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苍中心幼儿园 丁 颖[内容提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安全 、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融洽的。只有在宽松、安全、愉悦、合作的气氛中,幼儿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和尊重,使他们有安全感,才能在心里上轻松、快乐,才能建立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极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关键词]师有关系 平等 热爱 尊重 理解 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是表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而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又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他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 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的生活,学习 、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相反 一、教师要热爱幼儿 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人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如何,都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应理智的爱每个幼儿。从小,幼儿就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当幼儿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他们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恐慌。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教师要对幼儿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大声训斥。像刚入园的幼儿,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会哭闹好长时间。此时,教师应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他(她)擦擦眼泪,甚至将他们抱在怀里,和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慢慢的幼儿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消除了,他们会很自然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比如我们班在托班时有位幼儿胆子小,特别怕警车的声音,开始我并没注意到还以为想妈妈了,也没有去特别的照顾他。可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让小朋友听这个音乐,本来好好的他忽然大哭起来,这时我才知道他怕这个音乐声,于是我把他抱起来问:你是不是不新欢听这个音乐啊?他抽泣着回答:妈妈说我如果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来抓我,我很听话,我不要警察叔叔来。原来是被父母吓怕了,我就和他说:这个只是声音,不是真的警车来了,再说警察叔叔不抓小孩的,他只抓坏蛋。他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止住了哭声。以后我只要放这个音乐就会让他来到我身边,而他也渐渐的不那么怕这个音乐了,胆子也大了很多,也很喜欢和老师说着说那的。教师不仅仅要爱孩子还要公平的爱孩子,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的影响,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所不同,所以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此时,如果我们对幼儿的爱不公平,只偏爱那些聪明漂亮或听话的孩子,那么那些相貌平平、智力平平的幼儿就会感到自卑,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关心,从此使每个幼儿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 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幼儿就会感到亲切,便会产生安全、温暖之感。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沐浴于甘露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只有在交往时,良好的师幼关系才能培养起来。 二、教师要尊重孩子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差,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规行为。在幼儿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不要训斥幼儿。教师应该明白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孩子的 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教师悄悄地说不要告诉别的老师。比如:我们班有位小朋友经常在睡觉时把小便解在床上,一开始我为了提醒他注意都会当着小朋友面说他,小朋友就会笑他,他自己也很不好意思,睡觉时也就特别小心,总不让自己睡着。后来又有一次小便拉在床上,我想了想就没有当着别人面和他说,而是悄悄的和他说,叫他睡前别喝太多的水,并且帮他的裤子换了,他看着我笑了笑说:老师,我做梦已经起来了啊,怎么又会拉在床上,以后睡觉前我不喝水了。而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也不要总把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如果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幼儿就会没有了自我,情感、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操纵中也会被被压抑着,教育活动的效果肯定不佳。因此,在组织各种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独立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教师要理解孩子 学龄前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 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在幼儿园里有的小朋友就是喜欢这里跑那里跑,会去攻击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批评了他,他会马上认错,但过一会就会忘的一干二净。面对这样成天闯祸的孩子,教师肯定会批评他们,可是我们要适当的批评幼儿,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我们每个幼儿的天赋、爱好都不同,教师必须注意,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进步,教师应注意关注幼儿的点滴进步,并予以肯定,幼儿就会感到自己是被教师关心的,从而进一步引发幼儿学习的动机,便能够放松愉快 、自信地去学习,也加深了师幼之间的关系。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技能 教师要吸引幼儿,不能仅仅靠微笑、平等尊重和理解,还要能把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教师组织要具有探究性,能够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这样幼儿才能深深地陶醉在里面,并会向教师询问许多问题。而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应认真听,回答问题时要耐心机智,千万不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理不睬,甚至感到厌烦。这样,良好的师幼关系并能逐渐培养起来。 我们知道幼儿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的观察、模仿、尝试、操作。教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师幼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幼儿教育的方式,反映着教师以何种身份面对幼儿,体现着幼儿的主体性是否受到了尊重。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只是表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和谐、良好,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与幼儿之间在经验、信息、情感、认识等方面的意义分享。要建立良好师幼关系,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且从与幼儿的交往或互动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幼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良好的师幼关系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1.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论文如下:
在师幼交往中,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全身心的接纳、理解每一个孩子,更应该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在和孩子们的教学互动当中,也应该保持公正平等的态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小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于事物与情感方面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孩子们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或是行为。在教学方面,要懂得鼓励孩子去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同时,去适当地引导他们向良好的社会行为方面发展。
幼儿教学当中,良好的师幼关系,往往能够使得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愉快,也更加有益于孩子们各项行为与能力的积极发展。作为老师也应该主动地、努力地、积极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样才有利于理解孩子、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1、奠定良好师幼关系的情感基础。
儿童走向熟悉的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去幼儿园,这是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因此,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幼儿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消除分离焦虑,拉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距离。
分离焦虑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行为。儿童不适应集体生活则可能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争抢玩具等。这些都是儿童面对陌生环境的自然反应,教师应理解和接纳儿童的这些表现,不能把这些表现看作是儿童的行为“问题”,或毫不关心,让儿童“自然适应”。
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儿童,和声细语地与儿童说话,并伴随身体的抚摸和拥抱。对儿童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威胁。同时,教师对儿童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大及时强化。教师的关心、爱抚会使儿童感到有安全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儿童能够从感情上接纳教师。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儿童交往。
