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的关系发展
我国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坚固的艺术地位,戏曲艺术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审美方向和欣赏价值,其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具有中国浓郁色彩的演唱风格特点和演唱形式,戏曲的唱腔是整个戏曲音乐用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而民族声乐,是对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唱法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唱法的总称。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民族特色语言为基础,以科学发声为根源的中国式歌唱艺术。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又各自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观众美的享受。
一、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的概念
(一)戏曲唱腔
戏曲,是一门集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包括音乐、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杂技和表演艺术等。在戏曲中,戏曲唱腔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主要通过唱腔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的性格。戏曲唱腔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唱腔的组织和安排,影响着全剧音乐的统一和完整性,许多著名的戏曲唱段之所以能够广泛地为群众所喜爱,不仅仅是它们的曲调优美动听,更主要是因为演员在舞台上运用大段独唱的唱腔来表达人物复杂和矛盾的内心世界,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精神境界,刻画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所以,在组成戏曲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因素里,唱腔在戏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造就了戏曲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二)民族声乐
广义上的民族声乐包括了民间的民歌演唱、传统的戏曲演唱和曲艺说唱三大类,狭义的民族声乐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民族唱法”。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是以音乐院校中民族声乐为代表的,是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科学发声的方法形成而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二、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的共性
(一)演唱方法
歌唱是人们通过声音传达出的带有语言性质的音乐,是抒发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是语言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戏曲的唱腔与民族声乐的演唱均属声乐范畴,所以在演唱时,二者在声音的要求方面,都讲究发声沉稳、呼吸通畅、注重共鸣的科学方法。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在演唱过程中都要讲究气息下沉至丹田,气息要通畅,声音要浑厚明亮,如果气息不畅,容易变异成浮薄暗涩,同时还要字正腔圆,以情带声,情声并茂。所以在发声方面,如果仅仅依靠喉咙声带部分,不仅音量弱小,而且容易导致声带因疲劳而受伤破损,因此,发声一定要取得鼻腔、口腔、颅腔和胸腔的共鸣,才能提高音量,特别是在遇到高音区时,可以轻松漂亮地完成演唱,倘若遇到归鼻音的字,往往强调鼻腔共鸣;遇到闭口音(例如似、霓)时,都应使用脑后音,即头腔共鸣。演员不论在演唱戏曲唱腔或是民族声乐的时候,在面部表情上都应松弛不失庄重,口型自然不缺优美。特别在演唱高音时,口腔内部完全打开,双唇自然收拢;低音时,微闭双唇,牙齿放松,但上颚仍有一股吸气的感觉,这样的话,无论是唱高音还是低音,都是以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在演绎。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在演唱时均讲究绰绰有余,不让观众感到吃力,这对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有着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与导向性,推动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不断向前迈进。
也正是因为二者在演唱方法上鲜明的个性,才造就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其也有一定的互补优势,民族声乐在演唱方法上也充分展示了戏曲唱腔的说唱性、随意性等演唱方法,使声乐特点更具民族特色。例如宋祖英、王宏伟等人的演唱,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而民族声乐在演唱方法上的讲究科学与注重共鸣,也被戏曲唱腔给吸收了,吸收后在声音的表现上更加厚实、新颖动听。民族声乐在多元化发展道路中,也要吸收戏曲中的众多优点,比如吐字咬字,亲切的声音语言,形如流水的润腔,以及舞台上的形象的肢体语言与眼神,这样,使民族声乐在演唱表演的时候,会更贴近群众,抓住民众的心。
(二)题材内容
