会计工作,以关系到我国上市公司能够长远发展、能否加入到世界竞争的重要问题。让我国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活动时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我们进行诚信教育的目标,是控制我国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因此从事会计工作人员要真正的做到操守为重,诚信为本,遵循原则,坚决不做假账的职业准则,让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强化服务、参与管理、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成为会计行业的主流思想、文化。一定要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及会计人员的信用档案制度,要对那些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进行物质甚至精神的奖励,让那些在信用档案有不良记录的人员付出比取得造假收益更大的代价,以直接的手段让会计人员增强其职业道德意识。

综上所述,在我国会计造假已成为影响上市公司健康快速发展的普遍问题,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许多的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国家作出的相应的政策,使我国的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也日趋 科学,只要我们内外治理、长期坚持,一定会使我国的会计造假有所控制,为我国上市公司创造更健康的生长环境,使我国资本市场更加完善。

参考 文献

[1]梁国萍,刘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手法.特区经济.2005(08)

[2]石朋.运用科学发展观原理破解会计信息失真难题.财政监督.2010(02).

为解决会计造假这一不良现象,我们要探究会计造假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发展迅猛,需要规划会计信息。当前一些会计从业者追求自身利益,抛弃了原有的职业操守,频频出现企业会计造假行为,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平稳有序发展,对经济体制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对会计造假形式和危害做出了深刻的阐述,进而分析会计造假的成因和条件,从而得出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会计造假 成因 治理

一、会计造假的形式和危害

会计造假行为表现的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逃避税费或者故意牟利,一些会计人员造假是为了将资产转移到自身名下,还有一些则是被授意进行造假活动。为了达到获利目的,会计往往通过对业务程序和会计凭证更改来进行造假。会计程序造假主要是违反国家的规定,进行非法获利,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凭证篡改则是用一些假的发票或者报销凭证来获得私人利益。当私人利益满足以后又会引发更强烈的愿望,导致更为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这种影响经济发展和企业良性发展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为会计造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利,因此在个人或者部分组织获利的同时,就会损害集体利益,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这种损失扩大化以后,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减速,因此我们应该杜绝此类行为。对会计造假行为细分原因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影响资本市场运作,导致市场发展不健康,不积极;第二是影响股东和权益人的利益,让一些违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不当获利;第三会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导致经营者不可获知真实数据,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体系;第四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很多不当收购或者出售,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2]。

二、会计造假的成因

(一)会计人员本身缺乏职业操守,自身素质不高

很多会计人员在从业那天起,就经受着各类诱惑,同时社会上的享乐主义、自私主义盛行,每天经手很多钱,但自身收入又有限,自然会对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产生冲击,因此一些人放弃应有的职业操守,自己或者协同他人伪造会计凭证,为一些人的不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自己贪污挪用,使得企业利益受损。

(二)法律监督体制不严格,行业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在法律方面,虽然我国推出了很多管理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法规,但社会发展迅速,造假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而且有一些造假行为不是第一时间能够被发现和查处,上面缺少有效的监管体系[3]。各部门由于资源有限,无法随时随地监管,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迫于国家规定建立的,人员素质有限,往往只是个形式,没有发挥实际效能,反而给企业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和拖累。

(三)企业外部利益复杂,外部监管有限

很多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来源于企业想要盲目扩张经营或者迎合地方政府的任务需求。因为好多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难免不采用会计造假的行为来掩饰发展力的不足,争取等多的账面利润和国家投入。同时国家对于发票的开具管理不是十分严格,存在很多漏洞,很多地方可以很轻易的开出虚假的发票,使得会计造假行为有机可乘。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与整治方案

(一)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严格把关选拔人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严格把关,选拔有素质的人才,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谨记朱�F基给国家会计学院留下的墨宝“不做假账”,加强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训练,培训其业务知识,只有熟悉业务才能不被利用,自检自查。另外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对于内控一定要严格认真的对待,发现问题及时清查,严格准守规章制度,对会计凭证和流程体系层层把关,相互牵制,反复检查和确认,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行为重罚不怠

因为会计主体责任的模糊,所以一些会计作假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罚,而是接受调查和处分后调离岗位,或者一些指使和强迫会计作假的人很容易就脱罪[4]。虽然会计法中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主体,但是对于指使会计造假的人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需要完善会计法,对会计造假的行为加以重罚,以儆效尤。加重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也会规范会计行为,让会计在造假时思考再三,一旦会计进行造假或者协助造假,那么不仅仅要处罚会计,更是要从重处罚要求会计造假的人员,如何把握证据,需要会计从业者的配合,也需要完善监管和查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会计行为。

(三)加强对企业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的把控,管理层多下功夫

由于一些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混杂,很多人希望通过会计造假来不正当得利,所以应该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倡导廉洁从业精神,改进一些企业考核手段,合理的分配职权和利益,考虑不同岗位之间的约束作用,加强对会计业务处理的监控,使得会计造价人员一旦付出行动 ,立即就会得到发现和抑制[5]。同时对发票要严格把控,不仅仅是贴票报销的人员需要对票据负责,审批的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防止虚假的发票流入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管,控制会计造假行为。

四、结语

总之,我们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规范化其操作,留住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和控制,控制好企业外部利益和内部利益,改变以往的财务模式,相互监督和合理分配职权,争取会计账务透明化,防范好会计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 2012(08).

[2]盛岚.强化会计监督 杜绝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3]韦琳,徐立文,刘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2).

[4]侍冬岳.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J].办公室业务.2012(07).

[5]朱秋月.谈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浅谈会计造假问题防治分析

0 引言

会计造假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 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 企业 产权不明晰、 政治 经济 、 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1 会计造假的原因

1.1 产权不明晰,使会计失去信用建立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企业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深感产权没有安全的保障,面临随时被剥夺的可能,因而产权实际上也是不清晰的。于是只好追求短平快,不愿为维护信用的建立而投资,导致其失去了长远而稳定的预期;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又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等 社会 审计部门也因此失去了利害关系人(股东)对他们公正审计的压力。当受托人着眼短期利益时,他们就不可避免会选择不守信,而这些不讲信用的行为将通过会计造假并以会计失信的形式表现出来。

1.2 “委托——代理”契约中缺乏独立存在的委托人。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应包括委托方、代理方两方:一方是资产的实际所有人即委托人;另一方为资产的实际经营者即代理人。委托方独立地位如何决定着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会计诚信的实际履行程度。若委托人能明确其存在,意味着委托方有可能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会计诚信的实现会比较现实;相反,一旦找不到确定的委托人,就意味着委托方不可能对会计产生作用,此时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实现的动力和必要,于是会计造假会层出不穷。

在目前我国的产权制度下,确定独立的委托人是不存在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多,相对而言,赚取短期差价为主要目的的“股民”却是大有人在,投机与炒作之风盛行;委托人不能独立明确,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使得企业会计完全受制、听命于 管理当局;而真正代表委托方行使权利的股东大会则行同虚设,给会计行业诚信建设增加了难度。

1.3 企业及会计人员独立性差,且 法律 保护不够。会计人员身为领导的下属则成了领导直接操纵并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加之单位领导、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道德素质弱化、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会计人员往往既负责信息提供又充当内部审计,两个班子一套人马, 现代 企业制度在现实当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现,没有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功能,弱化了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内部约束效力。有时也存在监事会成员身份与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职位、待遇等基本由管理层决定,从而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职责。

1.4 政府监管部门政策行为多变,为会计失信创造了条件。政府管制越多,其政策就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建立长期的社会信用机制就越困难。

1.5 社会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及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意见。

2 防治会计造假的措施分析

2.1 明晰产权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前提或规则。讲求信用就是人们为获得长远利益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使之符合特定环境下的社会道德规范。由此可见,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在此前提现实存在的条件下,信用便得以建立和维护;否则没有清晰的产权作基础,也就不会有人为获得长远利益而恪守信用,信用就无从谈起。

