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进展论文

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进展论文

空腹血糖水平超过11毫摩尔/升更大

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其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除中医处方配方用药外,含当归的中成药达80余种。同时,当归也是中国卫生部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作为滋补品食用。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当归的栽培、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着广泛研究,尤其是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从中发现了很多新成分和生物活性,阐明其作用机理。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

当归中分离、鉴定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和黄酮等成分。

1.1挥发油当归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1%,为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丁烯基酞内酯。刘国生等⑴曾将当归的挥发油分为中性、酚性和酸性3个部分。从化学结构上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酞类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

1.1.1苯酞类: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从当归中最早分离鉴定的一类化合物,包括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E-丁烯基苯酞、Z-丁烯基苯酞等成分。1.1.2苯酞类二聚体:苯酞类二聚体是近年来从当归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Z-383'a,7'a-四氢"6,3',7,7'a-二聚藁本内酯劣'项同、V-,',7,3'a-二聚藁本内酉旨、levistolideA、(3Z,3Z')-6.8',7.3'-双藁本内酯、当归双藁苯内酯A等。

1.1.3其他成分:当归挥发油中还含有以ai蒎烯、P雪松烯、氧化石竹烯等为代表的萜类化合物;以丁烯基苯酣、丁香油酣、对-乙烯基愈创木酣等为代表的酣类化合物;以十四烷、壬烷、正十一烷等为代表的烷烃类化合物。

1.2有机酸类当归中含有多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其代表为阿魏酸。阿魏酸是从当归中较早分离出来的有效成分。自1979年林茂等首次从当归中提取分离出阿魏酸后,许多学者对阿魏酸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目前,阿魏酸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当归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同时,阿魏酸也是川芎、藁本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然而,阿魏酸存在于多种植物中,不是当归的特征性成分。此外,当归中还含有丁二酸、烟酸、十六烷竣酸、香荚兰酸、邻二苯酸、茴香酸、壬二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等酸性成分。

1.3多糖类当归多糖(Angelicapolysaccharide,APS)是当归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其含量可达到15%。目前,提取分离当归粗多糖较成熟的方法为水提醇沉法。当归粗多糖再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DEAE纤维素层析等分离后可得到高纯度的多糖亚组分。商澎等先后从当归中提取分离得到当归总多糖及其亚组分,并分析了多糖中单糖的组成,主要为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等;酸性多糖为糖醛酸。但是单糖的组成及其比例不同。

1.4黄酮类王芙蓉等_以75%乙醇为溶剂,采用回流提取法从当归中提取、分离得到黄色黏稠状物质,经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之后,李谷才等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用乙醇提取当归中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为1:50,提取温度85°C,提取时间2h;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出当归中黄酮的含量为

1.59%。但是,迄今为止,未见到从当归中分离鉴定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的研究报道。

1.5其他成分当归中含有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铜、铁、锰、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此外,当归中还含有尿嘧啶、腺嘌昤、维生素E、青霉菌属的代谢产物,以及香豆素类等成分U7)。

2药理作用

大量的药理研究报道表明,当归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造血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均有药理作用。

2.1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当归被称为“补血要药”,其补血作用得到历代医家的公认。对当归补血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体内实验,研究当归对血虚动物模型的补血效果;二是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当归的补血作用及其机理。而后者是目前研究工作的热点。

APS是当归造血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造血机理主要是通过剌激与造血相关的细胞、分子等来修复造血功能。近年研究表明,APS能动员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促进造血。胡晶等?将APS动员的雄性BALB/c小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静脉输注给受到8.5Gy60Co7射线照射的雌性同系受体小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鉴定造血重建的来源;发现APS组受体小鼠WBC、PLT、HGB、30d存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说明APS动员的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后能够有效地重建小鼠的造血功能。张雁等〔19’%发现APS可通过降低造血干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促使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更早进入外周血循环,促进造血功能的修复。进一步研究发现,APS能通过降低放射损伤小鼠BMNC凋亡相关基因P53mRNA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提高BMNC黏附分子抗体CD44和CD49d的表达;上调BMNC对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的黏附率来加速BMNC增殖分化,从而促进造血。

肌卫星细胞(MSCs)是造血功能重建最有希望的种子细胞来源。王晓玲等_采用MT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APS干预的无培养基和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的小鼠MSCs,发现经过不同浓度APS干预后的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的各MSCs增殖显著,并且经过APS干预的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可有效地改变MSCs的生长特性,明显促进MSCs增殖及干细胞因子受体蛋白的表达。

2.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2.2.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当归及其挥发油具有调节血管生成、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Yeh等_发现当归挥发油和正丁烯基苯酞内酯能抗血管生成;而当归水煎液能促进血管生成。这为研发新的血管生成调节剂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依据。喻华等_将当归注射液作用于血管紧张素n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发现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减少,说明当归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n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肖军花等_发现当归挥发油的中性非酣性部位(A3)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抑制心肌自搏频率,延长功能性不应期,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动作电位振幅,缩短复极20%时程和复极90%时程,其作用机理可能与A阻滞Ca2+、Na+内流和促进K+外流有关,且对K+通道具有选择性。

2.2.2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当归中的阿魏酸能对抗血栓素A:(TXA2)的生物活性,增加前列环素(PGI2)的生物活性,使PGI2/TXA2的值升高,从而抑制血小板凝聚。当归注射液能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_。

2.2.3抗动脉粥样硬化:当归及其有机酸成分阿魏酸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当归能够改善高脂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损伤,逆转高脂血清导致的内皮细胞中TGB^表达降低和bFGF表达增加,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阿魏酸治疗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也具有显著疗效。

2.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当归可减轻缺氧时神经元的变性,并在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类似血管源性的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mR-NA中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提示当归在保护损伤神经及促进神经再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咖。

当归注射液可通过降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来保护宫内缺氧新生大鼠的神经干细胞。钟星明等_的研究表明:当归注射液能够减少宫内缺氧后幼年大鼠神经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抑制新生大鼠大脑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的表达,达到对宫内缺氧新生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此外,当归注射液对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脑低灌注和帕金森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分别为上调海马区Nrf2的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和通过特定信号通路激活SIRT1、抑制羟基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_。

