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历史由来及其实质 【内容提要】近来,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看法,赞同或指责当事国的立场或行为。其实,朝核问题由来已久。目前的朝核危机不过是历史上朝核危机的延续。本文仅就朝核危机的历史由来做些介绍,以便于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当前的朝核危机。【摘要题】世界政治【关键词】朝鲜/朝核问题/朝美关系/朝鲜外交【正文】一、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由来已久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1953年10月签订的《朝美共同防御条约》获得了在韩国无限期驻军权,并于1958年开始在韩部署核武器。[1]据报道,美国一度在韩国部署过1,000多件不同类型的战术核武器,建有4个长矛地对地导弹发射场和144个奈基式Ⅱ型地对空导弹发射场。[2]美国还曾多次对朝鲜进行核威胁。在1950、1953、1969、1975、1981年双方关系紧张时,美都曾扬言要对朝进行核打击。为此,朝鲜方面曾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美韩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资源短缺和电力能源供给紧张问题,朝鲜也开始了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并逐步在宁边等地建立了核设施。[3]1985年,由苏联援建的宁边核反应堆开始运转,[4]同年12月,朝鲜在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1986年,朝方发表声明,建议把朝鲜半岛变成无核区,并公布北方不试验、不生产、不储存和不引进核武器,不答应建立包括外国核武器在内的所有军事基地,不答应外国核武器通过自己的领土、领海和领空。朝方同时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南部的全部核武器,取消有关在朝鲜半岛使用核武器的所有作战计划。[5]然而美韩仍未对朝鲜的呼吁做出积极回应。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官员正式提出朝鲜核问题,质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美日不断向北方施压,要求朝方签署核保障协定,接受国际社会的核检查。朝方则声明,朝方没有开发核武器的意愿和能力,但假如要进行核查,南北双方都要接受核查。美韩两国反复磋商后,美国决定从韩国撤走所有战术核武器。1991年11月,韩国总统卢泰愚发表《为韩半岛无核化及实现和平的宣言》,第一次明确公布:韩国将不制造、不拥有、不储存、不配备和不使用核武器;核能源只用于和平目的;遵守“防止核扩散条约”以及根据这一条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缔结的“核安全措施协定”;韩国国内的核设施与核材料接受彻底的国际检查,不保存核废料处理及浓缩设施。[6]朝鲜方面迅速做出反应,就签署核保障协定问题提出四条建议:(1)只要美国开始从南朝鲜撤走核武器,朝鲜就在核安全协定上签字;(2)对南方是否存在美国核武器和北方的核设施同时进行调查;(3)朝美双方就同时核调查和消除对朝鲜的核威胁问题进行协商;(4)朝鲜北南双方就不开发核武器和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问题进行协商。[7]12月18日,卢泰愚总统公布:此时此刻,在韩国任何地方连一件核武器也不复存在了。布什总统表示对卢泰愚的宣言不持异议,表明美国已从韩国撤走了全部核武器。12月31日,北南双方草签《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公布双方都将不试验、不生产、不拥有、不储存、不部署、不使用核武器,双方保证不谋求拥有核处理和铀浓缩设施,相互进行有选择的核调查以及建立一个关于核问题的联合控制委员会。1992年1月,北方公布签署核安全协定,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调查。2月,双方互换《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的正式批准文本,并公布从即日起生效。4月,朝鲜政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一项实行核保障的协议,随后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6次检查。在此基础上,朝韩双方达到了对对方核设施同时进行检查的协议,并组成了两国核控制委员会。朝鲜半岛核武器问题朝着积极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但是,由于双方在选定具体核查对象方面出现分歧,协议未能落实。南方主张采取“相互对等同数原则”,并要随时进行“非凡调查”;而北方则主张“同时消除怀疑原则”,对美国在南方的核武器、核基地进行“全面调查”。[8]北南双方的分歧为日后核危机问题的屡屡出现埋下了伏笔。虽然朝鲜方面已多次申明自己没有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和愿望,并已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多次调查,但美方仍坚持认定北方已具备核开发能力,并断言朝方隐藏了核设施和核物资,要求朝鲜接受强制性检查。同样,虽然美韩方面公布已经撤走部署在韩国的全部核武器,但朝方则坚持认为南方仍留有核武器。为向朝施压,韩美公布恢复1993年的联合军事演习。朝鲜政府则公布冻结同韩国进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双边对话。1993年1月,朝鲜又公布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视察。由于美韩举行了以朝鲜为假想敌的联合军事演习,3月12日,朝鲜政府致函联合国安理会与核不扩散条约国,通报朝鲜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5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通过825号决议,要求朝鲜重新考虑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决定。次日,朝政府发表声明,认为联合国825号决议是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和主权的侵犯,朝鲜表示果断反对,并警告美国必须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9]一时间,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在各方努力下,6月,朝美首轮会谈在纽约举行,朝鲜公布暂不退出条约。7月,双方在日内瓦进行第二阶段会谈,发表美朝关于核问题声明,美国保证不以武力相威胁、不使用武力、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朝鲜则同意尽快同国际原子能机构恢复接触,双方将就核保证和对朝鲜核设施检查问题进行磋商。1994年2月,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同意对其7座核设施进行检查。几经反复之后,朝美双方终于在该年10月正式签订了《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这一框架协议的基本要点是:(1)华盛顿和平壤同意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国际组织,为朝鲜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以取代朝鲜的石墨核反应堆,为朝鲜提供能源;美国牵头在2003年前为朝鲜建造两座装机总容量为2000兆瓦的轻水堆核电厂。(2)在轻水反应堆建设期间,为了缓解朝方因冻结核设施造成的能源危机,美国同意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直至轻水反应堆核电厂完工。(3)朝鲜同意冻结并最终拆除其石墨反应堆以及其他相关的核设施,即不再向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两座石墨减速反应堆的建设,封闭核燃料处理厂,并表示将拆除这些设施。(4)美国向朝鲜做出正式保证,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朝鲜承诺将采取措施,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并表示它将不退出《核不扩散条约》。(5)美国和朝鲜同意在各自的首都为对方设立联络处,并最终把双边关系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但是,框架协议的执行并不顺利。就在朝美达成核框架协议之后不久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控制了众议院。共和党对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颇为不满,便利用众议院中的多数对政府施压,导致克林顿政府在执行框架协议时踌躇不前,几乎无所作为。首先,总部设在美国的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提供的资金难以到位,无法兑现于2003年前向朝方提供轻水反应堆的承诺。其次,从1997年开始,美国承诺每年提供的50万吨重油也一再推迟。其三,克林顿政府在改善美朝关系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举措,一直没有在平壤设立联络处的迹象。朝鲜政府的企盼落空,其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为了表示对美方不履行框架协议的抗议,朝方表示将不再实施对原子反应堆和燃料棒的封存。1998年8月,朝鲜公布成功发射“大埔洞—1号”卫星(美国、日本等国认为是导弹)。随后,美国以侦察卫星发现在朝鲜金仓里隐藏有地下核设施为由,要求对朝进行检查。朝鲜对美方的指责予以果断否认,同时提出,假如美方坚持检查,必须以提供粮食援助作为交换条件,朝鲜半岛核危机又一次爆发。最后,朝方接受了核查,但美国却一无所获。1999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访朝。随后,美国政府重新检讨了对朝政策,确立了对朝“接触和扩大政策”,并承认因内部原因延误了轻水反应堆的建设和如期提供重油,表示愿意为此提供补偿。作为回应,朝鲜同意在美国缓和制裁期间暂停发射远程导弹。1999年9月,朝美签订导弹问题协议。2000年10月,金正日的特使、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赵明录次帅访美。紧接着,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平壤。朝美关系再度出现缓和迹象,双方关系几近正常化。不过,克林顿出访朝鲜的计划还是因强硬派的阻挠而搁浅。像此前出现的核危机一样,这次危机虽然再次得到化解,但核问题的症结并没消除,从而为新一轮核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小布什上台后,全面中止了克林顿政府对朝鲜的有限接触政策,并对韩国总统金大中奉行的“阳光政策”提出非议。小布什政府不仅把朝美框架协议变成了一张废纸,要求全面核查朝鲜1992年以前对钚的处理情况,而且要求朝鲜单方面削减军事力量,并多次公开攻击、指责朝鲜现政权与朝鲜领导人,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与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对象。布什政府的强硬立场再度引起朝鲜方面的激烈反弹,终于酿成了自2002年10月以来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新一轮朝核危机。二、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实质假如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算起,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争执已逾四十年。即便从1993年那次剑拔弩张的朝核危机算起,至今也已十个年头,这十年间,大规模的核危机已经多次爆发,而且似乎一次比一次严重。那么朝核危机的实质是什么?其根源何在?为什么它总是经过短暂的平息之后会又重新爆发呢?追根溯源,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朝鲜半岛被人为地一分为二,埋下了南北双方冲突的种子。