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发布时间: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1987年至今,分别在《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Science in China(Series G: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B》]、《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国物理C》]、《物理学报》、《光学学报》、《光子学报》、《量子电子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量子光学学报》、《光散射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光电子·激光》、《激光杂志》、《激光技术》、《应用光学》、《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与工程》、《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国内外30余种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20余篇。其内容涉及:激光物理学,高斯激光束光学,量子光学,量子非线性光学,量子信息学、量子信息技术与量子态工程,量子信息动力学,量子通信与量子光通信,量子宇宙学,瞬态光学与光子学,以及科学哲学和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等学科领域。以上论文中的多数论文分别被世界著名科技情报检索系统SCI、EI、CA、SA、AJ、JI、UIPD、IC、INSPEC和РЖ、以及国内检索系统CSCI、CSCD、CSTPI、CSTPCD、《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物理文摘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数据库》、《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和《全国报刊索引》等20余种检索刊物总计收录600篇次以上,被国内30余种专业学术书刊总计引用3000篇次以上。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是的,2014年刚评上,现在核心期刊三年一评选,也就是说到2017年内都是,审稿周期大概30-45天,相对较易!望采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5-2016年度)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就是江科大船舶学院江苏科技大学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邮编:212003 TEL: Email:江苏科技大学是省部共建的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终坚持为船舶工业、国防工业服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工、管、农、文、理、经、教等诸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办学历史源自1933年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先后经历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等时期,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2000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先后并入,2004年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06年12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现有东、南、西、张家港等4个校区(南校区为独立学院-南徐学院)及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浙江研究院和驻上海办事处,占地2500余亩,固定资产总值8.60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9万册,电子图书50多万种。学校现设有12个学院,4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1个农业推广硕士培养领域。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有1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有27个教学实验室(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700余人(含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通本科生1800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现有500余名国防生在读。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名,有教授100余名,副教授300余名。学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相互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格局,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防军工课题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2006年获得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使我校军工科学研究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4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94项;获得科研经费(不含成果转化费)242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交流论文4000余篇;申请专利119件,其中发明专利62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1项。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蚕业》、《蚕业科学》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学校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拓宽办学途径,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合作科研和合作办学。与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成立了有100多家单位参加的合作发展委员会。英国劳氏船级社、日本常石造船株式会社、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学金20多项,年奖学总金额1300余万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连续16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在7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江科大人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形成了“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新的世纪,江苏科技大学将继续秉承 “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船魂”精神,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朝着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大学目标阔步前进。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格式

是的,2014年刚评上,现在核心期刊三年一评选,也就是说到2017年内都是,审稿周期大概30-45天,相对较易!望采纳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是的,今年刚上的

河南科技学院自然科学版学报

二本中的三流院校 河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渊源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和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院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总占地面积1365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室53个,校内外实习基地60多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400万元。建有现代教育中心、计算机中心和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学设施;校园网联通主要教学和办公场所。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122万余册,各类期刊3600种,建有全省一流的数字图书馆。 学院现设7个二级学院, 8个直属系和4个教学部,有本科专业37个,涵盖了理、工、农、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成人教育学生4000人,办有国有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建有 “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0人,专任教师655名,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75人;博士28人,硕士200余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3人。聘请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等60 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院秉承“以人为本、培育英才”的办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了“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效率,严把教育教学质量关,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大批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以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工作岗位快的特点而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2003、200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在近年来在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公务员招聘考试中,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40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省内外,大都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为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注重发挥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设有11个研究所和“河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400余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7项,省、部级成果奖150余项。这些成果多数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黄光正教授主持研究完成的小麦高产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为社会创造 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杨永光教授主持研究的“河南省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及其生产技术规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清连教授主持培育的“百棉1号”,在黄淮棉区大面积推广;河南省抗病虫小麦育种首席专家茹振钢教授主持培育的“豫麦54”,为河南省小麦品种第八代更新换代的首选品种,已在全国6省区大面积推广。近5年来,出版各类教材、学术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小麦育种、棉花育种、基础兽医、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居于国内较高水平。学院办有自然科学版、职业教育版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法兰克福科技高专、澳大利亚亚伊迪斯科文大学、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所国外高校和国内二十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还常年聘有美、英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 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河南省教师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管理年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3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在新世纪征途中,学院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把学院建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 河南科技学院毕业的学生找工作 一般还是很好找的

