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论文

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论文

发布时间:

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论文

一、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基本特征 (一)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 16 世纪) 1、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即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 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 理论。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 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二)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 世纪至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 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 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 (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以来) 1、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 2、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 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3、考察这个时期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由于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 主义思潮以及实用主义哲学影响,在研究方法的探讨中,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4、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为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 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步。 5、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斯辩证唯物论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 两个因素的影响。 (四)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1、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使科学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 减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高,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 2、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 3、现代科学发现了一系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事实,出现 了一些佯谬,破坏了科学体系原有的原则和思维前后一贯的逻辑严密性,产生了现 代科学范畴体系的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促使逻辑方法向前发展。 4、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日 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日益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二、影响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哲学认识论与教育研究 (二)科学技术发展与教育研究 (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教育研究 (四)相关学科的发展与教育研究(五)社会文化传统与教育研究

进行 教育 研究,离不开教育研究范式的指导。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研究范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多是追随西方研究现状而进行的研究,缺少教育研究范式的本土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研究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道德教育及其教育重心

【摘要】体育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特征。由于体育道德本身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社会诸多体育道德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按照教育对象范围大小,可以将体育道德教育划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种教育形式。其中,体育院校中的教育是体育道德教育的重心,可以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贯彻落实。

【关键词】体育道德;道德教育;教育途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

一、体育道德内涵及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体育道德的内涵

所谓体育道德,是调整体育社会里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构成上看,它有两部分,一是一定社会的共同生活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社会体育公德;二是社会对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体育职业道德。”二者同时分别属于社会公德范畴和职业道德范畴,体育职业道德只是在社会体育公共道德的基础上多了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体育道德本身地位重要。不管是从国际视野来看,还是从体育道德所约束的各种社会角色来看,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主流 文化 的一部分,它的道德要求已经成为能够影响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存在了。

其次,体育道德失范现象阻碍公平公正的发展。这里的体育道德失范是指体育活动参与者在道德范畴里的越轨行为,使道德不能正常发挥调节作用,导致体育社会的无序。

再次,新的体育道德问题亟待解决。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德问题,在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还面临着许多新的体育道德问题。这些问题是伴随着人们全新的生活特征和体育的新特点产生的,要应对这样的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迅速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计划,但要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得靠全社会范围内的体育道德教育。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道德的社会教育 渠道 广泛,它可以是 政策法规 的约束教育,可以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影响,还可以是人文道德的环境熏陶。环境熏陶是众多教育渠道中进展速度最慢,但也是受影响最彻底的体育道德教育途径。只有不断地为全民健身创造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体育道德教育的成果才能日渐突出。

虽然社会教育的受众范围大,但是教育的针对性较弱,因此,社会教育只能作为体育道德教育的扫盲班,使社会公众对体育道德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衡量和评判标准。

(二)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系统、直接的特点,因此是体育道德教育中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学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对中小学生的的教育,要侧重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想和体育道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就应该进行正规体育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三) 家庭教育 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条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满足,精神追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参加体育活动是一件既舆情又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况且身体健康也是精神愉悦的基础,因此,体育是与现代家庭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人们经常参与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除了日常体育锻炼,还包括观看和评价体育赛事、关心体育动向、从事体育相关行业等,在这些活动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能传达个人的体育见解,体现个人的体育道德观,从而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三、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

(一)体育道德所面临的挑战要求体育院校带头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

历史证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助于指导人的实践行动。因此,体育道德教育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指导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近些年体育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可以看出体育道德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也可以发现要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当先从体育院校开始。

体育院校的科研成果累累,科研人员众多,如果这些人员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投入市场和赛场之前能够在用途和意义上有个价值倾向,就会对竞赛公平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力。体育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高等院校,无论在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普通体育 爱好 者的体育道德培养方面,都可以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社会供应高素质体育人才。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是体育道德教育应对各种挑战的首要战场,是体育精英、体育文化、体育真谛的所在,是体道德育教育的重心。所以,体育院校有责任带头贯彻落实好体育道德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体育社会的上层建筑把好关。

(二)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首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富含体育道德因素。爱国自强、拼搏奉献、追求进步、崇德守则,团结友谊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每一项都富含体育道德因素,这在前文中已经有所体现。

其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添补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大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存在多种不足,其中就包括道德方面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可以通过体育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结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道德方面的内容,完成它们彼此之间有益的补充和修复。

体育道德教育的学校教育通常情况下存在“管教式”和“说教式”的不足,即一个是硬性管理,教育内容难以内化;一个是机械灌输,在学生中易引起逆反心理。然而,体育院校的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对其大学精神的形成条件的活用,轻易避免这些不足。比如,在了解校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带着对历史和人物的兴趣了解到热爱国家、热爱集体、追求进步和拼搏奉献精神也是体育道德的要求;在团体比赛中,体育活动会教会学生团结协作、拼搏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一系列道德品质。

总之,体育道德教育为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架起了一座桥梁,桥的此岸是学生,桥的彼岸是教育成功的对象。体育道德教育不仅通过体育院校大学精神让它自己充满了生机,更给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其道德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向剑文,辛静.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

[2]潘霞.论公平竞赛[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3]黄彬,王爱萍.“人文奥运”与现代体育伦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8.

[4]熊文.竞技体育伦理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4.

试论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若能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那必定能达至更佳教育效果。 文章 针对家校合作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尊重家长的重要性,列举了若干有效的沟通方式、家教 方法 指导以及能促进家校持续合作的激励手段,以利于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校;家庭教育;尊重;沟通;指导

“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家长总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是一种很值得去开发利用的广阔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从而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家长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人与人只有在平等的交往中才更容易接受对方,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在指责学生错误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对学生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家长的身上,埋怨家长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甚至说出一些诸如“孩子是跟你一辈子的,你现在还不教好他,以后后悔的还是你自己”的话;有的教师把家长当成助教,随意给家长提要求、布置各种任务,处处要家长签字,弄得家长筋疲力尽。这样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在推卸自己的主要职责。也有的教师总爱把学生的过错完全归咎于学生或学生家长,这必定会使家长心里不舒服而导致彼此关系僵化。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首先要以诚相待,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如家长访校时,教师可起身相迎并让家长坐下,让这些无声的语言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使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进而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以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要尊重、理解家长,在交谈中要善于倾听,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沟通,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与家长沟通,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沟通前的准备。事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其次,要创设合适的沟通方式。教师应当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如针对学生在家“不参与家务、做作业拖拉、爱看电视”等现象,特地开设“每周家长意见反馈本”,让家长每周给孩子的表现来个小结,并于周一带回,教师适时回应家长的某些疑难或简单描述学生在校的表现。这种方式的沟通很受家长的欢迎,家庭与学校对孩子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促使家长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也能收到很明显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家长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放任型家长,要强调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使家长明白自身的责任。针对粗暴型家长,应该有策略地向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减少家长粗暴现象的发生,促使家长与子女交流,消除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环节中的作用。针对理智型家长,则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其介绍子女的全面情况,一分为二地分析,并帮助其确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法。针对呵护型家长,应该突出问题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沟通是一门艺术,只要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增强家校合作效果

要想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多提指导性建议、少说空话,不要把沟通当成是汇报情况或告状,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心真意地帮助他的孩子进步。

1. 专家型指导

现在的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尤为迫切。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铺天盖地的练习题,假期排着满满的兴趣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却认为工作很忙,于是把家庭教育交给家教、长辈,或只单纯地关心孩子的成绩、作业等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客观的评价,觉得自己的孩子总不如人,孩子有一点儿毛病就感到无可救药。也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健康,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诸如此类,都是部分家庭教育的误区。为此,学校可每年或每学期开展一些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咨询活动等,以更新家长的家教观念,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2. 教师的专业指导

