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青春岁月》《黄河黄土黄种人》《中国文艺家》《艺术家》《今古文创》《青年文学家》《清风》《北方文学》《文化学刊》等 知网收录的刊物都可以
飞秒检测发现主要有国内农药较好的有: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这两个都是一级核心期刊了,国内首选这两个。做农药环境和残留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发,做制剂加工的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发到以上两个学报,不是太容易,不过有创新点还是可以发的。还有就是《农药》期刊,这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出版的,也是核心期刊,这个期刊在农药学中影响也是不错的,应用性的文章可以发表。
不同的期刊社有不同的收费标准。有的是中介,有的是直接自营。在你寻找期刊社发表论文的时候,注意核实期刊社的身份,以防。
在所有刊物中查询 安徽林业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桉树科技 保鲜与加工 北方蚕业 北方果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农学院学报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北京水产 蚕桑茶叶通讯 蚕桑通报 蚕学通讯 蚕业科学 草地学报 草食家畜 草业科学 草业学报 草业与畜牧 草原与草坪 茶叶 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技术 长江蔬菜 大豆科学 大豆通报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大麦与谷类科学 淡水渔业 当代农机 当代蔬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动物医学进展 防护林科技 分子植物育种 福建茶叶 福建稻麦科技 福建果树 福建林学院学报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农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热作科技 福建水产 福建畜牧兽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甘肃林业 甘肃林业科技 甘肃农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畜牧兽医 高等农业教育 耕作与栽培 灌溉排水学报 广东蚕业 广东茶业 广东林业科技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饲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广东园林 广西蚕业 广西林业 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农学报 广西农业机械化 广西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广西畜牧兽医 广西园艺 广西植保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畜牧兽医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果农之友 果树学报 海洋水产研究 海洋渔业 海洋与渔业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河北果树 河北林果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 河北农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河北农业科技 河北农业科学 河北渔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河南林业科技 河南农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科学 核农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动物繁殖 黑龙江农业科学 黑龙江水产 黑龙江畜牧兽医 湖北林业科技 湖北农学院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畜牧兽医 湖北植保 湖南农机 湖南农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科学 湖南畜牧兽医 花生学报 华北农学报 华东森林经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吉林林业科技 吉林农业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科学 家禽科学 家畜生态学报 江苏林业科技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江西林业科技 江西棉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水产科技 江西饲料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江西植保 节水灌溉 今日畜牧兽医 经济动物学报 经济林研究 垦殖与稻作 辣椒杂志 莱阳农学院学报 粮食储藏 辽宁林业科技 辽宁农业科学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林产工业 林产化学与工业 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林业建设 林业勘查设计 林业勘察设计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开发 林业科技情报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实用技术 林业研究(英文版) 林业与社会 林业资源管理 绿色中国 落叶果树 麦类作物学报 蜜蜂杂志 棉花学报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内蒙古林业科技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科技 南方农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宁夏农林科技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学刊 农村·农业·农民A 农村·农业·农民B 农村百事通 农村实用技术 农村新技术 农机化研究 农机具之友 农机使用与维修 农机推广与安全 农机质量与监督 农技服务 农家参谋 农家顾问 农药登记公告 农药科学与管理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环境与发展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农业机械学报 农业科技管理 农业科技通讯 农业科技与信息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农业网络信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新技术 农业与技术 农业展望 农业知识(瓜果菜)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农业质量标准 农业装备技术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排灌机械 青海草业 青海农技推广 青海农林科技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热带林业 热带农业工程 热带农业科技 热带农业科学 热带作物学报 森林防火 森林工程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东林业科技 山东农机化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山东畜牧兽医 山西果树 山西林业 