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论文范文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论文范文

最基本的就是根据抗体的强弱来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和疫苗的用量多少。

1.猪瘟 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发生。因此病使猪只死亡率极高,人们曾误认为是由某种细菌引起的,直到1904年才被证明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病毒性传染病。 猪瘟病毒是一种小RNA病毒,属披盖病毒科、瘟病毒属。 尽管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努力,从中央 *** 到地方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控制和消灭猪瘟,但猪瘟在我国仍然存在,有的地方甚至很严重。 发生特点 猪瘟自首次发生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其发病特点和流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世界性的。首先,流行形式已从原来频繁大规模的发生流行和高度致死率,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区域性散发。通常3-4年为一个流行周期,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散发于某些地区、某些猪场的所谓“猪瘟不稳定区”。 其次,病理变化不十分明显,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其三,发病特点出现了所谓非典型的慢性猪瘟或温和性猪瘟。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也较低。 突出表现是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症(就是母猪感染猪瘟病毒之后,病毒通过母猪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死胎)和仔猪猪瘟(胎儿通过胎盘感染猪瘟病毒不死者,出生之后出现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即所谓的“抖抖病”)。 这些“抖抖病”仔猪要么很快死亡,要么成为亚临床感染的带毒猪长期排毒并传染同群的猪只。 对于同群其他“健康”猪只而言,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免疫状况的不同,同一毒株会出现不同结果,有些猪死于急性猪瘟,而另一些猪却呈现隐性感染,再继续排毒传染其它猪并污染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 由于猪瘟病毒抗原性的保守性,目前认为仍只有一种血清型。 但在疫苗免疫的“压力”下,许多地方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毒力变异株。所谓“毒力”是指猪瘟病毒株引起易感动物的发病程度。 同一个毒株由于易感动物的遗传背景、年龄、营养状况及免疫活性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发病症状。 急性猪瘟:病猪首先表现体温升高40-42 ℃,精神沉郁、怕冷、嗜眠、常挤卧在一起或钻入草堆。 病初多见便秘,排出干硬状粪便。经5-6天后,病猪发生腹泻呈糊状和水样并混有血液。 其后病猪发生结膜炎,表现为口腔粘膜不洁,齿龈和唇内面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斑。 发病后期,病猪的皮肤上有点状和斑状出血,且尤以鼻端、唇、耳、四肢、腹下及腹内侧皮肤等处多见。 发病后期常继发细菌感染,特别以肺炎和坏死性肠炎为多见。 慢性猪瘟: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和全身衰弱。 一般病程超过一个月,体温升高不明显,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 病猪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发生坏死,甚至干脱。 温和型猪瘟:一般临床表现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有时出现怀孕母猪流产、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及畸形。 但新生仔猪一旦感染死亡较多,大猪一般能耐过。 病理变化 猪瘟的病变是一种败血性疾病的病理变化,这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性变化和坏死引起的。 急性猪瘟:淋巴结周边出血严重并呈大理石样;肾脏颜色变浅呈土黄色,被膜下可见出血点,切开后多见皮质部也有出血点;膀胱粘膜出血明显;上呼吸道的喉头、会厌软骨粘膜出血;脾脏一般不肿大,但有的发病猪的脾脏边缘有圆形紫红色梗死灶。 慢性猪瘟:除了出血病变之外,主要表现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大肠黏膜可见近似圆形扣状溃疡。 温和型猪瘟:流产母猪的死胎主要病变是皮肤及内脏器官出血,全身性皮下水肿以及胸腔、腹腔积液。 鉴别诊断 确诊猪瘟可采集病猪扁桃体做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病毒或采集病猪血清用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做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检测猪瘟强毒抗体。 此外,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和猪链球菌在临床上表现与猪瘟极为相似。 因此,临床表现只供参考,还必须从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多方面综合判断而定。 1、猪丹毒:与猪瘟比较,在猪群中传染较慢,发病率不高,猪丹毒猪天然孔无明显炎症,比较清洁,但常突然死亡,病程短,剖检变化可见脾肿大,肾郁血肿大,淋巴结不呈大理石样斑纹,大肠无明显变化,经药物治疗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2、猪肺疫:常为散发,病猪有明显的咽喉部急性肿胀或有严重的肺炎症状,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易与猪瘟区别。 3、急性副伤寒:最易与猪瘟误诊,常发生在一个猪场内,2-4月龄的小猪。 剖检可见肠道的变化与猪瘟不同,主要表现为大肠的肠壁增厚,粘膜表面粗糙发炎,有“麸皮”样坏死。 4、败血性链球菌病:常伴发多发性关节炎,引起运动障碍,鼻粘膜及喉头、气管充血、出血,脾肿大。 处理原则 1、对病猪或可疑病猪应立即隔离或扑杀,同群猪就地观察,严禁扩散。 2、疫区或受威胁区立即进行猪瘟疫苗紧急接种。 但必须做好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防止人为接种。 3、发病猪舍的用具、垫草、粪水、剩余的饲料应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消毒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20% -30%热草木灰水或5% -10%漂白粉液均可很快杀死病毒。 4、工作人员严禁串栋,特别防止疫区的饲养和防疫人员往来。 5、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对早期病猪有一定疗效。 6、注重饲料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 预。 2.猪疾病常识中什么是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呈败血症临床症状,以及由细小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出血、坏死和梗塞等病理变化。猪瘟又称“烂肠瘟”,本病传染性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髙。 目前由于广泛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的流行在全国范围内现已被基本控制。 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种组织器官和血液中。 此病毒毒力很强,病猪血清600万倍稀释,人工接种1毫升即可使健康猪发病。猪瘟病毒对干燥及腐败较为敏感,对热的抵抗力也不强,78°C即可致死。 对此病毒有效的消毒药为5%〜10%漂白粉、2%〜4%烧碱溶液及20%生石灰乳,猪瘟病毒对来苏儿、石炭酸有抵抗力。 在自然情况下,仅猪感染本病。 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具有高度易感性。此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粪尿、分泌物、唾液等排出体外。耐过的病愈猪24〜57天内仍可排毒。 自然情况下,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因此被污染的伺料、饮水、场地及用具等都能传播本病,其次可经呼吸道、眼结膜及伤口感染。 3.猪瘟有什么特别 易感猪采食污染病毒的食物和饮水,主要经扁桃体、口腔黏膜 及呼吸道黏膜感染。 患病或弱毒感染的母猪,病毒可以经胎盘感 染胎儿,产生弱胎、死胎、木乃伊胎,有的胎儿产出后发生先天性震 颤、共济失调,存活猪可发生病毒的持续感染。各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易感。 经免疫的母猪所产仔猪, 1月龄以内很少感染发病,1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病程至 1 -3周后本病在猪群中达到流行高峰。 病猪一般呈亚急性型,少 数慢性病猪经1月以上死亡或恢复,流行终止。在本病常发地区, 猪群有一定免疫性,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低;在新疫区发病率和 死亡率在90%以上。 4.怎么预防猪瘟 预防猪瘟的措施:适时进行猪痕疫苗的免疫接种。 一般公猪、育 成猪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猪瘟弱毒苗1次,对受威胁猪群,无 论何时都要紧急预防接种。初产母猪和繁殖母猪配种前7 ~ 15天 免疫1次。 仔猪的免疫依据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可采用以下两 种免疫程序:一是常规免疫,即在母猪免疫的基础上免疫母猪所 生仔猪,一般于20 ~ 25日龄用3头份猪瘟弱毒苗首次免疫,60 ~ 65日龄用5头份猪疮弱毒苗进行二次免疫;二是超前免疫,即在 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或无法解决母源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采用新生 仔猪的乳前免疫,在仔猪哺食初乳前用2 ~3头份猪瘟弱毒苗免 疫,1~ 1。 5小时后再让其自由哺乳,然后于6 ~7周龄时再给仔 猪加强免疫1次。 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猪时,最好就地注射猪瘟弱毒苗, 待产生免疫力后,方可引人。进场需隔离观察15天,确认为健康 猪时才能混群饲养,患有带毒综合征的母猪,应立即淘汰。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猪舍内外要定期大消毒,粪 便要在指定地点做生物热处理,发现病猪和可疑病猪,立即隔离 或扑杀,圈舍、用具彻底消毒。 5.怎样预防猪瘟 为了防止猪瘟的发生,应抓紧抓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1)切实做好猪瘟预防注射工作这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 措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具有制造简便,成本低廉,产生免疫力 快,安全有效,免疫期长等优点。 应该坚持每年进行定期预防注 射和经常补针的办法,做好防疫工作。(2) 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仔猪出售前进行预防注射和 驱虫。 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疫苗注射。(3) 加强集市管理严格交易、收购、运输及屠宰的检疫制 度,防止疫病传播。 (4) 搞好饲养管理注意圈舍及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6.猪瘟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猪瘟的预防1。 平时的预防措施着重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防止引人病猪,切断传播途径,广泛持久地开展猪瘟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猪癌发生的重要环节=2。流行时的防治措施(1)封锁疫点:在封锁地点内停止生猪集市买卖和外运,猪群不准放牧。 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处理后3周,经彻底消毒,能解除封锁。 (2)处理病猪:对所有猪进行测温和临床检查,病猪以急宰为宜,急宰病猪的血液、内脏和污物等应就地深埋,肉经煮熟后能食用。 污染的场地、用具和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消毒,防止病毒扩散。可疑病猪予以隔离。 对有带毒综合征的母猪,应坚决淘汰。这种母猪虽不发病,但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弱胎,生下的仔猪也可能带毒,这种仔猪对免疫接种有耐受现象,不产生免疫应答,而成为猪瘟的传染源。 (3)紧急预防接种:对疫区内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立即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剂量可加大6-8倍。(4)彻底消毒:病猪圈。 垫草、粪水、吃剩的饲料和用具均应彻底消毒,最好将病猪圈的表上铲出,换上层新土。在猪瘟流行期间,对饲养用具应每隔2-3天消毒1次,碱性消毒药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7.如何防治猪瘟 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严重损失。 因此,应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杜绝该病的传人。一旦发生立即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尽快扑灭疫情。 (1) 坚持自繁自养养殖场应严格贯彻自繁自养的方针,确需引种时必须从没有危害严重的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种猪,同时了解该种猪场的免疫程序及其具体措施。 在种猪到场前的30天(至少7天)应对隔离栏舍及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隔离饲养30~45天,严格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并群伺养。 (2)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免疫接种不仅可以保护接种猪不发生猪瘟,而且可以减少猪瘟强毒攻击时病毒的复制和向接触猪的传播。 在接种之前,最好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抗体水平来确定接种时机。 抗体检测能客观地反映猪群的抗体水平,指导猪场合理科学免疫,还能检查免疫的效果,另外,发病猪场也可用抗体检测来指导猪瘟的紧急免疫,并检查免疫效果,以免盲目重复接种。对于疫情严重的猪场,采取乳猪超前免疫,能有效控制猪痕的流行。 具体方法是仔猪生下后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与母猪隔离1~2小时后再放回母猪身边吮吸初乳的一种免疫方法,也称乳前免疫或零时免疫,简称超免。目前也有学者指出,超前免疫导致免疫耐受带毒猪出现,是造成猪瘟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防止猪群亚临床感染,许多猪场采取了跟胎免疫的方法,即在每次配种前7~15天,对母猪进行猪瘟免疫。 (3) 严格词养管理措施与猪场无关人员禁止随便出人,工作人员、进出车辆严格消毒。 (4) 严格隔离消毒发生猪瘟时,立即对全群健康猪只进行猪瘟疫苗接种,对可疑猪进行隔离,病猪进行急宰,做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发病猪舍、运动场及有关用具用2%~3%的烧碱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粪尿及垫草、剩料等污物堆积发酵或烧毁。 8.猪疾病常识中如何防治猪瘟 防治猪瘟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1) 平时的预防措施① 首先要坚持定期进行猪瘟疫苗的预防注射,这是预防猪瘟发生的重要环节,育肥猪在50〜60日龄进行预防注射; 种用仔猪在20日龄和60日龄进行两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常发病地区,可行超前免疫,还可加大免疫剂量以提高 免疫水平。 疫区和受威胁区可用弱毒疫苗紧急免疫,也可加 大免疫剂量。 。② 认真贯彻“自繁自养”原则,尽可能不由外地引进猪只,以杜绝带人传染源。 由外地引进猪只时,应从无病地区 购入,并做好检疫及预防接种,到场后,按规定隔离检疫,确认无病时,才能合群词养。 ③ 加强伺养管理,做到养猪有幽,搞好猪圈卫生环境,保持圈内干燥,定期用2%烧碱溶液消毒。 (2) 猪瘟流行时的防制措施① 迅速确诊,隔离病猪,对场地、圈舍等用3%烧碱溶 液彻底消毒。② 流行地区严禁向疫区外运出活猪、畜产品和词料,病猪粪便、尿及污染的垫草运送到200米以外无住宅、无河流 及水井的地方堆积发酵1个月方可利用。 ③ 认真处理猪尸体。病死猪不能任意抛弃,应在距离居民区、大路及水源较远的指定地点深埋2米以下④ 病重的一般治疗无效,以早日屠宰为宜,以免长期保存传染源。 ⑤ 疫区周围地区的猪只立即进行猪痕疫苗注射,以防扩大疫区。(3) 中药治疗 '① 治疗温和型猪瘟:生石膏50克,芒硝30克,大青叶 40克,板蓝根40克,黄连15克,黄芩15克,大黄20克, 生地25克,玄参25克,连翘20克,甘草10克。 水煎2 次,去渣后趁热加人生石膏末和芒硝,候温灌服。50千克 以上猪按上方剂量,20〜50千克用1/3量。 出现食欲或食欲增加后,药量减到2/3〜1/3,大便正常后药方中去大黄、芒硝。 9.什么是猪瘟如何防治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1) 发病特点:在自然情况下,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病。没有或不按期进行预防注射的地区,一旦发病,短期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发病和死亡率都较高;在常发地区或免疫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可呈零星散发。 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食入被污染的词料或饮水,就能被传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 人、动物和昆虫等都有可能成为间接的传染媒介。通过胎盘传染使仔猪患病,是近些年来发病的特点,已是防治中十分棘手的问题。 (2)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7天,最长可达21天。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繁殖障碍型猪疡。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达41度左右,可视黏膜和皮肤有针尖大密集出血点,病程1〜3天,死亡率达100%。此型少见,多发于新疫区或未经免疫的猪群。 急性型:这是常见的病型。 病猪精神沉郁,减食或厌食,伏卧嗜睡,常堆睡一起,呈怕冷状。 全身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体温达41度以上稽留,死前降至常温以下。 初期眼结膜潮红,后期苍白,眼角处初期有多量黏液,后期转为脓性分泌物,呈褐色而粘着两眼。病初便秘,排出粪便呈球状、附有带血的黏液或黏膜,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 在耳、腹下、四肢内侧、外 *** 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公猪包皮内常积有尿液,排尿时流出异臭浑浊有沉逢物尿液。 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可达60% ~ 80%。亚急性型:病程长,可达21~ 30天。 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死者转为慢性型。慢性型:病程长达1个月以上,体温时高时低,便秘与腹泻交替。 病猪食欲不佳,精神沉郁,消瘦,贫血,皮肤有明显的出血点,耳、腹下、四肢、会阴等可见陈旧性出血点或坏死痂。病猪一般难康复,不死者长期发育不良,常成为僵猪。 温和型:病情发展慢,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是由低毒力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体温升高达41度,皮肤常有出血点,但腹下多见龄血和坏死。 大猪和成年猪都能耐过,仔猪死亡率较高。繁殖障碍型:母猪具有高水平抗体,不发病,但子宫内胎儿却因来路不明确的猪瘟病毒感染而发病或死亡,致使母猪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或数天就死的弱仔,或出生健康,几天内突然死亡。

