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对照 丰富想象 引发表达
《酸的和甜的》是根据李学中的作品改写的童话故事。一般情况下,多数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会落在内容理解上,课堂上多是围绕“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而展开教学。笔者以为,理解这个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目的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考虑的是,在语文知识与能力方面,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考虑年段的要求、单元的整体情况、课文的特点,尤其要将课后练习与《语文园地》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从学段目标与内容来看,写话是重点目标之一。从课文所在的第四组《语文园地四》看,“我会写”安排了看图写几句话的练习,这是教材安排的第一次看图写话。从课文特点看,是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童话故事,图是重要资源之一。再看课后的练习题在“读读比比”中出示两组句子,其设计意图很明显,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初步学习“如何把句子说得具体”,而这正是看图写话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综合上述因素,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除了扎实完成课文规定要掌握的生字词外,应借助插图,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发语言表达的欲望,丰富表演中的口语表达,培养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生动具体表达的好处,为第一次看图写话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一、重点认写——突破难点?摇?摇?摇足时练字
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写字的经验,本课“我会认”的9个生字中“狐、狸、串、迫、待、硬”6个生字,绝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就能借助熟字识记,可以先请学困生认读这6个字。然后采用“整合”“再现”策略把9个生字分散到阅读教学中,注意指导读好“葡萄、狐狸”两个轻声词。学完课文后,根据课文大意用9个生字编成儿歌进行巩固:“葡萄架下,狐狸跳又跳,吃不着葡萄,硬说葡萄酸。小猴子,望了望,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往嘴里送。是酸还是甜,吃了才知道。”
这样精简出字词认读时间,以确保“每天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字”。“反犬旁”是第一次要求写的部首,孩子容易把它写成“提手旁”,可以通过“反犬旁”的字理溯源,了解其像一只瘦腹长尾直立的狗的侧形,再让学生对照小狗直立照找出像身子的笔画“弯钩”,像腿的笔画“撇”,和“提手旁”比较,先指导写好“反犬旁”,再指导写“狐、狸、猴”,其中,“狐”和“猴”错误率很高,可出示“猴”的小篆字形。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瓜形部分,编字谜“小狗看瓜”强化记忆。“猴”可以编故事“孙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耳朵里了”,强调中间是个“单立人”。在指导学生练字时,要抓住“反犬旁”的第三笔“撇”和“兔”的“竖撇”的起笔位置、“兔”的“点”和“诉”的最后一笔“点”等,加以指导、提醒。
二、入境朗读——感悟内心?摇?摇?摇熟悉语言
本文的朗读教学,要把重点放在读好人物语言上,这样有助于比较准确地感悟人物的内心状态,而通过反复朗读,文本语言也将伴随人物形象以鲜活灵动的姿态进驻学生脑海,为后面的表演和表达打好基础。要引导学生注意细微差别,比较提示语、标点符号以及人物语言中相同词语出现的先后次序,设身处地揣测人物心理,采用恰当语气,准确传达人物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第四自然段小兔子“连忙说”提示它着急的心情,语速应有点快、语气有急切的感觉。第六自然段小松鼠“摇摇头说”,应读出它因胆小不敢尝、此时有点后悔的心态。狐狸、小松鼠、小兔子三人先后七次说(想)“葡萄是酸的”,语气也有不同,比如,小松鼠连忙说:“这葡萄是酸的!”要读出急切、肯定的语气……同一词语先说后说也反映了人物的不同心态。如狐狸、小松鼠、小兔子三人先后四次说(想)“不能吃”,狐狸说的和小兔子想的都用了感叹号,要读出狐狸酸溜溜的语气和小兔子深信不疑的语气。小松鼠说的虽然用的是逗号,却连说两遍,而且先说,足以说明它十分着急。
三、引导比较——认识具体?摇?摇?摇学习语言
课后第二道习题“读读比比”旨在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认识写具体才能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可以把这道题的训练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师:从哪些句子看出葡萄是甜的?