教育是儿童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教师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儿童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力图从儿童的角度体验他们对人、对物、对事的感受。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不要对儿童发号施令、强制幼儿服从。
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儿童的不服从行为,不能因为儿童做错事而恶意批评、训斥幼儿,甚至讽刺、挖苦、羞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要经常使用协商、建议的口吻与幼儿谈话,教师的表情、语气、姿态、动作应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与信任,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儿童能从教师和同伴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3、教师应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的言语和发出的信息要简明易懂,以适合儿童理解的方式,使儿童明白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调等非言语的方式传达对儿童的爱、关怀、支持和鼓励。在师幼交往中,教师应尊重儿童主动沟通的需要和愿望。
教师不仅要自己说,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儿童说,理解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并注意对儿童发起的交往行为做出及时、适宜的反应。同时,教师要给予儿童表达的机会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
特别是当儿童情绪不佳、犯错误或有着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时,教师应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和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理由与见解。在这些情境中,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最有利于彼此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建立。4、对儿童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当教师真正关注儿童和儿童的活动时,他就会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儿童的需要和愿望、儿童的情绪情感状态及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与话题,就能够做到不仅身体在场,而且心灵上贴近儿童,心理上参与到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去。
这时教师对于儿童及儿童活动的关注和兴趣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表现(手势、面部表情、语言等)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为儿童所感受,从而为积极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5、宽容对待儿童的过失。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犯错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以这种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儿童的错误,教师就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儿童分析错误的原因,儿童也就能更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同时,由教师的理解所引发的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也有助于师幼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但是,理解与宽容并不意味着放任或放纵。创建和谐的师幼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教师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还应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适宜的正面指导和帮助,使儿童能在改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要想做好幼教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更要重视与幼儿关系的培养与建立。只有这样,才能使幼教工作顺利展开,使幼儿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幼儿教师要用纯真、无私的爱心,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关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和恐慌,情绪不稳定,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其能否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对幼儿多一些爱心,多一分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要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使他们很自然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
1教学方法有 口授法 谈话法 归纳法 自主探索法 2 前两种适用于集体、班级授课制当中;后两种适用于分组活动、区角活动中 3幼儿教学 不仅仅是教 是引导的过程;幼儿的学 是通过操作获取资讯的过程 4 教师需要通过幼儿无意识学习 帮助幼儿建立有意识学习。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她们主要以女性教育者为主,负责教育学龄前儿童也就是幼儿。幼儿教师主要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援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援、帮助家长 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互动交流是非常的重要。但是幼儿教师当前比较关注同时觉得棘手的问题是家长的理解和沟通,不仅是教师和家长双方积极 互动的前提,也是影响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家园合作出现的“流于形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与“理解与沟通”出现障 碍密不可分的。以下是自己在与家长沟通时的一些体会,与同仁交流,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沟通更有效。 一、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障碍的原因 1.家长与教师教育幼儿的理念存在分歧。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 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是,有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不同,认为掏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应该多学知识,多识字, 多做算术题,不能只玩“游戏”,问孩子“学什么了?”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不满意,并不了解寓教于乐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征。有些家长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 迥然不同,倾向于专制教育,强迫孩子服从。而教师讲究的是耐心说服的教育方法。因为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别的小 朋友打你,你就打他;而教师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这些显然与教师的教育是矛盾的,这些分歧也妨碍对幼儿的教育。 2.家长与教师的地位 不同造成的分歧。每个家长的地位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性格兴趣不同,因而对幼儿园或孩子的教育也有不同的期望、态度和观点。比如有的家长认 为家园合作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非常重视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教师的积极沟通中,保持家园的密切配合。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 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情,他们很少与教师主动沟通,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把孩子的教育全盘托付给教师。 3.家长与教师缺少沟通的时间和机会。 家长与幼儿园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同步的。早上教师忙于接待幼儿,家长则忙于上班,他们很难有交流的机会。有些家长每次送幼儿来园,都想跟老师谈谈孩子的情 况,可是教师忙于接待孩子,家长又不忍心打扰教师,索性把问题先搁著。下午放学,教师又忙着送幼儿离园,哪有时间静心去交流孩子的情况,这就像两条不能交 汇的平行线。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确实教师与家长沟通起来会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必须寻找化解这些障碍的有效策略,架设教师与家长顺利沟通的桥梁。 二、化解家长与班级互动中的矛盾 1.教师要善于聆听,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并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在聆听家长谈话的同时,要有策略地向家长描述孩 子的行为,并巧妙地提出意见或建议。在描述孩子的行为时,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是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 意见或建议。如在与某一家长的交谈中,我首先肯定了孩子的优点,得到家长的认同后,再告诉孩子的不足,从而把家长的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并 巧妙地提出建议。 2.与家长沟通时要营造宽松的气氛,与家长平等相处。全班几十个孩子的家长性格不一,文化层次的不同,他们与教师交谈的方 式、语气等肯定也存在差异。当遇到有些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家长,当他们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为及规律的观点和要求时,教师要先让家长把话说完,发完脾气和 牢骚,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援。 3.传播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是我们幼儿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是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一 环,我们要努力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但是,不能说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就是绝对的真理,我们教师也应再探索、再学习。这个摸索的过程很需要家长的支援,他们 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育经验,这些教育资源对于我们都是弥足珍贵的。同样,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指导,把我们掌握的最基本,最 实际的教育理念同家长一起分享。 三、开展多种的合作活动,促进家园互动 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加强家园双方 的沟通,增加家园互相了解的透明度,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家长开放日、运动会、联欢会、郊游等各种亲子活动,让家长通过参观、观摩,直接具体的了解幼儿 园、了解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了解幼儿在班里各种活动中的能力,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家园教育的互 动。如:每年开学初召开新入园幼儿家长会,三八举行“庆三八赞妈妈”活动,五一举行“亲子齐运动 快乐迎五一”家园、社群、亲子运动会,端午节大班幼儿“远足夏游“活动等等,这些幼儿和家长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家长与幼儿合作完成教育活动过程中,体验活 动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沟通是建立和谐、密切的家园合作关系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班级管理质 量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沟通手段,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创设沟通的桥梁,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 和合作,才能双方消除障碍、互通情报、互递资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好教育、培养幼儿的任务。
