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滁州学报

滁州学报

发布时间:

滁州学报

一般属于二类!

滁州学院是公办的。

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Chuzhou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2.3万册,电子图书154.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2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审计学、物流工程

数学与金融学院:

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初等教育(专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

音乐学院:

音乐学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含中韩合作办学2+2国际班)、环境设计、广告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木工程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园林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依托“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安徽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认定“双能型”教师402人。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1名教授入选新疆天山英才工程培养人选。1名教授入选我省第五批“特支计划”。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

教学建设

数据截至2019年5月,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应用型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学校的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安徽省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新闻学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自动化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应用型信息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华塑盐(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化工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中国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计算机网络

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数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GIS基础应用技能、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旅游地理学、食品化学、教育心理学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食品工程师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国际商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计划、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食品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测绘实验实训中心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地理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交流

截至2016年3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4+1”硕士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6+7课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

学校荣誉

2010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1年6月,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

2011年11月,被评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11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

2011至2014年度,连续四年获得省教育厅节能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2012年2月,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4年,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14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5年2月,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2月,选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机构8个;建有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化工技术研究所、滁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程中心、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国情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凤阳花鼓音乐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

“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截至2013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72.79万册,中外文报刊1980种,收藏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法规大典》、《SpringerLink》、《Ebscohost》《银符考试模拟题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吴敬梓研究专题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双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每年1、3、4、6期刊登社会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2、5期刊登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开设“江淮分水岭研究”“皖东文化研究”和“皖东发展研究”三个特色栏目。

2009年学报被安徽省教育厅和新闻出版局联合评为优秀学报;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称号。

文化传统

校徽校名

“滁州学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滁县师范学校”题写过校名,“滁”“学”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

滁州学院校徽以“滁”、“U”(University的缩写)和“1950”为基本元素。

篆字“滁”为核心,呈现了滁州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旗帜的形制,代表着滁州学院团结进取、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盾牌的形制,承载了滁州学院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奖杯的形制,抒发了滁州学院人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断创新的卓越情怀。结构精密的芯片形制,象征着滁州学院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时代风范。

校名“滁州学院”采用郭沫若的字体,突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950”字样标志了滁州学院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中英文有机融合的方式,体现了滁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豪迈姿态。

校徽呈现开放形态,展示着滁州学院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汉字“滁”中的山、水、人的元素,描绘了滁州学院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本刊为双月刊(暂拟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它坚持“服务教学、促进科研、...

