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眼镜产品研究和开发过程论文

眼镜产品研究和开发过程论文

发布时间:

眼镜产品研究和开发过程论文

如何提高眼镜企业管理者的创新认识_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企业要发展,就要有一个很是活跃的创新意识。创新,也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基础和源泉,如果失去了创新,这个社会也将随之停止不前。因此看来,无论是国家也好,企业也好,一定要把创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我们都知道,眼镜行业是一个小行业,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里,如何才能加速产业发展的进程,是我们眼镜企业管理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眼镜行业在市场大潮中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尽管行业不大,在所有眼镜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眼镜产品也由起初的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这充分证明了眼镜企业在发展中注重了创新,因为有了不竭的创新,才会使得眼镜行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如何拥有活跃的创新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第一、要有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心态,在前人走过的足迹中寻找创新点。我们要分析前人为什么会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知识和智慧。在前人成功的基点上,我们还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搞创新。从而少走弯路,避免哪些不必要的麻烦。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是如果一味的失败而不去考虑失败的原因,对我们的发展没有任何启迪。通过前人失,外斜视,上斜视等。眼球不自主晃动,医学上称为眼球震颤。(4)睑裂和眼球大小异常。如上睑下垂;小角膜;小眼球;虹膜缺损;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上睑下垂病人刚出生时,很多天不能睁开眼睛。(5)畏光:先天性青光眼、内翻倒睫、角膜炎症及损伤、无虹膜症、白化病、间歇性外斜视,上斜视等多种眼病都会怕光刺激。武汉配眼镜(6)白瞳症:即原应为黑色的瞳孔区显现白色、黄白色反光,俗称猫眼。可能为视网膜母浅兰色板材镜似水年华,看到它不禁让我们回忆起上大学的那段美妙时光,画面中mm那种天真烂漫的情怀,真是羡煞旁人啊这款浅兰色板材镜似水年华方形的酒红色眼镜这款方形的酒红色眼镜,搭配mm这身酱紫红色上衣,立刻展现出成熟女人味

眼镜的定义眼镜的作用眼镜的起源眼镜的发展国外眼镜的发展国内眼镜的发展眼镜对生活的作用眼镜的研究与方向眼镜的科技与工艺制作希望能够给你启发!

产品开发研究论文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关系浅议论文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关系浅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产品研发关系

论文摘要: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品研发三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三者既有着较高的趋同性,同时又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简而言之,研发是创新的有力支撑,创新是研发的目标方向。

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内涵

产品创新是指第一次上市的产品、从未出现过的产品或对现有产品从主要结构、功能、特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大改进的产品。产品创新也包括产品外观或内在设计、工艺及理念方面的创新。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都依赖于产品,而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想有更好的发展,则依赖于产品创新,因为产品创新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产品创新,必须紧密围绕着企业产品这个核心要素来进行:产品创新的成功与否最终要通过新产品研发生产来反映,因此,企业必须对现有产品进行分析,对不同的产品施以不同的战略。

产品研发是为了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和技术,为了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等,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生产和已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工作。

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特点

从根本上说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品研发的最主要共同之处都是集中围绕一个“新”字,技术创新注重的是从无到有这样一个创造过程,产品研发侧重于利用创新出来的技术,而产品创新界乎于上述二者之间。

1.技术创新特点

技术创新可以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得以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其一般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通常说来,技术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滞后性

技术创新的来源是技术发明,但往往由于实际技术的可行性问题、原材料、经济效益量化、科学管理评估等原因导致从技术发明出现到技术创新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这就客观上造成了技术创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2)周期性

技术创新从本质是来说不是改良,而是革命。根据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一客观规律,技术没有任何一个具体形式会成为其最终模式。

(3)时效性

技术创新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根据已有的技术,并结合当前的客观实际条件去实现的。

2.产品创新特点

产品创新归根结底来说是由许许多多创新活动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创新网络,这个网络涵盖了产品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改良优化等一系列过程与环节。产品创新是对该产品从无到有或使其本身达到一个质的变化,是一个对新产品的探索与创造过程。通常来说,产品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赖性

产品创新不仅需要人的智慧,同时也需要相应要求的硬件设备,如资金、设备、场地等,产品创新对企业的技术、经济水平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产品创新的期望效果、内容等也会不同。

(2)不确定性

创新是一项技术探索活动,在未将创新行为转化为实际产品时,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包括技术的不确定性、创新投入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等等。

(3)循环制约性

创新从实质上说是对现有技术的继承和突破,其创新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的制约;但是反过来说,创新行为又会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好坏甚至生死存亡问题。

(4)风险性

产品创新本身就是一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活动。创新会受到企业技术条件、经营条件、内外环境、市场需求、相关政策等问题的影响,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产品创新带来一定的风险性。创新必须通过技术风险、商业风险、市场风险等关口,才能实现创新收益。

(5)复杂性

产品创新从实质上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外观设计创新、功能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某产品在上述诸多方面只要有一个或多个方面存在创新,便可以说实现了该产品的产品创新。

3.产品研发特点

产品研发是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条件,是指新产品构思、研制、生产和下手的全过程。研发(研究开发)是国际上通用的科学技术术语。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研发是指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新的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创造活动。通常说来,研发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项活动组成。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

(1)社会需求性

社会需求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企业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因为企业的研究开发是满足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中介,大多数国家的企业都是对科研机构获得的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活动,并将研究成果最终实现商品化、产业化。

(2)综合性

产品研发是将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与用于生产实践当中,使新的科学技术原理转化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实用研究,或是对老产品从性能、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加以改造,实现革新。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多种技术和工艺,形成新的研发团队去共同完成一项研发任务。

(3)持续性

新产品研发过程是持续的、动态的,因为环境、市场和组织是始终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他们对新产品的影线也是变化的。即使某一特定产品在推出的那一刻甚至于推出以后,仍然在不断发生渐进式的变化。因此组织内对新产品研发共有的一种认识过程需要有一种清晰的看法,而且这至关重要,因为这样就可能迅速的实施开发计划并作出必要的调整。

(4)“性价比”高

产品研发虽然前期投入较高,而且还得有多项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等作为基础和依托,但是由于产品研发的目的性较强,目标较为明确,因此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成果,而且成功率较高,市场收益率也较高。

三、小结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品研发

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产品创新以占领扩大市场份额并最终获得利益是每个企业的梦想与追求。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获得成功。根据美国管理协会对部分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企业新项目50%以上达不到预期目标,产品研发成功率仅有10%左右:国内企业产品创新成功率也仅在10%以下。影响产品创新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技术因素尤为重要,成功的技术创新是产品研发、产品创新得以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但技术创新却不是产品创新的唯一因素。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2]陶维国,等.研发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

[3]刘明珍.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J].企业活力,2003(9):50-51.

