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论文进一步研究空间

论文进一步研究空间

发布时间:

论文进一步研究空间

可已从反面或侧面去发现一下,带着创新的思维去思考,还有就是要有充实的知识储备,这是前提

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空间研究【中文摘要】在《北京宪章》中曾这样指出:“技术与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建筑环境趋同,文化的多样性逐步消失。”作为中国古建筑瑰宝之一的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能否摆脱这种危机?在逐步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步伐当中,客家土楼特色文化能否屹立不倒?在未来的城市中,土楼能否体现其特有的人文与历史价值并继续延续下去?其空间构成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色魅力?带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对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空间进行了相关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南迁的汉人来到荒芜的山林,面对重重生活困难,逐步开始了他们聚居生活。为了能够对福建客家土楼作出更好更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群当中的圆楼(圆寨)为典型研究对象,并围绕圆楼展开一系列检索与调研。首先对土楼的建筑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影响土楼建筑形成的历史与人文因素。另外,从客家土楼当地的自然资源入手,寻找土楼形成的自然与历史因素。然后重点分析土楼建筑的空间特质,从平面到立面,从墙体到空间结构逐一作出分析与诠释。探究其与众不同的空间形态。接下来,从客家土楼的结构与装饰风格入手,进一步研究土楼空间内部与外部的空间特性。最后重点阐述客家土楼建筑空间对今天现代建筑空间及空间形态设计的启发。重点通过圆形土楼研究其空间形成的过程与构造特色,解释其内在的物质精髓与文化精髓,来探索与寻找空间设计的进一步发展途径。【关键词】:客家土楼建筑空间结构目录中文摘要……………………………………………………………………………Ⅰ英文摘要……………………………………………………………………………Ⅱ绪论…………………………………………………………………………………1第一节课题研究意义………………………………………………………………1第二节课题研究的现状……………………………………………………………1第三节课题研究的特征、范围及基本框架………………………………………2第一章.客家土楼建筑环境的状况与成因………………………………………3第一节自然与地域环境对土楼建筑的影响……………………………………31.1.1地理气候、地形、地貌…………………………………………………31.1.2自然资源、建筑资源……………………………………………………3第二节社会环境对土楼建筑的影响……………………………………………41.2.1人文环境对土楼建筑的影响……………………………………………41.2.2历史环境…………………………………………………………………41.2.3思想观念(传统风水文化)……………………………………………5第二章.土楼建筑空间解析………………………………………………………5第一节.客家土楼建筑空间形式特征……………………………….52.1.1土楼建筑空间的平面分析………………………………………………52.1.2土楼建筑内部空间合理性………………………………………………72.1.3土楼建筑空间的形态分析………………………………………………82.1.4客家土楼建筑的空间形态组合…………………………………………92.1.5客家土楼建筑的立面设计………………………………………………9第二节土楼建筑的结构、材料与技术要素……………………………………102.2.1土楼建筑结构的主要特征……………………………………………102.2.2土楼建筑结构与材料的有机联系……………………………………11第三节土楼建筑空间形态的风格与装饰要素…………………………………132.3.1土楼建筑装饰风格的主要特征………………………………………132.3.2土楼建筑装饰构造与装饰手法………………………………………13第三章.土楼建筑空间的形态与技术对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启示…………15第一节土楼建筑空间的形式与功能互化对现代建筑空间的启示……………15第二节土楼建筑空间的生态技术手段对现代建筑空间的启示………………16第三节土楼建筑空间的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建筑空间的启示………………17第四章.结论与建议………………………………………………………………17致谢…………………………………………………………………………………19参考文献……………………………………………………………………………201绪论第一节.课题研究意义福建客家土楼作为中国200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正式向联合国申报。福建客家土楼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它又凭借什么样的优势与特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文化遗产,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居建筑奇葩之一究竟对我们今天的建筑与空间有什么影响,而今天的生活空间设计又能从土楼之中汲取到哪些养分呢?等等这些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的。第二节.课题研究的现状福建永定(注释1),客家土楼(图1-1)达到2万多座,从造型上分就有方形、圆形、五凤形、八角形、日字形、一字形、殿堂式围楼、府第式方楼等30多个种类,分布于永定县各个乡镇。而土楼最早在公元13世纪的元代以后就已经出现。客家土楼最突出的功能是聚族而居,同时它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祖堂常是宗族议事、婚丧喜庆、会客、宴会、演戏的好地方。楼有门坪,既可作为休闲和举行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又可晾晒农作物、调节阳光等。其他建筑物,如水井、浴室、厕所、牛栏、猪舍、磨房等,也一应俱全。福建省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福建土楼是汉民族客家民系形成并创造特殊文明的标志物。随着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展,专家、学者们对土楼的研究兴趣大增。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研究与阐释,如:马丽《对土楼聚居环境现状的思考》,程爱勤《风水学说对客家土楼的影响》,李志一个县级市,是客家分布区域之一。2文《客家土楼的建筑艺术特色》、《客家土楼的物质性建构序列与精神性建构序列》,严志铭《永定客家土楼利用与保护间的共生关系》,张昉《土楼建筑与文化》等。第三节.课题研究的特征、范围及基本框架通过实地考察,从了解客家土楼到理解客家土楼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与诠释客家土楼的过程。为了能够作出更好更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群当中的圆楼(图1-2)为典型研究对象,并围绕圆楼展开一系列检索与调研。首先对土楼的建筑环境进行考察,调研影响客家土楼建筑形成的历史与人文因素。另外,从客家土楼当地的自然资源入手,寻找土楼形成的自然因素。然后重点分析土楼建筑的空间特质,从平面特征到立面特征,从墙体到空间逐一进行分析与诠释,探究其与众不同的空间形态。接下来,从客家土楼的空间结构与装饰风格入手,进一步研究土楼空间内部与外部的空间特质。最后重点阐述客家土楼建筑空间对今天现代建筑空间及空间形态设计的启发。重点通过圆形土楼研究其空间形成的过程与构造特色,解释其内在的物质精髓与文化精髓,来推动空间设计的进一步发展。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群居建筑,独特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其二,福建客家土楼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和重大社会变迁与动乱中,植根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的民族传统基础之上的建筑艺术成就和历史见证;其三,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和“风水”建筑规划学说,就地取材,其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图1-3)。其实建筑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不断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每一小步都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其中福建客家古民居无疑是一笔宝贵的建筑艺术与文化遗产,无论其空间结构方面还是其成因、工程特质、形式与功能特色。第一章.客家土楼建筑环境的状况与成因第一节.自然与地域环境对土楼建筑的影响1.1.1地理气候、地形、地貌福建西南部山区地带海拔一般较高,山高水冷,地湿雾重。客家居民亦集中于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这一地区山势蜿蜒,层峦叠嶂,山路盘旋。土楼则星罗棋布地坐落在山谷盆地。土楼民居建筑具体选址多在依山傍水的坡地或近溪山谷中,或选在山、水、田、楼相和谐的地理环境之间。书洋乡田寮坑土楼群、曲江河坑村的土楼群、塔下村土楼群、下版寮土楼群、后桥村土楼群、均沿溪流建筑在山坡、谷地,四周山峦环绕,天然的保护屏障(图2-1)。1.1.2自然资源、建筑资源人丁兴旺,自古以来是中国老人对家族的祈愿。伴随着客家家族人口猛增的势头,则不可避免的面临居住难题。为了解决这一朴素而迫切的要求,客家人开始思索着究竟用什么材料来铸造自己的家园。于是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始被逐渐挖掘出来。无从考证土楼的第一个发明者是谁,实际上土楼也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发明的。土楼是客家人迷恋历史情愫、超凡脱俗的天才想象和现实的物质条件结合的产物。