滁州学院学报建刊时间

你什么联系方式也没留,我怎么传给你材料啊?下面给你列了几个题录和文摘,你选几个匹配度高的,我把全文传给你。联系QQ:569613081或E-mail:/51【题 名】简单五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相位个数的优化设计【作 者】尹丽子 张苏梅【机 构】济南大学数理学院,济南250022【刊 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37-39【ISSN号】1001-4748【C N 号】37-1166【馆藏号】94155X【关键词】相位优化 圆色数 五交叉路口【分类号】O224【文 摘】通过引入图论中“圆染色”的概念,将城市路口交通信号灯最优相位个数归结为其交通流模型图的圆色数.根据常见简单五交叉路口交通状况。由车流的冲突关系给出交通流模型图并确定这些图的圆色数.2/51【题 名】基于PLC的交通灯智能控制【作 者】洪清辉 何燕阳【机 构】漳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福建漳州363000【刊 名】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3).-66-70【ISSN号】1008-7826【C N 号】35-1223【馆藏号】98247A【关键词】智能交通 车流量 PLC控制【分类号】TP273【文 摘】本文运用小型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并实现智能控制,即采用电感式传感器来探测车辆的通过,然后用PLC内高速计数器对车辆数量进行计数,运用一定的智能控制原则,PLC就能依据车流量的情况自动调节红绿灯的时间长度以提高交通控制效率、缓解交通拥挤、达到最优控制.3/51【题 名】PLC控制十字交通灯的设计【作 者】张力胜【机 构】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232001【刊 名】矿业科学技术.2005,33(2).-4-8【ISSN号】【C N 号】【馆藏号】94771A【关键词】PLC(可编程序控制器) 梯形图 指令 顺序功能图 交通灯 PLC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 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 工业自动化【分类号】TM571.61 TU857【文 摘】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日苴完善,加上小型化、价格低、可靠性高,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4/51【题 名】交通灯数字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作 者】任中民【机 构】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刊 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3).-54-55【ISSN号】1008-3812【C N 号】21-1397【馆藏号】90077X【关键词】交通灯 数字控制 时间发生器 定时器 触发器 译码【分类号】TM764.2【文 摘】本文分析了现代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根据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数字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城市交通灯数字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案。5/51【题 名】基于DEA技术的交通信号灯定时控制系统【作 者】谢海鸿 李萍 林德斌【机 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000【刊 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8-10,46【ISSN号】1008-0171【C N 号】44-5033【馆藏号】90032A【关键词】FPGA EDA VHDL 交通信号灯 控制系统【分类号】U491.51【文 摘】本文介绍一种适合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EDA软件MAX+PLUSⅡ,阐述使用MAX+PLUSⅡ软件设计交通信号灯自动定时控制系统的过程.本设计在GW48-CK实验箱上进行了下载,验证了整个设计的正确性.6/51【题 名】交通信号灯PLC控制【作 者】殷兴光【机 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2【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10).-134-134【ISSN号】【C N 号】【馆藏号】81948A【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交通信号灯 PLC 日本松下公司 自动控制 软件编程 硬件设计 控制过程 系统调试【分类号】TP273 TM571.61【文 摘】本文采用日本松下公司FPO系列C16T型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了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过程.具体完成了PLC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并通过系统调试,达到交通灯自动控制的目的.7/51【题 名】智能交通信号灯配时及优化设计【作 者】陈传明[1] 张铃[2] 赵姝[1] 张媛[1] 万忠[1]【机 构】[1]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2]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9【刊 名】微机发展.2005,15(3).-4-6,75【ISSN号】1005-3751【C N 号】61-1204【馆藏号】97969X【关键词】交通流量 饱和流量 信号灯配时 信号灯周期 相位【分类号】TP18 U491.51【文 摘】随着城市车辆数目的急剧增长,车辆与路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增加道路面积只是治标不治本。实践证明,合理地对城市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将高峰期和平峰期分开对待,设置合理的配时,对于改善交通流的质量,更好地利用现有运输能力,实现交通流的安全性、快速性和舒适性都能起到很大作用。文中根据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及饱和流量结合所提出的双周期算法对单交叉口设计出一种较优的配时方案(所有算法已编成应用软件),并在德国PTV公司的Vissim交通模拟仿真软件上测试,获得了不错的效果。8/51【题 名】基于Verilog HDL设计的交通灯控制系统【作 者】何峰【机 构】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上海200062【刊 名】现代电子技术.2005,28(8).-103-104,107【ISSN号】1004-373X【C N 号】61-1224【馆藏号】97360A【关键词】Verilog HDL 硬件描述语言 状态 FPGA【分类号】TP312【文 摘】Verilog HDL作为一种规范的硬件描述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电路的设计中。他的设计描述可被不同的工具所支持,可用不同器件来实现。利用Verilog HDL语言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使其实现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突出了其作为硬件描述语言的良好的可读性、可移植性和易理解等优点,并通过Xilinx ISE6.02和ModelSim 5.6完成综合、仿真。此程序通过下栽到FPGA芯片后,可应用于实际的交通灯控制系统中。9/51【题 名】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动态控制【作 者】陈叙【机 构】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刊 名】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45-48【ISSN号】1000-2073【C N 号】32-5039【馆藏号】96172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动态控制系统 智能化控制 控制模式 工作原理 信号采集 控制方法 控制装置 信号处理 系统结构 投资成本 适应能力 调节范围 控制领域 PLC【分类号】TP273 U491.51【文 摘】交通信号灯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是近年来得到关注并广为研究的一个课题.通过引入动态控制系统,描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模式,给出了一种基于PLC的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动态控制方法.该系统以地感线圈为信号采集元件,以PLC为信号处理和控制装置,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投资成本较小、现场适应能力强、时间调节范围广等特点,因而在实际的交通信号控制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0/51【题 名】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作 者】齐向东[1] 许志强[2] 于少娟[1] 韩如成[1]【机 构】[1]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2]太原铁路局车辆段,太原030001【刊 名】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5,26(2).-131-135【ISSN号】1673-2057【C N 号】14-1330【馆藏号】95374A【关键词】智能控制系统 设计与实现 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原理 PLC技术 链接技术 复杂控制 自动控制 推理过程 车辆行驶 智能化 软硬件 计算机 通讯 对象【分类号】TP273.5 TP393.01【文 摘】研究了运用PLC技术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用简洁的软硬件使其智能化程度更高。采用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链接技术,完成交通对象的复杂控制。并运用模糊控制原理,将人的控制经验及推理过程纳入系统自动控制当中,使车辆行驶和道路导航实现智能化。 11/51【题 名】基于常规交通灯控制PLC的时间顺序控制编程方法【作 者】张君霞【机 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450052【刊 名】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18(4).-71-71,79【ISSN号】1001-182X【C N 号】32-1216【馆藏号】92874X【关键词】时间顺序控制 交通灯控制 编程方法 信号灯控制 小型PLC 程序设计 控制系统 松下电工 FPO C3【分类号】TP311.11 TN931【文 摘】交通信号灯控制是典型的时间顺序控制,利用PLC可以简便、准确地实现该类控制,构建该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程序设计。