2.4对平滑肌的作用

2.4.1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当归的挥发油和水提物对子宫平滑肌具有不同的作用。前者是抑制子宫收缩的主要活性成分。刘琳娜等-的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可抑制小鼠离体正常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幅度、频率和活动力,对催产素所致离体子宫平滑肌的剧烈收缩亦可抑制,并能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当归挥发油对正常和病理性子宫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较强的抗子宫平滑肌痉挛作用。肖军花等_进一步发现当归挥发油中A;为抑制子宫收缩的最佳活性部位,其作用机理与其抑制PGF2下游P42/44MAPKCx43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反,当归的水提物则为兴奋子宫的主要活性成分。当归水煎液在浓度6.7mg/mL时,对离体小鼠子宫肌有兴奋作用,这与当归兴奋子宫肌上H受体有关,但与子宫肌上M受体、a受体和前列腺素合成酶无关。实际上,当归挥发油中的酸性部位(A1)、酣性部位(A2)也能兴奋子宫,但呈剂量相关的双向作用。例如,肖军花等_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离体大鼠子宫中,A1在0~160mg/L呈兴奋作用,仅在320mg/L才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小剂量A2(忘10mg/L)略有兴奋作用,而大剂量(为20mg/L)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2.4.2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当归挥发油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王锋等?发现当归挥发油对静息状态下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松弛作用。其中,^是发挥该作用的主要组分;A1和^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不明显,但A1与^之间存在交互影响,两者合用时可使^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减弱;提示A1可能会拮抗A松弛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2.4.3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当归挥发油能舒张胃肠平滑肌,降低肌张力。王瑞琼等_采用兔离体胃肠平滑肌条,通过二道生理记录仪描记胃肠平滑肌等长收缩或舒张的肌张力变化曲线,计算肌张力变化率。发现当归挥发油对兔离体胃底、胃体、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平滑肌均具有舒张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关系。

2.4.4对主动脉平滑肌的作用:当归挥发油能抑制主动脉平滑肌的收缩。吴国泰等_采用离体平滑肌灌流实验系统,观察当归挥发油对正常兔离体胸主动脉平滑肌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氯化钾(KCl)预收缩的胸主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发现当归挥发油可明显抑制NE、KCl引起的兔离体胸主动脉平滑肌的收缩。

2.5免疫作用APS是当归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郭振军等_用ELISA方法检测APS剌激M9分泌TNF^a及IL~4的情况。发现APS可以阻断MR介导的M9吞噬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另外,APS能上调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的树突状细胞功能。说明APS对非特异性免疫有促进作用。APS及其亚组分能显著促进脾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增加培养的脾细胞中CIM细胞亚群的比率以及剌激小鼠产生特异性IgG类抗体_。说明APS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作用。

2.6抗肿瘤作用APS是当归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体内、外实验研究均显示抗肿瘤活性。

在体内,APS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间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吴素珍等m用SM小鼠模型研究硫酸酯化当归多糖(SPAS)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发现SPAS对SM小鼠的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40、80、160mg/(kg?d)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7.89%、34.69%、39.45%,说明SPAS在体内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

在体外,当归能直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Gao等?发现当归通过降低MMP名、MMP4、TGF-p1、TIMP4和增加TIMP4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研究还发现,APS不仅在体内对大鼠SM肉瘤细胞、白血病细胞、Ehrlich腹水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在体外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入侵和转移_。其亚组分ASP4d能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能诱导这些细胞凋亡,其机制主要是激活了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_。

2.7对脏器的保护作用当归提取物对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当归多糖是防治肺纤维化的有效成分,能改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各项肺功能M1〕。当归补血总苷可抑制TGB^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转化和胶原表达,其抑制胶原表达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金属蛋白酶4的表达来实现的M2)。

当归具有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当归对TNF^、IL-6和bFGF等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关。

APS对不同化学性肝损伤有干预作用,可降低酒精性及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sALT和sAST,减轻肝脏损伤。聂蓉_的研究结果提示,APS可能通过提高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增强肝能量的储备两种途径缓解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毒性,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2.8抗炎镇痛作用当归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作用,能明显提高小鼠对热剌激致痛的痛阈,抑制小鼠对化学剌激致痛的扭体反应。沈建芬等_从细胞及基因水平研究当归^部位的抗炎作用机制,发现A;能抑制PGE:产量、环氧化酶4(COX-2)活性以及COX名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示、抑制PGEi产量可能与抑制C0X4基因的表达有关。2.9其他作用当归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抗衰老、抗银屑病作用,还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B细胞修复和再生有关。

3结语

当归含有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黄酮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广泛,涉及机体多个系统。当归的“补血”作用主要作用于造血系统,通过剌激与造血相关的细胞、分子等来发挥对造血系统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血”的效果。当归的“活血”作用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通过抑制血小板凝聚等作用来达到“活血”的效果。另外,当归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也有作用,并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这些药理学研究结果为当归的临床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当归治疗糖尿病、银屑病等的研究正在深入展开,虽然机理尚未明确,但是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难题终将解决,为糖尿病、银屑病等目前无疗效确切药物的病症找到新的治疗药物。同时,也将扩大当归临床应用的范围,提高当归的药用价值。

兰为民讲解胰岛细胞功能

到中国知网查一下,很多。现在可以建个人图书馆,免费用15天

一型糖尿病中医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1、1型糖尿病的饮食

2、1型糖尿病的症状体征

2.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

2.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1型糖尿病的病理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1、三多一少症状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所以有明显高血糖引起的临床症状。糖尿病人有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或明显消瘦。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同样一型糖尿病也会导致并发症。糖尿病主要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表现为血糖明显升高,尿中出现酮体,血气有酸中毒,严重者昏迷,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2、低血糖。有的一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反应,这个也是一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是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并发症。轻度低血时可有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严重时可昏迷、甚至死亡。慢性疾病。一型糖尿病的危害还表现在,一型糖尿病还会并发一些慢性的疾病。都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脑大血管病变等,此种并发症相当凶险,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多加留意。

1、胰岛素治疗之前,这6例患者中没有1例既往接受过胰岛素治疗,也无针对gad65的自身抗体。胰岛素治疗后,在无任何明显原因情况下,这6例患者的血糖控制急剧恶化,c肽水平快速下降至胰岛素缺乏水平。这6例患者从起始胰岛素治疗到1型糖尿病发生,其平均胰岛素治疗周期为7.7±6.1月。当胰岛相关自身抗体阴性转为阳性时,在某些病例中可观察到胰岛素过敏反应或胰岛素抗体滴度高。

2、该研究提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治疗可能会触发1型糖尿病,而iddm1、iddm2,以及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能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makino教授提醒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如果碰到患者胰岛素在治疗后,血糖控制急剧恶化,应该仔细考虑是否发生了胰岛素触发性1型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

浅谈中医学治疗糖尿病

第一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搜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的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1114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组的有效率、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所有报告了安全性的研究显示中药穴位注射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结论:本系统评价显示中药穴位注射能改善DPN的症状和体征;能改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穴位注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调查研究显示,DPN的发病率高达49%~92%,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或有异常感觉,肌肉无力甚至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由于目前DPN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能起到温经通痹、通经活络、调整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注射有药物和针刺的双重作用。

近年来,国内有较多关于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和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报道。

本研究收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纳入标准

(1)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观察(RCT),不受样本大小、语种或随访时间的限制。

(2)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例来源不限;伴有以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或体征;肌电图检查显示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等常规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不联合使用针对DPN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甲钴胺、B族维生素、甲钴胺联合B族维生素)、中药其他给药途径治疗、针刺治疗。

(4)主要结局指标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痛觉过敏、腱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肌电图检查提示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