美国为了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而在南方布置核武器,其矛头所向,路人皆知。北方强烈要求美国撤出部署在半岛南部的核武器,其意图也是明显的。北方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需要而建立了自己的核设施。这种核设施的目的有二:其一,在国家安全遭遇威胁时成为一种防御的筹码与工具;其二,在和平建设时期被用作一种重要的能源来开发。最初,朝鲜被指责开发核武器,朝方只承认其核计划是为和平建设目的,而美方则担心,这种开发随时都有可能用于另一种目的并构成对美国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这是美国极力要求朝鲜放弃核计划的关键所在。后来,朝美关系紧张时,朝鲜称自己有权拥有核武器,无疑是希望得到美国方面的更大让步。目前朝核问题的僵局在于,朝鲜将美国给予安全保障作为放弃核计划的前提,而华盛顿则将平壤首先放弃核计划作为展开谈判的关键。而在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框架下,朝鲜同时也希望获得能源、粮食和其他经济援助。美国认为这是勒索,而朝鲜则认为这是自己做出重大让步之后美国就应给予的回报,是美国应尽的义务,而不是施舍。今年6月9日,朝鲜中心通讯社发表评论说,“我们不是想用核威慑力量勒索任何其他国家,而是为了减少常规武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节省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假如美国不放弃对平壤的敌对政策,并继续向朝鲜进行核威胁,那么朝鲜别无选择,只能发展核威慑能力”。显然,朝核危机的根源是冷战。朝核危机的最终解决,有赖于相关各方最终能够走出冷战思维的怪圈,争取双赢。朝核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美关系的不断恶化,美国难辞其咎。由朝鲜核问题引发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全球战略背景下对朝政策直接或间接的产物。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朝鲜半岛核问题开始呈逐步激化之势。90年代初,美国挟所谓“不战而胜”之余威,睥睨天下,希望把全球事务置于美国主导之下。而这时的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却使美国感到有逸出轨道之忧。当时朝鲜半岛局势趋缓,朝日关系大幅度改善,南北对话取得了积极进展。恰恰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了大规模的朝核危机。朝鲜半岛南北关系被不知不觉地置换成了美朝关系。2002年10月以来的新一波核危机,表面上是由美国总统特使凯利访朝引起的,但其根子仍然是布什政府根深蒂固的对朝敌视政策造成的。可以说,朝鲜的对美强硬态度是美国对朝敌视态度的激烈反弹的结果。此时,朝鲜国内正在推行一系列的经济调整,亟需得到和平的外部环境与外部资金的注入。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发展虽然一波三折,但是总体上是有惊无险,其总趋势是积极的。2002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访问平壤,不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朝鲜的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牵动了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不是在美国主导下进行的。美国对朝鲜的有限遏制政策开始受到不少国家的质疑和批评。布什政府在对朝关系方面陷入被动。这决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朝核危机再次爆发。美国不仅借机把责任全部推给朝鲜,丑化了朝鲜的国际形象,而且还打断了日朝关系的进程,恶化了朝韩关系,阻止了朝鲜与欧盟、澳大利亚关系的改善。同时,美国还以此为契机彻底丢弃了1994年的朝美框架协议,并把毁约的罪名加到朝鲜的头上。朝鲜半岛事务又一次被置换成了朝美关系,而且这一置换还是在美国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完成的。因为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人们所得到的印象似乎是:朝鲜拼命要把核危机问题视为朝美关系,而美国则大力呼吁国际社会的广泛介入。美国“不自觉”中又成了朝鲜半岛事务的主宰者。但是,正如一些国际观察家所言,亚太地区乃美国的重点战略地区之一。倘若朝鲜半岛事务脱离了美国的掌控,不仅美国在韩驻军成为大问题,而且整个东北亚的政治地图都有重画的可能。因此,“不统、不战、不和”的局面,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只要美国把握着朝核问题的主动权,只要事态不至于失控,美国并不见得希望看到朝鲜半岛局势的彻底缓和。正是美国出于自己全球战略的考量所采取的某些措施,使得朝核危机总是在出现一缕曙光之时又马上重新笼罩上大片的乌云。美国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威逼朝鲜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这完全是出于对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它所担心的是:朝鲜拥有核武器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构成对美国利益的直接威胁,而且一旦美国对朝鲜让步,很可能会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促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朝鲜是上了美国黑名单的国家之一,又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相敌对,因此,美国始终亡朝之心不死。只是鉴于朝鲜半岛的复杂局势,美国很难像对待阿富汗、伊拉克那样用外科手术方式解决问题。于是,挤压其生存空间,以压促变便成了美国对朝总战略。而朝鲜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长期被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又碰到国内问题的压力,美国的敌视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它一系列的激烈反应,采取诸多边缘政策与美进行博弈。可以说,朝核危机的反复出现,其间美国的对朝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握着主动权的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在朝核问题上大做文章是希望牢牢把握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主动权,维护其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而朝鲜则希望借助核危机迫使美国改变对朝政策,并希望美国能在朝鲜安全与能源供给方面做出承诺。其目的,一是彻底解除朝鲜的安全困境;二是为已经开始的朝鲜国内改革获取物质的和道义的支持。对于目前朝核危机中朝方的举措,相当一部分国际观察家认为,对于处在饥荒边沿的朝鲜,这样做是为了生存。只有很少的人相信,朝鲜的目标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一个核大国。[10]这次核危机爆发之时,正值朝鲜对国际打开大门并开始采取较大幅度改革措施的当口。朝鲜要推动改革开放,必须有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政权和国家的生存与安全很自然地被放在第一位。从一个时期以来朝鲜的外交动作可以看出,它一直在致力于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动改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种种迹象显示,朝鲜正在谨慎地走向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但是,朝鲜开放政策和外交努力明显碰到了来自美国的巨大障碍。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不再支持韩国旨在促进南北和解的“阳光政策”,停止了美朝关系正常化的努力,把朝鲜确定为三大“邪恶轴心”国家之一。这都为朝鲜的国际安全环境设下了变数。美国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兵伐伊拉克,武力颠覆了萨达姆政权,这不免使朝鲜政府担心自己的安全。因为在朝鲜看来,美伊战争的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绝对不能让联合国或者其他任何国家进入自己国土进行检查之类的行动,否则将后患无穷。这是朝鲜果断要求与美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最主要考虑之一。同时,朝鲜的国内改革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与国际社会的援助,打出“核牌”,显然也有促使美国认同与支持朝鲜国内改革这一层考虑在里面。美国把朝鲜问题仅仅定义为核危机问题,对朝鲜的安全需要与国内开放与改革的各种趋向视而不见,显然是别有用意。保证朝鲜半岛无核化,这符合包括朝鲜在内的有关各方的利益,更是维持东北亚地区局势稳定的需要。美国必须意识到,一味的强硬只会适得其反。作为对主权和自尊十分敏感的国家,朝鲜很难屈服于武力。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有责任考虑朝鲜的安全需要,有义务帮助朝鲜营造一个有利于开放和改革的国际环境,也有义务帮助朝鲜把改革和开放向前推进。假如朝鲜核危机得以和平解决,既能保证核不扩散的目标,又能给朝鲜改革开放的政策创造更多的机会,那么这种结局符合朝鲜的利益,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利益。而对朝鲜而言,打“核牌”只是一种手段,应该利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尽早和平化解目前的核危机,为国内的改革与开放政策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在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中国政府对于解决朝核问题的基本态度是: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实现无核化,不赞成朝鲜半岛出现核武器,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国的态度是真诚的,并采取积极行动,尽力协助相关各方化解危机。1993年初的朝核危机爆发时,中国政府就曾为化解朝核危机进行过积极的斡旋。2002年底爆发新的朝核危机以来,中国一直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并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协调相关各方通过对话解决危机而积极努力。但是,中国的立场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尤其需要相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与回应。假如当事国不能给予积极回应,中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调解空间将非常有限,危机仍将持续下去,这是中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参考文献】[1]于美华。跨世纪朝美关系回顾与展望。载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八),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5][7][8]刘鹏辉、郑信哲。韩国:雾幕后的国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161、161、162、171。[3]马辉。美国在朝核问题上意欲何为[J]。当代世界。2003(3)。[4]吴志成。朝鲜核危机:美国如何应对?[J]当代世界。2003(5)。[6]王钰欣。卢泰愚总统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25。[9]人民日报,1993—5—13。[10]BBC。朝鲜重起反应堆为生存[C]。