山西林业科技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农业科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陕西林业 陕西林业科技 陕西农业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上海农业科技 上海农业学报 上海蔬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湿地科学 食用菌 食用菌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世界农业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世界竹藤通讯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蔬菜 水产科技情报 水产科学 水产学报 水产学杂志 水产养殖 水稻科学(英文版) 水利渔业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四川蚕业 四川林勘设计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农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畜牧兽医 饲料博览 饲料工业 饲料广角 饲料研究 特产研究 特种经济动植物 天津农林科技 天津农学院学报 天津农业科学 土壤圈(意译名) 土壤通报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武夷科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农业学报 西北园艺 西部林业科学 西藏农业科技 西南林学院学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园艺 现代化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科技 现代畜牧兽医 现代渔业信息 现代园艺 新疆农机化 新疆农垦经济 新疆农垦科技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新疆农业科技 新疆农业科学 新疆畜牧业 新农村 新农业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杂志 畜牧与兽医 畜牧与饲料科学 畜禽业 亚热带农业研究 亚热带水土保持 亚热带植物科学 烟台果树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养殖技术顾问 养猪 野生动物 渔业经济研究 渔业现代化 玉米科学 园艺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云南农业科技 云南畜牧兽医 杂草科学 杂交水稻 杂粮作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浙江柑橘 浙江林学院学报 浙江林业科技 浙江农村机电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畜牧兽医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检疫 植物研究 植物医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蚕业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食动物 中国城市林业 中国稻米 中国动物保健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蜂业 中国工作犬业 中国瓜菜 中国果菜 中国果树 中国果业信息 中国花卉园艺 中国家禽 中国林副特产 中国林学(英文版) 中国林业教育 中国林业经济 中国麻业 中国马铃薯 中国棉花 中国牧业通讯 中国奶牛 中国南方果树 中国牛业科学 中国农村科技 中国农机化 中国农技推广 中国农垦 中国农史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 中国农业气象 中国农业信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热带农业 中国森林病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中国食用菌 中国兽药杂志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蔬菜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饲料 中国糖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烟草科学 中国养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渔业经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沼气 中国植保导刊 中国种业 中南林学院学报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中兽医学杂志 中兽医医药杂志 种子 种子科技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猪业科学 竹子研究汇刊 作物学报 作物研究 作物杂志
我这可以发《南方农机》《时代农机》
《当代经济》省级正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全国中心城市经济运行会工作期刊,湖北省国资委主管,当代经济杂志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当代经济:属于什么级别的杂志 《当代经济》省级正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俯国中心城市经济执行会工作期刊,湖北省国资委主管,当代经济杂志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集体经济和当代经济杂志哪个好 经济类 的期刊还有很多,可以选择,挑一个自己能投稿的就可以。 《现代商业》和《当代经济》两本杂志该选哪一个? 夏令营的话这两个杂志都可以。国家级的当然更好一些 当代经济是核心期刊吗? 《当代经济》(湖北)不是核心期刊。《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当代经济研究》(吉林财经大学)是核心期刊。 资料来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 《当代经济》期刊是几类刊物 刚刚帮你查了一下 当代经济只是一般的省级期刊 如有帮助望采纳 刊名: 当代经济 Contemporary Economics 主办: 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周期: 半月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7-9378 CN: 42-1430/F 邮发代号:38-188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当代经济 曾用刊名: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湖北经济管理 创刊时间:1985 当代经济是核心期刊吗? 这只是普通的省级刊物,所谓的经济类核心都是杂志社自己安上的名字。和中文核心不一样的 国内比较好的经济杂志有哪些? 新世纪比较硬,是国内老牌的专业杂志,口碑不错。 第一财经周刊比较新鲜,内容快速有趣,文字好读。 中文热门出版物top 100中的经济类期刊(排第一的就是经济类的): 1.经济研究 4.会计研究 11.中国工业经济 18.金融研究 30.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3.世界经济 45.农业经济问题 64.影印报刊资料: 农业经济导刊 69.经济学 78.经济地理 93.财经研究 1.《财经》,这个和《新世纪周刊》是渊源颇深,大家都知道的,才算老牌,后者反而是新派; 2.《商业价值》,这个和我接下来要推荐的第三本也有关系,之所以排上来的确是后来居上,值得一读的好杂志; 3.《IT经理世界》,要想了解资讯经济什么的,还是可以看看的; 4.《快公司》,你知道,就是那本 Fastpany 的中文版,也算国内了吧; 5.《创业邦》和《创业家》,创业者应该看看的杂志,一「洋」一「土」; 6.