1、如果是使用阻断法检测猪瘟抗体,其结果分析如下:OD值越高,则显色越深,待检抗体含量越少,OD值越低,则显色越浅,待检抗体含量越多。2、如果是使用间接法检测猪瘟抗体,其结果分析如下:OD值越高,则显色越深,待检抗体含量越少,OD值越低,则显色越浅,待检抗体含量越多。

一、猪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1、阻断法检测猪瘟抗体

(1)在酶标板中包被猪瘟病毒保护性抗原蛋白(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然后加入待检血清,让其与包被的抗原孵育,洗板后加入针对包被蛋白的酶标单抗,再次进行孵育,接着加入底物显色,最终通过OD值来判定猪瘟抗体的效价。

(2)如果待检测血清中有特异性抗体,则会阻断酶标单抗的反应,导致酶标单抗少量或不与抗原蛋白结合。如果待检测血清中没有特异性抗体,酶标单抗会更好的和抗原蛋白结合。

(3)如果OD值越高,则显色越深,待检抗体含量越少。如果OD值越低,则显色越浅,待检抗体含量越多。

2、间接法检测猪瘟抗体

(1)在酶标板中包被猪瘟病毒或猪瘟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然后加入待检测血清和包被的抗原孵育,接着加入酶标二抗和底物显色,最终通过OD值来判定猪瘟抗体的效价。

(2)如果待检测血清中有特异性抗体,则形成包被抗原-待检抗体-酶标二抗等三种物质的结合物。

(3)如果OD值越高,则显色越深,待检抗体含量越多。如果OD值越低,则显色越浅,待检抗体含量越少。

二、猪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1、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健康的猪和患病猪或者是污染物直接进行接触。除此之外,带毒的蜱等媒介昆虫叮咬猪之后,也有可能导致猪感染非洲猪瘟。

2、非洲猪瘟跨国传播的四个主要途径分别为:生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走私,国际旅客携带的猪肉及其产品,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野猪迁徙。

3、我国查明疫源的68起家猪疫情中,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占比为19%),餐厨剩余物喂猪(占比约为34%),外来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占比约为46%)。

猪瘟检测论文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学科,必须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效果,生物技术研究的范围也很广。生物技术专业的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_生物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论文题目

[1]不同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对水相Cu~(2+)的吸附表现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治疗药物监测实验室的感染防控策略

[3]脱毒地黄试管苗的微扦插快繁技术研究

[4]水产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5]杉木ClSAUR25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6]芒果MiTFL1-4基因启动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7]乳酸菌调控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8]基于模拟胃肠道消化的云南民族乳制品蛋白肽研究

[9]肠道派氏结M细胞在淋巴传递中的生物功能及靶向载体研究进展

[10]家禽肠道健康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1]生物素对动物毛发生长的影响及其应用

[12]Bacillus asahii OM18菌剂载体筛选及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

[13]江苏省湖泊水生植物优势种对氮、磷去除效果比较研究

[14]三维荧光分析评价腐殖酸高级氧化前处理效果的研究

[15]生物炭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及水稻Cu累积的影响

[16]基于鱼类需求的淮河上游息县枢纽工程闸下河段环境流量研究

[17]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大宁河不同水华期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组成

[18]裂解温度对不同原材料生物炭理化特性的影响

[19]山楂鲨烯合酶CpSQS1,CpSQS2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20]甜菜素合成相关基因BvDDC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1]“伞形集团”典型国家LULUCF林业碳评估模型比较研究

[22]小麦和苜蓿套作 种植 对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3]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对模拟降水变化的响应

[24]重庆都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25]黄土高原降雨梯度对刺槐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分布格局及生长的影响

[26]基于改进参数的长三角城市生态足迹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

[27]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群落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关系

[28]模拟降雨量变化与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光合特性和碳氮特征的影响

[29]黑色地膜覆盖土壤水热效应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0]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修复功能研究及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

[31]__核电厂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和污染指数评价

[32]鸡和鸭对山苍子果渣养分和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33]多级AO+潜流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EDCs及常规污染物的去除试验研究

[34]人类生物医学干预是合法的政策监管手段吗?

[35]Rev-erb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6]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在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术后的应用

[37]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38]化学动力学疗法:芬顿化学与生物医学的融合

[39]金银花和蒲公英对肉源性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

[40]5.5亿年前动物“临终遗迹”的发现将分节动物的祖先推前了一千万年

[41]趋磁细菌磁小体合成的相关操纵子和基因

[42]霉菌毒素的生物脱除 方法 及机理研究进展

[4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畜禽寄生虫病调查

[44]基于O_2/Ar比值估算海洋混合层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进展

[45]海岸线的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进展

[46]海洋中挥发性卤代烃的研究进展

[47]海水养殖生境中硫化物污染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48]紫檀芪改善睡眠限制小鼠运动耐力的作用及其机制

[49]华癸中慢生根瘤菌多铜氧化酶基因mco的功能研究

[50]中南民族大学教师团队在自然指数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研究成果

生物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基于多元相场理论的细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建模及其数值模拟

2、血管紧张素II经酸性鞘磷脂酶/神经酰胺通路致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

3、盐胁迫对鹅耳枥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4、2种应激诱导大鼠迷走复合体神经元的Fos表达

5、重组大肠杆菌SAHN和Lu_S蛋白表达及群感效应分析

6、基于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的长臀(鱼危)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7、喉功能保留外科的喉功能解剖

8、褪黑素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9、生长分化因子-11促进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10、脂肪因子CTRP3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11、治疗性血管化策略研究进展

12、SD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

13、牛血清在百日咳毒素CHO细胞簇聚试验中的影响

14、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鉴定与群体进化分析

15、B细胞受体核心岩藻糖基化调节成熟B细胞的信号转导

16、NaHS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17、利用果蝇模型探讨SCA3/MJD与P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18、纳米金属氧化物对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影响

19、果胶酶液体发酵条件优化与酶学特性研究

20、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形成时间及对牧草的促生长效应

21、左心耳形态和功能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

22、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3、上海常绿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研究

2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5、城镇化对物流业碳排放变动影响研究

26、干扰素γ增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27、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28、南北贸易、产权维护不对称与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

