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与大豆种植技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大豆种植技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大豆种植技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需水量较大,对于土壤种植条件没有较大要求。大豆中含有较多异黄酮与卵磷脂,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目前种植范围较大,市场需求量大。从大豆实际种植现状来看,大豆产业发展还处于低速发展阶段,需要结合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在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下进行种植,拟定相应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大豆优质高产。

目前在大豆高产种植历程中专业化选地对提高大豆实际生产量与品质有着重要功效。需要拟定专业化的轮种规章制度,在大豆种植中可以联系实际种植现状与麦子、苞米、油菜子等植物进行轮种。在整地全过程中需要以农机深松为主导,随后使用微耕机整地,那样能够全面提高土壤基本上渗透性和固土工作能力,确保整地深层能够维持在20cm范围内。

在整地全过程中需要做好追肥管理方面。给大豆上肥最好是使用有机肥料,在正常的种植情况下需要在1亩种植农田中加上有机肥1500-2000kg化肥,在相对贫乏的种植土壤中需要加入适当化肥。在有机肥采用环节中需要加入适当磷酸二铵,有机肥在增加全过程中需要沟施,那样能够防止种籽触碰以后灼伤幼苗。通常情况下有机肥料能够在整地全过程中施用。

在大豆优质高产全过程中需要选择优良品种,在正常的种植情况下每一年霜期前一周完善的大豆品种比较融入。对种植地域基本上生产条件进行剖析,例如基本上种植条件、气候要素、肥效水准、栽种生产过程,综合性各类因素选择最好的大豆种植品种。

在实际栽种以前需要对种籽采取有效的正确处理措施,各自进行挑选与晾干,在取种全过程中需要实行标准化的操作,挑选出纯净度较高、无病虫害的种籽。在拌种全过程中需要加上药物,可以选择50%浓度值多菌灵依据种籽净重拌种,避免出现褐斑病等问题。

大豆在种植环节中依据实际用种量可以选择人力或者机械操作方法进行优选,确保种籽中的各种脏物能够有效的消除,维持种籽尺寸匀称,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在大豆高产种植历程中合理密植是关键步骤,目前可以采用三垄种植或者条播方法,不一样种照方法需要对种植总数进行操纵。

在实际栽种环节中,需要结合本地农业发展水准挑选。采用机械自动化栽种环节中,前茬农作物整理以后需要抢墒栽种,操纵种植深层。在实际栽种以前需要对工业设备实用性进行调节,确保栽种生产品质能够有效的提高。

在大豆种植全过程中需要做好农机深松解决措施,需要对种植区域地面温度及其田里苗情进行剖析,那样能够确保小苗在种植历程中平稳生长。在大豆基本拱土阶段,需要机构专业人员开展铲前垄沟农机深松工作,将深松度操纵在22-25cm范围内。假如种植区域土壤本身不具备农机深松条件可以利用划锄方法进行农机深松。

目前对于机械栽种的大豆种植田里需要合理做好补苗措施。大豆全苗以后需要按照实际留苗量进行补苗,在间苗全过程中健全锄草与基本上农机深松操作。补苗需要坚持不懈去小留大标准。

及时追肥。在追肥全过程中需要对大豆基本上生长情况进行剖析,在通常情况下,1亩种植地需要增加尿素溶液7.5-10.0kg。随后结合第二次培土操作,在垄侧进行开沟,不可以将化肥加上在地表。除此之外,需要对做好大豆叶肥基本上增加工作。大豆盛开结荚时间范围,可以在1亩种植地域加上适当尿素溶液、钼酸铵、磷酸二氢钾等,加水以后对叶片进行喷洒,那样能全面提高大豆总体生产量。

在大豆种植田间管理工作上需要对大豆基本上生长情况做好监督工作,及时补植和补苗。直到小苗生长发掘出以后需要及时补苗查苗,确保小苗具备优良生长形状。假如种植区域幼苗期病虫害产生比较比较严重,可以适当晚定苗。

在水分管理中,依据大豆种植不一样生长阶段,需要填补相应水分。幼苗期阶段需求量较低,伴随着植物迅速生长,需水量逐渐逐步提升,这时假如种植区域较旱灾,需要及时填补水资源。在鼓粒到完熟期,实际水流量较少,这时非常容易受旱,假如大豆生长中发生枯萎问题以后需要及时注水。

水资源条件相对性急缺的区域,可以选择清粪水浇灌。大豆小苗期和成熟怕涝,生长阶段不可以进行长期性水浸,因此需要做好进行开沟排水管道操作。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摘顶打叶操纵徙长,根据摘顶操作能够确保大豆生长成熟,提高颗粒物净重。在大豆盛开生长旺期或者后期,需要及时切除1-3cm最好。假如生长郁闭问题比较突出时,需要适当将叶子重合一部分进行稀少,那样能够确保大豆生长历程中基本上自然通风透光性条件获得有效的改进,种植田里基本上环境温度获得合理操纵,防止植物在生长历程中发生倒苗问题,促进生长品质有效性提高。

从大豆实际生产种植具体现状来看,普遍的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灰斑病、豆天蛾、大豆食心虫等病虫害。对于该类病虫害需要做好基本上农业防治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药品防治措施。

大豆锈病在病发前期阶段需要喷洒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者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倍液,间距10天增加一次,可以持续防治2-3次。假如以上农药杀菌剂不可以具有优良运用使用价值,可以喷洒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硫磺悬浮剂、福兴乳油倍液等。

大豆灰斑病在病发前期阶段可以选择40%多菌灵胶悬剂进行防治,或者选择适当多菌灵可湿性分及其甲基托布津倍液进行防治,或者依据大豆实际种植总面积,1亩40mL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依照1亩100g进行混合运用,能够对多种多样病虫害进行合理兼防。

在使用药物防治措施中需要对防治机会进行剖析。对于大豆豆天蛾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需要对防治时长进行操纵,目前对于豆天蛾可以将防治时长调节在3龄以前,在1亩种植区域选择氯氰菊酯倍液,或者辛硫磷乳油进行喷洒防治。该类稚虫在活动中具备黑白颠倒生长习性,因此需要挑选合适的打药防治基本上时长,通常情况下是在下午5时以后。假如稚虫做到4龄以上,可以利用人力捕获等方法进行挽救。

从大豆实际种现状来看,大豆食心虫不良影响较高。在不一样病发时间范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病发前期阶段可以选择相应浓度值矿物油用水稀释,随后与苏云金杆菌混合搭配。或者将99%矿物油用水稀释,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在正常的防治情况下,可以7天防治一次,持续性使用药品,能够获得较好的防治成果。

大豆在生长阶段还会继续遭受红蜘蛛侵害。在防治流程中需要及时消除农田野草,做好培土固土、水旱轮作等措施,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操纵。在采用药物防治措施时需要尽早防治,发觉病虫害以后及时打药,将病虫害操纵在前期产生阶段。假如拖延了防治时长,会对药力造成较大危害。可以根据相应浓度值灭扫利、金星保湿乳液等进行喷洒防治,能够有效的提高防治成果。

大豆菌核病在防治流程中需要做好挑选工作,选择无菌检测核、抗病力较高的优良品种进行栽种。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原来的耕作制度进行健全,推行3年以上轮种,那样能够对菌核病实际散播进行有效的操纵。病田获得以后需要及时将残病体集中化搜集损坏。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用种需要从没病田中做种。在大豆盛开全过程中,在病发前期阶段,需要喷洒相应浓度值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农利灵可湿性粉。随后做好种植区域基本上排水管道工作,在秋天进行深层翻地,促使病株残余物能够烂掉身亡。

总而言之,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农作物,目前市场销售前景较高。目前在大豆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当前需要对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探析,确保大豆能够实现优质高产目标。

要注意选取品质较高的大豆种子,在播种前还要考察选用具有一定肥力的地块, 最好选择没有爆发过虫害的地块以保证大豆生长的根系健康, 还要权衡有机肥料和化肥的结合使用。如果大豆植株患病的初期, 可以在发病初期在植株荚或其他易患病地方喷药。

种植大豆方法如下:

1、选地

要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没有污染,这样的地块最适合种植大豆,不过要掌握好轮作的时间,不要重茬进行播种,不然会很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同时大豆的病害,虫害,也会增加,对大豆的生长极为不利。

2、整地

选好地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均匀的撒施于地表,然后用耙将肥料耙入土中,粪、土充分混合后进行深翻,翻后耙瓶耢细起垄等待播种。

3、播种

播种时间可以分为夏播和秋播,可根据大豆品种及各地具体情况而定。夏播大豆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至25日,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秋播一般在8月10日前播种,每亩播种量为8-10千克。播种行距3米,穴距0.33米。每穴2-3粒种子,密度每亩3万株左右。

4、田间管理

天气温度高时可以使用遮阳布进行遮挡,浇水进行降温,雨水多的季节做好排水。出苗后3叶期及时间苗、定苗,一般定苗密度为每亩3-4万株,定苗后每亩及时追施尿素6-8公斤。及时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2-3次,做好病虫害防治。

扩展资料

大豆生长期常见病虫害防治:

1、灰斑病: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

防治方法: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2次-3次。

2、大豆红蜘蛛:大豆红蜘蛛主要是成、幼、若螨在叶背叶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小,豆粒变小。

防治方法:清除地头、路边及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源。发现有零星豆株叶片出现黄白斑为害状时,立即点片喷药防治。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1500倍稀释液,每亩用药液50千克。打药注意喷头朝上,上下喷透,喷匀。

3、大豆毒蛾:初孵幼虫群集叶背食害叶肉,留下叶脉。以后便分散开为害,将叶片咬成缺刻和孔洞,当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植株衰弱,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 :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75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豆

选择种植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及薯类轮作或间套种。无论春播夏播,播种前深耕整平,施足底肥,灌足底水。要选用优良品种,晾晒筛选除杂后,阴干后即可播种。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水肥地力、季节等条件确定株行距和播种量。做到合理密植。事前预防,选无病优良品种,整地时进行土壤灭菌杀虫处理;在病虫害发生期,要按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灭杀。

与种植西红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自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和马铃薯以来,近十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发展非常迅速。种植了100多种植物,包括水稻、玉米、土豆、棉花、大豆、油菜、亚麻、向日葵和经济作物西红柿、黄瓜、芥菜、甘蓝、花椰菜、胡萝卜、茄子、生菜、芹菜和其他蔬菜作物; 苜蓿、白三叶草; 苹果、核桃、李子、木瓜、瓜类、草莓和其他水果; 矮牵牛、菊花、康乃馨、加兰花和其他花卉和杨树品种。应该说,转基因植物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突破。在中国,粮食和豆科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以水稻和大豆为例,介绍植物基因工程的新进展。