http://res4.nlc.gov.cn/home/search.trs?method=showDetail&channelid=3&id=012002674308&searchWord=(+respeople%3D+%27%E6%9B%B9%E7%82%9C%E8%91%97%27++)蜂胶产品加工工艺研究及其生物功能评价曹炜摘要 蜂胶是蜂蜜从外界的胶源植物(如:柏树、桦树、杨树、柳树、松树和漆树以及橡树)的嫩芽或树皮伤口上采集的树脂,并混入蜜蜂上颚腺物和蜂蜡而成的一种棕红色、棕黄色、棕褐色或带有青绿色的粘性固体。蜂胶是蜂巢的主要产品之一,蜜蜂将蜂胶采集回来将其涂补在蜂巢的四周,其目的是保护蜂巢的蜂产品如蜂蜜、花粉、蜂王浆不发生变质,同时对蜂箱内环境也起到保护作用。人类对蜂胶的认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尤其在国外,早在3000年以前,古埃及人已认识蜂胶,并用蜂胶作为木乃伊的防腐材料。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观察蜂群时也发现了蜂胶,他在传世名作《动物志》第九卷第14章中记载了蜂胶的来源,并指出这种具有刺激气味的“黑蜡”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刀伤和化脓症。古罗马百科全书《自然史》的作者普林尼(公元23~79年)指出:蜂胶是蜜蜂采集来的柳树、杨树、栗树和其它植物新芽分泌的树脂,并记载蜂胶可止神经痛、肌肉硬结肿块和拔除刺进机体的异物。近年来,对蜂胶的有效成分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已从蜂胶中分离鉴定出数百种化合物,其中黄酮类,二氢黄酮类以及一些有机酸和其衍生物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对蜂胶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中发现,蜂胶有以下生物学功能:①抗病原微生物作用;②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③抗癌作用;④治疗高血脂的作用;⑤局部麻醉作用;⑥促进组织再生作用;⑦抗氧化作用。蜂胶的上述生物学功能使得其在外科、皮肤疾病、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内科等疾病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蜂胶在我国的认识和利用较晚,这与东方蜜蜂不具有采集和加工蜂胶的能力有关。西方蜜蜂是在20世纪初才引进我国的,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我国才有少数科研工作者对蜂胶进行初步研究,90年代有了较大的进展。我国对蜂胶的开发利用还远落后于国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对蜂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尤其是药理作用的研究,对蜂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经验上,临床应用也是依靠经验来治疗各种疾病,缺乏科学依据。②缺乏对蜂胶深加工技术的深入研究。蜂胶已被西方国家开发出数十种产品,基本上实现了产业化。在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小厂生产加工蜂胶产品,这些产品也因质量低劣,无法打开市场。在价格上更无法和国外同类产品竞争。③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出台蜂胶及其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目前仍然执行的是原商业部的行业标准,因此,原料蜂胶以及蜂胶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④对蜂胶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的宣传力度不够。在我国,除了少数专业人员外,寻常消费者大多不知道蜂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我国的蜂胶资源基本没有得到开发。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机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过程。导致生物机体衰老的因素很多,在众多学术中自由基学术、生物膜损伤学术是最引人注目的。自由基生物学研究认为,人之所以会衰老,其原因之一是机体在进行了一系列氧代谢的同时,不断产生自由基,过剩的自由基可引起生物膜的脂类过氧化,导致膜结构损伤和功能失活,细胞活力下降,机体衰老。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缓寿命和推迟衰老,同时,对自由基引发的其它疾病的防治都有重要作用。蜂胶中富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酚羟基化合物以及有机酸,这些物质在体外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蜂胶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但目前,人们还很少了解蜂胶的抗氧化机理以及在体内是否具有抗氧化作用。本试验在对蜂胶产品加工工艺和产品开发研究的基础上,对蜂胶的体内、体外抗氧化作用以及提高机体运动机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产蜂胶及其活性成分几乎不溶于水,因此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蜂胶及其活性成分,是我国目前研究和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本试验采用四种有机溶剂做溶剂提取蜂胶,从试验结果来看,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对蜂胶的提取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量也无明显差异,三者对蜂胶的溶出量分别为60.4±2.41%、62.2±2.54%和61.3±2.17%,三者对黄酮的溶出量分别为2.81±0.21g/10g粗蜂胶、2.97+0.18g/10g粗蜂胶和2.75±0.16g/10g粗蜂胶。但是三者对蜂蜡的溶出存在明显的差异,每10g粗蜂胶中蜂蜡的溶出分别为0.85g、1.03g和1.64g,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变小,蜂蜡的溶出量增大。三氯甲烷的提取率虽然较高,但是蜂蜡的溶出量几乎占蜂胶的一半。在生产中不适宜做蜂胶提取的溶剂。乙酸乙酯对蜂胶的提取率虽然和甲醇和乙醇无显著差异,但是对蜂胶中的无效成分溶出太多,导致提取液中杂质含量太高,因此,在生产中用乙酸乙酯做溶剂来提取蜂胶中的有效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甲醇和乙醇均可用于提取蜂胶,甲醇作为溶剂提取蜂胶时无效成分溶出少,但是甲醇毒性大,只能作为溶剂来提取粗蜂胶中的有效成分,不能用于制剂。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蜂胶是目前普通采用的方法,本试验详细考察了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蜂胶的工艺条件,结果发现:①乙醇浓度对蜂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影响最大,75%~95%的乙醇浓度对蜂胶的提取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量也无差异,当乙醇浓度低于65%时,蜂胶中的活性成分不能充分溶出,因此,在生产中至少应采用75%的乙醇提取蜂胶。溶剂温度对蜂胶的提取率的影响虽然也较大,但是蜂蜡的溶出亦急剧上升,当提取温度从25℃增大至45℃时,提取液呈凝胶块状,不能应用于生产。料液比一般在1∶10以上时,对蜂胶及其活性成分的溶出量差异不显著。每次提取时间应在32小时以上。目前,在很多研究中仅以蜂胶乙醇提取物作为衡量提取工艺先进性的指标,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蜂胶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无效成分蜂蜡的溶出量,亦应作为蜂胶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2.增加蜂胶中的活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同时对扩大蜂胶的应用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试验中发现,吐温系列增溶剂之间对蜂胶的增溶能力不相同,吐温-20最大,10g吐温-20能使3.27g蜂胶完全溶于水中,吐温-80、吐温-40、吐温-60依次递减,分别为3.02g、2.87g、2.63g。分析吐温系列增溶剂的HLB值和其对蜂胶的增溶能力时发现,随着吐温系列增溶剂HLB值的增大,其对蜂胶的增溶能力也呈增大趋势,吐温系列增溶剂的增溶机理是被增溶物与聚氧乙烯基络合,被增溶物溶解在胶团的栅状层中,吐温-20对蜂胶中的成分的络合能力最大,使得它能携带较多的蜂胶溶解在栅状结构中。而吐温-60本身的亲水性小于吐温-20,当它携带蜂胶时,其HLB下降的速度大于吐温-20,因此吐温-20对蜂胶的增溶能力最大。而司盘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具有对蜂胶的增溶能力。在对蜂胶的乳化工艺研究中发现,蔗糖酯、黄原胶和明胶对蜂胶均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形成的乳浊液十分稳定。分子蒸馏单酐酯对蜂胶不具有乳化能力,这可能与分子蒸馏单酐酯的HLB值较低有关。明胶对蜂胶有很强的乳化能力可能的机理是:明胶本身是一种蛋白质,亲水性的基团较多,峰胶中含有大量的酚羟基化合物,二者可以形成络合物。用明胶作为乳化剂制备的蜂胶乳浊液在40℃、25℃、50℃条件下仍然稳定,因此明胶是制备蜂胶乳浊液的最佳乳化剂。3.本试验将酶处理技术应用于红枣制汁,并考察了影响红枣酶处理制汁的主要因素。在影响红枣酶法制汁工艺的各因素中,酶解温度对出汁率的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酶处理温度,不仅可以提高酶的活力,而且有利于可溶性物质的溶出,但是酶处理温度也应根据所使用酶的最佳作用温度范围确定,否则温度太高,酶会很快失活。本试验所确定的酶处理温度为50℃,酶解2小时即可获得86%以上的出汁率。料液比是影响红枣酶法制汁的又一主要因素,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料液比在1∶8时,即可获得较高的出汁率。4.红枣属于高糖型果品,平均含糖73%,特别是其中的果糖和一些低聚糖具有很强的吸湿性,直接采用喷雾干燥很难制得干燥的红枣粉。因此,在红枣制粉工艺中需加入助干剂。从试验结果来看,低聚麦芽糊精是一种良好的生产蜂胶红枣精的助干剂。