2.2 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 在会计行业中,会计成为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若处于信息劣势,则可通过现代会计制度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效保护委托人利益;但若委托方未能独立明确其地位,会计造假就会成灾,由于委托方不明确又会导致会计信用缺失的受害主体不确定,从而会进一步加剧会计信用缺失。为此,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十分重要。

2.3 严格内控

2.3.1 加强 会计 基础 工作。合理配备会计岗位人员,实现会计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规范会计核算资料所需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会计账簿、报表的合法有效性进行规范,以保证各单位依法设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内部 审计制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对各类会计基础资料的监审力度,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

2.3.2 实行 管理参与制,以有效监督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管理参与制是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 发展 目标的决策、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对经理管理权力的再分配,即对雇主、雇员之间的不平等权利关系进行的调整,从而使掌权者权力受到更好的约束,使服从者的权利和自主得到提升和补偿,以实现权力的监督、约束和平衡,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2.3.3 建立股东对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股东大会要定期审议公司财务 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聘免撤换。

2.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2.4.1 切实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并建立起决策权、监督权、挂靠权等分离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利于强化财务约束力,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不同的职能作用,从而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体系。

2.4.2 分散大股东股权。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2.4.3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

2.4.4 推行诚信 保险制度。即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上市公司因诚信问题损害投资人利益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既保证了投资人利益免受损失,又可使保险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免受损失而加大对公司的监督力度。

2.5 改进并逐步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 利益分配与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不尽合理是诱发会计造假的 经济 根源,只有改进和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造假。

2.5.1 建立起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

2.5.2 改进现行绩效考核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考评除看数字外,更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进行。

2.6 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成为讲信用的表率 西方国家的失信者是由 社会和市场 自然 淘汰的,所以不可以给政府过多的权力,要严格限制并明确界定其权力范围。比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审批;清理政府部门几乎不受限制的制定利己不利人的 法律 和政策的权力;禁止政府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保持政策稳定性等。只有政府率先守信,政府政策才能真正有效,管制也才能恰到好处,产权才能得以保护,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讲信用的风尚。

另外,依靠政府获得垄断权力的行业协会和认证中介机构,对信用的建立有害而无益。他们依靠垄断寻租,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信用,因此,必须对与会计密切相关的 中国 会计协会、注协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行业协会才会真正懂得关心信用问题。

2.7 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我国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守行业操守的企业或个人,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后就应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 职业。

2.8 实施诚信工程,建立诚信档案 加紧建立和实施注册会计师、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管理及考评制度,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事务所和个人要记录在案,以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和个人的执业危机感及诚信意识。

会计人员舞弊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舞弊是一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它像一块毒瘤,时刻危险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舞弊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舞弊列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犯罪行为,舞弊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联邦调查局每年需要投入约24%的经费来进行反舞弊的工作。舞弊是指用欺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包括人们能够设想的所有通过虚报以牟取利益的方法。舞弊一般分为针对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和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两种,而企业实施的舞弊中最为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本文将着重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出发,提出防范、检查舞弊的几点粗浅见解,与同行商榷。一、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性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来欺投资者和债权人,从中谋取私人利益。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向财税部门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一致。目前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为谋求财政补贴或减免税收而向财税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和欲向银行谋求贷款提供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销售收入、利润、存货、应收(付)账款等数据就会大相径庭。②编造虚假利润,取上市资格,以欺投资者,进行圈钱。企业欲取得上市资格,不惜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如据成都某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案例反映,成都某企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该企业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③虚报盈利,夸大业绩。在国有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某些管理层受功利心驱使,为提高自身政绩、声誉和影响,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取名利。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性很大,它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虚假的赢利或亏损报告将使国家资产流失,使企业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使其经济蒙受巨大损失。而企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涉及的金额往往是也触目惊心的。如美国施乐企业五年虚报收入60亿美元;我国的银广厦集团,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万元。这些舞弊现象涉及的金额之大,在对社会、国家及投资者个人造成极大伤害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企业、中介机构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丧失。二、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也不例外,主要有:(一)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舞弊者的动机直接驱使于其本人内在的动因,基于某种目的而实施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典型的动因来自于私欲膨胀带来的压力。这里的私欲包括对政治地位提高的需求和对经济上的占有两方面。有的企业管理层,为夸大自身工作业绩,从而提升政治地位,迫使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同时作为社会组成元素之一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除了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正当的经济需求外,有的还因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染上恶习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等,使日常入不敷出,诸如此类需求都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的支持。当一个人的需求超出了自身条件承受能力,严重的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足以促使舞弊者实施舞弊行为。(二)制度不严,惩罚不力舞弊者之所以能实施舞弊,是因为有机可乘。此处“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控制制度(措施)存在漏洞或缺陷,难以防范、发现舞弊。舞弊者作假账,首先是瞅准该项控制制度(措施)存在的漏洞或缺陷;其次是会计控制系统是否严密,是否能使其舞弊行为不留痕迹,不被发现。二是指给予某些企业管理层过大的权利,权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为犯罪创造条件。财务报告舞弊一般由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授意,财务人员实施,如多计存货价值、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重要事项的披露等,只有企业管理层、决策层才能有权、有条件做到。舞弊者如果缺少“机会”这个条件,是无法实施的。另外惩罚不力也使舞弊者无所顾忌、胆大妄为。目前针对财务报告舞弊适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明确,使舞弊的成本远低于收益;对财务报告舞弊惩罚力度不够,大多数以行政处分、罚款为主,使法律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三)监管机制缺陷,诚信理念不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追本逐利是其本能,出现违规现象在所难免,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行纠偏。然而,目前的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税收、媒体、政法、银行、审计等等监管体制中,不管是站在国家还是企业的立场上行使监管职能,当财务报告供给链中管理层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某些监管机构没有真正树立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对国家、企业、个人诚信的理念。如美国安然企业会计造假案的揭露,使人们对审计的诚信提出疑问。诚信对于企业、个人也是一样。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恪守职业道德是企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今社会格局多元化,特别是受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各层次难免会存在不诚信现象,如果缺乏诚信理念,都会有可能出于各种动机为实现自身不同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实施舞弊行为。三、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我们知道,如果舞弊案件一旦发生,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及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存在反舞弊措施与否,对国家或企业蒙受舞弊的损失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反舞弊措施上首先要防范舞弊。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法律威慑力、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措施,确保企业正常、有序、安全的运转,使企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首先,完善制度是防范舞弊的根本,也是消除舞弊机会的手段之一。制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制度为舞弊提供便利,只有符合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防范舞弊提供合理的保证。要防止舞弊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仅要培养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包括培养员工的诚信和良好的道德观、培养工作能力和经营风格等,而且还要建立员工之间、管理层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控制机制,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有效的会计系统可以提供审计轨迹,使得舞弊能被发现或难以掩盖。要建立有效、及时、完整的会计系统,以区分真实的舞弊和无意的错误。3、建立适当的控制程序。适当的控制程序可以减少舞弊的机会,企业要建立包括能提供资产的实物控制、恰当的授权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的控制程序。其次,加大惩罚力度是防范舞弊的保障。要区分不同的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者的责任者,明确责任分担标准,对舞弊者惩处。明确区分法律法规的适用标准与范围,对舞弊者不仅依照《会计法》进行经济处罚,还需依靠法律的力量,该诉诸法律的绝不手软,该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的绝不姑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各自的约束力,起到打击一小撮,教育一大片的作用。(二)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1、恰当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当今世界,不存在没有任何政府监管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也不存在没有任何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如国家某些政策、规章制度之间存在摩擦,会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乘,有空可钻。政府应培育完善的监管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净化法律环境,以法律的震慑力防范舞弊。2、加强独立审计职能。我国的审计结构是由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国家审计的重点是对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审计,对企业监督的力度不强;民间审计与被审企业间形成的被雇佣与雇佣关系,使得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难以充分发挥。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独立审计职能,笔者认为:①应引入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并正确处理好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等的关系。因为我国的企业虽均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职责仅仅是对企业下属部门或单位按照企业管理层的安排进行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独立性不强,对企业监督难有成效,而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的引进有助于改变此现状。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企业的职业服务内容不交叉;不在受聘企业任职;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不受制于企业等等。同时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3、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具备健全的制度体系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高层管理人员控制经营,制度控制高层管理人员,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层管理人员行为,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对称性。建立起企业内部人员相互监督机制或设立举报热线,使舞弊者时时处在“有人在监视我”的意识中,起到防范舞弊的作用。(三) 加强诚信理念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工作环境对舞弊的滋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工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就会为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培植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整个社会要树立良好的风气,形成相互信任的氛围。目前“会计假账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赢得公众的信任,要从个人做起,每个人要实实在在地做足“本分”的工作,而不是以权宜之计搪塞,或以擦边球试探底线,只有将可信、诚实原则贯彻到底,才能建立公众信任的环境。企业要加强诚信教育,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道德发挥效能,使员工在遇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法律规范发生碰撞时,不至于迷失方向;要制定科学的制度,实行公开的政策,宣传行为准则或道德守则,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使制度和规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舞弊的检查主要包括发现舞弊和对舞弊的调查。由于舞弊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从计划到实施再到被发觉一般需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了解、评价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舞弊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内部控制不充分、员工疏忽造成的内部控制失效,会给舞弊者提供机会。在检查舞弊时,采取询问有关管理层和员工,抽取部分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等方式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合理、有效,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信号或迹象,如会计系统不完善、管理当局承受着重大的压力、凭证和记录不齐全、经营或财务决策只有少数几个人决定,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监督等现象表明内控存在漏洞,是舞弊检查需关注的线索。(二)分析企业经营的敏感点1、关联交易。目前关联交易有关联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和费用分担等方式,是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 其发生大多是为了调节利润的需要。在检查舞弊时,要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理顺整个上市企业的产权关系,仔细审阅企业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尤其要关注年末这一时点,关联交易常常被用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提高形象或体现管理层经营业绩的重要舞弊途径。另外还应分析关联方交易价格是否合理、与下属子企业或股东的交易(转让)是否正常。2、收入的确认。检查时应通过核对发票存根、发货凭证,审阅大额或非正常交易的会计记录,验证重大交易合同等方法,分析是否存在虚构收入情况。是否存在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虚假交易的方式虚报收入,达到虚增利润、夸大业绩的目的。3、存货的变动。存货往往被用来操纵主营业务成本,从而达到虚增或需减利润的目的。因此,检查时要关注存货的异常变动,掌握存货的成本核算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盘点核实库存。4、期后事项的调整。重点分析企业对重大的期后事项有否未加以披露的现象。检查有否在来年年初记录虚假的交易以掩盖上年的虚假记录;有否存在资产负责表日后发生的合并、清算等重点事项;有否存在会计报表与同时披露的其他信息之间重大的不一致等。(三)抽查重要会计资料会计记录、有关原始凭证等是舞弊实现的载体之一,舞弊行为通常会在有关会计资料中留下痕迹。在舞弊检查时,有针对性地抽取重要会计资料,进行查证、分析,以发现舞弊信号。如抽检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的列账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收益期限进行摊销,来验证企业有否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上述科目中,不计入损益,同时还要检查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对于应收、应付款,还应追根刨底,彻底弄清它的内容和性质。(四)征询对舞弊的检查除了了解、评价内控制度,掌握有关证据,找准薄弱环节外,还应通过征询手段找出发现舞弊的切入点。检查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存在虚盈实亏或隐瞒利润以蒙投资者现象,需通过向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银行询证,了解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经营、财务情况,是否存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情况,核实是否存在以虚构销售收入、少转销售成本、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等情况虚增利润;是否存在以销售收入不入账、虚构成本、虚列负债等情况隐瞒利润。当今社会大多的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的腐败现象,都与做假账分不开。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而每一次虚假财务报告的曝光都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消除舞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配合,需要一个公平、合理、和谐的环境,需要诚信的个人素质支撑