本文以日本松下电工FPO—C32型小型PLC为例,介绍了实现常规交通灯控制的四种编程方法。12/51【题 名】FPGA/CPLD设计软件Active—HDL的特点与应用实例【作 者】张宪起【机 构】中国兵器工业第214研究所,蚌埠233042【刊 名】集成电路通讯.2005,23(2).-45-52【ISSN号】【C N 号】【馆藏号】93193X【关键词】Active FPGA/CPLD HDL 应用实例 设计软件 特点 交通灯控制器 动态扫描显示 设计过程 设计流程 仿真方法 描述方法 编写方法 显示功能 模拟波形 RAM 状态机 数码管 计数器 内存 文件【分类号】TP311 TS943.74【文 摘】介绍了Active—HDL软件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过程中的有关仿真,以RAM实例说明该软件的特点及内存的描述和仿真方法,以交通灯控制器为例介绍状态机的描述方法,以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为例介绍测试文件(testbench)的编写方法,以计数器为例介绍模拟波形显示功能。13/51【题 名】交通灯控制系统电路设计【作 者】陈宗梅【机 构】重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712【刊 名】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2).-124-125【ISSN号】【C N 号】【馆藏号】87730X【关键词】控制系统 交通灯 电路设计 城市交通控制 管理问题 工作原理 设计方案 硬件电路【分类号】TP273 U491.51【文 摘】分析了现代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结合城乡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低成本城市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14/51【题 名】基于PLC控制的交通灯系统设计【作 者】周名侦 张少明【机 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61-63【ISSN号】【C N 号】44-1555【馆藏号】87089X【关键词】交通灯 PLC控制 系统设计方案 控制要求 十字路口 控制系统 运行效果 可靠性【分类号】U491.51 TU857【文 摘】文中根据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要求,介绍了应用PLC实现对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靠性高,达到预期目标,运行效果好。15/51【题 名】离线交通灯信号优化方法:回顾与前瞻【作 者】黄志光 黄仕进 唐松安【机 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薄扶林道、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香港【刊 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2).-36-54【ISSN号】1009-6744【C N 号】11-4520【馆藏号】85358X【关键词】优化方法 回顾 离线 交通灯 联动控制系统 前瞻 设计方法 孤立交叉口 交通信号灯 交通数据 优化设计 设计基础 指示标志 信号配时 设计依据 优化过程 交通流量 英文名称 基本单位 研究发展 配时设计 区域性 相位法 线方法【分类号】U491.51 TM933【文 摘】概括地回顾了一些关于离线(或脱机)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的方法.其中包括用于在孤立交叉口的单点和区域性的联动控制系统.离线方法在设计时一般利用已有调查出来的交通数据作为固定的输入资料,这个跟实时设计方法所要求的从感应器即时检测出来的情况作为设计依据是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一般沿用的信号配时设计方法都需要依靠已刻在行车线道上(允许通行)的方向指示标志为设计基础,但这个方向指示在确定后在整个优化过程中是维持不变的,这就限制了交通流量在线道上的分布,从而大大减低配时的灵活性,在这样情况下优化出来的结果肯定不会是最好的.直至近期,以行车线道为基本单位的配时设计方法(英文名称为Lane-based method;中文可称为线道法)发展起来.这个方法是由传统的Phase-based method(相位法)所演变出来的.线道法不但包含所有相位法的特点,而且更能为原本受约束的线道和配时设计进行全面优化.线道法可在单点交叉口和区域性的联动控制系统上应用.文末提出一些未来研究发展的新方向.16/51【题 名】具有自组织能力的道路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作 者】段青【机 构】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武汉430074【刊 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3).-64-67【ISSN号】1672-4321【C N 号】42-1705/N【馆藏号】98593A【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区域协调控制 自学习 自组织 道路交通【分类号】U49 TP273【文 摘】在区域自适应协调控制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自学习和自组织功能,实现了一种人工智能化的控制模式.该模式根据历史流量和实时检测到的交通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并利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技术、交通仿真分析和交通预测模型对未来交通流的发展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得到更适合的子区域划分,并自组织实现周期、绿信比、相位差的自适应调节.其使用的时间越长,得到的信息也越多,分配的方案就越合理,具有良性化发展的特点.17/51【题 名】城乡交通灯控制系统电路设计【作 者】章家岩 谢富春【机 构】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刊 名】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11).-7-9【ISSN号】1006-6977【C N 号】61-1281/TN【馆藏号】98233X【关键词】交通控制 交通灯 时间发生器 定时器【分类号】TP273【文 摘】分析了现代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结合城乡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城市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18/51【题 名】用multiSIM2001调试设计的交通灯定时控制系统【作 者】陆运华【机 构】不详【刊 名】电子制作.2004(11).-36-39【ISSN号】1006-5059【C N 号】11-3571/TN【馆藏号】97913X【关键词】multiSIM2001 EWB6.0 电路仿真软件 定时控制 电子线路 调试 电子技术 图像交互 设计 系统【分类号】TN702 TP393【文 摘】multiSIM2001是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igics简称IIT公司)推出的继EWB5.0之后电路仿真功能更强的电路仿真软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EWB5.0已远远不能满足于新的电子线路的仿真与设计的要求。因此IIT公司从EWB6.0版本开始,将专用于电路级仿真与设计的模块干脆更名为19/51【题 名】实现交通灯管制的单片机控制系统【作 者】赵建华[1] 朱少祖[2] 贺为婷[1]【机 构】[1]西安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32 [2]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刊 名】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4,24(2).-178-180【ISSN号】1000-5714【C N 号】61-1079/T【馆藏号】97628X【关键词】单片机 指令系统 MPLAB软件【分类号】TP368.1【文 摘】为了实现交通道路的管理,力求交通管理先进性、科学化.分析应用了PIC单片机实现交通灯管制的控制系统,以及该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法,实验证明该系统实现简单、经济,能够有效地疏导交通,提高交通路口的通行能力.20/51【题 名】基于CPLD的交通灯系统【作 者】方磊 马善农【机 构】东华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自动化系,抚州344000【刊 名】科技广场.2004(10).-31-32【ISSN号】1671-4792【C N 号】36-1253/N【馆藏号】97497A【关键词】交通灯 灯控 十字路口 通用性 控制器 控制程序 VHDL语言 CPLD 编程 主控芯片【分类号】N945 U491【文 摘】本文主要介绍以CPLD芯片进行十字路口的交通灯的设计,用CPLD作为交通灯控制器的主控芯片,采用VHDL语言编写控制程序,利用CPLD的可重复编程和在动态系统重构的特性,大大地提高了数字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和通用性。21/51【题 名】基于VHDL语言的交通灯控制器设计【作 者】邱磊 肖兵【机 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刊 名】福建电脑.2004(12).-76-77【ISSN号】1673-2782【C N 号】35-1115/TP【馆藏号】96621X【关键词】灯控 交通灯 控制器设计 公路 VHDL语言 CPLD/FPGA 功能 VHDL硬件描述语言 开发【分类号】TP273 U491【文 摘】本文通过交通灯控制器的设计,阐明了利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CPLD/FPGA开发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作出了针对现代公路要求,采用语言描述实现交通灯控制器功能的一种新的尝试,并对其普通功能作了进一步完善。22/51【题 名】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蔡军 曹慧英【机 构】重庆邮电学院,重庆400065【刊 名】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3).-129-132【ISSN号】1004-5694【C N 号】50-1050/TN【馆藏号】96514X【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 正常时序控制 梯形图 急车强通控制【分类号】TP319 U491.51【文 摘】解决好公路交通信号灯控制问题将是保障交通有序、安全、快速运行的重要环节。但现有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都是单一的固定时序控制,不能够根据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节控制。利用罗克韦尔公司的MicroLogix 1500系列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和传感器技术来实现对交通灯的智能信号控制,在交通灯控制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设计和软件实现。