当麦芽糊精加入量为红枣汁固性物重的75%时,可获得较高的出粉率(65%),粘壁程度降低,当麦芽糊精加入量为100%时,可获得95%以上的产品,产品基本上不粘壁。本试验还发现,环状糊精、可溶性淀粉均不宜做蜂胶红枣精的助干剂。进料温度对喷粉的效果影响较大,当进料温度升高时,物料进入喷雾室很快被汽化干燥,粒子从塔顶沉降至塔底时基本上完成了干燥。如果进料口温度太低,物料干燥不足,粘壁现象严重,因此,在生产蜂胶红枣精时进料温度在60℃左右为宜。红枣汁的浓度对喷粉效果的影响也很大,当红枣汁可溶性固性物在20%~25%时,可获得较好的喷雾效果,红枣汁浓度太低,每一个雾化粒子中固形物含量低,得到的干燥粒子太小,这样表面积增大,吸湿性也增大。红枣汁可溶性固性物高于30%时,再加入30%的麦芽糊精,得到的料液粘性太大,雾化后的粒子固形物含量增大,粒子表面水分很快蒸发,内部水分得不到及时的汽化,容易形成外干内湿粒子容易吸潮,粘壁程度增大,干燥效果变差。5.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蜂胶乙醇提取物对黄嘌啉-黄嘌啉氧化酶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蜂胶量的增大,清除率也明显上升,呈现量效关系。蜂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上含有相当数量的酚羟基,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蜂胶对两种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芦丁和槲皮素基本相同,在低剂量范围内,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高于槲皮素,说明蜂胶中可能存在一些化合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槲皮素,也可能是多种化合物协同作用的结果。6.本试验用Fe2+攻击卵黄蛋白中的卵磷脂,发生了明显的脂质过氧化,当体系中加入蜂胶后,脂质过氧化作用显著下降。表明蜂胶可以抑制Fe2+诱导的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发生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与同浓度的已知的脂质过氧化抑制剂芦丁和槲皮素相比,蜂胶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二者。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其实质也是氧自由基攻击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的结果,蜂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蜂胶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来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发生。用Fe2+诱导卵黄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的脂质过氧化,然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蜂胶,结果表明蜂胶对已经发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仍有抑制作用。自由基攻击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链式反应,链式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脂类自由基以及氧自由基,导致链式反应的循环。当加入蜂胶后,蜂胶中的酚羟基类化合物可以提供质子氢,通过清除起动脂质过氧化引发剂,结合金属离子,清除脂质过氧化中间自由基如脂自由基,脂氧自由基和脂过氧自由基等途径,阻断脂质过氧化的反应链。7.本试验分别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攻击肝微粒体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是羟基自由基,对肝微粒体的氧化损伤大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蜂胶红枣精可以抑制氧自由基致小鼠肝微粒体的氧化损伤。给小鼠饲喂四氧嘧啶后,机体内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打破了正常机体内自由基的平衡,刺激肝脏中SOD和GSH-Px两种抗氧化酶活力代偿性升高。因此,模型对照组肝脏的酶活性远远高于对照组,而进食蜂胶后,肝脏中上述两种抗氧化酶活力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的水平,这说明蜂胶在机体内可以有效地清除四氧嘧啶引发的自由基。从试验中发现,给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后,肝细胞生物膜发生了强烈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模型对照组的L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进食蜂胶后,肝脏中LPO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但略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蜂胶红枣精在体内对化学物质致小鼠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和蜂胶对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能力是分不开的。8.给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后,由于机体内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对血液中的红细胞造成损伤,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内的SOD和GSH-Px可以将机体产生的过量自由基清除掉,维机体内自由基水平的平衡,四氧嘧啶产生的自由基刺激了血液中的抗氧化酶SOD和GSH-Px代偿性升高,及模型对照组抗氧化酶的活力远远高于正常对照组,蜂胶对照组和蜂胶红枣精组抗氧化酶的活力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略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蜂胶对血液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分析血液中的LPO含量可以看出,四氧嘧啶产生的自由基可以破坏血液各种细胞的生物膜,使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模型对照组的LPO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蜂胶对照组和蜂胶红枣精的LPO含量远低于模型对照组,但高于对照组的水平,实验证实,蜂胶确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通过清除血液中过多的自由基来保护血液,防止氧化造成的损伤。给小鼠注射四氧嘧啶后,大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脑组织已发生了严重的氧化损伤,小鼠进食蜂胶和蜂胶红枣精后,大脑组织的LPO含量显著下降,表明蜂胶对自由基致小鼠大脑组织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蜂胶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阻断多不饱和脂肪酸链式反应有关。自由基引发机体衰老后,脑组织的单胺氧化酶活力明显升高,这正是机体衰老的特征之一,给予蜂胶和蜂胶红枣精后,脑组织中的MAO-B活力均显著下降,不仅低于模型对照组,而且也低于正常对照组,表明蜂胶和蜂胶红枣精确有抗衰老作用。9.本试验也证明,小鼠运动至力竭后,由于体内自由基一直在加速生成,刺激了SOD和GSH-Px活性的升高,因此,力竭运动对照组和力竭运动给药组的SOD和GSH-Px活性分别高于相应的安静对照组和安静给药组。但在参与力竭运动的两组中,SOD活性差别不大,原因在于两组产生的自由基相当,力竭运动给药组的GSH-Px活性低于力竭运动对照组,给药组的游泳时间远长于对照组,这间接证明蜂胶红枣精可以清除自由基,提高小鼠的运动机能。经过24小时恢复后,力竭运动给药恢复组的SOD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却低于对照恢复组,证明蜂胶红枣精可加速疲劳恢复,其可能的原因与蜂胶在体内清除自由基有关。力竭运动后由于自由基大幅度增加,导致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LPO含量急剧增加,因此,力竭运动对照组,力竭运动给药组的LPO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力竭运动给药组的LPO含量显著低于力竭运动对照组,表明,红枣精可以通过清除由于力竭运动产生的自由基,降低过量自由基对生物膜或生物大分子造成的氧化损伤程度。经过24小时恢复后,运动给药组的LPO含量不仅低于运动恢复对照组,而且接近或低于正常对照组的水平,表明,蜂胶红枣精对阻断自由基致生物膜氧化损伤,加速机体疲劳恢复有显著的作用。小鼠力竭运动后,体内血糖显著下降,力竭给药组高于力竭对照组,安静给药组也高于安静对照组,这可能是蜂胶中的某些成分促进了血糖的合成。尤其是恢复给药组血糖含量高于安静对照组,进一步表明,蜂胶红枣精均可加速力竭运动后血糖的恢复。力竭运动后,血红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参与运动的两个组的Hb含量均低于安静对照组,24小时恢复后,力竭恢复给药组Hb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Hb水平,说明,蜂胶红枣精中的某些成分促进了Hb的合成,使其发生超量恢复。LDH是参与糖代谢的一个同工酶,力竭运动的两个组LDH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力竭运动后LDH活性上升,伴随有大量的乳酸产生,力竭运动给药组的运动量远大于力竭运动对照组,因此LDH活性高。24小时恢复后,力竭恢复给药组的LDH活性略低于力竭恢复对照组的活性,表明,蜂胶红枣精可以促进疲劳的恢复。小鼠的游泳时间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它所反映的不仅是机体的疲劳能力,也反映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蜂胶红枣精可以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比对照组延长26.42%,充分显示了蜂胶具有抗疲劳和增强体能的功效。关键词:蜂胶;蜂胶产品;工艺研究;抗氧化作用;抗疲劳作用