5 对医药企业抑制财务舞弊的建议5.1个人层面较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公司经营困难走向财务舞弊之前,可能从财务数据上就会发现某些问题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纠正企业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教育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函证调查时,对数额巨大或未收到函证的部分,应保持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性以及警惕性,可以采用电话问询或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核实。即使当年并没有查出有舞弊的行为,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对其进行持续的关注。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其不断的学习扩充自己实践水平,注册会计师要提高审计识别技能。5.2公司层面在众多股东中持有股份最多的被称为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上市公司中也不可避免,在股东大会表决过程中,控股股东因其股份比重优势会有话语领导权,而股东大会也很可能成为某个大股东的表达个人意志的摆设,在这样的机制下,很有可能会损害到其他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信用标准。建议新华制药应以综合评定的指标指定信用标准,将“5C 评价法”和权重分析法相结合。信用条件。以保证新华制药全面掌握客户应收账款信用信息,以便的客户经营困难时及时作出风险规避,最大限度的保护新华制药的利益。收账政策。建议新华制药应找到收账费用、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的平衡点,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款政策。5.3政府层面政府应该从道德管理以及监督体系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舞弊的人员处罚力度,对违规违法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要有相对应的惩罚。其次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文研究认为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这就相当于是增强了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二是从审计准则、审计制度上加以改善,使我国审计工作的体系更加严谨。5.4 社会层面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系,要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该把握住服务单位的行业特性,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委托时,本着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专业态度,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警觉敏锐性,提升专业审计的质量,尽力维护资本市场审计的声誉。规范上市公司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不断提升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以及专业能力,积极有效发挥外部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5.5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阐述对医药上市公司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帮助该类型企业提高抑制财务舞弊的能力,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6 研究结论与启示6.1 研究结论资本市场发展日臻成熟,各项规章制度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在一片祥和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中仍旧是暗流涌动。上市公司承载着国家和市场消费者的美好寄托,其上市后也具有一定影响力,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形象,因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投融资市场,更关乎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财务舞弊的治理需要多手联防,立体防治,封堵所有财务舞弊漏洞,摧毁财务舞弊的温床。本文从财务舞弊发生的宏观微观环境出发,分析财务舞弊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用实例来说明了政策变动对企业舞弊的影响,然后深入企业挖掘财务舞弊下的企业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给我国财务舞弊的治理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针对财务舞弊的特征分析提出了树立企业标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弥补法律漏洞,严肃法律政令等一系列净化舞弊环境的措施。6.2 启示综上所述,制药行业的发展不容小觑,现阶段我国制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步入集团化、规模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药行业也随之发展迅猛。我国出台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为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力作用。所以,财务报表舞弊和信息披露的违规现象需要得到有效治理,一是有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对造假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对造假的行为以及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为要进行刑事处罚和受害的民事赔偿,如此一来,受害人的经济利益不仅得到了有效保障,而且舞弊违规的成本也会增加,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舞弊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从而将舞弊发生概率降到最小。

为解决会计造假这一不良现象,我们要探究会计造假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发展迅猛,需要规划会计信息。当前一些会计从业者追求自身利益,抛弃了原有的职业操守,频频出现企业会计造假行为,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平稳有序发展,对经济体制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对会计造假形式和危害做出了深刻的阐述,进而分析会计造假的成因和条件,从而得出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会计造假 成因 治理

一、会计造假的形式和危害

会计造假行为表现的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逃避税费或者故意牟利,一些会计人员造假是为了将资产转移到自身名下,还有一些则是被授意进行造假活动。为了达到获利目的,会计往往通过对业务程序和会计凭证更改来进行造假。会计程序造假主要是违反国家的规定,进行非法获利,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凭证篡改则是用一些假的发票或者报销凭证来获得私人利益。当私人利益满足以后又会引发更强烈的愿望,导致更为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这种影响经济发展和企业良性发展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为会计造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利,因此在个人或者部分组织获利的同时,就会损害集体利益,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这种损失扩大化以后,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减速,因此我们应该杜绝此类行为。对会计造假行为细分原因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影响资本市场运作,导致市场发展不健康,不积极;第二是影响股东和权益人的利益,让一些违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不当获利;第三会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导致经营者不可获知真实数据,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体系;第四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很多不当收购或者出售,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2]。