孩子能够成才是每个家长殷切的期望,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懂得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不定期给家长印发家庭教育资料或推荐相关网站、报刊。教师可以派发给家长《中、美孩子吃饭异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等资料,推荐“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中国教育网”“中华教育网”等网站,并鼓励他们到邮局订阅《现代家长报》。这样,就使家长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抽时间去阅读教育资料。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去发现并纠正家长在教育中的偏差。如班级同学小L的家长在“家长意见反馈本”中常提女儿的缺点(其实小L是个很乖的孩子),每周都能找出女儿的一些不足之处。小L刚开始一两周还是很愿意改正妈妈提出的要求,但慢慢地就没有动力去改了。这时,教师从中发现了原因,及时指导家长对孩子要有客观的评价,语言最好要有激励性,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待孩子做事要重过程,不能光盯着结果,不然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小L家长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以后常能看到她对女儿的赞美。小L也越学越带劲,上学期还取得了总分第一名。

3. 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的互相指导

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 经验 介绍,因为他们的经验也许比老师的指导更有吸引力。有些在家庭教育中处处碰钉子的家长也可向其他家长或老师请教。这样,大家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下共吐心声,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体会,可能比看书得到的收获还要大。

4. 开展相关活动,在实践中进行指导

教师可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以增强教育效果。如每周要有一次以上与孩子共同读书、谈书,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孩子,给孩子的读书表现写个评价,有条件的可拍下相片或录像等。亲子活动有很多,但无论搞什么样形式的活动,都必须让家长明白其中的好处,让家长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激励,让家教动力更为持久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也与教师及同伴对他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道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能发挥的力量也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教育理论水平,还与家长自身、学校与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教合力,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多提学生的优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同时,也要多赞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做的工作,让家教的动力更为持久。如班级上学期进行了“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并给部分优秀家长发了奖状,使有的家长(尤其是一些中下生的家长)受宠若惊,连连感谢老师的认同,并表示会继续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一活动引起了其他没获奖的家长的注意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家长一定要有爱心、耐心、信心,用亲情和关爱温暖孩子因犯错而受伤的心灵。当家成为孩子激烈拼搏后的坚实基地、温暖的心灵港湾时,每一个父母都会为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高职院校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不到位。有些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也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践指导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培养大学生的 理性思维 和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必须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通过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并识别异常心理,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侧重操作性的内容,教师通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探讨,促进其个人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构建和谐的气氛,要时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案例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通过教师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当事人经历的事件与情境,引导大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进行充分地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兴趣;案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注意做好案例中当事人的保密,也要避免与学生有关的案例,以免对号入座。

2.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特定团体中开展的、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个体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辅导课程。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享讨论、自我察觉与 反思 ,帮助其了解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这个团队的动力,让参与者沉浸在获得知识的体验情景中,通过概念化及类比过程,将此经验转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帮助个人培养参与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技能。

3.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强调主动性、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达到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培育心理品质;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领悟,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形式新颖,功能强大,形象、直观、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再现真实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反思,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历史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论文

研究领域“教育史”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教育现代化史,近代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史,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外国近现代教育史,德育理论与实践等。现实意义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育史学研究既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它的目的也就要求具有现实性。满足于描述纯粹“客观事实”的教育史学家已不多见,而相信教育史学研究具有现实目的的人已占多数。一方面,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史学服务于现实是一个复杂过程,例如,研究欧美国家的近现代教育史可为我国社会的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许多可以利用的成果,并且这种利用不应是简单照搬,而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只有在利用有效时,教育史学的现实目的才算得上是实现了。尽管如此,人们过多地思考如何研究他们的课题,却很少考虑其成果获得现实意义的途径。许多教育史学家有解决现实问题的构想,但很难迈出从抽象到具体的关键一步,致使主观上的良好愿望因为无法采用有效的途径使其成果结合并作用于现实而流产,最终完不成教育史学的任务,这不能不让人遗憾。 另一方面,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要能够科学、健康地运行,离不开对于教育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充分借鉴,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史学科对于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有重要作用。但这种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除了教育史研究者尽力提高对于教育遗产及以此为基础的教育理论的研究水平外,还有赖于教育史研究者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关注和参与。丰富并发展教育科学理论今天的教育科学不是个别人的发明创造,而是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许多先行者教育理论思维的结晶。教育科学是在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教育历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源泉,没有人类几万年教育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没有教育家几千年教育理论思维的丰富材料,要创造高水平的教育科学是难以想象的。[3]所以,后继的教育家在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的教育问题时,往往需要利用先前的教育家理论思维创造的成果和留传下来的教育思想资料,并结合当代的现实需要加以改造和发展。新时代的教育思想不可能白手起家,它同先前的旧时代的教育有着继承的关系。教育一定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事实上,教育这个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是与人类共始终的。人类在探索教育规律这条道路上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过无数次实验,提出过许多教育理念、理论,成功的、失败的,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如果你一点都不知道,怎么可以自吹是创了新理论、新模式呢?[4] 客观地说,教育科学理论进步、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历史上的教育学家们具有积极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他们对已有的教育学理论,既不完全肯定又不全盘否定,既维护又批判,既继承又发展,在批判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创新;对任何权威和既有理论不迷信、不教条,要敢于质疑、挑战传统的教育学理论框架,积极大胆地提出新概念、新假设、新思想;充分发挥创造力,创建新的教育理论学说,革新教育科学体系。孟子在丰富孔子“立志乐道”的基础上提出“持志养气”;董仲舒在继承了先秦儒家“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圣化”原则;王夫之在批判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过程中,提出了“知行相资”。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卢梭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然主义教育主张;狄德罗、爱尔维修等对遗传决定论进行批判而提出“智力平等说”、“教育万能论”;杜威在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批判基础上,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等一系列教育命题、原理;没有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又哪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赞科夫对凯洛夫的教学原则体系进行变革而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布卢姆否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呈常态分布的传统看法而创立“掌握学习”理论;等等。这些都可谓是教育史上批判、创新的典范。

进行 教育 研究,离不开教育研究范式的指导。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研究范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多是追随西方研究现状而进行的研究,缺少教育研究范式的本土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研究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道德教育及其教育重心

【摘要】体育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特征。由于体育道德本身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社会诸多体育道德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按照教育对象范围大小,可以将体育道德教育划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种教育形式。其中,体育院校中的教育是体育道德教育的重心,可以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贯彻落实。

【关键词】体育道德;道德教育;教育途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

一、体育道德内涵及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体育道德的内涵

所谓体育道德,是调整体育社会里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构成上看,它有两部分,一是一定社会的共同生活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社会体育公德;二是社会对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体育职业道德。”二者同时分别属于社会公德范畴和职业道德范畴,体育职业道德只是在社会体育公共道德的基础上多了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体育道德本身地位重要。不管是从国际视野来看,还是从体育道德所约束的各种社会角色来看,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主流 文化 的一部分,它的道德要求已经成为能够影响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存在了。

其次,体育道德失范现象阻碍公平公正的发展。这里的体育道德失范是指体育活动参与者在道德范畴里的越轨行为,使道德不能正常发挥调节作用,导致体育社会的无序。

再次,新的体育道德问题亟待解决。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德问题,在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还面临着许多新的体育道德问题。这些问题是伴随着人们全新的生活特征和体育的新特点产生的,要应对这样的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迅速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计划,但要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得靠全社会范围内的体育道德教育。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道德的社会教育 渠道 广泛,它可以是 政策法规 的约束教育,可以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影响,还可以是人文道德的环境熏陶。环境熏陶是众多教育渠道中进展速度最慢,但也是受影响最彻底的体育道德教育途径。只有不断地为全民健身创造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体育道德教育的成果才能日渐突出。

