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界有这样两种说法:“人抬戏”和”戏抬人”,其具体含义顾名思义。我认为《闻香识女人》属于前者,相信不会有人提出异议,而这里的人当然指的是片中主人公 Frank 的饰演者艾尔帕西诺。艾尔帕西诺在《闻香识女人》中的演出,毫无疑问光耀了这部本来拍得不算十分理想的电影。他在片中扮演一名个性强烈的悲剧英雄法兰克史莱中校,曾经是美国詹森总统的幕僚。他因为经常口不择言,又嗜酒如命,多次失去晋升将军的机会,以致在军校上课时酗酒,失手引爆了炸弹而双目失明,成为一个寄居于乡下外甥女家中的人生失败者。他不想再忍受这种寂寞无聊且无目标的生活,遂计划回到纽约市享受一次豪华之旅后饮弹自尽。然而,中校的如意算盘因为纯情学生查理的介入而改变了。坚守道义原则犹如呆头鹅的查理,冒着被学校开除的危险也不出卖朋友,这种情操感动了原来并不相信别人,只活在个人幽暗天地、并认为自己已无生存价值的中校,他主动为查理的行为辩护,在贝尔中学上千名师生前慷慨陈词,终于让查理免受退学处分,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未来的生活目标。 电影史上恐怕很难再找出比本片主人公性格更复杂的角色了:暴戾、自负、抑郁、好色,但又正直且富于同情心。这样一个人物,对演员的演技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但艾尔帕西诺经受住了考验,也为自己赢得了65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荣誉,尽管艾尔帕西诺也许早就应该拿这座金像奖的。从影三十多年,艾尔帕西诺六度获得奥斯卡提名,但都擦身而过,九三年,他终于藉《闻香识女人》无可争议地获得影帝称号。 整部电影可以说是为艾尔帕西诺所扮演的史莱中校量身订做的,而艾尔帕西诺的确赋予史莱中校这个角色光芒耀眼的神采。中校在阴暗小屋中出场的第一场戏便已先声夺人:只见艾尔帕西诺从头至尾坐在椅子上喝酒,但却以细致的触觉与嗅觉演活了这个瞎子的自卑和自大心态,配合咄咄逼人的对白和强劲有力的腔调,登时突显了中校的盛气凌人、狂傲自负,把前来应征的查理吓得落荒而逃。然而,随着剧情的进展,中校的性格优点和迷人特征逐渐展现,其中叫人称道之处俯拾即是-- 凭着女人的香水味道,双目失明的中校不仅能说出香水的牌子,还能道出对方的外形,甚至头发、眼睛及嘴唇的细节,令人称奇; 跟陌生的美女在豪华餐厅的舞池中跳一场精彩的探戈。有许多影片,在情节中穿插了令人心醉的探戈镜头,比如《佐罗的面具》、《巴黎最后的探戈》等,这一切都令观众过目难忘。而该片中中校与美女共舞时表现出的激情,让人感动和留恋; 瞎眼驾驶法拉利跑车。在这里,艾尔帕西诺的演技得到充分展示,疯狂驾驶时的天真童趣和之后的落寞失意通过艾尔帕西诺的眼神和表情细腻地传递给了观众,使观众也和他同喜同悲,这种功力非同一般; 当然,还有中校一直关注查理的问题并挺身而出为他解决问题。最后那段激情洋溢的演说震撼人心,虽然没有坚定明亮的眼睛,但他比任何人都洞悉真相。 盲人是电影导演惯常使用的一个角色,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世界的认识特别清晰,对他周围的人能产生深刻的影响,艾尔帕西诺的精湛表演足以让观众对这一点深信不疑。艾尔帕西诺的表演已经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他全心投入盲人角色的演绎,举手投足令人叫绝,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这位末路英雄内心的悲哀。曾经跟艾尔帕西诺合作过《义勇急先锋》一片的好莱坞名导演诺曼杰维逊便赞誉艾尔帕西诺在《闻香识女人》中的瞎眼中校是一次非凡的演出,他说:我从未见过有谁扮盲人演得如此传神。 的确,《闻香识女人》是我看的艾尔帕西诺的唯一的一部片子,但仅此一部就叹为观止,别的不看也罢。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闻香识女人》观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闻香识女人》观后感范文5篇(一)
在人生的孤旅上,一旦相遇,我们便要相互扶持,相互拯救。
《闻香识女人》中的查理和中校,一个是风华正茂、英俊帅气、前程远大的高三学生,一个是饱经沧桑、双目失明、借酒浇愁的退休军官。一个正渴求着人生的辉煌,一个已是人生的迟暮。而他们的相遇,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靠奖学金读书的、希冀着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查理看见了捉弄校长的几个人,校长威逼诱惑,要他说出搞恶作剧的人,无论他说与不说,他的人生似乎都将被毁。而中校早已厌倦人生,要在实现自己的几个愿望后,与这个世界作别。命运在感恩节的假期将这两个人安排在了一起:中校的外甥一家要出门,请查理来照顾中校,几天的相处,两个人的人生都发生了改变。
电影中的这两个人都很让我欣赏。
查理长得英俊潇洒,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和继父经营着一家小便利店,为了改变命运,也是因为和继父不和,他离开家,靠奖学金在博德读书,电影中可以看到,他在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因此才会碰巧看到那出恶作剧,也因此才会与中校相识。查理的性格人品就在这两桩事情中展现。在校长威逼和诱惑他说出那几个人的名字后,他有过恐惧和犹疑,因此他给那个和他一起看到这件事的一名富家子弟打过几次电话,求证对方的态度,但即便对方已经违背了最初的承诺,他也依然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冒着被开除的危险,坚守了自己绝不出卖朋友的原则,不找借口,坦然承认自己是不能说,自己的原则不容违背。而在与中校相处的几天中,他对中校的真诚陪伴,让中校渐渐感受到人间的温度,找到活下去的力量,放弃了自杀的打算。查理的真诚正直让我欣赏。
中校一出场就是个暴躁乖戾的老人,他独自呆在一座木屋里,不愿和人接近,也没人愿意靠近他。查理和他初次见面就被他的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震慑,不愿接下这份工作,但单纯善良的查理既需要有份工作赚钱,又不忍老人被独自留在家中,还是接下了这份工作。在两人接下来的几天相处中,中校的形象渐渐丰满了起来。“闻香识女人”这是中校的本领,他虽目盲,但单凭女人身上的香气,他就可以感受到女人的美,这是一位执着于美,对美很有品位的老人。他的敏感孤独,他的机警睿智,他的幽默风趣,他对亲情的抗拒与渴望,他对生命的眷恋与绝望,他待人的冷漠与热忱都矛盾的集于一身,从而使得这个形象让人不由心生怜悯与敬爱。
单纯善良、不经世事的查理讶异于中校带他步入的生活,对老人的计划懵然不知,直到他见到老人的枪他才知道老人是要他观礼自己的人生闭幕式。中校到大酒店尽情享受佳肴美酒,要与自己哥哥一家共度感恩节,要找个美女春风一度。他这几天的生活看起来奢靡荒.唐,看罢却让人心生悲凉。要美酒佳肴补偿生活的寂寞空虚,对佳肴美酒的欲望又何尝不是对美好生活的深深迷醉。在人生即将谢幕之时,老人安排的一个重要节目是与哥哥一家共度感恩节,这一举动本身就已显示了老人对亲情的深深渴求与浓浓眷恋,可是亲人相见之后的冷淡疏离,乃至彼此的言语伤害,让孤独寂寞的老人更添孤独与绝望——无能而遭人厌弃,老人对温情的渴望与这种温情的不可得让人对老人倍添悲悯。接着老人要寻找一位佳人共度良宵,期间的邀一位女士共舞的插曲,将一位绅士的机智风趣幽默慷慨等品质展现了出来,相信不只是查理、那位姑娘喜欢上了这位老人,我们也都喜欢上了他。老人在春风一度后,对查理说,他希望能和一个女人共度整夜,清晨醒来的时候还在一起,话语中流露的凄凉孤独深深的打动了我,狎妓这种荒.唐行径放到他的身上,只让人感到他对生活美好的眷恋,与人生境况的凄凉。当人对人生有许多欲望追求,当人要竭力掌控自己的人生,偏偏被局限在狭隘的生活中,不得陪伴、不能恣意、不得自由,只能颓然地等待死亡的召唤,这样的生活让人如何忍受,于是进行一次巡礼然后结束生命成为了一种让人期待的结局。在人生最后的癫狂中,我们看到了老人对人生深深的孤独与绝望。这样的情形下,查理夺得下他手中的枪,但无法改变他对死亡的追求。
然而老人如此幸运遇到了查理,查理如此幸运遇到了老人。查理在与老人相处中对老人多了了解与敬重,老人在与查理相处中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他多次称查理“儿子”,查理甘冒危险夺下老人手中的枪,为老人安排别致的兜风,让老人重新找到掌控生活的感觉,开导老人,将老人无能遭人厌弃的观念打消,终于使老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而老人了解了查理的困境,不时提醒查理为自己考虑,在最后全校师生大会上,他又亲自去为查理据理力争,终于使校长放弃了处罚查理的决定。两个面临人生困境的人就这样彼此扶持,互相拯救,终于都走出了困境。查理以自己的原则赢得了师生的敬重,中校迎来了他的新的生机,他们的生活都翻开了新的、更美好的篇章。
感恩节假期的这段美好相遇改变了两个人的生活,感恩节,感恩生活吧,即便在残缺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固执地追求美好,即便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期待柳暗花明的机会,让我们在这晦明变幻中成长、坚强,在这人生的起落浮沉中绽放人性的光华。更重要的是,在这人生的孤旅中,一旦我们相遇,我们便要相互扶持,相互拯救。也许你扶起一个跌倒的人,你就扶起了自己。在这漫漫人生之路上,真诚善良的人们啊,我们就要这样并肩携手。
《闻香识女人》观后感范文5篇(二)
看完《闻香识女人》这部经典电影,再一次被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以及话语所感动,也深深地被男主角的演技所折服。
忽然之间,感觉有些讨厌现在的自己。我也开始深深怀疑,曾经看到过也写下过的那句话: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那一类人。只不过,也许现在才刚刚开始。