西红柿原产秘鲁森林,叫“狼桃,因其艳丽诱人,人疑有毒,只观赏而不敢吃。十六世纪,被英国一个公爵带回欧洲,仍只作观赏用。过了差不多二百年,法国一位画家冒险一试,发现既可口又营养丰富,于是广为传播。 西红柿和辣椒一样,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的舶来品,它传 入中国的时间和辣椒差不多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花园里的观 赏植物。西红柿之作为蔬菜和水果被人们食用,是欧洲人在十九世纪首先 开始的,晚清光绪中,才以食用名义,选择了较好的食用品种引入中国的。 在此之前,西红柿在中国,只是观赏植物。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 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 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1621年王象晋的《群芳谱》又 再次肯定了番茄的来源,以后的人们都笃信不疑,一直到1983年。1983年7月中旬前后,在成都北郊凤凰山发掘的西汉古墓里,出土有陶器、 漆器、藤笥、竹笥近60件,并有稻粒、果品、兽骨等食物遗存发现。稻粒 就附着在竹笥藤笥上,为了保持一定的湿度,发掘者在藤竹器上盖上了一 张湿布,一起运到文物保管所的仓库里保存起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十 多天以后,人们发现竹笥藤笥的内外都有植物的嫩芽长出来,觉得十分意 外。为了弄清楚这种植物的底细,考古人员请来了四川省农科院和中科院 成都分院研究所的专家来研究,但是,专家们当时不能作出定论,于是决 定由将发芽后的种子带回去栽培,同时,文管所也留下了十几株继续观察。成都市农科所的蔬菜专家将转来的发芽种子分成四盆在温室里栽培,七个 月以后,1984年2月24日,所有的植株都在同一天开了花,结了果,共收 获34果,果实呈红色的小卵园形,经鉴定是西红柿!后来把结果的种子放 在露天田地里继续培植,1985年1月上旬,有3个小西红柿成熟,研究者继 续在以后几年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栽培,发现此种小西红柿的生长规律和现 代西红柿不同:第一,它能够插枝成长结果;第二,它能够在寒冬腊月里 开花结果。考古学家经过对出土现场的环境总结和学术争论,确定了在2100年前的西 汉,墓主已经用这种小西红柿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注),而且专家们进 一步得出结论,西汉小西红柿已经具有栽培的特征。这样,西红柿的食用 和栽培的历史一下子被提前了1700年。西汉西红柿的发现,为我国古植物 学家和蔬菜专家们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他们开始在云南、四川、广西的 山区寻找西红柿中国远祖的后代,以后陆续发现了几种比西汉西红柿原始 的“小酸果”(在九寨沟地区,也发现了这种小西红柿),山西农科院的 专家们特别采用在广西发现的野生西红柿进行大面积的培育。西汉西红柿的发现,不仅为中国蔬菜栽培史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告诉世 人: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是咱中国人,而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尝试它的那位 法国画家,虽然后来因为某种原因,食用与栽培西红柿的传统被中断了。

一: 西红柿的历史: 西红柿的正式名称是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原产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等地,在安第斯山脉至今还有原始野生种,后传至墨西哥,驯化为栽培种。16世纪中叶,由西班牙、葡萄牙商人从中、南美洲带到欧洲,再由欧洲传至北美洲和亚洲各地。初以其鲜红的果实作为庭园观赏用,后才逐渐食用。世界番茄产量以美国为最高;苏联的栽培面积最大;中国、日本、埃及、墨西哥及意大利、西班牙各国都大量生产。 二: 西红柿何时传入中国: 西红柿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传至中国。 这个是有史书记载的。 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记载:“蕃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由此看来,西红柿是明代传入中国的。 但是当时叫“番柿”,因为酷以柿子、颜色是红色的,又来自西方,所以有“西红柿”的名号。从中国又传入日本,日本也称它为“唐柿”。而在历史上,中国人对於境外传入的事物都习惯加“番”字,於是又叫它为“蕃茄”。 在台湾北部俗称“臭柿”,南部叫做“柑仔蜜”。 三: “西红柿炒鸡蛋”是国人的发明。 怎么见得呢? 1. 因为从西红柿的历史发展来看,西红柿从南美秘鲁传入中美洲的时间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美洲的印加人和阿兹台克人早在公元前700年就开始种植西红柿了,而食用西红柿的可考时间却是16世纪。第一批食用者是玛雅人和墨西哥南部地区的原住民,他们食用的方法就是生吃,而没有经过烹调。 2. 西红柿在1590年之后才传到英国。一个叫吉拉尔德•贺伯尔的庸医知道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都爱吃这个,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认为西红柿是有毒的,因此,也没有列入菜谱,所以食用的方法还是生吃。 3. 大概到了1750年左右,西红柿就传到了北美,美国人也吃了,当时吃的人还是不多,大家主要把它当成装饰性的植物。 连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巴黎也吃过, 后来回国之后不仅大吃特吃,而且加以推广, 当时美国人不是把西红柿当成一种日常蔬菜来吃,只是在夏天当水果来吃。因此,也没有进行烹调。 4. 到了17世纪的时候,英国船员发现了一种中国南方水手用来腌鱼的酱料(是用核果和菇类制作的),觉得味道十分鲜美。接着它便传到了英国,人们开始将所有咸味的、内含多种香料的浓酱汁都称为kctehup。当时欧洲有很多种ketchup,原料包括核桃、凤尾鱼、蘑菇、黄瓜等等,但没有一种ketchup使用西红柿。美国人亨利•海因兹很有创造性地ketchup了一下,把西红柿加进酱中, 这就是今天我们食用的调味番茄酱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红柿在美国被制作成了西红柿酱, 但是并没有进行实际的与鸡蛋的烹调的菜品。 那么,又是如何能证明“鸡蛋炒西红柿”就是国人发明的呢? 从我查的资料来看,我发现,所谓的”鸡蛋炒西红柿“,就是以前的”木须肉“, 而”木须肉“这道菜在明代的菜谱上是有的!!哈哈, 而同时的西方,仍然把西红柿做成佐餐的酱, 而并没有拿西红柿和任何蔬菜或者肉类同时烹调,因此,我得出结论: ”西红柿炒鸡蛋“是国人的发明!!! 也可能有人会问,为何”西红柿炒鸡蛋“又叫”木须肉“呢? 原来,这个“木须”就是”苜蓿“,而不是一般饭店的菜谱上那样写的“木须”。而叫这个苜蓿是因为鸡蛋炒熟后类似苜蓿花,所以取这个名字。 因此,”西红柿炒木须“就是”西红柿炒鸡蛋“ 而木须肉就是鸡蛋炒肉,里面的一般会加木耳和黄瓜片,做以点缀。

马铃薯种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马铃薯新品种“大西洋”栽培技术简介该品种春种全生育期120天,属中熟品种,秋种77天,属早熟品种。株型直立,块茎圆型,薯形整齐,薯皮淡黄色,薯肉白色,芽眼浅,食味好,适于炸片加工。春种亩产1750~2000公斤,秋种可达1000公斤。植株易感晚疫病和病毒病,块茎耐贮藏,该品种完全适宜我县种植。依据其特征特性及我县气候、栽培条件,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选地。马铃薯是喜阴凉、需水量大的块茎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并做到精耕细整。二、合理施肥。马铃薯是喜钾作物。重施底肥,底肥占80%以上,氮、磷、钾适宜比例为1:0.5:2,每亩以优质农家肥100担为主,辅以5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作底肥,农家肥旋耕入土,复合肥结合作垄沟施或穴施。三、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春种播种过早易受冻害,过晚则病害重,秋种时播种过早不利生长,过迟遭受霜冻,因此,我县春种适宜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播种,秋种则宜8月下旬。采用垄作方式,垄宽50cm,沟宽20cm,株距20cm,开沟条播或穴播,春种每亩4000株(穴),秋种每亩4800~5000株,播种深度不超过10厘米。四、加强田间管理1.查缺补漏保全苗。2.早追芽苗肥,根外喷施磷钾肥。每亩20担稀粪作芽肥,每亩10公斤碳铵作苗肥,现蕾开花期每亩喷施500倍磷酸二氢钾液100公斤。3.中耕培土。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浅培土,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刮刮脸”,结合中耕培土两次,封行前沟中土全部要培在植株基部和两侧,增厚结薯层和避免块茎外露。4.排水和灌溉。春种马铃薯苗期不干旱不浇水,后期梅雨季节要注意清沟排渍,秋种则要及时抗旱,尤其是花期,切忌忽干忽湿。5.及时预防病虫害。播种时使用毒土或颗粒剂预防地下害虫。及时喷药预防晚疫病和病毒病、拨除病株及病叶深埋。防治蚜虫及茶黄螨。五、适时收获,安全贮藏。当马铃薯茎叶变黄,基部叶片枯黄脱落时表明已成熟可收获,选晴朗天气收获并及时避光保存,贮藏时要预防热伤和冻害,选择阴凉、通风,有散射光的处所薄层摊放,以免降低食用和加工品质。

你好,马铃薯的种植要选土壤肥沃、疏通透气、排水良好的地块。马铃薯最怕涝,一旦积水,就易得晚疫病死秧烂薯块。马铃薯是一种喜肥植物,栽培前要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

马铃薯要进行轮作,忌连茬。前茬要避开茄果类的蔬菜,如辣椒、茄子、番茄等,可减少一些病害的发生。

马铃薯的种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生产二茬: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山东地区春马铃薯从2~3月播种,到5~6月收获;秋马铃薯从8、9月播种至11、12月左右月收获。我国南北温差较大,各地种植和收获时间各有不同。春茬一般比秋茬产量高。

根据一些土豆种植老农的经验,土豆生长期对于钾肥的需求量是比较高的,因为土豆如果想提升自己的产量,一定要注意补充钾肥,可以补充相对应的硫酸钾,然后注意培土,在除草的过程中施用钾肥,建议使用海餐沃大量元素高钾水溶肥,能够提升土豆的产量,是在土豆种植过程中不能够忽略的一种肥料,大家可不要忽视。