虽然社会教育的受众范围大,但是教育的针对性较弱,因此,社会教育只能作为体育道德教育的扫盲班,使社会公众对体育道德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衡量和评判标准。

(二)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系统、直接的特点,因此是体育道德教育中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学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对中小学生的的教育,要侧重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想和体育道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就应该进行正规体育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三) 家庭教育 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条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满足,精神追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参加体育活动是一件既舆情又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况且身体健康也是精神愉悦的基础,因此,体育是与现代家庭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人们经常参与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除了日常体育锻炼,还包括观看和评价体育赛事、关心体育动向、从事体育相关行业等,在这些活动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能传达个人的体育见解,体现个人的体育道德观,从而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三、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

(一)体育道德所面临的挑战要求体育院校带头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

历史证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助于指导人的实践行动。因此,体育道德教育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指导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近些年体育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可以看出体育道德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也可以发现要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当先从体育院校开始。

体育院校的科研成果累累,科研人员众多,如果这些人员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投入市场和赛场之前能够在用途和意义上有个价值倾向,就会对竞赛公平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力。体育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高等院校,无论在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普通体育 爱好 者的体育道德培养方面,都可以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社会供应高素质体育人才。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是体育道德教育应对各种挑战的首要战场,是体育精英、体育文化、体育真谛的所在,是体道德育教育的重心。所以,体育院校有责任带头贯彻落实好体育道德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体育社会的上层建筑把好关。

(二)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首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富含体育道德因素。爱国自强、拼搏奉献、追求进步、崇德守则,团结友谊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每一项都富含体育道德因素,这在前文中已经有所体现。

其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添补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大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存在多种不足,其中就包括道德方面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可以通过体育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结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道德方面的内容,完成它们彼此之间有益的补充和修复。

体育道德教育的学校教育通常情况下存在“管教式”和“说教式”的不足,即一个是硬性管理,教育内容难以内化;一个是机械灌输,在学生中易引起逆反心理。然而,体育院校的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对其大学精神的形成条件的活用,轻易避免这些不足。比如,在了解校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带着对历史和人物的兴趣了解到热爱国家、热爱集体、追求进步和拼搏奉献精神也是体育道德的要求;在团体比赛中,体育活动会教会学生团结协作、拼搏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一系列道德品质。

总之,体育道德教育为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架起了一座桥梁,桥的此岸是学生,桥的彼岸是教育成功的对象。体育道德教育不仅通过体育院校大学精神让它自己充满了生机,更给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其道德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向剑文,辛静.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

[2]潘霞.论公平竞赛[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3]黄彬,王爱萍.“人文奥运”与现代体育伦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8.

[4]熊文.竞技体育伦理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4.

试论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若能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那必定能达至更佳教育效果。 文章 针对家校合作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尊重家长的重要性,列举了若干有效的沟通方式、家教 方法 指导以及能促进家校持续合作的激励手段,以利于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校;家庭教育;尊重;沟通;指导

“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家长总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是一种很值得去开发利用的广阔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从而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家长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人与人只有在平等的交往中才更容易接受对方,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在指责学生错误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对学生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家长的身上,埋怨家长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甚至说出一些诸如“孩子是跟你一辈子的,你现在还不教好他,以后后悔的还是你自己”的话;有的教师把家长当成助教,随意给家长提要求、布置各种任务,处处要家长签字,弄得家长筋疲力尽。这样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在推卸自己的主要职责。也有的教师总爱把学生的过错完全归咎于学生或学生家长,这必定会使家长心里不舒服而导致彼此关系僵化。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首先要以诚相待,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如家长访校时,教师可起身相迎并让家长坐下,让这些无声的语言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使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进而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以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要尊重、理解家长,在交谈中要善于倾听,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沟通,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与家长沟通,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沟通前的准备。事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其次,要创设合适的沟通方式。教师应当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如针对学生在家“不参与家务、做作业拖拉、爱看电视”等现象,特地开设“每周家长意见反馈本”,让家长每周给孩子的表现来个小结,并于周一带回,教师适时回应家长的某些疑难或简单描述学生在校的表现。这种方式的沟通很受家长的欢迎,家庭与学校对孩子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促使家长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也能收到很明显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家长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放任型家长,要强调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使家长明白自身的责任。针对粗暴型家长,应该有策略地向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减少家长粗暴现象的发生,促使家长与子女交流,消除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环节中的作用。针对理智型家长,则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其介绍子女的全面情况,一分为二地分析,并帮助其确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法。针对呵护型家长,应该突出问题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沟通是一门艺术,只要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增强家校合作效果

要想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多提指导性建议、少说空话,不要把沟通当成是汇报情况或告状,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心真意地帮助他的孩子进步。

1. 专家型指导

现在的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尤为迫切。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铺天盖地的练习题,假期排着满满的兴趣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却认为工作很忙,于是把家庭教育交给家教、长辈,或只单纯地关心孩子的成绩、作业等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客观的评价,觉得自己的孩子总不如人,孩子有一点儿毛病就感到无可救药。也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健康,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诸如此类,都是部分家庭教育的误区。为此,学校可每年或每学期开展一些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咨询活动等,以更新家长的家教观念,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2. 教师的专业指导

孩子能够成才是每个家长殷切的期望,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懂得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不定期给家长印发家庭教育资料或推荐相关网站、报刊。教师可以派发给家长《中、美孩子吃饭异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等资料,推荐“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中国教育网”“中华教育网”等网站,并鼓励他们到邮局订阅《现代家长报》。这样,就使家长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抽时间去阅读教育资料。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去发现并纠正家长在教育中的偏差。如班级同学小L的家长在“家长意见反馈本”中常提女儿的缺点(其实小L是个很乖的孩子),每周都能找出女儿的一些不足之处。小L刚开始一两周还是很愿意改正妈妈提出的要求,但慢慢地就没有动力去改了。这时,教师从中发现了原因,及时指导家长对孩子要有客观的评价,语言最好要有激励性,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待孩子做事要重过程,不能光盯着结果,不然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小L家长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以后常能看到她对女儿的赞美。小L也越学越带劲,上学期还取得了总分第一名。

3. 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的互相指导

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 经验 介绍,因为他们的经验也许比老师的指导更有吸引力。有些在家庭教育中处处碰钉子的家长也可向其他家长或老师请教。这样,大家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下共吐心声,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体会,可能比看书得到的收获还要大。

4. 开展相关活动,在实践中进行指导

教师可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以增强教育效果。如每周要有一次以上与孩子共同读书、谈书,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孩子,给孩子的读书表现写个评价,有条件的可拍下相片或录像等。亲子活动有很多,但无论搞什么样形式的活动,都必须让家长明白其中的好处,让家长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激励,让家教动力更为持久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也与教师及同伴对他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道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能发挥的力量也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教育理论水平,还与家长自身、学校与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教合力,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多提学生的优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同时,也要多赞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做的工作,让家教的动力更为持久。如班级上学期进行了“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并给部分优秀家长发了奖状,使有的家长(尤其是一些中下生的家长)受宠若惊,连连感谢老师的认同,并表示会继续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一活动引起了其他没获奖的家长的注意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家长一定要有爱心、耐心、信心,用亲情和关爱温暖孩子因犯错而受伤的心灵。当家成为孩子激烈拼搏后的坚实基地、温暖的心灵港湾时,每一个父母都会为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高职院校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不到位。有些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也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践指导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培养大学生的 理性思维 和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必须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通过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并识别异常心理,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侧重操作性的内容,教师通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探讨,促进其个人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构建和谐的气氛,要时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案例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通过教师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当事人经历的事件与情境,引导大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进行充分地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兴趣;案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注意做好案例中当事人的保密,也要避免与学生有关的案例,以免对号入座。