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一对应的,有老师教就有学生学[没有老师就谈不上学生],所以幼儿教师教幼儿园的孩子就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准备色彩不同、大小适宜、形状各异的肥皂,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洗手活动 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指导其有效洗手 帮助和指导每个幼儿将袖子捥至胳膊肘处,防止溅溼衣袖 指导幼儿轻轻开启水龙头调至合适的位置,保持水流柔和 参与幼儿的洗手活动,和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增强幼儿洗手活动的 趣味性 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洗手过程,对搓洗不仔细,冲洗不干净等行为,教师要耐心地给予 动作示范和语言提示 帮助幼儿洗完手后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双手,将衣袖放下,整理平整,秋冬季节还要帮助 幼儿涂抹护手霜 幼儿盥洗结束后,及时用干拖把擦干地面上的水,等最后一个幼儿洗完手后再离开盥洗 室 运用竖大拇指、亲抱幼儿等方法,及时鼓励幼儿洗手过程中的良好表现 进餐前、便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都要及时帮助或指导幼儿洗干净双手 中、大班幼儿 教育幼儿懂得洗手对身体的好处,便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提醒幼儿分组进行洗手活动,保持盥洗室安静有序 提醒幼儿用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针对幼儿洗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挽袖子潦草 从事、搓洗不仔细等,及时给与指导 教育幼儿节约用水,能控制水流的大小,洗完手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三下,用毛巾擦干 手上的水迹,防止溅溼地板而滑到摔伤 关注幼儿的洗手过程,发现有打闹、玩水等情况,及时给予提醒和引导 采用语言鼓励、同伴示范、环境暗示等方式,及时鼓励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进步表现, 促进幼儿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 漱口环节 托、小班幼儿 组织幼儿餐后轻轻走进盥洗室,取出自己的口杯漱口,帮助托班幼儿接好半杯漱口水, 指导小班幼儿自己接漱口水 通过有趣的漱口儿歌引导幼儿用鼓漱发进行漱口,提醒幼儿将漱口水含在嘴里鼓漱3~5 次,在轻轻吐进水池中,不要把水咽进肚中 提醒幼儿漱完口后把自己的口杯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关注每个幼儿的漱口情况,及时给与个别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漱口习惯 中、大班幼儿 教育幼儿懂得漱口能清洁口腔,保护牙齿,鼓励幼儿坚持饭后漱口 引导幼儿餐后自己接水,安静有序地漱口,对玩水、打闹、说笑、拥挤的幼儿及时给予 提醒和引导 关注幼儿的漱口过程,提醒幼儿按照鼓漱法正确漱口,至少鼓漱三次,发现漱口方法不 正确的幼儿,及时耐心地给予语言和动作提示 采用榜样示范,值日小班长等形式及时鼓励幼儿的进步表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漱口 习惯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时刻关注幼儿,了解幼儿需求,纠正幼儿不良习惯。 3、对好的行为及时表扬。 4、成人做好榜样和示范作用。 5、该说“不”的时候坚决不能迟疑。
确实,良好的师幼关系对于幼儿园来说,其重要性无需多说。或者说,良好的师幼关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一所幼儿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都知道,一流的大学里一定有大师。同理,一所领先的幼儿园也有要一批优秀的幼儿教师。现在的大多幼儿园,硬体条件都差不多,想要做出品牌,老师好才是核心竞争力。高学历不一定是好老师,经验多也不一定是好老师,好老师的必备前提一定是“懂孩子”。懂孩子其实就是共情孩子、接纳孩子、尊重孩子。
不少机构的市场调研发现,越领先的幼儿园越注重对老师共情能力的培养!老师共情能力提升后,会带来三方面的变化:
1)教师更深层地了解家长需求——与家长沟通更顺畅有效——家长体验到理解与尊重,对教师更支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投入,更用心——家园关系更和谐
2)教师更懂孩子、更接纳孩子——孩子体会爱和尊重后,更积极主动完善自我——孩子共情能力提升,更融洽地与教师、同伴互动——师幼关系更和谐
3)教师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绪,能有效释放工作压力 —— 能够换位思考,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工作 —— 更积极地投入工作,职业幸福感提升——远离师德问题——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及声望都极大提升
但是,在目前幼儿教育现状中,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如教师压力过大频现师德事件,教师不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懂孩子、不能与幼儿有效互动,家园共育缺失,社会情感领域教育处于边缘化和被忽视地位。
“共情陪伴”的核心优势,就是能够帮助幼儿教师熟悉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掌握提升幼儿心理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具体方法,提升教师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高的教师能够真正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后,他们更容易对自己产生认同,也会更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更好地处理人-己关系,从而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在良好的师幼关系中,教师是陪伴者、观察者、引导者,他们能够在和幼儿相处中,帮助幼儿促进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相反,如果师幼关系紧张、感情冷漠、互不关心,那么幼儿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牴触情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育成功更是无从谈起。
万苍中心幼儿园 丁 颖[内容提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安全 、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融洽的。只有在宽松、安全、愉悦、合作的气氛中,幼儿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和尊重,使他们有安全感,才能在心里上轻松、快乐,才能建立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极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关键词]师有关系 平等 热爱 尊重 理解 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是表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而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又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他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 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的生活,学习 、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相反 一、教师要热爱幼儿 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人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如何,都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应理智的爱每个幼儿。从小,幼儿就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当幼儿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他们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恐慌。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教师要对幼儿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大声训斥。像刚入园的幼儿,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会哭闹好长时间。此时,教师应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他(她)擦擦眼泪,甚至将他们抱在怀里,和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慢慢的幼儿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消除了,他们会很自然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比如我们班在托班时有位幼儿胆子小,特别怕警车的声音,开始我并没注意到还以为想妈妈了,也没有去特别的照顾他。可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让小朋友听这个音乐,本来好好的他忽然大哭起来,这时我才知道他怕这个音乐声,于是我把他抱起来问:你是不是不新欢听这个音乐啊?他抽泣着回答:妈妈说我如果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来抓我,我很听话,我不要警察叔叔来。原来是被父母吓怕了,我就和他说:这个只是声音,不是真的警车来了,再说警察叔叔不抓小孩的,他只抓坏蛋。他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止住了哭声。以后我只要放这个音乐就会让他来到我身边,而他也渐渐的不那么怕这个音乐了,胆子也大了很多,也很喜欢和老师说着说那的。教师不仅仅要爱孩子还要公平的爱孩子,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的影响,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所不同,所以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此时,如果我们对幼儿的爱不公平,只偏爱那些聪明漂亮或听话的孩子,那么那些相貌平平、智力平平的幼儿就会感到自卑,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关心,从此使每个幼儿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 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幼儿就会感到亲切,便会产生安全、温暖之感。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沐浴于甘露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只有在交往时,良好的师幼关系才能培养起来。 