29、朱溪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居民点的空间关系

30、布氏田鼠秋季家群数量与捕食风险的关系

31、圆蟾舌蛙鸣声特征分析

32、大渡河流域黄石爬鮡的年龄与生长

33、雅砻江短须裂腹鱼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发育

34、基因序列的搜索与相似性比对

35、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36、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细胞自噬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37、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

38、华卟啉钠的光漂白性质研究

39、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核设施周围水域的遗传毒性

40、鲤鱼墩遗址史前人类行为模式的骨骼生物力学分析

41、稳定微环境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的设计与制备

42、国产与进口心脏单腔起搏器临床应用比较

43、心房电极导线脱位到心室致反复心室安全起搏一例

44、谷氨酸受体在实验性青光眼视网膜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45、基于恢复动力学生态系统恢复建设的研究

46、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毒种的遗传稳定性

47、一株鸡源乳酸菌FCL67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48、人凝血/抗凝血因子类产品蛋白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49、肺孢子菌肺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50、气象因素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关联研究

生物技术毕业论文选题

[1]生物技术本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禽源HSP70、HSP40和RPL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3]中间锦鸡儿CiNAC038启动子的克隆及对激素响应分析

[4]H9和H10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5]单细胞测序相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6]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7]现代生物化工中酶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8]GIS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概述

[9]现代生物技术中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0]两种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试剂盒获批

[11]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12]基于CRISPR的生物分析化学技术

[13]生物信息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4]高等工科院校创新型生物科技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5]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16]生物技术启发下的信息技术革新

[17]日本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推进管理

[18]中国基因技术领域战略规划框架与研发现状分析及建议

[19]鸡细小病毒与H_9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基于化学衍生-质谱技术的生物与临床样本中核酸修饰分析

[21]合成生物/技术的复杂性与相关伦理 政策法规 研究的科学性探析

[22]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24]知识可以改变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吗?——探究科技争议下的极化态度

[25]基因工程在石油微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26]干细胞技术或能延缓人类衰老速度

[27]生物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8]动物转基因高效表达策略研究进展

[29]合成生物学与专利微生物菌种保藏

[30]加强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1]微生物与细胞资源的保存与发掘利用

[32]颠覆性农业生物技术的负责任创新

[33]生物技术推进蓝色经济——NOAA组学战略介绍

[34]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及展望

[35]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36]桓聪聪.浅谈各学科领域中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37]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

[38]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39]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及其考核方式的改革

[40]生物技术处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

[41]校企合作以产学研为平台分析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

[42]生物技术专业“三位一体”深化创新创业 教育 改革

[43]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4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45]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优化与改革

[46]地方农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47]不同育种技术在乙醇及丁醇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48]探秘生命的第三种形式——我国古菌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49]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50]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相关 文章 :

★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 我们身边的生物技术论文(2)

★ 初中生物科技论文范文(2)

★ 生物类学术论文(2)

★ 生物制造技术论文范文(2)

★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范文两篇(2)

★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论文(2)

★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两篇

★ 关于生物科技论文范文2000字(2)

★ 生物工程技术论文(2)

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生物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技术 毕业 论文选题

[1]生物技术本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禽源HSP70、HSP40和RPL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3]中间锦鸡儿CiNAC038启动子的克隆及对激素响应分析

[4]H9和H10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 方法 的建立

[5]单细胞测序相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6]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7]现代生物化工中酶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8]GIS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概述

[9]现代生物技术中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0]两种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试剂盒获批

[11]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12]基于CRISPR的生物分析化学技术

[13]生物信息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4]高等工科院校创新型生物科技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5]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16]生物技术启发下的信息技术革新

[17]日本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推进管理

[18]中国基因技术领域战略规划框架与研发现状分析及建议

[19]鸡细小病毒与H_9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基于化学衍生-质谱技术的生物与临床样本中核酸修饰分析

[21]合成生物/技术的复杂性与相关伦理 政策法规 研究的科学性探析

[22]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24]知识可以改变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吗?——探究科技争议下的极化态度

[25]基因工程在石油微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26]干细胞技术或能延缓人类衰老速度

[27]生物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8]动物转基因高效表达策略研究进展

[29]合成生物学与专利微生物菌种保藏

[30]加强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1]微生物与细胞资源的保存与发掘利用

[32]颠覆性农业生物技术的负责任创新

[33]生物技术推进蓝色经济——NOAA组学战略介绍

[34]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及展望

[35]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36]桓聪聪.浅谈各学科领域中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37]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

[38]现代化技术在农业 种植 中的应用研究

[39]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及其考核方式的改革

[40]生物技术处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

[41]校企合作以产学研为平台分析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

[42]生物技术专业“三位一体”深化创新创业 教育 改革

[43]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4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45]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优化与改革

[46]地方农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47]不同育种技术在乙醇及丁醇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48]探秘生命的第三种形式——我国古菌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49]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50]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生物教学论文题目

1、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2、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策略

3、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4、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5、激活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

6、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8、本地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9、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10、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糖尿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2、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3、 儿童 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研究

14、结合当地遗传病例调查谈谈对遗传病的认识及如何优生

15、“3+X”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分析

16、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教育

17、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在当前中学学科分配体制下谈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观念

19、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0、直观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策略

22、编制中学生物测验试题的原则与方法

23、浅析生态意识的产生及其培养途径

24、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25、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当地旅游区为例

27、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8、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以当地农村为例

29、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30、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衔接的初步研究

31、国内、国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32、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33、河北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动态分析研究 “

34、幼师生物学教材改进思路与建议

35、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践

36、中学生物双语教材设计编写原则探索与研究

37、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构想

38、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9、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创生研究初探

40、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41、中学生物学情境教学研究

42、游戏活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44、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45、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6、生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47、白城市中学生物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的调查及优化对策

48、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

49、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

50、课程结构的变革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结构的研究

51、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2、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54、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研究

55、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探讨

56、“生态系统”一节的 教学方法 探讨

5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58、初中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59、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60、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2、微流控生物催化技术酶促合成天然产物的增效机理研究

3、海洋生物污损过程的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4、浮游生物多样性高效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渤海褐潮研究中的应用

5、基于QCM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组氨酸标签蛋白芯片和悬浮细胞芯片的研制及其应用

6、蛋白核小球藻油脂检测技术评价及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研究

7、基因工程制备微藻生物柴油中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

8、农业水污染治理环节中的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研究

9、人工构建耐热大肠杆菌的分子设计与应用

10、我国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分析

11、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细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

12、利用菊粉和木薯淀粉生产高浓度山梨醇和葡萄糖酸的生物技术

13、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中的非科学因素探究

14、面向分子生物系统的计算技术应用研究

15、大规模生物数据中的生物信息挖掘技术研究

16、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重金属和蛋白质的检测

17、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单碱基突变与蛋白质的检测

18、基于功能核酸的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

19、论我国生物技术专利保护

20、纳米生物相关技术专利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

21、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 反思

22、基因发明专利制度相关问题分析

23、转基因动物专利研究

24、GAPDH作为原核及真核生物通用型内标蛋白的研究及相关生物技术研发

25、基于生物信息与影像技术识别材料缺陷的研究

26、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酶活性的检测

27、DNA assembler技术在顺

28、晋西黄土高原生物农业发展初探

29、睡眠剥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0、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生物组织的初步研究

31、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研究

32、人类基因专利战略布局

33、Web Services和XML技术在生物信息数据发布及整合中的应用

34、面向快速成型技术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

35、化学修饰电极与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联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36、小型底栖生物样品自动分离技术研究

37、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及其在生物仪器中的应用

38、强电场常压离子注入方法研究

39、生物信息学中的模式发现算法研究

40、聚类和分类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

生物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相关 文章 :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

★ 生物类学术论文(2)

★ 生物类学术论文

★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我们身边的生物技术论文(2)

★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 生物制造技术论文范文(2)

★ 动物科学论文题目

非洲猪瘟检测论文

非洲猪瘟快速检测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生物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技术 毕业 论文选题

[1]生物技术本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禽源HSP70、HSP40和RPL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3]中间锦鸡儿CiNAC038启动子的克隆及对激素响应分析

[4]H9和H10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 方法 的建立

[5]单细胞测序相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6]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7]现代生物化工中酶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8]GIS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概述

[9]现代生物技术中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0]两种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试剂盒获批

[11]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12]基于CRISPR的生物分析化学技术

[13]生物信息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4]高等工科院校创新型生物科技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5]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16]生物技术启发下的信息技术革新

[17]日本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推进管理

[18]中国基因技术领域战略规划框架与研发现状分析及建议

[19]鸡细小病毒与H_9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基于化学衍生-质谱技术的生物与临床样本中核酸修饰分析

[21]合成生物/技术的复杂性与相关伦理 政策法规 研究的科学性探析

[22]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24]知识可以改变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吗?——探究科技争议下的极化态度

[25]基因工程在石油微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26]干细胞技术或能延缓人类衰老速度

[27]生物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8]动物转基因高效表达策略研究进展

[29]合成生物学与专利微生物菌种保藏

[30]加强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1]微生物与细胞资源的保存与发掘利用

[32]颠覆性农业生物技术的负责任创新

[33]生物技术推进蓝色经济——NOAA组学战略介绍

[34]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及展望

[35]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36]桓聪聪.浅谈各学科领域中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37]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

[38]现代化技术在农业 种植 中的应用研究

[39]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及其考核方式的改革

[40]生物技术处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

[41]校企合作以产学研为平台分析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

[42]生物技术专业“三位一体”深化创新创业 教育 改革

[43]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4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45]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优化与改革

[46]地方农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47]不同育种技术在乙醇及丁醇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48]探秘生命的第三种形式——我国古菌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49]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50]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生物教学论文题目

1、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2、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策略

3、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4、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5、激活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

6、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8、本地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9、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10、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糖尿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2、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3、 儿童 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研究

14、结合当地遗传病例调查谈谈对遗传病的认识及如何优生

15、“3+X”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分析

16、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教育

17、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在当前中学学科分配体制下谈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观念

19、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0、直观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策略

22、编制中学生物测验试题的原则与方法

23、浅析生态意识的产生及其培养途径

24、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25、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当地旅游区为例

27、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8、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以当地农村为例

29、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30、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衔接的初步研究

31、国内、国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32、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33、河北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动态分析研究 “

34、幼师生物学教材改进思路与建议

35、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践

36、中学生物双语教材设计编写原则探索与研究

37、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构想

38、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9、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创生研究初探

40、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41、中学生物学情境教学研究

42、游戏活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44、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45、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6、生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47、白城市中学生物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的调查及优化对策

48、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

49、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

50、课程结构的变革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结构的研究

51、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2、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54、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研究

55、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探讨

56、“生态系统”一节的 教学方法 探讨

5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58、初中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59、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60、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2、微流控生物催化技术酶促合成天然产物的增效机理研究

3、海洋生物污损过程的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4、浮游生物多样性高效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渤海褐潮研究中的应用

5、基于QCM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组氨酸标签蛋白芯片和悬浮细胞芯片的研制及其应用

6、蛋白核小球藻油脂检测技术评价及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研究

7、基因工程制备微藻生物柴油中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

8、农业水污染治理环节中的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研究

9、人工构建耐热大肠杆菌的分子设计与应用

10、我国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分析

11、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细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