2.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特定团体中开展的、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个体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辅导课程。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享讨论、自我察觉与 反思 ,帮助其了解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这个团队的动力,让参与者沉浸在获得知识的体验情景中,通过概念化及类比过程,将此经验转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帮助个人培养参与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技能。

3.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强调主动性、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达到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培育心理品质;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领悟,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形式新颖,功能强大,形象、直观、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再现真实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反思,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战后西方教育史学发展格局首先,关注了历史研究视角的转移对拓展战后西方教育史学研究领域的影响。传统历史学是“自上而下”的历史学,关注帝王将相和社会精英,主要依据档案进行研究。从传统的西方教育史研究领域来看,主要关注政府的学校教育政策或立法以及大教育家的思想或理论。而战后“自下而上”的历史学的发展给西方教育史学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烙印。历史学界关于“历史研究视角的转移”的涵义主要指从工人运动史到劳工史,从女权运动史到妇女史,从心理史到心态史,从思想史到心智史以及口述史[9](P163-211)。自下而上的历史学的性质和特征在劳工史、妇女史、心态史和心智史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并极大地拓展了教育史的研究领域。从美国发端的教育史学的重新定位是一个国际性的过程,几年以后就传到了欧洲大陆,社会科学和社会史导向的研究范式开始挑战传统教育史学模式。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自下而上的教育史学都有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发展[10]。其次,对当代西方教育史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和特征进行了思考。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发生过两次转变,先是从传统史学(the old history)转向新史学(the new history),后又出现叙述史学的复兴,逐渐形成传统史学、新史学和新新史学“三足鼎立”的格局。在战后国际史学转向和师范教育机构转型的双重夹击下,传统西方教育史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嬗变,先是在历史学社会科学化潮流的影响下朝着新社会史的方向发展,后来在新文化史学的影响下出现了新文化教育史学。“进入21世纪,一方面,运用传统教育史学模式研究教育史的仍大有人在,许多教育史学家为捍卫教育史学的独立性而努力;另一方面,新文化史取向的教育史学与新社会史学取向的教育史学既相互博弈又取长补短,形成了战后西方教育史学三足鼎立和多元化发展的态势”[11]。

历史类的研究方法论文

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综述也是科学研究 综述是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 综合地介绍和评述某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 对今后的发展进行预测, 对有关问题提出中肯意见或建议的论文。一篇好的综述, 对于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对于有关技术的建立和改进, 对于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对于青年科技人员和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等, 都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国内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现的科技信息极其纷繁。作者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 见地独特地写出一篇能启迪他人的综合性论述, 虽然算不上“原创性”论文, 却也属于“组合式”成果。这种“组合式”成果, 在人类科技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组合式”成果的一个突出例子。美国航天局一位负责人曾经说:“阿波罗”航天飞机的技术实际上没有一项是新的突破, 相反, 全部都是已经发明的现有技术; 关键是我们能够恰如其分地将其有机地组合, 并实行系统管理。综述是对已有的文献和成果进行组合, 因此, 它也是科学研究, 而且是重要的研究形式之一。 由博返约执简驭繁 许多科学领域, 历史悠久, 文献量大, 精粗混杂, 真伪共存。因此, 综述不应只是文献的简单拼凑, 而要在全面查阅和检索的基础上, 选择其中的优秀成果、重点著作、精辟论述和最新进展, 加以归纳和提炼。综述, 是对文献的浓缩和萃取, 是对知识的精炼和升华。 发表综述性论文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使读者对某一学科领域的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因此, 文献资料的查阅必须全面, 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如果不全面系统地查阅文献, 而是盲人摸象, 只根据部分资料以偏概全, 这样的综述, 对不了解此领域的读者会产生误导。同时, 综述的内容应该以原始文献为准。因为, 由于一些著者、译者或审校者的疏忽, 有些文献在转引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差错。在撰写综述时, 如果图方便, 只引用间接文献而不去查阅原文, 则可能以讹传讹。 当然, 撰写综述, 既要“求全”, 更要“求精”、“求新”。由博返约, 执简驭繁, 是撰写综述性论文的一项基本技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文以辨洁为能, 不以繁缛为巧”。“求精”是指在主要成果和精辟观点不遗漏的前提下, 用简练的文字对众多文献加以概括。但有些综述作者却是有文必录, 不筛选, 不升华, 泛泛罗列, 篇幅冗长。这样的综述, 往往使读者不得要领, 也会令编辑出版者在决定取舍时感到为难。“求新”是指有价值的最新文献必需介绍; 新, 是综述性论文的生命力之所在。当然, 最初的发现与发明、经典的理论或例证, 有时也需要在综述中体现。求全, 不可能包罗万象; 求精, 不同于以偏概全; 求新, 不排斥引经据典。要使求全、求精、求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善于抒发己见 有的作者撰写综述, 将别人的成果或文字结论原封照搬, 人云亦云; 既不进行分析比较, 更没有自己的观点。这不能算是综述, 只能算是文摘。综述性论文除了介绍别人的成果和论述之外, 还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依笔者浅见, 综述作者自己的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选题独辟蹊径。在撰写综述之前, 要查一下别人是否已发表过类似综述。综述的选题不但不能重复, 还要独具特色。例如: 介绍鲜为人知的重要信息, 展示独树一帜的看问题角度, 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等等, 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也有利于学术争鸣。(2) 对他人的成果或论述进行分析, 对不同的数据或观点进行比较, 尽量给予客观的评价, 这样才能对读者起到应有的解惑作用。(3) 展望未来, 对前景和趋势, 做出符合该学科发展规律的预测, 使读者得到启迪。(4) 对该学科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如何解决, 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或思路, 以引导读者。当然, 发表己见时要有理有据, 合乎逻辑; 不能凭空议论, 牵强附会。 总之, 不要把综述性论文写成文献的简单拼揍, 而要全面查阅, 周密构思, 精心提炼, 合理引伸; 还要善于抒发己见, 立异标新; 要如同做科学实验一样, 以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命笔行文。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情境之中,用类似于史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以培养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活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为方式。这种学习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信息时代要求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采用以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基本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自觉的、习惯性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具有历史研究所要求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的属性。因此,我们围绕历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和能力,制定了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即围绕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和能力,研究史料的立场、观点及其方法和能力,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和能力等制定了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目标。一、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目标1.能够获取不同形式的史料文字、文物、图片、音像、民俗、口传等2.能从多渠道获得史料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遗址、当事人、互联网等3.能按时空坐标整理史料4.能按史料特性整理史料数据表格、图像归类、文义逻辑等二、研究史料目标1.识记史料、鉴别史料的能力2.诠释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3.获取史料信息、评价史料的能力4.应用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三、掌握史学理论目标(最主要者)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能力2.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的能力3.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能力4.运用个别与一般关系的能力四、表述研究成果目标1.口语表达能力2.文字表达能力3.模拟表达能力4.电子动画表达能力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其过程和情感方面还有目标要求。因为这些目标要求是各科研究性学习所共有的,所以,在此没有列出。为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我们采用了“三课”结合搞“研究”的方略。“三课”是指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三种类型;课程类、课题类和课堂类。课程类,是指将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采用集会讲座的形式,介绍史学研究的一般方式方法,介绍某些著名史学家研究问题的具体过程、成果及对时代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大影响;让学生自找科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们的传记性的书籍和文章进行阅读,从中编辑出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小故事,并对此进行交流和评点。开设这一课程,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导引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之门。这个课程,每学期安排l~2次讲座,每次讲座1~2个课时。让学生编辑小故事的时间,与其他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一样,都放在每周一节的研究性学习课中,具体科目由学生自己决定。课题类,是指以历史学科领域内的某些特定问题作为专题,在开放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类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可以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来源于教材内部;二是既来源于教材内部,又来源于相应的教材外部;三是除了来源于历史学科领域,还来源于非历史学科领域。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强,在研究某些历史课题时,往往要涉及其他学科,如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作为课题研究,就必然要涉及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等问题。所以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类的学习方式中,必然要遇到第三种跨学科类型的课题。课题,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地方资源拟定;学生也可以自己拟定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利用每周一节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节假日时间,不受课堂空间限制,搜集、整理、研究史料,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方式交流成果。课题类研究性学习,每学期每小组至少做一个课题,交流一次成果。通过课题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开辟了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通过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深化了学科知识,也学习了他科知识,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有利于达到前文所述的研究性学习目标。

