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三期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三期

发布时间: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三期

上世纪五十年代兰州铁道学院建校之初被国家中央政府列入原苏联重点援助项目,兰州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兰州交通大学位于甘肃省会兰州市,学校由中央部委投资创建,铁道部重点大学, 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中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院校、“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成员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和艺术学兼有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1959年1月铁道部公布《1960—1967年铁路高校专业(全日制)学校发展规划草案》。4月铁道部在成都召开全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关于“整顿、巩固、提高”的工作方针,在总结1958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1959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着重讨论了关于加强学校统一管理、调整新建高等学校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等问题,确定了6条整顿的原则和具体方案,提出每省1所大学的布局;会议讨论了铁道部《关于加强全日制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统一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草案)》、《关于整顿1958年新建高等学校意见》等文件。6月铁道部发文规范铁路高校校名和学制。规定:铁道部直属高校,均以“铁道学院”命名,并冠以该院校所在地名;各局、院、厂所属高等学校,均以“铁路学院”命名,并冠以该院校所在地名;铁道部直属高校本科为五年,其他的为四年,专科为三年或两年。1959年6月铁道部在全路高等学校内确定3所重点学校,为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1961年3月铁道部在衡阳召开铁路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问题,具体研究了:关于铁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进行调整“四定”的初步方案;关于铁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充实提高的初步方案;铁道部《关于设置全路重点高等学校和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的决定(草案)》;《关于铁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机构编制的暂行规定(草案)》;铁路高等及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4月铁道部确定5所全路重点高等院校:北京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2005年,经过铁道部、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将铁道部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兰州铁路机械学校和铁道部重点技工学校兰州铁路运输技术学校整体并入铁道部重点大学兰州交通大学。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兰州交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0年2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兰州交通大学协议。这标志着兰州交通大学正式迈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根据协议,国铁集团将重点支持兰州交通大学加强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甘肃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兰州交通大学组织领导和办学支持,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特别倾斜和扶持,促进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共建双方将共同促进兰州交通大学建设发展,支持兰州交通大学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高素质交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成为工科优势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2006年至2011年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7项,省部级项目394项;科研经费达6.1亿元;教育部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显示,兰州交大为省内科研经费过亿的两所高校之一。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7738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008篇,出版教材、专著255部;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123项,申请专利51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80项。2000年以来,承担了涵盖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在内的30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先后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甘肃省十五十大科技成果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工商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全国铁路重大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国家科技奖励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 早在1978年,学校就有6项科技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学校参加的“汉江斜腿刚构薄壁箱形钢梁桥设计”1983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章;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兰州铁道学院机械系郭光辉教授主持研制的“水轮机转轮随形磨削机”被评为1994年甘肃省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该成果成功运用于刘家峡水电厂,该项成果于199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学校化工学院研制的“植物源生物农药”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02年学校主持完成的“运筹学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获中国运筹学应用二等奖。2007年,兰州交大科研人员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绿色镀膜,兰州交通大学科研项目“超大容积高端汽车灯具镀膜系列装备与工艺研发及产业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兰州交通大学研发的全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欧标安全认证。兰州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LDJL-IV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顺利通过了英国劳氏铁路有限公司的安全认证,取得了安全等级最高的SIL4认证证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学校立足于轨道交通特色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并充分利用办学优势开展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为建设“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12月31日,图书馆馆藏图书达229.2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80万余册,电子图书49.2万册,声像资料3.5万余件。有中外文期刊4000余种,24个中外文网络数据库。 学术期刊 兰州交通大学主办的《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曾获全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奖、CUJA综合数据库质量奖、教育部“全国优秀高校学报”奖、 甘肃高等学校优秀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奖。该刊是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的收录用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辑和社会科学辑。自然科学辑主要刊登通信、自动控制、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电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与工程、石油化工、基础科学、交叉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辑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律、文学艺术、高等教育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交叉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尚德、励志、博学、笃行尚德:《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舒展,君子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成就事业)。“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与此相对应,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中华民族对于“道德”有着无比的崇敬。品德,是施教者和受教者必修的课程。只有每个人尚德,我们才可以形成善良、友好、互敬、互爱、互助的良好团队,我们才可以拥有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情操、和谐的个性。励志:巴斯德说:“立志是事业的大门。”王安石说:“世之非常、奇伟、诡怪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诸葛亮讲“志当存高远”。立志也就是使一个人从大地上站立起来。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过来,从浑浑噩噩中悔悟过来从芸芸众生中凸现来。生活不能没有目的,人生不能没有方向‘立志’,就是给人生一个目的,一个方向,他的智慧、情感和意志沿着既定的方向驶向既定的目的。《大学》有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止,就是人生的至善境界,生活的目的,它是使人高大的 东西,支撑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东西。并且,人因为有了这个生活的支撑点,他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有力量焕发出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他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开掘,他的情感得以进一步丰富,他的意志得以进一 步坚定。大智产生大勇,大勇无所畏惧,志坚无往而不胜。博学:《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笃行:“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由“博学”而“笃行”是一个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 《求索无疆》黄河滚滚激流奔淌我们在这里扬帆起航满载着青春梦想胸怀天高志广尚德 励志 我们自信坚强通往知识的海洋 我们乘风破浪北山苍苍挺拔脊梁我们在这里学习成长沐浴着阳光雨露誓做中华栋梁博学 笃行 我们谱写华章开创未来的辉煌 我们求索无疆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关街皇台路102号,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这里是五凉古都、河西走廊的重镇、马踏飞燕出土地,中国葡萄酒城,鸠摩罗什待十七年的千年古城武威(汉武帝表扬大将霍去病的武功军威而设)。,2010年12月由兰州交通大学与武威市委、市政府联合创办的兰州交通大学直属学院,是兰州交通大学向河西走廊发展的重要一环。