12、利用菊粉和木薯淀粉生产高浓度山梨醇和葡萄糖酸的生物技术

13、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中的非科学因素探究

14、面向分子生物系统的计算技术应用研究

15、大规模生物数据中的生物信息挖掘技术研究

16、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重金属和蛋白质的检测

17、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单碱基突变与蛋白质的检测

18、基于功能核酸的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

19、论我国生物技术专利保护

20、纳米生物相关技术专利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

21、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 反思

22、基因发明专利制度相关问题分析

23、转基因动物专利研究

24、GAPDH作为原核及真核生物通用型内标蛋白的研究及相关生物技术研发

25、基于生物信息与影像技术识别材料缺陷的研究

26、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酶活性的检测

27、DNA assembler技术在顺

28、晋西黄土高原生物农业发展初探

29、睡眠剥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0、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生物组织的初步研究

31、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研究

32、人类基因专利战略布局

33、Web Services和XML技术在生物信息数据发布及整合中的应用

34、面向快速成型技术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

35、化学修饰电极与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联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36、小型底栖生物样品自动分离技术研究

37、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及其在生物仪器中的应用

38、强电场常压离子注入方法研究

39、生物信息学中的模式发现算法研究

40、聚类和分类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

生物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相关 文章 :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

★ 生物类学术论文(2)

★ 生物类学术论文

★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我们身边的生物技术论文(2)

★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 生物制造技术论文范文(2)

★ 动物科学论文题目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猪不传人。你想想,如果你不是回民或者不吃猪肉的一类人,那么就说明你有很大几率会吃到猪肉,如果不检测猪瘟,那你就有可能吃到有猪瘟的猪肉,进而感染到你自己,再感染别人。检测的意义,就是不让你感染,不给世界造成巨大灾难。

检测非洲猪瘟及时预防,避免养猪场屠宰场个体养殖户遭受更大的损失!

抗体检测论文范文

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对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的发展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实验教学 实验开放管理

【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本文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引进综合考评机制并加强开放管理实验室方面进行思考和 总结 ,以期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等 教育 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普通微生物学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 方法 等。通过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不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并熟练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食品工业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的内容也不断扩展,而实验课既受理论课内容进度的限制,又受课时及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实验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动态,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内容,我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学生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进行观察,掌握其性状特征和培养生长条件。学会识别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发酵产品,提高食品的质量,同时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选择有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作为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产发酵食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实验使同学们对食品发酵有一个总体印象,并能举一反三。最后对不同的食品和发酵食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 热点 介绍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实验设计过程中,不仅有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引进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成几人一组,让学生从实验设计,自己选择原材料,准备实验材料,试剂的配置,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成规范的实验 报告 。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甜酒酿、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学们喜欢并制作的发酵食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贯通,并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2)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进行积极的沟通,不仅对实验准备的物品和材料沟通,更要对实验的组织过程协商。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 (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3 加强实验课考核,引进综合实验考评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面综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的现象比较多见,为综合考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建议今后引进期末的综合实验考评:即将各个试验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视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分。比如:“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平板培养”考察了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对食品中常见菌类平板接菌技术;“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形态观察”考察了革兰氏染色,各真菌形态辨别等。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可把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作环节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答辩。

4 有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开放 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开放是对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的有益补充,能强化、巩固、提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学校有很优厚的资金加以支持。但是开放实验室不是无条件的,有时因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很严重和难以预料。因此实验室开放时管理须给予加强。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网建设实验网站,公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题目、时间和地点,供学生选择和预约。

专人负责学生的科研队伍,对菌种、标准品、和学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要有专人负责,注意保管,不随意丢弃,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使用仪器学生做好使用登记,实验物品注意清洗、归还、交接。

总之,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活动的认识,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合理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过程,并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进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能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赖建平.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加强化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2:77~79.

[2] 潘蕾.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31~133.

[3] 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211~212.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教学改革 多媒体课件

[论文摘要]:针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文章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和成绩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科学,通过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辨别有益的、腐败的和病原的微生物,从而在食品制造、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的变质[1]。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实用性强,是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除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外,也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换教学立场

教师的备课不是简单的“背课”[2],是在对教学内容熟悉的基础上,优化内容,根据食品微生物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主动,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要改以往课堂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强迫坐于课堂,不能也不敢出声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身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如“食品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授课时间上有前有后,为了避免相近课程某些内容重复,我们进行了授课内容的优化。对于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已讲过“物质代谢”内容,则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丰富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科研论文(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然后课堂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提问的难易做到由浅及深地回答,帮助学生回顾已忘或还未掌握的内容。学生在提问时,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老师答疑时要尽可能多联系一些日常生活的实例和本学科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用简练、幽默、易懂的语言回答相关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主角,要发挥主角作用。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传统的板书加挂图的食品微生物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信息量。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将微观世界在课堂上生动再现,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其次,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可以观看多幅图片,阅读多篇教学材料,这个数量可以是传统教学的几倍。第三,多媒体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件、动画、相关网络声像资料及新闻报道等。

食品微生物学,不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发展迅速,而且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对宏观事物,再加上其营养方式、遗传类型多种多样、代谢机制错综复杂,学生往往感觉其知识繁琐、抽象和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flash动画、PPT课件、高清晰显微照片、动态显微录像等CAI教学软件,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形象化[4]。例如,把细菌、真菌、病毒的显微世界以色彩丰富、直观清晰、生动形象的三维画面或科教电影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细菌鞭毛的运动、T偶噬菌体的增殖、主动吸收的方式、细胞的分裂过程等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讲课的效率。

三、采取形象化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化抽象理论与具体实例结合,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产、贮运及销售过程的利害影响,但由于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们很难就只有显微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让其形象化,宏观化。虽然多媒体已经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与具体实例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实现形象化教学。如,上课时我们将一些常见的白酒、红酒、酸乳、面包、酱类等发酵食品带入课堂来讲授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并且通过与实验紧密结合,开展发酵酸乳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利用的认知,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制作酸乳,品评自已的劳动成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再如讲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时,我们选用了一些发霉的粮食、发霉的马铃薯以及发臭的肉和罐头等进入课堂,这样在理论讲解时有现实的例子,无论从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观感性认识而变得轻松容易。

四、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5]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做到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做起。第一,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目标要求。第二,以“新”为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突出“新”的理念(即运用新思想,联系新理论,列举新课题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大胆提问等方面都无疑会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赋予学生宝贵的 创新思维 。第三,多样化传授知识。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食品中微生物变化的课外观察,自行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变化;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课堂以报告会形式进行教学内容讨论;积极开展相关实验,引入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安排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五、强化实验教学,重视动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一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技能欠缺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种条件,加强实验技能培训,是最快捷有效的弥补方法。

(一)课堂实验

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开始时,讲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努力使实验成功的要求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抓住实验课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具体如下:

最初,教师进行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

其次,以多媒体的形式将预先录制的实验过程向学生播放。这样既可以回顾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实验印象,又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帮助掌握实验技能。

再次,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这样进行实验,学生在观看了录像后对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记忆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教师演示与他们实验的同步,进行实验信息交换,从而让学生能够最短最及时最迅速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

最后,进行实验总结,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写作和批阅,从中找出问题并进行集中答疑,进一步修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

(二)课外实验

不定期安排学生在课外做些简单实验或集中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如在讲微生物腐败变质时安排学生课外取一空矿泉水瓶内装入校园河流中比较清澈的水,然后进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质变化产生腥臭。让学生通过这种现象来强化课堂所学内容,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再如集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从实验设计到完成检测报告一系列工作,并且最后进行结果评比。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6],正确评定学生成绩

实行理论和实验考试分离,突出实验,综合评定的考试模式。改以往教师授课内容为蓝本,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非正常态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查内容面放宽加大,强调与实际食品生产的联系,将知识点以命题形式溶入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实验考试采用笔试和操作各占一半的命题形式,做到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并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部分命题,达到理论、操作都掌握的目的。实验笔试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关键操作步骤为主要命题范围,实验操作以抽签形式定,内容均为食品微生物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如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细菌计数等。最后学生成绩由理论和实验两部成绩再结合平时的课堂提问及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模式考试既要求学生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考核机制的客观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43

[2]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73~175

[3]梁峙,微生物教学中的CAI[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3(16),76~79

[4]李平、杜先锋、蒋军,运用多媒体课件好食品微生物学的尝试[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42~44

[5]叶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及稳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新检验方法,快速推广普及有效检测技术越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测试片法、电阻电导测定法四方面的检测方法,并评述了他们的特点。随着生物等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应用,文章对近几年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这样做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验速度。

关键词: 检测方法;微生物

0 引言

随着人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菌门”、“福寿螺”、“毒饺子”等名词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目前,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领域。

1 食品微生物分类及命名

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学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其群体非常庞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类。凡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称为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又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方法

2.1 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 (ELIsA)[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现代免疫学将“免疫”定义为:机体对“自己”和“异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免疫检测技术。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具体说就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即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2 分子生物学方法

2.2.1 核酸探针法[2] 核酸探针是将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已变性的被检DNA中,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DNA的目的,这种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就称为核酸探针或基因探针。与免疫学方法相似,探针也需要附加适当标记。以往研究的探针技术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在专门的实验室使用,而现在较热门的技术是以核酸杂交为基础的第二代技术一—比色计。该方法依赖核糖体RNA(tRNA)发育中储存的核酸成分进行检测。这种天然富含rRNA标靶序列的使用使得无辐射检测成为可能,同时又保持了与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当或者更高的灵敏度。总体说,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特点是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缺点是一种菌就需要一种探针,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种探针,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再者就是检验费用比较昂贵。

2.2.2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方法)[2] 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是美国科学家Mllllis于1983年发明的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又称为基因体外扩增法,是一种体外选择性扩增DNA或RNA的技术。该方法通过对人工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相应RNA或DNA片段扩增,检测扩增的产物含量,从而快速对饲料中致病菌的含量进行检测。PCR技术可直接检测样品中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肉毒梭菌等。

2.2.3 快速测试片法 快速测试片法是利用无毒的纸膜、纸片、胶片为培养基载体,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试纸和胶片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它是一种集现代化学、高分子科学、微生物学于一体的检测方法。对有些项目的测定,其准确度和精确度高,几乎与标准方法相媲美。其优点:第一,常规法需要时间较长,而且温度要求严格,而测试片操作简单,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以往许多实验室不能实施,不能达到及时检测的目的。第二,快速测试片可以在取样时同时接种,防止延长接种时间时由于细菌繁殖造成的数量增多,结果更能反映当时样本中真实的细菌数。第三,测定少量样品,不需配试剂,价格低廉,可随时进行,便于运输,携带方便,易于消毒保存,操作简便快速。

2.2.4 电阻电导测定法 电阻电导测定法原理是:在细菌生长繁殖期间,将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类等)分解成有机酸、氨基酸等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改变其培养液的导电度。这样,通过电阻和导电度的数值变化,就可推算出样品含菌数。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电阻电导检测器有:美国Vitek公司生产的Bactometer可适用于检测肉品、乳制品等含菌量;英国推出的Mathus系统,可用来检测牛乳、酿造液、鱼及海产品的含菌量[3]。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本文中罗列了几个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虽然很多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属于世界前沿,有的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应用价值日显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3.