1、朝核问题与朝鲜战争(铺垫、大背景): 美苏全球冷战、局部热战: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简述---大国划分势力范围、朝韩分立,中国出兵,停战协定; 朝鲜民族自尊心脆弱性:朝鲜近代史是屈辱的被占领史、被压迫史,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掌握,必须发展核武。

一、政策的提出1943年12月公开发表的由美、英、中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宣称,“在适当的时候,朝鲜将获得自由与独立”1。应该说,当时美国对朝鲜问题的政策基调是主张朝鲜成为自由与独立的国家的,但也为尔后的政策变化留有重要伏笔。美国相当重视朝鲜的战略地位。1943年11月,美国国务院领土小组委员会指出:“北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美国有关”,朝鲜则因其“政治发展可能影响此种安全”而亦与美国有关2。1944年3月至5月,美国国务院建议美军积极“参加在朝鲜境内或邻近地区的作战行动”,为战后美国“参与朝鲜内政”和“行使国际监督”创造条件3。如果苏军单独占领朝鲜,“美国将视这种发展为未来太平洋地区安全的威胁”4。美国国务院雅尔塔会议备忘录主张,朝鲜的军事占领和军政府应有各盟国的代表,但美国“应该在军事占领和军政府中起领导作用”5。美国国务院的波茨坦会议文件针对“苏联可能强烈要求在控制朝鲜事务的进程中享有领导地位”,认为“将朝鲜定为托管区并将朝鲜置于联合国的所属机构的控制之下便是合理的”6。这表明,美国考虑的基本问题是要“控制朝鲜事务”。1945年8月,美国陆军部政策处奉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简称部际协调委员会)之命起草接受日本投降的通令。博恩斯蒂尔处长“最初想按行政区划标出分界线。但是,他的办公室仅有一张却不是标有朝鲜行政区划的地图。他注意到北纬38度线从中部将朝鲜大致分为两半。因此,他决定利用北纬38度线作为划分受降区域的临时分界线,此线南北的日军将分别向指定的美军当局和苏军当局投降。”78月15日,杜鲁门将通令内容通报给英国和苏联并获得同意。“三八线”的提出表明,它只是作为临时军事分界线,并无任何划分国家疆土的政治意义。但是,美国国务院接受“三八线”是阻止苏联力量从朝鲜北部进入南部的角度考虑的,因而“三八线”决策具有在朝鲜“遏制”苏联的政治意义。显然,战时美国提出的对朝鲜问题的政策包含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主张战后朝鲜将成为自由与独立的国家;一方面则准备战后对朝鲜实施以美国为主导的多国军事占领或国际托管。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要在朝鲜遏制苏联影响的阴影已经隐约可见。 二、军事占领、托管与实际遏制政策苏军与美军先后进入朝鲜北部和南部接受日军投降,随后分别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对朝鲜半岛实施军事占领。“三八线”从而成为美苏军事占领区的分界线。朝鲜人民期望日本的投降将立刻导致朝鲜的独立,而美国政府及美军占领当局推行的却是无视朝鲜人民的正当要求与行动的政策。美国政府一面向占领当局发出具体的对朝政策指令,一面公开宣布美国的对朝托管政策。然而,鉴于朝鲜人民和各派政治力量普遍要求自由独立和反对美国占领,驻朝美国军政府官员主张放弃托管制度,先组织亲美政权,而后兼并朝鲜北部。霍奇建议美国政府“澄清和排除‘三八线’这个障碍,以便统一朝鲜”,“发表放弃托管的明确声明”8。本宁霍夫建议“重新考虑让重庆流亡政府返回朝鲜作为占领时期的临时政府,在盟国的担保下充当傀儡,直到朝鲜人民达到能够进行选举的稳定状况为止。”9在此种背景下,李承晚、金九等人从10月起先后返回朝鲜。11月20日,兰登致电国务院,断言“朝鲜临时政府”是获得解放的朝鲜当然的首届政府,金九则是当然的政府首脑人选,然后就新的政策思路进行了阐述:先在军政府组成议院,再组织行政委员会,美、英、苏、中等国向行政委员会派驻督察和顾问;行政委员会与军政府相结合;行政委员会接管军政府的权力而成为临时政府10。12月的美、苏、英三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达成包括托管朝鲜问题在内的《莫斯科协定》(中国国民党政府随后表示赞同)。会议期间,美国根本没有考虑放弃托管而建立朝鲜政府的问题。《莫斯科协定》在朝鲜南北引起不同的反响。霍奇等人却声称“朝鲜实行托管问题尚未最后确定,但是撤销‘三八线’和确立一个朝鲜临时政府是向着这个国家独立迈出的重大一步”11,支持反托管运动,制造混乱。不仅如此,美国还在旨在建立朝鲜临时政府的美苏联合委员会中作梗。美国对朝鲜问题的政策旨在“建立能在拖延时期抵抗苏联控制的独立、民主、稳定的朝鲜政府”,“(使朝鲜)从苏联的控制下获得自由要比完全独立重要得多”。既然美国的“第一目标”是为了阻止苏联控制朝鲜,“第二目标”才是使朝鲜独立,那么组织能在今后数年内得到承认的完全独立的朝鲜政府并不被认为在美国政府的考虑之内。美国“必须(如果有必要的话和俄国人一道)为朝鲜提供某种领土保证并在朝鲜的对外关系中行使某些特权。因此,任何组成临时政府的方法都得以此为基础,即在某种掩饰下美国能继续行使控制达数年之久”12。由此看来,美国政府的政策和美国占领当局的政策是一致的,都是要“控制朝鲜事务”、“抵抗苏联控制”。两种政策只存在形式上的不同,前者主张通过托管机构实现其政策目标,后者则主张通过傀儡政权实现其政策目标。为此,美国政府不断强调在朝鲜抵抗苏联力量和影响的重要性。1946年6月,经过实地调查的美国总统特使波利向杜鲁门报告,称苏联可能试图通过使朝鲜半岛和外蒙古苏维埃化而包围中国13。波利把朝鲜称为“意识形态战场”,断言在朝鲜将“出现一场考验,即究竟是民主竞争制度能用来迎接失败的封建主义的挑战呢,还是其他某些制度(例如共产主义)将更为强大”14。杜鲁门“认为任何示弱的表现都可能削弱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信誉。”151946年9月,杜鲁门的高级顾问克利福德在一份绝密报告16中指出,“美国将支持和协助那些无论在哪方面被苏联威胁或危及的所有民主国家”,认为“美国应继续为统一而独立的朝鲜而努力”。对朝鲜问题的这种考虑直接导致1947年初期的杜鲁门主义的产生。与此同时,凯南在美国国务院首次明确鼓吹遏制苏联:“如果我们的政策是明确而富有煽动性的,就应该允许我们从军事和政治方面长期对苏联进行遏制。”17总之,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期间,美国对朝鲜问题的政策可以概括为形式上的托管、实际上的遏制。为了与此后美国正式推行的遏制政策相区别,姑且将此期的美国对朝政策称为“实际遏制”政策。 三、遏制政策1947年1月,美国部际协调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美国对朝政策。该委员会事后提出的报告18认为,如果美国试图维持现行的对朝政策,那么,美国继续占领朝鲜就是不可能的。同月,苏联问题专家凯南完成的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19的论文,先供高层内部参考,后于7月正式发表于《外交季刊》上,主张“美国对苏政策的要素必须是长期的,既有耐心而又坚定的,并且时刻保持警惕的对俄国扩张倾向加以遏制的政策”。凯南文章提出的遏制战略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解释。希腊和土耳其危机之后的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宣称,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外交政策主要应该是通过经济和财政的援助,“支持那些正在抵抗的自由人民。”20该项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动员令,也是美国正式推行遏制政策的标志。在杜鲁门主义抛出之后,美国陆军部长帕特森主张美国应该“早日撤出朝鲜”,一切措施应该以早日撤退为目标。他提出,美国或建立且承认单独的南部政府,或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21。但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担心,朝鲜“是我们直接与对手单独进行意识形态战争几乎长达两年的国家,因此,失去这场战争将极大地损害美国的威信乃至全世界的安全。”8月4日,美国部际协调委员会第176/30号文件23提出“美国的对朝政策”,认为“在撤退可能导致共产主义统治整个国家的情况下,美国不能从朝鲜撤退。撤退的政治影响将严重损害美国的利益参考文献《1943—1950年美国对朝鲜问题的政策演变》对于朝鲜半岛中国的希望:1,朝鲜能回归中国主导的六方会谈并最终永远、不可逆的放弃核武化。2,美国与朝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国际社会解除绝大部分对朝制裁行为。3,朝鲜政权能够稳定的推进改革开放。4,希望朝鲜政权尽可能亲华反日排美,但决不能全面对抗西方。在国家的核心利益没有冲突的前提下才有友谊,一旦核心利益发生冲突,那就个是个了,甚至可以血拼,当然一旦互相需要远超过利益冲突就可以联合在一起,如二战时的蒋介石政府与苏联国家核心利益如国家安全、领土(海等)完整等,神圣不可侵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交易。“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朝鲜核问题及其利益攸关方的政策选择 内容提要4-6引言6-7一、朝核问题的由来与发展7-20 (一) 朝鲜核政策及其发展的渊源7-10 (二) 第一次核危机及其化解10-13 (三) 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13-18 (四) 第三次核危机的爆发及其发展状况18-20二、朝鲜问题利益攸关方的立场和政策选择20-39 (一) 美国的强硬阻止政策20-22 (二) 韩国的两难选择22-25 (三) 中国的协调合作政策25-30 (四) 日本的高压制裁政策30-34 (五) 俄罗斯的无核化及多边协调政策34-39三、朝鲜核问题的发展前景与危机处理机制39-54 (一) 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实质39-42 (二) 朝鲜核问题的症结—互相敌对和极不信任42-45 (三) 朝鲜核问题的发展前景及解决朝鲜核问题的理性选择45-48 (四) 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机制48-54结论54-56参考文献