善良的本性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和平相处,我相信人们最初制定法律的目的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而不是为了其他。但当安全这一因素渐渐被掩藏起来,人们的兽性就会显现,以至于开始互相伤害。
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试图打破原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以真实待人,而不只是寒暄客套。结果,身边的人总会像人生导师一样,不论公开还是私下,说你这样不对那样不好。于是,我开始退缩,也感到恐惧,难以理解以真实示人竟会招致如此多的非议,甚至是各种各样的谣言。渐渐地,我学会了套路,也能第一眼就看清那些带着假面具虚伪的脸庞。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听别人来赞扬自己的话,即使是那些常常反省自我的人。一遍两遍,三遍之后,所有人都扛不住了。甜言蜜语果然会让一个人丧失理智,丧失真实,甚至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沉默。
学习了这么多年法律,我经常在想,平时的我们是否就是以法律在约束自我呢?好像不是。我们每天都在用自己曾经犯错之后积累下的经验在生活,有些内心的想法常常因为曾经的恐惧或者是道德的驯化而仅仅只停留于脑海。我们知道行动之后的结果,倒不是因为法律的惩罚有多严厉,而是你可能就因此而失去了在你生活了多年的圈子里继续存活下去的机会。
每每遇到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总会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往哪走,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在权衡走哪一条路对自己更加有利。此时的我们可能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忘记了我们曾经坚持的最重要的东西。那些唯利是图之人就会拿各种各样的利益来诱惑你,引导你走上一条永远不可能回头的深渊。而此时若有一位知晓你善良本性的人,他的经历足够坎坷,经验丰富,也足够真实,引导你,鼓励你,那么,人之为人的本性就会重新显现。
看完刘若英的演唱会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许多年坚持不变的爱豆。或许是因为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我们曾经的影子或者是我们想成为的那种人,倒不是那些明星光环或是什么,而是那种人性中流露出的闪闪发光的善良本性。她曾经为了爱义无反顾,勇于表白,然后被拒绝流泪伤心,也曾在岁月的沉淀中保有那份不急不躁、温和待人的性情,而且在时间的轨道中越来越好。
我们曾经历过生死的伤痛,也体验过离别时的苦楚。在每一次的经历和体验中,我们的内心都会默默地打上一个死结,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结。我们只能让时间来淡化它,却不能用任何其他方式来将其抹去。我们不愿跟任何人谈及,只想在内心中留一个角落给那些永远打不开的心结。但是,我们知道,人生中的每一次经历,似乎都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善良的本性,别人可能因为你的善良带来的温暖,而成为一个让世界更加美好的人。
《闻香识女人》观后感范文5篇(三)
《闻香识女人》这个片名对于我来说是不喜欢的,在我看来总有一些诱惑的味道,自己一直固执地认为这是一种商业手段。但是不可否认的讲,frank的“闻香”使整个影片连贯紧凑,也使影片不至于显得那么无趣,并为这部电影添加了很多美丽的色彩。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在初中的时候,中央八套的《世界影视博览》,仅仅看的是预告片,那个时候我以为它是讲爱情的。直到去年在教六楼403教室选修课上第一次完整地看了它。我不晓得要怎样讲,看完只觉心情很沉重。在写这篇影评前,我鼓起勇气看了第二遍。
关于这部电影,我只想讲Frank一个人。那个因为意外失明,人生从顶点的辉煌滑落谷底的退伍军官。从电影镜头开始到那个小木屋时,Frank的暴躁或者自我封闭就已经显露无疑。他初次见charlie就先讲自己曾经多么的辉煌,他身边的人多么有名,他曾经干过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等等。那个时候的他抽着烟喝着酒,骨子里不会要你觉得这是一种炫耀,反而要人从内心里感到震慑。讲完所有之后,Frank脸上的表情开始空洞、无助。其实他自己也清楚他不过是一个瞎眼没人待见的糟老头子,他的温暖或者愿意接近他的仅仅只有那只名叫Tommy的猫。
自杀对于Frank来说或许已经计划了很久很久,而这次的感恩节是一个绝佳的机会。charlie恰好能当他的眼睛,带他回顾以前的种.种,做他自己在离世之前所有想做的事情。
从他们去纽约开始,在飞机场,Chris想抓住Frank,Frank狠力地甩开他,讲:只有我能抓你的手,然后他马上变得柔和,抓住charlie的胳膊。那个时候,Frank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不想依赖又不得不依赖Chris。其实他也不过是个内心柔弱的老人。
飞机上Frank第一次“闻香”,他的准确以及分析能力开始让charlie惊奇。
到达纽约,Frank早已订好华尔道夫大酒店。 接着他charlie去橡树厅餐厅,那个时候,Chris发现Frank很有钱,因为橡树厅的饭真得很贵,轨道一个汉堡24美元。charlie笑着问:你是不是个有钱的守财奴。Frank告诉了charlie,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的语气有明显的放松或者说忧伤。Frank故意要charlie误了飞机,只不过是想要charlie多陪他一天。
威利家Frank第二次“闻香”,虽然准确无误,但是这一次他的准确却要很多人内心开始不安。
威利是Frank的哥哥,Frank一直告诉charlie,他的哥哥很爱他。可是事实上,威利一家很不欢迎Frank在感恩节这天的到来。当最后的矛盾爆发时,Frank的头发一片凌乱,之前,他的头发总是那么整齐,显得那么的有气度。只是凌乱的那一刻,Frank内心所受的那种来自亲情的伤害,要他无助,悲哀却又无奈。
回到华尔道夫的第二天,charlie第一次看见了Frank手中的枪。
Frank的第三次“闻香”,美妙而又神奇,他让一个女人实现了她不曾敢做的梦想——探戈。
那个时候的Frank,神采奕奕,懂得获取女人的欢心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轻浮。
Frank带着并不很会探戈的Dona进入舞池,带领着她完成一曲美轮美奂的探戈时,掌声雷动。无疑,那个时候的Frank,优雅、沉稳、有气度。我想年轻时候的Frank该会是个使人沉迷的男子吧。
回去之后,Frank病了,似乎他想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他看着那么脆弱,他要charlie离开,他感谢charlie多陪他一天。只是这时的Chris对他却有了深层次的感情,charlie想让Frank振作,在charlie的心里Frank总是那么的精神,那么的有强度。于是charlie带着生病的Frank去实现Frank年轻时的梦想——开一部法拉利兜风。
无疑,这让Frank有了短暂的快乐,忘却孤单痛苦的快乐。
可是往往极度的快乐之后换来的都会是极度的悲伤。Frank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他什么都不在乎了,他知道自己可以安心地走向天堂了。其实这个时候的Frank是彷徨的,他是舍不得这个世界的,可是他又找不到一个在这个世界继续存活下去的理由。
charlie阻止了Frank的自杀。那是一段很挣扎很挣扎的戏,两个人的挣扎。charlie给Frank活着的理由是:一,不想死。二,跳探戈和开法拉利时帅极了。Frank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或许不比任何一个人少吧,他留恋,所以他选择了回去。
这个时候Frank和charlie的感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而是父与子。
在听证会上,Frank为charlie伸张了正义,获得了几乎所有师生的支持。这个时候的Frank是自信满满的,内心是丰盛的,他终于觉得他留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用的。
听证会后Frank的第四次“闻香”(芙洛尔·迪罗卡里斯香水),是次心底会荡漾幸福的机遇吧。
Frank终于遇见了那个心里一直等待的女子,那个可以在天亮之后还可以看到躺在自己旁边的女子唐伊。
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Frank最终开始融入生活,不再排斥周围的人,他终究打开了自己的心扉,给了自己一个再次感受美好的机会。
第一次看的时候掉了很多很多的眼泪,那个时候看见Frank就想起了我的姥爷。孤独应该是最可怕的杀手。可是有的时候很多人放不下很多事情,最终却留下了一个人。
Al Pacino是一个可以刻画灵魂的人。一如《教父》里的他。永远的Al Pacino。愿每一个人最终都会放开自己,走向幸福。
《闻香识女人》观后感范文5篇(四)
这是一部有点长的电影,但是它绝对值得你花两个半钟的时间给它。
其实我是因为中尉在教堂演讲的那一段而被安利过来看这部电影的。一开始看到他脾气暴躁,讲话犀利的时候觉得与自己想象中的那位主角相去甚远。然而这并没有让我不想看它,毕竟我相信这一切都只是铺垫,最后也证明了这确实只是铺垫。
看到中尉跟查理说他想结束生命时并没有给我太多震撼,是等到他在哥哥家被侄子羞辱时,我才明白他内心中的那种黑暗与绝望,一个曾经辉煌的军官失明了,再也不能恣意飞扬地带士兵或者上战场,对于他来讲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难以平复内心的失落感的。最最引以为豪的实力再也没有了,一瞬间会想到我已渐渐老去的长辈们,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被需要的感觉,而不是无视他们的感受甚至去质疑他们再也不如从前,我们怎么可以让他们更失落呢?