二、教师要尊重孩子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差,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规行为。在幼儿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不要训斥幼儿。教师应该明白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孩子的 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教师悄悄地说不要告诉别的老师。比如:我们班有位小朋友经常在睡觉时把小便解在床上,一开始我为了提醒他注意都会当着小朋友面说他,小朋友就会笑他,他自己也很不好意思,睡觉时也就特别小心,总不让自己睡着。后来又有一次小便拉在床上,我想了想就没有当着别人面和他说,而是悄悄的和他说,叫他睡前别喝太多的水,并且帮他的裤子换了,他看着我笑了笑说:老师,我做梦已经起来了啊,怎么又会拉在床上,以后睡觉前我不喝水了。而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也不要总把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如果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幼儿就会没有了自我,情感、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操纵中也会被被压抑着,教育活动的效果肯定不佳。因此,在组织各种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独立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教师要理解孩子 学龄前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 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在幼儿园里有的小朋友就是喜欢这里跑那里跑,会去攻击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批评了他,他会马上认错,但过一会就会忘的一干二净。面对这样成天闯祸的孩子,教师肯定会批评他们,可是我们要适当的批评幼儿,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我们每个幼儿的天赋、爱好都不同,教师必须注意,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进步,教师应注意关注幼儿的点滴进步,并予以肯定,幼儿就会感到自己是被教师关心的,从而进一步引发幼儿学习的动机,便能够放松愉快 、自信地去学习,也加深了师幼之间的关系。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技能 教师要吸引幼儿,不能仅仅靠微笑、平等尊重和理解,还要能把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教师组织要具有探究性,能够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这样幼儿才能深深地陶醉在里面,并会向教师询问许多问题。而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应认真听,回答问题时要耐心机智,千万不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理不睬,甚至感到厌烦。这样,良好的师幼关系并能逐渐培养起来。 我们知道幼儿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的观察、模仿、尝试、操作。教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师幼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幼儿教育的方式,反映着教师以何种身份面对幼儿,体现着幼儿的主体性是否受到了尊重。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只是表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和谐、良好,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与幼儿之间在经验、信息、情感、认识等方面的意义分享。要建立良好师幼关系,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且从与幼儿的交往或互动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幼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良好的师幼关系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1.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师幼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平等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果师幼关系紧张、感情冷漠、互不关心, 良好的师幼关系呢?我认为大家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 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人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 焦虑,担心,恐慌。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教师要对幼儿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 理,更不能大声训斥。如入园不久的幼儿,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会哭闹好长时间。此时,教师应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他(她)擦擦眼泪,甚至将他们抱在怀里,和他们一起玩、 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慢慢的幼儿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消除了,他们会很自然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 二、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孩子的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孩子则成为盛 了自我,情感、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操纵中被压抑着,教育活动的效果肯定不佳。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 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 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教师应该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面对成天闯祸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 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可见,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 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总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支持系统,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全体幼儿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 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幼关系是平等、友好、相互学习、互相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在以往师生关系观念中: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幼儿生活的看护者;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而幼儿则是教育的对象、知识与技能的被接受者。(剩余1612字)
1、关爱幼儿
关爱幼儿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也只有在关爱幼儿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关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同时也形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体现在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
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话题与幼儿一起平等、真诚地交谈,这种形式的互动有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是形成良好师幼关系的重要时机。在随意、自由、平等的交谈中,有利于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师幼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
3、参与幼儿的活动
师幼关系是以教师与幼儿之间一定的互动或交往活动为基础的。除了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幼儿自主的活动中去。教师能够以普通的活动参与者的心态参与到幼儿自主的活动中去,有利于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4、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
教师应该设法与个别幼儿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并以个人关系影响与其他幼儿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自己与个别幼儿和其他大多数幼儿之间的关系,以个别关系带动与其他幼儿的普遍关系,而不能因与个别幼儿的关系去损害与其他大多数幼儿的关系。
5、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教师应对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作出反应,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回应。对幼儿的行为作出积极的回应,不仅是对幼儿行为本身的一种评价,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师幼互动,强化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平等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果师幼关系紧张、感情冷漠、互不关心,那么孩子就会对老师的教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开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良好的师幼关系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创建良好的师幼关系呢?我认为大家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一、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人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如何,都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刚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他们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恐慌。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教师要对幼儿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大声训斥。如入园不久的幼儿,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会哭闹好长时间。此时,教师应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他(她)擦擦眼泪,甚至将他们抱在怀里,和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慢慢的幼儿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消除了,他们会很自然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二、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的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孩子则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总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没有了自我,情感、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操纵中被压抑着,教育活动的效果肯定不佳。