马铃薯具有营养丰富、粮菜兼用、高产高效、生育期短的特点。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一、马铃薯播种 1、选用优质脱毒种薯。在生产中应全部选用脱毒G2、G3代良种。脱毒种薯有出苗早、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等优势。试验研究表明,马铃薯优良品种及其高质量的脱毒种薯,对马铃薯产量的贡献率可达60%左右。 2、精耕细作。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病叶、病株带离田间处理。12月前深耕25厘米左右,使土壤冻垡、风化,以接纳雨雪,冻死越冬害虫。播种前及时耙耱,达到耕层细碎无坷垃、田面平整无根茬,做到上平下实。 播种时土壤干旱是影响出苗、造成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播种前必须造墒,最好采用“沟内溜水”播种。 3、催芽播种保全苗。切块催芽每亩需种薯150千克左右。播前25—30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3天,同时剔除病薯、烂薯,然后进行切块。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按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每块种薯有1—2个芽眼,重量25—30克。晾干刀口后放在温度为18℃—20℃的室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2-3厘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即可播种。 4、药剂拌种防虫防病。由于种薯的异地调运,种薯带菌相互传播现象非常严重。带病菌的种薯影响出苗,且极易造成苗期黑胫病、黑痣病、茎基腐病、干腐病的发生。种薯拌种可以减轻这些病害发生,试验证明,使用下列三种配方能有效预防苗期病害。①安泰生50克+高巧20毫升/100千克种薯。即将50%安泰生可溼性粉剂50克与60%高巧悬浮种衣剂20毫升混合,加水至1000毫升,摇匀后喷到100千克种薯切块上,晾干后播种。②适乐时+农用链霉素/100千克种薯。③阿米西达每亩30ml兑水15—20kg喷沟。 上述三种配方,可以促进早出苗2—3天,而且确保苗齐苗壮,能预防苗期蚜虫以及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的危害。 5、拱棚覆盖提前播种。采用早春马铃薯拱棚覆盖栽培技术,将马铃薯的适播期提前到了2月上旬,使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处于白天高温、夜间低温的最佳时期,同时可以延长植株生长期,因而能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6、宽行大垄栽培。实行一垄双行种植,垄距80—90厘米,种双行,小行距20厘米左右,株距25—28厘米左右。亩定植5500—6000株。开沟深8—10厘米,宽25厘米,溜水后,斜调角摆种,芽向上,用少量细土盖住芽,然 *** 施肥,覆土起垄。要求种块到垄顶12厘米。把垄面耧平,喷施施田补等芽前除草剂,喷洒要均匀周到,然后用地膜覆盖。所铺塑料薄膜应选用90—100厘米宽,厚度为0.005—0.008毫米的超薄膜,每亩用膜4—5千克。铺膜时膜要拉紧,贴紧地面,薄膜边缘要埋入土里10厘米左右,并用土埋住压严,用脚踩实。盖膜要掌握“严、紧、平、宽”的要领,即边要压严、膜要盖紧、膜面要平、见光面要宽。当天建好拱棚并上好农膜。 建议采用黑白双色地膜覆盖,利用该地膜黑色部分的防草作用降低田间杂草的发生,进而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利用白色部分增加土壤温度。机械化播种时垄距可扩大到90—100厘米;地膜种植时要盖膜后及时浇水。 7、测土配方均衡营养。亩施土杂肥5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150千克、三元复合肥15-10-20或15-12-18150千克、矽钙肥亩施15—25千克、硫酸锌1.2千克、硼砂1千克。土杂肥在耕地时撒施,其他肥料均于播种时条施。 二、马铃薯田间管理 1、及时破膜放苗或采用膜上覆土技术。播种后20—25天苗将陆续顶膜,选择晴天及时将地膜破孔放苗,并用细土将破膜孔掩盖。推荐使用膜上覆土技术。出苗前幼苗长到离地膜2厘米时,利用开沟机在地膜表面覆盖一层2-3厘米厚的细土,以减少人工破膜引苗工序,也有利于增温保墒和防寒。尤其是规模化种植,采用该技术可大量减少人工成本,确保苗齐苗匀。 2、加强温度管理。拱棚内保持白天20—26℃,夜间12—14℃。经常擦拭农膜,保持最大进光量。随外界温度的升高,逐步加大通风量。 3、科学浇水。马铃薯生产需要大量水分,并要求供水不能间断,特别是在块茎形成和块茎膨大阶段,要连续保持土壤溼润状态。一旦水分供应间隔,便会造成块茎停止生长,形成畸形薯,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降低。但马铃薯生育后期又要防涝,因雨涝或溼度过大会造成块茎不耐贮藏或腐烂。因此,生产中要掌握均匀而充足的供给水分,使土壤耕作层始终保持溼润状态。马铃薯全生育期要保持80%左右的土壤含水量,其中苗期保持在70%—80%,收获前保持在65%—75%左右;块茎形成至块茎膨大阶段必须保持在80%—85%。 生产中应掌握小水勤灌的原则,每次灌水不漫过垄顶。结合墒情,在播后、出苗前、齐苗期、现蕾初期、落蕾期、薯块迅速膨大期各浇水1次。在收获前7天左右要停止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周皮充分老化,以利贮藏。 4、适时撤膜。2013年4月20日前后,滕州市曾经发生严重倒春寒,致使马铃薯遭受不同程度的寒害。建议2014年早春拱棚马铃薯撤膜时间适当推迟,并注意通风。 三、病虫害综合防治 1、主要病虫害种类。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黑胫病、晚疫病、早疫病、蚜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 2、制定科学植保方案。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的农药产品,以保证生产出安全、健康、优质的农产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要求,在病害防治中应采取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配合使用的原则。建议在生长期进行5次叶面喷药,分别在团棵期和现蕾期各施药1次安泰生或大生70%可溼性粉剂100—150克/亩,间隔10天;从块茎膨大期开始,连续3次轮换施用阿米西达、银法利、抑快净,间隔10天。 对于蚜虫的防治,除使用高巧拌种控制苗期蚜虫外,在马铃薯成株期使用艾美乐70%水分散粒剂5—10克/亩的剂量叶面喷雾。对于地老虎的防治,可在3月上旬、4月上旬喷施杀菌剂的同时混用杀虫剂。 3、保护叶片,延长其功能期。国内外研究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对农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在90%以上。因此,保护叶片、延长其功能期可大大提高马铃薯产量。银法利不仅防病,还能延长马铃薯的后期叶片功能期,对增加马铃薯的产量非常关键。也可以在马铃薯开花初期叶面喷施0.2%硼酸盐,在薯块膨大期叶面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 四、科学应对灾害性天气 大风、大雪、连阴天、雾霾以及极端低温等灾害性天气,极易造成拱棚马铃薯减产甚至绝产。 1.大风天气。为预防大风危害,一是要用加布套的压膜绳在拱杆间压紧,并防止压膜绳磨破薄膜。二是在大风天将通风口、门口均密闭,防止大风吹入温室,可减少薄膜损害。三是改竹木拱棚为钢架拱棚,可有效提高抗风、抗压能力。 2.大雪天气。要及时清扫积雪,在下雪过程中,有条件的可利用合适的吹风器械人工吹雪。 3.连续阴天和雾霾。 1发生之前及时预防。应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连阴雪天到来之前,提前喷防病药剂或抗寒剂,并尽量少通风。 2发生期间采取措施。发生持续雾霾天气,要及早清理老叶、病叶、死叶,改善棚内光照条件。 3转晴之后规范管理。转晴后若发现植株有萎蔫情况,可喷施与室温相同的温水或营养液0.2%~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也可喷施氨基酸类肥料,既可减轻萎蔫,又能补充营养。 4.应对极端低温。为避免发生冻害,冷空气来临时要堵塞通风口。白天尽量增加透光时间,提高棚内蓄热;有条件的可在夜间加盖无纺布保温被保温。 马铃薯种植高产技术 选用良种河南省属马铃薯春秋二季作区,应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块、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如豫马铃薯1号、豫马铃薯2号等。这些品种最好是脱毒薯种,脱毒薯苗出苗早、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以禾谷类作物、豆类、棉花、萝卜、大白菜等为宜,不宜以茄科作物,如茄子、辣椒、番茄、菸草等为前茬,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30厘米左右,使土壤冻垡、风化,以接纳雨雪,冻死越冬害虫。早春解冻后应及早耕耙,达到耕层细碎无坷垃、田面平整无根茬,保住墒情,以待播种。 施足底肥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结合早春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一般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30~40公斤。切块催芽春播每亩需种薯120公斤左右,播前一个月将种薯放在温度15℃~20℃的黑暗环境中春化处理。播前20~25天将种薯切块,每块有1~2个芽眼,重量25~30克。种薯切块后用600倍多菌灵悬浮液冲洗切口表面淀粉,晾干后放在温度为15℃~18℃的室内用沙土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2厘米左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即可播种。 适时播种河南省春播马铃薯的适宜播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若播种过早,幼苗易受冻害。播种过晚,薯块膨大时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地上部茎叶易徒长,影响块茎养分积累,导致严重减产,且薯块易感染病害烂薯,不耐贮藏。 合理密植采用起垄宽窄行栽培,垄距1米、垄顶宽60厘米、垄高15厘米,一垄双行,宽行70厘米、窄行30厘米、株距25~30厘米。开沟播种,薯块在沟内芽朝上摆好后,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对细土15~20公斤顺沟均匀撒施,以防地下害虫。然后覆满沟土,镇压平整,每亩用72%都尔100毫升或50%乙草胺120毫升,对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杂草,随后立即覆膜。 田间管理1.及时破膜。播种后20~25天苗将陆续顶膜,选择晴天及时将地膜破孔放苗,并用细土将破膜孔掩盖。2.中耕培土。结合追肥、浇水,分别在现蕾初期和开花初期各培土一次,以防块茎露出地面。3.肥水管理。结合墒情,在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期各浇水一次。结合浇水视苗情,在开花初期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和影响薯块贮藏。此外,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两次,每亩每次40~50公斤,以防早衰。4.化控:在现蕾开花期,对徒长趋势的田块,亩用15%多效唑20~25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控制徒长。5.病虫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溼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晚疫病发病初期用64%防毒矾可溼性粉剂5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3次。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溼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溼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适时收获春马铃薯不一定等到成熟后再收获,应视市场需求,掌握在高温和雨季到来前进行,收获应选晴天土壤干爽时进行。