次要结局指标指安全性指标,主要为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

1.2排除标准

(1)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2)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疾病;

(3)治疗组联合针对DPN的药物治疗或西药穴位注射的文献;

(4)重复检出或发表的文献;

(5)不能提供有效数据或数据不完整的文献。

1.3文献检索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以中文检索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感觉障碍/穴位注射/水针法等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所有数据库的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至2015年12月。

根据不同的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相结合,同时补充检索所得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

1.4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

利用自制的资料提取表,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有争议时通过讨论解决。

提取的主要资料包括:作者、发表年份、样本例数、治疗与对照措施、操作方法、治疗组注射的中药和穴位、对照组的给药途径、疗程、疗效、结局指标、退出或失访例数、不良反应等。

参考Cochrane协作网偏倚评价工具[5],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任何疑问经讨论后决定,有分歧时,则咨询第3位研究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计算效应量时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及95%CI,计量资料若文献所报道测量工具相同,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分析;对文献测量工具不同,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进行分析。

所有分析均计算95%可信区间(95%CI)。

通过?2检验确定各研究间的异质性。

当P>0.1,I2≤50%时,认为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Model)进行Meta分析;如果P≤0.1,I2≥50%,首先应分析导致异质性的原因,如设计方案、测量方法、用药方法、对照选择等因素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进行亚组分析。

若经这些方法分析处理后,多个同类研究的结果仍然有异质性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Model)合并计算统计量。

若P≤0.1时且无法判断异质来源,则不进行Meta分析,仅进行描述性分析。

2研究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文献4134篇,其中数据库初步检出文献4123篇,其他资源获得文献11篇。

使用EndNoteX7软件去重后获得相关文献3853篇,经阅读文题、摘要初筛后初步纳入971篇文献,其中英文91篇,中文880篇。

剔除系统评价、综述、随机方法错误、非随机对照观察及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894篇。

通过阅读77篇全文,排除西药穴位注射、治疗组联合针对DPN的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重复发表文献62篇,最终纳入文献15篇。

2.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15篇文献中,对照组的干预措施有西药口服、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疗程15~60d不等;评价指标有临床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糖指标。

2.3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Meta分析结果

2.4.1临床总有效率

有15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了比较。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OR=4.27,95%CI(3.12,5.84),P<0.00001]。

2.4.2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MD=3.41,95%CI(2.42,4.40),P<0.00001]。

2.4.3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对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MD=4.56,95%CI(2.08,7.03),P=0.0003]。

2.4.4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组对DPN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MD=5.18,95%CI(3.29,7.06),P<0.00001]。

2.5安全性

有9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情况,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

其他文献未提及不良反应。

3讨论

3.1疗效分析

本系统评价对中药穴位注射治疗DPN症状和体征改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

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穴位注射在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中药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穴位注射对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于中医学“血痹”“痿证”等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是消渴病久病入络引起的内热伤阴耗气、血瘀、痰热、经络痹组,导致患者气血难以濡养四肢。

中药穴位注射既有针刺效应,又有药理作用,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促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调理局部组织代谢,激发经络穴位。

中药穴位注射对DPN疗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中药和选穴两方面,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研究的中药注射液都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丹参,可活血化瘀,养血止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川芎嗪,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液黏稠度;当归、麝香均可行气活血、通筋活络,具有降脂、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细胞聚集、增强局部组织灌流等作用;灯盏细辛可活血舒筋、祛瘀止痛,能有效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

从而改善微循环,改善局部代谢状态;红花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消除由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导致的血管收缩作用;三七可舒经活络、散瘀定痛,有扩展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可补气温阳、益卫固表,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功效。

而所注射的穴位多有补益肝肾、养阴柔筋、通络止痛的作用,达到强筋、壮骨、起痿的目的。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要穴,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阴阳、补益肝肾、养阴柔筋;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筋会,有舒筋通络的作用;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调理大肠经气;丰隆为足阳明络穴,可调理脾经经气,

既可健脾活血,又可化痰祛浊;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调理气血,通经活络;外关为三焦经络穴,联络气血,补益阳气;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调和气血;悬钟为足少阳经经穴、髓会,具有益精填髓、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效;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穴,滋肾阴、强腰膝,

可治疗下肢冷痛、足跟疼痛;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之一,可理气止痛;阿是穴为疾病外在反应点。

针刺这些穴位,能激发经气,疏通经络,通调气血,改善麻木、疼痛等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因此,对DPN患者实施中药穴位注射,在腧穴的刺激基础上再给予中药注射液,既能延长腧穴的治疗作用,又能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

3.2安全性分析

有9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情况,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但未进行详细描述。

其他文献均未提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所有纳入文献均未描述随访情况,不能判断远期毒副作用和安全性。

因而尚不能对中药穴位注射治疗DPN的安全性做出判断。

3.3研究质量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15篇文献随机对照观察,共1114例患者。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研究进展论文

糖尿病与冠心病称之为等危症,是因为两种疾病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血管的病变。从糖尿病来说,长期高血糖,特别是血糖波动过大,对血管的刺激性非常大,将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损伤发生后即会形成破损,就象河道中有了障碍物一样,血液中的脂肪等大分子物质遇障碍物就会沉积下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心脏病来说,是由于心脏大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血流不顺畅导致供血不足,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越重,这种缺血越严重。特别是斑块如果破裂,就会大量的血小板聚集过来形成血栓,血栓堵住心脏大血管就发生了致命的心梗。所以,糖尿病与心脏病有着相同的归宿,对于二者的防治都是要避免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斑块的发生,而从治疗上来说,无论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是药物的治疗,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所以二者联系紧密,需要患者予以同等对待。特别是空腹血糖至少要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要控制在10.0mmol/L以下,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ol/L以下,才有利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另外还可以吃蜂胶控制血糖,蜂胶对于糖尿病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血糖,原理是通过本身的抗炎、免疫、抗氧化的特性,恢复一部分的胰脏功能,使胰岛细胞损伤得到修复,功能有所提高。蜂胶以及其所含的一些物质,对于延迟糖的吸收,以及延迟或者减少餐后血糖的升高,都具有很大的意义。蜂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治疗难点在于蜂胶本身的提纯度比较低,所以在临床上应该谨慎的、合理的使用。蜂胶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还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以及保护肝脏等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作用。【食用量及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2粒,温开水冲服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这是要花钱的