从表现内容来看,戏曲与民族声乐题材内容的创作较为丰富,都是作者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表现当时社会的生活或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创造出带有故事情节的作品。这不仅是戏曲艺术比较注重的内容,也是民族声乐对歌唱内容的美学追求,歌唱艺术中的情感抒发和韵味的美,更为重视,它将作品内涵的演绎完全表现出来。戏曲艺术通过刻画不同的人物,用音乐旋律和精湛的表演技术、戏剧化的表演方式以及各种唱腔的腔调来写景叙事,描绘出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各式各样的戏剧情境,有揭露黑暗社会与腐败的,例如元代杂剧《窦娥冤》,它讲述了窦娥被贪官逼死的故事来揭露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有颂扬孝道的,如越剧《五女拜寿》;还有描写爱情的等等。民族歌曲也创作出诸如《文成公主》、《昭君出塞》、《木兰从军》、《孟姜女》等一系列故事情节较为突出的叙事歌曲。
(三)表演风格
由于我国幅源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方言文化丰富多彩,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各有特点,就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想要把一首歌唱好,一定要对它的风格特点完全掌控,这样才能让演唱者在演唱时将歌曲的气质于无形中表现出来。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与不同地方的戏曲表演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但是只要演员一站在舞台上,不管是戏曲表演也好,或是民族声乐演唱都需要进行艺术演绎才能完成的作品,二者在表演时都十分讲究面部表情,因为面部表情是表达内心情感世界最有表现力的工具。在表演过程中,将歌声、表情、动作融为一体,才能将戏曲和民族声乐各自的艺术形象完整地表现出来。
三、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的相互交流
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历来都是相互交融、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这种交流是双向互动、双向交叉的。
(一)戏曲唱腔对民族声乐的吸收与借鉴
戏曲唱腔在旋律上对民族声乐的旋律有一定的吸收与借鉴,京剧现代戏《黛婼》就吸收了云南景颇族民歌的旋律;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唱腔也吸收了民族歌曲《志愿军战歌》某段的旋律等等。同时,戏曲唱腔对民族声乐的演唱也有一定的吸收与借鉴,例如我国著名的评剧艺术家马泰,将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吸收借鉴,并改革
发展了评剧男声唱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戏曲的练习方法对民族声乐的练声也有一定的吸收与借鉴,社会不断在发展,艺术也不断在进步,现在已有很多剧院团体注意到把美声唱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运用到民族声乐中的优势,所以戏曲唱腔也引进了美声唱法的发声,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民族声乐对戏曲唱腔的吸收与借鉴
1、音乐素材的借鉴
自“五四”运动过后,人们开始关注起民族声乐的发展,有些民族声乐的曲目通过对戏曲唱腔的吸收与借鉴,使其又迈进了一个新的层次,例如年青作曲家王超所创作的民族色彩浓郁的新民歌《千古绝唱》,与其它民风不同,这首作品融戏曲与流行音乐于一体,高亢的旋律使人荡气回肠,将现代音乐的作曲手法和中国民族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鼓和镲清晰有力的节奏,紧打慢唱的手法,给歌曲渗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在曲式创作上也让人耳目一新,全曲可分为引子、A段、B段三个部分,特别是“过门”和引子则借鉴了京剧唱腔的音乐素材;民族艺术歌曲《新贵妃醉酒》是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这首歌曲很特别,副歌部分琅琅上口,属于那种古典、戏剧、流行于一身的歌曲,并由李玉刚反串演唱取得成功,得到颇高的流传度。还有歌曲《醉了千古爱》也融入了浓郁的戏曲音乐。诸如此类,这些都是民族声乐曲目对戏曲唱腔吸收借鉴很好的实例。
2、声腔演唱技巧的借鉴
当然,民族声乐对戏曲唱腔的演唱技巧也有一定的借鉴。民歌在演唱方法、演唱技巧、演唱风格诸方面,对戏曲唱腔的演唱具有甚广的艺术影响,例如:“气沉丹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民歌和戏曲的演唱是一脉相承的。民歌与戏曲共同孕育了民族声乐,由此可见民歌与戏曲唱腔的血肉相连的关系。民族声乐借鉴戏曲“丹田运气”的方法,在歌唱过程中保持吸气状态,让其可以运气自如。戏曲唱法讲究的气口安排得当,使演唱时可以不露任何痕迹地转接和过渡字与字之间的变化,以求得唱腔的连贯,这也是民族声乐在演唱时应遵循的控制气息的原则。借鉴戏曲的运气方法,使民族声乐在演唱时特别是高音部分,声高气低,声强气沉,演唱者可以轻松展现作品。
综上所述,可知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通过相互交流,都在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为其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艺术形式散发出更大的魅力,让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韩勋国.歌唱教程[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
[2].王建设.试论民族乐演唱的风格特点[J].艺术教育,2005(3).
[3].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4].傅彦滨.京剧音乐论[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1).
[5].颜五湘.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M].花城出版社,20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