眼镜人机工程学论文

浅谈虚拟制造技术及发展应用论文

虚拟制造技术是在 CAD/CAM/CAE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CAD/CAM/CAE技术为虚拟制造的实现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基础,如建模技术、分析优化技术、制造过程仿真技术 、分析评价技术、设计分析评价技术和产品信息集成 、转换 、共享技术等。特别是特征建模技术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虚拟制造技术超越了CAD/CAM/CAE技术,CAD/CAM/CAE技术主要考虑产品本身信息的集成与建模,而虚拟制造技术还要考虑加工过程的建模等问题。

1. 虚拟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

虚拟制造技术VMT(Virtu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新思想。它是以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为基础,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统一建模,在计算机上对产品从设计、加工和装配、检验、使用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模拟和仿真。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可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模拟出产品及其性能和制造过程,以此来优化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制造过程,优化生产管理和资源规划,使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最小化。

2. 虚拟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

2.1 运用信息技术对制造系统的要素进行全面仿真和高度集成

通过产品模型、过程模型和资源模型的组合与匹配来仿真特定制造系统中的设备布置、生产活动 、经营活动等行为, 优化制造系统各要素(人、技术、管理 、环境等)的整体配置.从而确保制造系统的可行性 、合理性 、经济性和高适应,为先进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2 人与虚拟制造环境交互的自然化

虚拟制造环境是以人为中心,使研究者能够沉浸到由模型创建的虚拟环境中去,通过多种感知渠道直接感受不同媒体映射的模型运行信息,并利用人本身的智能进行信息融合,产生综合映射,从而深刻把握事物的内在实质。人与虚拟制造环境的交互有利于加深人们对生产过程和制造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也有利于对生产人员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异常工艺的应急处理等,加快企业人才的培养速度。

3 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

3. 1 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内容

由于虚拟制造涉及的技术领域极其广泛,并且许多技术并非虚拟制造所特有,有些技术在其它领域也早有研究和应用,如 CAD/CAM/CAE技术为虚拟制造的实现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基础,多媒体远程通讯 、网络技术、信息集成 、三维实体建模技术等计算机各项技术的发展,为虚拟制造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虚拟制造无论在基础研究 ,还是技术开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信息集成技术在虚拟制造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虚拟制造技术并不是已有各单项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对制造知识进行系统化组织,对工程对象和制造活动进行全面建模,在相关理论和已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实现集成。

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虚拟制造技术针对产品生产与制造过程的拟实仿真、制造企业活动知识抽取、系统过程评价的中断介入等,这需要有高计算能力 、高速度、低成本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撑,而目前软件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硬件 ,虚拟制造技术要真正成为现代制造技术利器,还有许多相关技术有待研究和开发,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3.2 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

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可分为软硬两个方面。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发展完善之中,相比之下,软件方面的开发远远落后于硬件。

软件方面的关键技术,包括制造系统建模 、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仿真以及可制造性评价等。软件技术是创建高度交互的、实时的、逼真的虚拟环境所需的关键技术。在进行软件开发时,要考虑虚拟环境的建模以及所建环境的可交互 性、可漫游性等。

软件方面涉及的主要技术有可视化技术,即将各种信息以一种有意义 、可理解的虚拟方式显示给用户;环境构造技术开发,即一种像通用操作系统那样的环境,以便促进可视化和其它VM功能;信息描述技术,即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义或语法表达不 同的信息,集成结构技术,建立硬件和软件技术;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中设计制作实时系统模拟的过程;方法论,找出用于开发和使用VMS 的方法;制造的特征化技术。获取、测量和分析影响制造过程中材料去处的变量;VMS 的实施、测量和检验技术;在VM 环境下的人——机、人——人等关于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评价和优化技术。

硬件方面涉及的主要技术有输入/输出设备,如头盔式立体显示器(HMD ) ,适用的计算机屏幕、可视化眼镜,数据手套、三维鼠标、数据衣服、虚拟音响设备;与输入/输出有关的存储信息设备;能支持各种设备、数据存储和高速运算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应具有按用户需求实时提供高质量画面的能力;网络体系结构设备和不同站点的硬件设备(如小型机、图形工作站、PC 机等)。

通过软硬技术的结合,建立虚拟现实计算平台,在VRS 中综合处理各种输人信息并产生作用于用户的交互性输出结果的计算机系统。

4. 结束语

虚拟制造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本文从虚拟制造的特点、虚拟制造的研究内容以及几个关键技术出发,对虚拟制造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和评议。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制造系统建模和仿真以及面向虚拟产品开发全过程的集成系统等有待研究和开发,相信通过全世界虚拟制造研究人员的努力,数字化制造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 黄炜.虚拟制造技术及其研究.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11)

[2]肖田元.虚拟制造.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贾广飞,葛敬霞,印建平.虚拟制造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4] 薛浩然.虚拟制造技术发展策略浅析.山西电子技术 ,2003, (3):37—38.

保护人体健康的穿戴式智能设备——人体工学眼睛。戴上眼镜,健康一生!