表2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略)表3 运动疗法的禁忌证和限制指征(略)3.3 运动的实施运动疗法泛指把运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是人全身大肌肉群参加的周期性连续性有氧运动。病人只有根据自己的疾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合适的运动强度,以及掌握好运动实施的时间和运动持续时间。见表4。才能获得明显而持久的收益,从而使糖尿病的控制变得易行、经济而且有效。表4 运动单位交换表(略)4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功能的丧失或缺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血糖升高直接影响病情,造成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故必须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根据血糖结果来评估饮食、用药、运动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患者及家属应学会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最好保持空腹血糖<6.1~7.8 mmol/L,餐后血糖<8.0~10.0 mmol/L,并定期做尿液检查,查有无酮体,若血糖监测居高不下或尿酮体持续阳性者,应立即就医。5 评估与展望糖尿病非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做好糖尿病非药物治疗,一方面可以减少糖尿病药物的过多使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减少糖尿病患者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巨大的益处。在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也是当前糖尿病研究的热点之一。参考文献:[1] WHO.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J].Geneva, 1999:1.[2] 钱荣立.糖尿病的代价.1999世界糖尿病日口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6):241.[3] 胡传峰,李立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2,4(4):235.[4] 宋 玲,王爱芹.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2,3(9):84.[5] 李凤英,房 健,王 丽,等.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饮食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62.[6] 许曼音.享受健康人生-糖尿病细说与图解[M].上海:上海文献技术出版社,2002,36:118.[7] 郭晓杰,殷继东,吴翠英.饮食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M].中华实用医学,2002,4(16):61.[8] 黄 莉,蔡筱彦.糖尿病的护理[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50.[9] 王淑英,呼瑞英.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1):32.[10] 张笃香,吕海云,刘爱柱.糖尿病病因及饮食疗法[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5):455.[11] Boule NG,Haddad E, Kenny GP, 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body mas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JAMA,2001,286:1218.[12] Aiello LP, Wong J , Cavallerano JD, et al . Retinopathy. In: Ruderman N, Devlin JT ,Schneider S ,Kriska A ,ed .Handbook of Exercise in diabetes .2nd ed[J]. Alexandria,Va: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2002:401.[13] Ross R , Dagnone D, Jones PJ ,et al . Reduction in obesity and related conmorbid condition after diet-induced weight loss exercise-induced weight loss in men:a randomized . controlled trial[J].Ann Intem Med,2000,133:92.[14] 胡永善,冯光斌,吴毅,等.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1997,12(3):109.[15] Maiorana A, O,Driscoll G , et al .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on vascular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J].J Am Coll Cardiol ,2001,38:860.[16] 吴 毅.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及葡萄糖运载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1998,13(27):45.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容易引起冠心病这一事实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首都医院分析1958~1977年20年里的1000例糖尿病病人,其中380例合并冠心病,占38%,远较我国普查的自然人群中的发生率高;Framingham对年龄在36~62岁的5209人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无论男女,不同年龄组,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都是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经调整年龄,控制血压、吸烟、胆固醇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后,冠心病、血栓型脑梗塞、心血管病总死亡率,均表明男性糖尿病患者二倍于对照组,女性则三倍于对照组。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两性来说,男性具有较强的发病危险,但经年龄调整和控制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后,女性糖尿病患有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明显高于男性,甚至有人报道,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糖尿病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已被公认。多数学者认为,肥胖、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即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这些内容密不可分。肥胖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在某些人群中被削弱,即这些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为了保证血糖的水平正常,胰岛B细胞必须分泌较正常人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但最终又导致了血糖升高、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HDL-c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这无一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胰岛素本身也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口服磺尿类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通过不同途径使血中胰岛素水平提高,这就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硬化血管的病变。此外,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冠心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出现的较迟或被掩盖,更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一部分,特别是神经末梢,当病人的神经末梢受损时,痛阈升高,即使发生了严重的心肌缺血,疼痛也较轻微而不典型,甚至没有心绞痛症状,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高,而且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的并发症也较多,预后较严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地控制血糖,并定期到医院检查心脏,加以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体育锻炼,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蒲黄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论文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与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坏疽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我们在此重点讨论糖尿病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的中医康复疗法。

(一)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往往同时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心脏病。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①休息时心动过速:心率>90次/分,甚至可达130次/分,且心率增加,不受深呼吸、突然起立等影响。②心绞痛:冠心病病人常表现为不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的典型症状,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症状常不典型,在年龄40岁以上病程20年以上的病人中,症状不典型者尤其多见。③无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约有42%可无痛,仅有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甚至仅见疲乏等,预后差,易于漏诊、误诊。④体位性低血压:当病人从卧位起立时,如收缩压下降>20mmHg、舒张压下降>10mmHg,为体位性低血压,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晚期表现。⑤猝死:糖尿病心脏病病人常因各种应激、感染、手术麻醉等,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严重心律紊乱、心源性休克、猝死,其病死率占糖尿病病人病死率的80%,其中53%因合并冠心病而死亡。心肌梗死可能是20%~50%糖尿病病人的死亡原因。所以,糖尿病病人应注意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性心脏病相当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继发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心悸、水肿、胀满、支饮等病证,是消渴病日久,伤阴耗气,气阴两虚以致阴阳俱虚,气滞痰湿痹阻心脉,络脉瘀阻,或阳虚饮聚,或血瘀水停所致。

1.中药康复疗法

(1)消渴病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用药

①痰湿痹阻胸阳

[辨证要点]心胸憋闷,疼痛彻背,形体肥胖,神疲眠差,口干不喜饮,舌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

[治法]化痰除湿,宽胸开痹。

[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②痰热痹阻胸阳

[辨证要点]心胸憋闷,胸痛背沉,心烦失眠,或有干呕,口中黏腻,神疲多梦,大便干结,心下按之则痛,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宽胸开痹。

[方剂]小陷胸汤加味。

③气滞血瘀

[辨证要点]胸闷胸痛,胸胁胀痛,刺痛,疼痛发作与情绪有关,善太息,或有口苦,情志不舒,月经不调,经有血块,舌质紫暗,苔白起沫,脉弦沉。

[治法]理气活血。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味。

④气虚痰阻,气滞血瘀[辨证要点]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脘腹痞胀,二便不调,纳食不香,舌胖暗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或弦滑。

[治法]益气化痰,顺气活血。

[方剂]六君子汤、五磨饮子、香苏散化裁。

⑤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辨证要点]心痛时作,胸闷气短,口干咽燥,疲乏无力,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嫩红有裂纹,少苔或薄白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理气活血。

[方剂]生脉散、香苏散、丹参饮化裁。

(2)消渴病心悸、怔忡的辨证论治①阴虚火旺

[辨证要点]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心中烦躁,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舌质红,舌苔黄,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宁神。

[方剂]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汤、五参丸化裁。

②气阴两虚

[辨证要点]气短乏力,动则心悸气喘,口干咽燥,体虚汗出,舌质暗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数,或脉短,脉三五不调。

[治法]益气养阴,养心宁神。

[方剂]生脉散、升陷汤、易老麦门冬饮子化裁。

③阴阳俱虚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咽干口燥,畏寒肢寒,腰膝酸软,舌淡暗,苔薄白,脉象结代,时快时慢。

[治法]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方剂]炙甘草汤、三甲复脉汤化裁。

(3)消渴病支饮、水肿的辨证论治①心气虚衰,血瘀水停

[辨证要点]心悸气短,胸闷喘逆,不能平卧,脘腹胀满,胁下痞块,肢体浮肿,大便稀溏或便下不爽,舌暗淡,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宁心,活血行水。