我最近也在写,照着这个格式找些符合的资料填上就好了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4.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研究方法及措施,(4)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5)主要参考文献等项目。下面对有关项目作一些说明: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 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7 开题报告范文(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 34计算机专业开题报告范例 20 开题报告范例2 23 开题报告范例1 21 《围绕开题报告 搞好毕业论文》 21 “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建”开题报告 31 怎样写开题报告 23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69 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32 《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开题报告 17 《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课题开题报告 17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21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17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19 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开提报告 17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118 企业管理开提报告 19 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 1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8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7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7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9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7 围绕开题报告 搞好毕业论文 17 计算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30 开题报告范文 42 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30 英文开题报告范文 18 开题报告范文1(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 17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14 可行性分析报告 13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望采纳,谢谢。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

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

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 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

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

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

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题 目 吴蜀荆州问题初探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通过对三国吴蜀荆州问题的研究,使我们看清这段历史,重现这段历史的真相,认识到在三国纷争的年代,荆州对于吴蜀两个政权的重要性,以及吴蜀为争夺荆州而展开的战争真实目的。此外,通过研究荆州问题,可以让人们明白战略地位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计划谋略也是决定一次战争胜负的关键。

近年来, 关于三国时期的荆州之争及荆州政权的归属问题, 在我国的史学界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课题。杜建民《蜀汉何以失荆州》(《史学集刊》1993 年第2 期) 从蜀汉方面讨论其处理吴蜀关系的政策和在荆州问题上的失误;王延武《浅析孙吴立国与夺取江陵之关系》(《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 年第4 期) 则从孙吴的立场探讨了其处理荆州问题和对待吴蜀联盟的策略与态度; 朱绍侯《吴蜀荆州之争与三国鼎立的形成》(《史学月刊》1991 年第1 期)着眼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论述吴蜀关系的演变, 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此外, 田余庆《〈隆中对〉再认识》(《历史研究》1989 年第5 期) 、杨德炳(〈隆中对〉“有荆益”得失再评说》(《武汉大学学报》1996 年第2 期) 两文对于认识荆州之争和吴蜀关系的历史背景,也颇具启发意义。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讲三国时期荆州的管辖范围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 荆州的范围。

(二) 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对三国的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是赤壁之战与荆州对吴蜀的作用。

(一) 吴蜀联盟的可操作性。

(二) 赤壁之战前后荆州的争夺。

第三部分主要是讲吴蜀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

(一) 吴国在荆州的策略。

(二) 荆州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性。

结语部分主要分析荆州之争的影响。

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另外还有比较研究法。

思路:

通过对吴蜀荆州问题的研究,了解到吴蜀联盟在客观上是孙刘联合拒曹的军事外交产物, 而荆州之争正是其缔结联盟的出发点, 蜀汉以此作为对曹魏势力的缓冲而发展成为三国鼎立之一隅; 由于孙吴政权在吴蜀联盟中占据外交主动, 因而, 从主观上讲,吴蜀联盟的受其固化或弱化更是孙吴觊觎天下,克成帝业的外交手段, 而这一切也是三国时期政治与军事均势的特点所使然。

准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等)

准备期间查阅过以下几本古文资料: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 1982年;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1956年;

郭允蹈《蜀鉴》 巴蜀书社 1984年;

陈寿《三国志》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4年;

还查阅过以下几本近代著作:

任继愈《一代名相:诸葛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张程《三国大外交》 重庆出版社.2007年

袁枢;柏杨《三国周郎赤壁》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另在图书管查阅了一些期刊杂志等。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2007年11—2008年2月上旬,了解学术研究状况,查资料,确定选题。

2008年2月下旬,撰写开题报告。

2008年3—4月撰写论文初稿。

2008年5—6月初,修改论文并定稿。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 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1、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立论依据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

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3、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4、条件分析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扩展资料:

开题报告撰写注意事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你可以举个例啊,中国的丝绸之路啊,2两条陆上和海上,通过什么地方啊,多中国有什么意义,对外国有什么意义等等…………

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研究论文

历史教学在生源薄弱学校的发展如何也值得历史一线教师探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作用进行优化

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语言的描述还是略显枯燥和不足,很难将学生引入真实历史的回忆当中。例如,在教学《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例如电影《甲午海战》和《甲午风云》,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所受的屈辱、将士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壮烈情怀,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耻辱,以此来激发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

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相对来说,历史考试的内容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教学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以适应教学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将造福于整个社会。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量进行最大化,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

2.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在对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其图像效果和声音效果,给学生一种最为直观的感受,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兴衰荣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已知的历史内容作为基础寻找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久地发展。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中的美育赵秀玲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2-20

2、师专历史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初探王玉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05-30

摘要: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扭转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困扰,也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才能使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1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1.1“灌输式”教学模式

灌输式教学模式,简而言之,便是以老师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强调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接收的状态。学生的教学环节时刻处于老师的掌握之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应试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但历史全局观和辩证思维却难以得到有效发展。

1.2“论证式”教学模式

“论证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以教材结论为主,采取归纳和分析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着“照本宣科”的感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强的操作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记忆和整理思路,但同时这一做法也局限了学生的思路。例如我们在讲晚清改革派与传统守旧派之间的矛盾冲突时,老师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向学生传授慈禧太后对改良派的迫害进而说明封建王朝的反动性,却很少涉及甚至是完全忽视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环境和改良的渐进性,这便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形成误导。并且即使有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很难在实际考试中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质疑精神。

1.3“表演式”教学模式

“表演式”教学模式主要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以在讲台“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教学计划。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会像演员来对自己的动作和语言进行编排,思维僵化而缺乏课堂创新。这一教学模式更多的被运用到公开课当中。“表演式”教学模式中基本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仅仅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承载体呈现。

2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

2.1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师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呈现。师生之间加强课堂交流、互动,使问题在交流中得到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但是这同时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对原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准备和设计,同时也要对学生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与老师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度,使自己的历史思维得到更好地发展。

2.2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构建,将书本知识和历史知识通过语言、动作行为进行历史画面的构建,使历史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在历史学习中既有英雄人物,也有历史事件,这些问题都可以给我们以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从这些问题入手,通过情景模式的构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脉搏,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和文化归属感。

2.3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老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对历史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见解。高中是学生自我学习,思维和学习模式构建的关键时期。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历程,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一学生对西汉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有着深入的研究,我们便可以寻找资料辅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可以让其为大家进行一个讲解,起到一个示范性的作用。

3总结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扭转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困扰,也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才能使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谈谈历史图示教学的功能黄有为,楼建军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3-01

2、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仇世林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2-27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正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说“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历史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基础就是要使他们喜欢历史,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尊重学生的需要,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改变课堂观念,把课堂定位为:学生能力展示场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指出:“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静,人们都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①。”

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很有必要探讨学生学习中的需要,依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知道,小学生都有获得成就的欲望,初中生就更不例外,成人也是如此,这是人不断进步的源泉。历史教师要明白这一点,同时,也需要向学生讲明几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展示才能的欲望,打球人需要在球场上展示;唱歌的需要在人多的场合一展歌喉;绘画的需要有展览,等等。每个人的才能都是通过众人的传播得到扩大的,通过大家的评价得到提高。展示的机会越多,能力发展越快。能力发展越快,人的热情越高。全班几十人,个个都有不同的才能,但是我们很少有机会展示,以致大家以为我们是差生,我们不是差生,而是我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太少,长期形成这样,被埋没了。现在,历史课就是你们的舞台,要在历史课上学会两种能力:会思考、会说话。要借大家之口传播我们每个人的能力特长,使我们都有好的名声,这也就是我们学习的成就。

马斯洛在《自我实现的人。动机与人格》写到:“自我实现不仅是一种终极状态,而且是随时随刻、点点滴滴地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随时随刻、点点滴滴地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教学就要有这个平台,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这就是本文的课堂定位。

2.如何实施能力展示?