可以说,客家人建造的第一座土楼很丑陋,并没有眼前的壮观、美丽,很不成熟;甚至可能看起来很可笑,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客家人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努力创造,夯土技术越来越娴熟高超,审美境界越来越开阔,土楼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高、越来越美红壤土、瓦砾土、田岬泥,当地最常见的自然资源,再加上平凡不过的竹、木等,通过客家人勤劳的双手演绎出高大、坚固、壮丽的土楼。其中,土作为首选,这是就地取材的最佳途径,比起石头更方便开采,更方便运输,更环保等等。第二节.社会环境对土楼建筑的影响1.2.1人文环境对土楼建筑的影响福建客家土楼以其鲜明的建筑风格屹立于世界建筑艺术之林。其建筑特色有着深厚的地域与人文烙印。没有客家人就没有客家土楼,没有客家人自我防护的团结意识也不会有客家土楼。从一筐土到一段墙到一座楼都是凝聚着客家人的智慧与汗水。客家的人文生活造就了土楼,然而土楼的灵魂依然是客家人,土楼建成之后倘若长时间没有人在内居住,很快便会荒废掉,有人气才有土楼的生气,没有了客家人,土楼便会在风吹日晒中渐渐被风化,侵蚀,很快消失。而且土楼空间环境所以能保留几百年,正是因为土人的居住。生活在土楼中间的人们每天生火做饭,无疑使得环境干爽很多,而且人每时每刻呼出的二氧化碳有阻碍风化的作用。由此也可见“天人合一”是土楼的精髓所在。1.2.2历史环境客家土楼民居,是历史时期中原地区南迁汉人在极为艰险的自然社会环境下,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它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图2-2夯筑的土墙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2-3夯筑的土墙图片来源:土楼漫游5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体现出了客家土楼民居的文化适应.在中国福建省西南部,广袤千里的九龙江流域,成千上万幢建筑特别、造型别致的土楼矗立在平畴绿野、崇山谷地(图2-4)(图2-5).它折射出当地先民对于居住文化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反映出闽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南迁家族一路崎岖,荆棘满布,从兵荒马乱的北方走向偏安一偶的南方,时有强盗与猛兽出没,偷袭侵扰,时有山间瘴气弥漫,更是击倒不少壮健的身体。这种种情况必然加剧了南迁人们对家的渴望!同时安全因素与群居习惯促使他们必须聚居,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1.2.3思想观念(传统风水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理论,特别是由此衍生出来的“风水学说”,不仅深刻影响着客家民居的建筑思想和建筑理论,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风水理论”规范着,乃至决定着客家民居的建筑思维.传统风水文化自始至终影响和决定着土楼始末(图3-1)。通常情况下,建造土楼之前,聘一风水先生,择一良辰吉时是头等大事。永定县裕昌楼依五行分为五个单元,楼内天井中心祖堂前面用卵石铺成大圆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振成楼,其实是一座八卦外形的同圆心内外两环组成的土楼。外环以标准八卦图式分八个单元,每卦设一楼梯。第二章.土楼建筑空间解析第一节.客家土楼建筑空间形式特征2.1.1土楼建筑空间的平面分析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土楼一米多厚甚至更厚的土夯筑墙并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夯筑土墙围合形成的空间,即老子所言的“无”土楼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通常可居住200至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可以讲土楼是一座巨大的群居空间。土楼的形式多样,从总体平面布局来说可以划分为方、圆两大类。多以阴阳五行八卦等风水理论为依据进行平面规划,同时非常注重与环境的协调性(图3-2)。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规划,从唐宋至明清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原则:一是依山傍水,有利于生产生活;二是尽量选择坡地或者荒杂地做楼基,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三是利用自然条件构成村落景观,优化生活环境也就是这三个原则使得永定的青山绿水和特殊的坡、台地段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通过规划在土楼建筑的组群部落上造就了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杰出范例。土楼的平面规划是把建筑本身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创造出富于自然美的生活空间。从南宋至元明,土楼建筑大多规划在依山傍水的坡地,这样的地带方便族人就近耕作,上山砍柴捕猎,便于采摘和捕捉。例如南溪、洪坑、湖坑、大溪等地绝大多数土楼都建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山腰坡地上。而且它们或南北对峙,或东西相望,在彼此相向之间,保留着生意盎然的田野、河流或谷地农田作为村落的内部空间,使得生活其中的村民泰7然自若、心旷神怡。从明清至民国,为了使居住环境更佳,客家人又在串珠状的河谷盆地创造了利用四周山峦构成群山环抱的生态空间。这种设计表现手法,多以市(市场)为中心采用周边是的土楼来组群空间。可以看到溪口,洪山等地的土楼群,它们的特点便是耸立在山川田野之间的、围绕于市的土楼建筑作为整个区域的内部空间处理,而把四周的层峦叠嶂作为维护生态的天然屏障。一句当地俗话说:“永定八山一水一分田”可见山多田少。节省耕地,充分利用和创造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聪明的客家人用石砌小路联系三五成群的土楼如诗如画的生活空间。2.1.2土楼建筑内部空间合理性土楼不是“四合院”,每栋土楼中间居住的不是一户人家,而是一个家族、一个宗亲系族;所以在内部空间规划上来讲,具有其独特性与复杂性。而且圆楼与方楼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然而圆楼是永定客家土楼的精髓所在,为了少占地方,扩大空间,适应山区河谷陡峭地形,永定客家土楼选择了更加美妙绝伦的圆形空间圆形土楼空间在合理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空间价值,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空间有诸多优点:①、方楼当中四个角落称为“死角”,光线暗,通风差,紧靠楼梯道噪音大,不受欢迎,而圆楼则不存在“死角”。②圆有平等均等的特点,好坏差别不明显,利用房间的分配和家族的和谐。③、一个简单的道理,同样周长的圆形空间面积是方形空间面积的1.273倍。所以采用圆形空间将得到比方形空间更大的内院空间。④、圆楼的屋顶比方楼简化,施工相对简便。⑤、圆楼的构件比较统一8方便计算,方便生产与安装。⑥、圆楼的每个房间都被分割为扇形空间,由于外弧较长,以土墙承重,内弧较短,以木承重。因此,同样面积的扇形空间比矩形空间更节省木材。同时由于圆楼空间消除死角,对大木料的需要相对减少。所以防漏空间比原露空间更节省木材。⑦、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路有路煞,方有方煞,方楼的某个角总会碰上煞气,而圆楼无角则无煞。抛开迷信色彩,把煞气理解为山风,方楼阻力大,圆角阻力更小(图3-5)。⑧、从抗震角度看,圆楼能更均匀地传递水平的地震力,因此同样高度、墙厚相同的圆楼与方楼相比,如果圆的直径和方的边长相等,无疑圆楼具有更强的抗震能力。所以圆楼空间比方楼空间更安全(图3-6)2.1.3土楼建筑空间的形态分析在土楼的建筑空间当中集中体现了虚与实结合、个体与群体的有机整合,从外观上看是一个单体建筑,而步入土楼大门,呈现在眼前的的是伟大的家和缩微的国整体与个体紧密连接、相辅相成。如永定承启楼平面规划上,占地5376平方米,直径73米,外墙周长229米,圆中带圆,圈中带圈,一共四圈,主墙为土内墙为木,围合出丰富的空间。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规划布局上按照五行八卦依次排开,在阴阳两极开水井命名“阳井”“阴井”(图3-7)。四部楼梯,共400个房间,最多居住时80多户,宛如现代的居民小区井井有条。外环楼共四层,一层空间规划为厨房,但作用远远超出了厨房的范畴,同时为二层粮仓的保持干燥及整栋楼体的除湿保干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充分利用了热能,无疑从形式和功能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二层为粮仓,搬运起来不用爬的太高,同时又避免了粮食直接与地面接触而容易生霉腐烂。三层以上为居室。每层平均划分72个房间。第三环为两层,每层40个房间,这一区域空间主要规划为书房。第二层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2.1.4客家土楼建筑的空间形态组合点状柱网结构、线装墙体结构、面装层面结构,这三大体系的有机组合便是土楼空间形态的基本组合形式。其中土墙承接了线与面,既是立柱又是立面,既是“线”又是“面”。将“点”的排列与“线”的交织以及“面的组合统一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结构整体(图3-8)。圆土楼当中环形空间,中心为祖堂为议事之处,外圈为居住,从动静功能分析上来看比较合理,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妥善协调规划。议事祖堂,这一空间之外围规划为会客厅,再向外一圈是书房(图3-9),从而降低了议事祖堂对书房的干扰。三楼作为卧室,相对来讲比较安静,同时外圈距离外界最近,以便于察觉外界是否有入侵者,从而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其中可见在客家土楼当中,公共空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安排在中心位置。从空间规划上来讲对于每个房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利于人群的集中与疏散。