……
师:还可以从谁的动作看出葡萄是甜的?
生1:“这时……迫不及待地爬上……送。”猴子很快就爬到葡萄架上面摘葡萄吃。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猴子爬得“很快”?
生1:迫不及待。
师:大家找到它这个词,用横线画出来,再齐读这个词。这个词里躲着两个生字宝宝。(出示“迫、待”,学生认读、识记)
师:你们看,把“迫不及待”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然后把“迫不及待地”擦除。)
生2:不好,这样就看不出猴子很着急了。
师:猴子这么急,为什么还先望望葡萄呢?
生3:它要看看葡萄熟了没有。
师:望望葡萄后,猴子心里会想什么?(生答略)
师:别急,这句话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
(出示“串”,学生认读、识记、扩词。比较“一串”和“一串串”的不同。)
生4:(一直举手,没请自己站起来说)老师,猴子“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也可以看出葡萄很甜。
师:哎,你的眼睛真亮!真会动脑筋!刚才,××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发言。
生5:老师,“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这句也能看出葡萄很甜。
师:你也迫不及待了。静下心读读比比,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课件出示“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生6: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大口大口地”,我喜欢第二句,这句才能看出葡萄很甜。
师:“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它的动作、表情是什么样的?谁来上台表演?
师:(采访表演的学生)吃葡萄时,你心里在想什么?(生答略)
师:都来演一演。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描写狐狸和猴子动作的句子,这些动作写得很细致,不仅写出它们做了什么动作,还写出是怎么做的,我们读了就知道葡萄是甜的。这些动作要怎样做才能让人家知道这葡萄是甜的?自己试一试,再请同桌看看。
通过“从哪些句子看出葡萄是甜的”这一问题带出两个要“读读比比”的句子来,然后引导学生品读细致描写狐狸和猴子动作的句子,想象猴子“迫不及待”的内心活动和“大口大口”吃的动作、神态、内心。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就丰盈了词语的形象,让学生明白描写人物动作时,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
四、仔细观察——引发想象?摇?摇?摇丰富语言
本课以8幅连环画加8个自然段的形式出现,图文结合十分紧密。因此,可以借助图中形象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比较人物形象变化,对空白处进行推测想象、延续想象,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充实语言内容,丰富语言表达的形式。
如观察第2~8幅图人物的形象变化。图4中的小兔子神态是吃惊的,张开口大喊,它会想什么?课文没写小松鼠,但图上的它伸出两手,张开嘴,它会说什么?图7中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尝了一颗葡萄,是从哪儿来的?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5和第6两幅图,小猴子把手中的一串葡萄伸向小兔子和小松鼠,第7幅图小猴子是爬上葡萄架的姿态,补充故事情节。最后一幅图只有小兔子和小松鼠面对面说话,旁边还可能有谁?它会说什么?可以怎样续编故事?
本文是根据寓言改编的,应该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可以对比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面对“葡萄是酸的”这一说法的不同做法,让孩子懂得:小松鼠和小兔子光听、不看不想不尝是不对的;猴子不仅观察、思考,还试一试,这样做才对。进而明白:平时做事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不能光听别人说。
五、连贯表演——综合学习?摇?摇?摇运用语言
朗读、动作的比较、看图补白语言增添情节,这一切都为表演打下了基础。但图画是跳跃的,表演则是连贯的。因此,表演前,让学生再读课文,脑中放放动画片,找找不连贯的地方:狐狸怎么离开的?小兔子怎么来的?小松鼠怎么“把狐狸的话告诉小兔子”的?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尝了一颗”,这颗葡萄是怎么来的?小猴子去哪儿了?引导学生讨论补白。讨论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人物动作说具体,如:狐狸?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地走了。小兔子?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来到葡萄架下。小猴子?摇?摇?摇 ?摇?摇?摇?摇。表演时,请一个孩子旁白,让学生在观看动作表演、倾听解说中进一步感受具体表达的好处,到写话时就会努力写具体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
下一篇: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感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