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关于会计法律问题的研究论文

关于会计法律问题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会计法律问题的研究论文

财经 法规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法规,它能否适应目前时代的发展需求,这些年来备受大家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经法规的论文,供大家参考。财经法规的论文篇一:《让我们荡起快乐学习财经法规的双桨》 摘要:财经法规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至关重要,不可忽视。学生们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成为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要理解和遵守财经法规。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因为这门课程成绩不好而考不到会计从业资格证。本文 总结 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财经法规课程成绩的一些 心得体会 。 关键词:财经法规;教学;分组竞争;课前新闻;手机背诵 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 教育 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也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目前中职学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厌学情绪严重,不仅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去学,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对学习缺乏动力。如何引导学生在学校里扬长避短,由厌学转化为爱学呢?这一直是中职教师要思考的难题。 一、分组竞争,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传统的财经法规教学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师本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考证通过率也不高;在安排到担任该门课程时,笔者苦苦冥思: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力量呢?本着生本教育原则,开学的第一节课,笔者根据该班级总人数(共60人),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组员进行分组,6人一组,共10组,分组后选出每组组长,每组组长把组员名单写在纸上上交,内容包括: 1、组名:要求有创意,积极上进 2、组长(有较强的组织能力)3、组员4、 口号 5、目标。 学生尝到自己当家作主选择伙伴的滋味,大家都热烈地参与讨论,热情高涨。学生们都知道了,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唯一且必经途径是学好财经法规。两节课下来,学生们都踊跃地上交了“表决书”——都写得豪情万丈,志在必得。笔者还要求他们各自演绎下小组风采,他们格外来劲,连平时比较文静的学生也被带动起来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觉得财经法规课原来也不是想像中那么无聊,对上课有所期待。 接下来,根据财经法规教材特点及背诵知识点的需要,笔者采用以组为单位的考查方式,按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分工:在回忆旧知识时让小组的学困生来唱主角,然后由各小组的优、中等生进行归纳、补充,强调旧知识的要点;在探索新知识过程中,让优生在组内引导带动,设置“我们一起想一想”的课前问题思考;在作业订正中,让中等生辅导学困生。笔者本着案例结合知识点并体现生活的原则对他们的平时成绩进行加减分。一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笔者先让每小组自主有针对性地复习,然后进行全班的测验,测验成绩进行小组之间平均分排名和小组内成员成绩排名。 在这种分组教学竞争下,大大刺激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利用90后的心理特点:“输了什么都行,输了面子就不行”。 于是大家充分发扬小组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事实证明,这个分组竞争的模式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促进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课前“五分钟一句话财经新闻”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社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目前学生在学校只能学习到书本的财经知识,而对现实中财经时事 热点 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们对财经更感兴趣,对社会发生的财经大事有更深的了解,提早了解社会,并借此提高学生的成绩。笔者提出了以下要求:每次讲授新课前的5分钟里,必须有一小组派一“新闻记者”以一句话形式报道当前社会最新财经新闻,然后其他组同学对该报道进行评议,并讨论该报道与本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性。最后由笔者有针对性地释疑、点拨和归纳。 一开始实施“课前新闻”,学生尚未适应,反应一般:上台的“新闻记者”表情僵硬紧张,台下的“观众”毫不捧场,原计划五分钟的活动三分钟不到就草草了事,完全达不到笔者希望的效果。事后笔者 反思 ,找了班中表达能力较好,号召力较强的两位同学过来“面授机宜”。第二次课时,由这两位“托儿”上演的精彩雄辩略斗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有了这次的模板,现在上课基本不用笔者招呼,这些准新闻报道员已整装待发。这种活动能寓教于演,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并能有效结合课本知识,使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成绩。 三、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尊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除了老师耐心地教外还要求学生安心地学。要想学生安心地学习,老师应该去了解学生想什么,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特别是对那些 学习态度 不好的学生,更加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各方面去帮助他们解除情感上的困难,安心学习。 2、奖惩有度,维护学生尊严 学生也要尊严!现在的中职学生更爱面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给学生尊严。给学生尊严并不是说不能批评和惩罚学生,而是批评和惩罚要有度,不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财经法规记忆的知识很多,通常笔者每节课都会提问背诵,对于背出来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笔者会及时表扬;而对于背不出来的学生,笔者会采用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四、利用现代科技辅助教学——手机背诵 对于财经法规该学科,要求背诵的地方不少,但有学生向笔者反映晚上睡觉前想回忆巩固一下内容,但苦于书本远在课室没有拿回宿舍;有些则说其他同学都没复习,自己一个人拿着书复习觉得特没面子;有些则反映拿起厚厚的书本就想睡觉,远远没有手机QQ来得吸引。说干就干,当天晚上,笔者请求科代表协助把班里所有同学的手机号码都添加到笔者的中国移动飞信中。每节课下来,笔者就将重点内容以短信的形式发到每位学生手中,该 方法 新鲜且满足了学生爱玩弄手机的特点。此后课堂提问效果显著提高。有时笔者没能及时将内容发到他们手机里,有同学还会发信息过来催,可见此方法既有效提高成绩又深得学生喜爱。 五、亲身体验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笔者在讲授内容时适当地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讲到第三章票据的结算时,笔者就指导学生扮演出票人、收款人、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被背书人、保证人不同的角色,让他们熟悉这些操作流程,对于考试时案例分析里出现的情况他们就了如指掌了。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财经法规科目因其特殊性更需要师生的加倍努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采用不同的 教学方法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荡起积极参与的双桨,泛舟知识的海洋,欣赏到更多知识领域的无限风光。 财经法规的论文篇二:《会计上岗证考试中的财经法规的应考策略》 摘 要: 财经法规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是参加会计上岗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但是,教材中涉及大量的法律条文,容易混淆、记忆难度大,是学生应考的重点与难点。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详细论述会计上岗证考试中的财经法规的应考策略。 关键词: 会计上岗考试 财经法规 应考策略 财经法规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的信息量非常大、法律规定非常多,死记硬背干巴巴的法律条文,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在考试前期的应考阶段,要在短时间内记住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必须有一定的 记忆方法 与应考策略。 一、财经法规复习策略 1.合理安排每轮复习时间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考试前的“磨枪”阶段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抓住重点,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磨的时间。对于财经法规考试,通常情况下,在考试前,需要进行三轮财经法规复习,一轮6天:会计法律制度复习2天,支付结算制度复习1天,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复习1天半,会计职业道德复习1天半。这六天的复习,需要在记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配套练习,边做边练习。如果复习时间太少,或复习安排不合理,则记忆效果只会一般。通过三轮的扎实复习,学生不仅会对财经法规的大体脉络形成充分认识,而且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会比较扎实。 2.理解记忆 面临如此大的信息量,如果死记硬背不仅容易混淆,而且容易遗忘。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会记得牢固。财经法规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联系生活、理解记忆的方式,通过与实际生活内容相联系,提高学习、复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强化记忆效果。如在进行预算管理体制这一知识点的记忆时,部分考生很难分清整个预算管理体系中,人大、政府、会、财政部门的具体权限与职责,就可以通过图示理解的方式进行记忆。 3.串联琐碎知识点 财经法规中的有很多琐碎的知识点,不仅不容易记忆,反而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琐碎知识点适当串联。比如说,在消费税税目背诵时,可以编制如下 故事 :小红的卧室铺着实木地板,周末一家人去远足,爸爸戴着手表、妈妈戴着珠宝,开着加满油的轿车,来到 高尔夫球 场附近的游乐场,一家人在游艇上玩得非常高兴,在酒店吃饭,人们相互敬酒、递烟,看着外面的烟火鞭炮,小红真高兴。通过这个小故事将14个税目全部概括进来,有效帮助考生记忆。 相似知识点的归纳也非常重要,通过对比记忆的方式,达到巩固强化的作用。比如,三个万分之五的比例:银行汇票承兑的手续费、贷记卡透支利率、税款滞纳金罚款。在会计法律中,关于银行票据的规定比较繁琐、罚款内容比较多,如果采用归纳整理的方式,则能够帮助考生记忆,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题目练习 在刚开始做题时,考生会因为做错题目影响复习信心。可以改变做题方法,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边复习、边记忆、边练习,从而熟悉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考察方法与考察角度。整理错题,并深入分析题目做错的原因,错题的考点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解决类似问题;关于这一考点还有哪些不同考察方式,相关知识点的拓展有哪些,自己当如何搜集整理相关知识点。不需要采取题海战术,通过练习往年试题、模拟试题摸清自己的掌握程度,及时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采取复习策略,从而更好地安排复习内容与复习时间。 