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的理论分
蒙古族民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其民歌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地方特点,但是,民歌的发祥地始终保留着原民歌的某些特征。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在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变异,甚至在内蒙古地区形成了一种忧伤、衰怨的抒情民歌。因此,本文对内蒙古地区传唱的《诺恩吉雅》和杜尔伯特蒙古族地区传唱的民歌《诺恩吉雅》的歌词内容和曲调以及歌词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来展现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一、内蒙古地区传唱的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的内容特点
内蒙古地区传唱的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的经典段落描述了主人公诺恩吉雅的出生地,歌词唱道:“静静的辽河岸边,马儿拖着缰绳。柔弱善良的诺恩吉雅,嫁到了遥远的边地了。”〔1〕(p952)并由此介绍了诺恩吉雅出生地的生产方式,即半农半牧的生产生活形式。歌词中唱到马,马是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同时也表明,诺恩吉雅的故乡还保留着传统的蒙古族生活方式,但是歌词中更多的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方式。歌词中出现了大瓜、香瓜、谷子、穄子米和农家常用的车马等生产工具。此外,更多的是表现远嫁的姑娘诺恩吉雅思念故乡、思念母父、哀怨父亲的场景。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从歌词表现的整个内容上来看,他没有饱满的人物形象,没有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和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表现形式比较单一,除了抒情还是抒情。总之,内蒙古地区所流传的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所表现的场景是内蒙古近代的历史背景,没有涉及到内蒙古更遥远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的内容特点
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的经典段落描述了主人公诺恩吉雅的出生地,歌词中唱到:“嫩江啊嫩江,嫩江的水清又清,野鸭呦鸿雁呦,翱翔鸣叫在蓝天。”〔2〕(p1)由此引出一批有血有肉的生活在诺恩吉雅身边的人物。他们依次是诺恩吉雅、父母诺尔巴音和桑吉玛、诺恩吉雅的丈夫石头梅林、诺恩吉雅的弟弟特布坦、诺恩吉雅的八个陪嫁女,牧马人阿拉穆斯和伊拉穆斯等。整个民歌《诺恩吉雅》的情节就是在这样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之间以马和马群为线索而展开,人和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的故事情节是,在辽阔的杜尔特大草原上有一家生活富足的牧民家庭,男主人名叫诺尔,由于生活富足,人们称他为诺尔巴音(意为富足),妻子名叫桑吉玛,他们养育了美丽、聪明、贤慧的女儿名叫诺恩吉雅。时光荏苒,女儿已长到十八岁,由于她美丽、聪明、贤慧,所以,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然而都被诺尔巴音夫妇以“门不当,户不对”的理由拒之门外。最终把诺恩吉雅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家住乌珠穆沁草原的石头梅林。诺尔巴音和桑吉玛把女儿嫁走之后,又生育了一名男孩,名叫特布坦。由于特布坦的到来,老两口把远嫁的女儿诺恩吉雅忘得一干二净,一连多少年都没有去看望女儿。这件事引起了石头梅林的怀疑,并又聘娶了二房夫人。从此,诺恩吉雅被石头梅林疏远,最终沦落为家奴,从夫人成为石头梅林的牧羊女。生长在杜尔伯特草原的特布坦在不知不觉中长到了十三岁,诺尔巴音和桑吉玛看着儿子茁壮成长,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这时诺尔巴音家的马群中走失了八十余匹马,派牧马人阿拉穆斯和伊拉穆斯二人前往乌珠穆沁草原寻找走失的马群。阿拉穆斯和伊拉穆斯二人在乌珠穆沁草原上寻找走失的马群时,发现走失的八十余匹马,他们就到乌珠穆沁的主人石头梅林处企图要回马群,但是被石头梅林回绝了。没有领回马群的阿拉穆斯和伊拉穆斯二人很沮丧地往回走时,遇到了一伙正在捡拾阿尔嘎拉(干牛粪)的妇女,和他们交谈时得知这伙人就是被石头梅林贬为家奴的诺恩吉雅和陪嫁女们。阿拉穆斯和伊拉穆斯得知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声张自己的身份,而是照原路回到了杜尔伯特草原,见到诺尔巴音夫妇后,把这一情况向主人做了汇报。桑吉玛听到女儿的情况,经受不了这一打击,连痛带悔,失声昏倒。在外面玩耍的特布坦,看到母亲晕倒,不分青红皂白,就要痛打阿拉穆斯和伊拉穆斯,这时母亲桑吉玛苏醒过来,向特布坦说明他还有一位不曾见面的姐姐。特布坦得知姐姐的遭遇后,在神骥枣红马的帮助之下和乌珠穆沁的石头梅林斗智斗勇,最终把姐姐从苦海中解救出来,让她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三、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和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的比较研究
(一)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在其内容表现上正如上文所叙,表现内容极为单一,整个歌曲只是在抒情中完成了嫁到遥远地方的姑娘诺恩吉雅思念家乡、思念母亲、哀怨父亲的情节。歌词中表现的当时的生活方式为半农斗牧的生活方式,没有介绍诺恩吉雅的成长经历和远嫁之后的苦难生活,更没有生活在她周围的各色人物和故事。
(二)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在内容表现上和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比较,可以说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
1.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为蒙古族的纯游牧生活时代,整个民歌从头到尾没有反映出一点农业经济的生活状况。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是草原、马群、牧马人,反映的生活场景也是古代蒙古族的生活场景。整个民歌内容以马和马群为线索展开,几乎每一个情节的发展都和马有关系,各段歌词内容都在以马为线索相衔接,甚至把歌中主人公的弟弟特布坦冒着生命危险把姐姐从乌珠穆沁的石头梅林处解救出来的功绩也都归记在神骥枣红马的身上。可见,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产生的年代里,蒙古人对马的依赖和对马的情感。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产生的年代要早于内蒙古《诺恩吉雅》产生的年代。