[方剂]升陷汤、木防己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四君子汤化裁。

②气阴俱虚,血瘀水停

[辨证要点]心悸气短,咳逆气喘,不得平卧,动则加甚,口干咽燥,尿少浮肿,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象沉细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行水。

[方剂]生脉散、升陷汤、易老麦门冬饮子、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

③阴阳俱虚,血瘀水停

[辨证要点]心悸气短,喘逆喘息,不能平卧,面色黧黑,唇甲紫绀,尿少,肢体浮肿,畏寒肢冷,舌质暗淡有瘀斑,脉象沉细微数。

[治法]益气养阴,温阳活血,通阳利水。

[方剂]生脉散、升陷汤、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防己茯苓汤化裁。

2.其他康复疗法糖尿病性心脏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控制好血压,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控制脂肪饮食,避免情绪激动、过分劳累、饮酒、饱食、受寒等可能诱发心梗的因素。具体饮食原则,首先应控制总热量,限制脂肪摄入量,限制胆固醇摄入量;碳水化合物以高纤维素食物为宜;有饥饿感时,随时可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镁的绿色蔬菜来补充。

食疗方如人参天冬粳米粥、桃仁梗米粥、莪术猪心汤、丹参山楂饮、参叶茶、海带汤等,可以选用。

(二)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的机会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病人。据统计,其发病率为16.4%~18.6%。其中,我国糖尿病病人死于脑血管病变者要远高于欧美各国。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具有以下几方面临床特征:①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②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以缺血性病变多见,尤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多见。③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区的梗塞灶较多,其中以丘脑、脑于、小脑梗塞居多。病人可表现为眩晕,呕吐,共济失调,呆傻等,半身不遂症状可能不典型。④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易反复多次出现。⑤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和预后与高血压密切相关。⑥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病情重,恢复难,预后差,病死率为19%左右,其死亡原因以合并肺部感染为最多,其次为心衰和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相当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继发中风、风眩、仆击、偏枯等病症,《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消瘅、仆击等病皆为富贵人过食厚味所致;金元名医李东垣《兰室秘藏》记载:消渴病人见“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萎弱”;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也指出:“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古今医家在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学认为:消渴病阴虚热结,久治不愈,阴伤的同时,气亦暗耗。气阴两虚,可以致血瘀脉痹,热结又可以灼液为痰,故可致痰瘀痹阻脑络。加以阴虚阳亢,一旦惹动肝风,则可成风痰瘀热互结之症,而使脑窍蔽塞,神机失用,从而出现偏瘫、失语、神昏、口舌歪斜、头痛、眩晕、偏盲等证候。可称为消渴病中风。

具体治疗请参看第十章第一节。

(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其发生率一般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据统计,1型糖尿病有50%的病人死于肾功能衰竭,而2型糖尿病有5%~10%的病人死于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临床上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病人缺少可与糖尿病相鉴别的特异性症状,尿常规化验可以阴性,24h尿蛋白定量可在500礸以下,但尿白蛋白排泄率异常,一般大于20μg/min,此期可见尿多症状,或有腰酸腰痛等,血清肌酐小于132.6祄ol/L(1.5mg/dl),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或增高,超过120ml/min。中期病人为肾功能失代偿期,多有明显的水肿和蛋白尿,小便多泡沫,血清肌酐大于或等于132.6祄ol/L(1.5mg/dl),但不超过442祄ol/(L5mg/dl),内生酐清除率小于80ml/min,而大于20ml/min。晚期病人为尿毒症期,可见水肿、胀满、呕逆、厌食、尿少、大便不调、心悸、气喘、抽搐等多系统症状,普遍存在贫血及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血清肌酐≥442祄ol(/L5.0mg/dl),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20ml/min,此时内科保守治疗很难取效,一般应接受透析和肾移植疗法。

糖尿病肾病相当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尿浊、水肿、胀满、肾劳、关格,与古代所谓“肾消”也有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是消渴病日久不愈病情发展的结果,除重视肾元素亏的体质因素外,还强调情志郁结、饮食失宜、失治误治等。《内经》指出: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意思是消渴病病人哪一脏先天不足,病变发展就容易发生哪一脏合并症,强调发病的内因。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肾病确实皆有肾虚病机。消渴病日久不愈,阴虚热结进一步发展,则成气阴两虚、热结血瘀症。早期,肾气虚,肾精不固,则精微下流;肾气虚,气化不行,则水湿内停,故可出现尿蛋白、水肿表现,为消渴病尿浊、消渴病水肿。病情再进一步发展,气阴两虚进展为气血阴阳俱虚,水湿内停,肾元虚衰,浊毒内留,三焦闭塞,五脏受累,气机逆乱,则可出现胀满、尿少、呕逆不能食、二便不畅危症。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肾劳、消渴病关格范畴。

1.中药康复疗法糖尿病肾病证候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普遍存在肾气不足,同时本虚证可兼有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其中气阴两虚最为多见。标实证有血瘀、气滞、痰湿、热结、湿热、水湿之分,其中以血瘀、热结、痰湿为多见。而糖尿病肾病中晚期肾元虚衰,浊毒内生,普遍存在气血亏虚,本虚证可兼有阴虚、阳虚,甚或气血阴阳俱虚,三者均存在气血之虚。标实证有血瘀、气滞、痰湿、结热、湿热、水湿、浊毒、痰阻、饮停、动风、动血、窍闭之分,病人普遍存在浊毒内留证候。所以,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辨证论治方案当有所区别。根据正虚定证型,以标实定证候的精神,我们把糖尿病肾病早中期分为三型六候,把晚期分为三型十一候。

(1)早中期(消渴病尿浊、消渴病水肿)

1)本虚证三型

①阴虚型(气虚、阴虚证同见)[辨证要点]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困倦,气短自汗,易感,口燥咽干,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午后发热,盗汗,尿频量多,口渴欲饮,舌质淡红,或舌红体瘦,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数。

[治法]滋肾固肾。

[方剂]四君子汤、参芪地黄汤、二至丸、金锁固精丸、清心莲子饮等方化裁。

②阳虚型(气虚、阳虚证同见)[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夜尿频多,或有尿少浮肿,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阳痿早泄,手足背冷凉,大便溏稀,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或灰腻水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益气,固肾培元。

[方剂]四君子汤、济生肾气丸、人参汤、水陆二仙丹、五苓散等方化裁。

③阴阳俱虚型(气虚、阴虚、阳虚证同见)[辨证要点]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冷痛,怕冷怕热,阳痿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或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助阳,固肾培元。

[方剂]黄芪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二仙汤、玄菟丸、五子衍宗丸等方化裁。

2)标实证六候

①血瘀证

[辨证要点]唇舌紫暗,腹腰背手足刺痛,肢体麻木,偏瘫,脉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桃红四物汤、下瘀血汤、丹参饮等方化裁。