他在教堂中的那段演讲,在我看来,不仅仅只是在挽救查理的前途,也是在挽救他自己的人生。他说,很多时候我们走到人生的岔路,我们知道哪条路是对的,可是,这条正确的道路太累了,而查理,他勇敢地选择了这条路(大概意思)。我相信,查理的勇气也给了他莫大的勇气,他内心深处也是知道的草草结束生命是个错误的选择,可是,对他来说,继续生命是一条特别难走的路,需要莫大的勇气。这个年轻人有勇气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给了他很大的感触的。我们很多时候去走一条正确的道路,它确实很难走,可是只有去走它人生才有光明可言啊,一条不正确的路,再容易走终究都是灰暗的。
影片最后中尉对着侄孙和侄孙女终于是和蔼可亲了,他跟侄孙女说我们可以和解了,大概不仅仅是跟她和解,也是跟这个世界和解,以一种温和的,善意的,态度,一个美好的,慈祥的姿态与这个世界相处。人一旦跨过那段黑暗期会在一瞬间明白很多道理。我没有这种人生经历,也没有他的人生阅历,这些道理我能懂可是并不能感同身受,但我希望这会是一个启发。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一开始看的时候我在想,对于男人来讲是不是金钱,权利,女人是毕生所求。可看到最后我才知道,原来在大部分心里终究是八九不离十的渴望,一个被肯定需要的人生和一份温暖真诚的爱情。只是男人啊~好像总比女人更容易忘记初心,所以才那么容易出轨的吧
《闻香识女人》观后感范文5篇(五)
《女人香》(还有一个名字叫 《闻香识女人》) 阿尔·帕西诺 把教父演神了还是与奥斯卡擦肩而过.他是靠这部电影里的一个瞎子,拿走小金人的. 《低俗小说》 天才(比斯皮尔博格还要天才的天才) 昆汀·塔伦帝诺的代表作里的代表作.不看可惜了,看了不回味,更可惜了. 《浪人》(讲一群退休特工的相互搏杀 告诉你成功的本钱是实力 最强的实力是经历) 《出租车司机》(人性的彷徨和转化 生活的残酷和戏剧) “罗伯特·德·尼罗演戏都演成精了!!” 你看了上面的两部片子就知道为什么人们都这么说了. 《两杆大烟枪》(看完自己体会吧) 我一直怀疑《疯狂的石头》是模仿她的 这种题材和想象力以后很难遇到了 《末路狂花》(自己放纵自己 自己尝试自己 自己突破自己) 也许是我太容易动情吧.看完了这个片子后,什么都没干,呆呆地坐在那里... 后来怎么回过神来忘了. 《幸福终点站》(幸福就是诚实 友爱 勤劳等一系列美德的集合) 汤姆·汉克斯被好莱坞誉为“可以演任何角色的演员”.虽然像《阿甘正传》什么的确实好看,但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才体现了他的深度. 以上的电影和感受都是我个人推荐,绝对没有抄袭和下载.当你看这些电影的时候也许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同,但当你看完他们后再看其他的电影,你会发现你看不下去,总觉得缺了什么.这就是经典和好看的区别,“经典”,无形中就轻易地把其他的比下去了. 不过很可能你没有这样的感受,毕竟人和人是不同的,祝你在电影世界中获得愉快吧.
《闻香识女人》上映于1992年12月23日,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家境贫寒的男主之一查理(克里斯•奥唐纳饰),作为高中生,意外撞见了朋友的一出恶作剧,由此面临了校长为其设了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要么坦白恶作剧的主谋,要么就被学校勒令退学。查理不想出卖朋友,但查理也不想放弃美国常春藤大学的入学资格,因此查理十分苦恼。而史法兰(阿尔•帕西诺饰)则是一位退伍军官,因为意外失明,所以他的人生一瞬间从辉煌跌落至谷底。相似的经历让两人的命运产生了交集,进而两人逐渐敞开心扉。查理坚持原则至上,这让史法兰重拾了生活的意义,而史法兰的演讲和其身上光辉的人格魅力,也让查理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一个人的眼光,往往会随着他所见过的世面以及所接触的人,而发生改变。查理正是在曾经的将军史法兰的带领下,一步步得到成长。有的人盲了,但他的良知却让他光芒万丈。我们的一生,其实都在寻觅战友。良师益友不可或缺,灵魂伴侣更是锦上添花。探戈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很简单。遇事不要想的太过于复杂,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要寻觅纯粹的快乐。
电影深层次告诫我们无论生活的面目如何,我们都需要为自己挑选正确的路,并且勇敢的追求心中理想。纵然死亡,我们也不能放弃坚持的信仰。活着有时会比选择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
《闻香识女人》中查理和史法兰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相互救赎。生活不易,我们要学会与生活和解。
看了这个题目和blog背景音乐你能想到今天要提的是哪一本电影吗?先不要往下看,好好品味一下。这段探戈舞曲的名字叫《Por Una Cabeza》,中文翻译过来是《一步之遥》。《辛德勒的名单》《真实的谎言》等等里面也有。而今天要谈的则是另一本电影,《Scent of a woman》(《闻香识女人》or《女人香》),用王岳的话来说就是“阿尔帕西诺的封王之作”。经典的影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七宗罪》那样悬念迭起,让观众仿佛置身戏中的电影;也可能是像《美丽人生》那样通过电影艺术来激起观众内心世界的一种震撼。总的来说这种类型的片子除了好的演员以外更加突出的是优秀的剧本,是导演对整本电影的掌控。另外一种就是像《女人香》那样感情细腻、表演到位,能够凸现演员精湛演技的影片;也可以是《盗火线》那样由两位同样风格的演技派影帝所创造的前所未有的警匪大对绝,拼的不是特技,角色的人物性格成为影片的关键亮点。这种类型的片子演技占了很重的分量,很多年后我们可能忘记《女人香》的导演、编剧、甚至是男女主角的名字,但是永远都会记得曾经有那么一位盲人中校在餐馆和美女一起跳过一段精彩的探戈。看过《喜剧之王》的人可能都记得戏里的尹天仇(周星星饰),对演戏反复强调的就是四个字“专业精神”。而他一直带在身边视为镇宅之宝的秘籍《演员自我修养》其实也正是俄国著名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心血著作。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以“形体动作方法”丰富了以“内心体验”为核心的戏剧体系。看来在《女人香》这本片子里阿尔帕西诺将这一点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不愧是我一直仰慕的影帝。在片中,帕西诺饰演的是一个盲人;一个桀骜不驯的退役陆军中校;一个迷茫于现实生活不敢面对没落现实的中年男子。(如果有人看到这里认为他是一人分饰三角,那玉泉的图书馆又有人要跳下去了……)作为一个演员如何表现角色的内心感情?通过眼神、表情,神态等等。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盲人这个人物特性使得他在表演的发挥上受到了不小的限制,帕西诺不得不放弃他在其他影片中一直为人称道的盛气凌人的眼神,转而更加精确的表现一个盲人改有的体态,同时,他的肢体语言也展现了特性表演时最难企及的似假还真的高难体验(看看他跳舞时的探步),帕西诺的表演200%的征服了所有观众。想插一句题外话,大家还记得去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是谁吗?获奖者Jamie Foxx就是因为成功饰演了以故美国乐坛国宝级人物,盲人灵歌乐手Ray Charles。而帕西诺三次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五次获得最佳男演员提名,终于在1993年凭借《女人香》一片,实至名归的拿下了最佳男演员奖。即使是演一个盲人,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他永远不会迟疑的探戈舞步,教父般咄咄逼人的气质和魔鬼代言人般酣畅淋漓的演讲水平。阅读全文 / 评论 / 丢小纸条 / 文件夹: 娱乐 乱点小金人——最佳动画长片TopGun—壮志凌云 @ 2006-03-14 19:42终于找时间看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三部影片中的两部,蒂姆·波顿的《僵尸新娘》和曾经执导过《小鸡快跑》的英国导演Nick Park的《酷狗宝贝系列之四—人兔的诅咒》 首先我想说一下,为什么我没有看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原因很简单,我很反感日本人搞的动画而角色名字是什么哈尔啊、哈利的,为了打入西方市场作的妥协?还是日本人自己也觉得松下、田边、井口……这类姓氏太下贱,拿不出手?可怜的日本人,下贱还不敢直面人生。当然了我也不是没有看过他的动画,大三的时候由阎潇的推荐,第一次看了他监督指导的《幽灵公主》,感觉很不错。后来也集中时间欣赏了他从《风之谷》到《千与千寻》的所有片子,渐渐的觉得他的风格不是我所喜欢的,感觉像是为了表达他的主题而作动画,很教条很累。还有一点就是日本动画的人物塑造太单调,毫无个性可言(可能是我了解的日本动漫太少吧,总觉得一个漫画家画出来的人物就是那么几个,漫画不同人物的脸还是一样。比如北条司笔下的猫眼……呵呵) 从今年奥斯卡提名的三部动画可以看到,最大的特色就是电脑CG技术全军覆没,而传统的木偶动画,黏土动画和手绘动画则重新受到奥斯卡的宠爱,也许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来鼓励所有的动画创作者,特别是那些在高科技时代仍然执着最求传统技术的动画创作者们。我们都知道像这样的静格拍摄技术的动画制作的时间和成本都是巨大的,往往一天的辛苦劳动得到的拍摄进度只有几秒而已。同样是陶土动画的《小鸡快跑》就是历时三年拍摄完成的。在此我要向所有的传统动画创作者表示高度的敬佩和感谢。而且就我个人而言,对诸如《黑客帝国》这样全电脑制作的电影兴趣并不大(当然也和我智商有限,看不懂沃卓斯基兄弟的这本超前影片有关)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具体的影片。波顿很努力的打造了一部波顿式的动画,怎奈遇到了《酷狗宝贝》(此系列另两部曾经都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对今年角逐最佳动画长片也有一定的评委基础)的顽强阻击,就像是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遇到了《阿甘正传》,呵呵。再加上《僵尸新娘》故事本身过于简单毫无悬念,而且外界的评论也认为此片不及他曾经指导的《圣诞夜惊魂》,落败也在情理之中。 但尽管今年的小金人最终颁给了《酷狗宝贝》,我仍然觉得《僵尸新娘》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在我们看这本片子之前,简单的了解一点关于导演波顿以往的影片风格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来欣赏本片。我就简单的提几个名词吧:《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圣诞夜惊魂》、约翰尼德普(这个可以说是波顿的御用演员,本身就给人一种神秘感,眼神也毫不逊色与于我们的梁朝伟) 波顿惯用的那种唯美、神秘、忧郁,而且带有明显叛逆色彩的影片风格,在本片一开始就毫不掩饰的流露出来,影片的色调,人物的表情动作。简单的来归纳这本电影的场景其实只有两个:活人的世界和死人的世界。在《僵尸新娘》中,色彩的选择主要应用了视觉上成强烈对比的冷灰色和色彩明艳的暖色。但在色彩的搭配上却将冷灰色用在了活人的世界,而在死人的世界里用了大量鲜艳的色彩。