[2]杨向荣,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学术论坛,2006,5.

[3]周向华,王衍彬,叶兴乾等.电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10):73-75.

1.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2.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3. 食品加工论文范文

4. 医学微生物论文

5. 微生物学习心得

6.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检验专业在临床实习的时候,不同的实习环节有其特殊性,所以带教老师必须针对具体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带教工作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检验 实习 总结 范文 _检验实习 个人总结 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 更多关于 “ 实 习总 结 ” 内容推荐 ↓ ↓

★ 检 验 员 实 习总 结范 文 ★

★ 检 验实 习 生的实 习心 得总 结 ★

★ 大 学 生毕 业实 习总 结 ★

★ 实 习生个人总 结通 用 版 ★

★ 个 人实 习工 作总 结最 佳 ★

时间飞逝,三年的在校生活结束了,20_年_月_日,我来到__医院实习,在检验科主任和各科室老师的带领下,将4年来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习环境

__医院是。。市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院内,外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医院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检验科的老师们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分工明确,工作认真、负责,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老师们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耐心的指导学生,使我们受益匪浅。

__医院检验科共分为九个科室,血液化验室属于血液科。从。。年月。日至__年。。日,我依次到体液化验室,采血室,发光免疫室,免疫室,细胞室,微生物,生化,血常规,病区化验室,血液化验室进行学习。

1. 生化

临床生物化学检测主要有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电解质、血脂、肿瘤标志物等常规检测项目。在生化室,我了解了美国贝克曼C_9AL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和罗氏P800的使用及原理:光电比色原理。了解了仪器每日要进行质控、定标、维护等工作,注意确保仪器中的试剂量,掌握了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存放、处理及玻璃器皿的清洁。注意溶血和脂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于生化是标本量较大,所以在做每一项工作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2.血液化验室

在血液化验室,我学会了使用凝血四项分析仪,了解了凝血四项中各项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D-二聚体的检测 方法 。血片和骨髓片都是由医生自己采集、自己染色、自己分类,因此看的机会不多,但基本上可以认识粒系、红系各阶段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

3.病区化验室

病区化验室中尿液与血液检测的仪器与尿常规和血常规中的一样,除此之外还学会了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的检测及如何用血沉管加血沉

4.采血室

在采血室,我掌握了静脉采血的方法,各检测项目应该用哪种真空采血管,各个真空采血管所含的抗凝剂不同。红色采血管不含抗凝剂,一般用于生化项目和免疫血液学试验;绿色采血管含肝素钠、肝素锂抗凝剂,一般用于生化项目的检测;紫色采血管含有EDTA-K,用于血液学和免疫血液学试验;浅蓝色采血管的抗凝剂为枸盐酸钠:血液=1:9,用于凝血试验;黑色采血管的抗凝剂为枸缘酸盐:血液=1:4,用于红细胞沉降率试验。

5.血常规

在血常规,我熟练掌握了微量吸管的使用,末梢血采集的方法,学会了使用_S-800i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沉分析仪,了解了各项目的临床意义。

6.体液化验室

在短短的一个月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优利特URIT系列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其检测原理,尿液的镜检,尿液标本的采集、保存、及注意事项,粪便、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的检验。通过看课本,我掌握了尿液、粪便、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中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一)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1)组成:通常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3部分组成

(2)尿干化学试带:测试的项目为维生素C(VC)、白细胞(WBC)、酮体(KET)、亚硝酸盐(NIT)、尿胆原(URO)、胆红素(BIL)、蛋白质(PRO)、葡萄糖、尿比重(SG)、隐血(BLD)、酸碱度(PH)。

(3)检测原理:尿液中相应的化学成分使尿多联试带上各种含特殊试剂的膜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将多联试带置于尿液分析仪比色进样槽,各膜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的反色光,仪器接受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讯号,再经微处理器由公式计算出各测试项目的反射率,然后与标准曲线比较后较正为测定值,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的方式自动打印出结果。

(二)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分析的原理

7.微生物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学会了各种标本的接种方法及各种标本中常出现的细菌,基本上可以认清常见的几种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真菌。学会了氧化酶试验和触酶试验的操作。革兰染色的操作步骤,DL-96细菌测定系统随机体外诊断试剂板的使用及如何用DL-96细菌测定仪读取DL-96试剂板。此外还学会了血培养瓶的安装、墨汁染色和肥达氏反应试验的操作,了解了VersaTREK血培养仪的使用及检测原理。耐药的常见细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格兰阴性细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发现有ESBLS)、泛耐药和多重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

8.发光免疫

在发光免疫室,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贝克曼仪器,了解了各个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贫血筛查: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

(2)唐氏综合筛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雌三醇(E3)

(3)激素七项: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rog),秘乳素(PRL),睾酮(Testo),雌三醇(E3)

(4)垂体功能检测:生长激素(hGH),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

(5)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T3 (FT3)、游离T4 (FT4)、促甲状腺激素(TSH)

(6)心肌损伤标记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

(7)其他检测项目:血β-HCG、皮质醇、地高辛

9.免疫室

甲肝、乙肝五项定性、丙肝、优生五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抗体的检测都是酶联免疫试验,按照试剂盒中的 说明书 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洗板这一环节,否则会出现假阳性。乙肝五项定量是用瑞士帝肯RMP-150型全自动酶免疫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和HBeAg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抗-HBs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抗-HBe和抗HBc均采用竞争抑制法。抗核抗体(ANA)的检测采用的是间接免疫荧光法,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AN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各亚类ANA抗体对明确诊断、临床分型、病情观察、预后及治疗评价都有重要意义。抗ENA抗体谱的检测最常用的是免疫印迹技术,不同特性的抗ENA抗体在各中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在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自身免疫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小血管炎相关的自身抗体(ANCA)检测最常用ELISA法。抗角蛋白抗体(AKA)的检测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对于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的检测最常用ELISA,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高度特异性的新指标。此外,我还学会了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

10.细胞室

北京同方神火 报告 系统与高倍显微镜联合应用于咽拭子,尿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中支原体的检测,学会了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精子,学会了使用血流变分析仪及检测时的注意事项。

实习收获

短短的十个月的实习结束了,也意味着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短短的十个月里,我深刻体会到医学检验工作者的重要性,检验结果的重要性。病人手中一张张的报告单看似简单,其实这是经过一位位老师的质控、实验、检测、检查、复核这一步步慎重操作得出的,每一步都马虎不得。检验人员不仅要对专业学问牢记在心,也要有大量的操作实践经历。作为一位检验人员,一定要认真、仔细、负责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在生活上,我学会了如何与带教老师沟通、相处,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搞好与 其它 学校的实习生之间的关系。 毕业 实习是完成医学检验专业全部教学计划的最后阶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临床实践,以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一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并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理论联系实践,还要学会如何与病人沟通及培养自己良好的 人际交往 能力,为毕业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一定会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很大的帮助。

谢辞

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老师们4年来对我的谆谆教导,感谢__医院检验科的老师们对我的耐心指导,感谢一路陪我走过来的朋友们,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一起加油!

炎热的六月末,我们终于开始了盼望已久的实践。想着终于有机会走进检验科,可以从实践中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心中便充满了期待。由于初次接触检验科的工作,我们又是第一批开始实践的同学,心中难免很既兴奋又紧张。老师介绍的每一个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我们都会牢记在心。短短十天亲眼目睹了三个科室——生化,免疫,临检的忙碌,发现了原来工作和学习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首先是生化,这里的工作基本都是流水线,在这里,不仅要对专业知识充分掌握,还要对检验仪器具有一定的知晓,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仪器就会出故障,这个时候还需要懂得如何 修理 机器。在这里需要人工操作的就不得不说回血了。这是为了方便病人或者医生对报告有所疑问时,来重新检验时使用的。不仅是为了对病人负责,也是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一个责任。

第二个科室就是免疫,与生化不同的是,免疫需要的是大量的手工操作。由于很多是微量试验,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老师也不敢轻易让我们来操作。很多时候就是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老师的旁边听一些实验的讲解。有了这种直观的 学习方法 ,使我们在课堂上苍白的理论和单纯的图文变得具体、形象起来。

第三个科室便是临检了,其实也是分为血液和体液的。在血液临检,看着自动做分析的流式细胞仪,再回想老师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在体液临检,老师经常会让我们来看看样本。在临检呆的这几天,又对刚刚结束的临床检验基础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看到了更多的样本,而这些来自不同人的、或阳性或阴性的样本才是我们今后所要面对的。

都说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在这里实践时,也有幸在咨询台站过。与患者打交道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多说一个您好,或许就会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少了一份猜疑,多了一份信任。

曾经有人说,检验科的工作三个月就可以轻松上手,很简单。然而,真正来到这里体验过之后,就会发现检验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简单。就好像病人手中一张张的报告,看似简单,其实这是经过一位位老师的质控、实验、检测、审查、复核,这一步步谨慎操作得出的,每一步都马虎不得。虽然在外人看来检验人员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工作,但是当意外或者特殊症状出现时,才能发现日复一日的积累是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检验人员不仅仅要求对专业知识牢记在心,也更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 经验 。

此次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可是却使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检验科工作的情况,认识了很多老师。对于这个专业和自己的未来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将来的目标。总之,这次实践收获颇丰。真的非常感谢学校和医院的老师们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充分的认识。

_年暑假,本小组(第二批生化科实践小组)于_医院检验科实践,为期两周的实践虽然很短暂,但学到的东西却很多。

记得去实践的第一天,懵懵懂懂的我们傻傻地站在那里看着老师忙来忙去,连个忙都帮不上。不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渐渐学会使用各种仪器,熟悉整个操作流程……第二天我们基本上就自己开始找事情干,遇到不懂的再向老师请教,一天天就这么过来,我们也在一天天的工作中慢慢积累知识。

我们在免疫ⅰ、免疫ⅱ、临床生化、临床检验(血常规、尿常规)、脱落细胞各科室轮转实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和蔼和严厉的老师,他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们不断进步,可以说这次实践把原来课本上的很多知识都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说很多操作需要注意细节:24h尿的取样、elisa加样、操作血细胞分析仪……在帮助老师做实验的同时,有些老师经常会给我们提出一些问题(虽然有时候回答不上来),然后老师会给我们讲解知识点,在学习到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原来学过的内容,还有的老师会抽空给我们讲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让我们对各种仪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本次实践能够成功落下帷幕,首先要感谢系领导和辅导员陈瑞明老师、应雅韵老师,是他们努力为我们争取到了这次难得的机会,然后要感谢检验科彭奕冰老师的热情接待,最后要感谢在外面实践过程中热情教导的老师,他们有毛客自老师、支立明老师、陆秋涯老师、陆怡德老师、孟俊老师、石厚荣老师、王剑彪老师、金叶老师、温丽蓉老师、袁勤老师,叶挺军老师、皎皎老师。