二、应考技能 会计上网证考试因采取机考形式,不发传统的纸质试卷,无法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的试题,推测试卷的难度,而且电脑屏幕过眼即忘,会令考生感到恐慌,甚至大脑一片空白导致发挥失常。其实,在任何一项考试中,学生的心情都会比较紧张、兴奋。紧张是在考试过程中,几乎每个考生都会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但是,紧张会影响考试技能的发挥。考神的 经验 是:好成绩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考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二是临场发挥水平,在考试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技巧,提高考试成绩。如果心情平静地做题、审题,一般考试结果都比较理想;如果心烦意乱,则成绩大多不理想。在进行考试之前,可以给自己充分的心理暗示,不管题目有没有复习到,只要认真、冷静的思考,审清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理性答题,肯定会考出比较理想的成绩。心情平静之后,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理分配考试时间。鉴于考试时间有限,考生拿到试卷后应进行题量与题型的浏览,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分配时间。在单选题和判断题上,不要浪费太多时间,争取在短时间内作答,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其他相对较难的题型。要做到抓大放小、先易后难,切忌钻牛角尖。财经法规考试内容涉及面广,复习再充分,在考试中也会遇到一定问题,不应在小问题上浪费时间。 其次,审清题目再答题。每种题型都有分值说明与答题要求,审清题型,区分开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能指导考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运用答题技巧。 再次,不要漏答题。不要因为题目难就放弃答题,因为放弃就意味着零分,努力一下也许还有得分的希望,不要忽视这些小分数,因为往往就是这些小分数决定考试的成败。因此,前面跳过的题一定要补上。 最后,答完试卷后,不要急于交卷,应该认真、耐心地进行检查,切忌因看错题目或填错选项而做错。 三、结语 参加会计上岗证必考项目——财经法规考试的考生们,如果针对指定教材与大纲要求,采用联系与理解的方式进行记忆,在此基础上辅以考试应答技巧,坚定成功的信心,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北京邮电出版社,2012(12). [2]钟杏云.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2). [3]李丽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探讨[J].福建商业会计,2011(02). 财经法规的论文篇三:《我国财经法规的发展现状及其改革建议》 摘 要 在我国的各项法规中,财经法规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财经法规的发展状况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我国的财经法规发展现状入手,综合分析了国内财经法规的改革策略,首先应该明确行政处分的主体,不断完善国家财政法规中的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财经法规的监督队伍建设。通过研究和分析我国财经法规的发展现状及其改革策略,可以发挥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和支持作用,有利于推进我国的财经法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财经法规 发展现状 改革建议 一、我国的财经法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法治制度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会计、税收以及支付结算等制度都在长期的 社会实践 应用过程中获得了丰富和提高,在部分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较为突出的是在思想教育领域中的指导作用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发挥的监督力量。其中,财经法规的成绩最为显著。与以往相比,财经立法的框架更加全面,更符合时代的需求。但是在我国的市场经济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变化速度非常快,由于市场规律的作用,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市场秩序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都是违法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内容的法律规范,做到与时俱进,必然需要社会全面提升法制建设水平和法制建设质量,做到有法可依,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不断完善。[1]我国的财经法规首先明确的就是检察机关行使的监督权力,但大部分的财经法规中都没有对相应的处分权力主体进行明确,这不利于专职行政监督部门发挥良好的监督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法律法规的内容开始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但是对于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不良竞争这个方面,只有文字上的规定,实际的操作性比较差,而且缺少监督和管理的部门,导致部分行政法律主体无法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研究和分析我国的财经法规发展现状,才能了解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有针对性的改革策略,为我国的财经法规制度发展提供重要支持。[2] 二、国内经济法规改革策略 明确当前我国财经法规的实际情况,国家和相关部门需要重点研究,找到改进的方法,这样才可以促进其不断地完善,使之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明确行政处分主体 我国的国内经济法规的改革创新应该以财经法规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进行行政处分主体明确,创建更加和谐的法制环境。我国国内资本流转也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也开始不断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所以,如果想实现财经法规作用的充分发挥,就应该突出直属监督管理单位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从属监督单位。由此才能帮助专属监督单位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形成各个执法管理部门之间的合力进步。可以依法进行违法行为处罚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确保国家财经法规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通过明确行政处分的主体,一方面可以让执法人员工作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做到着重管理、依法监管。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市场的主体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律意识。这两个方面保证市场有稳定的秩序,营造出良好的民主执法环境对于经济法规的执行和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相关部门要明确权责,各个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审查违法行为,强化执法力度。 (二)完善国家财政法规中的会计制度 应该关注和重视我国财经法规中的会计制度完善,在现代社会执法的过程中,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频发。财经法规属于行政执法中的有力依据,所以在进行财经法规制定和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以《会计法》为重要法律指导,结合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会计科目的完善和内容核算准确性提高。在补充完善财经法规以后,各地方政府应该以此为依据严格执法,做好各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保证整体上的工作有法律依据。而会计相关业务和主管单位也应该明确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调查与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然后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监督管理。如果情节严重,可以考虑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审理,这样可以保证处罚的公平性,由此可以充分发挥财经法律法规的作用。 三、关于我国财经法规未来发展注重点的几点思考 研究出促进财经法规不断改革的策略后,国家和相关部门还要注意,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那么财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些新的问题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改进财经法规的内容,要重点研究未来发展的注重点。那么结合国外财经理论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从以下两点内容进行思考: (一)一定要定期补充财经法规的内容 第一,国家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但是法律是严肃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制定具体的期限。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理论,将时间设定为一年、三年、五年和十年,做到一年一检查、三年一立法、五年改进落后问题、十年一次重新整合。这样可以保证有时间充分考虑新的问题,使新添加的内容更合理。第二,规定了统一的时间。国家和相关部门要设立专业的部门,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定期到实际中去调查,整合数据,及时发现新的问题。第三,对于特殊的情况,要有灵活性的思维。例如,当发生重大财经问题的时候,虽然没有到规定的时间段,但是相关人员要调查发生问题的原因,将财经法规中有遗漏的部分补充上,使其效力更全面。不仅如此,财经法规的发展还要结合其他法律构成部分的经验与方法。 (二)推动财经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要推动财经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使体系更加完备。第一,不断丰富财经法规的内容,尤其是与预算有关的内容,以财经预算的公开性为目标,推动预算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各地方政府工作提供依据;第二,重点促进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完备的体系,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整合内容,综合调查实际的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补充,在实现内容的全面性之后,促进其形成科学的框架,提高框架内容之间联系的紧密性;第三,做好税收方面的工作,当前我国已经推动营业税改革增值税,虽然现在是试施行,但是按照当前取得的成绩来看,未来必定会真正施行,那么就需要形成完备的法律,在财经法规之中一定要加入这个方面的内容,促进其不断发展。不仅如此,国家和相关部门还要将财经法规的立法权适度下移。现阶段制定财经法规的部门是单一的,只能由高级的机构负责,这不利于及时发现市场中真实的情况,所以要将责任适当地下移,保证内容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结语 我国的财经法规虽然在执行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进步成效,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财经法规中的部分内容显然无法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应该首先明确行政处分的主体,进行财经法规会计制度与监督队伍的建设和完善,解决好财经法规中存在的各部分问题,从客观社会实际出发,不断完善财经法规制度建设。通过研究和分析我国财经法规的发展现状及其改革策略,可以发挥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和支持作用,有利于推进我国的财经法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涛.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03):36-38+42. [2]邱海萍.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08-109+131. 猜你喜欢: 1. 财经法规个人学习心得 2. 财经法规重点知识归纳 3. 会计财经法规知识重点 4. 财经法规知识点归纳 5. 财经法规的学习方法