主要著作1. 陆新征, 何水涛, 黄盛楠著, 超高车辆撞击桥梁上部结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2. 陆新征, 李易, 叶列平著, 混凝土结构防连续倒塌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3. 冯鹏, 陆新征, 叶列平著,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4. 陆新征,叶列平, 缪志伟编著, 建筑抗震弹塑性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5. 江见鲸,陆新征,叶列平编著,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被引1038次)6. 叶列平, 孙海林, 陆新征著,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性能、分析与计算,科学出版社, 20097. 江见鲸 陆新征 江波编著,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江见鲸 何放龙 何益斌 陆新征编著,有限元法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他引3次) 主要期刊论文1. Lu XZ, Ye LP, Ma YH, Tang DY, Lessons from the collapse of typical RC frames in Xuankou School during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2, 15(1): 139-153.2. Li Y, Lu XZ, Guan H, Ye LP, An improved tie force method for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1, 33(10): 2931-2942.3. Lu X, Lu XZ, Zhang WK, Ye LP. Collapse simulation of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subjected to extremely strong earthquakes.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1, 54(10): 2549-2560.4. Tang BX, Lu XZ, Ye LP, Shi W, Evaluation of collapse resistance of RC frame structures for Chinese schools in seismic design categories B and 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1, 10(3): 369-377.5. Miao ZW, Ye LP, Guan H, Lu XZ, Evaluation of modal and traditional pushover analyses in frame-shear-wall structure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1, 14(5): 815-836.6. Ye LP, Lu XZ, Li Y, Design objectives and collapse prevention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mega-earthquake,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0, 9(2): 189-200.7. Godat A, Qu Z, Lu XZ, Labossière P, Ye LP, Neale KW, Size effect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in shear with CFRP strips, Journal of Composite for Construction, ASCE, 2010, 14(3): 260-271.8. Lu XZ, Chen JF, Ye LP, Teng JG, Rotter JM, RC beams shear-strengthened with FRP: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the FRP reinforcement,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09, 23(4): 1544-1554.(被引3次).9. Ye LP, Lu XZ, Qu Z, Hou JQ, Distributed TLDs in RC floors and their vibrat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8, 7(1): 107-112. .10. Lu XZ, Teng JG, Ye LP, Jiang JJ, Intermediate crack debonding in FRP-strengthened RC beams: FE analysis and strength model, Journal of Composite for Construction, ASCE, 11(2), 2007, 161-174.(被引33次).11. Yuan H, Chen JF, Teng JG, Lu XZ, Interfacial stress analysis of a thin plate bonded to a rigid substrate and subjected to inclined loa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2007, 44(163): 5247-5271. (被引10次).12. Lu XZ, Jiang JJ, Teng JG, Ye LP,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debonding in FRP-to-concrete bonded joint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06, 20 (6): 412-424. (被引16次).13. Lu XZ, Jiang JJ, Ye LP, A composite crack model for concrete based on meshless metho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3(3), 2006. 