这就是波顿,表达对现实社会的讽刺毫不留情,将人间与地下相互倒置,用地下骷髅们欢快和谐来控诉人间的冷漠无情。其中一个小的细节就是男主人Victor家的佣人在生前脸上表情麻木、毫无血色,而当他不幸咳死来到这个地下城市的时候脸上终于出现了色彩,而且表情语言开始丰富。看过《剪刀手爱德华》的朋友应该记得很清楚在那本片子的色彩应用,导演将爱德华生活的那个山顶城堡绘制的相当阴暗神秘,令人压抑,而维诺娜.赖德生活的小社区则永远是色彩鲜艳,阳光明媚。然而就是在这样鲜亮的社区,人们仍然视爱德华为怪物,而被迫返回城堡孤单一人生活的爱德华却在这样一个压抑残破的空间里尽情的表达着自己对赖德所演的那个清纯善良小女孩的爱。两本电影虽然在色彩的分配上完全相反,但其实要表达的寓意是完全一致的。 这本电影的配乐方面,影片中的几段舞台剧般的唱段也增加了这本电影的娱乐性。Victor父母在去女方家前的唱段粗放而兴奋,将他们暴发户的身份和即将通过联姻步入贵族地位的心情十分搭配。而当Victor进入地下的世界后,在酒吧遇到那些快乐的骷髅们,它们的歌曲明显是快乐的、激情迸发的。似乎他们对于已经死去这个事实并没有很大的遗憾,离开了那个相互欺,追名逐利,充满罪恶和肮脏的现实世界,在地下世界享受着真正的自由。多么可悲的事实,尖锐的蒂姆波顿,对现实的批判毫不留情。 电影的末尾,僵尸新娘艾米丽终于报了仇,在杀害她的凶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后翩然化蝶,呼应了影片一开始在Victor的小楼里那只飞舞的小蝴蝶。不知道波顿是不是看过我们的梁祝,还是正好也这么巧以飞舞的蝴蝶来代表对爱情的向往和灵魂自由的渴望。最后的化蝶并没有让我觉得很唐突,或者感觉是波顿在为了打开亚洲市场而作的噱头。但是这本片子我看完后的一个感觉就是故事情节太简单了,几乎在人物出场之后就没有任何的悬念了,故事按照我预想的那样一步步走到最后,虽然有让人比较惊喜出彩的片断,但并不能很好的扣住观众的心。我看了一下三本电影在IMDB上的得分,《僵尸新娘》只有7.4分,远落后与另两本的8.0分,也许是新瓶装旧酒的缘故吧。但总的说来这本片子从制作到拍摄到后期处理和配音都是很优秀的,加上Johnny Depp、波顿自己的老婆Helena Bonham Carter、指环王和星战中的Christopher Lee等一批实力演员的助阵,《僵尸新娘》应该能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阅读全文 / 评论 / 丢小纸条 / 文件夹: 娱乐 又寂寞又美好TopGun—壮志凌云 @ 2006-03-04 14:38今天突然看到一个朋友在BBS上发了让我感觉很无奈的一个帖子,大致的内容就是说在外面吃午饭时看见一群无惧无畏的中学生,想到家里姐姐一个一个都结婚、定婚,感觉自己一下子老了云云。 明年就是狗年了,俺的本命年,上一个本命年的时候俺还是个娃娃,还兴奋的希望自己早点长大,可以吃很多很多生日蛋糕,现在想想当时的我真TMD勇敢和疯狂。 大我五岁的哥哥传来喜讯,嫂子有了,明年生。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小鬼头是男是女,但总归对哥哥一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喜讯。其实我很羡慕我哥,到年底他就正式工作十年了。哥哥没有念过大学,现在事业也小有成功,房子、车子、老婆,眼看着又要多一个孩子,一家人算是什么也不缺了。而我最近因为没有英语六级证,被一个米缸无情的打击了一把。 我突然觉得自己活的很窝囊(可以肯定会有人在留言里对我自己这个想法表示赞同),二十多年来几乎都是为别人而活着,考试升学,再考试再升学,到头来在决定人生新起点的时候因为一个二十多年来和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女人而做了我人生到目前为止第二白痴的事情(第一白痴的事情是念错了一个高中,错过了一个人,否则不会有第二白痴的事情出现)。 看了上面这段我又觉得自己很无耻,(FT,开始自我批判了)明明很多高中好友都给过我很多的帮助和支持,我却为一个抛弃了我的女人说念错了高中。想想去年龙二来我们学校参加公务员辅导班的时候在我寝室住了一夜,给我讲他们学校学生会的办公室、草丛……让我知道了其实浙大的孩子还是太嫩了;小小姐姐在我最郁闷的时候经常开导我支持我,我自己作了这个决定我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还有那个猪头YUKI大学寄给我的那张印着不男不女的徐怀钰的明信片;秦美女的那顿阿二骨煲,好像YUKI在最后也出席了一下,吃了一片青菜…… 身边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责任感,爱情不仅仅是一种自私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尝过和别人在一起的感觉,又回到单身的状态,发现寂寞其实也是一种惬意。我可以在任何时候关掉手机,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不用去担心谁会为找不到我而着急,谁会需要我时时刻刻的陪伴。我可以认认真真的爱你,不在乎你的过去,但我不是你被人抛弃后的备胎;我也可以半夜给你查资料,做翻译,排版,改论文,打印,甚至直接发邮件给你的导师,但我不是你写论文时的打字员和复印工;我可以陪你去西湖,逛银泰,但我不是你的导游。 经过我身边,和我擦身而过的人们,我从来没有把你们忘记,瑜、芸、玫嫣、佳敏(为保护主人公隐私,此处人名均使用化名)……听着黄舒俊的这首《改变1995》,祝福所有单身的朋友,不管明年的本命年大家是不是单身,希望依然能过的快乐开心。Tags: 改变1995
《闻香识女人》影评:该片有很大一般要归功于阿尔·帕西诺精彩的表演,很显然,这个角色要比原版《女人香》中维托里奥·加斯曼扮演的那个“在路上”的中校要复杂深刻的多。况且帕西诺的那一段探戈早也已经成为了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片段。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加斯曼的表演也非常出彩。
《闻香识女人》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3fva
查理(克里斯•奥唐纳 Chris O'Donnell 饰)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他因为见证着一件恶作剧但又不想出卖朋友,于是面临着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要么坦白,要么被学校勒退。而史法兰(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是一个退伍军官,因为意外失明,人生从顶点的辉煌滑落谷底。
没主见,生活又太随便。
一:整天抱怨老公没本事,任何事情都认为是对方的错误,从来不做自我检讨:
这种女人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你与他结婚,就是一起创造幸福,抱怨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负面情绪只会让夫妻感情越来越糟糕。
其次就是,女人的自以为是,胡搅蛮缠,会让男人焦头烂额,会直接影响到婚姻质量和男人在职场中的更好发挥。最后,错了,必须知错,不然,牵扯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到最后乱成一锅粥,无法弥补。
二、把情调当作一切,执迷不悟:
恋爱的时候,男人给她的一点小情调,就以为是遇到了这辈子的真爱了,其实在感情中,只有经过炒米油盐浸泡出来的感情,才真正的是可以一辈子在一起的感情。
扩展资料:
太勤劳的女人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什么事都帮孩子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年了之后缺少独立性,而且懒惰。这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适当的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孩子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从而心生感恩。
公公婆婆,吃完饭就丢下碗筷去打牌,长此以往,女人的勤劳就成了应该的。女人不但要做家务,还是照顾老人和孩子,把自己忙的团团转,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闲时间,去休息休息,去思考整理自己的情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女人老得很快哦。
世上有很多美人,也有很多的美事。美给人的感觉是赏心悦目的。真正的美人不单是凭外貌,重要的是内心和气质的体现。一个外貌再美的人,如果行为不检,放荡不羁,思想庸俗,也就不能给人真正的美感了。
美是在于内心的修养,在于一颗仁爱的心灵。
自私、贪欲的人虽然有美丽的外貌,但内心是丑陋的,因为这种丑陋,她的外貌美便一点也不重要了。
对美的欣赏和评判各人也不尽所同,有人喜欢优雅沉静的美,有人喜欢开放热烈的美,有人喜欢含羞一笑,默默深情的美,有人喜欢纯洁自然的美,有人喜欢最是低头那一刹那的美。
世上有许多的美人,就有许多的美丽。“人面桃花相映红”那是美人和美丽集结在一起,人和花联结在一起,这种美,是极致的美,可以美入骨髓,让人一辈子不能忘记的。
美有时是一个整体,有时只是一个碎面。整体的美也就是所谓的十全十美。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美,不可能会达到十全的境地。所以,对美,就不能太过苛求,碎面的美,如微笑的表情,深深的眼神,磁性的声音,或者是脸上的酒涡,或者是一口白牙,或者是一头浓密的头发,这些都是碎面的美,有时侯,因为这种碎面的美,就可以让爱美的人感动和爱惜一辈子。
维纳斯的美是残缺的美,美以残缺的形式体现出来,那是让人爱怜不已的惊心的美,这种美因为残缺才显得更为完美,因为残缺才把美的内涵表现得更为深刻。我曾在维纳斯雕像前深深沉思,我觉得她的美在于独有的个体,在于断臂后的那种沉静中的雍容,在于把残酷和残缺沉入心海的一种伟大的容纳。
我常常责备自己的狭窄和庸俗,也常常为自己对美感觉的迟纯而愧疚,更为自己对美的伤害和冒犯而痛心。美的形式层出不穷,表达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你培育了一株花,看到它开放了,你微笑着,这是心情的美。你结识了一个人,真心相交着,这是诚实的美,你给予穷人无私的帮助,这是仁慈的美。你看到美丽的人,对她们心生敬意,不存非份贪念,这是爱美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追求美的人,不管其愿望能否实现,不管所爱的美离现实距离有多远,但只要他(她)心里真正地爱着那种自认为的美,我们就应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他(她)的爱美之心表示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嘲笑和苛责。82岁的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一个28岁的女研究生结婚,我想那个女研究生并不完全是因为杨振宁的身份地位或者财产而嫁给他。作为一个女研究生,而且容貌姣好,她完全可以找到年轻的英俊的男朋友,而且也可以凭自己的智能和工作生活得很好。但是,她选择了82岁的杨老先生,这不能不说她对杨老先生是仰慕和崇拜的,这种仰慕和崇拜其实也是美的一种产生。杨老先生以他的学识和成就形成了自身的美,这种美就是才智和内涵美。这种美一般不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其美的意义就远远超过了外在的容貌的美!