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的特殊种植1.盖膜种植在城市郊区、工矿区及交通运输便利并有销售市场的地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种植马铃薯,不仅可以使马铃薯提前成熟早上市,增加效益,还能增加产量,提高大薯率,一般可增产20%~70%,大薯率提高25%左右。马铃薯盖膜种植,比较费事,适合在土地少劳力多,种植面积又不是太大的地方推行。(1)选地整地 盖膜种植马钤薯,其选地要求是:地势平坦,缓坡在5°~10°之内;土层深厚,达5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最好是壤土或轻砂壤土,保肥保水性能强;有水源,并且排灌方便;肥力在中等以上的地块。不可选陡坡地、石砾地、沙窠地、瘠薄地和涝洼地.盏膜种植马铃薯,整地要求比较严格,应当在深翻20~25厘米且深浅一致的基础上,细整细耙,使土壤达到深、松、平,净的要求,具体应做到平整无墒沟,土碎无坷垃,干净无石块,无茬子,无杂物,墒情好。必要时,可以先灌水增墒,然后再整地。(2)施肥施农药 盖膜种植的马铃薯,在生长期追肥太费事,因此必须在盖膜前一次施足底肥。肥料以农家肥为主,每667平方米(1亩)要施用农家肥4000千克以上。再按配方施肥的要求,用化肥补充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按目前农民的施肥水平,每亩要施人磷酸二铵15~20千克,尿素8~lO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20千克,硅酸锌1.5~2千克,或施用氮、磷、钾各为15%的三元素复合肥30~40千克,或马铃薯专用化肥50千克。为防治地下害虫,每亩施呋喃丹1.5~2千克。施肥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做床前把农家肥、化肥和农药均匀地撒于地表,再耙入土中,使肥、药、土充分混合,二是在做床时,把农家肥和农药撒于播种沟内,化肥撒入施肥沟内,做床时再覆于土中。(3)做 床 整好地后做床,床面底宽80厘米,上宽70~75厘米,床高10~15厘米,两床之间距离40厘米。一床加一沟为一带,一带宽1.2米.具体操作时采用“五犁一耙子”的做床法,即第一犁从距地边40厘米处开第一沟,沟深15厘米左右,在距第一沟中心40厘米处开第二沟。事先要撒肥的,即把农家肥和杀虫剂撒进沟底,使沟深保持在12厘米左右。先播种后覆膜的,先把芽块播入沟中,株距为22~25厘米。然后,再在第一沟另一边的35厘米处开第三犁,在第二沟另一边同样开第四犁,井使这两犁向第一、二沟封土。最后再在第一、二犁(播种沟)之间,开一浅犁(深6厘米)为第五沟,专作化肥沟,把化肥足量施入沟内,形成床坯子。之后用耙子找细,将第一、二、五沟覆平,搂好床面,做好床肩,使床面平、细、净,中间稍离,呈平脊形。床肩要平,高矮要一致,以便喷洒除草剂和盖膜。下一个床的第一沟距前一个床的第二沟中心80厘米,第二沟仍距第一沟40厘米。以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个1.2米宽一带的覆膜床。苗子长出来以后,就成为大行距为80厘米,小行距为40厘米的大小垄形式。(4)喷施除草剂 床做好后,要立即喷洒杀灭杂草幼芽的除草剂。经试验,杀草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乙草胺、氟乐灵、杜尔等。一般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亩)用90%浓度的乙草胺药液100~130毫升,50%浓度的药液用130~200毫升,氟乐灵48%的药液用100~150毫升;杜尔72%的药液用120~130毫升。上述药量分别对水30~40升,喷于床上和床沟。如果只喷床上,不喷床沟,用药量可减少l/4。(5)铺膜播种 所铺塑料薄膜应选用90~100厘米宽,厚度为0.005~0.008毫米的超薄膜,每667平方米(1亩)用膜4~5千克.铺膜时膜要拉紧,贴紧地面,床头和床边的薄膜要埋入土里10厘米左右,并用土埋住压严,用脚踩实.盖膜要掌握“严、紧、平、宽”的要领,即边要压严,膜要盖紧,膜面要平,见光面要宽。为防止薄膜被风揭起,可在床面上每隔几米,做一小土埂。 先盖膜后播种的,可在铺膜后几天床内温度上升后开始播种。播种时在膜床上按中线两边各20厘米的线上(即小行40厘米),用小植苗铲或特制的打孔工具破膜挖穴,穴不要太大,穴距24~26厘米,深度为8厘米,深浅要一致。播下的芽块或小整薯,要用湿土盖严,并加以轻拍,封好膜孔,使孔不露风。综合上述情况,盖膜种植马铃薯的连贯作业程序有两种:第一种是:深翻一耙耢整地→开沟→施入肥料、杀虫剂→播种→封沟按平床面→喷除草剂→铺膜压严.第二种是:深翻→耙耢整地→开沟→施入肥料、杀虫剂→封沟萤平床面→喷除草剂→铺膜压严→破膜挖坑→播种→湿土封严膜孔。上述两种程序各有利弊。第一种可以加大播种深度,且探浅一致,后期虽不能培土,但因播种深面仍有利于结薯和生长。它的缺点是出苗慢一点。第二种因铺膜后地温上升快,出苗比第一种快,如遇天旱还可以坐水播种,但不易达到标准深度,而且也不一致.(6)田间管理 一是引苗。引苗是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不论是先播种后覆膜的,还是先覆膜后播种的,都必须进行引苗。引苗有两种做法。一是压土引苗,即薯芽在土中长至5~6厘米时,从床沟中取土,覆在播种沟上5~6厘米厚,轻拍形成顺垄土梗,靠薯苗顶力破膜出苗。这可减少膜面烧苗造成的缺苗现象。二是破膜引苗。当幼苗拱土时,及时用小铲或利器,在对准幼苗的地方,将膜割一个“T”字形口子,把苗引出膜外后,用湿土封住膜孔。而先覆膜后播种的,播种时封的土易形成硬盖,如不破开土壳,苗不易顶出,因此要破土引苗。如果苗子没有对准膜孔,在幼苗出土时也必须破膜引苗。二是检查覆膜。在生长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覆膜。如果覆膜被风揭开,被磨出裂口或被牲畜践踏等,则要及时用土压住。三是喷药。在生长后期,与传统种植一样,要及时打药防治晚疫病。四是后期上土.在薯块膨大时,如果因播种浅,块茎厦破土露在膜内,会造成青头,影响质量.对此,可再从床沟中深挖取土培在根部,拍严,防止阳光射人,使块茎消除青头现象。(7)注童事项 第一,掌握好播种期.覆膜种植比传统种植出苗快,一般可提早7天左右。所以播种时间要尽量使出苗赶到晚霜之后。在北方尤应注意不能播得太早。第二,覆膜种植时,种薯最好要经过催芽或田种,使种薯幼芽萌动后再播种。这更有利于发挥地膜的作用,使增产幅度更大一些。第三,覆膜种植的种薯芽块要大,以每块达到40~50克为最好。也可用小整薯播种,这样可以使单株生长旺盛,更好地发挥增产潜力。2.食品加工原料薯的种植近年来,我国引入国外马铃薯油炸食品,很受消费者欢迎.其中麦当劳快餐食品中的法式炸马铃薯条、炸薯饼和各种牌号的油炸薯片消闲食品等,销售都很好。同时有许多外国厂商进入中国,独资或合资建立以油炸薯条或油炸薯片为主要产品的食品加工公司.炸薯条、炸薯片对原料薯都有些特殊的要求,如炸薯条,要求原料薯为长形大个头,芽眼浅,白肉,含干物质高,含还原糖低。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主要使用的是布尔班克和夏波蒂等马铃薯品种。而炸薯片的原料薯,要求它为圆形,中等个头,芽眼浅,白肉或饯黄肉,干物质高,还原糖低。国外主要使用大西洋、斯诺顿和切普特等品种的马铃薯。 我国虽然马铃薯种植面积很大,而且产量很高,但自有品种中很少有达到炸薯条、炸薯片要求的。因此,目前使用的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 种植良种必须有良法。特殊用途的品种,必须采用特别的生产技术,才能达到种植的目的。(1)炸薯条品种夏波蒂的种植技术要点 夏波蒂是我国近年引进的最适合油炸薯条用的马铃薯品种。经多点试种,它不太适宜二季作区种植。其种植技术如下:①严格选地,精细整地:该品种喜排水、通气良好的砂壤土,要选择土层深厚、中等以上地力的地块种植,切忌涝洼地。要探翻25厘米以上,及时耙压,使之达到土暄、细软、平整的要求。②加大肥量,供足营养:该品种喜肥,土壤中有足够的营养才能满足它的生长要求。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农家肥3500千克以上。忌用人粪尿和垃圾肥。化肥要按配方施用。其参考数量为: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尿素lO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25千克,硫酸锌4千克;或每亩施马铃薯专用肥60千克。同时,每亩施用杀虫剂呋哺丹2千克。③大芽深种,密度适当:只有具备较大的营养面积和空间,才能满足它的生长需要,使它的单株生长旺盛,产量高,单个块茎大.因此种植株数不宜太密。以垄(行)距70厘米、棵(株)距26厘米,或垄距80厘米、棵距22厘米,或垄距90厘米、棵距20厘米比较好。每亩理论株数为3600~3700株。作种芽块重量不应低于50克(1两),这样一个芽块可以长出两个有效茎.播种深度为lO~12厘米。④分次培土,早培厚培:夏波蒂坐薯早,块茎为长形,且倾斜向上生长,易露出地外造成青头。所以,早培土和分次培土,可以少伤根和匍匐茎。首次培土,在出苗80%时上土4~5厘米。第二次培土,在苗高20厘米左右时上土5~6厘米。两次一共可培土lO厘米,使地下茎从芽块到地上茎基部有20厘米左右的厚度,对长大薯好薯非常有利。⑤打药浇水,防病防旱:夏波蒂易感晚疫病。一般北方地区在7月份雨水多时,晚疫病就大流行。因此,在7月中旬就要及早打药进行预防。每隔7~l0天打1次,连打3~4次,可以大大减轻其危害。具体用药详见病虫害防治中的有关部分。夏波蒂对水分要求也比较高。如遇干旱,不仅影响产量,还会影响大薯比例的增加和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当苗期土壤含水量低于16%,始花期土壤含水量低于17%,盛花期土壤含水量低于18%时,就要及时灌水,以保证其正常生长。(2)炸薯片用马铃薯品种的种植技术要点 炸薯片用马铃薯品种的种植技术,基本与炸薯条用马铃薯品种的一样,只有以下两点需特别注意:①种植密度:炸薯片原料薯,不要个头太大,只要中等个头就可以下。另外,炸片品种薯秧都不太高大,结薯集中,适宜密植。所以应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垄距60厘米、棵距20厘米,或垄距70厘米、棵距18厘米,种植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亩)5200~5500棵。②品种选择:目前主要选用国外品种大西洋、斯诺顿、诺切普等。国内的春薯3、春薯5和尤金等品种的马铃薯,也可以用来炸薯片。3.脱毒马铃薯循环切芽快繁技术有的农户引进了市场上很抢手的马铃薯新品种的原种或一级种,很想尽快繁殖,早日用于生产发挥效益。但是,马铃薯繁殖倍数太低,一般只有l0倍,而要大量购买原种或一级种投资又太大。