23/51【题 名】单片机实验教学中交通灯控制的方法研究【作 者】陈淑洁 陈小林【机 构】温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浙江温州325027【刊 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19-21【ISSN号】1004-8332【C N 号】36-1037/C【馆藏号】97055X【关键词】8051单片机 外部中断 定时器 延时【分类号】U121【文 摘】根据8051单片机的特点,讨论在实验教学中交通信号灯控制的方法,着重讨论了外部中断,定时器中断以及I/O输入输出的实现方法和技术,并列出了部分汇编源程序.24/51【题 名】交通灯控制下城市主干道双车道多速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作 者】彭麟 谭惠丽 吴大艳 刘慕仁 孔令江【机 构】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桂林541004【刊 名】物理学报.2004,53(9).-2899-2904【ISSN号】1000-3290【C N 号】11-1958/O4【馆藏号】94684X【关键词】交通流 道路交通 元胞自动机模型 双车道 车流量【分类号】U491.14【文 摘】提出一个城市主干道双车道多速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此模型采用开放性边界条件,在考虑诸多实际因素影响情况下,研究了主干道中车站的设置、交通灯绿信比对车流量和车流速度的影响.计算机模拟所得到的基本图(流量-速度图)能较好地反映在交通灯控制下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真实状况.25/51【题 名】能自动记录的交通信号灯【作 者】无【机 构】不详【刊 名】知识就是力量.2004(7).-72-72【ISSN号】0529-150X【C N 号】11-1647/N【馆藏号】94292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汽车检查 自动记录 交通规则 车辆 中心控制 发送 制成 信息【分类号】U491 U471【文 摘】乌克兰的专家研制成一种独特的交通信号灯,它能自动记录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并将记录信息全部发送到国家汽车检查局中心控制台。26/51【题 名】用VHDL和有限状态机设计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作 者】刘云仙【机 构】浙江科技学院,杭州310012【刊 名】光电子.激光.2004,15(6).-756-758【ISSN号】1005-0086【C N 号】12-1182/TN【馆藏号】92586A【关键词】VHD 有限状态机 交通信号灯 控制系统 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 交通资源【分类号】U491.5【文 摘】用VHDL和有限状态机的方法设计了主干道与支干道的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无人自动管理的控制系统。将路口红绿灯的各种亮灯情况定义不同的状态,路口状况定义为触发条件,组成有限状态机。基于此模型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可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资源,缓解城市交通压力。27/51【题 名】单片机实现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设计【作 者】林捷 张联超 姚俊【机 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1101【刊 名】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4(1).-71-73【ISSN号】1006-009X【C N 号】22-1135/TH【馆藏号】91436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实时控制系统 接口技术 控制方式字 命令字 中断技术 单片机【分类号】U491.51 TP273【文 摘】介绍了使用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和中断控制器8259A,结合8088CPU实现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过程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两大步骤,对在单片机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重要技术问题都有涉足;另外,还比较了硬件和软件两种实现方式的性能。28/51【题 名】基于HDPLD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作 者】张瑾 曾磊 马晨欣【机 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刊 名】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40-41,i002【ISSN号】1673-1409【C N 号】42-1741/N【馆藏号】88143X【关键词】HDPLD VHDL 数字系统设计【分类号】TN791【文 摘】EDA技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作为电子系统的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作为系统设计的主要表达手段,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结合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讨论了基于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HDPLD及其开发软件MAX+PLUSM的系统设计方法。29/51【题 名】简易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作 者】张德树【机 构】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刊 名】滁州学院学报.2004,6(4).-124-125【ISSN号】1009-1556【C N 号】34-1177/G4【馆藏号】87688A【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数字电路 自动控制【分类号】TN710【文 摘】控制电路主要由数字集成电路组成,实现了对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30/51【题 名】Micrologix1000PLC在交通灯控制上的应用【作 者】李秀华 姜庆文 吴乃优【机 构】广东工业大学【刊 名】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PLC FA).2004(8).-53-55【ISSN号】1606-5123【C N 号】【馆藏号】87160X【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交通控制【分类号】U491【文 摘】城市交通灯控制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具有可靠性高、维护方便、使用简单、通用性强等特点。本文用Micrologix 1000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的例子来说明可编程控制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手持编程器的使用方法。31/51【题 名】基于组态技术的PLC实现交通灯控制系统【作 者】吴国强【机 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理工分院,浙江湖州313000【刊 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88-91【ISSN号】1672-2388【C N 号】33-1314/Z【馆藏号】87879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计算机控制系统 组态技术 PLC 流程图 MAGS【分类号】U491.51【文 摘】设汁了一种用FX2x—48MR的PLC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接线和PLC软件流程图;并利用组态软件MCGS对该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经试验效果良好。32/51【题 名】从信号控制的设置依据谈起【作 者】无【机 构】不详【刊 名】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1).-32-35【ISSN号】1008-2522【C N 号】11-3911/U【馆藏号】86786X【关键词】信号控制 道路交通 人流分配通行权 交通信号灯 车流分配通行权【分类号】U491.51【文 摘】随着交通科技的发展,通过交通信号的作用.利用红、黄、绿灯色(以及箭头、人形等)为相互冲突的车流、人流分配通行权,以保证交通运行的安全和顺畅。这种交通信号的控制,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从目前我市的应用情况来看,在对信号灯应用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本文试从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依据来作个大致的说明和澄清。33/51【题 名】基于CPLD的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器【作 者】杜玉远【机 构】东北大学【刊 名】电子世界.2004(2).-30-31【ISSN号】1003-0522【C N 号】11-2086/TN【馆藏号】94357X【关键词】CPLD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工作原理 交通信号灯 智能控制器【分类号】U491.51 TN791【文 摘】CPID是一种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高集成度、高密度、高速度的特点。将原有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LSI)设计的电路改造为由CPLD实现,既可以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另外,由于CPLD具有在系统编程的功能,可在不改变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改变电路功能,这样可以为系统提供更多的冗余功能。本文介绍一种采用CPLD设计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方法,改变了原有控制器的体积较大、故障率高的缺点,并且增加了智能控制功能,使交通信号灯控制器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34/51【题 名】LED交通信号灯系统的硬件设计【作 者】沈鸿星【机 构】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湖北省襄樊市441021【刊 名】电子工程师.2004,30(3).-75-77【ISSN号】1006-7787【C N 号】32-1237/TN【馆藏号】91231X【关键词】LED 交通信号灯 电流环 远程弱电控制 单片机 硬件设计【分类号】U491.51【文 摘】LED交通信号灯是传统交通信号灯的理想换代产品,文中介绍了一种LED交通信号灯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滁州学院学报是学术期刊嘛