二、会计造假的成因

(一)会计人员本身缺乏职业操守,自身素质不高

很多会计人员在从业那天起,就经受着各类诱惑,同时社会上的享乐主义、自私主义盛行,每天经手很多钱,但自身收入又有限,自然会对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产生冲击,因此一些人放弃应有的职业操守,自己或者协同他人伪造会计凭证,为一些人的不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自己贪污挪用,使得企业利益受损。

(二)法律监督体制不严格,行业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在法律方面,虽然我国推出了很多管理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法规,但社会发展迅速,造假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而且有一些造假行为不是第一时间能够被发现和查处,上面缺少有效的监管体系[3]。各部门由于资源有限,无法随时随地监管,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迫于国家规定建立的,人员素质有限,往往只是个形式,没有发挥实际效能,反而给企业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和拖累。

(三)企业外部利益复杂,外部监管有限

很多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来源于企业想要盲目扩张经营或者迎合地方政府的任务需求。因为好多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难免不采用会计造假的行为来掩饰发展力的不足,争取等多的账面利润和国家投入。同时国家对于发票的开具管理不是十分严格,存在很多漏洞,很多地方可以很轻易的开出虚假的发票,使得会计造假行为有机可乘。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与整治方案

(一)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严格把关选拔人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严格把关,选拔有素质的人才,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谨记朱�F基给国家会计学院留下的墨宝“不做假账”,加强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训练,培训其业务知识,只有熟悉业务才能不被利用,自检自查。另外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对于内控一定要严格认真的对待,发现问题及时清查,严格准守规章制度,对会计凭证和流程体系层层把关,相互牵制,反复检查和确认,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行为重罚不怠

因为会计主体责任的模糊,所以一些会计作假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罚,而是接受调查和处分后调离岗位,或者一些指使和强迫会计作假的人很容易就脱罪[4]。虽然会计法中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主体,但是对于指使会计造假的人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需要完善会计法,对会计造假的行为加以重罚,以儆效尤。加重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也会规范会计行为,让会计在造假时思考再三,一旦会计进行造假或者协助造假,那么不仅仅要处罚会计,更是要从重处罚要求会计造假的人员,如何把握证据,需要会计从业者的配合,也需要完善监管和查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会计行为。

(三)加强对企业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的把控,管理层多下功夫

由于一些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混杂,很多人希望通过会计造假来不正当得利,所以应该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倡导廉洁从业精神,改进一些企业考核手段,合理的分配职权和利益,考虑不同岗位之间的约束作用,加强对会计业务处理的监控,使得会计造价人员一旦付出行动 ,立即就会得到发现和抑制[5]。同时对发票要严格把控,不仅仅是贴票报销的人员需要对票据负责,审批的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防止虚假的发票流入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管,控制会计造假行为。

四、结语

总之,我们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规范化其操作,留住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和控制,控制好企业外部利益和内部利益,改变以往的财务模式,相互监督和合理分配职权,争取会计账务透明化,防范好会计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 2012(08).

[2]盛岚.强化会计监督 杜绝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3]韦琳,徐立文,刘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2).

[4]侍冬岳.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J].办公室业务.2012(07).

[5]朱秋月.谈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浅谈会计造假问题防治分析

0 引言

会计造假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 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 企业 产权不明晰、 政治 经济 、 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1 会计造假的原因

1.1 产权不明晰,使会计失去信用建立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企业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深感产权没有安全的保障,面临随时被剥夺的可能,因而产权实际上也是不清晰的。于是只好追求短平快,不愿为维护信用的建立而投资,导致其失去了长远而稳定的预期;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又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等 社会 审计部门也因此失去了利害关系人(股东)对他们公正审计的压力。当受托人着眼短期利益时,他们就不可避免会选择不守信,而这些不讲信用的行为将通过会计造假并以会计失信的形式表现出来。

1.2 “委托——代理”契约中缺乏独立存在的委托人。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应包括委托方、代理方两方:一方是资产的实际所有人即委托人;另一方为资产的实际经营者即代理人。委托方独立地位如何决定着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会计诚信的实际履行程度。若委托人能明确其存在,意味着委托方有可能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会计诚信的实现会比较现实;相反,一旦找不到确定的委托人,就意味着委托方不可能对会计产生作用,此时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实现的动力和必要,于是会计造假会层出不穷。

在目前我国的产权制度下,确定独立的委托人是不存在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多,相对而言,赚取短期差价为主要目的的“股民”却是大有人在,投机与炒作之风盛行;委托人不能独立明确,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使得企业会计完全受制、听命于 管理当局;而真正代表委托方行使权利的股东大会则行同虚设,给会计行业诚信建设增加了难度。

1.3 企业及会计人员独立性差,且 法律 保护不够。会计人员身为领导的下属则成了领导直接操纵并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加之单位领导、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道德素质弱化、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会计人员往往既负责信息提供又充当内部审计,两个班子一套人马, 现代 企业制度在现实当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现,没有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功能,弱化了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内部约束效力。有时也存在监事会成员身份与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职位、待遇等基本由管理层决定,从而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职责。

1.4 政府监管部门政策行为多变,为会计失信创造了条件。政府管制越多,其政策就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建立长期的社会信用机制就越困难。

1.5 社会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及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意见。

2 防治会计造假的措施分析

2.1 明晰产权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前提或规则。讲求信用就是人们为获得长远利益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使之符合特定环境下的社会道德规范。由此可见,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在此前提现实存在的条件下,信用便得以建立和维护;否则没有清晰的产权作基础,也就不会有人为获得长远利益而恪守信用,信用就无从谈起。

2.2 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 在会计行业中,会计成为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若处于信息劣势,则可通过现代会计制度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效保护委托人利益;但若委托方未能独立明确其地位,会计造假就会成灾,由于委托方不明确又会导致会计信用缺失的受害主体不确定,从而会进一步加剧会计信用缺失。为此,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十分重要。

2.3 严格内控

2.3.1 加强 会计 基础 工作。合理配备会计岗位人员,实现会计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规范会计核算资料所需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会计账簿、报表的合法有效性进行规范,以保证各单位依法设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内部 审计制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对各类会计基础资料的监审力度,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

2.3.2 实行 管理参与制,以有效监督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管理参与制是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 发展 目标的决策、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对经理管理权力的再分配,即对雇主、雇员之间的不平等权利关系进行的调整,从而使掌权者权力受到更好的约束,使服从者的权利和自主得到提升和补偿,以实现权力的监督、约束和平衡,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2.3.3 建立股东对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股东大会要定期审议公司财务 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聘免撤换。

2.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2.4.1 切实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并建立起决策权、监督权、挂靠权等分离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利于强化财务约束力,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不同的职能作用,从而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体系。

2.4.2 分散大股东股权。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2.4.3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

2.4.4 推行诚信 保险制度。即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上市公司因诚信问题损害投资人利益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既保证了投资人利益免受损失,又可使保险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免受损失而加大对公司的监督力度。

2.5 改进并逐步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 利益分配与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不尽合理是诱发会计造假的 经济 根源,只有改进和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造假。

2.5.1 建立起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

2.5.2 改进现行绩效考核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考评除看数字外,更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进行。

2.6 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成为讲信用的表率 西方国家的失信者是由 社会和市场 自然 淘汰的,所以不可以给政府过多的权力,要严格限制并明确界定其权力范围。比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审批;清理政府部门几乎不受限制的制定利己不利人的 法律 和政策的权力;禁止政府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保持政策稳定性等。只有政府率先守信,政府政策才能真正有效,管制也才能恰到好处,产权才能得以保护,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讲信用的风尚。

另外,依靠政府获得垄断权力的行业协会和认证中介机构,对信用的建立有害而无益。他们依靠垄断寻租,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信用,因此,必须对与会计密切相关的 中国 会计协会、注协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行业协会才会真正懂得关心信用问题。