河南科技学院 前身可以追溯到1939年12月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之后经过多次变迁。

1951年升格为平原农学院;

期间再次经过多次拆分、合并,

1958年9月,改称 百泉农学院;

1959年,百泉农学院更名为新乡专区农学院,9月,新乡专区农学院改建百泉农业专科学校;

1987年2月,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当年河南省为数不多的本科院校)。

2004年5月,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不考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农学院,到1987年2月已经是现在所说的二本院校了,由于当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以国家对该校的定位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师资。

虽然河南科技学院是河南省15所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之一,但是作为三十多年的老本科院校,总体而言发展相对缓慢,需要奋起直追。

河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

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 。

河南科技学院___百度百科

师资力量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6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8人。聘请70余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 [1]

双聘院士(6人):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 [7]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 [8]  、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9]  、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10]  、喻树迅(中国工程院院士) [11]

中原学者(1人):茹振钢 [12]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李成伟 [13]

全国模范教师(1人):茹振钢 [14]

全国优秀教师(2人):胡建和 [15]  、王清连 [16]

省级教学名师(3人):李敬玺、郭运瑞、吴国梁 [17]

省级教学团队(6个):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2007年) [18]  、动物疫病防控教学团队(2009年) [19]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教学团队(2011年) [2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12年) [21]  、农科基础化学教学团队(2013年) [22]  、饲料科学教学团队(2015年) [23]

河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4]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25]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 [25]

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26]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24]   [27]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 [24]   [28]

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建设

涉及这方面期刊挺多的,你看吧——《生态学杂志》《福建农业学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辽宁农业科学》《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土壤学报》《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植物生态学报》《甘肃农业》《天津农林科技》《云南农业教育研究》《农业新技术》《浙江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现代农业科学》《三明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热带农业科学》《农业科技通讯》并不是每个期刊上面全是有关病虫害防治研究方面的文章,但是都有涉及。 ——【中州期刊联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模板

生物技术农学农艺畜牧兽医园林园艺食品化工工程技术体育科学 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教委优秀期刊农业部进步奖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南科技学院主编:刘荣增ISSN:1008-7516CN:41-1417/N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东段邮政编码:453003

二本中的三流院校 河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渊源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和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院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总占地面积1365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室53个,校内外实习基地60多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400万元。建有现代教育中心、计算机中心和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学设施;校园网联通主要教学和办公场所。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122万余册,各类期刊3600种,建有全省一流的数字图书馆。 学院现设7个二级学院, 8个直属系和4个教学部,有本科专业37个,涵盖了理、工、农、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成人教育学生4000人,办有国有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建有 “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0人,专任教师655名,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75人;博士28人,硕士200余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3人。聘请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等60 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院秉承“以人为本、培育英才”的办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了“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效率,严把教育教学质量关,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大批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以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工作岗位快的特点而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2003、200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在近年来在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公务员招聘考试中,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40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省内外,大都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为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注重发挥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设有11个研究所和“河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400余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7项,省、部级成果奖150余项。这些成果多数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黄光正教授主持研究完成的小麦高产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为社会创造 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杨永光教授主持研究的“河南省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及其生产技术规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清连教授主持培育的“百棉1号”,在黄淮棉区大面积推广;河南省抗病虫小麦育种首席专家茹振钢教授主持培育的“豫麦54”,为河南省小麦品种第八代更新换代的首选品种,已在全国6省区大面积推广。近5年来,出版各类教材、学术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小麦育种、棉花育种、基础兽医、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居于国内较高水平。学院办有自然科学版、职业教育版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法兰克福科技高专、澳大利亚亚伊迪斯科文大学、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所国外高校和国内二十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还常年聘有美、英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 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河南省教师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管理年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3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在新世纪征途中,学院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把学院建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 河南科技学院毕业的学生找工作 一般还是很好找的

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历史社会语言文学艺术教育心理德育图书情报出版高等职教教材教法等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南科技学院主编:刘荣增ISSN:1673-6060CN:41-1382/Z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邮政编码:453003

  • 索引序列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格式
  • 河南科技学院自然科学版学报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