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地理学报

地理学报

发布时间:

地理学报

(中文版编委会)主 编: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副主编:郑 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纪远(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蔡运龙(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宝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姚鲁烽(《地理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编 委:王 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 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王 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王劲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邓 伟(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长、研究员)史培军(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许世远(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学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李小建(河南财经学院院长、教授)李吉均(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张信宝(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周一星(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查良松(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胡和平(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姚檀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秦伯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顾朝林(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陶 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梁 怡(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康尔泗(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樊 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外编委:Godfrey J. R. Ling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Laurence J C Ma: University of Akron, Ohio, USAManfred M.Fischer: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ustriaMasatoshi Yoshino: Aichi University, Toyohashi, JapanWalker H. J.: Louisana State University, Louisana 70803, USAWolfgang Taubmann: University of Bremen, Bremen, Germany编辑部成员:姚鲁烽:负责自然地理、环境科学、RS与GIS 在自然地理应用的稿件,编辑单月期刊。何书金:负责经济地理、土地利用、RS与GIS 在经济地理应用的稿件,编辑双月期刊。赵歆:负责英文版、中文版英文摘要。高岷:负责编务。网络、排版、收发版面费稿费和期刊。

高水平。《地理学报》1934年创刊,是代表中国地理科学发展水平的权威学术刊物。2001年以来影响因子一直保持在全国科技期刊的前10位,地理学科排名第1位,所以在其学报发一篇论文是非常高水平的,非常的厉害。

中学地理学报

教育部回应地理和地球科学是不太一样的,地理的范围比较大,而地球科学的范围比较小。

请问是初中么 还是高中

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第三条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第四条基本理念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答复中,教育部表示,中学地理课程更名问题专业性强。教育部对此非常重视,就这一问题书面征求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意见;并电话联系高等学校地球物理类教学专业委员会、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学类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

护理学报地址

有:1、《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2、《中华护理教育》。3、《现代临床护理》。4、《护理与康复》。5、《解放军护理杂志》。

1. 关于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护理学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6.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

2. 除丁香网之外还有哪些护理学网站

现在360杀毒比较不错,它永久免费安装方便,操作简单 ,占内存小,杀毒能力也强,现在内360杀毒3.0它有五大领容先查杀引擎引擎,五大杀毒引擎如“刀片”般嵌入查杀体系,凌厉查杀无死角。为系统提供全时全面的病毒防护,不但查杀能力出色,而且能第一时间防御新出现的病毒木马。建议你安装试试。

3. 护理学专业的相关期刊有哪些

专业的护理类期刊不复会太多。制1、《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中华护理杂志》 3、《中华护理教育》 4、《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5、《中国临床护理》 6、《中国护理管理》 7、《现代临床护理杂志》 8、《天津护理杂志》 9、《上海护理杂志》 10、《全科护理》 11、《齐鲁护理杂志》 12、《临床护理杂志》 13、《 *** 护理杂志》 14、《护理与康复》 15、《护理研究杂志》 16、《护理学杂志》 17、《护理学报》 18、《护理实践与研究》 19、《护理管理杂志》 20、《国际护理学杂志》

4. 护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都有哪些

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护理 1、基础护理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治疗的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性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有效地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以积极的安全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专科护理 结合临床各专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危重病人的监护及烧伤、显微外科、脏器移植、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等。 3、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 (二)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以预防保健为重点,包括防病、保健咨询;护理科普宣教和预防接种;心理卫生指导;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指导;职业病防治和家庭访视护理等。 (三)护理教育 研究护理人才培养的规律、方法及模式,不断提高护理教育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适应护理学发展地需要。 (四)护理科研 护理学的发展需要护理科研的支持和推动。护理学理论的构建,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的结合成果,护理技术、方法的改进,护理设备、护理工具的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等。都有赖于护理科学研究去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推进护理学的不断发展。

5. 哪个网站有关于学习护理知识的

可以上中华护理网

6. 有关护理专业的知识类问题

症状描述]咽痛,可伴流涕、发热、声嘶、胸闷等 [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专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属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多以抗感染为主 [疾病治愈]多可治愈 [疾病原因]病毒、细菌、过敏反应、灰尘、烟、废气等所致 [流行病学]咽喉痛是一种最常见症状,多发于寒冷季节

7. 请问哪个护理专业网站好呢,谢谢

//china-nurse/

8. 护理学专业 二本院校 都有哪些

在二本学院中,山西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温州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这几所大学较为优秀,护理学专业很强。而宁夏医科大学、河北联合大学、南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卢州医学院这几所大学相对前面几所大学来说可能差了一点,不过也还是可以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江苏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温州医学院于在2015年4月,成功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并承担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和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2013年宁夏医科大学成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和宁夏 *** 自治区共建的地方医科大学。

学习护理专业,选择本科二批院校,还是有意义的,学历的高低,决定毕业证的相关证件。 一般护理专业是专科的专业,本科的要相应的学历更高一点,就业择业也是会比较广一点的。

拓展资料 :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9. 关于护理专业

我是一名今年刚刚工作的护理人员 大专出身,总的来说找工作还好 就是想找一份比较好的医回院难答 因为现在一般好一点的医院都要考试,关系也比较重要 当今社会需要很多的护士, 由于医改,医院病人明显增多,护理人员紧缺 只是现在护患关系比较紧张(因为患者保护意识增强) 医院招聘要求相对增多,考核比较严格 不过如果你还没有选择本专业,劝你慎重 此专业 一个字“累” 身累,心更累 而且不像其他专业,此专业实习没有工资,还得倒贴钱给医院 工作第一年,正规医院只有基本工资,没有奖金! 所以,一定要考虑清楚。