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应用循环切芽快繁技术。这样,可以把马铃薯繁殖倍数提高到60~70倍。(1)晒种催芽 在晚霜结束前60天开始,方法同前。把种薯上的幼芽晒到由黄绿色变成紫绿色即可以了。(2)建造阳畦 在种薯催芽的同时,选择背风向阳、管理方便的地方建造田畦,按每75千克种薯,建长5米、宽1.3米、深0.7米的育苗阳畦1个。另建同样大小的假植冷床1个,深度为0.3米。育苗阳畦底下铺20~30厘米厚的生马粪或羊粪,灌水使之含水量达到60%,上部再铺过筛细土10厘米厚井整平。冷床不放马粪。(3)育 苗 在晚霜结束前40天开始,把经过催芽的种薯,按照薯块大小,顶端朝上地挨个摆一层于育苗阳畦畦面上。摆完后,给种薯灌水,至不渗水为止。然后,在种薯上面再覆一层5~6厘米厚的风沙土,在畦上搭好拱形塑膜棚,并压好封严,使畦内7厘米深处地温保持在17~18'C。要注意不能使温度过高。在夜间,要用草帘覆盖保温。经20天左右,种薯就能出苗。 (4)切芽与假植 出苗后4~5天,芽高4厘米左右时,取出母薯,在芽子带一节不定根处,用快刀将芽切下,把它假植在冷床营养土上。然后把母薯放回原处,并立即浇水,看上棚膜,让其继续生长。当苗高又达4厘米左右时,再切第二次。这样可连续切3~5次。晚霜结束后切下的芽子,可以直接定植到田间。(5)移栽定植 晚霜结束后,可把假植的苗子定植到大田。定植田要有隔离条件,即周围200米内没有未脱毒的马铃薯。另外,要有浇水条件,地也要整细。栽时要随栽随浇水,第二天还要浇水封坡。栽苗密度为:头茬每667平方米(1亩)2500株,二茬每亩3300株,三茬每亩4500株。最后,可将母薯切成芽块种于地里,每亩约5000株。(6)苗田管理 苗子移栽后,在1个月内生长很慢.因此要及时浇水、追肥和中耕,以促其生长。现蕾期要培土。苗期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7月份开始防治蚜虫,井注意去杂、去劣和去病。还要及时收获,单贮留种。 4.马钤薯的间套种植由于马铃薯有棵矮、早熟、喜冷凉、在地下生长和它是须根系等特点,因而成为较广泛的间、套种作物。它可与高棵作物搭配,用光互补;也可与晚熟作物搭配,错开播期,减少共生期;还可与地上结实作物搭配,不同它争营养面积和空间等。我国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这一规律,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马铃薯与其他作物的间、套种形式,在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复种面积,提高产量和产值,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起了很大作用。(1)薯糟间套种形式① 2比2间套种:许多地方的实践经验表明,马铃薯和玉米以2:2间套种最合理,也最成功。在北方地区,大多数的做法是将马铃薯、玉米同时在4月下旬播种。属于间种。马铃薯选择早熟品种。在前期,玉米和马铃薯生长高度差不多,接受光线互不影响.后期玉米长高了,而马铃薯正需要温差大的生长条件。当马铃薯收获后,又为玉米提供了通风透光的良好空间.一般是1.8米宽一带。两行玉米之间的距离为50厘米,两行马铃薯之间的距离为60厘米,马铃薯和玉米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玉米的株距为24厘米,每亩种植3000棵,马铃薯的株距为22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种植3370棵。在中原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用两垄马铃薯与两垄玉米套种,即2:2套种,1.6米宽一带。两行马铃薯之间相距60厘米,两行玉米之间相距40厘米,马铃薯与玉米之间相距30厘米。3月上旬播种经过催芽的马铃薯,选用费乌瑞它、早大白、东农303等品种,株距为25厘米,每亩种3330棵。播马铃薯时,第二垄和第三垄间隔1米,以给玉米留垄。4月上旬播种玉米,选用中单2号、丹玉13号等品种,株距也是25厘米,单位面积棵数与马铃薯的相同。 ②大带距间种;以马铃薯为主的大带距间种,在北方一季作区应用较多.马铃薯4垄、玉米2垄.行比是4:2,一带总宽3米。马铃薯、玉米所有行距均为50厘米,4行马铃薯占2米,2行玉米占l米。马铃薯株距24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种3700棵;玉米株距20厘米,每亩种2200棵。马铃薯与玉米同时播种。 ③ 秋播马铃薯与冬小麦、春玉米间套种:在中原地区和西南山区,有用秋播马铃薯与冬小麦、春玉米间套种的做法。实篇时,冬小麦为4~5行,马铃薯为2行,2米宽一带,两行马铃薯间距离55厘米,马铃薯与小麦垄间距35厘米,小麦垄间距25厘米。为了减少马铃薯与小麦用水的矛盾,马铃薯行要做成高垄(床),将小麦种在下边。所种马铃薯应选用早熟品种,株距20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3 300棵。马铃薯在8月初播种,冬小麦在10月上旬播种。马铃薯收获后冬闲,待第二年小麦扬花时再在原马铃薯垄上揖2行玉米。(2)薯棉间套种形式 薯棉间套种在黄淮地区发展很快,因为这种种法既保证了棉花的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对这一种植形式非常欢迎,他们称赞薯棉间套种“棉花不少收,土豆有赚头”。①一垄棉花与两垄马铃薯套种:即马铃薯棉花2:1间套种,1.2米一带。马铃薯选择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早大白等,于3月初催芽播种。两垄马铃薯间距50厘米,与棉花垄间距35厘米,使马铃薯形成行距50厘米和70厘米的两种规格。其株距为22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种5000株。棉花采取育苗移栽的办法,在4月初育苗,5月初移栽定植,栽在马铃薯大垄中间,使棉花行距为1.2米。其株距为30厘米左右,每亩栽1800株。6月中下旬收获马铃薯后,棉花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增大,非常有利于生长。另外,也可按带宽1.3米的规格进行薯棉的间套种,具体的种植规格。②两垄棉花与两垄马铃薯间套种:即马铃薯棉花2:2间套种。马铃薯两垄间距60厘米,与棉花垄间距离40厘米,棉花两垄之间距40厘米,形成1.8米宽的一带。马铃薯和棉花的株距都是20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都种3700棵。一般播种马铃薯要比播种棉花早30天左右,待马铃薯出齐苗后再播棉花。行株距可根据马铃薯及棉花品种进行适当调整。还有一种做法是1.6米宽为一带,同样按2:2间套种。马铃薯催大芽后在3月初播种,先播成大、小两种垄距,小垄距为50厘米,大垄距为110厘米(也可以盖上地膜),其株距为17厘米左右,每亩种4800株。4月中旬播种棉花,播在马铃薯大距垄间,距马铃薯垄30厘米,两行棉花间垄距50厘米,株距24~30厘米,每亩种2700~3400株。(3)两高间套种形式 这是指马铃薯和甘薯间套种。它们虽然都是地下生长收获物的作物,但它们的生长特性不相同。马铃薯喜冷凉,耐寒怕热,需要早播早收;而甘薯喜温,耐热怕冻,需要晚栽。马铃薯植株直立,甘薯植株蔓生匍匐,相互间基本没有遮光问题。所以在生长期较长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早春土地闲置的时机,实行两高间套种,以创造更高的产量和效益。 经各地多年实践选择,马铃薯与甘薯间套种的行比,以1 :l或2 :1为佳。①马铃薯和甘薯按1 :1间种:先播种马铃薯,行距为74厘米,株距20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种4500株.当马铃薯培土后,把甘薯栽在马铃薯行之间,这样使所有的行之间都成为37厘米的距离。甘薯株距33厘米,每亩种2700棵。②马铃薯和甘薯按2:l间套种:在整地时,先按1.4米的行距,打成宽40厘米、高15厘米的大垄(或叫高畦),准备栽甘薯用。在两条甘薯垄之间,播种马铃薯两垄,各距甘薯垄中心40厘米,两条马铃薯垄间距60厘米.其株距为20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种4700棵。在马铃薯培土后,根据气温情况决定栽甘薯时间,栽时株距为20厘米,每亩栽种1600棵。(4)薯菜间套种形式 在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地方,许多农民利用马钤薯早熟喜低温的特点,与喜低温的蔬菜进行间套种,以充分利用地力和无霜期。他们创造了多式多样的间套复种形式,种成了一年三收、四收甚至五收等模式,产量和效益都非常可观。如马铃薯与生长期较长的爬蔓瓜类间套种,与生长期长的茎直立的茄科蔬菜间套种,与耐寒又速生的叶菜类间套种,与耐寒生长期长的其他蔬菜间套种等。5.马铃薯埯田种植在劳力充足,土地较少,马铃薯种植面积不太大的地方,常采取埯田种植的方式,有的地方叫坑种。这种方法由于要挖种植埯,所挖局部土壤疏松,保墒蓄水,播种较探,培土较厚;施肥集中,营养面大;空间合理,改善了小环境,因而非常有利于马铃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同时,由于用小整薯播种,因而不仅能抗早保苗,而且其顶端优势可使苗子长势强,植株繁茂,每埯可长出3~4个茎,各埯组合,形成丰产的群体。单墙产量可达l~1.5千克。同时大薯串高,商品性好。具体种植方法是:(1)深翻整地,拖耪保墒 秋季及时深翻,深度要在25厘米以上,并且要拖耢保墒。(2)把握实际,密度适宜 要根据土地肥瘦情况和选用品种的丰产性,成熟期等,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掌握的原则是:“壮地晚热种稀种,薄地早熟种密种”。挖埯时,邻垄的埯要插空错开,形成锅撑腿状,以利于透光,便于取土。一般行距60厘米左右,埯距50~55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挖2000~2200埯。(3)选种促芽,健薯下地 确定品种后,要按小种薯的规格选块,每块重量为50~lOO克(1~2两),并且要符合本品种的特征。然后,按催芽方法进行催芽,淘汰病块,使播下的种薯都是健薯。这样,既能保证出苗率,又可使植株生长健壮。(4)挖埯施肥,精细播种 按预定的行距和埯距挖埯,埯深25~28厘米,直径为30厘米。埯挖好后,把事先备好的农家肥和化肥施入底部,与土混合均匀。把催好芽的小种薯播入埯中,播深为10厘米,上边覆上15厘米,使表面成小土堆状,并用锨轻轻拍实。(5)加强管理,分次培土 苗高10厘米左右时,结合灭草,浅培土1次。培土厚度为3厘米左右。苗高20厘米左右现蕾时,进行第二次培土,厚度为7~l0厘米,使芽块距茎基部25厘米左右,培土堆要宽要大。花期可喷磷酸二氢钾及防治晚疫病和虫害的农药。