写论文前,一定要理清论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做好这些内容,论文才能顺利进行(一)论文结构:一篇完整的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不同的专业可能略有差别,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框架搭建。包括:Title page、Acknowledgments、Abstract、Table of Contents、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List of Abbreviations、Glossary、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 / Theoretical framework、Methodology、Results、Discussion、Conclusion、Reference list、Appendices(二)论文各部分内容详解:1.Introduction:引言部分字数通常占据文章的10-15%,这部分为读者提供研究主题和进行研究的原因的简要概述。一般情况下,会包括以下的内容:建立主题的上下文、背景和/或重要性;提出研究领域中的问题或争论;定义论文的主题和/或关键术语;陈述论文的目的;提供文章的覆盖范围和/或结构的概述许多分析人士已经在研究文章的介绍中找到了共同的模式。最著名的模式之一是由John Swales(1990)首先描述的CARS模型(创建一个研究空间)。这个模型运用了一个生态隐喻,以其最简单的形式,有三个要素或步骤:· 确定领域(确定主题的重要性,回顾前人的工作)· 确定壁龛(表明知识上的差距)· 占据壁龛(列出新研究的目的,列出研究问题,陈述研究的价值,表明写作的结构)2. Literature review / Theoretical framework:文献综述应该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所研究的领域有充足的了解。一篇良好的文献综述应该对前人研究进行批判性评价,而不是简单地总结之前的工作。作者应有根据地指出前人作品的缺点,以证明你的研究问题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文献综述的最后,作者还需要说明你的研究是独特的,且没有文献可以直接解决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这对所在领域知识体系的价值。文献综述的结构Introduction:· 定义topic,并提供一个合适的背景来回顾文献· 建立你的理由(即观点)-文献回顾· 解释这一部分的组织架构(次序)· 说明文献回顾的范围——即哪些内容包括在内,哪些内容不包括在内Main body:· 根据共同的主题组织和批判分析文献· 对你选择的主题与更广泛的主题领域之间的关系提供见解,例如儿童肥胖和一般肥胖之间的关系· 从文献综述的general、更广泛的视角转向你研究的具体重点Conclusion:· 总结现有文献主体的重要方面· 评价文献综述的现状· 识别现有知识中的重大缺陷或gap· 概述未来研究的范畴· 将你的研究与现有知识联系起来3.Methodology方法论(methodology)部分应该对实验过程进行清晰的描述,以及说明选择具体实验方法和用于显著性检验的各种统计方法等的原因。方法部分应该足够详细,以便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重复实验过程和重现结果。论文的科学严谨性主要是由方法论这个部分来判断的,所以确保你详细说明了你的实验的所有细节。这一部分应该用过去时态来描述你所做的事情,因为你正在报告一个已经完成的实验。

