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个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然而,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害怕作文,作文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他们依旧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一提到作文,一举起笔,脑子就一片空白,慨叹“作文难,文难作,难作文”。“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几乎到了让学生和老师“望文生畏”的地步。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现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效性的策略。
一、读写链接,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注重两者之间的结合,才能使阅读为写作服务,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结合课内阅读,积累语言和技巧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和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某些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文的精彩片段中体会、积累各种写作的方法。
要真正达到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光积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表达,学会运用。教师应结合课文精彩片段,抓住读写结合点,设计相关的写话练习,促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等运用到新的语境中,做到仿中有创。如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小艇外形的话:“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在学生充分理解句子内容,深刻感受到小艇的特点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练习:拿起笔,写一样你最熟悉的物品外形,写的时候,注意用上三个以上的比喻句。模仿是作文的一种重要手段,从模仿到创造,完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素质。
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可以充分模仿遣词造句、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谋篇布局等写作方法,达到读写迁移的目的,最终达到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
(二)丰富课外阅读,提高写作实效
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读写链接是行之有效的。由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书籍,并设计好读写链接题目,使读与写紧密链接,让学生读得要深入,悟得要深刻,写得有深度。例如,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其中一本,为期四周,每周都有阅读和写作的具体要求:第一、二周:熟悉作品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最喜欢的一个故事,500字左右;第三周:摘录作品中描写人物的片段,并以《我眼中的×××》评一评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第四周:以《假如我是×××》(作品中的某一人物)为题写想象作文和读后感。这为期四周的读书活动,因为有明确的读写要求,学生较好地消化了阅读材料,读得深透,是抄、摘、思、写的链接过程。学生不但积累了很多原著中的语句,而且在习作中也体现了他们的思考过程。同样写《我眼中的诸葛亮》,有学生欣赏他的忠心耿耿,有学生赞赏他的神机妙算,也有学生悲叹他的郁郁不得志。而在《假如我是孙悟空》的习作中,学生更是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有的希望像孙悟空一样除暴安良;有的想象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本领造福人类;还有的设想要飞到月球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活环境……从学生作文的实际效果来看比较理想。
二、学科整合,拓宽写作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
如“蜗牛遇盐化水之谜”这一课的教学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忆整个过程,让他们谈谈学习“蜗牛遇盐化水之谜”前后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些学生印象深刻的是课前准备蜗牛时发生的事,如:抓蜗牛时,由于手心冒汗,结果蜗牛遇到汗液中的盐分而化水,弄得满手都是蜗牛的液体,手忙脚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蜗牛;由于选择放置蜗牛的器具不当,结果蜗牛爬得满桌子都是,被妈妈狠批了一顿,懊丧不已。有些学生描绘的是课上老师讲授并示范“蜗牛遇各种物品是否化水”实验的经过,还有同学说出了自己做实验后的感言:任何事都不要人云亦云,必须自己亲身实践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在整个回忆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发言面很广,交流内容很丰富。学生们仔细聆听同学的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交流,尽情倾诉科学课前后的精彩片刻。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互相补充,互相启发,课堂气氛相当愉悦、轻松。
三、反复修改,保护写作热情
写作是已有积累的自我感悟,是不断重播储存在大脑中的生活经验,体验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梳理自己混乱无序的思想之后,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地表达的文字集合。修改是对初次自我感悟的再梳理,再感悟,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里强调的反复修改,指学生修改的方式和次数要多,而不是要求教师精批细改。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修改文章决非雕虫小技,养成习惯也决非一般认识问题,这是一切学习写作的人修辞立其诚的过程,也是文章去瑕纯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写作能力的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意志力以及办事认真负责的品质,都将同步获得增长。尤其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更是如此。”反复修改,不仅能促使学生学会修改,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更能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保护他们的写作热情。
四、善用评价,增强写作信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要遵循严谨审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又能指出不足,充分肯定做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扬长避短,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一)相互评价
教师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增强信心。在这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这种具有创造性的任务同样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会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品评别人的作文,那是因为身边同龄人的作品更会给他们以启迪。
(二)竞争评价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灵,把竞争引入到作文评价中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发展个性的机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努力钻研的愉悦,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好的作文可以打满分,经修改后,作文分数可以超过100分。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打印成规范的稿件,或推荐到校刊上刊登;或装订成册传阅;或张贴于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并告知全班学生:只要你的作文有创意或进步,也将获得同样的荣誉。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还允许重新修改,重新评价,并按最佳成绩记录。特别是那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对这种难得的机会尤其珍惜。
(三)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就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关注的是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和个体的努力,让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对于同一个班级中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先让其准确地表述句子、语段,然后逐渐地引导他向篇章发展,进而要求用词准确、生动;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从文采方面来提高要求。总之,不管是哪个层次,达到一定的目标,都应该及时给予激励,调动其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可言,我们只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温儒敏,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