《清华商业评论》、《北大商业评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1世纪商业评论》、《管理学家》、《董事会》、《商学院》、《中外管理》,这些都很高冷了,如果能看得进去,还是可以看看的; 7.《财经国家周刊》、《中国经济周刊》,国字号的,想看也可以看看; 8.《英才》,各种本土商界大佬;《环球企业家》,包括国外的商界大佬; 各位老师《当代经济》值不值得投稿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路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 *** 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当代经济》杂志的投稿邮箱和联络方式是什么 目前,《当代经济》杂志的投稿邮箱有很多,但最直接的是:[email protected] 杂志社地址是: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路108号. 《当代经济》省级正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全国中心城市经济执行会工作期刊,湖北省教育厅主管,当代经济杂志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ISSN 1007-9378,国内刊号:CN 42-1430/F,邮发代号38-188,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 ※开设栏目: 经济政策(开卷之笔、经济热点、巨集观经济、产业耿势、理论探究)、现代企业(公司研究、管理世界、营销企划)、政法教育(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院校建设、教学方法)、财经论坛(投资贸易、财政审计、财会税务、金融证券)等。 ※征稿要求: 1、文章要求选题新颖、内容健康、观点鲜明、资料真实、具有较强的说服和实用性; 2、来稿请用电子邮箱向本编辑部投稿,用Word文件以附件形式传送; 3、文中如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文章中尽量不用图表,如有,请勿超过两个,作为资料表述主要形式之一的表格请制作成三线表,力求形式简洁、功能分明、阅读方便; 4、来稿字数要求2200-4500字左右;按出版规范写出文章中文标题、作者单位、邮编及2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关键词2~8个,并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属科研课题的论文请注明专案名称和专案编号。 ※来稿须知: 1、论文架构一般以“一”、“1”、“(1)”为文章层次,通过简洁清晰、层次鲜明的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 2、来稿论文所列文献应与文内相对应,参考文献按文中首次引用的次序,排列序号[1]、[2]、[3]……。文献程式码为专著[M]、期刊文章[J]、报纸[N]、论文集[C]、学位论文[D]。论著注明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时间;论文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和卷期等; 3、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概不退稿,出刊后将赠作者样刊。 ※本刊现需要大量与本刊栏目相关的稿件,热忱欢迎赐稿。同时欢迎有一定组稿、宣传能力者为本刊组织稿件,有意著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络。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经济科学和当代经济科学哪个期刊更好 《经济科学》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复合影响因子:2.1100 综合影响因子:1.2830 该刊被以下资料库收录: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充套件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 《当代经济科学》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复合影响因子:1.6190 综合影响因子:0.8010 该刊被以下资料库收录: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充套件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14年版 这2个期刊都比较好,都是CSSCI核心+中文核心期刊。 从影响因子上说,《经济科学》更好些。
中山大学也不错的——关于人类学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社会和文化为研究主体的学科,内容涉及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宗教信仰与仪式、经济生活、族群认同、社会文化变迁等。通过对社会和文化多样性进行全面考察和比较,人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认识自身文化与异文化的视角。在欧美许多国家,人类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已成为各大知名学府(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的基础学科,对20世纪的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和科技革新,世界各国都经历着社会和文化上的巨变,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同时冲突也日益加剧,人类学因其独特的理论和视角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类学在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是二三十年代中国人类学的拓荒者,是国内最早复办人类学专业的大学。早在1927年傅斯年、顾颉刚创办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时,就设立了人类学组。早期的人类学者深入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山寨、村落中,进行体质测量和文化调查,了解他们的状况,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今天,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和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通过研究世界范围内所有的民族,来描述和探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文化的适应与变迁,进而探讨解决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途径,培养了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目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是中国人类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基地,专业设置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并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市广泛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田野实践,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人类学系在对外交往中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和国内的重要学术会议,提高学术地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引进人才与在职学习并举,从英国、日本、香港、内地重点高校择优引进了一批有能力有潜力的科研人员。