一定要这2个么?中华现代护理杂志老师跟我们聊天过,属于近期发展中的杂志,那个比较好发表,近一年内发表询证护理只要不太差都可以发

你这问题真是有够笼统的,那么多相关的报刊,就看你怎么选的~

地理学报初审

查找不到在中国龙源期刊网和在线期刊。怀疑是非法的。 以下是论文征集相关的期刊。上网查询。联系。 “圈子”文学理论(CN61-1302 / D,ISSN1007-3906; 52-148)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界”杂志理论研究版,一个综合性学术刊物属于;发布各行各业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历的人各种原装学术理论,实际工作中,一个评论文章的成果,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出版以来,被喻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科学决策中国媒体,”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于ASPT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 2800或5600字符稿件/文章最好使用图表,必须公式邮寄打印稿的稿件。 主办单位:陕西省政协刊物:“圈子”杂志主编:“各行各业”的编辑部文学理论和撰写论文上的各种独特的发杂志 - “文学圈”是一个学士学位或以上专门为已公布的高品位服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各高校,企业集团\科研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党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被列为主要作者和读者;每双月集中优势展现才华和精神追求的学术思想,反映并取得成功在即将到来的一流学术研究方法,结果和状态。面对国内外学者,品质杂志领导人,人文读本,读者定位为25-65岁之间的成熟的成功的研究\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者,决策者,行政裁决人教授学者和经济话语其他名人,超过70%是男性读者和作者。为了弥补缺乏资金的学术期刊出版物,出版物被录用论文版面费的稿件将收取酌情决定。请理解和支持主要部分:。 1。领导和决策(包括科学的领导,领导力,领导力,执行力,竞争力等) 2。经营和管理(包括质量管理,现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公共管理,项目管理,交通规划,公共秩序,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竞争情报等) 3。财政与金融(包括资本运营,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证券市场,期货买卖,企业融资,利率,货币政策,政府采购,金融监管,合理避税等) 4。法律和社会(包括民法,刑法,经济法,刑法,行政复议,公民权利,法律和社会和谐等社会问题) 5。能源与交通(石油,煤炭,电力,核工业系统的专业知识) 6。科技与创新(建筑技术,医疗保健,市政建筑,电子,档案馆,图书馆,信息科学,生态与环境等) 7。信息建设(包括电子商务(商业信息),电子学校(教育信息),电子医疗(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军务(军事情报),电子电子政务(行政,党,城市信息)数字农业(农业信息),信息安全 8教育与探索(包括:研究,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海上勘探新,素质教育,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外国教育,学校管理,教师的工作) 9。文化艺术(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美学,音乐,体育,历史,哲学,文物,民俗风情等) > 10。区域和经济(包括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的战略,战略环渤海,京津唐战略)“圈子”文学理论拥有全国超过100名专家,学者作为特邀审稿编辑加工稿件认真及时回复稿件一般再版其他处理意见7天,所有我们删除匿名审稿人的所有个人信息的贡献,以防止关系稿,如质量差人类的条款草案发表后,特别是我们将发送由几个专家审阅稿件的前沿是匿名的。欢迎研究生论文论文专业称号。功德发布信息,社会,法律,教育,哲学,美学,档案馆,政治,经济,金融,市场营销,语言文学,历史学,心理学,公共管理,沟通,管理,行政,体制,医疗,建筑,测量,环境和跨学科和跨学科的细分和学术论文等方面。 为“先进奖励,推荐新秀,激励同仁,加强沟通”,出版发表的年度奖项和证书的论文优秀论文将根据该组织的意愿被授予,并且在最后的赢家西安“这篇论文学术交流论坛”安排旅行和其他活动,优秀学科带头人杂志的编委为优先聘请竭诚欢迎各界学术新秀赐稿其他专家总是执行以下原则: 1,本刊中包含“研究成果的传播,弘扬结晶的理论,加强学术争鸣,促进的成功经验”为职责,坚持“双百”方针,没有任何形式的发布(包括官方出版的纸质出版物中,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正式出版的学术手稿。 2,文章坚持帮助青年学术谁是广泛吸引优秀稿件(稿件学者在国内和国外),坚持以质量的原则,采取草案,使出版物是电缆的数量,被挑选的金额,是铅它引量量回暖率,影响因子,以及其他重要的国内和检索工具,包括进一步提升评估。 3,演示文稿的新课题,有见地,严谨的推理,言语流畅,标点符合,2500或5600字长的总体要求是适当的。特别欢迎贴近时代脉搏,讨论涉及在当前的学术焦点,短小精练草案的纸或本质的焦点。 4,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的要求,请提供大约在同一时间如下信息:①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出身年份;②工作单位(含二级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含邮政编码);③程度④文章(100总结 - 200字以内)\关键词(38) 5,文件引用务请准确顺序编码制,根据所引用的论文的引用;,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连续编码文献中已经出现的数字,再加上在括号中的文献序号被多次引用同一篇文章,谁具有相同的序列号标签,具体引文注明出处,您可以序号加引用后指定括号中的页码要完成著录项目中,为了要规范。 6,稿件应承担使编辑部层面的内容,语言和切除的编辑规范的权利。如果您不同意删除,请在提交特别解释。自留底稿,刚电子信箱编辑部沟通,听取意见,也没有拒绝。稿件,并有,做文章不同意编辑部的作者的权利,请注名指定的要求。“发现”中国科学和技术主管,中国未来研究会协会,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级杂志,成立于1988年。“发现”是专门为管理界,知识界,企业界,“忙碌的人们“的新思路,新知识,观点触动管理,商业,科学,生活等诸多方面,多数管理者和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杂志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社宗旨是马克思教育理论教学和科研服务,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发表论文。促进中国教育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受到了广大教师读者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起到了促进研究和教育的积极作用。 “当代教育论坛”杂志为教育部,全国教育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2006年3月]及教育评核水平的教育研究期刊部,读者是大学教师,各级党校,各类成人院校,学校行管理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理论和理论宣传工作者,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当代教育论坛”杂志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键列如下:.. BR />(1)“动态科学”杂志的独家教育报告,报告认为,目前有争议的,热性的教育现象,相反的主题,或与新闻信息数据的参考价值介绍。深刻透彻,图文并茂。 >(2)“论证”的教育改革,教育,新理念,教育现象,全面深入的分析,深遂的思想,丰富的文化遗产的方向显著影响。研究教师在新课程改革(3) “教学与科研的理论。”对于改革带来观念的转变,教学,思考和对策建议。(4)“当代”的主要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和技能,注重操作性,同行可以启发。展示创新教学方法带来活力的。(5)教学的认知价值“教育”一线高等普通教育教师,教育经验,反映教师的短缺,在教育行业生动的魅力和乐趣的学习经验教师从边境增长(6)“论坛”,探讨教材,探索和表达的教学工作思维的深度,从而导致教育方向(7)“国际” :在国外教育比较主要集中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型号为素质教育建设(8)“教”的情况下,教学与心理学,新课程科目的课外活动,新课程标准评价的论文精选优秀论文科任教师的本质,宝贵的教学经验相结合,通过采取主题展示了优秀教师的秘密武器给大家寻找财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国内存档号:CN43-1391 / G4 国际刊号:ISSN1671-83050 请在您所在地区的学校和发现任何大邮局的位置订阅:邮发代号邮发代号42-305 42-306 教育论文,电子邮件E-邮件提交,邮件主题:投稿(作者+毕业论文) 2006年11月1日“现代教育科学”主管吉林省,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教育厅主办CN 22-1339 ISSN 1005-5843邮发代号:12-261杂志侧重于应用研究,创新,追求学术含量的性爱读者为大,中,小和部分。时间幼儿园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科学时报”杂志征稿“科学时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协会的负责人,与学术期刊。出版遵循“严谨,唯一真正的,开放的,高品质”的方针,力争在国际和国内双重ISSN(ISSN 1005-250X/CN 46-1039/G3)体现“现代”,“实用”,“综合”三大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社会科学,金融,教育,事业发展形势,全面提高教科文组织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推动。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学术期刊“科学时报”介绍学术期刊“科学时报”,分别是:经济和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自然,和技术部门与教育研究,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座谈会,教学管理,思想政治研究,经济研究,党建论坛,文化和历史的研究,自然科学,热共鸣话题等栏目。二,要求 1的贡献,数据表示应该是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在3000字以内。凡在两个月内捐款一直没手稿线人的话,该部仍在检讨,不要投他。 2,名字都在标题的文字顺序排列,排列应在投搞时确定作者与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的指示在一起。如果外国作家,他们的同意和信。 3,问题文件涉足这些国家或部分,或省级专项资金的研究项目应在扉页左下角的文字注脚。 4,手稿,同步职权审稿处理费30元,出版后确认稿件,通知其审核出版费用,要求那些谁需要额外的彩色图片打印彩色图像印刷费的支付金额依据。这些费用由作者从基金单位支付的课题,研究或其他费用,确实有困难的,可以申请适当减免后的稿件发布后,目前的杂志中使用的礼物。必复,如采用将在一周的通知,看看捐款,请编辑部之前与作者联系进行检查。2007“世纪桥”杂志征稿“世纪桥”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研究院现代历史问题主管主办单位:CN 23-1464 / D ISSN 1001-0475“世纪桥”是一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政治,思想,哲学和法律......等方面,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对“世纪桥”等印在每个中国共产党核心期刊的封面;中央档案馆期刊的永久收藏;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征稿 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由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公布3月20日季度,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旅游,体育基础科学科研,电教等学科的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论文,出版旨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传递信息,培训,服务的现代化,读者主要是理工大学教师,学生和海外技术工人。 2会费的要求和注意事项?2.1演示文稿,以完善的论据清楚地表明严密,数据准确,文字简练,规范,标点正确,研究类论文没有内容超过6000字,不超过4000字,一般论文,特别是主张/> 2.2演示文稿的布局顺序作文 2.2.5关键词跨线印刷 感谢别人为2.6,应放在文后,参照以往的文献。?3贡献不符合上述要求,请编辑作者将退任后复查。? BR p> 4作者,请自留底稿,除非有事先约定,没有排斥反应。?5。有权手稿编辑部技术和文字性权,作者如果他们的试卷是不允许进行请求时,指定稿件。?6杂志的已经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其中该杂志发表的文章都同时放入CD-ROM版本。7作者还应当支付50元的手续费,当审稿贡献者,由聘用发表会收取一定的费用。?8条学术期刊,受到几个审查论文,所需时间较长,为四个月后,笔者没有收到稿件的通知可自行处理。?9执行稿件手稿,其中草案在学术会议上的内部刊物介绍出版,挑出具其他出版物,或公布的其他文件类型,请在提交表明/> 10的贡献。?