论文研究结论进一步提炼

论文中总结可以写:学术论文结论的写作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根据结论写作内容的要求,以及对若干结论实例的比较分析,可以规纳出以下几种类型。

1、分析综合。即对正文内容重点进行分析、进行概括,突出作者的观点;

2、预示展望。即在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对其理论、观点的价值、意义、作用推导至未来,预见其生命力;

3、事实对比。即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最后以事实做比较形成结论;

4、解释说明。即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做进一步说明,使作者阐发的理论、观点更加明朗;

5、提出问题。即在对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论文中总结的要求:学术论文结论的语言应严谨、精炼、准确、逻辑性强。

凡归结一个认识,肯定或否定一个观点.都要有根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不能用“大概”、“或许”、“可能是”等词语。使用这些词语会令读者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疑虑。

结论应条理分明,内容较多的论文。其结论可以按研究结果的重要性递次排列。分项编号逐条例出。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需要进一步研究英文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格式及写作技巧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出版业的进一步规范化,英文摘要已成为国际间知识传播、学术交流与合作最直接的窗口,成为我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对英文摘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公开发行的学报,其论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 1-1998)也对英文摘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文献标识码为 A(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B(应用性成果学习经验总结)、C(业务指导管理类文章)3 类的文章均应有英文题名,其中 A 类文章还应附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为提高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国际数据库的检索要求,掌握必要的英文摘要编辑技巧,对英语摘要的语言和结构进行修改与润色,使英文摘要规范、准确、简洁,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英文摘要的组成

学术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主要由英文题名、作者名与单位、英文摘要内容、英文关键词 4 个要素构成,是国际重要检索系统中的核心内容。英文摘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术期刊论文被 SCI、EI 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数量、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继而影响到学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

因此,对于学术期刊而言,英文摘要的质量就非常重要。高质量的英文摘要可增加论文被国际同行阅读和引用的机会、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2 英文摘要的编辑技巧

2.1 把握好格式的规范性。

2.1.1 了解主要标准规范。

关于学术期刊论文中英文摘要的规范性,目前的主要依据是两"标准"和两"规范".

两"标准"指的是国际标准 ISO214-1976《文献工作(E)》和国家标准 GB/T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前者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规范文献写作于 1976 年颁布的国际标准,是英文摘要编写的依据;后者是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于 1986 年公布的国家标准,是中文摘要写作的准绳。

两"规范"指的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1998)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它们对摘要的写作要求均是基于国际标准 ISO214-1976《文献工作(E)》和国家标准 GB/T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

2.1.2 注意区分大小写。

2.1.2.1 英文题名的大小写。

学术论文英文题名的大小写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一般来说,题名中第 1 个单词的首字母、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均应大写,虚词(冠词、连词、介词)的首字母应小写,但 5 个字母及以上的虚词首字母应大写,如 Around,Between,Based on 等。有连字符的合成词只有第 1 个词的首字母大写,连字符后的词首字母应小写。

2.1.2.2 作者署名的大小写。

作者署名通常在题名之下,关于作者署名的大小写,按照两"规范"的规定,中国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姓氏和名均不缩写,姓前名后,中间空 1 格。为了避免姓和名混淆,表示姓氏的拼音全部字母大写,复姓应连写,表示名字的第 1 个拼音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双名中间宜用连字符隔开,以避免音节混乱。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2.1.2.3 关键词的大小写。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 3~8 个,除专有名词首字母大写外,其余均小写,除必须用复数形式外,一般均用单数形式,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2.1.3 正确使用英汉标点符号。

学术期刊英文摘要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很普遍,主要原因是作者沿用汉语标点符号的习惯。

中英文标点符号在形式、功能和用法方面有许多差异,在进行英文摘要编辑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中文句号是个圈".",而英文句号是一个实心点".".

(2)中文省略号有 6 个点"……",而英文省略号有 3 个点"…".

(3)中文用顿号 "、"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而英文用逗号","表示。

(4)中文书名号用"《》"表示,而英文书名用斜体表示。

(5)中文表示数值的范围用浪纹线"~"表示,连接相关的数字,但英文中表示数值的范围用短破折号"-"表示。浪纹线"~"在英文中主要用于逻辑上或数学上表示否定、近似,或作为代字号用在词典和书籍中表示单词或短语的省略等。

(6)中文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一般用破折号"-"分隔,而英文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分隔。

2.2 把握好内容的一致性。

关于学术期刊论文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两"规范"都明确规定:"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可见,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含义、内容、数量和顺序的一致性。英文摘要应忠实、准确地反映中文摘要的内容,不能随意更改或删去中文摘要的重点内容或重要信息,不能随意增补中文摘要中未提及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硬性对译,如果受汉语思维的影响生硬地按照中文字面意思直译或进行句对句、词对词的一一对译,一个词也不改动,这不仅会导致在表达上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而且会使英文摘要用词重复累赘、句子繁杂冗长、语义不流畅。

因此,在进行英文摘要的编辑时,要把握好中英文摘要内容的一致性,英文摘要应忠实地再现中文摘要的内容,但英汉 2 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一样,英文摘要不应拘泥于中文摘要的形式,译文要通顺、得体,语言要简洁明了,尽量选择简短、语义具体明确的词汇,避免使用重复多余、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和繁杂冗长的句子。此外,中英文关键词的数量和先后顺序也应保持一致。

2.3 把握好句法的简洁性。

2.3.1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结构。

题名是学术期刊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主题内容的直接反映,是检索论文的关键。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语言务必要简练,不能太长。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英文题名通常为 10个实词以内,不宜超过 15 个词。

英文题名一般不用完整的句子,而是以短语为主要结构,常见的有 4 种类型。

(1)名词短语类。题名以表达论文核心内容的名词为中心词,前后加上前置和(或)后置定语进行修饰,前置定语通常是形容词,后置定语通常是介词短语。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前置定语或后置定语应与其所修饰的名词紧密相邻,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影响读者正确理解题名的真实含义。

经统计发现,学术论文题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心词"有:研究(Research/Study on …)、试验/实证/案例研究(Experimental/Empirical/Case Study on …)、分析(Analysis of …)、可行性/可靠性/误差分析(Feasibility/Reliability/Error Analysis of)、探讨(Discussion on…)、调查(Investigation of…)、启示(Enlightenment of…)、影响(Effect of … on …)、比较(Comparisonof … with …; Comparison Between/Among … and …)、应用(Application of …in …)、变化(Change of …)、进展(Development of …)、作用(Role/Function of …)等,只要掌握它们较为固定的译法,题名翻译就容易得多。