讲授课程主要科研教学成果研究课题1.《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9YJA630012。主持(结项中)2.《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2010年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10sk467。主持(结项)3.《会计准则改革与合并/母公司报表盈余信息的决策有用性》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70972011。排名第3(结项)4.《政府审计环境与未来发展问题研究》审计署2007-2008年度审计科研课题,项目批准号:07SJ01001。主持之一,排名第2(结项)5、2012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AHSK11-12D216)排名第2(在研)6、2012年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创业板市场IPO融资成本研究”(SK2012B348)排名第2(在研)学术论文1、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评价研究《会计研究》2007.5(CSSCI)2、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与风险分析《审计研究》2007.2(CSSCI)3、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协调《税务研究》2007.1(CSSCI)4、国有企业政府审计的环境变迁与未来发展《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5(CSSCI)5、国有企业改制后政府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 5(CSSCI)6、合并-母公司报表盈余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评述《当代财经》2010.5(CSSCI)7、战略性业绩评价面临的问题与出路《财务与会计》2008.4(核心)8、股利政策、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会计之友》2010.8(核心)9、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一个分析框架《财会月刊》2010.7(核心)10、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8(核心)11、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未来发展问题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核心)12、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环境变迁与未来发展《会计之友》2007.8(核心)13、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机制研究《滁州学院学报》2005.414、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研究《滁州学院学报》2010.315、创业板市场IPO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1(CSSCI)16、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研究——基于原始股东视角“看”IPO融资《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5(CSSCI)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3/02 我国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4/11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与防范 安庆医学 2007/02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福建金融 1993/03 破解我国医疗保险难题 党政干部学刊 2009/01 以人为本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思考 人口与经济 国内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管理经验及借鉴 中国卫生资源 2009/01 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福建金融 1993/08 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责任分担 新东方 2008/01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之完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01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工作通讯 2008/05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思考与探讨 现代商业 2008/03 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理性思考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试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 医学与社会 2008/02 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中国药业 2008/04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 人口与经济 2008/02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问题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研究生论文)医疗保险改革与医疗改革共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3