于是想起一个女孩来。那是一个湖北女孩子,当年是二十岁。因为是同事,我们交谈得多。那时侯我比较健谈,也喜欢在业余时写点小文章,寄到报刊去,时不时就有一些东西发表出来。结果,那女孩子就开始主动写信给我,我才知道她早就暗中喜欢上我了。只是那时我不懂爱情,也不懂怎样去珍惜爱我的人的那颗珍贵的爱心。我只是躲着她,避着她。尽量不和她说话,不给她回信,我想这样她就会明白我的。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她会在我上夜班的时侯打电话给我。
她在电话里低声地饮泣着,无比幽怨地诉说着她对我感觉和情怀。我静静听她诉说,不知怎么去安慰她。说实话,被爱是幸福的,但是,当爱你的人不是你所爱的人时,在感觉被爱幸福的同时,心里就有一种虚空的失落感,就会想到,为什么爱我的人不是我爱的人?心里就有一种遗憾的疼痛,有一种为爱我的人而产生的忧伤。当我无情地拒绝她的爱情的时侯,我不知道她是怎样的痛苦,也无法真正知道爱在她心中的深刻的程度。但是后来我知道了,她并不因为我的拒绝而放弃,她不舍不弃地追求了三年。三年后,我结婚了,她还从不同的城市打电话来找我,诉说她对爱情绝望的心声。她说她为了爱而放任自流,又是为了爱而努力进取,她总是希望有一天,她爱的人能明白她。因为爱,她学会了抽烟,因为爱,她在孤独中无数次醉倒。因为爱,她发誓一定要成为一个女强人,她学企业管理,学习营销,也学会了开车。她说,我原来是希望开着车去接你的。那一刻,我流泪了,就因为她心中的那份美,我从心底里流出了对美的感激的泪水!我明白了她的美是心里流出的一种情感,是对美的一种坚强的追求和执着!当美以这种形式体现出来的时侯,美就能进入心灵,让你在以后的岁月里默默回忆,欣喜和忧伤,感激和缅怀。
我们全家满怀期待地去电影院观看一部我们已经盼望已久的电影——《美人鱼》,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电影开始了,有一群美人鱼,想要有一篇安宁、自由的环境,却被人类给破坏了,他们恨死了人类,想要报仇,但久久都没有实现愿望。
因为人类把声纳放进了海里,使美人鱼无法生存,刘总关闭了声纳系统,美人鱼姗姗在人类的追捕下,全身遍体鳞伤。
但刘总一心想保护美人鱼,他抱着姗姗,向前走着,说不定要把她送到属于她自己的家。
那些人类却手中拿着枪,瞄准刘总,但刘总他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姗姗的自由。
又把自己所有钱都捐给了环境保护区。
因为有了所有的财富,但世界上没有了水和空气、人类还可以生存吗? 如果我可以对破坏环境、捕杀动物的人说:“动物都是有生命的,你们这样杀动物,那如果动物来捕杀你们,你们知道,你们这是残杀,你们做牢,是你们活该!告诉你们,我也想生活在没有破坏环境的人,没有坏人的环境里。
动物们也是这样的! 这部电影真精彩!...
影片讲述了刘总买了一个岛,请对手他们去喝酒,想把海填平,可是那边有美人鱼,美人鱼知道那件事想把刘总杀了。
好几次美人鱼都没杀了刘总,因为办事的那条美人鱼喜欢上刘总了才好几次没成功,有一天他们约会的时候刘总被那些美人鱼抓住了,最后那条喜欢上刘总的美人鱼救了刘总。
刘总告诉了警察,又告诉了喝酒的女的,然后邓超去试试音波头晕了,那个女的说先把音波关掉。
他们去美人鱼的家里,那个女士告诉了他的手下,他的手下确实看到好多好多美人鱼,他们用枪打死好多美人鱼,一些因为声波关掉了一部分逃进了海里。
刘总救了那个喜欢他的美人鱼,后来警察抓了那个女的和他的手下,最后那个女美人鱼和邓超在一起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护鱼类,可以让大海更漂亮 。
暑假里,爸爸带我来到了大连海洋馆,观看了海豹、海豚、美人鱼的精彩表演。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变成了一条美人鱼。
我在浩瀚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咦,那些各种各样的鱼都干什么去呀?”我跟在它们后面游,“哇,多么大的城堡呀!”我赶紧游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
各种各样的鱼儿在商店里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凶猛的鲨鱼背着孩子回家,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可爱的大海龟成群结队地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海藻绿油油的一片;五颜六色的鱼儿在我身边游过。
鱼儿们匆匆忙忙地都向一个方向游去了,我拦住一条花尾巴鱼问:“你们都干什么去呀?”“一年一度的舞会就要开始了,你不知道吗,时间快要到了,赶紧走吧!”我加快了速度,来到了会场。
“哇,好美呀!”我像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用厚厚的水藻搭成的舞台,小贝壳、小珊瑚做的幕布,只要一按墙上的珍珠,幕布就会打开了,幕布缓缓打开了,主持人走了出来,宣布舞会现在开始,首先有请海豹先生与海豹女士,可爱的海豹慢吞吞地走了出来,随着动听的歌曲,他们在柔和的灯光下跳着优美的舞蹈……结束时,鱼儿们吹出了五彩缤纷的泡泡,把气氛推到了 *** 。
“起床了”。
唉,原来是场梦,要是我真的是美人鱼就好了。
...
周星驰《美人鱼》观后感美人鱼,一直只存在于童话当中,它是安徒生口中的追求爱情的善良人鱼,也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拥有强大能力的战士。
星爷将这个存在于幻想中的主角搬到了现实生活中,创造出了一部现代魔幻电影《美人鱼》本来我在大年初一就打算去看了,谁知道一个座位都订不到,只好改天再看,提前两天订了初三的电影票,不由佩服起星爷的影响力,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九零后和零零后都欠星爷不止一张电影票,《大话西游》《喜剧之王》《食神》,那些经典的台词,画面我们现在还会时不时想起。
这部电影,星爷直截了当的表现了电影的主题,环保。
内容讲的是人鱼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刺杀决定填海计划的老板的故事,听起来并不是那么有新意,但星爷依旧带给我们很多欢笑,及反思。
在电影后半段,海洋学博士为了获得人鱼的标本,获取天大的利润,带着军队和武器,把人鱼描绘成吃人的恶魔,怂恿人们攻击,残害人鱼。
这一幕幕残忍的画面中,我仿佛看到了现实生活的影子。
这些人内心深处的贪婪,残暴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精致,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他人感受,肆意破坏环境……就像是剧中的那两句最令我难忘的话:“在远古时代,人鱼和人类本应和平共处,谁知道,他们越进步越暴戾”“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分钟,假如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都没有,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你最想干嘛?”《美人鱼》不仅是部喜剧,更让我们在笑的同时反思。
“世间始终你好”,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喜欢周星驰的电影的原因吧!“嬉笑怒骂皆是情,欢笑背后有反思。
”...