关于朝鲜半岛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主条目:朝鲜半岛历史根据考古所得,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朝鲜民族是阿尔泰人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陆续从欧亚大陆迁徙到朝鲜半岛后形成的。传说从公元前24世纪,在北部形成了檀君古朝鲜(意为“宁静晨曦之国”)。前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及中国东北分布着夫余、沃沮、濊貊、东濊和三韩。进入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在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 史称“三国时代”。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史称“统一新罗时代”。大同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则形成渤海国。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此后定国号“高丽”。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响。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王朝,定国号为朝鲜,史称“朝鲜王朝”。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中协定了清朝承认朝鲜自主,当时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日本扶持建立了临时性、过渡性的大韩帝国傀儡政权。1910年,大日本帝国占领大韩帝国,宣布“日韩合并”。1945年2月,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达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4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苏联势力范围的“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南韩(大韩民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南韩。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北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

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历史由来及其实质 【内容提要】近来,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看法,赞同或指责当事国的立场或行为。其实,朝核问题由来已久。目前的朝核危机不过是历史上朝核危机的延续。本文仅就朝核危机的历史由来做些介绍,以便于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当前的朝核危机。【摘要题】世界政治【关键词】朝鲜/朝核问题/朝美关系/朝鲜外交【正文】一、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由来已久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1953年10月签订的《朝美共同防御条约》获得了在韩国无限期驻军权,并于1958年开始在韩部署核武器。[1]据报道,美国一度在韩国部署过1,000多件不同类型的战术核武器,建有4个长矛地对地导弹发射场和144个奈基式Ⅱ型地对空导弹发射场。[2]美国还曾多次对朝鲜进行核威胁。在1950、1953、1969、1975、1981年双方关系紧张时,美都曾扬言要对朝进行核打击。为此,朝鲜方面曾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美韩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资源短缺和电力能源供给紧张问题,朝鲜也开始了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并逐步在宁边等地建立了核设施。[3]1985年,由苏联援建的宁边核反应堆开始运转,[4]同年12月,朝鲜在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1986年,朝方发表声明,建议把朝鲜半岛变成无核区,并公布北方不试验、不生产、不储存和不引进核武器,不答应建立包括外国核武器在内的所有军事基地,不答应外国核武器通过自己的领土、领海和领空。朝方同时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南部的全部核武器,取消有关在朝鲜半岛使用核武器的所有作战计划。[5]然而美韩仍未对朝鲜的呼吁做出积极回应。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官员正式提出朝鲜核问题,质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美日不断向北方施压,要求朝方签署核保障协定,接受国际社会的核检查。朝方则声明,朝方没有开发核武器的意愿和能力,但假如要进行核查,南北双方都要接受核查。美韩两国反复磋商后,美国决定从韩国撤走所有战术核武器。1991年11月,韩国总统卢泰愚发表《为韩半岛无核化及实现和平的宣言》,第一次明确公布:韩国将不制造、不拥有、不储存、不配备和不使用核武器;核能源只用于和平目的;遵守“防止核扩散条约”以及根据这一条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缔结的“核安全措施协定”;韩国国内的核设施与核材料接受彻底的国际检查,不保存核废料处理及浓缩设施。[6]朝鲜方面迅速做出反应,就签署核保障协定问题提出四条建议:(1)只要美国开始从南朝鲜撤走核武器,朝鲜就在核安全协定上签字;(2)对南方是否存在美国核武器和北方的核设施同时进行调查;(3)朝美双方就同时核调查和消除对朝鲜的核威胁问题进行协商;(4)朝鲜北南双方就不开发核武器和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问题进行协商。[7]12月18日,卢泰愚总统公布:此时此刻,在韩国任何地方连一件核武器也不复存在了。布什总统表示对卢泰愚的宣言不持异议,表明美国已从韩国撤走了全部核武器。12月31日,北南双方草签《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公布双方都将不试验、不生产、不拥有、不储存、不部署、不使用核武器,双方保证不谋求拥有核处理和铀浓缩设施,相互进行有选择的核调查以及建立一个关于核问题的联合控制委员会。1992年1月,北方公布签署核安全协定,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调查。2月,双方互换《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的正式批准文本,并公布从即日起生效。4月,朝鲜政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一项实行核保障的协议,随后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6次检查。在此基础上,朝韩双方达到了对对方核设施同时进行检查的协议,并组成了两国核控制委员会。朝鲜半岛核武器问题朝着积极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但是,由于双方在选定具体核查对象方面出现分歧,协议未能落实。南方主张采取“相互对等同数原则”,并要随时进行“非凡调查”;而北方则主张“同时消除怀疑原则”,对美国在南方的核武器、核基地进行“全面调查”。[8]北南双方的分歧为日后核危机问题的屡屡出现埋下了伏笔。虽然朝鲜方面已多次申明自己没有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和愿望,并已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多次调查,但美方仍坚持认定北方已具备核开发能力,并断言朝方隐藏了核设施和核物资,要求朝鲜接受强制性检查。同样,虽然美韩方面公布已经撤走部署在韩国的全部核武器,但朝方则坚持认为南方仍留有核武器。为向朝施压,韩美公布恢复1993年的联合军事演习。朝鲜政府则公布冻结同韩国进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双边对话。1993年1月,朝鲜又公布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视察。由于美韩举行了以朝鲜为假想敌的联合军事演习,3月12日,朝鲜政府致函联合国安理会与核不扩散条约国,通报朝鲜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5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通过825号决议,要求朝鲜重新考虑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决定。次日,朝政府发表声明,认为联合国825号决议是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和主权的侵犯,朝鲜表示果断反对,并警告美国必须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9]一时间,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在各方努力下,6月,朝美首轮会谈在纽约举行,朝鲜公布暂不退出条约。7月,双方在日内瓦进行第二阶段会谈,发表美朝关于核问题声明,美国保证不以武力相威胁、不使用武力、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朝鲜则同意尽快同国际原子能机构恢复接触,双方将就核保证和对朝鲜核设施检查问题进行磋商。1994年2月,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同意对其7座核设施进行检查。几经反复之后,朝美双方终于在该年10月正式签订了《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这一框架协议的基本要点是:(1)华盛顿和平壤同意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国际组织,为朝鲜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以取代朝鲜的石墨核反应堆,为朝鲜提供能源;美国牵头在2003年前为朝鲜建造两座装机总容量为2000兆瓦的轻水堆核电厂。(2)在轻水反应堆建设期间,为了缓解朝方因冻结核设施造成的能源危机,美国同意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直至轻水反应堆核电厂完工。(3)朝鲜同意冻结并最终拆除其石墨反应堆以及其他相关的核设施,即不再向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两座石墨减速反应堆的建设,封闭核燃料处理厂,并表示将拆除这些设施。(4)美国向朝鲜做出正式保证,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朝鲜承诺将采取措施,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并表示它将不退出《核不扩散条约》。(5)美国和朝鲜同意在各自的首都为对方设立联络处,并最终把双边关系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但是,框架协议的执行并不顺利。就在朝美达成核框架协议之后不久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控制了众议院。共和党对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颇为不满,便利用众议院中的多数对政府施压,导致克林顿政府在执行框架协议时踌躇不前,几乎无所作为。首先,总部设在美国的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提供的资金难以到位,无法兑现于2003年前向朝方提供轻水反应堆的承诺。其次,从1997年开始,美国承诺每年提供的50万吨重油也一再推迟。其三,克林顿政府在改善美朝关系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举措,一直没有在平壤设立联络处的迹象。朝鲜政府的企盼落空,其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为了表示对美方不履行框架协议的抗议,朝方表示将不再实施对原子反应堆和燃料棒的封存。1998年8月,朝鲜公布成功发射“大埔洞—1号”卫星(美国、日本等国认为是导弹)。随后,美国以侦察卫星发现在朝鲜金仓里隐藏有地下核设施为由,要求对朝进行检查。朝鲜对美方的指责予以果断否认,同时提出,假如美方坚持检查,必须以提供粮食援助作为交换条件,朝鲜半岛核危机又一次爆发。最后,朝方接受了核查,但美国却一无所获。1999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访朝。随后,美国政府重新检讨了对朝政策,确立了对朝“接触和扩大政策”,并承认因内部原因延误了轻水反应堆的建设和如期提供重油,表示愿意为此提供补偿。作为回应,朝鲜同意在美国缓和制裁期间暂停发射远程导弹。1999年9月,朝美签订导弹问题协议。2000年10月,金正日的特使、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赵明录次帅访美。紧接着,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平壤。朝美关系再度出现缓和迹象,双方关系几近正常化。不过,克林顿出访朝鲜的计划还是因强硬派的阻挠而搁浅。像此前出现的核危机一样,这次危机虽然再次得到化解,但核问题的症结并没消除,从而为新一轮核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小布什上台后,全面中止了克林顿政府对朝鲜的有限接触政策,并对韩国总统金大中奉行的“阳光政策”提出非议。