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

关于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途径的建

发布时间:2015-09-09 09:22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我们提出了新时期的新目标,我们应该将构建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指向,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促进目标的实现,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在新的历史阶段社会转型将会加剧,未来社会利益面临着巨大的重构与调整,如何提高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性和长远性问题。应该面对这样的实际,我们应该积极应对,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实现党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作为社会管理工作者,我们应该从社会管理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达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确保新时期更好地完成发展的任务。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工程,需要采用科学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对此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完善,应该立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社会管理工作的特点,重点对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科学了解和分析,充分认识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探寻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使社会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在繁荣经济、提高生活、长治久安的基础上,巩固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成就。
  一、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迟滞。
  受传统观念和僵化思维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政府对公共行政服务的管理方式依然以行政命令稳住,缺乏整体的公平性和服务的特点,难于满足人民对政府日益变化的要求。其次,“衙门”作风严重,当前政府的公共服务态度还有待于提高,政府服务的效能还难于满足人民的具体需求实际,政府服务工作的机制尚未健全。最后,公共资源的配置还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在城市建设、教育资源、公共交通等方面,政府对资源的调配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在局部领域和环节亟需改进。
  第二,社会管理格局的创新不足。
  首先,当前社会管理的主体存在着过于单一的问题,社会管理的职能更多地落在政府,难于发挥出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产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体类型和数量的不足。其次,社会管理手段僵化,当前社会管理以行政化管理为主,虽然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难于适应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具体情况。
  第三,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不足。
  首先,社会管理的决策机制缺乏群众基础,社会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与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特别是重大问题时更应该倾听群众的呼声,但是当前的社会管理决策机制还没有做到很好地与群众沟通,对专家的意见也只是采用借鉴,重大社会管理措施缺乏讨论和公示,使得决策难于形成预想的成效。其次,社会管理机制缺乏动态性,政府与公众、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媒体缺乏动态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在社会多元的状况下,这种缺乏动态性的社会管理容易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最后,社会管理缺乏应急机制,当前社会矛盾的爆发具有突然性和隐蔽性,没有事先跟踪、事中处事后弥补的应对机制将很难对社会问题进行合理化解,并且会形成社会管理问题的隐患,在特定情况下会引发更大问题的爆发。
  二、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价值
  第一,社会管理创新是新时期发展的新课题。
  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生活发展、经济建设的步伐在加快,特别是各种利益群体的不断出现,增加了社会管理的对象种类,导致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的增加,因此,必须结合时代和发展的特点,建立社会管理的新体系,形成社会管理的新思维。在实际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着管理思路、管理观念、决策机制、相关立法等一系列不足,这导致社会管理的滞后,所以,必须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进程,要将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发展的新课堂,站在维护改革成果、促进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社会管理,以改革和创新的措施形成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社会管理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整体上升的趋势之中,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目标的实践中,必须进行科学的社会管理,这样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扎实的基础。在经济和社会整体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局部和区域的不平衡导致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社会矛盾,要将社会管理创新当做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手段和基础,改革社会管理机制,堵塞现存社会管理存在的漏洞,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的体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秩序稳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制度和环境的基础,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安定,经济才能发展,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必须对社会管理制度进行持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使其真正形成对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
  三、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第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
  首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的服务型政府,应该借鉴市场的管理方法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公共行政服务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能,建立满足人民需求的现代化公共行政服务机制,党政人员要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行动宗旨,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其次,加速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转变进程,政府的职能转化不能只表现在领导方面,还应该在方向上和细节上实现向服务的转变,以兼顾社会公平和效率为中心,缓解社会矛盾,强化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提高社会福利的覆盖面,与社会各主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最后,在政府的层面上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对公共资源有着调配的功能,应该以科学作为制定依据,科学地对财政资源、教育资源、公共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公共资源进行公平的分配,公共设施的布局要以为城乡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为依据,平等对待城乡居民,促进城乡整体的共同发展。
第二,创新社会管理的格局。
  首先,发展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必须学习和贯彻《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建立一个党政配合、社会同心、人民同德 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法律、不断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管理能力的建设。以政府为指挥中心,不断创新和改革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联合党委,实现优势互补,友好协作,共同投入健全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宣传,加深群众对社会管理意义的理解,从而激发群众的热情,自觉有序地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来。其次,优化政府的管理手段,社会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型的管理,以社会服务为主要手段,这是与现行行政化社会管理的根本区别,我们应该尽快摒弃行政化管理方式。最后,扩大社会管理的主体范围,把社会组织纳入社会管理工作中,给予其相应的社会管理职权,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政府的好帮手,保证相关政策的顺利施行,为政府分担一部分工作负担,从而提高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
  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缩小贫富差距,让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高社会福利,加强生产安全的立法工作,大力解决人员就业难等问题,当政府的决策与人民利益相关时,要做到与群众的充分接触,广泛征求意见,倾听民声,在全面了解人民意愿的前提下做出决策。当遇到重大疑难问题时,要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同时可以征求大家、专家意见,将相关政策决定予以公示,广纳建议之后再作出决策。其次,完善动态的社会管理机制,要建立满足公众诉求和意愿表达的相关制度,加强政府与媒体、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使社会矛盾在激化升级前得到妥善的处理。让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保持着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最后,建立社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以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活环境为目的,时刻监控社会矛盾的发展趋势,尽量预防和排除社会管理中的隐患,将针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备防范、事发的跟踪监视、事中的应急处理、事后的弥补完善统一起来,形成网格管理,在完善社会应急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确保社会的稳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全面小康的系统性目标需要有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作为基础,新时期我们应该加大创新和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的力度,以转变社会管理理念为出发点,促进政府职能转化、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健全社会管理体系,真正形成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实际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应推进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格局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创新的力量实现新时期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上一篇:国企工会做好厂务公开工作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下一篇:企业工会研究基本特点及未来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