假如我是一条美人鱼,生活在神奇的大海里。
今天是海洋里一年一度的美人鱼舞蹈展示会,由于我在海洋里是位知名的舞蹈家,所以我也十分荣幸的被邀请,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心里可是紧张的不得了,不知道我到底能不能得到金奖,这时,我忽然想到:“想赢得舞蹈会上人们的第一喜爱,首先要有一身漂亮的裙子。
想到这个后,我马上翻了翻我的贝壳衣柜,好在上苍还是很体谅我的,让我找到了一件粉色的连衣纱裙,穿上去可真是漂亮的不得了,衣服的问题这下就解决完毕了,下面该解决头型的问题了,有了!就梳海洋今年最流行的发型吧——披肩发,然后再带一个珊瑚王冠,哎!头型的问题解决了,下面该进行最后一项工作了——戴首饰,我首先选择了一条金项链和一玫钻石戒指,然后又戴了一条水晶手链,就这样,准备完毕了。
当我赶到比赛现场的时候,比赛正好开始了。
不一会,就该我上台表演了,观众们看到我的打扮和优美的舞姿十分动人,都纷纷给我投票,可是,我的同伴“丽妮”也是实力相当,最后,我们以相同的比分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因此,我俩还要进行一场加复赛,一决胜负,可是,我和丽妮都只准备了这一个舞蹈,根本就没有准备其它的节目,不过,丽妮平常在同伴中从来不喜欢帮助别人,有时还欺负比她小的鱼类动物,所以,现在根本就没人帮她想办法。
但是,我就不一样了,我在海洋里经常帮助那些比我小或者年老的同类,所以,现在大家都纷纷给我出主意、想办法,你一言我一语的,这时,我被大家的友情感动着,最后我听取了海豚和海狮的建议:“随着海浪和波涛的旋律来跳舞,最后,我赢得了比赛,但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奖牌,而是友谊。
同学们,你们想当美人鱼吗?那就好好学习吧!长大后去探索我们大海深处的奥密,还可以和我一起玩。
...
我只想当条美人鱼比起许树森四海流浪、豪情万丈的愿望,我的略显浪漫,这是女生的专利,安徒生的“海的女儿”牢牢地牵动着我的心弦. 小时候,家里的绘本中时常有一条人身鱼尾的生物——美人鱼,海风滋润着她细腻如玉的肌肤,海风轻轻吹着她卷卷的发梢,海鸥甘当守护者,为她保驾护航,姣好的面容映衬着春日的阳光,多美的场景,那时我就做起了“白日梦”——当一条美人鱼如果我是一条美人鱼,我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宫殿:早晨从珊瑚做成的小床起来,四周挂满了珍珠串成的链子,而且用不着像人类那样繁琐地穿衣、梳头、洗脸……海水是我的最佳清洁师,我的衣服上镶满了五彩斑斓的贝壳,尾巴上更为绚丽,亮闪闪的鳞片折射出靓丽的光芒;蓬松头发不用梳理,只需用贝壳夹子轻轻一夹,格外妩媚动人,我用细长的尾巴轻轻一挥,我便能轻松自如地在宫廷里穿梭,有时候走累了,海马们便会听话地为我搭好轿子,我可以不费一点儿力气地前行.早饭是一碗新鲜的海带,哈哈,可有营养了. 别看我的宫殿很奢华,其实我很低调:我爱和各种各样的鱼打招呼,不用担心,我自有我的保镖——章鱼护航,别看他们攻击性不强,实际上他们满腹墨汁,可以协助我快速潜逃.海龟是我最喜欢拜访的,憨厚极了,我时常盘起尾巴,让他们载我前进;别看我长得那么柔弱,我也爱挑战鲨鱼,别看他们外表凶猛,其实内心温和,不愁交不成朋友;飞鱼性格内向,既不容易接近身体,又不容易接近内心,我常常为此跃出水面,坐在巨石上,寻找他们的足迹,我的尾巴在日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鲜艳了,岸上的人们总是惊奇地望着我,大声叫喊:“爱丽丝!”真奇怪,他们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 “当一条美人鱼”多么梦幻的遐想,但满足这个愿望之前,还得学会游泳.
重生的美人鱼在海里快乐地生活着,可当她目睹海面上一艘大船遭遇风暴,船长的女儿苏珊落水遇危时,她纯真的本性和内心深处的秘密又被触发,不顾海神严厉告诫出手挽救了苏珊。
在把苏珊送回海港的路上,她们遭遇海盗惊心动魄的追逐,聪明调皮的美人鱼把海盗戏弄得焦头烂额。
被船长抓到船上来的海盗们因为宠物猴的帮助成功越狱控制了众水手和大船。
美人鱼费劲尽周折帮众人脱险。
她无意中听到海盗们的谈话,感觉海盗们也并不是无药可治的坏人,想要帮助挽救他们。
此时大船触礁沉没,船长和海盗们都被冲上一个小岛,这时岛上危险的巨人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敌人……
今天,妈妈带我去鼓浪屿“海底世界”参观。
一进门,我们就看见了一座巨大的八爪巨章雕塑,非常雄伟。
海底世界的动物真多呀!有生活在南极、可爱的小企鹅,有色彩斑斓的小丑鱼,有调皮的射水鱼,还有庞大的海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水母了,它们在水里轻盈地漂浮着,发出各色柔和的光,像一朵朵鲜艳的小花,美丽极了! 我们还看了精彩的海狮表演,小海狮在驯兽员的引导下表演了投篮、顶球、套圈和舞蹈,真是太棒了!海底世界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我好喜欢这里!...
走过了城市的喧哗,随着海风的吹浮和他那亲切的呼唤终于的来到了这有点偏僻的海滩边我抱起那个大大的救生圈,冲进了大海的怀抱,海水还不足膝深,脚下是柔柔的沙子,海水很清澈,我从没有想过在海水里也看到沙子,我想这应该就是还没有开发的好处吧。
不敢走得很深,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只能站在比较靠岸的地方看着一层层的浪卷过来扑向岸边。
在看似离岸不远的地方,海水一层层的涌向岸边,在还没有到达岸边时,那一层层的海水就空然凝结成一个个大大的浪花,而那一层的海水就变成一排的浪花直向岸边卷来,开始是直立起来的,突然间就向里面卷了起来从一个左边直卷至右边的尽头,再向岸边扑来,快到了,就快扑到我的身上了,跳起来,就在那么一瞬间浪就从自己的脚下过去了,快到自己还来不及反应就只看到白色的浪花在脚边漂浮,然后看着身后的扑向岸边。
坐在救生圈上,任海水将自己浮起来,太阳暖暖的晒在身上,海风就在耳边唱着那属于他的豪迈,一个浪打过来,自己就跟着他沉沉浮浮,漂漂荡荡,直到岸边,然后再回到离海岸稍远的地方,再任由自己随着海水漂浮,有时一个浪打过来,没坐好,整个人就给打翻了,浪从头顶覆过,一股咸咸的苦苦的液体从鼻子,嘴里直冲进来,头脑一片空白,甚至整个人被海浪卷起,给抛了出来,突然就心生恐慌怕就这么一直随着海水漂浮到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地方,可是当浪花过后除了留在嘴里咸咸的感觉和被沙子磨擦着有点疼痛让我知道刚刚自己是真的以外,头脑里竟只剩一片空白。
一次过后,就爱上了那在浪尖漂浮的感觉,于是一次再一次的爬起来,在浪还没有来之前,坐好,然后就随着风浪一起漂浮,那漂浮在浪尖的感觉,让我好像就是鸟儿在天空飞翔一样,自己就像是鱼儿一样恋上了大海,恋上了这片海洋。
一天就在这与大海的博斗与玩耍中结束了太阳西下,海依然在呼啸着,浪花依旧凶猛,只是暮色渐渐笼罩下来,夜晚大海是否又会安静呢 ?