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内蒙古师范大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学校占地面积3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馆藏图书220余万册,电子图书1600GB,长年购置的电子文献数据达9种,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学校下设22个职能处室,34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3个教研部。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0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43%,有博士生导师20名、硕士生导师544人;有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20人(次),享受政府津贴教师40人,荣获内蒙古杰出人才奖1人,乌兰夫基金奖1人。 学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8000余人,各类研究生37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6000余人,各类留学生3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61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5个,自治区精品课程42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112个,专业硕士8个,此外,还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成为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的高校。学校有科研机构6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8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77项,省部级课题224项,厅局级课题260项,横向课题74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5600余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647篇,出版学术专著 224部,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126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7项,申请专利14项,省部级以上鉴定成果60项。2011年,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初审通过增列的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和审核通过增列的6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已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其中,我校心理学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审时度势,深刻认识自身在自治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经过多次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明确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外延发展为辅,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努力把内蒙古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对大学的功能、使命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逐渐深化,经过沉淀、凝练和升华,形成了"求真务实,育人至上"的办学理念,强化了"双学位教师教育和蒙汉兼通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校训,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15万余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与美国、英国、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成立了蒙汉语留学生教育中心。先后聘请包括五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二百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目前,学校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抓机遇、求发展、创特色、上水平、建名校"的办学思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实现"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领导机构 党委领导 党委书记 陈中永 党委副书记 杨一江、斯日古楞、傅永春 纪委书记 傅永春 党委委员 王希明、亚新、云炜恒、云国宏、阿拉腾巴特尔、格日乐图、韩猛 行政领导 校长 杨一江 副 校 长 王希明、亚新、云炜恒、照日格图、郑福田、云国宏 巡 视 员 刘新华 校长助理 阿拉腾巴特尔 校本部: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295号;盛乐校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274637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5亿元。馆藏图书204万余册,电子图书47万册,藏书中以蒙文图书和蒙古学图书资料丰富而独具特色,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 学校下设20个职能处室,21个二级学院,6个直属系、教研部。设有网络中心、学术期刊社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拥有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附属中学2所,实验中学2所,实验幼儿园1所。学校编辑出版5个版本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蒙汉文哲社版、自然科学版及教育科学版),以及《语文学刊》、《作文导报》等刊物。 教职工 现有教职工2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3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的比例达到45.7%。有硕士生导师28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21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46人。 全日制本专科生24238人,全日制研究生1110人,成人教育学生10232人,留学生53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开设5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8大学科门类,有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21个。现有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共131个,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有48个科研机构,其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校现有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蒙古学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旅游学院 法政学院 经济学院 音乐学院 体育学院 美术学院 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雕塑艺术研究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传媒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田家炳教育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青年政治学院 人民武装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 社会学民俗学学院 科学史与科技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军事教研室 公共体育部 公共管理学院(筹) 鸿德学院 大学外语部编辑本段科研成果近五年来,该校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91部;发表论文6776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337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255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学校教师在荷兰进修期间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发表论文1篇。目前,学校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510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盛乐校区(20张)编辑本段积累经验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审时度势,深刻认识自身在自治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学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经过多次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明确提出了办学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对大学的功能、使命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逐步深化,经过积淀、凝练和升华,形成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育人为本,人才强校,教学为主,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艰苦奋斗”的办学理念和“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培养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已培养输送毕业生8万余人,遍布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各地,历届毕业生中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等众多杰出人才。编辑本段对外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往,与美国、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建立了蒙汉语留学生教育中心。先后聘请包括五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位两院院士在内的百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编辑本段当前任务当前,学校正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抓机遇,求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创特色,建名校”的办学思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实现“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编辑本段历任校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历任校领导一览表 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姓名 性别 民族 职务 任职时间 左智 男 汉 院长 1951.7---1953.9 副院长 1957.2---1959.6 副书记、院长 1959.6---1967.2 郭以青 男 汉 书记兼院长 1955.11---1956.12 郝绍尧 男 汉 副院长 1954.8---1959.12 戈瓦 男 蒙古 副院长 1954.8---1957.2 冀丕扬 男 汉 副院长 1954.8---1971 副院长 1978.11---1983 韩明 男 汉 书记兼院长 1957.2---1959.6 书记 1959.6---1961.3 特木尔巴根 男 蒙古 副书记 1957.7---1961.3 书记 1961.3---1964.6 副书记、副院长 1979.2---1982.6 纪之 男 汉 副院长 1959.5---1964.1 副书记 1962.2---1964.1 书记 1964.1---1971 王修 男 汉 副书记、副主任 1972.11---1973.8 书记、主任 1973.9---1981.12 王炜 男 汉 副主任 1973.12---1978.6 高源涵 男 汉 副书记、副主任 1973.1---1978.3 图和 男 蒙古 副书记、副主任 1973---1978.2 关方 男 满 副主任 1975.1---1977.12 林阳 男 汉 副院长 1978.11---1980.1 王建平 男 汉 副院长 1978.2---1983.9 岳正仁 男 汉 副院长 1978.2---1980.9 葛洪儒 男 汉 副院长 1978.2---1983 土木尔 男 蒙古 副院长 1978.6---1979.3 赛西娅 女 蒙古 副院长 1979.1---1983.4 马振铎 男 蒙古 书记 1981.12---1983.3 沙驼 男 鄂温克 副书记、院长 1981.12---1983.4 书记 1983.4---1988.7 李向义 男 汉 副书记 1981.12---1983.3 刘献文 男 汉 副书记、副院长 1981.12---1982.6 窦伯菊 女 汉 副院长 1981.12---1983.4 副书记、校长 1983.4---1992.9 那音太 男 蒙古 副校长 1981.5---1991.3 新思 男 达斡尔 副校长 1982.6---1989.1 敖特根 男 蒙古 副书记 1983.4---1983.10 白音 男 蒙古 副校长 1983.9---1984.7 副书记 1984.7---1988.7 书记 1988.7---1990.8 赵维章 男 汉 副校长 1983.9---1992.1 梁仲仁 女 汉 副书记 1984.7---1991.4 韩永久 男 蒙古 副书记 1990.2---1990.8 书记 1990.8---1992.1 曹世明 男 汉 副校长 1991.4---1992.9 副书记、校长 1992.9---1998.5 杨效春 男 汉 副书记 1991.3---1995.8 副书记、校长 1998.5---2000.6 书记 2000.6---2001.12 德力格尔 男 蒙古 副书记 1991.3---1995.8 呼格吉勒图 男 蒙古 书记 1992.1---2000.6 陈山 男 蒙古 副校长 1992.1---1995.8 乌汉格日勒 男 蒙古 副校长 1992.1---1995.8 副书记 1995.8---2000.6 申建中 男 汉 副校长 1992.9---1995.8 范勇 男 汉 副书记 1995.8---1995.11 能乃扎布 男 蒙古 副校长 1995.8---1999.9 陈中永 男 蒙古 副校长 1995.8---2000.6 副书记、校长 2000.6---2006.4 初志壮 男 汉 副校长 1995.8---2006.4 刘丽华 女 汉 副书记 1997.3---2000.6 刘新华 男 汉 副校长 1997.3--- 亚新 男 蒙古 副校长 1999.8--- 王占荣 男 汉 副书记 2000.6---2001.12 书记 2001.12---2006-4 特木尔 男 蒙古 副书记 2000.6---2004 王希明 男 汉 副校长 2000.6--- 石忠文 男 汉 纪检委书记 2000.6---2005 斯日古楞男 蒙古 党委副书记 2004.3--- 照日格图 男 蒙古 副校长 2004.3--- 郑福田 男 汉 副校长 2004.3--- 赵丽娟 女 汉 纪检委书记 2005.4--- 陈中永 男 蒙古 书记 2006.4--- 杨一江 男 汉 校长 2006.4--- 云炜恒 男 蒙古 副校长 2006.4--- 傅永春 男 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7.5--- 云国宏 男 蒙古 副校长 2007.5---编辑本段鸿德学院学院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区内机场路北侧,占地500多亩,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紧邻新建火车东站,是距离呼市政府、内蒙政府大楼最近的高等学府。学院自主拥有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餐厅、运动场地及休闲场所;建有多个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舞蹈室、钢琴室等;开辟多家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馆藏50多万册图书;现有教师298人,其中正教授占8%,副教授占30%,聘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各国的外籍教师14名。学院现有办学条件能同时满足4500名在校生的各种教学与生活需求。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秉承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文化传统,依托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 2008年之前鸿德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08年成为了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院校,首次列入学院招生计划的有英语、旅游管理、学前教育、工程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6个本科专业,共14个专业培养方向。学院在全日制本科生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推荐及毕业派遣等方面,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落实执行。新生入学即可依据国发[2007]13号文件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国家助学金贷款等高校助学政策。 学院将充分利用以新机制、新模式举办高等教育优势,坚持以质量打品牌,以特色谋求发展,努力将学院办成国内同类高校中的一流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新型大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编辑本段师资情况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校园文化教职工总数为294人,其中外聘教师109人、专职教师111人、行政后勤保卫人员55人、外籍教师19人。2009年度学院拟定教师招聘计划48人,截止2009年年末,专职教师人数将曾到159人。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绝大部分是近几年从各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经过学院的严格审定和考核,进行聘用。教师们在经历了专科段和本科段的教学实践,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受到学院广泛认可和学生的称赞,为我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内蒙古自治区民办高等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教师们除了进行教学研究和科研研究外,非师范类教师正在积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定期举办的教育学、心理学考试,为早日获取大学教师资格证而努力。