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 3.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4.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5.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6.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会计类的俺们帮你把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 可供参考文献 1 。阎达五、阎金镕《改革中的会计审计论文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张建军《审计概念体系研究》,1997年。 3。毛岩亮《民间审计责任研究》,1999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李若山、周勤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理论与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 5.文光伟《注册会计师都法律责任》,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6.阎金镕《审计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年 7.阎至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读本》,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 8.李君《论审计的独立性》,度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9.谢荣、李树华、王建春《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10.陈汉文《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难则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 ‘ 1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案例与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王立彦、崔谨、徐惠玲《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责任——理论、规范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稠;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 14.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周志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国海峡两岸案例比较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17.阿尔文·A·阿伦斯等著,张龙平等译《审计与保证服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王德升《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几个问题》,注册会计师通讯,1997;年第(6)’期。 19.胡继荣《论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审计研究,2000年第(1)期。 20.黎仁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财经科学1:2001年第(2)期。 21.陈宋生《浅论受托经济责任及其产生》,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年第(9)期。 22.陈水利《重塑注会形象重建会计信用4—从银广夏事件谈起》,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 23.温天理《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透视银广夏》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年第(11)期。 、 24.刘振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研究队财会月刊,2001年第(6)‘期。 还有很多!!!

关于会计工作法律问题论文的研究

这个题目比较大,应该具体点再列个副标题,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儿。是不是可以去网上查查,上市公司所犯的案中,有哪些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主要就是做会计工作嘛)负了法律责任了,负了哪些法律责任,用了什么手段,怎么被发现的。总结归纳它几大类。你要是能发现某个个案应负未负法律责任的就更高了,指出现行法律责任上的漏洞。没写过,听我的走了弯路自己再遛达回来。

摘要小企业在完善我国市场机制、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会计核算的不规范,是制约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首先分析了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包括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会计机构设置不符合相关规定等等;然后本文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如何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税务部门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防止小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等。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核算 会计规范化目前,我国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企业的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因此在税收上不好管理。从近几年的税务机关的执法实践来看,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纳税自觉性和计税准确性始终比较高,经营管理较为规范,在主观上很少有偷逃税的行为。而一些小企业和有名无实的“空头”企业,它们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的会计,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企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税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从今年的1月1日起,《小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开始实施,这就为我国的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解决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问题,减少乃至杜绝小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披露。一、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业务单一、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管理水平不高。逃避纳税,逃避债务的愿望要比大型企业强烈。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是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家庭财产常相互占用,给会计核算带来困难。1.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1.2.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规范。有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会计无证上岗的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几乎没有。1.2.2.建账不规范,会计核算常违规操作。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账,或者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会计核算中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会计信息严重失真。1.2.3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企业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谈不上会计监督。1.3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原始凭证的获取要付出成本,是因为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要加价,价格较高;不要发票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但是又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小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多发生在上级主管部门摊派的费用支出。企业只好不作此账,或相互之间调剂票据。1.4制度缺失。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承包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因此,小企业的正常经济业务的有效运行难以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性也的不到保证。而设立这些制度的目标就是要保证企业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到相应的会计账户,使编制的跨期报表符合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要想达到以上要求,小企业必须得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二、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途径2.1 建立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及其他性质的大型企业和我国的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做出规范,保障了他们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今年,《小企业会计制度》终于实施了,它使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变得有章可循。《小企业会计制度》解决了小企业会计目标定位混乱问题。它是以税法为导向的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信息主要应满足计税的要求,其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主要是税务机关,其次才是债权人(如果有负债)。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以建立其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才有可能按要求、门类记账、按会计制度中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对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才能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还能够健全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2.2 整顿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会人员《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中实施后,税务部门应该利用好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200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这两个有力武器,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从整顿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会人员入手,规范小企业税收秩序,加强小企业税收征收管理,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首先,从帐薄、凭证管理入手,严格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新《征管法》第十九条规定所有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都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必须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进行账务处理。通过强制建帐的手段,减少税源的流失,促进税收征管。为便于税务机关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纳税人有义务将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如果纳税人不报,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在保持纳税人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上的灵活性的同时,强调必须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的规定或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缴税款,保证国家税收应收尽收。其次, 从整顿企业财会人员入手,促进其会计核算的规范。对于明细核算不健全,靠编制逻辑平衡的报表应付检查,财会人员只对业主负责不对法律负责等问题,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新《会计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进行整顿规范。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企业, 一律根据新《会计法》第四十二条“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的规定追究财会人员的连带责任。2.3 促进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其目标是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和荣誉感,最终使会计人员将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客观公正、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其具体操作主要有:一是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内容;二是从小企业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机制,敢于推陈出新、摒弃陋习,积极为年轻的、业务素质高的窥及人员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待遇应予倾斜,吸引会计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善其会计人员结构。2.4积极开展委托代理记账业务对于无条件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的小企业,按规定应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的其他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代理记账。对于代理记账问题,财政部早在1994年就发布了《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对从事代理记账的条件、代理记账的程序、以及委托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必须真实,受托人必须对委托人提供的凭证及资料进行审核,双方各负其责,共同促进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2.5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原则,正确定位高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符合界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只能在二者中仅选其一,既不可各取所需,也不能交叉混用。小企业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会计核算水平较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高,但有一点应清醒地认识到,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同样要遵循会计核算的13项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这13项基本原则,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准确进行确认计量、合理对确认计量进行修正的保障,是小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首先应遵循的原则。如前所述,小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因此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正确定位也很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者,会计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与其保持独立,同时要监督其行为,防止其利用职权做出职责不清的越权行为,高层管理者从财务部取钱,一定要按照会计原则进行记账,对高层管理者资金使用一定要按照企业财务预算执行。三、结束语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任重而道远,《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从目前我国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我们首先要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建立合理的会计核算模式,加强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其次,财政部应指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健全账簿体系,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要严肃处理,加强外部监管力度;最后,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改进税务人员对于小企业的态度,加强其对小企业的核查工作。我们相信,只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关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定能把这项艰巨的工作做得更好。(作者简介:欧阳能(1969- ),男,会计学讲师,中国注册会计师。199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学专业,一直从事会计实践、会计教学和注册会计师业务。现在中山大学会计学研究生课程班进修。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信息、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 可供参考文献 1 。阎达五、阎金镕《改革中的会计审计论文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张建军《审计概念体系研究》,1997年。 3。毛岩亮《民间审计责任研究》,1999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李若山、周勤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理论与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 5.文光伟《注册会计师都法律责任》,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6.阎金镕《审计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年 7.阎至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读本》,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 8.李君《论审计的独立性》,度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9.谢荣、李树华、王建春《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10.陈汉文《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难则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 ‘ 1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案例与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王立彦、崔谨、徐惠玲《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责任——理论、规范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稠;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 14.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周志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国海峡两岸案例比较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17.阿尔文·A·阿伦斯等著,张龙平等译《审计与保证服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王德升《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几个问题》,注册会计师通讯,1997;年第(6)’期。 19.胡继荣《论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审计研究,2000年第(1)期。 20.黎仁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财经科学1:2001年第(2)期。 21.陈宋生《浅论受托经济责任及其产生》,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年第(9)期。 22.陈水利《重塑注会形象重建会计信用4—从银广夏事件谈起》,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 23.温天理《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透视银广夏》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年第(11)期。 、 24.刘振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研究队财会月刊,2001年第(6)‘期。 还有很多!!!