美人鱼和天使来到天堂,美人鱼不停的哭泣不管天使如何劝说。
王子一觉醒来发现他的妹妹不见了,他不停的找,美人鱼的姐姐对王子说她以成为泡沫了,现在在天堂哭泣呢!把她救王子的事说了出来。
站在王子边上的公主哭着求他不要走,王子大喊“你为和要我”说完跳入大海。
去找巫婆用一颗钻石换了对翅膀飞到了天堂来找小人鱼,小人鱼又能说话了。
王子发誓和人鱼在不分开了,多幸福的美人鱼呀! 我是一条小美人鱼 我是一条小美人鱼,我的梦想就是学会游泳。
今天,我们在老家游泳。
我们穿好游泳衣,带好救生圈,出发了。
河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关于美人鱼的作文100字(7篇)关于美人鱼的作文100字(7篇)。
我拿好救生圈就跳了下去,但是喝了几口水。
游了一会儿,爸爸就把我的救生圈拿走了,然后把我抱住,让我游到妈妈那边去。
我试了好几次终于成功了,我很高兴! 美人鱼 你有嫦娥的容颜,大海是你的故乡。
月明之夜,我能听到你柔美的歌声中,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既为美人,为何披上鱼的衣裳。
既为鱼儿,为何拥有人类的思想。
造物主的一个错误,让我们天各一方,明月之夜,我会来到你的身旁,为你抚琴,还你渴望,我用生命的光华,让你轻盈飞翔。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校园美人美事议论文我要写这样的作文
现代社会,怎样才算是大丈夫呢? 星云大师说—— 在现在的社会中,“大丈夫”已不再是男人的专利。现在有所谓的女强人、女中丈夫,女人也可以做强人,也可以做大丈夫。那么怎样做一个大丈夫呢?有几点参考: 负责任能担当:大丈夫要能够负责担当,不只是在事务上负责担当,甚至连部署的过错也要替他担当,对长官交代的任务要能执行、承担。 讲信用守道义:做人最要紧的是讲话要算话。人无信则不立,能守信用的人,一句话胜于法律,守信的人别人才会放心和他相处。人除了要守信用之外,还要守道义,在守道义之前,即使吃亏也不变节,不做有亏道义的事。 肯勤劳创事业:做一个大丈夫,凡事要当仁不让,要勤劳,要有开创精神,要能扩展事业,不能落于人后。 性宽厚心恭敬:大丈夫不能成匹夫之勇,不能刚愎自用;大丈夫心胸要宽厚,要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大丈夫要能上天入地,包容一切,不仅这样对待部署,甚至事业上的敌人也要尊重。 能慈悲多慧解:做一个大丈夫对人要施予恩惠、慈悲、帮助,自己则应多慧解,具备广博的知识、只能,才能承担重大的工作。
我国新闻传播缺失人文关怀摘要:中国媒体正处于行政垄断与资本拉拢强弱转换的时代。一方面,行政垄断着媒体的运作;另一方面,广告商制约着媒体现实表明我国当代传媒对受众的确有了重新认识和重视,但客观地讲,传媒对受众现有的人文关怀与受众所需的人文关怀相比是相当微薄的,尽管它已经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大众的生存状态。不可否认当代传播中对人文关怀的表达可以说既不充分又不深刻。主要原因在于传媒自我定位存在一个悖论,在理论上自知是大众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但在实践上却徘徊于颐指气使的钦差大臣和亦步亦趋、满脸堆笑的服务生之间,实际上这个悖论产生的根源是传媒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对人文关怀缺乏理性思考,由此造成新闻理念的偏颇和肤浅。然而只有当传媒以真正的人文关怀即科学而理性的人文关怀为复归和基点时,才会正确地自我定位,才会具有最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也才能最成功地完成引导和监督的责任。我国传媒在注入人文关怀、“突现人”的过程中走向了极端,在市场利益的趋势下,在传播中大量运用视觉新闻,极尽渲染之能事,强烈刺激人的感官,这种“不得不为了金钱而进行的精神活动,会使人感受到对完整的人的本质的否定。”这种传播是将受众仅仅看作自然的人、本能的人,对大众缺乏情感的疏导和理性的提升,显然这是对人的简单理解,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是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原则的。从这个角度讲,当代传播对作为受众的“人”缺乏深刻的哲学把握。马克思曾就人的概念论述过:“‘人’?如果这里指的是‘一般的人’这个范畴,那么他根本没有‘任何’需要;如果指的是孤立的站在自然面前的人,那么他应该被看作是一种非群居的动物;如果这是一个生活在不论那种社会形式中的人,……那么出发点是,应该具有社会人的一定性质,即它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一定性质,因为在这里,生产,即他获取生活资料的过程,已经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性质。”简言之,人的本质规定性包括自然性和社会性,有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人更重要的在于其社会性,作为社会活生生的人,必然会有理性和情感的矛盾,物质欲望和精神追求的矛盾,个人与其他社会人及与周围环境的矛盾,他们是种种矛盾的统一体。因此当代传媒要全面的看待人,要从人的本质规定性出发,实现对人的理智和情感、理性和非理性的全面尊重,真实客观地把外部世界呈现给受众,倡导回归人类真善美,树立起健康积极的社会观念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互助。当前媒体在对人的关怀中做得更多的是同情人、关爱人,但往往在这种所谓善意的关怀中随意侵犯他人隐私,忽视新闻人物和受众心理,对受众造成实质上的伤害。这种高高在上的同情和隔靴搔痒的关爱,让人感到更深的冷漠,与真正的人文关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真正的人文关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爱和善意的表达,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空洞的泛爱精神,不仅仅是眼泪和同情,它所揭示的是平凡的人的内在的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所弘扬的是蕴于其中的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这些美德,而这正是人文关怀所坚守的人本身的真、善、美,这样一些道德价值的存在正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之必要。有一种叫作“新闻本位”的新闻观。执行这种观念的人,把事实、传播者、接受者、传播通道、新闻信息等看成新闻传播中的各个环节,而以新闻信息为本体。于是,新闻传播者在选择新闻的时候只是以事件是否具有所谓的“新闻价值”,即是否具有非常性和猎奇性、能否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否引起轰动效应作为标准,甚至一味地迎合部分人的低级趣味,最终导致媒体品味的下降,也不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诚然,新闻追求新奇,渴望引起轰动本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在这种新闻理念的指导下,新闻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往往被忽略了,人们的眼睛只盯着事态的发展而无视扮演主体角色的人的感受。阅读(收看、收听)新闻的人们也只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的旁观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信奉一条原则: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种夸张的说法无外乎是想强调新闻事件的新奇性。据说真有国外媒体曾报道过人咬狗的事件,且不说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单从事件本身来看,这则报道对当事人来说有何意义呢,难道从中他(她)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而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吗?相反,也许当事人从此会被别人当成疯子来对待!另外,这对广大的受众来说又有何意义呢?!难道他们因为获得了奇闻怪谈而感到真正的欢乐?或从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或真谛?多半的可能性是长此以往受众的欣赏趣味会下降许多。我国新闻传播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 人文关怀的泛化和简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文化界、思想界开展人文精神大讨论以来,“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文关怀”这些术语纷纷涌现,从社会精英阶层“下凡”到人间,几乎妇孺皆知。新世纪伊始,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后,“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泛滥开来,形成了“言必称关怀”的奇怪局面。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被严重地泛化了。例如,对有些属于权力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也大加颂扬,便是人文关怀泛化的一种表现。据《北京晨报》2005年1月6日报道,日前,河南省许昌市国税局原局长姜国仕被法院以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姜国仕当庭对检察院表示感谢,因为在查案中,许昌市检察院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和司法诚信。那么检察院是怎么做到“人文关怀”的呢?报道说,“在查案中,考虑到姜国仕年纪较大,有关节炎和高血压,检察院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较好的号房;天气凉了,检察官及时给姜国仕送去被褥、衣服。在搜查姜国仕家时,检察官严格区分合法财产和赃款赃物”。一位叫“气横西北谁人剑”的网民疑惑不解,在论坛上问道:“难道这不是检察院应该做的吗?如果不讲‘人文关怀’,在工作中就应当让一个上年纪的嫌疑人(不管他是贪污还是伤人)住‘较坏的’号房?就应该让他在天凉时无衣无被吗?就不去严格区分合法财产和赃款赃物?如果把这样的工作也叫做‘人文关怀’的话,那么公安局不打骂嫌疑人、监狱不虐待犯人、乡干部征税不抓人,不也可以叫作‘人文关怀’吗?自从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后,‘人文关怀’就迅速成为一个流行词。以前,每听到这个词,总让人感到一些温暖,可是现在随着它的被滥用,我们只感到乏味。”(新华网2005年1月6日)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已经习惯于没有关怀的生存环境了,现在有人“大发慈悲”施舍了一点“关怀”,我们反而受宠若惊,感叹社会确实进步了。若仅仅是普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倒也情有可缘,而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媒体却也在歌颂这些“宝贵的人文关怀精神”,难免让人觉得悲哀。(二) 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歧视中国媒体正处于行政垄断与资本拉拢强弱转换的时代。一方面,行政垄断着媒体的运作;另一方面,广告商制约着媒体。这样一来,很大一部分消费不起,或者消费能力严重不足的弱势群体便被媒体遗忘了。这种情况首先表现在媒体留给社会弱势版面和频道太少,报道力度偏小。比如,对进城农民工的报道就很少,我们只能看到零星的、琐碎的报道,而且大部分报道范围也只停留在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上,对农民工整体生存情况没有作全面深入的调查,报道的层面很浅。对下岗职工和新失业群体也是如此。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很多(应该说是大部分)记者报道政府关怀困难群众的时候往往是跟在各级领导人送温暖的队伍后面,报道的重点不是弱势群体的困难,而是领导的关怀,处处突出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的形象,弱势群体的困难只是突出这一形象的辅助物。这种摆拍的矫揉造作的镜头、照片我们看见的还少吗?这是真正的关怀吗?我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可见,我们媒体还没有真正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放在重要的地位,这很显然是违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神圣职责的。另外,近年来媒体对社会黑暗面的报道很青睐,纷纷采取暗访、卧底的方式对社会底层的黑暗面大加揭露,执法队伍到哪儿我们的新闻记者就跟到哪儿。关于黑心棉、黑香肠、地下性工作者的报道层出不穷,甚至对乞丐、流浪人员有损城市形象也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而没有深入探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难道仅仅是因为弱势群体贪财、无耻、没教养吗?最后,新闻报道的内容本身往往也漠视弱势群体。南京一家电视台的社会新闻栏目《服务到家》曾报道过一位农村老大爷身患怪病,需要不停地走,否则一停下来就会呼吸加重,甚至晕倒,连打吊针吃饭都要在行走中由家人帮忙才能完成。多方求医也无法治愈。节目报道这则新闻的时候不是从为这位老人想方设法治病的角度展开,而是以猎奇的眼光、调侃的语气报道新闻,新闻中所使用的背景音乐竟然是一首摇滚歌曲,并且将病人边行走边吃饭的镜头用快放式播放,似乎是记者编导们觉得那种样子很滑稽好笑。这真让人哭笑不得。