地理学报退稿

陆家羲是中国组合数学家,生于上海一个贫苦市民家庭。父亲是个收入低微的小商贩,母亲没有职业,靠给别人缝洗衣服弥补家计的不足。他是这个家庭的独子,5岁开始上学,先后在上海正德小学、声扬中学和麦伦中学读书。他十分珍惜父母亲辛劳节俭给他提供的读书机会,从小就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初中毕业后,因父亲去世家境困窘而中断学业,并到公共汽车五金材料行当徒工。工余时,他仍孜孜不倦地读书自学,立志日后要攀登科学高峰。上海解放后,他考入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的统计训练班。短期学习后,于1952年5月被分派到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科担任统计工作。在此期间他自修了高中课程和俄语,并广泛涉猎天文、地理、文学、哲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1957年在职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接受高等教育。1961年毕业分配到包头钢铁学院担任助教。高校调整时该校下马,他被调入包头市教育系统,先后在包头市教育局教研室、包头8中、包头5中、包头24中以及包头9中等校担任物理教师直到逝世。

在哈尔滨电机厂工作期间,一次,他阅读了一本名为《数学方法趣引》的书——这是对他一生道路有决定意义的一件事。这本书是我国老一辈数学家孙泽瀛编写的数学普及读物。书中所介绍的两个问题——“柯克曼女生问题”和“斯坦纳系列问题”强烈地吸引了他,使他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愿望。此后,对这两个组合设计问题的追求再也没有同他的生活分离。

他的本行专业不是数学。尽管数学是理工科的基础课,但对从事数学研究工作是远远不够的。50年代末期的中国也还没有开始对组合数学的系统研究,没有中文的参考书。他也难以找到向这方面求教的行家。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和条件下,他靠顽强的毅力而闯入组合设计领域。