小布什政府不仅把朝美框架协议变成了一张废纸,要求全面核查朝鲜1992年以前对钚的处理情况,而且要求朝鲜单方面削减军事力量,并多次公开攻击、指责朝鲜现政权与朝鲜领导人,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与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对象。布什政府的强硬立场再度引起朝鲜方面的激烈反弹,终于酿成了自2002年10月以来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新一轮朝核危机。二、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实质假如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算起,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争执已逾四十年。即便从1993年那次剑拔弩张的朝核危机算起,至今也已十个年头,这十年间,大规模的核危机已经多次爆发,而且似乎一次比一次严重。那么朝核危机的实质是什么?其根源何在?为什么它总是经过短暂的平息之后会又重新爆发呢?追根溯源,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朝鲜半岛被人为地一分为二,埋下了南北双方冲突的种子。美国为了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而在南方布置核武器,其矛头所向,路人皆知。北方强烈要求美国撤出部署在半岛南部的核武器,其意图也是明显的。北方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需要而建立了自己的核设施。这种核设施的目的有二:其一,在国家安全遭遇威胁时成为一种防御的筹码与工具;其二,在和平建设时期被用作一种重要的能源来开发。最初,朝鲜被指责开发核武器,朝方只承认其核计划是为和平建设目的,而美方则担心,这种开发随时都有可能用于另一种目的并构成对美国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这是美国极力要求朝鲜放弃核计划的关键所在。后来,朝美关系紧张时,朝鲜称自己有权拥有核武器,无疑是希望得到美国方面的更大让步。目前朝核问题的僵局在于,朝鲜将美国给予安全保障作为放弃核计划的前提,而华盛顿则将平壤首先放弃核计划作为展开谈判的关键。而在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框架下,朝鲜同时也希望获得能源、粮食和其他经济援助。美国认为这是勒索,而朝鲜则认为这是自己做出重大让步之后美国就应给予的回报,是美国应尽的义务,而不是施舍。今年6月9日,朝鲜中心通讯社发表评论说,“我们不是想用核威慑力量勒索任何其他国家,而是为了减少常规武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节省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假如美国不放弃对平壤的敌对政策,并继续向朝鲜进行核威胁,那么朝鲜别无选择,只能发展核威慑能力”。显然,朝核危机的根源是冷战。朝核危机的最终解决,有赖于相关各方最终能够走出冷战思维的怪圈,争取双赢。朝核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美关系的不断恶化,美国难辞其咎。由朝鲜核问题引发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全球战略背景下对朝政策直接或间接的产物。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朝鲜半岛核问题开始呈逐步激化之势。90年代初,美国挟所谓“不战而胜”之余威,睥睨天下,希望把全球事务置于美国主导之下。而这时的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却使美国感到有逸出轨道之忧。当时朝鲜半岛局势趋缓,朝日关系大幅度改善,南北对话取得了积极进展。恰恰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了大规模的朝核危机。朝鲜半岛南北关系被不知不觉地置换成了美朝关系。2002年10月以来的新一波核危机,表面上是由美国总统特使凯利访朝引起的,但其根子仍然是布什政府根深蒂固的对朝敌视政策造成的。可以说,朝鲜的对美强硬态度是美国对朝敌视态度的激烈反弹的结果。此时,朝鲜国内正在推行一系列的经济调整,亟需得到和平的外部环境与外部资金的注入。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发展虽然一波三折,但是总体上是有惊无险,其总趋势是积极的。2002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访问平壤,不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朝鲜的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牵动了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不是在美国主导下进行的。美国对朝鲜的有限遏制政策开始受到不少国家的质疑和批评。布什政府在对朝关系方面陷入被动。这决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朝核危机再次爆发。美国不仅借机把责任全部推给朝鲜,丑化了朝鲜的国际形象,而且还打断了日朝关系的进程,恶化了朝韩关系,阻止了朝鲜与欧盟、澳大利亚关系的改善。同时,美国还以此为契机彻底丢弃了1994年的朝美框架协议,并把毁约的罪名加到朝鲜的头上。朝鲜半岛事务又一次被置换成了朝美关系,而且这一置换还是在美国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完成的。因为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人们所得到的印象似乎是:朝鲜拼命要把核危机问题视为朝美关系,而美国则大力呼吁国际社会的广泛介入。美国“不自觉”中又成了朝鲜半岛事务的主宰者。但是,正如一些国际观察家所言,亚太地区乃美国的重点战略地区之一。倘若朝鲜半岛事务脱离了美国的掌控,不仅美国在韩驻军成为大问题,而且整个东北亚的政治地图都有重画的可能。因此,“不统、不战、不和”的局面,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只要美国把握着朝核问题的主动权,只要事态不至于失控,美国并不见得希望看到朝鲜半岛局势的彻底缓和。正是美国出于自己全球战略的考量所采取的某些措施,使得朝核危机总是在出现一缕曙光之时又马上重新笼罩上大片的乌云。美国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威逼朝鲜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这完全是出于对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它所担心的是:朝鲜拥有核武器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构成对美国利益的直接威胁,而且一旦美国对朝鲜让步,很可能会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促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朝鲜是上了美国黑名单的国家之一,又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相敌对,因此,美国始终亡朝之心不死。只是鉴于朝鲜半岛的复杂局势,美国很难像对待阿富汗、伊拉克那样用外科手术方式解决问题。于是,挤压其生存空间,以压促变便成了美国对朝总战略。而朝鲜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长期被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又碰到国内问题的压力,美国的敌视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它一系列的激烈反应,采取诸多边缘政策与美进行博弈。可以说,朝核危机的反复出现,其间美国的对朝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握着主动权的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在朝核问题上大做文章是希望牢牢把握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主动权,维护其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而朝鲜则希望借助核危机迫使美国改变对朝政策,并希望美国能在朝鲜安全与能源供给方面做出承诺。其目的,一是彻底解除朝鲜的安全困境;二是为已经开始的朝鲜国内改革获取物质的和道义的支持。对于目前朝核危机中朝方的举措,相当一部分国际观察家认为,对于处在饥荒边沿的朝鲜,这样做是为了生存。只有很少的人相信,朝鲜的目标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一个核大国。[10]这次核危机爆发之时,正值朝鲜对国际打开大门并开始采取较大幅度改革措施的当口。朝鲜要推动改革开放,必须有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政权和国家的生存与安全很自然地被放在第一位。从一个时期以来朝鲜的外交动作可以看出,它一直在致力于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动改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种种迹象显示,朝鲜正在谨慎地走向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但是,朝鲜开放政策和外交努力明显碰到了来自美国的巨大障碍。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不再支持韩国旨在促进南北和解的“阳光政策”,停止了美朝关系正常化的努力,把朝鲜确定为三大“邪恶轴心”国家之一。这都为朝鲜的国际安全环境设下了变数。美国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兵伐伊拉克,武力颠覆了萨达姆政权,这不免使朝鲜政府担心自己的安全。因为在朝鲜看来,美伊战争的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绝对不能让联合国或者其他任何国家进入自己国土进行检查之类的行动,否则将后患无穷。这是朝鲜果断要求与美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最主要考虑之一。同时,朝鲜的国内改革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与国际社会的援助,打出“核牌”,显然也有促使美国认同与支持朝鲜国内改革这一层考虑在里面。美国把朝鲜问题仅仅定义为核危机问题,对朝鲜的安全需要与国内开放与改革的各种趋向视而不见,显然是别有用意。保证朝鲜半岛无核化,这符合包括朝鲜在内的有关各方的利益,更是维持东北亚地区局势稳定的需要。美国必须意识到,一味的强硬只会适得其反。作为对主权和自尊十分敏感的国家,朝鲜很难屈服于武力。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有责任考虑朝鲜的安全需要,有义务帮助朝鲜营造一个有利于开放和改革的国际环境,也有义务帮助朝鲜把改革和开放向前推进。假如朝鲜核危机得以和平解决,既能保证核不扩散的目标,又能给朝鲜改革开放的政策创造更多的机会,那么这种结局符合朝鲜的利益,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利益。而对朝鲜而言,打“核牌”只是一种手段,应该利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尽早和平化解目前的核危机,为国内的改革与开放政策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在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中国政府对于解决朝核问题的基本态度是: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实现无核化,不赞成朝鲜半岛出现核武器,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国的态度是真诚的,并采取积极行动,尽力协助相关各方化解危机。1993年初的朝核危机爆发时,中国政府就曾为化解朝核危机进行过积极的斡旋。2002年底爆发新的朝核危机以来,中国一直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并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协调相关各方通过对话解决危机而积极努力。但是,中国的立场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尤其需要相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与回应。假如当事国不能给予积极回应,中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调解空间将非常有限,危机仍将持续下去,这是中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参考文献】[1]于美华。跨世纪朝美关系回顾与展望。载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八),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5][7][8]刘鹏辉、郑信哲。韩国:雾幕后的国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161、161、162、171。[3]马辉。美国在朝核问题上意欲何为[J]。当代世界。2003(3)。[4]吴志成。朝鲜核危机:美国如何应对?[J]当代世界。2003(5)。[6]王钰欣。卢泰愚总统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25。[9]人民日报,1993—5—13。[10]BBC。朝鲜重起反应堆为生存[C]。

