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

高职学校跆拳道教学工作科学化的发展方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06 09:09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良好教育的同时也逐渐关注起了自身的健康状况,而跆拳道教学作为高职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体质、丰富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近年来,高职学生对跆拳道的热情有所降低,如何提高跆拳道教学质量,发挥其重要功效,保证科学化教学就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高职学校跆拳道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对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促进跆拳道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 跆拳道教学的主要特点
  想要保证高职学校跆拳道教学的科学化开展,首先要明确跆拳道教学的主要特点。首先,跆拳道教学具有健身性。跆拳道不似其他的体育项目,不需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其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实用性和健身性,具有强身健体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锻炼者的身体素质,加强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度,锻炼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其次,跆拳道具有身心教育性。跆拳道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培养忍耐力和武道信念,让人们达到良好的精神境界,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速度和力量,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共同进步。最后,跆拳道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它的观赏性,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很多大型体育运动的开幕式上都会进行跆拳道大型表演。众多人一起进行训练,能够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让人感受到内在的精神力量,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二 高职学校跆拳道教学工作科学化开展的策略
  第一,提高跆拳道教师的素质能力。从本质上来说,高职学校的跆拳道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他们的水平素质是保证科学化教学的前提。所以,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每一个跆拳道技巧进行分解,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另外,还要加强巩固,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从而找到动作的要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法,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保证科学化教育。学校也要在实施科学化教学上加强改进,坚持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开展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提高教师的跆拳道技巧、姿势、内在素养等,从而保证教学的科学化。
  第二,加强跆拳道的精神教育和礼仪教学。跆拳道的精神内涵和礼仪文化是其精髓,也是保证科学教学的基础,且跆拳道运动十分注重礼仪化规范,只有以礼来规范教育,才能实现科学化教学。所以,在中职学校的跆拳道教学中要以品德修养教学为基础,在运动中融入武术精神,丰富学生的内在修养,完善他们的素质水平。此外,还要坚持基础训练,在进行高难度动作学习之前,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保证他们的良好心态和坚韧品质,从而把这种优秀的精神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三,注重科学的训练方式。跆拳道运动主要分为竞技式和大众式两类,而高职学校的跆拳道教学大多侧重于大众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协调平衡感。因此,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训练的科学性,不能盲目进行练习,要重视加强跆拳道姿势、表演、竞技和文化精神的培养,以坚持提高学生的内在精神和坚强品质为目标。所以,高职跆拳道教师要从学习技巧出发,坚持训练学生的能力,加强脚法练习,在训练中适时地予以指导,保证学生在学习跆拳道的同时提高内在精神品质,注重德育和身体的双重发展。
  第四,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现如今的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具有很强的自我特征,追求个性发展,在跆拳道学习中也会显示出个体差异。另外,高职学生在进行跆拳道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心理与思想动态易反映在跆拳道学习中。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不能否决学生,要尊重差异特点,尊重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此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在打好根基的基础上,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加强个性化教学,尽量使跆拳道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实现科学化教学。
  三 结束语
  总之,跆拳道教学是一项集身体健康教育、体育运动、技巧训练于一体的项目,在运用过程中能体现武道、精神和心理,是高职学校重点教育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它还能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和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是提高学生精神内涵的重要举措。所以,高职跆拳道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注重提高教学能力,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从而保证教学的规范性,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慧.新疆高职院校跆拳道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0(2)
  [2]李炜.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跆拳道课程的设置与发展[J].青春岁月,2013(16)

上一篇:我国民营快递企业人员流失问题原因和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供需矛盾与市场价格的控制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