关于会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的论文

对不起了!我无能为力,请另请高明吧! O(∩_∩)O~ (*^◎^*)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写这个,网上的素材多了去了。自己搜搜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综合价值信息,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产品。它既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也是有关的利益主体(投资者、债权人、go-vern-ment、职工)分享在企业内所主张的利益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关系到国家、企业、职工、其他相关法人和自然人的切身利益。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才能合理地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健康的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顺利开展。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困扰会计行业的严重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工作中函需解决的问题。影响会计失真除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外,会计职业道德滑坡是导致会计失真,影响会计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诚信问题作为会计人员最起码的职业操守,要引起高度重视。l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不仅决定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决定于其道德修养程度。分析其主客观原因有以下几点:1.1主观故意。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沦丧,使会计信息完全服务其所谓的“政治’,需求,将本单位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小团体利益为重,主动违法,将其高超的财务技术处理能力用于弄虚作假上,故意出具虚假会计信息,为企业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以致干扰社会正常经济秩序。1.2利益驱动。会计人员以损害国家、单位利益为代价满足个人私欲,故意伪造、编制、隐瞒、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行假公济私、捞取好处之实,不惜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1.3随波逐流。会计人员由于受同事、领导的引诱和影响,虽不情愿也不阻止,更怕得罪人,只好不顾原则听之任之,甚至贪图别人的小恩小惠,更有甚者挺而走险,与犯罪人共同作弊,收受贿赂。1.4被动地位。由于会计人员职业地位的从属性,其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不以其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单位负责人的道德素质、执政水平和用人标准。会计人员为维持自己现有的利益,只有违心地按领导意图办事。1.5意识淡薄。工作中缺乏竞业精神,得过且过,不负责任,记账不规范,账目混乱,账表不符,数据拼凑,编造报表,对工作随意拖拉,敷衍塞责。不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固步自封,专业水平差,业务素质低,不胜任工作。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它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会计人员要强化自我教育和道德修养,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己对会计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会计人员应做到:2.1爱岗敬业。会计人员首先要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要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从事会计工作为荣,敬重会计工作,具有献身会计工作的决心。2.2诚实守信。会计人员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2.3廉洁自律。会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私分明,不贪不占,不同流合污,遵纪守法,勇于承担职业责任,履行执业义务,保证廉洁自律。2.4客观公正。会计人员要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2.5坚持准则。会计人员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要敢于同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现象做斗争,对法律负责,对国家和社会公众负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6提高技能。会计人员要具有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意识、愿望和紧迫感,要具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2.7参与管理。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2.8强化服务。会计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3建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检查、奖惩机制3.1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规范、警示教育,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3.2为了充分发挥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情况进行检查,可通过将会计法执法检查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奖罚。在会计行业自律组织比较健全的情况下,也可由职业团体通过自律性监管,对发现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是一个抽象的道德问题,也有其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政治背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要靠会计执业界的努力,还要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要与各行各界的职业道德同步,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才能更好的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关于会计失真问题的研究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 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本文主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理论,首先对会计信息管理失真问题进行了简单概述;随后,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出现的内部控制原因;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措施,旨在内控准则指导下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社会化企业内控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资本市场的竞争,社会各界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关注。各企业的财务报告披露是公众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因此,失真的会计信息、虚假的财务报告无可避免地将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重大负面影响。2008年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相关指引,为分析会计信息失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意见,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

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

(一)核算失真

一切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基于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对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确认,以计量报告的形式,为后续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主观上适用核算办法选择错误,系统原因导致账目错误等不良现象,从而容易导致企业各项经营和管理费用计算失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

(二)信息披露失真

企业财务报告及其报表附注等是企业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总结和体现,上市公司需要将自己的财务报告对外披露,国有企业需要将自己的经营成果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披露,其他类型的企业也需要生成财务报告以便其管理者或股东了解企业营运情况,但在这个披露的环节,往往也会出现信息披露内容与实际经营成果不符、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现象,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判定。

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原因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企业决策出自“一言堂”,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这样的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无章可循,会计信息披露无法可依,谈何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

(二)控制活动执行度差

企业在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活动中,针对会计信息失真制度有制订但是执行性差,例如,企业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出纳不能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但某财务主管因人手不足仍由出纳编制,且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导致了出纳私制银行对账单和余额调节表,不能真实体现企业实际账户余额,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的内控制度未有效被执行,同样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出现错报。