对于一个外行来说、起步时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女学生问题”如果对于较小酌阶数,还可以作为一种数字游戏,以拼拼凑凑的方式去寻求答案。但随着阶数的增大,设计问题的成功已远非碰运气所能奏效的了。在众多的(甚至近乎天文数字的)可能排列组合中去搜寻少得可怜的正确组态真犹如大海捞针,即使是现代高速计算机也难以完全胜任。这里的关键是要掌握现代设计理论的方法和工具。意识到这一点,他感到首先必须去艰苦地学习,才能尽快地进入前沿而想方设法地学习。笔者曾经有幸在他生前于1983年大连会议上听他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从一名数学外行最终得以入门进到组合设计的前沿,一要感谢孙泽瀛先生的小册子,它确实对我是一个有趣的向导;二要感谢那些可供不同层次读者学习的专业书籍。我没有时间也不需要从头到尾去读大部头的专论。我是带着问题学,实用主义式的。我当然还要感谢国内外数学界前辈和同行的工作,他们的文章为我打好了基础,也使我从中借鉴了不少好的方法。”这就是他所选择的学习道路和研究方式。

这既是一条捷径,也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进入大学后,他借阅有关的书籍,逐一学习自己不懂的数学概念、术语、方法,学习组合设计理论的方法。他边学边实践,搞懂了就去联想、构思,从实用中尝到甜头,提高信心,再进一步学习。这个期间,他先后学习了近世代数、初等数论、0—1矩阵理论、有限几何、差集理论以至正交拉丁方理论等多个数学分支。热切地追求真理的愿望和顽强执着地向既定目标迈进的精神,使图书馆、资料室、走廊灯下、校园僻静处都成了他的数学天地。在这个天地中,他的辛劳勤奋不仅使他以优异成绩取得物理专业的毕业文凭,而且完成了他自己的第一篇数学论文,在攻克“柯克曼女生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工作以后,他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为了能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再在自己心心思念的两个数学问题上投入力量,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不分日夜、没有节假、理发周期一再增长、简单的饮食乃至婚姻大事也一直被忽略到37岁的年纪。人们都知道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既类似马厩,又宛若马铃薯窖。但是谁又能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艰难程度相比呢?陆家羲一家4口挤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内,这既是卧室,又是厨房和写字间。室内仅有一些陈旧的家俱和寒酸的衣物。唯一的一张可写字的桌面要让给上学的女儿用。他是趴在多处贴补了旧报纸的破土炕上演算着世纪性难题!包头地处边睡,信息闭塞,资料缺乏。为了查阅文献,他除了通过各方面关系与一些高校的图书资料部门取得联系外,还不时要千里迢迢自费进京。他唯一的业余爱好是欣赏京剧唱段,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他的京剧唱片换成了英语唱片。他的一切:家庭生活、时间、精力和有限的金钱都完完全全地付给了唯一的目标——攻克尖端、他逝世后,他的女儿在“悼念爸爸”的短文中遗憾地写道:“爸爸,您走得这样匆忙……您前几年提出要照一张全家福,可一直没抽出时间。如今,我们只有把这张全家福印在心上了。”他的妻子曾说:“……是祖国和人民将他培养起来的……他所以不分昼夜地拼,更重要的还是要干出成绩来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从1961年到1983年,他共撰写了20余篇研究论文。这些论文除6篇于他去世前后在美国《组合杂志》上发表外,其余均在国内投稿,但结果不是退稿就是石沉大海。

当然,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数学会有关同志曾于1984年专门就此查询了陆所投稿件的处理情况,发现有的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文革期间,一些学术性刊物已处于实际上停刊的状态);有的是稿件本身的原因(信息的不灵,时间的滞误使国外已枪在前面);也确实有的应归咎于审稿方面(对问题的价值的不理解或判断的失误。最不能让人原谅的是对第2、3两篇的轻率处理,它使我们丢掉了在RB[3,1;V]和RB[4,1;V]方面的优先权)。但不论是哪种因素,对当时的陆家羲来说都是不公正的打击。面对这一再的挫折和不幸,他没有气馁,更没有自暴自弃。对接到的退稿,他或是加以修改,充实后再投、改投,或是更上一层,对新的高度发起下一轮冲击。

他所受到的不公正还不止这一方面。在极左思路泛滥和文革灾难时期,他时常受到一些人的巩笑,说他是“傻子”,有“精神病”;他还被指责为追求名利、不务正业;甚至有一段时间被扣上“不问政治、走白专道路”的帽子,送到干校去集训,接受批判,进行劳动改造……研究成果的不被承认,生活上的窘困,政治上的受压抑,统统压到了他那高度近视的、饱经沧桑的身体上。但是,他以惊人的顽强挺住了,凭着对事业的追求,凭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一颗耿耿爱国之心,他含辛茹苦、百折不挠,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喜悦。1983年7月,他应邀在全国首届组合数学会议(大连)上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中外学者的一致称赞。国际组合论界权威性刊物,美国的《组合论杂志》A辑分别在1983和1984年的两期上,以总共99个印刷页的惊人篇幅连载了他的6篇论文“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我国数学界的一级刊物《数学学报》也在1984年底全文发表了他解决“柯克曼女生问题”的重要论文。为了使他能更好地从事前沿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开始商调他去任教,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拟邀他去合作研究。美国《数学评论》杂志主管编辑则函请他担任该刊的评论员。1983年10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国数学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破例邀请他作为唯一的中学代表并在会上作报告。

1983年10月30日晚,他从武汉返回包头家中,兴奋地向他的妻子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这几个月来内心的感受:研究成果所受到的重视国内外学术界给他的赞誉,自己进一步攻关的打算……。他妻子事后追忆说,她第一次见到他笑得这样爽朗,这样欢快!是的,他笑了,但是这已是积劳成疾的他的最后笑声。当夜凌晨,他带着成功的喜悦和未竞事业的遗憾长逝了!

他不幸早逝后,国内外数学界许多专家学者、学校、部门纷纷发来唁电、唁函表示惋惜、悼念。包头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他特级教师称号。在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文俊等主持的首届刘微数学讨论班上专门安排了一个介绍他的研究成果的学术报告。1984年10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召开表彰大会,授予他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底,国家科委又将他的大集成果评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也是他理所当然应当得到的荣誉。

1984年9月,我国组合数学界组织的“陆家羲学术工作评审委员会”对他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工作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众所周知,1960年Bose等证明了t>1时欧拉猜想不成立;1961年,汉纳尼给出并证明了k=3和4时的B[k,λ;v]设计存在的充要条件。这是区组设计理论中的两大举世闻名的成就。陆家羲关于大集的成果可以与上述两大成就相媲美,并将同它们一起载于组合数学的史册”。国际著名的组合数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门德尔森在83年7月访华时赞扬陆家羲的上述成果是“组合设计领域中20年来的重大成就之一”,称他是“一位很好的组合学家。”多伦多大学校长在来信中则称陆是“闻名西方的从事组合理论的数学家”。对陆1961年至1965年未得发表的关于柯克曼女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威尔逊等国外学者也表示了极大的兴趣。1988年8月,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倡仪,在安徽屯溪召开了以纪念陆家羲先生为主旨的“区组设计国际会议”,中国数学会并委托内蒙古数学会组织有关专家编辑出版《陆家羲遗文集》。