总之,这次实践受益匪浅,在充实了暑假生活的同时学到了很多知识。

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获得全面发展,最终走向临床一线的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医学检验专业由于其内容繁多、检测复杂、发展迅速,作为一个带教老师怎样来完成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将是关键。十几年来,我们科室先后承担了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们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敬业爱岗,注重职业道德 教育 。

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要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要有献身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思想,没有这一思想做基础,医术再高也是空谈。所以,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这将对他们的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 规章制度 、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和一丝不苟、敬业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这时就要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计名利、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同时,还应向学生讲明临床检验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规程、做到一丝不苟,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

2、抓基础,突出重点,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在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因此他们大多动手能力差,操作不正规,而检验工作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所以,这就要从最基础的基本操作着手,从一点一滴做起,不管生化检验、血液检验、免疫检验还是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主要是以各项常规检测为主导,重点掌握基本理论的运用,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对一些常规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而对于一些简单的纯形态学的内容则简而言之;对于一些传统的项目检测方法则少讲(如尿糖、尿淀粉酶的测定、脑脊液、抗O、肥达氏反应等)。

另外,还应注意根据生源特点因材施教,不可层次不分。对于大多数检验本科生来说,基础理论好,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所以对这些人应加强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以使他们知识水平能进一步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加强质量管理,定期举行专题讲座。

质量是检验科各项工作的关键,每次检验结果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从实习同学到科室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求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无论是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还是分离,都是严格把关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的实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本人于--年8月被医院正式接纳为检验科实习生。在这一年实习中,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准确自我定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实习情况汇报短短的几个月,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检验科主任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各专业知识,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检验科的一员,既是医生的眼睛,也是医生的助手,把握自身职责,这是我任职以来的又一准则。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收集到老师的意见,学习到外地的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给医生当好参谋。到目前为止,己基本能满足医院各类病人检测参数要求;为保证各类病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检验、检测的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出据的检验报告基本能达到准确。在检验业务上能坚决贯彻医疗安全第一的理念,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更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来争取病人的信任。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日常的临床检验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忙,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很多手工加样工作,我以前就没做过,但为了搞好工作,服从领导安排,积极支持科主任工作,我不怕麻烦,虚心向老师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手工加样工作,明确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空缺,我每天不断的要求自己要把这些知识补上,这不管对自己还是在以后 面试 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按时完成工作。

四、在工作中也收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正,我都一一进行了整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过去自己实习的几个月中,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自己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自己各项素质尚须进一步提高,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比如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我衷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能及时地给予批评和指正,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使思想觉悟和工作业绩再上一个新水平,为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检验实习总结相关 文章 :

★ 检验实习总结范文3篇

★ 检验员工作总结最新范文5篇

★ 实习总结范文精选5篇

★ 检验员实习总结范文3篇

★ 实习总结2000字范文5篇

★ 检验科工作总结最新范文5篇

★ 检验科实习总结范文

★ 质检实习总结范文3篇

★ 关于大学生实习总结优秀范文5篇

★ 医学检验的实习小结范文

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论文

团体标准T/CVMA 5—2018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Real-time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of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中国兽医协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兽医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北京海关。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倪建强、王传彬、王琴、仇华吉、殷宏、杨林、辛盛鹏、刘艳华、刘洋、宋晓晖、赵启祖、罗玉子、刘志杰、张乾义、乔彩霞、夏应菊、杨吉飞、徐璐、顾小雪、亢文华、李硕、毕一鸣。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试剂、仪器和耗材、操作步骤、结果判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猪脾脏、淋巴结、血液等组织和血粉中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3、试剂3.1 DNA提取试剂DNA提取试剂的配制见附录A,或选取商品化的病毒DNA提取试剂盒并参照说明书进行DNA提取。3.2 2 × PCR缓冲液2 × PCR缓冲液的配制见附录A。3.3 引物探针3.3.1 采用针对非洲猪瘟病毒VP72基因(核苷酸序列见附录B)的引物及探针:上游引物ASF-CADC-rPCRF:5'-1528-ATAGAGATACAGCTCTTCCAG-1548-3'下游引物ASF-CADC-rPCRR:5'-1660-GTATGTAAGAGCTGCAGAAC-1679-3'荧光探针ASF-CADC-Probe:5'-1638-FAM-TATCGATAAGATTGAT-MGB-1653-3'3.3.2 可以使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陆生动物诊断技术和疫苗手册(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andVaccines for Terrestrial Animals)第2.8.1章African Swine Fever中提供的引物和探针,并按照手册中规定的检测程序和判定标准操作:上游引物ASF-OIE-rPCRF:5'-1627-CTGCTCATGGTATCAATCTTATCGA-1651-3'下游引物ASF-OIE-rPCRR:5'-1857-GATACCACAAGATCRGCCGT-1876-3'荧光探针ASF-OIE-Probe:5'-1761-FAM-CCACGGGAGGAATACCAACCCAGTG-TAMRA-1785-3'3.3.3 使用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引物、探针,应对检测程序和判定标准作相应调整。3.4 阴性及阳性对照阴性及阳性对照的制备方法见附录C。3.5 其他试剂消毒液、5U/μLTaq DNA聚合酶、无菌无核酸酶水、0.01mol/L PBS(pH7.2)。消毒液配制见附录A, 0.01mol/L PBS配制见附录A。4、仪器和耗材分析天平(感量0.1mg)、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最高离心速度不低于12 000r/min)、冰盒、实时荧光PCR仪及配套反应管(板)、组织研磨器、-20℃冰箱、可调移液器(2 μL,20 μL,200μL,1 000 μL)、1.5mL离心管(无核酸酶)。5、操作步骤5.1 样品采集及运输样品采集及运输按照NY/T541的规定执行,采集猪的脾脏、淋巴结、血液等组织材料或血粉用于检测,样品应在冷藏条件下尽快运输至实验室,避免反复冻融。采样时应穿戴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实施现场消毒和废弃物处理。5.2 样品处理检测前样品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处理。取0.1g~0.2g组织或血粉,经研磨破碎后加1mL的0.01mol/L PBS(pH7.2)制成匀浆,经12 000 r/min离心2Min取上清;全血、血清样品直接取1mL,置于1.5 mL离心管内盖紧管帽。将上述处理的样品置于60℃条件下灭活30min。5.3 样品保存采集或处理好的样品在2℃~8℃条件下保存应不超过24 h;如需长期保存,应放置-70℃冰箱,但应避免反复冻融(冻融不超过3次)。5.4 病毒DNA提取5.4.1 DNA提取应在样本制备区内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若使用其他等效的病毒DNA提取试剂,则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5.4.2 待检样品、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份数总和用n表示,取n个灭菌1.5 mL离心管,逐管编号。5.4.3 每管加入200μL DNA提取液1,然后分别加入待测样品、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各200μL,1份样品换用1个吸头,混匀器上震荡混匀5s。于4℃~25℃条件下,13 000 r/min离心10 min。DNA提取液1见附录A。5.4.4 尽可能吸取上清、弃去,吸头不要碰到沉淀,再加入10 μL DNA提取液2,混匀器上震荡混匀5 s。于4℃~25℃条件下,2 000 r/min离心10s。DNA提取液2见附录A。5.4.5 100℃干浴或沸水浴10 min。5.4.6 加入90μL无DNA酶的灭菌去离子水,13 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即为提取的DNA,-20℃保存备用。无DNA酶的灭菌去离子水见附录A。5.5 实时荧光PCR操作5.5.1 在反应混合物配制区、样品制备区和检测区分别进行5.5.2~5.5.4。5.5.2 每个检测反应体系需使用20μL实时荧光PCR反应液。根据5.4.2中设定的n值,按附录D配制反应液,充分混匀后分装,每个PCR反应管20μL。转移PCR反应管至 样品制备区 。5.5.3 在上述5.5.2的反应管中分别加入5.4中提取的DNA溶液5μL,使每管总体积达到25 μL,记录反应管对应的样品编号。盖紧管盖后,瞬时离心。5.5.4 将5.5.3加样后的反应管放入实时荧光PCR检测仪内,记录反应管摆放顺序。选定5-羧基荧光素(FAM)作为报告基团,小沟结合物(MGB)为淬灭基团,反应参数设置如下: 预变性95℃/3 min;95℃/15 s,52℃/10 s,60℃/35 s,45个循环; 在每次循环的60℃退火延伸时收集荧光。试验结束后,根据收集的Ct值和荧光曲线判定结果。6、结果判定6.1 结果分析条件设定实时荧光PCR检测阈值设定原则:阈值线超过阴性对照扩增曲线的最高点,且相交于阳性对照扩增曲线进入指数增长期的拐点,或根据仪器噪声情况进行调整。每个样品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即为Ct值。6.2 结果描述及判定当阳性对照Ct值≤28.0且出现典型扩增曲线,阴性对照无Ct值无扩增曲线时,实验成立,实例参考附录E。 当被检样品出现典型的扩增曲线且Ct值≤38.0时,判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 ; 被检样品无Ct值,判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阴性;对于Ct值>38.0的样品且出现典型的扩增曲线,应重检,重检仍出现上述结果的判为阳性,否则判为阴性。7、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7.1 本方法涉及非洲猪瘟感染性样品的实验操作应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试验室中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见GB 19489。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7.2 使用过的实验器材和液体废弃物应先经过消毒液浸泡处理,再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废弃。剩余样品等固体废弃物应在生物安全柜中密封包装,经表面消毒后移出,再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废弃。一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试剂的配制A.1 DNA提取液1PEG8000晶体20.74g,NaCL17.53g,加去离子水定容到100 mL。A.2 DNA提取液21mol/LTris.Hcl 2 mL,2 mol/L KCL5 mL,0.5 mol/L EDTA 0.5 mL,NP-40 1 mL,加去离子水定容到100 mL。即KCL14.912g,Tris碱12.114g,1.2068 mL浓HCl,EDTA14.612g,NaOH 6g, 加去离子水定容到100 mL。A.3 2×PCR缓冲液灭菌去离子水 70 m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 s) 0.79 g氯化钾 1.865 g曲拉通X-100 0.5 mLdATP (100mmol/L) 2.5 mLdTTP (100mmol/L) 2.5 mLdGTP (100mmol/L) 2.5 mLdCTP (100mmol/L) 2.5 mL六水氯化镁 0.61 g盐酸 调pH至9.0灭菌去离子水 加至100 mLA.4 消毒液8‰氢氧化钠或3‰福尔马林或3%邻苯基苯酚或碘化合物等其他消毒试剂均可。A.5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方A.5.1 A液0.2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NaH2PO4·H2O 27.6 g,溶于蒸馏水中,最后定容至1 000 mL。A.5.2 B液0.2mol/L磷酸氢二钠水溶液:Na2HPO4·7H2O 53.6 g(或Na2HPO4·12H2O 71.6 g或Na2HPO4·2H2O 35.6 g),加蒸馏水溶解,最后定容至1 000 mL。A.5.3 0.01 mol/L、pH 7.2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制取A液14 mL、B液36 mL,加NaCl 8.5 g,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经过滤除菌后,无菌条件下分装。A.6 无DNA酶的灭菌去离子水无DNA酶的灭菌去离子水是用1 %DEPC处理后的去离子水,电阻应该大于18.2mΩ。二附录B (资料性附录)非洲猪瘟病毒VP72基因参考序列1ATGGCATCAG GAGGAGCTTT TTGTCTTATT GCTAACGATG GGAAGGCCGA CAAGATTATA61TTGGCCCAAG ACTTGCTGAA TAGCAGGATC TCTAACATTA AAAATGTGAA CAAAAGTTAT121GGGAAACCCG ATCCCGAACC CACTTTGAGT CAAATCGAAG AAACACATTT GGTGCATTTT181AATGCGCATT TTAAGCCTTA TGTTCCAGTA GGGTTTGAAT ACAATAAAGT ACGCCCGCAT241ACGGGTACCC CCACCTTGGG AAACAAGCTT ACCTTTGGTA TTCCCCAGTA CGGAGACTTT301TTCCATGATA TGGTGGGCCA TCATATATTG GGTGCATGTC ATTCATCCTG GCAGGATGCT361CCGATTCAGG GCACGTCCCA GATGGGGGCC CATGGGCAGC TTCAAACGTT TCCTCGCAAC421GGATATGACT GGGACAACCA AACACCCTTA GAGGGCGCCG TTTACACGCT TGTAGATCCT481TTTGGAAGAC CCATTGTACC CGGCACAAAG AATGCGTACC GAAACTTGGT TTACTACTGC541GAATACCCCG GAGAACGACT TTATGAAAAC GTAAGATTCG ATGTAAATGG AAATTCCCTA601GACGAATATA GTTCGGATGT CACAACGCTT GTGCGCAAAT TTTGCATCCC AGGGGATAAA661ATGACTGGAT ATAAGCACTT GGTTGGCCAG GAGGTATCGG TGGAGGGAAC CAGTGGCCCT721CTCCTATGCA ACATTCATGA TTTGCACAAG CCGCACCAAA GCAAACCTAT TCTTACCGAT781GAAAATGATA CGCAGCGAAC GTGTAGCCAT ACCAACCCGA AATTTCTTTC ACAGCATTTT841CCCGAGAACT CTCACAATAT CCAAACAGCA GGTAAACAAG ATATTACTCC TATCACGGAC901GCAACGTATC TGGACATAAG ACGTAATGTT CATTACAGCT GTAATGGACC TCAAACCCCT961AAATACTATC AGCCCCCTCT TGCGCTCTGG ATTAAGTTGC GCTTTTGGTT TAATGAGAAC1021GTGAACCTTG CTATTCCCTC AGTATCCATT CCCTTCGGCG AGCGCTTTAT CACCATAAAG1081CTTGCATCGC AAAAGGATTT GGTGAATGAA TTTCCTGGAC TTTTTGTACG CCAGTCACGT1141TTTATAGCTG GACGCCCCAG TAGACGCAAT ATACGCTTTA AACCATGGTT TATCCCAGGA1201GTCATTAATG AAATCTCGCT CACGAATAAT GAACTTTACA TCAATAACCT GTTTGTAACC1261CCTGAAATAC ACAACCTTTT TGTAAAACGC GTTCGCTTTT CGCTGATACG TGTCCATAAA1321ACGCAGGTGA CCCACACCAA CAATAACCAC CACGATGAAA AACTAATGTC TGCTCTTAAA1381TGGCCCATTG AATATATGTT TATAGGATTA AAACCTACCT GGAACATCTC CGATCAAAAT1441CCTCATCAAC ACCGAGATTG GCACAAGTTC GGACATGTTG TTAACGCCAT TATGCAGCCC1501ACTCACCACG CAGAGATAAG CTTTCAGGAT AGAGATACAG CTCTTCCAGA CGCATGTTCA1561TCTATATCTG ATATTAGCCC CGTTACGTAT CCGATCACAT TACCTATTAT TAAAAACATT1621TCCGTAACTG CTCATGGTAT CAATCTTATC GATAAATTTC CATCAAAGTT CTGCAGCTCT1681TACATACCCT TCCACTACGG AGGCAATGCG ATTAAAACCC CCGATGATCC GGGTGCGATG1741ATGATTACCT TTGCTTTGAA GCCACGGGAG GAATACCAAC CCAGTGGTCA TATTAACGTA1801TCCAGAGCAA GAGAATTTTA TATTAGTTGG GACACGGATT ACGTGGGGTC TATCACTACG1861GCTGATCTTG TGGTATCGGC ATCTGCT三附录C (规范性附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及阴性对照C.1阳性对照阳性对照制备方法:人工合成非洲猪瘟病毒VP72基因片段,序列参见附录B,将VP72基因连接于pMD20-T载体制成阳性质粒pMD20-T-VP72,使用非洲猪瘟病毒阴性猪的组织研磨液将质粒稀释至浓度为10 000copies/L,保存于-20℃备用。C.2 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为非洲猪瘟病毒阴性猪的组织研磨液。四附录D (规范性附录)实时荧光PCR反应液配方实时荧光PCR反应液配方见表D.1。表D.1 实时荧光PCR反应液配方组 分1个检测体系的加入量2×PCR 缓冲液a12.5μLdNTP(2.5 mmol/L)1.0 μL上游引物(10 μmol/L)1.0 μL下游引物(10 μmol/L)1.0μL探针(10 μmol/L)1.0 μLTaq 酶b(5U/μL)0.5μL去离子水3μL总体积20μL2×PCR 缓冲液a: 参见附录A.1配方。Taq 酶b:具有5’→3’外切活性。五附录 E (资料性附录)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扩增实例参考图D.1给出了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扩增实例。图E.1 非洲猪瘟病毒核酸实时荧光PCR典型扩增曲线示意图(资料来源:中国兽医协会)