2.1学生能力展示的方式:课堂展示,课外展示。

2.2课堂展示内容:阅读、思考与发言。历史课的阅读分全册阅读和单课阅读。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要求就有差异。

先说单课阅读,这是随着上课进度而进行的阅读,有时是预习阅读,有时是当堂阅读。阅读与思考必须联系在一起,思考与发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才能使阅读发挥更好的效益。

因此,阅读一课历史,就要安排几个问题,备课时准备好问题,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阅读后提出几个问题,请同学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写在黑板上,供学生思考,当然还有限定一定的时间。然后进行发言,必须是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1、2、3、4、5、6、7序号,发言时,抽一个组的一行,按次序发言,与1、2、3、4、5、6、7对应,发言者不管对错都打对号,未发言者打叉。最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重复发言。这样的阅读并不影响教学进度,学生只要养成了习惯,一节课可以思考两课的问题,进行两课的发言。这种发言也称得上是“人人技能培训”。学生都积极参与,使自己的读、思、说能力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发言与不发言由学生个人选择,老师不强迫,发言错了,无关紧要,老师不批评,多表扬,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发言者,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他们会自我改变,积极进取,努力“自我实现”。

当然,还要学生来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发言代表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大家的赞成与好评,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

例如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准备了4个问题,供学生阅读时思考。黑板上左边板书了4个问题,右边写上1、2、3、4、5、6、7,学生看到这样的板书,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谁也不愿意把×留在黑板上,这个1、2、3、4、5、6、7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学习,又赶跑了学生的瞌睡。如果教师唱独角戏,满堂讲,满堂灌,很难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很难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教师减少了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也减少了。

2.3课外能力展示内容:学生通过全册课文阅读,结合课外阅读,到社会上读“无字之书”,自编小册子,对小册子进行展出,评奖,使学生的成就感更突出,使他们更有荣誉,更爱历史。因为历史使他们充实,历史使他们有机会“自我实现”。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就是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②”。历史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做想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许金声翻译的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动机与人格》电子文本。

[2]许金声翻译的马斯洛《自我是实现的人.人性发展能够达到的境界》电子文本。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变化论文

第一篇

摘要 :幼儿学前科学游戏就是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游戏活动。本文阐述了幼儿学前科学游戏活动的价值,并介绍了如何在幼儿园中运用科学游戏。

关键词 :科学游戏;幼儿教育;学前教育

现今各种社会条件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许多人不再仅仅注重一般衣食住行的满足,开始重视小孩子素质教育的培养,许多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实施科学有效的启蒙教育。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提倡科学,就是要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子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由此可见,科学游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处在幼儿园学前段的孩子都具有好奇、好玩、好动的性格。结合这样的幼儿心理的发展趋势,下面我简单分析科学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并且探讨如何利用这种方法帮助幼儿形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

1.什么是科学游戏及其意义

科学游戏是指没有一定模式的、穿插着一定科学知识的、有趣的、具有启蒙意义的智力游戏。这类游戏可以通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并且促进幼儿自主地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主动思考其含义。幼儿在小的时候思考的模式是具体化的,而科学游戏是利用幼儿的这一思维特性,帮助幼儿感受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发展幼儿的探索思维能力。

游戏不限制人的行为,有愉悦人心情、发挥人无限想象力的作用,因此,建议教师可以将科学游戏的理念作为基础,设计出一种符合幼儿思维能力的游戏。利用游戏使幼儿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得到较好的发展,让幼儿主动地与其他小伙伴玩耍、做游戏,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见游戏与教学相辅相成。在科学游戏中,幼儿一般表现得随心所欲,且行为重复,不可预测。幼儿通过学前游戏可以发展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游戏中学习方式大大胜于常规机械的学习。

2.如何在学前教育当中正确应用科学游戏

2.1游戏应当科学

一个游戏的科学,是教师在编制游戏时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例如贯穿在游戏中的科学知识难度应当适当控制,并尽可能契合幼儿学习的特性,不以科学学习为前提的游戏是没有意义的。再者,应当注意将科学知识灵活地穿插在游戏规则中,不可简单生硬地进行说教。比如“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这个游戏,我们可以让幼儿设定一个动物,并自己描述动物的特点,例如这个动物有多少条腿,是生活在水中还是陆地,最后让全体小朋友猜动物的名称。这一游戏的作用在于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不直接告知幼儿问题的答案,避免机械的填鸭式教育方法。

2.2游戏应当多变

大多数幼儿通过双手感知外界世界,所以活动的过程同样是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通过科学游戏,幼儿通过双手的操作与感知,满足好动的个性。另外,科学游戏要求幼儿有一个智力思考的过程,这样两者结合能够顺应幼儿智力的发展特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科学游戏的存在意义。以“捉影子”为例,幼儿十分喜欢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捉影子,满足幼儿好动好玩的个性,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2.3游戏应当有趣

没有趣味的游戏不能称为合格的游戏。一个真正有趣的游戏能够吸引成年人,没有意思的游戏不要求幼儿进行智力思考,那么就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游戏的价值也就不明显。所以在设计科学游戏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特点。以下列举了表现幼儿兴趣的方面:(1)勾起幼儿探索欲望的游戏,例如摸一摸、猜一猜等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要求亲手操作的游戏,可以满足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3)利用幼儿喜爱的方式表现的游戏类型,例如运动竞赛、情景扮演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获得自我满足。(4)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例如智力游戏,幼儿在思考之后获得的成功喜悦是不可替代的,幼儿对此类游戏也难以抗拒。

2.4对游戏进行评价必不可少

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交流,使幼儿再次回忆游戏的细节,可以起到再次学习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每个幼儿的表现教师应当细细记录下来,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表扬嘉奖。在团队游戏当中,则应当感谢表扬大家对游戏做出的努力。

科学游戏在启蒙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的,按照幼儿心智进行科学游戏,增强幼儿学习的科学性,为以后接受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直华.艺术游戏科学游戏创造游戏:费曼启发我们选好自己的游戏[J].民主与科学,2009(5).

[2]张晓.幼儿园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策略初探[J].幼教博览,2010(4).