中国扶持加控制! 当然对外还是打着不干涉别人内政的旗子。

1、朝核问题与朝鲜战争(铺垫、大背景): 美苏全球冷战、局部热战: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简述---大国划分势力范围、朝韩分立,中国出兵,停战协定; 朝鲜民族自尊心脆弱性:朝鲜近代史是屈辱的被占领史、被压迫史,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掌握,必须发展核武。

论朝鲜半岛局势论文参考文献

朝鲜半岛危机的由来就是美国的侵略,唯一的对策就是将美国势力逐出亚洲。

朝鲜核问题全透析最近,朝鲜半岛再起风云,从南韩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再到朝鲜悍然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半岛的局势再次吸引起了全世界的目光。那么朝鲜半岛的局势将会怎样发展呢?首先卢武铉的死与朝鲜的核试验没有任何关系,一个是偶然事件,另一个是程序上不可逆转的必然事件!我们再看朝鲜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原因不是没有一个解决的途径,而是矛盾的主要各方其实都不肯完全彻底的解决!原因何在?搞清这点我们首先要理解半岛的战略局势。美国迟迟不肯与朝鲜对话其实是在搞拖延战术,他是不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如果朝鲜核问题彻底的解决了,他就没有在韩国驻军的理由了,那么他对半岛的控制力必会大大下降,这是他不愿看到的。再说日本,我们虽然看到他口口声声说朝鲜有核武器是对他的一个威胁,而且他也一直宣扬这种威胁,但这只是它借此发展军事实力的一个借口而已,日本这个国家非常危险,军事实力毫不比中国差,而他却处处掩藏这种实力反而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叫嚣威胁论。所以朝鲜核问题本身在不能威胁到日本的前提下反而为日本进一步发展突破和平宪法的军事实力提供了一个理由,由此他不会向朝鲜做任何的让步。再说韩国,其实韩国还是希望解决朝鲜问题的,但是他偏偏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角,他没有这等实力,他是依附美国的,他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与美国保持同步以显示其同盟关系,这种关系在李明博政府上台后表现愈发明显,但问题是朝鲜是一个用超强硬态度回应强硬态度的国家,所以双方关系闹得非常僵,而对于朝鲜本身,他把其国内发展的困局通通归结于美日帝国主义和走狗李明博政府的制裁,所以这也是他的一张牌,倘若他与美国日本关系正常法后,他就失去了为其国内发展问题辩护的借口,当然问题解决后他会从中获得好处,但明显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再谈俄罗斯,他好像置身于外,其实不然,但他扮演的角色明显不同,首先他没有威胁感,他只关注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实力,当然他还害怕另一个问题,倘若美日以此为借口在东亚部署他的TMD,这才是对他要命的,所以他还是希望解决朝鲜和问题的,但它与韩国一样都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角。中国的话是非常希望解决朝鲜问题的,首先我们一贯反对任何国家发展核实力,当中也包括朝鲜,朝鲜半岛有核武器显然是对我们不利的,所以我们赞成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核试验的谴责,但同时当我们明知美日打压朝鲜的阴谋时必须对朝鲜表示某种支持,所以把我们有点为难。说真的,中国才是朝鲜核问题的最大受害者,朝鲜政权一旦有问题我们将面对很大的麻烦,而且这种麻烦是不可能建立在假设上的,应为其中牵涉的厉害关系东西太多,一旦问题发生,到时各方采取何种主动都是未知的,基于这一动摇自二战以来建立的东北亚战略格局是各方都不想冒险改变的。所以朝鲜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各方利益妥协和利用的一种必然结果。

朝鲜半岛危机主要是指韩朝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背景:在二战之前,朝鲜半岛上只有一个统一国家,统称朝鲜(或高丽)。在二战时期,这个国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给人民带来了诸多不幸。二战结束之后,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决定以北纬38度纬线为界,进行分治,北朝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南朝鲜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即之后的韩朝两国。由来:1.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妄图以联合国军通知整个朝鲜半岛,因而向北朝鲜进犯,南北朝鲜分别在美国、苏联、中国等国家的支持下,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战事中,以美国为首的南朝鲜一方多次采用反人类的战术手段,刑讯逼供、虐待战俘非常严重。战后,在板门店双方达成协议,再次确立以38度纬线为界,并就争议领土达成共识,可双方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深。2.近年来,朝鲜大肆扩充军事实力,研究核武器。韩国以此为名,请求联合国对其实行制裁。美国在联合国决议未下之前,已经率先实行了制裁,新仇旧恨和在一起,使得朝鲜对美国和韩国充满仇视。3.萨德导弹的部署更将这一问题推向高潮对策:1.双方应秉着和平的原则,加强高层之间的会谈。2.减少大国的介入和干预,理智的对待民族问题。3.南北朝鲜同源同根,应加强民众的交流沟通,使亲人早日团聚。4.北朝鲜也应以联合国决议为原则,减少反人类武器的研发,同时加大民生经济建设,减少南北朝鲜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半岛更趋向和平稳定。