(三)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畅通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畅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畅通导致了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基层财务人员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传递给管理者,导致企业投资失误造成损失,如德国国家银行向雷曼兄弟打款3亿欧元就是因为在要命的10分钟内信息沟通不畅导致。

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根据前文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可以了解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许多,对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市场环境的整体稳定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提高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视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彻底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效率。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对财务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训极其重视,如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对新进财务类大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脱岗岗前培训,重点对企业的'财务电算化系统和企业内控制度等进行系统培训;工作过程中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培训,通过道德讲堂和廉政教育,提高公司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企业内部控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管理质量。比如,我国某地区的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人员明确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会计信息核算管理工作的影响。因此,企业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模式,对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分散性优化。通过将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建立在多元化、分散性以及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股权结构之上,有利于将企业原本单一化的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从管理层面上加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构建新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从企业内部职工的角度出发,积极地组织各项培训和管理活动,提升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其他部门的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此举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具有极强的创新发展作用。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吸收各个地区实体以及战略投资者,作为企业的新型股东。利用债权转换股权的方式,丰富企业股东的组织结构和参与类型。配合更完善且独立的董事会制度,充分发挥出公司董事对于会计信息核算工作的指导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会对企业本身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国家宏观调控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明确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通过采取积极有效地管理措施,不断地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对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优化,降低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蜀虹.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6(7).

[2]高小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唐雪松.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治理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8).

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是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处理的系统,其中财务报告,尤其是会计报表是会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将加工好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决策者.所以,会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决策有着直接影响.一、会计报表失真现状现阶段,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出于一些不正当的经济或者政治目的,利用营私舞弊等非法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一些不正当的修改或粉饰,使其严重失真,对国家利益及公众利益均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并且这种情况还有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按着很多现实情况来看,企业会计人员修改财务信息、弄虚作假以及做账外账和私设小金库等作法,或多或少都和企业经营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目的基本都是为偷税逃税、为政绩考核、为筹资融资、为一己私欲.财务会计报表的粉饰行为指的是会计在进行核算以及报表编制过程之中,违反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使用一定方法人为地影响企业会计报表,导致企业会计报表难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采取状况和 流量,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其实很多情况下修改会计报表信息的行为主体并不是相关的操作人员,而是企业的经营者,或者其它的单位、个人等,例如企业的总经理、厂家,或者企业的上级部门、一些大股东等等.对会计报表信息进行修改、粉饰的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的决策者是一种误导,使其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从而使该行为主体从中获取一定利益.二、会计报表失真原因(一)为获取信贷资金以及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考虑到信贷的风险,为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通常都不愿意向亏损企业或者资信较差的企业贷款,因此一些经营状况较差、业绩不良的企业为了取得其它商家的商业信用或者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就会对会计报表进行一番修饰打扮.(二)为业绩考核造假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除了企业整体的经营情况外,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也要作出评定,这涉及他们的奖金福利及升迁.因此,为了使经营业绩的评价结果更“漂亮”,就出现了粉饰、包装会计信息报表的可能.(三)为减少纳税数额出于偷税漏税或者推迟纳税时间的考虑,一些造假企业就会对会计报表做修改.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操控股价和基金筹划的目的,有可能会对利润进行虚构,把企业所得税的税额提高,以显示其经营过程中的盈利能力.(四)为推卸责任也有一部分企业,为了推卸自身责任就修改会计报表信息,其造假行为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如果比较高层的管理人员需要更换,在做离任审计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或者公司新任经营者任期一年内,为了明确责任或者推卸责任,会对之前旧账做比较大的清理;再者,如果大环境中的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那么一些造价公司也会在这个时候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和包装,对潜亏进行提前消化,并把责任归于新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或者高管层卷进经济案件时,会计报表也有可能被粉饰.三、改变会计报表失真的对策1、对公司行为和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人才市场对在约束经营者行为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并形成了一个竞争机制.但是为了个人以及小团体利益,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不善时会擅自修改会计信息,导致会计报表失真.单位的会计报表失真大多与单位的经营者有关,主要目的一般都是为了偷税漏税、政绩考核等等.因此,明确了单位经营者是会计报表失真的责任主体,也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会计报表的质量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其内容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稽内控制度,例如财务与会计相容职务的分离与制约;其次,制定诸如对外投资或者处理重大资产等重要经济事项的监督程序;最后,要建立起内部审计制度或者财产清查制度等等.因此建立起内容真实客观、标准规范科学、反应及时迅速、能满足市场运行和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对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有重要意义.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要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其对于职业道德观念的认识;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最关键的做法就是做好会计人员的入职再教育,帮助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新要求.会计报表的质量是否得到保证,是以严格的会计核处为前提,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严格审核会计人员的上岗资格,对其职业道德进行严格把关,是会计报表质量的重要保证.