黄芪 1 斤连翘 2 斤大青叶2斤板蓝根 1斤金银花0.5 斤黄芩 1斤鱼腥草 1斤玄参 1 斤甘草0.3斤石榴皮1斤黄柏1斤熬药,连渣滓喂猪 (也可以打粉拌料喂食(未实验,理论上效果会更好))可以喂30-50头猪 一顿,一天两顿 ,连喂三天(一头猪一顿总药量100克-150克)本猪场发现疑似飞猪,解剖下来确诊,未报,用此方熬药喂一窝有发病的猪,九头猪已经发病的两头未控制住,已经死亡,同窝其他猪全部控制住,年前因为快递中断,临近一窝猪发现病情未用此方治疗,现全部陆续死亡。此药方的药物都可以到淘宝上批发,比实体店划算,效果也不错,价格300元左右即可买到(店家不同价格左右相差50-80左右),我买的是260看到转发出去, 希望大家减少亏损猪到了200斤左右的时候,一定要再喂一次(理论,未实践),这个时候很多疫苗的免疫期过去了,容易抵抗力下降,应该容易感染大家试试吧,现在全国到处飞猪,周围都是这个,很少有人上报,多转发点群,老百姓养猪不容易!

荧光定量 PCR 方法,该方法是将光谱技术引入到PCR 反应中,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变化定量测定特异性扩增产物的量,解决了常规 PCR 方法敏感性低和电泳检测中溴化乙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等温扩增法,该方法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温扩增方法不需要 PCR 中的变性、退火步骤,即可完成对靶序列的循环扩增,大幅缩短了时间,整个扩增反应时间一般少于 60 min,而常规PCR 方法的反应时间一般需要 2 h 以上。等温扩增试剂盒适合现场检测,灵敏度高,能够大幅提高猪瘟防控的可行性。

要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要对人员和车辆入场前彻底消毒,要对猪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管理,要对新引进生猪实施隔离,要按规定申报检疫。

非洲猪瘟防控注意事项

养殖场应该坚持全进全出,自繁自育的养殖模式,构建完善的封锁隔离措施,避免猪和野猪直接接触。养殖场在生猪调运过程中,尽量不要跨省引进种猪,必须引种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疫情检测,严格执行落地报告制度和隔离观察制度。

殖场内部如果发现非洲猪瘟可疑疫情,严格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进行处置,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预防疫情传播和蔓延。