(2)动名词短语类。由动名词加宾语构成,有时前后会有状语。

(3)介词短语类。由介词加名词或动名词短语构成。

(4)疑问句。一些评述性、综述性、驳论性文章或对于值得争议的问题,常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可以点明论文讨论的焦点,使题名显得比较生动,易引起读者兴趣。

2.3.2 英文题名和关键词可省略冠词。

在英文中,冠词分为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2 种形式,当表示所指对象是特定的且能够识别时,便用定冠词(the)表示特指,即当使用定冠词(the)时,读者已经知道所指的是什么。由于汉语中没有冠词的用法,定冠词(the)在英文中很容易被误用或漏用,这一点在进行英文摘要编辑时需特别注意。

但是,由于冠词属于无实际检索意义的词,为提高论文的被检索率,英文题名和关键词中的冠词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以省略,并且英文题名开头的第一个词前尽量少用冠词 The,An或 A.

2.3.3 尽量采用主动语态。

恰当使用语态是英文摘要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摘要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前提。

相关研究和统计表明,在语态使用上,国内外期刊英文摘要相差较大,国内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被动语态占主导,主动语态使用相对较少;而国外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主动语态占主导,被动语态使用相对较少。

国内期刊英文摘要多使用被动语态,主要原因如下。

(1)与国家标准 GB/T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对中文摘要的规定有关,它规定中文摘要撰写要用第三人称,要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多作者在中文摘要译成英文摘要时往往使用被动语态;(2)被动语态不必强调动作的施行者甚至可以省略动作的施行者,可以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以减少主观因素,使行文显得客观;(3)被动语态可以使需强调的事物做主语而突出它们的地位,有利于说明事实。

而国外期刊英文摘要多使用主动语态,主要原因如下。

(1)与国际标准 ISO214-1976《文献工作(E) 》对语态使用的规定有关,它明确规定应尽量采用主动语态,因主动语态有助于文字的清晰、简洁及有力地表达。然而,在指示性甚至报道性陈述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也需采用被动语态,由此可见,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在结构上更简练,表达更直接有力;(2)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英语句子头重脚轻,结构笨拙,影响读者的阅读效率。

可见,当前国外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的写作趋势是主动语态多于被动语态,为了充分发挥英文摘要的导向功能、报道功能、检索功能以及促进科研成果的国际交流功能,国内学术期刊英文摘要应当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写作惯例。在符合英语语法规则、满足表达需要的情况下,我国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应尽量使用主动语态,以"this paper"、"the author(s)"等作为主语,以更好地适应国际期刊发展的`主流趋势,满足国际数据库的检索要求。同时,为强调动作承受者,也可使用被动语态,需注意的是:

(1)为了保持句子结构的平衡,被动句的主语不宜太长;(2)当被动句的主语太长时,为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句子结构,可采用"It is+动词过去分词+that"的结构,用"it"作形式主语,代替句子的逻辑主语,把要强调的事物放在句子后部。

2.4 把握好语篇的连贯性。

衔接和连贯是语句成篇的重要保证,主要体现在结构和形式上。

2.4.1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注重功能和意义的完整,主要通过语句的先后顺序与逻辑关系实现词语和句子的连接,很少借助连词,以神统形;句子之间的停顿靠标点符号来体现,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句号"."表示一句话结束后的停顿。

而英语重形合,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和形式的规范,以主谓框架为核心,以形显义;只要一个句子有完整的主谓结构,就用实心点"."表示一句话结束后的停顿;2 个或 2 个以上的句子之间若使用逗号,是需要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词)将前后句子的语义联系起来,以清晰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的连贯性。需注意的是,英语句子讲究主谓一致,即主语和谓语在人称(第一、第二或第三人称)和数(单数或复数)的形式上必须保持一致,意义为单数的主语后的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意义为复数的主语后的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语法规则。

2.4.2 恰当使用连接词使语义更连贯。

英语句子从结构来看有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简单句是只有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并列句和复合句都包含由连词连接的 2 个或 2 个以上的句子,各句都有完整的主谓结构,所不同的是,并列句中各句可以独立存在,各句的意思一般可以单独理解,复合句由 1 个主句和 1 个或 1 个以上的从句构成,主句可以独立存在,而从句不能独立存在,主从句之间的意思是紧密相连的,不能简单地把主从句拆开来看,而必须将主从句综合起来进行理解。

英文摘要一般不分段,但句式结构多样且复杂。过多使用简单句会使句子结构显得松散,语义不连贯,而恰当使用连接词或过渡词作为语篇衔接手段可以使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句子之间的衔接更紧凑、语义更连贯、译文更通顺、逻辑性更强。

在英文摘要中,常用表示对等、选择、时间顺序、转折、列举或解释说明、比较或对比、递进或增补、目的、因果、让步、总结的连接词或过渡词将语篇有机衔接起来。

(1)表示对等关系的连接词:and(和),both…and…(两者都),neither…nor(既不……也不……),aswell as…(也)等。

(2)表示选择关系的连接词:or(或者),either…or…(不是……就是……)等。

(3)表示时间顺序的连接词:first(第一),second(第二),third(第三),…finally(最后);first of all(首先),next then(其次),lastly(最后)等。

(4)表示转折关系的连接词:but/however(但是)等。

(5)表示列举或解释说明的连接词:for example/ for instance(例如),namely /that is/ in otherwords(即、也就是说),take…for example(拿……来说),such as(如)等。

(6)表示比较或对比的连接词:compared with/in comparison with(与……比较),on the contrary(正相反), different from(与……不同),in contrast with(相比之下),while(而)等。

(7)表示递进或增补关系的连接词:not only…but also(不但……而且),what's more(而且、更重要的是),what's worse/ worse still(更糟糕的是),besides(此外,还),in addition/moreover/furthermore(此外),on the other hand(另一方面),apart from(除了……之外),including(包括)等。

(8)表示目的的连接词:in order to/to(为了),so that(以便)。

(9)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because(因为,由于),so/ therefore/ as a result(因此、所以),because of/due to/owing to/ thanks to(多亏、由于),for this reason(由于这个原因)等。