滁州学院是公办的。

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Chuzhou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2.3万册,电子图书154.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2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审计学、物流工程

数学与金融学院:

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初等教育(专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

音乐学院:

音乐学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含中韩合作办学2+2国际班)、环境设计、广告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木工程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园林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依托“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安徽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认定“双能型”教师402人。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1名教授入选新疆天山英才工程培养人选。1名教授入选我省第五批“特支计划”。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

教学建设

数据截至2019年5月,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应用型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学校的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安徽省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新闻学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自动化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应用型信息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华塑盐(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化工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中国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计算机网络

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数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GIS基础应用技能、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旅游地理学、食品化学、教育心理学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食品工程师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国际商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计划、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食品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测绘实验实训中心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地理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交流

截至2016年3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4+1”硕士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6+7课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

学校荣誉

2010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1年6月,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

2011年11月,被评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11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

2011至2014年度,连续四年获得省教育厅节能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2012年2月,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4年,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14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5年2月,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2月,选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机构8个;建有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化工技术研究所、滁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程中心、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国情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凤阳花鼓音乐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

“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截至2013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72.79万册,中外文报刊1980种,收藏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法规大典》、《SpringerLink》、《Ebscohost》《银符考试模拟题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吴敬梓研究专题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双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每年1、3、4、6期刊登社会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2、5期刊登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开设“江淮分水岭研究”“皖东文化研究”和“皖东发展研究”三个特色栏目。

2009年学报被安徽省教育厅和新闻出版局联合评为优秀学报;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称号。

文化传统

校徽校名

“滁州学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滁县师范学校”题写过校名,“滁”“学”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

滁州学院校徽以“滁”、“U”(University的缩写)和“1950”为基本元素。

篆字“滁”为核心,呈现了滁州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旗帜的形制,代表着滁州学院团结进取、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盾牌的形制,承载了滁州学院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奖杯的形制,抒发了滁州学院人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断创新的卓越情怀。结构精密的芯片形制,象征着滁州学院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时代风范。

校名“滁州学院”采用郭沫若的字体,突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950”字样标志了滁州学院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中英文有机融合的方式,体现了滁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豪迈姿态。

校徽呈现开放形态,展示着滁州学院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汉字“滁”中的山、水、人的元素,描绘了滁州学院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滁州学院学报属于什么期刊

滁州学院是公办的。

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Chuzhou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2.3万册,电子图书154.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2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审计学、物流工程

数学与金融学院:

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初等教育(专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

音乐学院:

音乐学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含中韩合作办学2+2国际班)、环境设计、广告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木工程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园林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依托“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安徽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认定“双能型”教师402人。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1名教授入选新疆天山英才工程培养人选。1名教授入选我省第五批“特支计划”。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

教学建设

数据截至2019年5月,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应用型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学校的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安徽省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新闻学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自动化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应用型信息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华塑盐(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化工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中国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计算机网络

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数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GIS基础应用技能、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旅游地理学、食品化学、教育心理学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食品工程师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国际商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计划、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食品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测绘实验实训中心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地理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交流

截至2016年3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4+1”硕士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6+7课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

学校荣誉

2010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1年6月,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

2011年11月,被评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11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

2011至2014年度,连续四年获得省教育厅节能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2012年2月,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4年,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14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5年2月,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2月,选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机构8个;建有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化工技术研究所、滁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程中心、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国情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凤阳花鼓音乐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

“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截至2013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72.79万册,中外文报刊1980种,收藏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法规大典》、《SpringerLink》、《Ebscohost》《银符考试模拟题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吴敬梓研究专题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双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每年1、3、4、6期刊登社会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2、5期刊登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开设“江淮分水岭研究”“皖东文化研究”和“皖东发展研究”三个特色栏目。

2009年学报被安徽省教育厅和新闻出版局联合评为优秀学报;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称号。

文化传统

校徽校名

“滁州学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滁县师范学校”题写过校名,“滁”“学”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

滁州学院校徽以“滁”、“U”(University的缩写)和“1950”为基本元素。

篆字“滁”为核心,呈现了滁州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旗帜的形制,代表着滁州学院团结进取、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盾牌的形制,承载了滁州学院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奖杯的形制,抒发了滁州学院人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断创新的卓越情怀。结构精密的芯片形制,象征着滁州学院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时代风范。

校名“滁州学院”采用郭沫若的字体,突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950”字样标志了滁州学院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中英文有机融合的方式,体现了滁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豪迈姿态。

校徽呈现开放形态,展示着滁州学院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汉字“滁”中的山、水、人的元素,描绘了滁州学院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3/02 我国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4/11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与防范 安庆医学 2007/02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福建金融 1993/03 破解我国医疗保险难题 党政干部学刊 2009/01 以人为本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思考 人口与经济 国内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管理经验及借鉴 中国卫生资源 2009/01 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福建金融 1993/08 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责任分担 新东方 2008/01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之完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01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工作通讯 2008/05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思考与探讨 现代商业 2008/03 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理性思考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试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 医学与社会 2008/02 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中国药业 2008/04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 人口与经济 2008/02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问题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研究生论文)医疗保险改革与医疗改革共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3