1、由来追根溯源,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朝鲜半岛被人为地一分为二,埋下了南 北双方冲突的种子。美国为了对付所谓的“********威胁”而在南方布置核武器,其矛 头所向,路人皆知。北方强烈要求美国撤出部署在半岛南部的核武器,其意图也是明显 的。北方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需要而建立了自己的核设施。这种核设施的目的有二: 其一,在国家安全遭遇威胁时成为一种防御的筹码与工具;其二,在和平建设时期被用 作一种重要的能源来开发。最初,朝鲜被指责开发核武器,朝方只承认其核计划是为和 平建设目的,而美方则担心,这种开发随时都有可能用于另一种目的并构成对美国国家 安全的直接威胁。这是美国极力要求朝鲜放弃核计划的关键所在。后来,朝美关系紧张 时,朝鲜称自己有权拥有核武器,无疑是希望得到美国方面的更大让步。目前朝核问题 的僵局在于,朝鲜将美国给予安全保障作为放弃核计划的前提,而华盛顿则将平壤首先 放弃核计划作为展开谈判的关键。而在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框架下,朝鲜同时也希望获 得能源、粮食和其他经济援助。美国认为这是勒索,而朝鲜则认为这是自己做出重大让 步之后美国就应给予的回报,是美国应尽的义务,而不是施舍。2、对策(一)建立应对朝鲜半岛突发性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朝鲜半岛事务在中国周边外交布局当中占有特殊地位,中国外交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设有专司朝鲜半岛事务的机构,还设有专门的六方会谈代表团和朝核问题大使。这些机构主要负责处理朝鲜半岛日常事务,其缺乏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足够有效的制度协调。有关部门应当及早建立应对朝鲜半岛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积极制定各种预案。一旦爆发紧急情况,该机制应当能够有效组织情报搜集、政策咨询、决策处理、支援保障、媒体宣传等各个环节。该机制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之处在于组织协调能力,当情报部门、决策部门(包括咨询与决策)、支援保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的具体部门,如商务部、财政部、国防部等)、信息管理部门(政府信息发布机构、新闻部门等)等面临突发性事件之时,其能够快速反应、合力而为,从而为中央高层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并保障相关政策的最终有效落实。(二)加强媒体沟通并保持通讯渠道的完全畅通长期以来,中韩之间由于媒体报道的不准确性,一度招致诸多误解。媒体报道具有引导社会公众的巨大效用,其对国家间关系的塑造和引导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中韩两国应当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更好地规范主流媒体的报道活动,进一步增强相关报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避免各自媒体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从而使危机事态进一步的升级。针对突发性事件等敏感问题,更应当杜绝虚假报道,避免片面的具有煽动性的报道,其表态要慎重、语言要平和、基调要准确。由于韩民族的性格使然,媒体必然成为其发泄情绪的有力工具,对此应当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除了媒体之外,中韩、中朝之间应当保持通讯渠道的完全畅通。危机时期往往是各方相互猜疑、极端不信任的高峰时期,笼统模糊的言行容易增加对方的极度猜疑,而具体明确的信息沟通有利于表明诚意,引发更多的善意回应。这方面,我国已经做出积极的努力,其向朝鲜方面提出“保持高层交往、加强战略沟通”。中国作为沟通朝鲜半岛国家的重要桥梁之一,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应当不断加强。(三)倡导建立各方参与的朝鲜半岛突发性事件处理机制朝鲜半岛事务牵扯各方利益,朝鲜半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不只是朝韩双方的事情。由于沟通渠道的极度匮乏,危机当事方特别是朝鲜与韩、美、日三国之间的敌意本就很多、相互信任严重不足,危机期间对彼此的言行和信号做出恶意解释的可能性极大。为了有效消除或是减少由此带来的不必要的误解和误判,应当使当事方尽可能地直接与对方保持有效联络,从而向对方传递明确无误的政策讯息。与此同时,在处理突发性事件之时,应当避免某一方采取单独行动,进而导致其他各方的进一步猜忌。作为六方会谈的主持国,中国可以参照六方会谈模式,倡导建立由中、朝、韩、俄、美、日及有关国际组织、中立国等参与的朝鲜半岛突发性事件处理机制。以各方认同的制度设计和共同参与的体制安排为中心,以共同声明或是签署具有保障力的协议为框架,创设新的更加有效的制度和机构并进行定期审查与评估。由此,形成一个规范性和权威性的朝鲜半岛突发性事件处理流程,使其能够根据朝鲜半岛的实际情况,预测突发性事件爆发的可能性,评估突发性事件的紧张程度,及时沟通信息,充分协调立场,并按照突发性事件的类型与特点,提出可供选择的应对措施,有效缓冲相关危机事件的损害程度,更好地维护本地区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朝鲜半岛研究形势论文

- - 自己去找阿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 文化 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____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3.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4.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5.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战争与和平2011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23.4%。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今年,全球重大武装冲突难以发生,总体形势将无显著变化,武装冲突的数量可能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有多个国家参与的跨国武装冲突和国内武装冲突。前者包括巴以冲突和阿富汗战争,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冲突发生和持续的原因包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宗教和民族矛盾等,非常复杂。大多数冲突已持续多年,短期内形势难以改观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23.4%。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朝鲜核问题全透析最近,朝鲜半岛再起风云,从南韩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再到朝鲜悍然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半岛的局势再次吸引起了全世界的目光。那么朝鲜半岛的局势将会怎样发展呢?首先卢武铉的死与朝鲜的核试验没有任何关系,一个是偶然事件,另一个是程序上不可逆转的必然事件!我们再看朝鲜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原因不是没有一个解决的途径,而是矛盾的主要各方其实都不肯完全彻底的解决!原因何在?搞清这点我们首先要理解半岛的战略局势。美国迟迟不肯与朝鲜对话其实是在搞拖延战术,他是不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如果朝鲜核问题彻底的解决了,他就没有在韩国驻军的理由了,那么他对半岛的控制力必会大大下降,这是他不愿看到的。再说日本,我们虽然看到他口口声声说朝鲜有核武器是对他的一个威胁,而且他也一直宣扬这种威胁,但这只是它借此发展军事实力的一个借口而已,日本这个国家非常危险,军事实力毫不比中国差,而他却处处掩藏这种实力反而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叫嚣威胁论。所以朝鲜核问题本身在不能威胁到日本的前提下反而为日本进一步发展突破和平宪法的军事实力提供了一个理由,由此他不会向朝鲜做任何的让步。再说韩国,其实韩国还是希望解决朝鲜问题的,但是他偏偏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角,他没有这等实力,他是依附美国的,他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与美国保持同步以显示其同盟关系,这种关系在李明博政府上台后表现愈发明显,但问题是朝鲜是一个用超强硬态度回应强硬态度的国家,所以双方关系闹得非常僵,而对于朝鲜本身,他把其国内发展的困局通通归结于美日帝国主义和走狗李明博政府的制裁,所以这也是他的一张牌,倘若他与美国日本关系正常法后,他就失去了为其国内发展问题辩护的借口,当然问题解决后他会从中获得好处,但明显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再谈俄罗斯,他好像置身于外,其实不然,但他扮演的角色明显不同,首先他没有威胁感,他只关注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实力,当然他还害怕另一个问题,倘若美日以此为借口在东亚部署他的TMD,这才是对他要命的,所以他还是希望解决朝鲜和问题的,但它与韩国一样都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角。中国的话是非常希望解决朝鲜问题的,首先我们一贯反对任何国家发展核实力,当中也包括朝鲜,朝鲜半岛有核武器显然是对我们不利的,所以我们赞成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核试验的谴责,但同时当我们明知美日打压朝鲜的阴谋时必须对朝鲜表示某种支持,所以把我们有点为难。说真的,中国才是朝鲜核问题的最大受害者,朝鲜政权一旦有问题我们将面对很大的麻烦,而且这种麻烦是不可能建立在假设上的,应为其中牵涉的厉害关系东西太多,一旦问题发生,到时各方采取何种主动都是未知的,基于这一动摇自二战以来建立的东北亚战略格局是各方都不想冒险改变的。所以朝鲜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各方利益妥协和利用的一种必然结果。