217-232.(被引3次).14. Qazi AU, Ye LP, Lu XZ, Mechanism of passive control RC frame with high strength reinforcements and its potential benefits against earthquakes,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6), 2006, 640-647.15. Lu XZ., Teng JG., Ye LP., Jiang JJ. Bond-slip models for FRP sheets/plates externally bonded to concret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5. 27(6) . 920-937. (被引114次).16. Lu XZ., Ye LP., Teng JG., Jiang JJ. Meso-scale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FRP sheets/ plates bonded to concret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5. 27(4) . 564- 575. (被引38次).17. Soh CK., Liu Y., Dong YX., Lu XZ., Damage model based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 ASCE Journal of Material in Civil Engineering. 2003. 15(4). 371-380. (被引5次).18. Lu XZ., Yang N., Jiang JJ.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for structure analysis in disaster.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04. 13 (5) . 597- 606. (被引2次).19. Zheng Y, Ye LP, Lu XZ, Yue Q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the fatigue behaivor of steel plates strengthened with CFRP plate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324-325, 2006, 359-362.20. 陆新征, 施炜, 张万开, 叶列平, 马玉虎, 三维地震动输入对IDA倒塌易损性分析的影响,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1, 33(6): 1-7.21. 李易, 叶列平, 陆新征, 基于能量方法的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抗力需求分析I:梁机制,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11): 1-8. .22. 李易, 陆新征, 叶列平, 基于能量方法的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抗力需求分析II:悬链线机制,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11): 9-16. .23. 陆新征, 唐代远, 叶列平, 施炜, 我国7度设防等跨RC框架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1, 31(5): 13-20. .24. 冯鹏, 胡楠, 何水涛, 陆新征, FRP桥梁上部结构的撞击破坏实验研究,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1, (5): 24-28. .25. 陆新征, 马玉虎, 唐代远, 叶列平, 韩强, 汶川地震典型RC框架结构抗倒塌加固效果分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 28(2): 21-27. .26. 陆新征, 张万开, 卢啸, 柳国环, 超级巨柱的弹塑性受力特性及其简化模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7(3): 409-417. (被引2次).27. 李易, 陆新征, 叶列平, 陈适才,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 建筑科学, 2011, 27(5): 12-18. (被引2次).28. 柳国环, 陆新征, 基岩地震谱与地震动位移输入的土–结构相互作用(SSI)计算模型改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5): 884-892. .29. 陆新征, 卢啸, 张炎圣, 何水涛, 超高车辆撞击桥梁上部结构撞击力的工程计算方法, 中国公路学报, 2011, 24(2): 49-55. .30. 李易, 陆新征, 叶列平, 陈适才, 基于Pushdown分析的RC框架抗连续倒塌承载力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7(1): 10-18. (被引2次).31. 施炜, 叶列平, 陆新征, 唐代远, 不同抗震设防RC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研究, 工程力学, 2011, 28(3): 41-48. (被引4次).32. 陆新征, 马玉虎, 陈浩宇, 周萌, 叶列平, 7度区典型框架教学楼抗震加强措施效果对比,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1, 31(1): 124-129. .33. 