再请看另外一家地方电视台的一则名为《市区开展清除整治算命、测字人员行动》的新闻:警车开到一栋大楼前停下,执法人员下车,走到楼前的一个算命摊,拉起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头吓得瘫坐在地上,苦苦哀求,而执法人员“义无反顾”地架起老头拖向十几米外的警车。其他执法者当场没收算命、测字工具,并焚毁。而这个身体瘦弱的老头嘴里一直在哀求:“我改,我改,放过我。”从这则电视新闻来看,很明显,电视台是站在执法人员一边的,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这当然有道理。但是,我们的记者有没有想过,老者那么大的年龄为什么不在家安享天伦之乐,却做出这等有伤风化的事情;老者的工具被焚烧后,他该如何生活下去;除这个老者外,其他从事迷信活动的人的情况又怎样;为什么现在文明社会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愚昧迷信活动。问题太多了,可有几家媒体认真思考过了?!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没有就此深入采访调查下去,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人太普通了,没有新闻“价值”。而这样的想法本身不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歧视吗?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社会往往过多地强调个人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而无视个体生存发展的合法权利。(三) 对隐私报道不慎重通常情况下,隐私是指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1我国媒体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主要涉及公众人物和未成年的隐私。前者,比如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曾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破口大骂某娱乐媒体,原因是这家媒体公开刊登他家详细地址,以致他家屡遭陌生人上门骚扰,干扰了其正常生活。冯氏声称要诉诸法律手段加以解决。这是媒体侵犯“名人”隐私的典型事例。更严重的,有些媒体对去世的公众人物也不放过,对他们的死以及生前的情况捕风捉影、妄加猜测,不顾死者家属的痛苦,对其生前的私密信息恶意挖掘、大肆炒作。对歌星高枫之死的报道就是典型一例。这不仅是对死者及其亲人的不尊重,从根本上说也反映了社会对人的不尊重。另外,媒体对未成年的隐私保护也做得不够。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正确的做法是未经当事人同意,新闻不得披露当事人的姓名、出生地、家庭住址以及一切可能推算出其真实身份的信息。还要注意不得暗含受指控的人与少年儿童本人关系的内容。例如,2003年1月20号,某报以《14岁少女身染五种性病》为题,报道一名尚未满14岁的女孩外出打工误入淫窟而身染五种性病的事件。报道中虽然使用化名,对图片也做了相应处理,但不经意间流露了一些相关信息,如事件发生地点、时间等,同样能让某些“有心人”比较容易地推断出当事人的真实身份。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他们无力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伤害。我们的媒体一定更要慎之又慎,不能对他们造成再次伤害。2其实尊重公民的隐私权是新闻媒体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当,那就更不要奢谈什么人文关怀了。(四) 灾难报道缺乏人性化关怀当前我国媒体对突发重大事件报道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隐情不报,认为灾难性事件容易给受众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报道会造成社会恐慌,等事件过去以后再报或者干脆不报。二是报道不及时、不充分,对一些重大事件迟报、缓报、简报,难以满足受众对事态发展的关切。媒体往往把灾情简单地表现为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经济损失这些没有生命力的数字,这说明缺乏对生命的真正敬畏。三是过于注重从政府立场说话,灾难发生后不是把镜头对准正在忍受苦难的群众,而是大力渲染党和政府怎样关心受灾群众,社会各方怎样慷慨解囊,高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赞歌,把灾难的起因、发展、损失、灾情严重程度、灾民的情况却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四是采访报道方式不当,不顾受灾群众的感受,缺少对人的精神和感情的关怀。例如,“5、7”空难第一个黑匣子被打捞出水的情景被拍摄下来,被很多媒体所采用。照片显示,当黑匣子被打捞出水的时候,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虽然记录的是实情,但是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有没有想到遇难者亲人看到欢呼的场面后会怎么想。还有的记者采访遇难人家属的时候,伸过话筒就问:谈谈您失去亲人的心情好吗?灾难新闻报道出现人文关怀缺失与错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的,也有现实利益的驱策,也有传统传播理念对人文关怀的漠视,还有缺乏理性约束,有的是技术上的失误,但归根到底还是传播者人文精神的缺失。比如满足受众知情权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和人文精神无关,但是知情权是当代信息社会中的人的基本权力之一,因为信息是最重要资源,如果受众不能及时充分地获知应该获知的、与自身、他人、社会有关的重要信息,实在是媒体的重大失职。不夸张地说,满足受众知情权是新闻媒体首要的、最大的人文关怀。做不到这一点,其他再多的关怀都是多余。(五) 对女性的不尊重关于女性的新闻报道问题更多也更突出。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女性的报道数量很少,说明对女性的关怀不够重视。《人民日报》2000年3月要闻版涉及女性的报道仅占4.5%,而涉及女性问题的就更少。其次,对女性的形象定位有歧视。据2002年12月28日金羊网报道:华坤女性调查中心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有八成被调查女性认为“对女性的宣传报道娱乐性、生活性居多,而事业性少”,“女性处于弱者地位的题材多,强者形象少”,“有关妇女的新闻报道很难摆在国内重大媒体的显要位置”,而且“女性作为配角的题材多,作为主角的题材少”。第三,宣扬落后的贞操观。贞操观是男权社会所产生的帮助男性从肉体到灵魂上占有女性的精神枷锁。如今,这种落后的封建的贞操观仍然有市场。1997年,四川姑娘唐胜利因为不愿做三陪小姐而跳楼受伤致残。媒体抓住这个事件争相报道。但是有些文章不是强调她维护人权与尊严的可贵精神,而是她“宁死不做三陪女的刚烈行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说什么她“用献血维护自己的清白”。这些错误的思想导向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时间,各地不断出现类似“唐胜利”的事件,很多妙龄少女落下残疾。媒体的责任太大了。第四,存在污辱女性的报道。其中最典型的言论莫过于什么“女祸论”。这原本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把朝廷腐败、民风败坏的责任推卸到女性头上的反动历史观。然而这种愚昧可笑的观念在如今的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着实可悲。比如,很多媒体把政府官员腐败的原因归结到官员家属身上,报道为党组织一把手的妻子办学习班以培养“廉内助”的新闻。《大河报》还用了一个言词粗俗的标题:好女人是所学校,好干部老婆熏陶。甚至有的女性刊物都说:“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如何、廉政形象好不好,与其配偶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如果枕头风常吹,领导干部势必先替个人或小家庭打算,假公济私,甚至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多么荒唐的言论!3新闻媒体一般主要以事件本身是否具有传统的新闻价值来选择所要报道的新闻,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中,人反而被放到次要的甚至是无足轻重的地位。很显然,这违背了人文关怀的精神,也不利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总之,新闻不能只见事不见人。注释:1张宝新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北京 群众出版社 19972张菊样 :《传媒应重视人文关怀——对当前某些新闻报道的反思》,《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3马守敏 :《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歧视》,《新闻记者》2000年 第6期
论《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在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当中,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可以名副其实地被称为最具代表性、文学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的小说家。
他的作品在对英国社会抱着乐观态度的前提下,对之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批判。他抨击物质主义,揭露资本家对工人和劳动者进行的残酷剥削,批判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和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他被誉为“小说家中的莎士比亚”、“英国的巴尔扎克”。作为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双城记》发表于1859年,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
《双城记》写的是发生在巴黎和伦敦两地的故事。
法国大革命前,一个在巴黎开业的、名叫曼纳特的外科医生,因为向政府揭发埃弗瑞蒙德兄弟将农村的一对兄妹无端迫害致死的罪行,被持有贵族特权的埃弗瑞蒙德兄弟陷害。
曼纳特医生平白无故地被投入巴士底狱,在那里整整被囚禁了18年。
后来,埃弗瑞蒙德侯爵失去了恩宠,曼纳特医生才获释出狱。曼纳特医生在狱中时曾设法记录了自己受迫害的过程,并立誓要向埃弗瑞蒙德家族和他们的后代报仇。
曼纳特医生出狱后,和女儿露西在伦敦居住。露西邂逅一位法国青年查尔斯·达尔内。她不知道查尔斯·达尔内就是把马奈特医生送进监狱的埃弗蒙德侯爵的侄子。
曼纳特医生为了女儿的幸福,撇开对埃弗瑞蒙德家族的个人恩怨,同意露西与达尔内结婚。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替达尔内在法国管理事务的盖白勒被革命法庭逮捕。
达尔内为了营救盖白勒出狱,不顾个人安危,冒险来到法国。
当年被害的的兄妹的姐妹德伐日太太认出了达尔内是埃弗瑞蒙德侯爵的后裔,决心要把他送上断头台。
曼纳特医生和露西闻讯后,立即赶到巴黎组织营救,但是在法庭审判的关键时刻,德伐日先生和太太出示了曼纳特医生隐匿在巴士底狱的控诉书。
于是达尔内被判死刑。临刑前夜,热恋着露西的卡尔登由于和达尔内面貌酷似,换出达尔内。当驿车载着达尔内夫妇和曼纳特医生远离巴黎时,卡尔登英勇地走上了断头台,为他心爱的女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出发,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愤怒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在他的笔下。
乡村是一个萧条的地方,而贫困的原因不是土地的贫瘠,更不是农民的懒惰,而是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封建贵族们用各种苛捐杂税榨取农民的血汗。
作者愤慨地说:“倘使有一村不被鲸吞的精光,那到是怪事。”不仅农村如此,城市的居民也过着同样悲惨的生活。
而当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那些贵族老爷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作者通过对比,说明了人民饥饿贫困的原因正是贵族的压榨,而这又必然激起人民的仇恨和反抗。狄更斯不仅描写了贵族地主在经济上对劳动人民的压迫,而且揭露了贵族对人民欺凌的种种罪行。
他曾对一个美国奴隶主说过:“残忍和专权的凌辱是人性的两大病症。”在这部小说里,他似乎有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埃弗瑞蒙德侯爵是一个极端荒淫之徒。
为了抢到德伐日太太美丽的姐姐,他不惜将她的丈夫折磨致死,而后又将她的弟弟刺死,最后这位年轻的少妇不堪凌辱而死。
曼纳特医生目睹了这家人家破人亡的过程,愤然写信向朝廷大臣控诉,但被埃弗瑞蒙德发现。于是医生被关进了巴士底狱整整十八年,出来时已是一具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活尸,一架只会埋头做鞋的机器,完全失去了理智和感情。
这说明封建专制所施之于人的远非皮肉筋骨之苦。
狄更斯从心理和精神层次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性的残害。由此可见狄更斯关心人民疾苦、痛恨剥削压迫的人道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