第二篇: 有关幼儿园游戏的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探讨

[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寄出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对幼儿园的游戏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关幼儿园游戏的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创新;实践

引言

作为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增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家长、社会等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游戏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游戏教学唤起了幼儿自身的表现,启迪儿童的智慧,健全儿童人格,同时增强了儿童的体质,能够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游戏教学

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呼唤游戏精神。因为幼儿天真无邪,他们只追求当下的生活,对游戏有一种自成目的性。游戏是儿童天真无邪、天性、自由以及潜在能力的代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智力发展的一种强力的工具;同时,有助于增强儿童之间的交流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儿童在游戏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还加强了人际交流能力,并且锻炼了意志力。因此,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学前教育者要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变革幼儿游戏教学的现状,坚持科学的游戏理念,调动儿童的自主能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

2游戏中体现学前教育理念的创新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游戏教学方法得到广泛推广、游戏教学即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游戏兴趣,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玩、玩中学会研究,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游戏是对真实社会生活的模仿,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并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受生活、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活动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创新。

2.1游戏内容的创新

2.1.1游戏内容的时代性

儿童生活在大社会环境中,只有贴近生活的游戏才能够让儿童更加了解现代日新月异的生活,引导儿童关注社会的变化。如教师可以通过反映科技信息的航天员遨游太空的游戏,让学生感知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或者通过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游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游戏感受现代生活的科技以及社会文化等。

2.1.2游戏内容的生活化

想象力是对记忆的表象再次进行加工的过程,儿童的记忆表象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使游戏贴近社会生活,让儿童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对游戏进行创新。如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建筑物,或让学生搜集有关房子的图片资料,增加儿童对房子的记忆,然后通过感性认识进行游戏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2游戏活动形式的创新

2.2.1合作性活动形式

合作性教学是在游戏活动中,应该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游戏,然后让儿童在游戏中互相模仿、学习。如将不同班级的儿童组织起来,在“找朋友”游戏中,让儿童通过寻找朋友,然后与好朋友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让儿童参与教学活动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2.2自主、探究性的活动形式

自主性的游戏活动是让儿童自行设计游戏内容,增强儿童的创新能力;探究式游戏活动是启发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创新,不仅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开拓创新思维。

2.2.3主题式游戏活动

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明确主题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具有自主性,可以通过同一主题但不同的形式使得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增长儿童的见识,让儿童在游戏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同时使游戏和教学活动得到相互融合的高度。

2.3游戏环境的创新

环境的设计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游戏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思维创造力。在教学中,游戏环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游戏环境布置的科学合理性

在布置游戏时,要合理设置和利用空间。在幼儿教学区域内,有室内和室外活动区域,室外游戏教学有大型活动场地和器材,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活动的欲望;室内教学是教学互动时间最长的教学区域。教学中应该将室内与室外教学相结合,互相交换使用。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用的游戏场所;或者根据儿童的年龄段选择游戏的合适空间等。

2.3.2游戏环境设置的丰富性

在进行游戏环境设计时,要注重游戏简单却富有变化性,让儿童能够在简单的游戏中发挥创造力,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

2.3.3游戏环境设置的层次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经验和发展水平,在设置游戏环境时要体现年龄段的层次性,使游戏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如小班教学就需要简单、相似的主题区域,数量较多、种类较少的玩具;中班教学就需要较为丰富的区域,对于玩具则需要多样化,以及适度的数量;大班教学则需要设置与大班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相符的环境,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3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阶段,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者要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游戏环境等体现学前教育创新方面着手,更新学前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苹.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2]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谈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第三篇

摘要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学前教学工作者要坚持新课改理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家长、社会等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游戏内容、游戏活动形式、活动环境等方面论述了游戏对学前教育理论创新的体现。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创新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组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这时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增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家长、社会等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游戏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游戏教学唤起了幼儿自身的表现,启迪儿童的智慧,健全儿童人格,同时增强了儿童的体质,能够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游戏教学

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呼唤游戏精神。因为幼儿天真无邪,他们只追求当下的生活,对游戏有一种自成目的性。游戏是儿童天真无邪、天性、自由以及潜在能力的代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智力发展的一种强力的工具;同时,有助于增强儿童之间的交流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儿童在游戏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还加强了人际交流能力,并且锻炼了意志力。因此,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学前教育者要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变革幼儿游戏教学的现状,坚持科学的游戏理念,调动儿童的自主能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

2游戏中体现学前教育理念的创新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游戏教学方法得到广泛推广、游戏教学即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游戏兴趣,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玩、玩中学会研究,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游戏是对真实社会生活的模仿,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并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受生活、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活动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创新。

2.1游戏内容的创新

2.1.1游戏内容的时代性

儿童生活在大社会环境中,只有贴近生活的游戏才能够让儿童更加了解现代日新月异的生活,引导儿童关注社会的变化。如教师可以通过反映科技信息的航天员遨游太空的游戏,让学生感知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或者通过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游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游戏感受现代生活的科技以及社会文化等。

2.1.2游戏内容的生活化

想象力是对记忆的表象再次进行加工的过程,儿童的记忆表象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使游戏贴近社会生活,让儿童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对游戏进行创新。如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建筑物,或让学生搜集有关房子的图片资料,增加儿童对房子的记忆,然后通过感性认识进行游戏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2游戏活动形式的创新

2.2.1合作性活动形式

合作性教学是在游戏活动中,应该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游戏,然后让儿童在游戏中互相模仿、学习。如将不同班级的儿童组织起来,在“找朋友”游戏中,让儿童通过寻找朋友,然后与好朋友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让儿童参与教学活动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2.2自主、探究性的活动形式

自主性的游戏活动是让儿童自行设计游戏内容,增强儿童的创新能力;探究式游戏活动是启发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创新,不仅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开拓创新思维。

2.2.3主题式游戏活动

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明确主题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具有自主性,可以通过同一主题但不同的形式使得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增长儿童的见识,让儿童在游戏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同时使游戏和教学活动得到相互融合的高度。

2.3游戏环境的创新

环境的设计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游戏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思维创造力。在教学中,游戏环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游戏环境布置的科学合理性

在布置游戏时,要合理设置和利用空间。在幼儿教学区域内,有室内和室外活动区域,室外游戏教学有大型活动场地和器材,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活动的欲望;室内教学是教学互动时间最长的教学区域。教学中应该将室内与室外教学相结合,互相交换使用。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用的游戏场所;或者根据儿童的年龄段选择游戏的合适空间等。

2.3.2游戏环境设置的丰富性

在进行游戏环境设计时,要注重游戏简单却富有变化性,让儿童能够在简单的游戏中发挥创造力,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