黄羽立, 陆新征, 叶列平, 施炜, 基于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 工程力学, 2011, 28(2): 18-23. .34. 卢啸, 陆新征, 叶列平, 石拱桥连续倒塌过程模拟及构件重要性评价,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0, 29(6): 25-30. .35. 张炎圣, 陆新征, 叶列平, 何水涛, 超高车辆-桥梁上部结构碰撞荷载精细有限元模拟与简化计算, 工程力学, 2011, 28(1): 116-123. .36. 陆新征, 林旭川, 叶列平, 李易, 唐代远, 地震下高层建筑连续倒塌的数值模型研究, 工程力学, 2010, 27(11): 64-70. (被引5次).37. 卢啸, 陆新征, 叶列平, 何水涛, 钢筋混凝土拱桥构件重要性评价及超载导致倒塌破坏模拟,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0, 19(3): 26-30. .38. 唐代远, 陆新征, 叶列平, 施炜, 柱轴压比对我国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影响,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 32(5): 26-35. (被引3次).39. 林旭川, 陆新征, 叶列平, 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多尺度分析及其建模方法, 计算力学学报, 2010, 27(3): 469-475. .40. 梁 益, 陆新征, 李 易, 叶列平, 江见鲸, 楼板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 36(2): 5-10. (被引2次).41. 叶列平, 林旭川, 曲哲, 陆新征, 潘鹏, 基于广义结构刚度的构件重要性评价方法,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7(1): 1-6. (被引4次).42. 陆新征, 叶列平, 基于IDA分析的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 32(1): 13-18. (被引14次).43. 叶列平, 陆新征, 李易, 梁益, 马一飞,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 2010, 40(2): 1-7. (被引9次).44. 梁 益, 陆新征, 李 易, 叶列平, 国外RC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的检验与分析, 建筑结构, 2010, 40(2): 8-12. (被引10次).45. 甄伟, 陆新征, 张力, 北京汽车博物馆抗震性能弹塑性分析, 建筑结构, 2009, 39(12): 118-120. .46. 何水涛, 张炎圣, 卢啸, 陆新征, 某超高车辆撞落人行天桥事故的过程仿真与分析,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 27(6): 89-92. (被引2次).47. 陆新征, 张炎圣, 何水涛, 卢啸, 超高车辆撞击桥梁上部结构研究:损坏机理与撞击荷载, 工程力学, 2009, 26(sup.II): 115-125. (被引2次).48. 叶列平, 陆新征, 赵世春, 李易, 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研究——汶川地震极震区几个框架结构震害案例的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9, 30(6): 67-76. (被引30次).49. 陈适才, 陆新征, 任爱珠, 江见鲸, 基于纤维梁模型的火灾下多层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9, 30(6): 44-53. (被引3次).50. 陆新征, 张炎圣, 黄盛楠, 董春,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和快速建模的桥梁承载力预测,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9, 28(4): 12-16. (被引5次).51. 陆新征, 张炎圣, 叶列平, 何水涛, 超高车辆-桥梁上部结构碰撞的破坏模式与荷载计算, 中国公路学报, 2009, 22(5): 60-67. (被引7次).52. 张炎圣, 陆新征, 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中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力学与实践, 2009, 31(4):110-112. (被引1次).53. 陆新征, 张新, 任爱珠, 张建平, 国际化、跨学科工科教学创新实践——斯坦福AEC Global Team Work 课程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4): 96-99. .54. 缪志伟, 吴耀辉, 马千里, 娄宇, 叶列平, 陆新征, 框架-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的三维空间弹塑性抗震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9, 30(4): 119-129. (被引12次).55. 林旭川, 潘鹏, 叶列平, 陆新征, 赵世春, 汶川地震中典型RC框架结构的震害仿真与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9, 42(5): 13-20. (被引27次).56. 缪志伟, 叶列平, 吴耀辉, 马千里, 娄宇, 陆新征, 框架-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及破坏模式分析, 建筑结构, 2009, 39(04): 1-6. (被引5次).57. 叶列平, 陆新征, 马千里, 程光煜, 宋世研, 缪志伟, 潘鹏, 屈服后刚度对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的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09, 30(2): 17-29. (被引5次).58. 