2.7 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我国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守行业操守的企业或个人,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后就应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 职业。

2.8 实施诚信工程,建立诚信档案 加紧建立和实施注册会计师、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管理及考评制度,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事务所和个人要记录在案,以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和个人的执业危机感及诚信意识。

看以查询写资料。自己 把思路拓宽下吧

会计舞弊成因及防范对策毕业论文

舞弊是一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它像一块毒瘤,时刻危险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舞弊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舞弊列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犯罪行为,舞弊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联邦调查局每年需要投入约24%的经费来进行反舞弊的工作。舞弊是指用欺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包括人们能够设想的所有通过虚报以牟取利益的方法。舞弊一般分为针对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和某组织(企业)实施的舞弊两种,而企业实施的舞弊中最为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本文将着重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出发,提出防范、检查舞弊的几点粗浅见解,与同行商榷。一、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性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来欺投资者和债权人,从中谋取私人利益。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向财税部门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一致。目前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为谋求财政补贴或减免税收而向财税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和欲向银行谋求贷款提供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销售收入、利润、存货、应收(付)账款等数据就会大相径庭。②编造虚假利润,取上市资格,以欺投资者,进行圈钱。企业欲取得上市资格,不惜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如据成都某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案例反映,成都某企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该企业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③虚报盈利,夸大业绩。在国有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某些管理层受功利心驱使,为提高自身政绩、声誉和影响,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取名利。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性很大,它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虚假的赢利或亏损报告将使国家资产流失,使企业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使其经济蒙受巨大损失。而企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涉及的金额往往是也触目惊心的。如美国施乐企业五年虚报收入60亿美元;我国的银广厦集团,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万元。这些舞弊现象涉及的金额之大,在对社会、国家及投资者个人造成极大伤害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企业、中介机构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丧失。二、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也不例外,主要有:(一)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舞弊者的动机直接驱使于其本人内在的动因,基于某种目的而实施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典型的动因来自于私欲膨胀带来的压力。这里的私欲包括对政治地位提高的需求和对经济上的占有两方面。有的企业管理层,为夸大自身工作业绩,从而提升政治地位,迫使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同时作为社会组成元素之一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除了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正当的经济需求外,有的还因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染上恶习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等,使日常入不敷出,诸如此类需求都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的支持。当一个人的需求超出了自身条件承受能力,严重的私欲膨胀,道德缺失足以促使舞弊者实施舞弊行为。(二)制度不严,惩罚不力舞弊者之所以能实施舞弊,是因为有机可乘。此处“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控制制度(措施)存在漏洞或缺陷,难以防范、发现舞弊。舞弊者作假账,首先是瞅准该项控制制度(措施)存在的漏洞或缺陷;其次是会计控制系统是否严密,是否能使其舞弊行为不留痕迹,不被发现。二是指给予某些企业管理层过大的权利,权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为犯罪创造条件。财务报告舞弊一般由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授意,财务人员实施,如多计存货价值、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重要事项的披露等,只有企业管理层、决策层才能有权、有条件做到。舞弊者如果缺少“机会”这个条件,是无法实施的。另外惩罚不力也使舞弊者无所顾忌、胆大妄为。目前针对财务报告舞弊适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明确,使舞弊的成本远低于收益;对财务报告舞弊惩罚力度不够,大多数以行政处分、罚款为主,使法律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三)监管机制缺陷,诚信理念不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追本逐利是其本能,出现违规现象在所难免,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行纠偏。然而,目前的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税收、媒体、政法、银行、审计等等监管体制中,不管是站在国家还是企业的立场上行使监管职能,当财务报告供给链中管理层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某些监管机构没有真正树立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对国家、企业、个人诚信的理念。如美国安然企业会计造假案的揭露,使人们对审计的诚信提出疑问。诚信对于企业、个人也是一样。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恪守职业道德是企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今社会格局多元化,特别是受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各层次难免会存在不诚信现象,如果缺乏诚信理念,都会有可能出于各种动机为实现自身不同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实施舞弊行为。三、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我们知道,如果舞弊案件一旦发生,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及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存在反舞弊措施与否,对国家或企业蒙受舞弊的损失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反舞弊措施上首先要防范舞弊。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法律威慑力、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措施,确保企业正常、有序、安全的运转,使企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首先,完善制度是防范舞弊的根本,也是消除舞弊机会的手段之一。制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制度为舞弊提供便利,只有符合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防范舞弊提供合理的保证。要防止舞弊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仅要培养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包括培养员工的诚信和良好的道德观、培养工作能力和经营风格等,而且还要建立员工之间、管理层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控制机制,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有效的会计系统可以提供审计轨迹,使得舞弊能被发现或难以掩盖。要建立有效、及时、完整的会计系统,以区分真实的舞弊和无意的错误。3、建立适当的控制程序。适当的控制程序可以减少舞弊的机会,企业要建立包括能提供资产的实物控制、恰当的授权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的控制程序。其次,加大惩罚力度是防范舞弊的保障。要区分不同的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者的责任者,明确责任分担标准,对舞弊者惩处。明确区分法律法规的适用标准与范围,对舞弊者不仅依照《会计法》进行经济处罚,还需依靠法律的力量,该诉诸法律的绝不手软,该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的绝不姑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各自的约束力,起到打击一小撮,教育一大片的作用。(二)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1、恰当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当今世界,不存在没有任何政府监管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也不存在没有任何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如国家某些政策、规章制度之间存在摩擦,会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乘,有空可钻。政府应培育完善的监管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净化法律环境,以法律的震慑力防范舞弊。2、加强独立审计职能。我国的审计结构是由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国家审计的重点是对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审计,对企业监督的力度不强;民间审计与被审企业间形成的被雇佣与雇佣关系,使得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难以充分发挥。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独立审计职能,笔者认为:①应引入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并正确处理好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等的关系。因为我国的企业虽均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职责仅仅是对企业下属部门或单位按照企业管理层的安排进行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独立性不强,对企业监督难有成效,而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制度的引进有助于改变此现状。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企业的职业服务内容不交叉;不在受聘企业任职;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不受制于企业等等。同时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3、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具备健全的制度体系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高层管理人员控制经营,制度控制高层管理人员,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层管理人员行为,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对称性。建立起企业内部人员相互监督机制或设立举报热线,使舞弊者时时处在“有人在监视我”的意识中,起到防范舞弊的作用。(三) 加强诚信理念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工作环境对舞弊的滋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工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就会为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培植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整个社会要树立良好的风气,形成相互信任的氛围。目前“会计假账普遍、审计诚信严峻、会计审计诚信危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赢得公众的信任,要从个人做起,每个人要实实在在地做足“本分”的工作,而不是以权宜之计搪塞,或以擦边球试探底线,只有将可信、诚实原则贯彻到底,才能建立公众信任的环境。企业要加强诚信教育,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道德发挥效能,使员工在遇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法律规范发生碰撞时,不至于迷失方向;要制定科学的制度,实行公开的政策,宣传行为准则或道德守则,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使制度和规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舞弊的检查主要包括发现舞弊和对舞弊的调查。由于舞弊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从计划到实施再到被发觉一般需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检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了解、评价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舞弊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内部控制不充分、员工疏忽造成的内部控制失效,会给舞弊者提供机会。在检查舞弊时,采取询问有关管理层和员工,抽取部分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等方式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合理、有效,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信号或迹象,如会计系统不完善、管理当局承受着重大的压力、凭证和记录不齐全、经营或财务决策只有少数几个人决定,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监督等现象表明内控存在漏洞,是舞弊检查需关注的线索。(二)分析企业经营的敏感点1、关联交易。目前关联交易有关联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和费用分担等方式,是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 其发生大多是为了调节利润的需要。在检查舞弊时,要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理顺整个上市企业的产权关系,仔细审阅企业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尤其要关注年末这一时点,关联交易常常被用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提高形象或体现管理层经营业绩的重要舞弊途径。另外还应分析关联方交易价格是否合理、与下属子企业或股东的交易(转让)是否正常。2、收入的确认。检查时应通过核对发票存根、发货凭证,审阅大额或非正常交易的会计记录,验证重大交易合同等方法,分析是否存在虚构收入情况。是否存在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虚假交易的方式虚报收入,达到虚增利润、夸大业绩的目的。3、存货的变动。存货往往被用来操纵主营业务成本,从而达到虚增或需减利润的目的。因此,检查时要关注存货的异常变动,掌握存货的成本核算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盘点核实库存。4、期后事项的调整。重点分析企业对重大的期后事项有否未加以披露的现象。检查有否在来年年初记录虚假的交易以掩盖上年的虚假记录;有否存在资产负责表日后发生的合并、清算等重点事项;有否存在会计报表与同时披露的其他信息之间重大的不一致等。(三)抽查重要会计资料会计记录、有关原始凭证等是舞弊实现的载体之一,舞弊行为通常会在有关会计资料中留下痕迹。在舞弊检查时,有针对性地抽取重要会计资料,进行查证、分析,以发现舞弊信号。如抽检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的列账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收益期限进行摊销,来验证企业有否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上述科目中,不计入损益,同时还要检查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对于应收、应付款,还应追根刨底,彻底弄清它的内容和性质。(四)征询对舞弊的检查除了了解、评价内控制度,掌握有关证据,找准薄弱环节外,还应通过征询手段找出发现舞弊的切入点。检查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存在虚盈实亏或隐瞒利润以蒙投资者现象,需通过向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银行询证,了解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经营、财务情况,是否存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情况,核实是否存在以虚构销售收入、少转销售成本、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等情况虚增利润;是否存在以销售收入不入账、虚构成本、虚列负债等情况隐瞒利润。当今社会大多的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的腐败现象,都与做假账分不开。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而每一次虚假财务报告的曝光都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消除舞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配合,需要一个公平、合理、和谐的环境,需要诚信的个人素质支撑