(10)表示让步关系的连接词:though/although(虽然、尽管)。

(11)表示总结的连接词:in a word/ in short/ in a few words/ in brief/ briefly(简言之),onthe whole/in all/to sum up/ in summary(总之),generally speaking (一般说来)等。

需注意的是:(1)当连接 3 个及以上的句子时,只在最后 1 个句子前使用连词 and(和),否则容易造成结构与意义的混乱。(2)汉英 2 种语言中都有表示因果和让步的连词,但在用法上有所不同。在汉语中,表示因果的连词 "因为、由于(because)"与"所以、因此(so)"、表示让步的连词"虽然、尽管(though)"与"但是(but)"是要同时用的。但在英语中,当表达"因为/由于……所以/因此"的因果关系,以及表达"虽然/尽管……但是"的让步关系时,在 1 个句子中是不能同时用 2 个连词的,只能用其中 1 个连词。

3 结语

英文摘要作为学术期刊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语言和结构的修改和润色是永无止境的,掌握一定的英文摘要编辑技巧对提高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文摘要编辑应把握好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一致性、句法的简洁性、语篇的连贯性,使我国的英文摘要在格式、语言和结构上都尽可能地遵循国际标准规范和通用惯例、符合英语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提高学术论文在国际权威检索系统中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促进学术成果的广泛交流与传播,更好地与国际期刊接轨。