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三、教师应该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面对成天闯祸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可见,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总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支持系统,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全体幼儿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如果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首先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使老师喜欢自己的孩子。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老师应该是一个育人的地方,所以说它应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慢慢的引导孩子,我觉得这是一个老师的职责和责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 教育 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1:《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摘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 教育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已不适应 社会快速 发展 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效。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 质量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师生之间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我们恰当地加以处理,使这一关系和谐发展。 现代 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认为 :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 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2.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 兴趣 爱好 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 工作中,用看、聊、访的 方法 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 语言。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要学会学生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表演节目。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表演,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 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信任的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 3.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运用启发式的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诚如《学记》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 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 自然 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 教育 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参考 文献 : [1] 教师 职业道德[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132-133. [2] 高等教育学[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60. [3] 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25-27. [4] 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0,(2):34-40.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2:《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建立 良好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影响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就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教师常常处于“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尴尬境地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教学始终无力冲破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赫而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即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威信,认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学生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品德,至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被认为是不利于教学的行为,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而创新教育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个性;作为学生则应将个性智能和特长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避免循规蹈矩、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学习风气的产生,要敢于创新。因此,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发展的潜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据有关调查报道现如今是“知识传授的 渠道 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却在不断缩小”。其实,学生步入校门,对老师持有敬慕心理,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老师是他们的榜样,此时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他们愿意学,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老师为榜样。时间久了,学生与老师熟悉起来,他们获取地知识逐渐增多,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就要不断“充电”,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现代社会的教师光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而应该是一个“自来水的加工厂”,随时注入新鲜的水源。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课堂作为重要的 文化 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必定不会“使人昭昭”,如果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天文地理、科学艺术信手拈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必定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让自己的思想落伍。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良好的风范。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把老师当作偶像,作为朋友。如此,师生关系也就融洽了。 三、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 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班务活动,顶多加上个别谈话。而学生展示真面貌的时段往往不在此列,教师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学生思想感情的真实动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评价了。因此,班主任应当千方百计巧妙地接触学生,创造能够让学生讲真话、表真情的契机。传统教育中,师生的接触总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另外,在接触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总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考虑得多,很少有意识地去“方便学生”。 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找上门来”,特别要重视将家庭向学生开放。因为如果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的家门,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莫大信任。如果教师出于怕麻烦,生怕学生的造访干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有意无意地将学生拒于家门之外,实际上就堵死了一条最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当然,我们承认:教师也是人,应当有其纯私人的生活空间,不可能彻底向他人开放,哪怕是十分亲近的朋友。但是,如果向学生公开一个大体的可开放时段,这总还是不难做到的。 四、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人在社会中存在,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工作、人品等受赏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赏识。曾经有过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在选拔班干部上,我注重选拔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并且强调随时可以更换,谁有能耐都可以当;组长轮流当,并定期评选优秀组长、班干。创造民主气氛,不把班级变成“一言堂”。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教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促使学生自激自励,不断地去追求成功。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方同时的活动过程,教乃为学而教,学乃从师而学,师教生二者缺一不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是保障。