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管理的关联性

发布时间:2015-09-15 09:29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管理智慧
  对高校管理问题的研究必须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理解。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文化发展靠教育,而教育的弘扬要靠文化的传承。首先,中国文化崇尚以“性道合一”为精神内涵,以儒家“六艺”为教学体系的传统符号主导的文化。其次,“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中国传统文化最重修身之道,而修身又以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之而后天下平。”正是“内圣外王”,天下可“垂拱而治”,传道授业注重“身教”,即以身作则,也就是人人都有追求真善美的天性,一个人的德行培养好了自然就会引得身边亲人朋友的效仿,进而扩散到一乡、一城、一国乃至天下。好像一块大石投滴入池塘产生涟漪并激起无数水滴,被激起的水滴落入塘内又会形成新的涟漪激起新的水滴,如此下去一池的水都会被带动起来。第三,上行下效是教,增善救失是教,文之所施是教。《说文》记:“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以善的文化培养有善行的孩子,是文化传续的最重要渠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不仅是“德育”“体育”中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训练的活动。教育的施者是师,受者是学生,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教师的培育和管理与对学生的培训管理是同等重要的事。这些都是祖先传承下来的管理智慧。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很多中断难续,很多已经消逝,只有中国文化数千年存续承传,生生不息。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画卷中熠熠生辉、光芒灿烂的一部,它拥有血脉相依的凝聚力、海纳百川的融合力和生生不息的延续力,连绵不绝,自强不息,精深博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教授在谈及中国文化巨大生命力是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丰富管理方法和理念,是从根本上改善高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传统文化与高校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二者的交互作用积淀成为一种独特的大学管理文化,而这种管理文化会进一步规范、约束高校管理工作和管理行为。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由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等构成的制度文化,由思维模式、理想追求、道德情感、价值观等构成的精神文化和由大学的物理空间、设施等构成的环境文化李延保,《大学的文化和大学的管理》,《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46卷(总第200期),第4页1,这三种文化都体现了文化与管理的相互渗透,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提炼和萃取。
  对中华优秀管理传统文化的研究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途径。中国传统哲学包含了一系列管理哲学思想,但在提炼这些管理哲学思想的同时,必须加以现代化的诠释,做到与时俱进。高校管理包括了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师资管理、高校后勤管理、高校教学管理、高校行政管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高校食堂管理、高校物业管理、高校档案管理、高校财务管理、高校学籍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谓事无巨细。因此,对高校管理知识的探索,不仅要构建一个普遍意义的知识体系,还要强化管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建立高校管理知识体系的基点,管理理论也因其文化内涵拥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胡锦涛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学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机构,也是高等教育机构,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必须要提高国内大学的国际竞争力,确立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挖掘大学管理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管理相结合。
  一所优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依赖诸多因素,包括人文环境、大学精神、管理制度等。现如今,中国一流大学正逐步与世界接轨,缩小与发达国家高校差距。对一所优秀大学的考察,从过度依赖于其拥有厚重的历史和一批大师级的学者,发展到对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传统特色、科学的制度规范的多重倚重。可见,管理与文化的融合正是中国大学现代化所极力追求的目标。
  所谓大学管理,要加强对诸如“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大学经典的识读,掌握管理的文化内涵,探索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大学管理只有达到融入了传统文化精髓,达到文化管理、科学管理的境界,大学校园才能避开社会浮躁风气的冲击,真正成为一方净土,真正“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谱写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三、怎样实现高校管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我国公立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目的是把握学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由我们的国家和执政党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 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符合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精神,但是这里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其实质是对发展的关怀而不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来的,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体系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取向,打上了鲜明的国家和时代烙印。中国传统文化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文化传统,是理论的重要源泉。高校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保持一致。
  良好的制度管理是高校科学管理、稳步发展的基础。大学制度建设既要体现人文管理的精神,又要符合依法治校的目标,体现学校的水平、品味和价值取向。从文化角度上讲,建立制度、规则的目的有四:其一,保护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权益,明晰各自的责任;其二,建立秩序,提高办事工作效率;其三,服从学校价值导向,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其四,确保公平、公正原则,树立良好风尚。在制度制定前,要认真调研,力求民主,广泛争求意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尊重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从学术主导、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角度,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致力于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同时,辐射社会,影响社会。在制度制定以后,关键在于实施,不管职务高低、能力大小、远近亲疏,都要以身作则,确保制度施行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总之,大学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机构,要提高国内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确立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挖掘大学管理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管理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潘志军,《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西安科技大学》,2011
  2 郭兴中,《当代中国文化安全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2011
  3 李延保,《大学的文化和大学的管理》,《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上一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模式的创新

下一篇: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政策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