陈适才, 陆新征, 任爱珠, 江见鲸, 火灾下混凝土结构破坏模拟的纤维梁单元模型, 计算力学学报, 2009, 26(1): 72-79. (被引6次).59. 林旭川, 陆新征, 缪志伟, 叶列平, 郁银泉, 申林, 基于分层壳单元的RC核心筒结构有限元分析和工程应用, 土木工程学报, 2009, 42(3): 51-56. (被引30次).60. 马千里, 叶列平, 陆新征, MPA法与Pushover法的准确性对比,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6(11): 121-128. (被引8次).61. 缪志伟, 叶列平, 陆新征,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 30(6): 41-48. (被引3次).62. 陆新征, 李 易, 叶列平, 马一飞, 梁益,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的研究, 工程力学, 2008, 25(Sup.2): 150-157. (被引25次).63. 叶列平, 曲哲, 马千里, 林旭川, 陆新征, 潘鹏, 从汶川地震框架结构震害谈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实现, 建筑结构, 2008, 38(11): 52-59. (被引63次) .64. 陆新征, 林旭川, 叶列平, 多尺度有限元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8, 25(4): 76-80. (被引13次).65. 曲 哲, 叶列平, 陈建飞, 陆新征, 复杂应力状态对混凝土梁外贴FRP 条带抗剪贡献的影响, 工程力学, 2008, 25(8): 127-132. (被引4次).66. 汪训流, 叶列平, 陆新征, 预应力筋粘结形式对框架复位性能的影响, 建筑结构, 2008, 38(8): 57-60. (被引1次).67.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8, 29(4): 1-9. (被引100次).68. 叶列平, 曲哲, 陆新征, 冯鹏,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建筑结构学报, 2008, 29(4): 42-50. (被引72次).69. 马千里, 陆新征, 叶列平, 层屈服后刚度对地震响应离散性影响的研究, 工程力学, 2008, 25(7): 133-141. (被引1次).70. 叶列平, 陆新征, 马千里, 汪训流, 缪志伟, 混凝土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模型、方法及算例, 工程力学, 2006, 23(sup. II): 131-140. (被引85次).71. 缪志伟, 陆新征, 王载, 黄盛楠, 叶列平, 某钢框架偏心核心筒弹塑性分析,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 34(3): 5-10. (被引4次).72. 叶列平, 程光煜, 陆新征, 冯鹏, 论结构抗震的鲁棒性, 建筑结构, 2008, 38(6): 11-15. (被引23次).73. 张正威, 宋二祥, 陆新征, 陈肇元, 核爆冲击波作用下空心砌块墙对主体结构的作用, 工程力学, 2008, 25(5): 73-78. (被引5次).74. 马千里, 叶列平, 陆新征, 缪志伟, 采用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方法对RC框架结构推覆分析侧力模式的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08, 29(2): 132-140. (被引30次).75. 陈适才, 任爱珠, 王静峰, 陆新征, 钢筋混凝土楼板火灾反应数值计算模型, 工程力学, 2008, 25(3): 107-112. (被引6次).76. 陈适才, 任爱珠, 陆新征, 火灾下空间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反应分析与模拟,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16(6): 88-92. (被引10次).77. 缪志伟, 马千里, 叶列平, 陆新征, Pushover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研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 30(1), 55-59. (被引24次).78. 缪志伟, 陆新征, 李易, 叶列平, 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和微平面模型分析复杂应力混凝土结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4(1), 49-53. (被引5次).79. 叶列平, 陆新征, 滕锦光, 陈建飞, FRP片材加固混凝土梁剥离承载力计算及设计, 建筑结构, 2007. 37(12): 79-82. (被引11次).80. 汪训流, 陆新征, 叶列平, 变轴力下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分析, 工业建筑, 2007. 37(12): 71-75. (被引8次).81. 汪训流, 陆新征, 叶列平, 往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数值模拟, 工程力学, 2007, 24(12): 76-81. (被引35次).82. 缪志伟, 陆新征, 叶列平, 姚震宇, 高强配筋剪力墙框-剪结构的地震行为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7, 24(4): 17-21. (被引11次).83. 梁益, 陆新征, 李易, 叶列平, 江见鲸, 3层RC框架的抗连续倒塌设计,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8(6): 659-664. (被引33次)84. 陆新征, 叶列平, 江见鲸, 张炎圣, 考虑地震行波效应大型高架桥梁破坏模拟, 工程抗震与改造加固, 29(3), 2007, 1-5. (被引8次).85. 