一、会计舞弊的主要表现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客观性,就是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凿可以验证。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严重背离了客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1、虚构业务。例如,有的企业为套取现金而虚构出差业务,以差旅费的名义从银行多提现金;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2、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例如,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多报出差费用,篡改住宿费等原始单据,或者在其他有关系的旅店开住宿发票,多报费用侵吞公款;有的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等。3、与他人串通进行舞弊。例如,材料采购人员与材料核算人员、仓库保管人员串通,在材料的采购、定价、核算方面做文章,利用出入库方便,侵吞单位材料。4、真账假算。就是会计核算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但不按有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正确核算,这是会计造假的常见和多发现象。它主要是以调节企业盈亏为目的,人为增减当期不应增减的成本费用,如把库存商品、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其他应付款等作为调节盈亏的蓄水池。5、设内外两套账。就是指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主要指一些企业设内外两套账,一套是内部用的财务账册;一套是供外部用的账册。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为达到不同的目的,又有区别。报税务部门的是微利或亏损,以少交税收;报银行部门则虚增资产和利润,打肿脸充胖子,为贷款创造方便。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1、会计政策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任何一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会计实践中的一切业务,它们只能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规范和原则,而且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许多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总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也就是说,一方面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标为标准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存在舞弊冲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这样的会计舞弊行为往往具有极大的欺性。2、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这一现象需要健全《会计法》等相关法规,使财务会计法规尽可能全面、配套、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以堵住会计舞弊的法律漏洞。3、利益驱动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有的企业为了通过公司上市、向银行借贷等手段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就有可能粉饰财务经营业绩来达到相关的规定;还有的企业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抬高股价,通过股票交易使公司的相关利益群体获利;也有的上市公司由于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恶化,利润连年下滑,为了避免公司股票暂停交易或停牌的处罚,不得不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带有一些政治色彩,它们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荣誉与晋升往往迎合政府偏好来编制财务报表。这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三、会计舞弊的防范1、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尽管这些法规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目前,问题的关键是贯彻执行法规和制度的情况很差,很多单位知法犯法,阳奉阴违。因此,加大相关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反之,企业内控不严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使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行业迫切要求各单位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顺畅运行的基础,是企业预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只要制度严密、健全,权力受到了必要的制约、监督,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舞弊就会大大减少。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虽然他们也要服从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但对于会计舞弊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此外,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如会计管理部门可督促企业按会计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建账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4、加强监督,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预防会计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国家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论文 摘要:结合自身的经验,阐述了舞弊的定义、危害及其表现,分析了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

论文关键词:会计舞弊;防范;对策

1 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危害

1.1 定义

会计舞弊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有目的性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造假和行为。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具体行为:(1)对记录、凭证进行肆意伪造;(2)对资产进行侵占;(3)对交易或事项隐瞒甚至删除;(4)对交易或事项进行虚假记录;(5)故意使用不合理的会计政策。

1.2 危害

会计舞弊会造成特别大的危害,会引发贪汚、回扣、挪用公款、泄露商业机密、制造或散布虚假信息、偷逃税款、报表造假等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损害多方利益。不但影响了的规范有序运行,扰乱了国民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

1.3 企业会计舞弊的表现和体现

针对企业和公司而言,由于欺诈发生的层次不同,将会计舞弊分为非性和管理性两种舞弊行为。

1.3.1 非管理性舞弊

非管理性舞弊一般指公司的底层或层次不高的职员通过欺的方式获取企业或公司的金钱等其他财产的行为。其特征一般表现为:在发生舞弊行为后,舞弊者会利用伪造的资料、记录来掩饰其行为。一般有以下具体行为:一些重要的凭证和记录消失;到期后但账面上显示还没有收回的应收账款仍然不断增加,对凭证或记录被涂改或更换;销售凭证或记录被涂改;应付账户上的姓名重复多次;.应收账款被多次调整过;明细账和总账余额有明显出入;凭借复印件进行记录;长时间空白的账上突然发生交易记录等等行为。

1.3.2 管理性舞弊

管理性舞弊一般指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利用政策上存在的漏洞和会计准则某些方面的灵活性等条件,提供充满诱惑或者虚假的经济信息,在违反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伪造会计账薄,制造虚假的财务报告,以实现对人和债权人的欺目的行为现象。因为管理性的会计舞弊很难发现和防范,具有特别大的危害性,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其特征一般表现为:虚增资产、收入以及利润,虚减负债、税费等。

一般有以下具体行为:(1)虚增存货的价格、伪造存货数量或者计价;(2)虚增应收账款;(3)虚增固定资产;(4)虚减负债或者虚减应付费用;(5)随意对各种费用进行递延;(6)虚增销售收入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7)虚增存货价值,进而引起销售的虚减;(8)对于一些重要事项隐瞒不报。

2 企业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2.1 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

在一个企业内,合格的监督控制制度要符合以下要求:全部交易和事项要以准确的金额,合适的期间及时而准确地记录在相关账户上,以便让会计报表的编制达到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保障资产及记录的顺利转接和处理都要通过合适的授权;保证账面记录与实际情况的核对相一致等情况。然而从当前国内的企业现状来看,由于公司的控股权独大,管理和决策权通常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规范控制制度严重不足。另外,因为成本效益原则制约着企业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运行,管理人员在运行制度时失误的决策也会让内控制度失去作用;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互相勾结,上下串通引起舞弊,高层人员将行为超越在控制制度之外,造成政企不分,干预,致使了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若有若无。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挥,最终引发会计舞弊。

2.2 中介组织参与会计舞弊

如今世界各国均规定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一般涵盖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业务是,另一部分业务是咨询服务。咨询服务不但涵盖了对会计的代理业务,而且还涉及到信息技术、支助、纳税计划、招聘等等业务。当前,因为受到市场供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服务已远远逾越了他的审计业务,变成事务所最重要的职能和业务,这让事务所在进行咨询服务时为了自身的收益,跟企业形成了利益联盟,因而也就引发了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产生。