在学科建设方面,逐步完善学科设置,现已完成教学研究改革工作,新成立了四个教学与研究室,即人类学教研室、民族学教研室、考古学教研室和民俗学教研室。招收人类学和考古学两个本科专业,现有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在科学研究方面,积极开拓渠道申报科研课题,例如在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科研项目的同时广泛争取横向课题。在考古学方面,积极与国家文物局、三峡文物办合作开展课题研究;2005年9月,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签订“共建广东田野考古研究基地协议书”;在人类学方面,2004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共建“凌云县教学研究基地”;2005年9月,与贵州各级政府合作,在黔南三都县建立了“水书研究基地”;2006年11月,与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在成都设立“中山大学四川人类学教学研究基地”,在四川平武建立“中山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平武科研教学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既解决了学生的田野实习问题,又扩展了教师的科研空间。此外,我系还积极争取国外的研究经费,获得了福特基金、露丝基金和哈佛燕京学社的相关资助;积极参与世界银行的咨询工作,获得了一系列投资项目社会评估的课题。 在学术研究平台建设方面,今后五年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是引进国内一流人才,加强前沿性课题研究,发挥该学科易于直接与国际对话的长处,把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在全球一体化和中国都市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研究,地方性知识与现代生态产业研究,民族文化、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等方面产生和国际接轨的成果;二是创建历史人类学重点学术研究基地,跨学科设计课题,多渠道申请研究经费,以基地为依托聚集人才,在港澳考古、珠江流域文明起源、近现代民族与地方经济、东南亚大通道、民族宗教问题、边缘人群与极端信仰研究等方面出一批开拓性的学术成果。 人类学系现有教职员工3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2人。党政管理人员(含流动编制)6人。 ——专业介绍·人类学专业该专业是综合性基础学科,描述和探讨人类文化的个性和共性,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在现代社会,人类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专业能够了解不同人群生存与发展的智慧,探索人类文化适应与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寻求解决人类社会各种现实问题的途径。当代人类学知识已广泛应用于社区发展、社会评估、文化咨询、民族宗教、跨文化管理等领域。该专业培养视野宽、实践能力强、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优良人文素质、掌握一整套人类学基础理论和调查研究方法、技术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胜任文化、宗教、政策研究、民族、旅游、传媒、民政等部门工作,以及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共组织等机构担任行政、文秘和各项管理工作。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与掌握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民族学、语言人类学、考古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核心课程:人类学概论、民族学概论、体质人类学、语言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人类学方法、考古学导论、民族志导论、经济人类学、民俗学导论·考古学专业该专业通过对人类遗物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探讨人类及其体质、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与结果,并寻找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当代考古学知识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旅游、艺术、建筑、军事、历史、宗教、教育、生态等,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专业培养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及能够胜任文物、考古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宜在考古研究、文物鉴定、博物馆、文化旅游等部门工作,也适宜在行政机关从事文化管理工作以及从事与文物有关的商业活动。该专业以中国考古学为主干课程,并系统地学习人类学基本知识,注重田野实习基本训练。核心课程:中国古代史、人类学概论、考古学导论、史前考古学、秦汉考古、夏商周考古、魏晋—宋元考古、田野考古实习、民族考古学。——重点学科2002年本系的人类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成为当时中国仅有的两个人类学重点学科之一。2003年,人类学学科又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本学科点学术积淀深厚,是我国最早复办的人类学学科点,也是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以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和民族考古学作为重点建设的研究方向。编写了系列教材,并在都市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医学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等分支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又将人类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在区域文化开发、综合社会评估、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战略研究、人文旅游规划等方面成果显著,为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和云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的政府咨询和决策提供依据。凭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良好的学术声誉,本学科点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以及各类横向课题,科研水平较高,人均科研经费和发表论著在文科中稳列前茅。与境外大学建立起长期的科研合作,如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都立大学等,并举办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加强了学术交流。