张炎圣, 陆新征, 宁静, 江见鲸, 超高车辆撞击组合结构桥梁的仿真分析, 交通与计算机, 25(3), 2007, 65-69. (被引17次)86. 陆新征, 张炎圣, 江见鲸, 基于纤维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爆破倒塌破坏模拟, 爆破, 24(2), 2007, 1-6. (被引21次)87. 陆新征, 张炎圣, 宁静, 江见鲸, 任爱珠, 超高车辆与立交桥梁碰撞的高精度非线性有限元仿真,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1), 2007, 29-34. (被引23次).88. 汪训流, 叶列平, 陆新征, 往复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数值模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8(6), 2006, 25-29. (被引8次)89. 黄盛楠, 叶列平, 陆新征, 冯鹏, 杨才千, 吴智深, CFRP预警传感器的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5), 2006, 810-814. (被引2次)90. 陆新征, 叶列平, 陈建飞, 李天虹, 混凝土梁外贴FRP抗剪加固承载力计算, 建筑结构, 36(9), 2006, 31-36. (被引7次)91. 门俊, 陆新征, 宋二祥, 陈肇元, 分层壳模型在剪力墙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防护工程, 28(3), 2006, 9-13.92. 叶列平, Qazi AU, 马千里, 陆新征, 高强钢筋对框架结构抗震破坏机制和性能控制的研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8(1), 2006. 18-24. (被引29次)93. 陆新征, 陈勇. 某特大型筒仓侧壁压力有限元分析, 山西建筑, 32(2), 2006. 1-2 (被引9次)94. 陆新征, 缪志伟, 江见鲸, 叶列平. 静力和动力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高层结构的倒塌模拟, 山西地震, 126(2), 2006, 7-11. .(被引38次)95. 陆新征, 叶列平, 滕锦光, 庄江波.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建筑结构学报. 2005. 26(4). 10-18. (被引75次)96. 陆新征, 滕锦光, 叶列平, 江见鲸. 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弯剥离破坏的有限元分析.工程力学, 23(6), 2006, 85-93. (被引30次)97. 陆新征, 叶列平, 滕锦光, 庄江波, 江见鲸.FRP片材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精细有限元分析. 工程力学. 23(5), 2006, 74-82. (被引22次)98. 陆新征, 谭壮, 叶列平, 江见鲸.FRP布-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工程力学. 21(6). 2004. 45-50. (被引53次)99. 张子潇, 叶列平, 陆新征.U型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剥离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工程力学. 22(4). 2005. 155-162. (被引33次)100. 陆新征, 娄鹏. 宋二祥等. 润扬长江大桥北锚特深基坑支护方案安全系数及破坏模式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23(11).1906-1911 (被引19次)101. 宋二祥, 娄鹏, 陆新征等.某特深基坑支护的非线性三维有限元分析. 岩土力学. 2004. 25. (4). 538-543. (被引93次)102. 陆新征, 江见鲸.利用无网格方法分析钢筋混凝土梁开裂问题. 工程力学. 2004. 21(2). 24-28.103. 陆新征, 江见鲸.考虑不同破坏模式的二维混凝土本构模型.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11). 70-74. (被引31次)104. 陆新征, 江见鲸.利用ANSYS Solid65单元分析复杂应力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 建筑结构. 2003. 33(6). 22-24. (被引459次)105. 陆新征, 宋二祥, 吉林等. 某特深基坑考虑支护结构与土体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4). 488-491 (被引111次)106. 陆新征, 江见鲸. 抗爆门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动力数值模拟. 防护工程. 2003. 25(1). 14-17. (他引7次)107. 陆新征, 冯鹏, 叶列平. FRP布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心受压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2). 46-51. (被引130次)108. 陆新征, 江见鲸. 世界贸易中心飞机撞击后倒塌过程的仿真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1. 34(6). 8-10. (被引131次)109. 陆新征, 江见鲸,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双向楼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东南大学学报. 2002. 32(5). 706-709. (被引21次)110. 陆新征, 江见鲸, 利用斜支撑提高异型柱框架结构抗扭性能的研究, 工业建筑. 2002. 32(6). 39-41. (被引28次)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审稿周期