②气滞证

[辨证要点]胸脘胀满,纳食不香,情志抑郁,腹满痛得矢气则舒,善太息,舌暗苔起沫,脉弦。

[治法]理气开郁。

[方剂]四逆散、大七气汤、五磨饮子、柴胡疏肝散等方化裁。

③痰湿证

[辨证要点]形体肥胖,神疲喜卧,胸脘满闷,肢体困重,口淡口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除湿。

[方剂]二陈汤、指迷茯苓丸、白金丸等方化裁。

④热结证

[辨证要点]口渴多饮,多食,大便干结,小便频多,喜凉,舌红苔黄干,脉滑数而实。

[治法]清泄结热。

[方剂]三黄丸、黄连解毒汤、增液承气汤、凉膈散等方化裁。

⑤湿热证

[辨证要点]头晕沉重,脘腹痞闷,四肢沉重,口中黏腻,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滑、弦滑。

[治法]清热化湿。

[方剂]三仁汤、四妙散、茵陈蒿汤等方化裁。

⑥水湿证

[辨证要点]面目及肢体浮肿,或小便量少,四肢沉重,舌体胖大有齿痕,苔水滑,脉弦滑,或沉。

[治法]利水除湿。

[方剂]五苓散、五皮饮、导水茯苓汤等方化裁。

(2)晚期(消渴病肾劳、消渴病关格)1)本虚证三型

①阴虚型(气虚、血虚、阴虚同见,兼浊毒内停)[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口燥咽干,乏力体倦,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饮尿频,皮肤瘙痒,灼热干燥,或小腿抽筋,厌食烧心,呕恶吐酸,舌略红瘦,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数。

[治法]益气养血,滋阴补肾。

[方剂]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六味地黄汤、麦味地黄汤、归芍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升降散、三黄丸等方化裁。

②阳虚型(气虚、血虚、阳虚同见,兼浊毒内停)[辨证要点]神疲乏力,体倦懒言,畏寒肢冷,头晕心悸,腰膝冷痛,腹胀喜暖,厌食恶心,呕吐清水,大便稀溏,嗜卧,夜尿频多,小便清长,皮肤湿痒,舌胖大,舌质淡暗,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温阳补肾。

[方剂]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济生肾气丸、人参汤、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等方化裁。

③阴阳俱虚型(气血阴阳俱虚)[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咽干口燥,口中尿味,心烦失眠,腰膝酸冷,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寒,自汗盗汗,夜尿频多,或尿少水肿,厌食,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暗淡有齿痕,舌苔黄或灰腻,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治法]滋阴助阳,益气养血,补肾培元。

[方剂]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大补元煎、大黄甘草饮子等方化裁。

2)标实证十一候

①结热证

[辨证要点]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烦热喜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脉滑有力,或滑数。

[治法]清泄结热。

[方剂]三黄丸、黄连解毒汤、增液承气汤、凉膈散等方化裁。

②湿热证

[辨证要点]头晕沉重,脘腹痞闷、胀满,腰腿酸困,肢体沉重,口中黏腻,大便不爽,小便黄赤,皮肤或外阴瘙痒流水,妇女白带量多色黄,舌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滑。

[治法]清热化湿。

[方剂]三仁汤、四妙散、茵陈蒿汤等方化裁。

③郁热证

[辨证要点]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心烦眠差,恶心欲呕,食欲不振,胸胁苦满,嗳气,舌略红,舌苔略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清解郁热。

[方剂]丹栀逍遥丸、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方化裁。

④痰热证

[辨证要点]头晕头沉,心胸烦闷,咳吐痰黄,失眠多梦,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

[方剂]小陷胸汤、黄连温胆汤等方化裁。

⑤气滞证

[辨证要点]情志抑郁,胸胁脘腹胀满,嗳气,善太息,腹满痛得矢气则舒,舌暗苔起沫,脉弦。

[治法]理气开郁。

[方剂]四逆散、大七气汤、五磨饮子、柴胡疏肝散等方化裁。

⑥血瘀证

[辨证要点]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肢体麻痛,或偏瘫,肌肤甲错,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方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方化裁。

⑦痰湿证

[辨证要点]胸闷脘痞,咳吐痰多,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头晕头沉,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除湿。

[方剂]二陈汤、指迷茯苓丸、白金丸等方化裁。

⑧风阳证

[辨证要点]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耳鸣耳聋,颈项强痛,甚则肢体抽搐、震颤,舌红,脉弦。

[治法]潜阳熄风。

[方剂]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等方化裁。

⑨痰饮证

[辨证要点]背部恶寒,咳逆倚息不得卧,或胸膺部饱满,咳嗽引痛,或心下痞坚,腹胀叩之有水声,肠鸣,舌苔水滑,脉沉弦,或弦滑。

[治法]通阳化饮。

[方剂]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木防己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方化裁。

⑩水湿证

[辨证要点]面目及肢体浮肿,或小便量少,四肢沉重,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水滑,脉滑。

[治法]利水除湿。

[方剂]五苓散、五皮饮、导水茯苓汤等方化裁。

■湿浊证[辨证要点]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有尿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湿泄浊。

[方剂]大黄甘草汤、升降散、萆薢分清饮等方化裁。

应该指出的是,糖尿病辨证多本虚标实,常见本虚证一证,同时兼见标实证一证或者多证。临床上应该重视处理好本虚证与标实证的关系。

2.食疗康复疗法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优质低蛋白饮食。应限制蛋白质总摄入量,适当补充优质蛋白。禁食豆制品,适当限制主食,适当补充牛奶、鸡蛋白等优质蛋白。②适当补充热量,低脂饮食。低脂饮食,口味清淡,适当多吃粉丝、粉皮、土豆、山药等含淀粉量高的食物。③低磷高钙饮食。禁食动物内脏、干果等含磷高的食物。④高纤维素饮食。多吃粗粮、玉米面、魔芋等。总之,每日蛋白质总量应少于基础热量的20%。中期,则应完全禁食豆类食品,使优质蛋白摄入量多于总蛋白质摄入的1/2。每日总热量按体力活动强度、标准体重计算,参考体形决定,其中蛋白质30~45g,脂肪35~40g,可多给一些碳水化合物。血糖升高时,则加大降糖药胰岛素用量。晚期饮食,蛋白质分配应掌握在20~30g,蛋白质应以牛奶、鸡蛋白为主,植物蛋白尽量减少。

3.其他康复疗法(1)心理调摄方面:早期病人应了解病情的严重性,以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应坚信只要经合理治疗,病情进展就可能被遏制。中期病人应了解肾功能已失掉了代偿的事实,过饥、过饱、过劳、过多食用豆制品、用肾毒性药物、合并感染等,均可加重肾脏负担,应提高合理调治的自觉性。晚期病人,应解除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不要迷信什么“神方”、“神术”、“秘方”、“验方”,主动接受规律治疗。