此外本学科点拥有比较丰富的图书资源,教学科研设备也较为齐全,并建立了人类学博物馆、人类学实验室、多媒体演播室、摄影室,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名师介绍周大鸣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系系主任,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美国社会人类学杂志《CSA》主编、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并多次到香港、澳门、台湾、加拿大、日本、荷兰、意大利等地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主持过20余项国家、省、市、国际基金组织的项目,在国内外独立、合作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12篇文章被SSCI收录)。主要研究方向为都市人类学、族群研究。作为世界银行专家对中国南方和西北部多个省区进行综合社会评估,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东南沿海的散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珠江流域的族群与文化”等。目前,由他所率领的团队主要从事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都市与乡村社区研究以及参与式评估。主要著作有:《中国的族群与族群关系》、《21世纪人类学》。主要论文有:《略论潮汕人的文化与潮汕人》、《论族群与族群关系》、《应用人类学与中国实践》等。2005年度获得了“中山大学桐山奖”、“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澳门的族群”获澳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当代华南的宗族与社会》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麻国庆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系副系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1997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社会学),导师是费孝通先生。曾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并任东京都立大学社会人类学客任助教授、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家族与社会结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曾参加国家民委的课题“10万人口以下22个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综合调查”,任总课题秘书长、东北内蒙古小民族调研组组长,负责本地区的少数民族的调查和研究。主持的重大课题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汉族社会结构与周边社会的互动——以华南与东南亚的研究为中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都市化过程中文化的生产与民族认同”、日本学术振兴会举办的中日共同研究项目“中日传统的复兴和创造的人类学的比较研究等。主要著作有:《家与中国社会结构》、《走进他者的世界——文化人类学》等。主要论文有:《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宗族的复兴与人群结合》、《The Drawing Power of Ancestors: Mobile Clan-Based Groups and Social Memory Exampl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Han》、《“家”的再构筑:日本同族与中国宗族的比较研究》等。曾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礼堂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家与中国社会结构》)、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人类学概论)、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刘昭瑞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1985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1988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曾赴日本东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学。其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宗教学、人类学、考古学,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广东乡村基督宗教的田野调查与研究、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的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信仰的研究。负责广东乡村基督教的文化人类学考察与研究、国家规划办的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史研究、教育部的日本考古材料中的方术研究、古代数术与早期道教研究——以考古资料为中心等项目。主要著作有《宋代著录商周青铜器铭文笺证》、《汉魏石刻文字系年》、《宋代著录石刻文字纂注》等;主要论文有:《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东汉镇墓文中所见到的“神药” 》、《老子想尔注杂考》等。其文章近年来在国内及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地重要杂志上发表,并多次参加境外大型国际研讨会,其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较高评价。2002年《宋代著录商周青铜器铭文笺证》一书,获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教学实践l 人类学的应用:国际人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应用研究,许多人类学家参与政府、跨国公司、都市筹建、项目投资等咨询服务。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而且强调应用,许多教授和研究生都亲身参与了文化咨询和社会评估活动。l 项目策划: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策划工作。1999年我系邓启耀教授与其它学科专家合作,成功策划并主持完成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馆“人与自然馆”的论证、设计和制作,该项设计获得李岚清副总理颁发的优秀奖。参与筹划和组织“民族文化、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高级国际研讨会”,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专家和政府官员认为,这一设想的实现,对于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示范性意义”。2000年人类学系师生主持和参与的深圳民俗村“藏文化区”的策划和设计获得成功,出版的少数民族丛书也极为畅销。2000年人类学系教师还参与了广东科技公园项目的前期论证。这些咨询工作既显示出人类学知识的价值,又客观上宣传、普及了人类学。l 社会评估:近20年来可持续性发展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在项目投资时不仅考虑其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效应。社会评估的目的是评价项目实施和潜在的社会效应。