语言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认知工具, 文化 的载体、信息(知识、情报、资料)的载体。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文化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文化论文篇1 浅谈英语语言中姓氏的文化内涵 摘要: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姓氏,它作为一种符号,构成了文化载体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英语姓氏有着极其复杂的构成和来源,其中可能埋藏着历史、经济、文化、地理等众多因素。对于接触语言、文化的研究者,探析英文姓氏来源的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尝试探索英语姓氏的演变历程,从而揭开现代英文姓氏与其本源的关系。这必将对英文教学以及加深学生了解 英语文化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姓氏 来源 文化 英语语言 自从有了文明,人类为了便于繁衍生息、交流沟通,就发明了姓氏。随着历史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姓名的构成和习用逐步形成。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姓氏,它作为一种符号,构成了文化载体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英语姓氏有着极其复杂的构成和来源,其中可能埋藏着历史、经济、文化、地理等诸多的因素。对于 学习英语 语言的人来说,探析英文中的姓氏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英国在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才得以形成英语民族及其语言。这是以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凯尔特人为主的世界上众多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到了近代,英语民族的活动舞台随着大英帝国不断向海外的扩张而进一步扩展,也就更大范围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血统和语言。其中,尤以美利坚民族和美国英语的形成最为典型。 这自然也就让英语姓名系统变的更加复杂化。尤其是在现、当代,英语民族血统进一步多元化,英语语言体系进一步扩大化,这当归功于大批涌入英语国家或地区的移民。尽管外来移民的姓名不断被英语同化,但多多少少都会保持原民族的某些特征。据英美 姓名学 家统计,如今英语姓名的语源就与三十多个大小语种相关。下面,我们着重来看英语姓名在其本土的演化发展过程。 在英伦三岛被诺曼底人入侵以前,即公元1006年的诺曼征服前,英国人没有姓,只有名。 英国封建主义的高峰是在公元9世纪到15世纪。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关系与市场关系不断加强,英国人口也急剧增加。由于备选的个人名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剧增的人口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只好选择了相同的名字作为个人名。这样当同名的人相遇或同居相处时,问题就产生了,通常会出现诸如呼此彼应、一呼几应之类的误会。所以,人们就在自己的名字上添个词来区别。于是,英语民族的先民们便开始在个人名后面添加个人附加名,作为区分同名人的手段,以增强人名的社会区分职能。 个人附加名大多是本人的出生地名、职业名称或着绰号等。例如,一个名叫 Mike 的人,如果他的职业是渔夫(the Fisherman),人们就叫他 Mike the Fisherman(渔夫麦克)。如果一个人的名叫作 Hen-rye,而他出生于牛津(Cambridge),人们就习惯性地称呼他为 Henry of Cambridge(牛津的亨利)。个人附加名并不世袭,因此还是在个人名的范畴内,而“正宗”的英语姓往往是由个人附加名发展而来的。例如,Mike the Fisherman 和 Henry of Cam-bridge 分别演化成 Mike Fisherman(麦克?费士曼)和 Henry Cambridge(亨利?剑桥)。 到了十七世纪,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步腐朽没落,而资产阶级却迅速发展。于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文化不断进步,英国人口也急剧上升,人们联系日益密切,而随之出现的同名现象给人们的交往带来了不少麻烦。以防混淆,人们便在附加名和姓之间再添加一个或多个词来进一步区别。后来加上可变的中间名(middle name)。例如: George McadamSmith,其中的“Macadam”即为可变的中间名。 那么姓又是何时在美国出现的呢? 一些学者的结论是美国的姓始自公元 1000 年。其实,在 1492年美洲新大陆被哥伦布“发现”之前,现在美国境内的原始居民,即土著印第安人没有姓,只有个人名。姓是随着 16 世纪欧洲白人的到来才开始出现的。16 至 17 世纪,英国移民及其后裔姓名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名和姓,如法学家 James Iredell。从 18 世纪起,由于英籍移民的增加和社会联系的增多,美利坚人作为全美的主体民族也开始用中间名(Middle name )了。现 在 我 们 熟 悉 的 前 总 统 George W.Bush,他的名字就是这种情况。 英语姓氏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以变得纷繁复杂,来源更是多种多样,但是有些来源却是相同的。一种是来自地名。世界各民族的姓都和地名有密切关系 ,英姓中也有类似情况,如由祖先居住的地名而沿用下来的“Arlington”、“Ford”、“Scott”等姓。还有的是起源于行业名。在中世纪后期,英国经济曾突发地繁荣,各种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于是人们就根据职业或者工种来决定自己的姓。现今较为常见的有“Archer”(弓箭手)、“Butcher”(屠夫 )、“Glover”(手套商)、“Harper”(竖琴师)、“Locker”(仓库保管员)、“Potter”(陶工)、“Smith”(金属工 )等等。这些姓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情况。另外,贵族等的头衔也是来源之一。 有些姓最初是一些贵族家庭用来称呼一家之长的,后来为了永保家族荣誉感,便将他们传给了后代,代代相传就渐渐成了姓。“Constable”(王室总管)、“Judge”(审判官)、“King”(国王)、“Mar-shall”(元帅 )等便是此类英姓中常见的。这正是封建社会烙下的印迹。动物也给英语姓氏的产生做出了贡献。 某些人出于对动植物的崇拜和赞颂,就把它们的名称拿来作自己的姓。常见的如“Bird”(鸟)、“Fish”(鱼)、“Lion”(狮子)、“Swan”(天鹅)、“Wolf”(狼 )等,以及 Wood”(森林)、“Apple”(苹果)、“Flower”(花 )、“Bush”(灌木丛 )、“Rose”(玫瑰花 )等。还有一些英文姓氏来源于颜色的名称: 英语中的“Brown”(棕色的)、“Pink”(粉红色的)、“Red”(红色的)、“Silver”(银白色的)、“White”(白色的)等就是如此。江河湖海等 通过以上简单的回顾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英语的姓氏来源十分广博,其历史成因也非常复杂。正是由于各种多变因素的参与,才导致英文姓氏的演变这般有趣。由于姓氏与人类各种社会活动休戚相关,因此才具有非凡的意义。进一步地研究英语姓氏来源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西方的认识,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并且,对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语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翠琼.英语姓氏的起源[J].写作,2006,(22). 关于英语语言文化论文篇2 浅论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多元化英语教学 摘要:从跨文化交际视域和语言运用的层面上诠释文化在英语语言使用中所蕴涵的多样性、内在丰富性以及该语言与其所承载的文化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要求。可为多元文化区域内如何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个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关键词:文化内涵;多元化;英语教学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承,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的过程和效果。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可以表达客体的概念意义;此外,作为文化的载体,还蕴涵着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含义和文化心理。 二、英语与英语文化 人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主要通过阅读了解对象国的社会风貌,文化风俗,而阅读材料多出自一两个母语国。于是有些人就认定“英语这种语言和某一两个使用英语的国家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这是一种错觉,因为这种理论不能充分解释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的作用。这些人所说的“语言既不是抽象的'人类语言',也不是微观到个人的'言语',而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族的语言。” 因此,似乎可得出这样的推论--英国文化即英语文化。但这种错觉是由于混淆文化离不开语言,与一定的文化离不开某一具体的语言之间的界限而产生的。所以切不可在语种与文化之间划等号。因为,今天的English culture(英语文化)一词包含甚广。 三、多元的英语文化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今天的English culture(广义的英语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可以涵指:①英国文化;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即狭义的英语文化,如美国文化,加拿大文化,新西兰文化,澳大利亚文化及加勒比海地区部分国家的文化;③以英语为传播媒介的非英语、非西方文化;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文化内容。 毋庸置疑,英语运载着英美文化。作为以英美为代表的母语国家的语言,英语承载主流社会的文化,同时也担当非主流的、非英语移民社团与主流社会的交际媒介。如果英语不具备跨文化运载能力,身居于纽约市约25万的华人是无法同美国主流社会交流的(当然他们的交流是通过那些懂英语的移民来进行的)。由此看来,英语是英美文化的载体,推而广之英语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同时英语也是外来的、非英美的、非西方文化的载体。另外,作为外语型国家(如中国)的国际交流语言工具,它反映的是该国的政府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的文化生活(即在中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在南非是南非文化的载体)。 四、英语与各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英语与各国的文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可以用变化着的对抗融合关系来概括。世界语言——英语正作为母语国家和第二语言型国家的内部语言而被使用,同时,还作为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非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的交流工具而被广泛使用。 在使用中,英语本身固载着的西方人的逻辑和传统与该地的使用者的母语逻辑和民族传统规范不断产生“碰撞”,即所谓的英语与该国文化的对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适应,某些英语本身固载着的东西,甚至某些“碰撞”,竟然在该国文化环境下留存下来,即所谓的英语与该国文化的融合。在世界上的多元文化区域内,时时都在进行着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五、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多元化与英语教学 “作为世界语言,英语的文化内涵是多元的,既包括西方文化要素,也包括东方文化要素;既有__的元素,也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元素。” 由此可见,英语语言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英语语言文化的多元化对英语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影响。因此, 教育 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创设立体化教学环境,避免与当地文化对抗,真正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协调。 英语语言文化教学要创设立体化教学环境,是指把语言文化教学的三维即学习者、学习者将来使用语言的目的环境及学习者当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立体的课堂结构。以中国的英语教学为例,“英语基本是中国人教,中国人学,在中国用”。在此环境中,“中国文化始终占支配地位,异域文化的输入只能起补充作用。” Smith 在1981年曾指出:“一种语言一旦成为国际性的,它就不可能恪守一种文化规约。” 也就是说为了用英语跟菲律宾人做生意,中国人并不需要学习欣赏英国的生活方式,也不需要发标准的英国音。近年由于英语文化教学意识的加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强调异域文化的某些规约,强调片面的语言和文化的协调。殊不知他们忽视了学习者当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结果是“语言似乎纯粹了,但协调被破坏了,因为犯了与当地文化对抗的错误。” 所以,切不可忘记英语运载着的中国文化。 2.正确理解学校课程的作用。 对于少数将要从事与异域文化密切相关的工作的人来说,了解对象国的文化是必要的。即使这样学校的课程也只能起到指导作用,正如我们在上面提到的教学中只顾遵循课本内容(英语的文化规约),不能正确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指的是不能按照言语事件发生的现实环境即学习者当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来决定材料的选择,来确定言语的适宜度),那么教学中的某些行为将导致文化误导现象的产生。因此,要正确理解学校课程的作用,切不可片面夸大其作用。“要了解异国文化的全貌并能在实践中适应它,非得深入其地住上一段时间不可”。 3.补充教学力量,聘请母语使用者任教。 为了补充教学力量,我们请了很多母语使用者来教书。他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英语是多元文化的载体。来中国任教的人应该接受过必要的训练,对在这一异域文化(中国文化)中“交流时可能遇到的文化歧异有必要的思想准备,这样他们便不会因为听到一个不顺耳的招呼而变得愤怒,不会因为对方的自谦自贬而大惑不解。” 师生必须认识到 “学生的文化环境是文化课的起点,对象国的文化环境是终点”。只有起点确定了,师生才能最终顺利达到终点。 切不可本末倒置,在学习之初教师便一味地将对象国的文化环境强加给学生(将终点作为了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了解学生的文化环境要比让学生了解教师将把他们引进的文化环境更重要。” 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当中,外籍教师若对学生所在的文化环境一无所知,仅把对象国的文化规约呈现在课堂上,不顾冒着与该国文化产生对抗的风险,让学生模仿并接受,可想而知将会受到怎样的教学效果。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交流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格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英语已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面对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英语语言文化教育成为高校英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明确英语是多元文化的载体这一事实,从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研究英语语言与其所承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无疑将对原有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理念和 方法 提出挑战。从而为多元文化区域如何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个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理论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颜治强.世界英语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陈原.社会语言学[M].学林出版社,1983 [3]张正东.外语立体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1999

Finally we gave a outlook to * * research.