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教师只有本着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一颗心去与学生相处,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3:《幼儿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就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因为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者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幼儿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地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人际关系包括交往双方或多方相互间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的双方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良好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幼儿自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他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要爱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时、或拥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尊重幼儿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一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幼儿园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像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批评、指责,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幼儿心情舒畅。只有幼儿感到心情愉快,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切不可独断专行,随意指挥幼儿。 三、平等对待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孩子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中,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往往都是一些令人头疼的角色,或是能力欠缺、或是性格怪僻、或是行为^异常……教师若因此而产生偏见或一味批评、指责,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应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借助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在体育课上,幼儿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的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我们都为你骄傲”等,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等亲切的语气给幼儿肯定和赞扬。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五、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一位专家在谈及 家庭教育 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亲切的还是不亲切的,幼儿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儿感到教师对其父母友好,幼儿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亲切;反之,教师在与幼儿父母交往时比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须知,家长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幼儿从父母那获得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就是说,只有在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所以,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针对家长的特点做些沟通,以取得协调一致。诸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来园,并用搂抱、亲热的称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经常表扬为本班做好事和义务服务的家长,并给家长创造交谈的机会,共同探讨育儿妙策,与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幼儿通过看到这一切,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把自己的依赖感、心理需求希冀在教师身上,并且得到满足。这样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猜你喜欢: 1. 师生关系研修心得 2. 容易导致僵化师生关系的说话方式 3. 教师讲奉献心得体会 4.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5. 师生关系教师演讲比赛主持稿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论文如下:
在师幼交往中,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全身心的接纳、理解每一个孩子,更应该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在和孩子们的教学互动当中,也应该保持公正平等的态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小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于事物与情感方面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孩子们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或是行为。在教学方面,要懂得鼓励孩子去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同时,去适当地引导他们向良好的社会行为方面发展。
幼儿教学当中,良好的师幼关系,往往能够使得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愉快,也更加有益于孩子们各项行为与能力的积极发展。作为老师也应该主动地、努力地、积极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样才有利于理解孩子、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1、奠定良好师幼关系的情感基础。
儿童走向熟悉的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去幼儿园,这是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因此,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幼儿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消除分离焦虑,拉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距离。
分离焦虑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行为。儿童不适应集体生活则可能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争抢玩具等。这些都是儿童面对陌生环境的自然反应,教师应理解和接纳儿童的这些表现,不能把这些表现看作是儿童的行为“问题”,或毫不关心,让儿童“自然适应”。
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儿童,和声细语地与儿童说话,并伴随身体的抚摸和拥抱。对儿童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威胁。同时,教师对儿童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大及时强化。教师的关心、爱抚会使儿童感到有安全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儿童能够从感情上接纳教师。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儿童交往。
教育是儿童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教师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儿童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力图从儿童的角度体验他们对人、对物、对事的感受。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不要对儿童发号施令、强制幼儿服从。
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儿童的不服从行为,不能因为儿童做错事而恶意批评、训斥幼儿,甚至讽刺、挖苦、羞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要经常使用协商、建议的口吻与幼儿谈话,教师的表情、语气、姿态、动作应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与信任,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儿童能从教师和同伴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3、教师应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的言语和发出的信息要简明易懂,以适合儿童理解的方式,使儿童明白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调等非言语的方式传达对儿童的爱、关怀、支持和鼓励。在师幼交往中,教师应尊重儿童主动沟通的需要和愿望。
教师不仅要自己说,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儿童说,理解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并注意对儿童发起的交往行为做出及时、适宜的反应。同时,教师要给予儿童表达的机会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
特别是当儿童情绪不佳、犯错误或有着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时,教师应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和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理由与见解。在这些情境中,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最有利于彼此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建立。4、对儿童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当教师真正关注儿童和儿童的活动时,他就会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儿童的需要和愿望、儿童的情绪情感状态及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与话题,就能够做到不仅身体在场,而且心灵上贴近儿童,心理上参与到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去。