人类学家利用田野调查的经验和创立的PRA技术在各类项目的社会评估上扮演重要角色。我系师生近年来也参与了多项社会评估工作。如2000年周大鸣主持“世界银行贷款整合发展项目”的第一期社会评估,“世界银行贷款江西泰赣高速公路项目”社会评估,2001年“世界银行贷款江西综合农业现代化项目”社会评估等。均获得世界银行项目专家的通过和好评。目前,仅国际投资项目要求提供社会评估,但随着社会评估的重要性逐渐被我国政府和公司逐渐接受,人类学将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精品课程2006年“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1981年人类学系复办后,就一直把田野实践作为办学的特色。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人类学8个学分,考古学12学分),也是硕士(硕士生田野调查时间不少于3个月)、博士(博士生田野调查时间不少于10个月)研究生的基础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以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为主和课外实习、科研实习为辅的完整体系,提升了田野调查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地提升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我系提供的田野实践涵括了五个层面:1、课程实习,针对某课程进行相关调查研究;2、课外实习,从95级开始,我系就提供到广州市相关文博单位做义务讲解的实习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3、暑期实习,高年级利用暑假进行大型正规的实习,由老师带队指导;4、科研实习,由学生参加老师的课题进行实践;5、毕业实习,由老师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实习,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广度的拓展主要体现在:2000年至今,我系学生的足迹遍布我国30多个省市,其中既有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地区;既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也包括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学们撰写了超过1千万字的田野调查报告,并以此为第一手材料形成了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在各类期刊和文集中发表了50多篇的论文,出版了5部专著,1部毕业实习论文集。此外还拍摄了内容丰富的120盒DV带和大量数码相片,容量超过10G,涉及彝族、布依族、苗族、畲族的风俗习惯、葬礼、婚礼、宗教仪式、巫师驱鬼治病仪式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如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提供了借鉴。许多优秀调查报告被各级机构采用,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详情请浏览:——特色奖学金设置l 中国田野调查基金"中国田野调查基金" 是由信孚教育集团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共同发起成立的开放式教育基金,其目的在于为优秀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田野调查研究经费资助。目前由信孚教育集团、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及新疆航铁送票有限公司出资。“中国田野调查基金”旨在推动学术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发展有潜力的跨学科学术人才。此基金鼓励深入的、基于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有详尽资料为依据的分析研究;鼓励调查者在田野调查中的社会参与;鼓励基于田野调查基础之上、在已有的或崭新的学术研究领域里的创新成果。此基金为优秀的大学生(包括全日制三、四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提供资金,力求让他们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对所研究的地域、村落、社区有深入的认识,并形成学术性研究成果。“中国田野调查基金”每年设立一定金额的资金(现定资金为每年10万元),资助优秀在校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田野调查资助金额根据课题的大小而定,最高金额10000元,最低金额2000元。 详情请浏览: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奖学金、助学金人类学系捐赠基金会在本系设立人类学系奖学金,目的在于激励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立志成才,在本专业学习和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本系设立人类学系助学金,目的在于资助求学期间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人类学系奖、助学金评定范围为人类学系二年级及以上的全体全日制在籍在读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每学年评定一次,金额均为1000元。 详情请浏览: “商承祚奖学金”商衍鎏,字藻亭,广东番禺水口营人,清末最后一科探花。商承祚先生为商衍鎏探花之子,“岭南四大家”之一,生前为中山大学一级教授,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杰出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和教育家。商氏后人遵照商承祚先生遗愿,2005年11月将其先人商衍鎏探花和商承祚先生的藏书共约2000种、4200册(件)捐赠给中山大学。学校为感谢商承祚先生家人的捐书义举,特拨出人民币十万元以资嘉奖。商氏后人将捐赠家传藏书所得奖金全部捐于中山大学设立“商承祚奖学金”,以奖掖后学。此奖学金专用于奖励中文系、咨讯管理系、人类学系的学子,每年9名,奖金2000元。l “商承祚人类学奖学金”2004年,商承祚先生的儿子商志香覃和妻子一起利用退休工资设立“商承祚人类学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人类学系学子,每年奖励5人,每人2000元。奖学金获得者必须义务为人类学系服务100个小时。l “马丁堂人类学奖学金”为了促进学生对于人类学学术研究的兴趣,推广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承蒙刘小钢女士捐赠,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设立马丁堂人类学奖学金,用于资助人类学系及全校一到三年本科生进行人类学理论学习和田野调查实践。本奖学金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马丁堂奖学金管理委员会管理。——就业情况通过在人类学系数年的系统训练和熏陶,本系学生因其专业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而在企业、行政、新闻、文博、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广受欢迎。他们中已有不少人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各自的领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文化人类的论我明白
(现代人类学)里面有题材你可以参考下,不过你自己还是得多思考