防范企业会计舞弊的对策研究论文

为解决会计造假这一不良现象,我们要探究会计造假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发展迅猛,需要规划会计信息。当前一些会计从业者追求自身利益,抛弃了原有的职业操守,频频出现企业会计造假行为,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平稳有序发展,对经济体制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对会计造假形式和危害做出了深刻的阐述,进而分析会计造假的成因和条件,从而得出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会计造假 成因 治理

一、会计造假的形式和危害

会计造假行为表现的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逃避税费或者故意牟利,一些会计人员造假是为了将资产转移到自身名下,还有一些则是被授意进行造假活动。为了达到获利目的,会计往往通过对业务程序和会计凭证更改来进行造假。会计程序造假主要是违反国家的规定,进行非法获利,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凭证篡改则是用一些假的发票或者报销凭证来获得私人利益。当私人利益满足以后又会引发更强烈的愿望,导致更为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这种影响经济发展和企业良性发展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为会计造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利,因此在个人或者部分组织获利的同时,就会损害集体利益,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这种损失扩大化以后,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减速,因此我们应该杜绝此类行为。对会计造假行为细分原因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影响资本市场运作,导致市场发展不健康,不积极;第二是影响股东和权益人的利益,让一些违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不当获利;第三会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导致经营者不可获知真实数据,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体系;第四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很多不当收购或者出售,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2]。

二、会计造假的成因

(一)会计人员本身缺乏职业操守,自身素质不高

很多会计人员在从业那天起,就经受着各类诱惑,同时社会上的享乐主义、自私主义盛行,每天经手很多钱,但自身收入又有限,自然会对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产生冲击,因此一些人放弃应有的职业操守,自己或者协同他人伪造会计凭证,为一些人的不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自己贪污挪用,使得企业利益受损。

(二)法律监督体制不严格,行业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在法律方面,虽然我国推出了很多管理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法规,但社会发展迅速,造假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而且有一些造假行为不是第一时间能够被发现和查处,上面缺少有效的监管体系[3]。各部门由于资源有限,无法随时随地监管,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迫于国家规定建立的,人员素质有限,往往只是个形式,没有发挥实际效能,反而给企业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和拖累。

(三)企业外部利益复杂,外部监管有限

很多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来源于企业想要盲目扩张经营或者迎合地方政府的任务需求。因为好多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难免不采用会计造假的行为来掩饰发展力的不足,争取等多的账面利润和国家投入。同时国家对于发票的开具管理不是十分严格,存在很多漏洞,很多地方可以很轻易的开出虚假的发票,使得会计造假行为有机可乘。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与整治方案

(一)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严格把关选拔人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严格把关,选拔有素质的人才,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谨记朱�F基给国家会计学院留下的墨宝“不做假账”,加强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训练,培训其业务知识,只有熟悉业务才能不被利用,自检自查。另外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对于内控一定要严格认真的对待,发现问题及时清查,严格准守规章制度,对会计凭证和流程体系层层把关,相互牵制,反复检查和确认,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行为重罚不怠

因为会计主体责任的模糊,所以一些会计作假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罚,而是接受调查和处分后调离岗位,或者一些指使和强迫会计作假的人很容易就脱罪[4]。虽然会计法中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主体,但是对于指使会计造假的人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需要完善会计法,对会计造假的行为加以重罚,以儆效尤。加重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也会规范会计行为,让会计在造假时思考再三,一旦会计进行造假或者协助造假,那么不仅仅要处罚会计,更是要从重处罚要求会计造假的人员,如何把握证据,需要会计从业者的配合,也需要完善监管和查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会计行为。

(三)加强对企业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的把控,管理层多下功夫

由于一些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混杂,很多人希望通过会计造假来不正当得利,所以应该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倡导廉洁从业精神,改进一些企业考核手段,合理的分配职权和利益,考虑不同岗位之间的约束作用,加强对会计业务处理的监控,使得会计造价人员一旦付出行动 ,立即就会得到发现和抑制[5]。同时对发票要严格把控,不仅仅是贴票报销的人员需要对票据负责,审批的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防止虚假的发票流入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管,控制会计造假行为。

四、结语

总之,我们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规范化其操作,留住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和控制,控制好企业外部利益和内部利益,改变以往的财务模式,相互监督和合理分配职权,争取会计账务透明化,防范好会计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 2012(08).

[2]盛岚.强化会计监督 杜绝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3]韦琳,徐立文,刘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2).

[4]侍冬岳.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J].办公室业务.2012(07).

[5]朱秋月.谈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浅谈会计造假问题防治分析

0 引言

会计造假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 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 企业 产权不明晰、 政治 经济 、 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1 会计造假的原因

1.1 产权不明晰,使会计失去信用建立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企业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深感产权没有安全的保障,面临随时被剥夺的可能,因而产权实际上也是不清晰的。于是只好追求短平快,不愿为维护信用的建立而投资,导致其失去了长远而稳定的预期;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又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等 社会 审计部门也因此失去了利害关系人(股东)对他们公正审计的压力。当受托人着眼短期利益时,他们就不可避免会选择不守信,而这些不讲信用的行为将通过会计造假并以会计失信的形式表现出来。

1.2 “委托——代理”契约中缺乏独立存在的委托人。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应包括委托方、代理方两方:一方是资产的实际所有人即委托人;另一方为资产的实际经营者即代理人。委托方独立地位如何决定着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会计诚信的实际履行程度。若委托人能明确其存在,意味着委托方有可能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会计诚信的实现会比较现实;相反,一旦找不到确定的委托人,就意味着委托方不可能对会计产生作用,此时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实现的动力和必要,于是会计造假会层出不穷。

在目前我国的产权制度下,确定独立的委托人是不存在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多,相对而言,赚取短期差价为主要目的的“股民”却是大有人在,投机与炒作之风盛行;委托人不能独立明确,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使得企业会计完全受制、听命于 管理当局;而真正代表委托方行使权利的股东大会则行同虚设,给会计行业诚信建设增加了难度。

1.3 企业及会计人员独立性差,且 法律 保护不够。会计人员身为领导的下属则成了领导直接操纵并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加之单位领导、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道德素质弱化、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会计人员往往既负责信息提供又充当内部审计,两个班子一套人马, 现代 企业制度在现实当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现,没有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功能,弱化了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内部约束效力。有时也存在监事会成员身份与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职位、待遇等基本由管理层决定,从而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职责。

1.4 政府监管部门政策行为多变,为会计失信创造了条件。政府管制越多,其政策就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建立长期的社会信用机制就越困难。

1.5 社会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及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意见。

2 防治会计造假的措施分析

2.1 明晰产权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前提或规则。讲求信用就是人们为获得长远利益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使之符合特定环境下的社会道德规范。由此可见,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在此前提现实存在的条件下,信用便得以建立和维护;否则没有清晰的产权作基础,也就不会有人为获得长远利益而恪守信用,信用就无从谈起。

2.2 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 在会计行业中,会计成为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若处于信息劣势,则可通过现代会计制度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效保护委托人利益;但若委托方未能独立明确其地位,会计造假就会成灾,由于委托方不明确又会导致会计信用缺失的受害主体不确定,从而会进一步加剧会计信用缺失。为此,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十分重要。

2.3 严格内控

2.3.1 加强 会计 基础 工作。合理配备会计岗位人员,实现会计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规范会计核算资料所需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会计账簿、报表的合法有效性进行规范,以保证各单位依法设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内部 审计制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对各类会计基础资料的监审力度,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

2.3.2 实行 管理参与制,以有效监督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管理参与制是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 发展 目标的决策、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对经理管理权力的再分配,即对雇主、雇员之间的不平等权利关系进行的调整,从而使掌权者权力受到更好的约束,使服从者的权利和自主得到提升和补偿,以实现权力的监督、约束和平衡,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2.3.3 建立股东对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股东大会要定期审议公司财务 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聘免撤换。

2.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2.4.1 切实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并建立起决策权、监督权、挂靠权等分离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利于强化财务约束力,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不同的职能作用,从而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体系。

2.4.2 分散大股东股权。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2.4.3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