《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开 题 报 告一、文献综述现就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及相关文献做一综述,并对这些文献做出简要的评价。1.李爽先生等主持关于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在李爽先生等主持编写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中,运用规范性方法,使用演绎的方法构建会计报表粉饰的基本理论,分析会计报表粉饰的防范和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⑴李爽先生等分析了我国会计报表粉饰的动因,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包括7个方面:①奖金动机。②确保职位动机。③借款动机。④纳税动机。⑤推卸责任动机。⑥隐瞒违法动机。⑦政治动机。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包括4个方面:①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②配股动机。③避免处罚动机。④炒作股票动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包括2个方面:①纳税动机。②利润分配动机。李爽先生等在分析了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的基础上,从十二个方面分析了历史会计报表粉饰方法及未来会计报表粉饰方法的三个方面,运用搏弈理论对会计报表粉饰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防范会计报表粉饰的方法,具体阐述了会计报表粉饰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⑵会计报表粉饰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主体:①会计报表粉饰的经济后果与法律责任问题的出现。②会计报表粉饰中的法律责任主体。法律责任的认定及其认定机构①企业管理当局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②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③其他法律主体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法律责任的种类:①现行的规定。②关于行政责任。③关于刑事责任。④关于民事责任。⑤法律责任的分担。⑥法律责任的确定性与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李爽先生等在大量研究之后针对杜绝粉饰会计报表,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提出了相关政策的极具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的意义。綦好东先生关于会计舞弊的研究綦好东先生在《会计舞弊的经济学解释》中从合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会计舞弊的产生机制,利益分享和成本分摊机制进行研究,认为会计舞弊实际上是相关自然人趋利行为的一种结果。应追究行为当事人的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从依法治理、有效监管、预防、发现、追究(惩处)机制入手,规范公司管理当局、中介机构、大股东、政府行为;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与咨询业务连体,实行审计轮聘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舞弊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3.薛祖云博士关于会计信息管制的研究薛祖云博士在《会计信息市场与市场管制——关于会计信息管制的经济学思考》中,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从市场的观点阐述会计信息的管制问题,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薛祖云博士提出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就是会计信息市场的管制,应以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的结合为目标。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我国向国际惯例靠拢的会计改革具有推动和借鉴意义。4.蒋燕辉先生关于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的研究蒋燕辉先生在《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中,从内部监督系统和内部控制两方面,对会计舞弊和腐败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认为强化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是一项战略性的规划。建立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机制,是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及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5.徐融、寸晓宏关于会计信息故意性违法失真防范的研究徐融、寸晓宏在《会计信息故意性违法失真的防范》的文章中,从加强道德规范、加强法律约束、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检查、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和会计违法成本、营造会计人员“独立”的格局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对故意性违法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杜绝弄虚作假和粉饰舞弊的有效方法。6.葛志兴先生关于会计信息供求质量特征及矛盾的研究葛志兴先生在《会计信息供求质量特征及其矛盾的协调思路》文章中,对会计信息需求质量和会计信息供给质量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会计信息的供给与会计信息的需求在质量上是存在矛盾的。认为解决矛盾的基本协调思路是:改革会计系统内部结构、优化会计系统外部环境、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7.小结以上是有关学者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总结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分析揭示企业及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阐述根治的措施和方法。具有极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二、选题的目的意义我选的论文题目是《试论会计信息失真》。我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连续不断发生的由于会计舞弊而导致的财务丑闻,其直接结果是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使会计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进而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由会计诚信缺失,普遍的会计舞弊带来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面对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朱镕基总理于2001年4月16日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题写了“不做假帐”的四字校训。同年10月29日又在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工作时,强调指出:“‘不做假帐’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表明了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坚决杜绝治理的决心。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有关呼唤诚信,规范会计行为,不做假帐,加快提高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探询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等的呼声越来越高,而GDP每年以8%的增长率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尤其需要规范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来反映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为什么一方面会计规范建设日臻规范,另一方面违规事件又屡禁不止呢?它的根本原因、表现手段有那些?有何危害?现行制度有何缺陷?解决的办法和治理措施有那些?有关人员各自应承担责任的明晰而具体的制度解释和设定等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彻底治理和解决,对诚信的回归,对经济的持续增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加入WTO 之后,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种外在推动力,中国经济由此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大门。经济的全球化带给财会人员一个崭新的课题就是财务会计的国际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全方位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尽快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务会计信息诚信披露制度;找寻缺失已久的诚信,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很好的发挥会计职能,有助于市场的有序运行,使会计工作上一个新水平,使会计真正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作用。三、论文提纲论文提纲共分为四部分,现就各部分所包涵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1.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从国有企业的产权机制、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准则的执行、外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3.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分析就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市场经济的会计诚信和影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来分析其造成的危害。4.会计信息失真的结论和治理建议⑴结论:经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决不仅仅是会计人员本身的问题造成的,也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不单纯是一个学术理论问题,抑惑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更是一个需要从源头上去治理腐败的政治问题。⑵治理建议①加强诚信道德教育②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加大违法处罚的力度③改革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④加强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⑤加强营造会计人员“独立”的格局,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⑥加强中介组织管理和外部监督,推进有限合伙制事务所“二次改制”⑦进一步改革、完善会计制度。⑧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对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⑨实施会计账薄的监管,加快财务电算化建设四、论文的实现计划1月31日至2月28日查阅文献,3月1日至15日开题,3月18日至5月10日论文写作,争取4月2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论文的关键在于拿出治理的可行措施。五、参考文献目录1. 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 吴安平、茹建英、张尚民:《权益信息失真查证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3. 李锋:《浅谈会计假帐的危害及对策》,《交通财会》,2003年第三期。4. 徐融等:《会计信息故意性违法失真的防范》,《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七期。5. 葛志兴:《会计信息供求质量特征极其矛盾的协调思路》,《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四期。6.吴景锋等:《帐簿管理:会计监管的新思路—沈阳市实施会计帐簿监管的实践》,《财务与 会计》,2000年第四期。7.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8.吴玲玲、王丽娟:《财务报告失真问题初探》,《交通财会》,2002年第七期。9.王明珠、郭宝华、蒋文春:《损益信息失真查证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10.陈国军:《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诚信》,《交通财会》,2002年第八期。11.王棣华:《从代理人理论看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关系》,《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四期。