笔者在读书过程中,对以下两件事,感受颇深。一是《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的《序言》中亦言及其早年读书时发生的一件事。1928年,杨先生读高级中学时,已开始对《墨子》和《墨经》作探索。“因为看到当时许多学者对《墨经》随意改字,不顾上下文句,作出种种不同的新解释,为了想纠正这个不良学风,写成《墨经校勘研究》一文,投寄北平燕京大学的《燕京学报》,当时即收到学报主编容庚的亲笔回信,认为论文很有见解,切中时弊,准备采用,但因自下一期起,改由顾颉刚先生担任主编,原稿已转交给顾先生,今后请直接与顾先生联系。我接信后十分高兴,认为既经决定采用,我自己毕竟还是个中学生,可能文章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因而立即写信给顾先生,说明自己是中学生,如有不妥之处请发表时改正。此信寄去后不见回信,等到新的一期学报出版又不见刊载。我为郑重起见,再写挂号信给顾先生催询,并且说:‘如果不能发表,请把原稿退还,因为我没有留下底稿’,又是长期得不到回音。我感到十分遗憾,第一次写成的论文就如石沉大海那样消失了。我从此没有再对这件事作进一步的追问,我想顾先生将来会后悔的。”后来,杨先生讲到:“我想可能顾先生顾虑到在《燕京学报》上发表一个中学生的文章评论不少名家的失误,怕出什么问题;又因为容庚已有回信,又不便退稿……我今天重提此事,因为现在我编论文集没有我所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不免感到有点遗憾。” 二是,王玉哲先生《古史集林》(中华书局,2002年)一书代序中有一节题为《一段小小的波折》,是说1940年先生从联大毕业后,投考北大文科研究所。根据学校规定,必须交一篇论文。而王先生于1938年春读大学二年级时,选了刘文典先生的“庄子”一课,做了一篇读书报告,题为《评傅斯年先生“谁是齐物论之作者”》一文。王先生认为《齐物论》是慎道的著作,不是庄周的说法,提出异议。先生说:“当时颇得刘文典先生的赏识……我这篇文章在联大教室间有所传阅。联大教师如冯友兰、闻一多等先生都读到我的原稿,极为称赞。顾颉刚先生以前同意傅先生的说法,在读了我那篇文章后,也改变过来,并主动推荐寄到《逸经》杂志。因为傅先生是我最尊敬的学者之一,未经他同意我暂不发表。所以,我又请顾先生把稿子索回。罗常培先生正主编《读书周刊》需要稿件,对我说,他想把我的文章拿去请傅斯年先生作个答辩,与我的文章同时刊出,我同意了。可是傅先生看到我那篇文章后很生气,不但不与答辩,而且对我的意见很大。”因为该篇文章,给王先生带来不小的麻烦。先生报考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时,“听说傅先生在审查我的论文时,一看到我的名字,就把我的报考论文提出来,对别的学生说,这类学生我们不能录取,他的城市气味太浓,不安心刻苦读书,专写批驳别人的文章。”“后来听说录取会议上,傅先生本来主张不录取我,为了照顾其他先生的意见,最后把我录为‘备取生’。” 清末民初以来,是中国学术史上又一个令人称羡的黄金时代。中学与西学学术思想激烈碰撞,在新旧学术嬗递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圆融通博且富有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不断擘划着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而文前提到的傅斯年、顾颉刚先生自然是学术界普遍公认的两位大师级学者,但杨宽先生的“遗憾”、王玉哲先生的“风波”却均与两位大师级学者有直接关联。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提到民国时期学术史上的另一件事情。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张公量先生批判丁谦的《穆天子传地理考》,“引证虽详,不免傅会”,“其言迂阔,不为典据”,“不问《穆传》之真实与否,不审古代交通之辽阔与否,昧于变迁之道,视古今如一辙。以此治学,莫不乖失,徒滋繁锁,以眩耳目耳”(《穆传之版本及关于穆传之著述》,《禹贡》半月刊,1934年第2卷第6其)。1935年他发表《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评论》(《禹贡》半月刊第3卷第4期,)一文,对顾实先生《穆传》西征地理问题所作研究的评价:“这种《东莱博议》式,或者还够不上《东来博议》式的讲疏,其荒谬,其腐臭,无以复加。简直在卖弄笔墨,渎乱古书。借古人的题目,发自己的牢愁。这种全然不根据史事,而托诸空言,以二十世纪极文明的人类社会,加于两千年前极不文明的人类社会而津津乐道之,既不是采科学的态度,去阐明古代的民族与文化;也不是采艺术的态度,来讲述古代的传说与神话,对于这,我们是无法批评的。”张先生又说:“我们可以把顾实先生此种历史观,题作显微镜式的历史观,不惟于《穆传》没有积极的合理的解释,反而消极地增多意外的葛藤,给后人以无数摧廓的麻烦。”张公量先生发表以上论文时,尚为北京大学在校学生,年轻气盛,其对丁谦先生、顾实先生《穆传》西征地理研究的批判,言辞犀利,真可谓“无以复加”。 张先生可谓较杨、王二位先生幸运,今天当人们认真拜读张先生这篇脍炙人口的大作之余,自然会引发更多的学术思考。如果发生在今天,张先生的大作即使可以发表,也肯定要在文字上经过“认真”修改。学术界普遍遵循的法则,往往是有破有立,张先生的宏文虽然亦可以说“切中时弊”,“很有见解”,但火药味十足的学术批判,自然很难令今天的学术界所接受。建国后,中国的古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郭沫若先生乃新中国成立后在古史研究中成就非凡的一代史学大家。郭沫若先生在学术研究中,不断结合新材料,对自己以往的学术观点进行修改和补充,而其研究思想史的两部姊妹篇之一《十批判书》,书名即有“批判”二字,而该书第一篇则为《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郭先生说:“我在一九三〇年发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那一本书,虽然博得了很多读者,实在是太草率,太性急了。其中有好些未成熟的或甚至错误的判断,一直到现在还留下相当深刻的影响。有的朋友还沿用着我错误的征引而又引到另一错误的判断,因此关于古代的面貌引起了许多新的混乱。这个责任现在由我自己来清算,我想是应该的,也是颇合事宜的。”(《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页)以下,郭先生在《关于文献的处理》一节讲到:“《周易》固然是无问题的先秦史料,但一向被认为殷末周初的作品。据我近年来的研究,才知道它确是战国初年的东西,时代拉迟了五六百年。我在前把《周易》作为研究殷末周初的资料,当然是完全错误。”(《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页)在《关于卜辞的处理》一节,郭先生讲到:“我自己要承认自己的冒昧,一开始便把路引错了。第一我们要知道,《殷周制度论》的价值已经不能够被这样过高的估计了。王氏所据的史料,属于殷代的虽然有新的发现而并未到家,而关于周代的看法则完全是根据‘周公制作之本意’的那种旧式的观念。这样,在基本上便是大有问题的。周公制礼作乐的说法,强半是东周儒者的托古改制,这在目前早已成为定论了。以这样从基本上便错误了的论文,而我们根据它,……这是应该严密清算的。”(《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页)凡此进行自我批判的文字,在郭沫若先生的论著中,随处可见。通读以上文字,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位史学大家敢于不断修正错误,在自我批判中不断向真理靠近的博大胸怀。 在我们今天看来,学术批评,并非什么新名词。梁启超先生曾把盛清学者的学风概括为十大特点,其中第七条和第八条与今日所说的学术批评有关:“所见不合,则相辩诘,虽弟子驳难本师,亦所不避,受之者从不以为忤”;“辩诘以本题为范围,词旨务在笃实温厚,虽不肯枉自己意见,同时仍尊重别人意见。有盛气凌轹,支离牵涉,或影射讥笑者,认为不德。”(《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史学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按照梁先生的解释,清人“辩诘”学问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相互“辩诘”的对象不拘一格,只要学术观点不一致,即使师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辩论;二是相互辩论的内容不应该抛开“辩诘”的主题;三是要充分尊重对方的意见。以上原则迄今仍未学术界所遵循,并成学者普遍认同的学术规范。然而,目前学术界的确也存在令人担忧的现象,学者之间的相互吹捧和恶意攻击,不仅违背了学术批评的基本规范,而且严重玷污了圣洁的学术空气,给学术研究造成极大的危害。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现实生活中,文化界常常扮演着不大光彩的角色,正直的学者集体失语,突然冒出来的名人却不时语惊四座。学术腐败已经到了令人忧惧的地步。在此背景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以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论为主的综合性大型期刊《社会科学评论》,应运而生。《社会科学评论》一再强调“本刊尊重科学、倡导个性、反对学术迷信,欢迎一家之言,本刊将以高的起点,新的理念,开创一种积极而理性的评论风气。”毫无疑问,《社会科学评论》的创刊,是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 近年来,《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第2期、2007年第4期、2008年第2期、2009年第2期连续刊发了笔者的《论唐嘉弘先生的学术贡献》、《透视古史研究中的“何光岳现象”》、《走出夏史研究的误区——评沈长云的夏史研究》、《目前古史研究中的“信古”、“复古”倾向评析》等一组长文,其中《透视古史研究中的“何光岳现象”》由于网上已全文发布,读者自然不少。何先生不久给笔者打来电话,虽未谈到什么问题,表示要写一篇反击的文章。后来听《社会科学评论》编辑部编辑王向辉先生说,何先生的确寄了一篇回击文章,但由于所论问题,远离主题,没有发表。但不久笔者就看到了何先生发布在百度贴吧上的题为《不懂就不要装懂——驳周书灿的史学怪论及其脆弱根基》的长文。何先生的回击的确起到了以泄个人私愤的目的,后来网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大肆对本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跟帖,诸如“苏州大学的周书灿本来就是一个不会读书,不会做学问,但是很能在学术界投机钻营的小混混。我们的大学管理体制和学术体制也太差劲了,居然让这个小混混弄到了博士学位和教授头衔。真的可悲!”,“周书灿学问和人品都很差!学问不扎实,专门投机取巧、浑水摸鱼。自以为了不起,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狐假虎威,到处树敌。现在就连他的导师朱凤翰先生也不认他这个学生了。他在河北师院混了几年,把人都得罪光了,还跟一个女学生闹出桃色新闻,搞得名誉扫地,混不下去。他又在湘潭大学混了几年,名声很臭。我们本科生都不愿意选修他开的课,据说许多研究生还骂他流氓。这种人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就要倒霉!同志们,千万不要上他的当啊!”,“终于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周书灿人品太差,众所周知,走到哪里都会激起公愤。”“周书灿是个流氓加无赖”。以上言论,是否真实,自然只有知情人才会准确评说,但至少可以说明何先生的反批评,严重违反了学术界所应遵循的“辩诘以本题为范围,词旨务在笃实温厚”的基本学术规范,实属梁启超先生所批判的那种“盛气凌轹,支离牵涉,或影射讥笑”的“不德”之举。由此看来,笔者《透视古史研究中的“何光岳现象”》一文所招致的麻烦则远远甚过杨宽先生的“遗憾”和王玉哲先生的“风波”。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7.可持续发展词语释义 [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 .1995.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摆万奇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5 (2): 112 ~116