朝鲜半岛与中国关系研究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 文化 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____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3.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4.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5.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在于从地理位置上有利于中国打通东北亚大陆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朝鲜地处东北亚中心,与中、俄、日、韩4个经济强国相邻。“背靠中俄,面向日韩”,朝鲜半岛实际上就是连通中俄与日韩的一座大陆桥。

由于种种原因,朝鲜半岛和东北亚未能进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的规划圈。应该立刻调整思维,将打通东北亚大陆桥与“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联系起来,推动建设“中朝韩经济走廊”。

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为覆盖中朝韩俄蒙日六国的“东北亚经济走廊”,日本“回归亚洲”才会有动力,进而推动“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这将具有重大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价值,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扩展资料

中国外交部对朝鲜半岛形势变化的应答

2018年3月29日朝韩双方举行高级别会谈并商定朝韩领导人会晤日期,中国对此表示欢迎,对朝韩双方为此所作努力表示赞赏。作为半岛的近邻,中方一直乐见朝韩双方展开对话,改善相互关系,推进和解合作,因为这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半岛局势进一步缓和,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和平与稳定。

18年年以来,朝鲜半岛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对话正在重新成为半岛的主旋律。众所周知,这正是中方一直坚持和推动的,希望对话的势头能够延续,和平的局面也能够延续。我国也呼吁有关各方都一起来支持半岛北南双方改善关系,共同为劝和促谈作出切实努力,推动半岛无核化和政治解决半岛问题的进程,让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成为半岛和地区形势的背景板。

参考资料来源:中青在线--构建朝鲜半岛地缘经济新格局的战略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外交部就朝鲜半岛局势、中印关系等热点答问

关于什么时间段的实事?2015年的吗?

我们学校也要,把我写的送你。报平壤、首尔11月23日电,韩国和朝鲜23日下午在西部海域存在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朝鲜向“北方界线”韩方一侧的延坪岛发射100多枚炮弹,韩方则向朝鲜回击80余枚炮弹。目前,此次交火已造成韩国军方2人死亡、15人受伤,并造成3名岛上居民受伤。事件一经登出,震惊世界,半岛局势一触即发。有关各方表示严重关切与担忧。炮击事件发生之后,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我国安全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外交部多次对朝韩炮击事件表示忧虑,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此次炮击事件不仅将半岛局势推向危局,而且对东北亚安全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冲击。美日韩三国招数频出,大有触发地区军备竞赛之势。而作为对半岛局势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中国,对待美日韩三国同盟的军事扩张和东北亚局势风云变幻所导致对中国安全环境的严重威胁,我认为中国必须也有必要予以重视与战略研究。我觉得此次事件绝非偶发。近年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谴责进行数次核试验,对本就脆弱的半岛和平局势产生了消极影响。08年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放弃前总统金大中所提倡的“阳光政策”,转而实行对朝较为强硬的政策,这对本就不甚稳定的半岛局势雪上加霜。再者美国一向把朝鲜视为邪恶轴心国,并把战略部署的重心向东北亚的迁移,再结合朝鲜国内的经济困局与第三代领导人的权力交接,多方面因素推动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而中国作为半岛局势的直接利益攸关方,其作法对半岛局势的影响至关重要。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作出表态。中方呼吁,在当前形势下,使朝鲜半岛问题尽快回到对话协商轨道十分紧迫和重要,希望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在六方会谈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各自关切,切实维护半岛和平稳定。这样的主张符合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对半岛根本问题的解决也富有有利的推动作用。而后,中方曾于28日建议,于12月上旬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就当前各方关切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不过这个建议除了俄罗斯表示赞同外,美日韩对此均持消极态度,反应可谓“紧密一致”,而日方更是直接拒绝了中国这一提议。尽管美日韩是六方会谈成员国,但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想逐渐绕开中俄的想法,形成也非一天两天了。中国是朝鲜唯一的重要盟友,朝鲜作为中国与美日韩三国同盟博弈之间的极为重要的缓冲地带,对中国的战略地位不可估量。朝鲜也正是以此作为战略资本不断地周旋于中、俄、美、日、韩五国之间。炮击发生后,就在中国刚刚说要启动六方会谈机制来重新对话时,朝鲜劳动新闻就在昨天宣布朝鲜已经动用他们的2000多台离心机正式提炼浓缩铀,这使六方会谈事实上进一步变得遥远。进行了七年多的六方会谈事到如今也没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也渐渐失去了对朝鲜的掌控力和美日韩的信任。而朝鲜接连不断的强硬姿态换来东北亚地区局势的持续紧张,这对美国来讲利远大于弊。首先日本民主党上台以后,提出“平等的日美关系”并与美国就驻日美军问题争执不断,而日韩之间也存在着领土纷争,这使得近来美日韩三国军事同盟的关系有渐行渐远之势,同盟牢固性受到考验。而半岛局势的升级与紧张,致使美日韩又一次牢牢的抱在一起。美国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在日韩驻军,三国军事同盟也再一次得到有效强化,这对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意义具有十足的含金量。而近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对日出售F22的决议、加强美驻日冲绳基地战略部署。这一系列军事动作势必牵动东北亚周边国家的军事战略调整甚至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这对正处在发展历史机遇期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讯息。中方官员曾表示说,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中国高度关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方一贯按照事情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中方主张,当务之急是防止紧张局势升级,决不能做活上浇油的事情,有关方面应该保持冷静克制,推动事态重新回到对话谈判的轨道上来。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朝韩交火时间发生以来,中方为防止事态升级恶化作出了一系列努力,与有关各方进行了密切沟通和协调,敦促各方务必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共同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中国政府强烈推行的六方会谈渐渐丧失其影响力,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与会六国各有其目的与心机。尤其是中国的盟友朝鲜,自卫心理十分敏感,加之朝鲜本身的经济就很薄弱,政权也正在交接中,内忧外患下,使得朝鲜常常做出出格举动。而朝鲜的种种举动也经常使中国在外交上陷入被动局面。中国政府非常希望有一个能使自己在国际和平发展的空间,因此中国对于东北亚,一个由六方会谈这个机制所建立起来的取代冷战对峙方式的机制,一直是支持欢迎态度的。在炮击发生前,中国在与美国经过一段时间对立之后,最近出现了修复的迹象,胡主席将在明年一月访美,盖茨防长也要将访华,军事交流也将恢复,中日关系也在恢复。但是在这个时机下,朝鲜这一次的炮击,使中国再次陷入一个被动的状态。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说过,只有傻瓜才会相信朝鲜。中国一直是坚定不渝的站在朝鲜一边的,然而进展到现在,如今的炮击已经在中国控制之外,出了事后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中国渐渐没有了话语权。胡主席对半岛严峻局势明确指出: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半岛南北双方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呼声。目前半岛的紧张局势绝不能继续升级。对于任何可能导致事态恶化升级、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中方都坚决反对,毫不含糊。这反映了中国对半岛局势发展的焦虑与不安和对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稳定的决心。综上所述,半岛局势的持续紧张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不利影响是巨大的、直接的、危险的。毕竟《中朝友好互助条约》还存在、中朝军事同盟的关系还存在、美日等国对中国的战略威胁还存在。一旦半岛局势失控,甚至爆发战争,中国也势必会被卷入其中,这样的结果对中国现阶段的战略发展来说是可怕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大业也会变得愈发不可估测。所以从自身利益出发,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继续在各国之间积极斡旋,为避免局势失控作出不懈的努力。同时在自身内部积极调整政策,作好战略部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其是加强边境防卫,以提高我军应对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 索引序列
  •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朝鲜半岛论文参考文献
  • 论朝鲜半岛局势论文参考文献
  • 朝鲜半岛研究形势论文
  • 朝鲜半岛与中国关系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