董事会法律问题研究论文题目

我国外资法律体系之完善研究航空旅客运输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国有企业破产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劳动债权之法律研究电信立法若干问题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公司发起人问题研究一人公司法律问题研究债转股实施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公司资本管制改革趋势研究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论要约收购中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公司章程法律制度研究中美比较广告之比较研究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论我国竞争法法律责任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探讨经济转型时期寻租行为的法律规制循环经济法的价值研究论行政垄断的行政法及反垄断法规制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反垄断诉讼制度研究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研究反垄断法中的中小企业保护与规制研究公用事业垄断的政府干预研究——兼论政府管制与反垄断法规制的协调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以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为视角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破产中的债权处置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和法律适用公司资本真实与债权人保护研究破产管理人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破产法划案相关法律条文研究构建我国的股东诉讼制度——从《公司法》、《证券法》修改的视角论公司法上的董事义务特别清算制度研究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问题研究我国公司债权人权益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企业并购中的债权保护论公司环境责任及其实现机制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法律政策研究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公司董事的民事义务与责任浅析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的法律研究公司技术出资法律问题研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相关问题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研究股份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研究独立董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论我国公司法上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建立上市公司股东表决权制度研究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理论研究论我国反垄断法主管机关的设置公司董事会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知识产权的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权力机关改造论公司章程与公司法研究论设立中公司股东派生诉讼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研究一人公司法律监管制度研究上市公司合格证券发行人制度研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法律问题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中国反垄断立法若干问题研究船员法律保护若干问题研究破产法实务问题研究论董事竞业禁止义务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法律问题研究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研究论公司清算的法律规制行政垄断问题研究记名提单项下的无单放货问题研究执行拍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论小股东权利的保护论股东权利行使的基础从WTO合格评定制度 相关立法的完善记名提单及其项下的货物交付问题研究完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的思考股份收买请求权的研究知识产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一人公司存在与规制的法理研究论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我国企业破产清算监督机制的完善商业秘密权民事法律保护研究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偿付令研究论设立中公司及其法律责任国有上市企业股票期权实施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公司经理制度研究我国邮政行政立法初探论国有企业的企业法主体概念之选择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论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的完善——以一国有大中型企业法人治理现状为参照中国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研究有限责任合伙制在完善专业服务机构中的法律价值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法律思考提单并入条款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缔约托运人权利、义务及责任问题研究中国外资并购法律问题研究关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思考论修改海商法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间的相互影响论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安徽大学)试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电子提单对传统提单功能实现的研究论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海商法中的船舶留置权公司发起人法律问题研究欧美航运竞争法的比较与借鉴试论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船舶抵押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无单放货若干问题研究清算中公司诉讼问题研究独立董事法律地位研究派生诉讼制度简论论董事会权力制约机制的完善渔船船员劳动权益纠纷的新发展公司登记法律制度研究董事对第三人的独立责任对我国企业法人登记一体制改革的思考论上市公司非正当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规制公司法出资形式法律问题研究论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限责任制下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现代公司内部监督机关研究破产复权制度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法律规制论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观垄断控制制度研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司法规制若干问题研究公司清算义务人研究不正当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一人公司治理结构及人格否认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法律构建论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对我国外资法的影响及对策论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武汉大学)公司设立中的出资制度研究公司减资法律制度研究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研究网络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现行法规制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制度研究搭售行为研究目标公司反收购的法律规制入世后我国外资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民事能力探析公司章程法律问题研究公司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公司民事关系研究运输法草案中海上履约方及其责任问题研究国际化的MBO面临的风险与法律监管研究无船承运人制度法律问题研究论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责任基础研究船长刑事责任法律问题研究船舶经营人的识别及其法律地位中韩扣押船舶制度比较研究我国的公司设立制度研究海上强制保险的法律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特别经济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立法研究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外商投资企业适用《公司法》之研究论我国股东请求解散公司之诉的法律构建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法律制度研究跟单信用证与反的法律分析论商业特许经营领域的反垄断法规制论企业合并评估中效率问题的处理破产公司的环境侵权责任论股东权保护中优先股制度的引入论合并控制制度中的破产公司规则论我国上市公司小股东表决权的行使和保护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法制规制论反垄断法中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实施的环境公司僵局解决机制研究论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界定——从产品差别化行业所带来影响的分析论非市场经济地位及其对我国反倾销应诉之影响论上市公司合并中控制股东对少数股东的信义义务土地使用权出资的法律问题研究论国际投资自由化背景下我国外资立法的完善英美法上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论破产法中的待履行合同论中小企业的法律界定论GATS第6条与我国服务贸易法规的发展论反垄断法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跨境规制上市公司收购之信息披露义务研究论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保护外商投资股份公司资本问题研究论电子提单的法律地位公司中小股东诉权与司法干预尺度的平衡——从中英美相关公司法比较视角议之论反对派股东委托书征集资格的限定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在我国完善的建议论一人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论拒绝交易的反垄断法规制论破产法目标对破产保全制度的影响论董事责任保险制度论新《公司法》对公司转投资限制的修改和完善论我国公司监事会职权的构建与完善论我国比较广告违法性的判断论企业合并规制实体审查中的效率因素论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论我国的一人公司及其法律规制论对合营企业的反垄断规制论打破公司僵局的法律途径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法理分析与制度设计专利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关联交易的比较研究——以公司法为视角论股份回购中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从信义义务角度分析论创业投资中投资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公司资本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论我国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认定论新《公司法》下一人公司治理企业征信的法律规制公司分立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中韩两国的外资法及其相关制度比较研究论破产免责论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论破产法重整制度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控制股东义务法律制度研究商誉出资问题探讨论公司职工权益的法律保护论离岸公司在我国涉外投资中的法律规制基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我国外商风险投资法律问题研究论反垄断法中企业合并控制的实质性标准经济法视野下的反贫困规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相关社会主义法制问题研究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规制有限公司小股东权利保护我国海外投资保险立法研究合资企业反垄断规制研究论我国一人公司的债权人利益保护WTO与中国外资法问题研究论篡夺公司机会公司法上的现物出资制度我国强制要约收购法律制度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的利益平衡和法律规制论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法律规制途径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合法性研究反垄断法执行机关的研究论上市公司协议收购控股公司及其反垄断法规制中韩监事会制度比较论最大诚信原则下海上保险人对除外条款的解释义务论公司收购中对小股东的保护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设计的思考公司与其管理者利益冲突及法律规制研究LLP与合伙法律制度的重构我国采用BOT方式法律问题研究论《必备条款》对境外上市外资股股东权之保护上市公司资金不当利用与公司治理董事离任义务研究论具有中国特色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完善公司人格否认的法理适用及制度完善论债权保护在公司法制中的优先性论我国电信业互联互通问题的法律规制论行政垄断及其法律规制论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构建无单放货法律责任的归责与程序分析国有资产公益诉讼法律问题研究股权分置改革股东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的重构目标公司董事会之义务研究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国有资产法律保护的研究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法律分析中美日破产重整制度之比较研究行政性垄断及其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述评西部生态工程建设投融资法律问题研究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法律对策探析关于行政垄断及其规制的对策研究论完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网络环境下反不正当竞争问题研究浅论反垄断法规制对象--垄断的判断标准和范围公司治理机制研究--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论中国外资待遇制度的重构从探索到规范--国有企业改制法律研究WTO之中的投资协定与我国外资立法研究网络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规范企业集团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法比较研究澳门入境游客合法权益保护研究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立法相关问题研究论加入WTO后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强化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立法思考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制度研究论比较广告之法律规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法律问题研究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论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之构建

1、网约车违约的法律问题研究2、论家庭暴力的法律对策研究3、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4、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以XX县为例5、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预防6、论我国持有型犯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7、论大学生兼职的劳动权益保护8、论法律行为和情谊行为的区分9、小额贷款公司法律问题研究10、论劳动合同法中的竞业限制制度11、论共同犯罪中刑事责任的扩散12、论合同罪13、论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14、企业高管人员适用劳动法问题研究15、网络交易平台消费者保护法律责任以上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新颖的法律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完善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思考2、地方人大保证宪法实施职能研究3、合宪性审查制度研究4、人大监督权与宪法实施研究5、我国宪法实施路径与方法研究6、论宪法解释的功能7、论大数据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8、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问题研究9、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定位与职能调整研究10、设区市地方立法权问题研究11、论我国行政诉讼确认判决的定位12、论公务员的廉洁义务13、论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14、行政诉讼跨区管辖改革研究15、社区矫正的现、问题与对策--以六安市某县(区)为例16、公共服务外包法律规制