摆万奇,赵士洞 .1997.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模型综述 [J] .自然资源学报,12 (2): 169 ~175

毕晓丽,洪伟 .2001.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7 (5): 122 ~125

卞建民,林年丰,汤洁 .2002.土地盐碱荒漠化预警理论及实证研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2 (2): 207 ~209

蔡运龙 .200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地理研究,20 (6): 645 ~652

常庆瑞,蒋平安,周勇等 .2004.遥感技术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畅军庆,张荣南 .1997.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 1 ~4

陈百明 .1997.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 [J] .自然资源,(2): 31 ~36

陈国阶 .1996.对环境预警的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18 (5): 1 ~4

陈国阶 .2002.论生态安全 [J] .重庆环境科学,24 (3): 1 ~4

陈国阶,何锦峰 .1999.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21 (4): 8 ~11

陈美兰,吴延熊,周国模等 .1999.预测、监测和预警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浙江林学院学报,16 (1): 10 ~13

陈佑启,PeterHVerburg.2000.中国土地利用-覆被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地理科学,20 (3): 197 ~65

陈治谏,陈国阶 .1992.环境影响评价的预警系统研究 [J] .环境科学,13 (4): 20 ~26

丁一汇,王守荣主编 .2001.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窦明,左其亭,胡彩虹 .2005.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 .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26 (2): 63~ 66

方创琳,张小雷 .2001.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21 (7): 1163 ~1170

傅伯杰 .1991.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与方法 [J] .资源开发与保护,7 (3): 138 ~141

傅伯杰,陈利顶 .1996.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地理学报,51 (5): 454 ~461

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 .1999.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生态学报,19 (5): 591 ~595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 .2001.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高更和 .200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阳市汉水流域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3): 65 ~68

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 .1999.基于遥感和 GIS 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J] .遥感学报,3 (2): 134~ 139

顾朝林 .1999.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07 ~312

关文彬,谢春华,李春平等 .2003.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5 (3): 79 ~83

关文彬,谢春华,孙保平等 .2001.荒漠化危害预警预景指标体系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3 (1): 44 ~47

郭中伟 .2001.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与维护体系———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对策 [J] .科技导报,(1): 54 ~56

胡安焱,郭生练,刘燕等 .2006.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7 (2):69 ~ 73

黄秉维 .1996.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 [J] .地理学,51 (4): 289 ~294

惠映河,蒋晓辉 .2001.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21 (1): 30 ~34

蒋国富,白耕勤 .200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72 ~ 76

金岚主编 .199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等 .2004.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6 (2): 68 ~74

康慕谊,江源,石瑞香 .2000.NECT 样带 1984 ~1996 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地理科学,20 (2): 115 ~120

李红鹰 .2000.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监测与环境,(7): 30 ~31

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 .2000.区域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J] .山东环境,(3): 19 ~20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 .2001.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地理研究,20 (2): 129 ~138

李如忠 .2001.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 (5): 987 ~990

李崧,邱微,赵庆良等 .2006.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 .环境科学,27 (5): 454 ~461

李晓兵 .1999.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J] .地球科学进展,14 (4): 395 ~399