对论文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你的论文中期报告、任务书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从毕业论文开始以来,我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采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从图书馆从因特网详细查找了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广告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并以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为立足点,按部就班,已初步完成设计的大部分工作,以下是具体进展情况。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1)提交开题报告,参加开题答辩。(已完成)(2)编写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活动。(已完成)。(3)撰写论文初稿。(已完成)(4)修改论文初稿,完成正稿。(进行中)已经认真写好开题报告,并在规定日期交给张俊老师。已经完成调研活动,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实印刷50份调查问卷,随机发放给本校学生,实收回48份。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消费倾向、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形成这些现象的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已经完成论文的初稿撰写。研究本题目的意义: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其他消费者一样,也要经历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观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及由此而进行的消费行为特征,便可以为商家进行针对大学的广告策略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数据依据。大学生消费的方面:主要有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大学生消费特征:包换潮汐性、独特性与普遍性共存、符号性、情感指导性。大学生的消费容易出现潮汐现象。即一个新事物、新品牌在大学生市场的渗透会在某一个节点出现突然的高峰。原因可以从多角度解释,但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希望自己被视为有独特风格的人。于是,他们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但与此同时,特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从个体消费走向普遍消费,有时过程并不复杂。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体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越是能够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于是,大学生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个性的工具,成为社会群体文化的符号象征,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获取分的标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大学生消费心理主要包括:求知求存心理、追求时尚心理、好奇心理、模仿心理、发泄心理等。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修改心理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同龄群体的影响,相关教育的薄弱。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广告策略的影响:对广告表现策略的影响:立体式全方位包围大学生的生活,以张扬个性、凸显自我为主的传播核心。对广告媒体策略的影响:传统与现代传播渠道并进,使大学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广告的冲击中。对广告推进策略的影响:以折价广告,赠品广告,兑奖广告为主要推进手段,使大学生相信自己在购买中获得了额外收益。对广告实施策略的影响:赋予大学生生必要的特权,利用名人的影响力,保证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优越感,刺激他们的购买欲。结论: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趋势,才能有效的改善产品自身的不足,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才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欣赏口味,制定出专属于他们的广告营销策略,才能在这个商品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使企事业立于不败之地。2.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对论文的结构与逻辑的控制能力不够强,后期写作时,出现了偏离。没有及时与指导教师进行相关的沟通,导致论文内容与题目不符,需要大篇幅的修改。在撰写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理论没有及时学习掌握,导致论文写作出现停滞,需要花费时间进行相关学习。3.下一步工作打算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初稿进行系统的修正:仔细查找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是否得体;完善论文的逻辑与结构,把握论文整体;删除多余的内容,对内容进行提炼;按要求上交论文成稿,准时参加答辩。另外,我还应该多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再加强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和沟通,更深层次的认识论文的写作宗旨。总之,我相信自己会保持积极的态度,在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下,能够快速有效展开接下来的论文流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希望能帮上忙。

论文指导意见范文如下: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第一篇:

2014年1月8日办公楼514办公室老师对我们进行了集中教学和分别指导,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对我们进行了论文选题方向的指导,每个人都确定了大致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

2、对于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内容要求和引用文献的要求以及格式要求进行了简要说明。

3、为我们推荐了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建议我们在先阅读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论文和权威文献,开阔眼界,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

4、建议我们思考论文所采用的具体题目与研究设计,以便下次交流指导。

二、2014年1月20日办公楼514办公室。

1、确定论文的题目,老师针对题目的可行性、研究意义和价值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指导,最终确定了题目。

2、互相交流在阅读相关期刊、文献方面遇到的问题,汲取他人经验,并集中解决问题,最后由老师进行解答与总结。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第二篇:

第一次、与学生探讨论文研究内容并拟定论文题目,强调写作重难点。指导学生

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二次、审阅初稿,对论文中出现的语病,语言不通顺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对

摘要和参考文献格式作出规范要求。

第三次、对论文进行再次审阅和修改,并指出了论文中的不足,要求突出论文的

重点,并与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基本完成论文终稿。

第四次、对学生论文做最后的检查和修改,让学生准备论文答辩并讲解相关的注

意事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导记录第三篇:

指导记录1:针对学生的兴趣所在,确定选题,并对所选题目进行深度阐释,推荐参

考文献并对需要阅读文献资料等提出相关建议,完成开题报告。

指导记录2:检查论文初稿写作的进展情况,对初稿的基本框架给予指导,对相关内

容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指导记录3: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论文修改情况,对论文格式,语言表

达,内容呈现以及数学教育专业术语的提法等给出修改建议。

指导记录4:在反复修改论文的基础上,对论文定稿提出详细的意见。如标点符号的

选取,字号的选择,以及表格的制作等,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论文进一步研究建议模板

指导记录意见模板如下:

1、在选题阶段,缩小了论文题目的范围,最后在老师的帮助和建议下,选定以x市中医药进社区问题的研究为切入点完成论文。

2、多次指导并修改论文开题报告,特别是研究内容-项,反复研究讨论多次。

3、指导如何积累有用的论文写作资料。.

4、讲解和说明了对我们在开题答辩的过程以及需要准备的内容。学生签名:xxx

指导记录:

在整个论文的形成中,要理清论文的思路,调整分析论文的层次、脉络。

增减论文内容,建议要突出重点问题,增加对策内容的研究,加强对于微观问题的思考,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体现城市的特色。同时,修正了目录等存在的细节问题。

指导教师签字:xxx学生签字:xxx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兴趣,比如:我选这个题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个人特别感兴趣关于这个论文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毕业论文的目的。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然后研究这个题目对于我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选题建议:

一、联系工作实际

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

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

二、选题适当

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

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

  • 索引序列
  • 论文进一步研究空间
  • 论文研究结论进一步提炼
  • 论文需要进一步研究英文
  • 对论文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论文进一步研究建议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