插 你 是工业设计的吧

工学论文开题报告

工学是理工科内的一大分支,工学的课程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专业性,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工学论文开题报告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毕业设计题目:年产4200吨环氧氯丙烷车间氯丙烯合成工段工艺设计

指导教师 :

院 系: 科亚学院

专业班级 : 科化工0401班

学 号:

姓 名:

日 期: XX年 3月 7日

1、环氧氯丙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环氧氯丙烷(ec)英文名:3—chloro—1,2—epoxypropane;epichlorohydrin。 分子式:c3h5clo ,分子量:92。52 , 熔点—25。6℃,沸点117。9℃,相对密度(水=1):1。18(20℃),相对密度(空气=1): 3。29 ,饱和蒸汽压 (kpa):1。8(20℃) ,自燃点415 ℃,折射率(nd20)1。438。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4氯化碳、苯。无色油状液体,有氯仿样刺激气味。用于制环氧树脂,也是1种含氧物质的稳定剂和化学中间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2、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原料及主要产品

环氧氯丙烷是1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10分广泛。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合成甘油、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胶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用于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

1原料:丙烯

丙烯的化学结构式:ch2=chch2oh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熔点:—129,沸点:97。1,闪点:28,密度(20):0。854,折光率:1。4135。。

用途::丙烯醇是医药,农药和香料的中间体。主要的衍生物及其用途为:用于合成环氧氯丙烷、甘油、1,4—丁2醇以及烯丙基酮,生产增塑剂和工程塑料等重要有机合成原料。此外,其碳酸盐可以做光学树脂、安全玻璃和显示屏,其醚可以做聚合物的增黏剂等。

2主要产品:环氧树脂

目前我国的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其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占85%,合成甘油占7%,氯醇橡胶占2%,其他如溶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等占6%

3、环氧氯丙烷工艺生产方法及选择

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乙酸丙烯酯法两种。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此法进行生产。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与次氯酸化合成2氯丙醇,2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4、 工艺流程叙述

(1)丙烯高温氯化法:

(1)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

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短时间(约3 s)内进行反应,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气体。精制后得氯丙烯产品,同时副产d—d混剂(1,2—2氯丙烷和1,3—2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得到工业盐酸。

ch2=chch2 + cl2 →ch2=chch2cl +hcl

(2)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2氯丙醇

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或采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该盐水解生成次氯酸,叔丁醇循环使用),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2氯丙醇(过程中2氯丙醇浓度1般控制在4%左右)。

2ch2=chch2cl +2hocl→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2,3—2氯丙醇,70%) (1,3—2氯丙醇,30%)

(3)2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

2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3)2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

2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 1/2 ca(oh)2→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 1/2 ca(oh)2→

丙烯高温氯化法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混剂(1,3—2氯丙烯和1,2—2氯丙烷)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量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污水量大,处理费用高,清焦周期短。

(2)乙酸丙烯酯法

前苏联科学院与日本昭和电工均开发了利用乙酸丙烯酯为原料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前苏联是采用先氯化后水解工艺,昭和电工则采用先水解后氯化工艺。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合成乙酸丙烯酯,乙酸丙烯酯水解制烯丙醇,合成2氯丙醇以及2氯丙醇皂化生成环氧氯丙烷4个反应单元。

(1)在钯和助催化剂作用下,丙烯与氧在温度160~180 ℃、压力0。5~1。0 mpa,乙酸存在下反应生成乙酸丙烯酯。

ch2=chch2+ 1/2o2 + ch3cooh→ ch2=chch2ococh3 +h2o

(2)在温度60~80 ℃、压力0。1~1。0 mpa下,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乙酸丙烯酯经水解反应生成烯丙醇。

ch2=chch2ococh3 +h2o→ ch2=chch2oh +ch3cooh

(3)在温度0~10 ℃,压力0。1~0。3 mpa条件下,烯丙醇与氯通过加成反应生成2氯丙醇。

ch2=chch2oh + cl2→ ch2clchclch2oh

(4)2氯丙醇与氢氧化钙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ch2clchclch2oh+ 1/2ca(oh)2→ ch2— chch2cl + 1/2cacl2 +h2o

与传统的丙烯高温氯化法相比较,乙酸丙烯酯法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了高温氯化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不结焦、操作稳定,丙烯、氢氧化钙和氯气的用量大大减少,反应副产物和含氯化钙废水的排放量也大大减少。(2)开发了丙烯醇的氯化加成反应系统,成功地将氧引入环氧化物中,首次实现了由氧氧化代替氯氧化的技术,减少了醚化副反应,提高了系统的收率。(3)工艺过程无副产盐酸产生。(4)可以较容易获得目前技术还不能得到的高纯度烯丙醇。主要缺点是工艺流程长,催化剂寿命短,投资费用相对较高。

5、安全环保措施

(1)燃烧爆炸危险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易燃性(红色):3 反应活性(黄色):2

灭火方法:泡沫、2氧化碳、干粉、砂土。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高温下能发生自反应,阻塞安全阀,导致罐体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

(2)包装与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 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erg指南:131 erg指南分类:易燃液体—有毒的

(3)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中国mac:1mg/m3[皮] 前苏联mac:1mg/m3 美国tlv—twa:acgih 2ppm,7。6mg/m3 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反复和长时间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肾损害。高浓度吸入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可致眼灼伤。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引起肝、肾损害,可致死。慢性中毒:长期少量吸入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 iarc评价:2a组,可疑人类致癌物;动物证据充分 ntp:可疑人类致癌物 idlh:75ppm,潜在致癌物嗅阈:0。934ppm osha:表z—1空气污染物 niosh标准文件:niosh 76—206 健康危害(蓝色):

(4)防护措施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5)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6、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积极发展环氧氯丙烷下游产品,带动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与发展今后几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环氧氯丙烷下游各消费领域依然会发展较快,各地区的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主要是自用,估计会有少量出口。今后几年我国的汽车工业,住宅建设,电子工业等领域将有1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将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因此,今后几年,我国的环氧氯丙烷的下游产品,如:环氧树脂、合成甘油等的市场需求量将会很大,美国、西欧及日本主要

一、课题的依据和意义:

1、依据:时尚是有艺术品位的生活,时知务也,尚在品质!时尚一族的生活是艺术化的,所追求的生活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不断的提高的,但不变的是一直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为了满足这一人群的需要,时尚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向更高的品质发展。

概念车可以理解为未来汽车,汽车设计师利用概念车向人们展示新颖、独特、超前的构思,反映着人类对先进汽车的梦想与追求。概念车往往只是处在创意、试验阶段,也许永不投产。与大批量生产的'商品车不同,每一辆概念车都可以摆脱生产制造工艺的束缚,尽情地夸张地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时尚一族这个人群在未来的社会中,随着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将会愈来愈庞大。为了满足这一人群的旅游出行进行交通设计是又必要性的。

概念车的最大功能就是发现与引导这些变化的方向。肯·奥库亚马说过世界在变,汽车在变,在今后的10年到20年内会变得很剧烈。交通工具也要随着这种变化不管更新、改变。未来概念车的设计可以推动我们的交通发展,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我们未来的出行、旅游更加方便。

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在设计中不再是不切实际,对于概念车的设计天马行空的创意和随心所欲的想象已经成为一种珍贵财富。舞动的概念、迸发的理念塑造了经典概念车的楷模。概念车体现了汽车设计师的灵感和风