属于学报类刊物!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是省级,省属大学学报是省级教育部直属大学学报是国家级,比如兰州大学学报就是国家级。

属于一般的大学学报吧想发数学类的,可以找一些教育学院,师范学院的学报发,这样感觉比较好,希望帮到你

不是很好发 我们那么多师兄师姐只有一个小论文发到兰州交大学报了 送审时间好像挺快的 而且一旦学报收稿 好像下个月就能出来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封面

主任委员杨子江副主任委员杨子江 陈兴冲 刘振奎 罗冠炜 严松宏委 员蔡中宏 陈 静 陈兴冲 褚衍东 党建武 丁旺才 董文魁 范多旺 郝 招 何红彬 何瑞春 蒋兆远 赖远明(院士) 李引珍 刘振奎 鲁怀伟 罗冠炜 骆进仁 孟宪刚 牛惠民 钱清泉(院士) 任恩恩 任 珺 石广田 王根会 王 浩(院士) 王 红 王良璧 王起才 王为群王小平 伍忠东 闫浩文 严松宏 杨子江 俞建宁 张国珍 张友鹏 赵保卫 赵延龙郑晓静(院士)主 编 严松宏副主编 何红彬责任编辑 何红彬 牛子娟 张 哲地址:兰州市安宁西路88号兰州交通大学学报705信箱邮政编码:730070

2000年获得中国学术期刊数据规范(CDJ-CD)执行优秀奖1999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1992年获全国高等学校综合数据库质量三等奖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由兰州交通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科学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

属于学报类刊物!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模板

属于学报类刊物!

交大校报时核心,每年对学生和老师的版面有控制,不是很好发的,呵呵,这个可以打电话向校教务处咨询。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要求 1、 毕业论文 组成论文 由封面、 毕业设计 (论文)成绩评议表、 毕业 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十二部分组成。各种部分的格式详见附录; (1)封面:封面包括论文题目、学生姓名、班级等,格式详见附1; (2)成绩评议表:包括论文评语、论文成绩,由答辩委员会填写,格式详见附2; (3)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在布置毕业设计时发给学生,格式详见附3; (4)开题报告:学生认真书写后交指导教师检查,经指导教师签字有效,格式详见附4; (5)中期报告:由学生认真书写,指导教师签字后有效,格式详见附5; (6)结题验收:由学生认真书写,指导教师签字后有效,格式详见附6; (7)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等; (8)摘要:中文摘要应在400字左右,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关键词(3至5个),英文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对应; (9)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论。工科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正文文字应在15000字以上; (10)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 (11)附录: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有关图纸、计算机源程序,如果有毕业 实习 ,需提供毕业 实习报告 等。 2、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要统一用A4(210mm×197mm)标准纸打印装订(左装订)成册,正文用宋或楷体小四号字,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右空2cm(靠装订纸一侧增加0.5cm空白用于装订)。题目用三号(分两行书写时用小三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2)论文中所涉及到的全部附图,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符合国颁标准。 (3)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打印一份在2012年9月15日以前交指导教师评阅,进行结题验收。 ;

主任委员杨子江副主任委员杨子江 陈兴冲 刘振奎 罗冠炜 严松宏委 员蔡中宏 陈 静 陈兴冲 褚衍东 党建武 丁旺才 董文魁 范多旺 郝 招 何红彬 何瑞春 蒋兆远 赖远明(院士) 李引珍 刘振奎 鲁怀伟 罗冠炜 骆进仁 孟宪刚 牛惠民 钱清泉(院士) 任恩恩 任 珺 石广田 王根会 王 浩(院士) 王 红 王良璧 王起才 王为群王小平 伍忠东 闫浩文 严松宏 杨子江 俞建宁 张国珍 张友鹏 赵保卫 赵延龙郑晓静(院士)主 编 严松宏副主编 何红彬责任编辑 何红彬 牛子娟 张 哲地址:兰州市安宁西路88号兰州交通大学学报705信箱邮政编码:730070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是什么期刊

勘察科学技术(2011)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1)可再生能源(2011)矿产保护与利用(2011)矿产与地质(2011)矿产综合利用(2011)矿山机械(2011)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矿冶(2011)矿冶工程(2011)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雷达科学与技术(2011)力学与实践(2011)炼钢(2011)炼铁(2011)炼油技术与工程(2011)粮食与油脂(201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1)林产工业(2011)林产化学与工业(2011)流体机械(2011)煤化工(2011)煤矿安全(2011)煤矿机械(2011)煤矿开采(2011)煤气与热力(2011)煤炭工程(2011)煤炭技术(2011)煤炭科学技术(2011)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我有全国核心期刊目录,要需要留个邮箱

不是很好发 我们那么多师兄师姐只有一个小论文发到兰州交大学报了 送审时间好像挺快的 而且一旦学报收稿 好像下个月就能出来

需要煤矿上需要的书籍资料光盘挂图等,可以Q 我

原上草论文网专业代理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期刊论文发表,期刊种类繁多,最好是打电话去咨询一下编辑,百度搜原上草论文网可以找到联系方式。

  • 索引序列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三期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审稿周期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封面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模板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是什么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