团体标准T/CVMA 5—2018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Real-time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of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中国兽医协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兽医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北京海关。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倪建强、王传彬、王琴、仇华吉、殷宏、杨林、辛盛鹏、刘艳华、刘洋、宋晓晖、赵启祖、罗玉子、刘志杰、张乾义、乔彩霞、夏应菊、杨吉飞、徐璐、顾小雪、亢文华、李硕、毕一鸣。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试剂、仪器和耗材、操作步骤、结果判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猪脾脏、淋巴结、血液等组织和血粉中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3、试剂3.1 DNA提取试剂DNA提取试剂的配制见附录A,或选取商品化的病毒DNA提取试剂盒并参照说明书进行DNA提取。3.2 2 × PCR缓冲液2 × PCR缓冲液的配制见附录A。3.3 引物探针3.3.1 采用针对非洲猪瘟病毒VP72基因(核苷酸序列见附录B)的引物及探针:上游引物ASF-CADC-rPCRF:5'-1528-ATAGAGATACAGCTCTTCCAG-1548-3'下游引物ASF-CADC-rPCRR:5'-1660-GTATGTAAGAGCTGCAGAAC-1679-3'荧光探针ASF-CADC-Probe:5'-1638-FAM-TATCGATAAGATTGAT-MGB-1653-3'3.3.2 可以使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陆生动物诊断技术和疫苗手册(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andVaccines for Terrestrial Animals)第2.8.1章African Swine Fever中提供的引物和探针,并按照手册中规定的检测程序和判定标准操作:上游引物ASF-OIE-rPCRF:5'-1627-CTGCTCATGGTATCAATCTTATCGA-1651-3'下游引物ASF-OIE-rPCRR:5'-1857-GATACCACAAGATCRGCCGT-1876-3'荧光探针ASF-OIE-Probe:5'-1761-FAM-CCACGGGAGGAATACCAACCCAGTG-TAMRA-1785-3'3.3.3 使用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引物、探针,应对检测程序和判定标准作相应调整。3.4 阴性及阳性对照阴性及阳性对照的制备方法见附录C。3.5 其他试剂消毒液、5U/μLTaq DNA聚合酶、无菌无核酸酶水、0.01mol/L PBS(pH7.2)。消毒液配制见附录A, 0.01mol/L PBS配制见附录A。4、仪器和耗材分析天平(感量0.1mg)、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最高离心速度不低于12 000r/min)、冰盒、实时荧光PCR仪及配套反应管(板)、组织研磨器、-20℃冰箱、可调移液器(2 μL,20 μL,200μL,1 000 μL)、1.5mL离心管(无核酸酶)。5、操作步骤5.1 样品采集及运输样品采集及运输按照NY/T541的规定执行,采集猪的脾脏、淋巴结、血液等组织材料或血粉用于检测,样品应在冷藏条件下尽快运输至实验室,避免反复冻融。采样时应穿戴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实施现场消毒和废弃物处理。5.2 样品处理检测前样品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处理。取0.1g~0.2g组织或血粉,经研磨破碎后加1mL的0.01mol/L PBS(pH7.2)制成匀浆,经12 000 r/min离心2Min取上清;全血、血清样品直接取1mL,置于1.5 mL离心管内盖紧管帽。将上述处理的样品置于60℃条件下灭活30min。5.3 样品保存采集或处理好的样品在2℃~8℃条件下保存应不超过24 h;如需长期保存,应放置-70℃冰箱,但应避免反复冻融(冻融不超过3次)。5.4 病毒DNA提取5.4.1 DNA提取应在样本制备区内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若使用其他等效的病毒DNA提取试剂,则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5.4.2 待检样品、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份数总和用n表示,取n个灭菌1.5 mL离心管,逐管编号。5.4.3 每管加入200μL DNA提取液1,然后分别加入待测样品、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各200μL,1份样品换用1个吸头,混匀器上震荡混匀5s。于4℃~25℃条件下,13 000 r/min离心10 min。DNA提取液1见附录A。5.4.4 尽可能吸取上清、弃去,吸头不要碰到沉淀,再加入10 μL DNA提取液2,混匀器上震荡混匀5 s。于4℃~25℃条件下,2 000 r/min离心10s。DNA提取液2见附录A。5.4.5 100℃干浴或沸水浴10 min。5.4.6 加入90μL无DNA酶的灭菌去离子水,13 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即为提取的DNA,-20℃保存备用。无DNA酶的灭菌去离子水见附录A。5.5 实时荧光PCR操作5.5.1 在反应混合物配制区、样品制备区和检测区分别进行5.5.2~5.5.4。5.5.2 每个检测反应体系需使用20μL实时荧光PCR反应液。根据5.4.2中设定的n值,按附录D配制反应液,充分混匀后分装,每个PCR反应管20μL。转移PCR反应管至 样品制备区 。5.5.3 在上述5.5.2的反应管中分别加入5.4中提取的DNA溶液5μL,使每管总体积达到25 μL,记录反应管对应的样品编号。盖紧管盖后,瞬时离心。5.5.4 将5.5.3加样后的反应管放入实时荧光PCR检测仪内,记录反应管摆放顺序。选定5-羧基荧光素(FAM)作为报告基团,小沟结合物(MGB)为淬灭基团,反应参数设置如下: 预变性95℃/3 min;95℃/15 s,52℃/10 s,60℃/35 s,45个循环; 在每次循环的60℃退火延伸时收集荧光。试验结束后,根据收集的Ct值和荧光曲线判定结果。6、结果判定6.1 结果分析条件设定实时荧光PCR检测阈值设定原则:阈值线超过阴性对照扩增曲线的最高点,且相交于阳性对照扩增曲线进入指数增长期的拐点,或根据仪器噪声情况进行调整。每个样品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即为Ct值。6.2 结果描述及判定当阳性对照Ct值≤28.0且出现典型扩增曲线,阴性对照无Ct值无扩增曲线时,实验成立,实例参考附录E。 当被检样品出现典型的扩增曲线且Ct值≤38.0时,判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 ; 被检样品无Ct值,判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阴性;对于Ct值>38.0的样品且出现典型的扩增曲线,应重检,重检仍出现上述结果的判为阳性,否则判为阴性。7、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7.1 本方法涉及非洲猪瘟感染性样品的实验操作应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试验室中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见GB 19489。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7.2 使用过的实验器材和液体废弃物应先经过消毒液浸泡处理,再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废弃。剩余样品等固体废弃物应在生物安全柜中密封包装,经表面消毒后移出,再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废弃。一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试剂的配制A.1 DNA提取液1PEG8000晶体20.74g,NaCL17.53g,加去离子水定容到100 mL。A.2 DNA提取液21mol/LTris.Hcl 2 mL,2 mol/L KCL5 mL,0.5 mol/L EDTA 0.5 mL,NP-40 1 mL,加去离子水定容到100 mL。即KCL14.912g,Tris碱12.114g,1.2068 mL浓HCl,EDTA14.612g,NaOH 6g, 加去离子水定容到100 mL。A.3 2×PCR缓冲液灭菌去离子水 70 m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 s) 0.79 g氯化钾 1.865 g曲拉通X-100 0.5 mLdATP (100mmol/L) 2.5 mLdTTP (100mmol/L) 2.5 mLdGTP (100mmol/L) 2.5 mLdCTP (100mmol/L) 2.5 mL六水氯化镁 0.61 g盐酸 调pH至9.0灭菌去离子水 加至100 mLA.4 消毒液8‰氢氧化钠或3‰福尔马林或3%邻苯基苯酚或碘化合物等其他消毒试剂均可。A.5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方A.5.1 A液0.2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NaH2PO4·H2O 27.6 g,溶于蒸馏水中,最后定容至1 000 mL。A.5.2 B液0.2mol/L磷酸氢二钠水溶液:Na2HPO4·7H2O 53.6 g(或Na2HPO4·12H2O 71.6 g或Na2HPO4·2H2O 35.6 g),加蒸馏水溶解,最后定容至1 000 mL。A.5.3 0.01 mol/L、pH 7.2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制取A液14 mL、B液36 mL,加NaCl 8.5 g,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经过滤除菌后,无菌条件下分装。A.6 无DNA酶的灭菌去离子水无DNA酶的灭菌去离子水是用1 %DEPC处理后的去离子水,电阻应该大于18.2mΩ。二附录B (资料性附录)非洲猪瘟病毒VP72基因参考序列1ATGGCATCAG GAGGAGCTTT TTGTCTTATT GCTAACGATG GGAAGGCCGA CAAGATTATA61TTGGCCCAAG ACTTGCTGAA TAGCAGGATC TCTAACATTA AAAATGTGAA CAAAAGTTAT121GGGAAACCCG ATCCCGAACC CACTTTGAGT CAAATCGAAG AAACACATTT GGTGCATTTT181AATGCGCATT TTAAGCCTTA TGTTCCAGTA GGGTTTGAAT ACAATAAAGT ACGCCCGCAT241ACGGGTACCC CCACCTTGGG AAACAAGCTT ACCTTTGGTA TTCCCCAGTA CGGAGACTTT301TTCCATGATA TGGTGGGCCA TCATATATTG GGTGCATGTC ATTCATCCTG GCAGGATGCT361CCGATTCAGG GCACGTCCCA GATGGGGGCC CATGGGCAGC TTCAAACGTT TCCTCGCAAC421GGATATGACT GGGACAACCA AACACCCTTA GAGGGCGCCG TTTACACGCT TGTAGATCCT481TTTGGAAGAC CCATTGTACC CGGCACAAAG AATGCGTACC GAAACTTGGT TTACTACTGC541GAATACCCCG GAGAACGACT TTATGAAAAC GTAAGATTCG ATGTAAATGG AAATTCCCTA601GACGAATATA GTTCGGATGT CACAACGCTT GTGCGCAAAT TTTGCATCCC AGGGGATAAA661ATGACTGGAT ATAAGCACTT GGTTGGCCAG GAGGTATCGG TGGAGGGAAC CAGTGGCCCT721CTCCTATGCA ACATTCATGA TTTGCACAAG CCGCACCAAA GCAAACCTAT TCTTACCGAT781GAAAATGATA CGCAGCGAAC GTGTAGCCAT ACCAACCCGA AATTTCTTTC ACAGCATTTT841CCCGAGAACT CTCACAATAT CCAAACAGCA GGTAAACAAG ATATTACTCC TATCACGGAC901GCAACGTATC TGGACATAAG ACGTAATGTT CATTACAGCT GTAATGGACC TCAAACCCCT961AAATACTATC AGCCCCCTCT TGCGCTCTGG ATTAAGTTGC GCTTTTGGTT TAATGAGAAC1021GTGAACCTTG CTATTCCCTC AGTATCCATT CCCTTCGGCG AGCGCTTTAT CACCATAAAG1081CTTGCATCGC AAAAGGATTT GGTGAATGAA TTTCCTGGAC TTTTTGTACG CCAGTCACGT1141TTTATAGCTG GACGCCCCAG TAGACGCAAT ATACGCTTTA AACCATGGTT TATCCCAGGA1201GTCATTAATG AAATCTCGCT CACGAATAAT GAACTTTACA TCAATAACCT GTTTGTAACC1261CCTGAAATAC ACAACCTTTT TGTAAAACGC GTTCGCTTTT CGCTGATACG TGTCCATAAA1321ACGCAGGTGA CCCACACCAA CAATAACCAC CACGATGAAA AACTAATGTC TGCTCTTAAA1381TGGCCCATTG AATATATGTT TATAGGATTA AAACCTACCT GGAACATCTC CGATCAAAAT1441CCTCATCAAC ACCGAGATTG GCACAAGTTC GGACATGTTG TTAACGCCAT TATGCAGCCC1501ACTCACCACG CAGAGATAAG CTTTCAGGAT AGAGATACAG CTCTTCCAGA CGCATGTTCA1561TCTATATCTG ATATTAGCCC CGTTACGTAT CCGATCACAT TACCTATTAT TAAAAACATT1621TCCGTAACTG CTCATGGTAT CAATCTTATC GATAAATTTC CATCAAAGTT CTGCAGCTCT1681TACATACCCT TCCACTACGG AGGCAATGCG ATTAAAACCC CCGATGATCC GGGTGCGATG1741ATGATTACCT TTGCTTTGAA GCCACGGGAG GAATACCAAC CCAGTGGTCA TATTAACGTA1801TCCAGAGCAA GAGAATTTTA TATTAGTTGG GACACGGATT ACGTGGGGTC TATCACTACG1861GCTGATCTTG TGGTATCGGC ATCTGCT三附录C (规范性附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及阴性对照C.1阳性对照阳性对照制备方法:人工合成非洲猪瘟病毒VP72基因片段,序列参见附录B,将VP72基因连接于pMD20-T载体制成阳性质粒pMD20-T-VP72,使用非洲猪瘟病毒阴性猪的组织研磨液将质粒稀释至浓度为10 000copies/L,保存于-20℃备用。C.2 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为非洲猪瘟病毒阴性猪的组织研磨液。四附录D (规范性附录)实时荧光PCR反应液配方实时荧光PCR反应液配方见表D.1。表D.1 实时荧光PCR反应液配方组 分1个检测体系的加入量2×PCR 缓冲液a12.5μLdNTP(2.5 mmol/L)1.0 μL上游引物(10 μmol/L)1.0 μL下游引物(10 μmol/L)1.0μL探针(10 μmol/L)1.0 μLTaq 酶b(5U/μL)0.5μL去离子水3μL总体积20μL2×PCR 缓冲液a: 参见附录A.1配方。Taq 酶b:具有5’→3’外切活性。五附录 E (资料性附录)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扩增实例参考图D.1给出了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扩增实例。图E.1 非洲猪瘟病毒核酸实时荧光PCR典型扩增曲线示意图(资料来源:中国兽医协会

  • 索引序列
  •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论文范文
  • 猪瘟检测论文
  • 非洲猪瘟检测论文
  • 抗体检测论文范文
  • 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