这时教师对于儿童及儿童活动的关注和兴趣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表现(手势、面部表情、语言等)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为儿童所感受,从而为积极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5、宽容对待儿童的过失。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犯错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以这种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儿童的错误,教师就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儿童分析错误的原因,儿童也就能更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同时,由教师的理解所引发的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也有助于师幼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但是,理解与宽容并不意味着放任或放纵。创建和谐的师幼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教师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还应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适宜的正面指导和帮助,使儿童能在改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现代幼儿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幼儿为客体的消极模式。虽然我们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主体之间的交往,但由于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幼儿与教师并不能成为平等的主体。 近年来,我们一直尝试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展师生关系互动模式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在游戏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互动模式,使幼儿健康发育、快乐学习、充分游戏。 一、新型师生关系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影响 1、 平等型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幼儿看成是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在游戏中要求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依靠幼儿,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自治的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如:选择内容、创设环境、制定规划、角色选择等方面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单项制约,而是出自幼儿意愿的行为;其次,可采用集体讨论方式鼓励幼儿对游戏环节提看法、提要求,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再次,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意见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对此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 2、 支持型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发展,由幼稚走向成熟。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及幼儿自身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每个孩子的发展目标。其次,在游戏活动中以寻求幼儿的点滴长处为突破口,鼓励每一位幼儿发挥自己长处,让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期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进师生关系。 3、 情感型关系: 师生间的亲疏程度如同幼儿与父母间情感关系的帆板,如果幼儿意识到教师能够密切关注他,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幼儿便会对教师产生犹如对父母依恋般的情感,良好的情感,恰似师生交往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已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也要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免影响师生间正常的交流。同时,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真诚低于幼儿坦露心迹,师生相互传达感受,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 二、幼儿园游戏中的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游戏中师生 互动存在四种模式: 1、师幼互动: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则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活动进行,处于被动地位,属机械型互动。 2、幼师型互动: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寻求教师指导帮助,属自发性互动,但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3、幼儿与幼儿间互动:由教师或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彼此协作的体现,但也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4、 幼儿于环境、材料互动:由教师、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由幼儿自主决定的方式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改变活动的方向或方式方法,但易受活动材料的影响。 由此可见,师生间互动过程并非教师“为所欲为”的过程,更不是幼儿“为所欲为”的过程,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师幼间互动的因素有: A、教师过多占主导地位,干涉、限制幼儿的活动与自由,使 幼儿处于被动的互动状态。B、对幼儿个体分析不够。教师往往将目光关注在开朗、外向、行为积极的幼儿身上,而对较内向、不爱表现的“灰色儿童“关注、反馈比较少,导致个别儿童常处在消极状态。 C、教师不参与幼儿游戏活动,只单纯做到“发号施令”。 D、受幼儿生活经验影响,游戏间活动内容狭窄,影响互动频率。 E、材料投入不足、环境创设不当,影响互动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调整的过程。我们只有消除不良因素,一积极状态进入游戏活动,才能使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产生互动,达到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的教育目的。 三、游戏中产生互动模式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是一个很艰难的实践过程。要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互动模式,必须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1、 情感性策略: 游戏中师生关系,多以情感交流为基础和动力。柔和的语言和亲切的抚摸,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和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满着多彩的情绪,以愉悦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游戏效果的提高,这也是师生间互动的前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饱满的情绪、激励的语言,激发、感染幼儿投入活动。对“情绪化”的儿童应以平津、理解、信任、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强化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产生互动。教师应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2、 调整型策略 师幼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幼儿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一般来说,师幼间互动过程的主导者仍是教师,但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师幼互动的过程不是自始至终不变的,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不断碰撞、调整的动态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师幼互动过程总是大幅度的变来变去。教师始终是游戏中的促进者、鼓励者、支持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朋友、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师幼互动中的“变”是微调的,教师与幼儿的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可把自己看作是孩子们的伙伴以自己的儿童心、儿童情,与幼儿相随相伴。因此在游戏活动中较适应随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使师幼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产生互动。同样,结合具体情境,幼儿也会不断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位置,抛开“约束”把教师看作朋友、伙伴、听众,共同游戏。 3、 主动性与创造性策略 运用主动性、创造性策略,可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敢想、敢说、敢做,形成独特的、新颖的行为。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自觉的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游戏环境。其次,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支持幼儿求异、探索,能接受幼儿的失败,并帮助幼儿积极主动战胜困难。 4、 个体性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不单纯把幼儿看作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的主体,而要把他们作为人格的主体看待。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由他独特的表现:有的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差,但身体活动能力强等等。不难发现每个幼儿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各类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展示各自的才能。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幼儿园游戏中总结出的一些教育对策与方法。但是,远不能满足于对互动模式的进一步要求。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全面的了解,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晶波 《师幼互动的总体特征及其功能》 2. 秦元东 《师幼互动过程的探析及其启示》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论文如下:
在师幼交往中,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全身心的接纳、理解每一个孩子,更应该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在和孩子们的教学互动当中,也应该保持公正平等的态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小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于事物与情感方面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孩子们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或是行为。在教学方面,要懂得鼓励孩子去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同时,去适当地引导他们向良好的社会行为方面发展。
幼儿教学当中,良好的师幼关系,往往能够使得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愉快,也更加有益于孩子们各项行为与能力的积极发展。作为老师也应该主动地、努力地、积极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样才有利于理解孩子、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1、奠定良好师幼关系的情感基础。
儿童走向熟悉的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去幼儿园,这是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因此,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幼儿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消除分离焦虑,拉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距离。