格,概念车甚至不受量产车的条件限制,可任意采用未经充分验证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计,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针对时尚一族的概念车设计需要打造出时尚、艺术、高品位的产品,因为品质与美是要艺术的手法去塑造,艺术提高品位,艺术是脱俗的,出类拔萃的;时尚是高尚的,时尚离不开艺术,艺术可以创造时尚。

2、意义:时尚赋予人们不同的内涵和神韵,带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优雅、纯粹与不凡感受,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味,精致、展露个性。人类对时尚的追求,在精神上的或是物质上的追求都促进了人类生活。概念车是汽车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前卫、最能代表世界汽车科技发展和设计水平的汽车。概念车是时代的最新汽车科技成果,代表着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它展示的作用和意义很大,能够给人以启发并促进相互借鉴学习。因为概念车有超前的构思,体现了独特的创意,并应用了最新科技成果,所以它的鉴赏价值极高。概念车也是艺术性最强、最具吸引力的汽车。

针对时尚一族未来型概念车的设计,将会改变未来生活的方式,改变时尚潮流的走向,引领未来生活中交通方式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国内概况:中国概念车设计的起步较晚,1999年在上海国际车展,中国以吉祥动物麒麟为名的第一款概念车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这是第一辆由中国人设计,在中国制造并面向中国市场的经济型汽车。稚嫩的车型,俗气的颜色,平平的参数是人不得不感慨中国汽车设计的落后。但是他最

大的意义就是唤起了中国概念车的设计。

2003年的“鲲鹏”是中国感念车的一个亮点。终于有了对外形和颜色的思考,但是不得不说造型依然很丑。虽然不足还有很多,但是“鲲鹏”对所在微型车细分领域的全新探索,演练了低成本构造,泛亚以每两年一辆概念车的速度成长,这使得中国汽车厂商在目睹这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概念车之后开始醒悟,中国需要概念车的设计。

2、国外概况:国外概念车的设计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概念车设计较为成熟,不论技术上、造型上、色彩搭配上、还是使用方式等创新都处在世界的前端。

发展趋势:

趋势一:传统车型分类被打破交叉车型成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车型打出了交叉车型的概念。如大众概念车ConceptA亮点:运动轿车与SUV的结合;斯柯达概念车Yeti亮点:SUV、轿车、旅行车等集于一身。趋势二:传统能源殆尽新能源汽车代替。能源问题是目前汽车技术的最大课题,其也直接影响到节能、环保等一系列技术。如雪佛兰Sequel氢燃料电池车亮点:最先进的氢燃料电池车型;福特Reflex柴电混合动力概念车亮点:利用太阳能的柴油电力混合动力。

趋势三:打破汽车结构的未来智能行走机器。设计师们不满足于这些传统汽车概念,他们需要打破常规的、面向未来的智能行走机器。如丰田全新未来概念车Fine—T亮点:智能交通下的未来车。

趋势四:个性化的突破设计。外形设计的突破性,是一款概念车的基

本要求。如雷诺Zoe概念车亮点:不对称的车门设计;福特iosis概念车亮点:奠定福特未来风格的雕塑感设计

三、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

1、研究内容:

造型上,整车为流线型设计,考虑空气力学,要有效地减小风阻,车体设计时尚前卫,动感活力,遵循简约主义的同时又要凸显个性。整车将采用仿生学进行形态设计,将会运用一些中国传统元素穿插在设计之中。把中国风贯彻在在设计中,要体现原创性。

结构上,整车为两厢设计,发动机中置,车门为双开门上旋打开方式。车型初步定为跑车类汽车。

材料上,材料主要以环保型材料取代钢铁和塑料,可能采用碳纤维,不过更多的将会使用采用铝或者钢这样的常见材料。

色彩上,定位人群为时尚一族,因此选用较亮丽的彩色,多种配色方案。

人机上,考虑人与机器的关系,遵循人机工程学。

2、基本思路:

打造一款时尚的未来型概念跑车,形态上拥有张力,在年轻的90后上寻找灵感,根据时尚的90后们的喜好来进行设计。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研究90后时尚人群中的习惯和遇到的问题,这些研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结构设计会在现有的一些汽车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尽量保持楔形车型。

四、进度安排:

1、前期阶段(2011.09.01—10.13):

1)09.01—10.12制定工作计划,指导教师资格审定;

2)10月13日下午召开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大会(全院);

3)10.13—10.16指导老师制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进行选题;指导老师与学生双向选择,题目

上要求做到一人一题。下达具体任务书;

2、中期阶段(2011.10.13—寒假前)

1)10.17—10.30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调研分析及材料整理;前期发散草图;

2)11.01—11.31课题研究报告,毕业设计前期方案、方案初选及深入;

3)12.01—12.17方案定稿,深入草图,毕业论文前三章初稿。

4)2011年12月18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

5)12.18—寒假放假毕业设计建模、渲染、版面,寒假放假前集中检查;

盲人眼镜研究现状论文

之前看过一个是眼镜是个摄像头,然后它摄下的镜头通过神经传导到脑部,让你知道大概是什么,大概是这样,具体忘了,哈哈~~

一、问题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被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样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习惯所造成的吗? 二、调查分析: 大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造成近视的。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则是现代青少年近视眼大增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的近视原因是营养不良、环境影响等其它因素所造成的。最典型的近视原因是: 1用眼时间太长; 2看电视太近; 3看的电视画面浓度太深、色彩太刺眼;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用电脑; 8不合理饮食; 9在教颠簸的车子里看书; 10遗传因素; 11不认真地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 本文来自 范文大全网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视力岂不是窗框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坚决不要变成“四眼天鸡”,不让我们的将来为眼睛而后悔。有些职业非常需要用眼睛,特别是那些比较好的工作。我们现在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为的还不是将来?拥有一双美丽而明亮的大眼睛,既美观,又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岂不是一举两得吗?为了我们的将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吧!

盲人戴墨镜是为了更加美观。

盲人是指视觉有障碍的人,视障人士主要分为两类,分为全盲和半盲。全盲即(即眼球萎缩或钙化),对光失去反应。二为弱视(低于正常视力60%),盲人的活动会因视觉障碍受到限制。

在香港而言,一般在书面上都会使用较为尊重的说法,称之为视障人士或失明人士。相对于视障人士来说,视觉无碍的人则叫做明眼人、开眼人、健视人。

盲人生活和用品

对视力完全丧失光感的盲人主要以听觉和触觉为主,市场上推出了带有语音操作的手表、手机、智能洗衣机、输液报警器、带有障碍探测的指南盲仗。提高了盲人的自理能力。对视力丧失以至全无光感者进行身体锻炼活动。

目的是提高机体的灵活性,触觉的灵敏感,发展听觉以补偿视觉的缺陷,提高定向、平衡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活动前要让运动员熟悉运动场地。活动中结合采用辅助设备器材,以声音和触觉为导向是主要特点。盲人体育活动有盲人门球、盲人柔道、盲人排球、盲人棒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盲人

你想问的是盲人眼睛有利于盲人哪些经济效益吧,解决了盲人最大的问题。导盲眼镜是一种种专门供盲人、白内障患者及其他暂时失一明者导盲探测装置——集成电路超声导盲眼镜研制成功并已获国家专利。导盲眼镜是CDM-I型导盲眼镜由电子盒和眼镜两部分组成。眼镜上装有两只超声换能器和一只耳塞机,换能器能够向前方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脉冲波,盲人通过耳机发出的声音变化而感知前方的障碍物。