(2)运动锻炼方面:早期可进行轻体力活动,但应避免过劳。一些活动如慢跑、太极拳、老年迪斯科等都是不错的。中晚期病人,则应增加卧床时间。卧床以仰卧为优,仰卧可使人全身放松,使肾脏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有利康复。

(3)推拿:可减轻病人症状。大便秘结者,可点按肚脐两侧天枢穴,或让病人自行腹部推拿,方法是双手掌相叠,绕脐顺时针推拿36周,然后再逆时针推拿36周,每日早晚各一次,以加强胃肠蠕动功能。女性病人,情志抑郁,有腹部胀满,小腹冷凉、疼痛,或上半身热、下半身凉者,可点按中脘穴,使气机调畅,阴阳交济之路通达。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眼病临床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其中前者发病人数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35.6%~63.5%,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对人类危害极大。该病早期可仅有视物模糊,日久则会致病情不断进展,直至目盲。我国眼底病学组织根据眼底视网膜及其血管改变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两型共6期:①单纯型。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合并有小出血点。(+)为较少,易数;(++)为较多,不易数。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斑。(+)为较少,易数;(++)为较多,不易数。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斑。

(+)为较少,易数;(++)为较多,不易数。②增殖型。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合并玻璃体出血。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现视网膜脱离。因此,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视力降低,就应及早接受眼底检查,并接受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学的内障眼病,是消渴病继发的视瞻昏渺。早在《宣明方论》一书中,金代刘河间就曾明确指出消渴病可变生“雀目与内障”,属于消渴病继发的内障眼病、视瞻昏渺(消渴病视瞻昏渺)。其发病机理与消渴病阴虚燥热、精血受伤及血络瘀阻有关。临床观察所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少阴体质和厥阴、少阳体质的病人为多发,可能与少阴体质者肾阴不足,肝木失养,目窍失于濡润;厥阴体质者阴虚阳亢,肝火上扰;少阳体质者,肝气郁结,易于化火上熏目窍有关。至于血络瘀阻病机的形成较为复杂:①阴虚津少,无以载血畅行致瘀;②肝郁气滞,气滞血瘀;③气阴不足,气虚无以帅血致瘀;④阴损及阳,寒凝血瘀;⑤久病入络致瘀。糖尿病眼底病变血络瘀阻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以上诸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1.中药康复疗法

(1)阴虚血热,络脉瘀阻[辨证要点]单纯型Ⅰ期病人,眼底可见微血管瘤、出血点或出血斑。伴有口干多饮,多食多尿,大便干结,舌暗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活血。

[方剂]增液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等方化裁。

(2)气阴两虚,络脉瘀结

[辨证要点]常为单纯型Ⅱ、Ⅲ期及增殖型早期病人。眼底除微血管瘤、出血外,或可见硬性渗出或絮状渗出,或有新生血管。可伴见口干咽燥,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暗红,或暗淡,苔少,脉沉细或数。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软坚。

[方剂]生脉散、杞菊地黄汤、石斛夜光丸、消瘰丸、白术泽泻汤等方化裁。

(3)阴阳两虚,络脉瘀结

[辨证要点]多见于增殖型病人,除单纯型病变外,尚可见新生血管、视网膜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机化物,甚至视网膜脱离。可伴见畏寒肢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肢体浮肿,舌胖大,质淡暗,脉沉细弱。

[治法]育阳助阳,活血软坚。

[方剂]金匮肾气丸、五子补肾丸、消瘰丸等方化裁。

应该指出的是:临床具体用药还必须参考眼底检查的结果,进行微观辨证。见眼底出血久不吸收,则用三七、丹参;见眼底新鲜出血,则用丹皮、槐米、生蒲黄、黄芩、三七、大黄等;絮状渗出,则用车前子、坤草、泽泻;硬性渗出,则用海藻、昆布、浙贝、牡蛎、山楂;眼底出血后机化的物质或陈旧性玻璃体出血,则用海藻、浙贝、山楂,甚至三棱、莪术。另外,“目病多郁”、“肝开窍于目”,治疗糖尿病眼病应重视疏肝解郁。慈航糖宁明目方(柴胡、白芍、茺蔚子、浙贝等)治疗效果较好,确可提高视力,改善病人眼底病变。

2.其他康复疗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食疗康复方面,可服食桑叶黑芝麻粥,或饮用荷叶茶、枸杞子茶、菊花茶;伴有高血压者,还可取苦丁茶泡水频饮,或饮用决明子首乌茶、槐花茶等。同时,应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忌大怒,忌抑郁,应嘱病人主动回归自然,广交朋友,放松情绪,正视现实,调整心态。

另外,应嘱糖尿病眼病病人长期坚持做眼保健操,揉按太阳穴、攒竹穴、睛明穴、四白穴,点揉风池穴、外关穴,对保护视力皆有一定作用。

这是要花钱的

中医上讲肝开窍于目,暴怒伤肝,肝郁会导致眼睛功能不好,容易出现眼胀、眼痛、视力模糊下降、玻璃体混浊、眼底黄斑病变、眼底出血等,症状由轻逐渐加重,有可能会导致眼睛功能越来越差,甚则失明。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胰岛素功能逐渐降低,胰岛素的抵抗逐渐增加,所以会对外周微循环损害越来越大。在治疗眼底出血时,大夫通过中药方剂辨证治疗常用的临床治疗药物中,有一个特点,就是重用生蒲黄。 蒲黄是一种草药,夏季将蒲棒上的黄色花粉收集晒干,储存。用于眼底出血的,在治疗眼底出血时用的一定是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具有止血的作用,如果用炒蒲黄,则起到反作用。当病情稳定后的后续调理,可以在汤药中加用生三七粉,也可以加丹参,川芎等中药配合一起针对治疗。 蒲黄这个药是止血很常用的药,在咱们国家的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也是记载它用于治疗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还可以消瘀血。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蒲黄这个药有抗血栓形成、止血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抗脑缺血的作用,还有调脂、镇痛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有收缩子宫和抗炎等作用。 生蒲黄做成蒲黄炭来使用,主要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用于治疗吐血、鼻子出血、咯血、女性崩漏、外伤出血等等。炮制成蒲黄炭以后,止血的效果就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所以说在临床上有很广泛的应用,在各个方剂和中成药中都有应用,比如像经典的名方蒲黄丸,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蒲黄,功能主治就是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温馨提示: 在出现眼底出血时,有可能是身体其他出血的先兆,建议及时就医。

这都行。。。。。

糖尿病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1]程益春,赵泉霖.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A].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1999:4.[2]程益春,赵泉霖.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医治疗[A].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1999:3.[3]程益春.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A].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1999:1.[4]程益春,尹义辉. 糖尿病运动疗法[A].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1999:5.[5]程益春,赵泉霖.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A].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1999:4.[6]程益春,尹义辉. 天虫雄宝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1996:3.[7]程益春. 奇可力胶囊治疗糖尿病42例[A].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新进展——首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1994:2.[8]程益春,钱秋海,毛淳,尹义辉,夏丽英. 益气健脾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01:21-27+72.[9]程益春,赵泉霖,尹义辉. 糖肾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1996,05:202-204.[10]程益春,陈金锭,冯建华,郭宝荣. 消渴平片治疗糖尿病333例临床总结[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03:7-11.