2.4.4 推行诚信 保险制度。即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上市公司因诚信问题损害投资人利益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既保证了投资人利益免受损失,又可使保险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免受损失而加大对公司的监督力度。

2.5 改进并逐步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 利益分配与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不尽合理是诱发会计造假的 经济 根源,只有改进和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造假。

2.5.1 建立起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

2.5.2 改进现行绩效考核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考评除看数字外,更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进行。

2.6 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成为讲信用的表率 西方国家的失信者是由 社会和市场 自然 淘汰的,所以不可以给政府过多的权力,要严格限制并明确界定其权力范围。比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审批;清理政府部门几乎不受限制的制定利己不利人的 法律 和政策的权力;禁止政府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保持政策稳定性等。只有政府率先守信,政府政策才能真正有效,管制也才能恰到好处,产权才能得以保护,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讲信用的风尚。

另外,依靠政府获得垄断权力的行业协会和认证中介机构,对信用的建立有害而无益。他们依靠垄断寻租,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信用,因此,必须对与会计密切相关的 中国 会计协会、注协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行业协会才会真正懂得关心信用问题。

2.7 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我国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守行业操守的企业或个人,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后就应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 职业。

2.8 实施诚信工程,建立诚信档案 加紧建立和实施注册会计师、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管理及考评制度,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事务所和个人要记录在案,以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和个人的执业危机感及诚信意识。

5 对医药企业抑制财务舞弊的建议5.1个人层面较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公司经营困难走向财务舞弊之前,可能从财务数据上就会发现某些问题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纠正企业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教育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函证调查时,对数额巨大或未收到函证的部分,应保持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性以及警惕性,可以采用电话问询或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核实。即使当年并没有查出有舞弊的行为,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对其进行持续的关注。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其不断的学习扩充自己实践水平,注册会计师要提高审计识别技能。5.2公司层面在众多股东中持有股份最多的被称为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上市公司中也不可避免,在股东大会表决过程中,控股股东因其股份比重优势会有话语领导权,而股东大会也很可能成为某个大股东的表达个人意志的摆设,在这样的机制下,很有可能会损害到其他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信用标准。建议新华制药应以综合评定的指标指定信用标准,将“5C 评价法”和权重分析法相结合。信用条件。以保证新华制药全面掌握客户应收账款信用信息,以便的客户经营困难时及时作出风险规避,最大限度的保护新华制药的利益。收账政策。建议新华制药应找到收账费用、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的平衡点,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款政策。5.3政府层面政府应该从道德管理以及监督体系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舞弊的人员处罚力度,对违规违法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要有相对应的惩罚。其次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文研究认为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这就相当于是增强了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二是从审计准则、审计制度上加以改善,使我国审计工作的体系更加严谨。5.4 社会层面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系,要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该把握住服务单位的行业特性,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委托时,本着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专业态度,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警觉敏锐性,提升专业审计的质量,尽力维护资本市场审计的声誉。规范上市公司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不断提升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以及专业能力,积极有效发挥外部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5.5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阐述对医药上市公司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帮助该类型企业提高抑制财务舞弊的能力,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6 研究结论与启示6.1 研究结论资本市场发展日臻成熟,各项规章制度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在一片祥和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中仍旧是暗流涌动。上市公司承载着国家和市场消费者的美好寄托,其上市后也具有一定影响力,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形象,因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投融资市场,更关乎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财务舞弊的治理需要多手联防,立体防治,封堵所有财务舞弊漏洞,摧毁财务舞弊的温床。本文从财务舞弊发生的宏观微观环境出发,分析财务舞弊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用实例来说明了政策变动对企业舞弊的影响,然后深入企业挖掘财务舞弊下的企业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给我国财务舞弊的治理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针对财务舞弊的特征分析提出了树立企业标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弥补法律漏洞,严肃法律政令等一系列净化舞弊环境的措施。6.2 启示综上所述,制药行业的发展不容小觑,现阶段我国制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步入集团化、规模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药行业也随之发展迅猛。我国出台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为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力作用。所以,财务报表舞弊和信息披露的违规现象需要得到有效治理,一是有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对造假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对造假的行为以及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为要进行刑事处罚和受害的民事赔偿,如此一来,受害人的经济利益不仅得到了有效保障,而且舞弊违规的成本也会增加,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舞弊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从而将舞弊发生概率降到最小。

论文 摘要:结合自身的经验,阐述了舞弊的定义、危害及其表现,分析了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

论文关键词:会计舞弊;防范;对策

1 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危害

1.1 定义

会计舞弊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有目的性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造假和行为。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具体行为:(1)对记录、凭证进行肆意伪造;(2)对资产进行侵占;(3)对交易或事项隐瞒甚至删除;(4)对交易或事项进行虚假记录;(5)故意使用不合理的会计政策。

1.2 危害

会计舞弊会造成特别大的危害,会引发贪汚、回扣、挪用公款、泄露商业机密、制造或散布虚假信息、偷逃税款、报表造假等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损害多方利益。不但影响了的规范有序运行,扰乱了国民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

1.3 企业会计舞弊的表现和体现

针对企业和公司而言,由于欺诈发生的层次不同,将会计舞弊分为非性和管理性两种舞弊行为。

1.3.1 非管理性舞弊

非管理性舞弊一般指公司的底层或层次不高的职员通过欺的方式获取企业或公司的金钱等其他财产的行为。其特征一般表现为:在发生舞弊行为后,舞弊者会利用伪造的资料、记录来掩饰其行为。一般有以下具体行为:一些重要的凭证和记录消失;到期后但账面上显示还没有收回的应收账款仍然不断增加,对凭证或记录被涂改或更换;销售凭证或记录被涂改;应付账户上的姓名重复多次;.应收账款被多次调整过;明细账和总账余额有明显出入;凭借复印件进行记录;长时间空白的账上突然发生交易记录等等行为。

1.3.2 管理性舞弊

管理性舞弊一般指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利用政策上存在的漏洞和会计准则某些方面的灵活性等条件,提供充满诱惑或者虚假的经济信息,在违反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伪造会计账薄,制造虚假的财务报告,以实现对人和债权人的欺目的行为现象。因为管理性的会计舞弊很难发现和防范,具有特别大的危害性,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其特征一般表现为:虚增资产、收入以及利润,虚减负债、税费等。

一般有以下具体行为:(1)虚增存货的价格、伪造存货数量或者计价;(2)虚增应收账款;(3)虚增固定资产;(4)虚减负债或者虚减应付费用;(5)随意对各种费用进行递延;(6)虚增销售收入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7)虚增存货价值,进而引起销售的虚减;(8)对于一些重要事项隐瞒不报。

2 企业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2.1 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

在一个企业内,合格的监督控制制度要符合以下要求:全部交易和事项要以准确的金额,合适的期间及时而准确地记录在相关账户上,以便让会计报表的编制达到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保障资产及记录的顺利转接和处理都要通过合适的授权;保证账面记录与实际情况的核对相一致等情况。然而从当前国内的企业现状来看,由于公司的控股权独大,管理和决策权通常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规范控制制度严重不足。另外,因为成本效益原则制约着企业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运行,管理人员在运行制度时失误的决策也会让内控制度失去作用;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互相勾结,上下串通引起舞弊,高层人员将行为超越在控制制度之外,造成政企不分,干预,致使了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若有若无。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挥,最终引发会计舞弊。

2.2 中介组织参与会计舞弊

如今世界各国均规定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一般涵盖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业务是,另一部分业务是咨询服务。咨询服务不但涵盖了对会计的代理业务,而且还涉及到信息技术、支助、纳税计划、招聘等等业务。当前,因为受到市场供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服务已远远逾越了他的审计业务,变成事务所最重要的职能和业务,这让事务所在进行咨询服务时为了自身的收益,跟企业形成了利益联盟,因而也就引发了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产生。

  • 索引序列
  • 会计舞弊及对策研究论文
  • 会计舞弊几对策研究论文
  • 会计人员舞弊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 会计舞弊成因及防范对策毕业论文
  • 防范企业会计舞弊的对策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