中国农产品开发研究论文

论文: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主题词: 物流 农产品物流 评价一、背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1、 物流热的兴起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M.Lambert)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①企业物流研究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②区域物流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二、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 ,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 ,必然要调整现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的区域性农协组织和农产品经销形态,并以现代物流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体系。四、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1、我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2、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3、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4、农产品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5、农产品物流的实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物流主体的培养、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及废弃物流和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证分析都需要深入研究。

你为什么不网上自己找呢,信息来的快,来的多,来的准确些。

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一、引言2O世纪8O年代以前,中国一直在推进重工业化,政府的贸易政策思路基本上是依靠农产品和原料产品创汇来进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军工业)建设需要的物资。直到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才调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着重发展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如能源,材料,交通等)。所以,我国农产品贸易占对 外贸 易的比重在1990年之前一直高达2O%左右,但1990年之后一直递减,2004年不到5%。更有甚者,2004年农产品贸易出现了46.4亿美元的逆差。至此以后,农产品贸易占对 外贸 易的比重越来越小,逆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现实问题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外部经济效果。因此,改变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我国农产品 进出口 的现状自2007年农产品国际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世界粮食供求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以及粮食价格总体持续上涨。1.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净出口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偏紧,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采取某些限制粮食出口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求紧张状况。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主要粮食 进出口 仍然保持净出口,特别是大米、小麦和玉米,这表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供给立足于国内生产,从而化解了世界粮食供求偏紧所带来的贸易压力。2.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巨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继续增长,大豆进口突破3000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898万吨。第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资料指出,2006-2007年度,我国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我国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的进口量全部位列世界第一,这三大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8%,其中豆油进口量占全球豆油贸易总量的24%。3.农产品 进出口 额继续较快增长自200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 外贸 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8年增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775.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4.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明显增大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常态。2005年和2006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减小,但是2007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又明显增加,逆差达到43.5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值出现波动并有增加趋势,这既反映 出国 内资源和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应对国际局势并及时地进行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5.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大类品种。虽然畜产品对外贸易仍为净进口,但是畜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口额达40.5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05%。6.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迅速攀升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是国内外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2007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涨幅为112%,大豆价格涨幅为国为75.1%,玉米价格涨幅为47.3%。商务部公布的“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1-11月农产品进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124.6,农产品出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105.9,这显示了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三、完善我国过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也迅速的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如何有效地防止农产品贸易逆差过大,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解决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现存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业国内支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1)加大对“绿箱政策”的投入。在目前我国使用的六项绿箱措施即政府一般服务、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国内粮食援助、自然灾害救济、环境保护计划和支持地区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以下各项的投入:①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投入。鼓励农业生产的主体(乡镇、村、农民家庭)增加科研投入,引导农业产业化中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增加科研投入。②加大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的投入。开发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加快建立各级以基地加工、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自我检测体系,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实行有效的全程控制,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有害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重点放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上市交易三个环节。(2)调整“黄箱政策”支出。对于“黄箱”政策,我国政府尽管给了农民一些补贴,但是还远远不够。今后还应该加大以下各项补贴:①增加对农业投入品尤其是种子的补贴,实现区域化统一品种种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②增加对农产品营销设施建设的补贴,包括对农产品加工、储藏和运输的补贴,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经验,国家应该对这些方面的投资给予补贴资助。2.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欧盟市场、日本市场一直以来是我国主要的出口领域。目前,要使我国农产品在欧盟市场、日本市场获取高的利润,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面对日趋制度化的技术壁垒,技术创新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快我国绿色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和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弥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贮存技术不过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出口每年都造成的大量损失。其次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储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注重有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尽快改变农产品技术落后和科技含量低的现状,不断提升中国农产品的档次。同时,引进国外最新的环保技术及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积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绿色农产品生产应用方面的技术创新。3.继续发挥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大类品种。应继续发挥其比较优势,在产品的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加以改进。同时,发挥政府服务职能。针对我国农业贸易促进起步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促进工作手段弱等现实情况,进行实地改革。政府不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和市场流通的具体事务,而是要制定促进此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法规政策、提供信息服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进出口预警和防御机制、调整国内农业支持体系、研究和制定反非 关税 壁垒的措施、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取消对大宗农产品的出口数量限制和统一经营,鼓励所有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参与农产品外贸经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促销活动以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和问题1.现状200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创1995年来的最高记录,达到1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9.9%下降到2000年的6.3%。但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至2001年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当前农产品出口结构开始转变,谷物、棉花出口额下降,水产品、蔬菜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形势较好,畜产品和食用油出口变化不大。按地域分析,对亚洲、非洲、南美洲出口下降,对欧洲、大洋洲出口大幅度增加,对北美洲的出口持平略增。2001年1-7月,我国最大出口消费国(地区)及其市场份额是:日本36%、香港12%、韩国10%、美国7%,德国3%等。2001年1-7月,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呈现增长趋势,出口额增长2.5%,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9%。中西部地区产品由于缺乏竞争力出口迅速下降,降幅分别为10.8%和13.3%。山东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省,上半年进出口形势很好,出口额增长23%。广东是第二大出口省,出口额下降5%。第三位是浙江增长1.6%。第四位福建出口额下降幅度较大,达8%。此外出口额降幅较大的省(市)还有北京、河北、新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内蒙古等;出口额增幅较大的省(市)有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海南、山西等。2.问题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一方面这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由土地密集型产品向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一)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受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虽然具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但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却很低,许多环节都没有与国际接轨,因此许多农产品质量都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例如2001年1-7月我国大米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6万吨,其中对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就减少了68万吨。一方面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和供求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大米品质低劣和加工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大米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市场不能保持;棉花也存在同样的劣质和加工程度低的问题。(二)有的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缺乏优势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以及受种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国许多农产品生产成本都很高,价格上缺乏比较优势。例如2001年食用油虽然出口量同比增长了50%,但是出口额同比反而下降了4%;大豆由于没有价格优势,己经使我国由世界最大出日国变成最大进口国。(三)卫生检疫问题导致出日不畅我国本来在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生产、加工和卫生检疫方面的问题较多,使我国畜产品出口不畅。过去欧盟、俄罗斯等国都曾经发生过禁止从我国进口畜产品的情况,2001年受周边国家(地区)禽流感的影响,我国禽类产品对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出口也大受打击。另外,我国蔬菜生产也有优势,然而由于农药残留较高,在对欧美、台湾省等地的出口方面受到很多限制。(四)出口体制不顺,国内企业盲目竞争于出口不利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贸易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农民要适应国内市场经济的变革尚需时日,何况与国际市场接轨。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失,而且也不能使农民了解国外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另外由于出口企业之间盲目竞争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许多问题。例如2001年日本对我国大葱和蘑菇采取了“进口限制”措施,名义是因为我国出口价格太低,冲击其国内市场,有倾销倾向。