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摘 要: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改制后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进程和成效。本文即是在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分析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关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对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一词起源于西方经济学,是指由一套组织结构严密的自然人来治理公司而形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在现代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执行机构(经理层)四部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共同组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国自1993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国企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有一批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科学的决策机构,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但也有不少企业虽然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机关职能不健全,权力不能有效制衡,并未真正建立起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一、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一)所有者缺位状况仍未解决,由此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从理论上讲,改制后的公司中只要存在国家股,那么国家就是公司的股东。国家所有,其实质就是全民所有。但是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全民对公司的产权并没有极强的约束力。因此,由什么机构或人员来代表国家(全民)来履行作为出资人的股东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实现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以及这种代表产生的法律依据、授权基础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国家股的代表人至今仍然不十分明确,因而造成了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这就给企业的经营者为牟取个人私利或本企业职工的小集团利益以可乘之机,从而产生了“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破坏了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和已经组建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得股东和董事之间的信任委托制衡关系形同虚设。(二)公司股权结构过于单一,政企不分,公司法人的自主经营权并未真正落实虽然我国《公司法》第4条第2款以及第5条确认了公司法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但由于我国公司化改制是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公司产权过分集中,国家股处于绝对控制地位,股权结构过于单一的现象,难以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使得《公司法》赋予公司法人的自主经营权不能真正落实,公司法人实体地位难以实现。(三)关于股东大会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制后,“由于公司产权过分集中,国家股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加之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产权交易市场也未建立,而社会个人股数量和持股比例有限,个人股(股民)倾向于进行短期的投机操作,所关心的不是公司的长远发展,而是短期的股价涨跌。因此,他们对出席股东大会不感兴趣。即使有若干分散的小股东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一些公司对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资格在持股比例和数量上也作了限制” ①,这种限制使分散的小股东“心有余而力不足”。股东大会实际变成了国家股东会议或董事会扩大会议,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对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及公司行为的制衡约束机制。(四)关于董事会的问题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董事会对股东负责,受全体股东的委托,享有充分的权力,代表股东进行决策,在公司领导中起着核心作用。但在现实中,许多公司的董事会并没有发挥其核心作用。其不规范之处主要表现在:1、董事会的产生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 ,股东大会没有召开,董事会就已产生。也有许多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老国企时代的“总经理负责制中个人权力高度集中的基因又在新组建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得到了‘继承’和‘萌生’,致使一些企业经营者产生不正之风,以权谋私,直至陷入犯罪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大量的国有资产被侵吞和流失。”②2、有的企业虽然从组织形式上完成了公司化改制,但原有的领导班子基本不变地进入了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高度重合,使董事会被经理班子控制,董事代表股东利益的作用失效,董事会形同虚设,不能正常运作。3、把公司分权-制衡机制看成“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甚至是“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未经董事会的授权,董事长处处以“法人代表”和“一把手”自居,要事事“领导”总经理,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没有形成,扰乱了公司的责任体制,使公司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五)关于经理层的问题“近年来,国有企业经理层以权谋私、贪污的现象时有出现,特别是一些曾为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如云南红塔集团的楮时健,在临退休之际晚节不保,在经济问题上栽了跟头,令人叹息。由此引发了”59岁现象“的讨论和反思。”③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对经理层的激励机制的空缺,另一方面也表明法人治理结构中对经理层的约束机制的空缺。我国《公司法》第50条确认了对公司经理层人员的选拔和聘任机制。然而事实上,许多改制后公司仍然以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模式来管理现代公司的经理层人员。这种做法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根本不能相容,它打破了经理层人员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破坏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间层层产生、层层制衡负责的机制。(六)关于监事会的问题按照《公司法》第38条第(三)项、第103条第(三)项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会的职责主要是对董事会和高级经理层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监督约束。由于改制后的公司一般是由国家股占绝对优势,监事会成员实际上就成了国家股东指定的人员,这就造成监事会很难发挥其监督作用。另外,监事获取信息的不充分性,监事会的人员素质较低,不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也是公司监事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二、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思考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说明:一方面,目前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存在种种被扭曲的现象。另一方面,现有法律也没有很好地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司制改革的初衷,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困境,就必须要克服企业改制过程中和改制后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失衡的现象,建立和完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完善对策:(一)尽快出台《国有资产法》,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解决公司所有者缺位的问题,确保出资人到位。这是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根据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十六大”的精神,国务院已经组建了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于2003年4月7日挂牌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独立于政府部门,有利于政资分开。但要将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落到实处,仍缺乏相应法律的保障和支持。因此,应尽快出台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行的根本性法律-《国有资产法》,并在这一法律的规范性指引下,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样才能解决困扰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已久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也才能确保出资人到位,从而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二)调整公司产权结构,减持国家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目前我国改制后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情况来看,国家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股权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董事会运作的方式比较封闭,公司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不能真正落实。而欲改变此状况,就必须调整公司产权结构,减持国家股,扩大非国家股比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只有国家股比重降低,才能真正确保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相互制衡的决策与管理、约束机制的正常运行,也才能真正落实公司法人的自主经营权。(三)切实落实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在公司制改革中,通过调整公司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后,可以避免任何个人、机构法人或国家单独控制股东大会,决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从而保证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能真正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高层经理人员能真正凭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受聘于董事会。也才能最终真正落实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四)健全董事会制度,这是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它对经理层作出的决定进行管理,决定高层管理的水平和结构,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系统,决定公司的主要战略和决策。因此,健全董事会制度势在必行:1、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彻底消除董事会产生的随意性、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以及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高度重合的现象,真正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2、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董事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同时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支持系统;确保董事会集体决策,防止内部合谋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3、建立和完善董事的信息披露制度,以确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更加透明。基于股东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托法律关系,公司股东有权利获悉关于董事活动、薪酬以及商业利益议的相关信息。4、完善董事对公司的义务和责任制度。董事对公司的义务因董事和公司的信托关系而产生,主要义务和责任有:(1)善管义务和忠实义务;(2)竞业禁止义务;(3)借贷和担保的限制。④(五)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经理层的运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选拔聘任机制,这是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如何既保证那些具有经营才干的高层经理人员放手经营,又不至于让所有者丧失对公司的最终控制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实行经营者持有股权制度并完善经营者报酬制度。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等实际情况有区分实行经营者持有股权。同时,“公司经营者的报酬应与公司经营业绩相挂钩,对经营者的贡献应给予应有的回报和奖励,对业绩突出的经营者的奖励上不封顶,对不能按期完成业绩指标的,应相应扣减其报酬或所拥有的股份”⑤2、严格实行经理层的董事会授权制,避免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培育和建立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经理聘任制。在经理与公司之间,形成真正的劳动合同法律关系,加强经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六)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真正发挥监事会的作用1、严格按《公司法》规定的选举程序选举监事组成监事会。监事应忠诚公正的履行职责,不但要认真检查公司财务,保障公司利益和公司业务活动的合法性,还应监督、纠正董事和公司经理层的行为,并将有关情况如实向股东大会报告。2、牢固树立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的法律观念,建立和完善监事会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明确职权和法律责任。引进外部监事制度,可由外部监事和内部监事共同组成监事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而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的特殊情况及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的种种表现,规范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将是一场企业革命。而这场革命的成功,也一定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打好坚实的经济基础。[注释]①《股票期权:国企与经营者双赢的选择》,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营者期权与股票期权法律实务讲座”讲义。2002年6月;② 白谦德:《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化障碍及其完善对策》,见《国有企业改革和实践的新探索》,刘海藩、吴光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94 页;③《股票期权:国企与经营者双赢的选择》,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营者期权与股票期权法律实务讲座”讲义。2002年6月;④ 王保树:《股份有限公司机关构造中的董事和董事会》,见《民商法论丛》第一卷,梁慧星主编,法律出版社,第120页-123页;⑤《股票期权:国企与经营者双赢的选择》,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营者期权与股票期权法律实务讲座”讲义。2002年 6月;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关于会计法律问题的研究论文
  • 关于会计工作法律问题论文的研究
  • 关于会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的论文
  • 关于会计失真问题的研究论文
  • 董事会法律问题研究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