分离焦虑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行为。儿童不适应集体生活则可能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争抢玩具等。这些都是儿童面对陌生环境的自然反应,教师应理解和接纳儿童的这些表现,不能把这些表现看作是儿童的行为“问题”,或毫不关心,让儿童“自然适应”。
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儿童,和声细语地与儿童说话,并伴随身体的抚摸和拥抱。对儿童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威胁。同时,教师对儿童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大及时强化。教师的关心、爱抚会使儿童感到有安全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儿童能够从感情上接纳教师。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儿童交往。
教育是儿童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教师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儿童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力图从儿童的角度体验他们对人、对物、对事的感受。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不要对儿童发号施令、强制幼儿服从。
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儿童的不服从行为,不能因为儿童做错事而恶意批评、训斥幼儿,甚至讽刺、挖苦、羞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要经常使用协商、建议的口吻与幼儿谈话,教师的表情、语气、姿态、动作应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与信任,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儿童能从教师和同伴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3、教师应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的言语和发出的信息要简明易懂,以适合儿童理解的方式,使儿童明白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调等非言语的方式传达对儿童的爱、关怀、支持和鼓励。在师幼交往中,教师应尊重儿童主动沟通的需要和愿望。
教师不仅要自己说,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儿童说,理解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并注意对儿童发起的交往行为做出及时、适宜的反应。同时,教师要给予儿童表达的机会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
特别是当儿童情绪不佳、犯错误或有着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时,教师应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和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理由与见解。在这些情境中,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最有利于彼此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建立。4、对儿童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当教师真正关注儿童和儿童的活动时,他就会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儿童的需要和愿望、儿童的情绪情感状态及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与话题,就能够做到不仅身体在场,而且心灵上贴近儿童,心理上参与到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去。
这时教师对于儿童及儿童活动的关注和兴趣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表现(手势、面部表情、语言等)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为儿童所感受,从而为积极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5、宽容对待儿童的过失。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犯错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以这种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儿童的错误,教师就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儿童分析错误的原因,儿童也就能更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同时,由教师的理解所引发的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也有助于师幼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但是,理解与宽容并不意味着放任或放纵。创建和谐的师幼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教师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还应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适宜的正面指导和帮助,使儿童能在改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浅析师幼间的情感交流的论文
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到被爱,被关注,从而产生信赖感、安全感,提高师幼互动的效果。那么,教师在与幼儿情感交流中应注意什么呢?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的影响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令人失望的是,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理压力,心态失衡,造成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表现出对幼儿不尊重、不耐烦,有的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陈老师性格喜怒无常,情绪不稳,接待孩子时总是板着一副面孔,对孩子不理不睬,幼儿偶有坐不好或私下讲话就发怒地将钱鼓往孩子桌上“砰砰”地敲击并破口大骂,孩子受到这样地惊吓,一看见她就像见了老虎,一到她当班时怎么也不肯去班上上课。幼儿对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遭斥责、惩罚、讥讽的经历对他们的心理体验的影响是消极而有害。幼儿由于遭到老师的训斥、惩罚而不愿意上幼儿园,孩子都不爱上幼儿园了,师幼之间怎么互动得起来呢?教师与谁去互动呢?所以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得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
二、教师要做到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努力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雨惠三周岁,是小三班刚入园的孩子,第一天,小朋友手拉手跟随李老师到操场上玩。突然,在她面前的兆东叫起来:“真脏,我不要和你拉手。”原来,雨惠两岁时被妈妈不小心烫了左手,左手上留下长约两寸的红红的凹凸不平的肉疙瘩,加上雨惠第一天来园,情绪不安定,脸上还哭丧着,更显得难看。被兆东这么一叫,雨惠更伤心了,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地哭叫:“妈妈、妈妈”。李老师赶紧走过去,轻轻拉起雨惠的手,招呼大家坐在草皮上,告诉孩子们,雨惠的手时因为不小心烫伤才变成这样的。
老师问:“小朋友平时受伤时痛不痛啊?”“痛”“对,雨惠受伤时更痛,后来去医院包扎、消毒、打针、吃药、过了很久才好的,其实,雨惠又干净又听话,李老师多爱她呀”。打那以后,小朋友再也不嫌弃雨惠了,雨惠也慢慢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并且越来越喜欢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幼儿无论美与丑,无论聪明或愚钝,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与关注。其实爱孩子的表现有多种,如:每天早上热情地接待孩子,微笑地回答每个孩子地提问,同时还亲热地摸摸孩子的头或者拍拍孩子的肩,日常生活中,记得家长喂药的委托并及时给孩子喂药,多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孩子生病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处理,在活动中及时帮助幼儿添减衣服,为幼儿擦汗、帮助幼儿喝水、甚至不厌其烦帮助幼儿上厕、擦大便。教师只有爱孩子,才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保持温暖、亲切、关爱的态度,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亲近感,这种安全感和亲近感使得孩子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从而提高互动的效果。
三、教师要充分接纳和尊重幼儿今天是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午睡时,晓棋怎么也不肯脱鞋上床。他用小手按着鞋,大声哭叫着:“别拿我的鞋!别拿我的鞋!”王老师哄劝了一会儿,也无济于事。王老师不再要求他脱鞋,而是蹲下来,抱起他走向小床。“晓棋,你看,你的小鞋都累了,它想躺在床上睡觉。你跟小鞋一起睡,好吗?”王老师一边说一边帮它脱掉小鞋,并用口袋把小鞋包好,放在他的枕头旁边。晓棋这次没反抗,用手紧紧抱着小鞋躺下了。幼儿不仅是一个生命个体,更是一个积极的精神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每个孩子又都又自尊心,自尊心的'维护最重要的是受尊重、受重视。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宽容的态度,充分理解幼儿真心地爱他,耐心地期待他。积极地引导他,假以时日,他一定会健康地成长。四、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帮助幼儿鼓励基于对幼儿的尊重和接纳,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渐树立自我意识,培育自主精神,增强自信心,从而积极有效地与教师交流而产生互动。鼓励的内容极为广泛,对幼儿优点的及时发现和赞赏是鼓励,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挫折或造成的过失表示理解、支持和帮助也是鼓励。
而日常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抚摸、拥抱、拍头等)都是必要的鼓励。它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早晨八点小三班吴老师站在班级门口接待孩子,开朗的依朵来了,一进门就大声说:“老师早上好!”“朵朵真乖”吴老师亲切地搂着依朵,简单地和他聊几句在家的情况,就让她进来了。伊静妈妈抱着她来到班上。伊静撅着嘴,不声不响。这孩子只要你一夸她,就特别愿意在人前表现自己。李老师说:“伊静,你看朵朵自己到班上放书包了,你也会,是不是?妈妈看看,伊静可能干呢!”伊静麻利地滑下来,抱着书包进去了。心瑶哼哼叽叽,一步三扭地拉着妈妈走来了。她是个腼碘的小女生,李老师迎上去说:“心瑶的手绢真好看,谁给的呀?快让老师看看。”李老师蹲下身,真诚地欣赏着:“呀!真漂亮,这是小猴吧?”“不对,是小熊。”“噢,进去让小朋友也看看吧,大家肯定特喜欢。”“行”心瑶举着手绢进去了……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懂得,师幼互动不仅仅是一次次熟练教法的展示,或者是一次次花样繁多的教具的展示,师幼互动是快乐的、放松的、自由的,是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上给予儿童的点点滴滴的爱以及由此而发生的积极的情感交流,“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孩子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与教师互动,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