与炒豆猫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过年(春节)做各种仪式用面食最多,,供祖敬神的有大馍、枣馍、猪头、全猪等等.做年糕,切成近尺方块供神,又做许多面食,储存着留待正月间吃,做圆形面食,上端刻十二凹缺,叫“蒸月”,做圆仓形面食,叫“蒸仓”,做十二生肖面食叫“蒸属”,又蒸鱼、猪、狗、鸡、元宝等形状的面食分置家中各处,供节后食用.有于正月初一吃鱼的,图个“连年有余(鱼)”的吉利;流行范围最广的是正月初一早饭吃水饺,素馅,且包藏枣、栗子、糖、糕、硬币(从前是制钱)等物于饺子中.正月初七为“人日”,吃糕,吃面条.农历正月初八是蚂蚁神的生日,要炒蚂蚁蛋,这节日食俗之一.民间有炒芝麻、小米、玉米、黄豆吃的习俗,但不能吃完,吃时要地上掉一些让蚂蚁吃.农历正月初十是石头神的生日,家家户户烙烙馍.烙馍,又叫“实牢馍”、“十烙馍”,节日食俗之一.吃了“十烙馍”,一年的运气就会实在牢靠.立春日吃“春饼”,白面作薄饼,卷菜食之.吃“萝卜”,名为“咬春”.正月十一日俗谓“庄稼生日”,要做干饭供天地众神,人也于这一天吃干饭.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自做元宵的,团馅为丸,醮水,用簸箕盛糯米面,置丸其中,反复滚动,曰“滚元宵”.节前用豆面做各式灯盏,节间到处点燃,节后收残灯,切条代豆腐熬菜,味道颇佳.农历正月十六,家家户户要蒸灯盏馍.灯盏馍,节日食俗之一.多用豌豆面(也有用白面、红薯面的),将其做成中间凹,边缘隆起的酒盅状,一般做两个.蒸熟后在凹处添上香油,中间插上灯芯点燃,放在门外两边的门墩上.孩子们可以将别人家的灯盏馍抢去吃掉,意为嚼灾去邪,如谁家的灯盏馍没孩子吃,便被视为不吉利,这种习俗称为“抢灯盏”.二月二日,吃面条,名“龙须面”.用糖浸黄豆粒,晾干,炒食,名“炒豆儿”、“糖豆儿”或“咬虫儿”.有些地方要把过年(春节)时留的最后一点年糕切成块用油煎来吃,过罢此节即再也没有年糕可吃了.二月二也吃葱油煎饼.清明节,吃煮鸡蛋,吃五样粮干饭.此日必吃高粱米稠粥.夏至,煮食新麦粒,或以青麦粒磨“捻转儿”吃.五月端午,包粽子,煮鸡蛋.粽子,古称“角黍”,南阳民间做的都是甜食,中多包枣,因此又称“枣粽子”,有白米和黄米两种.粽子叶,多用宽苇叶或竹笋叶.端午节煮鸡蛋吃也连带许多风俗,有说此日吃鸡蛋不腰痛的,有说煮熟鸡蛋在小孩肚子上滚动可免除肚子痛的,等等,不一而足.七月七日,做小面食,油炸,称为“花儿”,有民谣:“七月七,炸花吃.”七月七或七月十五(因地而异),用木模(榼子)榼磕小饼烙食,有的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名为榼饼、巧果、小果、“花儿”、“巧馍馍”.烙熟之后,用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挂壁间,以为装饰和零食.也有穿为一环挂小儿项间取乐的.面食有多样形式,其中必画剪刀图案一把.其他面塑如梨、茄、瓜、石榴、苹果、小鸡、小猪、小狮子、金鱼、蛙、蟹、虾等等,无物不可做,做来皆生动,七月初七,乞巧节,简直可以称作面塑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吃市上卖的各种月饼之外,邓县、新野一带还流行吃干饼.那干饼通体圆形,下一层常做成十二个“月瓣”,“瓣”上插枣,上一层,或做“玉兔”,或做“猴”,又装饰许多面塑染色花果,此物用以供月、赠亲友,好看亦中吃.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时各地必于这天蒸枣面花糕,名“菊花糕”,又饮菊花酒,吃菊花火锅.冬至,俗称“过冬”,必吃饺子,此俗传说与东汉医圣张仲景有关.一年冬天,精研医术的张仲景见家乡南阳的许多人生了冻疮,他就在冬至这一天和弟子一起搭棚支锅,将羊肉、辣椒等祛寒食物放入大锅内煮,然后将煮熟的羊肉捞起切碎,用面包成耳朵状的食物,称为“饺耳”,煮熟后给生冻疮的人每人两只饺子一大碗汤,人们喝下汤后浑身发热,驱走了寒气.这一活动从冬至日起持续月余,使人们的冻疮得以治好.后来人们竞相仿效,在每年的冬至日都包饺耳吃,后来饺耳又被叫做“饺子”或“扁食”.至今,民间仍有“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说法.农历腊月初五吃五豆,用绿豆、黄豆、豇豆、蚕豆、豌豆等加玉米糁煮粥吃.此俗为宋代文人欧阳修所创.传说欧阳修自幼家贫,他流落顺阳(今淅川马蹬),寄身破庙卖诗度日.一天他进城卖诗,恰被李员外女儿的绣球抛中.后来李员外嫌他贫穷悔婚,但李小姐爱慕欧阳修的才华,执意嫁之.这年欧阳修进京赶考,临上路,李小姐做了一顿五豆饭让他吃.欧阳修科举及第做了大官.有一年的腊月初五,李小姐让厨师做了顿五豆饭,以提醒欧阳修不要忘了原来那些贫困的日子.欧阳修醒悟,遂定下规矩,家中每年的腊月初五都要吃上一顿五豆饭.此事传开后,人们纷纷仿效,遂相沿成俗.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这风俗来源于佛教,佛教传说,腊月八日是释迦牟尼成道日,道徒皆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北宋时诸大寺作浴佛会,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其名即“腊八粥”.从前的上等“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做原料,并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红糖、白糖、葡萄干作点缀.今南阳各县都有吃“腊八粥”的风俗.腊月二十三,祭灶节,俗于此日祭灶时吃糕,且在糕出锅时,用糕涂灶王嘴巴.吃素面汤或杂面汤,饭后又吃祭灶的“糖瓜”.“过油”,即用油炸制食品.腊月二十九炸食品的风俗,称为“过油”.“过油”忌生人靠近和说不吉利的话.炸的食品种类和数量都较多,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三十儿捏鼻儿.即在每年的腊月三十(小月为二十九)包饺子吃.农村称腊月三十包饺子为“捏鼻儿”,这天包的饺子一定要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吃.南阳的农业生产领域十分广泛,各种农作物栽培和各种粮食作物生产,都有相应的生产风俗相伴,其内容丰富,洋洋大观.农经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水稻、谷子、玉米、大豆、绿豆、豇豆、豌豆、高梁、黍、红薯、土豆、芋头、棉花、大麻、萱麻等,还有各类蔬菜、瓜果、药材等.在这里,我们沿着节令的生产过程,通过对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的介绍,以展现南阳丰富多彩的农业生产风俗.在民间,耕地的方式依据耕地的自然状况以及农民的家庭条件不同,可分为犁耕、耦耕、刨耕等.待土地耕过之后,还要碎土、整平和保墒,为播种做准备.在南阳民间,碎土用耙,所用之耙一般为方耙.它始于东汉末年,原为“一”字形耙,即在一根横木上安装9根齿,再装上辕而成.南北朝时改为人字形钉齿耙,宋代时改为长方形钉齿耙,延用至今.长方形钉齿耙长7尺,宽3尺.7尺长的两条耙方称为桯,桯上各凿方孔一排,孔中装置铁制耙齿.用牛力拉牵,耙与牛连接的用具与犁相同.操作时,“掌鞭”立在耙上,一手执鞭驱使牛,一手拉套绳左右方向,其口令与犁地时相同.随着耙向前运动,“掌鞭”要有节奏地抬动左右脚,使耙均匀地左右晃动,呈波浪状前进,以求碎土精细.地耙过之后,用耢进行平整和保墒.保墒对于庄稼具有重要意义.南阳民间有谚曰:“抢墒种秋,有苗能收.”南阳民间的耢就是一个去掉了耙齿的耙,俗称“耙方”.农家里手耢过的地,呈均匀波浪纹样,十分美观.播种小麦多用“耧”,山地因地块小或不规则,多用手撒播.耧,由耧腿、耧斗、耧杆、扶手、拖板等部件构成,铁制,亦可木制.操作时,先定耧门,由牛或人在前牵拉,行走要快慢均匀,方向笔直;一人扶耧,边行边摇,使下种匀称.在寒露到立冬这段播种季节里,在那平整如画的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人群,远远近近,来来往往,耧铃叮当,呼应唱和,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泥土芳香,使人在这种淳朴的乡情乡俗前流连忘返.在山区小块耕地,多用手播种或用瓠种.所谓瓠种者,乃取大葫芦一个,两头凿空,中贯木棍,一端手执为柄,一端中空为嘴以泻种,再于上方开孔为注种的门.播种时,置麦种于葫芦中,一手执柄,一手挥短棍敲打葫芦,沿垄沟边行边播,使种子成一线播在垄沟里.其操作之法,甚为有趣,精于此道者,行走之有章法,敲打之有节奏,动作之循规蹈矩,令人叹为观止.小麦播种时节,南阳民间有谣谚曰:“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立冬到小雪,种麦嫌晚些.”及时抢种,对农民而言,尤为重要.麦田管理活动亦是确保农业丰收的关键一环,尤以春季为最重要.初春,地表土刚刚解冻,此时要进行划麦.所谓划麦,就是用二齿或三齿铁钯,沿着麦垄拉一遍.划麦的目的,在于松土,增加地温和保墒.随着气温升高,不仅田间土层彻底解冻,而且杂草也开始萌生,此时要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锄麦.锄麦的工具,南阳民间多用板锄,在山区,也有使用三齿锄和小挠子的.小挠子乃是一种手锄,柄长尺许,锄麦时蹲在田间禾垄中,垄间株间杂草尽可剔除,属于锄麦当中的精细活.南阳民间十分重视麦田管理,有谚语曰:“秋收一张锄,麦收一盘耧.”“谷锄三遍很少糠,麦锄三遍两头光(谓籽粒饱满).”由此观之,勤管理对于麦田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南阳民间素有“春雨贵似油”的谚语,意指春雨的可贵.由春到夏,小麦生长的重要环节,如泛青、起身、拔节、挑旗、扬花、灌浆等,若遇天旱,就要抗旱浇麦.浇麦的工具,在抽水机普及之前,先后流行用辘轳、翻车、水车、戽斗等.水车分链斗水车和解放式水车两种,链斗式水车始于唐代,即利用大水轮索链上装设的竹筒提水,用畜力拉动.近代被用于菜园井上,延用至20世纪50年代.解放式水车,呈钢铁结构,始于20世纪50年代,日浇地2~3亩.割麦的季节,南阳一般在立春后的百日前后,农谚曰:“打春一百,拿镰割麦.”南北部、丘陵地带和平原地区相差1周左右.因为在传统的收麦季节,农民多用镰刀收麦,故民间称麦收开始为“开镰”.南阳有谚语曰,“麦熟一晌”,言指麦熟极快.麦季正值是雨季,此时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为了使麦收不落在雨中,麦收工作十分紧张,男女老少都加入火热的麦季抢收工作中,有道是,“麦子焦了头,小姐下绣楼”.抢收期间,人们往往天不明便下地,一直干到小半夜.“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这时早饭与午饭一般都由儿童或妇女挑往田间,此俗称“送饭”.麦收季节主要是与天公争时间,争天时是要赶紧腾茬种秋作物,跟下雨争时间是避免把麦收在雨中,以防小麦出芽,影响麦子质量.所以,在南阳民间广泛流传这样的谚语:“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可见雨水在农历5月里显得多么的多余.当麦被割倒后,须趁其软润时打捆.前面打捆,后面运输.跟随拉麦车进田间的,还有一支拾麦穗的队伍,其行为在民间称为“复收”.“复收”就是再收获一遍的意思.此类人群一般由妇女和儿童组成.这种复收的风俗,不仅使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颗粒归仓,而且还锻炼了儿童的劳动意志.经过打场、扬场,麦子归仓后,农民吊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然后,将打场剩下的麦秸垛成一个活像大馒头的麦秸垛.麦秸可作牛、驴、马等牲畜一冬一春的饲料.垛成后,用麦秸在顶上扎一个脊,像苫房子一样苫上麦草,使它遇风不散,下雨不漏.或者将垛制作成圆形,底儿小,向上张开来,垛顶亦垛成圆形,活像一个个大陀螺,煞是可爱.改革开放后,农村逐渐兴起了机械化,传统的人工收割,被机械化收割所取代.收季节南阳俗称三夏大忙,夏收、夏打、夏种同时进行,可谓十分紧张.夏天气温高,农作物生长快,所以南阳民间素有“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去种田,一天一夜差一拳”的农谚.腾出来的麦茬地在南阳多种玉米、绿豆、大豆和花生.玉米播种,为了争时抢种,多不耕地,用点种或牛拉犁“穿沟子”的方式播种.当玉米苗刚露尖尖角时,便需锄地,锄地用板锄或镢头.头遍锄地,其主要目的是清除割麦时留下的麦茬,为玉米扎根创造条件,因此,锄的时候扎锄要深.锄过头遍后,以后再锄,其主要目的是清除杂草,故要浅锄,以保护玉米的根须不受伤害.对此,南阳民间有谚语曰:“头遍深,二遍浅,三遍四遍刮刮脸.”它很形象地总结了锄小秋作物的要领.旱天锄地,可松土保墒,涝时锄地,利于水分蒸发.锄过三遍后,开始定苗,每穴留下一株健壮的,余则剔除.定苗完毕,追施一次肥,旧时多追农家肥,现在多追化肥.山区草多,多追施沤草而成的“草绿肥”.玉米长至齐腰深,伏天来临,雨量大增,此时用犁中耕垄沟,壅土培根,既压埋玉米根部杂草,又利于大雨时排水.至此田间管理告一段落,以后不再锄地,俗称“挂锄”,此时雨水越充沛越好,一来利于庄稼生长,二来农民正好趁雨天不宜外出在家里歇息一番,休养一下因三夏大忙而疲惫的身体,或者搞一点小型副业.冬季,是人们最清闲的季节,主要的农活就是进行麦田管理,整治土地.南阳日常生活中,亦有许多禁忌,其中无论是属于信仰的,还是属于感情道德的,对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约束力.