北大和人民大学为何不考虑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编辑部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丛刊》创刊于1979年11月,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大量新的专业人才都是通过《丛刊》首次或屡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丛刊》为培养这一学科的新生力量做出了贡献。注重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当代性,鼓励独创性见解,热情扶持新生力量是《丛刊》的一贯指导方针。《丛刊》创刊之始,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北京出版社合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985年,改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作家出版社出版。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王瑶先生担任《丛刊》首任主编,第二任是樊骏先生,第三任由吴福辉、钱理群共同担任,第四任由吴福辉、温儒敏共同担任。现任主编为吴义勤、温儒敏。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丛刊》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和读者队伍,已经成为专业性的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全国核心期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为来源期刊,成为值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大学中文系师生长久保存的参考书,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望。《丛刊》从2005年改为双月刊,2011年起改为月刊。 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主办: 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32开ISSN: 1003-0263CN: 11-2589/I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来稿请直接寄至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延误。二、来稿须未曾在其他刊物发表,并符合本刊稿例格式。非经同意,电子邮件、软盘、传真件等不能作为正式投稿方式。三、寄交打印稿需用A4纸单面打印;寄交手写稿,需用16开稿纸誊写清楚,一字(含标点符号)一格。欢迎附电子文本。请在文末标明来稿字数。四、来稿需有200字以下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并务请用另页附上:作者姓名、任职机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或传真、电子信箱。五、引文及注释:A.作者应对照原著认真核对引文,请勿直接从网上下载引文。B.注释采用尾注。必须准确标明1.作者/编者/译者;2.书名/文章题目;3.出版社;4.卷期/出版年月;5.页码等资料用阿拉伯数字统一编码。C.引文注释范例:1.①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2.②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开明书店,1951年1月,第20页。六、书评稿需寄一本样书。七、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样书。稿酬从2008年起上调为60元/千字。 为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从2011年第一期开始,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月一期,全年12期,容量大大扩展了。还有一个变动,就是打通“现代”与“当代”的界限,既发表现代文学也发表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过去《丛刊》也发表过少量“当代”的文章,时限主要是“文革”之前的,更明确把“当代”的研究也纳入刊发的范围,但要求是偏重文学史的研究性论文,不发表一般的评论。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学科,没有必要再细分,“打通”才有利于视野展开,有利于研究深入。至于定位在发表研究性学术论文,是为了区别于其他评论性刊物,两者的功能及读者需求上都是有差异的。为加强当代部分的编辑工作,《丛刊》编委会增聘了一些偏重当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编辑部将得到充实,审稿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年创刊,至今32年了。三十多年来,本刊始终致力于引领现代文学研究方向,呈现这个领域最优秀的成果,扶植现代文学新进的学者,支撑本学科的建设。本刊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一心靠学术品格与刊物质量,靠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跻身全国人文社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刊物行列,也是海外中国学研究最常用的刊物之一,在学界享有较高的地位。《丛刊》的风格是“持重”,这可以说是本刊的学术个性,也是办刊的传统。王瑶先生那一代奠定的刊物方向,三十多年来我们是一直坚守的,走过来真不容易。改版后的《丛刊》还是以学术为本,要保持她“持重”的风格。在当今比较浮躁的风气中,这“持重”的刊物个性尤显可贵,要坚持的确很难,但我们会努力。同时,也会注意不断把握学界的脉动,办得更加活跃,更加大气,也更能适应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需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同时又是在中国作协领导下、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期刊,是文学馆的一个窗口。现代文学研究会实质性地参与了刊物的工作,与文学馆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改版后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完善编辑管理制度,和读者作者密切联系,扩大与争取更多更好的稿源,使刊物的学术质量与编辑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我们恳切期望学界朋友和广大读者一如既往支持《丛刊》,因为《丛刊》过去是、今后仍然是我们大家切磋学问的平台,是交流成果、增进情感的美好园地。吴义勤温儒敏2010年11月27日
《文学评论》是文艺学类综合期刊,学术等级最高,权威荟萃;问题是这样的刊物往往因为辐射面广和学术巨头间的利益平衡而几乎不可能在一个具体方向和具体专题上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源。所以,专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就不能冲着刊物的名头来。《文艺研究》就更加泛化,甚至不止文学,还包括其它艺术门类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则局限于现代中国文学,与当代无关;并且向论文的史料价值倾斜,略感沉闷。推荐以《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诗探索》和《小说评论》为主要参照,深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本人是高校教师,且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从业者,不打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