我国虽然没有倾销的倾向,但是我国对日本出口的上述农产品价格的确存在不断走低的事实,这主要是出口企业相互竞争,自相压价造成的,因此虽然对日本出口量增长较快,但是出口值增速明显落后,使我们的利益也受到损失。3.建议首先要从产品上下工夫,扬长避短。对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要建立有规模的生产、加工基地,创立品牌产品、名牌企业,从生产、加工到包装、卫生检疫上都要建立完善的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深加工程度,使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通过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来实现。以质量吸引市场、占有市场、稳固市场,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其次是要从体制上进行转变,为农产品出口打出一条通道。可以组织有关部门从宏观上研究国际市场,加强我国农产品出口战略研究,把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政策,加入WTO的影响分析等信息传递到地方,帮助地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改变目前出口市场比较集中的局面,分散贸易风险:地方上则可以根据当地情况,以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等各种形式把农民生产组织起来,带动其参与国际竞争。在我国山东就有许多象龙大集团、吉龙集团,青岛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等比较成功的典范。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 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摘要:文章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内涵、意义、特点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等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提出改善基础条件、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1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和意义1.1农产品物流概念。1.2农产品物流的意义2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现状2.1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2.2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现状3农产品物流面临的问题3.1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导致物流过程损耗严重。3.2管理水平低下以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3.3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3.4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4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经验的借鉴5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6结论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复杂性,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本文鉴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建设、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参考文献:[1]李大胜,罗必良.关于农产品流通的若干理论问题[J].南方农村,2002(1):30-32.[2]陈阿兴,岳中刚.试论农产品流通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3(2):11-13.[3]谢培秀.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产品物流业[J].中国流通经济,2003(11):26-29.[4]丁华.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在农产品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04(1):17-21.[5]陈珊珊.农业物流现状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7):29-30.参考文献:[1]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2003,2(19):48-50.[2]宋留栓,朱福良.SCM在农产品物流开展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5,(9):29-33.[3]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4]韩美贵,张兆同.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21-23.[5]贾会棉,路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6(,2):40.[6]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特征及经验借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很多国家开始关注物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在成本上的节约。我国正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保障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推进国内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和创新。一、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类型及其特征(一)北美类型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其农产品物流集中体现其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数量之巨大。美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性、品种多样性以及农产品贸易活跃度,使其拥有庞大、协调、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信息化程度高。美国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农产品装卸输送设备主要有各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美国有发达的信息流基础,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众多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途径。2、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美国农产品物流业拥有一批专业的从业人员。就物流通道而言,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大多由农场主经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销售给工厂,零售商销售量次之,直接销售的很少。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有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全美合作社有6000个左右,实行民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供应链管理水平、物流标准化层次均比较高。美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产销一体化组织和农业协会。产销一体化组织是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济联合体。美国有许多专业性的农业协会,这些协会是自发性组织,相互独立,资金自筹。这两类组织构成了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对农产品物流高效运行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绝大部分包装食品和大宗物品(袋装橘子、苹果)使用条形码(barcode),这些条形码的设计使企业及时了解食品供应链的物流状况,借此来对供应链上游物流的流入进行有效管理。4、政府宏观调控,依托市场运行。美国政府干预农产品物流,主要以法律和财政经济政策方式从宏观上创造供求均衡和价格稳定条件。美国政府重视对农业、公共农业研究开发和农村教育项目的投资,1998年推行了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场,批发业务实现了规模化。农村中的销售合作社以及大量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人员,活跃了农产品物流活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步运行,以实现物尽其值。(二)西欧类型欧洲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以荷兰、法国和德国为主要代表。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中国却高达20%以上。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欧洲各国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欧盟每年也从财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包括修建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甚至可达30%~50%。目前,除发达便利的海运、铁路、公路运输外,欧盟各国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也非常合理。如荷兰拥有包括欧洲第三大航空港斯希波尔机场在内的6个航空港和鹿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和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赫,可迅速便捷地将荷兰58%以上的蔬菜与切花等鲜活植物运往巴黎、伦敦、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通过充分利用其交通设施便利的优势,荷兰的花卉产业目前已占领了全球60%的花卉市场。2、农产品物流链缩短,实现物流增值。通过收集分类、鲜储、拍卖、包装等程序,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散到世界各国,花卉品种达几千种,几乎全部是标准化生产。成交的花卉迅速由集装箱运往机场或港口,分销世界各地,有的当天就可运到销地市场。3、发展电子物流,冷冻行业发达。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拥有最先进的拍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配送保鲜、冷冻和易腐货物的公司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均具备先进的冷冻技术设备。(三)东亚类型亚洲农产品物流业的先进代表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以小搏大”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1、政府主导,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韩国和日本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日本近年来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2、注重农产品物流硬件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批发市场早已改变仅有广场、仓库和停车场的局面,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等,开展加工、小包装分解、分等分级、电子商务配送等业务。频繁而小批量的配送是日本物流业的主要特色。目前日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已安装了自动定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VAN(附加值通讯网)将食品业和批发业联结起来,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日本的批发市场也已装备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韩国市场管理部门依托市场这一载体,建立起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在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品种、数量和价格形成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交易品种、拍卖定价、交易时间和提货地点以及该类产品主产地相关信息、市场流通费用、市场内出入车辆和入市人员情况等。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为提高农产品交易水平和交易效率,从事农产品物流都有专门的组织协助,其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日本农协作为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的关键性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增强了农民作为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保护了农民利益。基层农协在产地一般都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集中、挑选、包装或冷藏和组织上市。农协不仅为其成员解决产品销售、运输等问题,还将批发市场的购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引导生产。农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4、完备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条例指导。日本1921年就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易等纳入法治轨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批发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于1971年将《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法制轨道,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依据该法制定了系列的地方法规。二、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培育物流主体,沟通产销对接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降低流通成本,探索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放到零售商货架,甚至是消费者手中的途径。重点培育规模化经营的批发商,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的批发市场,每个市场的批发商虽不多,但他们的经营活动都是大规模的,几乎垄断了美国的果蔬流通,这使其能承担市场竞争中的风险。因此,我国应有意识地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重点壮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场变化压力的大型批发商,有效地组织产销衔接,促进农产品流通顺畅。(二)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资金投入为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有序,我国需要良好的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交通运输条件上等基础设施支持,其中重点应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在资金来源上,应学习日本经验,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个人、集体、政府等多渠道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三)注重信息建设,实施标准物流在原有农村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与全程管理,实现生产者、销售者信息共享。要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实现物流活动规范化。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对农产品原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等。(四)优化组织结构,加快立法进程欧美、日本等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基本实现经营规模化,功能综合化,资本股份化,市场开设和经营管理分离化。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如日本由农林水产省流通局和地方农林部门流通室负责农产品的流通行政管理。美国和法国农产品流通行政管理职能也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一元化的运行原理,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可减少政出多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值得我国借鉴。同时,要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规。应制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法》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准》等相关法规,对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制度等问题做出清晰界定。(作者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索引序列
  • 眼镜产品研究和开发过程论文
  • 产品开发研究论文
  • 眼镜人机工程学论文
  • 盲人眼镜研究现状论文
  • 中国农产品开发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