(本文原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滁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六期。)孔子创立了“仁”的学说,并将“仁”的最基本含义确定为“爱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从人从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此的解释是:“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可见,仁爱的“仁”字本身就表示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爱关系。对于“仁”的最基本内涵,孔子在总结前人及同时代思想家关于“仁”的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以“爱人”释“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子所讲的爱人,不仅指爱自己的亲人,而且指爱所有的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说明了孔子“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实质,因此,郭沫若把孔子的“仁道”称为“人的发现”[1]孟子把孔子的“仁爱”的范围作了进一步扩展,突破了人类的范围而达至于万物,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墨家之爱的基本范畴是“兼爱”,“兼”字在许慎《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异也,又从持禾禾,兼持二禾。”一只手持两棵谷子,引申为总、全、兼顾之意。“兼爱”的基本含义是“兼相爱”,墨家明确主张:“兼爱天下之人。”(《墨子·天志中》)“仁爱”、“兼爱”都主张普遍地爱人,但“仁爱”说肯定人的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律能力;而“兼爱”说则对人的道德理性和自律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人只能在外在他律的约束下被动地、被迫地施行“兼爱”。一、自律与他律的人性基础 (一)自律的人性基础 孔孟儒家的“仁爱”说及“仁爱”之自律性是建立在其人性论的基础上的。孔子没有提出系统的人性理论,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孔子只是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学而》)认为人的本性相近,具有可塑性,关键看后天的习染。但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认为,民众受到礼仪教育、道德感化后,可能具备廉耻之心和自我约束、自觉行仁的能力,而外在的刑政约束只能使人暂时地免予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人为什么在德政、礼教之后具有廉耻之心?在孔子看来,因为人之本性中有乐于接受德政、礼教的善根,隐含着自觉行仁、为善的种子,人性是趋善的,所以“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孔子未明言的人性趋善论被孟子发展为明确的人性善论。《孟子》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虽然孟子认为人性当中有人之喜怒哀乐之自然情感、饮食男女之自然欲望(这在孟子看来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性),但他更强调人性是人之异于禽兽、人之为人的根本特性即道德属性、仁。张岱年说:“孟子所谓性者,正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之特殊性征。”[2]孟子宣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在此,孟子明确把恻隐之心即仁之端说成是人先天皆有的共同本性、本能、良知、良能,是人的本质规定,认为人先天的、内在于心的恻隐之心就是仁爱的人性基础,有了这一人性基础,仁爱就不是强制的、功利的和伪善的,而是道德主体出于本性、发自肺腑的道德自律、自觉、自为的爱,旨在成就道德自我之完善,并由此实现社会至善。 (二)他律的人性基础 尽管现存的墨家典籍中没有“性”或“人性”的概念和系统理论,但从墨家的伦理学说和政治主张中仍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有关人性的观点,正如徐复观所说:“墨家无人性论,但并不是没有此一问题。”[3]因此墨家的“兼爱”说及“兼爱”之他律性是有其人性基础的。《墨子》曰:“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墨子·节葬下》)“人情也,则曰男女”,(《墨子·辞过》)“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子之所以养也”,甚至说:“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墨子·七患》)对人的本能欲望、衣食之需予以高度肯定。墨家认为,人具有欲利恶害、趋乐避苦的自然本性,这一自然本性本身无所谓善恶,恰如素丝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墨子·所染》)但这种“欲”的自然人性易受环境的浸染与引诱而膨胀,可能导致恶的行为后果,“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墨子·七患》)因此需要利用理性的“知”的力量对自然的“欲”加以合理的节制。《经上》曰:“为,穷知而悬于欲也。”(《墨子·经上》)意思是说“穷”于“知”而受“欲”的宰制就会出现错误的行为。“墨家似乎认为应该以‘知’制‘欲’,有‘性恶论’的倾向,但它并没有否定‘欲’,而是从更高的层面上肯定‘欲’的价值,因为制‘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避免‘欲’的完全落空。墨家认为,人的本性虽是‘欲利’(或称为‘爱利’)而‘恶害’的,但是,如果听任人的‘欲利’本性的无节制扩张必然会出现‘人对人象狼’的情景(‘若禽兽然’)。”[4]墨家认为,要使得人的合理的自然欲望得以满足而不受损害,就应该人人“交相利”,在情感上就应该“兼相爱”。(《墨子·兼爱上》)但“兼相爱”如何从“应该”变成“事实”,在墨家看来,人类按其欲利本性不能实行“兼相爱”,人不具有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律能力,因此需要外在的他律作用,古代民始生未有刑政他律时,天下欲利、争利且不得节制而乱“若禽兽然”(《墨子·尚同上》)就是明证。从人欲利恶害、趋乐避苦的自然本性出发,墨家对人的理性的信任仅限于工具理性,对儒家所推崇和信仰的道德理性的力量是极端怀疑的,认为人不可能出于道德理性而兼爱他人,只会从工具理性出发,在外在的威逼利诱的情况下,被动地、被迫地施行兼爱。即,兼爱的实现只能靠外在的他律。 二、“仁爱”的自律性与“兼爱”的他律性 (一)“仁爱”的自律性 从人性善或人性趋善出发,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认为“仁爱”是道德主体出于本性、发自肺腑的道德自律、自觉、自为的爱,是道德主体人格完善的内在需求,而非出于外在的功利的考量和推动,也非宗教、政治法律的强迫。因此将施爱的动力和约束力归于人自己,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肯定人具有被道德感化、道德自律和自省能力。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坚信“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在这里,见孺子将入于井自然而然产生的怵惕恻隐之心及由此引发的救孺子的道德行为没有掺入丝毫的个人利害的考量,是道德自律的结果,在道德动机上是纯善的。又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孟子·离娄下》)孟子认为仁义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它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源、动力,而不是外在目的。《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强调君子在任何时候,即使在没有外在监督、约束的情况下也应该谨慎地自我反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内在的道德意识,通过道德自律最终成就“仁”。可见,儒家施行“仁爱”靠的是道德主体的自律、克己和内心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进行道德审判,使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成就道德自我。尽管孔子曾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认为“礼”是成全“仁”的外在性、他律性道德规范;也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指出当政者的道德权威对于其他人居仁由义的他律作用。但孔孟儒家强调,人之所以能“仁爱”在于内在的人性趋善,人之所以要“仁爱”在于张扬人性,成就道德自我,“仁爱”的施行在于人具有道德情感、道德理性和道德自律能力。在孔孟儒家看来,外在的“礼”的规范和道德权威只是达至、成全“仁爱”与“仁政”的必要手段,仅靠外在的他律约束而施行“仁爱”是缺乏生命力的。因而孔孟儒家“仁爱”的自律性特征是毋庸置疑的。 (二)“兼爱”的他律性 与儒家不同,墨家从人欲利恶害、趋乐避苦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兼爱”并非人的内在精神需求,而是能使人更有效地满足物质欲求的权宜之计,是人出于外在的功利的考量或宗教、政治法律的强迫的结果。尽管墨子曾多次告诫墨家弟子“反之身”,要求加强道德自省、自律,墨子及众弟子在施行“兼爱”的过程中也确能经常自省、自律,但可以说墨子的“反之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墨子说:“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墨子·修身》)显而易见,墨子所谓的“反之身”并非像儒家那样是出于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和道德的自我完善,而是有名利考量的。如果说儒家依靠人心中的道德法庭作为“仁爱”保证的话,那么,墨家用什么作为兼爱保证呢?墨家认为,兼爱的施行主要依靠外在的威逼利诱,需要他律即上天所欲、上者所命、名利诱惑。出于利己的动机,在外在的威逼利诱下,被动地、被迫地施行“兼爱”,以获得利己的效果。墨家对国家政权、政治制度和“墨者之法”等上者所命的权威性和他律之有效性是肯定的,认为它们能够通过赏善罚恶为“兼爱”的施行提供有效的外在支撑。但是墨家认为,这一外在支撑的力度尚显不足,特别是对上层统治阶级力不能及,其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够,尤其是罚恶不够,因而不能确保他们施行“兼爱”,墨家于是将“兼爱”的终极保证诉诸于天。墨家宣称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政治制度和“墨者之法”权威性之根源在于天,应“法天”(《墨子·法仪》)“上同于天”(《墨子·尚同上》)。并声称“兼爱”是天之所欲,“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墨子·法仪》)“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天志上》)天博爱无私,天欲人“兼爱”,人顺之得赏,违之得罚。墨家借助于上天来增强“兼爱”意志的权威性和强迫性实在是其无奈之举,体现了小生产者地位和思想的阶级、时代局限性。墨家除了借助于上天的权威,还借助于鬼神的力量来推行“兼爱”,宣称鬼神是赏善罚暴的,并且不分亲疏贵贱,“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鬼神之所罚,无大必罚之。”(《墨子·明鬼下》)墨子借助天志和鬼神的权威诱使墨者及普通民众施行兼爱,更为了约束统治阶级,迫使他们“兼爱”大众。当然,“墨子可能实际上完全不相信‘天’、‘鬼’,他的‘天志’、‘明鬼’学说,只是一种‘神道设教’的手段。”[5]这一靠他律诱迫人实行“兼爱”之手段、策略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浓厚的平民意识、社会批判意识和反抗精神,必将对封建等级制构成严重威胁,因而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愿望,遭到他们的排斥。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十批判书[A].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1. [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84. [3]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275. [4]杨建兵.墨家人性论略[A].任守景,等编.墨子研究论丛:九[C].济南:齐鲁书社,2010:657-658. [5]童书业.先秦七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65.