吃饭时不论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在他人家里,抑或是在公共食堂、饭店,不仅忌讳用筷子敲饭碗,而且忌讳用手紧紧地攥着饭碗,因为这是讨饭人常显现的举动.为他人盛饭,忌讳将筷子直插或交叉插在饭食上,这样容易使人联想到供奉死人的放法.不能从窗口或门槛里向外或向内递食物,据说吃了这样递过来的食物有得噎食病之虞.“送客饺子迎客面”,不能在客人进门的第一顿饭就吃饺子,否则就意味着客人不受欢迎.客人食用饭菜时,不可随意移动座位.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即有“坐不移樽”的记述.民间对于鸡、乌鸦、猫头鹰、老鼠、蛇等的禁忌,是远古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在民俗中的遗存.这些动物在远古时期都曾因充当过原始人的祖先或保护神而受到先民无休止的崇拜,禁忌也就随之而滋生了.在原始民族里,对图腾禁忌之破坏被视为最大的罪恶,全族的人都将参与报复,就像处置一件对全族都有危险或威胁的事情一样.法国学者雷诺在对图腾禁忌进行归纳时更强调指出,不准杀害或食用图腾,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杀害图腾时,则一定要举行请求宽恕的仪式,同时制造各种不同的技巧和借口来试图减轻破坏此禁忌后可能遭受到的报复;在图腾部落内部的人们常深信他们与图腾是同源,若图腾因意外而死时,必须一如族人死亡那样举行哀悼和埋葬.图腾具有警告和领导其部落的作用,能够赐福,也能够降灾,所以必须万分尊敬并禁忌.鸡、雉(野鸡)在古代是民众崇拜祭祀的对象.南阳民间在杀鸡吃其肉前,若是回民,则要求阿訇诵经之后宰杀;若是汉民,则常常在磨刀霍霍向鸡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道:“鸡呀鸡呀你别怪,你是俺家一道菜”,以此为借口来减轻杀食祖先图腾崇拜的心理负担,以求内心的平衡.雌鸡如果司晨打鸣,则极为不祥.《尚书·牧誓》曾作过这样的记载: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意为若雌鸡在清晨打鸣,家里将会死人.人们还相信,公鸡若打鸣过早,亦凶不吉.综上所述可见,由鸡雉崇拜,衍生了对鸡的禁忌.乌鸦在南阳民间也被视为不祥之鸟.由于它通体漆黑,有如丧服,又加之其音质如同木匠以锯解木,喜食腐物,故而被世人视为不祥之物.自古以来,乌鸦都备受世人厌恶.南阳民间坚信,若早晨起床后听到乌鸦之鸣则为不吉,若乌鸦绕屋飞行,则此宅主凶.“有灾乌鸦叫”.南阳民众对此深信不疑.猫头鹰,古书上称其为鸱号鸟,南阳民间称其为夜猫子.因其叫声凄厉,曾被古人称为“恶声之鸟”,它的出现预示着不祥,“夜猫子进宅,无凶不来”,南阳民间如是说.在民间,猫头鹰一直是不祥的化身.《史记·贾生列传》载,一只猫头鹰飞入贾谊的屋子里,贾打开占书一查,书上说这种鸟飞来,预示着主人即将亡去.猫头鹰昼伏夜出,栖息于荒岗乱坟间,叫声刺耳怪异,世人觉得它与心目中的鬼的生活习性相同,所以深恶之,生活中十分禁忌它的出现.在南阳,对于养蚕亦有许多禁忌,如养蚕者禁忌死及其谐音,故而蚕屎不能称为“屎”,而唤其“蚕沙”,戴孝人不能进入蚕房.忌说蚕长,而要称做蚕高.出蚕后在蚕室方向忌讳动土,蚕室内禁忌睡觉,这是惟恐蚕懒不作茧.原始的动物崇拜的复杂多样性,导致了目前民间动物禁忌的多样性,除了上述几种动物禁忌之外,在南阳民间,还广泛地存在着马、羊、牛、鱼、狗、猫等等的动物禁忌.原始动物图腾崇拜在民众意识中的留存,导致了人的潜意中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动物的某些行为联系在一起,视动物的某些正常和异常现象为自己某种宿命的兆示,这便是人们对动物禁忌产生的思想认识基础.在这种思想认识之上,又加上人类意识深处的鬼神观念的作用,人们无法排除灵魂中对动物的某些畏惧成分,对动物的禁忌便由此而产生.人们企图用禁忌的形式来表达对动物的崇拜,以此调节与它们的关系.这种对动物的禁忌民俗,在鬼神等超自然观念未被彻底消除之前,恐怕不会很快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它必将代代繁衍下去,在以后的历史流变中,吐故纳新,获得一些新的质料和内容.对枝繁叶茂的大树、古树,南阳民间常常认为是仙家的藏身之所,对此有许多禁忌.至于桃、柏、槐等树种更被视为神树,丝毫不能亵渎.对这些大树,一不能污言秽语相加,二不能砍伐.因为南阳民众朴素地认为,树龄一旦久远,不仅树上住有仙家(鬼神),而且自身亦会成精,任何猥亵性的举动便会有冒犯神灵之嫌.更有许多传说,说得活灵活现,言某县某乡某村为某事急需木材若干,打起了古树的主意,在砍伐时锯得树木流血,而且树倒之时就是参与砍伐的各色人等魂丧九泉之日,遭到了恶报等等.此类传说,不仅见于民众口头流传,而且也广见于古代典籍文献:“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悬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晏子春秋》)以政令的形式杜绝砍伐,其缘由乃出自景公之爱槐.爱者,崇拜之谓也.若某人一意孤行,待树以不仁,则“伤之者死”.曹操,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命便丧于此.“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武在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树而血出.又掘徙梨,根伤而血出.魏武恶之,遂寝疾,是月崩.”(《后汉书·五行志》)树与人同,乃血肉之躯,有知觉和意识,曹操要建宫殿,伐之,不仅流了许多血,而且其命亦被树妨死.曹操在树精面前尚且如此,何况凡人乎?故而世人多不愿向百年老树举刀.正因为树木与鬼神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民间自汉代始,在坟地种植一些树木如松、柏、银杏、桂等以安慰亡灵.在对树种的选择及种植处所上,亦有禁忌.南阳民间除了忌讳在墓地种植棕树等树种外,还有“前不栽桑,后不插柳,院子里不栽鬼拍手(小叶杨树)”的禁忌.棕与终、桑与丧音近,墓地种棕为墓地种终,门前栽桑即为门前栽丧,声音难听,故忌之.鬼拍手又名小叶杨,遇风时啪啪作响,如同有人拍手.若天气阴霾沉重,听起来更觉nfaa3h耍故常为陵园墓地树种,种在院中则深为人们所忌讳.在树木的使用上南阳民间也有很多禁忌.南阳民间素有厚生重死的传统.生,源自生命的孕育;死,终于墓穴棺椁的营造.所以,在人生两极,民间于用木上有许多讲究.生命的孕育始于青年男女的结合.在婚嫁家具的制作上,南阳民间多用楝木、椿木,此类木材系本地所产,木纹美观,强度及性能近似香樟,耐磨擦不怕虫蛀,材质细密均匀,易加工耐使用,物美价廉,深受民间普通人家适龄青年的欢迎,常用成习.在用此类木材制作婚嫁家具时,民众赋予了它优美而富想像力的说词,词曰:楝木床(梆),椿木腿,先领(即生育)小伙子(即男孩子)后领女儿(即女孩子).有儿有女,美满家庭之相也.除此之外,柞木、楸木、桐木等也可用来当做制家具的材料.它们以具有胀缩性小,不易翘曲开裂的优越性而在家具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楠木、红木,材色黄褐略带浅绿,木纹斜行,富光泽,木质稠密,能耐久,具香气,虽为家具的上乘材料,但因价高而不能受到一般普通家庭的青睐.榆木虽然材质优良,纹理细致,坚硬耐用,本为制作家具和棺木的上好材料,但终因其条理不顺,木质顽硬而受到南阳民间的摒弃.在南阳民间有“榆木疙瘩不开窍”一俗语存焉,故而世人惟恐下辈人不聪明不知理,心理深处拒斥用该木种制作的结婚家具或棺材.况且,榆木之叶皮可以食用,味微甘滑,易遭虫蛀,民间对榆木的禁忌便更易理解了.民间的讳饰多以汉族为主导,回、蒙、苗等少数民族则仿效于汉族,故而在南阳民间形成了一个基本上统一的讳饰文化圈,在这一文化圈中,其禁忌主要表现在服饰的颜色、款式、穿戴及放置的位置等几个方面.对颜色的区分多从其赋予的象征意义入手,而不大重视颜色本身所固有的审美学意义.在民众心目中,多以红、黑为正色,象征着吉祥和庄严,而黄、紫二色为贵色,白、黑二色为凶色,绿色是人们心目中的贱色.黑色的情形有些复杂,它与红色在某种象征意义上发生了一些重合现象.正是这些明确的象征意义存在,所以在讳饰方面,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教化记录,《礼记·曲礼》曰:“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因为《礼记·郊特牲》中曰:“素服,以送终也.”这就是说,从远古时期,只要父母健在,子女就不得不忌讳白衣白帽,因为只有丧服是纯素的.这一忌讳,一直相沿至今,凡民间有丧事者,仍以着白色孝服,佩戴黑纱、白花为哀.因为只有在丧礼仪式上才穿白色服饰.旧时的婚服以及婚嫁家具多以黑(青)色为主色调.在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以后,素色讳饰曾一度中断,那时从皇帝到平民,平时均可穿白衣戴白帽.白色由于其独特的审美意义而备受世人喜爱,在南阳民间“要想俏,一身孝”的谚语广为流传.这句谚语从深层揭示了白色受人欢迎的原由.只是在喜庆之日,如婚年寿节,民间才忌白尚红.到了宋代,南阳民间又掀起了一股厌白之风,再加上官方舆论的支持,此风所及,摧枯拉朽,涤荡了流传数百年的尚素之习.不说白色帽子,就是素色凉衫,亦大受排斥,“凉衫其制如紫衫,亦曰白衫.乾道初礼部待郎王曮奏:‘窃见近日士大夫皆服凉衫,甚非美观.而以交际居官,临民纯素,可憎有似凶服.’……于是禁服白衫.……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矣”.(《宋史·舆服志》)“臣工召对,引见,皆服天青衫、蓝袍,杂色袍悉在禁止之列,羊皮亦不得服,恶其色白,近丧服也.”(《清稗类钞》)宋代以后,以官方制度的方式将白色定为凶色,民间讳白之风渐炽.此风遍及中原,宛地亦不能幸免.清代以降,随着海外洋服及西方审美观念的不断渗入,忌白之习有一定程度之消解,在服饰上并不尽忌白色,例如,衬衫,以白色居多.时至今日,连婚礼庆典等以祥和为基调的场合,也多有白色礼服婚纱出现,这表明中国的开放和与国际欣赏习惯的接轨,是一种文明进步的标志.绿色头巾、绿色帽子亦为南阳民间所忌讳,元、明、清、民国初年只有娼妓、优伶等所谓“贱业”中人才以绿色为服饰.据《中国娼妓史》记载,元以后,“人以龟头为绿色,遂曰着绿头巾为龟头.乐户妻女大半为妓,故又叫开设妓院以妻女卖淫的人为戴绿头巾,或叫戴绿帽子”.明代更从制度上对上述情形加以规定,在郎英所著《七类修稿》中有这样的记述:“……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馀冬序录》中也写道:“教访司伶人制,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由此可知,在明代,不仅乐人、伶人这些操贱业者戴绿头巾,而且人妻若有淫时别人亦称其夫服绿头巾.着绿头巾者乃指其为下贱坯子.到了清季嘉庆时,“优伶皆用青色倭缎、漳绒等绿衣边,认为美饰,如古深衣”(《清稗类钞》).下贱之人穿着卑贱之色,不察其辱,反以为美,体现出贱民本性.清人翟灏在《通俗篇·直语补证》中说:“娼妓有不隶于官,家居卖奸者,谓之土妓.俗谓之私窠子,又以妻之外淫者,视其夫为乌龟……国初之制,绿其巾以示辱.”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妻子不贞,偷奸卖淫,按照当时制度,给其夫戴绿头巾以示羞辱,世人视其夫为乌龟.民间以妻子在外淫乱的丈夫们为乌龟,盖是因为乌龟不能性交,而雄龟只能纵惯雌龟在外与蛇乱交的缘故.戴绿巾是身份卑微的标志,始于汉.汉时帝王、诸侯、朝官的礼冠叫做“冕”,而一般平民百姓不戴冠,改用布包头,称为巾.巾的颜色大都无妨,只有白绿两色的巾是要避讳的,头戴白巾在汉代是官吏被罢免为民或是在官府里趋奉的杂役的标志,杂役中那些卑贱的执事者如厨子之流只配戴绿帻.帻乃巾的一种.应劭《汉官仪》:“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服也.”《汉书·东方朔传》记述有这样一则趣事:汉武帝某日突然驾临其姑母馆陶公主府.馆陶公主虽然已是50多岁的半老徐娘,韶华早逝,皮枯珠黄,但丈夫死后仍想再嫁给年轻家奴董偃.为得到皇帝恩准,馆陶公主把董偃打扮成执役者模样,头戴绿头巾,到武帝前跪伏请罪.由此可见绿头巾与卑贱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难怪南阳民间向来鄙视戴绿头巾的男子.骂下贱无行之人是绿头乌龟,其解盖出于此.此俗千古一线,流传至今.正由于这个原因,南阳民间忌讳穿着青衣绿衣,惟恐自己与贱业、贱民同路,尤忌戴绿头巾绿帽子,在此基础之上引发开来,“绿帽子”成了南阳民间骂人的话语,它是妻子在外与人淫乱的标志,南阳男人甚为讳之.在穿方面忌讳短小.由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观念的影响,千百年来,民间服饰款式方面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禁忌习俗.衣服尤其是上衣,扣子的数量以单数为吉祥,因为民间有“四六不成材”的俗谚流布,忌讳衣服的扭扣为双数,认为扣子的数量为双数会影响到人的事业成功.为死人做寿衣,要尽可能地宽大、厚重,将手、脚全部包裹覆盖,忌讳袖短露手和裤短露足,因为民间认为,如果孝衣露出手足,将妨及儿孙将来衣不遮体,生活困顿.忌讳反穿纙〗裙,因为民间只有死者穿寿衣之前才先由孝男反穿,然后脱下正穿在死者身上.妇女改嫁才反穿纙裙,平时若男女反穿衣服,是不吉祥的.邓州民间有谚语曰:“反穿纙裙,另嫁男人.”女子反穿裙裾,意味着暗中加害男人.忌讳衣服的下摆有毛边,民间认为那是丧服的样式.反戴帽子也是凶相,故民间亦忌讳之.熊伯龙在《无何集》中说:“毋反悬冠,有似死人服.”因为旧时在山区的一些农村,流行人死后反戴帽子的习俗(明嘉靖《南阳府志》卷五.),故反戴帽子者被视为不吉而忌讳之.