2.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在内容表现上更具有传承性,这一点,在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中没有更多地表现。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牙雅》中叙述的特布坦营救姐姐诺恩吉雅逃离乌珠穆沁的石头梅林追赶时的一段情节和传流在杜尔伯特蒙古人的古老传说《奥兰其其格的传说》中所讲述的故事具有明鲜的传承。如《奥兰其其格的传说》中奥兰其其格逃出老山神的控制,在回故乡杜尔伯特的途中即将被老山神率领的山丁追上之时,奥兰其其
格顺手抛出了两面圆镜子,镜子落地,立刻变成了两个湖,湖水挡住了山丁的追路;几天之后,山丁又追了上来,奥兰其其格又扔下了一把木梳,山上立即长出了一片挺拔的松林……〔3〕(p14)在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中特布坦解救诺恩吉雅返回故乡即将被石头梅林追上之时摆脱追兵的一些情节就是《敖兰其其格的传说》中的一种变异的描述。
3.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在艺术表现上手法更优于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在艺术表现上更贴近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她既抒情,又叙事。整个演唱过程是在抒情与叙事中完成的。这种表现方式在蒙古族群众生活当中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广大的蒙古族群众至今还在保留着这种传承艺术的方式,而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只适应于舞台表演或即兴演唱。
4.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和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的曲调不同。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和流传在内蒙古地区的民歌《诺恩吉雅》在曲调上有相当大的区别,甚至可以看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曲例。
5.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和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在人物塑造上有明显的差异。民歌为什么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民歌内容所表现的是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人或事,民歌就是通过人的形象和所发生的事件感动听众,如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木兰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中表现的人物只有主人公诺恩吉雅及其父母,且父母形象若隐若现地表现在歌述之中。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以各自的形象和故事为树立主人公诺恩吉雅的形象服务。下面是对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和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中的主人公诺恩吉雅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长大成人后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了遥远的他乡,因无力回到娘家,望景生情,思念父母,思念家乡,听从命运安排,毫无反抗命运安排,听天由命弱女子。他只能在梦中,或是在闲暇之时看着端端流淌的河水,望着悠闲的马儿,想着家乡的蔬菜、瓜果,以此来表达思念之情。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中的诺恩吉雅的形象和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中的诺恩吉雅形象相比较就丰满得多,他的形象和故事也非常感人。诺恩吉雅的形象虽然受民歌产生的时代思想的影响,在某些情节上和内蒙古民歌《诺恩吉雅》中的诺恩吉雅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上有相近之处。但是,最大的差别在于诺恩吉雅在得到外部援救之时有一种自救行为,通过自救,帮助前来相救的人一同打破各种阻碍,使前来救助的人顺利施救。例如:当特布坦前去石头梅林的大院营救其姐姐时,诺恩吉雅用智慧使特布坦躲过石头梅林事先布置好的明枪暗箭,进入了石头梅林的住处。又如当追兵即将追上特布坦和诺恩吉雅石时,诺恩吉雅为了摆脱追赶,毫不犹豫地扔出了心爱的镜子和木梳,使镜子成为涓涓流淌的嫩江,使木梳变成兴安岭上的茂密森林,以此阻止了追兵的追赶。简要言之,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中的诺恩吉雅不仅仅听从命运的安排,而且在适当的时机,努力与天命抗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来实现个人的追求。除诺恩吉雅外,民歌中还成功塑造了父母亲诺尔巴音和桑吉玛的形象。父母亲的形象是嫁女之时,很少关心女儿个人的情感和生活,只顾个人脸面,讲求“门当户对”,凭媒灼之言,就决定了女儿的婚姻大事。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重男轻女,有了儿子竟把女儿忘掉,只有当出去寻找走失的马群的牧马人回来告知见到了他们女儿之时才想起世间还有那么一个人。特布坦和坐骑的形象是典型的人马合一的形象,人靠马的速度去战斗,马靠人的智慧来冲锋,人靠马来建功立业,马靠人来闻名于世。在民歌中特布坦是英雄的化身,马是预知危险且能帮助主人脱离险境的功臣,人马合一,人马共进。阿拉穆斯和伊拉穆斯是忠实于主人的牧马人的同时又是聪明机智、遇事能够做出决断的劳动人民的形象。陪嫁的八女子是典型的奴仆形象,他们忠实于主人,为主人的得救勇敢地放弃逃走的机会,以跳河自尽的方式为诺恩吉雅和特布坦的顺利突围创造了条件。石头梅林在杜尔伯特民歌《诺恩吉雅》中是一位唯利是图、阴险狡诈、为谋取个人利益而无所无所不为的小人物形象。
〔参 考 文 献〕
〔1〕乌·那仁巴图,达·仁沁,整理.内蒙古民歌五百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蒙古文版,1979.
〔2〕包明德,文华,整理,金立军译.嫩江流域蒙古族民歌选〔D〕.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2007.
〔3〕波·少布,何日莫奇.黑龙江蒙古部落史〔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陈玉荣〕
上一篇: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价值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