滁州学院期刊分类

教育类期刊

G所代表的是指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方面的刊物大类, G4类期刊是指这类期刊的作者群体主要是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而且服务对象也都是教育工作者,带有G4标志的刊物代表是教育刊物。其中国家级G4类期刊有:《中国职工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参考》、《素质教育》、《教育技术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中国校外教育》、《课程教育研究》、《中国电力教育》、《国际英语教育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高等理科教育》、《基础教育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国林业教育》、《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滁州学院学报》等。

国家级期刊比省级期刊好吗

国家级期刊,就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且书籍上带有“全国性期刊”或“核心期刊”的也可视为国家级期刊。

而省级期刊则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且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是我国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期刊类型。含义意思可看出,国家级期刊是由国家机构主办的,省级期刊则是省级机构主办的,但两者都属于普刊,从发表难度上看,国家级期刊是较难的,各方面要求也较严格些,选择期刊时必须含有国内刊号和国际刊号双刊号。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滁州学院主编:许志才ISSN:1673-1794CN:34-1288/Z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南路80号邮政编码:239000

大多是二类,也有少量不是。

  • 索引序列
  • 滁州学报
  • 滁州学院学报建刊时间
  • 滁州学院学报是学术期刊嘛
  • 滁州学院学报属于什么期刊
  • 滁州学院期刊分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