李晓秀 .1997.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J] .自然资源,(5): 31 ~35

李秀彬 .1996.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J] .地理学报,51 (6): 553 ~556

李祚泳,邓兴民 .1995.综合环境质量的 B-P 网络二级评价 [J] .环境科学研究,8 (3): 32 ~35

李祚泳,彭荔红 .199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预测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J] .生态学报,19 (5): 759 ~762

林年丰,汤洁 .2000.GIS 与环境模拟在环境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J] .土壤与环境,9 (4): 259 ~262

刘昌明 .2002.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海河水利,(1): 1 ~5

刘昌明,沈大军 .1997.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J] .大自然探索,16 (2): 1 ~6

刘彦随 .2001.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 [J] .地理学报,56 (4): 426 ~436

陆登櫆 .1997.遥感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应用 [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罗先香,邓伟 .2000.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渍化动态敏感性分析与预测 [J] .水土保持学报,14 (3): 36 ~40

马乃喜 .1998.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 (4): 330 ~334

毛汉英 .1996.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15 (4): 16 ~23

梅宝玲,陈舜华 .2003.内蒙古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6 (3): 384 ~393

苗鸿,王效科,欧阳志云 .2001.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研究 [J] .生态学报,21 (1): 7 ~13

牛文元 .1994.持续发展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3 ~16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 .2000.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初步研究 [J] .生态学报,20 (1): 9 ~12

冉圣宏,金建君,薛纪渝 .2002.生态脆弱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自然资源学报,17 (1): 117 ~122

任志远,张艳芳 .2003.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邵东国,李元红,王忠静等 .1996.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研究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10 ~ 12

盛连喜,冯江,王娓 .2005.环境生态学导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史德明,梁音 .2002.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的评估与保护 [J] .水土保持学报,16 (1): 6 ~10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地理学报,55 (2): 151 ~160

史培军,宫鹏,李小兵等著 .2000.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与实践 [M] .科学出版社

史培军,江源,王静爱等 .2004.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苏维词,李久林 .1997.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预警评价初探 [J] .贵州科学,15 (3): 207 ~214

孙希华 .1999.山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发展策略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4 (2): 161 ~165

汤洁,林年丰,卞建民 .1999.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J] .世界地质,18 (2):89 ~ 94

汤丽妮,张礼清,王卓 .2003.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2 (3): 69 ~72

唐剑武,叶文虎 .1998.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18 (3): 227 ~230

陶骏昌主编 .1994.农业预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 ~10

王根绪,钱鞠,程国栋 .2001.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REA)的方法与应用 [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2): 131 ~ 140

王立群 .1991.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5): 16 ~19

王良健,刘伟,包浩生 .1999.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经济地理,19 (4): 74 ~79

王龙 .1995.山西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预警初探 (J).生态经济,(5):

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等 .2005.环境遥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王让会,樊自立 .1998.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J] .干旱环境监测,12 (4): 218 ~323

王思敬,戴福初 .1997.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8 (1): 27 ~34

王秀兰 .1999.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 [J] .地理科学进展,18(4): 322 ~ 330

文传甲 .1997.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6 (4): 340 ~345

文传甲 .1998.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预警分析 [J] .山地研究,16 (1): 13 ~20

伍黎芝 .2000.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J] .中国土地科学,14 (2): 13 ~16

武永峰,任志远 .2002.陕西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 (2): 10 ~14

夏军 .1999.区域水环境及生态质量评价 [M] .武汉: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谢志仁,刘庄 .2001.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1 (3): 85 ~88

徐福留 .2001.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4 (2): 13 ~15

徐正春 .1993.森林资源预警系统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1): 58 ~62

许学工 .1996.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评估和预警研究: (J).生态学报,16 (5): 461 ~468

阎积惠,康慧,陈怀亮 .1995.TM 图像地质应用原理与方法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颜卫忠 .2002.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17 (3): 87 ~90

杨桂山 .2001.长江三角洲近 50 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6 (2): 121 ~127

杨天柱 .2005.丹江口库区生态林现状与建设对策 [J] .河南林业科学,25 (2): 38 ~40

杨伟光,付怡 .1999.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监测与评价,(2): 42 ~43

杨志峰,徐俏等 .2002.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22 (4): 360 ~364

姚建 .1998.AHP 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重庆环境科学,20 (2): 11 ~14

姚建,王燕,雷蕾等 .2006.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3 (2): 90 ~92

叶文虎,栾胜基 .1994.环境质量评价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亚平,刘鲁君 .2000.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13 (3): 33 ~36

喻良,伊武军 .2002.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1 (4): 38 ~40

张大任 .1991.洞庭湖生态环境预警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7 (2): 42 ~44

张合平,刘云国 .200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张明 .1999.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81 ~384

张天义,张兴辽,张克伟等 .2003.遥感 .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张峥,张建文,李寅年等 .1999.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J] .农业环境保护,18 (6): 283 ~285

赵跃龙 .1999.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治理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赵跃龙,刘燕华 .1994.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6 (2): 34 ~44

赵跃龙,刘燕华 .1996.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J] .地球科学进展,11 (3): 245 ~251

赵跃龙,张玲娟 .1998.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J] .地理科学,18 (1): 73 ~79

郑新奇,王爱萍 .2000.基于 RS 与 GIS 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环境科学学报,20(4): 489 ~ 493

朱东红,上官铁梁,苏志珠等 .2000.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64 ~67

朱发 .1999.层次分析法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 66 ~68

朱晓华,杨秀春 .2002.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8 (5): 43 ~46

庄锁法 .200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3 (4): 582 ~590

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2002.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8 (1): 67 ~71

Annemarie.1997.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LUCC Science Plan in Europe [M] .LUCC new sletter,(1): 7 ~ 10

Barnthouse LW.1992.Tlne role of models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nviron Toxicol Chem,(11): 1751 ~ 1760

Blaszczynski J S.1997.Landform Characteriz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3 (2): 183 ~ 191

Boughton DA,Smith ER and O'Neill RV.1999.Regional vulnerabili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Ecoyst Health,(5): 312 ~322

Edwards G, Lovwel.K E1996.Modeling Uncertainty in Photointerpreted Boundaries.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2 (4): 377 ~ 3

Farina A.1988.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M] .London: Chapman & Hall,1 ~ 130

Lambin E F,Baulies X etal.1999.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 .IGBP Report No.48 & IHDP Report No.10 [C] .Stochkholm: IGBP,11 ~ 16

TurnerⅡBL,Skole D,Sanderson S et al.1995.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 / research plan [M] .IGBP Report No.35 and HDP Report No.7.Stochkholm: IGBP

Turner I BL,David Skole, Steven, Sanderson.1995.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 Science / Research Plan[R] .IGBP Reports,No.35

Turner II BL.1990.Two typ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finitional and spatial scale issues in their human dimension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umanand Policy Dimension,1 (1): 14 ~ 22

  • 索引序列
  • 地理学报
  • 中学地理学报
  • 护理学报地址
  • 地理学报初审
  • 地理学报退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