这都行。。。。。

1、检查方面:如空腹血糖,是最后一口饭到采血8--12小时,但现在检查的一般超过了13个小时;如糖耐量试验,只有空腹血糖6、1--7、0时或餐后血糖7、8--11、0时,才有必要做,但现在动不动就做也不怕出危。 2、病因方面:胰岛素的产量、质量、分泌、结合、受体、抗体,那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血糖过高,就应对症用药逐步地消除那方面的原因。 3、治疗方面:在平稳血糖的同时一方面要注意疏通胰脏微循环,确保胰脏的供血供氧;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在长期用药时对胃、肝肾施使保护。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

浅谈中医学治疗糖尿病

第一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搜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的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1114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组的有效率、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所有报告了安全性的研究显示中药穴位注射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结论:本系统评价显示中药穴位注射能改善DPN的症状和体征;能改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穴位注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调查研究显示,DPN的发病率高达49%~92%,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或有异常感觉,肌肉无力甚至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由于目前DPN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能起到温经通痹、通经活络、调整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注射有药物和针刺的双重作用。

近年来,国内有较多关于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和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报道。

本研究收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纳入标准

(1)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观察(RCT),不受样本大小、语种或随访时间的限制。

(2)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例来源不限;伴有以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或体征;肌电图检查显示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等常规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不联合使用针对DPN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甲钴胺、B族维生素、甲钴胺联合B族维生素)、中药其他给药途径治疗、针刺治疗。

(4)主要结局指标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痛觉过敏、腱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肌电图检查提示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

次要结局指标指安全性指标,主要为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

1.2排除标准

(1)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2)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疾病;

(3)治疗组联合针对DPN的药物治疗或西药穴位注射的文献;

(4)重复检出或发表的文献;

(5)不能提供有效数据或数据不完整的文献。

1.3文献检索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以中文检索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感觉障碍/穴位注射/水针法等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所有数据库的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至2015年12月。

根据不同的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相结合,同时补充检索所得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

1.4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

利用自制的资料提取表,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有争议时通过讨论解决。

提取的主要资料包括:作者、发表年份、样本例数、治疗与对照措施、操作方法、治疗组注射的中药和穴位、对照组的给药途径、疗程、疗效、结局指标、退出或失访例数、不良反应等。

参考Cochrane协作网偏倚评价工具[5],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任何疑问经讨论后决定,有分歧时,则咨询第3位研究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计算效应量时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及95%CI,计量资料若文献所报道测量工具相同,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分析;对文献测量工具不同,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进行分析。

所有分析均计算95%可信区间(95%CI)。

通过?2检验确定各研究间的异质性。

当P>0.1,I2≤50%时,认为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Model)进行Meta分析;如果P≤0.1,I2≥50%,首先应分析导致异质性的原因,如设计方案、测量方法、用药方法、对照选择等因素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进行亚组分析。

若经这些方法分析处理后,多个同类研究的结果仍然有异质性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Model)合并计算统计量。

若P≤0.1时且无法判断异质来源,则不进行Meta分析,仅进行描述性分析。

2研究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文献4134篇,其中数据库初步检出文献4123篇,其他资源获得文献11篇。

使用EndNoteX7软件去重后获得相关文献3853篇,经阅读文题、摘要初筛后初步纳入971篇文献,其中英文91篇,中文880篇。

剔除系统评价、综述、随机方法错误、非随机对照观察及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894篇。

通过阅读77篇全文,排除西药穴位注射、治疗组联合针对DPN的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重复发表文献62篇,最终纳入文献15篇。

2.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15篇文献中,对照组的干预措施有西药口服、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疗程15~60d不等;评价指标有临床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糖指标。

2.3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Meta分析结果

2.4.1临床总有效率

有15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了比较。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OR=4.27,95%CI(3.12,5.84),P<0.00001]。

2.4.2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MD=3.41,95%CI(2.42,4.40),P<0.00001]。

2.4.3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对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MD=4.56,95%CI(2.08,7.03),P=0.0003]。

2.4.4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组对DPN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MD=5.18,95%CI(3.29,7.06),P<0.00001]。

2.5安全性

有9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情况,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

其他文献未提及不良反应。

3讨论

3.1疗效分析

本系统评价对中药穴位注射治疗DPN症状和体征改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

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穴位注射在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中药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穴位注射对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于中医学“血痹”“痿证”等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是消渴病久病入络引起的内热伤阴耗气、血瘀、痰热、经络痹组,导致患者气血难以濡养四肢。

中药穴位注射既有针刺效应,又有药理作用,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促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调理局部组织代谢,激发经络穴位。

中药穴位注射对DPN疗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中药和选穴两方面,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研究的中药注射液都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丹参,可活血化瘀,养血止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川芎嗪,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液黏稠度;当归、麝香均可行气活血、通筋活络,具有降脂、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细胞聚集、增强局部组织灌流等作用;灯盏细辛可活血舒筋、祛瘀止痛,能有效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

从而改善微循环,改善局部代谢状态;红花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消除由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导致的血管收缩作用;三七可舒经活络、散瘀定痛,有扩展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可补气温阳、益卫固表,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功效。

而所注射的穴位多有补益肝肾、养阴柔筋、通络止痛的作用,达到强筋、壮骨、起痿的目的。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要穴,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阴阳、补益肝肾、养阴柔筋;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筋会,有舒筋通络的作用;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调理大肠经气;丰隆为足阳明络穴,可调理脾经经气,

既可健脾活血,又可化痰祛浊;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调理气血,通经活络;外关为三焦经络穴,联络气血,补益阳气;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调和气血;悬钟为足少阳经经穴、髓会,具有益精填髓、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效;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穴,滋肾阴、强腰膝,

可治疗下肢冷痛、足跟疼痛;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之一,可理气止痛;阿是穴为疾病外在反应点。

针刺这些穴位,能激发经气,疏通经络,通调气血,改善麻木、疼痛等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因此,对DPN患者实施中药穴位注射,在腧穴的刺激基础上再给予中药注射液,既能延长腧穴的治疗作用,又能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

3.2安全性分析

有9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情况,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但未进行详细描述。

其他文献均未提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所有纳入文献均未描述随访情况,不能判断远期毒副作用和安全性。

因而尚不能对中药穴位注射治疗DPN的安全性做出判断。

3.3研究质量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15篇文献随机对照观察,共1114例患者。

  • 索引序列
  • 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进展论文
  • 一型糖尿病中医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研究进展论文
  • 蒲黄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论文
  • 糖尿病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