喝酒厚重的酒文化,《南阳归来不喝酒》

与豆腐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本电影导演中,小津安二郎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始终不变的固定镜头,不喜欢拍外景,影片几乎都在搭建好的室内场景拍摄,孜孜不倦地拍摄家庭片,连他的电影名字《秋刀鱼之味》、《晚春》、《茶泡饭之味》也都带着鲜明特色,都是“小津式的”。这本《豆腐匠的哲学》是小津的自传性随笔,记录了小津对电影和人生的一些感悟,有人曾建议他拍一些不一样的作品,但小津把自己比作“豆腐匠”,说“让一个做豆腐的去做咖喱猪排,怎么做得可口呢?” 他只想用一种“食材”,用心做好一件事。 拍电影是托了咖喱饭的福 通常,新人刚进入社会,都会对威武高的人毕恭毕敬,受了委屈也会忍下去,觉得这是“应该的”,但小津就不会,有一次,拍摄工作拖到了半夜,小津才收工去吃饭,可是咖喱饭上桌的时候,却被端到了在他后面才来的导演面前,那时小津是一名打杂的助理,其他同事让他往后面再等等,但小津看不惯,立刻跳出来说:“按顺序排队!”,根本没把导演放在眼里。 最终这件事让厂长知道,不仅没有觉得小津“没眼力”,反而觉得“这个家伙挺有意思”,于是给了小津第一次拍摄电影的机会。小津的电影特立独行于其他导演的作品,大概和他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被别人误会才好呢 小津一生未婚,一个连婚姻都没有过的人,却拍了很多家庭戏,很多人好奇,为何小津一直痴迷拍中年人的婚姻,关于他单身也有各种猜测,但是小津在书里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因为哥哥有两个孩子,身为次子的他,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又看到母亲一个人生活得很好,于是不知不觉就一直独身下去了。他对那些猜测并不在乎,反而更希望别人“尽管误会才好呢”。 可能就像小津说的,虽然他没有经历婚姻,但是对婚姻的理解和感动,让他用自己的镜头构建出眼中婚姻的样子,哪怕被人说他表现的并不是日本家庭真实的样貌,也依旧坚持。“分裂”的小津 知乎上有个问题,讨论对小津参与日军侵华的看法,有些人说,小津是“分裂”的,一面拍了许多描绘家庭温情的电影,一面又参与了残酷的杀戮,我也试着从书里小津回忆战争的片段来理解,但小津仍然是难以描述的。 “不论馒头还是蒸笼、面条、马粪,都埋没在苍蝇里......对子弹的恐惧已经完全没有了,只想伸直了脚睡觉。” 小津用冰冷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并把在战争中的噩梦构想成电影里的画面,也许这就是战争最疯狂的地方,让人分不清现实还是噩梦,把一个人变得越来越模糊。 有人说小津在《秋刀鱼之味》中多次响起的《军舰进行曲》一段,是他对那段历史的暧昧怀念,但是当音乐停止时,小津却借着剧中父亲说了一句:“这样战败也很好。” 可能这是多年后小津的另一层感受,时间让一个人慢慢从噩梦中醒来,慢慢清醒,他在书中也说过类似的话:“日本人必定有着战败的传统”,承认这种打败仗的经验,一直流淌在日本人的血液里。小津的《东京物语》 书的最后附上了小津的完整剧本《东京物语》,也是小津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剧本读的时候,脑子里很有画面感,山田洋次的《东京家族》就是从它改编而来。小津电影里传递的情感之细腻,之美好,令人玩味,不是每个电影导演都能把握的,以至于有人说,《东京物语》不论过了多少年,再回过头来看,里面关于人性的描写都是准确的,人心没变。 文德斯曾拍过一部纪录片《寻找小津》,采访了与小津一起共事的人,也去到了小津电影中的一些场景,试图找回小津电影里的那种风貌,但是即使是寻着小津的影子,也很难完全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完整的小津,连与他有过多年合作的笠智众,也在采访时停顿许久才说了一些对小津的印象,拍电影时是“霸道的”,电影外,却总是沉默。小津形容自己有喜剧般开朗的一面,尽管如此,但他的电影始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情绪让人觉得他的性格更多的是深沉内敛。无疑,小津对电影的理解和把握,是后辈电影人一直在讨论的,但他的个人世界,恐怕没有人能完全读懂。

一技之长远比一个学历重要的例子有:周杰伦受邀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分享他的成长故事:他以实际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技之长比学历更重要。周杰伦没有考上大学,但是用他从小学习的钢琴音乐从底层做起,最后走上了音乐人的道路,进一步变成演员,导演,最重要的是你有一技之长能被人发掘,然后是自己有眼见,有想法,才能进一步发展。1995年,尚未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孔祥银获德国马普学会奖学金资助,到马普分子遗传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他听说国内急需生物人才,决定回国工作。但因为自己最高的学历是大学本科,几乎没有单位愿意接收他。在外“漂”了几个月后,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慧眼独具,把他安排到中心从事基因研究工作。孔祥银随后用自己一流的成绩证实了那些唯学历论者的短视:在短短的四五年间,他和合作者发现了一系列疾病相关基因,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其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863计划的资助,成果也获得多项专利,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注:光有学历不一定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有知识不一家有技术。一技之长可以谋生,但学历往往是进入某种谋生领域的资格条件。T型人才,有一技之长,知识面宽,∏型人才,知识面宽,有二项以上专业技能。就谋生来说,一技之长最重右识要。但要走上更高层次,学历和知识是比技术更重要的基础。

《豆腐匠的哲学》([日] 小津安二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豆腐匠的哲学

作者:[日] 小津安二郎

译者:吴菲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

页数:272

内容简介:他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导演,独特的风格被称为“小津调”。1923年,小津安二郎以助理身份进入电影行业,十年后凭借《心血来潮》被《电影旬报》评为年度最佳电影。此后,《晚春》《麦秋》均被列入日本电影名片200部,《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鱼之味》等名片亦获奖无数,其传世之作《东京物语》更是蜚声国际。

他的作品总是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的幸与哀,通过省略与留白让观者体会人生的无奈或明朗,始终坚持“电影以余味定输赢”的理念。

他喜欢女人却终身未娶;他亲历过战场却从未拍摄战争题材;他作品众多却始终风格如一。他无意成为艺术家,只想做一名电影的工匠。

小津安二郎的一生就像他的电影一样,余味绵绵。

作者简介:小津安二郎

著名导演,日本影坛四大巨匠之一。

一生共执导54部影片,多享有国际声誉。

入选英国《视与听》杂志“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十位导演”。

《东京物语》被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旬报》评为“最佳日本电影”。

1963年,60岁诞辰之日,病逝于东京。

他的墓碑上只留下一个字:无。

  • 索引序列
  • 与大豆种植技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种植西红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马铃薯种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与炒豆猫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豆腐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