2.3.3游戏环境设置的层次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经验和发展水平,在设置游戏环境时要体现年龄段的层次性,使游戏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如小班教学就需要简单、相似的主题区域,数量较多、种类较少的玩具;中班教学就需要较为丰富的区域,对于玩具则需要多样化,以及适度的数量;大班教学则需要设置与大班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相符的环境,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3结语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阶段,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者要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游戏环境等体现学前教育创新方面着手,更新学前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苹.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2]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谈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学前 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一: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方法 探讨 摘要:幼儿教育是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界、社会以及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通过探讨和分析关于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提出一些相关可实施的幼儿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教育方法;理念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中大班幼儿的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必须将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问题放在教育的重要地位,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学前教育问题并不断改进和优化。 一、优化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的方法 第一,人性化教育。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中,一定要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即人性化教育。中大班时期,幼儿还处在人格塑造、潜能开发的初级阶段。“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待不同的幼儿,一定要观察他们各自的特点,以此为依据因材施教,采取幼儿易于接受的不同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目的。人性化教育主要体现在:面对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幼儿,要多进行鼓励性引导;面对性格外向调皮的幼儿,要多进行管理监督。此外,还要重视中大班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二,环境化教育。教学环境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室、午睡间以及洗手间,多采用图画等设计,在饭桌上写着“爱惜我”的米粒状 标语 等,这种图字并存的设计,对于识字能力较低的幼儿们来说更有吸引力,达到提示和教学的作用。第三,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教学中逐渐被重视起来。所谓民主化教育就是让幼儿参与到教育管理当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在制定班级的日常奖惩 规章制度 时,引导幼儿一起参与到规范的制定当中,多进行师生沟通、生生交流,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主人翁姿态。教师通过奖励小红花的方式,来规范幼儿的行为,达到鼓励幼儿遵守规范要求,努力做到自律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大中班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语文教育 第一,充分发挥母语的作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正是幼儿们学习语言运用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母语的应用必不可少。教师要加强幼儿对母语使用的引导,合理规划幼儿学习母语的时间和教育方法,让幼儿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母语学习。第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通常采用以听为主、以写为辅的教学原则。因此,在这个阶段要综合考虑,全面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语言是幼儿学习知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 语文知识 的掌握。 三、培养学前教育中中大班幼儿的审美能力 第一,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在中大班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走出课堂,感受学校外部环境,让幼儿自身建立情感,学习自然事物。教师可以组织幼进行野外参观,让幼儿在游玩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幼儿内心得到放松,对自然进行感悟,培养其独特的情感,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第二,接触和欣赏艺术的美。艺术是人类文明世界的瑰宝。在中大班教育中,让幼儿接触健康的艺术形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天赋,丰富幼儿的 想象力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体会艺术的美感。尤其是美术教育,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绘画来增强其对线条美、对称美、节奏美的掌握和理解,用艺术学习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知识与兴趣的培养。第三,品味游戏的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游戏能大幅度激发他们的社交能力与创造力。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学习期间带领幼儿进行有组织的协作游戏和创造性游戏,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幼儿的思维,提高审美水平。 四、增强中大班幼儿学前理念培养 第一,建立人际关系培养理念。促进中大班幼儿的成长学习,需要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要鼓励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给他们发展自己、开拓创新、健康成长的机会,营造互帮互助、互尊互爱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第二,构建互动空间培养理念。学校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幼儿教师要为中大班幼儿创造良好的互动空间,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使幼儿体验到互动时产生的新信息给他们所带来的全新的乐趣。 五、结语 通过对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教学方法 、理念培养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目前幼儿教育应当使用和改进的教学方法和建议,并对幼儿教育在育中以及幼儿本身成长中的重要性做了具体的阐述。同时,中大班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培养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进中大班幼儿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理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党春肖 单位:正宁县山河镇东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蓉晖,刘霞.学前 儿童 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3-156. [2]柴占学.学前幼儿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报告 [J].中国农村教育,2010(7):32-33. [3]张海钟,魏绎儒,刘璐.新世纪幼儿学前教育 热点 问题综述与我见[J].沈阳大学学报,2011(23):55-59.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二:幼儿学前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改革开放经济复苏的社会中,我国发展的脚步快速稳健的大步朝前,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所以,在对物质的需求标准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时代在发展,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造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幼儿的教育教育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文本以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解析为主题,针对我国幼儿教育目前的现状以及在幼儿教育教学事业上所需要作出的改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保证了幼儿与小学教育衔接,为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节奏,在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上看,教育要从根本入手,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幼儿的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的重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才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人才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着手,重视幼儿综合能力的教育,当前,国际教育教学部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方式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因此,在我国国内,幼儿学前教育也逐步走向正规化,作为我国首要教育重点将全面进行改革。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学者应当首先了解幼儿面对学前教育的心理和态度,并且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也较成年人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能力,并且幼儿在性格上有较为明显的可塑性,所以,具备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对我国幼儿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我国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与国际接轨,在西方的各大国家普遍开始关注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教育特别提到了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是一切发展方向的根本,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全部掌握在幼儿未来的发展前途中。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正式施行是在20世纪末,但是,在当时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的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1当前的教育相关学者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入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标准在不断的提高,而相对应的,对于子女的在接受教育上的问题上逐渐开始重视,这也就涉及到了幼儿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所在。这种重视的形成,对于我国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社会上的教育形式繁多,鱼龙混杂,从而导致了部分家长在 对子 女学前教育的意识上出现了偏差,一味的注重课堂教学将学习成绩看的很重要,重视孩子的理论学习能力同时,被家长忽略的不仅是孩子的兴趣和 爱好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幼儿早成长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早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充满好奇的心理,在幼儿进入这个可塑性极强的成长阶段,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及时沟通,对孩子的行为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够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1.2在我国,幼儿的学前教育缺少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政府精简政策的出台,部分区域的教育相关部门对幼儿学前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意识还没有被深入的渗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幼儿学前教育不能被相关部门所重视,从而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更甚者,有些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忽视,造成幼儿学前教育地区化,或是空白化,在当代发展形势下,幼儿教育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提高,将对当地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时代的需要,教育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在日益严格,由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进行改变。在新时代开启的同时,教育相关学者意识到,教育要从根本着手,在教育的整体理念中,教育不仅要对幼儿在知识和实践技能上进行相关的培养,并且,还要对幼儿的 创新思维 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使幼儿在接受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这样以来,幼儿在面对未来学习生活所出出现的困难时,能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幼儿在教育中塑造完美的 言行举止 。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将开发智力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中:学前教育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思想,这种教学 经验 的诞生,有益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在培养幼儿的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正面教学,比如,“我爱祖国,我爱学习”等等,以贴近幼儿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对语言的学习中感悟情感。 2.2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品行素质: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教师能够有效的将正确的道德品质灌输于学生的思想中,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的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幼儿的学前教学中不需要死板的课本和枯燥乏味的课堂,相反,生动有趣的 寓言 故事 却能够有效的打开幼儿的心扉,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寓言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学的载体,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在《守株待兔》的故事中,教师为幼儿讲述以为农夫在田中干活,偶然间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大树上,于是,农夫美美的大餐了一顿,从此,农夫日夜守在树旁希望能在等到兔子撞上大树,从此荒废了农耕。在教师绘声绘色的对故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深切的明白,在生活或学习中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由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道理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规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水平两大方面,所以,在幼儿早期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的把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辅助指导的环节,在学前教学中,较比更高等教育的方式,更要将教学做到细致化,只有充分的将幼儿的实际情况与优质的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智慧与多变两种具有矛盾性质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合,才能对幼儿教学模式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上,需要教师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以及创新的思想,综合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幼儿在学前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总而言之,在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的苦心研究中,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为之而不断的努力,为国家的未来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作者:黄江蓉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三:幼儿学前教育方法探讨 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表现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错落有致的语调、夸张生动的表情和富有激情的肢体语言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学习的各种体验。幼儿要进行课间活动,笔者通常采用歌曲、音乐操的形式引导。例如,课间操笔者会选用《健康操》的歌曲,笔者自己先跟着视频学,学会以后,再慢慢教学生,动动胳膊动动腿,和学生边跳边唱。 二、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 教学并不局限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讲这一种方式,幼儿的教学尤其由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把多媒体、钢琴、七巧板、立体拼图、跳绳、 跳棋 等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利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曾为学生组织过一次音乐跳绳。跳绳的规则不是笔者口述(因为太复杂,怕说起来学生难以理解,浪费时间),而是用多媒体播放其他幼儿玩游戏的视频,幼儿边看笔者边在旁边讲解。音乐跳绳需要找准音乐的重音,幼儿理解跳绳规则以后,笔者播放音乐。为了更方便地让幼儿找准重音,笔者还在一旁放了一架小鼓,每到重音,就敲一下鼓,帮助幼儿分辨重音。 三、互动游戏,小组配合 幼儿时期是孩子自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 人际交往 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要展开各种活动、游戏和互动,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能力。笔者经常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游戏,把幼儿分成小组互相比拼。小组成员配合默契,才能在比拼中获胜。这种游戏既让幼儿玩得开心,也能在玩乐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一举多得。 作者:安志霞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无定河幼儿园

  • 索引序列
  • 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论文
  • 历史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论文
  • 历史类的研究方法论文
  • 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研究论文
  •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变化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