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

汉语名词性间接回指与语义激活的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21 09:27

 摘要:间接回指语与先行语并非处于同指关系,这使得回指项确认存在很大变数。探讨先行语受到激活时,在认知主体的大脑中通常都有哪些成分被依次激活成为间接回指语成分,从而试图找到保证间接回指得以顺利完成的认知依据。
  关键词:间接回指 语义激活 可及性
  回指是指这样一种语言现象:用一个语言表达式来指代同一篇章中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达的事物或意义。前一个语言表达式称为回指语,后一个表达式称为先行语。
  一、间接回指的界定
  间接回指指涉对象和先行词指称对象不同,通过引入一个和先行词有关实体与其实现照应,即间接回指指称的人或物在话语中是新出现的,之前语境中没有明确提到过,需要依靠先前引入到话语中的信息加以理解。例如:
  例1.小王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没骑几天胎就爆了,又过了几天,刹车也不好使了。
  回指语“胎”和“刹车”显然和所指对象“自行车”不完全对等,只是先行语“自行车”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就是间接回指。
  二、名词性间接回指的类型
  关于间接回指类型,目前学界尚无统一标准。徐明、李更春“根据回指成分和先行成分的语义关系将间接回指分成整体与部分关系、原因与结果关系、具体与概说关系”。1本文在此基础上,将间接回指分为以下五类:
  (一)部分与整体关系
  部分与整体是指回指项是先行项的一部分,如例1中胎和刹车是自行车的一部分。廖秋忠称之为“框与棂”关系。
  例2我昨天买了一台电脑,显示器是三星的,硬盘是40G的。
  “显示器”、“硬盘”处于主语位置,是有定名词短语,它们与先行语“电脑”也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先行语和回指语之间具有原因和结果关系,先行语表原因,回指语表结果。例如:
  例3因为线杆拉线被盗,昨天,济南电网发生一起倒杆停电事故,110千伏线路中断供电21小时,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齐鲁晚报》2005-04-22)
  线杆拉线被盗必然导致停电事故,而停电事故又会导致经济损失,因而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是因果关系。
  (三)背景关系
  除文字外,一些背景因素使读者对文字信息有更加生动、深刻的印象,其中插图广告最常见,这有利于理解间接回指。
  例4Transit全顺,中冷增压TCI车型精彩上市!(《环球时报》,2005-06-22)
  这是一则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广告:在美丽的背景图画中,一辆全顺快客在路上行驶。“Transit全顺”、“中冷增压TCI车本文转自第一论文网型”在广告中是第一次提及,也没有先行语,因此只有借助背景图画我们才能理解其具体所指。
  (四)预设关系
  有时候回指先行语并未在语篇明确提及,但先前信息已经预设了它的存在,因此可以通过预设关系推导先行语。例如:
  例5她是个老处女,虽结过婚,但刚办完结婚登记手续,他就告别了她,把一腔热血洒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上,成为名震全国的战斗英雄。(转引自陈平,1987:84)
  例6(A在散步时遇到同事B一个人在散步)
  A:今天怎么一个人了,他呢?
  B:φ出差了,φ今儿上午才走的。
  尽管上述对话并未提到那位女性或男士,但对话中已经预设了“她(他)的存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对话中预设了“她(他)”的具体所指,即“对方的另一半”。这种预设实现场合相对有限,说话人和回指对象之间关系必须相当亲密,多用于夫妻之间。
  (五)具称与概说关系
  具称与概说关系是指先行语是分说,回指语对先行语概括,二者之间是先分后总关系。例如:
  例7A:我预定了两只火鸡、一只羊、一些做好的火腿和舌头,还有两磅薄荷牛排。
  B:这么多食物,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范振强、韩玮,2009:2)
  回指语“食物”是对先行语“两只火鸡、一只羊、一些做好的火腿和舌头,还有两磅薄荷牛排”作概括说明。
  上述五种类型是常见间接回指形式,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回指涉及更多类型,此处不做赘述。
  三、间接回指与语义激活扩散
  埃里尔(Ariel)认为指称词语指示对象并非存在于语境中的客观实体或抽象概念,而是这些客观实体或抽象概念在认知主体大脑中的心理表征,所谓的“可及性”就是指指称词语提取这些心理表征的便捷程度。“可及性”又与激活程度密切相关,因为在直接回指照应关系中,由篇章语境构建的心理实体往往储存在瞬时记忆中,一旦激活,往往具有较高的显著性,不需要认知主体付出多少认知努力,所以在可及性标示语的选择上自然选用高可及性标示语。
  然而,间接回指语情况有所不同。例2中,前述话语中的“电脑”作为新引入成分均处在句子焦点位置,在认知主体大脑中激活一个关于“电脑”的心理实体或抽象概念,而当后续话语紧接着指称这一仍处在瞬时记忆心理实体时,必须使用标示高可及性指称词语,如代词。“显示器”所指称心理实体必须具有低可及性,需要付出一定认知努力才能确定真正所指对象,所付出认知努力大小取决于先行语激活状况,这就是“语义表征的激活扩散网络”。
  显然,由于例7中的回指语均是激活先行项“两只火鸡、一只羊、一些做好的火腿和舌头,还有两磅薄荷牛排”后出现较显著成分,两者之间关联性较强,语义衔接通过无意识推理即可达成。而例5-6则不同,如果不是特定语境,很难依据常识建立起关联。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中间隐含的过渡成分,给概念衔接推理带来极大帮助,使推理成为可能。
  目前利用激活扩散理论解释间接回指现象涉及仅有一个先行语情况,如果解释所有间接回指现象,仅靠这一理论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随着日后研究逐步扩展和深入,用更加严密的理论框架释义间接回指。
  参考文献:
  [1]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学院出版社,1992.
  [2]徐明,李更春.间接回指的分类及其解释模式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3]王军.间接回指的确认与语义网络激活扩散[J].外语学刊,2003,(4).
  作者简介:侯迎宾,女,1989-01-16,辽宁省铁岭市,在读研究生,专业及研究方向: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汉语研究

上一篇: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法分析

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和解决的路径